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87267A - 一种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87267A
CN106487267A CN201611217806.1A CN201611217806A CN106487267A CN 106487267 A CN106487267 A CN 106487267A CN 201611217806 A CN201611217806 A CN 201611217806A CN 106487267 A CN106487267 A CN 106487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inductance
electric capacity
power switch
conn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178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江洲
张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filed Critical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Priority to CN20161121780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872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487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72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0Synchronising a generator for connection to a network or to another gener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电源Vin的正极分别与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源极、第三功率开关管S3的源极连接,第一功率管S1的漏极与电感L1、电容C1的输入端连接,电感L1的输出端与电源Vin的负极连接,电容C1的输出端与第二功率开关S2的源极以及公共部分连接,第二功率开关S2的漏极与电源Vin负极连接;第三功率管S3的漏极与电感L2、电容C2的输入端连接,电感L2的输出端与电源Vin的负极连接,电容C2的输出端与第四功率开关S4的源极以及公共部分连接,第四功率开关S4的漏极与电源Vin负极连接。本发明拓扑结构只利用占空比和两组电容电感,完成了直流到交流的升降压;该方法可以检测出实际的相位,且兼顾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涉及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化石燃料的快速消耗,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以及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而在新能源发电并网过程中,需要使用到DC-AC变换器(逆变器),而变换器需要接入不同的直流电压等级作为输入。而DC-AC逆变器通常工作在降压条件下,如果需要输出电压大于输出电压,就需要用到buck-boost逆变器,这就要求使用一个中间功率阶段或者变压器,这样使用这个电路的DC-AC变换器就会很复杂。一是拓扑结构会变复杂,二是变换器体积会增大。同时,在并网时必须要考虑到逆变器的输出需与电网保持同频、同相,这就对相应的锁相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利用新技术解决谐波问题,保证分布式发点接入电网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拓扑结构只利用占空比和两组电容电感,完成了直流到交流的升降压;该方法可以检测出实际的相位,且兼顾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DC/AC逆变器包括电源Vin、电感Lf、电容Cf、负载电阻R0
第一功率开关S1、第二功率开关S2、第三功率开关S3、第四功率开关S4
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
电容C1、电容C2、电感L1、电感L2
电源Vin的正极分别与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源极、第三功率开关管S3的源极连接,第一功率管S1的漏极与电感L1、电容C1的输入端连接,电感L1的输出端与电源Vin的负极连接,电容C1的输出端与第二功率开关S2的源极以及公共部分连接,第二功率开关S2的漏极与电源Vin负极连接;第三功率管S3的漏极与电感L2、电容C2的输入端连接,电感L2的输出端与电源Vin的负极连接,电容C2的输出端与第四功率开关S4的源极以及公共部分连接,第四功率开关S4的漏极与电源Vin负极连接。
公共部分由电感Lf和电容Cf组成的高频滤波器和负载电阻R0组成,电感Lf的左侧与电容C1的输出端连接,电感Lf的右侧与电容Cf的左端以及负载电阻R0的左端连接,电容Cf的左侧与电感Lf连接,电容Cf的右侧与电容C2的输出端以及负载电阻R0的右端连接。
一种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控制方法,第一功率开关管S1和第三功率开关管S3为一对,第四功率开关管S4和第二功率开关管S2为一对;
在t1时刻前,当S1,S4导通,之后电感L1开始充电,电感L2开始放电,电容C2开始充电,电容C1开始放电,输出电压为Ud
t1时刻S3、S4栅极信号反向,电流不能突变,S3不能立即导通,D3导通续流,因为S1和D3同时导通,所以输出电压为零;
到t2时刻S1、S2的栅极信号反向,S1截止,而S2不能立刻导通,D2导通续流,和S3构成电流通道,L1开始放电,C1开始充电,L2开始充电,C2开始放电,输出电压为-Ud,到负载电流为零之后并开始反向时,D2和D3截止,S2和S3导通,输出电压仍为-Ud
t3时刻S3、S4栅极信号再次反向,S3截止,而S4不立即导通,D4导通续流,输出电压再次为零;
以后的过程和前面类似;
通过对占空比的控制,以及各个时刻两组电容C1、C2两组电感L1、L2的充放电的电压大小进行控制,实现电压的升降,变换器可以完成输入为直流到交流的变换。
本发明一种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优点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逆变器,采用无变压器结构,体积小,可靠性高;变换器能耗小,利用两组开关单元和两组电压电感完成了升降压,利用占空比可以获得比直流输入更高的交流输出。
2:本发明拓扑结构,只利用占空比和两组电容电感完成了直流到交流的升降压。
3:本发明用了一种基于同步旋转坐标变换的单相锁相环新算法,可以检测出实际的相位,且兼顾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4:本发明采用了PR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抗点网电压扰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体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变换器拓扑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单相锁相环新算法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开关切换时间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并网框架图,如图1所示。DC/AC逆变器的输入端与分布式电源连接,DC/AC逆变器的输出端与电网连接、在DC/AC逆变器的输入输出端都有电压电流检测装置,电压电流检测装置与逆变器控制系统连接。
DC/AC逆变器包含两个电感、两个电容、四个功率开关、四个二极管、高频滤波器组成,变换器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并网方法为直接采样公共电网电压,实际并网电流和电网前馈电压,将这些采样值作为控制基准一起送给DSP,由DSP根据一种基于同步旋转坐标变换的单相锁相环新算法计算并输出PWM信号,分别驱动逆变桥的四只功率开关工作,逆变器输出的并网电流将会较好地跟踪参考电流,并始终与电网电压保持同频同相,从而实现可再生能源以高功率因数回馈电网。其中DSP采用TMS320LF2407为主控制芯片,具有处理能力更好、外设集成度更高、存储器容量更大、A/D转换速度更快等特点。电压电流采样模块均采用来自LEM公司的电压电流传感器进行采样。
如图2所示,一种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DC/AC逆变器包括电源Vin、电感Lf、电容Cf、负载电阻R0
第一功率开关S1、第二功率开关S2、第三功率开关S3、第四功率开关S4
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
电容C1、电容C2、电感L1、电感L2
其中:L1=255mH,L2=255mH,C1=1μF,C2=1μF,Lf=1.5mH,Cf=5μF。
电源Vin的正极分别与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源极、第三功率开关管S3的源极连接,第一功率管S1的漏极与电感L1、电容C1的输入端连接,电感L1的输出端与电源Vin的负极连接,电容C1的输出端与第二功率开关S2的源极以及公共部分连接,第二功率开关S2的漏极与电源Vin负极连接;第三功率管S3的漏极与电感L2、电容C2的输入端连接,电感L2的输出端与电源Vin的负极连接,电容C2的输出端与第四功率开关S4的源极以及公共部分连接,第四功率开关S4的漏极与电源Vin负极连接。
公共部分由电感Lf和电容Cf组成的高频滤波器和负载电阻R0组成,电感Lf的左侧与电容C1的输出端连接,电感Lf的右侧与电容Cf的左端以及负载电阻R0的左端连接,电容Cf的左侧与电感Lf连接,电容Cf的右侧与电容C2的输出端以及负载电阻R0的右端连接。
一种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控制方法,第一功率开关管S1和第三功率开关管S3为一对,第四功率开关管S4和第二功率开关管S2为一对。
在t1时刻前,可视作t0时刻,当S1,S4导通,之后电感L1开始充电,电感L2开始放电,电容C2开始充电,电容C1开始放电,输出电压为Ud
t1时刻S3、S4栅极信号反向,电流不能突变,S3不能立即导通,D3导通续流,因为S1和D3同时导通,所以输出电压为零。
到t2时刻S1、S2的栅极信号反向,S1截止,而S2不能立刻导通,D2导通续流,和S3构成电流通道,L1开始放电,C1开始充电,L2开始充电,C2开始放电,输出电压为-Ud,到负载电流为零之后并开始反向时,D2和D3截止,S2和S3导通,输出电压仍为-Ud
t3时刻S3、S4栅极信号再次反向,S3截止,而S4不立即导通,D4导通续流,输出电压再次为零。
以后的过程和前面类似。
通过对占空比的控制,以及各个时刻两组电容C1、C2两组电感L1、L2的充放电的电压大小进行控制,实现电压的升降,变换器可以完成输入为直流到交流的变换。
t0、t1、t2、t3加起来为一整个开关工作周期,如图5所示。
一种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的并网控制方法,并网时,当DSP检测到电网电压正向过零点时,启动DSP内部的基于同步旋转坐标变换的单相锁相环新算法,对于一个单相电网电压Us,假定其数学表达式为:
Us=Um cos(ωt) (1)
式中,Us为单相电网电压,Um表示电压幅值,ω表示角频率,t表示时间。
如果把它定向在αβ坐标系的α轴上,而β轴信号则直接强制为零,这样构建的电压矢量可以认为是两个同步旋转但是方向不同的电压矢量的和,这样一个电压矢量可以分解为两个同步旋转但是方向不同的电压矢量的和,即:
式中,Us为单相电网电压,Um表示电压幅值,ω表示角频率,t表示时间。
如果估计的dq参考坐标的相位角为进行dq旋转变换,得:
式中,Ud为电压在d轴的分量,Uq为电压在q轴的分量,Um表示电压幅值,ω表示角频率,t表示时间,为dq参考坐标的相位角。
当系统稳定时,假定相位估计值接近实际值θ,即因此,式(3)可写成
式中,Ud为电压在d轴的分量,Uq为电压在q轴的分量,Um表示电压幅值,ω表示角频率,t表示时间,为dq参考坐标的相位角,是d轴分量,代表了输入电压的幅值,q轴分量代表了观测的相位与实际相位之差。
由此看到,经过变换后可以解耦出需要的输入电压幅值与相位信息,其中:d轴分量,
代表了输入电压的幅值,而q轴分量代表了观测的相位与实际相位之差。
上述控制算法如图3所示。这样就实现电网频率的锁相跟踪,并经过运算,将产生的信号作为PR控制的输入,PR控制结构如图4所示。由于开关频率(20kHz)远远高于电网频率,为了便于分析,忽略开关动作对系统的影响,将PWM逆变单元近似为一增益环节K,G(s)为系统控制器传递函数,R为电感L的串联等效电阻,Ugird为电网电压,Iref是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的并网电流参考信号,推出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的传递函数如式(5)所示。
IL电感电流,K表示增益系数,G(s)为系统控制器传递函数,s为拉普拉斯函数的自变量,L是电感值,R是电阻值,Ugird为电网电压,Iref是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的并网电流参考信号
PI控制器传递函数为:
GPI(s)表示PI控制器传递函数,kp表示比例增益系数,ki表示积分增益系数,s为拉普拉斯函数的自变量
PR控制器传递函数为:
GPR(s)表示PR控制器传递函数,kp表示比例增益系数,s为拉普拉斯函数的自变量kr为谐振增益系数,ω0为基波频率
由式(5)可以看出,逆变器输出电流与参考电流和电网电压有关,对于PI控制,基波频率ω0处控制器的增益为(kp表示比例增益系数,ki表示积分增益系数,ω0表示基波频率)是有限的,因此式(5)的第一项可写成εIref(ε=1/[1+(sL+R)/KG(s)],0<|ε|<1),(IL电感电流,K表示增益系数,G(s)为系统控制器传递函数,s为拉普拉斯函数的自变量,L是电感值,R是电阻值,Ugird为电网电压,Iref是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的并网电流参考信号,ε是式(5)的第一项的计算值)即输出电流小于参考电流,系统存在稳态误差;同理,第2项不为0,即输出电流受电网电压影响。对于PR控制,控制器在基波频率ω0处的增益为(kp表示比例增益系数,kr为谐振增益系数,ω0为基波频率)趋于无穷大,因此,式(5)的第1项基本等于Iref;同理,第2项趋于0,此时,有IL=Iref,实现了对正弦电流参考信号的零稳态误差跟踪,并且可以抑制电网电压波动对并网电流的影响。
PR控制器生成电压控制指令,该指令电压转换成交流指令电压后,被送入PWM调制单元生成PWM信号送到并网逆变器,从而控制功率器件的开断,产生实际所需交流电压,并使并网电流跟随参考值变化;逆变器输入端是电压采样模块将采样数据传递给DSP,当检测到电压超过逆变器的额定输入电压,就不会进行并网操作;这样就完成了并网的所有操作。

Claims (3)

1.一种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DC/AC逆变器包括电源Vin、电感Lf、电容Cf、负载电阻R0
第一功率开关S1、第二功率开关S2、第三功率开关S3、第四功率开关S4
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
电容C1、电容C2、电感L1、电感L2
电源Vin的正极分别与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源极、第三功率开关管S3的源极连接,第一功率管S1的漏极与电感L1、电容C1的输入端连接,电感L1的输出端与电源Vin的负极连接,电容C1的输出端与第二功率开关S2的源极以及公共部分连接,第二功率开关S2的漏极与电源Vin负极连接;第三功率管S3的漏极与电感L2、电容C2的输入端连接,电感L2的输出端与电源Vin的负极连接,电容C2的输出端与第四功率开关S4的源极以及公共部分连接,第四功率开关S4的漏极与电源Vin负极连接;
公共部分由电感Lf和电容Cf组成的高频滤波器和负载电阻R0组成,电感Lf的左侧与电容C1的输出端连接,电感Lf的右侧与电容Cf的左端以及负载电阻R0的左端连接,电容Cf的左侧与电感Lf连接,电容Cf的右侧与电容C2的输出端以及负载电阻R0的右端连接。
2.一种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功率开关管S1和第三功率开关管S3为一对,第四功率开关管S4和第二功率开关管S2为一对;
在t1时刻前,当S1,S4导通,之后电感L1开始充电,电感L2开始放电,电容C2开始充电,电容C1开始放电,输出电压为Ud
t1时刻S3、S4栅极信号反向,电流不能突变,S3不能立即导通,D3导通续流,因为S1和D3同时导通,所以输出电压为零;
到t2时刻S1、S2的栅极信号反向,S1截止,而S2不能立刻导通,D2导通续流,和S3构成电流通道,L1开始放电,C1开始充电,L2开始充电,C2开始放电,输出电压为-Ud,到负载电流为零之后并开始反向时,D2和D3截止,S2和S3导通,输出电压仍为-Ud
t3时刻S3、S4栅极信号再次反向,S3截止,而S4不立即导通,D4导通续流,输出电压再次为零;
以后的过程和前面类似;
通过对占空比的控制,以及各个时刻两组电容C1、C2两组电感L1、L2的充放电的电压大小进行控制,实现电压的升降,变换器可以完成输入为直流到交流的变换。
3.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的并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并网时,当DSP检测到电网电压正向过零点时,启动DSP内部的基于同步旋转坐标变换的单相锁相环新算法,对于一个单相电网电压Us,假定其数学表达式为:
Us=Umcos(ωt) (1)
如果把它定向在αβ坐标系的α轴上,而β轴信号则直接强制为零,这样构建的电压矢量可以认为是两个同步旋转但是方向不同的电压矢量的和,这样一个电压矢量可以分解为两个同步旋转但是方向不同的电压矢量的和,即:
U s 0 = 1 2 U m cos ( &omega; t ) sin ( &omega; t ) + 1 2 U m cos ( - &omega; t ) sin ( - &omega; t ) - - - ( 2 )
如果估计的dq参考坐标的相位角为进行dq旋转变换,得:
U d U q = 1 2 U m cos ( &omega; t - &theta; ^ ) sin ( &omega; t - &theta; ^ ) + 1 2 U m cos ( - &omega; t - &theta; ^ ) sin ( - &omega; t - &theta; ^ ) - - - ( 3 )
当系统稳定时,假定相位估计值接近实际值θ,即因此,式(3)可写成
U d U q &ap; 1 2 U m 1 &omega; t - &theta; ^ + 1 2 U m cos ( - 2 &omega; t ) sin ( - 2 &omega; t ) = U d * U q * + 1 2 U m cos ( - 2 &omega; t ) sin ( - 2 &omega; t ) - - - ( 4 )
由此看到,经过变换后可以解耦出需要的输入电压幅值与相位信息,其中:d轴分量,代表了输入电压的幅值,而q轴分量代表了观测的相位与实际相位之差;
实现电网频率的锁相跟踪,并经过运算,将产生的信号作为PR控制的输入,由于开关频率远远高于电网频率,为了便于分析,忽略开关动作对系统的影响,将PWM逆变单元近似为一增益环节K,G(s)为系统控制器传递函数,R为电感L的串联等效电阻,Ugird为电网电压,Iref是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的并网电流参考信号,推出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的传递函数如式(5)所示;
I L = K G ( s ) s L + R + K G ( s ) I r e f - 1 s L + R + K G ( s ) U g r i d - - - ( 5 )
PI控制器传递函数为:
G P I ( s ) = k p + k i s - - - ( 6 )
PR控制器传递函数为:
G P R ( s ) = k p + 2 k r s s 2 + &omega; 0 2 - - - ( 7 )
由式(5)可以看出,逆变器输出电流与参考电流和电网电压有关,对于PI控制,基波频率ω0处控制器的增益为是有限的,因此式(5)的第一项可写成εIref(ε=1/[1+(sL+R)/KG(s)],0<|ε|<1),即输出电流小于参考电流,系统存在稳态误差;同理,第2项不为0,即输出电流受电网电压影响,对于PR控制,控制器在基波频率ω0处的增益为趋于无穷大,因此,式(5)的第1项基本等于Iref;同理,第2项趋于0,此时,有IL=Iref,实现了对正弦电流参考信号的零稳态误差跟踪,并且可以抑制电网电压波动对并网电流的影响;
PR控制器生成电压控制指令,该指令电压转换成交流指令电压后,被送入PWM调制单元生成PWM信号送到并网逆变器,从而控制功率器件的开断,产生实际所需交流电压,并使并网电流跟随参考值变化;逆变器输入端是电压采样模块将采样数据传递给DSP,当检测到电压超过逆变器的额定输入电压,就不会进行并网操作;这样就完成了并网的所有操作。
CN201611217806.1A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64872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17806.1A CN106487267A (zh)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17806.1A CN106487267A (zh)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7267A true CN106487267A (zh) 2017-03-08

Family

ID=58286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17806.1A Pending CN106487267A (zh)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87267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7900A (zh) * 2017-03-27 2017-05-31 盐城工学院 升压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49723A (zh) * 2017-04-13 2017-06-13 盐城工学院 一种高可靠升降压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
CN106849177A (zh) * 2017-04-13 2017-06-13 盐城工学院 一种升降压并网逆变器
CN108199414A (zh) * 2018-01-29 2018-06-22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微电网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541285A (zh) * 2018-12-26 2019-03-29 东莞市长工微电子有限公司 BuckBoost电路输出电流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电路
CN109768725A (zh) * 2019-03-06 2019-05-17 武汉大学 一种单相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
CN111585284A (zh) * 2019-02-18 2020-08-2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并网用户电压调节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2671257A (zh) * 2021-01-13 2021-04-16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基于Cuk变换器的四开关三相逆变器及积分滑模控制器
CN112738948A (zh) * 2020-12-29 2021-04-30 青岛易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降压电路、调光电路、发光装置及发光控制方法
CN114285307A (zh) * 2021-12-31 2022-04-05 麦田能源有限公司 Dc-ac变换器及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03823A1 (de) * 1995-02-03 1996-08-14 Iset Inst Fuer Solare Energiev Stromrichterschaltungsanordnung, insbesondere zur Energieaufbereitung in Photovoltaik- oder mindestens einphasigen Systemen
CN1967999A (zh) * 2006-10-23 2007-05-2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双升降式逆变器
CN102005962A (zh) * 2010-11-05 2011-04-06 盐城工学院 升降压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594189A (zh) * 2012-03-05 2012-07-18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非隔离式直流变换器型差动三电平逆变器
CN103647468A (zh) * 2013-11-28 2014-03-1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高频变换电路
CN104578856A (zh) * 2014-12-23 2015-04-29 燕山大学 单级非隔离无电解电容双Zeta逆变器
CN105846673A (zh) * 2016-06-14 2016-08-10 广东锐顶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6517317U (zh) * 2016-12-26 2017-09-22 三峡大学 一种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03823A1 (de) * 1995-02-03 1996-08-14 Iset Inst Fuer Solare Energiev Stromrichterschaltungsanordnung, insbesondere zur Energieaufbereitung in Photovoltaik- oder mindestens einphasigen Systemen
CN1967999A (zh) * 2006-10-23 2007-05-2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双升降式逆变器
CN102005962A (zh) * 2010-11-05 2011-04-06 盐城工学院 升降压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594189A (zh) * 2012-03-05 2012-07-18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非隔离式直流变换器型差动三电平逆变器
CN103647468A (zh) * 2013-11-28 2014-03-1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高频变换电路
CN104578856A (zh) * 2014-12-23 2015-04-29 燕山大学 单级非隔离无电解电容双Zeta逆变器
CN105846673A (zh) * 2016-06-14 2016-08-10 广东锐顶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6517317U (zh) * 2016-12-26 2017-09-22 三峡大学 一种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晓静: "双Zeta逆变器工作原理",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赵清林 等: "单相逆变器并网控制技术研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陶兴华 等: "一种基于同步旋转坐标变换的单相锁相环新算法", 《电工技术学报》 *
魏思远: "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7900A (zh) * 2017-03-27 2017-05-31 盐城工学院 升压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787900B (zh) * 2017-03-27 2019-01-18 盐城工学院 升压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49723B (zh) * 2017-04-13 2019-08-02 盐城工学院 一种高可靠升降压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
CN106849723A (zh) * 2017-04-13 2017-06-13 盐城工学院 一种高可靠升降压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
CN106849177A (zh) * 2017-04-13 2017-06-13 盐城工学院 一种升降压并网逆变器
CN108199414B (zh) * 2018-01-29 2020-05-19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微电网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199414A (zh) * 2018-01-29 2018-06-22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微电网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541285A (zh) * 2018-12-26 2019-03-29 东莞市长工微电子有限公司 BuckBoost电路输出电流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电路
CN109541285B (zh) * 2018-12-26 2020-12-08 东莞市长工微电子有限公司 BuckBoost电路输出电流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电路
CN111585284A (zh) * 2019-02-18 2020-08-2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并网用户电压调节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9768725A (zh) * 2019-03-06 2019-05-17 武汉大学 一种单相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
CN109768725B (zh) * 2019-03-06 2020-08-07 武汉大学 一种单相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
CN112738948A (zh) * 2020-12-29 2021-04-30 青岛易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降压电路、调光电路、发光装置及发光控制方法
CN112671257A (zh) * 2021-01-13 2021-04-16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基于Cuk变换器的四开关三相逆变器及积分滑模控制器
CN112671257B (zh) * 2021-01-13 2024-01-26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基于Cuk变换器的四开关三相逆变器及积分滑模控制器
CN114285307A (zh) * 2021-12-31 2022-04-05 麦田能源有限公司 Dc-ac变换器及系统
CN114285307B (zh) * 2021-12-31 2022-09-02 麦田能源有限公司 Dc-ac变换器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87267A (zh) 一种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56916B (zh) 一种单相光伏逆变器无功控制方法及电路
CN107230983B (zh) 一种基于功率控制的电力弹簧应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TWI458235B (zh) 風力發電系統及其功率電路和變流器結構
CN102142694B (zh) 基于旋转坐标变换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电流解耦控制方法
CN105846470B (zh)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模糊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
CN108832823A (zh) 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单相pwm整流器动态性能优化控制方法
CN102522910B (zh) 用于三相并网逆变器的混合式svpwm控制方法
CN103199682A (zh) 基于mmc的柔性直流输电换流器谐波及损耗计算方法
CN103259282B (zh) 一种非隔离型及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软并网方法
CN103972922B (zh) 基于改进型准谐振控制加重复控制的光伏并网控制方法
CN104242712A (zh) 一种逆变器并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958544A (zh) 一种并网逆变器无交流电压传感器控制方法
CN107276448A (zh) 一种基于移相空间矢量调制方法的h桥级联多电平逆变器
CN105610182A (zh) 一种孤岛运行的串联型微网结构及其功率控制方法
CN106208737A (zh) 基于三次谐波注入矩阵变换器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CN105226982A (zh) 一种基于中点电流的三电平npc逆变器中点电位均衡控制方法
CN109586590A (zh) 用于电流源型变流器的多功能空间矢量调制方法
CN103475245B (zh) 双降压并网逆变器的过零畸变抑制方法
CN103051241A (zh) 自环流三相双降压ac/dc变流器
CN206517317U (zh) 一种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
CN104539181A (zh) 基于llc谐振变换的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CN104300820B (zh) 一种两级式三相三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数字控制方法
CN106992689B (zh) 一种基于脉冲等效法的单相直接交交变频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5958525B (zh) 一种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pwm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