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8461A - 继电器及其推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及其推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8461A
CN106558461A CN201510644602.5A CN201510644602A CN106558461A CN 106558461 A CN106558461 A CN 106558461A CN 201510644602 A CN201510644602 A CN 201510644602A CN 106558461 A CN106558461 A CN 1065584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pushing mechanism
locating part
flexible housing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46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58461B (zh
Inventor
曾志
姚保同
汪鲁建
刘斯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4460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584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58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84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584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84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64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 H01H50/641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intermediate part performing a rectilinear mov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继电器的推动机构和具有该推动机构的继电器,推动机构包括:限位件,限位件内设有沿其轴向贯通的安装通道;推杆,推杆穿设在安装通道内且推杆的两端分别伸出限位件,推杆沿安装通道的轴向可活动;动触板,动触板设在推杆的一端;弹性罩体,弹性罩体与推杆相连,弹性罩体的至少一部分可弹性变形且常止抵在限位件上,以密封限位件的一端与推杆之间的间隙。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继电器的推动机构,弹性罩体常止抵在限位件上,可以将限位件与推杆之间的间隙罩住,有效隔绝灰尘的进入以及工作噪音的向外传递,推动活动顺畅,灵敏度高,不会出现卡死现象,使用可靠且寿命长,工作噪音减小。

Description

继电器及其推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继电器以及继电器的推动机构。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继电器在吸合和释放时噪音较大,并且继电器使用一段时间后,推杆很容易变得不顺畅,吸合和释放不灵敏。继电器特别是推动机构的结构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发明人在对继电器的研究中发现,继电器在吸合和释放时会发出很大的噪音,并且继电器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推杆会变得很不顺畅,导致吸合和释放不灵敏,严重的甚至无法吸合和释放,使继电器的工作性能变差甚至失效。
对于上述问题,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在相关技术中,继电器上并没有设置降噪以及防尘结构,使吸合和释放时产生的噪音很容易向外传递,并且灰尘等杂质颗粒也很容易进入到推杆与静铁芯之间的间隙中,当推杆相对于静铁芯移动时,两者之间的摩擦阻力会变大,从而导致推杆移动的顺畅度降低,当灰尘积聚到足够的量后,会导致推杆卡死,无法吸合和释放,使继电器失效。
由于继电器中充满氢气等灭弧气体,当继电器在运行过程中,特别是在静触点与动触板的无限次碰撞中会产生粉尘,粉尘会掺杂在灭弧气体中运动,进而沉积在继电器的任何内部部件上以及内部部件之间的缝隙中,尤其会进入到推动机构内,从而导致推杆出现移动不顺畅的问题。因此,为了有效避免继电器内部的粉尘对继电器的干扰,有必要在继电器的内部设置防尘结构。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发明人对继电器的结构特别是推杆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具体而言,在推动机构上设置了具有防尘和降噪功能的结构,使灰尘不易进入到推杆与静铁芯之间,同时工作噪音也不易向外传递,有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继电器的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不易进灰,推杆活动顺畅且工作噪音小。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推动机构的继电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继电器的推动机构,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内设有沿其轴向贯通的安装通道;推杆,所述推杆穿设在所述安装通道内且所述推杆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限位件,所述推杆沿所述安装通道的轴向可活动;动触板,所述动触板设在所述推杆的一端;弹性罩体,所述弹性罩体与所述推杆相连,所述弹性罩体的至少一部分可弹性变形且常止抵在所述限位件上,以密封所述限位件的一端与所述推杆之间的间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继电器的推动机构,弹性罩体常止抵在限位件上,可以将限位件与推杆之间的间隙罩住,有效隔绝灰尘的进入以及工作噪音向外传递,尤其可以有效隔绝动触板与静触点吸合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灰尘,推杆活动顺畅,灵敏度高,不会出现卡死现象,使用可靠且寿命长,工作性能好且减小。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推动机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推杆的外周面上设有沿其径向向外突出的固定凸缘,所述弹性罩体与所述限位件之间配合限定出固定腔,所述固定凸缘位于所述固定腔内。
优选地,在所述推杆处于释放位置时,在所述推杆的轴向上,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弹性罩体分别与所述固定凸缘间隔开。
进一步地,还包括:缓冲弹性件,所述缓冲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动触板与所述弹性罩体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罩体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推杆相连且可分离地止抵在所述限位件上,所述固定腔由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限位件限定出,所述缓冲弹性件止抵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动触板之间;第一变形部,所述第一变形部设在所述连接部的外周沿上,所述第一变形部常止抵在所述限位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罩体还包括:第二变形部,所述第二变形部形成为沿所述推杆的轴向延伸的筒体,所述第二变形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动触板和所述连接部的外周沿相连,所述缓冲弹性件设在所述第二变形部与所述推杆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件包括:托板,所述托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变形部常止抵在所述托板上;静铁芯,所述静铁芯内设有所述安装通道,所述连接部可分离地止抵在所述静铁芯上且与所述静铁芯配合限定出所述固定腔,所述静铁芯上设有轴肩,所述静铁芯的邻近所述动触板的一端插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托板止抵所述轴肩。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为塑胶件,所述第一变形部为软胶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变形部为硅胶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部由邵氏硬度为70度的热塑性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变形部由聚酰胺-6制成。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上设有沿所述推杆的轴向延伸的定位套筒,所述缓冲弹性件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定位套筒上。
根据本发明的继电器,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继电器的推动机构。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推动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推动机构的释放状态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推动机构的吸合状态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推动机构的吸合状态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推动机构的吸合状态图。
附图标记:
推动机构100;静触点200;
限位件10;安装通道101;固定腔102;安装腔103;静铁芯11;轴肩111;托板12;
推杆20;固定凸缘21;
动触板30;固定片301;
弹性罩体40;连接部41;第一变形部42;第二变形部43;定位套筒44;
缓冲弹性件50;
动铁芯60;
复位弹性件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继电器的推动机构100。
参照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推动机构100可以包括限位件10、推杆20、动触板30和弹性罩体40。
限位件10内可以设有安装通道101,安装通道101沿限位件10的轴向延伸并且贯通限位件10的两端。推杆20可以穿设在安装通道101内并且推杆20的两端分别伸出限位件10。推杆20沿安装通道101的轴向可活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通道101的轴向通常即为推杆20的轴向。动触板30可以设在推杆20的一端。如图1至图4所示,动触板30可以套设在推杆20的一端并且通过固定片301进行固定,以防止动触板30从推杆20上滑脱,同时还可以使推杆20移动方向更准确,不会出现歪斜。
弹性罩体40可以与推杆20相连,弹性罩体4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发生弹性变形并且常止抵在限位件10上。换言之,弹性罩体40连接在推杆20上,并且可以随着推杆20移动。由于弹性罩体4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发生弹性变形,使得弹性罩体40虽然随着推杆20发生了移动,弹性罩体40的某些部分仍然可以止抵在限位件10上。
也就是说,无论推杆20处于何种状态以及处于何种位置,弹性罩体40均可以止抵在限位件10上。例如,无论是推杆20在静止状态还是移动状态,也无论是推杆20处在吸合位置、释放位置或者吸合和释放之间的任意位置,弹性罩体40均可以止抵在限位件10上。
当弹性罩体40止抵在限位件10上时,弹性罩体40可以密封限位件10的一端与推杆20之间的间隙,这里,“限位件10的一端与推杆20之间的间隙”即为限位件10上的安装通道101的一端的内壁面与推杆20之间的间隙。也就是说,弹性罩体40可以密封限位件10上的安装通道101的一端开口,使灰尘特别是推动机构100吸合和释放过程中产生的灰尘等不易进入到安装通道101内,推杆20与限位件10之间的间隙不会积灰,继电器即使使用较长时间也不会出现推杆20被卡死的问题出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继电器的推动机构100,通过设置弹性罩体40,并使弹性罩体40常止抵在限位件10上,使得限位件10与推杆20之间的间隙可以被弹性罩体40罩住,有效隔绝外界的灰尘以及推杆20吸合和释放产生的粉尘等进入到该间隙内,推动机构100使用较长时间也仍然活动顺畅,灵敏度高,不会出现卡死现象,使用可靠且寿命长;同时,弹性罩体40还可以有效的隔绝推杆20与限位件10碰撞所产生的噪音,使噪音不易向外传递,推动机构100的工作噪音可以有效的减小。
参照图2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推杆20的外周面上可以设有固定凸缘21,固定凸缘21沿推杆20的径向向外延伸并且可以环绕推杆20一周。弹性罩体40与限位件10之间配合限定出固定腔102,固定凸缘21位于固定腔102内。如图3所示,弹性罩体40上可以设置一个凹槽,限位件10上可以设置另一个凹槽,两个凹槽可以配合在一起形成容纳固定凸缘21的固定腔102。
可选地,在推杆20处于释放位置时,在沿推杆20的轴向上,固定腔102延伸的尺寸可以大于固定凸缘21延伸的尺寸。由此,固定凸缘21不会被夹紧在弹性罩体40与限位件10之间,当推杆20在吸合或释放的过程中,固定凸缘21与弹性罩体40或限位件10之间的碰撞力较小,使工作噪音可以变小,并且推杆20初始移动的阻力更小,推杆20移动更顺畅。
优选地,在推杆20处于释放位置时,在推杆20的轴向上,限位件10与弹性罩体40分别可以与固定凸缘21间隔开。如图3所示,当推杆20在释放位置时,限位件10与固定凸缘21之间具有间隙,弹性罩体40与固定凸缘21之间也具有间隙。由此,当推杆20从吸合位置被释放的过程中,固定凸缘21不易与固定凸缘21发生碰撞,可以有效的减小工作噪音。同时,推杆20从释放位置向吸合位置移动的初期,固定凸缘21没有止抵在弹性罩体40上,弹性罩体40不会对固定凸缘21产生止挡,使推杆20初始移动的阻力变小,推杆20初始移动所需的电磁力变小,使驱动线圈内的电流可以变小。
参照图2至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推动机构100还可以包括缓冲弹性件50,缓冲弹性件50连接在动触板30与弹性罩体40之间。也就是说,缓冲弹性件50的一端与动触板30相连,另一端与弹性罩体40相连,缓冲弹性件50可以沿推杆20的轴向发生弹性变形,特别是当推杆20带动动触板30移动至吸合位置时,缓冲弹性件50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动触板30与静触点之间的碰撞力过大,另外缓冲弹性件50在变形时也不会直接冲击到限位件10。
参照图2至图5所示,弹性罩体40可以包括连接部41和第一变形部42。连接部41可以与推杆20相连并且可分离地止抵在限位件10上,缓冲弹性件50可以止抵在连接部41与动触板30之间。第一变形部42可以设在连接部41的外周沿上,第一变形部42常止抵在限位件10上。
这里,“连接部41可以分离地止抵限位件10上”是指连接部41不是一直止抵在限位件10上的,连接部41随着推杆20的移动可以与限位件10相分离。具体而言,当推杆20处于释放位置时,连接部41可以止抵在限位件10上,当推杆20处于吸合位置时,连接部41则与限位件10相分离。由此,可以保证推杆20的正常移动。
“第一变形部42常止抵在限位件10上”则是指第一变形部42是一直止抵在限位件10上的,无论推杆20处于何种位置以及何种状态。由此,可以保证限位件10的一端与推杆20之间的间隙可以一直被弹性罩体40密封住,有效地挡灰和隔音。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41与第一变形部42可以选用多种材料进行制造。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41为塑胶件,第一变形部42为软胶件。例如,第一变形部42可以为硅胶件。塑胶材质的连接部41更适于连接,软胶材质的第一变形部42更易于变形,使弹性罩体40与推杆20连接牢固且变形性好,既能满足装配需求又能满足变形要求。其中,连接部41与第一变形部42可以采用双色注塑形成。
本申请的发明人对不同的塑胶件与软胶件进行了研究,得出一种更优选的弹性罩体40。其中,连接部41采用邵氏硬度为70度的热塑性橡胶材料(即TPR70°)制成,第一变形部42采用聚酰胺-6(即PA6)制成。由此,连接部41与第一变形部42之间的结合性好,弹性罩体40整体稳定性好,不易损坏,能达到在推杆20运动过程中的强度以及装配精度要求。
进一步地,弹性罩体40还可以包括第二变形部43,第二变形部43形成为沿推杆20的轴向延伸的筒体。也就是说,第二变形部43可以呈筒体,该筒体的轴向与推杆20的轴向相同。其中,在沿推杆20的轴向上,筒体的横截面积可以处于相等,也可以从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等。例如,如图1至图7所示,第二变形部43上可以设置多个相间设置的环槽和凸筋。由此,可以使第二变形部43更易于发生变形,变形较均匀。
第二变形部43的两端分别与动触板30和连接部41的外周沿相连,缓冲弹性件50设在第二变形部43与推杆20之间。换言之,第二变形部43的一端与动触板30连接,第二变形部43的另一端与连接部41连接,第二变形部43将缓冲弹性件50从外侧罩住。由此,不仅可以有效的保护缓冲弹性件50,而且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同时还可以支撑动触板30,提高动触板30的平衡性。
可选地,在制造具有第二变形部43的弹性罩体40时,第二变形部43可以采用与第一变形部42相同的材料,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材料,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
如图3至图6所示,限位件10可以包括托板12和静铁芯11。托板12上可以设有安装孔,静铁芯11上可以设有轴肩111,静铁芯11的邻近动触板30的一端插设在安装孔内,并且托板12止抵轴肩111。由此,托板12与静铁芯11装配牢固,两者之间不易发生相对移位。需要说明的是,托板12可以采用单独设置的板体,也可以优选采用继电器的壳体的上托板,以减少零部件数量,简化结构。
安装通道101可以设在静铁芯11内,也就是说,推杆20穿设在静铁芯11内。第一变形部42常止抵在托板12上,连接部41可分离地止抵在静铁芯11上,并且连接部41与静铁芯11之间配合限定出固定腔102。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连接部41上可以设有沿推杆20的轴向延伸的定位套筒44,缓冲弹性件50的一端可以套设在定位套筒44上。由此,缓冲弹性件50变形更稳定且安装准确牢固,缓冲弹性件50变形时不易发生歪斜,可以有效保证动触板30的平衡性,保证两组触点同步性,提高产品的电寿命性能。
定位套筒44可以属于弹性罩体40的一部分,也可以是额外设在弹性罩体40上的结构。例如,在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定位套筒44为连接部41的一部分。由此使装配更简便。再例如,在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定位套筒44为独立于弹性罩体40的部件,连接部41上可以设置装配槽,定位套筒44可以设在该装配槽内,以保证装配的牢固性和准确性。该种结构可以更换定位套筒44,维护费用更低。
下面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推动机构100的装配进行描述。
首先可以将缓冲弹性件50装配在弹性罩体40上,然后再依次安装推杆20、动触板30和固定片301,最后将推杆20和固定片301用铆压或螺纹的方式固定。然后再在推杆20上依次安装托板12、静铁芯11、复位弹性件70和动铁芯60。其中,动铁芯60可以用激光焊接或者螺纹的方式固定在推杆20上。装配完成后的推动机构100的弹性罩体40的状态如图3所示。该装配过程较为简单,易于操作。
如图4所示,当推动机构100开始工作吸合后,动触板30和静触点200接触,弹性罩体40为如图4所示的状态。在此过程中,弹性罩体40与动触板30以及托板12一直成密封状态,能有效降噪和防尘,使产品寿命和品质得到了提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继电器包括外壳、静触点200、驱动机构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推动机构100。壳体可以包括陶瓷体和上托板。托板12可以采用上托板。静触点200、驱动机构和推动机构100设在壳体内。驱动机构可以驱动推动机构100中的推杆20运动,使动触板30的两端可以与静触点200连接或分离。当动触板30与静触点200连接时,推杆20以及动触板30等处于吸合位置,当动触板30与静触点200分离时,推杆20以及动触板30等处于释放位置。
可选地,驱动机构可以为驱动线圈。静触点200可以为接线柱。缓冲弹性件50和复位弹性件70分别可以为弹簧。参照图1至图7所示,推动机构100还可以包括动铁芯60和复位弹性件70,动触板30设在推杆20的一端,动铁芯60可以设在推杆20的另一端。复位弹性件70可以连接在动铁芯60与静铁芯11之间。其中,静铁芯11上可以具有安装腔103,复位弹性件70可以设在安装腔103内,并且一端止抵安装腔103的内壁面,另一端伸出安装腔103并且止抵在动铁芯60上。
驱动线圈通电后,驱动线圈向动铁芯60施加向上的电磁力,动铁芯60向上移动,并且带动推杆20向上移动。此时,复位弹性件70被逐渐压缩,动触板30随着推杆20的移动实现与静触点200的接触并且电连接。其中,当动触板30接触到静触点200后,缓冲弹性件50和第二变形部43被压缩起到缓冲作用,并且使动触板30与静触点200紧密接触。当复位弹性件70的弹力大于驱动线圈的电磁力时,驱动机构在复位弹性件70的弹性力下向下移动,动触板30与静触点200分离。
其中,在动铁芯60带动推杆20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弹性罩体40的连接部41在固定凸缘21的推动下也随着向上移动,弹性罩体40的第一变形部42则逐渐发生弹性变形,并且第一变形部42的一端一直止抵在托板12上,使静铁芯11与推杆20之间的间隙不会进入灰尘,保证了推杆20移动的顺畅性。同时,在推杆20移动的瞬间,推杆20上的固定凸缘21不与弹性罩体40以及静铁芯11接触,推杆20初始运动的阻力较小,并且在运动过程中的碰撞小,噪音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工作性能好,灵敏度高,使用寿命长,工作噪音小,产品质量和品质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可知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或“具体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继电器的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内设有沿其轴向贯通的安装通道;
推杆,所述推杆穿设在所述安装通道内且所述推杆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限位件,所述推杆沿所述安装通道的轴向可活动;
动触板,所述动触板设在所述推杆的一端;
弹性罩体,所述弹性罩体与所述推杆相连,所述弹性罩体的至少一部分可弹性变形且常止抵在所述限位件上,以密封所述限位件的一端与所述推杆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的外周面上设有沿其径向向外突出的固定凸缘,所述弹性罩体与所述限位件之间配合限定出固定腔,所述固定凸缘位于所述固定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的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推杆处于释放位置时,在所述推杆的轴向上,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弹性罩体分别与所述固定凸缘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的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弹性件,所述缓冲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动触板与所述弹性罩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的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罩体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推杆相连且可分离地止抵在所述限位件上,所述固定腔由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限位件限定出,所述缓冲弹性件止抵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动触板之间;
第一变形部,所述第一变形部设在所述连接部的外周沿上,所述第一变形部常止抵在所述限位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的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罩体还包括:第二变形部,所述第二变形部形成为沿所述推杆的轴向延伸的筒体,所述第二变形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动触板和所述连接部的外周沿相连,所述缓冲弹性件设在所述第二变形部与所述推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的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
托板,所述托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变形部常止抵在所述托板上;
静铁芯,所述静铁芯内设有所述安装通道,所述连接部可分离地止抵在所述静铁芯上且与所述静铁芯配合限定出所述固定腔,所述静铁芯上设有轴肩,所述静铁芯的邻近所述动触板的一端插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托板止抵所述轴肩。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的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塑胶件,所述第一变形部为软胶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继电器的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部为硅胶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继电器的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由邵氏硬度为70度的热塑性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变形部由聚酰胺-6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的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设有沿所述推杆的轴向延伸的定位套筒,所述缓冲弹性件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定位套筒上。
12.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的推动机构。
CN201510644602.5A 2015-09-30 2015-09-30 继电器及其推动机构 Active CN1065584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4602.5A CN106558461B (zh) 2015-09-30 2015-09-30 继电器及其推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4602.5A CN106558461B (zh) 2015-09-30 2015-09-30 继电器及其推动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8461A true CN106558461A (zh) 2017-04-05
CN106558461B CN106558461B (zh) 2019-06-04

Family

ID=58417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44602.5A Active CN106558461B (zh) 2015-09-30 2015-09-30 继电器及其推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5846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0252A (zh) * 2019-11-29 2020-03-17 宁波铭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回旋除焊点的电磁开关
CN116053083A (zh) * 2023-03-31 2023-05-02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低噪音继电器
WO2023103129A1 (zh) * 2021-12-07 2023-06-15 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83941A (en) * 1988-11-24 1991-01-0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magnetically operated switch
CN102194610A (zh) * 2010-01-25 2011-09-21 Ls产电株式会社 电磁开关
CN103201813A (zh) * 2010-11-01 2013-07-10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继电器
CN103258689A (zh) * 2008-03-19 2013-08-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
JP2014232669A (ja) * 2013-05-29 2014-12-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83941A (en) * 1988-11-24 1991-01-0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magnetically operated switch
CN103258689A (zh) * 2008-03-19 2013-08-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
CN102194610A (zh) * 2010-01-25 2011-09-21 Ls产电株式会社 电磁开关
CN103201813A (zh) * 2010-11-01 2013-07-10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继电器
JP2014232669A (ja) * 2013-05-29 2014-12-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0252A (zh) * 2019-11-29 2020-03-17 宁波铭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回旋除焊点的电磁开关
WO2023103129A1 (zh) * 2021-12-07 2023-06-15 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器
CN116053083A (zh) * 2023-03-31 2023-05-02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低噪音继电器
CN116053083B (zh) * 2023-03-31 2023-08-15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低噪音继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8461B (zh) 2019-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8461A (zh) 继电器及其推动机构
CN201812740U (zh) 一种磁性按钮
CN104037026B (zh)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
CN205069524U (zh) 继电器和继电器的推动机构
CN103123884B (zh) 触头弹簧装置
CN205069523U (zh) 继电器和继电器的推动机构
CN102297224B (zh) 盘式双倍多阶缓冲低噪音制动器
CN205428730U (zh) 一种行程开关
KR101530116B1 (ko) 전동 압축기
CN206019090U (zh) 空调系统、压缩机组件及其固定装置
CN210296184U (zh) 复位组件与按键结构
CN209600272U (zh) 一种地板式加速踏板
CN208236950U (zh) 一种盘式电磁制动器及机器人关节
CN201113620Y (zh) 一种新型防爆电机
CN207397151U (zh) 高压继电器分配盒
CN203784146U (zh) 电磁刹车嵌入式转轴
CN103899680B (zh) 一种电磁刹车嵌入式转轴
CN220041636U (zh) 一种电梯用限位开关
CN204809143U (zh) 继电器
CN211491284U (zh) 电动螺丝刀
CN205090057U (zh) 一种电动执行器用释放钮组件
CN204441210U (zh) 一种低压断路器开关装置
CN202769907U (zh) 导风板安装结构及设有该结构的空气净化器
CN102670128B (zh) 吸尘器的电机内罩及吸尘器
CN113090523B (zh) 一种带阀座的螺杆压缩机主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