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07948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07948A
CN113007948A CN202010140941.0A CN202010140941A CN113007948A CN 113007948 A CN113007948 A CN 113007948A CN 202010140941 A CN202010140941 A CN 202010140941A CN 113007948 A CN113007948 A CN 1130079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storage container
ice storage
container
bas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09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乾提沙·通凯亚
诺帕努·谈马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007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79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22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 F25C1/24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for refrigerators, e.g. freezing tr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18Storing ice
    • F25C5/182Ice bin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12Arrangements of compartments additional to cooling compartments; Combinations of refrigerators with other equipment, e.g. sto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Production, Working, Storing, Or Distribution Of 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其具备能够减少冰块的融化的贮冰容器。具备前方开口的冷冻室(4)、设置于冷冻室(4)且生成冰块的制冰机(21)、从冷冻室(4)取出自如且上侧开口的贮冰容器(23A)、与贮冰容器(23A)独立地从冷冻室(4)取出自如且上侧开口的贮冰容器(23B)。贮冰容器(23A)与贮冰容器(23B)左右排列地配置。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制冰机的冰箱。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划分构成为贮存来自第一制冰盘8的冰块的贮冰区域11a、贮存来自第二制冰盘9的冰块的贮冰区域11b、接受由第一制冰机与第二制冰机生成的冰块的一个贮冰容器11(冰罐)的冰箱。贮冰区域11a、11b在纵深方向上排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79221号公报
可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冰箱由于通过单壳体构成冰罐,因此若冰罐被取出,则所有的冰块都暴露于外部空气中,存在冰块容易融化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的内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减少冰块融化的贮冰容器的冰箱。
本发明的特征为,具备前方开口的冷冻温度带的贮藏室、设置于上述贮藏室且生成冰块的制冰机、从上述贮藏室取出自如且上侧开口的第一贮冰容器、与上述第一贮冰容器独立地从上述贮藏室取出自如且上述开口的第二贮冰容器。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备能够减少冰块融化的贮冰容器的冰箱。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箱内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制冰机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表示在基底容器上配置贮冰容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贮冰容器的下面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基底容器的俯视图。
图7是在基底容器上配置了冰罐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将基底容器拉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基底容器的收纳状态的立体剖视图。
图10是表示贮冰容器的防止误装的说明图。
图中:1—冰箱,4—冷冻室(贮藏室),20—制冰装置,21—制冰机,21d—检冰手柄,23A—贮冰容器(第一贮冰容器),23B—贮冰容器(第二贮冰容器),23f—定位凹部(贮冰容器侧凹部),23c1—切口部(切口),23g—肋(突起部),24—基底容器(基底部件),24f—定位凸部(基底部件侧凸部),24g1、24g2—凹陷部(嵌合部),24s—把持部,R1—区域,R2—区域外,S—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冰箱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并且,将图1所示的方向作为基准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箱内的主视图。并且,图1表示将冰箱1的门扇(门)全部拆除的状态。另外,图1表示将设置于冷藏室2内的搁板、收纳容器、设置于蔬菜室3的收纳容器、设置于冷冻室4的收纳容器拆除的状态。
如图1所示,冰箱1具有隔热箱体10。该隔热箱体10通过在钢板制的外箱10a与合成树脂制的内箱10b之间填充隔热材料R(例如发泡聚氨酯),将冰箱1的箱内与箱外隔开。并且,隔热材料R通过注入由硬质聚氨酯泡沫形成的发泡隔热材料并发泡而构成。
另外,冰箱1在比上下方向中央靠上侧具有冷藏室2(冷藏温度带室),在比上下方向中央靠下侧具有蔬菜室3与冷冻室4(贮藏室)。在冷冻室4内的上部设置制冰装置20。在冷藏室2上设置向制冰装置20供水的供水箱2a。制冰装置20和供水箱2a通过供水软管2b连接。
另外,冰箱1具备对冷藏室2的前面开口进行开闭的旋转式的冷藏室门(未图示)。另外,冰箱1具备分别对蔬菜室3、冷冻室4的前面开口进行开闭的旋转式的蔬菜室门(未图示)、冷冻室门(未图示)。
冷冻室4是基本使箱内为冷冻温度带(小于0℃)、例如平均为-18℃左右的贮藏室。冷藏室2以及蔬菜室3是使箱内为冷藏温度带(0℃以上)、例如冷藏室2平均为4℃左右、蔬菜室6平均为7℃左右的贮藏室。
冷藏室2、蔬菜室3以及冷冻室4通过隔热隔断壁11分隔。蔬菜室3与冷冻室4通过隔热隔断壁12分隔。
另外,在冷冻室4的背部设置蒸发器(未图示)。与该蒸发器进行了热交换而变为低温的空气通过风扇(未图示)向冷藏室2、蔬菜室3以及冷冻室4送风,冷却冷藏室2、蔬菜室3以及冷冻室4。向冷藏室2、蔬菜室3以及冷冻室4送风的空气分别通过未图示的返回流路返回蒸发器,再次被蒸发器冷却。
制冰装置20具备制冰机(制冰器)21、贮冰容器(冰罐)23A、23B以及基底容器(基底容器、基底部件)24而构成。
制冰机21是生成冰块并将使在贮冰容器23A中产生的冰块落下的装置,被固定于冷冻室4的顶壁4a。
贮冰容器23A配置于制冰机21的正下方。贮冰容器23B配置于该贮冰容器23B的整体从制冰机21的上下方向的投影面偏离的位置。
基底容器24以使贮冰容器23A、23B左右排列而配置的方式构成。另外,基底容器24被冷冻室4的左右的侧壁4b、4b支撑且能从冷冻室4拉出地构成。另外,由于在基底容器24上载置贮冰容器23A、23B,因此通过将基底容器24拉至跟前,贮冰容器23A、23B也同时被拉出。
图2是表示制冰机的立体图。
如图2所示,制冰机21具备具有贮水部21a的制冰盘21b、使制冰盘21b旋转并脱冰的驱动部21c、检测贮冰容器23A内的贮冰量的检冰手柄21d。
另外,制冰机21具备安装制冰盘21b以及驱动部21c的基底部件21e。该基底部件21e在左右方向的侧视中形成为大致门型。另外,基底部件21e具备覆盖制冰盘21b的上部的顶板部21e1、在前后方向的两端相对于顶板部21e1向下方延伸的侧壁部21e2、21e3。另外,在基底部件21e上形成用于在冷冻室4(参照图1)的顶壁4a(参照图1)上螺纹固定制冰机21的螺纹固定片21f。
在顶板部21e1上形成用于导入向制冰盘21b供给的水的开口21g。
在制冰盘21b的下面设置检测向贮水部21a供给的水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1h、21h。通过利用该温度传感器21h检测温度,控制部判断在贮水部21a中是否生成冰块。
驱动部21c具有使制冰盘21b旋转的功能、使检冰手柄21d上下移动的功能。检冰手柄21d旋转自如地安装于驱动部21c的壳体侧面。另外,检冰手柄21d在左右方向的侧视中是前后方向的中央部最低那样的弓形形状,检冰手柄21d的一端被驱动部21c支撑。
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
如图3所示,制冰盘21b通过向前后方向延伸的轴21b1被驱动部21c支撑。
检冰手柄21d在最高的位置位于比基底部件21e(侧壁部21e2、21e3)的下端靠下方,检冰手柄21d的一部分位于贮冰容器23A内。该检冰手柄21d进行在旋转、扭动制冰盘21b而使冰块脱离之前下降的动作。控制部基于检冰手柄21d下降时的高度位置检测是否有贮冰空间。并且,控制部在判断为有贮冰空间的情况下进行使制冰盘21b旋转、扭动制冰盘21b而脱冰的动作。另外,控制部在判断为没有贮冰空间的情况下不会使制冰盘21b旋转而为待机状态。并且,控制部在经过一定时间之后使检冰手柄21d下降,检测是否有贮冰空间,如果生成贮冰的空间,则旋转、扭动制冰盘21b并执行脱冰。
另外,制冰盘21b相对于贮冰容器23A配置于靠后位置。即,至少基底容器24的底板24a的前端位于比前侧的侧壁部21e2靠前侧。因此,由制冰机21生成的冰块落至贮冰容器23A的后侧并进行储存。
另外,在基底部件21e的侧壁部21e3上形成向贮冰部21a吹出冷气的吹出口21i。如图3的虚线箭头所示,在吹出口21i中流经冷气。
图4是表示在基底容器上配置了贮冰容器的状态的立体图。并且,图4表示在基底容器24上仅配置贮冰容器23B的状态。
如图4所示,贮冰容器23B是上面开口且前后方向上细长的矩形形状的容器。另外,贮冰容器23B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底板23a、从该底板23a的前缘立起的前板23b、从底板23a的后缘立起的后板23c。另外,贮冰容器23B具有从底板23a的左右的缘部立起的侧板23d、23e。这些前板23b、后板23c以及侧板23d、23e的上端都是相同的高度。另一方的贮冰容器23A(参照图1)也与贮冰容器23B相同的形状。
在前板23b上形成插入手并握住的把手23b1。该把手23b1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长孔状。另外,把手23b1的开口面积形成为制冰机21中生成的冰块不能通过的大小。如此,由于为孔形状的把手23b1,容易从基底容器24中取出贮冰容器23B,并且通过在把手23b1的孔中钩住手并运送而能够减少贮冰容器23B的落下。
在后板23c形成从该后板23c的上端向下方以凹状被切割的切口部(切口)23c1。该切口部23c1以比检冰手柄21d(参照图2)可通过的宽度宽以及比深度深的方式形成。另外,切口部23c1为在制冰机21(参照图3)中生成的冰块不能通过的大小。
在底板23a与后板23c的角部通过向贮冰容器23B的内侧鼓出地形成而在贮冰容器23B的背侧形成定位凹部23f(贮冰容器侧凹部)。该定位凹部23f以从底板23a的外面与后板23c的外面凹陷的方式形成。另外,定位凹部23f位于切口部23c1的附近且贮冰容器23B的左侧。
如此,贮冰容器23B以定位凹部23f在前后方向上非对称的分布构成。即,表示定位凹部23f未形成于底板23a与前板23b的角部的含义。
基底容器24具有能在左右排列的状态下收纳贮冰容器23A、23B的形状(参照图1)。另外,基底容器24具有矩形形状的底板24a、在该底板24a的前缘(跟前侧)立起的前板24b、在底板24a的后缘(背侧)立起的后板24c。另外,基底容器24具有在底板24a的左右缘部立起的侧板24d、24e。通过侧周部分的板(侧板24b~24e)会容易配置贮冰容器23A、23B、降低从贮冰容器23A、23B溢出的冰落至基底容器24外的可能性,但侧板24b~24e可以没有。
前板24b的上端24b1相比于左右的侧板24d、24e高度低地形成。另外,在前板24b上形成把持部24s。该把持部24s形成从前板24b的上端24b1向斜下方延伸的板状部24t。由此,在前板24b与板状部24t之间能够从下侧插入手。
后板24c除左右的角部,上端24c1相比于侧板24d、24e高度低地形成。另外,在后板24c上形成从上端24c1向下方凹状地被切割的切口部24c2。该切口部24c2在基底容器24中载置了贮冰容器23A(参照图1)时以与贮冰容器23A的切口部23c1在前后方向上重合的方式形成。即,形成为检冰手柄21d(参照图2)能通过的宽度以及深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切口部24c2的缘部、切口部23c1的缘部重合的方式构成。
另外,在底板24a与后板24c的角部上形成向基底容器24的内侧突出的定位凸部24f(基底部件侧凸部)。该定位凸部24f以从底板24a与后板24c突出的方式形成。另外,定位凸部24f在基底容器24上载置了贮冰容器23A、23B时与定位凹部23f间隙嵌合。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贮冰容器23A(参照图3)上形成定位凹部23f、在基底容器24上形成定位凸部24f,能够限制贮冰容器23A的前侧与后侧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具备定位凹部23f,能只通过使贮冰容器23A在基底容器24上滑动并向后方移动,在基底容器24上载置贮冰容器23A。
另外,能够在一个基底容器24上载置多个贮冰容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23A、23B,通过从这些贮冰容器23A、23B任一个的上侧开口取出冰块且原样地向左右移动冰块,能向其他任一贮冰容器23A、23B转移冰块。即,实质上没有如堵塞该移动路径的壁、例如从顶壁4a侧向下方延伸并到达贮冰容器23A、23B的侧壁上端附近的壁,存在移动路径。在此,具体的说,“附近”能够理解为以由制冰机21生成的尺寸的冰块不能通过的程度靠近贮冰容器23A、23B的侧壁的上端的意思。另外,在冰箱上附带用于冰块的取出的如铲子的取出工具。该情况下,具体的说,“附近”能够理解为以取出工具不能通过的程度靠近贮冰容器23A、23B的侧壁的上端的意思。通过没有这样的壁,使用者能够容易地使被收纳于任一贮冰容器中的冰块转移至其他的贮冰容器中。因此,例如使用者在向箱外取出任一贮冰容器时仅使所需要的冰块残留在取出的贮冰容器中,容易进行将剩余冰块移动至其他贮冰容器。如此,由于将不会使用的量的冰块留存于冷冻室内而能够防止多余的冰块的融化。该作业在制冰机21为障碍的情况下只要稍微拉出基底容器24即可。
如此,进行贮冰容器间的冰块的移动的机会如本实施方式在仅一部分的贮冰容器23A接收来自制冰机21的冰块、其他贮冰容器23B位于不会接收来自制冰机21的冰块的位置等、在贮冰容器23A、23B之间冰块的储存容易程度有不同时容易产生。可是,可以向全部的贮冰容器23A、23B中供给一个或多个来自制冰机21的冰块。
并且,上述专利文献1多处言及分开使用大小或形状不同的多种的冰块,难以假设在贮冰容器之间移动更换冰块并要抑制冰块融化的技术性思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没有从贮冰容器23A、23B之间的基底容器24竖立设置壁,因此如果使贮冰容器23横向地滑动,载置位置的移动也容易。
另外,基底容器24由比贮冰容器23A、23B透明度高的材料(例如,聚苯乙烯树脂)形成。另外,贮冰容器23A、23B由比基底容器24软质的材料(例如,聚丙烯树脂)形成。由此,能够降低从制冰机21落至贮冰容器23A(或贮冰容器23B)时的落下声音。另外,通过使基底容器24的透镜度较高地形成,从基底容器24的外部能容易确认落至基底容器24中的冰块,冰块的去除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通过利用比基底容器24软质的材料形成贮冰容器23A、23B,冰块落至贮冰容器23A中,也能够减轻贮冰容器23A的底部碰到基底容器24的底部时的碰撞声音。并且,可以是在贮冰容器23A、23B的底面上铺设吸收冲击的衬垫的结构。
图5是表示贮冰容器的下面的立体图。
如图5所示,在贮冰容器23A、23B的底板23a的外面上形成四角框状地形成的肋23g。该肋23g具有沿底板23a的前缘延伸的横肋23g1、沿后缘延伸的横肋23g2。另外,肋23g具有沿底板23a的左侧缘(图示右侧)延伸的纵肋23g3、沿右侧缘(图示左侧)延伸的纵肋23g4。横肋23g2以及纵肋23g3、23g4位于比底板23a的缘部靠内侧。另外,贮冰容器23A、23B的定位凹部23f位于肋23g的外侧。
图6是表示基底容器的俯视图。
如图6所示,基底容器24在底板24a上形成矩形形状的凹陷部24g1、24g2。这些凹陷部24g1、24g2都是相同的形状,呈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长方形形状。另外,凹陷部24g1、24g2以上述肋23g嵌合的方式构成。即,通过在凹陷部24g1、24g2中嵌合肋23g,贮冰容器23A、23B不会在基底容器24内移动。
另外,基底容器24的前板24b的内壁面24b2以中央侧24b4位于比左右两侧24b3、24b3靠跟前侧的方式构成。即,中央侧24b4相比于左右两侧24b3、24b3容易入手,也容易把持。
另外,在图6中用符号R1表示的区域表示冰块从制冰机21(参照图1)落下的区域。另外,在图6中用符号R2表示的区域表示冰块从制冰机21(参照图1)落下的区域以外。
另外,贮冰容器24的定位凸部24f形成为扁平的板状,比上述的定位凹部23f的宽度短地形成。由此,能够抑制定位凸部24f与定位凹部23f的定位动作变得严格,能够抑制贮冰容器23A难以载置于基底容器24。
图7是在基底容器上配置了贮冰容器的状态的剖视图。
如图7所示,在基底容器24上载置了贮冰容器23A、23B时,基底容器24的切口部24c2、贮冰容器23A的切口部23c1在前后方向上重合。另外,在基底容器24上载置了贮冰容器23A、23B时,贮冰容器23B的切口部23c1通过基底容器24的后板24c关闭。
另外,在基底容器24上载置了贮冰容器23A、23B时,在贮冰容器23A、23B与基底容器24的后板24c之间未形成间隙、至少所制的冰块的大小以上的间隙。由此,能够防止冰块落下在贮冰容器23A、23B后侧的基底容器24与贮冰容器23A、23B之间。
另外,在基底容器24上载置了贮冰容器23A、23B时,在贮冰容器23A、23B与基底容器24的侧板24d、24e之间几乎未形成间隙。由此,能够防止冰块从贮冰容器23A、23B的侧部落至基底容器24上。
另外,在基底容器24上载置了贮冰容器23A时,贮冰容器23A的侧板23d的上端缘23d1比基底容器24的侧板24d的上端缘24d1(最低位置的上端缘)低。另外,在基底容器24上载置了贮冰容器23B时,贮冰容器23B的侧板23e的上端缘23e1比基底容器24的侧板24e的上端缘24e1(最低位置的上端缘)低。由此,能够防止冰块从贮冰容器23A、23B落至基底容器24的外部。
另外,在基底容器24上载置了贮冰容器23A、23B时,贮冰容器23A与贮冰容器23B接近(以未形成间隙的方式)而配置。由此,能够防止冰块从贮冰容器23A与贮冰容器23B之间落至基底容器24上。
图8是表示拉出了基底容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8所示,在基底容器24的侧板24e的外面形成导向部件24h。该导向部件24h从侧板24e的后端向前端大致直线状地形成。并且,未图示,在基底容器24的侧板24d的外面上也相同地形成导向部件。
在导向部件24h的后端形成向上方突出的凸部24h1。另外,在导向部件24h上,在比凸部24h1靠跟前的下面形成向下方突出的突起24h2。
在冷冻室4的侧壁4b(参照图1)上形成在前后方向上引导上述导向部件24h的导轨部件4c。该导轨部件4c具有位于导向部件24h的上侧的上导轨4d、位于导向部件24h的下侧的下导轨4e。下导轨4e在比上导轨4d靠跟前侧长地形成。另外,在下导轨4e的顶端(前端)上形成向上方(向导向部件24h)突出的突起部4e1。
在这样构成的制冰装置20中,在从冷冻室4中拉出基底容器24时,导向部件24h的凸部24h1在上导轨4d的下面滑动而移动。另外,在从冷冻室4拉出基底容器24时,导向部件24h的突起24h2在下导轨4e的上面滑动、且导向部件24h的下面一边与突起部4e1抵接一边移动。
并且,通过基底容器24进一步被拉出、突起24h2抵接于突起部4e1,能限制基底容器24向跟前侧的拉出移动。另外,在突起24h2抵接于突起部4e1时,通过凸部24h1位于上导轨4d的顶端,基底容器24不会从导轨部件4c脱落。
另外,在突起24h2抵接于突起部4e1时,在抬起基底容器24跟前之后拉出。由此,突起24h2能够越过突起部4e1,能够从冷冻室4中拆下基底容器24。
另外,在拉出载置了贮冰容器23A、23B的基底容器24的情况中,检冰手柄21d通过切口部23c1、24c2内。由此,不会由于检冰手柄21阻碍基底容器24的拉出动作。
另外,贮冰容器23A、23B的把手23b1位于比把持部24s靠上方。由此,容易用手握住把手23b1,从基底容器24中容易取出贮冰容器23A、23B。
图9是表示基底容器的收纳状态的立体剖视图。
如图9所示,在基底容器24的前端形成把持部24s。把持部24s通过从上侧插入手而能够把持。另外,把持部24s能够在形成于前板24b的前侧的间隙中从下侧插入手来挂住手。通过在把持了该把持部24s的状态下并向跟前移动,能够从冷冻室4拉出基底容器24。
另外,在把持部24s的后方,在该把持部24s与贮冰容器23A的前板23b之间形成空间S。另外,未图示,在把持部24s与贮冰容器23B的前板23b之间也形成相同的空间。如此,通过形成空间S,在把持把持部23s时会容易把持,容易拉出基底容器24。另外,通过形成空间S,即使在冰块从贮冰容器23A(23B)落至跟前时,也能通过空间S接受冰块,能够防止冰块落至基底容器24的外侧。因此,优选空间S的前后尺寸为制成的冰块的大小以上。
另外,贮冰容器23A由于肋23g(横肋23g1、23g2)嵌合于基底容器24的凹陷部24g1,因此限制贮冰容器23A在基底容器24内移动。另外,贮冰容器23A由于肋23(纵肋23g3、23g4)嵌合于基底容器24的凹陷部24g1,因此限制贮冰容器23A在基底容器24内向左右方向移动(参照图7)。另外,贮冰容器23A由于肋23g嵌合于凹陷部24g1,因此即使在贮冰容器23B从基底容器24中拆卸的情况下也不会移动,能够使制冰机21中生成的冰块落下至贮冰容器23A内。
图10是表示贮冰容器的防止误装的说明图。
如图10所示,贮冰容器23A、23B在使长边方向的外形尺寸为L1、使基底容器24的左右方向(短边方向)的内形尺寸(内壁的尺寸)为L2的情况下,以L1>L2的方式构成。因此,即使在使贮冰容器23A、23B的长边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状态下收纳于基底容器24中,也不能够将贮冰容器23A、23B收纳于基底容器24中。由此,能够防止贮冰容器23A、23B以错误的方向安装于基底容器24(能够防止误装)。
另外,在基底容器24的底板24a上形成定位凸部24f(参照图4)。因此,在以把手23b1为后侧的方式在基底容器24的左侧上载置了贮冰容器23A的情况下,为贮冰容器23A的底板23a的面碰到定位凸部24f、贮冰容器23A相对于基底容器24的底板24a浮起的状态。由此,在将贮冰容器23A载置在基底容器24的左侧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向使用者通知以贮冰容器23A的前后颠倒的状态载置于基底容器24上,因此能够防止误装。
并且,关于基底容器24的右侧的区域R2(参照图6),由于防止在使贮冰容器23B前后颠倒的状态下的误装,因此例如在俯视中使肋23g的形状为梯形框形状,通过凹陷部24g2也为与其嵌合的梯形形状而成为可能。另外,为了防止前后颠倒的误装,可以在右侧的区域R2设置定位凸部24f。
如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具备前方开口的冷冻温度带的冷冻室4、设置于冷冻室4并生成冰块的制冰机21、从冷冻室4取出自如且上侧开口的贮冰容器23A(第一贮冰容器)、与贮冰容器23A独立地从冷冻室4取出自如且上侧开口的贮冰容器23B(第二贮冰容器)(参照图1、图6、图8)。由此,由于能够从冷冻室4中分别取出贮冰容器23A、23B,能防止现在那样所有的冰块暴露于外部空气中,能够解除冰块容易融化的不良情况。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贮冰容器23A以及贮冰容器23B通过左右排列而载置并原样地使冰块从贮冰容器23A以及贮冰容器23B的一个上侧开口取出的冰块向左右移动,能够向贮冰容器23A以及贮冰容器23B的另一方转移。由此,通过使所需要的冰块残留于取出侧的贮冰容器23A(或贮冰容器23B)中,能够防止多余的冰块的融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能在制冰机21位于正上方的区域载置贮冰容器23A以及贮冰容器23B的一个,能在制冰机21未位于正上方的区域载置贮冰容器23A以及贮冰容器23B的另一个。由此,能够在一个贮冰容器23A中迅速地储存冰块,另一个贮冰容器23B不会被制冰机21地相对于冷冻室4能容易出入。
另外,本实施方式具备与冷冻室4的底面为不同个体、能同时载置贮冰容器23A以及贮冰容器23B且拉出自如的基底容器24(参照图1、图8)。由此,即使冰块从贮冰容器23A、23B溢出,也能用基底容器24接受。另外,通过从冷冻室4取出基底容器24,能在基底容器24中一次性地处理溢出的冰块。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贮冰容器23A、23B在外面具有向基底容器24侧凹陷的定位凹部23f(贮冰容器侧凹部)(参照图4、图5)。基底容器24具有嵌合于配置于区域R1的贮冰容器23A的上述定位凹部23f并向贮冰容器23A侧凸出的定位凸部24f(基底部件侧凸部)(参照图4、图6)。由此,能够防止贮冰容器23A(或贮冰容器23B)相对于基底容器24前后方向颠倒地载置(能够防止误装)。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制冰机21具备检测贮冰容器23A的贮冰量的检冰手柄21d。贮冰容器23A、23B在后板23c(后面)具有检冰手柄21d能通过的切口部23c1(参照图8)。贮冰容器23A、23B以定位凹部23f在前后方向上非对称分布构成(参照图5)。由此,能够防止在前后方向上误装贮冰容器23A、23B。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基底容器24由比贮冰容器23A、23B透明度高的材料(例如,聚苯乙烯树脂)形成。贮冰容器23A、23B由比基底容器24软质的材料(例如,聚丙烯树脂)形成。由此,能够降低从制冰机21落至贮冰容器23A(或贮冰容器23B)时的落下声音。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贮冰容器23A、23B的侧板23d、23e的前后方向的尺寸L1(长边)比前板24b与后板24c之间的左右方向(短边方向)的尺寸L2(短边)长(参照图10)。由此,能够防止贮冰容器23A、23B相对于基底容器24在横向上配置(能够防止误装)。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贮冰容器23A、23B具有向基底容器24突出的肋23g(突起部)。基底容器24具有肋23g嵌合的凹陷部24g1、24g2(嵌合部)。由此,能够防止贮冰容器23A、23B在基底容器24内移动。另外,即使是在基底容器24内载置了贮冰容器23A、23B的一个的情况,也能够抑制贮冰容器23A(23B)在基底容器24内移动。
在这样构成的制冰装置20中,用贮冰容器23A储存由制冰机21生成的冰块。并且,使用者在判断为贮冰容器23A为满冰时,左右替换贮冰容器23A与贮冰容器23B,能够在贮冰容器23B中储存冰块。另外,在制冰装置20中,在贮冰容器23A中储存制冰机21中生成的冰块,可以向贮冰容器23B中投入售卖的冰块(袋装冰块)而使用。
以上,关于本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并未限于上述内容,包括多个变形例。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在贮冰容器23A、23B上设置定位凹部23f、在基底容器24上设置定位凸部24f的情况,但也可以在贮冰容器23A、23B上设置定位凸部(贮冰容器侧凸部)、在基底容器24上设置定位凹部(基底部件侧凹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在贮冰容器23A、23B两者上设置定位凹部23f的情况,但也可以是在贮冰容器23A、23B的一个上设置定位凹部23f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在贮冰容器23A、23B两者上形成切口部23c1的情况,但也可以是在贮冰容器23A、23B的一个上形成切口部23c1(切口)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具备基底容器24的结构,但也可以不设置基底容器24而直接在贮冰容器23A、23B上设置滑动机构并配置于冷冻室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具备旋转、扭动制冰盘21b而使冰块落至贮冰容器23A中的制冰机21的装置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是具备其他种类的制冰机的冰箱。另外,可以是使用者进行扭动动作而使冰块落下的手动式制冰机。

Claims (9)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
前方开口的冷冻温度带的贮藏室;
设置于上述贮藏室且生成冰块的制冰机;
从上述贮藏室取出自如且上侧开口的第一贮冰容器;以及
与上述第一贮冰容器独立地从上述贮藏室取出自如且上侧开口的第二贮冰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贮冰容器以及上述第二贮冰容器左右排列地载置,
通过使从上述第一贮冰容器以及上述第二贮冰容器的一方的上侧开口取出的冰块原样地向左右移动,能够转移到上述第一贮冰容器以及上述第二贮冰容器的另一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能够在上述制冰机位于正上方的区域载置上述第一贮冰容器以及上述第二贮冰容器的一方,能够在制冰机未位于正上方的区域载置上述第一贮冰容器以及上述第二贮冰容器的另一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拉出自如的基底部件,该基底部件与上述贮藏室的底面为不同部件,能够同时载置上述第一贮冰容器以及上述第二贮冰容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贮冰容器以及上述第二贮冰容器中的至少一个具备在外面向上述基底部件侧凹陷的贮冰容器侧凹部或向上述基底部件侧凸出的贮冰容器侧凸部,
上述基底部件具有与配置于上述区域的上述第一贮冰容器的上述贮冰容器侧凹部嵌合的向上述第一贮冰容器侧凸出的基底部件侧凸部、或者与上述贮冰容器侧凸部嵌合的向上述第一贮冰容器侧凹陷的基底部件侧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冰机具备检测上述第一贮冰容器的贮冰量的检冰手柄,
上述第一贮冰容器以及上述第二贮冰容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上述检冰手柄能够通过的切口,并且由上述贮冰容器侧凹部或上述贮冰容器侧凸部在前后方向上为非对称的分布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底部件由比上述第一贮冰容器以及上述第二贮冰容器透明度高的材料形成,
上述第一贮冰容器以及上述第二贮冰容器由比上述基底部件软质的材料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贮冰容器以及上述第二贮冰容器中的至少一个的长边方向的长度比上述基底部件的内壁的短边方向的长度长。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贮冰容器以及上述第二贮冰容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向上述基底部件突出的突起部,
上述基底部件的底面具有供上述突起部嵌合的嵌合部。
CN202010140941.0A 2019-12-18 2020-03-03 冰箱 Pending CN1130079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28301A JP2021096047A (ja) 2019-12-18 2019-12-18 冷蔵庫
JP2019-228301 2019-12-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7948A true CN113007948A (zh) 2021-06-22

Family

ID=76383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0941.0A Pending CN113007948A (zh) 2019-12-18 2020-03-03 冰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096047A (zh)
CN (1) CN113007948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72447A (ja) * 1991-12-24 1993-07-09 Hitachi Ltd 冷蔵庫用貯氷容器
US20110138828A1 (en) * 2009-12-14 2011-06-16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ga ice bin
CN202902736U (zh) * 2011-10-26 2013-04-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冷藏库
JP2017072285A (ja) * 2015-10-06 2017-04-13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208832809U (zh) * 2018-07-24 2019-05-07 青岛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大容量存储冰箱
JP2019095122A (ja) * 2017-11-22 2019-06-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製氷機及び冷蔵庫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72447A (ja) * 1991-12-24 1993-07-09 Hitachi Ltd 冷蔵庫用貯氷容器
US20110138828A1 (en) * 2009-12-14 2011-06-16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ga ice bin
CN202902736U (zh) * 2011-10-26 2013-04-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冷藏库
JP2017072285A (ja) * 2015-10-06 2017-04-13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2019095122A (ja) * 2017-11-22 2019-06-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製氷機及び冷蔵庫
CN208832809U (zh) * 2018-07-24 2019-05-07 青岛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大容量存储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96047A (ja) 2021-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88377B2 (en) Ice maker and method,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the same
EP2419684B1 (en) Refrigerator
KR101050303B1 (ko) 냉장고
KR101631089B1 (ko) 제빙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냉장고
AU2013206714B2 (en) Refrigerator
US11573040B2 (en) Refrigerator
MXPA04003411A (es) Dispositivo para la fabricacion de hielos en gabinetes refrigerados.
KR20070103243A (ko) 냉장고용 제빙장치
JP5586534B2 (ja) 冷凍冷蔵庫
JP2007120822A (ja) 自動製氷機を備えた貯蔵庫
KR20110046403A (ko) 냉장고
CN113007948A (zh) 冰箱
JP4822803B2 (ja) 自動製氷機を備えた貯蔵庫
JP2006105418A (ja) 自動製氷機及び自動製氷機を備えた冷凍冷蔵庫
KR20220074489A (ko) 냉장고
JP2006105479A (ja) 自動製氷機及び自動製氷機を備えた冷凍冷蔵庫
JP5286340B2 (ja) 冷蔵庫
JP2007120819A (ja) 自動製氷機を備えた貯蔵庫
JP4097642B2 (ja) 自動製氷機及び自動製氷機を備えた冷凍冷蔵庫
JP4043466B2 (ja) 自動製氷機を備えた冷凍冷蔵庫
JP4471826B2 (ja) 自動製氷機及び自動製氷機を備えた冷凍冷蔵庫
JP4822802B2 (ja) 自動製氷機を備えた貯蔵庫
JP4097641B2 (ja) 自動製氷機及び自動製氷機を備えた冷凍冷蔵庫
KR101192340B1 (ko) 냉장고용 제빙장치
JP2006105417A (ja) 自動製氷機及び自動製氷機を備えた冷凍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