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2359B -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62359B
CN106662359B CN201580047428.4A CN201580047428A CN106662359B CN 106662359 B CN106662359 B CN 106662359B CN 201580047428 A CN201580047428 A CN 201580047428A CN 106662359 B CN106662359 B CN 1066623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door unit
pipeline
conditioner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74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62359A (zh
Inventor
渡边友贵
大石雅之
横田周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662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2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623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23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进行室内的空气调节,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具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形成于上部的吸入口、形成于下部的吹出口、及连通吸入口和吹出口的风道;至少1个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配设于风道;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处于轴流风扇的下游侧,并且配设于风道;管道,所述管道连通风道的轴流风扇的上游侧和该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外部;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配设于管道内部,并且对温度进行检测。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该室内机具有检测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已知以往有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该室内机在横流风机的上游侧配设有热交换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的室内机中,在框体上形成有外部空气连通口,在外部空气连通口的附近配设有室温传感器。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的室内机中,当横流风机工作时,室内空气从外部空气连通口被吸入,室温传感器检测从外部空气连通口所吸入的室内空气的温度。在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的室内机中,为了能够从室内机的周围吸入室内空气,配设于热交换器的下游侧的横流风机仅单纯设有外部空气连通口,从外部空气连通口吸入室内空气。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306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提出了一种热交换器配设于轴流风扇的下游侧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由于热交换器配设于轴流风扇的下游侧的室内机是轴流风扇送入空气的结构,因此若简单地应用专利文献1所述的外部空气连通孔,则由轴流风扇所送入的空气从外部空气连通孔被吹出。因此,在热交换器配设于轴流风扇的下游侧的室内机中,简单地应用专利文献1的外部空气连通孔,即使在外部空气连通孔的附近配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也不能精度良好地检测室内空气的温度。另外,由于空气从外部空气连通孔被吹出,因此导致室内机的效率降低。
本发明是以上述这样的问题为背景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在热交换器配设于轴流风扇的下游侧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中,精度良好地取得室内空气的温度。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中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是进行室内的空气调节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具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形成于上部的吸入口、形成于下部的吹出口以及连通吸入口和吹出口的风道;至少一个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配设于风道;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处于轴流风扇的下游侧,并且配设于风道;管道,所述管道连通风道的轴流风扇的上游侧和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外部;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配设于管道的内部,并且对温度进行检测。
另外,在本发明中的另一技术方案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中,还具有电气部件箱,所述电气部件箱处于上述风道的外部,并且配设于上述主体部的内部,所述电气部件箱至少收纳有控制装置,上述管道通过除了上述电气部件箱的上方以外的区域。
另外,在本发明中的另一技术方案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中,还具有连接配管,所述连接配管处于上述风道的外部,并且配设于上述主体部的内部,所述连接配管连接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和室外机,上述管道通过上述连接配管的上方。
另外,在本发明中的另一技术方案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中,上述电气部件箱及上述连接配管配设于该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侧方,上述电气部件箱相比于上述连接配管配设于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前方。
另外,在本发明中的另一技术方案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中,上述管道的空气吸入孔配设于比空气吹出孔远离上述电气部件箱的位置,所述管道具有靠近上述空气吸入孔侧的上述电气部件箱的区域和远离上述空气吹出孔侧的上述电气部件箱的区域,上述温度传感器配设于上述管道的远离上述电气部件箱的区域。
另外,在本发明中的另一技术方案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中,上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距离上述管道的空气吸入孔10mm以内的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中的另一技术方案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中,还具有检测湿度的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配设于上述管道的内部的上述温度传感器的下游侧。
另外,在本发明中的另一技术方案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中,上述管道构成为包括第一箱、第二箱、以及开闭自如地连接上述第一箱和上述第二箱的连接部。
另外,在本发明中的另一技术方案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中,在上述第一箱处形成有安装上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传感器安装部。
发明效果
本发明中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具有连通风道的轴流风扇的上游侧和室内机的外部的管道,所述风道连通吸入口和吹出口,因此,在轴流风扇工作时,室内空气会流过管道。而且,由于温度传感器配设于管道的内部,并且检测在管道的内部流动的空气的温度,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取得室内空气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图。
图2是将图1所记载的室内机分解并从斜向观察的图。
图3是说明图1所记载的室内机的机械室的结构的图。
图4是放大了图3的机械室的局部的图。
图5是示意地记载图4的A-A截面的图。
图6是从上方观察图1所记载的室内机的图。
图7是示意地记载图6的B-B截面的图。
图8是示意地记载图1所记载的室内机中的管道、连接配管、电气部件箱、轴流风扇和热交换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9是从斜向观察形成图8所记载的管道的管道单元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将图9所记载的管道单元的分解后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说明对图10所记载的分解后的管道单元进行组装的过程的图。
图12是表示组装图11的组装过程的管道单元后状态的图。
图13是示意地记载图9的C截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且对该部分的说明进行适当省略或简略化。另外,对于各图所记载的结构,其形状、大小及配置等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实施方式1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
图1是从斜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图,图2是将图1所记载的室内机分解并从斜向观察的图,图3是说明图1所记载的室内机的机械室的结构的图,图4是放大了图3的机械室的局部的图,图5是示意地记载图4的A-A截面的图,图6是从上方观察图1所记载的室内机的图,图7是示意地记载图6的B-B截面的图,图8是示意地记载图1所记载的室内机中的管道、连接配管、电气部件箱、轴流风扇和热交换器的位置关系的图。本实施方式中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通过利用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向房间内部的室内等空调空间供给空调空气。
如图1及图2所示,室内机1具有固定于室内的墙面等的基座2和安装于基座2的框体板8。通过将框体板8安装于基座2,形成了主体部28。如图2所示,在主体部28的内部中例如收纳有送风单元50、热交换器4、排水盘6、电气部件箱7等。
如图2及图3所示,在热交换器4的右侧方形成有电气部件室13。另外,电气部件室13也可以形成于热交换器4的左侧方。在电气部件室13中,收纳有连接配管3及电气部件箱7等。连接配管3连接热交换器4和省略了图示的室外机,并且在电气部件室13的内部配设于电子部件箱7的背面侧。另外,室外机例如设置于房间外部的屋外,并作为废弃或者供给空调的热的热源机发挥功能。通过将室内机1安装于室内的墙面,并将连接配管3配设于室内机1的背面侧,从而能够缩短连接室内机1和室外机的配管的长度。电气部件箱7收纳有省略图示的控制装置等。控制装置对例如连接室内机1与室外机而构成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整体进行控制,例如,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PU、或者它们中2个以上的组合而构成。控制装置例如利用输入到遥控器(省略图示)的运行信息以及图8记载的温度传感器14所取得的信息,对空调空气的强度、温度等进行调节。电气部件箱7例如安装于基座2,框体板8安装于基座2,由此电气部件箱7收纳于主体部28的内部。
如图1所示,在主体部28上形成有吸入口20和吹出口22,所述吸入口20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主体部28的内部,所述吹出口22用于将空调空气供给到空调对象区域。如图1及图6所示,吸入口20形成于主体部28的上部,如图1所示,吹出口22形成于包括主体部28的下表面及前表面在内的区域。连通吸入口20和吹出口22的风道形成为密闭状态。在连通吸入口20和吹出口22的风道中配设有图2所记载的送风单元50及热交换器4等。
如图1及图7所示,送风单元50在设置于吸入口20的风扇罩51的下游侧具有轴流风扇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2个风扇罩51左右并排配设,在2个风扇罩51各自的下方配设有轴流风扇5,但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具有至少1个轴流风扇5即可。轴流风扇5例如为螺旋桨式风扇,将从吸入口20吸入了的空气送入轴流风扇5的下游。热交换器4使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制冷剂是从省略图示的室外机经由连接配管3而被供给的制冷剂。如图8所示,在热交换器4的侧部连接有将传热管彼此连接的U字形的U形配管41。
如图1及图7所示,在配设于连通吸入口20和吹出口22的风道上的轴流风扇5工作时,室内空气从吸入口20被吸入到主体部28的内部,所吸入的空气被送入风道。通过轴流风扇5而被送入风道的空气在热交换器4处热交换,热交换后的空气从吹出口22吹出,由此,冷气或暖气的空调空气被供给到空调对象区域。另外,连通吸入口20和吹出口22的风道被密封,通过轴流风扇5而被送入的空气不会从吹出口22以外的位置泄漏。
如图2所示,在热交换器4的下方配设有排水盘6。排水盘6接收在热交换器4处产生的排水。另外,在排水盘6处形成有风道孔6a,该风道孔6a构成了风道的一部分,使在热交换器4处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
如图1所示,在主体部28的基座2上形成有用于吸进室内的室内空气的通风口10。通风口10形成于主体部28的侧面的上方并且形成在背面侧。如图3所示,在主体部28的内部形成有管道30,如图8所示,管道30的空气吸入孔32与通风口10相向地配设。
管道
管道30连通风道中的轴流风扇5的上游侧和室内机1的外部,所述风道连通室内机1的吸入口20和吹出口22。管道30的空气吹出孔34与风道的轴流风扇5的上游侧连通。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如图4及图7所示,轴流风扇5的上游侧与电气部件室13由隔板11隔开,在隔板11上形成有连通孔12。而且,管道30的空气吹出孔34与隔板11的连通孔12相向地配设。如图7所示,当轴流风扇5工作时,室内空气从与通风口10相向地配设的空气吸入孔32被吸入。从空气吸入孔32被吸入的室内空气,经由管道30从空气吹出孔34吹出。从空气吹出孔34吹出了的空气,被轴流风扇5吸入,送入轴流风扇5的下游侧。
如图8所示,在管道30的内部配设有温度传感器14及湿度传感器15。温度传感器14检测流过管道30的室内空气的温度,例如由热敏电阻等构成。湿度传感器15检测流过管道30的室内空气的湿度,例如使用电阻式或电容式的湿度传感器。
管道30以通过除了电气部件箱7的上方以外的区域的方式配设,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如图8所示,管道30配设于电气部件箱7的背面侧的连接配管3的上方。由于管道30通过除了电气部件箱7的上方以外的区域,因此电气部件箱7的发热对在管道30中流动的空气的影响得到抑制。由于在管道30中流动的空气没有受到电气部件箱7的发热的影响,因此配设于管道30的内部的温度传感器14能够精度良好地检测室内空气的温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由于管道30配设于连接配管3的上方,因此连接配管3的上方的未被有效利用的空间即死区被有效利用,能够使室内机1小型化。
如图5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管道30具有弯折一次的形状,上游测的空气吸入孔32配设于比下游侧的空气吹出孔34远离电气部件箱7的位置。管道30形成为具有弯折的形状,由此在室内机1的内部的有限区域中,确保了在管道30的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14及湿度传感器15的空间,并且能够使管道30的截面积成为管道30能够获得必需的空气流量的面积。另外,管道30所必需的空气流量为温度传感器14能够精度良好地检测出室内空气的温度并且湿度传感器15能够精度良好地检测出室内空气的湿度的流量。另外,管道30不限定于具有弯折一次的形状的结构,也可以为具有弯折两次以上的形状的结构。另外,管道30也可以是没有弯折的形状的结构。即,只要管道30为在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4及湿度传感器15并且能够获得必需的空气流量的结构即可。另外,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空气吸入孔32比空气吹出孔34远离电器品箱7的结构。即,只要以管道30连通风道中的轴流风扇5的上游侧和室内机1的外部的方式形成空气吸入孔32及空气吹出孔34即可,所述风道连通室内机1的吸入口20和吹出口22。
在图5及图8所记载的例子中,温度传感器14在管道30中配设于空气吸入孔32侧的远离电气部件箱7及热交换器4的位置。通过将温度传感器14配设于远离电气部件箱7及热交换器4的位置,从而降低电气部件箱7及热交换器4产生的热的影响,因此温度传感器14能够精度良好地检测出室内空气的温度。另外,优选温度传感器14设置于距离空气吸入孔32为10mm以内的位置。如上所述,通过温度传感器14配设于空气吸入孔32的附近,从而与室内温度实际上相同温度的空气与温度传感器14接触,因此温度传感器14能够精度良好地检测出室内空气的温度。
湿度传感器15在管道30中配设于温度传感器14的下游侧的空气吹出孔34侧。由于湿度传感器15的检测结果与温度传感器14的检测结果相比,难以受到电气部件箱7及热交换器4产生的热的影响,因此将温度传感器14配设于湿度传感器15的上游侧,能够使温度传感器14比湿度传感器15远离电气部件箱7及热交换器4。其结果为,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温度传感器14及湿度传感器15能够各自精度良好地进行检测。另外,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温度传感器14配设在湿度传感器15的上游侧的方式。在温度传感器14能够精度良好地检测出室内空气的温度的情况下,温度传感器14也可以配设于湿度传感器15的下游侧。
管道单元
图9是从斜向观察形成图8所记载的管道的管道单元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0是表示将图9所记载的管道单元分解后的状态的图,图11是说明对图10所记载的分解后的管道单元进行组装的过程的图,图12是表示组装图11的组装过程的管道单元后的状态的图,图13是示意地记载图9的C截面的图。图9所记载的管道单元30A形成图8所记载的管道30。
如图9所示,管道单元30A构成为包括第一箱36、第二箱38和连接部44。连接部44形成为能够自由弯曲,并且如图10~图12所示,开闭自如地连接第一箱36和第二箱38。如图10所示,在第一箱36中形成有安装温度传感器14的温度传感器安装部40和安装湿度传感器15的湿度传感器安装部42。
例如,如图10所示,组装管道单元30A的操作者,在打开第一箱36及第二箱38的状态下,将温度传感器14安装于温度传感器安装部40,将湿度传感器15安装于湿度传感器安装部42。而且,如图11及图12所示,通过一边使连接部44弯曲,一边安装第一箱36和第二箱38,从而得到图9及图12所记载的管道单元30A。另外,第一箱36和第二箱38在二者关闭的状态下例如被爪固定。通过安装第一箱36和第二箱38,从而形成空气吸入孔32和空气吹出孔34。
由于管道单元30A是由与空气相比难以传热的树脂成型品形成的,而且空气在管道30的内部流动,因此在管道30中流动的空气变得不易受电气部件箱7及热交换器4产生的热的影响。另外,在管道单元30A处形成有引导从电气部件箱7引出的配线及向电气部件箱7引入的配线的配线引导部46,从而有效利用了室内机1内部的死区。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管道30利用连接配管3的上方的死区而形成。另外,由于管道30配设于电气部件箱7的附近,因此易于将配设于管道30内部的温度传感器14及湿度传感器15的配线引回到电气部件箱7。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设置在室内,并且进行室内的空气调节,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具有:主体部28,所述主体部28具有形成于上部的吸入口20、形成于下部的吹出口22、连通吸入口20和吹出口22的风道;至少1个轴流风扇5,所述轴流风扇5配设于风道;热交换器4,所述热交换器4处于轴流风扇5的下游侧,并且配设于风道;管道30,所述管道30连通风道的轴流风扇5的上游侧与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的外部;温度传感器14,所述温度传感器14配设于管道30的内部,并且对温度进行检测。根据本实施方式,管道30连通风道的轴流风扇5的上游侧和室内机1的外部,所述风道连通吸入口20和吹出口22,通过轴流风扇5工作,空气流入管道30,因此温度传感器14能够精度良好地检测出室内空气的温度。其结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室内机1,能够利用由温度传感器14精度良好地检测出的室内空气的温度,为室内提供舒适的空气调节。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室内机1具有电气部件箱7,所述电气部件箱7处于连通吸入口20和吹出口22的风道的外部,并且配设在主体部28的内部,所述电气部件箱7至少收纳有控制装置,管道30通过电气部件箱7的上方以外的区域。由于管道30通过电气部件箱7的上方以外的区域,从而使电气部件箱7的发热对在管道30流动的空气的影响降低,因此温度传感器14能够精度良好地检测室内空气的温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室内机1具有连接配管3,所述连接配管3处于连通吸入口20和吹出口22的风道的外部,并且配设在主体部28的内部,所述连接配管3连接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和室外机(省略图示)。管道30通过连接配管3的上方。例如,电气部件箱7及连接配管3配设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的侧方,电气部件箱7相比于连接配管3配设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的前方。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的室内机1中,由于在连接配管3上方的死区配设有管道30,连接配管3上方的死区得到有效地利用,因此能够使室内机1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室内机1中,管道30的空气吸入孔32配设于比空气吹出孔34远离电气部件箱7的位置,管道30具有设置于空气吸入孔32侧且靠近电气部件箱7的区域和设置于空气吹出孔34侧且远离电气部件箱7的区域。温度传感器14配设于管道30的远离电气部件箱7的区域。管道30的空气吸入孔32的附近也远离热交换器4,温度传感器14配设于远离电气部件箱7及热交换器4的位置,因此电气部件箱7及热交换器4的热对温度传感器14的影响降低。其结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14能够精度良好地检测出室内空气的温度。
另外,优选温度传感器14设置于距离管道30的空气吸入孔32为10mm以内的位置。如上所述,通过温度传感器14配设于空气吸入孔32的附近,从而温度传感器14能够进一步精度良好地检测出室内空气的温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中,在管道30的内部的温度传感器14的下游侧配设有检测湿度的湿度传感器15。由于湿度传感器15的检测结果与温度传感器14的检测结果相比较不容易受到电气部件箱7及热交换器4产生的热的影响,因此,将温度传感器14配设于湿度传感器15的上游侧,能够使温度传感器14比湿度传感器15远离电气部件箱7及热交换器4。其结果为,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温度传感器14及湿度传感器15能够各自精度良好地进行检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中,管道30构成为包括第一箱36、第二箱38、开闭自如地连接第一箱36和第二箱38的连接部44,在第一箱36处形成有安装温度传感器14的温度传感器安装部40。如上所述,通过使形成管道30的构件单元化,从而能够使室内机1的制造工序简略化。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变。换言之,可以对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适当改良,另外,也可以使至少一部分由其他的结构代替。而且,所述配置中没有特别限定的构成要件不限于实施方式中所明示的配置,可以配置于能够达成其功能的位置。
符号说明:
1室内机、2基座、3连接配管、4热交换器、5轴流风扇、6排水盘、6a风道孔、7电气部件箱、8框体板、10通风口、11隔板、12连通孔、13电气部件室、14温度传感器、15湿度传感器、20吸入口、22吹出口、28主体部、30管道、30A管道单元、32空气吸入孔、34空气吹出孔、36第一箱、38第二箱、40温度传感器安装部、41U形配管、42湿度传感器安装部、44连接部、46配线引导部、50送风单元、51风扇罩

Claims (6)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其中,具有: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形成于上部的吸入口、形成于下部的吹出口、及连通上述吸入口和上述吹出口的风道;
至少1个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配设于上述风道;
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处于上述轴流风扇的下游侧,并且配设于上述风道;
管道,所述管道连通上述风道的上述轴流风扇的上游侧和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外部;以及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配设于上述管道的内部,并且对温度进行检测,
还具有电气部件箱,所述电气部件箱处于上述风道的外部,并且配设于上述主体部的内部,所述电气部件箱至少收纳有控制装置,
上述管道通过除了上述电气部件箱的上方以外的区域,
还具有连接配管,所述连接配管处于上述风道的外部,并且配设于上述主体部的内部,所述连接配管连接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和室外机,
上述管道通过上述连接配管的上方,
上述电气部件箱及上述连接配管配设于该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侧方,
上述电气部件箱相比于上述连接配管配设于该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前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其中,
上述管道的空气吸入孔配设于比空气吹出孔远离上述电气部件箱的位置,所述管道具有靠近上述空气吸入孔侧的上述电气部件箱的区域和远离上述空气吹出孔侧的上述电气部件箱的区域,
上述温度传感器配设于上述管道的远离上述电气部件箱的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其中,
上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距离上述管道的空气吸入孔10mm以内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其中,
还具有检测湿度的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配设于上述管道的内部的上述温度传感器的下游侧。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其中,
上述管道构成为包括第一箱、第二箱、以及开闭自如地连接上述第一箱和上述第二箱的连接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其中,
在上述第一箱处形成有安装上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传感器安装部。
CN201580047428.4A 2015-08-06 2015-08-06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 Active CN1066623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72410 WO2017022130A1 (ja) 2015-08-06 2015-08-06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62359A CN106662359A (zh) 2017-05-10
CN106662359B true CN106662359B (zh) 2019-09-27

Family

ID=57942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7428.4A Active CN106662359B (zh) 2015-08-06 2015-08-06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82669B2 (zh)
CN (1) CN106662359B (zh)
WO (1) WO20170221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293436A1 (en) * 2018-09-04 2021-09-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56131A (ja) * 1999-08-17 2001-02-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天井埋込形空気調和機
CN1105270C (zh) * 1997-11-13 2003-04-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JP2006153322A (ja) * 2004-11-26 2006-06-15 Fujitsu General Ltd ダクトカバー
CN201917012U (zh) * 2011-01-17 2011-08-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JP2013133992A (ja) * 2011-12-26 2013-07-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203404868U (zh) * 2013-07-19 2014-01-22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室外机的测温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外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48022U (ja) * 1983-09-05 1985-04-04 日立プラント建設株式会社 空調用吹出し装置
JPH0798146A (ja) * 1993-09-29 1995-04-11 Tokyo Gas Co Ltd 吸収式冷凍機を用いた空調装置
JP3887096B2 (ja) * 1998-02-16 2007-02-28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780892B2 (ja) * 2011-09-08 2015-09-16 高砂熱学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70C (zh) * 1997-11-13 2003-04-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JP2001056131A (ja) * 1999-08-17 2001-02-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天井埋込形空気調和機
JP2006153322A (ja) * 2004-11-26 2006-06-15 Fujitsu General Ltd ダクトカバー
CN201917012U (zh) * 2011-01-17 2011-08-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JP2013133992A (ja) * 2011-12-26 2013-07-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203404868U (zh) * 2013-07-19 2014-01-22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室外机的测温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外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62359A (zh) 2017-05-10
WO2017022130A1 (ja) 2017-02-09
JP6482669B2 (ja) 2019-03-13
JPWO2017022130A1 (ja) 2018-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93631U (zh) 空调器
JPWO2018198165A1 (ja) 冷媒検知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CN210921594U (zh) 附加装置以及包括该附加装置的空调装置
CN106152442A (zh)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JP2005172309A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室用空調システム
ATE458171T1 (de) Ausseneinheit für klimaanlagen
US20100248612A1 (en) Device for ventil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 bathroom
CN104864494A (zh) 空调机室内机
CN106662359B (zh)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
JP684895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JP2020026979A5 (zh)
JP718941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WO2020077769A1 (zh) 检测装置及具有其的除湿装置
JP4147549B2 (ja) 空気調和機
JPH0714737Y2 (ja) 空調機
CN205783583U (zh) 一种数据中心气流组织模拟及温度分析装置
CN105371460B (zh) 送风装置
JP2016223731A (ja) パーソナル空調機
CN211011633U (zh) 一体式风管机
CN210463496U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1354046A (zh) 取暖换气扇
JPS63180026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110986176A (zh) 空调室内机
CN104633817A (zh) 一种辐射空调的新风系统及新风处理方法
JPH073296B2 (ja) 床設置型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