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14164A - 一种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14164A
CN106614164A CN201611216908.1A CN201611216908A CN106614164A CN 106614164 A CN106614164 A CN 106614164A CN 201611216908 A CN201611216908 A CN 201611216908A CN 106614164 A CN106614164 A CN 106614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white
pure white
concha ostreae
p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169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14164B (zh
Inventor
于瑞海
李琪
郑小东
张景晓
王许波
李玲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61121690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141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14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141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14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141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初步筛选出两贝壳均为白色,壳型扇形,出肉率高的类群作为核心群体;采用截头选择法优选出群体内部10%双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生长速度快,壳型扇形,出肉率较高的白色壳类群作为优选类群,并作为繁殖群体,获得纯白色壳的新品系F1;通过家系选育的方式,对纯白壳性状进行进一步纯化,形成二代选育家系F2;最后通过若干代连续纯化,获得了性状稳定的新品系。本发明获得的纯白壳长牡蛎品系,具有稳定遗传、外观洁白如玉、出肉率高,商品价值极高等优点,推广养殖前景巨大。

Description

一种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牡蛎育种方法,具体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种培育的制种方法,属于水产养殖领域。
背景技术
牡蛎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海中牛奶”之美誉。牡蛎地理分布广、生长快、产量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世界上养殖范围最广、产量最高的经济贝类。牡蛎作为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在我国海水养殖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5 年我国牡蛎产量达435万吨,占全国贝类产量的33%,占全国海水养殖产量的25%,居世界首位,为保障我国动物蛋白质供给和国家食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长牡蛎自从人工育苗以来,缺乏系统有效的育种工作,育苗所用亲本都是来源从未经过遗传改良的野生型群体。特别是大部分育苗场繁殖亲体的遗传背景和质量都未加选择,采用雄性亲本极少,往往导致遗传多样性降低,种质退化。近几年突出表现在育苗成功率降低,养殖牡蛎经常大批量死亡,并呈现养殖个体小型化、形态不规则、出肉率低及外观差等经济性状衰退现象,严重影响牡蛎养殖业的发展。 我国牡蛎养殖规模和产量虽位居世界首位,但牡蛎养殖业的产值和效益却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国际牡蛎市场巨大,价格高,但我国由于缺乏优质牡蛎品种,牡蛎出口量小,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很小,仅占全世界牡蛎出口量和出口金额的 3.33%和 0.98%,这与世界第一牡蛎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对牡蛎高端产品的消费需求大幅增加。生鲜食用牡蛎—“生蚝”是流行于欧美、日韩的牡蛎美食,价格十分昂贵,每只牡蛎单价在 1 美元、1 欧元或 1 澳元,是国内养殖牡蛎价格的 10-20 倍。目前“生蚝”已经在国内高档宾馆和酒楼成为时尚健康美食,所需要的“生蚝”大都从美国、加拿大、法国和澳洲进口,价格比原产地的价格还要高,不仅花费了大量的外汇,而且阻碍了我国养殖和销售高品质、高档次的生鲜食用牡蛎。养殖单位和广大消费者迫切需要产量高、品质好、外型美观的牡蛎新品种开发出来,来满足市场和广大养殖单位的需求。而贝类壳色影响着消费者的喜好和选择,纯白双壳牡蛎因贝壳洁白如玉,商品价格高,因此,培育壳色形状优良、生长速度良好的新品系对于长牡蛎产业有着重要意义。
专利号CN 105165685 A,一种双白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通过杂合度测试,筛选出双壳均为白色的纯合体,然后再在其中以外套膜黑色素含量最低为标准筛选出10%的亲本,进行培育得到双白壳的熊本牡蛎品种。该培育注重壳色为白色,并考虑到外套膜颜色尽可能选择黑色素含量少的牡蛎个体,但是,仅通过两代培育得到的遗传性状是否能够稳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发明内容
为解决我国牡蛎新品种贫乏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培育出品质好、壳型美观的牡蛎新品种来满足市场需求,用于提高养殖牡蛎的品质和品相,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初次筛选:先从野生长牡蛎群体中,初步筛选出两贝壳均为白色,壳型扇形,出肉率高的类群作为核心群体,按照单体牡蛎方法进行育苗后养成;
b、二次优选:以步骤a中的选出的双壳均为白色的核心群体作为基础群体,采用截头选择法优选出群体内部10%双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生长速度快,出肉率较高的白色壳类群作为优选类群;
c、优群自繁和进行一对一受精交配:以b步骤中优选类群作为繁殖群体,按照常规贝类育苗的方法进行子代培育,获得纯白色壳的新品系F1
d、纯白色壳新品系定向纯化:以c步骤的纯白色壳新品系F1作为亲本,以步骤c中的纯合型双壳纯白壳自交家系子代F2为材料,筛选外套膜中奶白色的5-10%长牡蛎个体做为亲本,再进行子代自繁和50个以上同胞家系繁育,重复b、c、d步骤若干次,通过若干代连续纯化,即可以获得长牡蛎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壳形扇形的新品系;
e、遗传力评估:通过对纯白色壳长牡蛎选育群体的软体重和壳高的截头选择,对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新品系的选择反应、遗传力获得和现实遗传力做出评估,最后形成一个壳色纯白、外套膜奶白色、生长快、出肉率高、壳型扇形的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
上述步骤c中,按照常规贝类育苗方法进行子代培育的具体方法为: D型幼虫培育密度为5-6个/ml,随着幼虫生长逐渐降低密度,至匍匐幼虫密度降至1-2个/ml;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30%-50%,幼虫附着后增至80%-100%;D型幼虫开始投喂金藻,日投饵量从初期的0.5-1万细胞/ml逐渐增至中期2-3万细胞/ml,后期2-3万细胞/ml,幼虫发育至壳顶后期添加扁藻,日投饵量为1-2万细胞/ml;幼虫培育期间水温22-26℃,盐度30-32,pH值8.0-8.2,从D型幼虫培育至匍匐幼虫需16-20天;当幼虫生长至壳高330-360um,60-70%出现眼点时开始投放附着基;附着基采用栉孔扇贝壳,投放量3000片/m3,每片采苗量平均为20-30个,即达到采苗要求,蛎苗长至壳长1-2mm左右,标记各选育系并移至海区进行养殖;在幼虫培育过程中,保持各组选育系幼虫密度相同,投饵量和换水率一致,培育条件相同;各组选育系的育苗容器、器具分别单独使用,避免混杂。
上述步骤e中,所述的遗传力评估是通过巢式设计建立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利用二因素系统分组的方差、协方差分析,对纯白色长牡蛎壳高、壳长、壳宽、总重、壳重、肉重和出肉率参数等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进行评价估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根据长牡蛎贝壳颜色具有稳定遗传的特性,利用其壳色遗传机制,通过初次筛选、二次优选、优群自繁、定向纯化、分子标记等技术手段,实现了数量性状与经济性状的协同选择,通过遗传力评估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获得长牡蛎纯白色新品系,为其培育新品种提供了可能,培育出纯白壳长牡蛎群体比普通牡蛎壳高增长10.89%,体重增长15.80%,出肉率也提高了30%以上。本发明获得的纯白壳长牡蛎品系,具有稳定遗传、外观洁白如玉、商品价值极高等优点,推广养殖前景巨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解释和说明。
实施例1:
选取黄海海域的野生长牡蛎20000个。
一种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初次筛选:先从野生长牡蛎群体中,初步筛选出两贝壳均为白色,壳型扇形,出肉率高的类群作为核心群体2000个,按照单体牡蛎方法进行育苗后养成;
b、二次优选:以步骤a中的选出的双壳均为白色的核心群体作为基础群体,采用截头选择法优选出群体内部10%双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生长速度快,出肉率较高的白色壳类群作为优选类群200个;
c、优群自繁和进行一对一受精交配:以b步骤中优选类群作为繁殖群体,按照常规贝类育苗的方法进行子代培育,获得纯白色壳的新品系F1
d、纯白色壳新品系定向纯化:以c步骤的纯白色壳新品系F1作为亲本,以步骤c中的纯合型双壳纯白壳自交家系子代F2为材料,筛选外套膜中奶白色的5-10%长牡蛎个体做为亲本,再进行子代自繁和50个以上同胞家系繁育,重复b、c、d步骤若干次,通过若干代连续纯化,即可以获得长牡蛎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壳形扇形的新品系;
e、遗传力评估:通过对纯白色壳长牡蛎选育群体的软体重和壳高的截头选择,对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新品系的选择反应、遗传力获得和现实遗传力做出评估,最后形成一个壳色纯白、外套膜奶白色、生长快、出肉率高、壳型扇形的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
实施例2:
选取渤海海域野生长牡蛎10000个。
一种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初次筛选:先从野生长牡蛎群体中,初步筛选出两贝壳均为白色,壳型扇形,出肉率高的类群作为核心群体1200个,按照单体牡蛎方法进行育苗后养成;
b、二次优选:以步骤a中的选出的双壳均为白色的核心群体作为基础群体,采用截头选择法优选出群体内部10%双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生长速度快,出肉率较高的白色壳类群作为优选类群120个;
c、优群自繁和进行一对一受精交配:以b步骤中优选类群作为繁殖群体,按照常规贝类育苗的方法进行子代培育,获得纯白色壳的新品系F1
d、纯白色壳新品系定向纯化:以c步骤的纯白色壳新品系F1作为亲本,以步骤c中的纯合型双壳纯白壳自交家系子代F2为材料,筛选外套膜中奶白色的5-10%长牡蛎个体做为亲本,再进行子代自繁和50个以上同胞家系繁育,重复b、c、d步骤若干次,通过若干代连续纯化,即可以获得长牡蛎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壳形扇形的新品系;
e、遗传力评估:通过对纯白色壳长牡蛎选育群体的软体重和壳高的截头选择,对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新品系的选择反应、遗传力获得和现实遗传力做出评估,最后形成一个壳色纯白、外套膜奶白色、生长快、出肉率高、壳型扇形的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和2获得的黑壳长牡蛎新品系进行正常培育,10月龄后,部分进行各项指标测定并与10月龄的普通牡蛎品种进行对比,部分进行正常繁育。
1、壳高:分别随机选取50个10月龄的实施例1和2制种得到的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随机选取50个普通10月龄的长牡蛎品种,进行测量、记录,由结果可得,实施例1和2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长牡蛎壳高平均要比普通长牡蛎高10.89%。
2、体重:同上,进行整体重量测定,由结果可得,实施例1和2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长牡蛎整体重量平均要比普通长牡蛎高15.80%。
3、出肉率:同上,进行牡蛎软体取出侧重,由结果可得,实施例1和2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长牡蛎软体部重量平均要比普通长牡蛎高30%以上。
本发明根据长牡蛎贝壳颜色具有稳定遗传的特性,利用其壳色遗传机制,通过初次筛选、二次优选、优群自繁、定向纯化、分子标记等技术手段,实现了数量性状与经济性状的协同选择,通过遗传力评估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获得长牡蛎纯白色新品系,为其培育新品种提供了可能,培育出纯白长牡蛎群体比普通牡蛎壳高增长10.89%,体重增长15.80%,出肉率也提高了30%以上。本发明获得的纯白长牡蛎品系,具有稳定遗传、外观洁白如玉、商品价值高等优点。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初次筛选:先从野生长牡蛎群体中,初步筛选出两贝壳均为白色,壳型扇形,出肉率高的类群作为核心群体,按照单体牡蛎方法进行育苗后养成;
b、二次优选:以步骤a中的选出的双壳均为白色的核心群体作为基础群体,采用截头选择法优选出群体内部10%双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生长速度快,壳型扇形,出肉率较高的白色壳类群作为优选类群;
c、优群自繁和进行一对一受精交配:以b步骤中优选类群作为繁殖群体,按照常规贝类育苗的方法进行子代培育,获得纯白色壳的新品系F1
d、纯白色壳新品系定向纯化:以c步骤的纯白色壳新品系F1作为亲本,以步骤c中的纯合型双壳纯白壳自交家系子代F2为材料,筛选外套膜中奶白色的5-10%长牡蛎个体做为亲本,再进行子代自繁和50个以上同胞家系繁育,重复b、c、d步骤若干次,通过若干代连续纯化,即可以获得长牡蛎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壳形扇形的新品系;
e、遗传力评估:通过对纯白色壳长牡蛎选育群体的软体重和壳高的截头选择,对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新品系的选择反应、遗传力获得和现实遗传力做出评估,最后形成一个壳色纯白、外套膜奶白色、生长快、出肉率高、壳型扇形的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c中,按照常规贝类育苗方法进行子代培育的具体方法为: D型幼虫培育密度为5-6个/ml,随着幼虫生长逐渐降低密度,至匍匐幼虫密度降至1-2个/ml;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30%-50%,幼虫附着后增至80%-100%;D型幼虫开始投喂金藻,日投饵量从初期的0.5-1万细胞/ml逐渐增至中期2-3万细胞/ml,后期2-3万细胞/ml,幼虫发育至壳顶后期添加扁藻,日投饵量为1-2万细胞/ml;幼虫培育期间水温22-26℃,盐度30-32,pH值8.0-8.2,从D型幼虫培育至匍匐幼虫需16-20天;采苗:当幼虫生长至壳高330-360um,60-80%出现眼点时开始投放附着基;附着基采用栉孔扇贝壳,投放量3000片/m3,每片采苗量平均为20-30个,即达到采苗要求,蛎苗长至壳长1-2mm左右,标记各选育系并移至海区进行养殖;在幼虫培育过程中,保持各组选育系幼虫密度相同,投饵量和换水率一致,培育条件相同;各组选育系的育苗容器、器具分别单独使用,避免混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e中,所述的遗传力评估是通过巢式设计建立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利用二因素系统分组的方差、协方差分析,对纯白色长牡蛎壳高、壳长、壳宽、总重、壳重、肉重和出肉率参数等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进行评价估计。
CN201611216908.1A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Active CN1066141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16908.1A CN106614164B (zh)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16908.1A CN106614164B (zh)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14164A true CN106614164A (zh) 2017-05-10
CN106614164B CN106614164B (zh) 2019-04-30

Family

ID=58827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16908.1A Active CN106614164B (zh)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1416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2964A (zh) * 2017-12-26 2018-05-11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杯型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9699541A (zh) * 2019-02-19 2019-05-0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蓝紫色外套膜番红砗磲品系的制种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7640A (zh) * 2009-07-30 2010-01-06 中国海洋大学 长牡蛎外套膜纯色选育系的制种方法
CN101990854A (zh) * 2010-10-29 2011-03-30 中国海洋大学 长牡蛎壳色纯色选育系的制种方法
CN102742531A (zh) * 2012-07-31 2012-10-24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快速生长长牡蛎优良品系的构建方法
CN103070119A (zh) * 2013-01-29 2013-05-0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以群组为单元的水产动物选择育种方法
CN103858803A (zh) * 2014-03-28 2014-06-18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壳金长牡蛎新品系的选育方法
CN105028260A (zh) * 2015-06-11 2015-11-11 王卫军 一种贝类肉质性状新品系的选育方法
CN105165685A (zh) * 2015-10-13 2015-12-2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双白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5494177A (zh) * 2015-08-24 2016-04-20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一种葡萄牙牡蛎速长选育系的制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7640A (zh) * 2009-07-30 2010-01-06 中国海洋大学 长牡蛎外套膜纯色选育系的制种方法
CN101990854A (zh) * 2010-10-29 2011-03-30 中国海洋大学 长牡蛎壳色纯色选育系的制种方法
CN102742531A (zh) * 2012-07-31 2012-10-24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快速生长长牡蛎优良品系的构建方法
CN103070119A (zh) * 2013-01-29 2013-05-0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以群组为单元的水产动物选择育种方法
CN103858803A (zh) * 2014-03-28 2014-06-18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壳金长牡蛎新品系的选育方法
CN105028260A (zh) * 2015-06-11 2015-11-11 王卫军 一种贝类肉质性状新品系的选育方法
CN105494177A (zh) * 2015-08-24 2016-04-20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一种葡萄牙牡蛎速长选育系的制种方法
CN105165685A (zh) * 2015-10-13 2015-12-2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双白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丛日浩 等: "长牡蛎4 种壳色家系子代的表型性状比较", 《中国水产科学》 *
王庆志 等: "长牡蛎幼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及其相关性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王庆志 等: "长牡蛎成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中国水产科学》 *
王庆志: "长牡蛎品种选育与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农业科技辑》 *
王许波 等: "长牡蛎壳黑和壳白选育群体生长性状的选择效应", 《中国水产科学》 *
葛建龙: "长牡蛎壳色性状选育及其遗传学分析",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农业科技辑》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2964A (zh) * 2017-12-26 2018-05-11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杯型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8012964B (zh) * 2017-12-26 2020-09-01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杯型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9699541A (zh) * 2019-02-19 2019-05-0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蓝紫色外套膜番红砗磲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9699541B (zh) * 2019-02-19 2020-11-10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蓝紫色外套膜番红砗磲品系的制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14164B (zh) 2019-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7415B (zh) 一种黑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3416336B (zh) 一种左右壳均为橙色的长牡蛎新品系的选育方法
CN105494239B (zh) 一种早熟特优型黄胫麻鸡自别雌雄的培育方法
CN101766148B (zh) 土种蛋鸡的培育方法
CN104026076B (zh) 一种家猪和野猪杂交培育特种野猪的方法
CN103975879B (zh) 一种贝壳金黄色速长葡萄牙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3250666B (zh) 一种三疣梭子蟹家系选育方法
CN103478028B (zh) 白色或紫色淡水珍珠的定向培育方法
CN110100776A (zh) 一种耐低温耐低盐对虾品种的选育方法
CN108012964B (zh) 一种杯型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1258840B (zh) “红-白”体色瓯江彩鲤的生产方法
CN105900874A (zh) 一种类胡萝卜素含量高的马氏珠母贝养殖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6614164B (zh) 一种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1491222B (zh) 淡水育珠蚌家系的建立及其选育方法
CN109619002A (zh) 一种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
CN101766137A (zh) 常见滩涂贝类核心选择群的建立方法
CN101438689A (zh) 中国蛤蜊两个壳色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9819939A (zh) 一种玉龙小黑猪的杂交培育技术
CN106135079A (zh) 一种单体牡蛎池塘中间培育的方法
CN102100202B (zh) 瓯江彩鲤五个专门化品系的育成方法
CN102696550B (zh) 一种白羽朗德鹅肥肝高产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5613383B (zh) 一种紫色仿刺参的选育方法
CN105360022A (zh) 一种双金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6172095B (zh) 一种大规格长江水系河蟹良种的选育方法
CN101461335B (zh) 青鲫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