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60667B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60667B
CN106560667B CN201610874064.3A CN201610874064A CN106560667B CN 106560667 B CN106560667 B CN 106560667B CN 201610874064 A CN201610874064 A CN 201610874064A CN 106560667 B CN106560667 B CN 1065606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ce
water supply
refrigerator according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740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60667A (zh
Inventor
茂中启介
八下田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985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4315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9851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5601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985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5601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560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606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606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606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12Arrangements of compartments additional to cooling compartments; Combinations of refrigerators with other equipment, e.g. sto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04Producing ice by using stationary moul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F25D23/04Doors; Covers with special compartments, e.g. butter condition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23/122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the refrigerator is characterised by a water tank for the water/ice dispen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能够提高制冰装置的使用便利性。制冰装置(20)具备在侧面具有供水口(22s)的供水罐(22)、将供水罐(22)支撑为自由转动的壳体(21)、以及被从供水罐(2)供水的制冰盘(23),在将供水罐(22)以成为供水口(22s)朝向侧方的第一姿势的方式载置于壳体(21)后,通过以成为供水口(22s)朝下的第二姿势的方式使供水罐(22)转动,来从供水口(22s)向制冰盘(23)供水。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冰箱中,提出一种在开闭冷冻库的门具备制冰装置的冰箱。这样的制冰装置具备:具有制冰盘的主体;以及装卸自如地设于该主体的供水容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0305766号说明书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冰箱中,在供水容器的上面设有供水口,并需要以使该供水口朝下的状态将供水容器载置于主体,从而在使供水容器倒置时,有供水容器内的水溢出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制冰装置的使用便利性的冰箱。
本发明的冰箱具备在前面具有开口的冷冻室、开闭上述开口的转动式的门、以及设于上述门的内侧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冰装置具备:供水容器,其在侧面具有供水口;以及壳体,其将上述供水容器支撑为自由转动,在将上述供水容器以成为上述供水口朝向侧方的第一姿势的方式载置于上述壳体后,通过以成为上述供水口朝下的第二姿势的方式使上述供水容器转动,来从上述供水口向制冰盘供水。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提高制冰装置的使用便利性的冰箱。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打开了设有制冰装置的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设有制冰装置的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制冰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制冰装置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制冰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供水罐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C-C线剖视图。
图10是图5的A-A线剖视图。
图11是表示供水罐为第一姿势时的制冰装置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供水罐为第一姿势时的制冰装置的主视图。
图13是图11的D-D线剖视图。
图14是图12的E-E线剖视图。
图15是图6的B-B线剖视图。
图16表示制冰装置的动作说明图,是操作前的状态。
图17表示制冰装置的动作说明图,是操作后的状态。
图18是表示储冰容器全闭的状态的门的剖视图。
图19是图3的F-F线剖视图。
图20是表示储冰容器的敞开中途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储冰容器的全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拆下储冰容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储冰容器全开的状态的门的剖视图。
图24是表示储冰容器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5是表示储冰容器的其它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6是图6的G-G线剖视图。
图27是图19的放大剖视图。
图中:
1—冰箱,4a、4b—门,4a1—壁部,4c—支撑突起,4d—防脱突起,4e—轴承部,4p—面板(箱体),4p1—前端,8—冷冻室,20—制冰装置,21—壳体,22—供水罐(供水容器),22a—罐主体,22b—盖部,22b2—空气吸入口,22c、22d—轴承部,22e—突出部,22s—供水口,22t—上端,23—制冰盘,23a—制冰部,23b—缘部,23d—扭转螺旋弹簧,24—连结部件,24a—齿轮箱,24b—齿轮罩,24c—大齿轮(齿轮部件),24d—小齿轮(齿轮部件),24s—上端,25—脱冰杆,25a—操作部,25a1—宽幅部,25b—基端部,25s—前端(上端),26—挖勺,30A、30B—储冰容器,31—容纳部,31b1—上端缘(侧壁上端),33—导向部件,34—轴突起,40—上壳体,41—罐保持部,42—杆引导部,43—物品容纳部,41a1、41b1—轴部(一对轴),41d—底板,41d2—堤状部,41d3—倾斜面,41e—供给孔,43e—底板(箱顶部件),50—下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主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构成为具备冰箱主体2、以及开闭该冰箱主体2的前面的开口的绝热结构的四扇门3a、3b、4a、4b。
门3a、3b是配置于冰箱主体2的上部、且被支撑为自由转动的对开式的门。门4a、4b是配置于冰箱主体2的下部、且被支撑为自由转动的对开式的门。门3a、3b形成为与门4a、4b相比在上下方向上较长。此外,冰箱1的门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四扇,能够适当地变更。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纵剖视图。
如图2所示,冰箱主体2是在钢板制的外箱2a与树脂制的内箱2b之间具有实现与外部空气的绝热的聚氨酯泡沫绝热材料以及真空绝热材料(未图示)的结构。
并且,冰箱主体2的内部被划分为冷藏室5、冰鲜室6、蔬菜室7以及冷冻室8。冰箱1中,在形成于门3a、3b的内侧的冷藏空间依次从上方配置有冷藏室5、冰鲜室6以及蔬菜室7。通过门3a、3b的开门,使用者能够将储藏于冷藏室5、冰鲜室6、蔬菜室7的各储藏室的储藏物取出,或者向各储藏室收纳储藏物。并且,通过门4a、4b的开门,使用者能够将储藏于冷冻室8的储藏室的储藏物取出,或者向各储藏室收纳储藏物。
冷藏室5以及蔬菜室7是箱内温度保持在约3~5℃的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冰鲜室6是室内温度保持在约0℃的储藏室。
冷冻室8是箱内温度保持在约负18℃的冷冻温度带来以冷冻状态储藏储藏物的储藏室,构成为冷冻温度带室。
冷藏室5、冰鲜室6、蔬菜室7以及冷冻室8的各储藏室形成为由以覆盖冰箱主体2的内表面的方式配备的内箱2b包围除了前方之外的周围。并且,蔬菜室7与冷冻室8之间由具有绝热性的间隔壁9分隔。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蔬菜室7与冷冻室8之间的热交换,从而对冷藏温度带室与冷冻温度带室之间进行热隔断。
另外,在蔬菜室7和冷冻室8的后方形成有冷却器室10。冷却器室10收纳有生成冷气的冷却器11、以及对冷却器11所生成的冷气进行输送的送风风扇12。并且,在冷却器室10的下方形成有机械室13并配置压缩机14。
冷却器11是使由压缩机14压缩后的制冷剂气化、并利用此时的气化热对周围的空气进行冷却来生成冷气的蒸发器。由冷却器11生成的冷气由送风风扇12向冰箱1的各储藏室供给。也就是说,送风风扇12从冷却器室10汲取冷却器11所生成的冷气而向各储藏室输送并供给。
并且,在冷却器11的下方具备除霜加热器15和排水管16,构成为当在冷却器11结霜时,除霜加热器15对冷却器11进行加热来进行除霜。另外构成为,此时霜融化而产生的水经由排水管16排出。
冷却器11的冷气由送风风扇12从形成于冷冻室背面面板18的冷气吹出孔18a、18a向冷冻室8输送。并且,经由风门装置17的冷却器11的冷气由送风风扇12从形成于冷藏室背面面板19的多个冷气吹出孔19a向冷藏室5、冰鲜室6分别输送。冷却冷藏室5和冰鲜室6后的冷气流过蔬菜室7而从设于蔬菜室7的背面的返回孔(未图示)返回冷却器室10。
图3是表示打开了设有制冰装置的门的状态的主视图。此外,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以门4a以比实际上大的角度打开的状态表示。
如图3所示,在门4a的内侧(关门时朝向冰箱主体2的内部侧的一面)设有制冰装置20、以及对由该制冰装置20制造出的冰进行储存的储冰容器30A、30B。
制冰装置20是手动式的装置,配置于门4a的最上部。储冰容器30A、30B上下并列地配置于制冰装置20的下方。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在左侧的门4a设有制冰装置20和储冰容器30A、30B的情况的例子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是在右侧的门4b设置制冰装置20和储冰容器30A、30B的结构,也可以是在左右两侧的门4a、4b分别设置制冰装置20、储冰容器30A、30B的结构。
图4是表示设有制冰装置的门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制冰装置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制冰装置的主视图。此外,图4至图6表示供水罐22处于使用状态(通常状态、供水状态、第二姿势)的情况。
如图4所示,制冰装置20构成为具备壳体21、供水罐22(供水容器)、制冰盘23、连结部件24、脱冰杆25(杆)等。
并且,制冰装置20安装于面板4p(箱体),该面板4p具备从门4a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向与门4a的表面相反的方向延伸的一对壁部4a1、4a1。并且,储冰容器30A、30B也安装于面板4p(箱体)。
并且,在制冰装置20中,在从供水罐22向制冰盘23供水后,关闭门4a,使制冰盘23内的水冻结。之后,通过向近前操作脱冰杆25,来使制冰盘23反转,从而向储冰容器30A内储冰。
如图5所示,供水罐22、连结部件24以及脱冰杆25配置于比门4a的宽度方向(水平方向)的中央靠开口侧。开口侧是指,与供将门4a支撑为自由转动的铰链(未图示)安装的一侧(转动轴侧)相反的一侧。并且,脱冰杆25配置于比供水罐22靠开口侧。
制冰装置20从门4a(参照图4)的开口侧朝向铰链侧(也有称作左右方向的情况)依次配置有连结部件24、脱冰杆25以及供水罐22。
并且,制冰装置20在供水罐22的铰链侧具备物品容纳部43,并构成为能够在物品容纳部43放置挖取制造出的冰的挖勺26。由此,能够简单地手拿挖勺26,并且能够收纳挖勺26。
如图6所示,在制冰装置20中,在供水罐22处于使用状态(第二姿势)下,脱冰杆25的前端(上端)25s构成为比第二姿势的供水罐22的上端22t高。由此,能够抑制脱冰杆25的操作被供水罐22妨碍,从而能够提高脱冰杆25的操作性。
并且,在制冰装置20中,物品容纳部43形成为较浅,以挖勺26的一部分从物品容纳部43向上方突出的方式收纳挖勺26。由此,与物品容纳部43形成为较深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取出挖勺26。
图7是表示制冰装置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7中,以能够供水的第二姿势的状态表示供水罐22。
如图7所示,壳体21组合上壳体40和下壳体50而构成。
上壳体40具备对供水罐22进行保持的罐保持部41、使脱冰杆25向上方突出且沿前后方向对脱冰杆25进行引导的杆引导部42、以及放置用于挖取制造出的冰的挖勺26(参照图4)等物品的物品容纳部43。在上壳体40,从开口侧依次配置有杆引导部42、罐保持部41以及物品容纳部43。
罐保持部41利用左右的侧板41a、41b、后板41c以及底板41d构成为呈上面和近前敞开的凹形状。
在侧板41a、41b,分别朝向侧方突出地形成有将供水罐22支撑为能够自由转动的轴部41a1、41b1(一对轴)。
在底板41d形成有用于从供水罐22向制冰盘23供水的供给孔41e。并且,在底板41d且在侧板41a、41b间的宽度方向上,形成有从近前侧朝向里侧(也有称作前后方向的情况)向上方缓慢变高的堤状部(土手部)41d2。
并且,底板41d形成为堤状部41d2的里侧比近前侧高。供给孔41e形成于堤状部41d2的里侧的底板41d。里侧的底板41d形成有从外周侧朝向供给孔41e降低的筒状的倾斜面41d3。
杆引导部42利用左右的侧板42a、42b、后板42c以及底板41d而从上面朝向近前侧敞开且在前后方向上(从里侧至近前侧)细长地形成。此外,右侧的侧板42b由与罐保持部41的左侧的侧板41a共用的板部构成。
在底板42d,形成有从下方朝向上方贯通脱冰杆25的贯通孔42d1。并且,底板42d具有贯通孔42d1的近前侧朝向近前侧下降的弯曲面。
物品容纳部43具备前板43a、左右的侧板43b、43c、后板43d以及底板43e(箱顶部件),并构成为呈上面敞开的凹形状。底板43e形成于比罐保持部41的底板41d高的位置。此外,左侧的侧板43b由与罐保持部41的右侧的侧板41b共用的板部构成。
下壳体50具有保持上壳体40且沿上下方向贯通的框部51。框部51具备前板51a、左右的侧板51b、51c以及后板51d,并构成为大致呈方筒形状。
在前板51a形成有将后述的托盘52收纳为能够自由进退的凹状的切口部51a1。托盘52构成为具备将制冰盘23支撑为能够自由转动的框体52a、以及形成于该框体52a的前面且封闭上述切口部51a1的前罩52b。并且,在前罩52b的下端缘部,形成有使用者放入手而能够拉出托盘52那样的手把部52b1。
在左侧(开口侧)的侧板51b安装有连结制冰盘23和脱冰杆25的连结部件24。在右侧(铰链侧)的侧板51c形成有将托盘52的右端支撑为能够滑动的导轨51c1。
供水罐22具有大致方箱型的罐主体22a、以及开闭罐主体22a的装卸式的盖部22b。并且,在罐主体22a的左右侧面,形成有由上述轴部41a1、41b1支撑的轴承部22c、22d。
制冰盘23具有在前后左右排列的多个制冰部23a。在制冰部23a的上端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突出的缘部件23b。并且,在制冰盘23的侧面,形成有使之与连结部件24连结的连结部23c。
缘部件23b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对置的缘部23b1、23b2、以及在左右方向上对置的缘部23b3、23b4。缘部23b1沿左右方向以均匀的高度H1形成,缘部23b2沿左右方向以均匀的高度H2(>H1)形成。缘部23b3、23b4的前后方向的里侧被设定为高度H1,且近前侧被设定为高度H2。并且,缘部23b2、缘部23b3的近前侧的一部分、以及缘部23b4的近前侧的一部分形成为内壁具有连续的面。
并且,在制冰盘23安装有扭转螺旋弹簧23d,在使制冰盘23从制冰姿势(初始状态)成为脱冰姿势后,利用扭转螺旋弹簧23d的作用力来作用使制冰盘23向初始状态返回的力。
这样,通过较高地形成制冰盘23的近前侧(朝向关闭门4a时的箱内的一侧),利用在向制冰盘23供水后关闭门4a时的冲击,能够防止制冰盘23内的水溢出并流下。并且,通过使缘部23b3、23b4的近前侧的一部分形成为比里侧高,能够防止在关闭门4a时向缘部23b3、23b4侧环流的水从制冰盘23溢出并流下。另外,将缘部23b2的壁面形成为朝向制冰盘23的内侧些许倾倒(参照图14~图16),也有助于防止水溢出并流下。
连结部件24是通过脱冰杆25的操作使制冰盘23在制冰姿势与脱冰姿势之间转动动作的部件,构成为具备齿轮箱24a、齿轮罩24b、大齿轮24c、小齿轮24d以及连结板24e。此外,由大齿轮24c和小齿轮24d构成齿轮部件。
齿轮箱24a具有在大齿轮24c与小齿轮24d啮合的状态下对它们进行容纳的容纳部24a1,其与上述的侧板51b形成为一体。在该容纳部24a1的上部容纳有大齿轮24c,并在下部容纳有小齿轮24d。
并且,在容纳部24a1且在与大齿轮24c的旋转中心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圆形的贯通孔24a2。并且,在容纳部24a1且在与小齿轮24d的旋转中心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圆形的贯通孔24a3。
齿轮罩24b构成为在保持了大齿轮24c和小齿轮24d的状态下对容纳部24a1的整体进行覆盖。此外,在齿轮罩24b形成有将大齿轮24c支撑为能够自由转动的轴突起、以及将小齿轮24d支撑为能够自由转动的轴突起,但对此未图示。
大齿轮24c由正齿轮形成,且形成为齿数比小齿轮24d的齿数多。并且,大齿轮24c的旋转轴24c1经由贯通孔24a2而连结(固定)于脱冰杆25的基端部25b。
小齿轮24d由正齿轮形成,小齿轮24d的旋转轴24d1经由贯通孔24a3而连结(固定)于连结板24e的突起部24e2。
连结板24e配置于框部51的内侧,且具有直径比贯通孔24a3的直径大的圆板24e1。在圆板24e1且在小齿轮24d侧形成有突起部24e2,在其相反侧形成有插入并保持制冰盘23的连结部23c的导向部24e3。导向部24e3形成为U字状,当脱冰杆25朝上(初始状态)时,U字的敞开侧的方向被设定为朝向近前侧(连结部23c侧)。
脱冰杆25构成为具备使用者用手触摸来操作的操作部25a、以及与大齿轮24c连结的圆筒形状的基端部25b。操作部25a具有宽幅部25a1,该宽幅部25a1具有比基端部25b的轴向的宽度W1宽的宽度W2(参照图10)。并且,宽幅部25a1比基端部25b的端面向制冰盘23侧突出。即,宽幅部25a1构成为在上下方向上与制冰盘23重叠(搭接)。
图8是表示供水罐的立体图,图9是图8的C-C线剖视图。
如图8所示,供水罐22大致呈方箱形状,在罐主体22a的侧面形成有供水口22s。并且,供水口22s位于盖部22b的下缘22b1的附近。通过在这样的位置设定供水口22s,能够在罐主体22a内放入很多的水,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供水罐22内的容积。此外,供水口22s的开口面积被设定为,在从供水罐22进行供水时水猛烈地过度流出而水不会从罐保持部41溢出的大小。
供水罐22的轴承部22d具有在上端抵接轴部41b1(参照图7)的圆弧部22d1、以及从该圆弧部22d1朝向图示下方延伸的直线部22d2、22d3。并且,在一个直线部22d2的端部,连续地形成有向远离另一个直线部22d3的方向延伸的倾斜部22d4。此外,轴承部22c也形成为与轴承部22d相同的形状(参照图7)。这样,通过设置倾斜部22d4,能够容易将轴部41b1(参照图7)插入轴承部22d,从而能够容易将供水罐22载置(放置)于罐保持部41。
如图9所示,在供水口22s形成有突出部22e。该突出部22e由下面22e1和侧面22e2构成,并以上面敞开的方式形成为U字状(凹状)。并且,突出部22e形成为从罐主体22a的前面22a1(侧面)向侧方(与前面22a1正交的方向)突出。通过设置这样的突出部22e,从而在供水时,即使在使供水罐22缓慢地倾倒时也能够防止水从供水罐22的前面22a1向下流下。此外,突出部22e的方向并不限定于与前面22a1正交的方向,例如也可以是突出部22e以朝上的方式倾斜。
此外,突出部22e的形状并不限定于U字状,是V字状、圆弧状等凹形状且至少一面侧是被切割的形状即可。并且,在突出部22e中,以由底面侧和左右侧面侧这三面构成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仅由底面侧形成。
并且,在盖部22b(供水罐22的上面),形成有与供水罐22内的空间连通的空气吸入口22b2。该空气吸入口22b2形成于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且与供水口22s相反的一侧的位置。通过设置该空气吸入口22b2,来在供水时从空气吸入口22b2获取空气,从而不会阻碍从供水口22s进行的供水。并且,在将供水后的供水罐22搬运至壳体21(参照图7)的罐保持部41(参照图7)时,通过用手指堵塞空气吸入口22b2进行搬运,能够防止因搬运时的摇晃而水从供水口22s漏出。
返回图8,在罐主体22a的左右的侧面22a2形成有轴承部22c、22d。轴承部22d大致形成为倒U字状,并形成于罐主体22a的下部。并且,轴承部22d位于罐主体22a的侧面22a2中的供水口22s侧。此外,轴承部22c构成为成为与轴承部22d大致相同的形状以及位置。
然而,若使突出部22e如圆筒、方筒状那样成为整体被围起的筒形状,则因表面张力而形成筒形状的轴向g(参照图9)的长度程度的水的膜(块),从而有该膜(块)在制冰中冻结从而供水口22s堵塞的担忧。因此,如图8以及图9所示,通过使突出部22e为切割U字状等的筒形状的一面后的形状,能够抑制形成上述那样的水膜,并且即便形成水膜,也仅形成供水罐22的前面22a1的板厚大小的膜,从而能够容易地消除供水口22s的冻结。
图10是图5的A-A线剖视图。此外,图10是供水罐22能够供水的状态(第二姿势)的状态。
如图10所示,罐保持部41的轴部41a1、41b1呈圆筒形状,对供水罐22的轴承部22c、22d进行支撑。当将轴部41a1(一个轴)的直径尺寸设为D1、并将轴部41b1(另一个轴)的直径尺寸设为D2时,被设定为D2>D1,也就是说,轴部41a1和轴部41b1构成为非对称的形状。并且,轴承部22c的宽度以能够供轴部41a1滑动的宽度形成,轴承部22d以能够供轴部41b1滑动的宽度形成。
由此,在将供水罐22安装于罐保持部41时,即便左右反向地安装供水罐22,也无法将宽度较窄的轴承部22c安装于与其相比直径较粗的轴部41b1,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供水罐22的误安装。此外,也可以与上述相反,使轴部41a1的直径比轴部41b1的直径大。
在制冰盘23的与连结部件24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朝向侧方突出的轴突起23e。该轴突起23e由形成于托盘52的框体52a的轴承52a1支撑为能够自由转动。并且,在轴突起23e与框体52a之间,安装有向能够制冰的姿势(图10所示的状态)对制冰盘23进行施力的扭转螺旋弹簧23d。由此,即使操作脱冰杆25,将制冰盘23转动为能够进行脱冰的姿势,也能够利用扭转螺旋弹簧23d的作用力使之复原为能够制冰的姿势。
脱冰杆25的前端(上端)25s位于比齿轮部件(大齿轮24c以及小齿轮24d)的上端24s靠上方。由此,脱冰杆25的操作不会受到齿轮部件的妨碍,从而能够容易提高脱冰杆25的操作性,容易使制冰盘23成为脱冰姿势。并且,脱冰杆25的前端25s构成为比供水姿势(第二姿势)的供水罐22的上面(上端部)22t更向上方突出。由此,脱冰杆25的操作不会受到供水罐22的妨碍,从而能够容易提高脱冰杆25的操作性,容易使制冰盘23成为脱冰姿势。
图11是表示供水罐为第一姿势时的制冰装置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供水罐为第一姿势时的制冰装置的主视图,图13是图11的D-D线剖视图。此外,图11至图13表示在供水口22s的位置将供水罐22剖切为一半的状态。并且,图13表示在罐保持部41与物品容纳部43的边界附近使剖切面前后错开的状态。
如图11所示,在制冰装置20中,将供水后的供水罐22以供水口22s朝向侧方地立起的状态(第一姿势)载置于罐保持部41。此时,供水罐22位于比堤状部41d2靠近前侧。并且,供给孔41e位于供水口22s的前后方向 的延长线上。并且,位于供水罐22的侧方的脱冰杆25的前端25s朝向铅垂方向上方。
并且,由于供水罐22和脱冰杆25在前后方向上错开配置,所以在将供水罐22放置于罐保持部41时,脱冰杆25不会成为妨碍。
如图12所示,脱冰杆25的前端(上端)25s位于比连结部件24的上端24t靠上方。通过成为这样的配置,脱冰杆25的操作不会因连结部件24而受到妨碍,从而能够提高脱冰操作时的脱冰杆25的操作性。
如图13所示,在将供水罐22载置于罐保持部41时,轴部41a1、41b1与轴承部22c的上端面22c5(省略另一个轴承部的图示)抵接。
并且,脱冰杆25形成有在图示上下方向上与基端部25b相比轴向g上的宽度较宽地形成的宽幅部25a1,从而能够提高脱冰杆25的操作性,同时能够较大地确保制冰盘23的制冰部23a的容量。
图14是图12的E-E线剖视图,图15是图6的B-B线剖视图。
如图14所示,在形成于罐保持部41的供给孔41e,形成有朝向下方(制冰盘23)突出的注入口41e1。该注入口41e1位于里侧的制冰部23a的上方。并且,注入口41e1形成为朝向下方而前端变细的形状。通过具备这样的形状的注入口41e1,能够防止水从注入口41e1扩散,从而能够防止向偏离制冰盘23的位置供水。并且,注入口41e1形成为里侧比近前侧长。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供水罐22的水从制冰盘23偏离地注入。
并且,供水罐22的形成有供水口22s的侧面(前面22a1)与底面22a3的边界的角部22a4圆弧状地弯曲而形成。并且,角部22a4所对置的堤状部41d2以沿角部22a4的圆弧的方式形成。并且,供水罐22的底面22a3以与底板41d的上面平行的方式形成。由此,供水罐22不会向近前侧倾倒,能够使供水罐22以第一姿势直立。并且,能够使供水罐22从第一姿势开始以轴部41a1为中心朝向里侧倾倒。
通过将图14所示的第一姿势的供水罐22向F方向(里侧)按压,来使之以轴部41a1(轴部41b1)为中心朝向里侧转动,到达图15所示的第二姿势。该情况下,通过朝向F方向压倒供水罐22,因供水后的供水罐22的自重而向里侧倾倒,从而维持图15所示的第二姿势。
如图15所示,由于使供水罐22以轴部41a1为支点向里侧倾倒,所以供水口22s成为朝下姿势。并且,供水口22s的突出部22e与供给孔41e对置。由此,从供水口22s经由供给孔41e向制冰盘23的制冰部23a供水。在制冰盘23,利用在前后方向(图示左右方向)上相邻的制冰部23a与制冰部23a的边界被凹状地切割的槽23f,而且利用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制冰部23a与制冰部23a的边界被凹状地切割的槽23g,水均衡地向制冰盘23的全部的制冰部23a流入并积存。
并且,在供水罐221与底板41d的倾斜面41d3之间形成有间隙(空间)。由此,即使向供给孔41e的周围的底板41d供水,也能够可靠地朝向供给孔41e供水。并且,由于供水罐22的前面22a1与堤状部41d2的上端41d4接触,所以即使从供水罐22供给的水以越过堤状部41d2的方式流动,也能够抑制水从堤状部41d2向近前侧漏出。并且,在能够供水的第二姿势的情况下,供水罐22的内壁面构成为朝向供水口22s而向下倾斜的倾斜面22a5,从而能够极力抑制在供水罐22内残留水。
图16表示制冰装置的动作说明图,是操作前的状态,图17表示制冰装置的动作说明图,是操作后的状态。此外,图16以及图17中,省略连结板24e以及壳体21的图示,以剖视图表示制冰盘23。
如图16所示,制冰装置20在进行脱冰操作前,制冰盘23的制冰部23a的开口成为朝向铅垂方向上方的状态。并且,在沿前后方向(图示左右方向)并列的制冰部23a与制冰部23a的边界,存在小齿轮24d的旋转中心P,且制冰盘23以该旋转中心P为基准转动。因而,制冰盘23以旋转中心P为基准转动。
大齿轮24c位于小齿轮24d的正上方,且构成为大齿轮24c的旋转中心与小齿轮24d的旋转中心P在铅垂方向上重叠。并且,脱冰杆25的前端(上端)25s比大齿轮24c的上端向上方突出。
在进行脱冰操作的情况下,使用者用手指勾住脱冰杆25的前端,如图17所示,使脱冰杆25朝向近前侧倾倒。由此,连结(固定)于脱冰杆25的大齿轮24c向图示顺时针方向R1转动。通过大齿轮24c转动,而小齿轮24d向图示逆时针方向R2转动。由于制冰盘23经由连结板24e(参照图7)连结(固定)于小齿轮24d,所以通过小齿轮24d转动,而制冰盘23也一同地向图示逆时针方向转动。
这样,将从脱冰杆25的输入侧设为大齿轮24c(齿数29个),并将输出侧设为小齿轮24d(齿数15个),通过较高地设定传动比(较小地设定传动比的值),能够相对于脱冰杆25的操作角度α较大地确保制冰盘23的转动角度β(>α)。也就是说,在脱冰杆25直接连结于制冰盘23的情况下,需要非常大的操作角度,从而操作性受损。但是,通过使用由大齿轮24c和小齿轮24d构成的齿轮部件,利用脱冰杆25的较少的操作量就能够增大制冰盘23的动作量,从而能够提高操作性。
并且,通过在使脱冰杆25向近前侧倾倒的情况下,使制冰盘23朝向与其相反的里侧倾倒,能够防止脱冰受到制冰盘23的缘部23b2(参照图16)的阻碍。也就是说,通过使用齿轮部件(大齿轮24c以及小齿轮24d),并将脱冰杆25的操作方向与制冰盘23的转动方向设定为相互朝向相反的方向,能够提高操作性,并且能够防止产生缘部23b2对脱冰的阻碍。
这样,在制冰装置20中,在将供水罐22以成为供水口22s朝向侧方的第一姿势的方式载置于壳体21之后,通过以成为供水口22s朝下的第二姿势的方式使供水罐22转动,来从供水口22s向制冰盘23供水。据此,不需要如以往那样如在上面设有供水口的供水罐那样使供水后的供水罐22倒置,从而在将供水罐22载置于壳体21时能够防止产生水溢出,进而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姿势下供水口22s成为朝向侧方的状态,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在第一姿势下使供水口22s成为朝向上方的状态、而且以从第一姿势成为供水口22s朝下的第二姿势的方式使供水罐22转动的结构。但是,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构成为在第一姿势下供水口22s朝向侧方,能够缩小从第一姿势至第二姿势的转动角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
并且,在制冰装置20中,构成为具备被支撑为能够转动的制冰盘23、使冰从制冰盘23脱离的转动式的脱冰杆25、以及连结制冰盘23和脱冰杆25的齿轮部件(大齿轮24c以及小齿轮24d),并且操作前(脱冰操作前)的脱冰杆25的前端25s位于比齿轮部件的上端24s靠上方(参照图10、图13)。由此,与脱冰杆直接连结于制冰盘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脱冰杆25的操作性。并且,通过设置齿轮部件(大齿轮24c以及小齿轮24d),能够减少脱冰杆25的操作量,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并且,在制冰装置20中,构成为具备被支撑为能够转动的制冰盘23、使冰从制冰盘23脱离的转动式的脱冰杆25、以及连结制冰盘23和脱冰杆25的齿轮部件(大齿轮24c以及小齿轮24d),并且脱冰杆25具备与脱冰杆25的基端部25b相比轴向g上的宽度较宽地形成的宽幅部25a1(参照图10、图13)。通过像这样设置宽幅部25a1,而用手指按压的面积增加,从而使脱冰杆25变得容易倾倒,进而能够提高操作性。并且,宽幅部25a1和制冰盘23配置为在上下方向上重叠,从而在有限的较小的空间内,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制冰盘23的制冰部23a的容量。
并且,在制冰装置20中,构成为具备被支撑为能够转动的制冰盘23、使冰从制冰盘23脱离的转动式的脱冰杆25、以及连结制冰盘23和脱冰杆25的齿轮部件(大齿轮24c以及小齿轮24d),并且脱冰杆25比制冰盘23向上方延伸,通过使脱冰杆25向近前倾倒,来使冰从制冰盘23脱离(参照图17)。由此,与脱冰杆25设于壳体21的侧面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操作性。也就是说,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底部冷冻室类型中,在制冰装置20位于使用者的膝盖的高度程度的位置的情况下,使用者能够不弯腰就从正上方进行操作,从而能够提高操作性。
并且,由于制冰装置20具备大齿轮24c与小齿轮24d啮合而成的齿轮部件,能够以较少的操作量来使制冰盘23转动至能够脱冰的位置(90度以上)。并且,由于能够使制冰盘23向与脱冰杆25的操作方向相反的一侧转动,所以即使为了防止在关门时水从制冰盘23溢出而设置较高的(尺寸H2)缘部23b2(参照图16),缘部23b2也位于上侧,从而缘部23b2不会成为脱冰的妨碍。
并且,在制冰装置20中,脱冰杆25相对于供水罐22位于门4a的开口侧(参照图4)。由此,在打开门4a后能够立即操作脱冰杆25,从而能够提高操作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左侧的门4a设有制冰装置2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右侧的门4b设有制冰装置20的情况下,脱冰杆25也相对于供水罐22配置于门4b的开口侧,从而能够提高操作性。
并且,在制冰装置20中,脱冰杆25的上端25s当供水罐22处于供水状态(第二姿势)时比供水罐22的上端22t向上方突出。由此,能够不被供水罐22妨碍地进行脱冰杆25的操作。
并且,在制冰装置20中,构成为具备覆盖制冰盘23的上方的底板43e(箱顶部件),并且底板43e作为放置从后述的储冰容器30A、30B挖取冰的挖勺26的空间被使用。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制冰装置20的空的空间,且在使用时能够立即手拿挖勺26,并且在收纳时能够立即收纳挖勺26。并且,通过设置底板43e,能够防止尘土等异物侵入制冰盘23。
图18是表示储冰容器全闭的状态的门的剖视图。此外,图18之后的剖视图中,省略了设于门4a的绝热层的图示。
如图18所示,在门4a的内侧(近前侧),且在制冰装置20的下方以上下存在的方式设有储冰容器(冰库)30A、30B。并且,储冰容器30A、30B形成为高度尺寸H10(最小值)比深度尺寸D10(最小值)长。由此,能够在小型且深度尺寸较小的门4a容纳更多的冰。此外,储冰容器30B是与储冰容器30A相同的结构,从而以下,参照上侧的储冰容器30A进行说明。
储冰容器30A具备对制造出的冰进行储存的容纳部31。容纳部31在上面具有开口30a,并利用前板31a、后板31b(仅图示一个)、侧板31c以及底板31d形成为方箱状。并且,储冰容器30A从门4a的一个壁部4a1至另一个壁部4a1横向较长地形成(参照图4)。并且,开口30a位于制冰盘23的下方,当制冰盘23向脱冰方向转动后(参照图17),冰直接向储冰容器30A内落下并储存。
前板31a在剖视情况下沿铅垂方向延伸形成,并在前面31a的上端中央,形成有手指能够从下侧插入的手把部32。后板31b形成为与前板31a相比上下尺寸较短,后板31b的上端缘31b1(侧壁上端)位于比前板31a的上端缘31a1靠下方。
接下来,参照图19至图23对使储冰容器30A转动的机构进行说明。图19是图3的F-F线剖视图,图20是表示储冰容器的敞开中途的剖视图,图21是表示储冰容器的全开状态的剖视图,图22是表示拆下储冰容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3是表示储冰容器全开的状态的门的剖视图。此外,图19至图22表示以图3的F-F线剖切时的剖视图。
如图19所示,储冰容器30A在容纳部31的侧板31c的外表面形成有导向部件33和轴突起34。
导向部件33是在全闭状态与全开状态之间对容纳部31进行保持的部件,在侧板31c的外表面,沿前后方向大致圆弧状地延伸形成。轴突起34作为使容纳部31摆动时的转动支点发挥功能,形成于侧板31c的下部的靠前(近前侧)的位置。
并且,导向部件33具有沿前后方向大致弯曲地延伸的引导部33a、在引导部33a的前端向轴突起34侧延伸的弯曲部33b、在引导部33a的后端向轴突起34侧延伸的弯曲部33c、以及在弯曲部33b的附近向轴突起34侧突出的突起部33d。
引导部33a的除突起部33d以外的弯曲部33b与弯曲部33c之间的下面33a1构成为呈以轴突起34为中心的圆弧形状。并且,引导部33a的与靠前的上面33a2对应的一侧的与下面33a1之间的厚度形成为较薄,并且大致形成为直线状。并且,引导部33a的与靠后的上面33a3对应的一侧形成为比上述上面33a2的位置处的厚度厚,并且以与下面33a1平行的方式弯曲形成。换言之,与靠前的上面33a2对应的厚度形成为比与靠后的上面33a3对应的厚度薄。
在门4a的壁部4a1,朝向形成有导向部件33和轴突起34的侧板31c突出地形成有支撑突起4c、防脱突起4d以及轴承部4e。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轴承部4e和轴突起34构成摆动支撑部。
支撑突起4c在剖视情况下呈四边形,且位于比轴突起34靠前方(近前侧)。并且,支撑突起4c位于比导向部件33靠下侧,且形成于与下面33a1接触的位置。并且,支撑突起4c在储冰容器30A全闭时位于导向部件33的弯曲部33b与突起部33d之间。由此,限制储冰容器30A的摆动动作,从而能够防止在打开门4a后储冰容器30A无意中飞出。
防脱突起4d在剖视情况下呈四边形,位于比支撑突起4c靠后方(里侧)。另外,防脱突起4d与支撑突起4c之间的间隔构成为弯曲部33c的转动方向的厚度大小或者比该厚度大小大。并且,防脱突起4d位于比导向部件33靠上方,并形成于不与上面33a2接触的位置(参照图19)、而且与上面33a3接触的位置(参照图20)。并且,防脱突起4d以突起部33d能够越过支撑突起4c的方式设定与支撑突起4c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隙(间隔)。
轴承部4e是将储冰容器30A的轴突起34支撑为自由摆动的部件,剖视情况下形成为J字状。即,轴承部4e具有对轴突起34的下部(半圆部)进行保持的圆弧部4e1,圆弧部4e1的后侧(里侧)的端部4e3的一方形成为与圆弧部4e1的前侧(近前侧)的端部4e2相比朝向上方较长。
并且,在轴承部4e中,将轴突起34所接触的下端至端部4e2的高度设为A,将轴突起34所接触的下端至端部4e3的高度设为C,并在导向部件33中将突起部33d的钩挂余量设为B,该情况下设定为C>A>B的关系成立。
在像这样构成的储冰容器30A中,在储冰容器30A全闭状态下,轴突起34由轴承部4e支撑,支撑突起4c位于弯曲部33b与突起部33d之间,从而限制储冰容器30A的前后方向的动作。
在从图19所示的状态开始打开储冰容器30A的情况下,手勾住手把部32,抬起储冰容器30A,从而轴突起34从轴承部4e浮起,并且解除突起部33d与支撑突起4c的卡合。而且,向近前拉出容纳部31,从而突起部33d越过支撑突起4c。而且,一边使支撑突起4c与导向部件33的下面33a1滑动,一边使储冰容器30A向近前侧摆动,从而储冰容器30A以轴突起34为支点转动,并且到达图20所示的敞开中途的状态。此外,由于在导向部件33的上方设有防脱突起4d,所以能够防止过于抬起储冰容器30A,并且由于在轴承部4e与突起部33d之间成立A>B的关系,所以能够防止轴突起34从轴承部4e脱离。由此,在储冰容器30A敞开时,能够防止错误地使储冰容器30A从门4a脱离。
如图20所示,导向部件33的下面33a1相对于支撑突起4c滑动,上面33a3在与防脱突起4d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导向部件33在支撑突起4c与防脱突起4d之间移动。通过在这样的位置设置防脱突起4d,能够防止在储冰容器30A的敞开中途储冰容器30A脱离而脱落。
若从图20所示的状态开始使储冰容器30A进一步向近前侧转动,则导向部件33的下面33a1进一步在支撑突起4c上滑动,而弯曲部33c抵接于支撑突起4c,从而到达图21所示的全开状态,储冰容器30A的转动动作受到限制。此时,储冰容器30A转动直至开口30a的整体从门4a的面板4p突出的位置。
在从门4a拆下储冰容器30A的情况下,通过从图21所示的状态开始向斜近前上方抬起储冰容器30A,从而如图22所示,弯曲部33c穿过支撑突起4c与防脱突起4d之间。也就是说,以在弯曲部33c勾住支撑突起4c的情况下防脱突起4d位于比弯曲部33c靠后方(里侧)的方式设定支撑突起4c与防脱突起4d之间的间隔。并且,由于轴承部4e上方敞开且在剖视情况下形成为J字状,所以能够从轴承部4e拔出轴突起34。由此,能够向近前抬起储冰容器30A,从而能够从门4a拆下储冰容器30A。
这样,能够拆下储冰容器30A,从而例如在冰充满储冰容器30A的情况下,通过更换储冰容器30A与储冰容器30B的上下的位置,能够在储冰容器30B内重新储存冰。这样,通过在上下多个设置储冰容器30A、30B,能够储存大容量的冰。
在像这样构成的储冰容器30A中,构成为具备深度尺寸H10形成为比纵深尺寸D10长且在上面具有开口30a的容纳部31、以及设于容纳部31的侧面下部且将容纳部31支撑为能够相对于门4a的面板4p自由摆动的摆动支撑部(轴突起34以及轴承部4e),当使容纳部31向近前侧摆动(全开)后,容纳部31的里侧的上端缘31b1(侧壁上端)位于比面板4p的前端4p1靠近前侧。据此,在具备纵深较窄的门4a的冰箱1中,冰的取出也变得容易,从而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
并且,在储冰容器30A中,构成为具备深度尺寸H10形成为比纵深尺寸D10长且在上面具有开口30a的容纳部31、以及设于容纳部31的侧面下部且将容纳部31支撑为能够相对于门4a的面板4p自由摆动的摆动支撑部(轴突起34以及轴承部4e),并且储冰容器30A、30B在上下配置多个。据此,在具备纵深较窄的门4a的冰箱1中,冰的取出也变得容易,并且能够增加冰的收纳量,从而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
并且,在储冰容器30A中,构成为支撑突起4c位于比容纳部31的轴承部4e靠近前侧。由此,能够在使储冰容器30A的开口30a全开、且使储冰容器30A全开的状态下进行保持。
并且,在储冰容器30A中,轴承部4e在从轴向俯视的情况下大致形成为U字状。由此,相对于轴承部4e装卸轴突起34变得容易,从而能够容易进行储冰容器30A的装卸。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上下配置有储冰容器30A、30B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可以是在左右配置两个储冰容器的结构,并且也可以是在上下以及左右配置四个储冰容器的结构。
并且,也可以如图23所示,将下侧的储冰容器30B的转动角度设定为比上侧的储冰容器30A的转动角度大。例如,通过使形成于壁部4a1的支撑突起4c的位置向比图21、图22所示的位置靠前方移动,能够增大储冰容器30B的转动角度。由此,当使双方的储冰容器30A、30B分别全开时,不仅能够提高上侧的储冰容器30A的使用便利性,也能够提高下侧的储冰容器30B的使用便利性。
图24是表示储冰容器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如图24所示,防脱突起4d具备锥形面4d1,该锥形面4d1通过将由大致四边形的防脱突起4d(参照图19)的近前侧和下面侧形成的角部切割而成。由此,通过扩大支撑突起4c与防脱突起4d之间的间隔,在将储冰容器30A从门4a拆下时,变得容易拆下储冰容器30A,并且在将储冰容器30A安装于门4a时,也变得容易安装储冰容器30A。
然而,在将储冰容器30A安装于门4a的情况下,需要安装左右各个导向部件33和轴突起34这四个部位,从而储冰容器30A的安装作业变得繁琐。因此,如图25所示,在支撑突起4c中,将由大致四边形的支撑突起4c(参照图19)的近前侧和上面侧形成的角部切割,而形成锥形面4c1。并且,当将导向部件33的弯曲部33c的钩挂余量的尺寸设为D时,尺寸D被设定为比尺寸A(参照图19)短。
在将储冰容器30A安装于门4a的情况下,在使容纳部31倾斜的状态下,首先使左右的轴突起34支撑于各轴承部4e,之后使容纳部31向里侧转动。由此,导向部件33的弯曲部33c与支撑突起4c的锥形面4c1抵接,通过进一步向里侧压入容纳部31,从而弯曲部33c在锥形面4c1的表面滑动并且容纳部31被抬起,进而弯曲部33c越过支撑突起4c。此时,由于弯曲部33c的钩挂余量的尺寸D形成为比轴承部4e的尺寸A短,所以在弯曲部33c越过支撑突起4c时,轴突起34不会从轴承部4e脱落。在弯曲部33c越过支撑突起4c后,通过进一步向里侧压入容纳部31,从而导向部件33的下面33a1一边在支撑突起4c上滑动一边移动,而成为全闭状态。
图26是图6的G-G线剖视图。
如图26所示,在供水罐22能够供水的姿势(第二姿势)中,轴部41b1与轴承部22d不是面接触,而如点Q1所示地以点接触的方式构成。
由此,在水滴附着于轴部41b1、轴承部22d的状态下进行制冰的情况下,轴部41b1与轴承部22d之间难以冻结。并且,即便轴部41b1与轴承部22d冻结,与以面彼此接触的情况相比也能够容易地消除冻结状态。
图27是图19的放大剖视图。
如图27所示,轴突起34和轴承部4e不是面接触,而如点Q2所示地构成为点接触。该情况下,也与图26相同,轴突起34与轴承部4e之间难以冻结,并且即便轴突起34与轴承部4e冻结,与以面彼此接触的情况相比也能够容易地消除冻结状态。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通过使供水罐22从门4a的近前侧向里侧倾倒来进行供水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可以通过使供水罐22从铰链侧向开口侧或者从开口侧向近前侧倾倒来进行供水,并且也可以通过使供水罐22从里侧向近前侧倾倒来进行供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冰箱1的主视情况下在左侧的门4a设置制冰装置20、储冰容器30A、30B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可以在右侧的门4b设置制冰装置20、储冰容器30A、30B,也可以在门4a、4b双方设置制冰装置20、储冰容器30A、30B。
并且,在上下配置储冰容器30A、30B的结构中,也可以通过在储冰容器30A、30B的底板31d例如设置能够开闭的盖,在打开储冰容器30A的盖的状态下使冰从制冰盘23掉落,来使冰从储冰容器30A向储冰容器30B掉落。由此,能够消除储冰容器30A、30B的上下的更换。
并且,在制冰装置20中,以在壳体21的罐保持部41设有轴部41a1、41b1、并在供水罐22设有轴承部22c、22d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在保持部41设置轴承部、并在供水罐22设置轴部的结构。
并且,在储冰容器30A、30B中,作为摆动支撑部,以在容纳部31设有轴突起34、并在面板4p(箱体)设有轴承部4e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在容纳部31设置轴承部、并在面板4p(箱体)设置轴突起的结构。

Claims (38)

1.一种冰箱,具备冷冻室、开闭上述冷冻室的门以及设于上述门的内侧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冰装置具备:
供水容器,其在侧面具有供水口;
壳体,其将上述供水容器支撑为自由转动;
制冰盘,其从上述供水容器供水,且被支撑为能够转动;
转动式的杆,其使冰从上述制冰盘脱离;以及
齿轮部件,其连结上述制冰盘和上述杆,
在将上述供水容器以第一姿势载置于上述壳体后,通过以成为上述供水口朝下的第二姿势的方式使上述供水容器转动,来从上述供水口向上述制冰盘供水,
操作前的上述杆的前端位于比上述齿轮部件的上端靠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齿轮部件通过使连结于上述制冰盘的小齿轮与连结于上述杆的大齿轮啮合而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向上述制冰盘供水的供水容器,
上述杆在上述门打开时相对于上述供水容器位于上述门的开口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杆的上端在上述供水容器处于供水状态时比上述供水容器的上端更向上方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冰装置具备覆盖上述制冰盘的上方的箱顶部件,
上述箱顶部件作为放置从储冰容器挖取冰的挖勺的空间而被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姿势是上述供水口朝向侧方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供水口具有从上述侧面突出的突出部,
上述突出部在上述第一姿势时是上侧打开的凹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供水容器或者上述壳体具有将上述供水容器支撑为自由转动的一对轴,
一个上述轴与另一个上述轴是非对称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设于上述门的内侧的储冰容器,
上述储冰容器具备:
容纳部,其形成为深度尺寸比纵深尺寸长且在上面具有开口;以及
摆动支撑部,其设于上述容纳部的侧面下部且将上述容纳部支撑为相对于上述门的箱体自由摆动,
在使上述容纳部向近前侧摆动时,上述容纳部的里侧的侧壁上端位于比上述箱体的前端靠近前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设于上述门的内侧的储冰容器,
上述储冰容器具备:
容纳部,其形成为深度尺寸比纵深尺寸长且在上面具有开口;以及
摆动支撑部,其设于上述容纳部的侧面下部且将上述容纳部支撑为相对于上述门的箱体自由摆动,
上述储冰容器在上下以及/或者左右配置多个。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上述容纳部的侧面上部进行支撑的支撑突起,
上述支撑突起位于比上述摆动支撑部的轴承部靠上述近前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从轴向俯视情况下,上述轴承部形成为大致U字状。
13.一种冰箱,具备冷冻室、开闭上述冷冻室的门以及设于上述门的内侧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冰装置具备:
供水容器,其在侧面具有供水口;
壳体,其将上述供水容器支撑为自由转动;
制冰盘,其从上述供水容器供水,且被支撑为能够转动;
转动式的杆,其使冰从上述制冰盘脱离;以及
齿轮部件,其连结上述制冰盘和上述杆,
在将上述供水容器以第一姿势载置于上述壳体后,通过以成为上述供水口朝下的第二姿势的方式使上述供水容器转动,来从上述供水口向上述制冰盘供水,
上述杆具有与该杆的转动中心侧的基端部相比在轴向上较宽地形成的宽幅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齿轮部件通过使连结于上述制冰盘的小齿轮与连结于上述杆的大齿轮啮合而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向上述制冰盘供水的供水容器,
上述杆在上述门打开时相对于上述供水容器位于上述门的开口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杆的上端在上述供水容器处于供水状态时比上述供水容器的上端更向上方突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冰装置具备覆盖上述制冰盘的上方的箱顶部件,
上述箱顶部件作为放置从储冰容器挖取冰的挖勺的空间而被使用。
18.根据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姿势是上述供水口朝向侧方的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供水口具有从上述侧面突出的突出部,
上述突出部在上述第一姿势时是上侧打开的凹形状。
20.根据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供水容器或者上述壳体具有将上述供水容器支撑为自由转动的一对轴,
一个上述轴与另一个上述轴是非对称的形状。
21.根据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设于上述门的内侧的储冰容器,
上述储冰容器具备:
容纳部,其形成为深度尺寸比纵深尺寸长且在上面具有开口;以及
摆动支撑部,其设于上述容纳部的侧面下部且将上述容纳部支撑为相对于上述门的箱体自由摆动,
在使上述容纳部向近前侧摆动时,上述容纳部的里侧的侧壁上端位于比上述箱体的前端靠近前侧。
22.根据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设于上述门的内侧的储冰容器,
上述储冰容器具备:
容纳部,其形成为深度尺寸比纵深尺寸长且在上面具有开口;以及
摆动支撑部,其设于上述容纳部的侧面下部且将上述容纳部支撑为相对于上述门的箱体自由摆动,
上述储冰容器在上下以及/或者左右配置多个。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上述容纳部的侧面上部进行支撑的支撑突起,
上述支撑突起位于比上述摆动支撑部的轴承部靠上述近前侧。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从轴向俯视情况下,上述轴承部形成为大致U字状。
25.一种冰箱,具备冷冻室、开闭上述冷冻室的门以及设于上述门的内侧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冰装置具备:
供水容器,其在侧面具有供水口;
壳体,其将上述供水容器支撑为自由转动;
制冰盘,其从上述供水容器供水,且被支撑为能够转动;
转动式的杆,其使冰从上述制冰盘脱离;以及
齿轮部件,其连结上述制冰盘和上述杆,
在将上述供水容器以第一姿势载置于上述壳体后,通过以成为上述供水口朝下的第二姿势的方式使上述供水容器转动,来从上述供水口向上述制冰盘供水,
上述杆比上述制冰盘更向上方延伸,
通过使上述杆向近前侧倾倒,来使冰从上述制冰盘脱离。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齿轮部件通过使连结于上述制冰盘的小齿轮与连结于上述杆的大齿轮啮合而构成。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向上述制冰盘供水的供水容器,
上述杆在上述门打开时相对于上述供水容器位于上述门的开口侧。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杆的上端在上述供水容器处于供水状态时比上述供水容器的上端更向上方突出。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冰装置具备覆盖上述制冰盘的上方的箱顶部件,
上述箱顶部件作为放置从储冰容器挖取冰的挖勺的空间而被使用。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姿势是上述供水口朝向侧方的状态。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供水口具有从上述侧面突出的突出部,
上述突出部在上述第一姿势时是上侧打开的凹形状。
32.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供水容器或者上述壳体具有将上述供水容器支撑为自由转动的一对轴,
一个上述轴与另一个上述轴是非对称的形状。
33.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设于上述门的内侧的储冰容器,
上述储冰容器具备:
容纳部,其形成为深度尺寸比纵深尺寸长且在上面具有开口;以及
摆动支撑部,其设于上述容纳部的侧面下部且将上述容纳部支撑为相对于上述门的箱体自由摆动,
在使上述容纳部向近前侧摆动时,上述容纳部的里侧的侧壁上端位于比上述箱体的前端靠近前侧。
34.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设于上述门的内侧的储冰容器,
上述储冰容器具备:
容纳部,其形成为深度尺寸比纵深尺寸长且在上面具有开口;以及
摆动支撑部,其设于上述容纳部的侧面下部且将上述容纳部支撑为相对于上述门的箱体自由摆动,
上述储冰容器在上下以及/或者左右配置多个。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上述容纳部的侧面上部进行支撑的支撑突起,
上述支撑突起位于比上述摆动支撑部的轴承部靠上述近前侧。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从轴向俯视情况下,上述轴承部形成为大致U字状。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上述容纳部的侧面上部进行支撑的支撑突起,
上述支撑突起位于比上述摆动支撑部的轴承部靠上述近前侧。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从轴向俯视情况下,上述轴承部形成为大致U字状。
CN201610874064.3A 2015-10-06 2016-09-30 冰箱 Active CN1065606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8512A JP6543156B2 (ja) 2015-10-06 2015-10-06 冷蔵庫
JP2015-198511 2015-10-06
JP2015198511A JP6556012B2 (ja) 2015-10-06 2015-10-06 冷蔵庫
JP2015198510A JP6556011B2 (ja) 2015-10-06 2015-10-06 冷蔵庫
JP2015-198512 2015-10-06
JP2015-198510 2015-10-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60667A CN106560667A (zh) 2017-04-12
CN106560667B true CN106560667B (zh) 2019-08-16

Family

ID=58485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74064.3A Active CN106560667B (zh) 2015-10-06 2016-09-30 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606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4639B (zh) * 2019-08-06 2022-03-25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饮品供应装置
US11953255B2 (en) * 2022-02-22 2024-04-09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Appliance with ice tray and mount unit
EP4246062A1 (de) * 2022-03-14 2023-09-20 Liebherr-Hausgeräte Marica EOOD Eisbereiter und ein kühl- und/oder gefrier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montieren eines eisbereiter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55206A (ko) * 2005-11-25 2007-05-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아이스트레이용 급수장치
CN101487651A (zh) * 2008-01-16 2009-07-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制冰单元和具有该制冰单元的冰箱
CN201876036U (zh) * 2010-11-25 2011-06-22 杭州华日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门体简易制冰装置
CN202792755U (zh) * 2012-07-26 2013-03-13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制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55206A (ko) * 2005-11-25 2007-05-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아이스트레이용 급수장치
CN101487651A (zh) * 2008-01-16 2009-07-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制冰单元和具有该制冰单元的冰箱
CN201876036U (zh) * 2010-11-25 2011-06-22 杭州华日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门体简易制冰装置
CN202792755U (zh) * 2012-07-26 2013-03-13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制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60667A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80836B1 (ko) 냉장고용 아이스뱅크 고정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냉장고
CN103363752B (zh) 冰箱
JP5529933B2 (ja) アイスメーカ
CN106560667B (zh) 冰箱
US8359878B2 (en) Method of assembling a refrigerator
US20110146331A1 (en) Refrigerator
KR101713327B1 (ko) 냉장고
JP3336000B1 (ja) 冷蔵庫
CN103196270A (zh) 冰箱
KR20240150513A (ko) 냉장고
KR20080052503A (ko) 냉장고
CN102121782A (zh) 冰箱及其制冰系统
CN107850365A (zh) 冰箱
CN102947660B (zh) 冰箱
AU2007273334B2 (en) Refrigerator
JP6543156B2 (ja) 冷蔵庫
KR101639443B1 (ko) 냉장고
JP6556012B2 (ja) 冷蔵庫
JP6556011B2 (ja) 冷蔵庫
JP2009222252A (ja) 製氷装置付冷蔵庫
JP2018059671A (ja) 冷蔵庫
CN107178945B (zh) 冰箱
JP7530742B2 (ja) 冷蔵庫
KR20160149571A (ko) 냉장고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0976093B2 (en) Water dispenser system for a refriger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Global Living Progra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Household Electric Appliance Co.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