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6955B - 层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层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6955B
CN106466955B CN201610512059.8A CN201610512059A CN106466955B CN 106466955 B CN106466955 B CN 106466955B CN 201610512059 A CN201610512059 A CN 201610512059A CN 106466955 B CN106466955 B CN 1064669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upling
pad
coupled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120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6955A (zh
Inventor
孙良汉
孔炳翼
朴世勳
徐光在
朱永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66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69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69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69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4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8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 B32B38/1866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conforming the layers or laminate to a convex or concave prof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22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2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electrical or magnetic properties, e.g. piezoelectric
    • B32B2307/202Conduc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层压装置,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层压装置包括支承台、第一板、第二板、夹持件以及垫,其中,第一板联接至支承台,第二板联接至第一板并且配置为可附接至第一板并且可从第一板拆除,夹持件与第二板隔开并且配置为保持窗,夹持件包括平坦表面部分以及从平坦表面部分的相对侧延伸的侧表面部分,垫位于第二板上并且配置为将电学面板压在窗上。

Description

层压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在2015年8月19日提交于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5-0116830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层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多样设计的显示装置的需要已经增加,并且因此基于这些设计的显示装置已经被积极地发展。此外,将电学面板附接至窗的层压装置已得到发展。
作为示例,使用垫将电学面板附接至窗的技术已经被广泛地使用。垫被固定至固定板并且设置在电学面板下方以将电学面板压至窗。因此,电学面板被附接至窗。
然而,当电学面板被压在窗上时,由于电学面板与垫之间的摩擦,垫被损坏。在这种情况下,当替换垫时,需要替换固定至垫的固定板。相应地,增加了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了层压装置,该层压装置包括第一板以及附接有垫并且可附接至第一板以及可从第一板拆除的第二板。
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提供了层压装置,该层压装置包括支承台、第一板、第二板、夹持件以及垫,其中,第一板联接至支承台,第二板联接至第一板并且配置为可附接至第一板并且可从第一板拆除,夹持件与第二板隔开并且配置为保持窗,夹持件包括平坦表面部分以及从平坦表面部分的相对侧延伸的侧表面部分,垫位于第二板上并且配置为将电学面板压在窗上。
层压装置还可包括阻挡件,该阻挡件分别支承垫的相对的侧表面。
阻挡件中的每一个可包括位于第二板上的垫接触阻挡件部分,以及可包括位于第一板上的固定阻挡件部分,其中,垫接触阻挡件部分从固定阻挡件部分延伸。
第二板可包括垫附接至的垫部分,以及可包括邻近垫部分的联接部分,联接部分中的每一个与垫接触阻挡件部分中的相应的一个对应。
层压装置还可包括联接构件。第一板可限定第一联接开口,第二板可限定与第一联接开口对齐的第二联接开口,垫接触阻挡件部分中的每一个可限定与第二联接开口对齐的联接凹口,并且联接构件可在第一联接开口处联接至第一板、在第二联接开口处联接至第二板,以及在相应的联接凹口处联接至垫接触阻挡件部分。
第一板可包括支承第二板的平坦表面部分,阻挡件可从第一板的平坦表面部分突出以分别支承垫的相对的侧表面,以及阻挡件可与平坦表面部分整体形成。
层压装置还可包括联接构件。第一板可限定联接开口,第二板可限定与联接开口对齐的联接凹口,并且联接构件可在联接开口处联接至第一板,以及在联接凹口处联接至第二板。
垫可具有与第二板的面积相等的面积。
夹持件的侧表面部分中的每一个可包括弯曲表面部分。
垫可以是弹性的。
第二板可具有比第一板的厚度小的厚度。
窗可包括窗平坦表面部分以及窗侧表面部分,其中,窗平坦表面部分配置为附接至夹持件的平坦表面部分,窗侧表面部分从窗平坦表面部分弯曲并且配置为附接至夹持件的侧表面部分。
电学面板可包括电学面板平坦表面部分以及电学面板弯曲表面部分,其中,电学面板平坦表面部分配置为附接至窗平坦表面部分,电学面板弯曲表面部分从电学面板平坦表面部分的相对侧弯曲并且配置为附接至窗侧表面部分。
层压装置还可包括在垫与第二板之间的粘接层。
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提供了层压装置,该层压装置包括支承台、第一板、第二板、夹持件、垫、第一阻挡件以及第二阻挡件,其中,第一板包括多个联接突出件并且联接至支承台,第二板包括配置为联接至联接突出件的多个联接凹口,夹持件与第二板隔开并且配置为保持窗,夹持件包括平坦表面部分以及从平坦表面部分的相对侧延伸的侧表面部分,垫位于第二板上并且配置为将电学面板压在窗上,第一阻挡件支承垫的第一侧表面,第二阻挡件面对第一阻挡件并且支承垫的第二侧表面。当第二板插入在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之间时,联接突出件联接至联接凹口。
第二板可具有比第一板的厚度小的厚度。
层压装置还可包括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第一阻挡件可限定第一联接凹口,第二阻挡件可限定第二联接凹口,第一板可限定与第一联接凹口对齐的第一联接开口以及与第二联接凹口对齐的第二联接开口,第一联接构件可在第一联接凹口处联接至第一阻挡件并且可在第一联接开口处联接至第一板,以及第二联接构件可在第二联接凹口处联接至第二阻挡件并且可在第二联接开口处联接至第一板。
第一板可包括支承第二板的平坦表面部分,以及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可从平坦表面部分突出以分别支承垫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以及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可与平坦表面部分整体形成。
垫可以是弹性的。
垫可具有与第二板的面积相等的面积。
根据上文所述,当替换垫时,可用另一个第二板替换垫附接至的第二板。由此,替换第二板,而非替换第一板和第二板两者,并且因此可降低与板的替换相关的成本。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方面和其它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将电学面板附接至图2中的显示装置的窗的层压装置的立体图;
图4至图5是示出了使用垫的在电学面板与窗之间的附接的侧视图;
图6是沿图3中的线I-I'作出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示出的层压装置的分解侧视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层压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沿图8中的线II-II'作出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示出的层压装置的分解侧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层压装置的立体图;以及
图12是图11中示出的层压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本文中示出的实施方式。而是,这些实施方式作为示例被提供,以使得本公开将是完全的和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本发明的方面和特征。相应地,可不描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完全理解本发明的方面和特征所不必要的过程、元件和技术。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全部附图和文字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元件,并且因此,可不重复它们的描述。在附图中,为了清晰,可夸大元件、层和区域的相对尺寸。
将理解的是,当元件或层被称作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至”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至或者直接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存在中间元件或层。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至”或“直接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如本文中使用的,用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和全部组合。
将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使用用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区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区段不应被这些用语限制。这些用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区段与其它元件、部件、区域、层或区段区分开。因此,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讨论的第一元件、第一部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者第一区段可称作第二元件、第二部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者第二区段。
为了便于描述,本文中可使用诸如“在……下方(beneath)”、“在……之下(below)”、“下方的(lower)”、“在……之上(above)”、“上方的(upper)”等的空间相对用语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多个元件)或另一特征(多个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的是,除了附图中所描绘的定向之外,空间相对用语旨在还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的定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翻转,则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之下”或者“下方”的元件将定向为在该其它元件或特征“之上”。因此,示例性用语“在……之下”可包括在……之上和在……之下两个定向。装置可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处于其它定向)并且本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被相应地解释。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文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a)”和“一个(an)”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还将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用语“包括(include)”和/或“包括有(including)”说明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的存在或添加。
如本文中使用的,用语“基本上(substantially)”、“大约(about)”以及类似的用语用作近似的用语,并不用作程度的用语,并且旨在说明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辨识的测量或者计算的值中的固有偏差。另外,当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时,“可(may)”的使用指代“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如在本文中使用的,用语“使用(use)”、“使用(using)”和“使用的(used)”可认为分别与用语“利用(utilize)”、“利用(utilizing)”和“利用的(utilized)”同义。另外,用语“示例性的(exemplary)”旨在指代示例或者说明。
除非另有限定,否则本文中所使用的全部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还将理解的是,除非本文中明确地如此限定,否则诸如在常用字典中所定义的术语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这些术语在相关领域的语境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以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意义来解释。
在下文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来描述。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D的立体图,以及图2是图1中的显示装置DD的分解立体图。
图1示出了作为代表性示例的、显示装置DD被应用至的便携式终端。便携式终端可包括平板个人计算机、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手(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游戏机和/或腕式电子装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或由此限制。例如,显示装置DD可应用至诸如电视机、户外广告牌等的大尺寸电子物品以及诸如个人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导航装置、相机等的小尺寸和中尺寸电子物品,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或由此限制。
参照图1,显示装置DD包括在显示装置DD的显示表面上的彼此不同的多个区。显示装置DD包括用于显示图像IM的显示区DA和邻近显示区DA设置的非显示区NDA。显示区DA具有基本上四边形的形状,并且非显示区NDA围绕显示区DA。
显示装置DD可具有部分弯曲的形状。显示装置DD可包括平坦部分FA和在平坦部分FA的相对侧处的弯曲部分BA1和弯曲部分BA2。
平坦部分FA与由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限定的表面基本上平行,并且与平坦部分FA垂直的方向是第三方向DR3。第三方向DR3与用于将显示装置DD的前表面与后表面分开的参考方向对应,但是,因为第一方向DR1、第二方向DR2和第三方向DR3是相对的概念,所以第一方向DR1、第二方向DR2和第三方向DR3可改变为其它方向。
弯曲部分BA1和BA2包括第一弯曲部分BA1和第二弯曲部分BA2。第一弯曲部分BA1和第二弯曲部分BA2沿第一方向DR1布置为彼此相对以使得平坦部分FA设置在第一弯曲部分BA1与第二弯曲部分BA2之间。第一弯曲部分BA1与第二弯曲部分BA2基本上彼此平行。在图1中,第一弯曲部分BA1和第二弯曲部分BA2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DD可包括两个弯曲部分,例如,第一弯曲部分BA1和第二弯曲部分BA2,但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DD可仅包括第一弯曲部分BA1和第二弯曲部分BA2中的一个。
参照图1和图2,显示装置DD包括窗100、电学面板200和后壳300。
窗100和电学面板200中的每一个可具有部分弯曲的形状。例如,窗100和电学面板200中的每一个可包括平坦部分和弯曲部分。窗100的平坦部分和电学面板200的平坦部分与显示装置DD的平坦部分FA对应,以及窗100的弯曲部分和电学面板200的弯曲部分与显示装置DD的弯曲部分BA1和BA2对应。
窗100包括传输(例如,配置为传输)由(或者从)电学面板200提供的图像IM的显示区100-DA,以及邻近于显示区100-DA设置的非显示区100-NDA。
窗100设置在电学面板200之上。窗100可包括由玻璃、蓝宝石和/或塑料形成的覆盖窗。
电学面板200包括显示区200-DA和非显示区200-NDA。显示区200-DA显示(例如,配置为显示)图像IM并与窗100的显示区100-DA对应(例如,布置在窗100的显示区100-DA之下)。非显示区200-NDA邻近于显示区200-DA设置并且与窗100的非显示区100-NDA对应。
电学面板200设置在窗100之下并且将图像IM提供至窗1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学面板200可包括用于显示图像IM的显示面板和用于感应触摸输入的触摸面板。显示面板可设置在触摸面板之下。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包括在电学面板200中的显示面板可以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触摸面板可设置在窗100与显示面板之间,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或由此限制。例如,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触摸面板可设置在显示面板内部。触摸面板可以以电阻膜模式、静电电容模式和/或电磁感应模式操作并获得与触摸事件发生的位置有关的坐标信息。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描述了包括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但是省略了触摸面板的实施方式。
电学面板200包括衬底210、有机发光元件和密封层220。有机发光元件设置在衬底210上。密封层220设置在衬底210上并且从外部密封有机发光元件。
有机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可以是阳极电极或正电极。第二电极可以是阴极电极或负电极。第一电极产生空穴并且第二电极产生电子。空穴和电子分别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注入至有机发光层中。注入至有机发光层中的空穴和电子在有机发光层中复合以产生激子,并且随着激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有机发光元件发光。
电学面板200包括其上可显示图像IM的显示表面以及面对显示表面的后表面。在图2中,显示表面与密封层220的上表面对应,并且后表面与衬底210的下表面对应。
显示装置DD还可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和印刷电路板PCB。
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将电学面板200与印刷电路板PCB彼此电连接。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的一端连接至衬底210的经由密封层220暴露的一个表面,并且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的另一端连接至印刷电路板PCB。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是柔性的。
印刷电路板PCB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将信号施加至电学面板200或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从电学面板200接收信号。此外,印刷电路板PCB连接至连接器CB以从外部接收信号。
图3是将电学面板200附接至图2的显示装置DD的窗100的层压装置PG1的立体图,以及图4和图5是示出了使用垫P的电学面板200与窗100之间的附接的侧视图。
参照图3,层压装置PG1包括支承构件、第一板S1、第二板S2、夹持件WG、第一阻挡件DAM1、第二阻挡件DAM2和垫P。
支承构件包括第一支承件M1、第二支承件M2、第三支承件M3、第一支承台ST1和第二支承台ST2。
第一支承件M1和第二支承件M2中的每一个沿第三方向DR3延伸(例如,具有主要沿第三方向DR3延伸的形状),并且第一支承件M1与第二支承件M2彼此隔开(例如,间隔开)以使得第一支承台ST1和第二支承台ST2设置在第一支承件M1与第二支承件M2之间。第三支承件M3沿第二方向DR2延伸(例如,具有主要沿第二方向DR2延伸的形状)并且联接至第一支承件M1和第二支承件M2。第三支承件M3成形为使得第一支承件M1和第二支承件M2可沿第三支承件M3、沿第二方向DR2移动。
更具体地,第一支承件M1的一端(例如,第一端)联接至第三支承件M3。第一支承件M1在联接至第三支承件M3的状态下沿第二方向DR2移动。第二支承件M2的一端(例如,第一端)与第一支承件M1隔开并且联接至第三支承件M3。第二支承件M2在联接至第三支承件M3的状态下沿第二方向DR2移动。
第三支承件M3可包括移动导轨以允许(或者便于)第一支承件M1和第二支承件M2沿第二方向DR2的移动。第三支承件M3可具有或者限定槽,其中,第一支承件M1和第二支承件M2可在槽处联接至第三支承件M3,并且沿第二方向DR2延伸的移动导轨可设置(或者容纳)在槽中。由此,第一支承件M1和第二支承件M2可沿着包括在第三支承件M3中的移动导轨、沿第二方向DR2移动。
然而,在第一支承件M1与第三支承件M3之间以及在第二支承件M2与第三支承件M3之间的联接结构不限于此或由此限制。例如,第三支承件M3还可包括移动导轨以允许第一支承件M1和第二支承件M2沿第一方向DR1移动。由此,第三支承件M3可沿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延伸。
第一支承台ST1具有台阶差形状并且沿第一方向DR1延伸。第一支承台ST1联接至第一支承件M1的侧表面并固定在第一支承件M1的侧表面处。第一支承台ST1固定至第一支承件M1并且沿第三方向DR3移动。由此,第一支承件M1可包括便于第一支承台ST1沿第三方向DR3的移动的移动导轨。例如,第一支承件M1可具有或限定用于将第一支承件M1联接至第一支承台ST1的槽,并且在第三方向DR3上延伸的移动导轨可设置(或者容纳)在槽中。因此,第一支承台ST1可沿包括在第一支承件M1中的移动导轨、沿第三方向DR3移动。
第二支承台ST2具有台阶差形状并且沿第一方向DR1延伸。第二支承台ST2联接至第二支承件M2的侧表面。第二支承台ST2设置在第三支承件M3之上并且固定至第二支承件M2以位于与第一支承台ST1相同的高度处。此外,第一支承台ST1和第二支承台ST2设置为使得第一支承台ST1的台阶状部分面对第二支承台ST2的台阶状部分。
第二支承台ST2联接至第二支承件M2并且沿第三方向DR3移动。由此,第二支承件M2包括便于第二支承台ST2沿第三方向DR3的移动的移动导轨。作为示例,第二支承件M2可具有或者限定用于将第二支承件M2联接至第二支承台ST2的槽,并且沿第三方向DR3延伸的移动导轨可设置(或者容纳)在槽中。由此,第二支承台ST2可沿包括在第二支承件M2中的移动导轨、沿第三方向DR3移动。
如上所述,第一支承台ST1和第二支承台ST2可分别联接至第一支承件M1和第二支承件M2,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或由此限制。
第一板S1具有基本上四边形的形状并且设置在第一支承台ST1的台阶状部分和第二支承台ST2的台阶状部分上。在层压过程期间,第一板S1可沿第二方向DR2和第三方向DR3移动。
作为示例,当固定至第一支承台ST1和第二支承台ST2时,第一板S1可沿第二方向DR2和第三方向DR3移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层压装置PG1还可包括控制第一支承件M1、第二支承件M2和第三支承件M3以允许第一板S1沿第二方向DR2和第三方向DR3移动的控制单元。
第二板S2具有基本上四边形的形状并且设置在第一板S1上。在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上,第二板S2具有比第一板S1的尺寸小的尺寸。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板S2也具有比第一板S1的厚度小的厚度。第二板S2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支承垫P的重量。第一板S1固定至第一支承台ST1和第二支承台ST2并且具有比第二板S2的强度大的强度以支承第二板S2和垫P。相应地,第一板S1具有比第二板S2的厚度大的厚度,并且因此第一板S1可支承第二板S2和垫P。
垫P在第二板S2上设置成在第三方向DR3上面对夹持件WG。垫P包括弹性材料(例如,氨基甲酸乙酯、硅、橡胶等)并且设置在第二板S2上。
第一阻挡件DAM1和第二阻挡件DAM2在第一板S1和第二板S2上设置成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面对。更具体地,第一阻挡件DAM1支承垫P的彼此面对的两个侧表面中的一个侧表面(例如,第一侧表面),并且第二阻挡件DAM2支承垫P的彼此面对的两个侧表面中的另一个侧表面(例如,第二侧表面)。例如,第一阻挡件DAM1和第二阻挡件DAM2支承垫P的相反的(或相对的)侧表面。
夹持件WG在垫P之上设置成面对垫P。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夹持件WG具有在第二方向DR2上弯曲的部分弯曲的形状。
如上所述,因为显示装置DD具有弯曲的形状,所以层压装置PG1可使用垫P将电学面板200附接至窗100。
更具体地,参照图4和图5,夹持件WG包括夹持件平坦部分Z-FA、连接至夹持件平坦部分Z-FA(例如,从夹持件平坦部分Z-FA延伸)并且弯曲的第一夹持件弯曲部分Z-BA1,以及连接至夹持件平坦部分Z-FA(例如,从夹持件平坦部分Z-FA延伸)并且弯曲的第二夹持件弯曲部分Z-BA2。第一夹持件弯曲部分Z-BA1和第二夹持件弯曲部分Z-BA2通过设置在第一夹持件弯曲部分Z-BA1和第二夹持件弯曲部分Z-BA2之间的夹持件平坦部分Z-FA彼此隔开(例如,间隔开)。
窗100保持至(例如,粘附至)夹持件WG的下表面。窗100的平坦部分FA由夹持件WG的夹持件平坦部分Z-FA保持。窗100的第一弯曲部分BA1由夹持件WG的第一夹持件弯曲部分Z-BA1保持,以及窗100的第二弯曲部分BA2由夹持件WG的第二夹持件弯曲部分Z-BA2保持。
垫P通过粘接层OA附接至第二板S2。垫P在向上的方向上(例如,在朝向夹持件WG的方向上)向电学面板200施压,并且因此电学面板200被附接至窗100。
垫P的位置可由支承构件(参见图3)控制。例如,因为支承构件移动第一板S1,所以固定至第一板S1的第二板S2与垫P的位置也可被控制。例如,连接至第一支承件M1的第一支承台ST1和连接至第二支承件M2的第二支承台ST2沿第三方向DR3移动,并且因此,垫P沿第三方向DR3移动。因此,垫P上升至夹持件WG,并且因此电学面板200被压至窗10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学面板200可由夹具固定。固定至夹具的电学面板200被附接至窗100的下表面。然而,因为具有平坦形状的电学面板200被附接至具有弯曲形状的窗100的下表面,所以在第一弯曲部分BA1和第二弯曲部分BA2处电学面板200可能未完全地附接至窗100。例如,在第一弯曲部分BA1和第二弯曲部分BA2处,电学面板200可能与窗100分离(或可能与窗100分开)。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垫P向电学面板200施压,并且因此,可防止电学面板200在第一弯曲部分BA1和第二弯曲部分BA2处与窗100分离。
如图5中所示,当垫P上升至窗100时,电学面板200可更牢固地附接至窗100。因此,电学面板200与窗100可更牢固地彼此附接。相应地,可防止电学面板200与窗100在第一弯曲部分BA1和第二弯曲部分BA2处变为彼此分离。
同时,当垫P将电学面板200压至窗100时,垫P和电学面板200可能彼此摩擦(例如,磨蚀性摩擦或者磨损)。例如,与平坦部分FA处的摩擦或者磨损现象相比,垫P与电学面板200之间的摩擦或者磨损现象可在与第一弯曲部分BA1对应的区A处和与第二弯曲部分BA2对应的区A'处加强。在本实施方式中,区A对应于垫P与窗100在第一弯曲部分BA1中彼此附接的区,并且区A'对应于垫P与窗100在第二弯曲部分BA2中彼此附接的区。
更具体地,设置在电学面板200与第二板S2之间的垫P通过支承构件的控制附接至电学面板200和第二板S2。然后,垫P被压至夹持件WG以防止电学面板200与窗100分离。由此,垫P可由于其弹性而形变,并且由于垫P的形变,垫P的部分在区A和区A'中可磨蚀地摩擦电学面板200的两端。因此,垫P可被磨损。
一般而言,当垫P的磨损达到某水平时,可能需要用另一个垫P替换垫P。然而,在传统的层压装置中,第一板S1和第二板S2彼此整体地形成,并且垫P附接至第二板S2。因此,当用新的垫P替换垫P时,第一板S1和第二板S2必须也被替换。因此,增加了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二板S2可附接至第一板S1并且可从第一板S1拆除(例如,可移除地联接至第一板S1),并且因此当用另一个垫P替换垫P时,仅第二板S2必须被替换。换言之,当替换垫P时,仅替换第二板S2和垫P。
图6是沿图3中的线I-I'所作出的剖视图,以及图7是图6中的层压装置的分解视图。
参照图6和图7,第二板S2设置在第一板S1上,并且垫P通过粘接层OA附接至第二板S2。此外,第一阻挡件DAM1和第二阻挡件DAM2在第一板S1和第二板S2之上设置成与第一板S1和第二板S2重叠,以使得垫P设置在第一阻挡件DAM1与第二阻挡件DAM2之间。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板S2具有比第一板S1的面积小并且比垫P的面积大的面积。在图6中,为了更加清晰,省略了在图3中所示的支承构件。
第一板S1与第二板S2通过第一联接构件SQ1和第二联接构件SQ2彼此联接。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当第一联接构件SQ1和第二联接构件SQ2联接至第一板S1和第二板S2时,第一联接构件SQ1和第二联接构件SQ2在第三方向DR3上不与垫P重叠。作为示例,第一联接构件SQ1和第二联接构件SQ2中的每一个可包括将第一板S1与第二板S2彼此联接的螺杆。第一板S1限定贯穿第一板S1形成的第一联接开口(例如,第一联接孔)OP1a,第一联接构件SQ1通过第一联接开口OP1a插入。第二板S2限定贯穿第二板S2形成的第二联接开口(例如,第二联接孔)OP2a,其中,第二联接开口OP2a与第一联接孔OP1a重叠,第一联接构件SQ1通过第二联接开口OP2a插入。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层压装置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可用其它适合的联接构件替换第一联接构件SQ1和第二联接构件SQ2。此外,第一联接构件SQ1和第二联接构件SQ2可将第一板S1与第二板S2彼此联接,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或由此限制。例如,可使用多个联接构件将第一板S1与第二板S2彼此联接。由此,第一板S1和第二板S2包括通过联接构件接合的多个联接开口。
第一阻挡件DAM1具有整体形成的台阶差形状并且在第一板S1和第二板S2上或之上设置成为与第一板S1和第二板S2重叠。第一阻挡件DAM1包括设置在第一板S1上的第一固定阻挡件部分D1a。此外,第一阻挡件DAM1包括从第一固定阻挡件部分D1a延伸的第一垫接触阻挡件部分D1b以支承垫P的一个侧表面(例如,第一侧表面)。第一垫接触阻挡件部分D1b设置在第二板S2上。
第一垫接触阻挡件部分D1b限定或具有与第一联接开口OP1a和第二联接开口OP2a对齐的第一联接凹口OP3a。由此,第一联接构件SQ1在穿过第一联接开口OP1a和第二联接开口OP2a后在第一联接凹口OP3a处与第一垫接触阻挡件部分D1b接合。
此外,第一板S1限定或具有贯穿第一板S1形成的第三联接开口(例如,第三联接孔)OP1b,第二联接构件SQ2通过第三联接开口OP1b插入。第二板S2限定或具有贯穿第二板S2形成并与第三联接开口OP1b对齐的第四联接开口(例如,第四联接孔)OP2b,第二联接构件SQ2通过第四联接开口OP2b插入。
第二阻挡件DAM2具有整体形成的台阶差形状并且在第一板S1和第二板S2上或之上设置成为与第一板S1和第二板S2重叠。第二阻挡件DAM2包括设置在第一板S1上的第二固定阻挡件部分D2a。此外,第二阻挡件DAM2包括第二垫接触阻挡件部分D2b,第二垫接触阻挡件部分D2b从第二固定阻挡件部分D2a延伸以支承面对垫P的第一侧表面的、垫P的另一侧表面(例如,第二侧表面)。第二垫接触阻挡件部分D2b设置在第二板S2上。
第二垫接触阻挡件部分D2b限定或具有与第三联接开口OP1b和第四联接开口OP2b对齐的第二联接凹口OP3b。由此,第二联接构件SQ2在穿过第三联接开口OP1b和第四联接开口OP2b后在第二联接凹口OP3b处与第二垫接触阻挡件部分D2b接合。
如上所述,第一板S1、第二板S2和第一阻挡件DAM1通过第一联接构件SQ1彼此固定,并且第一板S1、第二板S2和第二阻挡件DAM2通过第二联接构件SQ2彼此固定。此外,垫P通过粘接层OA固定至第二板S2。
如图7中所示,当替换垫P时,第一联接构件SQ1从第一板S1、第二板S2以及第一阻挡件DAM1分离(例如,移除)。当替换垫P时,第二联接构件SQ2从第一板S1、第二板S2以及第二阻挡件DAM2分离(例如,移除)。由此,当替换垫P时,仅用新的第二板S2替换垫P附接至的第二板S2,并且第一板S1可被再次使用。从而,可减小层压过程的制造成本。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层压装置PG2的立体图,图9是沿图8中的线II-II'作出的剖视图,以及图10是图9中的层压装置PG2的分解视图。
除第二板S2、第一阻挡件DAM1和第二阻挡件DAM2外,图8中所示的层压装置PG2具有与图3中的层压装置PG1相同或者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和功能。相应地,可省略第一支承件M1、第二支承件M2、第三支承件M3、第一支承台ST1、第二支承台ST2和夹持件WG的附加描述。
与图3中所示的其中第一板S1、第二板S2、第一阻挡件DAM1和第二阻挡件DAM2通过联接构件彼此联接的层压装置PG1不同,图8中示出的层压装置PG2包括通过联接构件彼此联接的第一板S1和第二板S2。
参照图8至图10,第二板S2可设置在第一板S1上,并且垫P可通过粘接层OA附接至第二板S2上。此外,第一阻挡件DAM1和第二阻挡件DAM2可设置在第一板S1上并且与第一板S1重叠,以使得垫P设置在第一阻挡件DAM1与第二阻挡件DAM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板S2具有比第一板S1的面积小的面积(例如,由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限定的面积)。此外,第二板S2在第一方向DR1上具有比垫P的长度小或相等的长度,并且在第二方向DR2上具有比垫P的长度大的长度,或者,垫P可具有与第二板S2的面积相等的面积。
第一板S1和第二板S2通过第一联接构件SQ1和第二联接构件SQ2彼此联接。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联接构件SQ1和第二联接构件SQ2联接至第一板S1和第二板S2以与垫P重叠。
更具体地,第一板S1可限定第一联接开口(例如,第一联接孔)OP5a和第二联接开口(例如,第二联接孔)OP5b,其中,第一联接构件SQ1通过第一联接开口OP5a插入。此外,第二板S2可限定第一联接凹口OP6a和第二联接凹口OP6b,其中,第一联接凹口OP6a与第一联接孔OP5a对齐,第二联接构件SQ2插入第二联接凹口OP6b中。第一联接构件SQ1在穿过第一联接开口OP5a后与第一联接凹口OP6a接合。第二联接构件SQ2在穿过第二联接开口OP5b之后与第二联接凹口OP6b接合。
第一阻挡件DAM1和第二阻挡件DAM2从第一板S1向第三方向DR3突出,以使得垫P设置在第一阻挡件DAM1与第二阻挡件DAM2之间。例如,第一阻挡件DAM1和第二阻挡件DAM2支承垫P的相对的侧表面,并且第一阻挡件DAM1和第二阻挡件DAM2与第一板S1整体形成。
如上所述,第一板S1和第二板S2通过第一联接构件SQ1和第二联接构件SQ2彼此固定。
如图10中所示,当替换垫P时,第一联接构件SQ1和第二联接构件SQ2可从第一板S1和第二板S2分离。因此,当需要替换垫P时,可仅用另一个第二板S2替换垫P附接至的第二板S2,并且第一板S1可与新的垫P一起再次使用。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层压装置PG3的立体图,以及图12是图11中的层压装置PG3的剖视图。
除第一板S1、第二板S2、第一阻挡件DAM1和第二阻挡件DAM2外,图11中示出的层压装置PG3具有与图3中的层压装置PG1相同或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可省略第一支承件M1、第二支承件M2、第三支承件M3、第一支承台ST1、第二支承台ST2和夹持件WG的附加描述。
与图3和图8中示出的其中第一板S1和第二板S2通过联接构件彼此联接的层压装置PG1和层压装置PG2不同,图11中示出的层压装置PG3可包括通过滑动方法彼此联接的第一板S1和第二板S2。
更具体地,第一板S1可包括第一联接突出件G1b和第二联接突出件G2b,其中,第一联接突出件G1b和第二联接突出件G2b将第一板S1联接至第二板S2。第一联接突出件G1b和第二联接突出件G2b设置在设置于第一板S1上的第一阻挡件DAM1与第二阻挡件DAM2之间。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联接突出件G1b和第二联接突出件G2b从第一板S1的部分在第三方向DR3上突出。此外,当施加外力(例如,外部压力)时,第一联接突出件G1b和第二联接突出件G2b可沿第三方向DR3移动。例如,当第二板S2的部分向第一联接突出件G1b和第二联接突出件G2b施压时,第一联接突出件G1b和第二联接突出件G2b可在第一板S1的向下的方向上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S1的向下的方向与第三方向DR3对应,其中夹持件WG沿第一板S1的向下的方向朝向第一板S1移动。
第二板S2限定与第一联接突出件G1b对齐的第一联接凹口G1a以及与第二联接突出件G2b对齐的第二联接凹口G2a。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当第二板S2联接至第一板S1时,第二板S2沿第二方向DR2插入在第一阻挡件DAM1与第二阻挡件DAM2之间。由此,因为第二板S2插入在第一阻挡件DAM1与第二阻挡件DAM2之间,所以第一联接突出件G1b联接至第一联接凹口G1a并且第二联接突出件G2b联接至第二联接凹口G2a。因此,第一联接突出件G1b与第一联接凹口G1a对齐并且第二联接突出件G2b与第二联接凹口G2a对齐。
第一阻挡件DAM1和第二阻挡件DAM2具有在第三方向DR3上从第一板S1突出的形状,以使得垫P设置在第一阻挡件DAM1与第二阻挡件DAM2之间。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垫P可具有与第二板S2的面积相等的面积。例如,第一阻挡件DAM1和第二阻挡件DAM2分别支承垫P的相对的侧表面并且联接至第一板S1。例如,第一阻挡件DAM1通过第一联接构件SQ1联接至第一板S1,并且第二阻挡件DAM2通过第二联接构件SQ2联接至第一板S1。
如图12中所示,第一阻挡件DAM1和第二阻挡件DAM2可通过第一联接构件SQ1和第二联接构件SQ2联接至第一板S1,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或由此限制。例如,第一阻挡件DAM1和第二阻挡件DAM2可沿第三方向DR3从第一板S1突出。例如,第一阻挡件DAM1和第二阻挡件DAM2可与第一板S1整体形成。
当替换垫P时,第二板S2可沿第二方向DR2从第一板S1分离。相应地,当替换垫P时,可用另一个第二板S2替换垫P附接至的第二板S2,并且第一板S1可与新的垫P一起再次使用。
虽然已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应限于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而是,在不背离如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进行多种改变和修改。

Claims (9)

1.层压装置,包括:
支承台;
第一板,联接至所述支承台;
第二板,联接至所述第一板并且配置为能够附接至所述第一板且能够从所述第一板拆除;
夹持件,与所述第二板隔开并且配置为保持窗;
垫,位于所述第二板上并且配置为将电学面板压在所述窗上;以及
阻挡件,分别支承所述垫的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侧表面,
其中,所述夹持件包括:
平坦表面部分;以及
侧表面部分,从所述平坦表面部分的相对侧延伸,以及
其中,所述侧表面部分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装置,其中所述阻挡件中的每一个包括:
垫接触阻挡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板上;以及
固定阻挡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板上,
其中,所述垫接触阻挡件部分从所述固定阻挡件部分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压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板包括:
垫部分,所述垫附接至所述垫部分;以及
联接部分,邻近所述垫部分,所述联接部分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垫接触阻挡件部分中相应的一个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压装置,还包括联接构件,
其中所述第一板限定第一联接开口,
其中所述第二板限定与所述第一联接开口对齐的第二联接开口,
其中所述垫接触阻挡件部分中的每一个限定与所述第二联接开口对齐的联接凹口,以及
其中所述联接构件在所述第一联接开口处联接至所述第一板、在所述第二联接开口处联接至所述第二板、以及在相应的所述联接凹口处联接至所述垫接触阻挡件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板包括支承所述第二板的平坦表面部分,
其中所述阻挡件从所述第一板的所述平坦表面部分突出以分别支承所述垫的所述相对的侧表面,以及
其中所述阻挡件与所述平坦表面部分整体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压装置,还包括联接构件,
其中所述第一板限定联接开口,
其中所述第二板限定与所述联接开口对齐的联接凹口,以及
其中所述联接构件在所述联接开口处联接至所述第一板并且在所述联接凹口处联接至所述第二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压装置,其中,所述垫具有与所述第二板的面积相等的面积。
8.层压装置,包括:
支承台;
第一板,包括多个联接突出件,并且联接至所述支承台;
第二板,包括配置为联接至所述联接突出件的多个联接凹口;
夹持件,与所述第二板隔开并且配置为保持窗;
垫,位于所述第二板上并且配置为将电学面板压在所述窗上;
第一阻挡件,支承所述垫的第一侧表面;以及
第二阻挡件,面对所述第一阻挡件并且支承所述垫的第二侧表面,
其中,所述夹持件包括:
平坦表面部分;以及
侧表面部分,从所述平坦表面部分的相对侧延伸,
当所述第二板插入在所述第一阻挡件与所述第二阻挡件之间时,所述联接突出件联接至所述联接凹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层压装置,还包括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
其中所述第一阻挡件限定第一联接凹口,
其中所述第二阻挡件限定第二联接凹口,
其中所述第一板限定与所述第一联接凹口对齐的第一联接开口以及与所述第二联接凹口对齐的第二联接开口,
其中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在所述第一联接凹口处联接至所述第一阻挡件,并且在所述第一联接开口处联接至所述第一板,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在所述第二联接凹口处联接至所述第二阻挡件,并且在所述第二联接开口处联接至所述第一板。
CN201610512059.8A 2015-08-19 2016-06-30 层压装置 Active CN1064669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16830A KR102343289B1 (ko) 2015-08-19 2015-08-19 라미네이션 장치
KR10-2015-0116830 2015-08-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6955A CN106466955A (zh) 2017-03-01
CN106466955B true CN106466955B (zh) 2020-06-12

Family

ID=58157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12059.8A Active CN106466955B (zh) 2015-08-19 2016-06-30 层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07483B2 (zh)
KR (1) KR102343289B1 (zh)
CN (1) CN1064669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67504B1 (ko) 2015-11-05 2020-10-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의 제조장치
KR102471022B1 (ko) 2018-01-25 2022-11-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패드 및 이를 이용한 필름의 접착 방법
KR102582464B1 (ko) 2018-04-12 2023-09-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제조 방법
KR102537591B1 (ko) 2018-04-25 2023-06-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KR20200128259A (ko) 2019-05-02 2020-11-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10861290A (zh) 2019-11-20 2020-03-0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曲面屏贴合装置
KR20210097879A (ko) 2020-01-30 2021-08-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라미네이션 공정용 플렉서블 패드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20210106213A (ko) 2020-02-20 2021-08-30 (주)아이펜 다이어프램을 이용한 라미네이션 장치
US11485123B2 (en) 2020-07-07 2022-11-0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Lamination apparatus
KR20220033581A (ko) * 2020-09-08 2022-03-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합착 장치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5407A (zh) * 1996-06-11 1998-10-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TW201040699A (en) * 2009-05-08 2010-11-16 Taiwan Green Point Entpr Co Touch panel modul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1954737A (zh) * 2010-09-21 2011-01-26 重庆文理学院 可变型腔的高聚物热压模具及使用方法
CN103213369A (zh) * 2012-01-20 2013-07-24 因特弗莱克斯株式会社 膜层压设备
CN103531103A (zh) * 2012-06-29 2014-01-2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以及用于制造该显示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07331B1 (ko) * 2003-03-21 2005-08-08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반도체 웨이퍼 접합을 위한 시료 고정장치
KR101932124B1 (ko) 2013-04-03 2018-12-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지그 조립체, 라미네이트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라미네이트 방법
KR102512728B1 (ko) * 2016-02-05 2023-03-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의 제조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5407A (zh) * 1996-06-11 1998-10-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TW201040699A (en) * 2009-05-08 2010-11-16 Taiwan Green Point Entpr Co Touch panel modul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1954737A (zh) * 2010-09-21 2011-01-26 重庆文理学院 可变型腔的高聚物热压模具及使用方法
CN103213369A (zh) * 2012-01-20 2013-07-24 因特弗莱克斯株式会社 膜层压设备
CN103531103A (zh) * 2012-06-29 2014-01-2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以及用于制造该显示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6955A (zh) 2017-03-01
KR102343289B1 (ko) 2021-12-28
US20170050424A1 (en) 2017-02-23
US10207483B2 (en) 2019-02-19
KR20170023267A (ko) 2017-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6955B (zh) 层压装置
CN109148713B (zh) 面板底片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CN107564918B (zh) 显示装置
KR102494763B1 (ko) 합착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의 합착 방법
CN101501743B (zh) 显示装置和包括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CN202887620U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包括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设备
CN103003782B (zh) 电子设备、以及具有该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终端
CN108227983B (zh) 显示装置
EP3051395A1 (en) Flexible window substrate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EP3112997A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force touch function
US20160306392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3180799B (zh) 电子设备、以及具有该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终端
KR20140122875A (ko) 플렉서블 장치
EP3128507A1 (en) Dual-display device and wearable equipment
KR20160116122A (ko) 표시 장치
CN103477308A (zh) 带有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170083686A (ko) 표시장치
EP3226112B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US2013028657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70053214A (ko) 표시장치의 제조장치
CN102346322A (zh) 触控式显示装置
KR20210043029A (ko)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지지기판 및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2103383A (ja) 情報表示端末
US20110157035A1 (en) Actuator module
US10521060B2 (e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a reflected-capacitive touch panel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