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87428A -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技术的优化波束赋形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技术的优化波束赋形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87428A
CN106487428A CN201610859870.3A CN201610859870A CN106487428A CN 106487428 A CN106487428 A CN 106487428A CN 201610859870 A CN201610859870 A CN 201610859870A CN 106487428 A CN106487428 A CN 1064874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base station
wave beam
edge customer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598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87428B (zh
Inventor
赵力强
郭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d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d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85987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874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87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74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874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74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技术的优化波束赋形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基站向多个用户发送叠加信号;(2)、用户收到基站发送的叠加信号,得到各自的信噪比,并将各自的信噪比反馈给基站;(3)、基站通过用户的信噪比判定用户属性;(4)、基站通过非正交多址技术进行固定功率分配,中心用户分配总发射功率20%,边缘用户分配总功率的80%;(5)、基站以最大化系统吞吐量为目标,同时考虑成功串行干扰消除的条件及边缘用户最低QoS需求的约束,得到最优的波束赋形向量;(6)、每个波束内中心用户通过串行干扰消除解调信息,边缘用户将中心用户视为干扰直接解调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技术的优化波束赋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技术的优化波束赋形的方法。
背景技术
非正交多址技术在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中是一个研究热点。由于其具有较高的频谱效率和较多的设备连接数,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非正交多址技术的主要思想是利用功率域:在发送端,不同用户的信息叠加在同一资源上并分配不同的功率等级;在接收端,不同用户的信息通过串行干扰消除来分离。
NOMA(非正交多址接入)可以利用功率域提高频谱效率,而MIMO(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技术可以提升空间自由度,因此可将MIMO应用于非正交多址系统,从而提高系统整体性能,那么如何设计MIMO-NOMA系统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设计MIMO-NOMA系统:1.利用MU-MIMO形成多个空间上的波束,然后在每个波束内利用NOMA服务多个用户。2.利用NOMA在功率域形成多个不同的功率等级,然后在每个功率等级上利用SU-MIMO或者MU-MIMO服务多个用户。
针对第一种MIMO-NOMA方案,一些文献采用迫零波束赋形来最大限度地减小波束间干扰,提升系统的吞吐量。然而,该迫零波束赋形方法并不能保证系统的吞吐量是最优的。还有一些文献虽然利用最优化方法来获取最优的波束赋形向量,但并未考虑成功串行干扰消除的条件以及边缘用户最低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需求约束,不符合非正交多址系统一般的通信要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技术的优化波束赋形的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技术的优化波束赋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基站向多个用户发送叠加信号;
(2)、用户收到基站发送的叠加信号,通过计算叠加信号的信号与噪声的比例得到各自的信噪比,并将各自的信噪比反馈给基站;
(3)、基站通过用户的信噪比判定用户属性,确认用户是中心用户还是边缘用户;
(4)、基站通过非正交多址技术进行固定功率分配,中心用户分配总发射功率20%,边缘用户分配总功率的80%;
(5)、基站以最大化系统吞吐量为目标,同时考虑成功串行干扰消除的条件及边缘用户最低QoS需求的约束,得到最优的波束赋形向量如下:
s.t.||wi||≤Pt, (b)
其中:
公式(a)中:
Rsum(wi)表示最大化小区用户的速率和;
wi是需要优化的波束赋形向量;
公式(b)为最大发射功率限制条件,其中
Pt是系统最大发射功率;
||wi||表示需要优化的波束赋形向量的模;
公式(c)和公式(d)分别表示成功串行干扰消除的条件和边缘用户最低QoS保障,其中:
表示第i个波束内中心用户检测边缘用户的吞吐量;
Ri,2表示第i个波束内边缘用户的吞吐量;
是边缘用户的最低QoS需求;
公式(e)表示中心用户和边缘用户的信道条件,其中:
hi,1表示第i个波束中基站到中心用户的信道;
hi,2表示第i个波束中基站到边缘用户的信道;
(6)、每个波束内中心用户通过串行干扰消除解调信息,边缘用户将中心用户视为干扰直接解调信息。
进一步地,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31)、基站得到用户的信噪比;
(32)、基站将用户信噪比按照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33)、基站确定用户类型:信噪比排序前半部分的用户为中心用户,信噪比排序在后半部分的用户为边缘用户。
有益效果: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技术的优化波束赋形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以提升系统的频谱效率及支持更多设备的连接数;
2、通过优化的波束赋形向量来减小波束间干扰;
3、保证非正交多址系统正常地进行串行干扰消除;
4、保证系统边缘用户最低QoS需求,从而提高系统的公平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技术的优化波束赋形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技术的优化波束赋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基站向多个用户发送叠加信号;
(2)、用户收到基站发送的叠加信号,通过计算叠加信号的信号与噪声的比例得到各自的信噪比,并将各自的信噪比反馈给基站;
(3)、基站通过用户的信噪比判定用户属性,确认用户是中心用户还是边缘用户;
(4)、基站通过非正交多址技术进行固定功率分配,中心用户分配总发射功率20%,边缘用户分配总功率的80%;
(5)、基站以最大化系统吞吐量为目标,同时考虑成功串行干扰消除的条件及边缘用户最低QoS需求的约束,得到最优的波束赋形向量如下:
s.t.||wi||≤Pt, (b)
其中:
公式(a)中:
Rsum(wi)表示最大化小区用户的速率和;
wi是需要优化的波束赋形向量;
公式(b)为最大发射功率限制条件,其中
Pt是系统最大发射功率;
||wi||表示需要优化的波束赋形向量的模;
公式(c)和公式(d)分别表示成功串行干扰消除的条件和边缘用户最低QoS保障,其中:
表示第i个波束内中心用户检测边缘用户的吞吐量;
Ri,2表示第i个波束内边缘用户的吞吐量;
是边缘用户的最低QoS需求;
公式(e)表示中心用户和边缘用户的信道条件,其中:
hi,1表示第i个波束中基站到中心用户的信道;
hi,2表示第i个波束中基站到边缘用户的信道;
(6)、每个波束内中心用户通过串行干扰消除解调信息,边缘用户将中心用户视为干扰直接解调信息。
进一步地,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31)、基站得到用户的信噪比;
(32)、基站将用户信噪比按照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33)、基站确定用户类型:信噪比排序前半部分的用户为中心用户,信噪比排序在后半部分的用户为边缘用户。
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2)

1.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技术的优化波束赋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基站向多个用户发送叠加信号;
(2)、用户收到基站发送的叠加信号,通过计算叠加信号的信号与噪声的比例得到各自的信噪比,并将各自的信噪比反馈给基站;
(3)、基站通过用户的信噪比判定用户属性,确认用户是中心用户还是边缘用户;
(4)、基站通过非正交多址技术进行固定功率分配,中心用户分配总发射功率20%,边缘用户分配总功率的80%;
(5)、基站以最大化系统吞吐量为目标,同时考虑成功串行干扰消除的条件及边缘用户最低QoS需求的约束,得到最优的波束赋形向量如下:
m a x w i R s u m ( w i ) - - - ( a )
s.t.||wi||≤Pt, (b)
R i , 1 2 ≥ R i , 2 ~ - - - ( c )
R i , 2 ≥ R i , 2 ~ - - - ( d )
|hi,1wi|2≥|hi,2wi|2(e),其中:
公式(a)中:
Rsum(wi)表示最大化小区用户的速率和;
wi是需要优化的波束赋形向量;
公式(b)为最大发射功率限制条件,其中
Pt是系统最大发射功率;
||wi||表示需要优化的波束赋形向量的模;
公式(c)和公式(d)分别表示成功串行干扰消除的条件和边缘用户最低QoS保障,其中:
表示第i个波束内中心用户检测边缘用户的吞吐量;
Ri,2表示第i个波束内边缘用户的吞吐量;
是边缘用户的最低QoS需求;
公式(e)表示中心用户和边缘用户的信道条件,其中:
hi,1表示第i个波束中基站到中心用户的信道;
hi,2表示第i个波束中基站到边缘用户的信道;
(6)、每个波束内中心用户通过串行干扰消除解调信息,边缘用户将中心用户视为干扰直接解调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技术的优化波束赋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31)、基站得到用户的信噪比;
(32)、基站将用户信噪比按照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33)、基站确定用户类型:信噪比排序前半部分的用户为中心用户,信噪比排序在后半部分的用户为边缘用户。
CN201610859870.3A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技术的优化波束赋形的方法 Active CN1064874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9870.3A CN106487428B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技术的优化波束赋形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9870.3A CN106487428B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技术的优化波束赋形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7428A true CN106487428A (zh) 2017-03-08
CN106487428B CN106487428B (zh) 2019-11-22

Family

ID=58268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59870.3A Active CN106487428B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技术的优化波束赋形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87428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1724A (zh) * 2017-04-21 2017-09-15 东南大学 基于公平性原则的可见光通信noma系统功率分配的方法
CN107332614A (zh) * 2017-06-20 2017-11-07 中国矿业大学 可见光通信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稳健波束成形的优化方法
CN107342811A (zh) * 2017-06-20 2017-11-10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求可见光通信系统下行noma最小化功率的方法
CN108183733A (zh) * 2018-01-03 2018-06-19 中山大学 基于李雅普诺夫理论的在线noma多天线系统的波束成形优化方法
CN108306666A (zh) * 2018-01-17 2018-07-20 中山大学 基于李雅普诺夫算法的在线noma多天线系统的波束成形优化方法
CN109347530A (zh) * 2018-10-22 2019-02-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临空阵列通信非正交多址接入上行传输方法
CN109361442A (zh) * 2018-10-22 2019-02-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临空阵列通信非正交多址接入下行传输方法
CN109450503A (zh) * 2018-11-16 2019-03-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临空阵列通信非正交多址接入公平性传输方法
CN109586773A (zh) * 2018-11-16 2019-04-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临空通信毫米波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联合收发端波束赋形及功率分配方法
CN110191476A (zh) * 2019-04-18 2019-08-30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可重构天线阵列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法
CN110365377A (zh) * 2019-07-15 2019-10-22 电子科技大学 多天线空分多址和scma非正交多址结合的下行传输方法
CN107466099B (zh) * 2017-07-31 2020-01-1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干扰管理自优化方法
CN110958044A (zh) * 2019-12-02 2020-04-03 东南大学 基于密度聚类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用户聚类方法
CN111246559A (zh) * 2020-01-10 2020-06-05 九江学院 一种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中的最优功率分配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6878A (zh) * 2013-04-19 2013-08-0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最大比合并接收矢量估计的协调波束赋形方法
CN103905106A (zh) * 2014-04-22 2014-07-0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天线多播波束赋形向量计算方法
US20140314006A1 (en) * 2013-04-19 2014-10-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cheme in multiuser beamforming system
CN104852758A (zh) * 2015-05-15 2015-08-19 北京理工大学 三维大规模天线网络下的垂直波束赋形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6878A (zh) * 2013-04-19 2013-08-0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最大比合并接收矢量估计的协调波束赋形方法
US20140314006A1 (en) * 2013-04-19 2014-10-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cheme in multiuser beamforming system
CN103905106A (zh) * 2014-04-22 2014-07-0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天线多播波束赋形向量计算方法
CN104852758A (zh) * 2015-05-15 2015-08-19 北京理工大学 三维大规模天线网络下的垂直波束赋形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1724A (zh) * 2017-04-21 2017-09-15 东南大学 基于公平性原则的可见光通信noma系统功率分配的方法
CN107342811B (zh) * 2017-06-20 2019-10-08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求可见光通信系统下行noma最小化功率的方法
CN107332614A (zh) * 2017-06-20 2017-11-07 中国矿业大学 可见光通信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稳健波束成形的优化方法
CN107342811A (zh) * 2017-06-20 2017-11-10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求可见光通信系统下行noma最小化功率的方法
CN107332614B (zh) * 2017-06-20 2019-12-27 中国矿业大学 可见光通信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稳健波束成形的优化方法
CN107466099B (zh) * 2017-07-31 2020-01-1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干扰管理自优化方法
CN108183733A (zh) * 2018-01-03 2018-06-19 中山大学 基于李雅普诺夫理论的在线noma多天线系统的波束成形优化方法
CN108183733B (zh) * 2018-01-03 2021-03-16 中山大学 基于在线noma多天线系统的波束成形优化方法
CN108306666A (zh) * 2018-01-17 2018-07-20 中山大学 基于李雅普诺夫算法的在线noma多天线系统的波束成形优化方法
CN108306666B (zh) * 2018-01-17 2021-01-22 中山大学 基于李雅普诺夫算法的在线noma多天线系统的波束成形优化方法
CN109347530A (zh) * 2018-10-22 2019-02-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临空阵列通信非正交多址接入上行传输方法
CN109361442A (zh) * 2018-10-22 2019-02-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临空阵列通信非正交多址接入下行传输方法
CN109586773A (zh) * 2018-11-16 2019-04-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临空通信毫米波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联合收发端波束赋形及功率分配方法
CN109586773B (zh) * 2018-11-16 2020-05-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临空通信毫米波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联合收发端波束赋形及功率分配方法
CN109450503B (zh) * 2018-11-16 2020-11-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临空阵列通信非正交多址接入公平性传输方法
CN109450503A (zh) * 2018-11-16 2019-03-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临空阵列通信非正交多址接入公平性传输方法
CN110191476A (zh) * 2019-04-18 2019-08-30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可重构天线阵列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法
CN110191476B (zh) * 2019-04-18 2020-07-14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可重构天线阵列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法
CN110365377A (zh) * 2019-07-15 2019-10-22 电子科技大学 多天线空分多址和scma非正交多址结合的下行传输方法
CN110958044A (zh) * 2019-12-02 2020-04-03 东南大学 基于密度聚类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用户聚类方法
CN110958044B (zh) * 2019-12-02 2022-07-29 东南大学 基于密度聚类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用户聚类方法
CN111246559A (zh) * 2020-01-10 2020-06-05 九江学院 一种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中的最优功率分配方法
CN111246559B (zh) * 2020-01-10 2023-01-20 九江学院 一种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中的最优功率分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7428B (zh) 2019-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87428A (zh)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技术的优化波束赋形的方法
CN104052535B (zh) 基于空分多址与干扰抑制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多用户传输方法
CN102055563B (zh) 一种适用于多基站协作的自适应联合线性预编码方法
CN101867462A (zh) 一种基于最小总误码率的多基站协作线性预编码方法
CN106452525A (zh) 一种大规模MIMO中能量效率、频谱效率和QoS联合优化方法
CN107547130A (zh) 波束域光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2546488B (zh) 基于有效信道参数半正交的干扰消除方法
CN103209051A (zh) 一种协作多点联合传输系统在多用户场景下的两步预编码方法
CN102377721A (zh) Mimo系统的接收参数的计算设备和方法
CN102185683B (zh) 基于统计信漏噪比准则的mimo多用户下行传输方法
CN109005592A (zh) 单天线noma系统中功率分配方法
CN107994933B (zh) 认知mimo网络中次用户系统容量的优化方法
CN102547955B (zh) 基于信漏噪比的分布式干扰消除方法
CN103687027A (zh) Lte网络的资源分配方法和系统
CN107241799A (zh) 异构网络中能量有效的资源分配和干扰对齐联合方法
CN103024752B (zh) 用户协作小区集合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CN106209188B (zh) 大规模mimo系统中基于部分导频交替复用的导频污染减轻方法
CN103249124A (zh) 密集分布式无线通信方法及其系统
CN102256301B (zh) 一种同时满足单播及多播业务的用户选择方法
CN102202403B (zh) 多用户多输入单输出-正交频分多址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02291726B (zh) 一种无线网络干扰消除方法
CN103491639A (zh) 一种多点协作中的用户调度方法
CN1819690B (zh) 一种应用于fdd/ofdm系统的下行干扰抑制方法
CN107172709A (zh) 一种基于中继网络的无线虚拟化资源管理分配方法
CN102468876B (zh) 一种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其功率分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