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6703A - 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程序、检查站管理系统以及检查站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程序、检查站管理系统以及检查站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6703A
CN106796703A CN201580053619.1A CN201580053619A CN106796703A CN 106796703 A CN106796703 A CN 106796703A CN 201580053619 A CN201580053619 A CN 201580053619A CN 106796703 A CN106796703 A CN 1067967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mobile terminal
inspection post
read
writ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36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6703B (zh
Inventor
矢野光
矢野光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qua Enterprise Co
Original Assignee
Aqua Enterprise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qua Enterprise Co filed Critical Aqua Enterprise Co
Publication of CN106796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6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67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67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4User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external additional devices, e.g. dongles or smart cards
    • G06F21/35User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external additional devices, e.g. dongles or smart cards communicating wireless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07Discounts or incentives, e.g. coupons or reb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4Program or device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19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at least on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application selection, e.g. an acceleration sensor or a set of radio butt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GREGISTERING THE RECEIPT OF CASH, VALUABLES, OR TOKENS
    • G07G1/00Cash registers
    • G07G1/12Cash registers electronically operated
    • G07G1/14Systems including one or more distant stations co-operating with a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4User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external additional devices, e.g. dongles or smart c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8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using markings of different kinds or more than one marking of the same kind in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e.g. one marking being sensed by optical and the other by magnetic means
    • G06K19/1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using markings of different kinds or more than one marking of the same kind in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e.g. one marking being sensed by optical and the other by magnetic means at least one kind of marking being used for authentication, e.g. of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BTICKET-ISSUING APPARATUS; FARE-REGISTERING APPARATUS; FRANKING APPARATUS
    • G07B15/00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fares, tolls or entrance fees at one or more control point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GREGISTERING THE RECEIPT OF CASH, VALUABLES, OR TOKENS
    • G07G1/00Cash registers
    • G07G1/12Cash registers electronically oper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Fina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xicology (AREA)
  • Marketing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conom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Checking Fares Or Tickets At Control Point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Cash Registers Or Receiving Machine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让移动终端与具备由RFID标签的识别或认证功能的控制程序的多种读/写装置之间进行通信。该移动终端具有:应用15、取得移动终端10的当前位置信息的GPS处理部11、接收从读/写装置41发送的载波或命令所涉及的信号且输出触发信号的RFID标签处理部12、以及接收触发信号以使应用15进行工作的终端控制器14,应用15从移动终端10取得包含有移动终端10的使用者40的识别信息的个人信息或移动终端10的识别信息、以及应用15进行工作的日期时间或读/写装置41和RFID标签处理部12进行通信的日期时间的信息,和将当前位置信息或基于当前位置信息确定的检查站的信息一起发送到应用服务器20。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程序、检查站管理系统以及检查站管理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的通信技术,尤其是涉及适用于在具有RFID(射频识别)标签的读/写功能的装置和机器之间进行通信的作为被动型RFID标签的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程序,以及使用这种移动终端的检查站管理系统和检查站管理方法的有效技术。
背景技术
例如在火车站等处,广泛使用了自动检票装置,自动检票装置具备RFID标签(以下有时将“IC标签”、“无线标签”统称为“RFID标签”)的读/写功能,通过与作为使用者所持有的车票和定期票的IC卡之间进行非接触的通信,设置是否允许进入和付费结算。而且使用者能使用具备作为RFID标签的功能的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来代替IC卡。
例如,日本特开平10-20780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作为基础技术的FeliCa(注册商标)技术是在自动检票装置或便利店等店铺的收银机设置的读/写装置和使用者持有的具备RFID标签的功能的移动终端所内置的IC芯片之间通过读/写装置侧和IC芯片侧各自的控制程序(有时将其记载为“FeliCa程序”)来对通信进行控制。此外,与FeliCa有同样结构的技术是Mifare(注册商标)技术(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在记载“FeliCa”的情况下也都包含Mifare技术)。
根据FeliCa的技术,安装有FeliCa程序的读写器通过进行RFID标签的捕捉、排他通信、及认证流程,判断RFID标签是否预先被许可。在RFID标签的捕捉及排他通信的流程中,读/写装置对RFID标签发送ID信息等识别信息,RFID标签在保存有一致的ID信息等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响应。因此,在RFID标签一侧,需要预先存储示出想要进行通信的读/写装置的识别信息。
另外,在付费结算中的通信等需要更高安全性的通信中也准备了相互认证流程。在相互认证流程中,读/写装置向RFID标签询问识别信息,判断与具备了读/写装置的装置或系统上预先存储的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在一致的情况下,再发送自身的识别信息,判定与RFID标签上预先设定的识别信息是否一致。此外,在该通信时实施加密处理。读/写装置根据该相互认证的结果决定是否是能许可通信的RFID标签,仅在是的情况下与该RFID标签之间进行必要的信息通信。因此,为了进行必要的信息通信,需要预先将ID信息或认证密钥等对方的识别信息登录到具备了读/写装置的装置或系统、及RFID标签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207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根据上述理由,对于持有具备了FeliCa程序的移动终端的使用者,需要预先把握和存储自身的移动终端能在哪个读/写装置上使用的信息,即该移动终端所具有的RFID标签能与哪个读/写装置之间进行认证通信的信息,根据不同的情况,需要按照所使用的读/写装置区分使用RFID标签的功能。
例如,在铁路行业各公司允许相互使用IC卡车票之前,使用者需要使用各铁路公司专用的IC卡车票。对此,为了能相互使用IC卡车票,各铁路公司进行了对自家公司的自动检票机的读/写装置或自动检票系统的程序添加用于允许使用其他公司的IC卡车票(即RFID标签)的程序(或追加识别信息和认证信息)等对应措施。由此,现在使用者能在国内几乎所有的铁路公司使用一张IC卡车票。
然而,为了实现相互使用,如上所述,各铁路公司需要预先在读/写装置和自动检票系统上追加用于承认其他公司的RFID标签的程序。另外,即使追加了承认程序,现在也会发生例如在多个铁路公司(或者服务区)之间进行移动时不能使用同一个RFID标签而需要在乘坐这些铁路公司(或者服务区)的线路时另外买票的情况。
关于这一点,例如在铁路等公共交通系统的情况下,运营单位几乎是被限定的,几乎不会有其他单位加入或退出,因此对于各单位来说通过追加用于可使用其他单位(种类)的RFID标签的程序,或者在读/写装置和系统等预先登录识别信息、认证信息等方式,能比较容易地使用多种RFID标签。
然而,假设各使用者持有的RFID标签还包含铁路公司以外的各种不同种类的标签,对于数量不确定的使用者所持有的各种RFID标签,分别追加对应的程序,或者在读/写装置和系统预先登录识别信息、认证信息等是很困难的。
另外,现在各铁路公司等在自家公司的网页等处公开用于移动终端的RFID标签与自家公司的读/写装置进行通信的应用,移动终端的使用者能通过对其进行下载等方式得到和使用该应用。然而,对于多种读/写装置各自分别取得和区分使用对应的应用是很困难的,另外事先全部得到与各种不同种类的数量不确定的读/写装置对应的应用且区分使用它们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各单位的读/写装置现在基本上只能与限定的几种RFID标签进行通信,其结果是,会产生用途受到限制而欠缺泛用性,无法有效活用高价的设备,只停留在大规模单位之间进行普及的阶段等问题。
关于这一点,并不仅限于以FeliCa程序和Mifare程序使用RFID标签的情况,例如智能手机中的安卓(注册商标)OS(操作系统)所具有的HCE(主机卡模拟)功能也是以Mifare程序为基础且具备类似的认证功能,与上述情况同样欠缺泛用性。而且,使用UHF(特高频)波的中距离通信型的读/写装置和被动型RFID标签的通信程序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与具备了有RFID标签的识别或认证功能的控制程序的多种读/写装置之间进行通信且具有RFID标签功能的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程序,以及使用它们的检查站管理系统和检查站管理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及其他目的和新颖特征将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进行明确记载。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以下对本发明所揭示的发明中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简单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有代表性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是与被动型RFID标签的读/写装置进行非接触通信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含:应用处理部,该应用处理部通过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进行协作;位置信息取得部,该位置信息取得部取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RFID标签处理部,该RFID标签处理部接收从所述读/写装置发送的载波或命令所涉及的信号且输出触发信号;以及终端控制器,该终端控制器接收所述触发信号以使所述应用处理部进行工作。
而且,所述应用处理部从所述移动终端取得包含有所述移动终端的使用者的识别信息的个人信息或所述移动终端的识别信息、以及所述应用处理部进行工作的日期时间或所述读/写装置和所述RFID标签处理部进行通信的日期时间的信息,和将由所述位置信息取得部所取得的所述当前位置信息或基于所述当前位置信息确定的所述读/写装置所涉及的检查站的信息一起发送到所述应用服务器。
另外,本发明也适用于以信息处理装置作为上述移动终端进行工作的程序。另外,本发明也适用于具有上述的读/写装置和移动终端以及应用服务器的检查站管理系统和检查站管理方法。
发明的效果
以下对本发明所揭示的发明中有代表性的部分所得到的效果进行简单说明。
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有代表性的实施方式,对于数量不确定的使用者所持有的具有RFID标签功能的移动终端,能与具备具有RFID标签的识别或认证功能的控制程序的多种读/写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由此,能对社会上广泛普及的多种种类的读/写装置的用途进行扩大而有效活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检查站管理系统的结构例的概要的图。
图2(a)、(b)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读/写装置与RFID标签的通信的流程的例子的概要的图。
图3是示出持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移动终端的使用者与在各种场所设置的读/写装置进行通信的情况的例子的概要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读/写装置与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处理流的例子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5(a)、(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读/写装置与RFID标签之间的通信所使用的数据包的结构的概要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应用的画面的例子的概要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用于使用者输入希望的经过时刻的预测的线路所涉及的信息的设定选择画面的例子的概要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用于使用者输入希望的经过时刻的预测的线路所涉及的信息的新追加画面的例子的概要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使用者输入希望的经过时刻的预测的线路所涉及的信息时的提取条件追加画面的例子的概要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使用者输入希望的经过时刻的预测的线路所涉及的信息时的约见信息追加画面的例子的概要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用于店铺的卖家等输入特价信息的设定选择画面的例子的概要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用于店铺的卖家等输入特价信息的新追加画面的例子的概要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对经过时刻的预测结果和特价信息进行通知的画面的例子的概要的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检查站管理系统的结构例的概要的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读/写装置与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处理流的例子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读/写装置作为检查站进行登录的画面的例子的概要的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检查站的检测画面的例子的概要的图。
图18(a)、(b)是示出现有技术中读/写装置与RFID标签的通信的流程的例子的概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用于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全部附图中,原则上对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另外,为了让本发明的特征更容易理解,以下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比来进行说明。
(概要)
读/写装置与具有被动型RFID标签的功能的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以从读/写装置的通信开始,向RFID标签发送命令(指令)和供电来进行。
图18是示出现有技术中读/写装置与RFID标签的控制程序的处理所进行通信的流程的例子的概要的图。图18(a)示出了不需要认证处理的情况(例如不进行付费结算的情况)下的流程,图18(b)示出了进行认证处理的情况(例如进行付费结算的情况)下的流程。
无论是哪种情况,最初都是由来自读/写装置的载波进行供电和发送通信命令(例如轮询命令)。对此进行接收的RFID标签随供电而启动,按照接收的通信命令对读/写装置发送响应信号。此时,轮询命令包含识别信息(例如“系统代码”),RFID标签只在自身保存的“系统代码”和轮询命令所包含的“系统代码”一致的情况下对读/写装置响应。
响应信号包含了RFID标签内的ID信息(制造ID(IDm)和制造参数(PMm)),读/写装置将接收的ID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包含在之后的命令(例如图中的“服务存在确认命令”)中进行发送。RFID标签只在接收的ID信息和自身保存的ID信息一致的情况下响应。由此,其结果是,读/写装置能只与发送了轮询命令的响应信号的RFID标签进行持续(排他)通信。在这种通信方法中,进行之后的相互认证(例如图中的“认证1执行命令”、“认证2执行命令”)和数据的读写(例如图中的“无加密读写命令”、“读写命令”),执行其他特定功能(应用程序)的启动等,例如自动检票机的开关门和付费结算。
此外,作为一个不典型的例子,在FeliCa技术中,读/写装置也准备了在接收对轮询命令的响应信号之后,发送用于启动应用的推送命令的程序。然而,即便是在这个例子中,读/写装置以及RFID标签也需要“系统代码”及“制造ID(IDm)”所进行的识别。
对此,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在从读/写装置接收最初的命令(例如轮询命令)时,将该命令作为触发信号,在具有该RFID标签的移动终端启动预先安装的特定的应用程序。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读/写装置与RFID标签的控制程序的处理所进行的通信的流程的例子的概要的图。与图18的例子相同,图2(a)示出了不需要认证处理的情况(例如不进行付费结算的情况)下的流程,图2(b)示出了进行认证处理的情况(例如进行付费结算的情况)下的流程。
无论是那种情况,如上所述,RFID标签一旦接收轮询命令,就向移动终端内的终端控制器输出用于启动应用程序的触发信号。终端控制器接收该触发信号启动预定的应用程序。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由启动的应用程序规定移动终端的工作。因此,在轮询命令之后的读/写装置与RFID标签之间的通信,无论成立还是不成立都没意义,图2(a)和(b)的通信的流程实质上没有差异。
启动的应用程序安装有用于取得信息的功能,信息包含了使用者或移动终端的ID等个人信息、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接收轮询命令的日期时间。另外,该应用程序预先安装有与特定的服务器通信的功能,能进行必要的信息的发送接收。由此,例如是特定的服务器是发送轮询命令的读/写装置所属的系统的服务器的情况下,基于通信结果能自动进行该系统中的业务处理。
例如,该系统是进出场管理系统的情况下,从通信结果能确定闸门的位置自动进行闸门的开关。另外,特定的服务器是结算服务器的情况下,该应用程序保存结算信息(例如电子货币信息和信用卡号等)或从用户那里取得,能确定结算场所以及购入商品或服务来进行结算。
也就是说,以RFID标签来利用单独的系统或服务(进出场管理系统或付费结算服务)时,在结果上与现有技术拥有同样的功能和工作的同时,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读/写装置和RFID标签之间不进行识别或认证处理。因此,在读/写装置或系统侧不需要预先登录可通信RFID标签的信息,可通信RFID标签不受限定。由此一来,通过不需要在读/写装置和RFID标签之间进行识别或认证处理,持有带RFID标签功能的移动终端的用户,通过该移动终端,能利用设置在各种场所的各种读/写装置。
例如,使用者只要持有一个带RFID标签功能的智能手机,就能利用车站或机场的自动检票机或闸门、便利店的收银机、投币存储柜、自动售票机、办公室或工厂的进出场闸门等所设置的读/写装置,没有必要保存多个RFID标签根据读/写装置分别使用。使用者持有的智能手机上安装的应用程序只要具有例如ID信息等的识别/认证功能、取得RFID标签的位置信息的功能、确定通信日期时间的功能、付费结算的功能以及与特定的服务器通信的功能等功能的话,就能像上述那样。
另外,通过可以与不同种类的读/写装置通信,能容易地将读/写装置作为移动中的检查站进行设定而使用。例如在国际航线出发机场的航空公司的值机柜台或安检处、出境审查处、出发闸门等或者到达机场的入境审查处或海关等设置读/写装置的情况。此时,即便管理各读/写装置的团体是不同的团体(例如值机柜台的读/写装置是航空公司在管理,出境审查处是政府机关的情况,出发机场和到达机场属于不同国家的情况等),也能容易地连贯设置检查站。
例如政府机构和民间,或者某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之间在难以共享信息的情况下,经常会分别独自设置不同种类的读/写装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由于不需要进行读写装置和RFID标签之间的识别或认证处理,可以得到与设置统一为相同种类的读/写装置相同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追踪在国际间移动的人或物品带来了很大的效果。例如在某个国家的罪犯利用客机逃亡到外国的情况下,在外国的到达机场可以跟在国内机场完全一样地进行追踪。
而且,例如也能解决在当前日本国内两个不同的铁路公司之间(两个不同的服务区之间)换乘车时,因为RFID标签不能相互使用车票,不得不另外买票的问题。由此,能构建容易地对世界规模的大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使用的系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将检查站的设置成本压到很低。在现有技术中,需要按照RFID标签的种类来准备读/写装置,由于其特殊性生产量低、提高了制造成本。例如设置与作为使用了FeliCa技术的IC卡的Suica(注册商标)服务对应的检查站的话,需要购买Suica服务对应设备,但是由于Suica服务对应设备是提供限定的服务的设备,由于其特殊性生产量低、设备价格高昂
对此,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由于不受到RFID标签的种类的制约,能使用泛用的读/写装置,另外由于产量高因此降低了制造成本。例如,作为廉价的设备结构的例子,能USB(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到PC(个人电脑)等的泛用的读/写装置作为电脑周边设备贩卖,能设置在泛用PC连接了泛用读/写装置构成的检查站。
当前,由于导入/设置成本高泛用性低,读/写装置仅限于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在使用。例如在零售店的情况下,拥有加盟店或连锁店的大规模的零售店才会主要进行使用。对此,如果降低读/写装置的导入/设置成本的话,资金匮乏的个人店铺和中小规模的小企业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导入,可以期待在社会上到处都存在有检查站。
而且能推进灵活使用从这些检查站取得的大数据来对事故/犯罪进行防止、预测、追踪等技术,对旅游、购物、商务等人际社会活动进行更安全的效率管理。即使是电子货币服务,现在也只能在有限的店铺使用,如果推进对廉价泛用的读/写装置的导入的话,就能成为在社会上任何店铺使用电子货币的环境,能实现没带现金也能在想要的时候在喜欢的店铺购买想要的物品的社会生活。
(实施方式1)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移动终端和读/写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检查站管理系统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电子货币的结算等服务中广泛使用的FeliCa程序(ISO/IEC18092 Type F)下工作的读/写装置和有RFID标签功能的移动终端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例如,在Mifare程序(ISO/IEC14443 Type A)下工作的读/写装置和有RFID标签功能的移动终端同样也是适用的。有安卓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实质上以与FeliCa和Mifare程序相同的处理顺序进行数据通信,因此同样也是适用的。此外,使用UHF波的中距离通信型的读/写装置和被动型RFID之间的通信(例如ISO/IEC18000 Type B或C)同样也是适用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检查站管理系统的使用方式,以对移动中的人或物的检查站的通过时间进行预测的系统适用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其他类似的系统(例如顾客的购物引导线调查系统等)也同样适用。另外,自动检票机和闸门的开关、付费结算等有读/写装置的系统中的各种服务也同样适用。
(系统结构)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检查站管理系统的结构例的概要的图。检查站管理系统1例如具有:使用者40持有的有RFID标签功能的移动终端10、一般广泛设置的读/写装置41、以及与因特网等网络30连接的应用服务器20。此外,移动终端10例如是智能手机等信息处理终端,也可以不是智能手机而是普通手机,也可以没有通话功能,没有工具、游戏等其他应用等。
移动终端10如上所述,例如可以与起到了检查站的功能的自动检票机或店铺的收银机等各种读/写装置41之间进行通信,具有作为在硬件和/或未图示的操作系统等中间件上工作的软件程序安装的GPS处理部11、RFID标签处理部12、通信部13、以及终端控制器14。另外还具有进行通过时刻的预测等服务所涉及的应用处理的软件程序的应用15。应用15通过网络30访问应用服务器20的未图示的Web服务器程序,也包含用于进行应用所涉及的处理的Web浏览器等泛用软件。
GPS处理部11具有未图示的GPS(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具有得到移动终端10所在位置所涉及的经度/纬度信息的位置信息取得功能。RFID标签处理部12起到未图示的被动型RFID标签的功能,具有用于对与读/写装置41之间的RFID的非接触通信进行控制的FeliCa程序。基本上有用于起到RFID标签作用的IC芯片,如后所述,也可以是没有IC芯片的结构。通信部13具有:移动终端10与载波的基站进行移动体用无线通信的功能,以及用于与网络30连接的Wifi等进行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功能等等。
终端控制器14具有对移动终端10的整体工作进行控制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如上所述,进行RFID标签处理部12检测到来自读/写装置41的轮询命令而输出触发信号时,对其进行接收并启动预定的应用15等等控制。
应用15是进行各种服务所涉及的处理的软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进行基于到达由读/写装置41构成的检查站和通过检查站或从检查站出发等(以下有时将这些统称为“通过”)的经历信息或使用者40的移动预定的信息等对其他检查站的通过时刻进行预测等的处理。如后所述,也可以与应用服务器20协作在服务器侧进行处理。
此外,为了进行这些处理,应用15例如具有取得作为使用者/终端信息16在移动终端10所预先设定/保存的使用者40的ID或移动终端10的ID等个人信息且进行识别/认证的功能。另外,也具有:经由GPS处理部11取得移动终端10的位置信息的功能、经由OS对由RFID标签处理部12进行通信的日期时间进行确定的功能、进行付费结算的功能、经由通信部13与特定的服务器进行通信的功能等。
应用服务器20是服务器设备和云计算服务上的虚拟服务器上构建的服务器系统,例如具有作为在未图示的OS或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Web服务器程序等的中间件上工作的软件而安装的检查站管理部21、预测处理部22、以及推荐信息管理部23等各个部分。另外还具有:由数据库等安装的通过经历表(以下有时将“表”简称为“TB”)24、移动预定信息TB25、预测设定信息TB26、检查站主表27、用户主表28、以及店铺主表29等各种数据存储器。
检查站管理部21具有经由网络30从移动终端10取得使用者40通过由读/写装置41构成的检查站的信息,即该使用者40所持有的移动终端10与读/写装置41之间进行通信所涉及的信息,对于在用户主表28所登录的每个使用者40(即移动终端10),以后述的旅行报告的单位存储在通过经历TB24的功能。另外还具有用于对检查站主表27所登录的检查站的主信息进行登录/删除/更改等处理的用户界面的功能。
预测处理部22具有基于来自使用者40的经由移动终端10的应用15的要求,基于预测设定信息TB26所设定的条件对该使用者40(即移动终端10)的移动预定的线路上的各检查站的出发时刻、通过时刻或到达时刻(以下有时统称为“通过时刻”。此外,其除了算出绝对时刻,也包含算出与前一个检查站之间的相对时刻)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记录到移动预定信息TB25的同时,经由应用15输出到移动终端10的功能。对于预测的处理,详细如后所述,例如基于存储在通过经历TB24的各使用者40的检查站之间的移动的实际情况所得到的统计信息以及在预测设定信息TB26所设定的条件等,算出通过时刻的预测值。
推荐信息管理部23对于使用者的移动预定的路线上的检查站,如后所述具有:从店铺主表29提取其周边所在的店铺的信息以及该店铺所实施的特价等广告的信息作为推荐信息记录到移动预定信息TB25的同时,经由应用15输出到移动终端10的功能。另外还具有:用于对店铺主表29所登录的各店铺的主信息及特价信息进行登录、删除、更改等处理的用户界面功能。
图3是示出持有移动终端10的使用者40与在各种场所设置的读/写装置41进行通信的情况的例子的概要的图。在图3中,以作为移动物体的使用者40是一个旅客,持有智能手机作为移动终端10的情况为例。使用者40按照“机场A”的自动闸门→“机场B”的自动闸门→“店铺C”的收银机→“车站D”的自动检票机→“车站E”的自动检票机→“上班用入口F”的自动闸门→“下班用出口G”的自动闸门→“过路H”所设置的自动售货机→“港I”的自动检票机→“港J”的自动检票机的顺序通过各检查站,此时示出同一个移动终端10与对应的读/写装置41之间进行的通信。
与各读/写装置之间的通信结果,即示出使用者40通过与各读/写装置41对应的检查站的信息通过移动终端10的应用15由通信部13经由网络30发送到应用服务器20。应用服务器20将从移动终端10接收到的信息通过检查站管理部21存储到通过经历TB24。
另一方面,各检查站的读/写装置41与例如作为对包含了这些的系统进行管理的运营从业者(在图3的例子中是航空公司或零售店、铁路公司、企业、饮料贩卖从业者、船舶公司等)所具有的服务器的从业者服务器42通过互联网或内联网等网络进行连接。例如“机场A”和“机场B”的读/写装置41分别连接相同的航空公司的从业者服务器42,航空公司的从业者服务器42了解到在“机场A”使用者40用移动终端10进行了通信(通过自动闸门),就能向“机场B”的读/写装置41(自动闸门)发出指示对其工作进行控制(例如进行打开关闭自动闸门或显示消息等)。
此外,各运营从业者的从业者服务器42也可以经由网络30等相互连接,另外也可以与应用服务器20相互连接。也可以是将从业者服务器42与应用服务器20统一成一个服务器系统的结构。从业者服务器42和应用服务器20通过相互通信接收信息,例如可以根据使用者40的移动或所在位置的状况,更恰当地对各检查站的读/写装置41的工作进行控制。
(处理内容)
图4是示出使用FeliCa程序的读/写装置41与具有RFID标签功能的移动终端10之间的通信处理流的例子的概要的流程图。在图4的例子中,有自动检票机和收银机等的读/写装置41使用现有的装置,如上所述首先通过载波进行供电和发送轮询命令(S01)。
图5是示出FeliCa技术中的读/写装置41与RFID标签之间的通信所使用的数据包的结构的概要的图。图5(a)所示出的数据结构中的“数据包数据”包含命令数据包或响应数据包。图5(b)示出了这些数据包的结构。轮询命令包含命令数据包。轮询命令的“命令数据”包含“系统代码”的信息,RFID标签只在接收的轮询命令所包含的“系统代码”的信息和自身保存的“系统代码”的信息一致的情况下,对响应数据包进行响应。
回到图4,读/写装置41在发送轮询命令之后,到经过预先设定的超时时间为止,等待接收来自RFID标签(移动终端10)的响应数据包,判定是否接收了该数据包,即判定是否存在来自RFID标签的响应(S02)。具体来说,在FeliCa技术的情况下,由于使用“01h”作为对轮询命令的响应代码,读/写装置41在接收到的响应数据包的开头第一个字节(响应代码)设定有“01h”的情况下,判定存在来自RFID标签的响应。除此之外的情况都判定为没有响应,返回步骤S01从发送轮询命令开始重复进行处理。
在步骤S02判定为存在响应的情况下,接着,取得响应数据包的响应数据所包含的RFID标签的ID信息(制造ID(IDm))对RFID标签进行捕捉(S03)。之后,在服务的请求或数据的读写、相互认证等各种命令的数据包设定在步骤S03取得的ID信息,从一连串的处理中持续捕捉具有该ID信息的RFID标签。
由于RFID标签在接收的命令中所包含的ID信息与自身保存的ID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不进行响应,其结果是,读/写装置41只接收来自持有在步骤S03取得的ID信息的RFID标签的响应,即只与步骤到的RFID标签进行通信。读/写装置41基于该通信的结果,例如进行自动闸门的开关等的控制、电子货币的结算等业务处理。此外,当在移动终端10中存在多种RFID标签功能(多种系统功能),由于各RFID标签功能分别分配到固有的ID信息,移动终端10在其中的任意一个RFID标签功能中的ID信息一致时就响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只在上述各步骤中的步骤S01使用与现有技术相同的读/写装置41。即RFID标签只需要来自读/写装置41的步骤S01的轮询命令,而且不对其进行响应。因此,读/写装置41由于没接收步骤S02中的响应,回到步骤S01重复发送轮询命令。此外,也可以在RFID标签处理部12的IC芯片也并行安装FeliCa程序的情况下,该IC芯片通过响应,并行地执行后述的触发信号启动的应用的服务和FeliCa程序启动的服务。
另一方面,移动终端10所持有的RFID标签(RFID处理部12)如图4所示,首先成为等待接收来自读/写装置41的载波和命令的状态(S11)。这里,RFID标签处理部12使用读/写装置41与RFID标签之间的磁场启动电路(电磁感应方式),或者使用来自读/写装置41的辐射电磁波启动电路(电波方式)。
接着,RFID标签处理部12判定接收的命令是否是轮询命令(S12)。具体来说,在FeliCa技术的情况下,由于将“00h”作为轮询命令来的命令代码,RFID标签处理部12在接收的命令数据包的开头第一个字节(命令代码)设定为“00h”的情况下,判定为接收到了轮询命令。在不是轮询命令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1继续等待接收命令。
在步骤S12判定为接收到了轮询命令的情况下,接着向终端控制器14发送用于启动预定的应用15的触发信号(S13)。之后,RFID标签处理部12也可以在经过预先设定的等待时间为止,暂时停止等待接收命令(S14)。等待时间例如是预定的应用15启动所需要的时间,通常设定为0.5秒左右,但并不限于此。在等待时间经过之后,返回步骤S11继续等待接收命令。
此外,在Mifare程序和基于此的安卓操作系统4.4版本(以下有时只记载为“安卓”)中,RFID标签从读/写装置接收到的命令成为APDU(应用协议数据单元)命令,来自RFID标签的响应称为APDU响应。
在安卓中,通常读/写装置41最初向RFID标签发送的APDU命令称为“选择AID”,这相当于FeliCa程序中的轮询命令。在FeliCa程序中“系统代码”的信息包含于轮询命令,在安卓中AID(应用ID)包含于“选择AID”命令。因此,在Mifare程序和安卓中,RFID标签只要在接收“选择AID”命令等最早接收到的APDU命令时产生触发信号就行。
移动终端10的终端控制器14如图4所示,首先成为等待接收状态(S21),按照预定的间隔确认是否接收到触发信号(S22)。在没接收到触发信号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1继续等待即诶收。在步骤S22接收了触发信号的情况下,启动预定的应用15(S23)。
此外,对于启动应用15,既可以是同时进行应用15的启动和预定的画面的显示的方式,也可以是使用者40等预先启动应用15再根据接收的触发信号显示预定的画面的方式(即此时让应用15“工作”)。后一种方式中,虽然需要根据使用者40的操作等预先启动应用15,但是能缩短接收触发信号时显示预定的画面所需的时间。另一方面,前一种方式中,虽然不需要使用者40的操作等,但是由于在接收触发信号时需要同时启动应用15和显示预定的画面,因此处理所需的时间会变长。
应用15例如既可以在移动终端10的制造商出售前预先安装,也可以在使用者40购买移动终端10之后在预定的销售/下载用网站下载后安装。
使用者40在移动终端10初次启动应用15时,移动终端10显示用于登录该使用者40的个人信息等的用户登录画面(未图示)。使用者40经由该画面进行用户登录后,该使用者40就可使用应用15。既可以用户登录画面就有应用15,也可以移动终端10分别有其和应用15。
使用者40登录的个人信息例如包含:用户名、国籍、邮编、住所、生日、性别、姓名、电话号码、传真号码、电子邮件地址、职业、是否有疾病、社保号、信用卡/借记卡号、生体认证信息(指纹、虹膜、人脸信息等)、会员信息(加入服务或社团等时分配到的ID号等)、用户ID/密码、移动终端10的ID等。
另外,对于必要的个人信息,使用者40在购买移动终端10时等向移动终端10输入的信息已经足够的话,也可以用应用15自动取得该信息而省略用户登录。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终端10在使用者40首次启动应用15时取得该使用者40在移动终端登录的个人信息等。在取得时,移动终端10例如也可以在画面上显示“应用要取得已输入的个人信息。可以吗?”的确认信息,追加得到用户同意的步骤。
使用者40在用户登录画面输入个人信息等之后,通过按下画面上的按钮等发送指示,移动终端10将用户ID或移动终端10的ID与其他个人信息等相关联,或者将个人信息等分别关联后发送给应用服务器20。此时,也可以同时将个人信息等记录在移动终端10具有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等预定的存储区域。应用服务器20在用户主表28记录接收到的信息。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只接收来自读/写装置41的轮询命令,因此不进行ID信息的认证。即移动终端10可以构成为不具有用于实现RFID标签功能的IC芯片或RFID标签处理部12。在这种情况下,RFID标签处理部12(IC芯片)所进行的处理由终端控制器14代为执行。具体来说,终端控制器14以移动终端10具备的天线在预先设定的时刻确认是否接收到来自读/写装置41的轮询命令等命令,在接收到该命令的情况下启动预定的应用15,或者进行对应用15的画面进行显示的处理。
(画面内容(通过检查站记录))
图6是示出移动终端10中接收了来自RFID标签处理部12的触发信号后由终端控制器14启动的应用15的画面的例子的概要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应用15是:作为有RFID标签功能的智能手机等的移动终端10的使用者40的旅客在持有该移动终端10移动的情况下,通过移动终端10与在各检查站设置的读/写装置41之间进行通信,将该检查站(读/写装置41)的信息和日期时间的信息发送给应用服务器20。
应用服务器20将取得的信息存储到通过经历TB24,另外,在有新的检查站信息输入的情况下,一面将该信息存储到检查站主表27,一面通过对存储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对该使用者40向其他检查站移动时的检查站的通过时刻(或者检查站之间所要的时间)进行预测。另外,基于对各使用者40所预测的通过预想时刻的信息,例如对于在店铺等零售业者进行特价的期间通过其附近的预定的使用者40与通过时刻的预测信息一起发送特价所涉及的信息。
在图6的例子中示出的画面是用于将旅客(使用者40)通过在移动线路上的检查站的情况作为旅行报告进行记录的画面。该画面是对于具备各种读/写装置41的各检查站(例如交通机关的自动检票机或店铺的收银机、投币存储柜、事务所的进出管理用的自动闸门等),使用者40持有的具有RFID标签功能的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10靠近读/写装置41进行通信时,在该移动终端10所显示的画面。
既可以在该画面直接生成应用15并显示,也可以经由网络30访问应用服务器20,显示应用服务器20所生成的网页。在后者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存在移动终端10的来自外部的访问的情况下,应用服务器20要求用户ID和密码或者移动终端10的ID,只在与用户主表28保存的用户ID和密码或者移动终端ID一致的情况下才允许访问。
在图6的例子中示出的画面中,旅客(使用者40)的移动终端10在“检查站检测日期时间”的项目自动设定/显示该旅客与通过的检查站的读/写装置41通信时的日期时间的信息。也可以根据触发信号自动设定/显示应用15启动(工作)的日期时间的信息。在之后的栏里,构成为对于使用者40相对于该检查站的位置或关联信息以及来自该检查站的移动方法等,进行信息的选择或催促进行输入。
此外,在输入新的检查站信息的情况下,应用15(或者应用服务器20)将新输入的检查站相关的各项目的值在之后的画面生成时添加到图6的画面例中与检查站相关的各栏的下拉列表进行显示。
也可以在“经度、纬度”项目显示根据旅客(使用者40)指定的地图上的位置信息自动计算出的经度/纬度的值。另外,在与交通机关相关的栏,也可以与上述检查站的栏一样,构成为对于交通机关不只能进行选择也能输入新的。在这种情况下,应用15(或者应用服务器20)将新输入的交通机关信息存储在未图示的交通机关主表等,在之后的画面生成时添加到图6的画面例中与交通机关相关的各栏的下拉列表进行显示。另外,“交通机关的种类”的栏的下拉列表例如也可以包含步行等没有使用交通工具的移动方法。
在该画面还可以选择/输入该检查站的气象信息或使用者40的该移动路线的使用频率等可能会对使用者40的通过时刻带来影响的信息。
此外,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10的GPS处理部11的位置确定功能来确定检查站的位置信息。检查站是在屋内或地下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使用在有检查站的那层的天花板或墙壁、柱子等部分设置GPS用的测位装置或Wifi天线、移动网络用天线,以三角测量法等算出经度/纬度来确定移动终端10的位置。
应用15(或接收来自应用15的处理要求的应用服务器20)例如也可以基于由GPS处理部11得到的使用者40的当前位置(经度和纬度)的信息,从应用服务器20的检查站主表27检索并取得与其一致或者在预定的距离内(例如半径100米以内)的检查站的信息,在画面上显示包含了该检查站的名称的信息。应用15如图6的画面例所示,使用下拉列表等,既可以从多个检查站的选项中选择恰当的检查站,也可以在没有恰当的检查站的情况下输入新的。
而且,作为旅行报告,可以记录移动终端10与检查站的读/写装置41进行通信时的使用者40的生体认证信息。例如,可以使用移动终端10具备的相机功能或扫描应用等,取得使用者40的虹膜或人脸、指纹信息等,与其他信息相关联后发送给应用服务器20。在这种情况下,在图6的例子所示出的画面上设有用于取得和验证虹膜或人脸、指纹信息等的按钮等(未图示),催促使用者40将相机或扫描仪可拍摄的位置与自身的眼睛和脸、手指等对准按下按钮。通过让使用者40按下按钮,移动终端10取得(拍摄)虹膜或人脸、指纹等信息。
在图6的例子所示出的画面中,使用者40输入与检查站有关的信息或从那开始的移动方式的信息、使用者40的生体认证信息等,一旦按下“发送”按钮,应用15就将输入、选择和自动显示的信息作为一个旅行报告与使用者40的个人信息(至少是使用者40或移动终端10的ID)相关联,将该使用者40所涉及的旅行报告信息内的各信息相互关联后发送给应用服务器20。在应用服务器20为每个接收的旅行报告赋予ID和流程编号后存储到通过经历TB24。
之后,移动终端10结束应用15。例如结束时终端控制器14基于从RFID标签处理部12输出的触发信号进行应用15的启动和预定的画面的显示的情况下,将两者都结束。另外,应用15已经启动的话,终端控制器14基于触发信号只进行预定的画面的显示的情况下,结束对该预定的画面的显示。
(画面内容(通过时刻预测设定))
图7~图10是示出移动终端10的应用15中使用者40输入希望的经过时刻的预测的线路所涉及的信息的画面的例子的概要的图。图7是使用者40对用于提取应用服务器20的预测处理部22进行预测时所需的信息的条件进行选择的画面。此时,使用者40从过去进行预测时保存的设定内容或者预先登录的设定内容进行选择。通过可选的设定内容,在重复进行相同内容的预测处理时,使用者40可以省去每次输入/设定条件的必要。在图7的例子中,示出了选择当前以“设定002”作为设定内容。
在使用者40对新的线路所涉及的信息和其他条件进行设定的情况下,按下图7的画面中的“添加新设定”按钮。由此显示如图8所示的用于新添加设定内容的画面。此处设有使用者40输入/选择使用者40预定的移动线路上设置的检查站(开始检查站、连接检查站、结束检查站)的信息、以及这些检查站之间的移动方式所涉及的信息的栏。此处图8~图10的各下拉列表所显示的项目包含于检查站主表27、未图示的交通机关主表、用户主表28等各表格所记录的项目。另外,也可以自动设定/显示图8的画面例中的“分配编号”栏的值。
另外,使用者40根据需要可以在应用服务器20设定用于提取用于预测通过时刻的必要信息的添加条件。例如,在图8的画面例中,使用者一旦选择“设定用于提取的详细条件”的项目,就显示如图9所示的用于提取条件的添加设定的画面。这里使用者能通过输入/选择必要的信息,根据比使用者40的移动条件更恰当的条件提取用于预测的数据。
另外,使用者40在移动目的地有约见的对象的情况下,能向约见的对象也提供而共享通过时刻的预测信息,能设定约见对象、约见名称、约见地点,还有对于约见对象的信息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例如,在图8的画面例中,使用者一旦选择“设定约见信息”的项目,就显示如图10所示的用于设定约见信息的画面。这里使用者40可通过输入/选择约见对象的电子邮件地址或约见的检查站的信息,使约见对象也知晓使用者40到达约见地点(检查站)的预想时间,能使约见更效率。
此外,在图10的约见检查站栏的下拉列表所包含的检查站的信息也可以只显示在图8的画面例中使用者40作为开始检查站、连接检查站、及结束检查站分别选择的信息。
在图8的画面例中,使用者40一旦输入/选择需要的信息按下“设定”按钮,应用15就将输入、选择和自动显示的信息与使用者40的个人信息(至少是使用者40或移动终端10的ID)相关联,将包含该使用者40的个人信息在内的各信息相互关联后发送给应用服务器20。在应用服务器20将接收的预测设定的信息存储到预测设定信息TB26。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构成为将输入/选择移动预测的设定内容的画面分别显示于图7~图10,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在一个画面里能输入/选择所有信息,也可以如上述的例子那样构成为在不同的单位分别显示画面。另外,图7~图10的各画面,既可以是应用15直接生成进行显示,也可以经由网络30访问应用服务器20,通过应用服务器20生成的网页进行显示。
在后者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服务器20在存在包含移动终端10的来自外部的访问的情况下,要求用户ID和密码或者移动终端10的ID,只在与用户主表28保存的用户ID和密码或者移动终端ID一致的情况下才允许访问。此外,也可以用户(使用者40)不从移动终端10而是从未图示的固定终端访问应用服务器20,显示图7~图10的画面。
应用服务器20的预测处理部22按照上述的设定内容对通过时刻的预测信息进行计算。提取预测所需的数据以及执行预测计算的时刻例如是对于使用者40或约见对象刚要通过电子邮件发送通过时刻的预测信息或后述的特价信息之前。
经由上述画面,使用者40在移动中经由移动终端10将输入的检查站(读/写装置41)的信息及其通过时刻(通信的检测日期时间)的信息存储在应用服务器20的通过经历TB24。因此,在通过时刻的预测计算时,基于在预测设定信息TB26设定的内容(使用者40输入/选择的检查站或使用预定交通机关、追加的提取条件等)确定提取条件,从通过经历TB24对于所有使用者40提取适宜的旅行报告,取得各检查站的通过时刻。而且对每个检查站计算通过时刻的平均值和平均值±3西格玛的值。这里的西格玛是通过时刻的标准差。
平均值也可以用中位数或众数代替(特别在数据的数量很多的情况下,由于三者示出相等的值,可以相互代替)。另外,根据想要的预测准确度,例如可以将3西格玛改为0西格玛、1西格玛、2西格玛、4西格玛等。另外,在预测计算中,也可以使用多变量解析得到的预测值、信赖区间或预测期间代替计算平均值或标准差。通过时刻的预测结果例如示出为,以(平均值)作为预想通过时刻,以(平均值-3西格玛)作为下限预想时刻,以(平均值+3西格玛)作为上限预想时刻。在算出检查站之间的预想所需时间来代替预想通过时刻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由从任意的检查站的通过时刻减去刚通过的检查站的通过时刻算出通过该两个检查站之间涉及的所需时间,对此进行同样的统计处理来得到。更详细来说,例如在专利5129414号公报或专利5174993号公报有记载。
(画面内容(特价信息广告设定))
图11、图12是示出用于店铺的卖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广告投放者)等输入特价信息的画面的例子的概要的图。这些画面例如是应用服务器20的推荐信息管理部23通过未图示的Web服务器程序生成,经由店铺的卖家等使用的信息处理终端上的Web浏览器等进行显示。此外,这里的信息处理终端无论是便携式的还是固定式的都行。
对于来自卖家等的访问,应用服务器20的推荐信息管理部23生成用于登录包含卖家的用户ID和密码以及广告投放者的分类信息的个人信息等的用户登录画面(未图示)且在信息处理终端上进行显示。该个人信息例如包含:卖家名、负责人名、岗位名、职务、住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地址、主页或广告用网页的信息等。卖家一旦输入需要的信息,信息处理终端就将用户ID与其他的用户登录信息相关联,将各用户登录信息相互关联后发送给应用服务器20。在应用服务器20将接收的用户登录信息存储到用户主表28等。
之后,应用服务器20的推荐信息管理部23显示用于卖家输入/设定特价信息的广告的输出所涉及的设定信息的画面。图11是卖家的用户对特价信息的广告相关的设定内容进行选择的画面。这里,卖家的用户从将过去进行广告时的设定内容的保存或者预先登录的设定内容进行选择。通过能选择设定内容,在反复以相同内容进行广告时,能省去每次都要输入/设定内容的必要。在图11的例子中示出了当前选择“广告001”作为设定内容。
在卖家对新特价信息的广告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设定的情况下,按下图11的画面中“添加新广告”的按钮。由此,显示如图12所示的用于新添加广告的画面。这里设有卖家输入/选择有特价计划的商品或服务以及特价的信息、广告的输出条件等信息的栏。此外,也可以对“广告编号”和“经度、纬度”的栏的值自动进行设定/显示。在图12的画面例中,卖家对必要的信息进行输入/选择,按下“设定”按钮的话,卖家使用的信息处理终端就将输入、选择和自动显示的信息至少与卖家的用户ID相关联,将包含该卖家的用户ID在内的各信息相互关联后发送给应用服务器20。在应用服务器20将接收的广告设定的信息记录到店铺主表29或未图示的特价信息表格等。
应用服务器20在上述预测处理部22进行处理对使用者40的通过时刻进行预测计算之后,通过推荐信息管理部23提取特价信息。预先设定提取的条件,作为预测的各检查站的通过时刻和特价的实施时间的关系。例如,某个特价的实施时间包含于某个检查站计算的通过时刻的预想区间(下限预想时刻和上限预想时刻之间的范围),而且该特价的实施场所在离开该检查站的位置的预先设定的距离之内的情况下,提取该特价所涉及的信息,与通过时刻的预测结果的信息一起提供给使用者40的移动终端10。
更具体来说,例如应用服务器20的预测处理部22基于“使用者B”在如图7~图10所示的预测设定画面上输入的信息提取通过经历TB24所存储的“检查站A”的通过时刻,进行通过时刻的预测计算,其结果是,计算出通过时刻预想为“下午3点±10分钟”(该信息记录于移动预定信息TB25)。
另一方面,在店铺主表29等中,例如将“检查站A”的半径一千米以内的“店铺(卖家)C”在“下午2点~下午4点”有特价作为特价信息进行登录的情况下,对“使用者B”以电子邮件通知预测结果的信息(在“下午3点±10分钟”预定通过“店铺C”)和该特价信息(“店铺C”在“下午2点~下午4点”有特价)。此外,“使用者B”的电子邮件地址能使用登录在应用服务器20的用户主表28的地址。另外,“使用者B”在图8和图10的画面上对约见对象的电子邮件地址进行登录的情况下,也可以用电子邮件对该约见对象通知相同的内容。
(画面内容(移动预测结果))
图13是示出向使用者40和约见对象对经过时刻的预测结果和特价信息进行通知的画面的例子的概要的图。在该画面,例如,既可以是作为对使用者40和约见对象通知的电子邮件的内容直线显示,也可以是该电子邮件所包含的经由用于应用服务器20使该画面显示的URL(统一资源定位符)以应用服务器20的未图示的Web服务器程序生成后显示在使用者40的移动终端10上。
在图13中,在下方的表中显示“检查站1”~“检查站3”以及约见地点的预想通过时刻的信息,在上方得表中一览地显示预定在各检查站的预想通过时刻进行商品或服务的特价的卖家(特价的广告投放者)的信息。在画面上部的姓名一栏,也可以自动进行设定/显示。此外,在图13的例子中示出了使用者40预定经过“检查站1”~“检查站3”,在最后的检查站进行约见的移动线路(即出发、通过和到达的检查站总共有4个)的情况。约见既可以在开始的检查站也可以在途中的检查站进行。另外,检查站的数量也不限于4个。
应用服务器20在预定的时刻向对象的使用者40及元件对象发送包含上述画面内容(或URL)的电子邮件。发送电子邮件的时刻例如是,使用者40进行通过时刻的预测设定之后马上,或者符合在图8的画面中“请设定保存条件”栏的“适用星期几”的项目中使用者40所选择的那天且比移动路线上最早的检查站即“检查站1”的预想通过时刻早预定的时间(例如5小时)等等。由此,使用者40和约见对象能在实际移动之前对移动所需的时间进行详细预测,而且能事先把握移动线路附近实施的特价的信息。
特价通常是利用买家支付移动成本(来店成本)来店给予动机,让买家来店时也购买其他商品而让卖家获利。将该特价信息向在特价时间预想通过特价地点附近的旅客(使用者40)进行提供,也就是向无来店成本或低来店成本的使用者40提供特价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比起接收所提供的特价信息的其他一般人,该使用者40将特价信息评估为更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了对进行特价的卖家的店铺等的访问概率,其结果是对于卖家来说有效促进了销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卖家进行特价的信息为例作为对使用者40推荐的信息,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对于进行移动的使用者40有益的活动等的信息的推荐都适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检查站管理系统1,在具有RFID标签功能的移动终端10,通过接收来自读/写装置41的轮询命令等命令作为触发信号启动预定的应用15进行处理,能与多种读/写装置41之间进行通信。而且,通过使用这种结构,例如,持有移动终端10进行移动的旅客等使用者40通过在设置了各种读/写装置41的各地的检查站通过移动终端10与读/写装置41进行通信,把握各检查站的通过日期时间的经历信息。
然后,基于该经历信息,算出使用者40的移动预定中各检查站的预想通过时刻,通过将该预测信息提供给使用者40以及约见对象,例如可以减少换乘或者等人所花费的等待时间,为让使用者40更有效率地移动提供帮助。而且,基于卖家进行特价等的预定地点和时间的信息以及使用者40的各检查站的预想通过时间的信息,对使用者40的移动路线上或其附近预定实施的特价等的活动的信息进行推荐。由此,可以对使用者在移动中购买划算的商品或服务等提供帮助,不止使用者40(旅客等),活动的提供者(卖家等)也能获利。
(实施方式2)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移动终端和读/写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检查站管理系统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构成为,移动终端10接收从读/写装置41发送的轮询命令等命令,将其作为触发信号启动应用15,与此相对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所述,不是将来自读/写装置41的轮询命令,而是将以从载波得到的电动势启动RFID标签处理部12的电路作为触发信号,终端控制器14启动应用15。
(系统结构)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检查站管理系统的结构例的概要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本上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在实施方式1中,应用15和应用服务器20安装有检查站的通过时刻的预测和基于预测结果提供特价信息的服务,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同样适用于该服务,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其他可适用服务的例子,安装有自动闸门的开关的控制以及使用者40的付费的服务。此外,该服务当然也适用于实施方式1的结构。
在图14的例子中,为了安装上述服务,应用服务器50例如具有:作为在未图示的操作系统或DBMS、Web服务器程序等中间件上工作的软件程序安装的检查站管理部51、读/西诶装置控制部52、以及付费处理部53等各部分。另外还具有:通过数据库等安装的通过经历TB54、付费信息TB56、检查站主表57、用户主表58、以及店铺/从业者主表59等各数据存储器。
检查站管理部51、通过经历TB54、检查站主表57、用户主表58的各表格分别与图1示出的实施方式1中的检查站管理部21、通过经历TB24、检查站主表27、用户主表28的各表格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此外,相对于实施方式1中的用户主表28保存了使用者40和卖家(即广告投放者)的个人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用户主表58只保存使用者40的个人信息。
读/写装置控制部52具有如下功能:基于从使用者40的移动终端10的应用15经由网络30取得的检查站的通过信息,对该检查站或该使用者40的移动预定路线上的检查站所设置的读/写装置41的工作进行远程控制。例如,对于对象的读/写装置41所属的系统中的从业者服务器42,通过经由网络30等发送控制所涉及的信息,对各读/写装置41进行间接控制。
付费处理部53具有如下功能:基于从使用者40的移动终端10的应用15取得的检查站的通过信息以及店铺/从业者主表59等的登录信息等,进行该检查站所对应的服务的使用(例如用电子货币购买商品等、进入设施等)所涉及的付费处理,将结果记录到付费信息TB56。也可以连接到对未图示的图像的服务进行运营的从业者的系统等(例如信用卡/借记卡公司等金融机关的系统和网络等)进行处理。
此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各运营从业者的从业者服务器42也可以经由网络30等相互连接,另外也可以与应用服务器50相互连接。也可以是将从业者服务器42与应用服务器50统一成一个服务器系统的结构。而且也可以与具有提供付费结算服务的金融机关的系统的服务器等统一。
(处理内容)
图1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使用FeliCa程序的读/写装置41与具有RFID标签功能的移动终端10之间的通信处理流的例子的概要的流程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是,自动检票机或收银机等具有的读/写装置41首先只发送载波,向具有RFID标签功能的移动终端10所具备的天线供电(S31)。此外,通过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现有技术FeliCa程序,即便是发送载波和轮询命令的方式,由于也能通过载波供电,同样可以使用。
另一方面,移动终端10所持有的RFID标签(RFID标签处理部12)处于电源关闭的待机状态(S41),通过移动终端10所具备的天线得到来自载波的电动势而启动(S42),向终端控制器14发送触发信号(S43)。之后的在RFID标签处理部12的处理(步骤S44)以及在终端控制器14的处理(步骤S51~S53)分别都与实施方式1中如图4所示的处理的流程(步骤S14以及步骤S21~S2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应用15的启动方法、启动时的个人信息的取得方法、以及应用15的结束方法等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对旅客等使用者40,还对交通机关的从业者或卖家等分别设置用于登录个人信息等的用户登录画面(未图示)。此外,交通机关的从业者和卖家等个人信息等也包含与拥有各自的从业者服务器42或读/写装置41相关的信息。各用户分别使用自身所用的信息处理终端(使用者40的情况下包含了移动终端10)经由网络30等访问应用服务器50,显示用于输入个人信息等的画面。
各用户经由用户登录画面输入包含用户ID在内的必要的个人信息等,通过按下画面上的按钮等发送指示的话,各信息处理终端就将用户ID与其他的个人信息等相关联,将包含用户ID在内的输入的个人信息等相互关联后发送给应用服务器50。在应用服务器50将接收的信息记录到用户主表58或店铺/从业者主表59。
用户登录画面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交通机关的从业者或卖家等各自运营的系统的从业者服务器42来显示。在这种情况下,交通机关的从业者或卖家等各用户能分别经由自身使用的信息处理终端访问从业者服务器42,经由从业者服务器42上的Web服务器程序等取得用户登录画面。对于旅客(使用者40)的个人信息,与实施方式1相同,也可以构成为移动终端10的应用15等显示用户登录画面。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只接收来自读/写装置41的载波,与实施方式1不同,不需要轮询命令等。也就是说,移动终端10既可以构成为不具有用于实现RFID标签功能的IC芯片或RFID标签处理部12,也可以构成为接收来自读/写装置41的载波向终端控制器14发送触发信号。例如可以构成为用电阻器和放大器或整流器对从载波得到的电动势进行调节,通过定时器装置在一定时间内向终端控制器14发送预定的电压和电流来作为触发信号。另外,终端控制器14也可以构成为以预定的间隔对由载波所得到的预定的电流和电压进行确认。
(画面内容(检查站登录))
图16是示出将交通机关的从业者或卖家等所具有的读/写装置41作为检查站进行登录的画面的例子的概要的图。在此从业者等用户能将各从业者等所具有的自动检票机或自动闸门、店铺的收银机、投币存储柜、自动售货机等的设置地点作为检查站进行登录。此处也可以对“日期时间”、“检查站ID”以及“经度、纬度”的栏的值自动进行设定/显示。图16所示的画面例如由应用服务器50来显示。也可以构成为由各从业者分别具有的从业者服务器42来进行显示。各从业者等用户能分别经由自身使用的信息处理终端访问应用服务器50或从业者服务器42,经由这些服务器上的Web服务器程序取得该画面。
此外,应用服务器也可以在存在来自包含各从业者等用户所使用的信息处理终端(无论是移动是的还是固定式的)在内的外部的访问的情况下,要求用户ID和密码或者移动终端ID,只在与店铺/从业者主表59等保存的用户ID和密码或移动终端ID一致的情况下才允许访问。各从业者等各自所有的从业者服务器42也具备一般的认证功能。
在图16的画面中,各从业者等用户在输入/选择检查站的位置或种类等信息,按下“设定”按钮的话,该信息处理终端就将各从业者等的用户ID与输入、选择以及自动显示的信息相关联,将包含用户ID在内的输入、选择以及自动显示的信息相互关联后发送给应用服务器50。在应用服务器50将接收的信息记录到检查站主表57。还有也可以记录到各从业者各自具有的从业者服务器42。
此外,图16的画面中“检查站ID”的项目例如与具有各从业者各自运营的系统所有的自动检票机或收银机等的读/写装置41的机器或装置的ID信息相同。或者,在值不同的情况下,接收检查站的设定信息且在登录的应用服务器50或各从业者所有的从业者服务器42将检查站ID和对应的自动检票机或收银机等机器或装置的ID信息相关联进行记录。由此,能把握各检查站和读/写装置41的对应关系。
(画面内容(检查站检测))
图17是示出使用者40用移动终端10与检查站的读/写装置41通信时检查站的检测画面的例子的概要的图。此处示出的是,旅客等用户在移动路线上的具有各种读/写装置41的检查站(例如自动检票机或店铺的收银机、投币存储柜、自动售货机、事务所的自动闸门等),以具有RFID标签功能的移动终端10靠近读/写装置41进行通信时,在移动终端10所显示的画面的例子。该画面既可以用移动终端10的应用15直接生成显示,也可以经由网络30访问应用服务器50,由应用服务器50生成的网页来显示。
在图17的例子中示出的画面,“检测日期时间”项目由旅客(使用者40)的移动终端10与检查站的读/写装置41进行通信的日期时间的信息自动进行设定/显示。也可以是触发信号启动(工作)应用15的日期时间的信息自动进行设定/显示。在后面的栏,构成为对于用于对使用者40确定该检查站的位置或关联信息等,用下拉列表等催促选择信息。也可以通过选择地图上显示的标记来确定检查站(下拉列表的内容与地图上的标记的信息相互关联,对其中任意一方进行指定都可以对检查站进行确定)。此外,下拉列表所显示的内容是,由各从业者等用户经由图16所示的画面预先登录的记录在应用服务器50的检查站主表57的信息。
基于由移动终端10的GPS处理部11得到的使用者40的当前位置(经度和纬度)的信息,能唯一确定此时最近存在的检查站的情况下,在图17的画面的下拉列表里只显示该检查站所涉及的信息。或者,对在该画面确定检查站本身进行省略,而是能由移动终端10(应用15)或应用服务器50的检查站管理部51自动对检查站进行确定。另外,如果无法唯一确定检查站,在预定的距离内(例如半径100米以内)从检查站主表57提取了多个检查站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下拉列表显示提取的各检查站的信息。
在图17的画面中,旅客(使用者40)选择适当的信息作为对象的检查站按下“发送”按钮的话,移动终端10(应用15)就将输入、选择以及自动显示的信息与该使用者40的用户ID或移动终端10的ID相关联,将包含用户ID或移动终端10的ID在内的各信息相互关联后发送给应用服务器50。
应用服务器50通过检查站管理部51基于接收的检查站ID等信息以及检查站主表57或店铺/从业者主表59等内容对符合条件的检查站进行确定,同时对运营该检查站所涉及的读/写装置41的从业者以及检查站的种类等进行确定。
而且,通过读/写装置控制部52对于被确定的从业者等所有的从业者服务器42,要求该检查站所有的读/写装置41的操作。例如,检查站所有的读/写装置41是自动检票机的入场闸门或自动闸门等的情况下,对交通机关的运营从业者或企业等所有的从业者服务器42指示闸门的开关或入场所涉及的信息(日期时间、地点、使用者40等)的记录。接收指示的从业者服务器42对被确定的检查站所有的读/写装置41(自动检票机或自动闸门等)远程执行闸门的开关或入场的记录等动作。同样的,在读/写装置41是投币存储柜(上锁时)的情况下,在进行上锁时执行对上锁和使用所涉及的信息的记录。
另外,被确定的检查站所有的读/写装置41是收银机等的情况下,从业者等所有的从业者服务器42从读/写装置41取得该检查站所有的读/写装置41通过在图16的画面中“检测日期时间”的时刻的画面等对旅客(使用者40)显示/输出的信息,经由应用服务器50发送给该使用者40持有的移动终端10。
也就是说,检查站所有的读/写装置41是收银机等的情况下,在图16的画面中“检测日期时间”的信息在使用者40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时刻示出,此时读/写装置41对使用者40显示/输出的信息是使用者40将要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所涉及的各种信息(例如商品/服务的名称或容量、内包装数量、尺寸、版本、购买数量、单价、合计金额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者40持有的移动终端10发送该信息。
此时例如在移动终端10显示接收的商品或服务所涉及的信息的同时,也能显示要求使用者40承认或同意、确认等的画面。使用者40通过按下画面上显示的按钮等进行承认或同意等的话,应用15(以及应用服务器50的付费处理部53)就进行付费结算的处理。
付费结算例如用使用者40在预先用户登录时等所登录的信用卡/借记卡的信息来进行。付费结算的信息(例如使用者40想购买的商品/服务以及购买店铺的信息、购买日期时间、付费金额等)以及使用者40的信用卡/借记卡的信息从移动终端10或应用服务器50的付费处理部53发送到信用卡/借记卡公司等金融机关的服务器。金融机关的服务器在进行预定的结算处理之后,向应用服务器50的付费处理部53发送结算信息。之后,从应用服务器50的付费处理部53向移动终端10以及从业者服务器42发送结算信息。
在卖家所有的从业者服务器42独自具有付费方式的情况下,也能对其进行使用。例如,卖家通常与信用卡公司等协作,具有与上述相同的付费方式,也能对其进行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移动终端10的应用15将使用者40的信用卡/借记卡的信息从应用服务器50向卖家所有的从业者服务器42发送,通过独自的方式进行付费结算。
在付费结算结束之后,从业者服务器42将结束的付费结算的信息的至少一部分在读/写装置41(收银机或投币存储柜、自动售货机等)所有的画面上显示。也可以将付费结算的信息记录到应用服务器50的付费信息TB56。
读/写装置41(检查站)是自动检票机的退场闸门、投币存储柜(开锁时)、自动售货机等的情况下,除了付费结算,还对从业者服务器42指示上述的闸门的开关和退场所涉及的信息的记录,或开锁和拿出商品所涉及的动作。付费结算的处理既可以如上所述由移动终端10的应用15(以及应用服务器50的付费处理部53)来进行,也可以由交通机关的从业者等所有的从业者服务器42独有的付费方式来进行。
(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和2的移动终端10以及应用服务器20(应用服务器50),还有使用其的检查站管理系统1,在具有RFID标签功能的移动终端10中,通过将来自读/写装置41的轮询命令等命令,或者载波的接收作为触发信号来启动预定的应用15进行处理,能在多种读/写装置41之间进行通信。由此,无论各检查站的读/写装置41的控制程序有何差异,无论是否使用了其上级系统的程序(例如有协作关系的铁路从业者和销售从业者之间共同使用的付费系统的程序等)等,都可以使用旅客等的使用者40的移动线路上的读/写装置41,而且都能作为检查站。
例如,无论是否共用系统,都可以使用各铁路从业者、各航空公司、各公交从业者、各公司的自动售货机、各公司的投币存储柜、各便利店的收银机、各企业的进出闸门等读/写装置41。由此,例如不仅是特定的交通机关以及与其协作的卖家的店铺中的检查站间的移动,而且在超过协作范围的移动,使用检查站能集中把握通过信息,能提供检查站的通过预想时间、移动路线上的特价信息等。由此,例如旅客(使用者40)能对协作关系不同(没有协作关系)的交通机关之间的换乘时间进行预测,对整体旅行时间进行预测。
特别是,在使用经常发生晚点的飞机进行海外旅行时,在机场的等待时间、飞机的转乘时间以及从飞机到地上交通的转乘时间等波动很大,难以预测移动时间。另外,在移动时,在使用多个交通机关的运营从业者的情况下或者在跨国移动时,用一个RFID标签难以对检查站的通过进行管理,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和2所涉及的方式的普及可以期待能解决这些问题。
而且,旅客(使用者40)在移动中会遇到各种支付费用的情况。例如在移动中吃饭、购买土特产、支付交通费、住旅馆、自由活动。这种支付不可能是只对一个从业者的支付,也不可能只在一个地点进行支付。而是在移动线路上的各个地点对各种从业者的支付。支付对象的从业者和支付地点使用的付费结算系统不同的情况下,使用者40需要有与各种付费结算系统对应的RFID标签。但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和2所涉及的方式,只要有一个RFID标签就能进行所有支付。
现在,日本主要的铁路从业者在各车站设置自动检票机,能使用乘客持有的带RFID标签功能的移动终端,主要的铁路公司考虑到乘客的便利,实现了让自己公司的RFID标签功能也能在其他公司设置的自动检票机上使用的相互使用的功能。然而,没有参与上述相互使用的铁路从业者,自己公司的乘客持有的带RFID标签功能的移动终端就不能在其他公司的车站设置的自动检票机上使用了。例如,即使地方上的私人铁路运营公司(本地铁路公司)为了削减人工费的目的在各车站设置自动检票机,只要没有参加各主要铁路公司参加的带RFID标签功能的移动终端的相互使用的方式,该本地铁路公司的乘客就无法通过在各主要铁路公司的车站设置的自动检票机。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购买该主要铁路公司的车票等对应,谈不上便利。
另外,即便是参加了相互使用的铁路从业者,自家公司的乘客在通过没有参加相互使用的铁路从业者的车站的自动检票时也无法使用自家公司的带RFID标签功能的移动终端。例如,持有参加了相互使用的方式的各主要铁路公司的带RFID标签功能的移动终端的乘客在海外旅游要使用外国的铁路的情况下,由于该主要铁路公司和该外国铁路公司之间不存在相互使用的方式,需要进行在旅游目的地的车站买车票等对应。但是在生活、文化、语言等存在差异且不习惯的外国正确地买票乘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和2的方式,例如即使是经济不宽裕的地方铁路从业者,即使是外国的交通机关从业者,即使是个人业主经营的小规模的零售店或饮食店,通过设置廉价的泛用型的读/写装置,只要一个带RFID标签功能的移动终端就可使用。另外,持有带RFID标签功能的移动终端的旅客等使用者40不会受到交通机关或店铺等的运营从业者或地域、国家等的不同造成的限制,能使用在旅游目的地或移动目的地设置的各种被动型RFID标签的读/写装置。
虽然电子货币技术已经被实现,但是由于装置的用途受限而且价格昂贵,不能说已经普及到了几乎所有的从业者。因此,不带现金在国内外旅游(移动)事实上是很困难的。但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和2的方式,能在几乎所有的从业者普及廉价且泛用的读/写装置,可以期待能真正实现无现金旅游(移动)。
以上基于本发明的发明人得到的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用说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能可以进行各种更改。例如,虽然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并不是说本发明只限于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结构。另外,某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所置换也是可以的,另外,在某个实施方式的结构上添加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也是可以的。另外,对于各实施方式的结果的一部分,可以添加/删除/置换其他的结构。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1和2中,以旅客(使用者40)作为移动物体进行了举例说明,但是移动物体也可以是车辆或步行机器人等物体。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将移动终端10的画面所显示的检查站的输入/选择画面和显示付费结算时的商品/服务所关联的信息的画面等显示到在其他远方的用户操作的信息处理终端上,该用户通过对该信息处理终端的操作或输入等来进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检查站是自动闸门,在能根据由移动终端10的GPS处理部11得到的位置信息等对用户想要通过的自动闸门进行确定的情况下,不需要用户进行远程操作。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用于在具有RFID标签的读/写功能的装置和机器之间进行通信的作为被动型RFID标签的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程序,以及使用这种移动终端的检查站管理系统和检查站管理方法。
附图标记说明
1 检查站管理系统
10 移动终端
11 GPS处理部
12 RFID标签处理部
13 通信部
14 终端控制器
15 应用
16 使用者/终端信息
20 应用服务器
21 检查站管理部
22 预测处理部
23 推荐信息管理部
24 通过经历TB
25 移动预定信息TB
26 预测设定信息TB
27 检查站主表
28 用户主表
29 店铺主表
30 网络
40 使用者
41 读/写装置
42 从业者服务器
50 应用服务器
51 检查站管理部
52 读/写装置控制部
53 付费处理部
54 通过经历TB
56 付费信息TB
57 检查站主表
58 用户主表
59 店铺/从业者主表

Claims (18)

1.一种与被动型RFID标签的读/写装置进行非接触通信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的特征在于,包含:
应用处理部,该应用处理部通过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进行协作;
位置信息取得部,该位置信息取得部取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
RFID标签处理部,该RFID标签处理部接收从所述读/写装置发送的载波或命令所涉及的信号且输出触发信号;以及
终端控制器,该终端控制器接收所述触发信号以使所述应用处理部进行工作,
所述应用处理部从所述移动终端取得包含有所述移动终端的使用者的识别信息的个人信息或所述移动终端的识别信息、以及所述应用处理部进行工作的日期时间或所述读/写装置和所述RFID标签处理部进行通信的日期时间的信息,和将由所述位置信息取得部所取得的所述当前位置信息或基于所述当前位置信息确定的所述读/写装置所涉及的检查站的信息一起发送到所述应用服务器。
2.一种与被动型RFID标签的读/写装置进行非接触通信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的特征在于,包含:
应用处理部,该应用处理部通过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进行协作;
位置信息取得部,该位置信息取得部取得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以及
终端控制器,该终端控制器接收从所述读/写装置发送的载波或命令所涉及的信号以使所述应用处理部进行工作,
所述应用处理部从所述移动终端取得包含有所述移动终端的使用者的识别信息的个人信息或所述移动终端的识别信息、以及所述应用处理部进行工作的日期时间或所述读/写装置和所述RFID标签处理部进行通信的日期时间的信息,和将由所述位置信息取得部所取得的所述当前位置信息或基于所述当前位置信息确定的所述读/写装置所涉及的检查站的信息一起发送到所述应用服务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用处理部从所述应用服务器上预先登录的多个所述检查站基于所述当前位置信息所提取的一个以上的所述检查站中通过由所述使用者进行选择来确定所述读/写装置所涉及的所述检查站。
4.一种检查站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被动型RFID标签的读/写装置;
与所述读/写装置进行非接触通信的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以及
能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的应用服务器,
所述应用服务器将从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信息作为与所述使用者出发、经过或到达的所述检查站相关的经历信息进行记录。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查站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用服务器保存多个所述检查站所涉及的主信息且具有检查站管理部,所述检查站管理部基于指定的位置信息从所述主信息提取预定的距离范围内所在的所述检查站的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应用处理部从所述应用服务器基于所述当前位置信息所提取的一个以上的所述检查站中通过由所述使用者进行选择来确定所述读/写装置所涉及的所述检查站。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检查站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用服务器还具有预测处理部,
该预测处理部接收所述使用者预定出发、经过或到达的一个以上的所述检查站以及使用的交通系统的信息,通过对所述经历信息所记录的信息进行统计处理,算出所述各检查站的出发、经过或到达的时刻所涉及的预想值或预想区间,作为移动预定信息进行输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查站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用服务器保存了涉及卖家的主信息,该涉及卖家的主信息包含所述卖家所进行的活动所涉及的广告的输出条件的信息,
所述应用服务器还具有推荐信息管理部,
该推荐信息管理部基于所述移动预定信息所包含的所述各检查站的出发、经过或到达的时刻所涉及的预想值或预想区间的信息和所述卖家所涉及的主信息所登录的所述广告的输出条件,从所述使用者出发、经过或到达的预定的所述各检查站的预定的距离范围内提取要实施的预定的所述活动的信息进行输出。
8.如权利要求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查站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用服务器还具有读/写装置控制部,
该读/写装置控制部向所述使用者预定出发、经过或到达的所述检查站所设置的所述读/写装置输出工作的指示。
9.如权利要求4~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查站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用服务器还具有付费处理部,
该付费处理部进行所述使用者出发、经过或到达的所述检查站所对应的服务的使用所涉及的付费处理。
10.一种信息处理系统中的检查站管理方法,
该信息处理系统具有:
被动型RFID标签的读/写装置;
与所述读/写装置进行非接触通信的移动终端;以及
能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的应用服务器,
该检查站管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所述移动终端取得当前位置信息的位置信息取得步骤;
所述移动终端接收从所述读/写装置发送的载波或命令所涉及的信号时输出触发信号的步骤;以及
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所述触发信号执行通过与所述应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进行协作的应用处理的步骤,
所述应用处理从所述移动终端取得包含有所述移动终端的使用者的识别信息的个人信息或所述移动终端的识别信息、以及所述应用处理所执行的日期时间或所述读/写装置和所述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的日期时间的信息,和将由所述位置信息取得步骤所取得的所述当前位置信息或基于所述当前位置信息确定的所述读/写装置所涉及的检查站的信息一起发送到所述应用服务器,
该检查站管理方法还具有将从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信息作为与所述使用者出发、经过或到达的所述检查站相关的经历信息进行记录的步骤。
11.一种信息处理系统中的检查站管理方法,
该信息处理系统具有:
被动型RFID标签的读/写装置;
与所述读/写装置进行非接触通信的移动终端;以及
能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的应用服务器,
该检查站管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所述移动终端取得当前位置信息的位置信息取得步骤;以及
所述移动终端接收从所述读/写装置发送的载波或命令所涉及的信号时执行通过与所述应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进行协作的应用处理的步骤,
所述应用处理从所述移动终端取得包含有所述移动终端的使用者的识别信息的个人信息或所述移动终端的识别信息、以及所述应用处理所执行的日期时间或所述读/写装置和所述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的日期时间的信息,和将由所述位置信息取得步骤所取得的所述当前位置信息或基于所述当前位置信息确定的所述读/写装置所涉及的检查站的信息一起发送到所述应用服务器,
该检查站管理方法还具有将从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信息作为与所述使用者出发、经过或到达的所述检查站相关的经历信息进行记录的步骤。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检查站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查站管理方法还具有以下步骤:
所述应用服务器保存多个所述检查站所涉及的主信息的步骤;以及
所述应用服务器基于指定的位置信息从所述主信息提取预定的距离范围内所在的所述检查站的信息的步骤,
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应用处理从所述应用服务器基于所述当前位置信息所提取的一个以上的所述检查站中通过由所述使用者进行选择来确定所述读/写装置所涉及的所述检查站。
13.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查站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所述应用服务器接收所述使用者预定出发、经过或到达的一个以上的所述检查站以及使用的交通系统的信息,通过对所述经历信息所记录的信息进行统计处理,算出所述各检查站的出发、经过或到达的时刻所涉及的预想值或预想区间,作为移动预定信息进行输出的步骤。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检查站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所述应用服务器保存了涉及卖家的主信息,该涉及卖家的主信息包含所述卖家所进行的活动所涉及的广告的输出条件的信息的步骤;以及
所述应用服务器基于所述移动预定信息所包含的所述各检查站的出发、经过或到达的时刻所涉及的预想值或预想区间的信息和所述卖家所涉及的主信息所登录的所述广告的输出条件,从所述使用者出发、经过或到达的预定的所述各检查站的预定的距离范围内提取要实施的预定的所述活动的信息进行输出的步骤。
15.如权利要求10~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查站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所述应用服务器向所述使用者预定出发、经过或到达的所述检查站所设置的所述读/写装置输出工作的指示的步骤。
16.如权利要求10~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查站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所述应用服务器进行所述使用者出发、经过或到达的所述检查站所对应的服务的使用所涉及的付费处理的步骤。
17.一种移动终端程序,该移动终端程序在移动终端上执行处理,该移动终端通过与被动型RFID标签的读/写装置进行非接触通信能取得自身的当前位置信息,该移动终端程序的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接收从所述读/写装置发送的载波或命令所涉及的信号作为触发信号,所述移动终端执行通过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进行协作的应用处理,
所述应用处理从所述移动终端取得包含有所述移动终端的使用者的识别信息的个人信息或所述移动终端的识别信息、以及所述应用处理所执行的日期时间或所述读/写装置和所述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的日期时间的信息,和将由所述位置信息取得步骤所取得的所述当前位置信息或基于所述当前位置信息确定的所述读/写装置所涉及的检查站的信息一起发送到所述应用服务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终端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用处理从所述应用服务器上预先登录的多个所述检查站基于所述当前位置信息所提取的一个以上的所述检查站中通过由所述使用者进行选择来确定所述读/写装置所涉及的所述检查站。
CN201580053619.1A 2014-10-24 2015-10-20 移动终端、检查站管理系统以及检查站管理方法 Active CN1067967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7002A JP5858305B1 (ja) 2014-10-24 2014-10-24 携帯端末、携帯端末プログラム、チェックポイント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チェックポイント管理方法
JP2014-217002 2014-10-24
PCT/JP2015/079590 WO2016063878A1 (ja) 2014-10-24 2015-10-20 携帯端末、携帯端末プログラム、チェックポイント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チェックポイント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6703A true CN106796703A (zh) 2017-05-31
CN106796703B CN106796703B (zh) 2020-09-29

Family

ID=55300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3619.1A Active CN106796703B (zh) 2014-10-24 2015-10-20 移动终端、检查站管理系统以及检查站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0503889B2 (zh)
EP (1) EP3211588B1 (zh)
JP (1) JP5858305B1 (zh)
KR (2) KR20170062541A (zh)
CN (1) CN106796703B (zh)
AU (1) AU2015336519B2 (zh)
CA (1) CA2965464C (zh)
RU (1) RU2644073C1 (zh)
WO (1) WO2016063878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0574A (zh) * 2018-08-18 2019-01-18 王梅 基于运行热度在移动互联网内进行文件预取的方法及系统
CN110678910A (zh) * 2017-08-01 2020-01-10 欧姆龙株式会社 传感器管理单元、方法以及程序
CN114468680A (zh) * 2020-11-13 2022-05-1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收纳装置、收纳装置管理系统以及收纳装置管理方法
WO2024001726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14468680B (zh) * 2020-11-13 2024-06-0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收纳装置、收纳装置管理系统以及收纳装置管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14975B2 (en) 2014-10-28 2023-08-01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High density read chambers for scanning and encoding RFID tagged items
JP7170378B2 (ja) 2016-08-23 2022-11-14 株式会社東芝 鉄道利用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管理装置
FR3059510A1 (fr) * 2016-11-28 2018-06-01 Orange Procede d'interaction entre un terminal mobile et un automate communicant
WO2018195655A1 (en) 2017-04-25 2018-11-01 9485562 Canada Inc. Endoscope cleaning station having leak tester and high-pressure port
US11475409B2 (en) * 2017-06-07 2022-10-18 Digital Seat Medi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gital record verification
CN107809741A (zh) * 2017-10-20 2018-03-16 广东华大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实时监控功能的读写器
US11216624B2 (en) 2017-11-30 2022-01-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arching and registering tags in local positioning system
RU2680719C1 (ru) * 2017-11-30 2019-02-26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поиска и регистрации меток в системе локального поз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RU2699059C1 (ru) * 2018-02-12 2019-09-03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Колтувизит" (ООО "КТВ") Способ для привлечения покупателей в офисы продаж товаров и услуг
CN108388404A (zh) * 2018-04-24 2018-08-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终端的控制方法、终端的制造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0475233B (zh) * 2018-05-09 2021-09-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804365A4 (en) 2018-06-01 2022-03-02 Capital One Services, LLC BEACON-TRIGGERED ACTIVATION OF 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
US10373395B1 (en) 2018-06-18 2019-08-06 Universal City Studios Llc Stick-on ticket system and method
CN109274670B (zh) * 2018-09-21 2019-09-13 深圳安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校园安全监控装置
JP7223296B2 (ja) * 2018-12-27 2023-02-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81483B2 (ja) * 2019-02-28 2020-11-04 ビックリック株式会社 料金決済システム
US11182768B2 (en) 2019-03-06 2021-11-23 Digital Seat Medi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ation-based individualized content and mobile wallet offers
US11501399B1 (en) * 2019-04-08 2022-11-15 American Airlines, Inc. Mobile check-in and user verification for access to secured areas such as lounges
US11765547B2 (en) * 2019-07-30 2023-09-19 Raymond Anthony Joao Personal monito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11488273B2 (en) 2020-04-27 2022-11-01 Digital Seat Media, Inc. System and platform for engaging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takeholders
WO2021222934A1 (en) 2020-04-27 2021-11-04 Digital Seat Medi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gital record verification
US11657337B2 (en) 2020-04-27 2023-05-23 Digital Seat Medi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changing tickets via a machine-readable code
US11494737B2 (en) 2020-04-27 2022-11-08 Digital Seat Media, Inc. Interactive and dynamic digital event program
CN112218044A (zh) * 2020-09-25 2021-01-12 南京正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安检人工智能识别功能的分析系统及分析方法
US20240127017A1 (en) * 2021-02-26 2024-04-18 Kyoto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Co., Ltd. Analysis apparatus and analysis apparatus support system using same
US11775780B2 (en) * 2021-03-01 2023-10-03 Raymond Anthony Joao Personal monito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11688029B2 (en) 2021-04-27 2023-06-27 Digital Seat Media, Inc. Wagering platforms and access derived from machine-readable codes
JP7230948B2 (ja) * 2021-05-13 2023-03-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入退管理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0889A (zh) * 2005-09-30 2007-04-04 株式会社东芝 管理访问历史、存储单元和信息处理装置的方法、装置和程序
US20110246070A1 (en) * 2006-09-28 2011-10-06 Dudley Fitzpatrick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and Announcing Proximity Between Trajectories
US20120088487A1 (en) * 2010-10-06 2012-04-12 Mohammad Kha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provisioning location specific content information to a mobile device
US20120203620A1 (en) * 2010-11-08 2012-08-09 Douglas Howard Dobyns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Proximity Based Market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50263A (ja) 2003-07-31 2005-02-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端末及びサービス処理方法
JP3742880B2 (ja) * 2003-09-16 2006-02-08 独立行政法人農業・生物系特定産業技術研究機構 発酵食品素材を含有する食品の製造法及び本製造法によって得られる食品
US20060022802A1 (en) 2004-07-30 2006-02-02 Raj Bridgelall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based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DK1790180T3 (da) 2004-09-02 2008-07-28 Telenor Asa Mobiltelefontilstedeværelses- og lokaliseringssystem som anvender en SIM-kort sender
US9153088B2 (en) * 2004-10-22 2015-10-06 Smart Cellco, Inc. RFID functionalit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PL1997277T3 (pl) 2006-03-21 2011-03-31 Licania Gmbh Procedura oraz urządzenie do komunikacji między dużą ilością stacji przenośnych a podziemną siecią stacjonarną
US9111157B2 (en) 2006-08-16 2015-08-18 Insight Holding Group,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cking shopping behavior
JP3974642B1 (ja) * 2006-08-29 2007-09-12 株式会社テクノクラーツ 成形用金型装置
JP5182854B2 (ja) * 2007-09-07 2013-04-17 富岳通運株式会社 イベント管理システム
JP2009087055A (ja) 2007-09-28 2009-04-23 Fujitsu Ltd 買物支援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買物支援システム
KR101405945B1 (ko) 2007-10-15 2014-06-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기기 및 통신 기기의 이동 히스토리 생성 방법
US20090248437A1 (en) 2008-03-27 2009-10-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utilizing nfc technology to implement an on-demand portable medical record
KR20100027686A (ko) * 2008-09-03 2010-03-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1505682B1 (ko) 2008-09-11 2015-03-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그 이동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정보 공개 제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055105B2 (en) 2009-05-29 2015-06-09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gaging in a service or activity using an ad-hoc mesh network
US20140156396A1 (en) * 2009-07-09 2014-06-05 Cubic Corporation Techniques in transit advertising
US10657488B2 (en) 2009-07-14 2020-05-19 Carefusion 303, Inc. Portable inventory tracking system
KR101718975B1 (ko) 2010-11-30 2017-03-22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무선 태그를 이용한 응용 서비스 방법, 이를 제공하는 단말 측위 장치 및 응용 서비스 장치
JP5174993B2 (ja) 2011-01-06 2013-04-03 アクアエンタープライズ株式会社 移動状況検出システム
WO2012093483A1 (ja) 2011-01-06 2012-07-12 アクアエンタープライズ株式会社 移動過程予測システム、移動過程予測方法、移動過程予測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A2835508A1 (en) 2011-05-10 2012-11-15 Dynamics In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obile payment acceptance, mobile authorizations, mobile wallets, and contactless communication mechanisms
CA2802340A1 (en) 2012-01-20 2013-07-20 Product Spring,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electronic gift key
FI124561B (en) 2012-06-26 2014-10-15 Lahden 4G Service Oy Site-dependen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RU2533445C2 (ru) 2012-10-02 2014-11-20 Эл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е распознавание и съемка объекта
US9445220B2 (en) * 2013-09-06 2016-09-13 Payp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abling additional devices to check in to bluetooth low energy (BLE) beacons
US9813992B2 (en) * 2013-12-06 2017-11-07 Mcp Llc Track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otely tracking a location of a person on a map of a monitored premis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0889A (zh) * 2005-09-30 2007-04-04 株式会社东芝 管理访问历史、存储单元和信息处理装置的方法、装置和程序
US20110246070A1 (en) * 2006-09-28 2011-10-06 Dudley Fitzpatrick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and Announcing Proximity Between Trajectories
US20120088487A1 (en) * 2010-10-06 2012-04-12 Mohammad Kha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provisioning location specific content information to a mobile device
US20120203620A1 (en) * 2010-11-08 2012-08-09 Douglas Howard Dobyns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Proximity Based Marketing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8910A (zh) * 2017-08-01 2020-01-10 欧姆龙株式会社 传感器管理单元、方法以及程序
CN110678910B (zh) * 2017-08-01 2021-04-09 欧姆龙株式会社 传感器管理单元、传感器管理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US11270322B2 (en) 2017-08-01 2022-03-08 Omron Corporation Sensor management unit, method, and program for transmitting sensing data and metadata
CN109240574A (zh) * 2018-08-18 2019-01-18 王梅 基于运行热度在移动互联网内进行文件预取的方法及系统
CN109240574B (zh) * 2018-08-18 2022-10-28 联洋国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运行热度在移动互联网内进行文件预取的方法及系统
CN114468680A (zh) * 2020-11-13 2022-05-1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收纳装置、收纳装置管理系统以及收纳装置管理方法
CN114468680B (zh) * 2020-11-13 2024-06-0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收纳装置、收纳装置管理系统以及收纳装置管理方法
WO2024001726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接入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11588A4 (en) 2018-03-21
EP3211588A1 (en) 2017-08-30
CA2965464C (en) 2018-02-13
CA2965464A1 (en) 2016-04-28
US10503889B2 (en) 2019-12-10
EP3211588B1 (en) 2023-08-23
JP5858305B1 (ja) 2016-02-10
KR20170062541A (ko) 2017-06-07
RU2644073C1 (ru) 2018-02-07
JP2016085552A (ja) 2016-05-19
WO2016063878A1 (ja) 2016-04-28
AU2015336519B2 (en) 2017-10-26
KR20180014252A (ko) 2018-02-07
AU2015336519A1 (en) 2017-03-30
US20170308692A1 (en) 2017-10-26
BR112016028724A2 (pt) 2017-08-22
CN106796703B (zh) 202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6703A (zh) 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程序、检查站管理系统以及检查站管理方法
US2022023757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cure identity transmission with integrated service network and application ecosystem
CN104885110B (zh) 用于物品的递送的系统和方法
EP3174240A1 (en) Digital token system for physical medium digitalization and physical store optimization
US10878416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bus rapid transit ticketing and the like
US20150348345A1 (en) Parking lockers
AU2018266839B2 (en) Universal fare payment and collection system
CA2949366A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ettlement to a merchant's card account using an on-line bill payment platform
US10853787B1 (en) Universal fare payment and collection system
US20150015374A1 (en) System,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data signal for the collection, use and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US20230260330A1 (en) Universal fare payment and collection system
US11636713B2 (en) Universal fare payment and collection system
KR20180064027A (ko) 사용자클라이언트 기반의 세금환급 서비스방법 및 프로그램
Fatihah et al. Smart bracelet base on Internet of Things for cashless payment transaction at Sunan Bonang smart tourism supported by WLAN Network as a Communication System
OA19302A (en) Universal fare payment and collection system.
BR112016028724B1 (pt) Terminal móvel, sistema de gerenciamento de ponto de verificação, e método de gerenciamento de ponto de verificaçã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375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