CN106812844A - 筒式隔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筒式隔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12844A
CN106812844A CN201610405144.4A CN201610405144A CN106812844A CN 106812844 A CN106812844 A CN 106812844A CN 201610405144 A CN201610405144 A CN 201610405144A CN 106812844 A CN106812844 A CN 1068128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ntation
rubber elastomer
mentioned
insulation device
type v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051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12844B (zh
Inventor
八幡祐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ik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812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128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128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128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1/00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60G21/02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 B60G21/04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 B60G21/05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between wheels on the same axle but on different sides of the vehicle, i.e. the left and right wheel suspensions being interconnected
    • B60G21/051Trailing arm twist beam axles
    • B60G21/052Mounting mean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16F1/387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comprising means for modifying the rigidity in particular directions
    • F16F1/3873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comprising means for modifying the rigidity in particular directions having holes or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16F1/3835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e.g. having indentations or made of materials of different hard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7/00Pivoted suspension arms; Accessories thereof
    • B60G7/02Attaching arms to sprung part of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10Mounting of suspension elements
    • B60G2204/14Mounting of suspension arms
    • B60G2204/143Mounting of suspension arms on the vehicle body or chass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40Auxiliary suspension parts; Adjustment of suspensions
    • B60G2204/41Elastic mounts, e.g. bush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36Holes, slot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ring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构造新颖的筒式隔振装置。其能防止在连结橡胶弹性体的上表面积存水并减少径向刚度系数在周向上的变化。筒式隔振装置(10)是通过利用连结橡胶弹性体(16)将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内轴构件(12)和以外套于该内轴构件的状态配置的外筒构件(14)之间弹性连结而成的,在该连结橡胶弹性体(16)形成多个在连结橡胶弹性体的轴线方向下表面开口的凹缺部(26),这些凹缺部(26)中的至少一个凹缺部成为沿上下方向贯穿该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排水孔,这些凹缺部(26)形成于在该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周向上等间隔分布的三处以上的奇数个数的位置,这些凹缺部(26)配置成这些凹缺部中的任一凹缺部沿外筒构件径向的投影不与其他凹缺部重叠。

Description

筒式隔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筒式隔振装置,该筒式隔振装置能够应用于例如将悬架梁与车身之间隔振连结起来的汽车的梁支座等。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配设在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构件之间从而将上述振动传递系统的构成构件彼此隔振连结起来的隔振支承体或隔振连结体的一种,公知的有筒式隔振装置。例如日本特开平8-210407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述,筒式隔振装置具有下面这样的构造:利用连结橡胶弹性体将以嵌套状态配置的内轴构件和外筒构件之间弹性连结起来。而且,专利文献1中还描述了下列内容:用于将汽车的悬架梁与车身之间隔振连结起来的梁支座等筒式隔振装置有时在以轴线方向为上下方向的方式装配在车辆上的状态下使用。
但是,对以轴线方向为上下方向的方式使用的筒式隔振装置而言,可能会在轴线方向上表面积存雨水等,因此,通常需要贯通孔等排水构造。专利文献1中描述了下列内容:形成有一对沿上下方向贯穿连结橡胶弹性体的凹缺部,在连结橡胶弹性体的上表面积存的水等能够经由上述凹缺部向下方排出。
然而,对专利文献1所述的具有凹缺部(排水孔)的筒式隔振装置而言,连结橡胶弹性体在形成有凹缺部的径向上的压缩刚度成分减小,由此,刚度系数变小,因此,容易将形成有凹缺部的径向的刚度系数与错开凹缺部的径向的刚度系数之比设定得较大,另一方面,不容易设定上述径向之间互相接近的刚度特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104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构造新颖的筒式隔振装置,该筒式隔振装置能够防止在连结橡胶弹性体的上表面积存水等,并且能够减少或避免连结橡胶弹性体的径向刚度系数在周向上的变化的情况。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下面描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成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另外,就下面所述的各技术方案所采用的构成要素来讲,在可能的范围内可以任意组合。
即,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筒式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是通过利用连结橡胶弹性体将内轴构件和外筒构件之间弹性连结起来而做成的,该内轴构件沿上下方向延伸,该外筒构件以外套于该内轴构件的状态配置,其特征在于,在该连结橡胶弹性体形成有多个在上述连结橡胶弹性体的轴线方向下表面开口的凹缺部,并且,上述凹缺部中的至少一个凹缺部成为沿上下方向贯穿该连结橡胶弹性体的排水孔,上述凹缺部形成于在该连结橡胶弹性体的周向上等间隔分布的三处以上的奇数个数的位置,并且,上述凹缺部配置成上述凹缺部中的任一凹缺部沿上述外筒构件的径向的投影不与其他凹缺部重叠。
采用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构造成的筒式隔振装置,在连结橡胶弹性体的轴线方向上表面积存的雨水等能够经由排水孔排出,因此,能够谋求对筒式隔振装置自身的耐久性的提高等。而且,还能够防止安装有筒式隔振装置的车辆等装配对象的部件被连结橡胶弹性体上积存的雨水等侵蚀。
而且,由于将形成于在连结橡胶弹性体的周向上等间隔分布的三处以上的奇数个数的位置的凹缺部中的、至少一个凹缺部做成排水孔,因而能够防止连结橡胶弹性体的径向刚度系数在周向上的形成有排水孔的部分处局部地变小,进而能够减少径向刚度系数在周向上的变化。而且,上述凹缺部配置成上述凹缺部中的任一凹缺部沿外筒构件的径向的投影不与其他凹缺部重叠。因此,在凹缺部以投影进行重叠的径向中,还能够避免连结橡胶弹性体的径向刚度系数在特定的周向上局部变小,因此能够更有利地减少径向刚度系数在周向上的变化。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筒式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中,上述连结橡胶弹性体的轴线方向上表面形成为以凹状截面沿周向延伸的弯曲面,上述排水孔开口于该连结橡胶弹性体的轴线方向上表面中的、包含轴线方向内端在内的部分。
采用第二技术方案,在连结橡胶弹性体的轴线方向上表面积存的雨水等在重力的作用下被引向排水孔的位于连结橡胶弹性体的轴线方向上表面的轴线方向内端(最下端)的开口部分,因此,能够利用排水孔高效地排出雨水等。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筒式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中,上述凹缺部的整体沿径向的投影与上述内轴构件重叠。
采用第三技术方案,能够确保连结橡胶弹性体在形成有凹缺部的径向上的压缩刚度成分,从而能够降低因形成凹缺部而对连结橡胶弹性体的径向刚度系数产生的影响,因此,能够抑制连结橡胶弹性体的径向刚度系数在周向上的变化。更优选的是,在凹缺部沿其所在的径向的投影中,凹缺部的宽度小于内轴构件的宽度。由此,当向凹缺部所在的径向输入振动时,连结橡胶弹性体的压缩刚度成分在凹缺部的周向两侧具有支配性,因此,能够抑制连结橡胶弹性体的径向刚度系数的减小。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第三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筒式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中,上述凹缺部全部被做成为沿上下方向贯穿上述连结橡胶弹性体的上述排水孔。
采用第四技术方案,通过将形成在连结橡胶弹性体的周向上的多处位置的凹缺部全部做成排水孔,能够更简单且更有利地减少或避免因形成排水孔导致的径向刚度系数沿周向的变化。
根据第四技术方案所述的筒式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中,上述排水孔形成为彼此相同的孔形状。
采用第五技术方案,通过将形成在连结橡胶弹性体的周向上的多处位置的排水孔做成为彼此相同的孔形状,能够容易将连结橡胶弹性体的径向刚度系数设定为大致恒定。此外,若设定在连结橡胶弹性体的整周范围内大致恒定的径向刚度系数,则在将筒式隔振装置向车辆等装配对象安装时,可以无需设为指定周向上的朝向,还能够使安装作业变得简单。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第五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筒式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中,上述凹缺部逐一形成于在上述连结橡胶弹性体的周向上等间隔分布的三处位置。
采用第六技术方案,能够利用最少数量的凹缺部来减少因形成排水孔导致的连结橡胶弹性体的径向刚度系数在周向上的差异。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在连结橡胶弹性体的轴线方向上表面积存的雨水等能够经由排水孔排出,因此,能够谋求提高筒式隔振装置自身、装配对象等的耐久性等效果。而且,能够防止连结橡胶弹性体的径向刚度系数在周向上的形成有排水孔的部分处局部变小,从而能够减少径向刚度系数沿周向的变化(差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梁支座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梁支座的仰视图。
图3是图1中的Ⅲ-Ⅲ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梁支座装配在车辆上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梁支座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梁支座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梁支座的仰视图。
图8是图7中的Ⅷ-Ⅷ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梁支座的仰视图。
图10是图9中的X-X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40、50、60、70、梁支座(筒式隔振装置);12、内轴构件;14、外筒构件;16、连结橡胶弹性体;22、上表面;26、62、78、凹缺部;72、凹部(凹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3表示的是按照本发明构造成的筒式隔振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汽车的梁支座10。梁支座10具有如下构造:利用连结橡胶弹性体16将内轴构件12和外筒构件14彼此弹性连结起来。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上下方向原则上是指装配在车辆上的状态下成为大致铅垂上下方向的、图3中的上下方向。而且,前后方向原则上是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原则上是指图1中的左右方向。
更详细地讲,内轴构件12是由金属或合成树脂等形成的高刚性构件,其呈沿上下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小径的大致圆筒形状。
外筒构件14是由与内轴构件12同样的材料形成的高刚性构件,其整体呈大径的大致圆筒形状,并且,外筒构件14在下端具有与其为一体的向外周突出的凸缘部18。
而且,外筒构件14外套于内轴构件12,内轴构件12和外筒构件14彼此同轴地配置,并且,利用连结橡胶弹性体16将上述内轴构件12与上述外筒构件14彼此弹性连结起来。连结橡胶弹性体16为厚壁的大致圆筒形状的橡胶弹性体,其内周面硫化粘接于内轴构件12的外周面,并且,其外周面硫化粘接于外筒构件14的内周面。本实施方式的连结橡胶弹性体16形成为具有内轴构件12和外筒构件14的一体硫化成形品。
而且,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外周端部的下方设有限位橡胶20。限位橡胶20与连结橡胶弹性体16形成为一体,并硫化粘接于外筒构件14的凸缘部18的下表面,自凸缘部18向下方突出。
而且,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上表面22形成为以朝上方开口的凹形弯曲截面沿周向延伸的弯曲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上表面22以大致恒定的截面形状在整周范围内连续地延伸。同样地,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下表面24形成为以朝下方开口的凹形弯曲截面沿周向延伸的弯曲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下表面24以大致恒定的截面形状在整周范围内连续地延伸。
而且,如图1、图2所示,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形成有三个凹缺部26a、26b、26c。凹缺部26a、26b、26c至少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下表面24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凹缺部26a、26b、26c均像图3所示的凹缺部26a那样被做成为沿上下方向贯穿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排水孔,并且形成为彼此大致相同的形状。而且,在后述装配在车辆上的状态下,凹缺部26a、26b、26c的上端开口于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上表面22中的、包含轴线方向内端(最下端)在内的部分。
在此,凹缺部26形成于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分布的三处以上的奇数个数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三个凹缺部26a、26b、26c逐一配置于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分布的三处位置,上述三个凹缺部26a、26b、26c彼此之间分开地配置在周向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梁支座10的穿过三个凹缺部26a、26b、26c的周向中央的径向线la、lb、lc(图1中的单点划线)彼此之间成大致120°角。另外,对于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分布的三处以上的奇数个数的位置,并非解释成限定为在周向上严格等间隔地分布的位置,而是只要在能够被视为实质上等间隔的范围内即可。具体地讲,例如允许连结橡胶弹性体16中表示各凹缺部26的形成位置的径向线之间所成的角度与设定值相差±10%左右。即,在三个凹缺部26a、26b、26c配置在周向上的三处位置的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凹缺部26a、26b、26c所对应的径向线la、lb、lc之间所成的角度能够设定在大致120±12°的范围内。
而且,凹缺部26b、26c形成在当凹缺部26a沿径向线la所延伸的径向投影时偏离凹缺部26a的投影处的位置。同样地,凹缺部26c、26a形成在当凹缺部26b沿径向线lb所延伸的径向投影时偏离凹缺部26b的投影处的位置,并且,凹缺部26a、26b形成在当凹缺部26c沿径向线lc所延伸的径向投影时偏离凹缺部26c的投影处的位置。另外,图2中用双点划线假设性地图示了凹缺部26a、26b、26c沿各自所对应的径向线la、lb、lc方向的投影区域。根据图2可知,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凹缺部26a沿径向线la方向的投影区域没有经过凹缺部26b、26c而是以偏离凹缺部26b、26c的方式延伸。同样地,凹缺部26b沿径向线lb方向的投影区域没有经过凹缺部26c、26a而是以偏离凹缺部26c、26a的方式延伸,并且,凹缺部26c沿径向线lc方向的投影区域没有经过凹缺部26a、26b而是以偏离凹缺部26a、26b的方式延伸。
而且,凹缺部26a沿径向线la所延伸的径向的投影整体与内轴构件12重叠。同样地,凹缺部26b沿径向线lb所延伸的径向的投影整体与内轴构件12重叠,并且,凹缺部26c沿径向线lc所延伸的径向的投影整体与内轴构件12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凹缺部26a在与径向线la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小于内轴构件12在该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同样地,凹缺部26b在与径向线lb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小于内轴构件12在该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并且,凹缺部26c在与径向线lc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小于内轴构件12在该方向上的宽度尺寸。
而且,通过以上述方式配置三个凹缺部26a、26b、26c,能够使连结橡胶弹性体16具有可用作排水孔的上述凹缺部26a、26b、26c,并且能够对连结橡胶弹性体16设定周向上大致恒定的径向刚度系数。即,当向连结橡胶弹性体16沿任意径向输入振动时,压缩刚度成分和拉伸刚度成分按大致恒定的比率发挥作用,由此,能够对连结橡胶弹性体16设定整周范围内大致恒定的径向刚度系数。
另外,作为一例,通过比较左右方向的刚度系数和前后方向的刚度系数来进行说明。即,如图1所示,就左右方向而言,凹缺部26a位于支座前后中心C1上,并且,凹缺部26b、26c向前后较大程度地偏离支座前后中心C1且相对于内轴构件12位于前后两侧,因此,凹缺部26a会较大幅度地降低压缩刚度成分,并且,凹缺部26b、26c对压缩刚度成分的影响较小。另一方面,就前后方向而言,凹缺部26a配置在与支座左右中心C2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并且,凹缺部26b、26c配置在向右方偏离支座左右中心C2的位置,因此,凹缺部26a几乎不会影响压缩刚度成分,并且,上述凹缺部26b、26c分别会使压缩刚度成分中等程度地降低。由此,对于整体的压缩刚度成分和剪切刚度成分而言,在输入左右方向的振动时和输入前后方向的振动时大致相同,针对左右方向的振动输入的刚度系数与针对前后方向的振动输入的刚度系数彼此大致相同。
做成如上构造的梁支座10能够在如图4所示那样被安装在车身28与悬架梁30之间的装配状态下使用。更详细地讲,通过使自车身28侧突出的螺栓32贯穿于内轴构件12的中心孔,并在螺栓32的下端旋合螺母34,从而内轴构件12借助螺栓固定于车身28。另一方面,通过将外筒构件14压入于设在悬架梁30的装配孔35,能够将外筒构件14压入并固定于悬架梁30。由此,能够将梁支座10装配在车身28与悬架梁30之间,车身28与悬架梁30之间借助梁支座10隔振连结起来。在图4所示的梁支座10的使用状态(装配在车辆上的状态)下,梁支座10的中心轴线,换言之,内轴构件12的中心轴线和外筒构件14的中心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然而,在梁支座10装配在车辆上的状态下,梁支座10的中心轴线并非一定沿铅直上下方向延伸,若沿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包含倾斜角度为90°的情况)的方向延伸,则由于沿上下方向延伸,因此也能够发挥后述的排水效果。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在内轴构件12上端部分的上侧限位构件36能够对悬架梁30向下施力,并且,安装在内轴构件12下端部分的下侧限位构件38能够借助限位橡胶20对外筒构件14向上施力。由此,能够防止外筒构件14从悬架梁30中脱落,并且,通过上侧限位构件36、下侧限位构件38构成上下方向限位机构,从而能够限制连结橡胶弹性体16在被输入上下方向的振动时的弹性变形量,由此,能够谋求提高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耐久性。
在上述的梁支座10装配在车辆上的状态下,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径向刚度在整周范围内大致相同,因此,针对向任意径向输入的振动,能够获得大致恒定的隔振性能及隔振支承特性。因此,在向车辆装配梁支座10时,将梁支座10以在周向上的任意朝向装配在车辆上,都能够避免因朝向不同导致的性能差异,从而能够获得稳定的目标性能。而且,能够使向车辆安装梁支座10的操作变得简单,并且,不会发生梁支座10的朝向不正确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错误操作。
另外,还有时在限位橡胶20的局部位置形成狭缝或凹陷部,用来在周向上相对于车辆定位,然而,在限位橡胶20中的狭缝或凹陷部附近,限位载荷会集中作用于外筒构件14的凸缘部18,因此,如果是凸缘部18的刚性会变小的合成树脂制的外筒构件14的话,就不宜采用上述限位橡胶。在此,对于不需要在周向上相对于车辆定位的梁支座10而言,就容易采用截面形状在整周范围内大致恒定的限位橡胶20,进而还能够容易地利用合成树脂形成外筒构件14。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凹缺部26a、26b、26c均为排水孔,且形成为彼此相同的形状。因此,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的凹缺部26a、26b、26c对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径向刚度系数的影响彼此大致相同,因此,容易设定为使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径向刚度系数在整周范围内十分接近的特性。
而且,在周向上等间隔分散配置的三个凹缺部26a、26b、26c均被做成排水孔,从而能够高效地使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上表面22积存的雨水等经由三个凹缺部26a、26b、26c向下方排出,进而能够防止梁支座10自身及悬架梁30等的劣化。而且,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上表面22形成为弯曲面,三个凹缺部26a、26b、26c形成在上表面22中的包含装配在车辆上的状态下的最下端在内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水等积存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径向内端部和径向外端部,能够高效地将水等从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上表面22去除。除此之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上表面22形成为以大致恒定的弯曲形状沿周向呈环状延伸的凹槽状,因此,水等不易积存在三个凹缺部26a、26b、26c之间的周向间隔部分,能够将水等引向三个凹缺部26a、26b、26c进而高效地将水等排出。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凹缺部26以比内轴构件12的宽度尺寸小的宽度尺寸形成,针对凹缺部26所在的径向上的输入时,连结橡胶弹性体16仍然能够在凹缺部26的周向两侧处被压缩,能够发挥压缩刚度成分。由此,能够抑制连结橡胶弹性体16在形成有凹缺部26的方向上的径向刚度系数降低,能够获得较大的径向刚度特性的调谐自由度。
图5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梁支座40。如图5所示,梁支座40沿周向具有五个凹缺部26a~26e。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构件和部位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从而省略说明。
更详细地讲,五个凹缺部26a~26e逐一形成于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周向上等间隔分布的五处位置。图5中用单点划线图示了各凹缺部26a~26e所在的方向所对应的径向线la~le,径向线la~le中的在周向上相邻的径向线之间以径向线la~le的交点即支座中心轴线为顶点成大致72°角。
而且,图5中用双点划线图示了凹缺部26a沿径向线la所延伸的径向的投影区域,该径向的投影区域偏离了另外四个凹缺部26b、26c、26d、26e。其他的凹缺部26b~26e沿各自所对应的径向线lb~le所延伸的径向的投影区域也是分别同样地偏离了另外四个凹缺部26。
上述实施方式的梁支座40也能够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梁支座10同样的效果。总而言之,对本发明的筒式隔振装置而言,只要凹缺部26配置于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周向上等间隔分布的三处以上的奇数个数的位置即可,并非一定限定成形成于三处位置。
另外,还能够分别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周向上等间隔分布的三处以上的奇数个数的位置形成多个凹缺部。即,在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梁支座50中,分别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周向上等间隔分布的三处位置都形成有两个凹缺部26、26。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周向上的三处位置形成有凹缺部26a、26a、凹缺部26b、26b以及凹缺部26c、26c。而且,相比于凹缺部26a、26a距在周向上与它们相邻的凹缺部26b及凹缺部26c的周向距离,凹缺部26a、26a配置成彼此靠近从而构成了组。同样地,相比于凹缺部26b、26b距在周向上与它们相邻的凹缺部26c及凹缺部26a的周向距离,,凹缺部26b、26b配置成彼此靠近从而构成了组,并且,相比于凹缺部26c、26c距在周向上与它们相邻的凹缺部26a及凹缺部26b的周向距离,凹缺部26c、26c配置成彼此靠近从而构成了组。
另外,构成各组的凹缺部26、26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周向上的位置由构成上述组的凹缺部26、26之间的周向中央位置来决定,图6中用单点划线图示了凹缺部26a、26a~26c、26c各组所在的径向(朝向)即径向线la、lb、lc。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三组凹缺部26a、26a~26c、26c所对应的径向线la、lb、lc分别朝彼此间构成大致120°角的方向延伸。
而且,构成组的凹缺部26a、26a、凹缺部26b、26b和凹缺部26c、26c配置成各自沿对应的径向线la、lb、lc所延伸的径向的投影均偏离另外两组。具体地讲,凹缺部26a、26a沿径向线la所延伸的径向的投影区域(图6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区域)偏离了另外两组凹缺部即凹缺部26b、26b和凹缺部26c、26c。同样地,凹缺部26b、26b沿径向线lb所延伸的径向的投影区域偏离了另外两组凹缺部即凹缺部26c、26c和凹缺部26a、26a,并且,凹缺部26c、26c沿径向线lc所延伸的径向的投影区域偏离了另外两组凹缺部即凹缺部26a、26a和凹缺部26b、26b。
在像上述这样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形成多组凹缺部26a、26a~26c、26c的情况下,构成组的凹缺部26a和凹缺部26a配置成与距其他的凹缺部26b、26c的距离相比彼此靠近,因此,构成组的凹缺部26a和凹缺部26a配置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周向上的相同位置。同样地,构成组的凹缺部26b和凹缺部26b配置成与距凹缺部26c、26a的距离相比彼此靠近,构成组的凹缺部26b和凹缺部26b配置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周向上的相同位置,并且,构成组的凹缺部26c和凹缺部26c配置成与距凹缺部26a、26b的距离相比彼此靠近,构成组的凹缺部26c和凹缺部26c配置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周向上的相同位置。因此,对于分别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周向上等间隔分布的三处以上的奇数个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处)的位置均配置多个凹缺部26的本实施方式的梁支座50而言,配置成使构成组的凹缺部26、26的径向投影偏离其他凹缺部26,由此,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组中的凹缺部26的数量彼此相同,但也可以是,各组中的凹缺部26的数量各自不同。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各组的凹缺部26、26呈彼此相同的形状,但也可以是,将不同形状的凹缺部组合起来构成组。而且,构成各组的凹缺部26、26还能够以沿支座径向排列的方式配置。
图7、图8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梁支座60。在梁支座60中,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形成有凹缺部62b、62c和作为排水孔的凹缺部26a。
凹缺部62b、62c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下表面24开口,呈凹部形状,但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上表面22不开口。总而言之,在本实施方式的连结橡胶弹性体16中,仅是形成在周向上的一处位置的凹缺部26a被做成排水孔,其他的凹缺部62b、62c都不具有排水孔的功能。
而且,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形成有凹缺部62b、62c的部分的上下方向厚度较薄,径向刚度系数较小。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做成凹部状的凹缺部62b、62c的周向长度大于贯通孔即凹缺部26a的周向长度,从而能够调节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径向刚度系数。另外,能够通过考虑凹缺部62b、62c的深度尺寸相对于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轴线方向尺寸的比例等来适当地设定凹缺部62b、62c的周向长度和凹缺部26a的周向长度,以使得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径向刚度系数沿周向的变化足够小。
另外,对凹缺部62b、62c的深度尺寸并没有特殊限定,但优选的是,凹缺部62b、62c的深度尺寸为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轴线方向尺寸的1/2倍以上。而且,期望的是,连结橡胶弹性体16中的构成凹缺部62b、62c的上底壁的部分的厚度薄至能够使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该部分对径向刚度系数的影响足够小的程度。
而且,凹缺部26a、62b、62c形成于在周向上等间隔分布的三处位置。另外,图7中用单点划线图示了穿过凹缺部26a、62b、62c的周向中央的径向线la、lb、lc,上述径向线la、lb、lc之间以交点即支座中心轴线为顶点成大致120°角。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向长度互不相同的凹缺部26a和凹缺部62b、62c各自的周向中央配置于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周向上等间隔分布的三处位置,上述凹缺部26a、62b、62c之间的周向间隔不均等。
而且,凹缺部62b、62c配置在偏离了凹缺部26a的径向投影区域(图7中用双点划线图示的区域)的位置。同样地,凹缺部62c、26a配置在偏离了凹缺部62b的径向投影区域(图7中用双点划线图示的区域)的位置,并且,凹缺部26a、62b配置在偏离了凹缺部62c的径向投影区域的位置。
这样的按照上述实施方式构造成的梁支座60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总而言之,凹缺部并非一定要全部做成贯通孔并使其具有排水孔的功能,也可以通过形成凹部状的凹缺部62b、62c来减小或消除因形成排水孔26a而产生的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径向刚度系数的周向各向异性。
图9、图10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梁支座70。在梁支座70中,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形成有凹缺部72a和凹部74b、74c。
凹缺部72a为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下表面24开口的凹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以比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轴线方向尺寸的一半长度还要小的深度尺寸形成。而且,凹部74b、74c为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下表面24开口的凹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以比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轴线方向尺寸的一半长度还要小的深度尺寸形成。另外,凹部74b、74c以大致相同的形状形成在周向上的不同位置,另一方面,凹缺部72a与凹部74b、74c以相互类似但稍有不同的形状形成在周向上的不同位置。
而且,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中的构成凹部74b的上底壁的部分形成有贯通孔76b,并且,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中的构成凹部74c的上底壁的部分形成有贯通孔76c。贯通孔76b、76c以远小于凹部74b、74c的开口部的孔截面形状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分别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上表面22和凹部74b、74c的上底面开口。这样,上下串联连续地形成有凹部74b、74c和贯通孔76b、76c,由此,能够利用上述凹部74b、74c和贯通孔76b、76c形成沿上下方向贯穿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凹缺部78b、78c。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凹部74b和贯通孔76b形成了凹缺部78b,并且,由凹部74c和贯通孔76c形成了凹缺部78c,在梁支座70设有两个可用作排水孔的凹缺部78b、78c。
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76b、76c的孔截面形状较小,贯通孔76b、76c对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径向刚度系数的影响较小,因此,虽然凹缺部72a与凹部74b、74c为彼此类似的形状,但通过凹缺部72a在深度和横截面面积中的至少一个方面大于凹部74b、74c,从而能够调节为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径向刚度系数在整周范围内大致恒定。
这样的按照上述实施方式构造成的梁支座70也能够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地具有排水功能,并且,能够减少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径向刚度系数在周向上的差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74形成为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下表面24开口的凹部,但也可以是,例如通过以沿上下方向贯穿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上表面22开口的凹部的底壁部(下壁部)的方式形成贯通孔来能够形成排水孔(凹缺部)。而且,通过分别形成在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下表面24开口的凹部和在上表面22开口的凹部,并形成在上述凹部之间沿上下方向贯穿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贯通孔,从而也能够形成排水孔。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不被上述具体描述内容所限定。例如凹缺部的仰视时的形状并非一定限定于沿周向延伸的形状,也可以是凹缺部的整个周壁面的曲率中心位于凹缺部的内侧的圆形等形状。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筒式隔振装置在装配在车辆上的状态下利用排水孔将雨水等排出的情形,但是,例如在搬运和保管筒式隔振装置时被淋雨的情况下或在制造工序中被洒了液体的情况下等、向车辆装配前时的筒式隔振装置也能够利用排水孔将液体向下方排出(排水)。而且,经由排水孔排出的液体并非限定于水,例如在制造工序中具有将筒式隔振装置浸泡在防锈液等中的工序的情况等时,能够将多余液体经由排水孔排出。
而且,本发明的筒式隔振装置并不是仅能够应用于汽车的梁支座,还能够应用于发动机支座、差速器支座(diff mount)、动力减振器、悬架衬套等。而且,本发明的应用范围不限定于汽车用的筒式隔振装置,还能够应用于例如机动二轮车、铁道用车辆、工业用车辆等所使用的筒式隔振装置。

Claims (6)

1.一种筒式隔振装置(10、40、50、60、70),该隔振装置(10、40、
50、60、70)是通过利用连结橡胶弹性体(16)将内轴构件(12)和外筒构件(14)之间弹性连结起来而做成的,该内轴构件(12)沿上下方向延伸,该外筒构件(14)以外套于该内轴构件(12)的状态配置,其特征在于,
在该连结橡胶弹性体(16)形成有多个在上述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轴线方向下表面(24)开口的凹缺部(26、62、72、78),并且,上述凹缺部(26、62、72、78)中的至少一个凹缺部成为沿上下方向贯穿该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排水孔,
上述凹缺部(26、62、72、78)形成于在该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周向上等间隔分布的三处以上的奇数个数的位置,并且,上述凹缺部(26、62、72、78)配置成上述凹缺部(26、62、72、78)中的任一凹缺部沿上述外筒构件(14)的径向的投影不与其他凹缺部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式隔振装置(10、40、50、60、70),其中,
上述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轴线方向上表面(22)形成为以凹状截面沿周向延伸的弯曲面,上述排水孔开口于该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轴线方向上表面(22)中的、包含轴线方向内端在内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式隔振装置(10、40、50、60、70),其中,
上述凹缺部(26、62、72、78)的整体沿径向的投影与上述内轴构件(12)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筒式隔振装置(10、40、50、70),其中,
上述凹缺部(26、72、78)全部被做成为沿上下方向贯穿上述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上述排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式隔振装置(10、40、50、70),其中,
上述排水孔形成为彼此相同的孔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筒式隔振装置(10、60、70),其中,
上述凹缺部(26、62、72、78)逐一形成于在上述连结橡胶弹性体(16)的周向上等间隔分布的三处位置。
CN201610405144.4A 2015-12-01 2016-06-08 筒式隔振装置 Active CN1068128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35225A JP2017101738A (ja) 2015-12-01 2015-12-01 筒形防振装置
JP2015-235225 2015-12-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12844A true CN106812844A (zh) 2017-06-09
CN106812844B CN106812844B (zh) 2019-07-23

Family

ID=58778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05144.4A Active CN106812844B (zh) 2015-12-01 2016-06-08 筒式隔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152908A1 (zh)
JP (1) JP2017101738A (zh)
CN (1) CN10681284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2848A (zh) * 2019-09-04 2021-03-05 Lg电子株式会社 悬架组件及包括其的衣物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06365B4 (de) * 2017-03-24 2022-05-19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Lageranordnung
WO2019049752A1 (ja) * 2017-09-05 2019-03-1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ブッシュ
CN108468754B (zh) * 2018-05-30 2020-04-2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适用于单缸柴油机的单向悬置橡胶隔振器
CN112895834A (zh) * 2021-03-31 2021-06-04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衬套及后扭力梁
US20230392631A1 (en) * 2022-06-03 2023-12-07 Raytheon Company Structural joint isolator with internal cavitie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76338A (en) * 1973-08-25 1976-08-24 Daimler-Benz Aktiengesellschaft Slide/rubber torsion-bearing support for the absorption of axial and radial forces
EP0639487A1 (en) * 1993-07-22 1995-02-22 Nippondenso Co., Ltd. A wiper apparatus for vehicles
JPH08210407A (ja) * 1995-01-31 1996-08-20 Tokai Rubber Ind Ltd メンバマウント
US6017073A (en) * 1997-11-04 2000-01-25 Volvo Wheel Loaders Ab Fastening arrangement
US6213455B1 (en) * 1998-03-23 2001-04-10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Vibration isolator
US20020101013A1 (en) * 2001-01-29 2002-08-01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having independent mass member
CN102966691A (zh) * 2011-08-29 2013-03-13 东海橡塑工业株式会社 筒形隔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74175A (ja) * 1993-12-21 1995-07-11 Toyota Motor Corp サスペンションブッシュ構造
JP5663068B1 (ja) * 2013-09-24 2015-02-04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筒型防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76338A (en) * 1973-08-25 1976-08-24 Daimler-Benz Aktiengesellschaft Slide/rubber torsion-bearing support for the absorption of axial and radial forces
EP0639487A1 (en) * 1993-07-22 1995-02-22 Nippondenso Co., Ltd. A wiper apparatus for vehicles
JPH08210407A (ja) * 1995-01-31 1996-08-20 Tokai Rubber Ind Ltd メンバマウント
US6017073A (en) * 1997-11-04 2000-01-25 Volvo Wheel Loaders Ab Fastening arrangement
US6213455B1 (en) * 1998-03-23 2001-04-10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Vibration isolator
US20020101013A1 (en) * 2001-01-29 2002-08-01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having independent mass member
CN102966691A (zh) * 2011-08-29 2013-03-13 东海橡塑工业株式会社 筒形隔振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2848A (zh) * 2019-09-04 2021-03-05 Lg电子株式会社 悬架组件及包括其的衣物处理装置
US11840792B2 (en) 2019-09-04 2023-12-12 Lg Electronics Inc. Suspension array and clothes trea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52908A1 (en) 2017-06-01
CN106812844B (zh) 2019-07-23
JP2017101738A (ja) 2017-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12844A (zh) 筒式隔振装置
JP5373274B2 (ja) 防振構造体
JP2008544186A (ja) 高弾性リーフスプリング
CN102966691B (zh) 筒形隔振装置
KR101323987B1 (ko) 컴프레서용 방진 고무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컴프레서
CN106090093B (zh) 轴弹簧
KR102524967B1 (ko) 자운스 범퍼
US12013006B2 (en) Liquid composite spring
US20170355241A1 (en) Strut mount
GB2534240A (en) Bushing, in particular for a vehicle
CN201110336Y (zh) 一种橡塑复合衬套
KR102258470B1 (ko) 엔진마운트 구조
US9079547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of woofer for vehicle
CN109750594B (zh) 大跨桥梁复合型多方向抗风抗震减振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03375522A (zh) 隔振支承构造体
CN104132088A (zh) 一种车用减震垫
US9956862B2 (en) Engine unit support structure and engine unit mounting method
JP4138715B2 (ja) ダンパーのマウント構造
RU2493452C2 (ru) Виброизолирующая опора силового агрегата
US20150316120A1 (en) Bearing
CN219588008U (zh) 一种兼具可靠性与经济性的衬套中间管结构
CN109436000A (zh) 一种复合型沙漏簧结构
US20240125354A1 (en) Bushing with integrated axial stop feature
RU2442916C1 (ru) Резино-металлический амортизатор с силовой арматурой, изменяющей геометрию
RU36868U1 (ru) Резинометаллическая опор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