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6469A - 导电性膜、具备此膜的显示装置以及导电性膜的评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导电性膜、具备此膜的显示装置以及导电性膜的评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6469A
CN106796469A CN201580055788.9A CN201580055788A CN106796469A CN 106796469 A CN106796469 A CN 106796469A CN 201580055788 A CN201580055788 A CN 201580055788A CN 106796469 A CN106796469 A CN 1067964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ise
pattern
conductive film
frequency
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57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6469B (zh
Inventor
岩见央
岩见一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5/07897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6060142A1/ja
Publication of CN1067964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64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64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64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04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90Determination of colour characteristic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4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films on insulating-sup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80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23/84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 H04N23/88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for colour balance, e.g. white-balance circuits or colour temperature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03Circuitry for demodulating colour component signals modulated spatially by colour striped filters by frequency separa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73Shielding materials
    • H05K9/0094Shielding materials being light-transmitting, e.g. transparent, translucent
    • H05K9/0096Shielding materials being light-transmitting, e.g. transparent, translucent for television displays, e.g. plasma display pane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24Color ima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56Microscopic im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导电性膜具有在至少一视点处,在根据配线部的包含多根金属细线的无规则网格图案的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及将多色光分别点灯时的各色的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图像数据的2DFFT频谱的第1峰值频率及第2峰值频率与第1峰值强度及第2峰值强度,对各色中的每一色所算出的噪声频率及强度中,根据分别使人类视觉响应特性对应于观察距离来作用于根据显示单元的显示分辨率而规定的频率阈值以下的各噪声频率中的噪声强度内的第1强度阈值以上的噪声强度所获得的各色噪声评估值算出的噪声评估指标为评估阈值以下的多边形配线图案。

Description

导电性膜、具备此膜的显示装置以及导电性膜的评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性膜、具备此膜的显示装置以及导电性膜的评估方法,详细而言,涉及具有如下网状(mesh)配线图案的导电性膜、所述导电性膜的评估方法以及显示装置,所述网状配线图案抑制与显示装置的干涉所引起的噪声且视觉辨认度优异。尤其,本发明涉及具有如下网状配线图案的导电性膜、所述导电性膜的评估方法以及显示装置,所述网状配线图案即便重叠于发光强度不同的显示装置的像素排列图案上,也可根据显示装置的发光强度而提供噪声的视觉辨认度得到改善的画质。
背景技术
作为设置于显示装置(以下也称作显示器(display))的显示单元(unit)上的导电性膜,例如可列举具有如下导电膜的触摸屏用的导电性膜或电磁波屏蔽(shield)用的导电性膜等,所述导电膜包含具有网状配线图案(以下也称作网格图案)的金属细线。
此种网格图案中,与显示器的像素排列图案(例如可以是R(红)、G(绿)及B(蓝)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的排列图案,或者作为其反转图案的黑色矩阵(Black Matrix:以下也称作BM)图案)的干涉所引起的噪声的视觉辨认成为问题,因而提出有大量的噪声不会被视觉辨认到或者不易被视觉辨认到的无规则网格图案。
例如,专利文献1揭示有如下的触摸屏:在形成包含相同的多边形的虚拟的格子且在多边形的内部无规则地生成规定点(种子点(seed))之后,连结规定点与多边形的顶点而不规则地形成金属制的电极图案,由此可防止云纹现象,从而改善视觉辨认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0415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且说,专利文献1中,为了改善视觉辨认度而提出有对金属制电极图案、即网格图案赋予不规则性。
另一方面,因不规则的无规则网格图案与显示器的BM图案的重叠而被视觉辨认到的“噪声”并不能仅由网格图案单独的特征决定。在未考虑显示器的情况下,无论怎样对网格图案施加制约,若重叠的显示器的像素结构、例如BM图案或亮度等发生变化,则被视觉辨认到的噪声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专利文献1中揭示的触摸屏的网格图案中,存在无法通过无规则网格图案获得稳固的视觉辨认度的问题。即,噪声视觉辨认度优异的网格图案需要由与显示器的组合来决定,但专利文献1中存在并未完全加以考虑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在与显示单元(显示器)的组合时可抑制被视觉辨认到的噪声的产生且提高视觉辨认度的无规则(不规则)的网状配线图案(网格图案)的导电性膜、具备此膜的显示装置以及导电性膜的图案的评估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尤其在于提供具有无规则网格图案的导电性膜、具备此膜的显示装置以及导电性膜的图案的评估方法,所述无规则网格图案即便在重叠于发光强度(亮度)不同的显示器的像素排列(BM)图案上的情况下,也可无关于观察距离而根据显示器的强度来抑制成为大的画质障碍的噪声的产生,且可大幅提高视觉辨认度。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导电性膜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上,所述导电性膜的特征在于:导电性膜包括透明基体、及配置于透明基体的两侧或单侧的两个配线部,两个配线部中的至少一个配线部具有多根金属细线,多根金属细线具有包含网状的多边形的配线图案,由此在配线部上排列有多个多边形的开口部,两个配线部中的至少一个配线部的多根金属细线为构成开口部具有多个不同的开口形状的被赋予了不规则性的不规则配线图案者,显示单元是由包含多个子像素的像素的像素排列图案排列而成,所述多个子像素射出互不相同的至少三色的多色光,导电性膜是以至少一个包含不规则配线图案的两个配线部的合成配线图案与显示单元的像素排列图案重叠的方式设置于显示单元,不规则配线图案为如下的多边形的配线图案:在至少一视点处,在根据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的二维傅立叶频谱的多个第1频谱峰值的第1峰值频率及第1峰值强度、与分别将多色光点灯时的各色的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图像数据的二维傅立叶频谱的多个第2频谱峰值的第2峰值频率及第2峰值强度,针对各色中的每一色所算出的噪声的频率及强度中,根据各色的噪声的评估值算出的噪声的评估指标为评估阈值以下,其中所述各色的噪声的评估值是分别使人类的视觉响应特性对应于观察距离,来作用于根据显示单元的显示分辨率而规定的频率阈值以下的各噪声的频率中的噪声的强度内的第1强度阈值以上的噪声的强度所获得。
而且,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单元,由像素排列图案排列而成,所述像素排列图案是由包含多个子像素的像素在其中一个方向及与其中一个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重复排列而成,所述多个子像素射出互不相同的多色光;以及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导电性膜,设置于所述显示单元上。
而且,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导电性膜的评估方法中,所述导电性膜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上,具有配置于透明基体的两侧或单侧的两个配线部,所述导电性膜的评估方法的特征在于:两个配线部中的至少一个配线部具有多根金属细线,多根金属细线具有包含网状的多边形的配线图案,由此在配线部上排列有多个多边形的开口部,两个配线部中的至少一个配线部的多根金属细线为构成开口部具有多个不同的开口形状的被赋予了不规则性的不规则配线图案者,显示单元是由包含多个子像素的像素的像素排列图案排列而成,所述多个子像素射出互不相同的至少三色的多色光,导电性膜是以至少一个包含不规则配线图案的两个配线部的合成配线图案与显示单元的像素排列图案重叠的方式设置于显示单元,在至少一视点处,获取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及显示单元的分别将多色光点灯时的各色的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图像数据,对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及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图像数据进行二维傅立叶变换,算出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的二维傅立叶频谱的多个第1频谱峰值的第1峰值频率及第1峰值强度,且针对各色中的每一色而算出多色的各色的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图像数据的二维傅立叶频谱的多个第2频谱峰值的第2峰值频率及第2峰值强度,根据如此般算出的合成配线图案的第1峰值频率及第1峰值强度、及多色各自的子像素排列图案的第2峰值频率及第2峰值强度,分别算出多色的各色的噪声的频率及强度,从如此般算出的各色的噪声的频率及强度中,选出一噪声,所述噪声具有根据显示单元的显示分辨率而规定的频率阈值以下的频率及第1强度阈值以上的强度,对应于观察距离而使人类的视觉响应特性作用于如此般选出的各个各色噪声频率中的噪声的强度,而分别获得各色的噪声的评估值,根据如此般获得的各色中的每一色的噪声的评估值来算出噪声的评估指标,对具有如此般算出的噪声的评估指标为规定值以下的多边形的配线图案的导电性膜进行评估。
在所述第1方面至第3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中,优选为开口部的形状为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开口形状且其顶点的数量为两种以上的多边形形状,开口部也可为以无规则地配置于一个平面区域的种子点为基准的沃罗诺伊(Voronoi)多边形或德洛奈(Delaunay)三角形。
或者,优选为金属细线的不规则配线图案是包含无规则的线段的细线的配线图案,所述线段是对通过将以无规则地配置于一个平面区域的种子点为重心的多边形折叠而获得的多边形图像间的边界区域进行细线化处理而得,开口部的形状包含多边形图像的多边形通过细线化处理而变形、且由包含无规则的线段的细线包围的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开口形状。
而且,优选为评估阈值为-2.80。
而且,优选为各色的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图像数据为标准化亮度数据,所述标准化亮度数据是将通过将拍摄各色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图像所得的所述颜色的拍摄图像数据转换为亮度值而获得的亮度图像数据加以标准化所得,所述各色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图像在使多色光分别单独点灯时显示于显示单元的显示画面上。
而且,优选为显示于显示单元的显示画面的各色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图像,在使多色光以针对各色中的每一色能够设定的最大强度单独点灯时显示于显示单元上。
而且,优选为在多色为红、绿及蓝三色时,红、绿及蓝各色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图像的拍摄图像数据是将白平衡调整为麦克伯图(Macbeth chart)的白来进行拍摄所得的图像数据。
而且,优选为多色的各色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图像的亮度图像数据是通过如下而获得的数据:在显示单元中将多色的各色的光单独点灯时,对掩模图像提供将测量到的亮度值以显示单元的分辨率与具有掩模图像的值的面积的积加以标准化所得的亮度数据,所述掩模图像是由利用显微镜拍摄显示于显示单元的显示画面的所述色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图像所得的拍摄图像数据而制作,亮度图像数据以成为基准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亮度为1.0的方式加以标准化。
而且,优选为在多色为红、绿及蓝三色时,测量到的亮度值为如下的亮度值:使红、绿及蓝各色单独显示而利用分光仪测量并获取、且根据红、绿及蓝各色的分光频谱数据而求出,掩模图像是将利用显微镜拍摄到的拍摄图像数据2值化所得的图像。
而且,优选为两个配线部分别形成于透明基体的两侧的面。
或者,优选为在将透明基体设为第1透明基体时,进而具有与第1透明基体不同的第2透明基体,两个配线部的其中一个配线部形成于第1透明基体的一面,两个配线部的其中另一个配线部形成于第1透明基体的另一面侧且第2透明基体的一面。
或者,优选为两个配线部经由绝缘层而分别形成于透明基体的单侧。
而且,优选为两个配线部的多根金属细线均为构成不规则配线图案者。
或者,优选为两个配线部的其中一个配线部的多根金属细线为构成不规则配线图案者,且其中另一个配线部的多根金属细线为构成具有规则性的多边形的配线图案者。
或者,优选为两个配线部的其中一个配线部的多根金属细线为构成不规则配线图案者,且其中另一个配线部为由氧化铟锡构成者,合成配线图案为不规则配线图案。
而且,优选为两个配线部中的至少一个配线部包括电极部及非电极部,电极部及非电极部的一者的多根金属细线为构成不规则配线图案者,且电极部及非电极部的另一者的多根金属细线为构成具有规则性的多边形的配线图案者。
而且,优选为多个第1频谱峰值具有第1阈值以上的峰值强度,所述第1阈值以上的峰值强度是从将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进行二维傅立叶变换所得的多个频谱峰值中选择,针对多色的各色,多个第2频谱峰值具有第2阈值以上的峰值强度,所述第2阈值以上的峰值强度是从将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图像数据进行二维傅立叶变换所得的多个频谱峰值中选择。
而且,优选为通过第1峰值频率及第1峰值强度与对应于各色的第2峰值频率及第2峰值强度的卷积运算而求出对应于各色的噪声的频率及强度。
而且,优选为对应于各色的噪声的频率是作为第1峰值频率与对应于各色的第2峰值频率的差而给出,对应于各色的噪声的强度是作为第1峰值强度与对应于各色的第2峰值强度的积而给出。
而且,优选为噪声的评估值通过如下而求出:对于噪声的频率及强度,将作为视觉响应特性的与观察距离相应的视觉传递函数以卷积积分进行加权。
而且,优选为视觉传递函数VTF是由下述式(1)而给出:
VTF=5.05e-0.138k(1-e0.1k)...(1)
k=πdu/180
此处,k为以立体角定义的空间频率(cycle/deg(周期/度)),以所述式(1)来表示,u为以长度定义的空间频率(cycle/mm(周期/毫米)),d定义为观察距离(mm)。
而且,优选为噪声的评估指标对于各色,使用对应于观察距离而对一个噪声的频率进行加权所得的多个噪声的评估值中的最大评估值来算出。
而且,优选为噪声评估指标是对于各色中的每一色,使针对一个噪声的频率而选择的最大评估值对于所有噪声的频率进行合计所得的多色的合计值中最大的合计值。
而且,优选为第1强度阈值以常用对数计为-4.5。而且,频率阈值为由显示单元的分辨率获得的空间频率、即对应于1像素间距的倒数的空间频率。
而且,优选为当将显示单元的显示像素间距设为Pd μm时,由显示单元的分辨率而获得的空间频率为由1000/Pd cycle/mm而给出的噪声的最高频率。
而且,优选为评估值是在正面观察及斜向观察的至少两视点处,针对多色的各色中的每一色而获得者,评估指标是所获得的至少两视点处的各色的评估值中最大的评估值。
而且,优选为像素排列图案为黑色矩阵图案。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般,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具有在与显示器的组合时可抑制被视觉辨认到的噪声的产生且提高视觉辨认度的无规则网格图案的导电性膜、具备此膜的显示装置以及导电性膜的图案的评估方法。
尤其,无规则网格图案即便在重叠于发光强度(亮度)不同的显示器的像素排列(BM)图案上的情况下,也可无关于观察距离而根据显示器的强度来抑制成为大的画质障碍的噪声的产生,且可大幅提高视觉辨认度。
而且,根据本发明,除所述效果外,在显示器的RGB子像素的开口形状分别具有不同的频率·强度(形状、尺寸)的情况下的导电性膜的网格图案的设计中,在与发光强度不同的显示器的像素排列图案的组合中,均可提供最佳的画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膜的一例的部分剖面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导电性膜的配线部的包含沃罗诺伊多边形的无规则的网状配线图案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为了生成形成图2所示的无规则网格图案的沃罗诺伊多边形而在一个平面区域内以任意的间隔产生的种子点(点(dot))的点截取图像的一例的概略说明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导电性膜的上侧及下侧的配线部的配线图案的重合所形成的合成配线图案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膜的上侧及下侧的配线部的配线图案的重合所形成的合成配线图案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膜的上侧的配线部的配线图案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膜的一例的示意性的部分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膜的一例的示意性的部分剖面图。
图9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导电性膜的显示单元的一部分的像素排列图案的一例的概略说明图。
图10是装入了图1所示的导电性膜的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概略剖面图。
图11(A)是表示图2所示的无规则网格图案的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图11(B)是表示图9所示的显示单元的像素排列图案的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图11(C)是本发明的无规则网格图案的透过率(T)的曲线图的一例,图11(D)是显示单元的代表子像素的强度(I)的曲线图的一例,图11(E)及图11(F)分别是现有技术的网格配线图案及显示单元的代表子像素的透过率(T)的曲线图的一例。
图12(A)及图12(B)分别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导电性膜的显示单元的一部分的像素排列图案的一例的概略说明图,图12(B)是图12(A)的像素排列图案的部分放大图。
图13(A)~图13(C)分别是表示应用于本发明的三个子像素的样式及周期中的至少一个不同的像素排列图案的构成单位的一例的概略说明图。
图14(A)及图14(B)分别是示意性地表示图9所示的显示单元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像素中的三个子像素的强度的不均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5(A1)~图15(H2)分别是表示分辨率、形状及强度不同的显示单元的像素排列图案的代表子像素的2×2像素的重复单位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导电性膜的配线评估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导电性膜的评估方法的显示器BM数据的制作方法的详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导电性膜的显示单元的G子像素的拍摄图像的一例的示意图,表示G子像素的分光频谱的一例的曲线图、及表示2×2像素的输入数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应用于本发明的XYZ等色函数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20(A)及图20(B)分别是表示图15(A1)所示的像素排列图案及图2所示的无规则网格图案的各透过率图像数据的二维傅立叶频谱的强度特性的图。
图21是表示图15(A1)所示的显示单元的像素排列图案的频率峰值位置的曲线图。
图22是说明输入图案图像的频率峰值位置的曲线图。
图2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导电性膜的配线部的无规则的网状配线图案的另一例的平面图。
图24(A)是表示为了生成形成图23所示的无规则网格图案的多边形而在一个平面区域内以任意的间隔产生的种子点(点)的点截取图像的一例的概略说明图,图24(B)是在图24(A)所示的点截取图像的点的位置折叠菱形图案而成的菱形图案图像的一例的概略说明图。
图25(A)、图25(B)及图25(C)分别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导电性膜的配线部的无规则的网状配线图案的另一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所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导电性膜、具备此膜的显示装置以及导电性膜的评估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为了抑制因不规则的网状的无规则图案(以下,称作无规则网格图案)与显示器像素排列(BM)图案的重叠而被视觉辨认到的噪声,而提供一种具有用以与显示器组合的无规则网格图案的导电性膜。此处,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无规则网格图案,可定义为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开口形状且其顶点的数量为至少两种的不规则的图案。
且说,在将显示器与无规则网格图案中被视觉辨认到的噪声定量化且其定量值为阈值以下的组合中,噪声不会被视觉辨认到。因此,本发明中,作为无规则网格图案,可如所述般定义,但需要将显示器的BM图案及无规则网格图案定量化并根据这些定量值而将被视觉辨认到的噪声定量化。
因此,本发明中,首先设想多个特征不同的不规则的网格图案,并制作透过率图像。接下来,进行根据所述透过率图像所得的高速傅立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频谱、与根据显示器所得的FFT频谱的卷积运算。此处,使视觉传递函数作用于所获得的运算结果而得的累计值相当于噪声视觉辨认度定量值,在所述阶段,获得噪声视觉辨认度定量值及噪声仿真(simulation)图像。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评估,由此可确定作为视觉辨认度可容许的噪声视觉辨认度,且可提供本发明的导电性膜以及所述导电性膜的评估方法。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导电性膜,以触摸屏用的导电性膜为代表例来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为具有包含无规则的网状配线图案(无规则网格图案)的配线部,且设置于显示装置的各种发光强度的显示单元上的导电性膜,则可为任意者,所述无规则的网状配线图案(无规则网格图案)为在配置于透明基体的两侧、或经由绝缘层而配置于单侧的配线图案内,至少一者包含被赋予了不规则性的多边形形状的单元(cell)(开口部)。例如,当然也可为电磁波屏蔽用的导电性膜等。
另外,作为重叠着本发明的导电性膜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lasma DisplayPanel,PDP)、利用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OEL)的有机EL(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ELD)或有机EL显示器(Organic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OELD)、无机EL(Electro-Luminescence)显示器、电子纸等。
另外,详情将在以后进行叙述,重叠着本发明的导电性膜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以下也称作显示器)只要为如下的显示单元,则不作特别限制,即,由包含多个子像素的像素的像素排列图案(以下也称作BM图案)排列而成,且能够在由导电性膜的重叠形成的噪声的视觉辨认度的评估中考虑其发光强度(辉度)下的各子像素(彩色滤光片)的辉度(亮度),所述子像素射出互不相同的至少三色,例如包含红、绿及蓝的三色的多色光。所述显示单元例如可以是如从前般的子像素(彩色滤光片)的重复周期及强度(形状、尺寸),即子像素排列图案(子像素的形状及尺寸、周期))在RGB等多色中全部相同,且具有能够由G子像素为代表的BM图案的显示单元。而且,所述显示单元也可以是如所述OELD般的在多色中并非全部相同,即具有包含至少关于两色不同的子像素排列图案的BM图案的显示单元。
而且,成为本发明的对象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器可以是如高分辨率智能手机或输入板终端等般的发光强度高的显示器,也可以是如低分辨率的台式个人计算机(desktoppersonal computer)或电视(TV)等般的发光强度低的显示器,还可以是如中分辨率笔记本式计算机等般的发光强度为中等程度的显示器。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膜的一例的部分剖面图,图2是分别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导电性膜的配线部的配线图案的一例的平面图。
如这些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膜10为如下的导电性膜,即,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上,且具有在对于显示单元的黑色矩阵(BM:Black Matrix)抑制噪声的产生方面优异的配线图案,尤其重叠于BM图案时对BM图案在噪声的视觉辨认度方面得到最佳化的配线图案,所述导电性膜10包括:透明基体12;成为第1电极部的第1配线部16a,形成于透明基体10的一面(图1中上侧的面),且包含多根金属制的细线(以下称作金属细线)14;第1保护层20a,以包覆金属细线14的方式,经由第1粘接层18a粘接于第1配线部16a的大致整个面;成为第2电极部的第2配线部(电极)16b,形成于透明基体10的另一面(图1中下侧的面),包含多根金属制的细线14;以及第2保护层20b,经由第2粘接层18b而粘接于第2配线部16b的大致整个面。
另外,以下,统称第1配线部16a及第2配线部16b时简称作配线部16,统称第1粘接层18a及第2粘接层18b时简称作粘接层18,统称第1保护层20a及第2保护层20b时简称作保护层20。
透明基体12包含具有绝缘性且透光性高的材料,例如可列举树脂、玻璃、硅(silicon)等材料。作为树脂,例如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等。
金属细线14只要形成为波线形状且为导电性高的金属制的细线则不作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包含金(Au)、银(Ag)或铜(Cu)的线材等者。就视觉辨认度方面考虑,金属细线14的线宽越细越优选,但只要为例如30μm以下即可。另外,在触摸屏用途中,金属细线14的线宽优选为0.1μm以上且15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上且9μm以下,进而优选为2μm以上且7μm以下。
配线部16(16a、16b)具有波线形状的多根金属细线14,所述多根金属细线14具备由排列成网状的网格配线21(21a、21b)形成的配线图案24(24a、24b)。详细而言,配线图案24(24a、24b)如图2所示,为排列着使多根金属细线14彼此相互交叉形成的规定的无规则形状、例如无规则的多边形形状的开口部(单元)22(22a、22b)的网格图案。
配线部16(16a及16b)如图2所示,包括配线层28(28a及28b),所述配线层28(28a及28b)具有金属细线14、及由所述金属细线14与邻接的金属细线14间的开口部(单元)22(22a及22b)形成的无规则的网格形状的配线图案24(24a及24b)。配线图案24a及配线图案24b是通过使由多根金属细线形成的开口部包含无规则的多边形而被赋予了不规则性的配线图案、即无规则网格图案25a。所述无规则网格图案25a只要为由金属细线14形成的开口部22的形状为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开口形状且其顶点的数量为两种以上的无规则的多边形形状,则可为任意的无规则网格图案。
另外,图1所示的例中,配线图案24为具有如图2所示般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a作为配线图案24a及配线图案24b者。
此处,图2所示的作为被赋予了不规则性的配线图案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a具有包含开口部22的配线形状,所述开口部22包含以在如图3所示般的一个平面区域100内以任意的间隔而存在于多个位置的多个种子点p为基准,并依据沃罗诺伊图(沃罗诺伊分割法)而确定的沃罗诺伊多边形。
图3表示为了生成形成图2所示的无规则网格图案的沃罗诺伊多边形而在一个平面区域100内以任意的间隔在随意选择的多个位置产生点来作为多个种子点p的点截取图像。
图2所示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a中,依据沃罗诺伊图(沃罗诺伊分割法),分别划定对图3所示的多个种子点p分别加以围绕的多个无规则的多边形的区域、即多个沃罗诺伊多边形的区域。此处,由沃罗诺伊图划分的多个沃罗诺伊多边形的区域表示作为种子点p所最接近的点的点集合体。此处,关于距离函数,使用欧几里得(Euclid)距离,但也可使用多种函数。
另外,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无规则网格图案,也可使用具有包含开口部22的配线形状的无规则网格图案(未图示),所述开口部22包含以图3所示的多个种子点为基准并依据德洛奈图(德洛奈三角形分割法)而确定的德洛奈三角形。所谓德洛奈三角形分割法,是指通过多个种子点p中邻接的种子点彼此相连而划定三角形形状的区域的方法。由此,可分别划定例如将多个种子点的任一点设为顶点的多个德洛奈三角形的区域。
而且,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无规则网格图案,并不限定于所述具有沃罗诺伊多边形或德洛奈三角形等开口部(单元)形状的无规则网格图案,只要为无规则网格图案,则可为任意者。
例如,也可为将菱形等正多边形的规则性的定型图案的百分之几、例如10%以下加以无规则化而成的无规则网格图案等。另外,此种无规则网格图案并不包含仅将正多边形的规则性的定型图案的间距加以无规则化而成者、或仅将角度加以无规则化而成者。
作为此种具有各向异性的无规则网格图案,例如可列举如图23所示般的无规则网格图案。
如图23所示般的无规则网格图案为具有如下程度的指向性的无规则图案,即频率峰值强度及指向性均强的规则性的定型网格图案(以下,也称作定型图案)、与频率峰值强度及指向性均弱的具有沃罗诺伊多边形或德洛奈三角形等开口部(单元)形状的无规则网格图案(以下,也代表性地简称作沃罗诺伊无规则图案)的中间程度。
此处,图23所示的各向异性无规则网格图案25b是开口部22的开口形状的原图形为菱形,且开口部22的开口重心以平均值计偏差百分之几、例如偏差5%左右,优选为偏差10%~15%,更优选为偏差15%~20%者,可如以下般进行制作。
首先,如图24(A)所示,制作如下的点截取图像112:在一个平面区域110内,作为菱形等密闭空间的重心的点,在以任意间隔随意选择的多个位置、例如使用随机数等以任意的间隔在多个位置配置种子点(点)p。另外,也可预先在平面区域110内规则性地配置点,使用标准偏差等使所述点间的间隔在360度任意的方向上偏移,由此配置种子点p。
接下来,如图24(B)所示,在配置于平面区域110内的图24(A)所示的种子点p的位置使成为开口部22的菱形图案114与邻接的菱形图案114彼此隔开,并以在两者之间存在边界区域116的方式加以折叠,由此制作菱形图案图像118。图示例中,在种子点p折叠菱形图案114,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菱形,也可为包含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等四边形、正五边形等五边形、正六边形等六边形等正多边形的多边形。
接下来,为了使图24(B)所示的菱形图案图像118的边界区域116细线化,而实施细线化处理,例如实施迈斯沃克(mathworks)公司制造的矩阵实验室(matlab)的细线化处理。
此处,细线化处理是重复如下操作而以成为相同线宽的细线的方式进行细线化:通过去除边界区域116的缘部的像素(pixel)而使边界区域116收缩,通过在菱形图案114的缘部去除像素而使菱形图案114膨胀。
如此,可形成图23所示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b。
此种形状的金属细线14可通过对银等金属层进行蚀刻等公知的方法而容易地形成。
另外,作为具有各向异性的无规则网格图案,除原图形为图24(B)所示的菱形114的图23所示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b以外,例如还可举起:原图形为与图24(B)所示的菱形114不同的菱形的图25(A)所示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c、原图形为六边形的图25(B)所示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d、原图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图25(C)所示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e等。
另外,以下,以图2所示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a为代表例进行说明,当然还可同样地应用图23、以及图25(A)、图25(B)及图25(C)所示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b、无规则网格图案25c、无规则网格图案25d及无规则网格图案25e。
另外,详情将在以后进行叙述,本发明的导电性膜10是具有无规则网格图案者,所述无规则网格图案在作为上侧及下侧的配线图案24a及配线图案24b的合成配线图案24时,对于显示单元的BM图案的规定的亮度(亮度图像数据)而在噪声视觉辨认度方面得到最佳化。另外,本发明中,所谓对于规定的亮度的BM图案而在噪声视觉辨认度方面得到最佳化的菱形的配线图案,是指在作为合成配线图案24时,对于规定的亮度的BM图案而噪声不会被人类的视觉所察觉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组菱形的配线图案。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谓噪声的视觉辨认度,是指噪声不会被视觉辨认到的程度。
因此,图2所示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a可以是在作为合成配线图案24时,对于显示单元的BM图案的规定的亮度(亮度图像数据)而在噪声视觉辨认度方面得到最佳化的无规则网格图案;可以是根据无规则网格图案25a的透过率图像数据作为上侧及下侧的配线图案24a及配线图案24b重合的合成配线图案24的合成图像数据、及将显示器的多色光分别点灯时的各色的BM图案的亮度图像数据而求出的噪声的评估指标为规定评估阈值以下的无规则网格图案;可以是其自身重叠于规定发光强度的显示器的显示画面上,可充分抑制噪声的产生,且可提高视觉辨认度,且对于显示单元的规定的亮度的BM图案而在噪声视觉辨认度方面得到最佳化的无规则网格图案。
而且,在此种得到最佳化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a中,也可在构成开口部22的金属细线14的边(网格配线21)加入断线(断裂(break))。关于此种具有断裂的网状配线图案的形状,可应用本申请人申请的日本专利特愿2012-276175号说明书中记载的导电性膜的网状配线图案的形状。
图1所示的实施的方式的导电性膜10中,图1中,透明基体12的上侧(观察侧)的第1配线部16a的多根金属细线14,下侧(显示器侧)的第2配线部16b的多根金属细线14,均分别具有图2所示的被赋予了不规则性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a作为配线图案24a及配线图案24b,且如图4所示,构成合成配线图案24,所述合成配线图案24由上下的被赋予了不规则性的配线图案24a及配线图案24b的重合而形成且被赋予不规则性。另外,图4及后述的图5中,为了容易理解,由粗线表示构成上侧的配线图案24a的多根金属细线14,由细线表示构成下侧的配线图案24b的多根金属细线14,粗线及细线的宽度当然并非表示金属细线14的线宽,且粗线及细线的宽度可相同,也可不同。
即,图1所示的例中,均由具有如图2所示般的被赋予了不规则性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a的多根金属细线构成第1配线部16a及第2配线部16b,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在其中任一个配线部16的至少一部分包含具有图2所示的被赋予了不规则性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a的多根金属细线即可。
如此,由被赋予了不规则性(无规则化)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a构成导电性膜的上侧或下侧的配线部16(配线部16a或配线部16b)的全部或一部分的金属细线,由此可将由两配线部16的配线图案的重合而合成的网状配线图案无规则化,从而能够使透过网状配线图案而来的光变得无规则,可改善配线图案与显示器的干涉所引起的噪声视觉辨认度。
例如,如图5所示,也可由具有不同的配线图案的多根金属细线构成第1配线部16a及第2配线部16b。图5所示的例中,由具有图2所示的被赋予了不规则性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a的多根金属细线14构成透明基体12的上侧的第1配线部16a,由具有包含菱形形状的开口部的规则性的定型图案27的多根金属细线14构成透明基体12的下侧的第2配线部16b,但也可相反地,由具有定型图案27的多根金属细线14构成第1配线部16a,由具有无规则网格图案25a的多根金属细线14构成第2配线部16b。如此,可对由无规则网格图案25a与规则性的定型图案27的重合而形成的合成配线图案赋予不规则性。
或者,如图6所示,如所述般,通过断线(断裂)将第1配线部16a及第2配线部16b中的至少一者的多根金属细线14切断为构成配线层28的电极部17、与虚设电极部(非电极部)26,由具有图2所示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a的多根金属细线14构成电极部17及虚设电极部26中的其中一者,由具有规则性的定型图案27(参照图5)的多根金属细线14构成电极部17及虚设电极部26中的另一者,而形成如后述的图7所示般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膜11的形态。如此,可对由无规则网格图案25a及规则性的定型图案27的组合、与无规则网格图案25a或定型图案27的重合而形成的合成配线图案,或由无规则网格图案25a及定型图案27的组合彼此的重合而形成的合成配线图案,赋予不规则性。
另外,图6中,通过断线(断裂)将透明基体12的上侧的第1配线部16a切断为电极部17a与其两侧的两个虚设电极部26,由具有图2所示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a的多根金属细线14构成两个虚设电极部26,由具有规则性的定型图案27的多根金属细线14构成电极部17a,当然也可相反地构成。
另外,在图4、图5及图6等所示的例中,由多根金属细线14构成第1配线部16a及第2配线部16b的两方,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代替多根金属细线14,而由氧化铟锡(掺杂了锡的氧化铟)(Indium Tin Oxide,ITO)等透明导电膜的经图案化的配线构成一个配线部。
例如,图5所示的例或其相反的例等中,也可代替第1配线部16a及第2配线部16b中一者的具有规则性的定型图案27的多根金属细线14,而使用由ITO形成的经图案化的配线。
而且,如图6所示,在第1配线部16a及第2配线部16b中的一者通过断线(断裂)被切断为电极部17a及其两侧的两个虚设电极部26,且电极部17a及虚设电极部26中的一者由具有无规则化的配线图案的多根金属细线14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代替构成另一配线部的多根金属细线14,而使用由ITO形成的经图案化的配线。
另外,以后对图7所示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膜11的结构进行叙述。
如所述般,第1保护层20a以包覆第1配线部16a的金属细线14的方式,利用第1粘接层18a粘接于包含第1配线部16a的配线层28a的大致整个面。而且,第2保护层20b以包覆第2配线部16b的金属细线14的方式,利用第2粘接层18b粘接于包含第2配线部16b的配线层28b的大致整个面。
此处,作为粘接层18(第1粘接层18a及第2粘接层18b)的材料,可列举湿式层叠(wet laminate)粘接剂、干式层叠(dry laminate)粘接剂、或热熔(hot melt)粘接剂等,第1粘接层18a的材质与第2粘接层18b的材质可相同,也可不同。
而且,保护层20(第1保护层20a及第2保护层20b)与透明基体12同样地,包含包括树脂、玻璃、硅的透光性高的材料,第1保护层20a的材质与第2保护层20b的材质可相同,也可不同。
第1保护层20a的折射率n1及第2保护层20b的折射率n2优选为均与透明基体12的折射率n0相等或为接近于其的值。所述情况下,透明基体12相对于第1保护层20a的相对折射率nr1及透明基体12相对于第2保护层20b的相对折射率nr2均为接近于1的值。
此处,本说明书中的折射率是指波长589.3nm(钠的D线)的光的折射率,例如树脂中由作为国际标准规格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Standardization,ISO)14782:1999(与日本工业标准(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K 7105对应)而定义。而且,透明基体12相对于第1保护层20a的相对折射率nr1由nr1=(n1/n0)而定义,透明基体12相对于第1保护层20b的相对折射率nr2由nr2=(n2/n0)而定义。
此处,相对折射率nr1及相对折射率nr2处于0.86以上且1.15以下的范围即可,更优选为0.91以上且1.08以下。
另外,通过将相对折射率nr1及相对折射率nr2的范围限定于所述范围,控制透明基体12与保护层20(20a、20b)的构件间的光的透过率,可进一步提高并改善噪声的视觉辨认度。
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膜10中,透明基体12的上侧及下侧的两侧的配线部16(16a及16b)均成为具备多根金属细线14的电极部,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由电极部与非电极部(虚设电极部)构成第1配线部16a及第2配线部16b中的至少一者。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膜的一例的示意性的部分剖面图。另外,图7所示的本第2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膜的配线图案的平面图因与图2、图4及图5所示的配线图案的平面图相同,故此处省略。
如所述图所示,本第2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膜11包括:第1配线部16a,包含形成于透明基体12的一(图7的上侧)面的第1电极部17a及虚设电极部26;第2配线部16b,包含形成于透明基体12的另一(图7的下侧)面的第2电极部17b;第1保护层20a,经由第1粘接层18a粘接于包含第1电极部17a及虚设电极部26的第1配线部16a的大致整个面;以及第2保护层20b,经由第2粘接层18b粘接于包含第2电极部17b的第2配线部16b的大致整个面。
导电性膜11中,第1电极部17a及虚设电极部26分别包含多根金属细线14,并且,作为配线层28a而形成于透明基体12的一(图7的上侧)面,第2电极部17b包含多根金属细线14,作为配线层28b形成于透明基体12的另一(图7下侧)面。此处,虚设电极部26与第1电极部17a同样地,形成于透明基体12的一(图7的上侧)面,且如图示例般,包含多根金属细线14,所述多根金属细线14同样地排列于与形成于另一(图7的下侧)面的第2电极部17b的多根金属细线14对应的位置。
虚设电极部26以规定间隔而与第1电极部17a隔开配置,且处于与第1电极部17a电性绝缘的状态下。
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膜11中,在透明基体12的一(图7的上侧)面,也形成虚设电极部26,所述虚设电极部26包含与形成于透明基体12的另一(图7的下侧)面的第2电极部17b的多根金属细线14对应的多根金属细线14,因而可控制由透明基体12的一(图7的上侧)面的金属细线引起的散射,从而可改善电极视觉辨认度。
此处,配线层28a的第1电极部17a及虚设电极部26具有金属细线14及由开口部22形成的网状的配线图案24a。而且,配线层28b的第2电极部17b与第1电极部17a同样地,具有金属细线14及由开口部22形成的网状的配线图案24b。如所述般,透明基体12包含绝缘性材料,第2电极部17b处于与第1电极部17a及虚设电极部26电性绝缘的状态下。
另外,第1电极部17a、第2电极部17b及虚设电极部26分别可由与图1所示的导电性膜10的配线部16相同的材料同样地形成。
另外,第1保护层20a以包覆第1配线部16a的第1电极部17a及虚设电极部26的各自的金属细线14的方式,利用第1粘接层18a粘接于包含第1电极部17a及虚设电极部26的配线层28a的大致整个面。
而且,第2保护层20b以覆盖第2配线部16b的第2电极部17b的金属细线14的方式,利用第2粘接层18b粘接于包含第2电极部17b的配线层28b的大致整个面。
另外,图7所示的导电性膜11的第1粘接层18a及第2粘接层18b、以及第1保护层20a及第2保护层20b与图1所示的导电性膜10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膜11中,具备第2电极部17b的第2配线部16b不具有虚设电极部,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第2配线部16b中,也可在与第1配线部16a的第1电极部17a对应的位置配置虚设电极部,所述虚设电极部处于与第1电极部17a隔开规定间隔且与第2电极部17b电性绝缘的状态下,且包含金属细线14。
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膜11中,也可在所述第1配线部16a设置虚设电极部26a,而且,在第2配线部16b设置所述虚设电极部,由此可将第1配线部16a的第1电极部17a与第2配线部16b的第2电极部17b的各网格配线对应地配置,因而能够控制由透明基体12的一(例如图7的上侧或下侧)面的金属细线所引起的散射,从而可改善电极视觉辨认度。
图1及图7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膜10及第2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膜11中,在透明基体12的上侧及下侧的两侧分别形成着配线部16(16a及16b),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如图8所示的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膜11A般,设为将如下的导电性膜要素重叠两个的结构,即,在透明基体12的一面(图8中上侧的面)形成包含多根金属细线14的配线部16,以包覆金属细线14的方式经由粘接层18将保护层20粘接于配线部16的大致整个面。
图8所示的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膜11A包括:图8中为下侧的透明基体12b,形成于所述透明基体12b的上侧面的包含多根金属细线14的第2配线部16b,经由第2粘接层18b粘接于第2配线部16b上的第2保护层20b,例如利用粘接剂等粘接配置于第2保护层20b上的上侧的透明基体12a,形成于所述透明基体12a的上侧面的包含多根金属细线14的第1配线部16a,以及经由粘接层18a粘接于第1配线部16a上的保护层20a。
此处,第1配线部16a和或第2配线部16b的金属细线14的至少一者的全部或一部分为图2所示的被赋予了不规则性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a。
所述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及第3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膜10、导电性膜11及导电性膜11A例如应用于图9中示意性地表示的显示单元30(显示器)的触摸屏(44:参照图10),在至少一视点处,具有对于依存于显示器的发光强度的各色的像素排列(BM)图案的亮度值而在作为合成配线图案时在噪声视觉辨认度方面得到最佳化的不规则配线图案。
另外,本发明中,所谓对于依存于显示器的发光强度的各色的BM图案的亮度值而在作为合成配线图案时在噪声视觉辨认度方面得到最佳化的不规则配线图案(无规则网格图案),是指在至少一视点处,在使显示器的多个子像素的各色光单独点灯时,对于所述色的BM图案而在作为合成配线图案时噪声均不会被人类的视觉所察觉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组无规则网格图案。即,所谓得到最佳化的无规则网格图案,是指在多色光,例如RGB单体点灯时,对于最容易产生噪声的色,例如具有最高亮度值的色的BM图案,换言之,对于获取最差值的BM图案而在作为合成配线图案时噪声不会被人类的视觉所察觉的一组配线图案。另外,本发明中,得到最佳化的两个以上的一组无规则网格图案中,还可从最不会被察觉的无规则网格图案到难以被察觉的无规则网格图案附上顺序,来决定噪声最不会被察觉的一个无规则网格图案。
此处,本发明中,在配线图案的噪声视觉辨认度的最佳化中,使用依存于显示器的发光强度的各色的BM图案的亮度值的理由在于,例如,导电性膜为具有图11(A)所示的金属细线的线宽与平均间距的配线图案,显示器在图11(A)所示的一个像素具有由一个子像素代表的BM图案时,若考虑显示器的一个像素,则配线图案的透过率数据如图11(C)及图11(E)所示,在本发明中,在专利文献1的现有技术中,因与金属细线的线宽相当的部分均为非透过,故可设为0,因金属细线间均为透过,故可设为1.0,且均成为2值化数据,且全部相同。然而,因显示器的BM为非透过,故为0,但子像素(滤色镜)透过光,而其光的强度,例如亮度值如图11(D)所示,依存于显示器的发光强度而变化。另一方面,如专利文献1般的现有技术中成为对象的显示器的子像素(滤色镜)的排列图案,即BM图案的透过率数据,如图11(F)所示,在显示器的子像素(滤色镜)中透过而处理为1.0,在显示器的BM中不透过而处理为0,因而并未考虑显示器的发光强度。
另一方面,如高分辨率智能手机般,若发光强度增强,则视觉辨认到的噪声增强,若发光强度减弱,则视觉辨认到的噪声也减弱,因而如现有技术般,仅在透过率数据中,对发光强度不同的显示器要求的噪声评估指标,即定量值无法进行比较,从而无法正确评估噪声的视觉辨认度。
因此,本发明中,以成为基准的显示器的发光强度为基准而对其他显示器的发光强度进行评估,并进行标准化,由此进行可应用于各种发光强度不同的显示器的配线图案的噪声视觉辨认度的最佳化。
另外,关于本发明中成为必须的、不规则(无规则)配线图案对于依存于显示器的发光强度的各色的BM图案的亮度值的噪声视觉辨认度的最佳化将在以后进行叙述。
本发明的导电性膜基本如以上般构成。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导电性膜的显示单元的一部分像素排列图案的一例的概略说明图。
如图9中表示其一部分般,在显示单元30上呈矩阵状排列有多个像素32而构成规定的像素排列图案。一个像素32将三个子像素(红色子像素32r、绿色子像素32g及蓝色子像素32b)在水平方向上排列而构成。一个子像素设为在垂直方向上纵长的长方形形状。像素32的水平方向的排列间距(水平像素间距Ph)与像素32的垂直方向的排列间距(垂直像素间距Pv)大致相同。即,由一个像素32与包围所述一个像素32的黑色矩阵(BM)34(图案材料)构成的形状(参照由影线表示的区域36)为正方形。而且,一个像素32的纵横比并非为1,成为水平方向(横)的长度>垂直方向(纵)的长度。
如根据图9可知般,包含多个像素32的各自的子像素32r、子像素32g及子像素32b的像素排列图案由分别包围这些子像素32r、子像素32g及子像素32b的BM34的BM图案38而规定,将显示单元30与导电性膜10或导电性膜11重叠时产生的噪声因显示单元30的BM34的BM图案38与导电性膜10或导电性膜11的配线图案24的干涉而产生,因而严格来说,BM图案38为像素排列图案的反转图案,此处作为表示相同的图案者进行处理。
当在具有包含所述BM34的BM图案38的显示单元30的显示面板上,例如配置导电性膜10、导电性膜11或导电性膜11A时,导电性膜10、导电性膜11或导电性膜11A的配线图案24(配线图案24a与配线图案24b的合成配线图案)中,配线图案24a与配线图案24b的至少一者为无规则网格图案25a,对于BM(像素排列)图案38在噪声视觉辨认度方面得到最佳化,因而像素32的排列周期与导电性膜10、导电性膜11或导电性膜11A的金属细线14的配线排列之间的空间频率的干涉弱,从而抑制噪声的产生,噪声的视觉辨认度优异。以下,以导电性膜10为代表例进行说明,但导电性膜11及导电性膜11A中也相同。
另外,图9所示的显示单元30可包含液晶面板、等离子体面板、有机EL面板、无机EL面板等显示面板,其发光强度可根据分辨率而不同。
可应用于本发明的显示器的BM图案及其发光强度不作特别限制,可为现有公知的任意显示器的BM图案及其发光强度,例如也可为如图12(A)及图12(B)、以及图13(A)、图13(B)及图13(C)所示般的OLED等RGB的各色的周期或强度不同者,还可为包含如图9或图14(A)及图14(B)所示的同一形状的RGB子像素、且子像素内的强度不均大者或子像素内的强度不均小、且仅考虑强度最高的G子像素(通道)即可者,尤其可为如智能手机或输入板等强度高的显示器等。
图12(A)是分别示意性地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导电性膜的显示单元的像素排列图案的一例的概略说明图及其一部分的部分放大图。
如图12(A)所示,显示单元30a中,多个像素32呈矩阵状地排列而构成规定的像素排列图案。如图12(A)所示,一个像素32是三个子像素(红色子像素32r、绿色子像素32g及蓝色子像素32b)在水平方向上排列而构成。
本发明中,显示单元的像素排列图案需要满足如下三个条件中的任一个,即,一个像素内的多个、图示例中三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两个子像素具有不同的形状,关于一个像素内的多个(三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两个,而由各子像素的排列形成的子像素排列图案的周期不同,或一个像素内的多个(三个)子像素并未在一个方向上排成一行。另外,本发明中,子像素排列图案的周期,即,子像素(彩色滤光片)的周期中还包含一像素内的子像素的周期。
图12(B)所示的例中,子像素32r设为图中y(垂直)方向上为纵长的菱形形状,配置于正方形的像素32的图中左侧,子像素32g设为圆形形状,配置于像素32的图中右下侧,子像素32b设为矩形形状(正方形形状),配置于像素32的图中右上侧。图12(A)及图12(B)所示的显示时单元30中,其像素排列图案38相当于一个像素内的三个子像素32r、子像素32g及子像素32b的样式不同、且强度不同的情况,且相当于一个像素内的多个(三个)子像素在一个方向上不排成一行的情况。
图示例中,像素32的水平方向的排列间距(水平像素间距Ph)与像素32的垂直方向的排列间距(垂直像素间距Pv)设为大致相同,可由像素间距Pd表示。即,由包含一个像素32的三个子像素32r、子像素32g及子像素32b的区域、及包围这些子像素32r、子像素32g及子像素32b的黑色矩阵(BM)34(图案材料)构成的像素区区域36设为正方形。另外,像素区区域36与一个像素32对应,因而以下将像素区区域36称作像素。
另外,像素间距Pd(水平像素间距Ph及垂直像素间距Pv)只要为与显示单元30的分辨率相应的间距,则可为任意的间距,例如可列举84μm~264μm的范围内的间距。
另外,图示例中,一个像素内的子像素32r、子像素32g、子像素32b的形状分别为菱形、圆形、正方形,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为具有如下的像素排列图案38者,即,如图9(A)所示般的相同样式的三个子像素在图中水平方向上排成一行的一个像素32在图中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重复,且子像素(彩色滤光片)的周期及强度在RGB的三个子像素中全部相同。
或者,也可为图13(A)~图13(C)所示的被称作销瓦(pin tile)结构的开口形状的子像素(彩色滤光片)32r、子像素32g、子像素32b,还可为具有包含这些子像素32r、子像素32g、子像素32b的像素排列图案者。
如图13(A)所示,像素32的三个子像素32r、子像素32g、子像素32b的样式也可不同(形状为长方形,但大小不同)。所述情况相当于强度不同的情况。另外,所述情况下,子像素的周期可以说相同。
即,图13(A)所示的例中,将此种样式不同的三个子像素32r、子像素32g、子像素32b作为一个像素而形成像素排列图案38a,三个子像素32r、子像素32g、子像素32b的各自的子像素排列图案的周期均与像素排列图案38a的周期相同。
另外,本发明中,子像素的样式不同被定义为不仅包括子像素的形状不同的情况,还包括子像素的大小不同的情况。
而且,如图13(B)所示,即便三个子像素32r、子像素32g、子像素32b的样式相同,子像素32g与子像素32r、子像素32b的重复周期(子像素排列图案的周期)也可不同。所述例中,子像素32g的周期为子像素32r、子像素32b的周期的一半。另外,所述情况下,子像素的强度可以说相同。
即,图13(B)所示的例中,将两个子像素32g与子像素32r、子像素32b的四个子像素作为一个像素32而形成像素排列图案38b,子像素32r、子像素32b的各自的子像素排列图案的周期均与像素排列图案38a的周期相同,但子像素32g的子像素排列图案的周期为像素排列图案38a的周期的一半。
进而,如图13(C)所示,子像素32g与子像素32r、子像素32b的重复周期(子像素图案的周期)、样式(形状、大小)均可不同。所述情况相当于子像素的周期、强度均不同的情况。
即,图13(C)所示的例中,与图13(C)所示的例同样地,将两个子像素32g与子像素32r、子像素32b的四个子像素作为一个像素32而形成像素排列图案38c,子像素32r、子像素32b的各自的子像素排列图案的周期均与像素排列图案38a的周期相同,但子像素32g的子像素排列图案的周期为像素排列图案38a的周期的一半。
而且,图14(A)表示包含GBR子像素内的强度不均大的同一形状的RGB子像素的像素的BM结构,图14(B)表示包含GBR子像素内的强度不均小的同一形状的RGB子像素的像素的BM结构,只要考虑强度最高的G子像素则能够进行导电性膜的配线图案的设计。
另外,将可用于本发明的显示器的2×2像素的BM的分辨率及强度表示于图15(A1)~图15(H2)。图15(A1)~图15(H2)所示的各BM分别为分辨率、形状及强度(亮度)中的任一者不同者。图15(A1)~图15(H2)中仅表示G通道(G子像素),未表示B通道(B子像素)及R通道(R子像素),但其分辨率及形状当然相同。
图15(A1)及图15(A2)均表示分辨率为149dpi,在图中中心向左侧折曲的带状的四个G子像素,且表示以成为基准的显示器的强度标准化时的强度分别为0.5及1.0,相当于后述的实施例中使用的BM No.1及BM No.2的BM。
图15(B1)及图15(B2)均表示分辨率为222dpi,图中纵向连续的带状的四个G子像素,且表示以成为基准的显示器的强度标准化时的强度分别为0.5及1.0,相当于后述的实施例中使用的BM No.3及BM No.4的BM。
图15(C1)及图15(C2)均表示分辨率为265dpi,图中横方向上排列的平板形状的四个G子像素,且表示以成为基准的显示器的强度标准化时的强度分别为0.5及1.0,相当于后述的实施例中使用的BM No.5及BM No.7的BM。
图15(D1)及图15(D2)均表示分辨率为265dpi,图中纵方向上排列的细带形状的四个G子像素,且表示以成为基准的显示器的强度标准化时的强度分别为0.5及1.0,相当于后述的实施例中使用的BM No.6及BM No.8的BM。
图15(E1)及图15(E2)均表示分辨率为326dpi,图中横方向上排列的矩形形状的四个G子像素,且表示以成为基准的显示器的强度标准化时的强度分别为0.5及1.0,相当于后述的实施例中使用的BM No.9及BM No.10的BM。
图15(F1)及图15(F2)均表示分辨率为384dpi,图中4角方向上排列的小矩形形状的四个G子像素,且表示以成为基准的显示器的强度标准化时的强度分别为0.5及1.0,相当于后述的实施例中使用的BM No.11及BM No.13的BM。
图15(G1)及图15(G2)均表示分辨率为384dpi,图中4边方向上排列的小三角形形状的四个G子像素,且表示以成为基准的显示器的强度标准化时的强度分别为0.5及1.0,相当于后述的实施例中使用的BM No.12及BM No.14的BM。
图15(H1)及图15(H2)均表示分辨率为440dpi,图中纵方向上排列的矩形形状的四个G子像素,且表示以成为基准的显示器的强度标准化时的强度分别为0.5及1.0,相当于后述的实施例中使用的BM No.15及BM No.16的BM。
当在具有包含对所述RGB的子像素排列图案进行定义的BM34的BM图案38的显示单元30的显示面板上,例如配置导电性膜10、导电性膜11或导电性膜11A时,其配线图案24是对于包含RGB的子像素排列图案的BM(像素排列)图案38的亮度值,在噪声视觉辨认度方面作为合成配线图案而得到最佳化的无规则网格图案,因此几乎没有像素32的排列周期或强度与导电性膜10、导电性膜11或导电性膜11A的金属细线14的配线排列之间的空间频率的干涉,从而抑制噪声的产生。
且说,进行噪声的最佳化时所使用的显示器的像素排列图案,严格来说,由多色、例如RGB的各自的子像素排列图案,例如子像素的形状、重复频率等而规定,因而需要对显示器的分辨率正确定义子像素的分辨率,但本发明中,需要使用显示器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光强度,例如亮度值(亮度图像数据),因而若就强度·频率的观点而言,仅何种强度的子像素(表示单通道)进行何种排列成为问题,因此不需要明确划分RGB。因此,为了设计出对于显示器而言最佳的不规则(无规则)网格图案,而求出噪声的定量值时,利用RGB单体点灯时的最差值即可。因此,为了设计出对于显示器而言最佳的无规则网格图案,在求出噪声评估指标、即定量值时,利用RGB单体点灯时的最差值即可。
继而,一边参照图10一边对装入了本发明的导电性膜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10中,作为显示装置40,列举装入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的方式的导电性膜10的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屏为代表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当然并不限定于此。
如图10所示,显示装置40包括:可显示彩色(color)图像和/或单色(monochrome)图像的显示单元30(参照图9),对来自输入面42(箭头Z1方向侧)的接触位置进行检测的触摸屏44,以及收容显示单元30及触摸屏44的框体46。用户可经由设置于框体46的一面(箭头Z1方向侧)的大的开口部,对触摸屏44进行接触。
触摸屏44除了所述导电性膜10(参照图1及图2)外,还包括:层叠于导电性膜10的一面(箭头Z1方向侧)的罩构件48,经由电缆50而与导电性膜10电性连接的挠性(flexible)基板52,以及配置于挠性基板52上的检测控制部54。
经由粘接层56将导电性膜10粘接于显示单元30的一面(箭头Z1方向侧)。导电性膜10是使另一主面侧(第2配线部16b侧)与显示单元30相向而配置于显示画面上。
罩构件48通过包覆导电性膜10的一面,发挥作为输入面42的功能。而且,通过防止与接触体58(例如手指或输入笔(stylus pen))直接的接触,可抑制划痕的产生或尘埃的附着等,可使导电性膜10的导电性变得稳定。
罩构件48的材质例如也可为玻璃、树脂膜。也可使罩构件48的一面(箭头Z2方向侧)在经氧化硅等涂布的状态下,密接于导电性膜10的一面(箭头Z1方向侧)。而且,为了防止因摩擦等造成的损伤,也可将导电性膜10及罩构件48予以贴合而构成。
挠性基板52是具备可挠性的电子基板。本图示例中,所述挠性基板52被固定于框体46的侧面内壁,但配设位置也可进行各种变更。检测控制部54构成如下的电子电路,即,当使作为导体的接触体58与输入面42接触(或接近)时,捕捉接触体58与导电性膜10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并检测所述接触位置(或接近位置)。
应用本发明的导电性膜的显示装置基本上如以上般构成。
继而,对在本发明中,导电性膜的配线图案相对于具有规定强度(亮度值)的显示装置的像素排列(BM)图案的噪声视觉辨认度的最佳化及无规则化的程序进行说明。即,说明对在本发明的导电性膜中,以如下方式进行了最佳化的不规则(无规则)配线图案进行评估并确定的程序,即,在至少一视点处,对于规定强度的显示装置的规定的像素排列(BM)图案,而噪声不会被人类的视觉所察觉到。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导电性膜的评估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关于本发明的导电性膜的配线图案的评估方法,首先,获取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多色(例如RGB)的各色的单体点灯时的BM(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图像数据。而且,生成导电性膜的上侧与下侧的一者中所使用的不规则配线图案及另一者中所使用的配线图案,并获得这些的透过率数据,从而获取这些的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数据。此处,另一者中所使用的配线图案可为不规则配线图案,也可为规则性的配线图案。
接下来,从通过使用了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数据与BM图案的高速傅立叶变换(FFT)的频率解析而获得的噪声的频率·强度中,选出具备根据显示单元的显示分辨率而规定的噪声的最高频率以下的频率及规定强度的针对各色的噪声(频率·强度)。
继而,使人类的视觉响应特性对应于观察距离而作用于所选出的针对各色的各个噪声的频率中的噪声的强度,从而分别获得各色的噪声的评估值,根据所获得的多个噪声的评估值算出噪声评估指标(定量值)。
接下来,将构成所算出的噪声评估指标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的合成配线图案的不规则配线图案评估为以噪声不会被视觉辨认到的方式得到最佳化的配线图案,且确定为得到最佳化的不规则配线图案。
本发明的所述方法中,对于噪声的频率/强度,一般利用FFT,但对象物的频率/强度会视利用方法而大幅变化,因此规定以下的程序。
另外,在导电性膜的上侧与下侧的配线部16a及配线部16b中的一者包含具有不规则配线图案的多根金属细线14,另一配线部包含ITO等具有配线图案的透明导电膜的情况下,两者的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可由一者的包含多根金属细线14的不规则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表示,但以下,所述情况下,也作为两者的配线图案的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进行处理。
本发明中,首先,作为一个视点,只要考虑从正面观察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显示画面的情况即可,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可提高从至少一个视点观察时的噪声的视觉辨认度,则可从任一视点观察。
当然,本发明中,优选为考虑从正面观察显示画面的情况(正面观察时)、与从斜向观察显示画面的情况(斜向观察时)。
以下,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即,将以RGB三色为子像素的BM(像素排列)图案针对各色中的每一色单体点灯而进行拍摄。
本发明的方法中,首先,最初作为程序1,如图16所示,在步骤S10中,为了定量地对显示器进行处理,而制作显示器的透过率图像数据(BM数据)。
此处,将步骤S10中进行的制作显示器BM数据的方法的详情表示于图17。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导电性膜的评估方法中的显示器BM数据的制作方法的详情的一例的流程图。
如图17所示,首先,步骤S30中,利用显微镜进行显示器的拍摄。即,步骤S30中,针对RGB的各色中的每一色,对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显示画面(各色的子像素排列图案的图像)进行拍摄。
所述步骤S30中,首先,使显示装置40的显示单元30针对RGB的各色中的每一色单独点灯。此时,优选为在发光侧(显示装置40)的设定变更中可进行的范围内将亮度设为最大。
继而,在RGB的各色各自的子像素点灯状态下进行子像素图像的拍摄。例如,使用显微镜,对图9、图12(B)及图13(A)~图13(C)所示的显示单元30的像素排列图案38(38a~38c)的子像素(RGB彩色滤光片)32r、子像素32g、子像素32b的各自的透过光进行拍摄。拍摄中,优选为使显微镜的白平衡与麦克伯图的白一致。
成为对象的显示器或用于拍摄的显微镜、镜头、照相机并无特别限制,例如,显示器可使用LP101WX1(SL)(n3)(LG显示器公司制造),显微镜可使用STM6(奥林巴斯(OLYMPUS)公司制造),镜头可使用UMPlanFI10x(奥林巴斯公司制造),照相机可使用QIC-F-CLR-12-C(其玛琪(QIMAGING)公司制造)。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作为显示器,使用LP101WX1(SL)(n3),首先,仅使G通道以最大(MAX)强度点灯,使用作为显微镜的奥林巴斯公司制造的STM6,且使用同公司制造的UMPlanFI10x作为物镜进行拍摄。
此时,拍摄条件例如可设为曝光时间为12ms,增益为1.0,白平衡(G、R、B)为(1.00、2.17、1.12)。另外,理想的是,拍摄图像进行阴影(shading)修正。
结果,可获取图18(A)所示的G通道子像素的一个像素的图像。
此处,本发明中,不作特别限制,能够以任意的显示器为基准而加以使用,作为显示器的基准,优选为使用LP101WX1(SL)(n3)。
而且,显示器LP101WX1(SL)(n3)的BM图案具有图15(A1)、图15(A2)所示的BM图案。另外,图15(A1)及图15(A2)中仅示出G通道的图案,关于RB通道也同样。
RB通道的各子像素的一个像素的图像也可与G通道子像素的一个像素的图像完全同样地进行拍摄。
继而,拍摄后,使用分光仪(小型光纤光学分光器)测量各子像素图像的分光频谱,使用测量到的分光频谱数据进行亮度转换,而获取RGB亮度像素信息(亮度图像数据)。
例如,可如以下般利用分光仪,制作RGB子像素(BM)输入数据。
1.首先,在步骤S32中进行亮度的测量。使显示单元30的G通道的子像素单色点灯,利用分光仪进行测量。结果,关于G子像素,例如可获取图18(B)所示的分光频谱数据。关于RB子像素,也可与G子像素完全同样地获得分光频谱数据。
另外,亮度的测量中使用海洋光学(Ocean Optics)制分光仪USB2000+,在分光仪的光纤的前端利用扩散板(同公司制造CC-3-UV-S),积分时间设为250ms。
2.继而,步骤S34中,对步骤S10中获得的显微镜拍摄图像施加掩模而进行2值化,根据拍摄图像的图像数据制作掩模图像。掩模图像的制作方法在G通道的情况下,对拍摄图像数据的G通道,算出点灯BM的像素尺寸下的平均值,将其值作为阈值,求出掩模数据,而制作掩模图像。所述阈值为拍摄图像一个像素量的图像的仅G通道的平均值。在RB通道的情况下,也与G通道的情况同样地根据拍摄图像的图像数据制作掩模图像。
3.继而,对所获得的掩模图像,提供以分辨率×具有掩模图像的值的面积标准化的亮度数据,而作为输入数据。
即,将所述2.中获得的掩模图像的(0,1)掩模数据的1的位置,以对所述1.中获得的频谱数据乘以图19所示的XYZ等色函数所得的积分值进行转换。例如,在制作G子像素的输入数据时,求出图18(B)所示的G的分光频谱数据G与图19所示的XYZ等色函数的亮度Y的分光频谱数据Y的积(G×Y),在制作B子像素的输入数据时,求出B的分光频谱数据B与图19所示的XYZ等色函数的亮度Y的分光频谱数据Y的积(B×Y)即可。同样地,还制作R子像素的输入数据即可。此时,所算出的亮度值(亮度数据)Y,与分光仪的传感器内所含的像素数(分辨率)及子像素的开口面积(具有掩模图像的值的面积)成比例,因而以像素数×开口面积,即分辨率×具有掩模图像的值的面积加以标准化而给出。这是因为,在将子像素视作无限小的光源的集合的情况下,可将巨大的亮度视作子像素的开口面积×传感器中所含的像素数。
继而,步骤S36中,因显微镜图像的分辨率与所需的输入数据(12700dpi)不同,故将步骤S34中获得的RGB子像素的输入数据分别利用双三次(Bicubic)法缩放(缩小),在步骤S38中,以本实施例的显示器亮度为1.0的方式加以标准化,制作显示器BM数据(标准化亮度图像数据)作为图18(C)所示的2像素×2像素输入数据。
如此,可获取显示器BM数据。
如此般获得的显示器BM数据为根据成为基准的显示器的亮度而标准化的标准化亮度图像数据,因而在与其他显示器比较时也能够以绝对值进行比较。
且说,在对显示器BM数据进行二维高速傅立叶变换(2DFFT(Two-DimensionalFast fourier Transform)(基底2))之前,优选为预先将2像素×2像素输入数据重复复制接近图像尺寸5000pix×5000pix的整数倍,而制作作为噪声评估用输入数据的标准化亮度图像数据。此处,图像尺寸为任意,例如也可设为20000pix×20000pix。
另外,也可不制作2像素×2像素输入数据,而是预先将步骤S34中获得的RGB子像素的输入数据分别利用双线性(bilinear)内插,而设为成为高分辨率的分辨率12700dpi,利用双三次法将图像尺寸转换为109pix(像素)×109pix(像素)。另外,只要拍摄光学系统的分辨率为已知,则对应于所述分辨率可算出所述数据。
继而,也可针对RGB各色中的每一色,将图像尺寸为109pix×109pix、分辨率12700dpi的标准化亮度图像,重复复制接近图像尺寸5000pix×5000pix的整数倍(45次),而预先制作作为噪声评估用输入数据的标准化亮度图像数据。
另外,拍摄显示单元30的RGB子像素排列图案而获取表示RGB亮度像素信息的显示器BM数据(标准化亮度图像数据)的方法,并不限定于使用所述分光仪,测量各子像素图像的分光频谱,使用测量到的分光频谱数据进行亮度转换的方法,也可根据拍摄图像数据直接转换为各色(RGB)的亮度值。
例如,根据拍摄到的各色的子像素排列图案的图像的拍摄图像数据,转换为各色(RGB)的亮度值,以显示器的亮度=1.0为基准而制作RGB的亮度数据(合计三种)。
从拍摄图像向亮度值的转换是:在将红的图像数据设为R、绿的图像数据设为G、蓝的图像数据设为B、亮度值设为Y时,使用下述的转换式(2)来算出Y(亮度值),而制作R、G、B彩色滤光片图像(亮度比图像)。
Y=0.300R+0.590G+0.110B......(2)
将如此般获得的G子像素(彩色滤光片)图像(亮度比图像)的最大值设为1.0(=0.25*255),即设为基准,对R、G、B子像素的亮度图像进行标准化,由此制作RGB子像素各自的标准化亮度图像(图像数据)。
接下来,作为程序2,为了使导电性膜10的网状配线图案24定量化,而进行导电性膜10的上侧及下侧的配线图案24a及配线图案24b的合成配线图案的图像(透过率图像数据)的制作。另外,配线图案24a及配线图案24b的至少一者为不规则网格图案(以下,也称作无规则网格图案)。如所述般,在一单侧面为无规则网格图案,另一单侧面为由ITO等透明导电膜形成的配线图案的情况下,两者的合成配线图案的图像(透过率图像数据)是以单侧面的无规则网格图案的图像(透过率图像数据)表示。
如图16所示,步骤S12中,制作包含无规则网格图案的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
此处,制作作为上侧及下侧的配线图案24a及配线图案24b的至少一者而使用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a的透过率图像(数据)。所述程序中,首先优选为,如所述图3所示,在平面区域100内以任意的间隔在随意选择的多个位置产生点而作为多个种子点p。继而优选为,如图2所示,制作具有以所获得的多个种子点的点数据为基础并依据沃罗诺伊图(沃罗诺伊分割法)而确定的沃罗诺伊多边形作为开口部22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a,并获取其透过率图像数据。此处,关于无规则网格图案的制作方法,可为德洛奈三角形,也可为任意者。
另外,如所述般,也可代替无规则网格图案25a而制作图23、图25(A)、图25(B)及图25(C)所示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b、无规则网格图案25c、无规则网格图案25d或无规则网格图案25e的透过率图像(数据)。此处,无规则网格图案25b例如也可如所述图24(A)所示,使在平面区域110内规则性地配置的点具有各向异性而设为经各向异性地配置的种子点p,如图24(B)所示,在种子点p折叠菱形图案114,其后进行细线化处理,从而制作图23所示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b。
另外,在使用无规则网格图案25a作为上侧及下侧的配线图案24a及配线图案24b的情况下,根据两个无规则网格图案25a的透过率图像数据而制作使两者重合的状态的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
在上侧及下侧的配线图案24a及配线图案24b的仅一者使用无规则网格图案25a时,另行获取另一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并根据两者的透过率图像数据而制作使两者重合的状态的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此时,在另一配线图案为ITO等透明导电膜的配线图案的情况下,将其透过率数据的值在整个面上设为1.0,制作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
另外,在预先准备或存储合成配线图案、无规则网格图案25a及网状配线图案24a及网状配线图案24b的另一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也可从准备或存储的数据中获取。
另外,此实施例中,图3所示的平面区域100内无规则地产生的种子点p的点数据如以下所述。
首先,例如准备分辨率为12700dpi(2μm/pix)且具有相当于10mm(5000pix×5000pix)的平面区域100的帆布(canvas)。在其上,设想成为网格时的间距并配置所需数量的点。关于点数,例如在将间距设想为50μm的情况下,帆布尺寸为5000pix×5000pix,因而50μm相当于25pix,因而若除以25pix,则需要200×200=40000点。无规则地对这些点进行配置。设想的间距与点数的组合(间距,点数)例如为(50μm,40000点)、(100μm,10000点)、(200μm,2500点)、(300μm,1111点)共计四种。描绘无规则网格图案时的线宽例如利用2μm及4μm。
而且,在制作无规则网格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及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时,也可将其分辨率例如设为25400dpi,并规定透过率图像数据的尺寸,例如,与为BM图案38的情况同样地,将像素尺寸设为接近20000pix×20000pix的、能够周期性地截取的尺寸(例如109pix×109pix)的整数倍。如此,能够以规定的尺寸制作透过率图像数据。
继而,作为程序3,分别对程序1(步骤S10)中制作的子像素的标准化亮度图像数据及程序2(步骤S12)中制作的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进行二维高速傅立叶变换(2DFFT(基底2)),进行两透过率图像数据的定量化,而算出频谱峰值的空间频率及峰值频谱强度。
即,如图16所示,步骤S14中,首先,针对RGB的各色中的每一色,分别对BM图案38的各色的子像素排列图案(BM图案)的亮度图像数据及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进行2DFFT(图像尺寸为5000pix×5000pix),而算出傅立叶频谱。此处,优选为,DC成分(直流成分)的强度预先标准化为图像的平均值。
首先,对步骤S10中获得的噪声评估用亮度图像数据进行2DFFT,而获得峰值频率及其峰值强度。此处,峰值强度作为傅立叶频谱的绝对值而进行处理。
针对RGB各色重复进行所述处理。此时,若全部使用无助于噪声的强度小者,则不仅计算烦杂,也有无法正确评估精度之虞,因而优选为根据强度来设置阈值。例如,在将频谱强度的绝对值以常用对数表示的情况下,优选为仅采用大于-2.2(log10(强度)>-2.2)的值。
将如此般获得的G色(子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图像数据的二维傅立叶频谱的强度特性的一例表示于图20(A)。
继而,对步骤S12中制作的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进行2DFFT,算出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的二维傅立叶频谱的多个频谱峰值的峰值频率及峰值强度。此处,峰值强度作为绝对值而进行处理。为了简化计算,例如,在将频谱强度的绝对值以常用对数表示的情况下,就强度的阈值而言,优选为仅处理大于-3.0的值。
将如此般获得的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的二维傅立叶频谱的强度特性的一例表示于图20(B)。本发明中,将噪声的视觉辨认度设为评估对象。因此,组入评估的频谱峰值的强度阈值与以离散地存在的强(高)的峰值强度为对象的云纹的情况不同,需要对分布状态进行评估,因而需要组入评估至更弱(低)的峰值强度为止,从而为更小的阈值。
另外,图20(B)所示的表示二维傅立叶频谱的强度分布的图中,横轴及纵轴分别表示相对于二维的各轴、例如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空间频率(cycle/mm)。所述分布图的中心、即原点表示空间频率为0cycle/mm,表示距中心的距离的动径r表示空间频率(cycle/mm)。而且,所述图中,表示每一空间频率区域的显示浓度越浓(黑)强度等级(level)(频谱的值)越小,显示浓度越淡(白)强度等级越大。本图的例中,表示所述二维频谱的强度分布特性为各向同性且具有一个环状的峰值,且表示具有大致相同的空间频率、例如在15cycle/mm附近具有空间频率的频谱峰值各向同性地分布。即,表示无规则网格图案的单元(开口部22)的平均间距为67μm附近。
另外,改变视点时的合成配线图案的网格的空间频率及其强度、以及BM的频谱强度与正面情况下的各者不同。关于合成配线图案,若例如偏移30°视点,则上侧的网格图案与下侧的网格图案的偏移量,考虑基体厚度(例如PET:100μm)偏移即可。关于BM的频谱强度,与正面的强度相比偏移为0.9倍即可。
如所述般,图20(A)及图20(B)是分别表示BM图案38的G色(子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图像数据及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的二维傅立叶频谱的强度特性的图。
另外,图20(A)及图20(B)中,白色部分的强度高,表示频谱峰值,因而根据图20(A)及图20(B)所示的结果,对于依存于BM图案38的RGB三色的子像素排列图案的各色点灯时的BM图案38的亮度数据及合成配线图案,分别算出各频谱峰值的峰值频率及峰值强度。即,图20(A)及图20(B)中分别表示的BM图案38(各色的子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数据及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数据的二维傅立叶频谱的强度特性的频谱峰值在频率座标上的位置,即峰值位置表示峰值频率,所述峰值位置处的二维傅立叶频谱的强度为峰值强度。
此处,BM图案38的各子像素排列图案及合成配线图案的各频谱峰值的峰值的频率及强度,是以下述方式同样地算出并获取。以下将进行汇总说明。另外,以下,将各色点灯时的BM图案38(各色的子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数据设为由亮度数据表示者,且简称作BM图案38的各子像素排列图案,将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设为由透过率图像数据表示者,且简称为合成配线图案。
首先,在算出峰值时,由BM图案38的各子像素排列图案及合成配线图案的基本频率而求出频率峰值。这是因为,进行2DFFT处理的亮度图像数据及透过率图像数据为离散值,因此峰值频率依存于图像尺寸的倒数。频率峰值位置如图21所示,能够以独立的二维基本频率矢量(vector)成分为基础进行组合而表示。因此,所获得的峰值位置当然为格子状。
即,如图22所示,BM图案38的各子像素排列图案及合成配线图案的频谱峰值在频率座标fxfy上的位置,即峰值位置,是作为将图案间距的倒数(1/p(pitch)作为格子间隔的频率座标fxfy上的格子状点的位置而给出。
另外,图21是表示G色点灯时的BM图案38的G色的子像素排列图案的情况下的频率峰值位置的曲线图,在为合成配线图案的情况下,也可同样地求出。
另一方面,在获取峰值强度时,在所述峰值频率的获取时求出峰值位置,因而获取峰值位置所具有的二维傅立叶频谱的强度(绝对值)。
此处,优选为所获得的峰值强度以图像面积(图像尺寸)而标准化。例如,优选为预先以所述图像尺寸而标准化(帕塞瓦尔定理(Parseval′s theorem))。
继而,作为程序4,根据在程序3(步骤14)中获得的RGB各色的单体点灯时的BM图案38的亮度数据的峰值频率及峰值强度、与合成配线图案的峰值频率及峰值强度,来算出噪声的空间频率及强度,并对这些进行预测。
即,如图16所示,步骤S16中,根据步骤S14中分别算出的BM图案38的RGB各色的子像素排列图案及网格图案这两者的二维傅立叶频谱的峰值频率及峰值强度,针对各色分别算出噪声的频率及强度。另外,此处,峰值强度及噪声的强度也作为绝对值而进行处理。
此处,可通过RGB各色的子像素排列图案的峰值频率及峰值强度与网格图案24的峰值频率及峰值强度的卷积运算而计算噪声的空间频率及强度。
在实空间中,噪声原本是因导电性膜10的合成配线图案与各色的单体点灯时的BM图案38的子像素排列图案的图像数据(透过率图像数据与亮度图像数据)的乘法而引起,因而在频率空间中进行两者的卷积积分(卷积(convolution))。然而,在步骤S14及步骤16中,算出了BM图案38的各色的子像素排列图案及合成配线图案这两者的二维傅立叶频谱的峰值频率及峰值强度,因此可求出RGB中的一色的子像素排列图案与合成配线图案这两者各自的频率峰值彼此的差分(差的绝对值),将所求出的差分设为噪声的频率,求出两者组合而成的两组矢量强度的积,并将所求出的积作为噪声的强度(绝对值)。
这些噪声的频率及噪声的强度是针对RGB的各色中的每一色而求出。
此处,关于图20(A)及图20(B)中分别所示的BM图案38的各色的子像素排列图案与合成配线图案这两者的二维傅立叶频谱的强度特性中各自的频率峰值彼此的差分,在针对各色而将两者的二维傅立叶频谱的强度特性重合而获得的强度特性中,相当于两者各自的频率峰值在频率座标上的峰值位置间的相对距离。
另外,BM图案38的各色的子像素排列图案与合成配线图案这两者的二维傅立叶频谱的频谱峰值对应于各色中的每一色而分别存在多个,因而作为其相对距离的值的频率峰值彼此的差分,即噪声的频率也会求出多个。因此,若两者的二维傅立叶频谱的频谱峰值存在多个,则求出的噪声的频率也为多个,且求出的噪声的强度也为多个。
然而,在求出的噪声的频率的噪声的强度弱的情况下,噪声不会被视觉辨认到,因此优选为,仅对将噪声强度视为弱时的规定值或者大于所述规定值的噪声、例如强度为-4.5以上的噪声进行处理。
而且,此处,在显示装置中,显示器分辨率已确定,因此显示器可显示的最高的频率相对于其分辨率而被确定。因此,具有比所述最高频率高的频率的噪声不会被显示在所述显示器上,因而无须作为本发明中的评估的对象。因此,可根据显示器分辨率来规定噪声的最高频率。此处,在将显示器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像素间距设为Pd(μm)时,本发明中应考虑的噪声的最高频率可设为1000/Pd(cycle/mm)。
根据以上所述,本发明中,在根据两者的二维傅立叶频谱的频谱峰值而求出的噪声的频率及强度中,视为本发明中的评估(定量化)对象的噪声,是噪声的频率具有根据成为对象的显示器分辨率(例如,本实施例中为264dpi)而规定的噪声的最高频率1000/Pd(本实施例中为10cycle/mm)以下、例如8cycle/mm以下的频率的噪声,且是噪声的强度为-4.5以上的噪声。本发明中,将噪声的强度为-4.5以上的噪声作为对象的理由在于:强度小于-4.5的噪声也会大量产生,若取合计值,则评分至原本便不可见的噪声为止。因此,本发明中,根据经验上的视觉辨认极限而设置-4.5以上这一阈值。
继而,作为程序5,使用程序4(步骤S16)中算出的RGB各色的每个子像素的噪声的频率及强度,进行噪声的定量化,而求出成为噪声评估指标的定量值。
即,如图16所示,步骤S18中,将视觉传递函数(Visual Transfer Function,VTF)(在较VTF取最大值的频率小的低频区域将VTF设为1.0。其中,0频率成分设为0)卷积至步骤S16中剩余的噪声评估用频谱峰值而进行定量化。
噪声的定量化中,具体而言,在步骤S18中,分别使下述式(1)所示的表示人类的视觉响应特性的一例的相当于750mm观察距离的人类的视觉响应特性(VTF)作用于步骤S16中获得的RGB各色的每个子像素的噪声的频率及强度(绝对值),即进行卷积积分,算出各色中的每一色的多个噪声的评估值。此处,为了进行噪声的评分,代用相当于750mm观察距离的VTF。
VTF=5.05e-0.138k(1-e0.1k)...(1)
k=xdu/180
此处,k为以立体角定义的空间频率(cycle/deg),以所述式(1)来表示,u为以长度定义的空间频率(cycle/mm),d定义为观察距离(mm)。
所述式(1)所示的视觉传递函数被称作多利·肖(Dooley-Shaw)函数,可通过参照参考文献(R.P.多利(R.P.Dooley),R.肖(R.Shaw):《电子照相术中的噪声感应(NoisePerception in Electrophotography)》,《照相术工程应用期刊(J.Appl.Photogr.Eng.)》,5,4(1979),pp.190-196.)的记载而求出。
如此,针对RGB的各色中的每一色,求出采用强度的常用对数的噪声的评估值。
此处,也可针对RGB的各色中的每一色,重复所述步骤S10~步骤S18而求出RGB的噪声的评估值,在所述步骤S10~步骤S18的各步骤中,也可进行RGB的各色的运算。
将如此般获得的RGB的噪声的评估值中的最差值、即最大值作为噪声评估指标(定量值)。噪声评估指标的值也是以常用对数来表示,是作为以噪声评估指标的常用对数来计的值(常用对数值)而求出。另外,优选为伴随最差值的计算,评估图像也在RGB显示中一并进行评估。
另外,作为噪声评估指标的噪声的定量值可以说是将现有的云纹及噪声加以定量化的值。本发明中,噪声可定义为存在大量云纹的状态。因此,本发明中,若单一频率中存在峰值,则可判断为云纹,若单一频率附近存在多个峰值,则可判断为噪声。
以上的噪声评估指标是从显示画面的正面观察层叠于显示器40的显示单元30的显示画面上的导电性膜10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求出相对于正面而从斜向进行观察时的噪声评估指标。
另外,在求出从斜向观察时的噪声评估指标的情况下,以正面观察时的亮度的90%来计算斜向观察时的显示器40的RGB的强度,并回到步骤S14,再次算出各色的傅立叶频谱的峰值频率·强度。然后,同样地重复步骤S16~步骤S18,算出斜向观察时的噪声评估指标。
如此,若算出正面观察时及斜向观察时的噪声评估指标,则算出正面观察时及斜向观察时的噪声评估指标内大的值(最差值),以作为供噪声评估的噪声评估指标。
另外,在仅进行正面观察时及斜向观察时中的一者的情况下,正面观察时或斜向观察时的噪声评估指标直接为供噪声评估的噪声评估指标。
继而,作为程序6,根据程序5(步骤S24)中算出的噪声评估指标(定量值:最差值)来进行合成配线图案及无规则网格图案的评估、判定。
即,如图16所示,步骤S20中,只要步骤S18中求出的所述合成配线图案的噪声的评估指标的常用对数值为规定的评估阈值以下,则构成所述合成配线图案的各无规则网格图案、或相对于另一配线图案的一无规则网格图案、或者另一者为透明导电膜时的无规则网格图案评估为应用于本发明的导电性膜10的得到最佳化的无规则网格图案,且设定为图2所示的得到最佳化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a。
另外,将噪声评估指标的值以常用对数来限定为规定的评估阈值以下的理由在于:若大于规定的评估阈值,则会视觉辨认到存在因重叠的合成配线图案与BM图案各子像素排列图案的的干涉所产生的噪声,被视觉辨认到的噪声对目测的用户而言会让用户在意。若噪声评估指标的值为规定的评估阈值以下,则即便稍微在意也不会太在意。
此处,规定的评估阈值是对应于导电性膜及显示装置的性状,具体而言,是对应于无规则网格图案25a的金属细线14的线宽、单元(开口部22)的形状或其尺寸(间距等)或角度、两个配线层28的两配线图案的重合状态等、及BM图案38的形状或其尺寸(间距等)或配置或角度等来适当设定,例如优选为以常用对数计为-2.80(以反对数计为10-2.80)以下。即,噪声评估指标的值例如优选为以常用对数计为-2.80(以反对数计10-2.80)以下。
另外,详情将在以后进行叙述,但对于通过无规则网格图案25a的重合而构成的多个合成配线图案而言,利用仿真样品(simulation sample)及实际样品求出噪声评估指标,三名官能评估者通过目测来对因合成配线图案与BM图案的RGB三色的各色的子像素排列图案的干涉所引起的噪声进行官能评估后,若噪声评估指标以常用对数计为-2.80以下,则即便在显示器点灯的状态下,对因重叠的合成配线图案与BM图案的RGB三色的各色的子像素排列图案的干涉而产生的噪声的视觉辨认度,认为稍微劣化,但为几乎不会在意的等级(level)以上。
因此,本发明中得到最佳化的合成配线图案及作为构成要素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a中,对噪声评估指标,作为优选的范围,以常用对数计而指定为-2.80(以反对数计为10-2.80)以下。
当然,对应于无规则网格图案25a的金属细线14的线宽、开口部22的形状或其尺寸(间距或角度)、或者两个配线层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a的重合状态等,而获得多个得到最佳化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a,噪声评估指标的常用对数值小者为最佳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a,还可对多个得到最佳化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a进行排序。
将如此般被评估的图2所示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a确定为本发明的导电性膜的配线图案并进行评估。
如此,本发明的导电性膜的配线图案的决定方法结束,可将被评估的无规则网格图案作为本发明的导电性膜的配线图案而进行评估。
结果,可制作如下的具有得到最佳化的无规则网格图案的本发明的导电性膜:所述无规则网格图案即便重叠于点灯状态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BM图案也可抑制噪声的产生,对于不同的分辨率的显示装置,且无关于观察距离,噪声的视觉辨认度均优异。
本发明中,使用对规定的BM图案而言得到最佳化的无规则网格图案,因而可进一步抑制噪声的产生,噪声的视觉辨认度更优异,且即便在重叠的BM图案稍许变化的情况下,也可抑制噪声的产生,可维持噪声的视觉辨认度优异的性能。
以上,对本发明的导电性膜、具备此膜的显示装置以及导电性膜的图案的评估方法列举各种实施方式及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则当然可进行各种改良或设计的变更。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I)
本实施例中,依据图16及图17所示的本发明的导电性膜的评估方法的流程,如上述般地进行以下所示的实验。
对由图15(A1)~(H2)所示的G子像素排列图案为代表而表示的、具有不同的子像素形状、分辨率及发光强度的No.1~No.16的显示器的像素排列(BM)图案38,针对具有图2所示的包含沃罗诺伊多边形的无规则的网格图案形状、开口部的形状及尺寸(平均间距)不同、金属细线(网格)的线宽不同的多个无规则网格图案25a,在仿真样品中,将所述合成配线图案与各色的BM图案重叠,求出噪声的评估指标,并且将具有不同的无规则性的多个无规则网格图案与各色的BM图案重叠,由三名官能评估者利用目测来官能评估噪声的仿真图像中重叠的两者的干涉所产生的噪声。
将其结果示于表1-1~表1-3。
此处,噪声的评估是如图16所示,将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数据重叠于步骤S14中使用的像素排列(BM)图案的各色的子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图像数据上,制作在亮度图像上重叠有透过率图像的噪声的仿真图像并显示于显示器上,由三名官能评估者目测所显示的仿真图像并进行官能评估。
此处,官能评估结果以1~5这5个阶段来进行,将认为噪声的视觉辨认度劣化、且非常会在意的情况评估为1,将认为噪声的视觉辨认度劣化、且会在意的情况评估为2,将认为噪声的视觉辨认度劣化、且有些会在意的情况评估为3,将虽认为噪声的视觉辨认度劣化但不会在意的情况评估为2,将不认为噪声的视觉辨认度劣化的情况评估为5。
作为噪声的视觉辨认度,若评估为4以上则合格,但更理想为评估为5。
本实施例中,使无规则网格图案25a的单元(开口部22)的平均间距变化为50μm、100μm、200μm、及300μm。
而且,使无规则网格图案25a的线宽变化为2μm、及4μm。
另外,在图15(A1)~图15(H1)所示的No.1~No.16的BM结构不同的八种BM图案中,显示器的分辨率在No.1及No.2中为149dpi,在No.3及No.4中为222dpi,在No.5~No.8中为265dpi,在No.91及No.10中为326dpi,在No.11~No.14中为384dpi,在No.15及No.16中为440dpi。
而且,显示器的发光强度在以显示器LP101WX1(SL)(n3)(LG显示器公司制造)标准化且所有强度以0-255给出时,各显示器中,No.1、No.3、No.5、No.6、No.9、No.11、No.12及No.15中变化为64(亮度1),No.2、No.4、No.7、No.8、No.10、No.13、No.14及No.16中变化为128(亮度2)。
另外,在像素排列(BM)图案38的各色的子像素排列图案的拍摄中,作为显微镜,使用STM6(奥林巴斯公司制造),作为镜头,使用UMPIanFIx10(奥林巴斯公司制造),作为照相机,使用QIC-F-CLR-12-C(林克曼科学仪器(Linkam Scientific Instruments)公司制造)。此时,拍摄条件设为:增益1.0,白平衡(G、R、B)为(1.00、2.17、1.12)。而且,对拍摄图像形成阴影。
亮度的测量中使用海洋光学(Ocean Optics)制USB2000+,在光纤的前端利用扩散板(同公司制造CC-3-UV-S),积分时间设为250ms。
噪声的评估指标的算出是依照图16所示的方法如所述般进行。
[表1]
表1-1
[表2]
表1-2
[表3]
表1-3
另外,表1-1中,噪声的定量值一栏的“NaN”表示为了通过阈值处理而去除强度小且无助于噪声的产生者,并未求出噪声的定量值,且表示无噪声的产生,而未视觉辨认到噪声。
可知在表1-1~表1-2所示的实施例1~实施例73中,评估指标(评估值)为-2.80以下,所有的视觉辨认度的评估结果均为4以上,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另外,可知在表1-1所示的实施例1~实施例13中,噪声的定量值一栏为“NaN”,所有的视觉辨认度的评估结果均为5,并无噪声的产生,并未视觉辨认到噪声。
相对于此,可知在表1-2~表1-3所示的比较例1~比较例55中,评估指标(评估值)超过-2.80,评估结果为3以下,视觉辨认到会在意的程度的噪声。
(实施例II)
本实施例中,代替实例I中使用的具有沃罗诺伊多边形或德洛奈三角形等无规则的网格图案形状的多个如图2所示般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a而针对例如如图23、图25(A)、图25(B)及图25(C)所示般的原图形为菱形、菱形、六边形及平行四边形且使开口部22的开口重心以平均值计偏差5%(无规则化)的具有各向异性的无规则网格图案25b、无规则网格图案25c、无规则网格图案25d及无规则网格图案25e,与实施例I完全同样地进行,在仿真样品中,将所述合成配线图案与各色的BM图案重叠,求出噪声的评估指标,并且将具有不同的无规则性的多个无规则网格图案与各色的BM图案重叠,由三名官能评估者利用目测来官能评估噪声的仿真图像中重叠的两者的干涉所产生的噪声。
将其结果示于表2。
本实施例II中,使构成无规则网格图案25b、无规则网格图案25c、无规则网格图案25d及无规则网格图案25e的单元(开口部22)的原图形的多边形的斜边的倾斜角度变化为30°、35°、及40°。
而且,使无规则网格图案25b、无规则网格图案25c、无规则网格图案25d及无规则网格图案25e的单元(开口部22)的平均间距变化为50μm、100μm、200μm、300μm、及400。
而且,使无规则网格图案25b、无规则网格图案25c、无规则网格图案25d及无规则网格图案25e的线宽变化为2μm、及4μm。
进而,使图像分辨率变化为6350dpi与12700dpi。
[表4]
表2
可知在表2所示的实施例80~实施例97中,评估指标(评估值)为-2.80以下,所有的视觉辨认度的评估结果均为4以上,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相对于此,可知在表2所示的比较例60~比较例72中,评估指标(评估值)超过-2.80,评估结果为3以下,视觉辨认到会在意的程度的噪声。
根据以上所述,具有如下合成配线图案的本发明的导电性膜即便显示器的BM图案的周期、强度或显示器的发光强度等不同,而且无论正面观察时还是斜向观察时均可抑制噪声的产生,从而可大幅提高视觉辨认度,所述合成配线图案的至少一者包含无规则网格图案且所述噪声的定量值(评估指标)满足所述范围。
根据以上可知本发明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中,如所述实施例般,可预先准备各种图案形状的配线图案,并根据本发明的评估方法确定具有如下配线图案的导电性膜,所述配线图案在构成得到最佳化的合成配线图案的上侧及下侧的配线图案的至少一者的全部或一部分中包含无规则网格图案,还可重复进行如下步骤来确定具有得到最佳化的配线图案的导电性膜,即,在一个配线图案的噪声评估指标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将无规则网格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更新为新的无规则网格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而制作新的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应用所述本发明的评估方法而求出噪声的定量值(评估指标)。
此处,被更新的新的无规则网格图案可预先准备,也可新制作。另外,在新制作的情况下,可使无规则网格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的平均间距等发生变化,也可变更配线图案的开口部的形状或尺寸。另外,本发明中,当然需要使合成配线图案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使用无规则网格图案。
符号的说明
10、11、11A、11B:导电性膜
12:透明支撑体(透明基体)
14:金属制的细线(金属细线)
16、16a、16b:配线部
18、18a、18b:粘接层
20、20a、20b:保护层
21:网状配线
22:开口部
23a:电极部
23b:虚设电极部(非电极部)
24:合成配线图案
24a:第1(上侧)配线图案
24b:第2(下侧)配线图案
25a、25b、25c、25d、25e:无规则网格图案
26:虚设电极部
27:规则性的定型图案
28、28a、28b:配线层
30:显示单元
32、32r、32g、32b:像素
34:黑色矩阵(BM)
38:BM图案
40:显示装置
44:触摸屏

Claims (30)

1.一种导电性膜,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上,所述导电性膜的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性膜包括:透明基体、及配置于所述透明基体的两侧或者单侧的两个配线部,
所述两个配线部中的至少一个配线部具有多根金属细线,
所述多根金属细线具有包含网状的多边形的配线图案,由此在所述配线部上排列有多个多边形的开口部,
所述两个配线部中的至少一个配线部的所述多根金属细线为构成所述开口部具有多个不同的开口形状的被赋予了不规则性的不规则配线图案者,
所述显示单元是由包含多个子像素的像素的像素排列图案排列而成,所述多个子像素射出互不相同的至少三色的多色光,
所述导电性膜是以至少一个包含所述不规则配线图案的所述两个配线部的合成配线图案与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像素排列图案重叠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显示单元,
所述不规则配线图案为多边形的配线图案,所述多边形的配线图案在至少一视点处,在根据所述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的二维傅立叶频谱的多个第1频谱峰值的第1峰值频率及第1峰值强度、与分别将多色光点灯时的各色的所述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图像数据的二维傅立叶频谱的多个第2频谱峰值的第2峰值频率及第2峰值强度,针对各色中的每一色所算出的噪声的频率及强度中,根据各色的噪声的评估值算出的噪声的评估指标为评估阈值以下,其中所述各色的噪声的评估值是分别使人类的视觉响应特性对应于观察距离,来作用于根据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分辨率而规定的频率阈值以下的各噪声的频率中的噪声的强度内的第1强度阈值以上的噪声的强度所获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所述开口部的形状为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开口形状且其顶点的数量为两种以上的多边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所述开口部包含以无规则地配置于一个平面区域的种子点为基准的沃罗诺伊多边形或德洛奈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所述金属细线的所述不规则配线图案是包含无规则的线段的细线的配线图案,所述线段是对将以无规则地配置于一个平面区域的种子点为重心的多边形折叠而获得的多边形图像间的边界区域进行细线化处理而得,
所述开口部的形状包含所述多边形图像的所述多边形通过所述细线化处理而变形、且由包含所述无规则的线段的细线包围的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开口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所述评估阈值为-2.8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各色的所述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图像数据为标准化亮度数据,所述标准化亮度数据是将通过将拍摄各色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图像所得的所述颜色的拍摄图像数据转换为亮度值所获得的亮度图像数据加以标准化所得,其中所述各色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图像在使所述多色光分别单独点灯时显示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画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显示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画面的各色的所述像素排列图案的图像在使多色光以针对各色中的每一色能够设定的最大强度单独点灯时显示于所述显示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在所述多色为红、绿及蓝三色时,所述红、绿及蓝各色的所述像素排列图案的图像的所述拍摄图像数据是将白平衡调整为麦克伯图的白来进行拍摄所得的图像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所述多色的各色的所述像素排列图案的图像的所述亮度图像数据是通过如下方式而获得的数据:
在所述显示单元中将所述多色的各色的光单独点灯时,对掩模图像提供将测量到的亮度值以显示单元的分辨率与具有掩模图像的值的面积的乘积加以标准化所得的亮度数据,其中所述掩模图像是由利用显微镜拍摄显示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画面的所述色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图像所得的拍摄图像数据而制作,
所述亮度图像数据以成为基准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亮度为1.0的方式加以标准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在所述多色为红、绿及蓝三色时,所述测量到的亮度值为使所述红、绿及蓝各色单独显示而利用分光仪测量并获取、且根据所述红、绿及蓝各色的分光频谱数据而求出的亮度值,
所述掩模图像是将利用所述显微镜拍摄到的所述拍摄图像数据2值化所得的图像。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所述两个配线部分别形成于所述透明基体的两侧的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在将所述透明基体设为第1透明基体时,进而具有与所述第1透明基体不同的第2透明基体,
所述两个配线部的其中一个配线部形成于所述第1透明基体的一面,
所述两个配线部的其中另一个配线部形成于所述第1透明基体的另一面侧且所述第2透明基体的一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所述两个配线部经由绝缘层而分别形成于所述透明基体的单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所述两个配线部的所述多根金属细线均为构成所述不规则配线图案者。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所述两个配线部的其中一个配线部的所述多根金属细线为构成所述不规则配线图案者,且
其中另一个配线部的所述多根金属细线为构成具有规则性的多边形的配线图案者。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所述两个配线部的其中一个配线部的所述多根金属细线为构成所述不规则配线图案者,且
其中另一个配线部为由氧化铟锡构成者,
所述合成配线图案为所述不规则配线图案。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所述所述两个配线部中的至少一个配线部包括电极部及非电极部,
所述电极部及所述非电极部的一者的所述多根金属细线为构成所述不规则配线图案者,且
所述电极部及所述非电极部的另一者的所述多根金属细线为构成具有规则性的多边形的配线图案者。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所述多个第1频谱峰值具有第1阈值以上的峰值强度,所述第1阈值以上的峰值强度是从将所述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进行二维傅立叶变换所得的多个频谱峰值中选择,
针对所述多色的各色,所述多个第2频谱峰值具有第2阈值以上的峰值强度,所述第2阈值以上的峰值强度是从将所述像素排列图案的所述亮度图像数据进行二维傅立叶变换所得的多个频谱峰值中选择。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通过所述第1峰值频率及所述第1峰值强度与对应于各色的所述第2峰值频率及所述第2峰值强度的卷积运算而求出对应于各色的噪声的频率及强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对应于各色的噪声的频率是作为所述第1峰值频率与对应于各色的所述第2峰值频率的差而给出,
对应于各色的噪声的强度是作为所述第1峰值强度与对应于各色的所述第2峰值强度的积而给出。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所述噪声的评估值通过如下方式而求出:对于所述噪声的频率及强度,将作为所述视觉响应特性的与所述观察距离相应的视觉传递函数以卷积积分进行加权。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所述视觉传递函数VTF是由下述式(1)而给出:
VTF=5.05e-0.138k(1-e0.1k)...(1)
k=πdu/180
此处,k为以立体角定义的空间频率(周期/度),且以所述式(1)来表示,u为以长度定义的空间频率(周期/毫米),d定义为观察距离(毫米)。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所述噪声的评估指标对于各色使用对应于所述观察距离而对一个所述噪声的频率进行加权所得的多个所述噪声的评估值中的最大评估值来算出。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所述噪声的评估指标是对于各色中的每一色,使针对所述一个所述噪声的频率而选择的所述最大评估值对于所有所述噪声的频率进行合计所得的所述多色的合计值中最大的合计值。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所述第1强度阈值以常用对数计为-4.5,所述频率阈值为由所述显示单元的分辨率获得的空间频率。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当将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像素间距设为Pdμm时,由所述显示单元的分辨率而获得的空间频率为由1000/Pd cycle/mm而给出的所述噪声的最高频率。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所述评估值是在正面观察及斜向观察的至少两视点处,针对所述多色的各色中的每一色而获得者,
所述评估指标是所获得的至少两视点处的各色的评估值中最大的评估值。
28.根据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膜,其中所述像素排列图案为黑色矩阵图案。
2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单元,由像素排列图案排列而成,所述像素排列图案是由包含多个子像素的像素在其中一个方向及与所述其中一个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重复排列而成,所述多个子像素射出互不相同的多色光;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膜,设置于所述显示单元上。
30.一种导电性膜的评估方法,所述导电性膜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上,所述导电性膜包括:配置于透明基体的两侧或单侧的两个配线部,所述导电性膜的评估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配线部中的至少一个配线部具有多根金属细线,
所述多根金属细线具有包含网状的多边形的配线图案,由此在所述配线部上排列有多个多边形的开口部,
所述两个配线部中的至少一个配线部的所述多根金属细线为构成所述开口部具有多个不同的开口形状的被赋予了不规则性的不规则配线图案者,
所述显示单元是由包含多个子像素的像素的像素排列图案排列而成,所述多个子像素射出互不相同的至少三色的多色光,
所述导电性膜是以至少一个包含所述不规则配线图案的所述两个配线部的合成配线图案与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像素排列图案重叠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显示单元,
在至少一视点处,获取所述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及所述显示单元的分别将所述多色光点灯时的各色的所述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图像数据,
对所述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及所述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图像数据进行二维傅立叶变换,算出所述合成配线图案的透过率图像数据的二维傅立叶频谱的多个第1频谱峰值的第1峰值频率及第1峰值强度,且针对各色中的每一色而算出所述多色的各色的所述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图像数据的二维傅立叶频谱的多个第2频谱峰值的第2峰值频率及第2峰值强度,
根据如此般算出的所述合成配线图案的所述第1峰值频率及所述第1峰值强度、及所述多色各自的所述子像素排列图案的所述第2峰值频率及所述第2峰值强度,分别算出所述多色的各色的噪声的频率及强度,
从如此般算出的各色的所述噪声的频率及强度中,选出一噪声,所述噪声具有根据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分辨率而规定的频率阈值以下的频率及第1强度阈值以上的强度,
对应于观察距离而使人类的视觉响应特性作用于如此般选出的各个各色噪声频率中的所述噪声的强度,而分别获得各色的噪声的评估值,
根据如此般获得的各色中的每一色的噪声的评估值来算出噪声的评估指标,
对具有如此般算出的所述噪声的评估指标为规定值以下的多边形的配线图案的导电性膜进行评估。
CN201580055788.9A 2014-10-15 2015-10-14 导电性膜、具备此膜的显示装置以及导电性膜的评估方法 Active CN1067964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0751 2014-10-15
JP2014210751 2014-10-15
JP2015-074618 2015-03-31
JP2015074618A JP6285888B2 (ja) 2014-10-15 2015-03-31 導電性フィルム、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及び導電性フィルムの評価方法
PCT/JP2015/078976 WO2016060142A1 (ja) 2014-10-15 2015-10-14 導電性フィルム、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及び導電性フィルムの評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6469A true CN106796469A (zh) 2017-05-31
CN106796469B CN106796469B (zh) 2019-08-27

Family

ID=55959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5788.9A Active CN106796469B (zh) 2014-10-15 2015-10-14 导电性膜、具备此膜的显示装置以及导电性膜的评估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346965B2 (zh)
EP (1) EP3208697B1 (zh)
JP (1) JP6285888B2 (zh)
KR (1) KR101878250B1 (zh)
CN (1) CN106796469B (zh)
TW (1) TWI68984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0121A (zh) * 2018-03-27 2018-09-11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网格图案生成方法和装置及计算机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75134A (zh) * 2019-08-21 2022-03-11 多玩国株式会社 显示介质、处理装置以及处理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31432B2 (ja) * 2014-05-02 2017-11-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イルム、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及び導電性フイルムの評価方法
JP6275618B2 (ja) * 2014-10-15 2018-02-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ィルム、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及び導電性フィルムの配線パターンの評価方法
KR102226601B1 (ko) 2014-12-02 2021-03-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60086528A (ko) * 2015-01-09 2016-07-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2017009725A (ja) * 2015-06-19 2017-01-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7463296B (zh) * 2017-09-21 2024-03-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JP6793999B2 (ja) 2017-09-26 2020-12-02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透明発光素子ディスプレイ
CN108563364B (zh) * 2018-04-28 2024-03-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683898B (zh) * 2018-05-31 2020-10-0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彩色汇聚误差的修正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415806A (zh) * 2019-08-23 2021-0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控光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058664A1 (ja) * 2021-10-04 2023-04-1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モジュー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17683A (ja) * 2007-11-08 2009-05-28 Fujifilm Corp 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パターン生成方法
CN102206046A (zh) * 2010-03-29 2011-10-0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性薄膜、透明发热体、图案形成方法和记录介质
WO2011125597A1 (ja) * 2010-03-31 2011-10-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イルムの製造方法、導電性フイルム及び記録媒体
WO2013146056A1 (ja) * 2012-03-30 2013-10-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ィルム、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及び導電性フィルムのパターンの決定方法
WO2014123009A1 (ja) * 2013-02-05 2014-08-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イルム、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及び導電性フイルムの評価方法
CN104012084A (zh) * 2011-12-27 2014-08-2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彩色摄像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8366B (zh) * 2009-02-06 2015-08-12 Lg化学株式会社 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US8599150B2 (en) * 2009-10-29 2013-12-03 Atmel Corporation Touchscreen electrode configuration
JP5385192B2 (ja) * 2010-03-29 2014-01-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生成方法及びパターン生成プログラム
JP5725818B2 (ja) * 2010-12-01 2015-05-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シートの製造方法、透明導電シート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797285B2 (en) * 2011-04-18 2014-08-05 Atmel Corporation Panel
US9400576B2 (en) * 2011-07-19 2016-07-26 Apple Inc. Touch sensor arrangements f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s
JP5781886B2 (ja) * 2011-10-05 2015-09-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KR20140025922A (ko) * 2012-08-23 2014-03-0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WO2014097921A1 (ja) * 2012-12-18 2014-06-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イルム、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及び導電性フイルムのパターンの決定方法
WO2014141867A1 (ja) * 2013-03-11 2014-09-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ィルム、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及び配線の視認性の評価方法
JP6231432B2 (ja) * 2014-05-02 2017-11-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イルム、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及び導電性フイルムの評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17683A (ja) * 2007-11-08 2009-05-28 Fujifilm Corp 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パターン生成方法
CN102206046A (zh) * 2010-03-29 2011-10-0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性薄膜、透明发热体、图案形成方法和记录介质
WO2011125597A1 (ja) * 2010-03-31 2011-10-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イルムの製造方法、導電性フイル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2822829A (zh) * 2010-03-31 2012-12-1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性膜的制造方法、导电性膜及记录介质
CN104012084A (zh) * 2011-12-27 2014-08-2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彩色摄像元件
WO2013146056A1 (ja) * 2012-03-30 2013-10-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ィルム、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及び導電性フィルムのパターンの決定方法
WO2014123009A1 (ja) * 2013-02-05 2014-08-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イルム、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及び導電性フイルムの評価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0121A (zh) * 2018-03-27 2018-09-11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网格图案生成方法和装置及计算机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20121B (zh) * 2018-03-27 2021-09-17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网格图案生成方法和装置及计算机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75134A (zh) * 2019-08-21 2022-03-11 多玩国株式会社 显示介质、处理装置以及处理程序
CN114175134B (zh) * 2019-08-21 2024-03-08 多玩国株式会社 显示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08697A4 (en) 2017-10-25
US10346965B2 (en) 2019-07-09
CN106796469B (zh) 2019-08-27
EP3208697A1 (en) 2017-08-23
JP6285888B2 (ja) 2018-02-28
JP2016082214A (ja) 2016-05-16
TW201618952A (zh) 2016-06-01
TWI689849B (zh) 2020-04-01
EP3208697B1 (en) 2021-10-06
KR101878250B1 (ko) 2018-07-13
KR20170058394A (ko) 2017-05-26
US20170243342A1 (en) 2017-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6469B (zh) 导电性膜、具备此膜的显示装置以及导电性膜的评估方法
CN106796470B (zh) 导电性膜、具备此膜的显示装置以及导电性膜的评估方法
CN106489118B (zh) 导电性膜、具备其的显示装置及导电性膜的评价方法
CN106796471B (zh) 导电性膜、具备此膜的显示装置及导电性膜的评价方法
CN106471875B (zh) 导电性膜、具备其的显示装置及导电性膜的评价方法
CN106463075B (zh) 导电性膜、显示装置以及导电性膜的评价方法
WO2014123009A1 (ja) 導電性フイルム、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及び導電性フイルムの評価方法
JP2016082214A5 (zh)
JP2016081257A5 (zh)
JP2016082037A5 (zh)
WO2016060142A1 (ja) 導電性フィルム、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及び導電性フィルムの評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