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94942A - 纱线卷绕机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94942A
CN106494942A CN201610750771.1A CN201610750771A CN106494942A CN 106494942 A CN106494942 A CN 106494942A CN 201610750771 A CN201610750771 A CN 201610750771A CN 106494942 A CN106494942 A CN 106494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subregion
closing member
pipeline
su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507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94942B (zh
Inventor
竹内秀年
平尾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94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94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94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949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7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yarn-winding machines
    • B65H54/702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or removing du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86Arrangements for taking-up waste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winding or depositing
    • B65H54/88Arrangements for taking-up waste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winding or depositing by means of pneumatic arrangements, e.g. suction gu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1/00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or removing dust, fly or the like
    • D01H11/005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or removing dust, fly or the like with blowing and/or suction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纱线卷绕机。精纺机具备:纺织单元、多个分区管道(31)、分区鼓风机(32)、过滤器部件(33)、主管道(37)、主鼓风机、开闭部件(第一开闭部件(65)以及第二开闭部件(66))以及支承部件(第一转动轴部件(68)以及第二转动轴部件(69))。开闭部件(第一开闭部件(65)以及第二开闭部件(66))在分区鼓风机(32)以及主鼓风机的至少一方产生的吸引流(82、82)所作用的流路设置于每个分区管道(31)。支承部件以通过开闭部件的上游侧的压力与下游侧的压力的压力差而使流路的开闭状态变化的方式将开闭部件支承为能够开闭。

Description

纱线卷绕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具备除去飞花以及纱线屑等的结构的纱线卷绕机。
背景技术
纱线卷绕机等纤维机械对纤维束以及/或者纱线等进行处理,因此伴随着运转而产生不必要的飞花以及纱线屑等(除去物质)。如果对该除去物质放置不管,则除去物质附着于卷装等而使卷装的品质降低、或者导致纤维机械本身的故障。因此,以往公知有,在适当的位置作用吸引流而能够将除去物质吸引除去的纤维机械。日本特开2012-132112号公报以及日本实公昭61-26381号公报公开这种纤维机械。
日本特开2012-132112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纤维机械,其具备:针对每规定量的纺织单元设置的分区管道以及分区鼓风机、和将由分区管道收集的飞花等集中输送的主管道以及主鼓风机。在分区鼓风机与分区管道之间配置有过滤器部件。在过滤器部件与分区鼓风机之间设置有能够隔断流路的隔断部件。利用隔断部件隔断流路,从而能够通过主鼓风机的吸引流将堆积于过滤器部件的飞花输送至主管道。作为使隔断部件工作的方法,在日本特开2012-132112号公报中记载有基于作业者的操作的方法、和根据状况(飞花的堆积量或者时间)自动进行的方法。
日本实公昭61-26381号公报公开了具备回收飞花的多个吸棉箱、和将由多个吸棉箱回收的飞花回收的集绵机的装置。吸棉箱与集绵机通过主管道连接。在吸棉箱与主管道之间有能够开闭流路的自动开闭阀体。自动开闭阀体通常将流路关闭。通过在使主管道的鼓风机运转的状态下使吸棉箱的吸引风扇的运转停止,自动开闭阀体受到压力差的影响而打开流路,将吸棉箱与主管道连接。日本特开昭61-26381号公报记载有:在将多个吸棉箱与主管道同时连接的情况下无法通过1台集绵机回收飞花。
在日本特开2012-132112号公报中,在通过作业者的操作使隔断部件工作的情况下,作业者的作业量增加。在使隔断部件自动工作的情况下,需要设置使隔断部件工作的驱动源以及对飞花的堆积量等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等,因此成本增加。
日本特开昭61-26381号公报不是将多个吸棉箱与主管道同时连接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在将多个分区管道与主管道连接的纱线卷绕机中能够将堆积于过滤器部件的飞花除去的结构。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具备多个卷绕单元、多个分区管道、分区吸引装置、过滤器部件、主管道、主吸引装置、开闭部件以及支承部件。在上述多个分区管道分别供上述卷绕单元的至少一个所产生的除去物质流动。上述分区吸引装置设置于每个上述分区管道,使该分区管道中产生吸引流而使上述除去物质从上述卷绕单元移动。上述过滤器部件配置于上述分区管道与上述分区吸引装置之间。上述主管道与多个上述分区管道连接,上述除去物质从多个上述分区管道流入上述主管道。上述主吸引装置使上述主管道中产生用于使来自上述分区管道的上述除去物质移动的吸引流。上述开闭部件在上述分区吸引装置以及上述主吸引装置的至少一方产生的吸引流所作用的流路中针对每个上述分区管道而设置。上述支承部件将上述开闭部件支承为能够开闭,以使上述流路的开闭状态因在吸引流的流动方向上的、上述开闭部件的上游侧的压力与下游侧的压力之压力差而变化。
由此,在将多个分区吸引装置与主吸引装置连接的纱线卷绕机中,能够通过流路内的压力差将堆积于过滤器部件的除去物质自动地除去。
在上述的纱线卷绕机中,上述开闭部件是使上述分区管道与上述主管道之间的第一连接开口的开闭状态变化的第一开闭部件。
由此,能够使分区管道与主管道的开闭状态变化。
上述第一连接开口设置于上述分区管道的下游侧端部。
由此,能够经由第一连接开口使除去物质顺利地移动至主管道内。
在上述的纱线卷绕机中,在上述主管道设置有形成于比上述第一连接开口更靠近上述主吸引装置的位置的主管道开口、和使上述主管道开口的开闭状态变化的管道开口开闭部件。在上述分区吸引装置正在产生吸引流的状态下,若通过上述管道开口开闭部件将上述主管道开口打开,则上述第一开闭部件将上述第一连接开口关闭。
由此,在将主管道开口打开的情况下,主管道内(第一连接开口的下游侧)的压力上升而使压力差变化,由此第一连接开口关闭。其结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分区吸引装置产生的吸引流,因此即使在分区管道与主管道未连接的状态下,例如也能够使卷绕单元的运转持续。
在上述的纱线卷绕机中,在上述分区吸引装置产生吸引流并且上述第一开闭部件将上述第一连接开口关闭的状态下,若通过上述管道开闭部件关闭了上述主管道开口,则上述第一开闭部件将上述第一连接开口打开。
由此,通过将主管道开口关闭使主管道内的压力降低从而压力差变化,由此第一连接开口打开。因此,在主管道内的吸引力上升的时刻自动地使第一连接开口打开,从而能够利用主吸引装置产生的吸引流。
在上述的纱线卷绕机中,在上述分区吸引装置以及上述主吸引装置正在产生吸引流的状态下,若上述主吸引装置的运转停止,则上述第一开闭部件将上述第一连接开口关闭。
由此,通过主吸引装置的运转停止使主管道内的压力上升从而压力差变化,由此第一连接开口关闭。因此,在主管道内的吸引力降低的时刻自动地使第一连接开口关闭,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分区吸引装置产生的吸引流。其结果,在分区管道与主管道未连接的状态下,例如能够使卷绕单元的运转持续。
在上述的纱线卷绕机中,在上述分区吸引装置正在产生吸引流并且上述主吸引装置的运转停止的状态下,若上述主吸引装置的运转开始,则上述第一开闭部件将上述第一连接开口打开。
由此,通过主吸引装置的运转开始使主管道内的压力降低从而压力差变化,因此第一连接开口打开。因此,在主管道内的吸引力上升的时刻自动地使第一连接开口打开,从而能够利用主吸引装置产生的吸引流。
上述的纱线卷绕机具备使上述第一连接开口的开闭状态与上述第一开闭部件独立变化的辅助开闭部件。即使在上述吸引流的流动方向上产生上述辅助开闭部件的上游侧的压力与下游侧的压力之间的压力差,上述辅助开闭部件也维持上述第一连接开口的上述开闭状态。
由此,在维护时等也能够持续关闭第一连接开口,因此能够在每个分区进行维护。
在上述的纱线卷绕机中,上述开闭部件是使上述过滤器部件与上述分区吸引装置之间的第二连接开口的开闭状态变化的第二开闭部件。
由此,通过隔着过滤器部件的两个区域间的压力差,能够使过滤器部件与分区吸引装置之间的开闭状态变化。
在上述的纱线卷绕机中,在使上述分区吸引装置的叶片的旋转速度降低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开闭部件将上述第二连接开口关闭。
由此,分区吸引装置的叶片的旋转速度降低,从而比过滤器部件更靠下游侧的压力上升而使压力差变化,因此将第二连接开口关闭。通过将第二连接开口关闭,除去物质不会吸附于过滤器部件,因此能够通过主吸引装置产生的吸引流将该除去物质除去。
在上述的纱线卷绕机中,在使上述分区吸引装置的叶片的旋转速度上升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开闭部件将上述第二连接开口打开。
由此,通过分区吸引装置的叶片的旋转速度上升,使比过滤器部件更靠下游侧的压力降低从而压力差变化,因此将第二连接开口打开。因此,在分区管道内的吸引力上升的时刻使第二连接开口打开,从而能够利用该吸引流。
上述的纱线卷绕机进一步具备排出管道,该排出管道针对多个上述分区管道的每一个而设置并具有供穿过了上述过滤器部件的吸引流通过而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口。上述过滤器部件设置于上述分区管道与上述排出管道之间。上述分区吸引装置设置于上述排出管道中上述过滤器部件与上述排出口之间。
由此,能够使分区吸引装置产生的吸引流更高效地作用于分区管道。
使上述主吸引装置的叶片在卷绕中始终旋转。
由此,能够使分区吸引装置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精纺机的主视图。
图2是精纺机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飞花除去部的结构的主视剖视图。
图4是表示使分区鼓风机以及主鼓风机运转的状态(通常状态)的飞花除去部的情况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使分区鼓风机运转而使主鼓风机的运转停止的状态的飞花除去部的情况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表示使分区鼓风机以及主鼓风机运转并且飞花大量堆积于过滤器部件的状态的飞花除去部的情况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表示持续主鼓风机的运转而使分区鼓风机的运转停止、并将堆积于过滤器部件飞花除去的状态的飞花除去部的情况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表示通过滑动开闭部件将第一连接开口关闭的状态的飞花除去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精纺机(纱线卷绕机)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作为纱线卷绕机的精纺机1具备:并列配置的多个纺织单元(卷绕单元)2、接纱台车3、鼓风机箱4以及原动机箱5。
如图1和图2所示,各纺织单元2具备从上游朝下游按顺序配置的牵伸装置7、纺织装置9、飞花除去部30、纱线蓄留装置12以及卷绕装置13。在图1以及图2的说明中“上游”以及“下游”是指纺织时的纱条15、纤维束8以及纺织纱线10的移动(输送)方向的上游以及下游。
牵伸装置7设置于精纺机1所具备的机架6的上端附近。牵伸装置7从上游侧按顺序具备后罗拉对16、第三罗拉对17、中间罗拉对19以及前罗拉对20这四个罗拉对。在中间罗拉对19,龙带18相对于各罗拉设置。牵伸装置7将从图略的纱条箱供给的纱条15牵伸至规定的粗细。将由牵伸装置7牵伸的纤维束8供给至纺织装置9。
纺织装置9具备能够使纤维束8穿插的旋转流发生室(图略)。纺织装置9通过从图略的喷嘴向旋转流发生室的内部喷射压缩空气,使该旋转流发生室内产生旋转气流。纺织装置9通过旋转气流对纤维束8施加捻转从而生成纺织纱线10。
纺织装置9中,在纺织时会产生没有被捻入纺织纱线10的纤维(飞花)。飞花经由飞花除去部30所具备的吸引管91、分区管道31以及主管道37朝图略的集绵箱被输送。由此,飞花不会滞留于旋转流发生室内,因此不会阻碍旋转流的产生。飞花除去部30的详细的结构将后述。
在纺织装置9的下游设置有纱线蓄留装置12。纱线蓄留装置12如图2所示,具备纱线蓄留罗拉21、和对该纱线蓄留罗拉21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25。
纱线蓄留罗拉21在其外周面卷绕一定量的纺织纱线10而暂时蓄留。纱线蓄留罗拉21在外周面卷绕有纺织纱线10的状态下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由此从纺织装置9以规定的速度将纺织纱线10拉出并向下游侧输送。纱线蓄留装置12能够在纱线蓄留罗拉21的外周面暂时蓄留纺织纱线10,因此作为一种缓冲件发挥功能。由此,能够将纺织装置9的纺织速度、卷绕速度(朝卷装45卷绕的纺织纱线10的速度)因任何理由而不一致的不良(例如纺织纱线10的松动等)消除。
上游侧引导件23配置于纱线蓄留罗拉21的稍上游侧。上游侧引导件23将纺织纱线10向纱线蓄留罗拉21的外周面引导。
在纺织装置9与纱线蓄留装置12之间设置有清纱器52。由纺织装置9生成的纺织纱线10在卷绕于纱线蓄留装置12前在清纱器52通过。清纱器52对移动的纺织纱线10的粗细进行监视。清纱器52在检测出纺织纱线10的纱线缺陷的情况下,朝未图示的单元控制器发送纱线缺陷检测信号。
单元控制器若从清纱器52接收纱线缺陷检测信号,则使纺织装置9的驱动停止而切断纺织纱线10,从而使基于卷绕装置13的卷绕等停止。单元控制器向接纱台车3送出控制信号,使接纱台车3移动至该纺织单元2。其后,单元控制器在基于接纱台车3的接纱的结束后,再次驱动纺织装置9,再次开始基于卷绕装置13的卷绕。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接纱台车3具备接纱装置43、吸管44以及吸嘴46。若纺织单元2产生纱线断头或者纱线切断,则接纱台车3在导轨41上移动而在相对于该纺织单元2的作业位置停止。吸管44以轴为中心向上方转动,捕捉从纺织装置9送出的纺织纱线10,以轴为中心向下方转动由此将该纺织纱线10朝接纱装置43引导。吸嘴46以轴为中心向下方转动,从卷装45捕捉纺织纱线10,以轴为中心向上方转动由此将该纺织纱线10朝接纱装置43引导。接纱装置43进行被引导的纺织纱线10彼此的接纱。
卷绕装置13具备摇架臂71、卷绕卷筒72以及横动装置75。摇架臂71被支承为能够绕支承轴70摆动,能够将用于卷绕纺织纱线10的线轴48支承为能够旋转。卷绕卷筒72在与上述线轴48或者卷装45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旋转。横动装置75具备能够引导纺织纱线10的横动引导件76。卷绕装置13通过图略的驱动机构使横动引导件76往复移动并且通过图略的电动马达对卷绕卷筒72进行驱动。由此,一边使纺织纱线10横动一边使纺织纱线10卷绕于卷装45。
接下来,参照图3,对飞花除去部30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对飞花除去部30进行说明时“上游”以及“下游”是指吸引流82、83流动的方向上的上游以及下游。
飞花除去部30具备分区管道31、分区鼓风机(分区吸引装置)32、过滤器部件33、主管道37以及主鼓风机(主吸引装置)38(图1)。
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中,图2所示的吸引管91配置于每个纺织单元2。在吸引管91的下游侧连接有分区管道31。如图3所示,在一个分区管道31连接有规定量(在本实施方式中20台)的纺织单元2的吸引管91。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一台纺织单元2配置一根吸引管91,因此二十根吸引管91连接于一个分区管道31。飞花除去部30具备多个这样的分区管道31。分区管道31的下游侧与主管道37以及排出管道34连接。将分区管道31与主管道37连接的部分是第一连接开口61。主管道37与分区管道31直接连接。第一连接开口61设置于分区管道31的下游侧端部。将分区管道31与排出管道34连接的部分是第二连接开口62。在第一连接开口61打开的状态下,在分区管道31内也作用有由主鼓风机38产生的吸引流。
分区鼓风机32配置于排出管道34的内部且过滤器部件33的附近。第二连接开口62是设置于分区管道31与分区鼓风机32之间的开口部。通过使分区鼓风机32运转,能够使分区管道31内成为负压状态。分区鼓风机32具备:通过旋转而产生吸引流的叶片32a、和驱动该叶片32a的分区鼓风机驱动部32b。分区鼓风机驱动部32b是电动马达。分区鼓风机驱动部32b的运转通过分区鼓风机控制部39(控制部)控制。分区鼓风机控制部39也可以设置于进行精纺机1的整体控制的控制装置,也可以设置于每个分区。分区是规定量的纺织单元2的集合。各分区中纺织单元2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此,连接于分区管道31的吸引管91的数量以及纺织单元2的数量可以在全部的分区管道31相同,也可以在每个分区管道31不同。分区鼓风机控制部39(控制部)也控制主鼓风机38的叶片的旋转。为了控制主鼓风机38,也可以设置与分区鼓风机控制部39分开独立的控制部。分区鼓风机控制部39控制成分区鼓风机38的叶片在卷绕中始终旋转。
如图3所示,过滤器部件33配置于分区管道31与排出管道34之间。过滤器部件33以网状构成。过滤器部件33的网眼构成为除去物质81无法通过并且空气(后述的吸引流82)能够通过。
在过滤器部件33与分区鼓风机32之间配置有第二开闭部件(开闭部件)66。第二开闭部件66由两个矩形状的板状部件构成。各个板材的一端部被第二转动轴部件(支承部件)69支承为能够转动(能够开闭)。支承部件不局限于轴部件,也可以是相对于排出管道34的内壁而设置的铰接件等。通过该结构,第二开闭部件66能够使第二连接开口62的开闭状态(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变化。将使第二连接开口62成为打开状态时的第二开闭部件66的位置作为打开位置,将使第二连接开口62成为关闭状态时的第二开闭部件66的位置作为关闭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开闭部件66未安装施力部件等。因此,第二开闭部件66受到分区管道31内与排出管道34内的压力差(换言之第二开闭部件66的上游侧与下游侧的压力差)的影响而开闭(详细情况将后述)。也可以相对于第二开闭部件66设置施力部件,在第二开闭部件66未施加力的情况下第二开闭部件66被推压至打开位置或者关闭位置。第二开闭部件66的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也可以根据过滤器部件33的形状变更。
分区鼓风机32经由过滤器部件33吸引分区管道31侧的空气,能够使该分区管道31内以及吸引管91的内部等产生吸引流82。吸引流82主要用于经由吸引管91使由纺织装置9产生的除去物质81移动至分区管道31的下游侧端部的附近。分区鼓风机32只要能够使分区管道31内产生吸引流即可,也可以是鼓风机以外的吸引装置。
吸引流82的一部分经由排出管道34的排出口34a向精纺机1的外部排出。剩余的吸引流82通过第一连接开口61,与除去物质81共同朝主管道37流动。在分区管道31与主管道37之间配置有第一开闭部件(开闭部件)65以及滑动开闭部件(辅助开闭部件)67。
第一开闭部件65配置于第一连接开口61的附近。第一开闭部件65是矩形的板状部件,在一端部(吸引流83流动的方向的上游侧端部)被第一转动轴部件(支承部件)68支承为能够转动(能够开闭)。支承部件不局限于轴部件,也可以是相对于主管道37的内壁而设置的铰接件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开闭部件65未安装施力部件等。因此,第一开闭部件65受到分区管道31内与主管道37内的压力差(换言之第一开闭部件65的上游侧与下游侧的压力差)的影响而开闭(详细情况将后述)。通过第一开闭部件65开闭,能够将第一连接开口61的开闭状态在第一开闭部件65位于关闭位置而使第一连接开口61关闭的关闭状态、与第一开闭部件65位于打开位置而使第一连接开口61打开的打开状态之间切换。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开闭部件65未施加力的情况下将第一开闭部件65推压至打开位置或者关闭位置的施力部件。第一开闭部件65的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也可以根据第一连接开口61的形状变更。
滑动开闭部件67配置于第一连接开口61的附近。滑动开闭部件67是矩形的板状部件,并通过根据来自操作人员的指示等而工作的图略的驱动源的动力,能够沿着主管道37的长边方向滑动。滑动开闭部件67通过滑动,能够在滑动开闭部件67位于关闭位置而使第一连接开口61关闭的关闭状态与滑动开闭部件67位于打开位置而使第一连接开口61打开的打开状态之间切换。也可以取代具备上述的驱动源的结构,而在滑动开闭部件67设置操作部,能够通过操作人员对操作部进行操作而使滑动开闭部件67滑动。该情况下,操作部可以是滑动开闭部件67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滑动开闭部件67分开设置的部件。
在主管道37的一端部的附近且上述鼓风机箱4内配置有主鼓风机38(图1)。通过使主鼓风机38运转而使主管道37的下游侧成为负压,在该主管道37内产生吸引流83。主鼓风机38只要能够使主管道37内产生吸引流即可,也可以是鼓风机以外的吸引装置。基本上,主鼓风机38始终(纺织纱线10的卷绕执行中)运转。除去物质81通过该吸引流83而沿着主管道37流动至集绵箱。在主管道37形成有主管道开口。如图1所示,在鼓风机箱4设置有使主管道开口的开闭状态变化的开闭门4a。操作人员在规定的时刻打开开闭门(主管道开口开闭部件)4a(打开主管道开口),将集中于集绵箱的飞花除去。通过将开闭门4a打开,使主鼓风机38产生的吸引流83向外部泄漏,因此主管道37内的压力上升(接近大气压),主鼓风机38的吸引力降低。主管道开口以及开闭门4a的位置是任意的,只要形成于比第一连接开口61更靠近主鼓风机38的位置即可,也可以形成于比鼓风机箱4更靠上游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经由排出管道34排出的吸引流82的流量大于朝主管道37导入的吸引流82的流量的方式构成飞花除去部30。由此,能够减少主鼓风机38吸引的吸引流83的流量,因此能够减少该主鼓风机38的消耗电力。但是,经由排出管道34排出的吸引流82的流量也可以小于朝主管道37导入的吸引流82的流量。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吸引流82以及吸引流83双方吸引并除去除去物质81,因此基本上在所有分区,第一连接开口61是打开状态。因此,能够在多个分区同时进行使除去物质81从分区管道31朝主管道37移动的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4~图8,对第一开闭部件65、第二开闭部件66以及滑动开闭部件67的开闭进行说明。
图4示出正在进行纺织纱线10的卷绕的状态(通常状态)下的飞花除去部30的情况。通常状态中,分区鼓风机32以及主鼓风机38在运转过程中。通过使分区鼓风机32运转,相比分区管道31内,排出管道34内(更具体而言,排出管道34内中的过滤器部件33与分区鼓风机32之间的区域)的压力更低,第二开闭部件66受到该压力差的影响而配置于打开位置。由此,能够使分区管道31内产生吸引流82。
通过使主鼓风机38运转,主管道37内的压力降低(使主管道37内产生吸引流83)。主管道37内的压力小于分区管道31内的压力,因此第一开闭部件65受到该压力差的影响而配置于打开位置。其结果,第一连接开口61成为打开状态,能够使主鼓风机38产生的吸引流83在分区管道31也产生。
这样,通常状态下,第一连接开口61以及第一开闭部件65受到压力差的影响而自动地配置于打开位置,从而能够通过分区鼓风机32产生的吸引流82以及主鼓风机38产生的吸引流83吸引除去物质81并将除去物质81回收至鼓风机箱4。
接下来,参照图5对从通常状态持续分区鼓风机32的运转而使主鼓风机38的运转停止的情况进行说明。停止主鼓风机38的运转的情况下是进行主鼓风机38的维护的情况或主鼓风机38故障的情况等。
分区鼓风机32的运转持续进行,因此如图5所示,第二开闭部件66位于打开位置并保持原样。另一方面,通过停止主鼓风机38的运转使主管道37内的压力上升的(不产生吸引流83)。因此,相比分区管道31内的压力,主管道37内的压力更大(压力差的关系反转),第一开闭部件65切换至关闭位置。其结果,第一连接开口61成为关闭状态。
在停止主鼓风机38的运转的情况下,吸引流83不存在,因此通过使第一连接开口61切换为关闭状态,能够使吸引流82有效地作用于分区管道31。这样,构成为利用压力差而能够使第一开闭部件65开闭,即使主鼓风机38的运转停止,也能够自动地将分区管道31内的吸引力的降低抑制到最小限度。
根据上述记载,假定主鼓风机38的运转完全停止的情况并进行了说明。但是,在主鼓风机38的运转未完全停止的情况下,在主管道37内的吸引力降低而成为规定值以下时,第一开闭部件65切换为关闭状态。例如,在操作人员为了除去回收于鼓风机箱4的飞花而打开开闭门4a的情况下,存在第一开闭部件65切换为关闭状态的可能性。
在维护等结束而再次开始主鼓风机38的运转的情况下,分区管道31内与主管道37内的压力差恢复,因此能够使第一开闭部件65移动至打开位置。这样,构成为能够利用压力差而使第一开闭部件65开闭,从而不使用驱动源也能够抑制主鼓风机38维护中吸引力的降低。在使开闭门4a打开后再关闭的情况下也同样,分区管道31内与主管道37内的压力差恢复,因此能够使第一开闭部件65移动至打开位置。
接下来,参照图6以及图7对从通常状态持续进行主鼓风机38的运转而停止分区鼓风机32的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分区管道31内,在过滤器部件33上,吸引流82的一部分在与该过滤器部件33垂直的方向(分区鼓风机32侧)上流动,因此除去物质81以被按压于过滤器部件33的方式受到力。因此,除去物质81容易钩挂于过滤器部件33,导致除去物质81易于堆积于过滤器部件33上。其结果,若在通常状态下使分区鼓风机32的运转持续,则存在如图6所示除去物质81堆积于过滤器部件33的情况。
为了除去该堆积的除去物质81,在本实施方式中暂时停止分区鼓风机32的运转。若不完全停止分区鼓风机32的运转而使叶片32a的旋转速度成为规定速度以下,则可得到相同的效果。通过停止分区鼓风机32的运转,使分区管道31内的压力小于排出管道34内(更具体而言,排出管道34内中的过滤器部件33与分区鼓风机32(叶片32a)之间的区域)的压力,第二开闭部件66移动至关闭位置。其结果,第二连接开口62切换为关闭状态。
通过将第二连接开口62切换为关闭状态,从而将除去物质81按压于过滤器部件33的力消失。主鼓风机38产生的吸引流83也作用于分区管道31内,因此通过吸引流83能够使除去物质81朝主管道37移动(参照图7)。这样,通过使分区鼓风机32的运转停止、使叶片32a的旋转速度降低,能够有效地除去堆积于过滤器部件33的除去物质81。
在将堆积于过滤器部件33的除去物质81除去后,通过使分区鼓风机32的叶片32a的旋转速度上升,分区管道31内与排出管道34内(更具体而言,排出管道34内中的过滤器部件33与分区鼓风机32之间的区域)的压力差恢复,因此能够使第二开闭部件66移动至打开位置。这样,通过构成为能够利用压力差使第二开闭部件66开闭,从而不使用驱动源也能够将堆积于过滤器部件33的除去物质81除去。
由于进行纺织纱线10的生成以及/或者卷绕而出现除去物质81堆积于过滤器部件33的情况,因此,优选在规定的时刻进行使分区鼓风机32的运转停止并使叶片32a的旋转速度降低的处理。该时刻可以是每个规定时间,也可以根据图略的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决定。在使用压力传感器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在过滤器部件33与分区鼓风机32之间设置压力传感器。该情况下,伴随着除去物质81的堆积,排出管道34内(更具体而言,排出管道34内中的过滤器部件33与分区鼓风机32之间的区域)的负压变强,因此基于检测出的压力值能够推断除去物质81的堆积量。也可以在分区管道31内以及/或者吸引管91内设置压力传感器。该情况下,伴随着除去物质81的堆积,检测出的压力上升(换言之负压变弱),因此基于检测出的压力值能够推断除去物质81的堆积量。
接下来,参照图8,对使滑动开闭部件67工作的情况进行说明。
第一开闭部件65受到压力差的影响而开闭,因此在例如取下分区管道31或者排出管道34(分区鼓风机32)等的情况下,第一开闭部件65移动至打开位置并且维持在打开位置。该情况下,主管道37内的吸引力变弱。
在取下分区管道31或者排出管道34等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上述那样的主管道37内的吸引力的降低,使滑动开闭部件67先移动至关闭位置。滑动开闭部件67通过操作人员的操作力或者驱动源而切换位置,因此即使产生使第一开闭部件65移动至打开位置的程度的压力差,滑动开闭部件67也维持在关闭位置(维持第一连接开口61的开闭状态)。因此,在取下分区管道31或者排出管道34等的情况下,主管道37内的吸引力未变弱。其结果,能够一边进行纺织纱线10的生成以及/或者卷绕,一边进行分区管道31或者排出管道34等的维护。
本实施方式涉及除了第一开闭部件65之外还具备滑动开闭部件67的结构。也可以取代该结构,而具备至少在关闭位置对第一开闭部件65进行锁定的机构。通过在关闭位置对第一开闭部件65进行锁定,即使没有滑动开闭部件67,也能够一边进行纺织纱线10的生成以及/或者卷绕,一边在每个分区进行分区管道31或者排出管道34等的维护。也可以设置一起切换多个分区的滑动开闭部件67的开闭状态的切换部。
如以上说明那样,精纺机1具备多个纺织单元2、多个分区管道31、多个分区鼓风机32、多个过滤器部件33、主管道37、主鼓风机38、至少一个开闭部件(第一开闭部件65以及第二开闭部件66)、以及支承部件(第一转动轴部件68以及第二转动轴部件69)。多个分区管道31的每一个包括至少一个纺织单元2,该纺织单元2所产生的除去物质81在分区管道31内流动。分区鼓风机32设置在每个分区管道31,使该分区管道31产生吸引流82来使除去物质81移动。过滤器部件33配置于分区管道31与分区鼓风机32之间。主管道37与多个分区管道31连接,来自多个分区管道31的吸引流82以及除去物质81流入主管道37内。主鼓风机38使主管道37产生用于使除去物质81移动的吸引流83。开闭部件在分区鼓风机32产生的吸引流82以及/或者主鼓风机38产生的吸引流83所作用的流路设置于每个分区管道31。支承部件以利用开闭部件的上游侧的压力与下游侧的压力之间的压力差使流路的开闭状态变化的方式将开闭部件支承为能够开闭。
由此,在将多个分区鼓风机32与主鼓风机38同时连接的精纺机1中,通过流路内的压力差(即,不使用对开闭部件进行驱动的驱动源等)而能够自动地除去堆积于过滤器部件33的除去物质81。
在精纺机1中,在主管道37设置有形成于比第一连接开口61更靠近主鼓风机38的位置的主管道开口、和使主管道开口的开闭状态变化的开闭门4a。在分区鼓风机32产生吸引流82的状态下,在主管道开口打开的情况下,第一开闭部件65受到压力差的影响而关闭第一连接开口61。
由此,在主管道开口打开的情况下,主管道37内的压力上升而压力差变化,由此第一连接开口61关闭。其结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分区鼓风机32产生的吸引流82,因此在分区管道31与主管道37未连接的状态下,例如也能够使纺织单元2的运转持续。
在精纺机1中,在分区鼓风机32产生吸引流82并且第一开闭部件65关闭第一连接开口61的状态下,在通过开闭门4a将主管道开口关闭的情况下,第一开闭部件65受到压力差的影响而打开第一连接开口61。
由此,通过主管道开口关闭而使主管道37内的压力降低从而压力差变化,由此第一连接开口61打开。由此,在主管道37内的吸引力上升的时刻自动地使第一连接开口61打开,从而能够利用主鼓风机38产生的吸引流83。
在精纺机1中,在分区鼓风机32产生吸引流82并且主鼓风机38产生吸引流83的状态下,在主鼓风机38的运转停止的情况下,第一开闭部件65受到压力差的影响而关闭第一连接开口61。
由此,在主管道37内的吸引力降低的时刻自动地使第一连接开口61关闭,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分区鼓风机32产生的吸引流82。
在精纺机1中,在分区鼓风机32产生吸引流82并且主鼓风机38的运转停止的状态下,在主鼓风机38的运转开始的情况下,第一开闭部件65受到压力差的影响而打开第一连接开口61。
由此,通过主鼓风机38开始运转而使主管道37内的压力降低,从而压力差变化,由此第一连接开口61打开。因此,在主管道37内的吸引力上升的时刻自动地使第一连接开口61打开,从而能够利用主鼓风机38产生的吸引流83。
在精纺机1中,在使分区鼓风机32的叶片32a的旋转速度降低的情况下,第二开闭部件66受到压力差的影响而关闭第二连接开口62。
由此,分区鼓风机32的叶片32a的旋转速度降低,从而比过滤器部件33更靠下游侧的压力上升而使压力差变化,因此将第二连接开口62关闭。第二连接开口62关闭,从而除去物质81不会吸附于过滤器部件33,因此通过主鼓风机38产生的吸引流83能够除去该除去物质81。
在精纺机1中,在使分区鼓风机32的叶片32a的旋转速度上升的情况下,第二开闭部件66受到压力差的影响而打开第二连接开口62。
由此,分区鼓风机32的叶片32a的旋转速度上升,从而比过滤器部件33更靠下游侧的部分的压力降低而使压力差变化,因此将第二连接开口62打开。因此,在分区管道31内的吸引力上升的时刻使第二连接开口62打开,从而能够利用该吸引流82。
精纺机1具备使第一连接开口61的开闭状态与第一开闭部件65独立地变化的滑动开闭部件67。滑动开闭部件67即使产生上游侧的压力与下游侧的压力的压力差也维持第一连接开口61的开闭状态。
由此,在维护时等能够持续关闭第一连接开口61,因此能够防止主鼓风机38产生的吸引流83泄漏。因此,能够在每个分区进行维护。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结构例如能够如以下那样进行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主管道37内的压力小于分区管道31内的压力的情况下第一开闭部件65位于打开位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第一开闭部件65由于施力部件的作用力或者自重等而以位于关闭位置的方式受到力的情况下,存在即使主管道37内的压力高于分区管道31内的压力第一开闭部件65也位于打开位置的情况。因此,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压力的大小关系是一个例子。另外,不仅在第一开闭部件65位于打开位置时,在第一开闭部件65位于关闭位置时,也与第二开闭部件66位于打开位置或者关闭位置时相同,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压力的大小关系是一个例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开闭部件65由一个板状部件构成,第二开闭部件66由两个板状部件构成。该结构是一个例子。第一开闭部件65也可以由两个板状部件构成。第二开闭部件66也可以由一个板状部件构成。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关闭状态下,第一连接开口61以及第二连接开口62完全关闭,但有一定程度的缝隙也属于该“关闭状态”。
也可以取代使与一个分区管道31连接的纺织单元2的台数为20台,而是与一个分区管道31连接的纺织单元2的台数为1台~19台或者21台以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全部的分区设置有第一开闭部件65、第二开闭部件66以及滑动开闭部件67,也可以在至少一个分区不设置三个开闭部件中的至少一个。
配置有过滤器部件33的位置以及角度没有特别限定。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部件33以倾斜的方式(详细而言随着朝向吸引流流动的方向的下游而靠近第一连接开口61的方式)配置。但是,例如,图3中,也可以以过滤器部件33的长边方向与分区管道31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过滤器部件33。
除了吸引管91以外,吸引并输送附着于牵伸装置7的牵伸罗拉的飞花等的吸引管也可以连接于分区管道31。纺织单元2中,也可以将用于吸引纱线屑等的吸引口设置于纺织装置9的下游侧,具有该吸引口的吸引管也可以与分区管道31连接。而且,对于在每个纺织单元2具备接纱装置的精纺机而言,吸引并输送接纱时产生的纱线屑等的管也可以与分区管道31连接。
纺织单元2通过纱线蓄留装置12从纺织装置9将纺织纱线10拉出,但不局限于该结构。例如,纺织单元也可以构成为通过输送罗拉和夹持罗拉从纺织装置9将纺织纱线10拉出,其后通过设置于下游侧的纱线蓄留装置12或者松管将纺织纱线10蓄留。以通过输送罗拉与夹持罗拉从纺织装置9将纺织纱线10拉出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省略纱线蓄留装置12。
本发明的结构不局限于上述那样的精纺机,也能够用于例如自由端精纺机、自动络纱机、捻纱机、合纱线机等。在将本发明的结构用于例如自动络纱机的情况下,能够在接纱时产生的纱线屑的除去中应用本发明。

Claims (13)

1.一种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卷绕单元;
多个分区管道,所述分区管道供在所述卷绕单元的至少一个产生的除去物质流动;
分区吸引装置,该分区吸引装置设置于每个所述分区管道,使该分区管道中产生吸引流而使所述除去物质从所述卷绕单元移动;
过滤器部件,该过滤器部件配置于所述分区管道与所述分区吸引装置之间;
主管道,该主管道与多个所述分区管道连接,所述除去物质从多个所述分区管道流入该主管道;
主吸引装置,该主吸引装置使所述主管道中产生用于使来自所述分区管道的所述除去物质移动的吸引流;
开闭部件,该开闭部件在所述分区吸引装置以及所述主吸引装置的至少一方产生的吸引流所作用的流路中针对每个所述分区管道而设置;以及
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将所述开闭部件支承为能够开闭,以使所述流路的开闭状态因吸引流的流动方向上的、所述开闭部件的上游侧的压力与下游侧的压力之压力差而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部件包括使所述分区管道与所述主管道之间的第一连接开口的开闭状态变化的第一开闭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开口设置于所述分区管道的下游侧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管道设置有形成于比所述第一连接开口更靠近所述主吸引装置的位置的主管道开口、和使所述主管道开口的开闭状态变化的管道开口开闭部件,
在所述分区吸引装置正在产生吸引流的状态下,若所述主管道开口被所述管道开口开闭部件打开,则所述第一开闭部件将所述第一连接开口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区吸引装置正在产生吸引流并且所述第一开闭部件将所述第一连接开口关闭的状态下,若所述主管道开口被所述管道开口开闭部件关闭,则所述第一开闭部件将所述第一连接开口打开。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区吸引装置以及所述主吸引装置正在产生吸引流的状态下,若所述主吸引装置的运转停止,则所述第一开闭部件将所述第一连接开口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区吸引装置正在产生吸引流并且所述主吸引装置的运转停止的状态下,若所述主吸引装置的运转开始,则所述第一开闭部件将所述第一连接开口打开。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所述第一开闭部件独立地使所述第一连接开口的开闭状态变化的辅助开闭部件,
即使在所述吸引流的流动方向上在所述辅助开闭部件的上游侧的压力与下游侧的压力之间产生压力差,所述辅助开闭部件也维持所述第一连接开口的所述开闭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部件包括使所述过滤器部件与所述分区吸引装置之间的第二连接开口的开闭状态变化的第二开闭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分区吸引装置的叶片的旋转速度降低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开闭部件将所述第二连接开口关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分区吸引装置的叶片的旋转速度上升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开闭部件将所述第二连接开口打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排出管道,该排出管道针对多个所述分区管道的每一个而设置,并且具有供穿过了所述过滤器部件的吸引流通过而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口,
所述过滤器部件设置于所述分区管道与所述排出管道之间,
所述分区吸引装置设置于所述排出管道中的所述过滤器部件与所述排出口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主吸引装置的叶片在纱线卷绕过程中始终旋转。
CN201610750771.1A 2015-09-08 2016-08-29 纱线卷绕机 Active CN1064949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6529 2015-09-08
JP2015176529A JP2017053052A (ja) 2015-09-08 2015-09-08 糸巻取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94942A true CN106494942A (zh) 2017-03-15
CN106494942B CN106494942B (zh) 2019-07-02

Family

ID=56896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50771.1A Active CN106494942B (zh) 2015-09-08 2016-08-29 纱线卷绕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141508B1 (zh)
JP (1) JP2017053052A (zh)
CN (1) CN10649494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0853A (zh) * 2019-07-09 2021-01-12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飞花排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07424A1 (de) * 2017-04-06 2018-10-11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nsaugen, Zwischenspeichern und Abführen eines Fadens sowie Textilmaschine
DE102018131571A1 (de) * 2018-12-10 2020-06-10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Saugluftanlage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27584A (en) * 1969-06-10 1971-12-14 Parks Cramer Ltd Method for pneumatically cleaning 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US4353721A (en) * 1980-05-09 1982-10-12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Exhaust system for removing airborne particles from the vicinity of textile machinery
JPS60185670U (ja) * 1984-05-19 1985-12-09 株式会社 辰巳エヤ−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ニユ−マボツクス集綿装置
EP1488841A1 (en) * 2003-06-18 2004-12-22 Rieter CZ a.s. Advice for continuous removing of impurities from vacuum
CN102060215A (zh) * 2009-11-16 2011-05-18 Savio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卷绕单元的独立的抽吸系统
CN102864535A (zh) * 2011-07-05 2013-01-0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飞花收集装置、纤维机械以及飞花收集方法
CN103140614A (zh) * 2010-10-05 2013-06-0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吸引分离装置以及具备该吸引分离装置的纤维机械
CN103261497A (zh) * 2010-12-20 2013-08-2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CN203173601U (zh) * 2013-02-01 2013-09-04 长乐力源锦纶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吸丝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50010B2 (ja) 1984-07-17 1996-10-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録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27584A (en) * 1969-06-10 1971-12-14 Parks Cramer Ltd Method for pneumatically cleaning 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US4353721A (en) * 1980-05-09 1982-10-12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Exhaust system for removing airborne particles from the vicinity of textile machinery
JPS60185670U (ja) * 1984-05-19 1985-12-09 株式会社 辰巳エヤ−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ニユ−マボツクス集綿装置
EP1488841A1 (en) * 2003-06-18 2004-12-22 Rieter CZ a.s. Advice for continuous removing of impurities from vacuum
CN102060215A (zh) * 2009-11-16 2011-05-18 Savio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卷绕单元的独立的抽吸系统
CN103140614A (zh) * 2010-10-05 2013-06-0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吸引分离装置以及具备该吸引分离装置的纤维机械
CN103261497A (zh) * 2010-12-20 2013-08-2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CN102864535A (zh) * 2011-07-05 2013-01-0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飞花收集装置、纤维机械以及飞花收集方法
CN203173601U (zh) * 2013-02-01 2013-09-04 长乐力源锦纶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吸丝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0853A (zh) * 2019-07-09 2021-01-12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飞花排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94942B (zh) 2019-07-02
EP3141508B1 (en) 2019-08-21
JP2017053052A (ja) 2017-03-16
EP3141508A1 (en) 201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03053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open-end rotor spinning machine
CN103014945B (zh) 一种纺纱机以及用于在纺纱机处下料纱线的末段的方法
CN103010816B (zh) 纱线卷取机
DE102016109216A1 (de) Rotorspinn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Erneuerung des Spinnvorgangs auf der Arbeitsstelle einer Rotorspinnmaschine
JP2011038210A (ja) 空気紡績装置及びこの空気紡績装置を備える紡績機
CN103014941B (zh) 气流纺纱机以及细纱的制造方法
CN106494942A (zh) 纱线卷绕机
JP2014001491A (ja) エアジェット紡績機およびその作動方法
CN104562328B (zh) 纺纱机和外部电源故障时操作该纺纱机的方法
CN104947255B (zh) 纱线卷绕机
CN103140614B (zh) 吸引分离装置以及具备该吸引分离装置的纤维机械
CN103014931A (zh) 气流纺纱装置、纺纱单元、纺纱机械及气流纺纱方法
CN103014949B (zh) 牵伸装置、纺纱单元及纺纱机械
CN106494943A (zh) 纱线卷绕机
CN103261497B (zh) 纱线卷绕机
CN102808247B (zh) 用于自由端纺纱机的服务小车的抽吸装置
EP2862826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CN1986924B (zh) 恢复纺制组分纱线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EP2848565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CN205603752U (zh) 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CN205874615U (zh) 空气纺织装置以及盖部件
CN105274667B (zh) 纺织机及纤维除去方法
CN110359138A (zh) 用于转杯纺纱机之转杯纺纱设备的接线备纱方法及转杯纺纱机
CN109930260A (zh) 纺纱机和纱线捕捉方法
CN101240470A (zh) 用于生产充股线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