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5671B - 反复耐久性优异的伸缩性无纺布 - Google Patents

反复耐久性优异的伸缩性无纺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5671B
CN106795671B CN201580046258.8A CN201580046258A CN106795671B CN 106795671 B CN106795671 B CN 106795671B CN 201580046258 A CN201580046258 A CN 201580046258A CN 106795671 B CN106795671 B CN 1067956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woven fabrics
web
fibre
st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62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5671A (zh
Inventor
小泉聪
清冈纯人
新井田康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rar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rar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rar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rar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795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5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5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56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82Stretched reticular film fibres; Composite fibres; Mixed fibres; Ultrafine fibres; Fibres for artificial leather
    • D04H1/43825Composite fibres
    • D04H1/43828Composite fibres sheath-core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 D04H1/5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treatment to produce shrinking, swelling, crimping or curling of fib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02Adhesive plasters or dressings
    • A61F13/0273Adhesive bandages for winding around limb, trunk or head, e.g. cohesive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26Condensation or reaction polymers
    • D04H1/435Polyes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82Stretched reticular film fibres; Composite fibres; Mixed fibres; Ultrafine fibres; Fibres for artificial leather
    • D04H1/43825Composite fibres
    • D04H1/43832Composite fibres side-by-side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82Stretched reticular film fibres; Composite fibres; Mixed fibres; Ultrafine fibres; Fibres for artificial leather
    • D04H1/43835Mixed fibres, e.g. at least two chemically different fibres or fibre blen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91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fibres
    • D04H1/4391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fibres hollow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91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fibres
    • D04H1/4391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fibres nonlinear fibres, e.g. crimped or coiled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82Stretched reticular film fibres; Composite fibres; Mixed fibres; Ultrafine fibres; Fibres for artificial leather
    • D04H1/43825Composite fibres
    • D04H1/4383Composite fibres sea-island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91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fibres
    • D04H1/4391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fibres fibres with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9/00Medical; Hygiene
    • D10B2509/02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纺布及使用其的绷带,所述无纺布含有卷曲纤维,其中,在对面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进行拉伸试验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中,将应变ε为20%、30%、55%及65%时的应力σ(N/50mm)分别设为σ20、σ30、σ55及σ65时,满足下式:(σ65-σ55)/(σ30-σ20)≥2.5。该无纺布及绷带在反复使用时,伸缩性能的劣化程度低,反复耐久性优异。

Description

反复耐久性优异的伸缩性无纺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适于用作绷带等的伸缩性无纺布。
背景技术
绷带不仅用于缠绕在患部等适用部位而直接保护适用部位、用于将其它保护材料(纱布等)固定于适用部位,而且也用于通过利用了其伸缩性的缠绕时的压迫力进行创伤部的止血、用于促进血液流动而改善浮肿。另外,也期待伸缩性绷带适用于通过压迫患部而进行治疗的压迫疗法,其代表例为下肢静脉瘤的治疗、改善。
在伸缩性绷带中可以使用无纺布。可以通过由卷曲成线圈状的卷曲纤维构成无纺布,并具有使邻接或交叉的卷曲纤维彼此在这些卷曲线圈部抱合而成的内部结构,由此对无纺布赋予伸缩性,从而可以在缠绕时赋予压迫力。例如在日本特表2006-507417号公报(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8/015972号(专利文献2)、以及国际公开第2012/070556号(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由卷曲纤维构成的无纺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6-5074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8/015972号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2/070556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伸缩性绷带而言,尤其是对于设想在较长期间使用的利用缠绕时的压迫力的伸缩性绷带(压迫绷带)而言,要求能够反复使用(例如,即使在某段期间使用后进行洗涤,也能够给予足够的压迫力,可以没有问题地再次使用),而不是一次性地使用。因此,对于构成压迫绷带的无纺布而言,希望其伸缩性能够在反复使用的情况下也不劣化,但现有的伸缩性无纺布在该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复使用时的伸缩性能劣化程度低、且反复耐久性优异的伸缩性无纺布、以及使用了该伸缩性无纺布的绷带(压迫绷带等)。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以下所示的伸缩性无纺布及绷带。
[1]一种无纺布,其包含卷曲纤维,其中,
在对面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进行拉伸试验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中,
将应变ε为20%、30%、55%及65%时的应力σ(N/50mm)分别设为σ20、σ30、σ55及σ65时,满足下式:
65-σ55)/(σ30-σ20)≥2.5。
[2]如[1]所述的无纺布,其中,应变ε为80%时的应力σ80为20N/50mm以上。
[3]如[1]或[2]所述的无纺布,其单位面积重量为90g/m2以上。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在对面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进行拉伸试验而得到的断裂强度为40N/50mm以上。
[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所述卷曲纤维由热收缩率不同的多种树脂形成了相结构的复合纤维构成,相对于面方向基本平行地取向,而且以平均曲率半径20~200μm在厚度方向基本均匀地卷曲。
[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为绷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反复使用时的伸缩性能劣化程度低、且反复耐久性优异的伸缩性无纺布。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能够适用于绷带、尤其是用于进行创伤部等的止血、用于促进血液流动的用途的伸缩性绷带、压迫疗法用绷带那样的通过缠绕而给予压迫力的其它的绷带(压迫绷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纤维弯曲率的测定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实施例1中得到的伸缩性无纺布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例2中得到的伸缩性无纺布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图。
图4是示出比较例1中得到的伸缩性无纺布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图。
图5是示出比较例2中得到的伸缩性无纺布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图。
图6是示出比较例3中得到的伸缩性无纺布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伸缩性无纺布>
(1)伸缩性无纺布的特性
如下面的详细叙述,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包含卷曲成线圈状的卷曲纤维而构成。对于伸缩性无纺布而言,构成其的各卷曲纤维实质上未熔粘,主要具有卷曲纤维相互在这些卷曲线圈部抱合而受到限制或锁定的结构。另外,在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中,优选构成其的大部分(大部分)卷曲纤维(卷曲纤维的轴芯方向)相对于无纺布面(片材面)基本平行地取向。在本申请说明书中,“相对于面方向基本平行地取向”是指:例如,如利用针刺进行的抱合那样,不重复存在多数卷曲纤维(卷曲纤维的轴芯方向)局部地沿厚度方向取向的部分的状态。
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优选包含在其面方向(长度方向)取向、且卷曲成线圈状的卷曲纤维,邻接或交叉的卷曲纤维彼此在这些卷曲线圈部相互抱合。另外,在无纺布的厚度方向(或倾斜方向),卷曲纤维彼此也轻度地进行抱合。特别是在纤维网中,在收缩成线圈状的过程中纤维彼此进行抱合,通过抱合而成的卷曲线圈部限制卷曲纤维。
因此,与宽度方向、厚度方向相比,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因抱合而成的卷曲线圈部而在面方向(长度方向)大幅伸长。另外,伸缩性无纺布优选卷曲纤维在面方向及长度方向取向,因此,在长度方向赋予张力时,抱合的卷曲线圈部伸长,且由于要恢复至原来的线圈状,因此可以在面方向及长度方向显示出高伸缩性。另外,通过无纺布的厚度方向上的卷曲纤维彼此的轻度抱合,能够表现出厚度方向的缓冲性及柔软性,由此,伸缩性无纺布可以具有良好的触感及手感。
卷曲线圈部容易通过某种程度压力下的接触而与其它卷曲线圈部进行抱合。因此,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能够成为自粘性优异的无纺布。本申请说明书中“自粘性”是指:不使用粘合剂、夹具等,通过无纺布彼此的接触能够接合或抱合而进行限制或锁定的特性。
卷曲纤维优选在面方向及长度方向取向,因此,在长度方向赋予张力时,抱合的卷曲线圈部通过弹性变形而伸长,进一步赋予张力时,通过塑性变形而伸长。由此,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可以平衡性良好地具备伸缩性、自粘性。
与此相对,构成无纺布的纤维彼此实质上未熔粘,在厚度方向(相对于片材面为垂直方向)取向的纤维较多地存在时,该纤维也会形成线圈状的卷曲,因此纤维彼此会极其复杂地进行抱合。其结果是过度地限制或固定其它纤维,进而阻碍构成纤维的卷曲线圈部的伸缩,因此使无纺布的伸缩性降低。因此,优选尽可能使卷曲纤维相对于无纺布的面方向平行地取向。
这样,优选线圈状的卷曲纤维相对于无纺布的面方向基本平行地取向,由此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可以在其面方向具有伸缩性。相比之下,在厚度方向进行伸展的情况下,纤维比较容易解开,因此不显示出在面方向可看到那样的伸缩性(收缩性)。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纤维取向即使在纤维致密、难以通过肉眼对取向进行观察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伸缩性的观察而容易地确认纤维的取向性。
对于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而言,在面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应力-应变曲线(S-S曲线)中,将应变ε(伸长率)为20%、30%、55%及65%时的应力σ(N/50mm)分别设为σ20、σ30、σ55及σ65时,满足下述式[1]。
65-σ55)/(σ30-σ20)≥2.5 [1]
上述式[1]表示如下应力-应变曲线:以应变ε约为50%的地点或其附近为界限,应力σ相对于一定应变变化量的变化量(即,应力变化率)显著地大幅变化,这些应力变化率之比具有以低应力区域侧的应力变化率为基准、高应力区域侧的应力变化率为2.5倍以上的、阶段性的斜率。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表明:利用显示出具有这样的阶段性斜率的应力-应变曲线的无纺布,反复使用时的伸缩性能的劣化程度低(反复耐久性高),具体而言,可以缩小下面叙述的20N/50mm伸长重复试验中的应变变化量。从缩小20N/50mm伸长重复试验中的应变变化量的观点考虑,优选上述式[1]的左边为2.7以上,更优选为2.9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特别优选为3.5以上,最优选为4.0以上。
应力变化率大幅变化前(低应力区域)的应力-应变特性主要基于无纺布的弹性变形,应力变化率大幅变化后(高应力区域)的应力-应变特性基于主要无纺布的塑性变形。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表明:表示高应力区域侧的应力变化率与低应力区域侧的应力变化率之比的上述式[1]的左边越大,越在减小20N/50mm伸长重复试验中的应变变化量方面是有利的。在这个意义上,上述式[1]的左边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上述式[1]的左边通常为50以下,更典型的为25以下。
上述“面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例如可以为制造工序的行进方向(MD),另外,例如可以是如绷带那样为具有长度方向的形态时的长度方向。应力-应变曲线通过以JIS L1913“一般无纺布试验方法”为基准的拉伸试验进行测定。
对于伸缩性无纺布而言,在上述应力-应变曲线的高应力区域(塑性变形区域)中,优选以某种一定的应力使其伸长时的应变(伸长率)小,使得能够显示出优异的反复耐久性,具体而言,在上述应力-应变曲线中,应变ε(伸长率)为80%时的应力σ80优选为20N/50mm以上,更优选为30N/50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N/50mm以上。以满足上述式[1]为前提使应力σ80为上述范围,由此可以容易地实现显示出优异的反复耐久性的无纺布。
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在面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的断裂强度优选为40N/50mm以上,更优选为60N/50mm以上(例如80N/50mm以上)。断裂强度为上述范围在提高无纺布的强度、伸缩性、反复耐久性方面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在断裂强度过大时,例如作为绷带进行缠绕时的压迫力变得过大,因此断裂强度优选为200N/50mm以下,更优选为180N/50mm以下。上述“面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是与满足上述式[1]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例如可以为MD方向,另外,例如可以是如绷带那样具有长度方向的形态时的长度方向。断裂强度通过以JIS L1913“一般无纺布试验方法”为基准的拉伸试验进行测定。
另一方面,上述面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以外的方向的断裂强度可以比较小,例如与制造工序的行进方向(MD)垂直的方向(CD方向)、如绷带那样为具有长度方向的形态时的宽度方向(短方向)的断裂强度可以较小,例如可以为0.05~50N/50mm,优选为0.1~45N/50mm,更优选为0.5~30N/50mm左右。
在面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的断裂伸长率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为1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0%以上。断裂伸长率为上述范围在提高无纺布的伸缩性方面是有利的。另外,在将无纺布作为绷带使用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将其适用于关节等动作大的部位时的跟随性。上述在面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的断裂伸长率通常为500%以下,优选为350%以下。上述“面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是与满足上述式[1]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例如可以为MD方向,另外,例如可以是如绷带那样为具有长度方向的形态时的长度方向。另外,断裂伸长率也通过以JIS L 1913“一般无纺布试验方法”为基准的拉伸试验进行测定。
上述面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以外的方向、例如与制造工序的行进方向(MD)垂直的方向(CD方向)、如绷带那样为具有长度方向的形态时的宽度方向(短方向)的断裂伸长率例如可以为50~500%,优选为100~350%左右。
另外,在面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50%伸长后的恢复率(50%伸长后恢复率)优选为70%以上(100%以下),更优选为8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5%以上。伸长恢复率在该范围时,对伸长的跟随性提高,例如在作为绷带使用的情况下,不仅充分地跟随使用部位的形状,而且通过叠合的无纺布彼此的摩擦可以进行适度的固定及系紧。特别是在缠绕重叠数张的无纺布时,与摩擦产生的固定力作为整体与恢复应力相对应,显示出与提高单位面积重量类似的行为。即,在伸长恢复率小的情况下,在使用部位形成复杂的形状时、在使用中移动时,无纺布无法跟随其动作,另外,因身体的动作而发生变形的部位不复原,对缠绕部位的固定变弱。上述“面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是与满足上述式[1]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例如可以为MD方向,另外,例如可以是如绷带那样为具有长度方向的形态时的长度方向。
对于50%伸长后恢复率而言,在以JIS L 1913“一般无纺布试验方法”为基准的拉伸试验中,将伸长率达到50%后立即去除负载时的试验后的残留应变(%)设为X时,以下述式进行定义。
50%伸长后恢复率(%)=100-X
上述面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以外的方向、例如与制造工序的行进方向(MD)垂直的方向(CD方向)、如绷带那样为具有长度方向的形态时的宽度方向(短方向)的50%伸长后恢复率例如可以为70%以上(100%以下),优选为80%以上左右。
优选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90g/m2以上,更优选为95g/m2以上。另外,厚度例如为0.2~5mm,优选为0.3~3mm,更优选为0.4~2mm左右。单位面积重量及厚度在该范围时,无纺布的伸缩性与柔软性(或缓冲性)的平衡性变得良好。伸缩性无纺布的密度(体积密度)与上述单位面积重量及厚度的数值相对应,例如可以为0.01~0.5g/cm3左右,更典型的可以为0.03~0.3g/cm3左右。
以利用弗雷泽(Frazier)法测定的透气度计,伸缩性无纺布的透气度为0.1cm3/cm2·秒以上,例如为1~500cm3/cm2·秒,优选为5~300cm3/cm2·秒,更优选为10~200cm3/cm2·秒左右。透气度在该范围时,更适于绷带等用于人体的用途。
(2)伸缩性无纺布的材质及结构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包含卷曲成线圈状的卷曲纤维。卷曲纤维优选主要在无纺布的面方向取向,而且优选在厚度方向基本均匀地卷曲。伸缩性无纺布的外部形状可以根据用途而选择,但通常为胶带状或带状(长条状)这样的矩形片状。卷曲纤维可以由热收缩率(或热膨张率)不同的多种树脂形成了相结构的复合纤维构成。
构成卷曲纤维的复合纤维是因多种树脂的热收缩率(或热膨张率)不同而通过加热产生卷曲的、具有非对称或层状(所谓的双金属)结构的纤维(潜在卷曲纤维)。多种树脂通常软化点或熔点不同。多种树脂可以选自例如:聚烯烃类树脂(低密度、中密度或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这样的聚C2-4烯烃类树脂等)、丙烯酸类树脂(丙烯腈-氯乙烯共聚物这样的具有丙烯腈单元的丙烯腈类树脂等)、聚乙烯醇缩醛类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等)、聚氯乙烯类树脂(聚氯乙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等)、聚偏氯乙烯类树脂(偏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偏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苯乙烯类树脂(耐热聚苯乙烯等)、聚酯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三亚甲基对苯二甲酸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这样的聚C2-4亚烷基芳酯类树脂等)、聚酰胺类树脂(聚酰胺6、聚酰胺66、聚酰胺11、聚酰胺12、聚酰胺610、聚酰胺612这样的脂肪族聚酰胺类树脂、半芳香族聚酰胺类树脂、聚亚苯基间苯二甲酰胺、聚六亚甲基对苯二甲酰胺、聚对亚苯基对苯二甲酰胺这样的芳香族聚酰胺类树脂等)、聚碳酸酯类树脂(双酚A型聚碳酸酯等)、聚对亚苯基苯并双唑树脂、聚亚苯基硫醚树脂、聚氨酯类树脂、纤维素类树脂(纤维素酯等)等热塑性树脂。另外,在这些各种热塑性树脂中可以含有可共聚的其它单元。
其中,从即使用高温水蒸气进行加热处理发生熔融或软化而纤维也不熔粘的观点考虑,优选上述多种树脂是软化点或熔点为100℃以上的非湿热粘接性树脂(或耐热性疏水性树脂或非水性树脂),例如,优选为聚丙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特别是从耐热性、成纤维性等的平衡优异方面考虑,优选为芳香族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至少露出于复合纤维的表面的树脂优选为非湿热粘接性纤维,使得即使在高温水蒸气中对构成伸缩性无纺布的复合纤维(潜在卷曲纤维)进行处理,该纤维也不熔粘。
构成复合纤维的多种树脂的热收缩率不同即可,可以为相同类型的树脂的组合,也可以为不同种树脂的组合。
从密合性的观点考虑,构成复合纤维的多种树脂优选为相同类型的树脂的组合。在相同类型的树脂的组合的情况下,通常可使用形成均聚物(必须成分)的成分(A)与形成改性聚合物(共聚物)的成分(B)的组合。即,相对于作为必须成分的均聚物,例如通过使降低结晶化度、熔点或软化点等的共聚性单体共聚并进行改性,可使结晶化度低于均聚物、或者作为非晶性而使熔点或软化点等低于均聚物。由此,通过使结晶性、熔点或软化点发生变化,可以在热收缩率上设置差异。熔点或软化点之差例如为5~150℃,优选为40~130℃,更优选为60~120℃左右。用于改性的共聚性单体的比例相对于全部单体例如为1~50摩尔%,优选为2~40摩尔%,进一步优选为3~30摩尔%(特别为5~20摩尔%)左右。形成均聚物的成分与形成改性聚合物的成分的质量比可以根据纤维的结构而选择,例如为均聚物成分(A)/改性聚合物成分(B)=90/10~10/90,优选为70/30~30/70,更优选为60/40~40/60左右。
从容易制造潜在卷曲性的复合纤维方面考虑,复合纤维优选为芳香族聚酯类树脂的组合,特别是聚亚烷基芳酯类树脂(a)与改性聚亚烷基芳酯类树脂(b)的组合。聚亚烷基芳酯类树脂(a)可以为芳香族二羧酸(对苯二甲酸、萘-2,6-二羧酸这样的对称型芳香族二羧酸等)和链烷二醇成分(乙二醇、丁二醇这样的C2-6链烷二醇等)的均聚物。具体而言,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这样的聚C2-4亚烷基对苯二甲酸酯类树脂等,通常可使用能够用于特性粘度0.6~0.7左右的普通PET纤维的PET。
另一方面,在改性聚亚烷基芳酯类树脂(b)中,作为使必须成分聚亚烷基芳酯类树脂(a)的熔点或软化点、结晶化度降低的共聚成分,可列举例如:与非对称型芳香族二羧酸、脂环族二羧酸、脂肪族二羧酸这样的二羧酸成分、比聚亚烷基芳酯类树脂(a)的链烷二醇的链长更长的链烷二醇成分和/或具有醚键的二醇成分。共聚成分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在这些成分中,作为二羧酸成分,可使用非对称型芳香族二羧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等)、脂肪族二羧酸(己二酸这样的C6-12脂肪族二羧酸)等,作为二醇成分,可使用链烷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这样的C3-6链烷二醇等)、聚氧亚烷基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这样的聚氧C2-4亚烷基二醇等)等。其中,优选间苯二甲酸这样的非对称型芳香族二羧酸、二乙二醇这样的聚氧C2-4亚烷基二醇等。另外,改性聚亚烷基芳酯类树脂(b)可以是将C2-4亚烷基芳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作为硬链段、将(聚)氧亚烷基二醇等作为软链段的弹性体。
在改性聚亚烷基芳酯类树脂(b)中,相对于构成改性聚亚烷基芳酯类树脂(b)的二羧酸成分的总量,用于使熔点或软化点降低的二羧酸成分(例如,间苯二甲酸等)的比例例如为1~50摩尔%,优选为5~50摩尔%,更优选为15~40摩尔%左右。另外,相对于构成改性聚亚烷基芳酯类树脂(b)的二醇成分的总量,用于使熔点或软化点降低的二醇成分(例如,二乙二醇等)的比例例如为30摩尔%以下,优选为10摩尔%以下(例如0.1~10摩尔%左右)。共聚成分的比例过低时,不表现出充分的卷曲,表现出卷曲后的无纺布的形态稳定性及伸缩性降低。另一方面,共聚成分的比例过高时,卷曲表现性能升高,但难以稳定地纺丝。
改性聚亚烷基芳酯类树脂(b)可以根据需要可以含有偏苯三酸、均苯四甲酸这样的多元羧酸成分、甘油、三羟甲基丙烷、三羟甲基乙烷、季戊四醇这样的多元醇成分等作为单体成分。
复合纤维的横截面形状(与纤维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于作为一般的实心截面形状的圆形截面、异型截面[偏平状、椭圆状、多边形状、3~14瓣状、T字状、H字状、V字状、狗骨(I字状)等],可以为中空截面状等,但通常为圆形截面。
作为复合纤维的横截面结构,可列举由多种树脂形成的相结构,例如:芯鞘型、海岛型、混合型、并列型(并排型或多层贴合型)、放射型(放射状贴合型)、中空放射型、嵌段型、无规复合型等的结构。其中,从通过加热而容易表现出自发卷曲方面考虑,优选相部分为相邻的结构(所谓的双金属结构),相结构为非对称的结构,例如偏芯芯鞘型、并列型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复合纤维为偏芯芯鞘型这样的芯鞘型结构的情况下,只要与位于表面的鞘部的非湿热性粘接性树脂具有热收缩差且可卷曲,则芯部可以由湿热粘接性树脂(例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醇这样的乙烯醇类聚合物等)、具有低熔点或软化点的热塑性树脂(例如,聚苯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等)构成。
复合纤维的平均纤度例如可以从0.1~50dtex左右的范围中选择,优选为0.5~10dtex,更优选为1~5dtex(特别为1.5~3dtex)左右。纤度过小时,纤维本身难以制造,而且难以确保纤维强度。另外,在使卷曲表现出来的工序中,难以显现出良好的线圈状卷曲。另一方面,纤度过大时,纤维变得刚直而难以表现出充分的卷曲。
复合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可以从例如10~100mm左右的范围中选择,优选为20~80mm,更优选为25~75mm(特别为40~60mm)左右。纤维长度过短时,难以形成纤维网,而且在使卷曲表现出来时卷曲纤维彼此的抱合变得不充分,难以确保无纺布的强度及伸缩性。另外,纤维长度过长时,不仅难以形成单位面积重量均匀的纤维网,而且在形成网的时刻较多地表现出纤维彼此的抱合,在表现出卷曲时相互妨碍而难以表现出伸缩性。另外,平均纤维长度在上述范围时,由于在伸缩性无纺布表面卷曲的纤维的一部分适度地露出于无纺布表面,因此能够提高伸缩性无纺布的自粘性。
上述复合纤维为潜在卷曲纤维,通过实施热处理而表现出卷曲(或显现化),成为具有基本上为线圈状(螺旋状或螺旋弹簧状)的立体卷曲的纤维。
加热前的卷曲数(机械卷曲数)例如为0~30个/25mm,优选为1~25个/25mm,更优选为5~20个/25mm左右。加热后的卷曲数例如为30个/25mm以上(例如30~200个/25mm),优选为35~150个/25mm,更优选为40~120个/25mm左右,可以为45~120个/25mm(特别是50~100个/25mm)左右。
在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中,卷曲纤维优选在厚度方向基本均匀地卷曲,即优选复合纤维的卷曲在厚度方向基本均匀地表现出来。具体而言,在厚度方向的截面中,在厚度方向进行了三等分的各个区域中,在中央部(内层)形成1周以上的线圈蜷曲的纤维的数量优选为5~50根/5mm(面方向长度)·0.2mm(厚度),更优选为10~50根/5mm(面方向)·0.2mm(厚度),进一步优选为20~50根/5mm(面方向)·0.2mm(厚度)。由于大部分卷曲纤维的轴相对于面方向基本平行地取向、且在厚度方向卷曲数量基本均匀,因此,即使不含有橡胶、弹性体也具有高伸缩性,而且即使不含有粘合剂也可具有实用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说明书中,“在厚度方向进行了三等分的区域”是指在与伸缩性无纺布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切片而三等分的各个区域。
卷曲在厚度方向均匀的情况也可以通过纤维弯曲率均匀的情况来评价。纤维弯曲率是指纤维长度(L2)相对于卷曲纤维的两端的距离(L1)之比(L2/L1),纤维弯曲率(特别是厚度方向的中央区域中的纤维弯曲率)例如为1.3以上(例如为1.35~20),优选为2~10(例如为2.1~9.5),更优选为4~8(特别是4.5~7.5)左右。需要说明的是,如下面所述,纤维弯曲率基于伸缩性无纺布截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而测定,因此,纤维长度(L2)不是将三维卷曲的纤维拉直成为直线状的纤维长度(实际长度),而是指将拍摄于照片中的二维卷曲的纤维拉直成为直线状的纤维长度(照片上的纤维长度)。因此,纤维长度(L2)测量得比实际的纤维长度短。
在厚度方向基本均匀地表现出卷曲的情况下,纤维弯曲率在厚度方向是均匀的。纤维弯曲率的均匀性可以通过在厚度方向的截面中,在厚度方向进行了三等分的各个区域中的纤维弯曲率的比较来进行评价。即,在厚度方向的截面中,在厚度方向进行了三等分的各个区域中的纤维弯曲率均在上述范围,各区域中的纤维弯曲率的最小值相对于最大值的比例(纤维弯曲率最小的区域相对于最大的区域的比率)例如为75%以上(例如为75~100%),优选为80~99%,更优选为82~98%(特别是85~97%)左右。
作为纤维弯曲率及其均匀性的具体的测定方法,可使用用电子显微镜照片拍摄伸缩性无纺布的截面,并对选自在厚度方向进行了三等分的各区域中的区域测定纤维弯曲率的方法。对于进行了三等分的表层(表面域)、内层(中央域)、背层(背面域)的各层,测定的区域是长度方向为2mm以上的区域。对于各测定区域的厚度方向,在各层的中心附近以各个测定区域具有相同的厚度范围的方式设定。另外,各测定区域设定为在厚度方向平行、且在各测定区域内包含可测定纤维弯曲率的纤维片100根以上(优选为300根以上、更优选为500~1000根左右)。设定这些各测定区域之后,测定区域内的全部纤维的纤维弯曲率,按照测定区域计算出平均值,然后通过比较显示最大平均值的区域和显示最小平均值的区域来计算出纤维弯曲率的均匀性。
如上所述,构成伸缩性无纺布的卷曲纤维在表现出卷曲后具有基本上为线圈状的卷曲。由该卷曲纤维的线圈所形成的圆的平均曲率半径可以从例如10~250μm左右的范围中选择,优选为20~200μm(例如为50~200μm),更优选为50~160μm(例如为60~150μm),进一步优选为70~130μm左右。平均曲率半径是表示由卷曲纤维的线圈所形成的圆的平均大小的指标,是指在该值大的情况下,形成的线圈具有松弛的形状,即具有卷曲数少的形状。另外,在卷曲数少时,卷曲纤维彼此的抱合也减少,难以对线圈形状的变形进行形状恢复,因此,在表现出充分的伸缩性能方面不利。在平均曲率半径过小时,卷曲纤维彼此未充分进行抱合,不仅难以确保网强度,而且线圈形状变形时的应力过大,断裂强度过度地增大,难以得到适当的伸缩性,或者例如作为绷带缠绕时的压迫力变得过大。
在卷曲纤维中,线圈的平均间距(平均卷曲间距)例如为0.03~0.5mm,优选为0.03~0.3mm,更优选为0.05~0.2mm左右。平均间距过大时,每1根纤维能够表现出的线圈卷曲数会减少,不能发挥足够的伸缩性。平均间距过小时,卷曲纤维彼此未充分地进行抱合,难以确保无纺布的强度。
在伸缩性无纺布(纤维网)中,除了上述复合纤维之外,还可以含有其它纤维(非复合纤维)。作为非复合纤维,例如,除了由上述的非湿热粘接性树脂或湿热粘接性树脂构成的纤维以外,还可以列举:纤维素类纤维[例如,天然纤维(木棉、羊毛、绸、麻等)、半合成纤维(三乙酸酯纤维这样的乙酸酯纤维等)、再生纤维(人造丝、波里诺西克(Polynosic)、铜氨(Cupra)纤维、莱赛尔纤维(例如,注册商标名:“Tencel”等)等)]等。非复合纤维的平均纤度及平均纤维长度与复合纤维相同。非复合纤维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其中,优选人造丝这样的再生纤维、乙酸酯这样的半合成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这样的聚烯烃类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等。特别是从混纺性等的观点考虑,优选为与复合纤维同种的纤维,例如,在复合纤维为聚酯类纤维时,非复合纤维也可以为聚酯类纤维。
复合纤维与非复合纤维的比例(质量比)可以从复合纤维/非复合纤维=50/50~100/0左右的范围中进行选择,例如为60/40~100/0(例如为60/40~99.5/0.5)、优选为70/30~100/0(例如为70/30~99.5/0.5),更优选为80/20~100/0(例如为80/20~99.5/0.5),进一步优选为90/10~100/0(例如为90/10~99.5/0.5),特别优选为95/5~100/0左右。通过对非复合纤维进行混棉,可以调整伸缩性无纺布的强度与伸缩性或柔软性的平衡。但是,复合纤维的比例过少时,在表现出卷曲后复合纤维进行伸缩时,特别是在伸长后进行收缩时,非复合纤维成为其收缩的阻力,因此难以进行伸缩性无纺布的形状恢复。
伸缩性无纺布(纤维网)可以含有惯用的添加剂,例如可以含有稳定剂(铜化合物这样的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氧剂等)、抗菌剂、除臭剂、香料、着色剂(染料、颜料等)、填充剂、防静电剂、阻燃剂、增塑剂、润滑剂、结晶化速度延迟剂等。添加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添加剂既可以担载于纤维表面,也可以包含于纤维中。
<伸缩性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可以通过包含以下工序的方法而良好地制造:将含有上述复合纤维(潜在卷曲纤维)的纤维进行成网化的工序(成网化工序)、使复合纤维网中的纤维抱合的工序(抱合工序)、对复合纤维网进行加热而使复合纤维卷曲的工序(加热工序)。
作为成网化工序中的纤维网的形成方法,可以利用惯用的方法,例如:纺粘法、熔喷法这样的直接法;使用了熔喷纤维、人造短纤维等的梳棉法、气流成网法这样的干法等。其中,广泛应用使用了熔喷纤维、人造短纤维的梳棉法,特别是使用了人造短纤维的梳棉法。作为使用人造短纤维得到的网,可列举例如:无规网、半无规网、平行铺置纤网、交叉铺置纤网等。
接着,使得到的纤维网中的至少一部分纤维进行抱合(抱合工序)。通过实施该抱合工序,可以在接下来的加热工序中得到卷曲纤维适度抱合的无纺布。抱合方法可以为机械性抱合的方法,优选通过水的喷雾或喷射(喷吹)而使其抱合的方法。通过水流使纤维抱合不仅可以提高加热工序的卷曲带来的抱合的密度,而且还使纤维网处于湿润状态,可以更均匀地将水蒸气传送至纤维网内部,在得到反复耐久性优异的无纺布方面是有利的。喷雾或喷射的水可以从纤维网的一面进行喷吹,也可以从两面进行喷吹,从有效地进行牢固的抱合的观点考虑,优选从两面进行喷吹。
以纤维抱合为适度范围的方式设定抱合工序中的水的喷出压力,例如为2MPa以上(例如为2~15MPa),优选为3~12MPa,更优选为4~10MPa(特别是5~8MPa)左右。喷雾或喷射的水的温度例如为5~50℃,优选为10~40℃,例如为15~35℃(常温)左右。
作为喷雾或喷射水的方法,从简便性等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具有规则的喷雾区域或喷雾图案的喷嘴等来喷射水的方法。具体而言,对于利用传送带输送的纤维网,可以在载置于传送带上方的状态下喷射水。传送带可以为透水性,可以从纤维网的背侧使水穿过透水性的传送带而喷射于纤维网。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抑制水的喷射导致的纤维飞散,可以预先用少量的水润湿纤维网。
用于喷雾或喷射水的喷嘴只要使用给定的喷口在宽度方向连续排列的板或模头,将该板或模具配置成喷口排列在所供给的网的宽度方向即可。喷口列可以是一列以上,也可以多列平行排列。另外,还可以并列设置多台具有一列喷口列的喷嘴模头。
使用在板上开有喷口的类型的喷嘴的情况下,板的厚度可以为0.5~1.0mm左右。喷口的直径通常为0.01~2mm,优选为0.05~1.5mm,更优选为0.1~1.0mm左右。喷口的间距通常为0.1~2mm,优选为0.2~1.5mm,更优选为0.3~1mm左右。
使用传送带只要能够基本上不扰乱纤维网的形态地进行传送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使用环形传送带。传送带可以单独仅使用1台,也可以根据需要组合另一台传送带,并在两带之间夹持纤维网进行传送。特别是在将纤维网固定为最终形态的接下来的加热工序中,可以使用一组带夹住纤维网,对纤维网的密度进行调整。通过这样进行传送,在处理纤维网时可以抑制因用于抱合的水、加热工序中的高温水蒸气、传送带的振动等外力所导致的传送来的网的形态发生变形。在使用1组带的情况下,带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希望的纤维网的单位面积重量及密度而适当选择,例如为1~10mm,优选为1~8mm,更优选为1~5mm左右。
传输机所使用的环形带只要不妨碍纤维网的传送、用于抱合的水、加热工序中的高温水蒸气处理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如果是网,则优选大概比90目更粗的网(例如10~80目左右的网)。其以上的网眼细的网的透气性低,用于抱合的水、下一工序中的水蒸气难以通过。带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从对水蒸气处理的耐热性等的观点考虑,用于加热工序的带的材质优选为金属、进行了耐热处理的聚酯类树脂、聚亚苯基硫醚类树脂、聚芳酯类树脂(全芳香族类聚酯类树脂)、芳香族聚酰胺类树脂这样的耐热性树脂等。需要说明的是,用于传输机的带在利用水流等进行的抱合工序和利用高温水蒸气进行的加热工序中可以相同,但由于需要根据各自工序进行调整,因此通常使用分离的另外的传送带。
在上述抱合工序之前,优选设置使纤维网中的纤维在面内不均匀化的工序(不均匀化工序)。通过实施该工序,可在纤维网中形成纤维密度变得疏松的区域,因此,在抱合工序为水流抱合的情况下,能够高效地将水流喷射至纤维网内部,不仅在纤维网的表面,而且在内部也容易实现适当的抱合。通过实施该不均匀化工序,易于得到满足上述式[1]的无纺布。
不均匀化工序可以通过对纤维网喷雾或喷射低压力水来进行。对纤维网喷雾或喷射低压力水可以是连续的,但优选间歇性或周期性地喷雾。通过间歇性或周期性地将水喷雾于纤维网,可以周期性地交替形成多个低密度部和多个高密度部。
优选该不均匀化工序中的水的喷出压力为尽可能低的压力,例如为0.1~1.5MPa,优选为0.3~1.2MPa,进一步优选为0.6~1.0MPa左右。喷雾或喷射的水的温度例如为5~50℃,优选为10~40℃,例如为15~35℃(常温)左右。
作为间歇性或周期性地喷雾或喷射水的方法,只要是可以在纤维网中周期性地交替形成密度梯度的方法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从简便性等的观点考虑,优选隔着具有由多个孔形成的规则的喷雾区域或喷雾图案的板状物(多孔板等)来喷射水的方法。
具体而言,成网化工序中得到的纤维网可以通过传送带送至下一工序,接着在载置于传送带上的状态下通过由多孔板构成的鼓(多孔板鼓)与带之间。传送带可以为透水性,在纤维网通过多孔板鼓与带之间时,可以以从鼓的内侧通过纤维网并通过传送带的方式,使水以上述压力喷出成喷雾状。由此,可以使构成位于传送带上的纤维网的纤维向不对应于多孔板的孔的非喷雾区域移动,能够减少对应于孔的部位的纤维量。
多孔板的孔的排列或配置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以网眼状或格子状(交错状)交替排列孔的结构。各孔的孔径通常形成为相同的大小,例如为1~10mm,优选为1.5~5mm左右。邻接的孔的间距也通常为相同的长度,例如为1~5mm,优选为1.5~3mm左右。
孔径过小时,流动的水量降低,因此有时无法移动纤维网的纤维。另一方面,孔径过大时,为了确保鼓的形态,需要扩大间距,结果是在纤维网中形成不接触水的部分,发生品质不均、难以进行均匀的处理。另外、孔的间距过小时,必然需要缩小孔径,无法确保水量。反之,间距过宽时,仍然在纤维网中形成不接触水的部分,容易发生品质不均。
纤维适度抱合而成的纤维网通过传送带送至下一工序,用高温水蒸气进行加热而卷曲。在用高温水蒸气进行处理的方法中,通过传送带传送来的纤维网暴露于高温或过热水蒸气(高压蒸汽)流,在复合纤维(潜在卷曲纤维)中表现出线圈卷曲,得到伸缩性无纺布。即,通过表现出卷曲,复合纤维在将形状改变成线圈状的同时发生移动,表现出纤维彼此的三维抱合。由于纤维网具有透气性,因此,即使是来自一个方向的处理,高温水蒸气也可渗透至内部,在厚度方向呈现出基本均匀的卷曲,纤维彼此均匀地进行抱合。
具体而言,抱合工序后的纤维网通过传送带供给于高温水蒸气处理,纤维网在高温水蒸气处理的同时发生收缩。因此,供给的纤维网在即将暴露于高温水蒸气之前,优选根据目标无纺布的面积收缩率而过量进料。过量进料的比例相对于目标无纺布的长度为110~300%,优选为120~250%左右。
为了向纤维网供给水蒸气,可使用惯用的水蒸气喷射装置。作为该水蒸气喷射装置,优选能够以希望的压力和量在纤维网全部宽度范围内基本均匀地喷吹水蒸气的装置。组合2台传送带的情况下,可在一台传输机内安装水蒸气喷射装置,通过透水性的传送带或者载置于传输机上的传送网向纤维网供给水蒸气。在另一台传输机中可以安装抽吸箱。可以利用抽吸箱将通过纤维网的过量的水蒸气抽吸排出,但为了使水蒸气对纤维网充分地接触,且更高效地表现出利用该热量表现的纤维卷曲,需要将纤维网尽可能保持在自由的状态,因此优选供给水蒸气而不利用抽吸箱抽吸排出。另外,为了对纤维网的表面和背面一次性进行水蒸气处理,可以进一步在与安装有上述水蒸气喷射装置的传输机相反侧的传输机中,在比安装了上述水蒸气喷射装置的部位更靠下游部的传输机内设置其它的水蒸气喷射装置。在没有下游部的水蒸气喷射装置的情况下,要对无纺布的表面和背面进行水蒸气处理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代替:使进行了一次处理后的纤维网的表面背面翻转,然后再次使其通过处理装置内。
由于从水蒸气喷射装置中喷射的高温水蒸气为气流,因此,与水流抱合处理、针刺处理不同,不使作为被处理体的纤维网中的纤维大幅移动而进入纤维网内部。可以认为,通过水蒸气流对该纤维网中的进入作用,水蒸气流能够有效地覆盖存在于纤维网内的各纤维的表面,可以进行均匀的热卷曲。另外,与干热处理相比,可以对纤维网内部充分地传热,因此,面方向及厚度方向的卷曲的程度大致变得均匀。
用于喷射高温水蒸气的喷嘴也与上述水流抱合的喷嘴同样地使用给定的喷口在宽度方向连续排列的板或模头,该板或模头配置成喷口排列在所供给的纤维网的宽度方向即可。喷口列可以是一列以上,也可以多列平行排列。另外,还可以并列设置多台具有一列喷口列的喷嘴模头。
使用在板上开有喷口的类型的喷嘴的情况下,板的厚度可以为0.5~1.0mm左右。关于喷口的直径、间距,只要是能够高效地实现目标的卷曲表现和伴随该表现的纤维抱合的条件即可,没有特别限制,喷口的直径通常为0.05~2mm,优选为0.1~1mm,更优选为0.2~0.5mm左右。喷口的间距通常为0.5~5mm,优选为1~4mm,更优选为1~3mm左右。喷口的直径过小时,容易产生易导致堵塞这样的运行上的问题。反之,喷口的直径过大时,难以获得足够的水蒸气喷射力。另一方面,间距过小时,孔径也减小,因此高温水蒸气的量降低。另一方面,间距过大时,发生高温水蒸气无法充分接触纤维网的情况,因此难以确保强度。
关于使用的高温水蒸气,只要能够实现表现出目标纤维的卷曲和与其相伴的适度纤维抱合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使用的纤维的材质、形态来设定,压力例如为0.1~2MPa,优选为0.2~1.5MPa,更优选为0.3~1MPa左右。在水蒸气的压力过高的情况下,有时形成纤维网的纤维进行过多的移动而产生质地杂乱、有时纤维过度地进行抱合。另外,在极端的情况下,纤维彼此会熔粘,难以确保伸缩性。另外,在压力过弱的情况下,无法对纤维网赋予表现出纤维卷曲所需要的热量、水蒸气无法通过纤维网而使厚度方向的纤维卷曲表现变得不均匀。另外,也难以控制来自喷嘴的水蒸气的均匀喷出。
高温水蒸气的温度例如为70~150℃,优选为80~120℃,更优选为90~110℃左右。高温水蒸气的处理速度例如为200m/分以下,优选为0.1~100m/分,进一步优选为1~50m/分左右。
这样在表现出纤维网内的复合纤维的卷曲后,有时在无纺布中残留水分,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对无纺布进行干燥。关于干燥,要求与干燥用加热体接触的无纺布表面的纤维不因干燥的热发生熔粘而使伸缩性降低,只要能够保持伸缩性,可以利用惯用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无纺布的干燥中所使用的转筒式干燥机、拉幅机这样的大型干燥设备,但由于残留的水分为微量,且大多为可通过比较轻度的干燥方法而干燥的水平,因此,优选为远红外线照射、微波照射、电子束照射这样的非接触法、喷吹热风、使其在热风中通过的方法等。
得到的无纺布在其制造工序中被水润湿,暴露于高温水蒸气氛围下。即,对于本发明的无纺布而言,可以说无纺布自身受到与洗涤同样的处理,因此可以清洗纺丝油剂等对纤维的附着物。因此,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是卫生的,且显示出高防水性。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进一步具体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例子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的各物性值通过下述方法进行测定。
[1]机械卷曲数
按照JIS L 1015“化学人造短纤维试验方法(化学繊維ステープル試験方法)”(8.12.1)进行测定。
[2]平均线圈卷曲数
从无纺布中一边注意不拉伸线圈卷曲一边将卷曲纤维(复合纤维)抽出,与机械卷曲数的测定同样地按照JIS L 1015“化学人造短纤维试验方法”(8.12.1)进行测定。需要说明的是,仅对表现出了线圈状卷曲的纤维进行了该测定。
[3]平均卷曲间距
在平均线圈卷曲数的测定时,连续测定相邻的线圈间的距离,以n数=100的平均值的形式表示。
[4]平均曲率半径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无纺布的任意截面拍摄放大至100倍的照片。在拍摄的无纺布截面照片所显示的纤维中,对形成了1周以上螺旋(线圈)的纤维,求出沿其螺旋描绘圆时的圆的半径(从线圈轴方向观察卷曲纤维时的圆的半径),将其作为曲率半径。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纤维而言,在描绘螺旋成椭圆状的情况下,将椭圆的长径与短径之和的1/2作为曲率半径。但是,为了排除卷曲纤维未表现出充分的线圈卷曲的情况、因斜向观察而使纤维的螺旋形状呈现椭圆的情况,仅将椭圆的长径与短径之比进入0.8~1.2范围的椭圆作为测定对象。平均曲率半径以n数=100的平均值的形式求出。
[5]卷曲纤维(复合纤维)的纤维弯曲率及其均匀性
拍摄无纺布的任意截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倍数×100倍),在拍摄的纤维的照出的部分中,在厚度方向上三等分为表层、内层、背层的3个区域,在各层的中心附近设定测定区域,使得测定区域在长度方向为2mm以上、且含有可测定的卷曲纤维500根以上。对于这些区域,测定其卷曲纤维的一个端部与另一个端部的端部间距离(最短距离),进一步测定该卷曲纤维的纤维长度(照片上的纤维长度)。即,在卷曲纤维的端部露出于无纺布表面的情况下,将其端部直接作为用于测定端部间距离的端部,在端部埋没于无纺布内部的情况下,将埋没于无纺布内部的边界部分(照片上的端部)作为用于测定端部间距离的端部。此时,对于在拍摄的卷曲纤维中无法确认跨越100μm以上而连续的纤维像而言,不作为测定的对象。然后,根据其复合纤维的纤维长度(L2)相对于端部间距离(L1)之比(L2/L1)计算出纤维弯曲率。按照在厚度方向进行了三等分的表层、内层、背层分别计算出纤维弯曲率的平均值,进而根据各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例计算出纤维弯曲率在厚度方向的均匀性。
图1示出了关于拍摄的卷曲纤维的纤维弯曲率的测定方法的示意图。图1(a)表示一个端部露出于表面,另一个端部埋没于无纺布内部的卷曲纤维,在该情况下,端部间距离L1为从卷曲纤维的端部至埋没于无纺布内部的边界部分的距离。另一方面,纤维长L2为将卷曲纤维的可观察部分(从卷曲纤维的端部至埋没于无纺布内部的部分)的纤维在照片上二维拉直的长度。
图1(b)示出了两端部埋没于无纺布内部的复合纤维,在该情况下,端部间距离L1为露出于无纺布表面的部分的两端部(照片上的两端部)的距离。另一方面,纤维长度L2为将露出于无纺布表面的部分的卷曲纤维在照片上二维拉直的长度。
[6]单位面积重量
按照JIS L 1913“一般无纺布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7]厚度及密度
按照JIS L 1913“一般无纺布试验方法”测定厚度,由该值和用[6]的方法所测定的单位面积重量计算出密度。
[8]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
按照JIS L 1913“一般无纺布试验方法”进行测定。对无纺布的行进(MD)方向及宽度(CD)方向测定了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
[9]50%伸长后恢复率
实施以JIS L 1913“一般无纺布试验方法”为基准的拉伸试验,基于下述式求出50%伸长后恢复率。
50%伸长后恢复率(%)=100-X
式中,X是在拉伸试验中伸长率达到50%后立即去除负载时的试验后的残留应变(%)。对MD方向及CD方向测定了50%伸长后恢复率。
[10]应力-应变曲线(S-S曲线)
根据JIS L 1913“一般无纺布试验方法”测定对MD方向的应力-应变曲线,求出应变ε(伸长率)为20%、30%、55%、65%、80%时的应力σ20、σ30、σ55、σ65及σ80。图2~图6示出了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另外,基于这些应力值计算出应力变化率之比(σ65-σ55)/(σ30-σ20)。
[11]20N/50mm伸长重复试验引起的应变变化
在以JIS L 1913“一般无纺布试验方法”为基准的拉伸试验中,实施连续重复总计5次下述操作的试验,测定各次操作后的应变ε(%),所述操作为:在MD方向伸长,使应力达到20N/50mm,没有等待时间地将变形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另外,按照下述式计算出应变变化量。
应变变化量=第5次的应变ε-第1次的应变ε
<实施例1>
准备了由特性粘度0.6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成分(A)]和将间苯二甲酸20摩尔%及二乙二醇5摩尔%共聚而成的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成分(B)]构成的并排型复合人造短纤维[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制造、“PN-780”、1.7dtex×51mm长、机械卷曲数12个/25mm、130℃×1分钟热处理后的卷曲数62个/25mm)作为潜在卷曲性纤维。使用该并排型复合人造短纤维100质量%用梳棉法制成单位面积重量为45.5g/m2的梳棉网。
使该梳棉网在传送网上移动,并使其在与以直径2mmφ、2mm间距交错状开孔(圆形状)的多孔板鼓之间通过,从该多孔板鼓的内部向网及传送网以0.8MPa喷雾状喷射水流,实施周期性地形成纤维的低密度区域和高密度区域的不均匀化工序。
接着,一边将该梳棉网输送至装备有76目、宽度500mm的树脂制环形带的传送带,一边在表面背面各2段使用喷嘴,并从喷嘴喷射水使纤维抱合(抱合工序),所述喷嘴在网的宽度方向以0.6mm间隔将直径0.1mm的喷口设置为1列。对于水压而言,在前段的喷嘴列中表面和背面两面均以2MPa进行喷雾,在后段的喷嘴列中表面和背面两面均以4MPa进行喷雾。
接着,以不阻碍在接下来的利用水蒸气进行的加热工序中的收缩的方式以150%左右过量进料网,同时将该纤维网输送至加热工序。需要说明的是,在该传送带的带的上部装备有相同的带,分别以相同的速度向相同方向旋转,使用了可任意调整这两带间隔的传送带。
接着,向传送带所具备的水蒸气喷射装置导入纤维网,从该水蒸气喷射装置对纤维网垂直地喷出0.4MPa的水蒸气来实施水蒸气处理,使潜在卷曲纤维表现出线圈状卷曲,同时使纤维抱合,得到无纺布。在该水蒸气喷射装置中,在一台传输机内以隔着传送带而向纤维网喷吹水蒸气的方式设置喷嘴,在另一台传输机中设置了抽吸装置。但是,该抽吸装置不工作。需要说明的是,使用了水蒸气喷射喷嘴的孔径为0.3mm、且该喷嘴沿传输机宽度方向以2mm间距排列成1列的装置。加工速度为10m/分,喷嘴与抽吸侧的传送带的距离设为10mm。
得到的无纺布具有自粘性,且在MD方向及CD方向中的任一个方向充分地伸缩,而且在以没有断裂的程度轻轻地用手伸展后,解除应力时,立即恢复至原来的形状。将得到的无纺布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
用电子显微镜(100倍)观察得到的无纺布的表面及厚度方向截面,结果是,各纤维相对于无纺布的面方向基本平行地取向,在厚度方向基本均匀地卷曲。
<实施例2>
使用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并排型复合人造短纤维相同的并排型复合人造短纤维100质量%,利用梳棉法制成单位面积重量78.4g/m2的梳棉网。除了使用该梳棉网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伸缩性无纺布。
得到的无纺布具有自粘性,且在MD方向及CD方向中的任一个方向充分地伸缩,而且以不断裂的程度轻轻地用手伸展后,解除应力时,立即恢复至原来的形状。将得到的无纺布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
用电子显微镜(100倍)观察得到的无纺布的表面及厚度方向截面,结果是,各纤维相对于无纺布的面方向基本平行地取向,在厚度方向基本均匀地卷曲。
<比较例1>
使用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并排型复合人造短纤维相同的并排型复合人造短纤维100质量%,利用梳棉法制成单位面积重量25.7g/m2的梳棉网。使用该梳棉网,并在实施了不均匀化工序后未进行抱合工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伸缩性无纺布。
得到的无纺布具有伸缩性及自粘性,但断裂强度差。另外,在20N/50mm伸长重复试验中,在无纺布样品中产生断裂,因此无法测定应变ε及应变变化量。用电子显微镜(100倍)观察得到的无纺布的表面及厚度方向截面,结果是,各纤维相对于无纺布的面方向基本平行地取向,在厚度方向基本均匀地卷曲。
<比较例2>
使用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并排型复合人造短纤维相同的并排型复合人造短纤维100质量%,利用梳棉法制成单位面积重量37.8g/m2的梳棉网。使用该梳棉网,并在实施了不均匀化工序后未进行抱合工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伸缩性无纺布。
得到的无纺布具有伸缩性及自粘性,但断裂强度及反复耐久性低,通过反复的使用,伸缩性容易降低。用电子显微镜(100倍)观察得到的无纺布的表面及厚度方向截面,结果是,各纤维相对于无纺布的面方向基本平行地取向,在厚度方向基本均匀地卷曲。
<比较例3>
准备了芯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鞘成分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乙烯含量:44摩尔%、皂化度:98.4摩尔%)的芯鞘型复合人造短纤维[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制造、“S220”、3.3dtex×51mm长、芯鞘质量比=50/50、机械卷曲数:21个/25mm]作为湿热粘接性纤维。使用该芯鞘型复合人造短纤维30质量%和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并排型复合人造短纤维相同的并排型复合人造短纤维70质量%,利用梳棉法制成单位面积重量65.8g/m2的梳棉网。使用该梳棉网,并在实施了不均匀化工序后未进行抱合工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伸缩性无纺布。
得到的无纺布具有伸缩性及自粘性,但断裂强度及反复耐久性低,通过反复的使用,伸缩性容易降低。用电子显微镜(100倍)观察得到的无纺布的表面及厚度方向截面,结果是,各纤维相对于无纺布的面方向基本平行地取向,在厚度方向基本均匀地卷曲。
表1

Claims (10)

1.一种无纺布,其包含卷曲纤维,其中,
在对面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进行拉伸试验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中,
将应变ε为20%、30%、55%及65%时的应力σ分别设为σ20、σ30、σ55及σ65时,满足下式:
65-σ55)/(σ30-σ20)≥2.5,
其中应力σ的单位为N/50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其中,应变ε为80%时的应力σ80为20N/50mm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其单位面积重量为90g/m2以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其中,在对面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进行拉伸试验而得到的断裂强度为40N/50mm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所述卷曲纤维由热收缩率不同的多种树脂形成了相结构的复合纤维构成,相对于面方向基本平行地取向,而且以平均曲率半径20~200μm在厚度方向基本均匀地卷曲。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为绷带。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依次包括:
将纤维进行成网化而得到纤维网的工序、
使所述纤维网中含有的至少一部分纤维抱合的工序、及
对所述纤维网进行加热而得到包含卷曲纤维的无纺布的工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纤维包含由热收缩率不同的多种树脂形成了相结构的复合纤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得到包含卷曲纤维的无纺布的工序中,通过水蒸气对所述纤维网进行加热。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得到纤维网的工序与所述抱合工序之间进一步包括使所述纤维网中含有的纤维在面内不均匀化的工序。
CN201580046258.8A 2014-08-27 2015-08-25 反复耐久性优异的伸缩性无纺布 Active CN1067956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72976 2014-08-27
JP2014172976 2014-08-27
PCT/JP2015/073874 WO2016031818A1 (ja) 2014-08-27 2015-08-25 繰り返し耐久性に優れた伸縮性不織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5671A CN106795671A (zh) 2017-05-31
CN106795671B true CN106795671B (zh) 2019-03-08

Family

ID=55399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6258.8A Active CN106795671B (zh) 2014-08-27 2015-08-25 反复耐久性优异的伸缩性无纺布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1598034B2 (zh)
EP (1) EP3187634B1 (zh)
JP (1) JP6560683B2 (zh)
KR (1) KR102250338B1 (zh)
CN (1) CN106795671B (zh)
AU (1) AU2015309923B2 (zh)
CA (1) CA2959147C (zh)
ES (1) ES2836182T3 (zh)
TW (1) TWI640666B (zh)
WO (1) WO20160318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848148T3 (es) * 2015-05-29 2021-08-05 Kuraray Co Hoja fibrosa
JP6776018B2 (ja) * 2016-06-24 2020-10-28 ダイワボウ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粒状綿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575116B1 (ko) 2017-11-10 2023-09-06 주식회사 쿠라레 섬유 구조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7065605B2 (ja) * 2017-12-28 2022-05-1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繊維不織布シート
TWI693309B (zh) * 2018-05-07 2020-05-11 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熔噴芯鞘型纖維及使用其的熔噴不織布
JP7295495B2 (ja) * 2019-03-29 2023-06-21 Jnc株式会社 複合繊維を含む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386670B2 (ja) 2019-11-12 2023-11-27 日本バイリーン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用基材
CN110916904B (zh) * 2019-12-19 2021-10-12 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波立体吸收体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4188A (zh) * 2002-11-25 2005-12-28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延伸性无纺布和层叠有该无纺布的复合无纺布
EP2058424A1 (en) * 2006-08-04 2009-05-13 Kuraray Kuraflex Co., Ltd. Stretch nonwoven fabric and tap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60528B2 (ja) 2002-09-12 2009-11-11 ダイワボウ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潜在捲縮性複合短繊維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繊維集合物、ならびに不織布
CN100430546C (zh) 2002-11-21 2008-11-05 因维斯塔技术有限公司 高伸长回复非织造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EP1962754B1 (en) * 2005-12-07 2011-07-13 SCA Hygiene Products AB Nonwoven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nonwoven material
JP2007277778A (ja) * 2006-04-11 2007-10-25 Chisso Corp 弾性不織布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繊維製品
AU2008292450B2 (en) 2007-08-31 2014-11-06 Kuraray Co., Ltd. Base material for cushioning and use thereof
JP4980941B2 (ja) * 2007-09-28 2012-07-18 株式会社クラレ 伸縮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12070556A1 (ja) 2010-11-24 2014-05-19 株式会社クラレ 止血ベルト
JP6261161B2 (ja) 2012-08-17 2018-01-17 株式会社クラレ 染色性に優れた伸縮自着性不織布
JP6038540B2 (ja) 2012-08-20 2016-12-07 株式会社クラレ 高応力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4188A (zh) * 2002-11-25 2005-12-28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延伸性无纺布和层叠有该无纺布的复合无纺布
EP2058424A1 (en) * 2006-08-04 2009-05-13 Kuraray Kuraflex Co., Ltd. Stretch nonwoven fabric and tap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87634B1 (en) 2020-09-30
TW201623721A (zh) 2016-07-01
ES2836182T3 (es) 2021-06-24
US11598034B2 (en) 2023-03-07
AU2015309923A1 (en) 2017-03-30
CA2959147C (en) 2022-03-15
JPWO2016031818A1 (ja) 2017-06-22
CN106795671A (zh) 2017-05-31
JP6560683B2 (ja) 2019-08-14
KR20170047276A (ko) 2017-05-04
EP3187634A1 (en) 2017-07-05
AU2015309923B2 (en) 2020-07-30
EP3187634A4 (en) 2018-02-28
KR102250338B1 (ko) 2021-05-10
WO2016031818A1 (ja) 2016-03-03
TWI640666B (zh) 2018-11-11
CA2959147A1 (en) 2016-03-03
US20170247823A1 (en) 2017-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5671B (zh) 反复耐久性优异的伸缩性无纺布
CN101522972B (zh) 伸缩性无纺布以及带材
CN106661787A (zh) 吸水性叠层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7109736A (zh) 自粘性无纺布
KR102575116B1 (ko) 섬유 구조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0974540B (zh) 纤维片
JP6995461B2 (ja) 巻き締めを抑えた繊維シート
JP7043160B2 (ja) 凹凸フィット性に優れた繊維シート
JP6995462B2 (ja) 曲げやすさに優れた繊維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3783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