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04882A - 配送管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配送管理方法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配送管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配送管理方法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04882A
CN106604882A CN201580045466.6A CN201580045466A CN106604882A CN 106604882 A CN106604882 A CN 106604882A CN 201580045466 A CN201580045466 A CN 201580045466A CN 106604882 A CN106604882 A CN 1066048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dispensing
unit
virt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546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04882B (zh
Inventor
迫田匡
迫田匡一
小野昭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S Solution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S Solution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S Solutions Corp filed Critical NS Solution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604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4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048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48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G06Q30/0613Third-party assisted
    • G06Q30/0615Anonymiz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34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involving the movement of software or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Abstract

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受理单元,其受理虚拟信息,该虚拟信息是与关于配送目的地的真实信息对应且不同于真实信息的信息;第一确定单元,其参照将第一识别信息与虚拟信息对应存储的第一存储单元,根据第一受理单元受理的虚拟信息来确定第一识别信息;第二确定单元,其参照将第二识别信息与第一识别信息对应存储的第二存储单元,根据由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第一识别信息来确定第二识别信息;以及第三确定单元,其参照对应存储第二识别信息与真实信息的第三存储单元,根据第二确定单元确定的第二识别信息来确定真实信息,其中,第一存储单元、第二存储单元及第三存储单元配置在各不相同的场所。

Description

配送管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配送管理方法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送管理系统、配送管理方法及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随着利用网购等服务的增加,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等也频发。尤其在利用伴随有物品配送这样的服务的情况下,需要告知服务提供商住址,而住址不同于邮件地址,不能轻易变更。因此,一旦地址交到个人资料中介商手中,将遭到被无止境地发送大量不需要的直邮邮件。
针对该种状况,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连接因特网店家子系统和伪装信息提供商子系统和快递商子系统的伪装购买方法。根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结构,快递商子系统检测收到的配送物的目的地信息为伪装信息,并确定伪装信息提供商子系统。然后,快递商子系统根据购买者伪装信息获取顾客终端的本来住址、姓名等配送所需信息,快递至顾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47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结构中,由于黑客攻击或内部人员不正当取得,存在使顾客本来信息与伪装信息相对应的信息从伪装信息提供商的子系统泄露的可能性。即,出于不正当目的想要获取信息的人只要攻陷一处子系统,就能入手全部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成为发起黑客攻击一方的绝好目标。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目的在于提高针对个人信息泄露的坚固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于是,本发明的配送管理系统对配送物的配送进行管理,具有:第一受理单元,其受理虚拟信息,该虚拟信息是与关于配送目的地的真实信息对应且不同于所述真实信息的信息;第一存储单元,其对应存储识别所述真实信息的第一识别信息与所述虚拟信息;第一确定单元,其参照所述第一存储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受理单元所受理的所述虚拟信息来确定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第二存储单元,其对应存储识别所述真实信息的不同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的第二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第二确定单元,其参照所述第二存储单元,根据由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来确定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第三存储单元,其对应存储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与所述真实信息;以及第三确定单元,其参照所述第三存储单元,根据所述第二确定单元所确定的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来确定所述真实信息,所述第一存储单元、所述第二存储单元及所述第三存储单元配置在各不相同的场所。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高对于个人信息泄露的坚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配送管理系统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用户PC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虚拟住址登记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真实住址DB数据结构的个例的图。
图5是表示ID管理DB的数据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虚拟住址DB的数据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商品配送管理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ID管理DB的数据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整体结构的图。在本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中,用户利用因特网在服务提供公司购入了商品的情况下,对购入商品的配送进行管理。配送管理系统具有:用户PC100、发送源PC110、收货PC120、ID管理PC130、以及配送PC140。用户PC100、发送源PC110、收货PC120、ID管理PC130及配送PC140经由网络150可通信。
在本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中,用户利用用户PC100经由网络150购入服务提供公司210的商品等,对商品的发送给出指示。然后,商品从服务提供公司210配送到收货商220。商品进而经由ID管理商230、配送商240而配送到用户指定的住址。此处,用户PC100是作为用户终端的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例。
发送源PC110是服务提供公司210管理的信息处理装置,该服务提供公司210是用户利用用户PC100经由网络150而购入了商品的服务提供公司。收货PC120是收货商220管理的信息处理装置。ID管理PC130是ID管理商230管理的信息处理装置。配送PC140是配送商240管理的信息处理装置。此处,收货商220、ID管理商230、配送商240是不同企业的商家。另外,发送源PC110、收货PC120、ID管理PC130及配送PC140分别设置在物理上各不相同的场所。例如,收货PC120设置在A市,ID管理PC130设置在B市,配送PC140设置在C市。而且,收货PC120、ID管理PC130及配送PC140均为对配送物的配送进行管理的管理装置的一例。
图2是表示用户PC100的硬件结构的图。用户PC100具有CPU101、ROM102、RAM103、HDD104、显示部105、输入部106、以及网络I/F部107。CPU101读出ROM102中存储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各种处理。RAM103用作CPU101的主存储器、工作区等临时存储区域。HDD104存储图像数据或各种程序等各种信息。而且,后述的用户PC100的功能或处理通过CPU101读出ROM102或者HDD104中保存的程序并执行该程序来实现。
显示部105显示各种信息。输入部106具有键盘、鼠标,受理用户进行的各种操作。网络I/F部107经由网络与图像形成装置等外部装置进行通信处理。而且,发送源PC110、收货PC120、ID管理PC130及配送PC140的硬件结构与参照图2说明的用户PC100的硬件结构相同。
图3是表示配送管理系统中的虚拟住址登记处理的流程图。此处,虚拟住址是在商品发送源的服务提供公司210中代替真实住址登记的住址,从而能够不告知服务提供公司210真实住址地,向真实住址配送商品,即,虚拟住址是与作为商品配送目的地而指定的真正住址(真实住址)不同的住址。此处,真实住址是真实信息的个例,虚拟住址是虚拟信息的个例。而且,用户PC100中预先安装有管理虚拟住址的应用程序。然后,通过执行应用程序,用户PC100进行以下处理。即,在S300中,用户PC100的CPU101根据用户操作受理用户信息的输入。用户信息中除了用户的正规住址(真实住址)之外,还包含用户姓名、电话号码等。接着,在S301中,用户PC100的CPU101将用户信息发送到配送PC140。
接着,在S302中,配送PC140的CPU101确认用户信息为正规信息,将用户信息与作为真实住址的识别信息的真实住址ID相对应,登记到作为第三存储部的真实住址DB。图4是表示真实住址DB400的数据结构的个例。真实住址DB对应存储有真实住址ID和用户信息。真实住址DB400例如保存在配送PC140的HDD104等中。配送PC140的CPU101在用户信息为新信息的情况下,重新发行真实住址ID,将用户信息与新的真实住址ID相对应,登记到真实住址DB400。
另外,在用户信息与已登记在真实住址DB400中的用户信息相同或者存在用字(表述)不统一的情况下,将接收到的用户信息与已登记用户信息所对应的真实住址ID相对应地登记到真实住址DB400。即,在产生了用字不统一等情况下,真实住址DB400中与真实住址ID相对应地登记有多个用户信息。
返回图3,在S302中用户信息登记完成后,在S303中,配送PC140的CPU101向用户PC100发送真实住址DB400中与接收到的用户信息相对应的真实住址ID。在S304中,用户PC100的CPU101将在S303中接收到的真实住址ID记录在本装置的HDD104等。
接着,在S305中,用户PC100的CPU101根据用户操作而受理虚拟住址登记指示的输入。此时,用户PC100的CPU101进一步根据用户操作而受理识别ID管理商230的ID管理商ID、识别配送商240的配送商ID的输入。接着,在S306中,用户PC100的CPU101对ID管理PC130发送虚拟住址ID发行请求。此处,虚拟住址ID发行请求是请求发行虚拟住址ID的信息。虚拟住址ID为虚拟住址的识别信息,即对应的真实住址的识别信息。虚拟住址ID发行请求包含在S304中记录的真实住址ID和虚拟住址登记指示所示的配送商ID。
接着,在S307中,当ID管理PC130的CPU101接收到虚拟住址ID发行请求时,确认作为第二存储部的ID管理DB中是否登记有虚拟住址ID发行请求所示的真实住址ID。图5是表示ID管理DB500的数据结构的图。ID管理DB500对应存储有虚拟住址ID、真实住址ID、以及配送商ID。ID管理DB500例如保存在ID管理PC130的HDD104等中。在ID管理DB500中未登记虚拟住址ID发行请求所示的真实住址ID的情况下,ID管理PC130的CPU101将虚拟住址ID发行请求所示的真实住址ID新登记在ID管理DB500中。ID管理PC130的CPU101进而发行新的虚拟住址ID,将其与住址ID发行请求所示的真实住址ID相对应地登记到ID管理DB500。
如图5所示,对于一个真实住址ID,ID管理DB500也能对应存储多个虚拟住址ID。例如,存在用户希望对多个服务提供公司210分别指定不同虚拟住址来委托发送商品的情况。该情况下,用户在每次希望发行虚拟住址时输入虚拟住址登记指示即可。相应地,ID管理PC130的CPU101多次接受虚拟住址ID发行请求,相应地,对一个真实住址ID登记多个虚拟住址ID。由此,例如以用户所利用的服务提供公司210的数量,来登记若干个虚拟住址ID。
返回图3,在S307中虚拟住址ID登记完成后,在S308中,ID管理PC130的CPU101向用户PC100发送在S307中发行的虚拟住址ID。在S309中,用户PC100的CPU101将在S308中接收到的虚拟住址ID记录在本装置的HDD104等。接着,在S310中,用户PC100的CPU101对收货PC120发送虚拟住址发行请求。此处,虚拟住址发行请求包含在S309中记录的虚拟住址ID和虚拟住址登记指示所示的ID管理商ID。
接着,在S311中,收货PC120的CPU101确认虚拟住址发行请求所示的虚拟住址ID未登记在作为第一存储部的虚拟住址DB,并发行新的虚拟住址。图6是表示虚拟住址DB600的数据结构的图。虚拟住址DB600对应存储有虚拟住址、虚拟住址ID、以及ID管理商ID。虚拟住址DB600例如保存在收货PC120的HDD104等。收货PC120的CPU101将新发行的虚拟住址与虚拟发行住址请求所示的虚拟住址ID相对应地登记到虚拟住址DB600。
在S311中虚拟住址登记完成后,在S312中,收货PC120的CPU101向用户PC100发送在S311中发行的虚拟住址。在S313中,用户PC100的CPU101将在S312中接收到的虚拟住址记录在本装置的HDD104等。至此,虚拟住址登记处理完成。
图7是表示配送管理系统进行的商品配送管理处理的流程图。在S700中,用户PC100的CPU101根据用户操作受理商品订货信息。订货信息中包括用户希望购入的商品名称、用户信息、以及收货商名称。而且,用户输入作为用户信息的在虚拟住址登记处理(图3)中已经登记的虚拟住址。
接着,在S701中,用户PC100的CPU101对商品销售方的服务提供公司210的发送源PC110,发送包括虚拟住址的订货信息。而且,订货信息可从用户PC100经由其他装置发送到发送源PC。此处,订货信息是商品(配送物)的配送指示的个例。服务提供公司210中,工作人员等在S701中接收到订货信息时,对订货信息涉及的商品或者其包装(以下称作“商品等”)粘贴显示订货信息涉及的虚拟住址作为目的地的标签。然后,工作人员等向通过订货信息所示的收货商名称而确定的收货商220发送商品。
商品到达收货商220时,收货商220的工作人员等向收货PC120输入虚拟住址。对此,在S702中,收货PC120的CPU101受理虚拟住址的输入。接着,在S703中,收货PC120的CPU101参照虚拟住址DB600,根据输入的虚拟住址来确定虚拟住址ID。然后,收货商220的工作人员等剥离商品等的虚拟住址的标签,在商品等上重新粘贴显示在S703中确定出的虚拟住址ID作为目的地的标签。然后,工作人员等向ID管理商230发送商品。
当商品到达ID管理商230后,ID管理商230的工作人员等向ID管理PC130输入虚拟住址ID。对应于此,在S704中,ID管理PC130的CPU101受理虚拟住址ID的输入。接着,在S705中,ID管理PC130的CPU101参照ID管理DB500,根据输入的虚拟住址ID来确定真实住址ID。然后,ID管理商230的工作人员等剥离商品等的虚拟住址ID的标签,在商品等上重新粘贴显示在S705中确定出的真实住址ID作为目的地的标签,向配送商240发送商品。
当商品到达配送商240时,配送商240的工作人员等向配送PC140输入真实住址ID。对应于此,在S706中,配送PC140的CPU101受理真实住址ID的输入。接着,在S707中,配送PC140的CPU101参照真实住址DB400,确定出输入的真实住址ID所对应的真实住址。然后,配送商240的工作人员等剥离商品等的真实住址ID的标签,在商品等上重新粘贴显示在S707中确定的真实住址作为目的地的标签,向真实住址发送商品。至此,商品配送管理处理完成。而且,S702、S704、S706的处理是受理处理的个例。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中,如果不参照真实住址DB400、ID管理DB500及虚拟住址DB600共计三个DB,就不能根据虚拟住址确定真实住址。即,即使在第三者非法访问了真实住址DB400、ID管理DB500及虚拟住址DB600中一个DB的情况下,用户的真实住址也不会被确定。另外,由于真实住址DB400、ID管理DB500及虚拟住址DB600设置在各不相同的场所,因此三个DB的信息全都泄露的可能性显著降低,能提高对于个人信息泄露的坚固性。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中,商品实际配送到各商家220、230、240的设施,并在各设施中重贴标签。由此,能防止标签信息被积攒下来并构建使虚拟住址与真实住址相对应的DB信息。
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更例,服务提供公司210、收货商220及ID管理商230各自的商品发送目的地即收货商220、ID管理商230及配送商240可预先确定。该情况下,不需要在ID管理DB500及虚拟住址DB600中分别登记配送商ID及ID管理商ID的处理。另外,在服务提供公司210中,不需要发送源PC110从用户PC100受理收货商220的指定的处理。
作为第二变更例,在接收到的虚拟住址未登记在虚拟住址DB600的情况下,收货商的收货PC120可识别出标签所示住址为虚拟住址,并将商品配送到预先决定的ID管理商230。该情况下,不需要在虚拟住址DB600中登记ID管理商ID的处理。
作为第三变更例,可设虚拟住址为收货商的住址,设虚拟住址ID为ID管理商的住址,设真实住址ID为配送商的住址。该情况下,也同第一变更例一样,不需要在ID管理DB500及虚拟住址DB600中分别登记配送商ID及ID管理商ID的处理。另外,同第一变更例同样地,在服务提供公司210中,不需要由发送源PC110从用户PC100受理收货商220的指定的处理。
作为第四变更例,在服务提供公司210能够受理登记虚拟住址ID作为住址的情况下,配送管理系统可不具有收货商220和收货PC120。该情况下,服务提供公司210的工作人员等在商品上粘贴显示虚拟住址ID作为目的地的标签,并将商品发送给ID管理商230。
作为第五变更例,配送管理系统可不具有ID管理商230及ID管理PC130。该情况下,收货商220具有将虚拟住址与识别信息相对应的虚拟住址DB,配送商240具有将识别信息与真实住址相对应的真实住址DB。而且,识别信息可以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真实住址ID,也可以是虚拟住址ID。然后,收货PC120参照虚拟住址DB,根据虚拟住址来确定识别信息,配送商240参照真实住址DB,根据识别信息来确定真实住址。进而,收货商220的工作人员等在商品等上粘贴以识别信息作为目的地的标签,向配送商240发送商品。
作为第六变更例,各PC120、130、140的功能不一定必须由分别设在各商家公司内的内部服务器(本地服务器)提供,可以为利用云计算技术来提供的结构。
例如各PC120、130、140的功能分别作为单独的私有云型系统而提供的情况下,各DB400、500、600也配置为物理上不同的存储装置。
另外,例如各PC120、130、140的功能作为公共云型系统而提供的情况下,关于真实住址DB400、ID管理DB500及虚拟住址DB600的部分,配置在至少逻辑上不同的场所(分别独立地管理的存储区域),构成为在云上实现的PC120、130、140的各功能只能访问在各功能中所利用的DB,不能访问其他功能利用的DB。
作为第七变更例,收货商220、ID管理商230、配送商240可为一个商家。另外,在各商家220、230、240为同一企业的情况下,发送源PC110、收货PC120、ID管理PC130及配送PC140可配置在各不相同的营业点。进而,该情况下,优选配送PC140配置在最靠近真实住址的营业点,配送PC140将配置有本装置的营业点的住址登记为虚拟住址。
作为第八变更例,对于商品等目的地标识的介质的变更,不限定于重贴标签。作为其他例子,可改装到目的地标识不同的箱子。
作为第九变更例,本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不限定于配送用户所购入的商品。作为其他例子,还能适用于租赁服务中借出的商品的配送、从用户A向用户B配送物品等各种服务。
作为第十变更例,在真实住址ID发行后,配送商240通过向用户邮寄写有密码的明信片等方式,向用户通知密码。然后,可以以用户输入密码为条件,使真实住址ID有效化。另外,该情况下,配送PC140在初次发行真实住址ID后未输入密码的情况下,不向用户PC100发送真实住址ID。由此,能防止冒充等导致的真实住址ID泄露。另外,该情况下,在使真实住址ID有效化之前,可在虚拟住址ID发行等处理中利用真实住址ID。但是,在实际发送商品时,收货PC120需要输入密码。
(第二实施方式)
同第一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一样,第二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能对一个真实住址发行多个虚拟住址。这可实现对各个服务提供公司210区分使用虚拟住址的利用方法。第二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中,还针对各个服务提供公司210或者各个服务,对针对真实住址发行虚拟住址设置限制。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进行的配送管理处理的流程图。在S800中,服务提供公司210的发送源PC110的CPU101根据来自用户PC100的请求,发送识别服务提供公司210或者服务提供公司210的服务的服务识别信息(服务ID)。接着,在S801中,用户PC100的CPU101根据用户操作,受理用户信息的输入。接着,在S802中,用户PC100的CPU101将在S800中接收到的服务ID与在S801中受理的用户信息对应地发送到配送PC140。
接着,在S803中,配送PC140的CPU101确认用户信息和服务ID为正规信息,并将用户信息及服务ID与真实住址ID相对应地登记到真实住址DB。接着,在S804中,配送PC140的CPU101将真实住址ID及服务ID发送到用户PC100。
接着,在S805中,用户PC100的CPU101记录从配送PC140接收到的真实住址ID及服务ID。接着,在S806中,用户PC100的CPU101根据用户操作受理虚拟住址登记指示的输入。此时,用户PC100的CPU101进一步根据用户操作来受理识别ID管理商230的ID管理商ID和识别配送商240的配送商ID的输入。接着,在S807中,用户PC100的CPU101对ID管理PC130发送虚拟住址ID发行请求。此处,虚拟住址ID发行请求包括在S805中记录的真实住址ID、服务ID、虚拟住址登记指示所示的配送商ID。
接着,在S808中,当ID管理PC130的CPU101接收到虚拟住址ID发行请求时,确认ID管理DB中是否登记有虚拟住址ID发行请求所示的真实住址ID。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ID管理DB900的数据结构的个例的图。ID管理DB900对应存储有虚拟住址ID、真实住址ID、服务ID、配送商ID。在ID管理DB900中未登记真实住址ID的情况下,ID管理PC130的CPU101将虚拟住址ID发行请求所示的真实住址ID新登记到ID管理DB900。ID管理PC130的CPU101进而发行新的虚拟住址ID,将其与住址ID发行请求所示的真实住址ID相对应地登记到ID管理DB900。此时,ID管理PC130的CPU101发行在末尾包括与真实住址ID一同接收到的服务ID的信息作为虚拟住址ID。
接着,在S809中,ID管理PC130的CPU101向用户PC100发送虚拟住址ID。而且,存在虚拟住址ID发行请求所示的真实住址ID与服务ID的组合已登记在ID管理DB500的情况。该情况下,ID管理PC130的CPU101不发行新的虚拟住址ID,而是向用户PC100发送已经相对于虚拟住址ID发行请求所示的真实住址ID与服务ID的组而发行的虚拟住址ID。即,ID管理PC130在S807中接收到包括已接收的真实住址ID与服务ID的组的虚拟住址ID发行请求的情况下,发送已相对于已接收的真实住址ID与服务ID的组而发行的虚拟住址ID。
以下,S810~S814的处理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所说明的S309~S313的处理相同。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的除此之外的结构及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处理相同。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相对于服务提供公司210所对应的一个服务ID与真实住址的组合,只能发行一个虚拟住址。由此,服务提供公司210在用户初次登记时为一个用户提供一种服务的情况下,能防止一个用户利用虚拟住址登记为多个用户并享受多个服务这样的不正当行为。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还能够是,例如境外居住者作为虚拟住址登记日本国内住址并从日本的服务提供公司购入物品。该情况下,配送商在S707中确定真实住址时知道配送目的地为境外。在真实住址为境外的情况下,快递成本高,因此优选尽量将多个行李汇总配送。于是,例如可以是下述结构,在配送商的仓库中为每个用户准备对应于能以预定费用配送的最大尺寸或者重量的盒子,在该盒子被积满行李的定时,向境外的真实住址配送。另外,还能够是下述结构,该盒子由境外真实住址在规定范围内的多个用户之间共用,在盒子中积满多个用户的行李的定时,向境外配送。
另外,本发明通过执行以下处理也能实现。即,将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软件(程序)经由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提供给系统或者装置。然后,由该系统或者装置的计算机(或者CPU、MPU等)读出程序并执行。
综上,根据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能提高对于个人信息泄露的牢固性。
以上详细叙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该特定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Claims (15)

1.一种配送管理系统,其对配送物的配送进行管理,其特征在于,
该配送管理系统具有:
第一受理单元,其受理虚拟信息,该虚拟信息是与配送目的地所相关的真实信息对应且不同于所述真实信息的信息;
第一存储单元,其将识别所述真实信息的第一识别信息与所述虚拟信息对应起来进行存储;
第一确定单元,其参照所述第一存储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受理单元所受理的所述虚拟信息,来确定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第二存储单元,其将识别所述真实信息的不同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的第二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对应起来进行存储;
第二确定单元,其参照所述第二存储单元,根据由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出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来确定所述第二识别信息;
第三存储单元,其将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与所述真实信息对应起来进行存储;以及
第三确定单元,其参照所述第三存储单元,根据所述第二确定单元所确定出的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来确定所述真实信息,
所述第一存储单元、所述第二存储单元及所述第三存储单元配置在彼此不同的场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配送管理系统还具有:
第一接收单元,其从用户终端接收所述真实信息;
第一发行单元,其发行与所述真实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二识别信息;
第一登记单元,其将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真实信息与由所述第一发行单元发行的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对应起来登记到所述第三存储单元;以及
第一发送单元,其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二识别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配送管理系统还具有:
第二接收单元,其从所述用户终端接收包括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的发行请求;
第二发行单元,其发行针对所述发行请求中所示的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第二登记单元,其将所述发行请求中所示的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与由所述第二发行单元发行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对应起来登记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以及
第二发送单元,其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发行单元针对一个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发行多个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从所述用户终端接收包括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和服务识别信息的发行请求,
所述第二发行单元针对所述发行请求中所示的一个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和一个服务识别信息的组,发行一个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在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包括已接收的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和所述服务识别信息的组的所述发行请求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发送单元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针对已接收的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和所述服务识别信息的组已经发行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配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配送管理系统还具有:
第三接收单元,其从所述用户终端接收包括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的发行请求;
第三发行单元,其发行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对应的虚拟信息;
第三登记单元,其将所述第三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与由所述第三发行单元发行的所述虚拟信息对应起来登记到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以及
第三发送单元,其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虚拟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配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真实信息是表示配送目的地住址的信息,
所述虚拟信息是表示虚拟住址的信息。
8.一种配送管理系统,其具有对配送物的配送进行管理的第一管理装置、第二管理装置及第三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理装置具有:
第一受理单元,其受理与配送目的地所相关的真实信息对应的、且不同于所述真实信息的虚拟信息;
第一存储单元,其将识别所述真实信息的第一识别信息与所述虚拟信息对应起来进行存储;以及
第一确定单元,其参照所述第一存储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受理单元所受理的所述虚拟信息,来确定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所述第二管理装置具有:
第二受理单元,其受理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第二存储单元,其将识别所述真实信息的不同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的第二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对应起来进行存储;以及
第二确定单元,其参照所述第二存储单元,根据所述第二受理单元所受理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来确定所述第二识别信息,
所述第三管理装置具有:
第三受理单元,其受理所述第二识别信息;
第三存储单元,其将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与所述真实信息对应起来进行存储;以及
第三确定单元,其参照所述第三存储单元,根据所述第三受理单元所受理的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来确定所述真实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受理单元受理在配送物上粘贴的所述虚拟信息的输入,
所述第三受理单元受理在配送物上粘贴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的输入。
10.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信息处理装置具有:
第一发送单元,其向对配送物的配送进行管理的第一管理装置发送与配送有关的真实信息;
第一接收单元,其从所述第一管理装置接收针对所述真实信息发行的第一识别信息;
第二发送单元,其向对配送物的配送进行管理的第二管理装置发送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第二接收单元,其从所述第二管理装置接收针对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发行的第二识别信息;
第三发送单元,其向对配送物的配送进行管理的第三管理装置发送所述第二识别信息;
第三接收单元,其从所述第三管理装置接收针对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发行的虚拟信息;以及
第四发送单元,其对所述配送物的发送源发送利用了所述虚拟信息的所述配送物的配送指示。
11.一种配送管理系统,其对配送物的配送进行管理,其特征在于,
该配送管理系统具有:
第一受理单元,其受理对与配送目的地有关的真实信息进行识别的第一识别信息;
第一存储单元,其将识别所述真实信息的不同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的第二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对应起来进行存储;
第一确定单元,其参照所述第一存储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受理单元所受理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来确定所述第二识别信息;
第二存储单元,其将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与所述真实信息对应起来进行存储;以及
第二确定单元,其参照所述第二存储单元,根据所述第一确定单元所确定出的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来确定所述真实信息。
12.一种配送管理系统,其对配送物的配送进行管理,其特征在于,
该配送管理系统具有:
第一受理单元,其受理与配送目的地所相关的真实信息对应且不同于所述真实信息的虚拟信息;
第一存储单元,其将识别所述真实信息的识别信息与所述虚拟信息对应起来进行存储;
第一确定单元,其参照所述第一存储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受理单元所受理的所述虚拟信息,来确定所述识别信息;
第二存储单元,其将所述识别信息与所述真实信息对应起来进行存储;以及
第二确定单元,其参照所述第二存储单元,根据所述第一确定单元所确定出的所述识别信息,来确定所述真实信息。
13.一种配送管理方法,是管理配送物的配送的配送管理系统所执行的配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配送管理方法包括:
第一受理步骤,受理虚拟信息,该虚拟信息是与配送目的地所相关的真实信息对应且不同于所述真实信息的信息;
第一确定步骤,参照将识别所述真实信息的第一识别信息与所述虚拟信息对应起来进行存储的第一存储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受理步骤中受理的所述虚拟信息,来确定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第二确定步骤,参照将识别所述真实信息的不同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的第二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对应起来进行存储的第二存储单元,根据在所述第一确定步骤中确定出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来确定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以及
第三确定步骤,参照将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与所述真实信息对应起来进行存储的第三存储单元,根据在所述第二确定步骤中确定出的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来确定所述真实信息,
所述第一存储单元、所述第二存储单元及所述第三存储单元配置在彼此不同的场所。
14.一种配送管理方法,是信息处理装置所执行的配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配送管理方法包括:
第一发送步骤,向对配送物的配送进行管理的第一管理装置发送与配送有关的真实信息;
第一接收步骤,从所述第一管理装置接收针对所述真实信息发行的第一识别信息;
第二发送步骤,向对配送物的配送进行管理的第二管理装置发送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第二接收步骤,从所述第二管理装置接收针对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发行的第二识别信息;
第三发送步骤,向对配送物的配送进行管理的第三管理装置发送所述第二识别信息;
第三接收步骤,从所述第三管理装置接收针对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发行的虚拟信息;以及
第四发送步骤,对所述配送物的发送源发送利用了所述虚拟信息的所述配送物的配送指示。
15.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用于使计算机作为下述单元发挥功能,该单元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其向对配送物的配送进行管理的第一管理装置发送与配送有关的真实信息;
第一接收单元,其从所述第一管理装置接收针对所述真实信息发行的第一识别信息;
第二发送单元,其向对配送物的配送进行管理的第二管理装置发送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第二接收单元,其从所述第二管理装置接收针对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发行的第二识别信息;
第三发送单元,其向对配送物的配送进行管理的第三管理装置发送所述第二识别信息;
第三接收单元,其从所述第三管理装置接收针对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发行的虚拟信息;以及
第四发送单元,其对所述配送物的发送源发送利用了所述虚拟信息的所述配送物的配送指示。
CN201580045466.6A 2014-11-07 2015-08-21 配送管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配送管理方法 Active CN1066048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7291 2014-11-07
JP2014227291 2014-11-07
PCT/JP2015/073615 WO2016072127A1 (ja) 2014-11-07 2015-08-21 配送管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配送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4882A true CN106604882A (zh) 2017-04-26
CN106604882B CN106604882B (zh) 2019-08-20

Family

ID=55908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5466.6A Active CN106604882B (zh) 2014-11-07 2015-08-21 配送管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配送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417600B2 (zh)
JP (1) JP5985106B1 (zh)
CN (1) CN106604882B (zh)
GB (1) GB2544681B (zh)
SG (1) SG11201701396PA (zh)
WO (1) WO201607212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0511A (zh) * 2018-01-10 2019-07-26 阿尔派株式会社 无人运输机的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7904A (ja) * 2000-06-06 2002-01-11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物品配送方法、オンラインショッピング方法、オンラインショッピングシステム、サーバ、販売者サーバ
JP2003296637A (ja) * 2002-04-05 2003-10-17 Ntt Data Corp ユーザの個人情報を秘匿しつつサプライヤに対して物品又はサービスを要求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システム
JP2004078515A (ja) * 2002-08-16 2004-03-11 Mitsui Sumitomo Insurance Co Ltd 個人情報管理サーバ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004714A (ja) * 2003-05-16 2005-01-06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個人情報を保護した変装購買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とサブシステム、ならびに変装購買のプログラムとその記録媒体
JP2009087092A (ja) * 2007-09-28 2009-04-23 SBI Robo株式会社 転送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及び転送サービス提供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07530B1 (en) * 1998-08-05 2004-10-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 commerce with customer anonymity
US20060178994A1 (en) * 1999-07-26 2006-08-10 Stolfo Salvatore J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ivate shipping to anonymous users of a computer network
US7203315B1 (en) * 2000-02-22 2007-04-10 Paul Owen Livesa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user anonymity in online transaction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7904A (ja) * 2000-06-06 2002-01-11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物品配送方法、オンラインショッピング方法、オンラインショッピングシステム、サーバ、販売者サーバ
JP2003296637A (ja) * 2002-04-05 2003-10-17 Ntt Data Corp ユーザの個人情報を秘匿しつつサプライヤに対して物品又はサービスを要求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システム
JP2004078515A (ja) * 2002-08-16 2004-03-11 Mitsui Sumitomo Insurance Co Ltd 個人情報管理サーバ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004714A (ja) * 2003-05-16 2005-01-06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個人情報を保護した変装購買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とサブシステム、ならびに変装購買のプログラムとその記録媒体
JP2009087092A (ja) * 2007-09-28 2009-04-23 SBI Robo株式会社 転送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及び転送サービス提供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0511A (zh) * 2018-01-10 2019-07-26 阿尔派株式会社 无人运输机的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78045A1 (en) 2017-09-28
WO2016072127A1 (ja) 2016-05-12
GB2544681A (en) 2017-05-24
GB201703023D0 (en) 2017-04-12
SG11201701396PA (en) 2017-03-30
JP5985106B1 (ja) 2016-09-06
CN106604882B (zh) 2019-08-20
JPWO2016072127A1 (ja) 2017-04-27
GB2544681B (en) 2019-04-03
US10417600B2 (en) 2019-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33768B (zh) 用于使数据集优先化的移动设备、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8744919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tail networking
WO2015062317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ducting online transactions
RU2411582C2 (ru) Система торговли
US20020032622A1 (en) Shop management method and platform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KR101322466B1 (ko) 고객정보 보호가 가능한 공유 및 통합 운송장 처리장치 및 방법
CN111612594A (zh) 本地化电商零售系统
AU2016272791A1 (en) Delivery service system, delivery service method, server for delivery service, and deliverer terminal for delivery service
KR20190085638A (ko) 스마트 사물함을 이용한 중고물품거래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2136976B1 (ko) 토큰화된 모바일 상품권 서비스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CN108925145A (zh) 设备供应
JP2007233688A (ja) 商品管理システム、商品管理装置、商品管理方法、および商品管理プログラム
JP2011051721A (ja) 倉庫管理システム及び倉庫管理プログラム
CN103903172A (zh) 电子购物系统及方法
US10417207B2 (en) Cascade computer network and its architecture for multi-user operations
CN106604882A (zh) 配送管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配送管理方法及程序
JP2011059796A (ja) 物品取引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物品取引管理プログラム
KR20230085561A (ko) 의약품 유통 관리 플랫폼
JP2004185443A (ja) 店舗情報端末、購買情報管理サーバ及び購買情報管理システム
WO2016036084A1 (ko) Url을 이용한 전자상거래 관리서버 및 그 관리방법
WO2016036085A1 (ko) Url을 이용한 전자상거래 관리서버 및 그 관리방법
KR20000059056A (ko) 다중몰 통합 쇼핑 시스템 및 상기 시스템을 이용한전자상거래 방법
KR102002220B1 (ko) 금융상품과 결합된 선정산 기반의 대출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KR101209581B1 (ko) 프리패스 아이디 통합 관리 방법
KR20110019647A (ko) 항만 이용자를 위한 온라인 마켓 플레이스 시스템 및 제공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Nippon Railway System Integr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System Integration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