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53210B - 一种电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53210B
CN106653210B CN201610817535.7A CN201610817535A CN106653210B CN 106653210 B CN106653210 B CN 106653210B CN 201610817535 A CN201610817535 A CN 201610817535A CN 106653210 B CN106653210 B CN 1066532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weight
insulating barrier
neodymium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175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53210A (zh
Inventor
戈杰
王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Jini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Jini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Jini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61081753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532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53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32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532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32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9/00Power cables
    • H01B9/00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2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metals or alloys
    • H01B1/023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0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18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 H01B3/28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0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18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 H01B3/3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plastics; resins; wax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09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ductive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2Disposition of insul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其铝合金导体组成成分为(wt%):碳纳米管1.1%~8.3%,锰0.15%~0.43%,硅0.14%~0.33%,铁0.16%~0.23%,镓0.08%~0.18%,混合稀土元素0.02%~0.05%,锡0.02%~0.04%,镁0.02%~0.035%,锗0.02%~0.16%,钛0.01%~0.13%,铬0.01%~0.11%,镍0.01%~0.08%,铜0.01%~0.06%,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混合稀土元素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镧22~31,镱18~23,钷11~26,铽9~17,钕7~13,铕5~10,钪3~6;其绝缘层组成成分为(重量份):TPU135~178,SEBS67~103,聚丙烯19~45,增容剂SEBS‑g‑MAH17~32,导热硅胶7~16,石墨3~8,钕0.62~0.85,紫外线吸收剂1.5~3.6,橡胶级硬脂酸1.8~4.1,二氧化钛12~23,钛酸正丁酯0.8~1.1,二碱式亚磷酸铅1.3~3.4,氢氧化铝8.7~16.5,氧化镁36~57,纳米氧化锌3.2~5.4,硅橡胶级沉淀二氧化硅18~34,独居石28~43,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的电缆,通过对铝合金和绝缘层的改进,降低了电力输送过程中的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电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尤其是一种能够降低导电消耗的节能电缆。
背景技术
在电力输送过程中,损耗是不可避免的,每年因输送导致的损耗数量是巨大的。其中,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全国跨区跨省输电线路损耗情况通报记载,2013年全国跨区输电总计送端电量2907.2亿千瓦时,受端电量2006.2亿千瓦时,损失电量91亿千瓦时,平均输电损耗率4.34%。如何减少传输中的能耗是人们一直致力于解决的技术问题,而随着节能减排和环保意识的加强,这一问题更加为人们所关注。
电力输送中对损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电缆的电阻大小,而电缆电阻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导体本身的电阻,同时还受其他多个因素的影响。
目前电力输送中的常用导电材料主要为铝或铜,而在以铝为导电材料时,为了获得更佳的综合性能,通常采用铝合金材料。通常认为,合金中的铝含量越高,其电导率也就越好。
而为了使得铝合金材料具有更佳的电导率,人们研究开发了多种铝合金材料,但是,其仍有可提高的空间。
另外,导体的温升会导致温度附加电阻,因此,对于具有包裹层的电缆而言,其对导体温升的影响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以空气中敷设的交流电缆为例,其载流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I为导体中流过的电流(A),△θ为高于环境温度的导体温升(K),Wd为导体绝缘单位长度的介质损耗(W/m),R为最高工作温度下导体单位长度的交流电阻(Ω/m),T1为一根导体和金属护套之间单位长度的热阻(K·m/W),T2为金属套与铠装之间衬垫层单位长度的热阻(K·m/W),T3为电缆外护层单位长度的热阻(K·m/W),T4为电缆表面与周围媒质之间单位长度的热阻(K·m/W),n为电缆中载有负荷的导体数(导体截面相同、负荷相同),λ1为电缆金属套损耗相对于该电缆所有导体总损耗的比率,λ2为电缆铠装损耗相对于该电缆所有导体总损耗的比率。
由此可知,电能传输中的能量损耗不仅与其导体电阻有关,还与包覆层的性能例如热阻等有关联。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其导体具有更高的电导率,包覆层具有改进的热阻性能,可以降低电缆在输送电力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电缆,其包括:
导电芯体和其外部的包裹层,其导电芯体由铝合金材料制成,铝合金材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
碳纳米管1.1%~8.3%,锰0.15%~0.43%,硅0.14%~0.33%,铁0.16%~0.23%,镓0.08%~0.18%,混合稀土元素0.02%~0.05%,锡0.02%~0.04%,镁0.02%~0.035%,锗0.02%~0.16%,钛0.01%~0.13%,铬0.01%~0.11%,镍0.01%~0.08%,铜0.01%~0.06%,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混合稀土元素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镧22~31,镱18~23,钷11~26,铽9~17,钕7~13,铕5~10,钪3~6;
其外部的包裹层包括绝缘层,绝缘层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
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135~178,SEBS(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67~103,聚丙烯19~45,增容剂SEBS-g-MAH17~32,导热硅胶7~16,石墨3~8,钕0.62~0.85,紫外线吸收剂1.5~3.6,橡胶级硬脂酸1.8~4.1,二氧化钛12~23,钛酸正丁酯0.8~1.1,二碱式亚磷酸铅1.3~3.4,氢氧化铝8.7~16.5,氧化镁36~57,纳米氧化锌3.2~5.4,硅橡胶级沉淀二氧化硅18~34,独居石28~43,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电缆,其铝合金材料中下列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碳纳米管4.1%~8.2%,锰0.25%~0.37%,硅0.19%~0.31%,铁0.17%~0.19%,镓0.13%~0.17%,混合稀土元素0.03%~0.045%,锡0.02%~0.03%,镁0.021%~0.029%,锗0.05%~0.11%,钛0.02%~0.07%,铬0.02%~0.06%,镍0.03%~0.07%,铜0.02%~0.05%,借以获得更佳的电导率。
其中,为了获得更佳的电导率,更进一步的,混合稀土元素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镧25~28,镱19~21,钷12~16,铽11~13,钕8~12,铕6~8,钪4~5。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电缆,其铝合金材料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碳纳米管6.2%,锰0.33%,硅0.29%,铁0.18%,镓0.16%,混合稀土元素0.04%,锡0.028%,镁0.025%,锗0.08%,钛0.03%,铬0.04%,镍0.05%,铜0.036%,借以获得更佳的电导率。
其中,为了获得更佳的电导率,更进一步的,混合稀土元素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镧26.1,镱20.3,钷14.6,铽12.7,钕10.3,铕7.1,钪4.6。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电缆,其绝缘层中下列各成分的重量份为:TPU142~165,SEBS76.7~92.3,聚丙烯21.9~34.5,增容剂SEBS-g-MAH21.7~23.2,导热硅胶9.7~13.6,石墨4.3~6.8,钕0.68~0.79,紫外线吸收剂1.85~2.46,橡胶级硬脂酸2.18~3.41,二氧化钛15.2~21.3,钛酸正丁酯0.87~1.01,二碱式亚磷酸铅1.83~2.67,氢氧化铝10.7~13.6,氧化镁39.6~53.7,纳米氧化锌3.82~4.95,硅橡胶级沉淀二氧化硅21.8~29.7,独居石32.8~41.3,借以获得更佳的热阻性能。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电缆,其绝缘层包含如下重量份的成分:TPU157,SEBS83.4,聚丙烯30.1,增容剂SEBS-g-MAH22.3,导热硅胶11.7,石墨5.82,钕0.78,紫外线吸收剂2.31,橡胶级硬脂酸2.93,二氧化钛17.34,钛酸正丁酯0.98,二碱式亚磷酸铅2.34,氢氧化铝12.75,氧化镁46.57,纳米氧化锌4.34,硅橡胶级沉淀二氧化硅25.7,独居石36.5,借以获得更佳的热阻性能。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电缆,其导电芯体包括中心导体和外层导体,以及设于二者之间的绝缘夹层,外层导体由若干扇环构成,绝缘夹层由上述任一种绝缘层的材质制成。
其中,中心导体由多个扇形股块绞合而成,相邻扇形股块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夹层,外层导体的相邻扇环之间设置有第三绝缘夹层,第二绝缘夹层由上述任一种绝缘层的材质制成,第三绝缘夹层由上述任一种绝缘层的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其包裹层还包括:半导电层、半导电屏蔽层、缓冲层、金属护套和外被层,其中,半导电层、绝缘层、半导电屏蔽层、缓冲层、金属护套和外被层由内至外依次设置。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电缆,通过对其中的导电材料的改进,降低了电阻率,获得了更佳的电导率,降低了电力输送过程中的能耗,且具有更佳的抗拉强度;通过对其中的绝缘层的改进,在保证良好绝缘性能和优良机械性能的同时,获得了更佳的热阻性能,降低了电力输送过程中的能耗,且具有更佳的耐候性、耐磨性能、耐老化性能和耐火阻燃性能,尤其是耐氧化性能,另外,其屏蔽性能也有一定的改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缆,其包括:
导电芯体和其外部的包裹层(可以是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任一种,例如实施例11-20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现有的包裹层),其导电芯体由铝合金材料制成,铝合金材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
碳纳米管1.1%,锰0.15%,硅0.14%,铁0.16%,镓0.08%,混合稀土元素0.02%,锡0.02%,镁0.02%,锗0.02%,钛0.01%,铬0.01%,镍0.01%,铜0.01%,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实施例2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缆,其包括:
导电芯体和其外部的包裹层(可以是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任一种,例如实施例11-20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现有的包裹层),其导电芯体由铝合金材料制成,铝合金材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
碳纳米管8.3%,锰0.43%,硅0.33%,铁0.23%,镓0.18%,混合稀土元素0.05%,锡0.04%,镁0.035%,锗0.16%,钛0.13%,铬0.11%,镍0.08%,铜0.06%,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实施例3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缆,其包括:
导电芯体和其外部的包裹层(可以是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任一种,例如实施例11-20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现有的包裹层),其导电芯体由铝合金材料制成,铝合金材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
碳纳米管4.1%,锰0.25%,硅0.19%,铁0.17%,镓0.13%,混合稀土元素0.03%,锡0.02%,镁0.021%,锗0.05%,钛0.02%,铬0.02%,镍0.03%,铜0.02%,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实施例4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缆,其包括:
导电芯体和其外部的包裹层(可以是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任一种,例如实施例11-20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现有的包裹层),其导电芯体由铝合金材料制成,铝合金材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
碳纳米管8.2%,锰0.37%,硅0.31%,铁0.19%,镓0.17%,混合稀土元素0.045%,锡0.03%,镁0.029%,锗0.11%,钛0.07%,铬0.06%,镍0.07%,铜0.05%,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实施例5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缆,其包括:
导电芯体和其外部的包裹层(可以是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任一种,例如实施例11-20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现有的包裹层),其导电芯体由铝合金材料制成,铝合金材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
碳纳米管6.2%,锰0.33%,硅0.29%,铁0.18%,镓0.16%,混合稀土元素0.04%,锡0.028%,镁0.025%,锗0.08%,钛0.03%,铬0.04%,镍0.05%,铜0.036%,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实施例6
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电缆,其包括:
导电芯体和其外部的包裹层(可以是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任一种,例如实施例11-20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现有的包裹层),其导电芯体由铝合金材料制成,铝合金材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
碳纳米管1.1%,锰0.25%,硅0.29%,铁0.17%,镓0.18%,混合稀土元素0.02%,锡0.02%,镁0.035%,锗0.11%,钛0.03%,铬0.02%,镍0.01%,铜0.06%,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实施例7
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电缆,其包括:
导电芯体和其外部的包裹层(可以是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任一种,例如实施例11-20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现有的包裹层),其导电芯体由铝合金材料制成,铝合金材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
碳纳米管4.1%,锰0.37%,硅0.19%,铁0.18%,镓0.08%,混合稀土元素0.045%,锡0.02%,镁0.02%,锗0.16%,钛0.07%,铬0.04%,镍0.03%,铜0.01%,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实施例8
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电缆,其包括:
导电芯体和其外部的包裹层(可以是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任一种,例如实施例11-20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现有的包裹层),其导电芯体由铝合金材料制成,铝合金材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
碳纳米管6.2%,锰0.15%,硅0.31%,铁0.23%,镓0.13%,混合稀土元素0.03%,锡0.028%,镁0.021%,锗0.02%,钛0.13%,铬0.06%,镍0.05%,铜0.02%,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实施例9
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电缆,其包括:
导电芯体和其外部的包裹层(可以是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任一种,例如实施例11-20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现有的包裹层),其导电芯体由铝合金材料制成,铝合金材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
碳纳米管8.2%,锰0.33%,硅0.14%,铁0.19%,镓0.17%,混合稀土元素0.05%,锡0.03%,镁0.028%,锗0.05%,钛0.01%,铬0.11%,镍0.07%,铜0.036%,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实施例10
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电缆,其包括:
导电芯体和其外部的包裹层(可以是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任一种,例如实施例11-20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现有的包裹层),其导电芯体由铝合金材料制成,铝合金材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
碳纳米管8.3%,锰0.43%,硅0.33%,铁0.16%,镓0.16%,混合稀土元素0.04%,锡0.04%,镁0.029%,锗0.08%,钛0.02%,铬0.01%,镍0.08%,铜0.05%,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实施例1至实施例10中的任一实施例,其中,混合稀土元素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配方A):镧22,镱18,钷11,铽9,钕7,铕5,钪3。
实施例1至实施例10中的任一实施例,其中,混合稀土元素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配方B):镧31,镱23,钷26,铽17,钕13,铕10,钪6。
实施例1至实施例10中的任一实施例,其中,混合稀土元素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配方C):镧25,镱19,钷12,铽11,钕8,铕6,钪4。
实施例1至实施例10中的任一实施例,其中,混合稀土元素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配方D):镧28,镱21,钷16,铽13,钕12,铕8,钪5。
实施例1至实施例10中的任一实施例,其中,混合稀土元素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配方E):镧26.1,镱20.3,钷14.6,铽12.7,钕10.3,铕7.1,钪4.6。
实施例1至实施例10中的任一实施例,其中,混合稀土元素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配方F):镧22,镱20.3,钷16,铽17,钕12,铕8,钪6。
实施例1至实施例10中的任一实施例,其中,混合稀土元素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配方G):镧26.1,镱23,钷11,铽11,钕13,铕6,钪4.6。
实施例1至实施例10中的任一实施例,其中,混合稀土元素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配方H):镧25,镱21,钷12,铽12.7,钕7,铕7.1,钪5。
实施例1至实施例10中的任一实施例,其中,混合稀土元素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配方I):镧31,镱18,钷14.6,铽13,钕8,铕5,钪4。
实施例1至实施例10中的任一实施例,其中,混合稀土元素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配方J):镧28,镱19,钷26,铽9,钕10.3,铕10,钪3。
前述实施例中的合金材料可以按如下方法制得:
S1、按预定比例准备上述各组分原料;
S2、将步骤S1中的铝原料的30wt%以及其他各组分混合置于球磨机中,按照每克混合料添加0.45ml石蜡的比例进行球磨,球料质量比16:1,大小球质量比1:5,转速750r/min,球磨时间18h;
S3、将步骤S2得到的粉末在595℃、11T压力下真空热压14h,制得坯料;
S4、将步骤S1中的铝原料的另外70wt%放入850℃的熔化炉中熔化为铝液,在780℃时将步骤S3中的坯料加入;
S5、精炼之后,制得二次坯料;
S6、将二次坯料在565℃,14T压力下热挤压,得到直径5.5mm的管材;
S7、将管材轧制12道次,得到直径3mm的线材。
前述实施例中的合金材料的性能测试如下:
实施例11
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电缆,其包括:
导电芯体(可以是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任一种,例如实施例1-10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现有的导电芯体)和其外部的包裹层,其外部的包裹层包括绝缘层,绝缘层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
TPU135,SEBS67,聚丙烯19,增容剂SEBS-g-MAH17,导热硅胶7,石墨3,钕0.62,紫外线吸收剂1.5,橡胶级硬脂酸1.8,二氧化钛12,钛酸正丁酯0.8,二碱式亚磷酸铅1.3,氢氧化铝8.7,氧化镁36,纳米氧化锌3.2,硅橡胶级沉淀二氧化硅18,独居石28,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实施例12
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电缆,其包括:
导电芯体(可以是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任一种,例如实施例1-10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现有的导电芯体)和其外部的包裹层,其外部的包裹层包括绝缘层,绝缘层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
TPU178,SEBS103,聚丙烯45,增容剂SEBS-g-MAH32,导热硅胶16,石墨8,钕0.85,紫外线吸收剂3.6,橡胶级硬脂酸4.1,二氧化钛23,钛酸正丁酯1.1,二碱式亚磷酸铅3.4,氢氧化铝16.5,氧化镁57,纳米氧化锌5.4,硅橡胶级沉淀二氧化硅34,独居石43,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实施例13
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电缆,其包括:
导电芯体(可以是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任一种,例如实施例1-10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现有的导电芯体)和其外部的包裹层,其外部的包裹层包括绝缘层,绝缘层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
TPU142,SEBS76.7,聚丙烯21.9,增容剂SEBS-g-MAH21.7,导热硅胶9.7,石墨4.3,钕0.68,紫外线吸收剂1.85,橡胶级硬脂酸2.18,二氧化钛15.2,钛酸正丁酯0.87,二碱式亚磷酸铅1.83,氢氧化铝10.7,氧化镁39.6,纳米氧化锌3.82。
实施例14
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电缆,其包括:
导电芯体(可以是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任一种,例如实施例1-10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现有的导电芯体)和其外部的包裹层,其外部的包裹层包括绝缘层,绝缘层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
TPU165,SEBS92.3,聚丙烯34.5,增容剂SEBS-g-MAH23.2,导热硅胶13.6,石墨6.8,钕0.79,紫外线吸收剂2.46,橡胶级硬脂酸3.41,二氧化钛21.3,钛酸正丁酯1.01,二碱式亚磷酸铅2.67,氢氧化铝13.6,氧化镁53.7,纳米氧化锌4.95。
实施例15
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的电缆,其包括:
导电芯体(可以是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任一种,例如实施例1-10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现有的导电芯体)和其外部的包裹层,其外部的包裹层包括绝缘层,绝缘层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
TPU157,SEBS83.4,聚丙烯30.1,增容剂SEBS-g-MAH22.3,导热硅胶11.7,石墨5.82,钕0.78,紫外线吸收剂2.31,橡胶级硬脂酸2.93,二氧化钛17.34,钛酸正丁酯0.98,二碱式亚磷酸铅2.34,氢氧化铝12.75,氧化镁46.57,纳米氧化锌4.34,硅橡胶级沉淀二氧化硅25.7,独居石36.5。
实施例16
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的电缆,其包括:
导电芯体(可以是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任一种,例如实施例1-10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现有的导电芯体)和其外部的包裹层,其外部的包裹层包括绝缘层,绝缘层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
TPU135,SEBS103,聚丙烯34.5,增容剂SEBS-g-MAH22.3,导热硅胶9.7,石墨3,钕0.85,紫外线吸收剂1.5,橡胶级硬脂酸2.18,二氧化钛17.34,钛酸正丁酯1.01,二碱式亚磷酸铅1.83,氢氧化铝10.7,氧化镁57,纳米氧化锌3.82,硅橡胶级沉淀二氧化硅18,独居石36.5。
实施例17
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的电缆,其包括:
导电芯体(可以是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任一种,例如实施例1-10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现有的导电芯体)和其外部的包裹层,其外部的包裹层包括绝缘层,绝缘层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
TPU142,SEBS67,聚丙烯45,增容剂SEBS-g-MAH23.2,导热硅胶11.7,石墨5.82,钕0.79,紫外线吸收剂3.6,橡胶级硬脂酸1.8,二氧化钛15.2,钛酸正丁酯0.98,二碱式亚磷酸铅2.67,氢氧化铝8.7,氧化镁46.57,纳米氧化锌5.4,硅橡胶级沉淀二氧化硅25.7,独居石41.3。
实施例18
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的电缆,其包括:
导电芯体(可以是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任一种,例如实施例1-10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现有的导电芯体)和其外部的包裹层,其外部的包裹层包括绝缘层,绝缘层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
TPU157,SEBS76.7,聚丙烯19,增容剂SEBS-g-MAH32,导热硅胶13.6,石墨8,钕0.78,紫外线吸收剂2.46,橡胶级硬脂酸4.1,二氧化钛12,钛酸正丁酯0.87,二碱式亚磷酸铅1.3,氢氧化铝13.6,氧化镁36,纳米氧化锌3.2,硅橡胶级沉淀二氧化硅29.4,独居石43。
实施例19
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的电缆,其包括:
导电芯体(可以是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任一种,例如实施例1-10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现有的导电芯体)和其外部的包裹层,其外部的包裹层包括绝缘层,绝缘层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
TPU165,SEBS83.4,聚丙烯21.9,增容剂SEBS-g-MAH17,导热硅胶16,石墨4.3,钕0.68,紫外线吸收剂2.31,橡胶级硬脂酸3.41,二氧化钛23,钛酸正丁酯0.8,二碱式亚磷酸铅2.34,氢氧化铝16.5,氧化镁53.7,纳米氧化锌4.95,硅橡胶级沉淀二氧化硅21.8,独居石28。
实施例20
本发明第二十实施例的电缆,其包括:
导电芯体(可以是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任一种,例如实施例1-10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现有的导电芯体)和其外部的包裹层,其外部的包裹层包括绝缘层,绝缘层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
TPU178,SEBS92.3,聚丙烯30.1,增容剂SEBS-g-MAH21.7,导热硅胶7,石墨6.8,钕0.62,紫外线吸收剂1.85,橡胶级硬脂酸2.31,二氧化钛21.3,钛酸正丁酯1.1,二碱式亚磷酸铅3.4,氢氧化铝12.75,氧化镁39.6,纳米氧化锌4.34,硅橡胶级沉淀二氧化硅34,独居石32.8。
前述实施例中的绝缘层可以按如下方法制得:
S1、按预定比例准备上述各组分原料;
S2、将步骤S1中的聚丙烯和46%的SEBS加入混合机中,在176℃~264℃下以850rpm~980rpm的速度搅拌13~25min,然后在128~157℃下将钕和硅橡胶分别加入,以420~570rpm的转速继续搅拌11~15分钟;
S3、将步骤S1中的TPU和余量的SEBS混合,在208~至235℃下加入步骤S1中38%的钛酸正丁酯,并以800~1000rpm的转速搅拌20~30min;
S4、将步骤S2中的混合物料与步骤S3中的混合物料,以及橡胶级硬脂酸、纳米氧化锌、余量钛酸正丁酯和步骤S1中19%的独居石,投入密炼机中,在108~116℃、转速250~350的条件下,混炼3.5~5min后加入硅橡胶级沉淀二氧化硅、氢氧化铝、氧化镁、石墨和余量独居石,继续混炼2~3.5分钟,加入紫外线吸收剂、二氧化钛和二碱式亚磷酸铅,继续混炼7~12min;
S5、以步骤S4密炼后的混合物料为原料,硫化后制得绝缘层。
前述实施例中的绝缘层的性能测试如下:
序号 性能指标 单位 参数数值
1 体积电阻率 Ω.cm 1017~1019
2 表面电阻 Ω 1015~1017
3 抗张强度 N/mm2 18~25
4 断裂伸长率 230~380
5 135℃×168h老化后抗张强度最大变化率 ±8
6 135℃×168h老化后断裂伸长率最大变化率 ±12
7 长期使用温度 -60~135
8 导热系数 K·m/W 3.6~5.2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缆,其可以采用如下结构:
其导电芯体包括中心导体和外层导体,以及设于二者之间的绝缘夹层,外层导体由若干扇环构成,绝缘夹层由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任一种绝缘层的材质制成(如实施例11至20中的任一种)。
较佳的,其中心导体由多个扇形股块绞合而成,相邻扇形股块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夹层,外层导体的相邻扇环之间设置有第三绝缘夹层,第二绝缘夹层由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任一种绝缘层的材质制成(如实施例11至20中的任一种),第三绝缘夹层由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任一种绝缘层的材质制成(如实施例11至20中的任一种)。
第二绝缘夹层和第三绝缘夹层的材质优选为与绝缘夹层相同。
进一步的,其包裹层还包括:半导电层、半导电屏蔽层、缓冲层、金属护套和外被层,其中,半导电层、绝缘层、半导电屏蔽层、缓冲层、金属护套和外被层由内至外依次设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缆,通过对导电芯体的铝合金配方的改进,降低了其电阻,提高了电导率,降低了输电时的能耗,同时,由于其抗拉强度亦有所提高,提高了其工业实用性;通过对其包裹层中的绝缘层的改进,在保证良好绝缘性能和优良机械性能的同时,获得了更佳的热阻性能,降低了电力输送过程中的能耗,且具有更佳的耐候性、耐磨性能、耐老化性能和耐火阻燃性能,尤其是耐氧化性能,另外,其屏蔽性能也有一定的改良。

Claims (10)

1.一种电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导电芯体和其外部的包裹层,其导电芯体由铝合金材料制成,铝合金材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
碳纳米管1.1%~8.3%,锰0.15%~0.43%,硅0.14%~0.33%,铁0.16%~0.23%,镓0.08%~0.18%,混合稀土元素0.02%~0.05%,锡0.02%~0.04%,镁0.02%~0.035%,锗0.02%~0.16%,钛0.01%~0.13%,铬0.01%~0.11%,镍0.01%~0.08%,铜0.01%~0.06%,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混合稀土元素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镧22~31,镱18~23,钷11~26,铽9~17,钕7~13,铕5~10,钪3~6;
其外部的包裹层包括绝缘层,绝缘层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
TPU135~178,SEBS67~103,聚丙烯19~45,增容剂SEBS-g-MAH17~32,导热硅胶7~16,石墨3~8,钕0.62~0.85,紫外线吸收剂1.5~3.6,橡胶级硬脂酸1.8~4.1,二氧化钛12~23,钛酸正丁酯0.8~1.1,二碱式亚磷酸铅1.3~3.4,氢氧化铝8.7~16.5,氧化镁36~57,纳米氧化锌3.2~5.4,硅橡胶级沉淀二氧化硅18~34,独居石28~43,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其铝合金材料中下列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碳纳米管4.1%~8.2%,锰0.25%~0.37%,硅0.19%~0.31%,铁0.17%~0.19%,镓0.13%~0.17%,混合稀土元素0.03%~0.045%,锡0.02%~0.03%,镁0.021%~0.029%,锗0.05%~0.11%,钛0.02%~0.07%,铬0.02%~0.06%,镍0.03%~0.07%,铜0.02%~0.0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其铝合金材料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碳纳米管6.2%,锰0.33%,硅0.29%,铁0.18%,镓0.16%,混合稀土元素0.04%,锡0.028%,镁0.025%,锗0.08%,钛0.03%,铬0.04%,镍0.05%,铜0.03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混合稀土元素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镧25~28,镱19~21,钷12~16,铽11~13,钕8~12,铕6~8,钪4~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混合稀土元素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镧26.1,镱20.3,钷14.6,铽12.7,钕10.3,铕7.1,钪4.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其绝缘层中下列各成分的重量份为:TPU142~165,SEBS76.7~92.3,聚丙烯21.9~34.5,增容剂SEBS-g-MAH21.7~23.2,导热硅胶9.7~13.6,石墨4.3~6.8,钕0.68~0.79,紫外线吸收剂1.85~2.46,橡胶级硬脂酸2.18~3.41,二氧化钛15.2~21.3,钛酸正丁酯0.87~1.01,二碱式亚磷酸铅1.83~2.67,氢氧化铝10.7~13.6,氧化镁39.6~53.7,纳米氧化锌3.82~4.95,硅橡胶级沉淀二氧化硅21.8~29.7,独居石32.8~41.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其绝缘层包含如下重量份的成分:TPU157,SEBS83.4,聚丙烯30.1,增容剂SEBS-g-MAH22.3,导热硅胶11.7,石墨5.82,钕0.78,紫外线吸收剂2.31,橡胶级硬脂酸2.93,二氧化钛17.34,钛酸正丁酯0.98,二碱式亚磷酸铅2.34,氢氧化铝12.75,氧化镁46.57,纳米氧化锌4.34,硅橡胶级沉淀二氧化硅25.7,独居石36.5。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导电芯体包括中心导体和外层导体,以及设于二者之间的绝缘夹层,外层导体由若干扇环构成,绝缘夹层由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中所述的绝缘层的材质制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中心导体由多个扇形股块绞合而成,相邻扇形股块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夹层,外层导体的相邻扇环之间设置有第三绝缘夹层,第二绝缘夹层由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中所述的绝缘层的材质制成,第三绝缘夹层由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中所述的绝缘层的材质制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其包裹层还包括:半导电层、半导电屏蔽层、缓冲层、金属护套和外被层,其中,半导电层、绝缘层、半导电屏蔽层、缓冲层、金属护套和外被层由内至外依次设置。
CN201610817535.7A 2016-09-12 2016-09-12 一种电缆 Active CN1066532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17535.7A CN106653210B (zh) 2016-09-12 2016-09-12 一种电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17535.7A CN106653210B (zh) 2016-09-12 2016-09-12 一种电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3210A CN106653210A (zh) 2017-05-10
CN106653210B true CN106653210B (zh) 2018-04-10

Family

ID=58852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17535.7A Active CN106653210B (zh) 2016-09-12 2016-09-12 一种电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532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4533B (zh) * 2020-04-09 2023-01-31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塑胶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50664A (ko) * 2010-11-11 2012-05-21 대한전선 주식회사 나일론 쉬스가 형성된 전력케이블
CN102864345B (zh) * 2012-09-06 2015-02-18 安徽和电普华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碳管复合铝导线的制备
CN102978452B (zh) * 2012-11-09 2016-02-24 安徽欣意电缆有限公司 Al-Fe-Sn-RE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力电缆
CN203013382U (zh) * 2012-12-17 2013-06-19 扬州曙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光电复合220kv高压交联电缆
CN103632751B (zh) * 2013-12-09 2016-01-20 国家电网公司 碳纳米管强化铝合金芯铝绞线及其制备方法
CN203799741U (zh) * 2014-04-04 2014-08-27 江苏亨通高压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铝芯分割导体挤出绝缘出口高压电力电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3210A (zh)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17676B (zh) 含石墨烯的电缆用高导热聚氯乙烯护套材料及电缆
CN102040839A (zh) 陶瓷化硅橡胶电缆料配方
CN102746573A (zh) 一种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绝缘耐热控制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30990A (zh) 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缆的绝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79010B (zh) 一种添加剂、电力复合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13725A (zh) 陶瓷化硅橡胶复合绝缘电缆材料
CN103992567B (zh) 具有耐辐射性能的核电站用阻燃高绝缘电缆料
CN106653210B (zh) 一种电缆
JP5771310B1 (ja) 電磁波遮蔽用樹脂組成物、及び、ケーブル
CN108364715A (zh) 一种陶瓷化乙丙绝缘中压耐火电缆及其加工工艺
CN107266779A (zh) 一种阻燃耐拉伸的电力工程用绝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8000B (zh) 舰船高载流量低表面温升电缆绝缘橡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380826B (zh) 一种电缆包裹层
CN105802247A (zh) 一种耐候性电缆绝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97944B (zh) 一种电缆芯体
CN113658751B (zh) 一种散热型中压耐火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09616A (zh) 一种抗拉强度高的铝合金软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85048A (zh) 一种电缆护套胶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3787A (zh) 一种电缆
CN207319725U (zh) 新型高寿命三层绝缘安全电线
CN106244952B (zh) 一种电缆
CN109461520A (zh) 一种铜铝结合的充电桩电缆
CN212209012U (zh) 一种稀土高铁铝合金防火电缆
TWI817800B (zh) 防火傳輸線
CN109754912A (zh) 一种合金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