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34779A - 吊簧的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吊簧的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34779A
CN106734779A CN201710176234.5A CN201710176234A CN106734779A CN 106734779 A CN106734779 A CN 106734779A CN 201710176234 A CN201710176234 A CN 201710176234A CN 106734779 A CN106734779 A CN 1067347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tempering
time
finished product
h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762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尤伟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FENGLI SP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FENGLI SP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FENGLI SP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FENGLI SP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7623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347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34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347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35/00Making springs from wire
    • B21F35/02Bending or deforming ends of coil springs to special shap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04Analysing solids
    • G01N29/048Marking the faulty obje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91/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group G01N29/00
    • G01N2291/02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the analysed material
    • G01N2291/023Soli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吊簧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工序:绕制,将弹簧按照预制的高度、外径和圈数进行吊簧主身绕制,同时将两端的钩环与吊簧主身进行一次拉制成形,得初成品吊簧;回火去应力,将初成品吊簧放入回火炉进行回火去应力;探伤,对回火去应力后的初成品吊簧进行探伤检测;表面处理:第一次喷丸,对探伤步骤后的初成品弹簧进行第一次喷丸处理;第二次喷丸,对第一次喷丸后的初成品弹簧进行第二次喷丸处理;分拣,加工好的成品吊簧经过弹簧输送设备逐个输送,实现堆积分拣;包装,将分拣好的吊簧置入收纳袋,进行包装。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吊簧的生产工艺能够缩短吊簧的绕制时间,有效地改善吊簧的抗应力松弛性能,提高弹簧的疲劳寿命。

Description

吊簧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弹簧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吊簧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吊簧生产过程中,原材料钢丝容易发生淬火变形现象,导致吊簧在整个绕制过程中会消耗较多的时间,而且成品吊簧的疲劳强度不佳,吊簧容易发生松弛现象,影响吊簧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吊簧的生产工艺,能够缩短吊簧的绕制时间,有效地改善吊簧的抗应力松弛性能,提高弹簧的疲劳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吊簧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制作工序:
第一步、绕制,将弹簧按照预制的高度、外径和圈数进行吊簧主身绕制,同时将两端的钩环与吊簧主身进行一次拉制成形,得初成品吊簧;
第二步、回火去应力,将初成品吊簧放入回火炉进行回火去应力;
第三步、探伤,对回火去应力后的初成品吊簧进行探伤检测;
第四步、表面处理:
第一次喷丸,对探伤步骤后的初成品弹簧进行第一次喷丸处理;
第二次喷丸,对第一次喷丸后的初成品弹簧进行第二次喷丸处理;
第五步、分拣,加工好的成品吊簧经过弹簧输送设备逐个输送,实现将堆积的吊簧逐个分拣;
第六步:包装,将分拣好的吊簧置入收纳袋,进行包装。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回火去应力步骤包括第一次回火去应力和第二次回火去应力,第一次去应力时回火炉中的温度为400~650℃,回火时间为30~60min。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次回火去应力过程中回火炉温度为550℃,回火时间为55min。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次回火去应力时回火炉中的温度为150~275℃,回火时间为10~30min。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次去应力过程中回火炉温度为225℃,回火时间为25min。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探伤检测方法为超声波探伤检测,具体检测过程为:
探伤仪开机10min后,用标样调整探伤仪,使始波和底波处于规定的位置,然后调整探伤仪的灵敏度,使得人工缺陷的伤波波高达到规定的格数,即可进行探伤;
然后在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或探头工作面上均匀适量地涂上耦合剂,探头放到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稍用力压紧,保证充分接触,然后前后缓慢移动,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左右摆动,探头每次在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接触的时间应不少于2S,实现对吊簧的探伤;
在每个吊簧两端的支承圈平面上必须各探伤一次;
对探伤后合格与不合格的吊簧应加以严格的区分,要分开堆放并有明显的标记;
在探伤过程中,每隔2h应对探伤仪的灵敏度用标样进行复核,如偏离初始探伤时的调定值,则需调整仪器后再进行探伤。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次喷丸处理的具体步骤为:将经过探伤检测后合格的吊簧预热至220~360℃,然后取出吊簧进行喷丸,喷丸强度为0.45Amm,喷丸过程中吊簧逐渐降温至室温状态。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次喷丸处理的具体步骤为:将第一次喷丸处理后的初成品吊簧置于工装夹具上,利用工装夹具预拉伸应力至220~350MPa,将吊簧和工装夹具整体预热至250~360℃,取出后立即喷丸,喷丸强度0.45Amm,喷丸结束后从工装夹具中卸下吊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吊簧的生产工艺可以减少淬火变形,达到吊簧绕制的力学性能,缩短吊簧的绕制时间;两次回火去应力,能够有效地改善吊簧的抗应力松弛性能,使吊簧工作10年的载荷损失率小于5%左右;喷丸处理可以在吊簧表层上产生加工硬化,同时还可减轻或消除吊簧表面的缺陷(如小裂纹、凹凸缺口及脱碳层等),从而有效地提高弹簧的疲劳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实施例一
一种吊簧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制作工序:
第一步、绕制,将弹簧按照预制的高度、外径和圈数进行吊簧主身绕制,同时将两端的钩环与吊簧主身进行一次拉制成形,得初成品吊簧。
第二步、回火去应力,将初成品吊簧放入回火炉进行回火去应力,具体包括两次回火去应力步骤:
第一次回火去应力,将初成品吊簧放入回火炉中,回火炉中的温度为400℃,回火时间60min;
第二次回火去应力,将第一次回火去应力后的初成品吊簧再次放入回火炉中,回火炉中的温度为150℃,回火时间为30min。
第三步、探伤,对回火去应力后的初成品吊簧进行探伤检测,探伤检测方法为超声波探伤检测,具体检测过程为:
探伤仪开机10min后,用标样调整探伤仪,使始波和底波处于规定的位置,然后调整探伤仪的灵敏度,使得人工缺陷的伤波波高达到规定的格数,即可进行探伤;
然后在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或探头工作面上均匀适量地涂上耦合剂,探头放到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稍用力压紧,保证充分接触,然后前后缓慢移动,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左右摆动,探头每次在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接触的时间为4s,实现对吊簧的探伤;
在每个吊簧两端的支承圈平面上必须各探伤一次;
对探伤后合格与不合格的吊簧应加以严格的区分,要分开堆放并有明显的标记;
在探伤过程中,每隔2h应对探伤仪的灵敏度用标样进行复核,如偏离初始探伤时的调定值,则需调整仪器后再进行探伤。
第四步、表面处理:
第一次喷丸,对探伤步骤后的初成品弹簧进行第一次喷丸处理:
第一次喷丸处理的具体步骤为:将经过探伤检测后合格的吊簧预热至220℃,然后取出吊簧进行喷丸,喷丸强度为0.45Amm,喷丸过程中吊簧逐渐降温至室温状态;
第二次喷丸,对第一次喷丸后的初成品弹簧进行第二次喷丸处理:
第二次喷丸处理的具体步骤为:将第一次喷丸处理后的初成品吊簧置于工装夹具上,利用工装夹具预拉伸应力至220MPa,将吊簧和工装夹具整体预热至250℃,取出后立即喷丸,喷丸强度0.45Amm,喷丸结束后从工装夹具中卸下吊簧。
第五步、分拣,加工好的成品吊簧经过弹簧输送设备逐个输送,实现将堆积的吊簧逐个分拣;
第六步:包装,将分拣好的吊簧置入收纳袋,进行包装。
实施例二
一种吊簧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制作工序:
第一步、绕制,将弹簧按照预制的高度、外径和圈数进行吊簧主身绕制,同时将两端的钩环与吊簧主身进行一次拉制成形,得初成品吊簧。
第二步、回火去应力,将初成品吊簧放入回火炉进行回火去应力,具体包括两次回火去应力步骤:
第一次回火去应力,将初成品吊簧放入回火炉中,回火炉中的温度为500℃,回火时间为45min;
第二次回火去应力,将第一次回火去应力后的初成品吊簧再次放入回火炉中,回火炉中的温度为200℃,回火时间为25min。
第三步、探伤,对回火去应力后的初成品吊簧进行探伤检测,探伤检测方法为超声波探伤检测,具体检测过程为:
探伤仪开机10min后,用标样调整探伤仪,使始波和底波处于规定的位置,然后调整探伤仪的灵敏度,使得人工缺陷的伤波波高达到规定的格数,即可进行探伤;
然后在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或探头工作面上均匀适量地涂上耦合剂,探头放到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稍用力压紧,保证充分接触,然后前后缓慢移动,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左右摆动,探头每次在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接触的时间为8S,实现对吊簧的探伤;
在每个吊簧两端的支承圈平面上必须各探伤一次;
对探伤后合格与不合格的吊簧应加以严格的区分,要分开堆放并有明显的标记;
在探伤过程中,每隔2h应对探伤仪的灵敏度用标样进行复核,如偏离初始探伤时的调定值,则需调整仪器后再进行探伤。
第四步、表面处理:
第一次喷丸,对探伤步骤后的初成品弹簧进行第一次喷丸处理:
第一次喷丸处理的具体步骤为:将经过探伤检测后合格的吊簧预热至300℃,然后取出吊簧进行喷丸,喷丸强度为0.45Amm,喷丸过程中吊簧逐渐降温至室温状态;
第二次喷丸,对第一次喷丸后的初成品弹簧进行第二次喷丸处理:
第二次喷丸处理的具体步骤为:将第一次喷丸处理后的初成品吊簧置于工装夹具上,利用工装夹具预拉伸应力至280MPa,将吊簧和工装夹具整体预热至300℃,取出后立即喷丸,喷丸强度0.45Amm,喷丸结束后从工装夹具中卸下吊簧。
第五步、分拣,加工好的成品吊簧经过弹簧输送设备逐个输送,实现将堆积的吊簧逐个分拣;
第六步:包装,将分拣好的吊簧置入收纳袋,进行包装。
实施例三
一种吊簧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制作工序:
第一步、绕制,将弹簧按照预制的高度、外径和圈数进行吊簧主身绕制,同时将两端的钩环与吊簧主身进行一次拉制成形,得初成品吊簧。
第二步、回火去应力,将初成品吊簧放入回火炉进行回火去应力,具体包括两次回火去应力步骤:
第一次回火去应力,将初成品吊簧放入回火炉中,回火炉中的温度为650℃,回火时间为30min;
第二次回火去应力,将第一次回火去应力后的初成品吊簧再次放入回火炉中,回火炉中的温度为275℃,回火时间为10min。
第三步、探伤,对回火去应力后的初成品吊簧进行探伤检测,探伤检测方法为超声波探伤检测,具体检测过程为:
探伤仪开机10min后,用标样调整探伤仪,使始波和底波处于规定的位置,然后调整探伤仪的灵敏度,使得人工缺陷的伤波波高达到规定的格数,即可进行探伤;
然后在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或探头工作面上均匀适量地涂上耦合剂,探头放到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稍用力压紧,保证充分接触,然后前后缓慢移动,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左右摆动,探头每次在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接触的时间应为10S,实现对吊簧的探伤;
在每个吊簧两端的支承圈平面上必须各探伤一次;
对探伤后合格与不合格的吊簧应加以严格的区分,要分开堆放并有明显的标记;
在探伤过程中,每隔2h应对探伤仪的灵敏度用标样进行复核,如偏离初始探伤时的调定值,则需调整仪器后再进行探伤。
第四步、表面处理:
第一次喷丸,对探伤步骤后的初成品弹簧进行第一次喷丸处理:
第一次喷丸处理的具体步骤为:将经过探伤检测后合格的吊簧预热至360℃,然后取出吊簧进行喷丸,喷丸强度为0.45Amm,喷丸过程中吊簧逐渐降温至室温状态;
第二次喷丸,对第一次喷丸后的初成品弹簧进行第二次喷丸处理:
第二次喷丸处理的具体步骤为:将第一次喷丸处理后的初成品吊簧置于工装夹具上,利用工装夹具预拉伸应力至350MPa,将吊簧和工装夹具整体预热至360℃,取出后立即喷丸,喷丸强度0.45Amm,喷丸结束后从工装夹具中卸下吊簧。
第五步、分拣,加工好的成品吊簧经过弹簧输送设备逐个输送,实现将堆积的吊簧逐个分拣;
第六步:包装,将分拣好的吊簧置入收纳袋,进行包装。
本发明吊簧的生产工艺的有益效果是:
减少淬火变形,达到吊簧绕制的力学性能,缩短吊簧的绕制时间;
两次回火去应力,能够有效地改善吊簧的抗应力松弛性能,使吊簧工作10年的载荷损失率小于5%左右;
喷丸处理可以在吊簧表层上产生加工硬化,同时还可减轻或消除吊簧表面的缺陷(如小裂纹、凹凸缺口及脱碳层等),从而有效地提高弹簧的疲劳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吊簧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制作工序:
第一步、绕制,将弹簧按照预制的高度、外径和圈数进行吊簧主身绕制,同时将两端的钩环与吊簧主身进行一次拉制成形,得初成品吊簧;
第二步、回火去应力,将初成品吊簧放入回火炉进行回火去应力;
第三步、探伤,对回火去应力后的初成品吊簧进行探伤检测;
第四步、表面处理:
第一次喷丸,对探伤步骤后的初成品弹簧进行第一次喷丸处理;
第二次喷丸,对第一次喷丸后的初成品弹簧进行第二次喷丸处理;
第五步、分拣,加工好的成品吊簧经过弹簧输送设备逐个输送,实现将堆积的吊簧逐个分拣;
第六步:包装,将分拣好的吊簧置入收纳袋,进行包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簧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火去应力步骤包括第一次回火去应力和第二次回火去应力,第一次去应力时回火炉中的温度为400~650℃,回火时间为30~60m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簧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回火去应力过程中回火炉温度为550℃,回火时间为55min。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簧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回火去应力时回火炉中的温度为150~275℃,回火时间为10~30mi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簧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去应力过程中回火炉温度为225℃,回火时间为25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簧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探伤检测方法为超声波探伤检测,具体检测过程为:
探伤仪开机10min后,用标样调整探伤仪,使始波和底波处于规定的位置,然后调整探伤仪的灵敏度,使得人工缺陷的伤波波高达到规定的格数,即可进行探伤;
然后在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或探头工作面上均匀适量地涂上耦合剂,探头放到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稍用力压紧,保证充分接触,然后前后缓慢移动,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左右摆动,探头每次在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接触的时间应不少于2S,实现对吊簧的探伤;
在每个吊簧两端的支承圈平面上必须各探伤一次;
对探伤后合格与不合格的吊簧应加以严格的区分,要分开堆放并有明显的标记;
在探伤过程中,每隔2h应对探伤仪的灵敏度用标样进行复核,如偏离初始探伤时的调定值,则需调整仪器后再进行探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簧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喷丸处理的具体步骤为:将经过探伤检测后合格的吊簧预热至220~360℃,然后取出吊簧进行喷丸,喷丸强度为0.45Amm,喷丸过程中吊簧逐渐降温至室温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簧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喷丸处理的具体步骤为:将第一次喷丸处理后的初成品吊簧置于工装夹具上,利用工装夹具预拉伸应力至220~350MPa,将吊簧和工装夹具整体预热至250~360℃,取出后立即喷丸,喷丸强度0.45Amm,喷丸结束后从工装夹具中卸下吊簧。
CN201710176234.5A 2017-03-23 2017-03-23 吊簧的生产工艺 Pending CN1067347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76234.5A CN106734779A (zh) 2017-03-23 2017-03-23 吊簧的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76234.5A CN106734779A (zh) 2017-03-23 2017-03-23 吊簧的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34779A true CN106734779A (zh) 2017-05-31

Family

ID=58967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76234.5A Pending CN106734779A (zh) 2017-03-23 2017-03-23 吊簧的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3477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8059A (zh) * 2020-10-22 2021-01-26 扬州贝尔思达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抱紧防松紧固螺母以及其制作工艺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5402A (zh) * 2007-10-10 2008-02-20 大连弹簧有限公司 弹簧丝直径为90毫米的热卷弹簧的加工方法
CN101439458A (zh) * 2007-11-20 2009-05-27 上海中国弹簧制造有限公司 高应力气门弹簧的制造工艺
JP2011000663A (ja) * 2009-06-17 2011-01-06 Nhk Spring Co Ltd 車両懸架用コイルばね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2443686A (zh) * 2012-01-09 2012-05-09 东风汽车悬架弹簧有限公司 钢板弹簧的表面喷丸强化方法
CN102501009A (zh) * 2011-10-27 2012-06-20 杭州富春弹簧有限公司 一种弧形弹簧的加工工艺
KR101446137B1 (ko) * 2013-05-29 2014-10-06 한국지질자원연구원 스프링 탄성을 이용한 열전대 고정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5402A (zh) * 2007-10-10 2008-02-20 大连弹簧有限公司 弹簧丝直径为90毫米的热卷弹簧的加工方法
CN101439458A (zh) * 2007-11-20 2009-05-27 上海中国弹簧制造有限公司 高应力气门弹簧的制造工艺
JP2011000663A (ja) * 2009-06-17 2011-01-06 Nhk Spring Co Ltd 車両懸架用コイルばね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2501009A (zh) * 2011-10-27 2012-06-20 杭州富春弹簧有限公司 一种弧形弹簧的加工工艺
CN102443686A (zh) * 2012-01-09 2012-05-09 东风汽车悬架弹簧有限公司 钢板弹簧的表面喷丸强化方法
KR101446137B1 (ko) * 2013-05-29 2014-10-06 한국지질자원연구원 스프링 탄성을 이용한 열전대 고정장치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全国弹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超声波探伤方法 JB/T 7367.1-2000》", 1 October 2000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8059A (zh) * 2020-10-22 2021-01-26 扬州贝尔思达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抱紧防松紧固螺母以及其制作工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8083A (zh) 由结构屈服荷载确定铝合金材料的平面应力断裂韧度及屈服强度的方法
CN106734779A (zh) 吊簧的生产工艺
CN108939473A (zh) 高尔夫球杆头的制造方法
CN111781037A (zh) 显示18Ni马氏体钢原奥氏体晶界的侵蚀剂及显示方法
CN103540728B (zh) 一种快速冷却钢板自然时效的人工加速模拟方法
CN114250352B (zh) 提高高温合金盘件或环形件服役稳定性的方法及得到的盘件或环形件
CN106947930A (zh) 一种钛合金板材变形损伤的修复处理方法
CN206945451U (zh) 一种用于钢化玻璃的在线检测装置
CN206898700U (zh) 一种智能抽油杆修复线
CN110564942B (zh) 630Mpa及以上高强抗震钢筋人工时效处理方法
CN107255595A (zh) 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蠕变性能简易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2485118B (zh) 一种估算高强钢疲劳失效临界夹杂物尺寸的方法
CN110000319A (zh) 一种带裙边非调质钢活塞锻造成形工艺
CN111366483A (zh) 表征氢影响高钢级管线钢起裂性能的测试方法
CN103969120B (zh) 一种抗震软钢的力学性能检测方法
CN108929946B (zh) 超低碳烘烤硬化钢耐时效性评价方法
CN203570793U (zh) 外六花法兰面螺栓
CN110479790B (zh) 一种用于紧固件的棒料制造工艺
CN203798562U (zh) 一种双轴摇摆测试机
CN105081892A (zh) 一种盖板玻璃抗冲击生产工艺
JP3846115B2 (ja) 鋼材の疲労亀裂進展速度評価方法
CN107954594B (zh) 一种抑制化学强化玻璃应力松弛的方法
CN207839430U (zh) 一种叠加式六边形检验盘
CN111057826B (zh) 一种高强度抗氢脆的新型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制备方法
CN209685872U (zh) 高碳钢线材用活动式保温通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