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43366B - 一种提高石油采收率用颗粒型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石油采收率用颗粒型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43366B
CN106543366B CN201610885919.2A CN201610885919A CN106543366B CN 106543366 B CN106543366 B CN 106543366B CN 201610885919 A CN201610885919 A CN 201610885919A CN 106543366 B CN106543366 B CN 1065433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le form
water
polymerization object
form polymerization
aqueous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859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43366A (zh
Inventor
崔国友
李美娇
吴新敏
陈晶晶
田晓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dawe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ida Wanji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ida Wanji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ida Wanji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8591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433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43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433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433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433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5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saccharid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12Polymerisation in non-solvents
    • C08F2/16Aqueous medium
    • C08F2/22Emulsion polymerisation
    • C08F2/24Emulsion polymerisation with the aid of emulsifying agents
    • C08F2/30Emulsion polymerisation with the aid of emulsifying agents non-io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5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saccharid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51/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saccharid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n to cellulose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8/00Compositions for drilling of boreholes or wells;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boreholes or wells, e.g. for completion or for remedial operations
    • C09K8/50Compositions for plastering borehole walls, i.e. compositions for temporary consolidation of borehole walls
    • C09K8/504Compositions based on water or polar solvents
    • C09K8/506Compositions based on water or polar solvent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09K8/508Compositions based on water or polar solvent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8/512Compositions based on water or polar solvent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cross-linking ag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石油采收率用颗粒型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丙烯酰胺、离子单体、引发剂和交联剂在水中搅拌混合,得到单体水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将大分子多糖在水中搅拌混合,得到多糖水溶液,再与单体水溶液室温下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水溶液;将乳化剂与分散剂混合,得到油相;将所述混合水溶液加入油相进行乳化,再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得到粒径范围为1~400μm耐温缓膨抗盐颗粒型聚合物。本发明采用乳液法制备颗粒型聚合物,解决了注入深度与封堵强度之间的矛盾,并通过引入具有半刚性或刚性链结构大分子多糖,使得颗粒型聚合物具有缓膨性能,在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能对岩石孔隙进行有效封堵。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石油采收率用颗粒型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提高石油采收率用颗粒型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由于长期水驱及油藏非均质性,“控水稳油”已成为各个油田重要任务。为了解决注水无效循环的问题,通常利用各种技术措施改善吸水剖面和扩大波及系数,其中,调剖、调驱技术一直是油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实现油藏增产的有效手段。
对于油田亟需的深部调剖技术,传统的无机调剖剂易沉淀不能进入地层深部封堵,可动弱凝胶交联可控性差、成本高,其他诸如水膨体聚合物凝胶颗粒大,又存在注入深度与封堵强度之间的矛盾,失效较快的问题,因此,开发成本低、环境友好以及封堵强度高的新型深部堵水调剖剂成为国内外研究的新方向。乳液状颗粒型聚合物调剖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以上矛盾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深部调驱技术。一方面,交联颗粒型聚合物利用微球表面的酰胺类聚合物可在特定环境下溶胀、凝胶化从而在缝隙或孔喉处形成有效封堵,提高石油采油率;另一方面,乳液聚合可得到尺寸在纳米及微米级别颗粒,配置水溶液简便易行,乳液注入压力小,不仅解决了注入深度与封堵强度之间的矛盾,还解决了深远方向的调剖问题,在油田开采技术中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但是,目前颗粒型聚合物均是以单一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为主,而地下油藏环境复杂,高温、高盐、剪切应力等均会对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链及微球封堵效率产生明显的影响,例如高温高盐下,颗粒型聚合物上的离子基团会由于“盐析”效应尺寸大幅度收缩,导致高温高盐油藏环境中的封堵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石油采收率用颗粒型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以提高石油采收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丙烯酰胺、水溶性离子单体、引发剂和交联剂在水中搅拌混合得到单体水溶液;
将大分子多糖在水中搅拌混合得到多糖水溶液,并将多糖水溶液与单体水溶液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水溶液;
将乳化剂与分散剂混合,得到油相;
将所述混合水溶液加入到所述油相中进行乳化,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得到颗粒型聚合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乳液法制备颗粒型聚合物,解决了注入深度与封堵强度之间的矛盾,并通过引入具有半刚性或刚性链结构大分子多糖,使得颗粒型聚合物具有缓膨性能,在高温高盐恶劣油藏条件下也能够对岩石孔隙进行很好的封堵。
在具体制备时,所述将丙烯酰胺、水溶性离子单体、引发剂和交联剂在水中搅拌混合得到单体水溶液具体为:
将5~20重量份的丙烯酰胺,1~10重量份的水溶性离子单体,0.005~1重量份的引发剂,0.005~1重量份的交联剂和20~30重量份的水混合,室温搅拌均匀成溶液,得单体水溶液A。
其中的将大分子多糖在水中搅拌混合得到多糖水溶液,并将多糖水溶液与单体水溶液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水溶液具体为:
将10~20重量份的水升温至60~90℃后,剧烈搅拌下加入0.5~5重量份的多糖大分子,搅拌混合后,冷却至室温,加入单体水溶液A在室温搅拌下均匀混合,得混合水溶液B。
其中的将乳化剂与分散剂混合,得到油相具体为:
将0.2~60重量份的乳化剂与20~400重量份的分散剂进行混合,得到油相C。
其中的将所述混合水溶液加入到所述油相中进行分散乳化,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得到颗粒型聚合物具体为:
在800~1200转/min的乳化搅拌速率下,将所述混合水溶液B加入所述油相C中,并在室温乳化5~20分钟,得混合水溶液D;
在100~500转/min的搅拌速率下,将所述混合水溶液D在5℃~85℃下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得到颗粒型聚合物。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原材料在选择时,所述水溶性离子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盐、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盐、4-乙烯基苯磺酸盐、烯丙基磺酸盐、(甲基)丙烯酸羟乙(丙)酯、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引发剂为偶氮引发剂、过硫酸钾(铵)、过氧化叔丁醇、水溶性氧化还原类引发剂中的一种。
所述交联剂为二乙烯基苯,二异氰酸酯,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
所述大分子多糖为黄原胶,直链(支链)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瓜尔胶,卡拉胶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乳化剂为聚异丁烯丁二酸单山梨醇酯、山梨醇单油酸酯、山梨醇酐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山梨醇酐三硬脂酸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分散剂为甲苯、柴油、煤油、白油、环烷基油、中长链饱和烃、植物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颗粒型聚合物,该颗粒型聚合物包括聚丙烯酰胺大分子交联网络,且所述聚丙酰胺大分子交联网络中具有半刚性或刚性分子骨架的大分子多糖。
在上述方案中,采用乳液法制备颗粒型聚合物,解决了注入深度与封堵强度之间的矛盾,并通过引入具有半刚性或刚性链结构大分子多糖,使得颗粒型聚合物具有缓膨性能,在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能对岩石孔隙进行有效封堵。其中,所述颗粒型聚合物的粒径范围介于1~400μm。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颗粒型聚合物,包括聚丙烯酰胺大分子交联网络,且聚丙酰胺大分子交联网络中具有半刚性或刚性分子骨架的大分子多糖。
在具体制备时,颗粒型聚合物的粒径范围介于1~400μm。如:1μm、50μm、100μm、150μm、200μm、250μm、3001μm、350μm、400μm等任意介于1~400μm之间的尺寸。
在下述实施例中,该颗粒型聚合物为采用乳液法制备,解决了注入深度与封堵强度之间的矛盾,并通过引入具有半刚性或刚性链结构大分子多糖,使得颗粒型聚合物具有缓膨性能,在高温高盐恶劣油藏条件下也能够对岩石孔隙很好的封堵。
颗粒型聚合物的制备如下步骤:
步骤001:将丙烯酰胺、水溶性离子单体、引发剂和交联剂在水中搅拌混合得到单体水溶液;
在具体制备时,将5~20重量份的丙烯酰胺,1~10重量份水溶性离子单体,0.005~1重量份的引发剂,0.005~1重量份的交联剂和20~30重量份的水混合,室温搅拌得单体水溶液A。其中,水溶性离子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盐、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盐、4-乙烯基苯磺酸盐、烯丙基磺酸盐、(甲基)丙烯酸羟乙(丙)酯、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引发剂为偶氮引发剂、过硫酸钾(铵)、过氧化叔丁醇、水溶性氧化还原类引发剂中的一种。交联剂为二乙烯基苯,二异氰酸酯,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
步骤002:将大分子多糖在水中搅拌混合得到多糖水溶液,并将多糖水溶液与单体水溶液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水溶液;
在具体制备时,将10~20重量份的水升温至60~90℃后,剧烈搅拌下加入0.5~5重量份的大分子多糖,搅拌混合,冷却至室温,加入单体水溶液A在室温搅拌下均匀混合,得混合水溶液B。其中,大分子多糖为黄原胶,直链(支链)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瓜尔胶,卡拉胶中的一种或几种。
步骤003:将乳化剂与分散剂混合,得到油相;
在具体制备时,将0.2~60重量份的乳化剂与20~400重量份的分散剂进行混合,得到油相C。其中,乳化剂为聚异丁烯丁二酸单山梨醇酯、山梨醇单油酸酯、山梨醇酐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山梨醇酐三硬脂酸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分散剂为甲苯、柴油、煤油、白油、环烷基油、中长链饱和烃、植物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步骤004:将混合水溶液加入到油相中进行乳化,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得到颗粒型聚合物;
在具体制备时,在800~1200转/min的乳化搅拌速率下,按将混合水溶液B加入油相C中,并在室温乳化5~30分钟,得混合水溶液D;
在100~500转/min的搅拌速率下,将混合水溶液D置于5℃~85℃水浴中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得到颗粒型聚合物。
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颗粒型聚合物为缓膨耐温抗盐颗粒型聚合物,具有缓膨性,在注入地层高渗透层地带过程中,由于多糖大分子链上众多羟基之间氢键相互作用,导致水分子的渗透速率极大的降低,从而延长了颗粒型聚合物注入深度。此外,该调剖剂还具有耐温性,在高温环境下,引入具有半刚性或刚性链大分子多糖使得颗粒型聚合物能够保持一定形状和强度,在120~160℃高温下具有长效稳定性(至少6个月)。该颗粒型聚合物具有抗盐性,在高盐环境下,引入对盐不敏感的非离子大分子多糖可提高颗粒型聚合物保持形状的能力,在总矿化度大于等于20000mg/L,钙镁离子总量大于或等于500mg/L的环境中能够保持一定吸水溶胀能力。
本发明还提供缓膨耐温抗盐颗粒型聚合物作为油田深部调驱材料的应用,例如用于环境温度为20~160℃的油藏或者矿化度为500~20000mg/L的油藏。使用时,可以利用清水、油田采出污水或者化学驱采出污水直接配制缓膨耐温抗盐颗粒型聚合物。
下面具体说明本发明的缓膨耐温抗盐颗粒型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用水浴加热器为XMTD-6000型电热恒温水箱(北京市长风仪器仪表公司),所用搅拌器为德国IKA公司生产的EUROSTAR型搅拌器。
实施例1
将15g丙烯酰胺、4g丙烯酸钠、0.1g过硫酸铵与0.3g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20g去离子水混合溶解,得到单体水溶液A;
将15g水升温至60℃后,剧烈搅拌下加入2.5g黄原胶,搅拌两个小时完全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加入单体水溶液A在室温搅拌下均匀混合,得混合水溶液B;
将6g山梨醇单油酸酯、0.6g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与80g柴油进行混合,得到油相C;
在1200转/min的乳化搅拌速率下,将混合水溶液B加入油相C中,室温乳化5~20分钟,得混合液D;
在300转/min的搅拌速率下,将所述混合液D在60℃下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反应5小时后停止反应,得到新型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在电镜下观察,新型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为球形,且粒径为1~20微米。
颗粒型聚合物缓膨耐温抗盐试验
准确称取实施例1中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0.5g,添加到总矿化度为5000mg/L的99.5g盐水中,分别在25℃和100℃温度中进行膨胀,每隔一段时间取样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在25℃下,颗粒型聚合物在前60h膨胀速率很慢,100h后膨胀速率增加,在150h后具有较快的膨胀速率,在200h后仍在缓慢膨胀。在100℃膨胀30天后,颗粒型聚合物的形态仍然为圆球形,粒径约为10~40微米,由此表明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缓膨和耐温抗盐性能。
颗粒型聚合物封堵评定试验
利用长为50㎝、渗透率为7.2μm2的填充砂管进行封堵实验。向填充砂管中注入水时,注入压力仅为5kPa。当注入500mg/L的实施例1中的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后,在10天内注入压力缓慢增加至100kPa,改注水,水驱压力始终维持在100kPa左右,即水驱残余阻力系数较高,这说明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可以明显提高填充砂管的流动阻力,降低高渗透填充砂管的渗透率,从而起到封堵油藏岩石孔隙的作用。
实施例2
将15g丙烯酰胺、6g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0.2g过硫酸铵与0.3g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20g去离子水混合溶解,得到单体水溶液A;
将18g水升温至80℃后,剧烈搅拌下加入0.5g甲基纤维素,搅拌两个小时完全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加入单体水溶液A在室温搅拌下均匀混合,得混合水溶液B;
将5g山梨醇酐硬脂酸酯、0.5g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醚与60g柴油进行混合,得到油相C;在1000转/min的乳化搅拌速率下,将所述混合水溶液B加入所述油相C中,室温乳化5~20分钟,得混合液D;在200转/min的搅拌速率下,将所述混合液D置于60℃水浴中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反应5小时后停止反应,得到新型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在电镜下观察,新型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为球形,且粒径为20~60微米。
颗粒型聚合物缓膨耐温抗盐试验
准确称取实施例2中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0.5g,添加到总矿化度为5000mg/L的99.5g盐水中,分别在25℃和120℃中进行膨胀,每隔一段时间取样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在25℃下,颗粒型聚合物在前60h膨胀速率很慢,80h后膨胀速率增加,在140h后具有较快的膨胀速率,在200h后仍在缓慢膨胀。在120℃膨胀30天后,颗粒型聚合物的形态仍然为圆球形,粒径约为40~150微米,由此表明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缓膨和耐温抗盐性能。
颗粒型聚合物封堵评定试验
利用长为50㎝、渗透率为7.2μm2的填充砂管进行封堵实验。向填充砂管中注入水时,注入压力仅为5kPa。当注入500mg/L的实施例2中的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后,在15天内注入压力缓慢增加至100kPa,改注水,水驱压力始终维持在100kPa左右,即水驱残余阻力系数较高,这说明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可以明显提高填充砂管的流动阻力,降低高渗透填充砂管的渗透率,从而起到封堵油藏岩石孔隙的作用。
实施例3
将18g丙烯酰胺、6g 4-乙烯基苯磺酸钠、0.3g过硫酸铵与0.4g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20g去离子水混合溶解,得到单体水溶液A;
将18g水升温至50℃后,剧烈搅拌下加入4g直链淀粉,搅拌两个小时完全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加入单体水溶液A在室温搅拌下均匀混合,得混合水溶液B;
将4g山梨醇酐硬脂酸酯与50g环己烷进行混合,得到油相C;
在1000转/min的乳化搅拌速率下,将所述混合水溶液B加入所述油相C中,室温乳化5~20分钟,得混合液D;
在200转/min的搅拌速率下,将所述混合液D置于60℃水浴中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反应5小时后停止反应,得到新型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在电镜下观察,新型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为不规则椭圆球形,且粒径为50~150微米。
颗粒型聚合物缓膨耐温抗盐试验
准确称取实施例3中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0.5g,添加到总矿化度为10000mg/L的99.5g盐水中,分别在25℃和140℃中进行膨胀,每隔一段时间取样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在25℃下,颗粒型聚合物在前100h膨胀速率很慢,150h后膨胀速率增加,在200h后具有较快的膨胀速率,在250h后仍在缓慢膨胀。在140℃膨胀30天后,颗粒型聚合物的形态仍然为不规则椭圆球形,粒径约为100~300微米,由此表明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缓膨和耐温抗盐性能。
颗粒型聚合物封堵评定试验
利用长为50㎝、渗透率为7.2μm2的填充砂管进行封堵实验。向填充砂管中注入水时,注入压力仅为5kPa。当注入500mg/L的实施例3中的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后,在15天内注入压力缓慢增加至100kPa,改注水,水驱压力始终维持在100kPa左右,即水驱残余阻力系数较高,这说明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可以明显提高填充砂管的流动阻力,降低高渗透填充砂管的渗透率,从而起到封堵油藏岩石孔隙的作用。
实施例4
将15g丙烯酰胺、6g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0.2g过硫酸钾与0.3g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20g去离子水混合溶解,得到单体水溶液A;
将15g水升温至80℃后,剧烈搅拌下加入0.6g羧甲基纤维素,搅拌两个小时完全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加入单体水溶液A在室温搅拌下均匀混合,得混合水溶液B;
将5g山梨醇酐硬脂酸酯、0.5g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与60g柴油进行混合,得到油相C;
在1000转/min的乳化搅拌速率下,将所述混合水溶液B加入所述油相C中,室温乳化5~20分钟,得混合液D;
在200转/分钟的搅拌速率下,将所述混合液D置于60℃水浴中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反应5小时后停止反应,得到新型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在电镜下观察,新型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为不规则椭圆球形,且粒径为100~200微米。
颗粒型聚合物缓膨耐温抗盐试验
准确称取实施例4中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0.5g,添加到总矿化度为10000mg/L的99.5g盐水中,分别在25℃和160℃中进行膨胀,每隔一段时间取样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在25℃下,颗粒型聚合物膨胀很缓慢,在前120h膨胀速率很慢,140h后膨胀速率增加,在200h后具有较快的膨胀速率,在250h后仍在缓慢膨胀。在160℃膨胀30天后,颗粒型聚合物的形态为不规则椭圆球形,粒径约为200~400微米,由此表明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缓膨和耐温抗盐性能。
颗粒型聚合物封堵评定试验
利用长为50㎝、渗透率为7.2μm2的填充砂管进行封堵实验。向填充砂管中注入水时,注入压力仅为5kPa。当注入500mg/L的实施例4中的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后,在15天内注入压力缓慢增加至100kPa,改注水,水驱压力始终维持在100kPa左右,即水驱残余阻力系数较高,这说明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可以明显提高填充砂管的流动阻力,降低高渗透填充砂管的渗透率,从而起到封堵油藏岩石孔隙的作用。
实施例5
将15g丙烯酰胺、6g甲基丙烯酸钠、0.2g过硫酸钾与0.3g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25g去离子水混合溶解,得到单体水溶液A;
将15g水升温至80℃后,剧烈搅拌下加入0.8g瓜尔胶,搅拌两个小时完全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加入单体水溶液A在室温搅拌下均匀混合,得混合水溶液B;
将5g山梨醇酐硬脂酸酯、0.5g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与60g柴油进行混合,得到油相C;
在1000转/min的乳化搅拌速率下,将所述混合水溶液B加入所述油相C中,室温乳化5~20分钟,得混合液D;
在200转/min的搅拌速率下,将所述混合液D置于60℃水浴中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反应5小时后停止反应,得到新型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在电镜下观察,新型缓膨耐温抗盐颗粒型聚合物为不规则椭圆球形,且粒径为100~200微米。
颗粒型聚合物缓膨耐温抗盐试验
准确称取实施例5中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0.5g,添加到总矿化度为20000mg/L的99.5g盐水中,分别在25℃和120℃中进行膨胀,每隔一段时间取样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在25℃下,颗粒型聚合物在前50h膨胀速率很慢,80h后膨胀速率增加,在100h后具有较快的膨胀速率,在150h后仍在缓慢膨胀。在120℃膨胀30天后,颗粒型聚合物的形态为不规则椭圆球形,粒径约为200~400微米,由此表明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缓膨和耐温抗盐性能。
颗粒型聚合物封堵评定试验
利用长为50㎝、渗透率为7.2μm2的填充砂管进行封堵实验。向填充砂管中注入水时,注入压力仅为5kPa。当注入500mg/L的实施例5中的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后,在15天内注入压力缓慢增加至100kPa,改注水,水驱压力始终维持在100kPa左右,即水驱残余阻力系数较高,这说明缓膨耐温抗盐型颗粒型聚合物可以明显提高填充砂管的流动阻力,降低高渗透填充砂管的渗透率,从而起到封堵油藏岩石孔隙的作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提高采收率用颗粒型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丙烯酰胺、水溶性离子单体、引发剂和交联剂在水中搅拌混合得到单体水溶液;具体为:将5~20重量份的丙烯酰胺,1~10重量份的水溶性离子单体,0.005~1重量份的引发剂,0.005~1重量份的交联剂和20~30重量份的水混合,室温搅拌均匀成透明澄清溶液,得单体水溶液A;
将大分子多糖在水中搅拌混合得到多糖水溶液,并将多糖水溶液与单体水溶液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水溶液;
将乳化剂与分散剂混合,得到油相;
将所述混合水溶液加入到所述油相中进行分散乳化,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得到颗粒型聚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大分子多糖在水中搅拌混合得到多糖水溶液,并将多糖水溶液与单体水溶液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水溶液具体为:
将10~20重量份的水升温至60~90℃后,剧烈搅拌下加入0.5~5重量份的大分子多糖搅拌混合后,冷却至室温,加入单体水溶液A在室温搅拌下均匀混合,得混合水溶液B。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乳化剂与分散剂混合,得到油相具体为:
将0.2~60重量份的乳化剂与20~400重量份的分散剂进行混合,得到油相C。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混合水溶液加入到所述油相中进行乳化,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得到颗粒型聚合物具体为:
在800~1200转/min的乳化搅拌速率下将所述混合水溶液B加入所述油相C中,并在室温乳化5~20分钟,得混合水溶液D;
在100~500转/min的搅拌速率下,将所述混合水溶液D在5℃~85℃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得到颗粒型聚合物。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离子单体为丙烯酸盐、甲基丙烯酸盐、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盐、4-乙烯基苯磺酸盐、烯丙基磺酸盐、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偶氮引发剂、过硫酸钾、过硫酸铵、过氧化叔丁醇、水溶性氧化还原类引发剂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联剂为二乙烯基苯,二异氰酸酯,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分子多糖为黄原胶,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瓜尔胶,羟丙基瓜尔胶,卡拉胶中的一种或几种。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聚异丁烯丁二酸单山梨醇酯、山梨醇单油酸酯、山梨醇酐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山梨醇酐三硬脂酸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10.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甲苯、柴油、煤油、白油、环烷基油、中长链饱和烃、植物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11.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颗粒型聚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聚丙烯酰胺大分子交联网络,且所述聚丙酰胺大分子交联网络中具有半刚性或刚性分子骨架的大分子多糖。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颗粒型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型聚合物的粒径范围介于1~400μm。
CN201610885919.2A 2016-10-11 2016-10-11 一种提高石油采收率用颗粒型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65433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85919.2A CN106543366B (zh) 2016-10-11 2016-10-11 一种提高石油采收率用颗粒型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85919.2A CN106543366B (zh) 2016-10-11 2016-10-11 一种提高石油采收率用颗粒型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43366A CN106543366A (zh) 2017-03-29
CN106543366B true CN106543366B (zh) 2019-11-08

Family

ID=58368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85919.2A Active CN106543366B (zh) 2016-10-11 2016-10-11 一种提高石油采收率用颗粒型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433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0264A (zh) * 2017-05-19 2020-07-24 黄叶芳 一种速溶型阳离子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
CN107224963A (zh) * 2017-06-12 2017-10-03 安徽省颍上县正泰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介孔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素温敏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280542B (zh) * 2017-07-20 2021-04-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冻胶封堵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134758B (zh) * 2018-07-24 2021-03-30 青岛大学 一种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钠接枝中空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80967B (zh) * 2018-07-24 2021-03-30 青岛大学 一种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中空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11903A (zh) * 2018-11-01 2019-01-01 兰州理工大学 一种复合颗粒暂堵剂的制备方法
CN111171796B (zh) * 2020-01-02 2022-06-0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环保型抗高温耐盐钙改性天然高分子降滤失剂
CN113072920A (zh) * 2021-04-01 2021-07-06 陕西林荣桓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非均质性裂缝发育的油气层堵水调剖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54207A (ja) * 1990-06-16 1991-03-08 Nippon Oil Co Ltd 形状が整った非水溶性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02086248B (zh) * 2010-12-24 2012-07-04 北京石大万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聚丙烯酰胺微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617800B (zh) * 2012-04-16 2014-02-19 陈锦叠 一种延迟膨胀型调剖堵水剂及其应用方法
CN105482035B (zh) * 2014-09-19 2017-08-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丙烯酰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43366A (zh) 2017-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43366B (zh) 一种提高石油采收率用颗粒型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84094B (zh) 一种耐高温冻胶压裂液、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Bai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mer/nanoparticle dispersed gel for water plugging in fractures
CA2821129C (en) Improved fluid loss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for subterranean operations
WO2020103621A1 (zh) 用于高压大流量岩溶突涌水治理的膨胀高分子注浆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4087275B (zh) 一种抗高温高盐微细凝胶颗粒调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121880B (zh) 油田用天然高分子改性淀粉调剖剂
CN105646777A (zh)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46730A (zh) 一种丙烯酰胺类聚合物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压裂液
CN104558403B (zh) 交联渐变溶胀型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85799A (zh) 一种缓膨型纳米弹性微球深部调剖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285784B (zh) 一种胶凝乳化酸及其制备方法
Su et al. Thermoviscosifying smart polymers for oil and gas production: state of the art
CN104926987B (zh) 疏水缔合交联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09219A (zh) 一种耐高温酸性交联聚合物稠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300451A (zh) 一种纳米材料复合强化冻胶压裂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99081A (zh) 一种压裂用携砂减阻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46772A (zh)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41056A (zh) 一种用于抗高温水基压裂液的聚合物增稠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04861946A (zh) 一种由天然水溶性聚合物形成的柔性控释微球分散体系及其制备与在强化采油中的应用
CN104962275A (zh) 一种用于致密储层改造的纤维活性水压裂液及其使用方法
Zhou et 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y evaluation of a temperature-resistant Zr-crosslinked fracturing fluid
CN104418965A (zh) 油井水泥自愈合剂的制备方法、固井自愈合水泥浆及应用
CN105131173A (zh) 一种缓膨胀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剂及制备方法
Cheng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 novel nanocomposite particle gel for water shutoff treatment in mature oilfiel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6205, Building 6, No. 18 Xue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0

Patentee after: Sidawei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6205, Weifeng Business Building, No. 18 Xue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3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SHIDA WANJI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