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5014B - 光纤 - Google Patents

光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5014B
CN106575014B CN201580045298.0A CN201580045298A CN106575014B CN 106575014 B CN106575014 B CN 106575014B CN 201580045298 A CN201580045298 A CN 201580045298A CN 106575014 B CN106575014 B CN 1065750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mmetry
core
core group
cladding
optical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529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75014A (zh
Inventor
永岛拓志
林哲也
中西哲也
佐佐木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575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5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75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50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2042Multicore optical fib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2395Glass optical fibre with a protective coating, e.g. two layer polymer coating deposited directly on a silica cladding surface during fibre manufa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观察任一侧的端面来容易辨认一侧端面中的每个芯部,而不管端部差异以及MCF是否被扭转。在MCF的横截面中,尽管芯部组格局具有对称性,但因为破坏了共同包层的由芯部组格局和共同包层的组合限定的所有对称性,所以可以辨认芯部组中的每个芯部,或可以辨认光纤端部。

Description

光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并且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多芯光纤(在下文中称为“MCF”)以及用于辨认MCF的端面中的每个芯部的芯部辨认方法,该多芯光纤具有:沿着光纤轴线延伸的多个可辨认芯部,其沿着光纤轴线延伸;以及共同包层,其包围芯部。
背景技术
在本说明书中,对术语的定义如下:MCF包括在共同包层中沿着光纤轴线延伸的多个芯部。共同包层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涂层。“光纤轴线”指的是穿过共同包层的横截面中心的中心轴线。一般来说,在MCF的与MCF的光纤轴线垂直的横截面(在下文中称为“横截面”)中,芯部格局限定芯部的相对位置关系且具有线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中的至少一者。“包层中心”指的是共同包层横截面的中心。“包层形状”指的是在横截面中共同包层的外周形状。“芯部组”指的是由多个芯部组成的芯部群组。“芯部组格局”指的是在横截面中芯部组的芯部格局。“芯部组对称性”指的是在横截面中芯部组格局的对称性。就芯部组对称性而言,存在两种类型的对称性:旋转对称性和线对称性。“芯部组位置”指的是在共同包层横截面中芯部组的位置。当芯部组对称性为旋转对称性时,芯部组位置为芯部组的旋转中心的位置,或者当芯部组对称性仅为线对称性时,芯部组位置为对称轴线的位置。“分离距离”指的是芯部组位置距包层中心的距离。当芯部组对称性为旋转对称性时,分离距离为旋转中心与包层中心之间的分离距离,或者当芯部组对称性仅为线对称性时,分离距离为包层中心与对称轴线之间的最短距离。当芯部组具有旋转对称性和相对于两条以上轴线的线对称性时,芯部组位置相对于包层中心的分离方向为“芯部组分离方向”。在该情况下,芯部组分离方向优选地为与线对称性的对称轴线不同的方向,并且更优选地为相邻对称轴线之间的中间方向。在芯部组具有单轴线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的情况以及芯部组仅具有旋转对称性的情况下,芯部组分离方向并不重要。“包层对称性”为指示包含横截面中的芯部组格局在内的共同包层的结构特征的指标,并指的是由芯部组格局和共同包层的组合限定的图形的对称性。当包层的外周形状不具有与非对称性有关的特征时(例如,当包层的外周形状为如圆形形状那样具有线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时),包层对称性取决于共同包层横截面中的芯部组位置。“涂层对称性”指的是由芯部组格局、共同包层和涂层的组合限定的横截面图形的对称性。当设置在共同包层的外周上的涂层的外周形状不具有与非对称性有关的特征时,涂层对称性取决于横截面中的包层中心的位置和包层对称性。
图1至图3是用于说明MCF 101的横截面结构的视图。在图1所示的横截面结构中,MCF 101具有一个芯部组(六个芯部11至16)以及包围芯部组的共同包层20。六个芯部11至16布置为两行三列,并且由六个芯部11至16构成的该芯部组格局具有线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在芯部组格局具有旋转对称性时,芯部组格局的旋转中心为芯部组位置,并与普通MCF中的包层中心重合。在该情况下,难以通过仅观察光纤端面来辨认每个芯部。
图2和图3示出了对MCF 101的两侧端部处的芯部11至16的辨认。所示包层形状为圆形,但包层形状可以为正多边形。相对于图2,图3是在使MCF 101的一侧端部围绕光纤轴线旋转180°的情况下对芯部11至16的辨认。如图2和图3所示,尽管芯部组格局看起来相同,但在MCF 101的一侧端面与另一侧端面之间对单个芯部的辨认是不同的。类似地,在扭转MCF 101的情况下,尽管芯部组格局看起来相同,但对单个芯部的辨认也变得不同。正如所述那样,在常用MCF具有芯部组对称性的情况中,对称性的存在使得难以辨认单个芯部。
图4是用于说明MCF 102的横截面结构的视图。MCF 102具有包括芯部识别标记90的结构,芯部识别标记90沿着光纤轴线延伸且位于图1所示的MCF 101的构造中的芯部13附近。标记90允许辨认芯部13,并因此使所有芯部是可辨认的。
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发明中,包层形状仅具有线对称性而不具有旋转对称性。芯部组格局具有作为芯部组对称性的线对称性,但包层形状的对称轴线不与芯部组对称性的对称轴线重合。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发明中,失去了作为包层对称性的旋转对称性以及线对称性,从而可以辨认光纤的两侧端部处的每个芯部。
专利文献2公开了具有凹口的包层形状或如下构造:在该构造中,沿着光纤轴线延伸的虚设芯部设置在包层中。凹口或虚设芯部可以用作标记。
图5的专利文献3公开了包层中心位于对称轴线上并且芯部组对称性仅包括线对称性的构造。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开No.2014-052410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公布文件No.WO2000/016131
专利文献3: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开No.2010-055028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发明人对常规MCF进行研究,并发现了下述问题。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发明中,为了识别具有反射对称性(线对称性)的芯部格局中的芯部,作为大前提,包层形状必须具有非旋转对称性;具体而言,包层形状为例如D形状等非圆形形状(在圆形外周的一部分中具有线性切口的形状)。D形状需要在制作预制件期间将预制件处理成D形状的步骤,并且芯部在拉制期间因包层形状而变得更容易变形,从而也可能改变相应芯部的位置。专利文献1的图7描述了包层形状为圆形但涂层的横截面的外周为非圆形的构造。一般来说,当考虑到在拉制成光纤期间光纤旋转的事实时,在长光纤的纵向上难以精确控制光纤的旋转位置。
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发明中,例如凹口或虚设芯部等标记用作角度测量标示,并且需要设置标记的步骤。因此,使用标记的专利文献2的发明提高了制作成本。另外,存在如下问题:在制作期间因标记和包层各自的粘性之差以及在处理标记期间所形成的间隙的影响,芯部格局有可能变混乱。此外,需要提供容易在视觉上识别出的具有一定尺寸的标记,因此,在横截面中以高密度布置芯部时,标记的存在可能需要减少芯部的数量。
在专利文献3的图5所公开的构造中,芯部组格局具有线对称性,并且如借助本说明书中的附图2和图3所指出的那样,因为芯部的布置次序在MCF的一侧端面与另一侧端面之间存在差异,所以难以辨认每个芯部。在具有芯部不可辨认的结构的MCF的情况中,当通过扭转光纤的步骤应用MCF时(例如,在光纤之间进行接合期间或在光缆形成过程期间),变得难以遵循例如传输损耗等特征历史,并且变得难以确保传输线路的传输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CF:该MCF具有在拉制期间几乎不对芯部变形产生有害影响的结构,并能够容易地辨认每个芯部,而不管是否存在光纤扭转以及甚至难以辨认光纤端部。本说明书中的“辨认”可以为目测程度的可辨认状态或为利用端面监测的监视屏程度的可辨认状态。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MCF包括:芯部组,其由沿着光纤轴线延伸的多个芯部组成;共同包层,其包围芯部组,并具有圆形横截面外周;以及涂层,其覆盖共同包层的外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该MCF满足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中的任一者。在第一构造中,芯部组位置(共同包层中的芯部组位置)被设置在破坏包层对称性(在横截面中由共同包层和芯部组格局的组合限定的图形对称性)的预定位置。在第二构造中,在横截面中,包层对称性为仅由线对称轴线一条轴线限定的对称性,并且涂层具有用于识别光纤端部的识别标记(在下文中称为“识别标记”)。
具体而言,在第一构造中,在横截面中,芯部组格局具有线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中的至少一种类型的芯部组对称性。根据与芯部组位置的关系,芯部组设置为使得可以确认破坏了所有类型的包层对称性。结果,在图5中的(b)所示的MCF 1A的横截面中,变得可以辨认六个芯部11至16中的每一个芯部。具体而言,如“背景技术”部分的第一段所述那样,“芯部组位置”为芯部组相对于共同包层的位置,并且在芯部组格局具有旋转对称性时,芯部组格局的旋转中心不与包层中心(共同包层横截面的中心)重合。在芯部组格局仅具有线对称性时,包层中心不位于线对称性的线对称轴线上。在以该方式相对于共同包层设置芯部组位置时,破坏了包层对称性。在芯部组格局具有旋转对称性和线对称性时,例如在具有六条线对称轴线的正六边形的情况中,分离方向优选地为任意两条相邻轴线之间的中间方向。如果分离方向与该六条轴线中的任一条轴线重合,则将存在线对称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MCF中,可以在两侧端面中的任一端面中辨认每个芯部,而不管是否存在扭转。为了芯部辨认,不需要在包层中设置标记以及使包层的外周形状局部变形。因为没有处理包层的内部和外部,所以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如下方面是有效的:抑制包层处理成本的提高以及抑制在拉制期间因共同包层变形成特殊形状而使芯部变形成特殊形状。芯部组格局本身具有对称性,这适于在保持对称性的情况下制作连接部件。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制作在保持芯部组格局的对称性的同时具有高性能的MCF。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MCF 101的横截面结构的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MCF 101的两侧端面的构造的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MCF 101的两侧端面的构造的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MCF 102的横截面结构的视图。
图5中的(a)和(b)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例的MCF 1A的横截面结构的视图。
图6中的(a)和(b)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例的MCF 2A的横截面结构的视图。
图7中的(a)和(b)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例的MCF 3A的横截面结构的视图。
图8中的(a)和(b)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例的MCF 4A的横截面结构的视图。
图9中的(a)和(b)是用于说明第五实施例的MCF 5A的横截面结构的视图。
图10中的(a)至(h)是示出了设置用于图6中的(a)和图7中的(a)所示的每个MCF的光纤端部识别标记的多个实例。
图1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芯部辨认方法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
首先,将如以下列举那样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各个方面。
(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MCF包括:芯部组,其由多个芯部组成;共同包层,其包围芯部组,并具有圆形横截面外周;以及涂层,其覆盖共同包层的外周。就第一方面而言,在MCF的与光纤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中,芯部组格局限定构成一个芯部组的芯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具有线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中的至少一种类型的对称性。芯部组位置相对于包层中心以预定距离分离,并且以预定距离的分离使得可以识别出芯部组位置沿预定分离方向分离,从而破坏MCF的横截面中的所有类型的对称性。结果,根据分离方向与芯部组格局之间的关系,变得可以辨认芯部组中的每个芯部。
在监视屏上通过观察MCF的一侧端面确认芯部组位置与包层中心之间的分离距离作为分离,从而使分离方向是可确认的。预定距离是可以在监视屏上确认的距离。具体而言,预定距离优选地不小于1μm。然而,如果分离距离太大,则芯部可能在拉制期间变形,因此,分离距离优选地在允许确认分离的范围内尽可能小。
(2)就第二方面而言,该MCF可以具有如下构造,其中:在MCF的横截面中,芯部组格局具有仅由线对称轴线一条轴线限定的对称性,并且在涂层的内周上、内部中或外周上设置有用于识别光纤端部的识别标记。在该情况下,识别标记允许在芯部组的每个芯部的识别中所关注的一侧端面区别于该MCF的另一侧端面,并使得可以根据识别出的端部与芯部组格局的关系来分辨各个芯部。该构造的应用限于如下情况:芯部组格局具有仅由线对称轴线一条轴线限定的对称性且无需使芯部组相对于包层中心分离并且可以通过仅视觉观察光纤端面来分辨每个芯部。可以认为的是,可以通过仅确认识别标记的位置来辨认芯部,但在该情况下,在对光纤进行涂覆的过程中,实际上难以控制标记位置与芯部组的旋转位置之间的对准。
识别标记可以是向共同包层的外周方向给予周向方向性以识别光纤端部的识别标记。具体而言,周向方向性指的是通过在MCF的横截面中将识别标记处理成箭头形状来指示周向取向。识别标记的形状除了可以为箭头之外还可以为例如三角形、矩形或椭圆等可以用来识别周向的任意形状。除了形状之外,还可以利用位于圆周上的不相对位置处的两个不同识别标记(标记元件)来识别周向。两个不同的识别标记可以为不同识别标记之间在形状、颜色、径向布置位置(例如,一个识别标记位于内周上而另一个识别标记位于外周上)以及组成标记的数量中的任一项上不同的标记。
(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芯部辨认方法辨认第一和第二方面的每个MCF中的芯部组中的每个芯部。具体而言,在第一方面中,需要辨认分离方向,并且以分离方向为基础的分离距离处于μm等级,这可能难以通过直接的视觉观察来进行识别。因此,该芯部辨认方法包括:监测MCF的一侧端面;根据被监测的一侧端面的图像来确定分离方向;以及根据已确定的分离方向与已知芯部组格局的关系来辨认每个芯部与设计中的哪个芯部对应。通过视觉观察或通过对图像进行计算来确认分离方向。在计算中,在图像上确定包层中心和芯部组位置,并且根据包层中心和芯部组位置的位置关系来计算分离方向。在第二方面中,确认光纤端部和芯部组格局,并且根据光纤端部和芯部组格局的关系来辨认芯部组中的每个芯部。具体而言,涂层的内部或涂层的外围区域设置有允许识别光纤端部的周向标示功能。光纤端部中的周向标示功能允许通过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来识别光纤端部。在芯部组格局具有仅由线对称轴线一条轴线限定的对称性时,可以借助于已识别的光纤端部与芯部组格局的关系来辨认芯部组中的每个芯部。在该情况下,可以在不使用放大镜的情况下识别出每个芯部。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细节]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MCF的具体结构和芯部辨认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应注意的是,本发明不仅限于这些示例性实例,而是如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描述的,意图包括落入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型。
图5中的(a)至图10中的(h)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MCF的横截面结构。具体而言,图5中的(a)、图6中的(a)、图7中的(a)、图8中的(a)和图9中的(a)分别示出了作为比较例的MCF 1B至5B的横截面结构,而图5中的(b)、图6中的(b)、图7中的(b)、图8中的(b)、图9中的(b)、图10中的(a)至(d)以及图10中的(e)至(h)分别示出了根据第一至第六实施例的MCF 1A至5A、6A1至6A4以及6B1至6B4的横截面结构。在每个视图中,实施例的MCF的每个芯部位于通过平行移动与该实施例对应的比较例的MCF的每个芯部而得到的位置。在图5中的(b)、图6中的(b)、图7中的(b)、图8中的(b)和图9中的(b)中,虚线圆表示与各个实施例对应的比较例的MCF中的芯部位置。在这些视图中,A'和B'表示相对于比较例中的这些线对称轴线发生了移动的线对称轴线。在各个比较例和各个实施例中,MCF具有相同的芯部组。各个实例中的芯部组由三个或六个芯部(芯部11至13或芯部11至16)组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构成芯部组的芯部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而不必限于三个或六个。共同包层20包含芯部组并由石英系玻璃构成。共同包层20具有中心定位在中心位置C(在下文中称为“中心C”)处的圆形横截面的外周。共同包层20的外周上设置有涂层30。
(第一实施例)
在第一比较例的MCF 1B中,如图5中的(a)所示,属于一个芯部组的芯部11至16以如下方式布置成两行三列:在横截面中芯部组的芯部格局具有线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图5中的(a)所示的芯部组中的芯部格局相对于相互正交的对称轴线A和B两条轴线具有线对称性。该芯部格局相对于两条对称轴线之间的交叉点处的中心具有旋转对称性。(一般来说,在对称性由两条以上轴线的对称轴线限定的情况下,对称轴线的交叉点为旋转中心,且芯部组具有旋转对称性。)芯部组位置为两条对称轴线之间的交叉点的位置,该交叉点用作旋转中心并与中心C重合。在该情况下,芯部组对称性被保持为包层对称性。
第一实施例的MCF 1A具有与第一比较例的MCF 1B相同的芯部组构造。第一比较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芯部组位置,如图5中的(b)所示,轴线A和轴线B都被平移至轴线A'和轴线B'的位置,使得与轴线A'和轴线B'之间的交叉点对应的芯部组位置相对于共同包层20的中心C分离开与箭头S1的长度对应的距离。重要的是,芯部组位置(即,芯部组的旋转中心位置)相对于包层中心平移,从而破坏所有类型的包层对称性。芯部组位置相对于旋转中心的分离方向为由图5中的(b)中的箭头S1所示的方向。重要的是,分离方向为相对于所有线对称轴线均分离的方向,以便破坏横截面中的所有类型的包层对称性。在第一实施例中,分离方向期望为轴线A'和轴线B'的两个方向之间的中间方向。如果分离方向为除了中间方向之外的方向,那么除非分离距离为特定长度,否则将难以确认分离方向。这整体上破坏了横截面的线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并使每个芯部是可辨认的。
与箭头S1的长度对应的预定距离被示出为在视图中看起来较大以便更容易识别,但为了避免芯部的非圆形变形,该预定距离优选地为约几μm,并且为了使分离是可识别的,该预定距离优选地不小于1μm。预定距离优选地被设定为使得在与各轴线A和B垂直的方向上的分量的长度不小于1μm。可以不必通过直接视觉观察来识别分离方向,而是可以借助于基于监测图像的信息的计算处理来识别分离方向。这也适于芯部组位置相对于包层中心分离的其他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
在第二比较例的MCF 2B中,如图6中的(a)所示,芯部11至13以如下方式布置成一行:在横截面中,芯部格局具有仅由一条轴线的线对称轴线限定的线对称性。轴线A是单条线对称轴线,并穿过共同包层20的中心C。
第二实施例的MCF 2A具有与第二比较例的MCF 2B相同的芯部组构造。第二比较例和第二实施例之间的差异在于芯部组位置,如图6中的(b)所示,仅轴线A被平移至轴线A'的位置(而图6中的(a)中的轴线B与图6中的(b)中的轴线B'重合),从而与轴线A'与轴线B'之间的交叉点对应的芯部组位置相对于共同包层20的中心C沿由箭头S2所示的方向分离。重要的是,芯部组位置(即,限定芯部组位置的轴线A'的位置)相对于共同包层20的中心C分离,从而破坏了所有类型的包层对称性。虽然也可以平移轴线B',但比较例为不能判别出轴线B相对于共同包层20的中心C的分离的实例。
(第三实施例)
在第三比较例的MCF 3B中,如图7中的(a)所示,仅芯部12的位置沿着作为对称轴线的轴线A移动,并且芯部组格局的对称性仅具有由轴线A(一条轴线的线对称轴线)限定的线对称性。
第三实施例的MCF 3A与第三比较例的MCF 3B之间的差异在于芯部组位置,如图7中的(b)所示,轴线A沿着由图7中的(b)的剪头S3所示的方向被平移至轴线A'的位置,结果,轴线A'相对于共同包层20的中心位置C以如下距离分离:该距离对应于箭头S3的与轴线A'正交的分量的长度。这使包层对称性失去因轴线A位于共同包层20的中心C的事实而带来的线对称性,从而变得可以辨认每个芯部。在本实施例中,芯部组格局也沿着轴线A的方向以及与轴线A正交的方向被平移,但已经可以沿着轴线A的方向辨认出芯部;因此,沿与轴线A正交的方向的平移满足要求。
(第四实施例)
在第四比较例的MCF 4B中,如图8中的(a)所示,属于芯部组的三个芯部11至13布置为关于轴线A和轴线B两条轴线呈对称的,轴线A和轴线B穿过共同包层20的中心C。以这种方式,第四比较例的芯部组格局具有线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并难以辨认每个芯部。
第四实施例的MCF 4A与第四比较例的MCF 4B之间的差异在于:如图8中的(b)所示,通过沿着由箭头S4所示的方向(其与沿着轴线B的方向重合)将轴线A和轴线B平移至轴线A'和轴线B'的位置来改变三个芯部11至13的芯部组的位置,以失去相对于轴线B和轴线A的线对称性,从而破坏包层对称性的所有类型的对称性。
(第五实施例)
在第五比较例的MCF 5B中,如图9中(a)所示,属于芯部组的六个芯部11至16布置在平行四边形的相反两侧,并且芯部组的芯部组格局不具有线对称性而是仅具有旋转对称性。在横截面中,芯部组格局的旋转中心与共同包层20的中心C重合,并且包层对称性具有旋转对称性;因此,难以辨认每个芯部。
在第五实施例的MCF 5A和第五比较例的MCF 5B中,芯部组位置是芯部组格局的旋转中心,并且MCF 5A与MCF 5B之间的差异在于:芯部组位置沿着图9中的(b)的箭头S5的方向以预定距离分离。为了破坏包层对称性,分离方向可以为任意方向。
(第六实施例)
图6中的(a)的第二比较例和图7中的(a)的第三比较例具有由一条线对称轴线限定的对称性,并且这些比较例用作第六实施例的比较例。图10中的(a)至(d)的MCF 6A1至6A4示出了与图6中的(a)的第二比较例对应的本实施例,而图10中的(e)至图10中的(h)的MCF6B1至6B4示出了与图7中的(a)的第三比较例对应的本实施例。本实施例与比较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涂层30的外周上存在两个光纤端部识别标记40a和40b(在下文中称为“识别标记”)作为多个标记元件。两个识别标记是不同的标记,并设置在圆周上的两个不相对的点。利用就顺时针排列而言圆周上紧邻的两点之间的关系为[识别标记40a、识别标记40b]的次序还是为[识别标记40b、识别标记40a]的次序,根据限定的特定方向,来辨认光纤端部。在包层对称性具有由一条轴线的线对称轴线限定的线对称性时,只要辨认出光纤端部,则可以通过仅确认光纤端部来辨认芯部,而不管是否存在MCF的扭转。
识别标记可以为允许识别出识别标记之间的差异的任何标记,并且识别标记的识别要素可以是在端面的“形状”、“颜色”、“位置”和“数量”中的任一项上的不同。图10中的(a)和(e)示出了分别设置有识别标记40a和40b的MCF 6A1和MCF 6B1,识别标记40a和40b具有彼此不同的各自形状;图10中的(b)和(f)示出了分别设置有识别标记40a和40b的MCF6A2和MCF 6B2,识别标记40a和40b具有彼此不同的各自颜色;图10中的(c)和(g)示出了分别设置有识别标记40a和40b的MCF 6A3和MCF 6B3,识别标记40a和40b布置在不同位置处。图10中的(d)和(h)示出了分别设置有识别标记40a和40b的MCF 6A4和MCF 6B4,识别标记40a和40b在组成标记的数量上不相同。形状可以是在尺寸上的不同。位置为可以为径向位置,可以为以下位置中的任一位置:“涂层的内周上”、“涂层内部中”和“涂层的外周上”。数量可以为与一个标记[●]作对比的两个标记[●●]。在位置关系方面,识别标记的期望数量为两个以上,但不必限于两个。
一个识别标记可以满足要求。在该情况下,标记的形状构造为允许识别圆周上的特定方向。标记的形状可以为具有可判别的方向性的任何形状,例如,符号标记[<]或[▲]、或基于例如[●°]或[。●]等较大和较小标记的组合的标记组、或基于例如[●○]、[◎●]或[●▲]等不同标记的组合的标记组。
本实施例限于包层对称性具有由一条轴线的线对称轴线限定的线对称性的情况,但其优势在于可以通过仅确认涂层的识别标记来辨认芯部。根据涂层的尺寸,存在难以通过视觉观察来确认识别标记的情况,但可以使用放大镜确认识别标记,而不需要在监视屏上进行计算。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根MCF中,在芯部组具有至少一种类型的对称性时,芯部组位置布置在用于破坏所有类型的包层对称性的位置处。在该情况下,可以通过仅确认一侧端面来辨认每个芯部。芯部辨认能够进行用于追踪处理步骤之间的传输特性的后续操作。
根据本实施例的MCF既不需要在包层中设置标记也不需要使包层轮廓从圆形形状发生变形。因此,本实施例的MCF可以抑制例如芯部数量的减少、芯部位置的精确度的下降以及芯部的不规则的形状变形等问题的发生,并可以抑制制作成本的提高。
因为本实施例的MCF构造为保持芯部组的对称性(线对称性或旋转对称性),所以该MCF在保持对称性的同时容易地与例如WSS(波长选择开关)等要连接的外部装置连接。因为光纤容易地以芯部构造布置,所以即使在相连光纤不具有芯部组对称性的情况下,该光纤也可以连接至相连光纤。
在本实施例的一根MCF中,包层对称性具有仅由一条轴线的线对称轴线限定的线对称性,并且涂层设置有用于辨认光纤端部的识别标记。这允许在连接场地进行接合MCF的操作中,在观察光纤端部期间通过仅观察识别标记来辨认所有芯部位置,并且可以使辨认出的芯部进入大致对准状态。
在利用现有制作技术拉制光纤期间直到光纤的卷绕处理之前都难以限制光纤的旋转,但可以确认识别标记的方向,并因此辨认光纤端部。
(芯部辨认方法)
将使用图1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芯部辨认方法(即,用于辨认具有如上所述的横截面结构的MCF中所包含的每个芯部的方法)。图11示出了使用图5中的(b)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MCF 1A作为对象以辨认MCF 1A的端面中的六个芯部11至16中的每一个芯部的实例。
通常来说,即使关注MCF 1A中所包含的一个芯部,MCF 1A的各端面中的芯部位置也因如下因素而变化:光纤端部的差异、在拉制期间光纤的旋转以及如图2和图3所示的扭转。因此,需要监测MCF 1A的端面,并辨认出可以在监视屏上确认的每个芯部对应于图5中的(b)所示的芯部11至16之中的哪个芯部(芯部的设计为已知信息)。在芯部辨认方法中,在MCF 1A的一侧端面位于成像装置50的成像区域R中的状态下进行端面监测。在监视器60上显示由成像装置50截取的端面图像。作为已知信息,MCF 1A中的芯部格局由六个芯部11至16的相对位置关系限定,并具有两条对称轴线A和B。由这些芯部11至16组成的芯部组位置(芯部格局的中心位置)为两条对称轴线A和B之间的交叉点P。
在该芯部辨认方法中,首先,根据监视器60的图像信息计算芯部组中的芯部的算术平均位置,从而计算芯部组的旋转对称位置(对称轴线之间的交叉点P);由如下位置确定芯部组位置的分离方向:该位置可以通过使共同包层20的横截面的外周近似于圆圈来作为中心位置(中心C的位置)进行计算;可以根据分离方向和芯部组格局的对称性来辨认每个芯部。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具有旋转对称性的任何对象,并还可应用于如图9中的(a)和(b)所示的不具有线对称性的芯部组。
在芯部组格局仅具有线对称性结构(线对称性仅由一条轴线的线对称轴线限定的结构)中,芯部组位置可以仅为线对称轴线的位置信息。当线对称轴线为竖向时,利用共同包层20的中心C的位置是位于线对称轴线的右侧还是位于左侧来辨认分离方向。可以以与芯部组格局具有旋转对称性的上述情况相同的方式辨认每个芯部。
为了确认分离方向,与箭头S1的长度对应的分离距离优选地不小于1μm。另一方面,如果分离距离太大,则存在发生芯部变形的问题的可能性。当位于交叉点P处的芯部组位置与共同包层20的中心C之间的分离距离处于几个μm等级时,难以通过视觉观察来确认分离方向以及从共同包层20的中心C至芯部组位置(交叉点P)的分离距离。因此,优选地在MCF的横截面的监测图像中确认分离距离。如上所述,在难以通过视觉观察来确认图像上的分离距离的情况下,通过计算共同包层20的中心C和芯部组位置来确认分离距离,从而处理该情况。如果存在对利用计算的确认技术的改进并减少制作变化,则可以将分离距离设定为小于1μm。
附图标记列表
1A、2A、3A、4A、5A、6A1至6A4和6B1至6B4多芯光纤(MCF);11至16芯部;20共同包层;30涂层;40a和40b光纤端部识别标记(标记元件)。

Claims (6)

1.一种光纤,包括:芯部组,其由沿着光纤轴线延伸的多个芯部组成;共同包层,其包围所述芯部组;以及涂层,其覆盖所述共同包层的外周,
其中,在所述光纤的与所述光纤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中,所述共同包层具有圆形外周形状,并且芯部组格局具有对称性,所述芯部组格局为所述多个芯部的格局,并且
所述光纤满足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中的任一者,
所述第一构造被限定为如下:
在所述横截面中,芯部组对称性作为所述芯部组格局的对称性是线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中的至少一者;并且
在所述横截面中,所述共同包层中的芯部组位置相对于所述共同包层的包层中心沿预定分离方向以分离距离分离,因此,破环了所有类型的包层对称性,所述包层对称性表征包围所述芯部组格局的所述共同包层的结构,当所述芯部组对称性具有旋转对称性时,所述分离距离由从所述包层中心至所述芯部组的旋转中心的间隔限定,或者当所述芯部组对称性为仅由所述线对称轴线一条轴线限定的对称性时,所述分离距离由限定所述芯部组对称性的轴线与所述包层中心之间的最短距离限定,
所述第二构造被限定为如下:
在所述横截面中,所述包层对称性为仅由线对称轴线一条轴线限定的对称性;并且
所述涂层设置有用于识别光纤端部的识别标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其中,所述分离距离不小于1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其中,在所述第二构造中,所述识别标记包括一个标记元件或多个标记元件,并且所述识别标记至少布置在如下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以指示所述涂层的圆周上的特定方向:所述涂层内部、所述涂层的内周面上以及所述涂层的外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其中,所述识别标记指示所述特定方向的模式为以下模式之一:第一模式,将所述识别标记处理成特殊形状;以及第二模式,构建具有紧邻布置的两个标记元件的所述识别标记,并使所述两个标记元件在颜色、形状和布置位置中的至少一项上是不同的。
5.一种芯部辨认方法,用于在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第一构造的光纤中单独辨认所述光纤的一侧端面上的所述芯部组中的每个所述芯部,并包括:
监测所述一侧端面;
根据在被监测的所述一侧端面的图像上所述包层中心与所述芯部组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来确定所述分离方向;以及
根据已确定的所述分离方向与所述芯部组格局之间的关系来辨认所述芯部组中的每个所述芯部。
6.一种芯部辨认方法,用于在根据权利要求1、3和4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构造的光纤中单独辨认所述光纤的一侧端面上的所述芯部组中的每个所述芯部,并包括:
根据所述一侧端面上的所述识别标记来判别所述光纤的被看到的端部;以及
根据判别出的所述端部与所述芯部组格局之间的关系来辨认所述芯部组中的每个所述芯部。
CN201580045298.0A 2014-08-22 2015-08-21 光纤 Active CN1065750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69170 2014-08-22
JP2014169170 2014-08-22
PCT/JP2015/073618 WO2016027896A1 (ja) 2014-08-22 2015-08-21 光ファイ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5014A CN106575014A (zh) 2017-04-19
CN106575014B true CN106575014B (zh) 2019-12-17

Family

ID=55350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5298.0A Active CN106575014B (zh) 2014-08-22 2015-08-21 光纤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891376B2 (zh)
EP (1) EP3185055B1 (zh)
JP (1) JP6421822B2 (zh)
CN (1) CN106575014B (zh)
DK (1) DK3185055T3 (zh)
WO (1) WO20160278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84465A1 (ja) * 2014-11-27 2016-06-02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光ファイバの調芯方法およびその接続構造、テープ心線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203022A (zh) * 2017-05-25 2017-09-26 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光缆
EP3627095A1 (en) 2018-09-20 2020-03-25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ptical fiber sensor for shape sensing, optical shape sensing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EP3627096A1 (en) * 2018-09-20 2020-03-25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ptical shape sensing system and method
JP7528712B2 (ja) * 2020-10-16 2024-08-0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コア光ファイバおよびマルチコア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US20230204850A1 (en) * 2021-12-28 2023-06-29 Sterlite Technologies Limited Multi-core fi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multi-core fiber marker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3172B1 (en) * 1999-08-24 2002-01-29 Corning Cable System Llc Composite fiber optic/coaxial electrical cables
JP2002525645A (ja) * 1998-09-16 2002-08-13 コーニング・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マルチコア・マルチモード分散制御ファイバ
CN102135639A (zh) * 2010-01-21 2011-07-27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多芯光纤
CN102193136A (zh) * 2010-03-10 2011-09-21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多芯光纤
CN102449515A (zh) * 2010-02-18 2012-05-09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多芯光纤
US8335421B2 (en) * 2008-02-27 2012-12-18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ulti-core optical fiber
WO2014109395A1 (ja) * 2013-01-10 2014-07-17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部品および光通信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79210A (ja) * 1988-04-30 1989-11-09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偏波保持光ファイバ
FR2684454A1 (fr) * 1991-12-03 1993-06-04 Alsthom Cge Alcatel Composant optique monolithique ayant au moins une fonction de derivation de l'energie incidente.
JP5415728B2 (ja) 2008-08-29 2014-02-12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コアホーリーファイバおよ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WO2012121027A1 (ja) * 2011-03-04 2012-09-1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の接続方法
JPWO2012172996A1 (ja) * 2011-06-16 2015-02-23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コア増幅光ファイバ
EP2722943A4 (en) * 2011-06-16 2014-11-05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OPTICAL FIBER WITH MULTIC UR AMPLIFICATION
JP6082523B2 (ja) * 2011-08-01 2017-02-1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の接続方法、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JP5705779B2 (ja) * 2012-05-01 2015-04-22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
JP2014052410A (ja) * 2012-09-05 2014-03-20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マルチコア光ファイバ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525645A (ja) * 1998-09-16 2002-08-13 コーニング・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マルチコア・マルチモード分散制御ファイバ
US6343172B1 (en) * 1999-08-24 2002-01-29 Corning Cable System Llc Composite fiber optic/coaxial electrical cables
US8335421B2 (en) * 2008-02-27 2012-12-18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ulti-core optical fiber
CN102135639A (zh) * 2010-01-21 2011-07-27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多芯光纤
CN102449515A (zh) * 2010-02-18 2012-05-09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多芯光纤
CN102193136A (zh) * 2010-03-10 2011-09-21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多芯光纤
WO2014109395A1 (ja) * 2013-01-10 2014-07-17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部品および光通信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85055A1 (en) 2017-06-28
US9891376B2 (en) 2018-02-13
WO2016027896A1 (ja) 2016-02-25
US20160238783A1 (en) 2016-08-18
EP3185055B1 (en) 2021-01-20
DK3185055T3 (da) 2021-02-15
CN106575014A (zh) 2017-04-19
JPWO2016027896A1 (ja) 2017-06-15
JP6421822B2 (ja) 2018-11-14
EP3185055A4 (en) 2017-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5014B (zh) 光纤
WO2011126011A1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及び配線形態
EP3404460A1 (en) Intermittent-connection-type optical fiber tape core, optical cab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ntermittent-connection-type optical fiber tape core
KR102422348B1 (ko) 테이프 심선 및 광 케이블
JP2017134360A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および光ケーブル
JP2014197094A (ja) マルチコア光ファイバ
JP5901933B2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光ファイバコア、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中間後分岐方法
WO2011132610A1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及び配線形態
JP2014052410A (ja) マルチコア光ファイバ
JP6632544B2 (ja) 光ファイバ、光ファイバの調芯方法およびその接続構造、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
US20220196945A1 (en) Intermittent connection-type optical fiber tape core, optical fiber cable and connector-equipped optical fiber cord
US20240176063A1 (en) Multi-core optical fiber and core identification method
CN114846378A (zh) 多芯光纤、光缆以及光连接器
WO2024134731A1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6345997B2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分岐方法
US9223083B2 (en) Multicore fiber
JP6380179B2 (ja) 光ファイバ製造方法
JP7375561B2 (ja) 長尺体の曲がり表示装置、長尺体、および長尺体の敷設方法
JP4878888B2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及びその口出し方法
JP2020160309A (ja) 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及び光ファイバ接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