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83549A - 一种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83549A CN106583549A CN201611205143.1A CN201611205143A CN106583549A CN 106583549 A CN106583549 A CN 106583549A CN 201611205143 A CN201611205143 A CN 201611205143A CN 106583549 A CN106583549 A CN 1065835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 rail
- retaining rail
- mold
- workpiece
- ja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04 process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08—Dies with different parts for several steps in a proc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3/00—Feeding, positioning or stor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aratus for working or process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or metal profiles; Associations therewith of cutting devices
- B21D43/02—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 B21D43/04—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by means in mechan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work
- B21D43/10—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by means in mechan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work by grippers
- B21D43/105—Manipulators, i.e. mechanical arms carrying a gripper element having several degrees of freedo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rg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模具不能对特殊零件进行加工等技术问题。本多工位传递模包括机架,机架内设有相对设置的上模具和下模具,若干上模具和若干下模具均呈直线排列,机架内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之间形成成型通道,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上均设有若干个夹爪且固定轨一上的夹爪与固定轨二上的夹爪一一对应设置,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能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并使得固定轨一上的夹爪和固定轨二上的夹爪将工件夹紧或松开,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上设有能驱动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同步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本发明中的多工位传递模能对特殊零件进行加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模具成型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板材的四周弯折的特殊零件,这种特殊零件无法采用现有的料带连接作为载体完成级进送料,同时在成型的过程需要采用多套模具和多台冲床才能完成对特殊零件的成型。
现有冲压技术用在单工序模具冲压大批量产品时,在生产过程中先是采用级进送料装置将整块的工件切割成小块的用于加工的工件,并将切割好的工件传递到上工序模具上,然后需要人手动的将产品从上工序模具转移到下工序模具中,而在多工序的传递模具冲压,工件的送料和出料中,经常需要人手动操作,使得工件的生产效率低下且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最常见的解决方式是:利用级进模完成下料及简单折弯,再利用多套单工序模完成后续复杂的成形工艺,在此过程中,虽然不需要人手动对特殊零件进行操作,但是这样生产一个特殊零件需要多套模具、多台冲床共同依序完成,造成了产品的成本大大的增加,同时由于是采用多套模具和多台冲床,进而使得工作人员不好掌握工作进度,会出现其中一个冲床损坏而影响其他冲床都需要停工,进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也进一步的使得特殊零件的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采用一套模具就能实现对特殊零件的加工。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设有相对设置的上模具和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均设有若干个且上模具和下模具一一对应设置,若干所述上模具和若干所述下模具均呈直线排列,所述机架内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所述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之间形成成型通道,所述成型通道位于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所述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上均设有若干个夹爪且固定轨一上的夹爪与固定轨二上的夹爪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能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并使得固定轨一上的夹爪和固定轨二上的夹爪将工件夹紧或松开,所述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上设有能驱动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沿着固定轨一的长度方向同步做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
工作原理:预定位过程:级进送料装置先将整块的工件切割成小块的能用于冲压成型的工件,将小块工件通过人手动放置在固定轨一的第一个夹爪和固定轨二的第一个夹爪将小块工件夹紧,并将固定轨一上的第一个夹爪的位置固定,然后上模具和下模具进行合模,实现对工件第一次冲压成型,再将第一次成型的工件取出,通过人手动定位固定轨一上的第二个夹爪并使得固定轨一上的第二夹爪与固定轨二上的第二个夹爪将第一次成型的工件夹紧并通过上模具和下模具合模实现对第一次成型的工件进行二次成型,将该工件取出并重复上述工作至固定轨一上的夹爪均能固定在固定轨一上,完成了对固定轨一的夹爪的安装和定位。
成型过程:此时启动级进送料装置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上的驱动装置带动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同时向前运动至工件位于固定轨一的第一个夹爪和固定轨二的第一个夹爪之间,固定轨一的第一个夹爪和固定轨二的第二个夹爪相互靠近至将工件夹紧,驱动装置驱动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同步向后运动,此时工件被移动至成型通道内,固定轨一的第一个夹爪和固定轨二的第一个夹爪相互远离后,上模具和下模具合模实现对工件的第一次冲压成型,此时驱动装置驱动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向前移动,当上模具和下模具开模时,固定轨一的第二个夹爪和固定轨二的第二个夹爪将第一次成型的工件夹取,同时固定轨一的第一个夹爪和固定轨二的第一个夹爪下一个未成型的工件夹住,此时第一次成型的工件和未成型的工件均放置在相应的下模具上,所有上模具和下模具合模,第一次成型的工件完成第二次成型且未成型的工件完成第一次成型,固定轨一的夹爪和固定轨二的夹爪依次重复上述动作,进而实现了多个工件多个工位同时加工成型。
上模具和下模具的设置,使得多个工件能在对应的工位内同时被加工,提高了工件的成型效率;固定轨一、固定轨二和驱动装置的相互配合,实现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的前后复位移动,固定轨一上的夹爪和固定轨二上的夹爪能前后往复运动实现了夹爪的多次夹取以及工件的传动,且采用该设置能使得整个多工位传递模的结构更加紧凑,且在采用较为简单的零件并将其相组合形成一套模具就能实现对多个工件同时加工成型,节省了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件的成型效率;固定轨一的夹爪和固定轨二的夹爪的相互配合作用,实现了当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到指定位置时,固定轨一的夹爪和固定轨二的夹爪能实现相互靠近并将工件夹紧或者相互远离并松开工件的目地,工件从一个工位移动到另一个工位的过程变得更加简便,且不影响工件成型,进一步提高了零件的生产效率。
在上述的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中,所述上模具两侧均设有上斜楔,所述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均设有与上斜楔相对设置的下斜楔,当上模具与下模具合模时上斜楔能推动相应的下斜楔带动相应的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相互远离并使得固定轨一上的夹爪和固定轨二上的夹爪将工件松开。
上斜楔和下斜楔的设置,使得当上模具和下模具合模时,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能稳定的随着上斜楔和下斜楔的相互抵靠而相互远离,不会出现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的撤离速度过快而导致工件的位置发生变化影响工件成型的现象,上斜楔和下斜楔的结构较为简单,降低了零件的加工成本,零件的加工更加稳定,同时零件的成型更加的方便。
在上述的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中,所述下斜楔远离上斜楔的一端固连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设有复位弹簧,当下斜楔与上斜楔分离时下斜楔能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沿着朝向下模具的方向滑动并恢复初始位置。
该结构的设置,当上模具和下模具开模时,上斜楔和下斜楔分离后,复位弹簧能使得下斜楔恢复初始位置,方便了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再一次合模,使得整个成型过程能正常的运行,实现了对多零件多个工位的同时加工,零件的加工过程更加的稳定。
在上述的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中,所述上模具的底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固连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限位槽槽底的一端连接有限位顶杆,所述限位顶杆能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与工件相抵靠。
当上模具和下模具将要合模时,此时限位顶杆能与零件的相抵靠,将零件初步定位在下模具上,此时上模具和下模具还在相互靠近,进而限位槽内的弹簧处于慢慢的从松开状态转化成压紧状态,同时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相互远离带动夹紧工件的夹爪也相互远离运动至夹爪将工件松开,此时限位顶杆能一直将工件定位在下模具上至上模具和下模具合模;当上模具和下模具将要开模时,限位顶杆能一直将工件定位在下模具上至固定轨一的夹爪和固定轨二的夹爪将工件夹紧,当上模具和下模具完全开模后,此时限位顶杆随着上模具向上运动并与下模具相分离,进而实现了对工件的进一步的限位,限位顶杆能保证在夹爪松开和夹紧的瞬间,工件不会发生位移,工件在任何时刻均是受控制状态,要么处于弹顶顶杆的弹压状态,要么处于夹爪的夹紧状态,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保证了工件的成品率,避免了成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差错。
在上述的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中,所述限位顶杆的远离上模具的一端均设有橡胶套,所述限位顶杆的端部能嵌入橡胶套内且橡胶套能与工件相抵靠。
该结构的设置,使得限位顶杆抵住工件时,不会出现在工件上留下痕迹进而影响工件的质量的现象,保证了工件在成型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移偏差的同时工件的质量不会受到影响。
在上述的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中,所述固定轨二上连接有弹簧,所述固定轨二上的夹爪的一端通过弹簧与固定轨二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有能控制弹簧松紧状态的接近开关。
当固定轨二的夹爪将接近工件时,接近开关能控制处于压紧状态的弹簧弹开并使得固定轨二的夹爪与工件相抵靠;当固定轨二的夹爪将远离工件时,接近开关能控制处于松开状态的弹簧压紧并使得固定轨二的夹爪与工件远离;接近开关的作用可预防送料过程中的空夹或误夹,空夹或误夹时前夹爪与接近开关之间的距离有偏差会发出信号中断送料装置、模具、冲床的运行,以起到保护作用。
在上述的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滚珠丝杆一、滚珠丝杆二和电机,所述滚珠丝杆一与固定轨一相连接并能带动固定轨一沿着固定轨一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滚珠丝杆二与固定轨二相连接并能带动固定轨二沿着固定轨一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滚珠丝杆一和滚珠丝杆二均与电机电联接。
该结构的设置,能使得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的滑动更加的稳定,且采用同一个电机控制,使得滚珠丝杆一和滚珠丝杆二不会发生位移偏差,进而提高了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运行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中,所述固定轨一上的夹爪的中部均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设有的定位销,当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开模时定位销插入定位孔内并试固定轨一上的夹爪与工件相抵靠,所述固定轨一上的夹爪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穿设的紧固件能使夹爪与固定轨一连接。
该结构的设置,使得固定轨一的夹爪固定更加的简便,进而当对固定轨一上的夹爪进行固定时,能先将固定轨一的夹爪进行定位,再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固定轨一上,固定轨一的夹爪的安装固定更加稳定。
在上述的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中,所述上模具两侧设有若干组主导柱,所述下模具两侧设有与主导柱一一对应设置的主导套,当上模具与下模具合模时主导柱能嵌入相应的主导套内。
该结构的设置,保证了上模具和下模具在合模的过程,能很好的检测出上模具和下模具是否正对设置,当主导柱不能嵌入主导套时,说明上模具和下模具不是处于正对位置,此时需要对上模具和下模具的位置进行调节,提高了零件的精准度。
在上述的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中,所述主导柱上设有若干个滚珠,所述主导柱的外侧壁上设有能将滚珠限位的衬套,所述滚珠能沿着主导套的内侧壁滑动。
该结构的设置,避免了主导柱与主导套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主导柱不易嵌入主导套的情况的出现,且减少了主导柱与主导套的接触面积,使得在合模过程中减少受到来自主导柱与主导套受到的阻力,保证了合模过程的正常进行。
在上述的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中,所述上模具的中部上均设有副导柱,所述下模具的中部设有与副导柱一一对应设置的副导套,所述副导柱和副导套位于两个相邻的定夹爪之间,所述副导柱能嵌入相应的副导套内。
该结构的设置,能进一步精确的实现对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双重定位,保证上模具和下模具合模的精准度,进而提高了零件的成品率,使得零件的更加精确。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控制器和能带动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沿着固定轨一长度方向同步做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所述驱动机与控制器电联接且控制器能控制驱动机驱动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的运动。
该结构的设置,能使得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的滑动更加的稳定,且采用同一个控制器控制,使得驱动机不会发生位移偏差,同时驱动机也能稳定的实现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做前后运动,进而提高了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运行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轨一上连接有气缸一且气缸一能带动固定轨一远离或者靠近固定轨二,所述固定轨二上连接有气缸二能带动固定轨二远离或者靠近固定轨一。
气缸一和气缸二的设置,使得当上模具和下模具合模时,气缸一和气缸二能同时作用在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上并使得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相互远离,不会出现固定轨一和固定轨二的撤离速度过快而导致工件的位置发生变化影响工件成型的现象,上斜楔和下斜楔的结构较为简单,降低了零件的加工成本,零件的加工更加稳定,同时零件的成型更加的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驱动装置、上斜楔和下斜楔的配合作用,能实现对固定轨一的和固定轨二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运动,使得整套模具能实现对特殊零件的加工。
2、通过限位顶杆和弹簧的设置,保证了工件在整个成型的过程中,都处于受制状态,进一步的提高了工件成型的效率,有效降低了在成型过程中存在的误差,使得工件的精度更高。
3、采用主导柱和副导柱,有助于工作人员在还未合模时,就能检查出上下模具的位置是否正对设置,有效的检测出上下模具的安装是否正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具的剖视图。
图中,1、机架;2、上模具;21、上斜楔;22、限位槽;23、限位顶杆;231、橡胶套;24、主导柱;241、滚珠;242、衬套;25、副导柱;3、下模具;31、下斜楔;311、滑动块;312、复位弹簧;32、主导套;33、副导套;4、固定轨一;41、滚珠丝杆一;42、定位孔;43、固定孔;5、固定轨二;51、接近开关;52、滚珠丝杆二;6、成型通道;7、夹爪;8、弹簧;9、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包括机架1,机架1内设有相对设置的上模具2和下模具3。
具体的说,如图1和图2所示,上模具2和下模具3均设有若干个且上模具2和下模具3一一对应设置,若干上模具2和若干下模具3均沿着直线排列,机架1内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之间形成成型通道6,成型通道6位于上模具2和下模具3之间,上模具2的底壁上开设有若干限位槽22,若干限位槽22沿着固定轨一4的长度方向排列分布,限位槽22的槽底固定有弹簧8,弹簧8远离限位槽22槽底的一端连接有限位顶杆23,限位顶杆23能在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与工件相抵靠,限位顶杆23的远离上模具2的一端均设有橡胶套231,限位顶杆23的端部能嵌入橡胶套231内且橡胶套231能与工件相抵靠,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上均设有若干个夹爪7且固定轨一4上的夹爪7与固定轨二5上的夹爪7一一对应设置,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能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并使得固定轨一4上的夹爪7和固定轨二5上的夹爪7将工件夹紧或松开,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上设有能驱动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沿着固定轨一4的长度方向同步做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
工作原理:预定位过程:级进送料装置先将整块的工件切割成小块的能用于冲压成型的工件,将小块工件通过人手动放置在固定轨一4的第一个夹爪7和固定轨二5的第一个夹爪7将小块工件夹紧,并将固定轨一4上的第一个夹爪7的位置固定,然后上模具2和下模具3进行合模,实现对工件第一次冲压成型,再将第一次成型的工件取出,通过人手动定位固定轨一4上的第二个夹爪7并使得固定轨一4上的第二夹爪7与固定轨二5上的第二个夹爪7将第一次成型的工件夹紧并通过上模具2和下模具3合模实现对第一次成型的工件进行二次成型,将该工件取出并重复上述工作至固定轨一4上的夹爪7均能固定在固定轨一4上,完成了对固定轨一4的夹爪7的安装和定位。
成型过程:此时启动级进送料装置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上的驱动装置带动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同时向前运动至工件位于固定轨一4的第一个夹爪7和固定轨二5的第一个夹爪7之间,固定轨一4的第一个夹爪7和固定轨二5的第二个夹爪7相互靠近至将工件夹紧,驱动装置驱动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同步向后运动,此时工件被移动至成型通道6内,固定轨一4的第一个夹爪7和固定轨二5的第一个夹爪7相互远离后,上模具2和下模具3合模实现对工件的第一次冲压成型,此时驱动装置驱动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向前移动,当上模具2和下模具3开模时,固定轨一4的第二个夹爪7和固定轨二5的第二个夹爪7将第一次成型的工件夹取,同时固定轨一4的第一个夹爪7和固定轨二5的第一个夹爪7下一个未成型的工件夹住,此时第一次成型的工件和未成型的工件均放置在相应的下模具3上,所有上模具2和下模具3合模,第一次成型的工件完成第二次成型且未成型的工件完成第一次成型,固定轨一4的夹爪7和固定轨二5的夹爪7依次重复上述动作,进而实现了多个工件多个工位同时加工成型。
上模具2和下模具3的设置,使得多个工件能在对应的工位内同时被加工,提高了工件的成型效率;固定轨一4、固定轨二5和驱动装置的相互配合,实现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的前后复位移动,固定轨一4上的夹爪7和固定轨二5上的夹爪7能前后往复运动实现了夹爪7的多次夹取以及工件的传动,且采用该设置能使得整个多工位传递模的结构更加紧凑,且在采用较为简单的零件并将其相组合形成一套模具就能实现对多个工件同时加工成型,节省了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件的成型效率;固定轨一4的夹爪7和固定轨二5的夹爪7的相互配合作用,实现了当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到指定位置时,固定轨一4的夹爪7和固定轨二5的夹爪7能实现相互靠近并将工件夹紧或者相互远离并松开工件的目地,工件从一个工位移动到另一个工位的过程变得更加简便,且不影响工件成型,进一步提高了零件的生产效率。
具体的说,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轨二5上连接有弹簧8,固定轨二5上的夹爪7的一端通过弹簧8与固定轨二5连接,弹簧8的一端连接有能控制弹簧8松紧状态的接近开关51,固定轨一4上的夹爪7的中部均设有定位孔42,定位孔42内设有的定位销,当上模具2与下模具3开模时定位销插入定位孔42内并试固定轨一4上的夹爪7与工件相抵靠,固定轨一4上的夹爪7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43,固定孔43内穿设的紧固件能使夹爪7与固定轨一4连接。
当固定轨二5的夹爪7将接近工件时,接近开关51能控制处于压紧状态的弹簧8弹开并使得固定轨二5的夹爪7与工件相抵靠;当固定轨二5的夹爪7将远离工件时,接近开关51能控制处于松开状态的弹簧8压紧并使得固定轨二5的夹爪7与工件远离;接近开关51的作用可预防送料过程中的空夹或误夹,空夹或误夹时前夹爪7与接近开关51之间的距离有偏差会发出信号中断送料装置、模具、冲床的运行,以起到保护作用,而定位孔42和固定孔43的设置,使得固定轨一4的夹爪7固定更加的简便,进而当对固定轨一4上的夹爪7进行固定时,能先将固定轨一4的夹爪7进行定位,再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固定轨一4上,固定轨一4的夹爪7的安装固定更加稳定。
如图1和图2所示,上模具2两侧均设有主导柱24,下模具3两侧设有与主导柱24一一对应设置的主导套32,当上模具2与下模具3合模时主导柱24能嵌入相应的主导套32内,主导柱24上设有若干个滚珠241,主导柱24的外侧壁上设有能将滚珠241限位的衬套242,滚珠241能沿着主导套32的内侧壁滑动,上模具2的中部上均设有副导柱25,下模具3的中部设有与副导柱25一一对应设置的副导套33,副导柱25和副导套33位于两个相邻的定夹爪7之间,副导柱25能嵌入相应的副导套33内。
主导柱24和主导套32以及副导柱25和副导套33的配合使用,避免了主导柱24与主导套32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主导柱24不易嵌入主导套32的情况的出现,且减少了主导柱24与主导套32的接触面积,使得在合模过程中减少受到来自主导柱24与主导套32受到的阻力,保证了合模过程的正常进行;能进一步精确的实现对上模具2和下模具3的双重定位,保证上模具2和下模具3合模的精准度,进而提高了零件的成品率,使得零件的更加精确。
进一步说,如图1和图2所示,上模具2两侧均设有上斜楔21,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均设有与上斜楔21相对设置的下斜楔31,当上模具2与下模具3合模时上斜楔21能推动相应的下斜楔31带动相应的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相互远离并使得固定轨一4上的夹爪7和固定轨二5上的夹爪7将工件松开,下斜楔31远离上斜楔21的一端固连有滑动块311,滑动块311上设有复位弹簧312,当下斜楔31与上斜楔21分离时下斜楔31能在复位弹簧312的作用下沿着朝向下模具3的方向滑动并恢复初始位置。上斜楔21和下斜楔31的设置,使得当上模具2和下模具3合模时,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能稳定的随着上斜楔21和下斜楔31的相互抵靠而相互远离,不会出现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的撤离速度过快而导致工件的位置发生变化影响工件成型的现象,上斜楔21和下斜楔31的结构较为简单,降低了零件的加工成本,零件的加工更加稳定,同时零件的成型更加的方便。
更进一步说,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装置包括滚珠丝杆一41、滚珠丝杆二52和电机9,滚珠丝杆一41与固定轨一4相连接并能带动固定轨一4沿着固定轨一4的长度方向运动,滚珠丝杆二52与固定轨二5相连接并能带动固定轨二5沿着固定轨一4的长度方向运动,滚珠丝杆一41和滚珠丝杆二52均与电机9电联接。该结构的设置,能使得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的滑动更加的稳定,且采用同一个电机9控制,使得滚珠丝杆一41和滚珠丝杆二52不会发生位移偏差,进而提高了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运行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驱动装置包括控制器和能带动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沿着固定轨一4长度方向同步做往复运动的驱动机,驱动机与控制器电联接且控制器能控制驱动机驱动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的运动。该结构的设置,能使得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的滑动更加的稳定,且采用同一个控制器控制,使得驱动机不会发生位移偏差,同时驱动机也能稳定的实现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做前后运动,进而提高了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运行的稳定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固定轨一4上连接有气缸一且气缸一能带动固定轨一4远离或者靠近固定轨二5,固定轨二5上连接有气缸二能带动固定轨二5远离或者靠近固定轨一4。气缸一和气缸二的设置,使得当上模具2和下模具3合模时,气缸一和气缸二能同时作用在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上并使得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相互远离,不会出现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的撤离速度过快而导致工件的位置发生变化影响工件成型的现象,上斜楔21和下斜楔31的结构较为简单,降低了零件的加工成本,零件的加工更加稳定,同时零件的成型更加的方便。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内设有相对设置的上模具(2)和下模具(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2)和下模具(3)均设有若干个且上模具(2)和下模具(3)一一对应设置,若干所述上模具(2)和若干所述下模具(3)均呈直线排列,所述机架(1)内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所述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之间形成成型通道(6),所述成型通道(6)位于上模具(2)和下模具(3)之间,所述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上均设有若干个夹爪(7)且固定轨一(4)上的夹爪(7)与固定轨二(5)上的夹爪(7)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能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并使得固定轨一(4)上的夹爪(7)和固定轨二(5)上的夹爪(7)将工件夹紧或松开,所述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上设有能驱动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沿着固定轨一(4)的长度方向同步做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2)两侧均设有上斜楔(21),所述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均设有与上斜楔(21)相对设置的下斜楔(31),当上模具(2)与下模具(3)合模时上斜楔(21)能推动相应的下斜楔(31)带动相应的固定轨一(4)和固定轨二(5)相互远离并使得固定轨一(4)上的夹爪(7)和固定轨二(5)上的夹爪(7)将工件松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斜楔(31)远离上斜楔(21)的一端固连有滑动块(311),所述滑动块(311)上设有复位弹簧(312),当下斜楔(31)与上斜楔(21)分离时下斜楔(31)能在复位弹簧(312)的作用下沿着朝向下模具(3)的方向滑动并恢复初始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2)的底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22),所述限位槽(22)的槽底固连有弹簧(8),所述弹簧(8)远离限位槽(22)槽底的一端连接有限位顶杆(23),所述限位顶杆(23)能在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与工件相抵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顶杆(23)的远离上模具(2)的一端均设有橡胶套(231),所述限位顶杆(23)的端部能嵌入橡胶套(231)内且橡胶套(231)能与工件相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轨二(5)上连接有弹簧(8),所述固定轨二(5)上的夹爪(7)的一端通过弹簧(8)与固定轨二(5)连接,所述弹簧(8)的一端连接有能控制弹簧(8)松紧状态的接近开关(51)。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滚珠丝杆一(41)、滚珠丝杆二(52)和电机(9),所述滚珠丝杆一(41)与固定轨一(4)相连接并能带动固定轨一(4)沿着固定轨一(4)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滚珠丝杆二(52)与固定轨二(5)相连接并能带动固定轨二(5)沿着固定轨一(4)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滚珠丝杆一(41)和滚珠丝杆二(52)均与电机(9)电联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轨一(4)上的夹爪(7)的中部均设有定位孔(42),所述定位孔(42)内设有的定位销,当所述上模具(2)与下模具(3)开模时定位销插入定位孔(42)内并试固定轨一(4)上的夹爪(7)与工件相抵靠,所述固定轨一(4)上的夹爪(7)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43),所述固定孔(43)内穿设的紧固件能使夹爪(7)与固定轨一(4)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2)两侧均设有组主导柱(24),所述下模具(3)两侧设有与主导柱(24)一一对应设置的主导套(32),当上模具(2)与下模具(3)合模时主导柱(24)能嵌入相应的主导套(3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2)的中部上设有若干副导柱(25),所述下模具(3)的中部设有与副导柱(25)一一对应设置的副导套(33),所述副导柱(25)和副导套(33)位于两个相邻的定夹爪(7)之间,所述副导柱(25)能嵌入相应的副导套(33)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05143.1A CN106583549B (zh) | 2016-12-23 | 2016-12-23 | 一种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05143.1A CN106583549B (zh) | 2016-12-23 | 2016-12-23 | 一种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83549A true CN106583549A (zh) | 2017-04-26 |
CN106583549B CN106583549B (zh) | 2019-08-30 |
Family
ID=58603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20514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83549B (zh) | 2016-12-23 | 2016-12-23 | 一种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58354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80630A (zh) * | 2024-04-29 | 2024-05-28 | 杭州宏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生产零部件折弯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357191Y (zh) * | 2009-03-11 | 2009-12-09 | 上海龙川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20工位传递连续模具 |
CN102173097A (zh) * | 2011-02-12 | 2011-09-07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种多工位自动送料方法及送料装置 |
CN202398736U (zh) * | 2011-12-01 | 2012-08-29 | 四川蓝弋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传递模的送料机构 |
CN202893940U (zh) * | 2012-10-24 | 2013-04-24 | 厦门锻压机床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冲裁圆管形工件的冲压生产线 |
CN103752698A (zh) * | 2013-12-31 | 2014-04-30 | 慈溪市龙山汽配有限公司 | 一种电机外壳连续模 |
CN203664505U (zh) * | 2013-12-31 | 2014-06-25 | 慈溪市龙山汽配有限公司 | 一种电机外壳连续模 |
CN204620842U (zh) * | 2015-03-24 | 2015-09-09 | 浙江龙生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制作汽车座椅包圈的模具 |
CN206543810U (zh) * | 2016-12-23 | 2017-10-10 |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 |
-
2016
- 2016-12-23 CN CN201611205143.1A patent/CN10658354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357191Y (zh) * | 2009-03-11 | 2009-12-09 | 上海龙川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20工位传递连续模具 |
CN102173097A (zh) * | 2011-02-12 | 2011-09-07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种多工位自动送料方法及送料装置 |
CN202398736U (zh) * | 2011-12-01 | 2012-08-29 | 四川蓝弋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传递模的送料机构 |
CN202893940U (zh) * | 2012-10-24 | 2013-04-24 | 厦门锻压机床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冲裁圆管形工件的冲压生产线 |
CN103752698A (zh) * | 2013-12-31 | 2014-04-30 | 慈溪市龙山汽配有限公司 | 一种电机外壳连续模 |
CN203664505U (zh) * | 2013-12-31 | 2014-06-25 | 慈溪市龙山汽配有限公司 | 一种电机外壳连续模 |
CN204620842U (zh) * | 2015-03-24 | 2015-09-09 | 浙江龙生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制作汽车座椅包圈的模具 |
CN206543810U (zh) * | 2016-12-23 | 2017-10-10 |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薛啟翔等: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例分析》", 30 April 2008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80630A (zh) * | 2024-04-29 | 2024-05-28 | 杭州宏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生产零部件折弯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83549B (zh) | 2019-08-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006243U (zh) | 一种冲压铆接治具装置 | |
CN103752698B (zh) | 一种电机外壳连续模 | |
CN106031941B (zh) | 一种合模镦锻机及工作方法 | |
CN108296354B (zh) | 一种级进模具四轴冲铆一体化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2046741U (zh) | Ic料条自动分选切筋机的切筋料条步进移送装置 | |
CN206543810U (zh) | 一种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 | |
CN107020727B (zh) | 注塑模具保险杠牢前模脱模机构 | |
CN106583549B (zh) | 一种零件的多工位传递模 | |
CN205551364U (zh) | 一种铆接装置 | |
CN107791709B (zh) | 一种双工位全自动钻孔装订机 | |
CN203778566U (zh) | 一种托板制件的冲压模具 | |
CN113319188A (zh) | 一种用于u弯链板的水平浮动冲孔装置及冲孔方法 | |
CN105170835B (zh) | 一种汽车座椅滑道的自动冲压装置及自动冲压线 | |
CN104525820B (zh) | 一种单机多工位热锻机械手 | |
CN111842672A (zh) | 一种铆接工装 | |
CN107378486B (zh) | 一种有骨雨刮器自动装配系统 | |
CN201744555U (zh) | 切料模的组合机构 | |
CN113857349B (zh) | 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产品翻转机构 | |
CN205798168U (zh) | 用于加工z形支架的弯曲模 | |
CN204817789U (zh) | 一种汽车座椅滑道的自动冲压装置及自动冲压线 | |
CN205496495U (zh) | 全自动链条穿销钉装置 | |
CN212822202U (zh) | 一种筒状工件扣位成型模具 | |
JP4239885B2 (ja) | プレス型及びプレス加工装置 | |
CN209409274U (zh) | 多工位全自动塑料吹瓶机定距式分坯机构 | |
CN103586866B (zh) | 单驱动夹紧换位机械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30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