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71931A - 一种安全带、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全带、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71931A
CN106671931A CN201710010277.6A CN201710010277A CN106671931A CN 106671931 A CN106671931 A CN 106671931A CN 201710010277 A CN201710010277 A CN 201710010277A CN 106671931 A CN106671931 A CN 1066719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way
seat belt
trachea
electromagnetic valve
thermal conducti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102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71931B (zh
Inventor
赵芸辉
张友焕
尹颖
饶淼涛
闫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1027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719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71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719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719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719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2Construction of belts or harn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带、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和汽车。安全带包括: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副织带层和主织带层;第一导气管,设置于副织带层和主织带层之间,第一导气管沿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朝向副织带层的开孔;第二导气管,设置于副织带层和主织带层之间;第二导气管包括一肩部段,位于肩部段的第二导气管上设置有多个朝向主织带层的开孔;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分别包括通风接口,用于冷风引入的入口。本发明的安全带可以解决因使用安全带而导致的出汗问题,提高驾乘舒适性;且避免汗液渗入安全带造成安全带及衣服变脏,利于保持清洁与美观。安全带还能通过向驾驶员主动通冷风,对驾驶员进行预警提示、提神醒脑而缓解疲劳等,促进行车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安全带、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带、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和汽车。
背景技术
伴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挑剔。
汽车安全带是汽车上用于保护乘客以及驾驶员,在汽车紧急制动或车身猛烈撞击时,将乘客或驾驶员束缚在座椅上而避免前冲,防止受到二次冲撞而造成伤害的一种装置。
参照图1和图2所示,目前常见的汽车安全带的结构设计,主要使用普通的织带101,仅具有简单的安全保护作用,即在汽车紧急制动或车身猛烈撞击时,将乘客或驾驶员束缚在座椅上而避免前冲,防止受到二次冲撞而造成伤害。而在天气炎热时,与安全带接触的身体部位,容易出汗,不仅破坏驾乘舒适性,而且汗液渗入安全带,使得安全带及与安全带接触的衣服容易变脏(如夏季白色衣服),破坏美观。
此外,目前无论是基于视觉还是基于听觉的驾驶疲劳预警系统,都是在驾驶员进入一定疲劳状态后,对驾驶员进行声光提示、警告,但并不能缓解驾驶疲劳。因此报警后,驾驶员很快再次进入疲劳状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身体与安全带接触的部分容易出汗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带、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和汽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带,包括:
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副织带层和主织带层;
第一导气管,设置于所述副织带层和所述主织带层之间,所述第一导气管沿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朝向所述副织带层的开孔;
第二导气管,设置于所述副织带层和所述主织带层之间;所述第二导气管包括一肩部段,位于所述肩部段的所述第二导气管上设置有多个朝向所述主织带层的开孔;
所述第一导气管和所述第二导气管分别包括通风接口,用于冷风引入的入口。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安全带中,所述第一导气管包括:
右驱热导气管和左驱热导气管;
所述第二导气管位于所述右驱热导气管和所述左驱热导气管之间。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安全带中,所述右驱热导气管和所述左驱热导气管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蛇形回绕设置。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安全带中,所述第二导气管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蛇形回绕设置。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安全带中,所述副织带层的厚度小于所述主织带层的厚度,所述副织带层位于所述本体与驾驶员接触的一面。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安全带中,所述右驱热导气管、所述左驱热导气管和所述第二导气管分别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为靠近所述本体的下固定端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为远离所述下固定端的一端;所述右驱热导气管的第二端、所述左驱热导气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导气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本体固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应用于如上所述的安全带,包括:
第一电磁阀,与安全带的第一导气管连接;
第二电磁阀,与安全带的第二导气管连接;
气泵,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分别连接;
电控单元,与所述气泵、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分别控制连接;
传感器组件,与所述电控单元连接,将获取的检测信号传递给所述电控单元;
所述电控单元获取所述检测信号后,若判断所述检测信号超过一设定的阈值后,控制所述气泵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向所述第一导气管泵气;或者控制所述气泵通过所述第二电磁阀向所述第二导气管泵气。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中,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
温度传感器,获取温度信号,所述温度信号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时,所述电控单元控制所述气泵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向所述第一导气管泵气。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中,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
湿度传感器,获取湿度信号,所述湿度信号大于第二预设范围时,所述电控单元控制所述气泵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向所述第一导气管泵气。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中,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
驾驶状态传感器,获取驾驶状态信号,所述驾驶状态信号大于第三预设范围时,所述电控单元控制所述气泵通过所述第二电磁阀向所述第二导气管泵气。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中,还包括:
通风开关,与所述电控单元连接,所述电控单元获取到所述通风开关发出的启动信号后,控制所述气泵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向所述第一导气管泵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安全带和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安全带可以解决炎热天气时驾乘人员因使用安全带而导致的出汗问题,提高驾乘舒适性;且避免汗液渗入安全带造成安全带及衣服变脏,利于保持清洁与美观。此外,安全带还能通过向驾驶员主动通冷风,对驾驶员进行预警提示、提神醒脑而缓解疲劳等,促进行车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现有技术中安全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现有技术中安全带的结构断面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安全带的本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安全带的本体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2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带,包括:本体1、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205。本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副织带层201和主织带层203;第一导气管设置于所述副织带层201和所述主织带层203之间,所述第一导气管沿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朝向所述副织带层201的开孔;第二导气管205设置于所述副织带层201和所述主织带层203之间;所述第二导气管205包括一肩部段,位于肩部段的第二导气管205上设置有多个朝向所述主织带层203的开孔。所述第一导气管和所述第二导气管205分别包括通风接口,用于冷风引入的入口。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安全带中,基于现有的织带设计结构,在其宽度不变且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本体1包括副织带层201和主织带层203,对驾驶员起到束缚和固定的作用。第一导气管,沿长度方向每隔一定长度开设通气孔,用于祛除炎热天气时本体1与驾乘人员肢体接触部位的汗液。第二导气管205仅在肩部段开设导气孔,使得驾驶员肩部位置附近开设的导气孔可以通向驾驶员脸部,用于危险行车状态下的安全预警提示,或者在驾驶员即将进入或已经进入疲劳状态时的提神醒脑。在本体1的副织带层201和主织带层203之间设置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205。第一导气管向副织带层201开孔,第二导气管205的肩部段开设有导气孔,导气孔可以将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205内的冷空气导出,向乘客释放冷空气。通风接口可以将冷风引入到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205内。本发明的安全带可以解决炎热天气时驾乘人员因使用安全带而导致的出汗问题,提高驾乘舒适性;且避免汗液渗入安全带造成安全带及衣服变脏事情的发生,利于保持清洁与美观。
进一步来说,该安全带中,第一导气管包括:右驱热导气管202和左驱热导气管204。第一导气管用于向驾驶员与副织带层201接触的身体部分通冷风。第二导气管205仅在主织带层203的肩部区域布置朝向主织带层203的出气孔,用于向驾驶员的脸部通冷风。
其中,第二导气管205位于所述右驱热导气管202和所述左驱热导气管204之间。右驱热导气管202和左驱热导气管204分散布置,可以增加第一导气管的工作面积,增加了驱热效果。其中,所述右驱热导气管202和所述左驱热导气管204沿所述本体1的长度方向蛇形回绕设置。第二导气管205沿本体1的长度方向蛇形回绕设置。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205分别以蛇形回绕式布置在两层织带之间,不仅可以有效扩大驱热制冷面积,而且利于和织带同步伸缩。
其中,副织带层201的厚度小于主织带层203的厚度,副织带层201位于所述本体1与驾驶员接触的一面。副织带层201处于本体1工作的内侧,即与驾乘人员的肢体或衣物接触,且相对较薄,承担普通安全带的小部分工作需求强度,且有利于提高驱热除汗效率,用于布置右驱热导气管202和左驱热导气管204和通风口。主织带层203处于本体1工作的外侧,且相对较厚,承担普通安全带的大部分工作需求强度,且用于布置第二导气管205的通风口。
其中,导气管在副织带层201和主织带层203布置一定长度即可,而无需在本体1长度方向进行全部布置。具体为,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205从本体1的下固定端一直延伸到本体1的与乘客肩部基础的位置。所述右驱热导气管202、所述左驱热导气管204和所述第二导气管205分别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为靠近所述本体1的下固定端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为远离所述下固定端的一端,即靠近本体1肩部区域的一端。右驱热导气管202的第二端、左驱热导气管204的第二端和第二导气管205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本体1固定。在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205的第二端进行固定,可以保证导气管相对于本体1的位置的稳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应用于如上所述的安全带。
该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电磁阀,与安全带的第一导气管连接;第二电磁阀,与安全带的第二导气管连接;气泵,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电控单元,与所述气泵、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分别控制连接;传感器组件,与所述电控单元连接,将获取的检测信号传递给所述电控单元;电控单元获取所述检测信号后,若判断所述检测信号超过一设定的阈值后,控制所述气泵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向所述第一导气管泵气;或者控制所述气泵通过所述第二电磁阀向所述第二导气管泵气。传感器组件可以将获取的信号传递至电控单元,电控单元可以根据传感器组件获取的信号对气泵、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分别进行控制,以满足对第一导气管或第二导气管205的控制,实现不同的通气需要。
具体来说,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获取温度信号,所述温度信号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时,所述电控单元控制所述气泵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向所述第一导气管泵气。
传感器组件还包括:
湿度传感器,获取湿度信号,所述湿度信号大于第二预设范围时,所述电控单元控制所述气泵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向所述第一导气管泵气。
传感器组件还包括:
驾驶状态传感器,获取驾驶状态信号,所述驾驶状态信号大于第三预设范围时,所述电控单元控制气泵通过所述第二电磁阀向所述第二导气管泵气。驾驶状态信号包括驾驶员持续驾驶的时间信号、汽车状态信息和驾驶员状态(是否出现瞌睡、闭眼等状况)等。驾驶状态信号大于第三预设范围时,电控单元检测到驾驶存在危险,则控制气泵通过所述第二电磁阀向所述第二导气管泵气。
进一步来说,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还包括:通风开关,与所述电控单元连接,所述电控单元获取到所述通风开关发出的启动信号后,控制所述气泵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向所述第一导气管泵气。通风开关可以开启气泵和第一电磁阀,使得气泵通过第一电磁阀向右驱热导气管202和左驱热导气管204泵入冷空气。
其中,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还包括指示信号灯,用于根据气泵、第一电磁阀或第二电磁阀的工作状态,以指示第一导气管或者第二导气管205的通风状态。
其中,气泵与冷风室连通,冷风室于采集来自空调或车舱外的冷风,供气泵向第一导气管或者第二导气管205泵入冷空气。冷风室可以设置在车身上,与气泵进行组合。
下面来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中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的不同工作状态。
驱热除汗功能:电控单元根据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测得的外界温度、湿度等,若外界的温度值或湿度值大于一个设定的阈值时,电控单元开启气泵和第一电磁阀,使得气泵通过第一电磁阀向右驱热导气管202和左驱热导气管204泵入冷空气。或者,通风开关被乘客打开,气泵开启,并控制第一电磁阀促使右驱热导气管202和左驱热导气管204的气道打开,使得高压高速的气流从冷风室进入右驱热导气管202和左驱热导气管204,从而避免安全带与驾乘人员肢体接触部位之间出现汗液。
疲劳消减或安全预警功能:电控单元根据传感器测得的车辆行驶状态和驾驶员状态,控制气泵开启,并控制第二电磁阀促使第二导气管205的气道打开,使得高压高速的气流从冷风室进入第二导气管205,作用到驾驶员颈部、面部等,促使驾驶员提神醒脑,避免或缓解驾驶疲劳,或对驾驶员进行驾驶安全预警。
复合功能:电控单元根据传感器测得的外界温度湿度及车辆行驶状态、驾驶员状态,控制气泵开启,并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促使右驱热导气管202、左驱热导气管204的气道和第二导气管205的气道同时打开,使得高压高速的气流从冷风室进入右驱热导气管202、左驱热导气管204的气道和第二导气管205的气道,从而避免安全带与驾乘人员肢体接触部位之间出现汗液,并同时促使驾驶员提神醒脑,避免或缓解驾驶疲劳,或对驾驶员进行驾驶安全预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安全带和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
其中,该安全带的基本组件包括织带、卷收器、带扣、上导向器、高度调整机构、预紧器、锁紧装置等。
需要说明的是,该汽车是包括上述安全带的汽车,上述安全带实施例的实现方式同样适用于该汽车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副织带层(201)和主织带层(203);
第一导气管,设置于所述副织带层(201)和所述主织带层(203)之间,所述第一导气管沿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朝向所述副织带层(201)的开孔;
第二导气管(205),设置于所述副织带层(201)和所述主织带层(203)之间;所述第二导气管(205)包括一肩部段,位于所述肩部段的所述第二导气管(205)上设置有多个朝向所述主织带层(203)的开孔;
所述第一导气管和所述第二导气管(205)分别包括通风接口,用于冷风引入的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气管包括:
右驱热导气管(202)和左驱热导气管(204);
所述第二导气管(205)位于所述右驱热导气管(202)和所述左驱热导气管(20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驱热导气管(202)和所述左驱热导气管(204)沿所述本体(1)的长度方向蛇形回绕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气管(205)沿所述本体(1)的长度方向蛇形回绕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织带层(201)的厚度小于所述主织带层(203)的厚度,所述副织带层(201)位于所述本体(1)与驾驶员接触的一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驱热导气管(202)、所述左驱热导气管(204)和所述第二导气管(205)分别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为靠近所述本体(1)的下固定端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为远离所述下固定端的一端;所述右驱热导气管(202)的第二端、所述左驱热导气管(204)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导气管(205)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本体(1)固定。
7.一种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应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磁阀,与安全带的第一导气管连接;
第二电磁阀,与安全带的第二导气管连接;
气泵,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分别连接;
电控单元,与所述气泵、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分别控制连接;
传感器组件,与所述电控单元连接,将获取的检测信号传递给所述电控单元;
所述电控单元获取所述检测信号后,若判断所述检测信号超过一设定的阈值后,控制所述气泵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向所述第一导气管泵气;或者控制所述气泵通过所述第二电磁阀向所述第二导气管泵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
温度传感器,获取温度信号,所述温度信号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时,所述电控单元控制所述气泵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向所述第一导气管泵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
湿度传感器,获取湿度信号,所述湿度信号大于第二预设范围时,所述电控单元控制所述气泵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向所述第一导气管泵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
驾驶状态传感器,获取驾驶状态信号,所述驾驶状态信号大于第三预设范围时,所述电控单元控制所述气泵通过所述第二电磁阀向所述第二导气管泵气。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风开关,与所述电控单元连接,所述电控单元获取到所述通风开关发出的启动信号后,控制所述气泵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向所述第一导气管泵气。
12.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和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
CN201710010277.6A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和汽车 Active CN1066719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0277.6A CN106671931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0277.6A CN106671931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和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71931A true CN106671931A (zh) 2017-05-17
CN106671931B CN106671931B (zh) 2019-07-09

Family

ID=58849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10277.6A Active CN106671931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7193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91828A (zh) * 2020-06-24 2020-10-20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带通风装置、安全带及汽车座椅
CN114787002A (zh) * 2019-12-12 2022-07-22 环球城市电影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强制空气系统的乘坐交通工具约束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11479A (en) * 1998-02-12 1999-06-15 Atkinson; Robert A. Seatbelt comfort pad
JP2001163149A (ja) * 1999-12-13 2001-06-19 Takata Corp エアベルト装置
KR20010059718A (ko) * 1999-12-30 2001-07-06 이계안 자동차용 자동 시트 벨트 구조
CN201457294U (zh) * 2009-07-22 2010-05-12 于文媛 汽车安全带
CN103287382A (zh) * 2013-06-13 2013-09-11 西北工业大学 汽车安全带通风装置
WO2015061494A1 (en) * 2013-10-23 2015-04-30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Ventilated seatbelt for efficient cooling and heating of vehicle passenger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11479A (en) * 1998-02-12 1999-06-15 Atkinson; Robert A. Seatbelt comfort pad
JP2001163149A (ja) * 1999-12-13 2001-06-19 Takata Corp エアベルト装置
KR20010059718A (ko) * 1999-12-30 2001-07-06 이계안 자동차용 자동 시트 벨트 구조
CN201457294U (zh) * 2009-07-22 2010-05-12 于文媛 汽车安全带
CN103287382A (zh) * 2013-06-13 2013-09-11 西北工业大学 汽车安全带通风装置
WO2015061494A1 (en) * 2013-10-23 2015-04-30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Ventilated seatbelt for efficient cooling and heating of vehicle passenger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87002A (zh) * 2019-12-12 2022-07-22 环球城市电影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强制空气系统的乘坐交通工具约束系统
CN114787002B (zh) * 2019-12-12 2024-04-09 环球城市电影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强制空气系统的乘坐交通工具约束系统
CN111791828A (zh) * 2020-06-24 2020-10-20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带通风装置、安全带及汽车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71931B (zh) 2019-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94342A (zh) 一种儿童留车安全保护系统及其方法
CN106029415A (zh) 调光控制装置
CN106671931A (zh) 一种安全带、安全带通风控制装置和汽车
JP5406946B2 (ja) レーシング用バケットシー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ーシング用クーリングシステム
CN203713623U (zh) 一种自动降温汽车座椅装置
CN204650227U (zh) 隧道监控系统
CN107323516A (zh) 一种安全汽配方向盘
JP5847382B2 (ja) 夜行バス用乗合自動車
CN204383252U (zh) 带散热结构的汽车座椅
CN206856468U (zh) 一种汽车车门
CN205524429U (zh) 一种隐藏式触摸屏汽车方向盘
CN202944234U (zh) 一种汽车座椅系统
CN206197178U (zh) 防水雾头盔
CN201484154U (zh) 一种快速收合汽车遮阳棚
CN205573749U (zh) 一种智能汽车
CN205589108U (zh) 一种安全后视镜
CN206243024U (zh) 一种解救车内受困者的装置
CN205468777U (zh) 具有防车内滞留儿童意外伤害的多功能报警系统
CN204978151U (zh) 一种汽车预警系统及汽车
CN108312946A (zh) 一种警用囚车
CN206664225U (zh) 侧向可加长的汽车遮阳板
CN206086631U (zh) 汽车安全带
CN206107094U (zh) 一种集成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的智能汇车装置
CN205440130U (zh) 一种车身立柱结构及汽车
CN205624686U (zh) 一种新型防雾防刮头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