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3642B -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3642B
CN106463642B CN201580023913.8A CN201580023913A CN106463642B CN 106463642 B CN106463642 B CN 106463642B CN 201580023913 A CN201580023913 A CN 201580023913A CN 106463642 B CN106463642 B CN 1064636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light emitt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39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3642A (zh
Inventor
姜旼秀
文英均
李珍馥
柳秉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63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3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3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36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4An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e.g. ITO layer combined with metal lin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 H10K59/179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10K59/1795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compris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wering the resistan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8Structural electrical arrangement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atteries
    • H01L23/60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ostatic charges or discharges, e.g. Faraday shiel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3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2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4Cath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 H10K59/173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comprising banks or shadow mas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621Providing a shape to conductive layers, e.g. patterning or selective deposi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短路防止层;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短路防止层上并且包括彼此分隔开的至少两个导电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至少一个有机材料层;和辅助电极,所述辅助电极设置在所述短路防止层上,或者设置在所述短路防止层与所述基板之间,其中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分隔开。

Description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5月12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4-0056780号的优先权和权益,通过引用将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在此。
本申请涉及一种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现象是指利用有机材料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现象。换句话说,当在阳极与阴极之间放置合适的有机材料层并在这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空穴和电子分别从阳极和阴极注入所述有机材料层。这些注入的空穴和电子相遇而形成激子,当这些激子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光。
由于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空间较小,因此有机发光装置很可能具有短路缺陷。由于有机发光装置的结构中的销孔、裂缝、阶梯、以及涂层粗糙度和类似者,导致阳极和阴极可能彼此直接接触,或者在这些缺陷区域中有机层的厚度可能会变得更薄。这些缺陷区域提供了允许电流流动的低电阻路径,并且使得电流难以流过有机发光装置或者在在极端的情况下根本不流过有机发光装置。结果,有机发光装置具有减少的发光输出或没有发光输出。在多像素显示装置中,短路缺陷可能会通过产生不发光或发射具有小于平均光强度的强度的光的坏像素而使显示质量下降。在照明应用或其他低分辨率应用中,相当一部分的对应区域可能会由于短路缺陷而不能运作。考虑到短路缺陷,有机发光装置的制造通常是在无尘室中进行。然而,无论环境多么洁净,也不能有效地消除短路缺陷。在许多情况下,通过增加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以便减少短路缺陷的数量,导致有机层的厚度增加超过使装置操作实际需要的厚度。这种方法增加了制造有机发光装置的成本,并且使用这种方法仍不会完全消除短路缺陷。
[现有文献]
韩国公开申请待审公开第10-2006-0130729号(公开于2006年12月19日)。
公开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存在可能产生短路缺陷的因素时,即,当产生短路缺陷时,也能够在正常范围内操作的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有机发光装置,所述有机发光装置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短路防止层;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短路防止层上,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彼此分隔开设置的两个或更多个导电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有机材料层;和辅助电极,所述辅助电极设置在所述短路防止层上,或设置在所述短路防止层与所述基板之间,其中所述辅助电极设置成与所述第一电极分隔开。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制造有机发光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制备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形成短路防止层;在所述短路防止层上或在所述短路防止层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辅助电极;在所述短路防止层上形成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导电单元的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形成一个或更多个有机材料层;和在所述有机材料层上形成第二电极。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包括所述有机发光装置的显示装置。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包括所述有机发光装置的照明装置。
有益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即使在由于基板本身的缺陷而产生短路时也能够正常地维持有机发光装置的功能。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即使在短路产生位置的面积尺寸增加时也能够稳定操作而不增加漏电流的量。
当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中使用塑料基板时,短路防止层能够执行防止湿气和氧气渗入的阻挡膜的作用。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中,短路防止层能够执行平稳地提取从有机材料层产生的光的光提取作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截面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的一些步骤。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的一些步骤。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的一些步骤。
最佳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
在本申请中,将一个构件放置在另一个构件“上”的描述不仅包括一个构件邻接另一个构件的情形,而且还包括在这两个构件之间存在再一个构件的情形。
在本申请中,某些部分“包括”某些组成部分的描述是指能够进一步包括其他组成部分,且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除非特别地另有相反说明。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装置,所述有机发光装置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短路防止层;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短路防止层上,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彼此分隔开设置的两个或更多个导电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有机材料层;和辅助电极,所述辅助电极设置在所述短路防止层上,或者设置在所述短路防止层与所述基板之间,其中所述辅助电极设置成与所述第一电极分隔开。
设置成分隔开是指辅助电极和第一电极在空间上彼此分隔开。此外,设置成分隔开是指辅助电极和第一电极物理上不彼此邻接。
当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直接接触时,可能会产生短路缺陷。或者,当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材料层的厚度减小、变形或类似者导致有机材料层的功能丧失,并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接触时,也可能会产生短路缺陷。当产生短路缺陷时,低路径被提供给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流,该有机发光装置可能会不正常地操作。由于电流因短路缺陷而直接从第一电极流到第二电极导致的漏电流,有机发光装置的电流可能会避开无缺陷区而流动。这可能会降低有机发光装置的发光输出,并且在许多情况下,该有机发光装置可能会不操作。此外,当用于分散地流到大面积的有机材料的电流集中地流向短路产生位置时,局部产生高热量,导致装置破裂或着火风险。
然而,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中,即使在导电单元的任何一个或多个中产生短路缺陷时,也可通过所述短路防止层来防止流到短路缺陷区域的所有操作电流。换句话说,所述短路防止层可起控制漏电流的量,从而使漏电流不会无限地增加的作用。因此,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中,即使在一些导电单元中产生短路缺陷时,不具有短路缺陷的其余导电单元也可正常地操作。
具体地说,所述短路防止层具有高电阻值,在产生短路缺陷时通过施加适度的电阻来执行防止电流从短路缺陷区域逸出的作用。为此,可考虑由于短路缺陷的漏电流控制以及在未产生短路缺陷时由于短路防止层产生的驱动电压增加来确定所述短路防止层的电阻值。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电极和辅助电极可设置在短路防止层的同一平面上。具体地说,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在基板上形成短路防止层,然后可在短路防止层上形成第一电极和辅助电极。在图1中示出了其一个例子。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截面图。具体地说,图1示出了短路防止层(201)设置在基板(101)上,第一电极(301)和辅助电极(401)设置在短路防止层上,有机材料层和辅助电极通过绝缘层(501)绝缘。此外,图1示出了一截面图,其中有机材料层(601)设置在第一电极(301)上,第二电极(701)设置在有机材料层(601)上,并且有机发光装置由封装层(801)密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辅助电极可设置在基板上,短路防止层可设置在基板和辅助电极上。具体地说,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可在基板上形成辅助电极之后,在基板上形成短路防止层。在这种情况下,短路防止层可覆盖除与基板邻接的辅助电极的表面以外的其余表面。在图2中示出了其一个例子。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截面图。具体地说,图2示出了辅助电极(401)设置在基板(101)上,短路防止层(201)设置在基板(101)和辅助电极(401)上,第一电极(301)设置在短路防止层(201)上,有机材料层和短路防止层(201)通过绝缘层(501)绝缘。此外,图2示出了一截面图,其中有机材料层(601)设置在第一电极(301)上,第二电极(701)设置在有机材料层(601)上,并且有机发光装置由封装层(801)密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短路防止层可以是物理上连续的一个单元,所述一个单元设置在具有第一电极和辅助电极的基板上的区域中。具体地说,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短路防止层可以是物理上连续的一个单元,所述一个单元设置在包括第一电极的下表面以及辅助电极的侧表面和上表面的区域上,或者所述短路防止层可以是物理上连续的一个单元,所述一个单元设置在包括第一电极的下表面以及辅助电极的下表面的区域上。
物理上连续的一个单元可指所述短路防止层不通过单独的图案化步骤而在基板上形成为一个连续层。所述短路防止层可形成为覆盖基板的任何一整个表面。或者,所述短路防止层可在除基板的任意一个表面的一些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上形成为物理上连接的层。
当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中使用塑料基板时,所述短路防止层可执行防止湿气和氧气渗入的阻挡膜的作用。具体地说,塑料基板具有适合作为柔性基板的优点,但可能会由于湿气和氧气的渗入而导致有机材料层的损坏。所述短路防止层在基板上形成为物理连接的层,从而可执行塑料基板的阻挡层的作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短路防止层可将辅助电极和第一电极电连接。
具体地说,当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中通过外部电源施加电压时,电流可在辅助电极→短路防止层→第一电极→有机材料层→第二电极的方向或者与之相反的方向上流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电极可形成图案,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导电单元可以是该图案的单元。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每个导电单元可具有封闭图形的形状。具体地说,每个导电单元可具有诸如三角形、四边形和六边形之类的多边形形状,或者可具有无固定形式。
有机发光装置的一个像素中可包括任意一个或更多个导电单元。具体地说,所述导电单元可执行每个像素的透明电极的作用。
本申请的每个导电单元彼此分隔开,电流可从辅助电极通过短路防止层提供至每个导电单元。这是为了当在任意一个导电单元中产生短路时,防止由于必须流到未产生短路的另一单元的电流流到产生短路的导电单元而使整个有机发光装置不操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每个导电单元可并联电连接。此外,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导电单元设置成彼此分隔开并且可通过短路防止层和辅助电极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导电单元可包括在有机发光装置的发光区域中。具体地说,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发光区域可包括有机发光装置的每个像素区域,并且每个导电单元的至少一个区域可位于有机发光装置的发光区域中。更具体地说,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在形成导电单元的区域上形成的包括发光层的有机材料层中产生发光现象,并且光可经由所述导电单元发射。
本申请中的发光区域是指在有机材料层的发光层处发射的光经由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发射的区域。例如,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中,所述发光区域可形成于在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的区域之中的、未形成辅助电极的第一电极区域的至少一些区域中。此外,本申请中的非发光区域可指除发光区域之外的其余区域。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短路防止层可具有大于或等于1kΩ/□且小于或等于1MΩ/□的薄膜电阻。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每个导电单元与辅助电极之间的最短距离可大于或等于0.5μm且小于或等于20μm。
导电单元与辅助电极之间的最短距离可以是电流能够从导电单元流到辅助电极的最短距离。具体地说,辅助电极和导电单元具有经由短路防止层流动的电流,因此,其可指电流从导电单元经由短路防止层流到辅助电极的最短距离。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可在辅助电极与导电单元之间设置绝缘层,以便调整导电单元与辅助电极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从辅助电极到导电单元中的任意一个导电单元的电阻可大于或等于400Ω且小于或等于300,000Ω。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导电单元中的任意一个导电单元与相邻的另一个导电单元之间的电阻可大于或等于800Ω且小于或等于600,000Ω。
与导电单元中的任意一个导电单元相邻的另一个导电单元可指与任意一个导电单元物理上最接近的另一个导电单元。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短路防止层可具有大于或等于1nm且小于或等于10μm的厚度。
当有机发光装置中没有产生短路时,所述短路防止层可在上述范围内维持正常操作电压。此外,所述短路防止层可执行防止短路的功能,即使产生短路时,有机发光装置也可在正常范围内操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短路防止层可以是透明的。具体地说,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短路防止层在可见区域中可具有大于或等于60%且小于或等于100%的透光率。
此外,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短路防止层可具有小于10%的光吸收率。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中,所述短路防止层具有平稳地提取从有机材料层产生的光的优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短路防止层可包括选自由以下材料构成的组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导电聚合物;有机聚合物;金属氧化物;无机氧化物;和绝缘材料。特别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可使用选自由氧化锆(ZrO2)、镍铬合金、氧化铟锡(ITO)、GAZO和二氧化硅(SiO2)构成的组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混合物。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每个导电单元的面积可大于或等于0.01mm2且小于或等于25mm2。特别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每个导电单元的面积可大于或等于0.01mm2且小于或等于1mm2
当每个导电单元的面积被制造得较小时,存在以下优势:因引入了防止短路的短路防止层而使操作电压增加速率下降,并且针对操作电流的漏电流值下降。此外,存在以下优势:当产生由于短路而不发光的导电单元时,可通过使非发光区域最小化而使产品质量下降最小化。然而,当导电单元的面积被制造得过小时,发光区域在整个有机发光装置区域中的比率大大下降,导致由开口率下降引起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效率降低的问题。因此,当利用上述导电单元的面积制造有机发光装置时,可最大限度地表现出上述优势,并且同时使上述劣势最小化。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电极可包括彼此分隔开的1,000个或更多个导电单元。具体地说,第一电极可包括彼此分隔开的大于或等于1,000个且小于或等于1,000,000个的导电单元。
当本申请的导电单元的数量为1,000个或更多个时,有机发光装置可获得使产生短路期间的漏电流量最小化且同时使正常操作期间的电压增加最小化的效果。此外,随着本申请的导电单元的数量增加至1,000,000个或更少时,可保持上述效果且同时保持开口率。换句话说,当导电单元的数量大于1,000,000时,由于辅助电极的数量增加可能发生开口率下降。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导电单元可具有1Ω/□或更大、或者3Ω/□或更大的薄膜电阻,特别是,薄膜电阻可为10Ω/□或更大。此外,所述导电单元可具有500Ω/□或更小的薄膜电阻。换句话说,本申请的导电单元可具有大于或等于1Ω/□且小于或等于500Ω/□、或者大于或等于10Ω/□且小于或等于500Ω/□的薄膜电阻。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导电单元所需的薄膜电阻水平可被控制成与对应于发光面积的导电单元的面积成反比。例如,当导电单元具有100cm2的发光面积时,导电单元所需的薄膜电阻可为大约1Ω/□。此外,当每个导电单元形成得很小时,导电单元所需的薄膜电阻可为1Ω/□或更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当第一电极形成为诸如ITO之类的透明电极时,可使用辅助电极,以使得导电单元的薄膜电阻满足1Ω/□或更大。具体地说,辅助电极可以是金属辅助电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本申请的导电单元的薄膜电阻可由形成导电单元的材料确定,并且也可通过电连接至辅助电极而降低至该辅助电极的薄膜电阻水平。因此,本申请的有机发光装置中所需的导电单元的薄膜电阻值可通过辅助电极和导电单元的材料进行调整。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辅助电极可具有3Ω/□或更小的薄膜电阻。具体地说,辅助电极可具有1Ω/□或更小的薄膜电阻。
当具有较大面积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任意一个的薄膜电阻高于所需的薄膜电阻时,对于电极的每个位置,电压可能不同。结果,当之间放置有机材料层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得不同时,有机发光装置的亮度均匀性可能会降低。因此,为了降低具有高于所需薄膜电阻的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薄膜电阻,可使用辅助电极。本申请的辅助电极的薄膜电阻可为3Ω/□或更小,特别是可为1Ω/□或更小,在上述范围内,所述有机发光装置可保持高亮度均匀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极可形成为透明电极。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电极的薄膜电阻可高于操作有机发光装置所需的薄膜电阻。因此,为了降低第一电极的薄膜电阻,可通过将辅助电极电连接至第一电极而使第一电极的薄膜电阻降低至辅助电极的薄膜电阻水平。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辅助电极可形成有彼此电连接的导电线。具体地说,导电线可形成有导电图案。具体地说,可通过向本申请的辅助电极的至少一个区域施加电压来驱动整个辅助电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有机发光装置可被用于包括在OLED照明中。在OLED照明的情形中,在整个发光区域中,即在所有的有机发光装置中,具有均匀亮度的光发射很重要。具体地说,为了在OLED照明中实现均匀亮度,OLED照明中包括的所有的有机发光装置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压优选保持为相同。
当本申请的第一电极为透明电极且第二电极为金属电极时,每个有机发光装置的第二电极具有足够低的薄膜电阻,在每个有机发光装置的第二电极中几乎没有电压差,然而,在第一电极的情形中,在每个有机发光装置中可能存在电压差。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可使用辅助电极,具体为金属辅助电极,以便弥补每个有机发光装置的第一电极的电压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金属辅助电极可形成有彼此电连接的导电线。具体地说,所述辅助电极能够通过形成导电线而使每个有机发光装置的第一电极中几乎不存在电压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辅助电极可形成为条纹结构或网状结构。当辅助电极形成为网状结构时,导电单元可设置在网的空白空间中。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辅助电极可具有大于或等于1μm且小于或等于100μm的线宽度。
辅助电极的线宽度可指以设置有辅助电极的基板表面的平行截面为基础的辅助电极的线厚度。此外,辅助电极的线宽度可指以设置有辅助电极的基板表面的平行截面为基础的辅助电极的最厚线厚度。
当辅助电极形成为具有上述范围内的线宽度时,可通过确保开口率来增加有机发光装置的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辅助电极可设置为围绕一个或多个导电单元的网状结构。
所述网状结构可形成具有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或类似形状的重复形状的开口区域。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辅助电极可具有60%或更大的开口率。特别是,辅助电极可具有75%、或80%或更大的开口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有机发光装置可基于发光表面具有60%或更大的开口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以整个有机发光装置的平面图为基础,导电单元在有机发光装置中所占据的面积可大于或等于50%且小于或等于90%。具体地说,导电单元包括在发光区域中,并且以整个有机发光装置的发光表面为基础,导电单元所占据的面积可与有机发光装置的开口率相同或相似。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电极可以是透明电极。
当第一电极为透明电极时,第一电极可以是诸如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之类的导电氧化物。此外,第一电极可以是半透明电极。当第一电极为半透明电极时,第一电极可由诸如Ag、Au、Mg、Ca或其合金之类的半透明金属制备。当半透明金属被用作第一电极时,有机发光装置可具有微腔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辅助电极可由金属材料形成。换句话说,辅助电极可以是金属电极。
辅助电极通常可使用所有金属。具体地说,可包括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铝、铜和/或银。当辅助电极将铝用于与透明电极的粘合或光刻工艺中的稳定性时,也可使用钼/铝/钼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有机材料层包括至少一个或更多个发光层,并且可进一步包括由以下层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空穴阻挡层;电荷产生层;电子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
电荷产生层是指当施加电压时产生空穴和电子的层。
作为基板,可使用具有优异的透明度、表面平滑度、易操作性和抗水性的基板。具体地说,可使用玻璃基板、薄玻璃基板或透明塑料基板。塑料基板可包括呈单层或多层形式的膜,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醚酮(PEEK)和聚酰亚胺(PI)。此外,基板可包括基板自身中的光散射功能。然而,基板并不限于此,可使用有机发光装置中常用的基板。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电极可以是阳极,第二电极可以是阴极。此外,第一电极可以是阴极,第二电极可以是阳极。
作为阳极,通常具有较大功函数的材料为优选的,以使空穴平滑地注入有机材料层。能够用在本发明中的阳极材料的具体示例包括:金属,诸如钒、铬、铜、锌、金或它们的合金;金属氧化物,诸如氧化锌、氧化铟、氧化铟锡(ITO)和氧化铟锌(IZO);金属和氧化物的组合,诸如ZnO:Al或SnO2:Sb;导电聚合物,诸如聚(3-甲基噻吩)、聚[3,4-(亚乙基-1,2-二氧)噻吩](PEDOT)、聚吡咯和聚苯胺;以及类似物,但并不限于此。
阳极的材料并不限于阳极,也可被用作阴极的材料。
作为阴极,通常具有较小功函数的材料为优选的,以使电子平滑地注入有机材料层。阴极材料的具体示例包括:金属,诸如镁、钙、钠、钾、钛、铟、钇、锂、钆、铝、银、锡和铅或它们的合金;多层结构材料,诸如LiF/Al或LiO2/Al;以及类似物,但并不限于此。
阴极的材料并不限于阴极,也可被用作阳极的材料。
作为根据本申请的空穴传输层材料,能够从阳极或空穴注入层接收空穴、将空穴移动到发光层并且对于空穴具有高迁移率的材料是合适的。空穴传输层的具体示例包括:芳胺基有机材料、导电聚合物、具有共轭部分和非共轭部分的嵌段共聚物以及类似物,但并不限于此。
作为根据本申请的发光层材料,是能够通过分别从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接收空穴和电子并将空穴和电子结合而在可见光区域发光的材料,优选为对荧光或磷光具有良好的量子效率的材料。发光层材料的具体示例包括:8-羟基喹啉铝络合物(Alq3);咔唑基化合物;二聚苯乙烯化合物;BAlq;10-羟基苯并喹啉金属化合物;苯并恶唑基化合物、苯并噻唑基化合物和苯并咪唑基化合物;聚(p-亚苯基亚乙烯基)(PPV)基聚合物;螺环化合物;聚芴、红荧烯以及类似物,但并不限于此。
作为根据本申请的电子传输层材料,能够从阴极顺利接收电子、将电子移动到发光层并且对于电子具有高迁移率的材料是合适的。电子传输层材料的具体示例包括:8-羟基喹啉的Al络合物;包含Alq3的络合物;有机自由基化合物;羟基黄酮-金属络合物以及类似物,但并不限于此。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辅助电极可位于有机发光装置的非发光区域中。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有机发光装置可进一步包括在非发光区域中的绝缘层。或者,当绝缘层由透明材料形成时,对应于辅助电极的区域可位于非发光区域中,并且对应于导电单元的区域可位于发光区域中。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绝缘层可执行将第一电极与辅助电极绝缘的作用。此外,绝缘层可执行将第一电极、辅助电极和短路防止层与有机材料层绝缘的作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有机发光装置可利用封装层来密封。
所述封装层可由透明树脂层形成。所述封装层起到防止有机发光装置受氧和污染物影响的作用,且可以是透明材料以免抑制有机发光装置的发光。透明度可指透射60%或更多的光,特别是透射75%或更多的光。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有机发光装置可发射具有大于或等于2,000K且小于或等于12,000K的色温的白光。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在基板与第一电极之间可进一步包括光散射层。
具体地说,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可进一步包括位于第一电极的、与设置有有机材料层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的基板,并且可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基板和第一电极之间的光散射层。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光散射层可包括平坦化层。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平坦化层可设置在第一电极和光散射层之间。
或者,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可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基板的、与设置有第一电极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的光散射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光散射层诱导光散射,并且其结构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具有能够提高有机发光装置的光散射效率的结构即可。具体地说,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光散射层可具有其中散射颗粒分散到粘合剂中的结构、具有不均匀性的膜、和/或具有浑浊性的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光散射层可利用诸如旋涂、棒涂和狭缝涂布之类的方法直接形成在基板上,或者可利用以膜的形式制备并贴附的方法来形成。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有机发光装置可以是柔性有机发光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基板可包括柔性材料。具体地说,基板可以是可弯曲的薄膜型玻璃、塑料基板或膜型基板。
塑料基板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然而,通常可包括呈单层或多层形式的膜,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醚酮(PEEK)和聚酰亚胺(PI)。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括所述有机发光装置的显示装置。所述有机发光装置在显示装置中可起像素或背光源的作用。作为显示装置的其他组成部分,可使用本领域已知的组成部分。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括所述有机发光装置的照明装置。所述有机发光装置在照明装置中可起发光单元的作用。作为照明装置的其他组成部分,可使用本领域已知的组成部分。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制造有机发光装置的方法,包括:制备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形成短路防止层;在所述短路防止层上或者在所述短路防止层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辅助电极;在所述短路防止层上形成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导电单元的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形成一个或更多个有机材料层;和在所述有机材料层上形成第二电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辅助电极的形成可利用光蚀刻;沉积;或印刷。具体地说,辅助电极的形成可利用使辅助电极形成为条纹结构或网状结构的方法。作为光蚀刻、沉积和印刷,可使用本领域通常使用的方法,没有限制。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辅助电极的形成可在形成短路防止层之后利用光蚀刻或过度蚀刻,并且第一电极的形成可以是利用光蚀刻中使用的光刻胶作为掩模沉积第一电极材料。当使用这样的工艺时,存在以下优势:无需单独的掩模来将第一电极形成为两个或更多个导电单元。在图3中示出了其一个例子。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的一些步骤。
图3示出了:1)在基板(101)上形成短路防止层(201),2)在短路防止层(201)上形成辅助电极材料层(402)之后,在辅助电极材料层(402)上形成光刻胶图案(901),3)将所述辅助电极材料层过度蚀刻,4)通过利用所述光刻胶图案(901)作为掩模沉积第一电极材料形成第一电极(301),5)移除所述光刻胶图案,6)利用绝缘层(501)将第一电极(301)与辅助电极(401)绝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辅助电极的形成可以是在形成短路防止层之后通过光蚀刻形成具有倒锥角的辅助电极,并且第一电极的形成可以是在设置有辅助电极的短路防止层上沉积第一电极材料。当使用这样的工艺时,存在以下优势:无需单独的掩模来将第一电极形成为两个或更多个导电单元。在图4中示出了其一个例子。
所述倒锥角是以其上形成有辅助电极的基板表面为基础的,当辅助电极具有倒锥角时,辅助电极可以倒梯形形式设置在基板上。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的一些步骤。
图4示出了:1)在基板(101)上形成短路防止层(201),2)在短路防止层(201)上形成辅助电极材料层(402),3)将辅助电极材料层(402)形成为具有倒锥角的辅助电极(401),4)通过在其上形成有辅助电极(401)的短路防止层(201)上沉积第一电极材料形成第一电极(301),5)利用绝缘层(501)将第一电极(301)与辅助电极(401)绝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形成于辅助电极上的第一电极材料可被移除或者可不被移除。即使形成于辅助电极上的第一电极材料不被移除时也不会使辅助电极的功能下降,因此,可不增加将形成于辅助电极上的第一电极材料移除的工艺。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辅助电极的形成可在形成短路防止层之后或者在形成短路防止层之前进行。图5示出了在形成短路防止层之前形成辅助电极的情形。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的一些步骤
图5示出了:1)在基板(101)上形成辅助电极材料层(402),2)通过将辅助电极材料层(402)构图形成辅助电极(401),3)在其上形成有辅助电极(401)的基板(101)上形成短路防止层(201),4)在短路防止层(201)上形成第一电极材料层(302),5)通过将第一电极材料层(302)形成为两个或更多个导电单元而形成第一电极(201),6)形成绝缘层(501),以便将第一电极和短路防止层与有机材料层绝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可在图5的3)和4)之间额外地形成绝缘层。具体地说,可在围绕辅助电极的短路防止层区域上形成绝缘层,这可成为用于调整辅助电极与导电单元之间的距离的手段。
[符号说明]
101:基板
201:短路防止层
301:第一电极
302:第一电极材料层
401:辅助电极
402:辅助电极材料层
501:绝缘层
601:有机材料层
701:第二电极
801:封装层
901:光刻胶图案

Claims (21)

1.一种有机发光装置,包括:
基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短路防止层;
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短路防止层上,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彼此分隔开设置的两个或更多个导电单元;
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有机材料层;和
辅助电极,所述辅助电极设置在所述短路防止层上,或者设置在所述短路防止层与所述基板之间,
其中所述辅助电极设置成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水平方向上分隔开,
其中所述短路防止层将所述辅助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并且所述短路防止层具有大于或等于1kΩ/□且小于或等于1MΩ/□的薄膜电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辅助电极设置在所述短路防止层的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所述辅助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所述短路防止层设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辅助电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短路防止层是物理上连续的一个单元,所述一个单元设置在具有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辅助电极的所述基板上的区域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每个导电单元与所述辅助电极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或等于0.5μm且小于或等于2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从所述辅助电极到所述导电单元中的任意一个导电单元的电阻大于或等于400Ω且小于或等于300,000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导电单元中的任意一个导电单元与相邻的另一个导电单元之间的电阻大于或等于800Ω且小于或等于600,000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每个导电单元的面积大于或等于0.01mm2且小于或等于25mm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短路防止层具有小于10%的光吸收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导电单元具有大于或等于1Ω/□且小于或等于500Ω/□的薄膜电阻。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所述辅助电极具有3Ω/□或更小的薄膜电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所述辅助电极具有大于或等于1μm且小于或等于100μm的线宽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所述辅助电极设置为围绕一个或更多个导电单元的网状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所述辅助电极具有60%或更大的开口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所述有机发光装置为柔性有机发光装置。
16.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
17.一种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
18.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方法,包括:
制备基板;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短路防止层;
在所述短路防止层上或者在所述短路防止层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辅助电极;
在所述短路防止层上形成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导电单元的第一电极;
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形成一个或更多个有机材料层;和
在所述有机材料层上形成第二电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有机发光装置的方法,其中辅助电极的形成利用光蚀刻;沉积;或印刷。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有机发光装置的方法,其中辅助电极的形成是在形成短路防止层之后利用光蚀刻和过度蚀刻,并且第一电极的形成是利用所述光蚀刻中使用的光刻胶作为掩模沉积第一电极材料。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有机发光装置的方法,其中辅助电极的形成是在形成短路防止层之后通过光蚀刻形成具有倒锥角的辅助电极,并且第一电极的形成是在设置有所述辅助电极的所述短路防止层上沉积第一电极材料。
CN201580023913.8A 2014-05-12 2015-05-04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64636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056780 2014-05-12
KR1020140056780A KR101946999B1 (ko) 2014-05-12 2014-05-12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CT/KR2015/004481 WO2015174673A1 (ko) 2014-05-12 2015-05-04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3642A CN106463642A (zh) 2017-02-22
CN106463642B true CN106463642B (zh) 2018-05-29

Family

ID=54480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3913.8A Active CN106463642B (zh) 2014-05-12 2015-05-04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074823B2 (zh)
EP (1) EP3144994B1 (zh)
JP (1) JP6387423B2 (zh)
KR (1) KR101946999B1 (zh)
CN (1) CN106463642B (zh)
TW (1) TWI590507B (zh)
WO (1) WO20151746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46905B1 (ko) * 2014-05-13 2019-04-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소자
KR102579326B1 (ko) * 2015-12-23 2023-09-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TWI595695B (zh) * 2016-09-13 2017-08-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有機發光二極體之製作方法及其結構
KR102274462B1 (ko) * 2017-07-11 2021-07-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소자를 이용한 조명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340944B1 (ko) * 2017-07-11 2021-12-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소자를 이용한 조명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315040B1 (ko) * 2017-07-11 2021-10-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소자를 이용한 조명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387125B1 (ko) * 2017-07-11 2022-04-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소자를 이용한 조명장치
KR102413156B1 (ko) * 2017-11-28 2022-06-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Oled 조명 장치
KR102532111B1 (ko) * 2018-07-23 2023-05-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소자를 이용한 조명 장치
CN109237350B (zh) * 2018-08-02 2021-08-17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oled照明屏体
CN109888116A (zh) * 2019-02-14 2019-06-14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性的o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46032B (zh) * 2021-06-01 2023-04-07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4171700B (zh) * 2021-12-02 2023-08-01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led屏体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0204A (zh) * 2002-03-04 2005-07-13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电极隔板的有机el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KR20080058687A (ko) * 2006-12-22 2008-06-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1490865A (zh) * 2006-07-19 2009-07-2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短路保护层的高掺杂电光有源有机二极管
CN101728421A (zh) * 2008-10-29 2010-06-09 索尼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13054979A (ja) * 2011-09-06 2013-03-21 Sony Corp 有機el表示装置、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3137893A (zh) * 2011-12-01 2013-06-0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改善的发光质量的有机发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96191A (ja) * 2000-01-14 2001-07-19 Fuji Electric Co Ltd 有機薄膜発光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07732A (ja) 2001-01-10 2002-07-26 Hiroshi Ono 翻訳装置
KR100445032B1 (ko) * 2002-06-22 2004-08-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와 그 제조 방법
JP2004095388A (ja) * 2002-08-30 2004-03-25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有機el素子
EP1469450A1 (en) * 2003-04-18 2004-10-20 Barco N.V.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assembly for use in a large-screen display
US7183707B2 (en) 2004-04-12 2007-02-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OLED device with short reduction
JP2007165215A (ja) 2005-12-16 2007-06-28 Seiko Epson Corp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8078038A (ja) * 2006-09-22 2008-04-03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181752A (ja) 2008-01-29 2009-08-13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有機elデバイス
JP2009193797A (ja) * 2008-02-14 2009-08-27 Hitachi Displays Ltd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36628B (zh) 2009-12-28 2016-06-01 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JPWO2011093146A1 (ja) * 2010-01-29 2013-05-30 株式会社アルバック 有機el装置
JP2012018867A (ja) 2010-07-09 2012-01-26 Seiko Epson Corp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42103B2 (ja) 2012-05-30 2016-12-14 ユー・ディー・シー アイル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WO2013179355A1 (ja) * 2012-05-31 2013-12-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トランジスタおよび隔壁
KR101560272B1 (ko) 2013-02-25 2015-10-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552411B (zh) 2013-04-01 2016-10-01 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5702875B (zh) 2014-12-11 2018-04-2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发光元件、电极结构与其制作方法
JP2016162723A (ja) 2015-03-05 2016-09-05 株式会社東芝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照明装置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0204A (zh) * 2002-03-04 2005-07-13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电极隔板的有机el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90865A (zh) * 2006-07-19 2009-07-2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短路保护层的高掺杂电光有源有机二极管
KR20080058687A (ko) * 2006-12-22 2008-06-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1728421A (zh) * 2008-10-29 2010-06-09 索尼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13054979A (ja) * 2011-09-06 2013-03-21 Sony Corp 有機el表示装置、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3137893A (zh) * 2011-12-01 2013-06-0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改善的发光质量的有机发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74673A1 (ko) 2015-11-19
US20170084863A1 (en) 2017-03-23
JP2017517106A (ja) 2017-06-22
TW201607095A (zh) 2016-02-16
EP3144994B1 (en) 2021-12-29
EP3144994A4 (en) 2017-07-19
JP6387423B2 (ja) 2018-09-05
CN106463642A (zh) 2017-02-22
US10074823B2 (en) 2018-09-11
EP3144994A1 (en) 2017-03-22
KR101946999B1 (ko) 2019-02-12
TWI590507B (zh) 2017-07-01
KR20150129565A (ko) 2015-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3642B (zh)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63646B (zh) 有机发光元件
TWI614925B (zh) 有機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KR101477955B1 (ko)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6463645A (zh)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63644B (zh) 有机发光元件及包括有机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和照明装置
CN105103330B (zh)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63643B (zh) 有机发光装置
TW201607018A (zh) 有機發光裝置的修復方法
TWI590353B (zh) 偵測有機發光裝置之短路缺陷區域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