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2723A - 变焦控制设备、变焦控制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变焦控制设备、变焦控制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62723A
CN106662723A CN201580034500.XA CN201580034500A CN106662723A CN 106662723 A CN106662723 A CN 106662723A CN 201580034500 A CN201580034500 A CN 201580034500A CN 106662723 A CN106662723 A CN 1066627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om
change
zoom ratio
pace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45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62723B (zh
Inventor
若园雅史
森隆宽
山本耕司
海老原正和
木下雅也
小野友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6627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27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627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27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Control of means for changing angle of the field of view, e.g. optical zoom objectives or electronic zoo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这个变焦控制设备具有变焦率变化速率设定单元和变焦控制单元。根据用户执行的变焦操作,变焦率变化速率设定单元设定主图像变焦率变化速率以及监视图像变焦率变化速率。变焦控制单元执行用于主图像的变焦控制,使得主图像的变焦率以上述主图像变焦率变化速率来变化,并且执行用于监视图像的变焦控制,使得监视图像的变焦率以上述监视图像变焦率变化速率来变化。变焦率变化速率设定单元被设计为使得通过平滑化监视图像变焦率变化速率来设定主图像变焦率变化速率。

Description

变焦控制设备、变焦控制方法和程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变焦控制设备、变焦控制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在相机系统中,用户可以在拍摄视频的同时通过操作变焦键执行变焦功能。(例如,见专利文献1)。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04-252370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如果不习惯变焦操作的用户拍摄视频,在一些情况下可能由于不适当的变焦操作,可能拍摄到被摄物以突然的变焦速度来变焦放大(放大)或变焦缩小(缩小)的镜头。因为这样的镜头有使得观看视频的观看者不适的风险,期望得到改进。
因此,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鉴于上述点的变焦控制设备、变焦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该问题,例如,本公开是一种变焦控制设备,包括: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根据用户的变焦操作设定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和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以及变焦控制单元,对主图像进行变焦控制使得变焦倍率根据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变化,并且对监视图像进行变焦控制使得变焦倍率根据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变化。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平滑化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设定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
例如,本公开是一种变焦控制方法,包括:由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根据用户的变焦操作设定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和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以及由变焦控制单元对主图像进行变焦控制使得变焦倍率根据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变化,并且对监视图像进行变焦控制使得变焦倍率根据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变化。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通过平滑化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设定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
例如,本公开是一种使得计算机执行变焦控制方法的程序,包括:由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根据用户的变焦操作设定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和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以及由变焦控制单元在对图像进行变焦控制使得变焦倍率根据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变化,并且对监视图像进行变焦控制使得变焦倍率根据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变化。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通过平滑化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设定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
例如,本公开是一种变焦控制设备,包括:监视图像变焦倍率控制单元,根据基于用户的变焦操作的监视图像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控制改变监视图像变焦倍率的操作;以及主图像变焦倍率控制单元,根据通过对监视图像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进行平滑化处理获取的主图像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控制改变主图像变焦倍率的操作。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可能获取已经执行了适当变焦控制的图像。但是,这里描述的有益效果不一定是限制性的,并且还可以是在这个公开中描述的任何有益效果。另外,本公开的内容不应当被解释为被作为示例给出的有益效果所限制。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概要的示图。
[图2]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构造的示例的框图。
[图3]图3是用于解释变焦控制单元的构造的示例的示图。
[图4]图4是用于解释平滑化处理单元的处理的示例的示图。
[图5]图5是用于解释低通滤波器的脉冲响应的示例的示图。
[图6]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7]图7是用于解释更新目标变焦倍率的处理的示例的示图。
[图8]图8是示出根据成像状况的平滑化程度的示例的示图。
[图9]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0]图10A至图10E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同步处理的示图。
[图11]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2]图12是用于解释在通过变焦进行放大处理的情况下,图像内位置与电子变焦倍率之间的关系的示例的示图。
[图13]图13是用于解释在通过变焦进行放大处理的情况下,图像内位置与电子变焦倍率之间的关系的示例的示图。
[图14]图14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根据变焦操作的监视图像、主图像等的示例的示图。
[图15]图15是用于解释变形例的示图。
[图16]图16是用于解释变形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注意,将按照下列顺序来进行说明。
<1.第一实施例>
<2.第二实施例>
<3.第三实施例>
<4.第四实施例>
<5.变形例>
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等是本公开的具体优选示例,但是本公开的内容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等。
[本公开的概要]
首先,将参考图1描述本公开的概要。在图1中,水平轴代表时间轴,而垂直轴代表变焦倍率。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对应于变焦倍率的图像的示例。
例如,在时间t0的时机处,用户使用成像设备开始拍摄视频。拍摄的视频可以被记录在成像设备中,或可以在不记录的情况下被发送到外部设备。例如,通过在不记录的情况下发送拍摄的视频,被拍摄的物体的状况可以在远程地点等被检查(也被称为实况流传输)。另外,用于显示已经拍摄的视频的处理可以被考虑为重播。该重播不限于重新播放记录在成像设备中的视频,并且还可以在成像设备外进行。另外,记录在成像设备中的视频可以从记录媒介中被读取,但是对其的显示可以在外部设备上呈现。初始图像(图像M1)包括例如多个房屋和山。在时间t1的时机处,用户操作的变焦键。虚线指示了响应于变焦键操作的变焦倍率的变化。根据变焦键操作,靠近山的区域被变焦放大。
在这个点上,如果用户的变焦操作不适当,诸如,例如如果对变焦键的操作幅度太大,那么靠近山的区域被过度地放大了(在时机t2的图像M2)。为了实现期望的变焦,用户微调变焦键来变焦缩小(从时机t2到时机t3的操作),并且获取了山被放大至适当的程度的图像M3。当重播按此方式记录的视频时,因为山附近的区域被突然变焦放大并且随后变焦缩小,该视频包括了不必要的变焦倍率的变化,并且在一些情况下使得观看者不适。另外,变焦时变焦倍率的变化速度过大(图2中的t1和t2之间过大的斜率)并且变焦倍率的突然加速和减速(t1和t2处的斜率的不连贯)也可能在一些情况下使得观看者不适。
如果用户执行了适当的变焦操作,上述问题不会发生。但是,在近年来,因为成像设备变得更紧凑,接受变焦操作等的操作单元同样也变得更紧凑。因此,用户可靠地执行适当的变焦操作并且获取期望尺寸的被摄物变得困难。
另一方面,作为潜在的技术(非现有技术),可以想到通过统一减缓变焦倍率的变化速度(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避免上述问题。但是,存在给用户留下对变焦操作的响应低下的印象的风险。另外,因为根据减缓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直到变焦变化结束的时间变得更长,所以变焦操作需要的时间增加,这将增加错过其他拍摄操作的时机的风险。因此,统一减缓变焦倍率的变化速度是不现实的。
因此,作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示例,如图1的实线指示的,对于主图像,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被减缓并且被设定为平滑地加速和减速,并且获取了由实线指示的变焦倍率控制变焦的图像。这个图像可以被适当地记录。另一方面,对于在拍摄期间显示在设备(诸如取景器或LCD监视器)上的图像,显示由反映用户变焦操作的变焦倍率(与虚线指示的变焦倍率相同或相近的变焦倍率)控制变焦的图像。在下文中,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将被具体说明。
注意,在下面的说明中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被规定为变焦倍率的变化或变化的比例,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还可以由视场的变化的比例、焦距的变化的比例、变焦透镜的位置的变化的比例、每单位时间变焦透镜的移动量等规定。
例如,在图1中的虚线表示响应于变焦操作获取的变焦倍率(在下文中的适当时被称为目标变焦倍率)的变化状态。图1中的实线表示被控制为使得输入的目标变焦倍率平滑地变化的变焦倍率(在下文中的适当时被称为主图像变焦倍率)的变化状态。另外,在图1中的虚线的斜率的变化幅度在适当时被称为目标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而实线的斜率的变化幅度被称为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注意,变焦位置是指用于在特定变焦倍率处拍摄的透镜位置。进行变焦控制使得在拍摄期间呈现给用户的图像(监视图像)是根据目标变焦倍率的图像。为了进行这个变焦控制,设定了监视图像变焦倍率。在本公开中,作为示例,主图像变焦倍率变化操作的完成被设定为晚于监视图像变焦倍率变化操作的完成。
<1.第一实施例>
[成像设备的构造]
本公开的实施例是应用在包括了视频成像功能的成像设备上的变焦控制设备的示例。成像设备的具体示例可以包括诸如数字静态相机、数字视频相机、智能电话、移动电话、远程可控制机器人以及远程可控制安保相机的设备。但是,本公开的内容不限于变焦控制设备被内置在成像设备中的示例。
图2示出了成像设备的构造的示例。注意,图2中的实线箭头指示了图像数据流的示例,而图2中的虚线箭头指示了控制信号和命令的流的示例。
成像设备1配备了透镜块101、图像传感器102、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3、记录设备104、显示设备105、控制单元106、操作单元107和透镜驱动单元108。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3配备有图像处理功能块(诸如,例如,预处理单元111、同步(去马赛克)单元112、YC生成单元113、分辨率转换单元114、解编码单元115和电子变焦处理单元116)。控制单元106包括作为一个功能块的对应于变焦控制设备的变焦控制单元120。
透镜块101配备有诸如覆盖透镜(cover lens)、变焦透镜和聚焦透镜的透镜,以及光圈机构。来自被摄物的光通过透镜块101被聚集在图像传感器102上。透镜块101还可以是可以在成像设备1上互换的可互换透镜。
图像传感器102包括图像传感器,诸如,例如,电荷耦合器件(CCD)类型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类型。在图像传感器102中,对由图像传感器中的光电转换获取的电信号执行处理(诸如相关双采样(CDS)、自动增益控制(AGC)处理和模拟/数字(A/D)转换处理)。被转换为数字数据的成像信号从图像传感器102输出到下游的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3。
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3被构造为由大型集成电路(LSI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构成的图像处理处理器。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3对从图像传感器102提供的数字图像数据,根据控制单元106的控制,执行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
预处理单元111对来自图像传感器102的数字图像数据执行处理,诸如,将R、G和B的黑电平箝位在特定电平的箝位处理,和在每一个R、G、B颜色通道之间的插值处理。同步单元112执行颜色分离处理以使得对于每一个像素的图像数据具有全部红(R)、绿(G)和蓝(B)的颜色成分。
YC生成单元113从R、G和B图像数据生成(分离)亮度(Y)信号和色度(C)信号。分辨率转换单元114对已经经受了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的图像数据执行分辨率转换处理。在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3中的图像处理不限于上述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3还可以进行与这里给出作为示例的图像处理不同的已知的图像处理。
已经经受了图像处理的数字图像数据被输入到解编码单元115和电子变焦处理单元116中的每一个中。在第一实施例中,输入到解编码单元115的图像对应于已经通过光学变焦执行了变焦控制的主图像。同时,输入到电子变焦处理单元116的图像对应于在通过光学变焦执行变焦控制前和通过电子变焦执行变焦控制前的监视图像。
解编码单元115例如对分辨率转换后的数字数据进行用于记录或发送的编码处理。解编码单元115还对从记录设备104输入的数字图像数据进行解码处理。
电子变焦处理单元116根据控制单元106的控制,对输入的监视图像进行电子变焦处理。例如,进行监视图像被部分剪切并且通过内插像素放大或缩小的电子变焦处理。注意,电子变焦处理的内容不限于任何特定的内容,只要图像通过信号处理放大或缩小。
记录设备104包括在记录设备上进行记录处理的驱动器。驱动器不仅进行记录处理,还进行从记录设备读取数据的重播处理。注意,该记录设备可以是内置在成像设备1中的记录设备(诸如硬盘),或是可以从成像设备1自由地可拆卸的记录设备(诸如半导体存储器)。另外,记录设备104也可以从成像设备1分离。数字图像数据可以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在成像设备1和记录设备104之间发送。
显示设备105包括驱动器。该驱动器执行对应于监视器类型的显示控制,并且使得监视器显示图像。该图像可以是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在监视器上,显示监视图像或重播图像以及用于在成像设备1中配置各种模式和设置的菜单屏幕。监视器由液晶显示器(LCD)、有机电致发光(EL)等组成。显示设备105的监视器还可以被配置为触摸板,并且完成操作单元107的一些功能。监视器还可以是通过接口连接到成像设备1的显示设备。
控制单元106由微处理器(诸如,例如,中心处理器(CPU))组成,并且控制成像设备1的每一个组件。例如,控制单元106控制透镜驱动单元108,由此将聚焦透镜等移动到特定的位置。另外,控制单元106向图像传感器102提供操作时序。此外,控制单元106根据从操作单元107输入的操作信号执行控制,并且因此,成像设备1根据用户操作而操作。
控制单元106包括作为功能块的变焦控制单元120。注意在图2中,变焦控制单元120内置在控制单元106中,但是控制单元106和变焦控制单元120还可以是由不同的CPU等构造的。
变焦控制单元120对应于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和变焦控制单元。变焦控制单元120根据用户的变焦操作设定主图像变焦倍率和监视图像变焦倍率。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是基于目标变焦倍率设定的。另外,变焦控制单元120用主图像变焦倍率对主图像进行变焦控制,并且用监视图像变焦倍率对监视图像进行变焦控制。变焦控制单元120将主图像变焦倍率变化速度和目标变焦倍率变化速度作为内部参数保持,并且设定这些参数使得主图像变焦倍率变化操作比监视图像变焦倍率变化操作更晚地完成。
从不同的角度看,变焦控制单元120对应于主图像变焦倍率控制单元和监视图像变焦倍率控制单元。主图像变焦倍率控制单元基于主图像变焦倍率控制光学变焦。除了主图像变焦倍率控制单元的光学变焦控制外,监视图像变焦倍率控制单元还设定了电子变焦倍率(下面将具体讨论)并且控制电子变焦。
透镜驱动单元108是由变焦控制单元120控制的,并且根据该控制,变焦透镜被移动到特定位置。因此,对主图像和监视图像执行光学变焦。另外,变焦控制120设定了用于电子变焦处理单元116的特定的变焦倍率。例如,电子变焦的变焦倍率是基于由图1中示出的虚线指示的变焦倍率和实线指示的变焦倍率的差异而设定的。由于根据设定的变焦倍率的电子变焦处理单元116,对监视图像执行电子变焦。换言之,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对监视图像的变焦控制是由光学变焦控制以及对根据光学变焦控制获取的图像的电子变焦控制组成的复合控制。注意,变焦控制单元120的详细构造将在下面讨论。
操作单元107包括接受用户操作的输入功能,并且将对应于输入操作的操作信号发送到控制单元106。例如,操作信号是数字化信号。例如,操作单元107由诸如设置在成像设备1的壳体上的各种操作组件,以及在显示设备105上形成的触摸板实现。壳体上的操作组件可以是重播菜单启动按钮、确定按钮、方向键、取消按钮、变焦键、滑动键、快门按钮(释放按钮)等。操作单元107还可以是能够远程操作成像设备1的远程控制设备。
例如,根据对变焦键的操作,执行电动的变焦。对变焦键,能够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进行滑动操作。两个方向之一被设定为长焦(T)侧,而另一个方向被设定为广角(W)侧。例如,成像设备1的用户能够通过将变焦键滑动向长焦侧给出指令来增加变焦倍率,并且能够通过将变焦键滑动向广角侧给出指令来减少变焦倍率。注意,变焦键不限于机械键。例如,还可以根据对触摸板的触摸操作给出增加或减少变焦倍率的指令,或者还可以用声音给出增加或减少变焦倍率的指令。
变焦驱动方法的示例包括固定方法和连续方法。固定方法是指事先固定多个变焦倍率(例如,诸如可以使用实际尺寸(x1)、x1.4、x2、x3、x4和x5的五个固定变焦倍率),并且通过透镜驱动单元108根据固定变焦倍率驱动变焦透镜的方法。
连续方法是指变焦透镜被透镜驱动单元108驱动,使得变焦倍率从下限值到上限值连续变化的方法。在这个情况下,变焦倍率的下限值与变焦键的可移动范围的下限位置预先关联,而变焦倍率的上限值与上限位置预先关联。具体地,例如,变焦倍率的下限值采用实际尺寸(1x),而变焦倍率的上限值采用5x。在这个情况下,例如,通过将从1x到5x的变焦倍率范围划分成100等份获取的各个值与通过将变焦键的可移动范围划分成100等份获取的各个位置相关联。按此方法,当采用了连续方法时,变焦倍率的各个值被映射到变焦键的可移动范围中。在下文的说明中,连续方法作为变焦驱动方法被描述,但是变焦驱动方法不限于此。
例如,变焦控制单元120周期性监视对变焦键的操作(诸如操作方向和操作强度或操作幅度)。该周期不需要匹配帧速率,并且可以根据系统的规格设定。在光学变焦的情况下,以根据操作的移动速度驱动变焦透镜。例如,如果变焦键被长按向长焦侧,变焦透镜以较快的移动速度位移。因此,显示的图像将突然放大。注意,变焦透镜的移动速度的界限(上限)取决于成像设备而不同。在电子变焦的情况下,进行根据操作放大显示图像的处理。例如,如果变焦键被长按向长焦侧,每10帧进行电子变焦。因此,显示的图像被突然放大。注意,上述示例仅为一个示例,并且根据变焦操作进行变焦处理的方式可以被适当地修改。
透镜驱动单元108包括诸如驱动变焦透镜的步进电动机等的驱动机构。例如,透镜驱动单元108根据变焦控制单元120的控制将变焦透镜移动到特定的位置。注意,透镜驱动单元108还可以被构造为包括微处理器。另外,透镜驱动单元108的微处理器可以与控制单元106通信,并且可以从透镜驱动单元108向控制单元106供应例如变焦透镜位置信息等。例如,控制单元106从基于变焦透镜位置信息计算与变焦透镜的位移位置的差异,并且控制透镜驱动单元108将变焦透镜以特定的方向和适当的移动量进行位移。
因此,上面描述了成像设备1的构造示例。显然,与作为示例给出的组件不同的组件可以被加入成像设备1,并且上述组件中的一些还可以从成像设备1分离。
例如,外部输入/输出终端也可以被设置在成像设备1上。例如,成像设备1通过外部输出终端连接到外部显示设备(诸如电视设备或个人计算机)。由成像设备1记录的视频等可以在外部显示设备上显示。
成像设备1还可以设置有能够连接网络(诸如,因特网)的通信单元。另外,成像设备1还可以设置有与外部设备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的通信单元。成像设备1还可以设置传感器(诸如陀螺仪传感器),并且可以被配置为能够从由传感器获取的信息中识别成像设备1移动的方向(平转方向的移动和仰俯方向的移动)。
[变焦控制设备的构造]
图3是用于解释变焦控制单元120的构造的示例的示图,变焦控制单元是变焦控制设备的示例。例如,变焦控制单元120配备了目标变焦管理单元125、平滑化单元126和差异检测单元127。
基于使用操作单元107执行的变焦操作的操作信号被输入进目标变焦管理单元125。目标变焦管理单元125计算对应于操作信号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并且将这个变焦倍率变化速度作为目标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保持。目标变焦管理单元125将目标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提供给平滑化单元126和差异检测单元127。
平滑化单元126由低通滤波器(LPF)组成,具体地,由例如有限脉冲响应(FIR)滤波器组成。在平滑化单元126是由FIR滤波器组成的情况下,FIR滤波器的系数对应于用于平滑化处理的参数的示例。在第一实施例中,FIR的系数是固定的。
平滑化单元126通过平滑化目标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获取平滑化后的目标变焦倍率变化速度,并且将通过把平滑化后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与控制单元时间相乘获取的值,与主图像变焦倍率相加,来获取主图像变焦倍率。平滑化单元126将主图像变焦倍率提供给差异检测单元127。另外,平滑化单元126根据主图像变焦倍率对透镜驱动单元108进行变焦控制。根据该变焦控制,透镜驱动单元108使变焦透镜位移以执行光学变焦。
差异检测单元127基于目标变焦倍率和主图像变焦倍率获取电子变焦倍率。例如,差异检测单元127计算目标变焦倍率和平滑化后的目标变焦倍率之间的差异,并且决定补偿这个差异的电子变焦倍率。另外,监视图像始终以目标变焦倍率显示,无论主图像变焦倍率的状态如何。差异检测单元127将监视图像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提供给电子变焦处理单元116,并且对监视图像进行变焦控制。根据该控制,电子变焦处理单元116对监视图像执行电子变焦。
因为主图像变焦倍率被设定为通过平滑化单元126的工作使得变焦倍率平滑地变化,所以通过光学变焦获得的图像平滑化地变焦放大或变焦缩小被摄物。因此,尽管在重播图像时,被摄物没有被突然地变焦放大或变焦缩小,并且可以防止观看图像的用户的不适的感受。关于根据用户的变焦操作的目标变焦倍率(例如图1中示出的虚线),实际的光学变焦成为主图像变焦倍率(例如,图1中示出的实线)。电子变焦倍率被设定为补偿这两者差异的方向的值,或者换言之,被设定为抵消平滑化。因为这个原因,在拍摄时,反映基于实际变焦操作的变焦的图像可以被提供给用户。
[平滑化单元的操作]
将具体描述平滑化单元126的操作的示例。注意,在以下公式中,V代表速度,而Z代表变焦透镜的位置。另外,V和Z的值以对数的形式表达。例如,平滑化单元126执行由下面的数学式1表达的计算。
[数学式1]
在数学式1中,V稳定是指稳定的速度,并且代表主图像变焦倍率变化速度。f(Z目标,Z获取)代表减速系数。LPF(V输入)是将LPF应用到根据用户的变焦操作的目标变焦倍率变化速度的结果,并且平滑化变化速度。ε是小常数,被使用以使得变焦速度不会变得过慢。kt是用于从目标变焦倍率和主图像变焦倍率之间的差异中计算变焦速度的常数。Z目标是对应于用户操作的目标变焦倍率,并且对应于图1中的实线。Z获取代表当前变焦透镜位置(或在那个位置获取的变焦倍率)。
图4是用于说明减速系数的示例的示图。在图4中,水平轴代表Z目标和Z获取之间差异的绝对值(|Z目标-Z获取|),而垂直轴代表减速系数的示例。随着绝对值(|Z目标-Z获取|)变小,f(Z目标,Z获取)被设定为较小。当绝对值(|Z目标-Z获取|)变为特定的值或更大时,f(Z目标,Z获取)被设定为1。
换言之,当目标变焦倍率和由变焦透镜的当前位置获取的变焦倍率之间的差异较小时,f(Z目标,Z获取)变小,并且因此变焦变化速度减速,平滑化地减速至在目标位置处的停止位。当目标变焦倍率和在变焦透镜的当前位置获取的变焦倍率之间的差异较大时,f(Z目标,Z获取)接近1,并且因此减速效果不参与。
注意,当不存在用户的变焦操作时,LPF值(V输入)变为0,并且如果不存在ε,V稳定的值变为0。换言之,变焦透镜停止了。通过设定ε,可以防止变焦透镜停止,并且变焦透镜可以被移动到对应于目标变焦倍率的位置。
注意,限制(V限制)还可以如下面数学式2中表达地适用于V稳定,使得变焦透镜的驱动速度不超过透镜驱动单元108的能力,或使得不以导致在观看期间不适的过快的速度进行变焦。
[数学式2]
如果V稳定小于V限制,则V稳定被输出为V输出。如果V稳定大于或等于V限制,则V限制被输出为V输出
另外,平滑化单元126根据下面的数学式3额外地计算变焦透镜的具体位置。
[数学式3]
Z更新=Z获取+V输出×T
在数学式3中,Z更新代表在下一个控制周期(例如,下一帧)中变焦透镜的位置,而Z获取代表在当前控制周期(例如,当前帧)中变焦透镜的位置。T代表控制间隔,并且例如代表帧速率(更具体地,1/60)。通过将V输出和T相乘将速度转化为位置,并且获取了更新值。通过将这个更新值与当前变焦透镜位置相加,计算了下一帧中的变焦透镜位置,并且根据新的变焦倍率进行光学变焦。平滑化单元126将Z更新输出到透镜驱动单元108,并且透镜驱动单元108控制变焦透镜的变焦位置来匹配由Z更新表达的倍率。
图5示出了平滑化单元126的滤波处理LPF(V输入)脉冲响应的示例。如上所述,例如,平滑化单元126是由数字滤波器(FIR滤波器)组成的。在图5中,虚线示意性地代表在没有应用LPF的情况下的脉冲响应。当向这个脉冲响应应用LPF时的输出被图5中的实线示意性示出。注意,图5中的实线的水平宽度对应于控制间隔(数学式2中的T)。
[处理流程]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理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注意,除非另外具体说明,下文描述的每一个处理都是由变焦控制单元120执行的。图6示出了特定控制间隔单位中的处理。
在步骤ST101,在操作单元107中监视经由变焦键的输入,并且获取变焦操作状态。例如,变焦控制单元120在特定的周期获取变焦操作。随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T102。
在步骤ST102,根据变焦操作更新目标变焦倍率。图7是用于解释目标变焦倍率的更新处理的示例的示图,并且是由硬件实现步骤ST102的处理的示例。例如,输入对应于变焦操作的变焦倍率的更新值。在存储器132中,存储来自先前处理的目标变焦倍率。乘法器130将先前目标变焦倍率与更新值相乘,并且获取了更新后的目标变焦倍率。注意,因为变焦透镜的位置具有被称为广角端和长焦端的界限位置,所以限制器132设定限制,因此变焦透镜不会超过界限位置。
现在说明返回图6。在步骤ST103,存储了目标变焦倍率。如果目标变焦倍率已经更新,存储更新后的目标变焦倍率,而如果目标变焦倍率没有更新,存储先前的目标变焦倍率。随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T104。
在步骤ST104,在目标变焦倍率上进行平滑化处理,并且获取平滑化后的目标变焦倍率。平滑化后的目标变焦倍率被设定为主图像变焦倍率。随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T105。
在步骤ST105,执行变焦控制,来将变焦透镜位移到对应于主图像变焦倍率的位置。这个控制是从变焦控制单元120向透镜驱动单元108进行的。根据这个控制,透镜驱动单元108将变焦透镜移动到特定位置。随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T106。
在步骤ST106,进行设定电子变焦倍率的处理。例如,电子变焦倍率被设定为根据目标变焦倍率和平滑化后的目标变焦倍率之间的差异的值,并且沿着抵消平滑化的方向。随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T107。
在步骤ST107,进行变焦控制以设定在电子变焦处理单元116中的电子变焦倍率。电子变焦处理单元116以设定的电子变焦倍率对监视图像电子地变焦。在显示设备105上显示已经根据主图像变焦倍率被光学地变焦并且根据电子变焦倍率电子地变焦的监视图像。
注意,各个处理进行的周期不需要相同,并且可以是不同的。例如,监视是否存在变焦操作的输入的周期和设定主图像变焦倍率和电子变焦倍率的周期可以是不同的。
如上所述,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获取被摄物被平滑化地放大/缩小的图像。这个图像可以被适当地记录在记录设备中。当重播记录的图像时,因为被摄物被平滑化地放大/缩小,所以可以防止用户感到不适或不自然的感觉。另外,即使用户是初学者,用户能够得到像专家一样地执行的变焦操作的图像。另一方面,因为在变焦操作期间显示反映用户的变焦操作的图像,可以防止用户感到可用性较差。
<2.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描述第二实施例。除非另外具体指出,对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变焦控制设备的构造,可以应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控制变焦设备的构造。这相似地适用于成像设备的构造。相似的组件和处理将由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另外,除非另外具体指出,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事项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适用。
在上面描述的第一实施例中,平滑化单元126在平滑化处理中使用的平滑化参数是固定的。在第二实施例中,取决于成像状况,平滑化参数是变化的,并且平滑化程度是变化的。随着平滑化程度的增加,平滑化产生的效果的幅度增加。注意,平滑化的程度可以通过例如改变FIR滤波器的系数来调整。如果系数被分配为产生具有低截止频率的低通滤波器,平滑化的程度可以增加,而如果系数被分配为产生具有高截止频率的低通滤波器,平滑化的程度可以减少。
例如,成像状况可以是成像设备1的操作状况、对成像设备1的用户操作状况以及在成像设备1中设定的成像模式。例如,平滑化的程度可以是平滑化处理是否打开/关闭、是否是应用较强的平滑化处理的“大”、是否是应用较弱的平滑化处理的“小”。显然,这些程度仅是示例,并且平滑化的程度还可以被设定为非常多的级别。对应于平滑化的程度的平滑化参数(例如,FIR滤波器的系数)可以被适当地设定。
[根据成像状况的平滑化程度]
图8是示出根据成像状况的平滑化程度的示例的示图。“记录状态”可以作为成像设备1的操作状况的示例被给出。当“记录状态”是“正在记录”时,进行平滑化处理(打开)来提升记录的图像的质量。当“记录状态”是“记录待机”时,不进行平滑化处理(关闭)来简化处理和提高系统响应。注意“记录待机”状态是监视图像在显示单元上显示,但是不记录主图像的状态。
“变焦透镜的当前位置”可以作为成像设备1的操作状况的示例被给出。当“变焦透镜的当前位置”是位于端部(在长焦侧或者在广角侧)时,不进行平滑化处理(关闭),使得变焦透镜不会超过端部移动。
“成像设备1的移动状况”可以作为成像设备1的操作状况的示例被给出。例如,“成像设备1的移动状况”是在平移方向或倾斜方向的移动速度,并且可以由传感器(诸如陀螺仪传感器)获取。该配置不限于物理传感器,并且成像设备1的移动速度还可以基于图像信号处理获取。当成像设备1的移动速度较快时,用户被认为有意执行激烈的相机拍摄工作,并且因此平滑化的程度被设定为“小”。还可以不进行平滑化处理。
“成像设备1的振动幅度”可以作为成像设备1的用户操作状况的示例被给出。“成像设备1的振动幅度”可以通过使用陀螺仪传感器等获取。当“成像设备1的振动幅度”为“大”时,存在用户有意执行激烈的相机拍摄工作的可能性,并且因此平滑化的程度被设定为“小”。还可以不进行平滑化处理。另一方面,当“成像设备1的振动幅度”为“小”时,平滑化程度被设定为正常或“大”来提升记录的图像的质量。
“对于快速变焦操作方式的用户指示”可以作为成像设备1的用户操作状况的示例被给出。“变焦操作方式”包括正常变焦操作方式和与正常变焦操作方式相比变焦移动更快的快速变焦操作方式。例如,可以通过在变焦键上设置压力传感器来检测用户指示了哪一个变焦操作方式。当用户指示了快速变焦操作方式时,平滑化程度被设定为“小”并且V限制被设定为更大的值,使得变焦透镜的速度变为最大速度或接近最大速度的速度。
“正常成像模式”、“加速成像模式”、“减速成像模式”、“风景模式”、“夜间模式”、“运动模式”和“帧速率设定”可以作为成像设备1的成像模式的示例被给出。“风景模式”和“夜间模式”是对静态图像进行成像的静态图像成像模式的示例。“运动模式”是对动态图像进行成像的动态图像成像模式的示例。在“加速成像模式”下,当观看图像时变焦的变化与实际变焦的变化相比显得更快,并且因此与“正常成像模式”相比,平滑化程度被设定为“大”。另一方面,在“减速成像模式”下,当观看图像时变焦的变化与实际变焦的变化相比显得更慢,并且因此与“正常成像模式”相比,平滑化程度被设定为“小”。
在“风景模式”的情况下,成像设备1的移动被认为较小。因此,平滑化程度被设定为“大”来提升记录的图像的质量。在“夜间模式”的情况下,因为与“风景模式”相似的原因,平滑化程度被设定为“大”。在“运动模式”的情况下,认为成像设备1有意地经受较大的移动。因此,平滑化的程度被设定为“小”。
当“帧速率”低时,曝光时间长,并且因此更容易发生由于变焦造成的模糊。因此,变焦透镜的移动速度被限制为更低的速度,并且此外,平滑化程度被设定为“大”来提升平滑化的量。按此方法,可以根据成像状况改变平滑化程度。
例如,对应于各个成像状况的平滑化参数作为表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变焦控制单元120通过读取该表获取对应于成像模式的平滑化参数。变焦控制单元120还可以被配置为通过计算找到对应于成像模式的平滑化参数。还可以接受使得平滑化参数通过网络等从外部获取的配置。
[处理流程]
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处理的流程示例的流程图。在下文中,将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处理流程不同的点。
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处理中,加入了步骤ST201和步骤ST202的处理。在步骤ST201中,获取成像状况。变焦控制单元120从操作单元107的输入等中获取成像状况。随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T202。
在步骤ST202中,根据成像状况设定平滑化参数。例如,FIR滤波器的系数被设定为根据成像状况的适当的值。随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T104。
在步骤ST104中,使用在步骤ST202中设定的平滑化参数进行平滑化处理,并且设定主图像倍率。因为其他处理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将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上文,根据第二实施例,可以根据成像状况将平滑化处理进行到适当的程度。因此,例如,当用户进行激烈相机拍摄工作的拍摄时,可以防止进行平滑化处理,并且防止生成与用户的意图的图像不同的图像。
<3.第三实施例>
下面,将描述第三实施例。对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变焦控制设备的构造,除非另外具体指出,可以应用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变焦控制设备的构造。这相似地适用于成像设备的构造。相似的组件和处理将由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另外,除非另外具体指出,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说明的事项在第三实施例中可以适用。在第三实施例中,通过进行同步处理设定考虑处理延时的电子变焦倍率。
图10是用于解释设定考虑处理延时的电子变焦倍率的示例的示图。虚线之间的间隔T是控制间隔,并且例如是屏幕更新间隔。
图10的A示出了对应于用户的变焦操作的目标变焦倍率。图10的B示出了主图像变焦倍率。当获取主图像变焦倍率时,因为对目标变焦倍率执行平滑化处理并且进行用于驱动变焦透镜的机械操作,产生相应的延时。在图10的B中,示出了考虑该延时的示图。
图10的C示出了来自图像传感器102的读取图像的变焦倍率。从光照射在图像传感器102上开始直到图像数据的获取为止,产生对应于图像传感器102的曝光时间的延时。在图10的C中,示出了考虑图10的B中描述的延时和对应于图像传感器102的曝光时间的延时的示图。
图10的D示出了电子变焦处理单元116中的输入的图像的变焦倍率。在这一点,产生对应于数字型号处理单元103的处理的延时。在图10中,示出了考虑图10的B和图10的C中描述的延时和对应于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3的处理的延时的示图。图10的E是在显示设备105上显示的图像的倍率。
图10的A到图10的E将被用于具体描述同步处理的示例。用户操作变焦键。假设对应于变焦键的操作的目标变焦倍率是2倍的倍率(x2.0)(图10的A)。例如,对目标变焦倍率进行平滑化处理,并且获取了作为主图像变焦倍率的1.3倍的倍率(x1.3)(图10的B)。在具有1.3倍光学变焦倍率的变焦透镜位置处取景的被摄物光照射并曝光图像传感器102(图10的C)。对从图像传感器102输出的图像数据由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3进行图像处理(图10的D)。
在不考虑目前为止由处理产生的延时的情况下,电子变焦处理单元116的电子变焦倍率足以接近2.0的目标变焦倍率。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在产生了延时的同时执行了附加变焦操作,并且目标变焦倍率可能从2.0改变。在图10的A中,示出了目标变化倍率从2.0变为4.0(x4.0)的示例。因此,电子变焦倍率被设定为接近4.0的目标变焦倍率。具体的,电子变焦倍率被设定为3.07(4.0/1.3)。
[处理流程]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处理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在下文中,与第一实施例的处理流程不同的点将被主要描述。
在步骤ST301中,进行同步处理并且设定电子变焦倍率。在步骤ST107中,在步骤ST301中设定的电子变焦倍率在电子变焦处理单元16中设定。电子变焦处理单元116根据设定的电子变焦倍率进行电子变焦。因为其他处理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将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上文,根据第三实施例,可以获取正确地反映对应于用户变焦操作的变焦倍率的图像。另外,用户能够检查正确反映对应于变焦操作的变焦倍率的图像。
<4.第四实施例>
下面,将描述第四实施例。对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变焦控制设备的构造,除非另外具体指出,可以应用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变焦控制设备的构造。这相似地适用于成像设备的构造。相似的组件和处理将由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另外,除非另外具体指出,在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说明的事项在第四实施例中可以适用。
如上文讨论的,在第一实施例到第三实施例中,主图像的视场和监视器显示的视场被确定为不同。使用图1具体描述,在显示设备105上显示的监视图像是为了反映用户变焦操作而被摄物被突然变焦放大或变焦缩小的图像,类似于从图像M1到图像M2到图像M3。另一方面,记录在记录设备104的图像是图像中的被摄物平滑地变焦放大(或变焦缩小)的图像,类似于从图像M1到图像M4到图像M3。因为在显示图像和记录图像之间存在差异,存在用户仅通过监视图像不能够掌握被记录的内容的风险。因此,例如,存在在屏幕上不可见的物体可能被记录的可能性。第四实施例是依据这一点设计的。
例如,变焦控制单元120基于下面的数学式4设定监视图像变焦倍率。
[数学式4]
Z数字=Z目标-Z获取
在数学式4中,Z目标代表目标变焦倍率,Z获取代表在当前变焦透镜位置获取的变焦倍率(通过光学变焦获取的变焦倍率),或者换言之,输入进入电子变焦处理单元116的图像的变焦倍率。Z数字代表相对于监视图像的电子变焦倍率。注意,Z的每一个值都是以对数的形式表示的。如数学式4中表示的,根据Z目标和Z获取之间的差异来设定Z数字。在先前讨论的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无论在屏幕上的位置如何,都以Z数字表示的变焦倍率进行电子变焦。在第四实施例中,根据在屏幕上的位置来改变变焦倍率。
例如,假设P(x_in,y_in)是在电子变焦处理前主图像的特定位置,并且P(x_out,y_out)是在电子变焦处理后的该位置,在x轴方向上的该位置由下面的数学式5表示,而在y轴方向上的该位置由下面的数学式6表示。注意,数学式5中的Zh和数学式6中的Zv分别代表上面讨论的Z数字在x轴方向的倍率和在y轴方向的倍率。这里所称的倍率是离参考点的距离的倍率。参考点可以任意设定,但是在这里,参考点被设定为在主图像的中心央。在参考点处,x_in=y_in=x_out=y_out=0。
[数学式5]
x_in=x_out÷Zh
[数学式6]
y_in=y_out÷Zv
图12示出了在通过电子变焦进行放大处理的情况下,主图像的x轴方向中的位置与变焦倍率之间的关系的示例。在图12中,水平轴代表主图像在x轴方向的位置(中央和两个边缘),而垂直轴代表变焦倍率Zh。注意,虽然没有示出,但是主图像的y轴方向和变焦倍率Zv之间的关系也与图12类似。如图12所示,如果在主图像中的位置变为离参考点(例如,图像的中央(x_in=0))特定的距离或更多时,电子变焦倍率减少Zh,而电子变焦倍率在屏幕边缘处被设定为对应于1的倍率。
图13示出了在通过电子变焦进行缩小处理的情况下,主图像的x轴方向(中央与两个边缘)与变焦倍率之间的关系的示例。水平轴代表在主图像的x轴方向的位置,而垂直轴代表倍率Zh。注意,虽然没有示出,但是主图像的y轴方向和变焦倍率Zv之间的关系也与图13类似。如图13所示,如果在主图像中的位置变为离参考点(例如,图像的中央(x_in=0))特定的距离或更多时,电子变焦倍率增加Zh,而在屏幕边缘的电子变焦倍率被设定为对应于1的倍率。
图14示出了在通过电子变焦进行放大处理的情况下的图像变化的具体示例。水平轴代表时间轴,而垂直轴代表变焦倍率。在图14中,实线代表在主图像变焦倍率中的变化,而虚线代表监视图像变焦倍率。关于图14中的图像M10、图像M20、图像M20’和图像M30以及图像40的细节将稍后讨论。注意,图像M10、图像M20、图像M20’和图像M30和图像M40是为了便于说明而放大的。
从时间t0到时间t1,初始图像(即,图像M10)在显示单元上显示。图像10包括三个人物,在中央附近的人物MA1、在左侧边缘附近的人物MA2、在右侧边缘附近的人物MA3,以及在上边缘附近的太阳SU。
在时间t1,用户执行变焦操作(在这个示例中,为变焦放大操作)。根据变焦操作获取的目标变焦倍率放大的图像是图像M20’。另外,通过在时间t2和时间t3之间的主图像变焦倍率获取的图像是主图像M40。如果在时间t2显示图像20’作为监视图像,那么产生了与图像M40的差异。具体地,虽然人物MA2和人物MA3没有在图像M20’中显示,但是人物MA2和人物MA3被包括在了主图像M40中。因此,当记录主图像M40时,记录了包括没有向用户显示的人物MA2和人物MA3的主图像,并且存在记录与用户期望的图像不同的图像的风险。
因此,如使用图12所述,在图像中央附近的电子变焦倍率被设定为等于目标变焦倍率,同时随着离中央附近区域的距离增加,电子变焦倍率变得更小。在这一点,使得在图像中央附近的电子变焦倍率等于目标变焦倍率是因为通常用户想要变焦的被摄物一般位于中央,并且用户可以认识到这个被摄物怎样响应于变焦操作被实际放大。
在图12中作为示例示出的通过电子变焦倍率进行变焦操作的情况下获取的输出图像是图像M20。当将图像M20与通过目标变焦倍率获取的图像M20’对比时,在图像的中央附近的图像倍率是相等的。因此,用户能够检查在中央附近的被摄物响应于变焦操作怎样被放大。另外,在图像20的外围,虽然图像的尺寸减小并且长宽比发生了变化,但是显示了人物MA2、人物MA3以及太阳SU。因此,用户可以检查在外围显示的物体等并且认识到这些物体等将被记录。注意,当最终变焦完成时,主图像变焦倍率和目标变焦倍率变为相等,并且在外围的扭曲被消除。
根据第四实施例,因为在监视图像中央的显示变为反映目标变焦倍率的图像,所以用户可以在没有意识到平滑化处理的情况下执行变焦操作。另外,例如,因为监视图像的外围指示了记录区域,用户可以检查在记录的图像中是否示出了不需要的被摄物。
<5.变形例>
因此,上面具体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基于本公开的技术思想的各种变形例都是可能的。在下文中,将描述例示的变形例。
图15示出的根据变形例的成像设备的构造的示例。在图15中,示出了成像设备的构造的一部分,而先前讨论的成像设备1的构造可以适用于没有示出的构造的部分。如图15所示,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3被设置了电子变焦处理单元210。另外,设置了主图像变焦倍率控制单元220和监视图像变焦倍率控制单元230。主图像变焦倍率控制单元220控制电子变焦处理单元210,而监视图像变焦控制单元230以复合的方式控制电子变焦处理单元210和电子变焦处理单元116。与在先前实施例中的在主图像上的光学变焦相似的变焦控制也可以由电子变焦处理单元210通过电子变焦进行。关于监视图像的变焦控制由通过电子变焦处理单元210的第一电子变焦控制和电子变焦处理单元116的第二电子变焦控制的复合控制实现。
图16示出了根据另一变形例的成像设备的构造的示例。在图16中,示出了成像设备的构造的一部分,而先前讨论的成像设备1的构造可以适用于没有示出的构造的部分。图16中示出的成像设备包括主图像变焦倍率控制单元240和监视图像变焦倍率控制单元。主图像变焦倍率控制单元240控制电子变焦处理单元210,而监视图像变焦倍率控制单元250控制电子变焦处理单元116。如图16所示,当进行变焦缩小处理时,在电子变焦处理单元210进行电子变焦前的图像可以被输入进入电子变焦处理单元116。在这个情况下,例如,足以使电子变焦处理单元210进行图1中实线指示的变焦控制,并且足以使电子变焦处理单元116进行图1中虚线指示的变焦控制。按此方法,相对于主图像的变焦控制和相对于监视图像的变焦控制也可以是相互并行的电子变焦控制。
在采用图16示出的构造的情况下,对于透镜块101的变焦透镜的驱动也可以手动进行。在这个情况下,光学变焦倍率变为目标变焦倍率。因此,通过由电子变焦处理单元210执行的处理使得将要被记录的图像到达主图像变焦倍率。注意,在这个情况下,因为当仅手动进行透镜驱动时,电子变焦处理单元116在监视画面中使用的倍率一直为1,因此也可以接受省略了电子变焦处理单元116的构造。
本公开不限于设备,并且还可以通过方法、程序、系统等实现。程序可以通过网络或通过便携存储器(诸如光碟或半导体存储器)向用户提供。
注意,只要不产生技术矛盾,实施例和变形例中的构造和处理还可以被适当地组合。只要不产生技术矛盾,作为示例给出的处理流程中的各个处理还可以被适当地修改。
本公开还可以被应用到所谓的云系统,在云系统中被作为示例给出的处理由多个设备以分布式的方式处理。本公开还可以被实现在其中执行实施例和变形例中被作为示例给出的处理的系统中,作为执行了至少一些作为示例给出的处理的设备。
另外,本技术还可以被配置如下。
(1)一种变焦控制设备,包括: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根据用户的变焦操作设定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和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以及
变焦控制单元,对主图像进行变焦控制使得变焦倍率根据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变化,并且对监视图像进行变焦控制使得变焦倍率根据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变化,其中,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平滑化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设定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
(2)根据(1)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对主图像的变焦控制是光学变焦控制,以及
对监视图像的变焦控制是由光学变焦控制和对根据光学变焦控制获取的图像的电子变焦控制组成的复合控制。
(3)根据(2)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
将平滑化后的目标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为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所述平滑化后的目标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是通过平滑化根据变焦操作获取的目标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而获取的,以及
将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成将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和电子变焦倍率变化速度的合成的值,所述电子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是基于目标变焦倍率变化速度和经平滑化的目标变焦倍率变化速度决定的。
(4)根据(3)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将电子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为抵消平滑化的方向的值。
(5)根据(4)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根据成像状况改变平滑化的程度。
(6)根据(5)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成像状况包括正在记录和记录待机,以及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在正在记录和记录待机之间改变平滑化的程度。
(7)根据(5)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成像状况包括变焦透镜的当前位置,以及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根据变焦透镜的当前位置改变平滑化的程度。
(8)根据(5)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成像状况包括成像设备的移动状况,以及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根据成像设备的移动状况改变平滑化的程度。
(9)根据(5)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成像状况包括有无对于变焦操作方式的用户指示,所述变焦操作方式与正常变焦操作方式相比变焦移动更快,并且与正常变焦操作方式不同,以及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根据有无所述用户指示改变平滑化的程度。
(10)根据(5)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成像状况包括成像模式,以及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根据成像模式改变平滑化的程度。
(11)根据(10)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成像模式包括加速成像模式和减速成像模式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正常成像模式,以及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在加速成像模式和减速成像模式中至少一种以及正常成像模式之间改变平滑化的程度。
(12)根据(10)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成像模式包括拍摄静态图像的静态图像成像模式,和拍摄动态图像的动态图像成像模式,以及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在静态图像成像模式和动态图像成像模式之间改变平滑化的程度。
(13)根据(5)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成像状况包括帧速率,以及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根据帧速率改变平滑化的程度。
(14)根据(1)至(13)中任一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将监视图像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根据屏幕上的位置设定为不同的速度。
(15)根据(14)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将监视图像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为在屏幕上的中央附近区域和边缘附近区域之间相互不同的速度。
(16)根据(1)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对主图像的变焦控制是第一电子变焦控制,以及
对监视图像的变焦控制是由第一电子变焦控制和对经受了第一电子变焦控制的图像上的第二电子变焦控制组成的复合控制。
(17)根据(1)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对主图像的变焦控制和对监视图像的变焦控制是相互并行的电子变焦控制。
(18)一种变焦控制方法,包括:
由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根据用户的变焦操作设定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和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以及
由变焦控制单元对主图像进行变焦控制使得变焦倍率根据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变化,并且对监视图像进行变焦控制使得变焦倍率根据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变化,其中,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通过平滑化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设定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
(19)一种使得计算机执行变焦控制方法的程序,包括:
由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根据用户的变焦操作设定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和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以及
由变焦控制单元在对图像进行变焦控制使得变焦倍率根据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变化,并且对监视图像进行变焦控制使得变焦倍率根据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变化,其中,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通过平滑化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设定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
(20)一种变焦控制设备,包括:
监视图像变焦倍率控制单元,根据基于用户的变焦操作的监视图像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控制改变监视图像变焦倍率的操作;以及
主图像变焦倍率控制单元,根据通过对监视图像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进行平滑化处理获取的主图像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控制改变主图像变焦倍率的操作。
(2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根据用户的变焦操作设定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和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以及
变焦控制单元,对主图像进行变焦控制使得变焦倍率根据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变化,并且对监视图像进行变焦控制使得变焦倍率根据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变化,其中,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平滑化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设定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
(22)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监视图像变焦倍率控制单元,根据基于用户的变焦操作的监视图像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控制改变监视图像变焦倍率的操作;以及
主图像变焦倍率控制单元,根据通过对监视图像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进行平滑化处理获取的主图像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控制改变主图像变焦倍率的操作。
附图标记
1 成像设备
104 记录设备
105 显示设备
106 控制单元
107 操作单元
108 透镜驱动单元
116 电子变焦处理单元
120 变焦控制单元

Claims (20)

1.一种变焦控制设备,包括: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根据用户的变焦操作设定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和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以及
变焦控制单元,对主图像进行变焦控制使得变焦倍率根据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变化,并且对监视图像进行变焦控制使得变焦倍率根据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变化,其中,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平滑化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设定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对主图像的变焦控制是光学变焦控制,以及
对监视图像的变焦控制是由光学变焦控制和对根据光学变焦控制获取的图像的电子变焦控制组成的复合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
将平滑化后的目标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为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所述平滑化后的目标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是通过平滑化根据变焦操作获取的目标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而获取的,以及
将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成将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和电子变焦倍率变化速度的合成的值,所述电子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是基于目标变焦倍率变化速度和经平滑化的目标变焦倍率变化速度决定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将电子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为沿抵消平滑化的方向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根据成像状况改变平滑化的程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成像状况包括正在记录和记录待机,以及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在正在记录和记录待机之间改变平滑化的程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成像状况包括变焦透镜的当前位置,以及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根据变焦透镜的当前位置改变平滑化的程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成像状况包括成像设备的移动状况,以及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根据成像设备的移动状况改变平滑化的程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成像状况包括有无对于变焦操作方式的用户指示,所述变焦操作方式与正常变焦操作方式相比变焦移动更快,并且与正常变焦操作方式不同,以及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根据有无所述用户指示改变平滑化的程度。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成像状况包括成像模式,以及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根据成像模式改变平滑化的程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成像模式包括加速成像模式和减速成像模式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正常成像模式,以及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在加速成像模式和减速成像模式中至少一种以及正常成像模式之间改变平滑化的程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成像模式包括拍摄静态图像的静态图像成像模式和拍摄动态图像的动态图像成像模式,以及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在静态图像成像模式和动态图像成像模式之间改变平滑化的程度。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成像状况包括帧速率,以及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根据帧速率改变平滑化的程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将监视图像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根据屏幕上的位置设定为不同的速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将监视图像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为在屏幕上的中央附近区域和边缘附近区域之间相互不同的速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对主图像的变焦控制是第一电子变焦控制,以及
对监视图像的变焦控制是由第一电子变焦控制和对经受了第一电子变焦控制的图像上的第二电子变焦控制组成的复合控制。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控制设备,其中
对主图像的变焦控制和对监视图像的变焦控制是相互并行的电子变焦控制。
18.一种变焦控制方法,包括:
由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根据用户的变焦操作设定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和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以及
由变焦控制单元对主图像进行变焦控制使得变焦倍率根据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变化,并且对监视图像进行变焦控制使得变焦倍率根据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变化,其中,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通过平滑化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设定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
19.一种使得计算机执行变焦控制方法的程序,包括:
由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根据用户的变焦操作设定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和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以及
由变焦控制单元在对图像进行变焦控制使得变焦倍率根据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变化,并且对监视图像进行变焦控制使得变焦倍率根据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变化,其中,
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设定单元通过平滑化监视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设定主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速度。
20.一种变焦控制设备,包括:
监视图像变焦倍率控制单元,根据基于用户的变焦操作的监视图像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控制改变监视图像变焦倍率的操作;以及
主图像变焦倍率控制单元,根据通过对监视图像变焦倍率变化速度进行平滑化处理获取的主图像变焦倍率变化速度,来控制改变主图像变焦倍率的操作。
CN201580034500.XA 2014-07-02 2015-05-18 变焦控制设备、变焦控制方法和程序 Active CN1066627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6589 2014-07-02
JP2014-136589 2014-07-02
PCT/JP2015/002490 WO2016002124A1 (ja) 2014-07-02 2015-05-18 ズーム制御装置、ズーム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62723A true CN106662723A (zh) 2017-05-10
CN106662723B CN106662723B (zh) 2019-08-20

Family

ID=55018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4500.XA Active CN106662723B (zh) 2014-07-02 2015-05-18 变焦控制设备、变焦控制方法和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158808B2 (zh)
EP (1) EP3165955B1 (zh)
JP (2) JP6528773B2 (zh)
CN (1) CN106662723B (zh)
WO (1) WO201600212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7021A (zh) * 2021-08-27 2021-11-30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拍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280756A (zh) * 2020-03-16 2022-11-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数码相机的缩放设置调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62543A (ja) * 2020-10-08 2022-04-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66497A (ja) * 2010-02-10 2011-08-25 Olympus Corp 撮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7135B2 (ja) * 1993-01-21 2003-03-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ビデオカメラ
JPH09247517A (ja) * 1996-03-11 1997-09-19 Hitachi Ltd 撮像装置
JPH1042183A (ja) 1996-07-22 1998-02-13 Canon Inc 撮像装置
JP4006621B2 (ja) 2001-12-12 2007-11-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3894047B2 (ja) * 2002-05-31 2007-03-14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監視用ビデオ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監視用ビデオカメラ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撮影方法
JP4135527B2 (ja) 2003-02-21 2008-08-20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カメラシステム
JP4868434B2 (ja) * 2004-05-14 2012-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制御装置、光学機器およびレンズ制御方法
JP4636887B2 (ja) * 2005-01-11 2011-02-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
JP4152398B2 (ja) 2005-05-26 2008-09-1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手ぶれ補正装置
JP4822430B2 (ja) 2006-06-08 2011-11-24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影方法
JP2008053769A (ja) 2006-08-22 2008-03-06 Ricoh Co Ltd 撮像装置
JP5020805B2 (ja) * 2007-12-28 2012-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9204888A (ja) 2008-02-28 2009-09-10 Canon Inc 撮影装置
JP2009260413A (ja) 2008-04-11 2009-11-05 Canon Inc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163369B2 (ja) 2008-08-27 2013-03-1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332486B2 (ja) 2008-10-14 2013-11-06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
JP5371417B2 (ja) * 2008-12-26 2013-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光学機器及びレンズ駆動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254822B2 (ja) * 2009-01-26 2013-08-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414357B2 (ja) * 2009-05-20 2014-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再生装置
JP5352377B2 (ja) 2009-08-10 2013-11-27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US8363128B2 (en) 2009-08-10 2013-01-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5381486B2 (ja) * 2009-08-13 2014-01-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方法
JP5521518B2 (ja) * 2009-12-01 2014-06-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172649A (ja) 2010-02-23 2011-09-08 Hoya Corp 内視鏡装置及びズーム装置
JP2012124624A (ja) 2010-12-07 2012-06-28 Canon Inc 撮像装置
JP2014143519A (ja) 2013-01-23 2014-08-07 Nikon Corp 電子カメラ
JP2016092609A (ja) * 2014-11-05 2016-05-2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66497A (ja) * 2010-02-10 2011-08-25 Olympus Corp 撮像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80756A (zh) * 2020-03-16 2022-11-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数码相机的缩放设置调整
CN115280756B (zh) * 2020-03-16 2023-10-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码相机的缩放设置调整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27021A (zh) * 2021-08-27 2021-11-30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拍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11686B2 (en) 2021-02-02
EP3165955A1 (en) 2017-05-10
JP6528773B2 (ja) 2019-06-12
US20170201691A1 (en) 2017-07-13
EP3165955B1 (en) 2021-01-13
JPWO2016002124A1 (ja) 2017-04-27
WO2016002124A1 (ja) 2016-01-07
EP3165955A4 (en) 2018-02-28
JP2019149840A (ja) 2019-09-05
US20190082111A1 (en) 2019-03-14
JP6721084B2 (ja) 2020-07-08
CN106662723B (zh) 2019-08-20
US10158808B2 (en) 2018-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02401B2 (ja) カメラ、カメラ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カメラ制御方法
JP5054583B2 (ja) 撮像装置
US8730377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djusting autofocus position based on stored adjustment amount
JP2010050521A (ja) 撮像装置
WO2007086571A1 (ja) 撮影装置、表示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KR20130024022A (ko) 디지털 촬영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JP6214421B2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
WO2013047483A1 (ja) 撮影装置、撮影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546691B2 (ja) 撮影装置、撮影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893712B1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処理プログラム
JP6721084B2 (ja) ズーム制御装置、ズーム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011235B2 (ja) 撮影装置及び撮影方法
JP5153350B2 (ja) 撮像装置
JP2013121173A (ja) 撮像装置
KR101960508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방법
JP2014131190A (ja)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637491B2 (ja) 撮影装置、撮影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50139627A1 (en) Motion picture playback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laying back motion picture
JP2010020081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並びに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5153183B2 (ja) 画像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3115656A (ja) 撮影機器
KR101923185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방법
JP2010263548A (ja)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260567A (ja) 撮像装置
JP6520566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