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91530A - 一种内镜下用止血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镜下用止血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91530A
CN106691530A CN201611180094.0A CN201611180094A CN106691530A CN 106691530 A CN106691530 A CN 106691530A CN 201611180094 A CN201611180094 A CN 201611180094A CN 106691530 A CN106691530 A CN 1066915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plate
chuck frame
rotatably connected
hemostatic clamp
pull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800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乐康
周添
罗森
包寒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ng Hangzhou Elit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OHUA PHOTOELECTRIC ENDOSCOPE Co Ltd SHANGHAI
Original Assignee
Fuyang Hangzhou Elit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OHUA PHOTOELECTRIC ENDOSCOPE Co Ltd SHANG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ang Hangzhou Elit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OHUA PHOTOELECTRIC ENDOSCOPE Co Ltd SHANGHAI filed Critical Fuyang Hangzhou Elit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8009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915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91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915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00238Type of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367Details of actuation of instruments, e.g. relations between pushing buttons, or the like, and activation of the tool, working tip,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46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with a releasable handle; with handle and operating part separ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2017/120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haemostasis, for prevention of bleed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内镜下用止血夹,其包括手柄,输送鞘管,传动绳缆,远端夹头部件以及可旋转连接套筒,该可旋转连接套筒的一端与远端夹头部件可脱离连接,另一端与输送鞘管连接,使远端夹头部件相对于输送鞘管可整体转动。本内镜下用止血夹的前端能够旋转可进行多向操作,大大提高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便捷性。再者该止血夹通过增设相应的自锁机构,有效保证止血夹夹持状态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内镜下用止血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内镜下用止血夹。
背景技术
在内镜下进行止血操作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因为能看到病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其中,止血夹止血便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其原理是利用夹子的机械力作用,将组织伤口或者血管夹住,使血管闭合,起到止血作用,数日后,伤口愈合,夹头脱落,沿消化道排出体外。
内镜止血夹的机械止血只引起伤口周围黏膜最小限度的损伤,可以直接夹闭肉眼可见的出血性血管和病灶,尤其适用于小动脉破裂出血。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内镜下用止血夹虽然当时能够夹住软组织,但有时会因为力度不足、造成夹子脱落;开口不够大、不能旋转、造成夹持不便等;而且市面上常用的夹子在拉脱过程中,常伴随着细小金属零部件的脱落,这些零部件虽然大部分可以随人体排出体外,但是其仍未被证实无风险。
如公开号:CN 102727276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组织止血夹持装置,该止血夹持装置的基本结构由夹子、释放机构、牵引组件、手柄组件和外鞘管配合组成。这样的止血夹持装置虽然能够实现对软组织的夹持以进行止血,但是其夹子无法进行旋转,操作不便;而其夹子在进行夹持时,形成的夹持力度不强;再者,由于该止血夹持装置中的夹子可以在收缩管管道内平滑的进退,使得夹子处于夹持状态时容易出现位置松动,造成夹子与组织间的松动,大大影响夹持止血的效果和可靠性。并且,该该止血夹持装置中的两个夹片是用注塑件连接在一起,容易造成张力夹持力不足,这将大大影响止血夹持装置的可靠性。
如公开号:CN103989500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止血夹,该止血夹方案主要由夹持组件以及夹座配合构成,其中,夹持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夹子本体和钢丝扣;夹座前端设有固定销轴,夹子本体由两个夹持臂构成,两个夹持臂的尾端通过活动销轴连接,两个夹持臂的中部各设有一个滑槽,固定销轴穿过所述滑槽,两个夹持臂沿滑槽往复运动形成夹子本体的开闭;滑槽的末端设有弯折结构,当夹持臂移动使得固定销轴位于弯折结构中时,两个夹持臂处于锁定闭合位置。由此构成的止血夹方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夹持力不足、开口不够大、而且在夹头脱离过程中会有细小金属销钉脱落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内镜止血夹所存在的问题,需要一种新的内镜止血夹,以提高其可靠性高和操作便捷性。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镜下用止血夹,其可靠性高且操作便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内镜下用止血夹,包括手柄,输送鞘管,传动绳缆,远端夹头部件;该止血夹还包括可旋转连接套筒,所述可旋转连接套筒的一端与远端夹头部件可脱离连接,另一端与输送鞘管连接,使远端夹头部件相对于输送鞘管可整体转动。
优选的,所述可旋转连接套包括第一连接套管和第二连接套管,第一连接套管与第二连接套管对接,并可以相对旋转。
优选的,所述远端夹头部件包括:
夹头架,所述夹头架的尾端与可旋转连接套筒可脱离连接,夹头架内设有限位销,以与夹片配合;
夹片,所述夹片包括U形折弯段以及两夹臂段,两夹臂段呈V形状对称分布在U形折弯段上;该夹片可移动的安插在夹头架内,在向夹头架内移动时,两夹臂段在夹头架的限定下向中合拢至闭合状;在向夹头架外移动时,U形折弯段在夹头架内限位销的限定下向两侧张开,以带动两夹臂段向两侧张开;
拉杆,所述拉杆可移动的安置在夹头架内,拉杆的顶端通过可脱离连接结构与夹片的U形折弯段连接,该可脱离连接结构在承受拉力超过预定值时与U形折弯段脱离;拉杆的尾端与传动绳缆连接。
优选的,所述拉杆在脱离夹片后,进一步驱动夹头架与可旋转连接套筒脱离。
优选的,所述可脱离连接结构由相应的连接销钉构成,所述连接销钉穿过夹片的U形折弯段,一端与拉杆固定连接,另一端处于自由状态。
优选的,所述夹片的夹臂段上设有加强筋结构。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结构为中间高,两侧低的结构,以在夹片闭合时形成一定自锁夹紧力。
优选的,所述远端夹头部件中还包括自锁机构,所述自锁机构包括设置在夹头架内的弹片和对应设置在夹片上的卡槽,所述弹片在夹片向夹头架内移动至闭合状时,与夹片上卡槽对应,并嵌入卡槽中。
优选的,所述夹片中在两夹臂段上分别设有相应的卡槽,在夹头架内对应的设置有两个弹片。
优选的,所述夹头架与可旋转连接套筒间的可脱离连接由可拉脱组件构成,该可拉脱组件连接夹头架与可旋转连接套筒,并可由沿夹头架向后移动的拉杆破坏,以使夹头架与可旋转连接套筒脱离。
根据上述方案构成的内镜下用止血夹,其前端能够旋转可进行多向操作,大大提高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便捷性。再者该止血夹通过增设相应的自锁机构,有效保证止血夹夹持状态的可靠性。
同时,本止血夹方案中进一步采用独立的、可脱离的可旋转连接套筒来实现远端夹头部件相对于输送鞘管可旋转,这样只要转动传动绳缆就可以使夹头转动,并保持外鞘管与内镜钳道相对静止,无需整体旋转,大大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再者,本止血夹还能够提供足够大且足够持久的夹持力,及足够大的开口,并且无细小零部件脱落,降低风险。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内镜下用止血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端夹头部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端夹头部件内部细节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端夹头部件的主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端夹头部件处于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细销钉拉脱后的细销钉与拉杆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见图1,其所示为本实例提供的止血夹的主体结构。
由图可知,本实例提供的内镜下用止血夹在组成结构上主要包括手柄组件(1)、输送鞘管(2)、传动绳缆(3)、远端夹头部件(4)以及可旋转连接套筒(5)。
止血夹中的手柄组件(1)与输送鞘管(2)连接,而输送鞘管(2)通过可旋转连接套筒(5)与远端夹头部件(4)连接,其中可旋转连接套筒(5)的一端与远端夹头部件(4)可脱离连接,而另一端与输送鞘管(2)可旋转连接;而传动绳缆(3)穿设在止血夹中,其一端与手柄组件(1)连接,另一端与远端夹头部件(4)连接。
由此构成的止血夹中,通过手柄组件(1)来施加相应的操作(如推、拉等),由传动绳缆(3)将手柄组件(1)产生的动作传递至远端夹头部件(4),以驱动远端夹头部件(4)进行相应的动作。同时基于可旋转连接套筒(5),远端夹头部件(4)可相对于输送鞘管(2)进行旋转,以调整相应的角度或方向,以实现多向操作。
在具体实现时,本止血夹中的手柄组件(1)作为操作部件,其可采用现有的结构方案或其它可行的方案,只要能够实现止血夹所需要的操作即可。
本止血夹中的输送鞘管(2)作为传输管道,其可采用现有的结构方案或其它可行的方案,具体的结构形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作为举例,可采用相应的金属软管来构成输送鞘管(2),但并不限于此。
本止血夹中的传动绳缆(3)作为止血夹中的传动部件,其采用单股钢丝、镍钛丝或者多股钢丝绕成。由此构成的传动绳缆(3)穿设在输送鞘管(2)中,以连接手柄组件(1)和远端夹头部件(4)。
本止血夹中的可旋转连接套筒(5)为作为独立的中转部件,使得远端夹头部件(4)相对于输送鞘管(2)可整体旋转,便于抓取方向不同的伤口。
参见图2和图3,可旋转连接套筒(5)整体为圆筒结构,包括对接且可相对于旋转的第一连接套管(51)和第二连接套管(52)。
第一连接套管(51)用于连接远端夹头部件(4),顶端作为连接端与远端夹头部件(4)中相应的部件(夹头架42)配合连接,该连接结构为可脱离连接结构;第一连接套管(51)的尾端与第二连接套管(52)的顶端可转动的对接,以实现第一连接套管(51)相对于第二连接套管(52)可旋转动。
第二连接套管(52)用于连接输送鞘管(2),其尾端作为连接端与输送鞘管(2)的连接端固定连接。
由此构成的可旋转连接套筒(5)方案,基于可相对旋转的第一连接套管51和第二连接套管(52),实现远端夹头部件(4)相对于输送鞘管(2)的整体旋转;再者基于该独立的可旋转连接套筒方案,还可以非常便捷的实现远端夹头部件(4)相对于输送鞘管(2)的可旋转,只需转动传动绳缆(3)就可以使夹头转动,且保持外鞘管与内镜钳道相对静止,操作非常的便捷。
本止血夹中的远端夹头部件(4)作为具体的止血夹中具体的动作部件,其提供足够夹持力及足够大开口,且可实现无细小零部件脱落的脱离。
参见图2-图6,本远端夹头部件(4)主要包括夹片(41)、夹头架(42)、拉杆(44)、第一销钉(47)、第二销钉(48)以及连接组件(43)。
夹头架(42)构成远端夹头部件(4)的主体结构,用于容置其它的组成部件。该夹头架(42)主体为中空的圆筒结构,顶端用于与夹片(41)配合,对夹片(41)形成限定,使夹片(41)在进入夹头架(42)内部时发生形变至闭合状态,从而使得夹片(41)从张开状态到闭合夹紧状态。
为了能够很好的限定住夹片(41),保证夹片(41)状态变化时的稳定可靠性,本实例在夹头架(42)的顶端开设有相应的限位槽(42d),形成U形的限定结构,使得夹片(41)凸出夹头架(42)的部分卡在该限位槽42d中。由此通过限位槽(42d)对夹片(41)限定,保证夹片(41)状态变化时的稳定可靠性,从而保证夹片(41)进行夹持时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夹头架(42)的尾端开设有相应的安插槽(42e),用于与可旋转连接套筒(5)中的第一连接套管(51)可脱离连接。该安插槽(42e)的大小与第一连接套管(51)的顶端相配合,可容其插入,并通过连接组件(43)连接,形成暂时性连接,在连接组件(43)被破坏时,即实现脱离。
为了能够有效实现基于连接组件(43)的暂时性连接,该连接组件(43)采用相应的可拉脱组件,并在夹头架(42)的尾端开设有相应的安置孔(42c),连接组件(43)透过该安置孔(42c)形成暂时性连接结构,以将插入夹头架(42)安插槽(42e)中的第一连接套管(51)与夹头架(42)进行暂时性连接;同时,该连接组件(43)可被沿夹头架(42)向后移动的拉杆(44)破坏(这里的破坏只要使得连接组件43无法有效连接第一连接套管51与夹头架42即可,如拉脱连接组件),继而使得第一连接套管(51)与夹头架(42)间的暂时性连接断开,两者实现整体脱离。
远端夹头部件(4)中的夹片(41)为具体的夹持动作部件,该夹片(41)安插在夹头架(42)中,并在拉杆(44)的带动下可在夹头架(42)中移动,且在移动过程中与夹头架(42)配合,实现张开或闭合(夹持)。
由图可知,本实例中的夹片(41)整体为一体式类V字形结构,包括U形折弯段(41e)以及呈V形状对称分布的两夹臂段(41f)。
U形折弯段(41e)作为夹片(41)的底部,与夹头架(42)配合,可移动的安插在夹头架(42)中。
而两夹臂段(41f)由U形折弯段(41e)向外延伸形成并呈V形状对称分布。两夹臂段(41f)在外力作用下(加头架的限定挤压)将同时向内收索合拢至闭合状,以实现夹持。另外两夹臂段(41f)的具体结构形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但处于闭合状态的两夹臂段可插入夹头架(42)内(如图5所示),以便通过夹头架(42)的固定限制,使得两夹臂段保持可靠的闭合状态。
据此构成的夹片(41)为内折弯结构,可使夹片收紧过程中加速闭合且能够提供更大的夹紧力,闭合更紧密。
该夹片(41)在与夹头架(42)配合安装时,通过底部的U形折弯段(41e)安插在夹头架(42)的顶端中,同时呈V形分布的两夹臂段(41f)嵌入在夹头架(42)顶端的限位槽(42d)中。
与之配合,夹头架(42)的顶端开设有相应的销钉孔(42a)(如图4所示),在该销钉孔(42a)中安插第一销钉(47),该第一销钉(47)穿设在夹头架(42)的顶端中,并穿插在夹片(41)中,以对夹片(41)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其在可控范围之内。
具体的,该第一销钉(47)整体为圆柱形,其安插位置,使得第一销钉(47)正好与插入夹头架(42)中夹片(41)的U形折弯段(41e)的端口相对应,且第一销钉(47)的外径大于夹片U形折弯段(41e)的宽度。由此设置的第一销钉(47)能够有效限制安置在夹头架(42)中的夹片(41)向外移动的位置,避免夹片(41)从夹头架(42)的顶端脱离夹头架(42);同时由于第一销钉(47)外径大于夹片U形折弯段(41e)的宽度,当夹片(41)被传动绳缆(3)向前推送的时候,由于销钉(47)的限位和导向作用,迫使夹片(41)的U形折弯段(41e)向两侧进一步张开,继而带动两夹臂段(41f)进一步向两侧张开,使得夹片(41)的开口在呈V形状的基础上,进一步被推开,开口张大;再者,由于第一销钉(47)整体为圆柱形,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使得夹片(41)能够线性的向两侧进一步张开,使得夹片最终能够张开的开口足够大。
由此设置的夹片(41)在与夹头架(42)配合使用时,若夹片(41)受拉杆(44)驱动向夹头架(42)内移动时,夹头架(42)的顶端将对夹片(41)的两夹臂段进行限位和压缩,对两夹臂段(41f)形成向内的挤压力,两夹臂段(41f)将向中合拢至闭合状,以实现夹持,并且合拢闭合后的两夹臂段(41f)将安插在夹头架(42)中,受夹头架(42)的固定限制,将保持可靠的闭合状态(如图5所示)。
若夹片(41)受拉杆(44)驱动向夹头架(42)外移动时,夹头架(42)上的U形折弯段(41e)将与夹头架(42)内的第一销钉(47)接触,在第一销钉(47)的限位和导向作用,使得夹片(41)的U形折弯段(41e)向两侧张开,继而带动两夹臂段(41f)进一步向两侧张开,使得夹片(41)的开口在呈V形状的基础上,进一步被推开,以足够大的张大开口。
另外由于两夹臂段(41f)是分别卡在夹头架(42)顶端的限位槽(42d)中的,因此,在合拢闭合或张大开口的过程中,限位槽(42d)将对两夹臂段(41f)在除了合拢或张开的两个方向外的其它方向上移动进行限位,有效避免夹片(41)在夹头架(42)内发生转动,保证夹片(41)状态变化时的稳定可靠性,从而保证夹片(41)进行夹持时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本实例在上述夹片(41)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如下改进方案:
本实例在夹片(41)的顶端(即两夹臂段的自由端)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齿(41b)、(41c)。这里的齿(41b)和齿(41c)在夹片(41)处于闭合夹持状态时,正好相互咬合,能够将组织聚拢到一起并且咬合住,齿状的结构能够更紧密的抓紧组织,使得组织不易滑脱。
本实例在夹片两夹臂段(41f)的内侧对应的设置有加强筋(41a),通过该加强筋(41a)能够为夹片(41)提供更高的强度和夹持力。
进一步的,该加强筋(41a)采用中间高,两侧低的结构,该加强筋(41a)接结构在夹片闭合夹持后,可以为夹子进一步提供更好的自锁夹紧力。
再者,该加强筋(41a)能够在夹片闭合夹持后与第一销钉(47)配合,相互作用,使得夹片的夹紧力更紧。
本实例在夹片(41)和夹头架(42)之间增设一自锁机构,该自锁机构在夹片(41)进入夹头架(42)中形成闭合夹持状态后,对夹片(41)与夹头架(42)之间形成反锁,避免夹片(41)打开,进一步保证夹片(41)闭合夹持时的稳定可靠性。
该自锁机构主要由设在夹头架(42)内的第一弹片(45)、第二弹片(46)以及设置在夹片(41)上的卡槽(41d)配合构成。
为能够对处于闭合夹持状态的夹片(41)进行反锁,在夹片(41)的两夹臂段(41f)上分别开设有相应的卡槽(41d)。同时,在夹头架(42)上对应开设有安置槽(42b),该安置槽(42b)的设置位置与夹片(41)两夹臂段(41f)在夹头架(42)内移动的路径相对应。第一弹片(45)和第二弹片(46)分别通过夹头架(42)上的安置槽(42b),对称的安置在夹头架(42)内,并呈向内的倒刺状,以便与夹片(41)上卡槽(41d)配合,插入卡槽(41d)中,以限定夹片(41)在夹头架(42)内的移动位置。
由此构成的自锁机构中,夹片两夹臂段(41f)上的卡槽(41d)在夹片闭合过程中可以提供一定的摩擦力和组织流动的空间,能够使得夹子(41)更顺利的闭合。由于第一弹片(45)和第二弹片(46)对应的设置在夹片(41)两夹臂段(41f)在夹头架(42)内移动的路径上,因此在闭合之后,当两夹臂段(41f)上的卡槽(41d)达到与第一弹片(45)和第二弹片(46)相对应的位置之后,第一弹片(45)和第二弹片(46)会弹入卡槽(41d)之后,形成反锁,此时夹片(41)将无法再打开,从而进一步保证闭合夹持效果和可靠性。
远端夹头部件(4)中的拉杆(44)作为的驱动部件整体安置在夹头架(42)内,以驱动夹片(41)在夹头架(42)内的移动,并且在夹片(41)闭合夹持锁定后,与夹片(41)脱离;之后再进一步驱动夹头架(42)与可旋转连接套筒(5)脱离。
如图2和图3所示,该拉杆(44)包括夹片连接部(44a)和传动绳缆连接部(44b)两部分。
其中传动绳缆连接部(44b)为一连接杆,设置在夹片连接部(44a)的尾端,与传动绳缆(3)固定连接。
夹片连接部(44a)整体为圆柱形,大小与夹头架(42)的内径相对应,可在夹头架(42)内自由移动。该夹片连接部(44a)的顶端通过可脱离连接结构与插入夹头架(42)内的夹片的U形折弯段(41e)连接,该可脱离连接结构在承受拉力超过预定值时与U形折弯段脱离,而该可脱离连接结构所能够承载的拉力能够驱动夹片(41)进入夹头架(42)内,并收缩至闭合夹持状。
具体实现时,该可脱离连接结构主要由第二销钉(48)配合夹片连接部(44a)构成。
参见图6,本实例在夹片连接部(44a)的顶端开设有相应的安插槽(44e),以容纳夹片U形折弯段(41e)插入,同时在顶端对应安插槽(44e)的两侧位置上开设有相应的销孔(44c)、(44d),第二销钉(48)通过销孔(44c)、(44d)安置在夹片连接部(44a)的顶端中,并穿过位于安插槽(44e)中的夹片U形折弯段(41e);且第二销钉(48)的一端透过销孔(44d)与拉杆的夹片连接部(44a)固定连接(如焊接),而另一端位于销孔(44c)中并处于自由状态,由此实现将夹片U形折弯段(41e)与夹片连接部(44a)的可脱离连接。
如此设置的第二销钉(48)的强度所能够承载的拉力能够驱动夹片(41)进入夹头架(42)内,并收缩至闭合夹持状;若承受的拉力大于该拉力时(如夹片被反锁时),第二销钉(48)将发生变形,使得自由端从销孔(44c)中脱离(如图6所示),此时夹片U形折弯段(41e)将与拉杆脱离。
另外,由于拉杆(44)的夹片连接部(44a)整体为与夹头架(42)内径相对应的圆柱形,其在脱离夹片U形折弯段(41e)后,将可破坏位于夹头架(42)内的连接组件(43),继而破坏夹头架(42)与可旋转连接套筒(5)间的暂时性连接,使得夹头架(42)与可旋转连接套筒(5)脱离。
基于上述方案即可形成本方案中的内镜下用止血夹,其在使用时,可通过可旋转连接套筒来整体旋转远端夹头部件,以调整夹持角度和方向,达到最佳的夹持效果;若夹持角度不够大,还通过手柄上施加推力,由传动绳缆将力传导至拉杆,再由拉杆推导夹片进一步向外张开开口角度(过程如上所述)。
若需要闭合夹持时,通过在手柄上施加拉力,由传动绳缆将力传导至拉杆,拉杆在夹头架内向后移动,继而通过第二销钉带动夹片U形折弯段向夹头架内移动(即夹片整体向夹头架内移动),在夹头架的限定下,夹片将边向内收缩边向夹头架内移动,直至夹片收缩至闭合状态(即夹持状态),且向夹头架内移动至反锁位置(如图5所示)。
在反锁机构的作用下,闭合夹持状态的夹片将固定在夹头架内,拉杆在进一步向后拉的过程中,当拉力达到一定值之后,第二销钉的自由端发生形变,从相应的销孔中脱出,此时拉杆将与夹片脱离,而变形后的第二销钉将与拉杆一同继续沿夹头架向后移动(如图6所示)。
当拉杆被拉脱之后,拉杆继续向后移动,在遇到连接组件的阻力,在拉力的作用下将连接组件破坏掉,此时,连接组件从相应的安置孔中脱落,远端夹头部件将与可旋转连接套筒整体脱离,并保持闭合夹持状态,完成夹头的释放(如图5所示)。
而此时变形后的第二销钉将与拉杆一起脱离远端夹头部件,不会产生破碎的零部件(如图6所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内镜下用止血夹,包括手柄,输送鞘管,传动绳缆,远端夹头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夹还包括可旋转连接套筒,所述可旋转连接套筒的一端与远端夹头部件可脱离连接,另一端与输送鞘管连接,使远端夹头部件相对于输送鞘管可整体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下用止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连接套包括第一连接套管和第二连接套管,第一连接套管与第二连接套管对接,并可以相对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下用止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夹头部件包括:
夹头架,所述夹头架的尾端与可旋转连接套筒可脱离连接,夹头架内设有限位销,以与夹片配合;
夹片,所述夹片包括U形折弯段以及两夹臂段,两夹臂段呈V形状对称分布在U形折弯段上;该夹片可移动的安插在夹头架内,在向夹头架内移动时,两夹臂段在夹头架的限定下向中合拢至闭合状;在向夹头架外移动时,U形折弯段在夹头架内限位销的限定下向两侧张开,以带动两夹臂段向两侧张开;
拉杆,所述拉杆可移动的安置在夹头架内,拉杆的顶端通过可脱离连接结构与夹片的U形折弯段连接,该可脱离连接结构在承受拉力超过预定值时与U形折弯段脱离;拉杆的尾端与传动绳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镜下用止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在脱离夹片后,进一步驱动夹头架与可旋转连接套筒脱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镜下用止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脱离连接结构由相应的连接销钉构成,所述连接销钉穿过夹片的U形折弯段,一端与拉杆固定连接,另一端处于自由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镜下用止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的夹臂段上设有加强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镜下用止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结构为中间高,两侧低的结构,以在夹片闭合时形成一定自锁夹紧力。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镜下用止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夹头部件中还包括自锁机构,所述自锁机构包括设置在夹头架内的弹片和对应设置在夹片上的卡槽,所述弹片在夹片向夹头架内移动至闭合状时,与夹片上卡槽对应,并嵌入卡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镜下用止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中在两夹臂段上分别设有相应的卡槽,在夹头架内对应的设置有两个弹片。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镜下用止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架与可旋转连接套筒间的可脱离连接由可拉脱组件构成,该可拉脱组件连接夹头架与可旋转连接套筒,并可由沿夹头架向后移动的拉杆破坏,以使夹头架与可旋转连接套筒脱离。
CN201611180094.0A 2016-12-19 2016-12-19 一种内镜下用止血夹 Pending CN1066915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80094.0A CN106691530A (zh) 2016-12-19 2016-12-19 一种内镜下用止血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80094.0A CN106691530A (zh) 2016-12-19 2016-12-19 一种内镜下用止血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91530A true CN106691530A (zh) 2017-05-24

Family

ID=58938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80094.0A Pending CN106691530A (zh) 2016-12-19 2016-12-19 一种内镜下用止血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91530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3945A (zh) * 2018-05-07 2018-09-14 张强 可旋转可重复开闭连体双内镜夹
CN109009312A (zh) * 2018-08-28 2018-12-18 苏州市倍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次性使用的止血夹
CN109223110A (zh) * 2018-10-22 2019-01-18 上海科瑞思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可旋转开闭软组织夹的锁定方法及其装置
CN109770987A (zh) * 2019-03-19 2019-05-21 崔守永 一种急诊用快速止血钳
CN111281468A (zh) * 2020-03-31 2020-06-16 常州乐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止血夹
CN115444492A (zh) * 2022-10-24 2022-12-09 苏州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下止血夹闭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2768A (zh) * 2004-08-05 2007-08-22 Vnus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凝固和/或收缩中空解剖结构的方法和器械
US20090228023A1 (en) * 2008-03-04 2009-09-10 Fujifilm Corporation Clipping device
CN204909551U (zh) * 2015-07-28 2015-12-30 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可旋转止血夹
CN106725698A (zh) * 2016-12-12 2017-05-31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内镜下用止血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2768A (zh) * 2004-08-05 2007-08-22 Vnus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凝固和/或收缩中空解剖结构的方法和器械
US20090228023A1 (en) * 2008-03-04 2009-09-10 Fujifilm Corporation Clipping device
CN204909551U (zh) * 2015-07-28 2015-12-30 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可旋转止血夹
CN106725698A (zh) * 2016-12-12 2017-05-31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内镜下用止血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3945A (zh) * 2018-05-07 2018-09-14 张强 可旋转可重复开闭连体双内镜夹
CN109009312A (zh) * 2018-08-28 2018-12-18 苏州市倍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次性使用的止血夹
CN109223110A (zh) * 2018-10-22 2019-01-18 上海科瑞思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可旋转开闭软组织夹的锁定方法及其装置
CN109770987A (zh) * 2019-03-19 2019-05-21 崔守永 一种急诊用快速止血钳
CN111281468A (zh) * 2020-03-31 2020-06-16 常州乐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止血夹
CN115444492A (zh) * 2022-10-24 2022-12-09 苏州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下止血夹闭装置
WO2024087583A1 (zh) * 2022-10-24 2024-05-02 苏州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下止血夹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91530A (zh) 一种内镜下用止血夹
US20220031305A1 (en) Endoscopic suturing system having external instrument channel
CN109953800B (zh) 一种滑槽式多臂夹
US20160317155A1 (en) Atrial-appendage ligation treatment tool and atrial-appendage ligation system
CN207055519U (zh) 一种可旋转止血夹
JP3634655B2 (ja) 内視鏡用生検鉗子
CN109805977B (zh) 一种医用止血夹
US6755843B2 (en) Endoscopic suturing device
US5820630A (en) Medical forceps jaw assembly
JP2504936B2 (ja) 医療用鉗子
US6656205B1 (en) Instrument with two independent forceps
WO2013067974A1 (zh) 一种活组织结扎装置
US11051800B2 (en) Endoscopic suturing system having external instrument channel
JP2013544126A (ja) 取り外し可能かつ回動可能なジョーを備える医療装置
JPWO2014030544A1 (ja) 縫合器
US11090041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endoscope relative to suturing system
US20160206391A1 (en) A system to manipulate organs and instrumen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JP5859260B2 (ja) 鉗子
CN209518898U (zh) 一种内窥镜下的可旋转止血夹
CN213665527U (zh) 一种防脱落夹子
CN107536641A (zh) 一种可远端操作的外科手术电凝钳
CN210631277U (zh) 一种医用多爪钳
CN209236283U (zh) 一种消化道用组织钳
CN214342433U (zh) 一种医用活检钳
WO2021249342A1 (zh) 一种止血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