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62492A - 机动车碾压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机动车碾压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762492A CN106762492A CN201710013653.7A CN201710013653A CN106762492A CN 106762492 A CN106762492 A CN 106762492A CN 201710013653 A CN201710013653 A CN 201710013653A CN 106762492 A CN106762492 A CN 1067624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ing wheel
- rhabodoid
- cavity area
- rotating bar
- roadb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MECHANICAL-POWER PRODUC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0—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碾压发电装置,碾压传动杆由碾压凸起和杆状体组成,碾压凸起和杆状体一体成型,杆状体位于中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齿条;路基距离地面一定深度下方开设中空的空腔区域,空腔区域由隔离钢板围设并进行密封隔离,在路基上位于所述空腔区域的正上方垂直地开设一用于供所述碾压凸起上下移动的凹槽和一用于供所述杆状体上下移动的通孔,在路基底部位于所述空腔区域的下方为支撑主体,在空腔区域内位于支撑主体上固定有弹性复位机构,在空腔区域的中部设置有齿轮传动机构;碾压传动杆依次穿过凹槽和通孔。本发明设置在公路斑马线处,通过车辆碾压后产生电能,将无用功转化成有用功,既环保,又对社会带来有益无害的利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电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机动车碾压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和低碳经济的迅猛发展,能源利用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川流不息的车辆驶过路面时,这些能量以往总是白白地浪费掉,如果能够将它转换成电能,必然会节省大量的电能,提高能源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碾压发电装置。本发明设置在公路斑马线处,通过车辆碾压后产生电能,将无用功转化成有用功,既环保,又对社会带来有益无害的利益。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机动车碾压发电装置,它包括路基、碾压传动杆、隔离钢板、齿轮传动机构、弹性复位机构和发电机组,所述碾压传动杆由碾压凸起和杆状体组成,所述碾压凸起和杆状体一体成型,杆状体位于中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齿条;所述路基距离地面一定深度下方开设中空的空腔区域,所述空腔区域由隔离钢板围设并进行密封隔离,在路基上位于所述空腔区域的正上方垂直地开设一用于供所述碾压凸起上下移动的凹槽和一用于供所述杆状体上下移动的通孔,在路基底部位于所述空腔区域的下方为支撑主体,在空腔区域内位于支撑主体上固定有弹性复位机构,在空腔区域的中部设置有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碾压传动杆依次穿过凹槽和通孔,其中杆状体的一端与弹性复位机构顶接;发电机组位于路基下方,且发电机组至少包含两台发电机,即第一发电机和第二发电机;所述齿轮传动机构由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一主传动轮、第一副传动轮、第二主传动轮、第二副传动轮和轴承座组成,其中,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平行地通过轴承座可转动地固定在隔离钢板上,且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的一端穿过隔离钢板伸出在所述空腔区域外,第一转动轮固定在第一转动杆的中部且与所述杆状体一侧的齿条啮合,第二转动轮固定在第二转动杆的中部且与所述杆状体另一侧的齿条啮合,第一主传动轮固定在第一转动杆的伸出端上,第二主传动轮固定在第二转动杆的伸出端上,第一副传动轮与第一发电机的转动轴连接,第二副传动轮与第二发电机的转动轴连接,第一主传动轮与第一副传动轮啮合传动,第二主传动轮与第二副传动轮啮合传动;所述弹性复位机构由弹性座、弹簧顶片和弹簧组成,其中,弹簧套装在弹性座内,弹簧顶片设置在弹簧上,碾压传动杆的杆状体的一端穿过弹性座顶部的孔与弹簧顶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主体内部设置有一排水管,所述的凹槽底部设置有下水通道,所述下水通道与排水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碾压凸起与凹槽之间密封连接有密封套,所述杆状体与通孔之间密封连接有圆形密封套。
进一步地,所述的碾压凸起的截面为长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的隔离钢板上设置有便于检修和观察的窗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该机动车碾压发电装置,设置在斑马线上不但不会给交通造成阻碍,反而对交通不文明现象:超速、飙车和不礼让行人等行为能起到制约效果,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又对环境无害,而且有效利用无用功,并解决和弥补了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如: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不利因素!又因当今社会交通越来越发达,即使在夜晚低峰时段大中城市交通要道和高速公路进出口等处,也是川流不息, 也正好交通高峰和用电高峰时间相同。所以本装置很有推广价值和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沿A-A的剖面图;
图3为图1中沿俯视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以一个车道为例,在每个车道斑马线上至少可分ABCD四组,每组至少可装两台发电机组(4x2=8台),以最少上下行两车道计算,在十字路口至少可装[(8X2)X4=64台]之多。下面结合具体结构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机动车碾压发电装置,它包括路基1、碾压传动杆2、隔离钢板3、齿轮传动机构4、弹性复位机构5和发电机组6,其中,发电机组6以两台发电机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碾压传动杆2由碾压凸起7和杆状体8组成,所述碾压凸起7和杆状体8一体成型,杆状体8位于中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齿条9;所述路基1距离地面一定深度下方开设中空的空腔区域10,所述空腔区域10由隔离钢板3围设并进行密封隔离,在路基1上位于所述空腔区域10的正上方垂直地开设一用于供所述碾压凸起7上下移动的凹槽11和一用于供所述杆状体8上下移动的通孔12,在路基1底部位于所述空腔区域10的下方为支撑主体13,在空腔区域10内位于支撑主体13上固定有弹性复位机构5,在空腔区域10的中部设置有齿轮传动机构4;所述碾压传动杆2依次穿过凹槽11和通孔12,其中杆状体8的一端与弹性复位机构5顶接;发电机组6位于路基1下方,且发电机组6由第一发电机14和第二发电机15组成;所述齿轮传动机构4由第一转动轮16、第二转动轮17、第一转动杆18、第二转动杆19、第一主传动轮20、第一副传动轮21、第二主传动轮22、第二副传动轮23和轴承座24组成,其中,第一转动杆18和第二转动杆19平行地通过轴承座24可转动地固定在隔离钢板3上,且第一转动杆18和第二转动杆19的一端穿过隔离钢板3伸出在所述空腔区域10外,第一转动轮16固定在第一转动杆18的中部且与所述杆状体8一侧的齿条9啮合,第二转动轮17固定在第二转动杆19的中部且与所述杆状体8另一侧的齿条9啮合,第一主传动轮20固定在第一转动杆18的伸出端25上,第二主传动轮22固定在第二转动杆19的伸出端25上,第一副传动轮21与第一发电机14的转动轴26连接,第二副传动轮23与第二发电机15的转动轴26连接,第一主传动轮20与第一副传动轮21啮合传动,第二主传动轮22与第二副传动轮23啮合传动;所述弹性复位机构5由弹性座27、弹簧顶片28和弹簧29组成,其中,弹簧29套装在弹性座27内,弹簧顶片28设置在弹簧29上,碾压传动杆2的杆状体8的一端穿过弹性座27顶部的孔与弹簧顶片28连接。
本发明中所述的支撑主体13内部设置有一排水管32,所述的凹槽11底部设置有下水通道30,所述下水通道30与排水管32连通。所述碾压凸起7与凹槽11之间密封连接有密封套31,所述杆状体8与通孔12之间密封连接有圆形密封套33。所述的碾压凸起7的截面为长方形。隔离钢板上设置有便于检修和观察的窗口。
Claims (5)
1.机动车碾压发电装置,它包括路基、碾压传动杆、隔离钢板、齿轮传动机构、弹性复位机构和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碾压传动杆由碾压凸起和杆状体组成,所述碾压凸起和杆状体一体成型,杆状体位于中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齿条;所述路基距离地面一定深度下方开设中空的空腔区域,所述空腔区域由隔离钢板围设并进行密封隔离,在路基上位于所述空腔区域的正上方垂直地开设一用于供所述碾压凸起上下移动的凹槽和一用于供所述杆状体上下移动的通孔,在路基底部位于所述空腔区域的下方为支撑主体,在空腔区域内位于支撑主体上固定有弹性复位机构,在空腔区域的中部设置有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碾压传动杆依次穿过凹槽和通孔,其中杆状体的一端与弹性复位机构顶接;发电机组位于路基下方,且发电机组至少包含两台发电机,即第一发电机和第二发电机;所述齿轮传动机构由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一主传动轮、第一副传动轮、第二主传动轮、第二副传动轮和轴承座组成,其中,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平行地通过轴承座可转动地固定在隔离钢板上,且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的一端穿过隔离钢板伸出在所述空腔区域外,第一转动轮固定在第一转动杆的中部且与所述杆状体一侧的齿条啮合,第二转动轮固定在第二转动杆的中部且与所述杆状体另一侧的齿条啮合,第一主传动轮固定在第一转动杆的伸出端上,第二主传动轮固定在第二转动杆的伸出端上,第一副传动轮与第一发电机的转动轴连接,第二副传动轮与第二发电机的转动轴连接,第一主传动轮与第一副传动轮啮合传动,第二主传动轮与第二副传动轮啮合传动;所述弹性复位机构由弹性座、弹簧顶片和弹簧组成,其中,弹簧套装在弹性座内,弹簧顶片设置在弹簧上,碾压传动杆的杆状体的一端穿过弹性座顶部的孔与弹簧顶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碾压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主体内部设置有一排水管,所述的凹槽底部设置有下水通道,所述下水通道与排水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碾压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碾压凸起与凹槽之间密封连接有密封套,所述杆状体与通孔之间密封连接有圆形密封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碾压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碾压凸起的截面为长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碾压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钢板上设置有便于检修和观察的窗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13653.7A CN106762492A (zh) | 2017-01-09 | 2017-01-09 | 机动车碾压发电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13653.7A CN106762492A (zh) | 2017-01-09 | 2017-01-09 | 机动车碾压发电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62492A true CN106762492A (zh) | 2017-05-31 |
Family
ID=58951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013653.7A Pending CN106762492A (zh) | 2017-01-09 | 2017-01-09 | 机动车碾压发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762492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70028972A (ko) * | 2005-09-08 | 2007-03-13 | 황준용 | 자동차 바퀴에 걸리는 하중을 이용한 발전장치 |
CN201250766Y (zh) * | 2008-08-19 | 2009-06-03 | 胡延新 | 路面车辆重力势能发电装置 |
CN201381957Y (zh) * | 2008-12-25 | 2010-01-13 | 李志洋 | 一种道路能量转换装置 |
CN201448203U (zh) * | 2009-06-13 | 2010-05-05 | 汤坤锜 | 公路减速带能量发电装置 |
CN206397665U (zh) * | 2017-01-09 | 2017-08-11 | 杨鸿英 | 机动车碾压发电装置 |
-
2017
- 2017-01-09 CN CN201710013653.7A patent/CN10676249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70028972A (ko) * | 2005-09-08 | 2007-03-13 | 황준용 | 자동차 바퀴에 걸리는 하중을 이용한 발전장치 |
CN201250766Y (zh) * | 2008-08-19 | 2009-06-03 | 胡延新 | 路面车辆重力势能发电装置 |
CN201381957Y (zh) * | 2008-12-25 | 2010-01-13 | 李志洋 | 一种道路能量转换装置 |
CN201448203U (zh) * | 2009-06-13 | 2010-05-05 | 汤坤锜 | 公路减速带能量发电装置 |
CN206397665U (zh) * | 2017-01-09 | 2017-08-11 | 杨鸿英 | 机动车碾压发电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250766Y (zh) | 路面车辆重力势能发电装置 | |
CN2928576Y (zh) | 一种汽车用发电装置 | |
CN203717262U (zh) | 一种振动发电装置及附带该装置的公路减速带 | |
CN205722664U (zh) | 一种灯箱广告展现装置 | |
CN106513405A (zh) | 一种自走式光伏板清洁装置 | |
CN206680912U (zh) | 一种停车场用节能型道闸 | |
CN206397665U (zh) | 机动车碾压发电装置 | |
CN105761636A (zh) | 一种灯箱广告展现装置 | |
CN106762492A (zh) | 机动车碾压发电装置 | |
CN201388110Y (zh) | 一种路面发电装置 | |
CN207740116U (zh) | 轨道行走式矩帆风力发电机 | |
CN201963469U (zh) | 垂直轴风车 | |
CN101319654A (zh) | 单向叶片旋转伸缩作用发电轮 | |
CN201303297Y (zh) | 一种太阳能连杆巡日发电站 | |
CN201685977U (zh) | 一种浮动式双体水力发电船 | |
CN202009324U (zh) | 动力输出装置 | |
CN107701364A (zh) | 轨道行走式矩帆风力发电机 | |
CN202659410U (zh) | 浮力发电装置 | |
CN201466958U (zh) | 永循环发电机装置 | |
CN205876630U (zh) | 一种公路发电装置 | |
CN201461273U (zh) | 发电装置 | |
CN206753799U (zh) | 一种流水高效拾能水轮机 | |
CN2383996Y (zh) | 一种利用车辆行进中能源的发电装置 | |
CN206719011U (zh) | 一种充电桩 | |
CN2483518Y (zh) | 桥式流水发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