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3144A - 磁场产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磁场产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3144A
CN106463144A CN201580029167.3A CN201580029167A CN106463144A CN 106463144 A CN106463144 A CN 106463144A CN 201580029167 A CN201580029167 A CN 201580029167A CN 106463144 A CN106463144 A CN 1064631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field
field generation
electric current
current
i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91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3144B (zh
Inventor
保尊启志
栗林郁郎
武田智美
清水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463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3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3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31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means detecting the change of an electrostatic or magnetic field, e.g. by detecting change of capacitance between electrodes
    • G06K7/08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means detecting the change of an electrostatic or magnetic field, e.g. by detecting change of capacitance between electrodes using inductive or magnetic sensors
    • G06K7/08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means detecting the change of an electrostatic or magnetic field, e.g. by detecting change of capacitance between electrodes using inductive or magnetic sensors flux-sensitive, e.g. magnetic, detec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means detecting the change of an electrostatic or magnetic field, e.g. by detecting change of capacitance betwee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means detecting the change of an electrostatic or magnetic field, e.g. by detecting change of capacitance between electrodes
    • G06K7/08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means detecting the change of an electrostatic or magnetic field, e.g. by detecting change of capacitance between electrodes using inductive or magnetic sensors
    • G06K7/08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means detecting the change of an electrostatic or magnetic field, e.g. by detecting change of capacitance between electrodes using inductive or magnetic sensors inductive
    • G06K7/08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means detecting the change of an electrostatic or magnetic field, e.g. by detecting change of capacitance between electrodes using inductive or magnetic sensors inductive sensing magnetic material by relative movement detecting flux changes without altering its magnetised state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11/00Devices accepting coins; Devices accepting, dispensing, sorting or counting valuable papers
    • G07D11/60User-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9/00Counting coins; Handling of coin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7/00Mechanisms actuated by objects other than coins to free or to actuate vending, hiring, coin or paper currency dispensing or refunding apparatus
    • G07F7/08Mechanisms actuated by objects other than coins to free or to actuate vending, hiring, coin or paper currency dispensing or refunding apparatus by coded identity card or credit card or other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means
    • G07F7/0806Details of the card
    • G07F7/0813Specific details related to card security
    • G07F7/082Features insur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data on or in the card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7/00Mechanisms actuated by objects other than coins to free or to actuate vending, hiring, coin or paper currency dispensing or refunding apparatus
    • G07F7/08Mechanisms actuated by objects other than coins to free or to actuate vending, hiring, coin or paper currency dispensing or refunding apparatus by coded identity card or credit card or other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means
    • G07F7/0873Details of the card reader
    • G07F7/088Details of the card reader the card reader being part of the point of sale [POS] terminal or electronic cash register [ECR] itself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008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tapes, sheets, e.g. cards, or wires
    • G11B5/00804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tapes, sheets, e.g. cards, or wires magnetic sheets
    • G11B5/00808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tapes, sheets, e.g. cards, or wires magnetic sheets magnetic car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02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5/09Digital recor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0Payment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EFT]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me banking systems
    • G06Q20/108Remote banking, e.g. home banking
    • G06Q20/1085Remote banking, e.g. home banking involving automatic teller machines [ATM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9/00Complete banking systems; Coded card-freed arrangements adapted for dispensing or receiving monies or the like and posting such transactions to existing accounts, e.g. automatic teller machines
    • G07F19/20Automatic teller machines [AT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AREA)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持续且有效地产生干扰磁场的磁场产生装置、磁场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具体地说,磁场产生装置具有:磁场产生部(51),其包括连接有线圈(电感器)(L51)以及电容器(C51)的谐振部,且通过对电容器进行电荷的充电和对所充电的电荷放电,使得交流的电流在电感器与电容器之间流动,通过谐振来产生磁场;电流方向监视电路,其对流动于磁场产生部(51)的电感器的电流的方向进行监视;以及判断部(523),其根据通过电流方向监视电路的监视获得的流动于电感器的电流方向,控制磁场产生部的充电的时刻。

Description

磁场产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生干扰磁场的磁场产生装置、磁场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对记录于磁记录介质的磁数据进行读取以及/或向磁记录介质写入磁数据且具有磁场产生装置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广泛地利用对记录于作为磁记录介质的卡片状的磁记录介质(以下称作“卡片”)的磁数据进行读取以及/或向卡片写入磁数据的作为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读卡器。该种读卡器例如装设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ATM(Automate Teller Machine:自动取款机)等上位装置来使用。另外,在使用读卡器的金融机构等行业中,以往,不法行为者在读卡器的卡片插入口的前方安装磁头,利用该磁头不法地获取卡片的磁数据即所谓的盗取成为重大问题。
因此,以往提出一种读卡器,其具有磁场产生装置,该磁场产生装置产生用于对安装于卡片插入口的前方的盗取用的磁头(以下称作“盗取用磁头”)读取卡片的磁数据进行干扰的干扰磁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读卡器中,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在读卡器的卡片插入口具有磁场(磁)产生装置,通过从磁场(磁)产生装置发出的干扰磁场(磁),干扰盗取用磁头读取卡片利用者的磁数据。
在该技术中,产生干扰磁场的电路采用如下结构:利用具有开关功能的晶体管使线圈(电感器)的电源驱动。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读卡器中,上述的磁场(磁)产生装置以如下的方式应用。为了读取卡片的磁数据,不法行为者在读卡器的卡片插入口安装磁头即盗取用磁头和磁读取电路。为了不被该盗取用磁头读取磁数据,向盗取用磁头产生干扰磁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67524号公报(或专利第3936496号)。
发明内容
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使用的磁场产生装置中,由于是利用具有开关功能的晶体管使线圈(电感器)的电源驱动的电路,因此存在如下情况:单次地产生磁场,干扰时间较短或该磁场较弱。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持续且有效地产生干扰磁场的磁场产生装置、磁场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所涉及的磁场产生装置具有:磁场产生部,其包括连接有电感器以及电容器的谐振部,且通过对所述电容器进行电荷的充电和对所充电的电荷放电,使得交流的电流在所述电感器与所述电容器之间流动,通过谐振来产生磁场;电流方向监视部,其对流动于所述磁场产生部的所述电感器的电流的方向进行监视;以及判断部,其根据通过所述电流方向监视部的监视获得的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方向,控制所述磁场产生部的充电的时刻。
由此,能够使干扰磁场持续地产生,通过对流动于电感器的电流的方向进行监视,能够实现在谐振部的电容器中流动直流电流且存储电荷的时刻的合适化,且能够以较高的精度实现高效的干扰磁场控制。
优选在所述电感器中交替地流动有第一方向电流与第二方向电流,所述第一方向电流从一端侧流向另一端侧,所述第二方向电流从另一端侧流向一端侧,所述判断部具有:电流方向判断部,其根据所述电流方向监视部的监视结果,判断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是否转换为所述第一方向电流;以及动作指示部,其在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转换为所述第一方向电流时,对所述磁场产生部以充电的方式驱动控制。由此,由于根据电流方向监视部的监视结果判断流动于电感器的电流是否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因此能够以较高的精度实现在谐振部的电容器中流动直流电流且存储电荷的时刻的合适化。
优选所述判断部具有时间判断部,所述时间判断部判断在使所述充电停止之后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谐振时间,所述动作指示部在确认经过所述谐振时间,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转换为所述第一方向电流这一情况,对所述磁场产生部以充电的方式驱动控制。由此,由于进行预先设定的谐振时间的判断,确认经过合适的时间之后电流转换为第一方向,因此能够以较高的精度进一步实现在谐振部的电容器中流动直流电流且存储电荷的时刻的合适化。
优选所述判断部的所述时间判断部判断在经过所述谐振时间后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监视时间,在经过所述监视时间,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没有转换为所述第一方向电流时,所述动作指示部对所述磁场产生部以充电的方式驱动控制。由此,时间判断部判断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监视时间,在经过监视时间后,流动于电感器的电流没有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时,动作指示部对磁场产生部以充电的方式驱动控制,因此能够在所期望的期间持续地进行充电和谐振。
优选所述判断部的所述时间判断部判断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充电时间,在所述充电时间内,根据所述电流方向监视部的监视结果,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转换为所述第一方向电流的情况下,所述动作指示部在充电时间结束之后使谐振开始。由此,动作指示部若识别出经过了预先设定的充电时间Tc,则将磁场产生部驱动控制为谐振状态,因此能够在合适的时刻使谐振开始。
优选在所述充电期间内,在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没有转换为所述第一方向电流的情况下,所述判断部的动作指示部作为异常,结束所述磁场产生部的驱动控制。由此,由于判断部在流动于电感器的电流没有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的情况下,作为异常,结束所述磁场产生部的驱动控制,因此能够检测出由于谐振部的损伤等而产生的功能障碍,能够提高作为干扰磁场产生装置的可靠性。
优选所述判断部具有时间判断部,所述时间判断部判断使所述充电停止之后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谐振时间,且判断谐振时间经过后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监视时间,所述电流方向判断部在所述谐振时间内,根据所述电流方向监视部的监视结果,获得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的反转次数,所述动作指示部在所述谐振时间内,在获得的所述反转次数在规定次数以上的情况下,在所述监视时间内,根据所述电流方向监视部的监视结果,进行与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相应的所述磁场产生部的驱动控制。由此,由于电流方向判断部在谐振时间内获得流动于电感器的电流的反转次数,动作指示部在获得的反转次数为规定次数以上的情况下,进行与流动于电感器的电流相应的所述磁场产生部的驱动控制,因此能够以更高的精度实现在谐振部的电容器中流动直流电流且存储电荷的时刻的合适化。
优选在所述谐振时间内,在获得的所述反转次数未达到规定次数的情况下,所述判断部的所述动作指示部作为异常,结束所述磁场产生部的驱动控制。或者所述判断部的所述时间判断部判断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监视时间,在经过所述监视时间,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没有转换为所述第一方向电流时,所述动作指示部不对所述磁场产生部以充电的方式驱动控制,而作为异常,结束所述磁场产生部的驱动控制。由此,判断部通过始终监视电感器即线圈的电流状态,能够检测出由于谐振部的损伤等而引起的功能障碍,能够提高作为磁场产生装置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第二观点涉及一种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磁场产生部的驱动,所述磁场产生部包括连接有电感器以及电容器的谐振部,且通过向所述电容器进行电荷的充电和对所充电的电荷放电,使得交流的电流在所述电感器与所述电容器之间流动,通过谐振来产生磁场,在控制所述磁场产生部的驱动时,监视流动于所述磁场产生部的所述电感器的的电流的方向,根据通过所述监视获得的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方向,控制所述磁场产生部的充电的时刻。
由此,通过能够使干扰磁场持续产生,对流动于电感器的电流的方向进行监视,能够实现在谐振部的电容器中流动直流电流且存储电荷的时刻的合适化,且能够以较高的精度实现高效的干扰磁场控制。
本发明的第三观点涉及一种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对记录于磁记录介质上的磁信息进行处理,所述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具有磁场产生装置,所述磁场产生装置产生磁场,所述磁场干扰磁记录介质的磁信息的读取,所述磁场产生装置具有:磁场产生部,其包括连接有电感器以及电容器的谐振部,且通过对所述电容器进行电荷的充电和对所充电的电荷放电,使得交流的电流在所述电感器与所述电容器之间流动,通过谐振来产生磁场;电流方向监视部,其对流动于所述磁场产生部的所述电感器的电流的方向进行监视;以及判断部,其根据通过所述电流方向监视部的监视获得的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方向,控制所述磁场产生部的充电的时刻。由此,能够实现在谐振部的电容器中流动直流电流且存储电荷的时刻的合适化,能够以较高的精度实现高效的干扰磁场控制。并且,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中,能够以合适的时间、强度来持续且有效地产生干扰磁场,且能够以较高的精度可靠地防止不法获得磁数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持续且有效地产生干扰磁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读卡器的主要部分的示意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读卡器的卡片插入部的示意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读卡器的控制部以及其相关部分的示意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一结构例的框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二结构例的框图。
图6是示意地示出盗取用磁头装置安装于装置外部侧的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场产生装置的磁场产生部、驱动控制电路以及电流方向监视电路的电路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场产生装置的动作的波形图。
图9是用于说明采用了图4的第一结构例作为驱动控制电路的情况下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说明采用了图5的第二结构例作为驱动控制电路的情况下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对电流方向不实施监视的情况下正常地进行了充电以及谐振动作的情况下的状态的波形图。
图12是示出对电流方向不实施监视的情况下未正常地进行充电以及谐振动作的情况下的状态的波形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卡片读取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卡片读取时的动作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卡片排出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卡片排出时的动作的图。
图17是示出图1所示的读卡器的控制部以及其关联部分的其他示意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以对记录于卡片状的记录介质等的磁数据进行读取或记录磁数据的读卡器为例进行说明。
以下,首先在说明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读卡器的示意结构之后,对产生干扰磁场的磁场产生装置的具体的电路结构以及动作等进行说明。并且,参照磁场产生装置的驱动时刻对该读卡器的卡片的吸入以及排出动作进行说明。
[读卡器的示意结构]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读卡器的主要部分的示意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读卡器的卡片插入部的示意结构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读卡器10是用于对记录在形成于卡片MC的磁条mp上的磁数据进行读取以及/或向卡片MC写入磁数据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例如装设于金融机构等自动交易装置(ATM:Automate Teller Machine)等的规定的上位装置而使用。读卡器10配置在构成上位装置的框体的前表面的正面面板20的里侧。在正面面板20形成有供作为磁记录介质的记录有磁数据的卡片MC插入或排出的开口21。
如图1所示,读卡器10具有:卡片处理部30,其对记录于卡片MC的磁数据进行读取以及/或向卡片MC写入磁数据;卡片插入部31,其形成有供卡片MC插入、排出的卡片插入口311;控制部40,其控制读卡器10;以及磁场产生装置50,其产生干扰磁场,该干扰磁场用于阻止盗取用磁头读取卡片MC的磁数据。在读卡器10的内部形成有供从卡片插入口311插入的卡片MC搬运的卡片搬运路径32。并且,进行读卡器10的各种控制的控制部40装配于电路基板(省略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以及图2的X方向(左右方向)搬运卡片MC。即,X方向是卡片MC的搬运方向。并且,图1的Z方向(上下方向)是卡片MC的厚度方向,与X方向以及Z方向正交的图1以及图2的Y方向(图1的纸面垂直方向)是卡片MC的宽度方向(短边宽度方向)。
卡片MC例如是厚度为0.7至0.8mm左右的矩形形状的氯乙烯制卡片。该卡片MC形成有磁条mp。并且,在卡片MC既可以固定有IC芯片,也可以内置有通信用天线。并且,卡片MC既可以是厚度为0.18至0.36mm左右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卡片,也可以是规定厚度的纸质卡片等。
卡片处理部30具有:卡片搬运机构33,其用于在卡片搬运路径32搬运卡片MC;磁头34,其对磁数据进行读取以及/或写入;以及光电传感器35,其用于检测卡片搬运路径32内的卡片MC的有无。
卡片搬运机构33具有:三个搬运辊331~333;驱动用马达36,其旋转驱动搬运辊331~333;以及动力传递机构(未图示),其将驱动用马达36的动力传递至搬运辊331~333。并且,卡片搬运机构33分别与搬运辊331~333相向配置且具有向搬运辊331~333施力的垫辊334~336。三个搬运辊331~333以在卡片MC的搬运方向上隔着规定间隔的状态配置。
各搬运辊331、332、333在控制部40的控制下被驱动用马达36旋转驱动。
如图1所示,磁头34在卡片MC的搬运方向上,以配置于卡片处理部30的中央部的搬运辊332的旋转中心与磁头34的中心在X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配置。并且,在磁头34相向配置有相向的垫辊335,该垫辊335用于对通过卡片搬运路径32的卡片MC施加朝向磁头34的作用力。
光电传感器35是具有发光元件和感光元件的光学式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磁头34在卡片MC的前端被光电传感器351检测出之后紧接着读取记录于磁条mp的磁数据,在卡片MC即将不再被光电传感器351检测出之前结束磁数据的读取。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光电传感器351检测是否利用磁头34进行了磁数据的读取。
卡片插入部31具有:卡片插入检测机构37,其用于检测卡片MC是否从卡片插入口311插入;滑门(shutter)38,其开闭卡片搬运路径32;以及预读磁头(磁头)39,其读取记录于磁条mp的磁数据。
例如如图2所示,卡片插入检测机构37具有卡片宽度传感器371,该卡片宽度传感器371作为卡片检测传感器,若将所插入的卡片MC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朝横方向(Y方向)按压,则接通,若分离而解除按压状态,则断开。
卡片插入检测机构37例如也能够构成为具有卡片宽度传感器(卡片检测传感器),该卡片宽度传感器检测能够与卡片MC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端部接触的未图示的传感器杆是否与卡片MC接触。在该情况下,检测卡片的插入的传感器的杆能够以规定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且配置为能够在卡片搬运路径32进出。
另外,卡片宽度传感器371也可以是具有发光元件和感光元件的光学式传感器。并且,卡片插入检测机构37也可以是具有与卡片MC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直接接触的触点的机械式检测机构。
预读磁头39在卡片MC的搬运方向上,配置在卡片插入口311的附近。具体地说,预读磁头39配置在卡片插入检测机构37的附近,例如配置在与卡片宽度传感器371的卡片MC的抵接部分的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预读磁头39在卡片MC的前端被卡片插入检测机构37检测出之后,紧接着读取记录于磁条mp的磁数据,在卡片MC不再被卡片插入检测机构37检测出之前,结束磁数据的读取。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卡片插入检测机构37检测是否利用预读磁头39进行了磁数据的读取。
另外,磁场产生装置50具有:磁场产生部,其包括连接有电感器以及电容器的谐振部(谐振电路),且通过对电容器进行电荷的充电和对所充电的电荷放电,使交流的电流在电感器与电容器之间流动,通过谐振产生磁场;电流方向监视电路,其监视流动于磁场产生部的电感器的电流的方向;以及驱动控制部,其驱动控制磁场产生部。以后详细地说明该磁场产生装置50的具体结构。
[读卡器的控制部的示意结构]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读卡器10的控制部40以及其相关部分的示意结构的框图。图3同时示出设置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读卡器的产生干扰磁场的磁场产生装置的电感器的结构例以及与电容器的连接例。
控制部40装配于电路基板(省略图示)。控制部40进行读卡器10的各种、各部分的控制,例如包括CPU41而构成。控制部40根据存储于其内置ROM内的控制程序,控制卡片MC的搬运动作、磁头34的读取动作等。并且,在控制部40连接有光电传感器35、作为卡片检测传感器的卡片宽度传感器371以及预读磁头39,输入来自这些各结构的输出信号。并且,在控制部40通过驱动器42连接有驱动用马达36。并且,在控制部40连接有编码器361,输入来自对驱动用马达36的旋转状态等进行检测的编码器361的输出信号。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40连接有对不法安装的盗取用磁头产生干扰磁场的磁场产生装置50。磁场产生装置50根据卡片宽度传感器371的卡片检测结果、预读磁头39的磁检测结果等,进行产生磁场和停止产生磁场等驱动控制。
[磁场产生装置的示意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磁场产生装置50具有:磁场产生部51;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部)52,其驱动控制磁场产生部51的磁场产生和磁场产生部51的停止等;以及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其监视流动于磁场产生部51的电感器的电流的方向。
磁场产生部51包括用于产生磁场的作为电感器的线圈L51而构成。例如如图3所示,线圈L51通过将线圈CL卷绕于铁芯FC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磁场产生部51配置于卡片插入部31。磁场产生部51中,如以后详细叙述的例子,线圈L51与电容器C51并联而形成谐振部(并联谐振电路),持续地产生干扰磁场。磁场产生部51被驱动控制为以合适的时间、强度持续地产生干扰磁场。
如此,磁场产生装置50能够由将线圈(电感器)L51与电容器(电容器)C51并联连接得到的并联谐振电路构成。在该并联谐振电路中,首先在电容器C51流动有直流电流并存储电(电荷,谐振能量)(以下将此称作“充电”),之后通过使存储于电容器C51的电(电荷)放电,而在线圈(电感器)L51与电容器C51之间流动有交流电流(以下将此称作“谐振”)。由此,磁场产生装置50对盗取用磁头的线圈施加相互感应作用而扰乱输出,防止不法行为者获取磁数据。
但是,在磁场产生装置中,在重复并持续地进行充电和谐振的情况下,若在谐振中线圈L51的电流逆向流动的时刻(电容器放电中)进行充电,则可能产生反电动势而对电源电路(驱动电源部)产生损坏,且可能由于该反电动势的影响而使对电容器C51的充电效率下降,对盗取用磁头的干扰输出强度也降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以下详细的说明,在磁场产生装置50中,为了通过对流动于线圈L51的交流电流的方向实施监视,实现在并联谐振电路的电容器C51流动直流电流且存储电荷的时刻的合适化,根据通过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的监视而获得的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方向,控制磁场产生部51的充电的时刻。
在磁场产生装置50谐振时,在作为电感器的线圈L51中,从线圈L51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的第一方向电流(正方向电流)与从另一端侧向一端侧的第二方向电流(逆方向电流)交替地流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中所示,将从线圈L51的一端部TP1侧向另一端部TP2侧流动的电流称作第一方向电流(正方向电流)IL1,将从另一端部TP2侧向一端部TP1侧流动的电流称作第二方向电流(逆方向电流)IL2。
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检测线圈L51的两端部TP1、TP2的电位,比较其电位的高低,将表示其比较结果的比较输出信号DIR向驱动控制电路52输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圈L51的一端部TP1侧的电位比另一端部TP2侧的电位高时,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将比较输出信号DIR例如以低电平(L)向驱动控制电路52输出。另一方面,在线圈L51的一端部TP1侧的电位比另一端部TP2侧的电位低(或以下)时,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将比较输出信号DIR例如以高电平(H)向驱动控制电路52输出。
驱动控制电路52根据通过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的监视获得的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方向,控制磁场产生部51的充电的时刻。在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从第二方向电流IL2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时,例如在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从第二方向电流IL2切换成第一方向电流IL1的时刻,驱动控制电路52对磁场产生部51以充电的方式进行驱动控制。由此,磁场产生装置50以较高的精度实现在谐振电路的电容器中流动直流电流且存储电荷的时刻的合适化。
驱动控制电路52在使磁场产生部51充电的情况下,在预先设定的规定的充电时间Tc内,将充电信号CHG以激活电平例如高电平向磁场产生部51输出。若经过充电时间(期间)Tc,则驱动控制电路52为了将磁场产生部51驱动控制为谐振状态,将充电信号CHG切换为非激活电平的低电平并向磁场产生部51输出。
若在使充电停止之后(经过充电时间(期间)),经过预先设定的谐振时间Tr,则驱动控制电路52根据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的监视结果,确认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从第二方向电流IL2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并以对磁场产生部51充电的方式进行驱动控制。即,在使磁场产生部51充电的情况下,在预先设定的规定的充电时间Tc内,驱动控制电路52将充电信号CHG以激活电平例如高电平向磁场产生部51输出。
驱动控制电路52也能够采用如下的结构:在即使经过谐振时间Tr,且经过预先设定的监视时间Tm,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也不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时,对磁场产生部51以充电的方式进行驱动控制。由此,磁场产生装置50能够在所期望的期间持续地进行充电和谐振。
[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一结构例]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一结构例的框图。
图4的驱动控制电路52A具有存储部521、时钟部522、判断部523以及作为驱动部的驱动器524。
存储部521例如由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存储有预先设定的充电时间(期间)Tc、谐振时间(期间)Tr以及监视时间(期间)Tm的各种数据。存储于存储部521的充电时间(期间)Tc、谐振时间(期间)Tr以及监视时间(期间)Tm的各种数据由判断部523进行参照。时钟部522将当前的时间信息CTM提供给判断部523。
判断部523包括时间(期间)判断部5231、电流方向判断部5232以及动作指示部5233而构成。
判断部523的动作指示部5233基本上指示并控制时间判断部5231、电流方向判断部5232以及驱动器524的动作。动作指示部5223根据充电时间(期间)Tc、谐振时间(期间)Tr以及监视时间(期间)Tm的经过信息、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方向,控制驱动器524输出的充电信号CHG的输出时刻。
时间判断部5231根据动作指示部5233的动作指示信息,从由时钟部522提供的当前时间CTM判断是否经过了存储于存储部521的充电时间(期间)Tc、谐振时间(期间)Tr以及监视时间(期间)Tm,并将其结果提供给动作指示部5233。并且,时间判断部5231将表示经过了谐振时间Tr的信息等提供给电流方向判断部5232。另外,也能够以如下方式构成:将表示经过了该谐振时间Tr的信息经由动作指示部5233提供给电流方向判断部5232。
若电流方向判断部5232接收到表示经过了谐振时间Tr的信息,则判断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是否从第二方向电流IL2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并将其结果提供给动作指示部5233。
在干扰磁场产生时,首先,为了开始充电,动作指示部5233指示驱动器524将充电信号CHG以激活电平的高电平输出。动作指示部5233对时间判断部5231以及电流方向判断部5232通知已指示充电开始这一情况。若根据时间判断部5231的信息识别出经过了充电时间(期间)Tc,则为了将磁场产生部51驱动控制为谐振状态,动作指示部5233指示驱动器524将充电信号CHG切换为非激活电平的低电平。若根据时间判断部5231的信息识别出经过了谐振时间Tr,根据电流方向判断部5232的判断结果,确认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从第二方向电流IL2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则动作指示部5233指示驱动器524将充电信号CHG以激活电平的高电平输出。若根据时间判断部5231的信息识别出经过了谐振时间Tr,且经过了监视时间Tm,则动作指示部5233强制地指示驱动器524将充电信号CHG以激活电平的高电平输出。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电路52的第一结构例进行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电路52也能够在该第一结构例的功能的基础上,或在第一结构例之外,采用以下所示的第二结构例。
[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二结构例]
在第二结构例中,驱动控制电路52也能够构成为在开始充电之后预先设定的充电时间(期间)Tc内,根据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的监视结果,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的情况下,在充电期间结束之后使谐振开始,并且,在充电时间(期间)Tc内,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没有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的情况下,作为异常,结束磁场产生部的驱动控制。由此,能够在磁场产生装置50正常的状态下进行充电以及谐振。
并且,在开始谐振之后预先设定的谐振时间(期间)Tc内,根据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的监视结果,获得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的反转次数,在获得的反转次数N在规定次数Nc以上的情况下,驱动控制电路52在预先设定的监视时间Tm内,根据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的监视结果,进行与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相应的磁场产生部51的驱动控制。具体地说,与第一结构例的情况相同,若使充电停止之后(经过充电期间之后),经过预先设定的谐振时间Tr,则驱动控制电路52根据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的监视结果,确认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从第二方向电流IL2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并对磁场产生部51以充电的方式进行驱动控制。即,在使磁场产生部51充电的情况下,在预先设定的规定的充电时间Tc内,驱动控制电路52将充电信号CHG以激活电平例如高电平向磁场产生部51输出。由此,磁场产生装置50能够以更高的精度实现在谐振电路的电容器中流动直流电流并存储电荷的时刻的合适化。
并且,在谐振时间Tc内,在获得的反转次数N未达到规定次数Nc的情况下,驱动控制电路62作为异常,结束磁场产生部的驱动控制。并且,在经过预先设定的监视时间Tm,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不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时,驱动控制电路62不对磁场产生部以充电的方式进行驱动控制,而作为异常,结束磁场产生部的驱动控制。由此,在正常的状态的情况下,即在判断出流动于充电中或谐振中的线圈L51的电流的方向正常地变化的情况下,磁场产生装置50能够进行充电以及谐振的驱动控制。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二结构例的框图。
图5的驱动控制电路52B与图4的驱动控制电路52A的不同点如下。
存储部521B除了储存预先设定的充电时间(期间)Tc、谐振时间(期间)Tr以及监视时间(期间)Tm的各种数据以外,也存储电流方向反转次数的规定次数Nc。存储于存储部521B的充电时间(期间)Tc、谐振时间(期间)Tr以及监视时间(期间)Tm的各种数据由判断部523的时间判断部5231进行参照。存储于存储部521B的规定次数Nc由电流方向判断部5232B进行参照。
另外,充电时间Tc、谐振时间Tr根据干扰磁场的控制方法被任意决定。例如,充电时间Tc被设定为100为s~700为s,谐振时间Tr被设定为1000时s~2000时s。并且,监视时间Tm也基于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周期(1/谐振频率)被任意决定。监视时间Tm例如被设定为100设s~200设s。
若电流方向判断部5232B接收到表示是充电时间Tc内的信息,则判断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是否从第二方向电流IL2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并将其结果提供给动作指示部5233B。若电流方向判断部5232B接收了表示是谐振时间Tr内的信息,则在谐振时间(期间)Tr内一边以““边与““边切换线圈电流方向的标记FLG,一边对电流方向转数N进行计数,并将其结果提供给动作指示部5233B。若电流方向判断部5232B接收了表示经过了谐振时间Tr的信息,则判断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是否从第二方向电流IL2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并将其结果提供给动作指示部5233B。
在干扰磁场产生时,首先为了开始充电,动作指示部5233B指示驱动器524将充电信号CHG以激活电平的高电平输出。动作指示部5233B向时间判断部5231以及电流方向判断部5232通知已指示充电开始这一情况。在充电时间Tc内,根据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的监视结果,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是第一方向电流IL1的情况下,为了将磁场产生部51驱动控制为谐振状态,在经过了充电时间Tc的时刻,动作指示部5233B指示驱动器524将充电信号CHG切换为非激活电平的低电平。动作指示部5233B在充电时间Tc内,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没有成为第一方向电流IL1的情况下(不转换的情况),作为异常,结束磁场产生部的驱动控制。若根据时间判断部5231的信息识别出经过了充电时间Tc,则为了将磁场产生部51驱动控制为谐振状态,动作指示部5233B指示驱动器524将充电信号CHG切换为非激活电平的低电平。在谐振时间Tr内,在获得的反转次数N为规定次数Nc以上的情况下,若根据时间判断部5231的信息识别出经过了谐振时间Tr,根据电流方向判断部5232B的判断结果确认出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从第二方向电流IL2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则动作指示部5233B指示驱动器524将充电信号CHG以激活电平的高电平输出。在谐振时间Tr内,即使获得的反转次数N未达到规定次数Nc的情况下,或者根据时间判断部5231的信息,经过了监视时间Tm,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也没有从第二方向电流IL2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的情况下,动作指示部5233B作为异常,结束磁场产生部的驱动控制。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电路52的第一结构例以及第二结构例进行了说明,之后参照流程图对这些第一结构例以及第二结构例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磁场产生装置的配置例]
磁场产生装置50在由控制部40统一地控制的驱动控制电路52的控制下,在线圈CL中流动有交流或直流电流。若流动电流,则以在开口21或卡片插入部31的外侧部分产生干扰磁场的方式构成并配置。干扰磁场的产生区域以包括如下区域的方式构成:形成于通过卡片插入部31插入或排出的磁卡MC的磁条mp的通过区域。
如图1所示,具有以上结构的磁场产生装置50中,作为电路配置,能够在正面面板20的内部侧(背面侧)附近将磁场产生部51、驱动控制电路52以及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以包含整个电路的方式配置。但是,例如能够是如下等各种方式:将由线圈(电感器)L51以及电容器C51构成的作为磁场产生部51的谐振部配置在正面面板20的内部侧附近,将剩下的电路系统配置在其他位置、例如控制部40侧。
图6是示意地示出将盗取用磁头(包括该盗取用磁头的窃取器)安装于装置外部侧的状态的图。
在读卡器10中,在插入卡片MC时,其前端被插入于卡片插入口311的同时,卡片MC被搬运辊331以恒定的速度搬运。同样,在排出磁卡MC时,直至磁卡MC实质性地从卡片插入口311被排出外部,磁卡MC被传送辊331以恒定的速度搬运。
因此,在卡片插入口311的外部侧安装了包括盗取用磁头以及磁读取电路的窃取器(不法读取磁卡的数据的装置)的情况下,卡片以恒定的速度沿盗取用磁头移动。因此,能够通过这样的安装于卡槽的外部侧的磁头,读取卡片的记录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读卡器10中,例如如图6所示,即使在形成有卡槽用开口21的正面面板20的表面不法地安装了包括盗取用磁头61的窃取器60,也能够通过磁场产生装置50的干扰磁场阻止这样的盗取用磁头61对卡片MC的读取动作。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磁场产生装置50中,能够使干扰磁场持续地产生,通过对流动于作为电感器的线圈的交流电流的方向进行监视,能够实现在并联谐振电路的电容器C51中流动直流电流且存储电荷的时刻的合适化,且能够实现能量高效的干扰磁场控制。并且,在本磁场产生装置50中,通过始终监视作为电感器的线圈的电流状态,能够检测出由于谐振电路元件的损伤和线圈的断线而产生的功能障碍,能够提高作为干扰磁场产生装置的可靠性。并且,在本磁场产生装置50中,能够通过追加比较器(comparator)电路元件实现电流方向监视电路43。
接下来,对实现了这样的特征效果的磁场产生装置50的更具体的结构以及功能进行说明。
[磁场产生装置50的磁场产生部51、驱动控制电路52以及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的结构例]
接下来,将磁场产生装置50的磁场产生部51、驱动控制电路52以及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的具体的电路结构以及动作作为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驱动控制电路52的除了图4以及图5的结构以外的驱动电路系统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图7而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构成磁场产生装置50的磁场产生部51的谐振部511基本上具有将电感器即线圈L以及电容器C连接而形成的LC并联谐振电路,且具有通过该LC并联谐振电路持续地产生磁场的功能。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磁场产生部51具有通过LC并联谐振电路,产生比以往的仅有线圈的构件强的磁场的功能。由此,磁场产生装置50能够使干扰磁场的输出增大,能够在规定期间持续地产生磁场,能够以合适的时间、强度持续地产生干扰磁场,能够可靠地防止使用盗取用磁头不法地获得磁数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通过电流方向监视电路35的监视获得的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方向,控制磁场产生部51的充电的时刻。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磁场产生装置50中,通过对流动于线圈L51的交流电流的方向实施监视,能够实现在并联谐振电路的电容器C51中流动直流电流并存储电荷的时刻的合适化。因此,能够以较高的精度实现高效的干扰磁场控制,能够可靠地防止使用盗取用磁头不法地获得磁数据。并且,在本磁场产生装置50中,通过始终监视电感器即线圈的电流状态,能够检测由于谐振电路元件的损伤和线圈的断线而引起的功能障碍,能够提高干扰磁场产生装置的可靠性。
[磁场产生装置的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场产生装置的磁场产生部等结构进行说明。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场产生装置的磁场产生部、驱动控制电路以及电流方向监视电路的电路图。
图7的磁场产生装置50C基本上具有:谐振部511,其构成磁场产生部51C;驱动电源部(电源电路)525,其供给作为驱动控制电路52C的驱动电源电压VCC;基准电位部526;谐振驱动部527;以及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C。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电源部525所供给(以下称作驱动电压)VCC被设定为24V或20V。驱动电源部525作为电源电路通过与驱动电压VCC的供给源SVCC连接的连接节点ND51,将驱动电压VCC提供给谐振部511。驱动电源部525在连接节点ND51与谐振部511的电力输入节点(第一节点ND52)之间连接有逆流防止用的二极管D51。二极管D51从连接节点ND51向谐振部511的第一节点ND52按顺时针的方式连接。即,二极管D51的阳极与连接节点ND51连接,阴极与谐振部511的第一节点ND52连接。
基准电位部526被设定为基准电位VSS。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准电位是接地电位GND。
谐振部511包括如下而构成:电感器即线圈L51,其位于第一节点ND52与第二节点ND53之间;以及并联谐振电路,其与电容器C51并联连接。谐振部511在第一节点ND52接受到驱动电压VCC,第二节点ND53与基准电位部526电连接之后,将基准电位部526电分离的状态下谐振,产生与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相应的磁场。即,谐振部511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对盗取用磁头产生干扰磁场,防止不法地获得磁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中的一例所示,谐振电路由LC并联谐振电路构成,该LC并联谐振电路在第一节点ND52与第二节点ND53之间并联地连接有电感器L51以及电容器C51。
电感器即线圈L51的一端部TP1与第一节点ND52连接,线圈L51的另一端TP2与第二节点ND53连接。电容器C51一个电极(端子)与第一节点ND52连接,另一个电极(端子)与第二节点ND53连接。第一节点ND52与驱动电源部525的驱动电压VCC的供给线连接。第二节点ND53通过谐振驱动部527的大功率用驱动开关元件DSW51,选择性地连接于基准电位部526。
在LC并联谐振电路中,LC的相互的电流彼此抵消,在谐振频率下阻抗从外部观察无限大。此时,作为电场存储于电容器C51的内部的能量与作为磁场存储于电感器即线圈L51的内部的能量在并联谐振电路的内部相互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谐振部511以如下方式控制:通过谐振驱动部527根据脉冲状的控制信号即充电信号CHG,周期性地持续谐振。
另外,脉冲状的充电信号CHG在使充电停止之后(经过充电时间之后),经过预先设定的谐振时间Tr时,若根据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C的监视结果,确认出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从第二方向电流IL2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则以对磁场产生部51即谐振部511充电的方式被驱动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磁场产生部51的谐振部511充电的情况下,在预先设定的规定的充电时间Tc内,充电信号CHG以激活电平例如高电平供给。
谐振部511以如下的方式被控制:通过谐振驱动部527切换第二节点ND53与基准电位部526的连接状态以及非连接状态,感应出谐振,产生磁场。并且,通过谐振驱动部527,在将卡片MC插入卡片插入口311,卡片宽度传感器371检测出卡片MC之后,直至产生的磁场不能保持作为干扰磁场的功能,或产生的磁场消失为止,谐振部511被控制(磁场产生停止控制)为在比上述的周期长的时间不产生干扰磁场。在该干扰磁场的产生停止的规定期间,通过控制部40判断是否利用预读磁头39检测出磁。
在此,所谓的周期是如下的周期:在感应出谐振作用而产生了磁场之后,随着存储于谐振部的谐振能量的衰减,磁场也衰减,但在该衰减的磁场保持作为干扰磁场的功能的时间内,能够感应谐振。
谐振驱动部527控制成根据控制部40(驱动控制电路52的驱动器524)的充电信号CHG,通过切换谐振部511的第二节点ND53与基准电位部526的连接状态以及非连接状态,感应出谐振,产生磁场。并且,谐振驱动部527被控制成根据充电信号CHG,通过周期地或/以及非周期地将谐振部511的第二节点ND53与基准电位部526切换为非连接状态,在比产生的磁场无法保持作为干扰磁场的功能的左右的上述的周期长的时间内不产生干扰磁场。
本实施方式的谐振驱动部527例如包括通过双极等晶体管形成的大功率用驱动开关元件DSW51而构成。在图7的例子中,驱动开关元件DSW51通过npn型双极开关形成,集电极与谐振部511的第二节点ND53连接,发射极与基准电位部526连接,基极与充电信号CHG的供给线连接。
如此,驱动开关元件DSW51在谐振部511的第二节点ND53与基准电位部526之间连接,相应于充电信号CHG被切换为导通状态与非导通状态,切换谐振部511的第二节点ND53与基准电位部526的连接状态、非连接状态。
若谐振驱动部527以激活的高电平接收充电信号CHG,则将驱动开关元件DSW51驱动为导通状态。若谐振驱动部527以非激活的低电平接收充电信号CHG,则将驱动开关元件DSW51驱动为非导通状态、。
[电流方向监视电路的结构例]
在此,对流动于构成谐振部511的线圈L51的电流方向进行监视的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C的具体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C检测线圈L51的两端部TP1、TP2的电位,比较其电位的高低,并将其比较输出信号DIR向图3、图4以及图5所示的驱动控制电路52(52A、52B)输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圈L51的一端部TP1侧的电位比另一端部TP2侧的电位高时,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C将比较输出信号DIR例如以低电平(L)向驱动控制电路52输出。另一方面,在线圈51的一端部TP1侧的电位比另一端部TP2侧的电位低(或者是以下)时,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C将比较输出信号DIR例如以高电平(H)向驱动控制电路52输出。
如图7所示,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C具有电阻元件R51、R52、R53、R54以及比较器531。在谐振部511的线圈L51的一端部TP1与基准电位部526之间串联有电阻元件R51与R52。串联的电阻元件R51与R52的连接节点ND531与比较器531的反相输入端子(-)连接。在谐振部511的线圈L51的另一端部TP2与基准电位部526之间串联有电阻元件R53与R54。串联的电阻元件R53与R54的连接节点ND532与比较器531的非反相输入端子(+)连接。
比较器531比较连接节点ND531的电位与连接节点ND532的电位,即线圈L51的一端部TP1侧的电位与另一端部TP2侧的电位。在线圈L51的一端部TP1侧的电位比另一端部TP2侧的电位高时,比较器531将比较输出信号DIR例如以低电平(L)向驱动控制电路52输出。在线圈L51的一端部TP1侧的电位比另一端部TP2侧的电位低(或是以下)时,比较器531将比较输出信号DIR例如以高电平(H)向驱动控制电路52输出。
如图3、图4以及图5所示那样的驱动控制电路52接收比较器531的比较输出信号DIR,控制磁场产生部51的充电的时刻。如前所述,根据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从第二方向电流IL2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的情况,例如在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从第二方向电流IL2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的时刻,驱动控制电路52对磁场产生部51以充电的方式进行驱动控制。由此,磁场产生装置50以较高的精度实现在谐振电路的电容器中流动直流电流并存储电荷的时刻的合适化。
接下来,参照图8、图9以及图10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场产生装置50C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场产生装置的动作的波形图。图8示出在图1的读卡器10装设了图7的磁场产生装置50C的情况下的波形。图8(a)示出充电信号CHG,图8(b)示出线圈电流IL(1、2),图8(c)示出电源电流ICS,图8(d)示出磁头输出即干扰磁场DMG,图8(e)示出比较输出信号DIR。并且,图9是用于说明采用了图4的第一结构例作为驱动控制电路的情况下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0是用于说明采用了图5的第二结构例作为驱动控制电路的情况下的动作的流程图。
[采用了第一结构例的驱动控制电路的情况下的动作例]
首先参照图8以及图9,说明采用了图4的第一结构例作为驱动控制电路的情况下的动作。
首先,在未产生干扰磁场的状态下,如图8(a)所示,充电信号CHG从控制部40的驱动控制电路52的驱动器524提供给磁场产生装置50C的驱动控制电路52A的谐振驱动部527,而使干扰磁场产生。在该情况下,充电信号CHG以激活的高电平(H)供给。在谐振驱动部527中,若以激活的高电平接收充电信号CHG,则将驱动开关元件DSW51驱动为导通状态。由此,开始充电(图9的步骤ST1)。此时,驱动控制电路52A的时间判断部5231在充电开始了的时刻,将从时钟部522供给的充电开始时刻的当前时间CTM1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器(图9的步骤ST2)。
在谐振部511中,第二节点ND53与基准电位部526成为电连接状态。在谐振部511中,从驱动电源部525向第一节点ND52供给驱动电压VCC。即,谐振部511被控制成通过谐振驱动部527切换为第二节点ND53与基准电位部526的连接状态,开始向电容器C51充电且感应出谐振功能,且如图8(b)所示,流动于线圈(电感器)L51的正方向的第一电流IL1增大,产生干扰磁场。
在此,在驱动控制电路52A的时间判断部5231中,判断当前时间CTM2与步骤ST2中存储的充电开始时刻的时间TMC1的差是否超过了充电时间Tc(图9的步骤ST3),并将其结果提供给动作指示部5233。根据时间判断部5231的判断结果,若识别出从开始充电经过了规定的充电时间Tc(图9的步骤ST3),则为了将磁场产生部51驱动控制为谐振状态,动作指示部5233指示驱动器524将充电信号CHG切换为非激活电平的低电平。由此,充电信号CHG被切换为非激活的低电平(L),并被提供给谐振驱动部527。在谐振驱动部527中,以非激活的低电平接收充电信号CHG,则将驱动开关元件DSW51驱动为非导通状态。充电随之停止,开始谐振(图9的步骤ST4)。另外,动作指示部5233在充电时间Tc内,根据时间判断部5231的判断结果,在流动于线圈(电感器)L51的电流转换为正方向的第一方向电流IL1的情况下,在充电时间Tc结束之后开始谐振。
此时,驱动控制电路52A的时间判断部5231在谐振开始了的时刻,将从时钟部522供给的谐振开始时刻的当前时间CTM3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器(图9的步骤ST5)。
在此,在驱动控制电路52A的时间判断部5231中,判断当前时间CTM4与步骤ST5中存储的时间TMC3的差是否超过了规定的谐振时间Tr(图9的步骤ST6),并将其结果提供给动作指示部5233。动作指示部5233根据时间判断部5231的判断结果,识别出开始谐振之后经过了规定的谐振时间Tr(图9的步骤ST6),在经过了谐振时间Tr的时刻,将从时钟部522供给的当前时间CTM5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器(图9的步骤ST7)。
并且,动作指示部5233根据电流方向判断部5232的判断结果确认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从第二方向电流IL2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图9的步骤ST8)。在步骤ST8,若确认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从第二方向电流IL2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则指示驱动器524以激活电平的高电平输出充电信号CHG。在该情况下,返回步骤ST1的处理,且充电信号CHG以激活的高电平(H)供给。在谐振驱动部527中,若以激活的高电平接收充电信号CHG,则驱动开关元件DSW51被驱动为导通状态。
在谐振部511中,第二节点ND53与基准电位部526为电连接状态。在谐振部511中,从驱动电源部525向第一节点ND52供给驱动电压VCC。即,谐振部511被控制成通过谐振驱动部527切换为第二节点ND53与基准电位部526的连接状态,开始对电容器C51充电并感应出谐振功能,如图8(b)所示,流动于线圈(电感器)L51的正方向的第一电流IL1增大,产生磁场。即,在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被切换为正方向(第一电流方向)的时刻重新开始充电,由此产生充电高效的干扰磁场。
在步骤ST8中,在不能确认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从第二方向电流IL2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的情况下,在驱动控制电路52A的时间判断部5231中,判断当前时间CTM6与步骤ST7存储的时间TMC5的差是否超过了规定的监视时间Tm(图9的步骤ST9),并将其结果提供给动作指示部5233。动作指示部5233根据时间判断部5231的判断结果,从开始谐振之后至经过规定的监视时间Tr为止,重复步骤8的处理。另一方面,若根据时间判断部5231的判断结果,识别出开始谐振之后经过了规定的监视时间Tm(图9的步骤ST9),则动作指示部5233强制地指示驱动器524以激活电平的高电平向输出充电信号CHG。即,在该情况下,也重复从步骤ST1的处理。
另外,在谐振时,谐振部511的第二节点ND53与基准电位部526电分离,通过谐振部511感应出的谐振能量,线圈(电感器)L51的电流IL一边衰减一边流动,伴随于此,干扰磁场也成为一边衰减一边继续产生的状态。
在此,控制部40的驱动控制电路52A例如通过将脉冲状的充电信号CHG提供给谐振驱动部527,利用谐振部511感应出谐振作用并产生了磁场之后,磁场随着谐振能量的衰减而衰减。但是,控制部40在该衰减的磁场保持作为干扰磁场的功能的期间,为了能够感应谐振,从前次的输出(供给)以恒定的周期或/以及非周期(随机)将充电信号CHG以激活的高电平(H)提供给谐振驱动部527。
即,与上述相同,如图8(a)~图8(d)所示,为了再次产生磁场,充电信号CHG从控制部40以激活的高电平(H)提供给驱动控制电路52A的谐振驱动部527。在谐振驱动部527中,若以激活的高电平接收充电信号CHG,则驱动开关元件DSW51被驱动为导通状态。
由此,在谐振部511中,第二节点ND53与基准电位部526成为电连接状态。在谐振部511中,从驱动电源部525将驱动电压VCC提供给第一节点ND52。即,谐振部511被控制成通过谐振驱动部527切换为第二节点ND53与基准电位部526的连接状态,再次感应出谐振功能,流动于线圈(电感器)L51的电流增大,产生磁场。
在此,脉冲状的充电信号CHG被切换为非激活的低电平(L),且被提供给谐振驱动部527。在谐振驱动部527中,若以非激活的低电平接收充电信号CHG,则驱动开关元件DSW51被驱动为非导通状态。
此时,谐振部511的第二节点D53与基准电位部526电分离,但谐振部511成为通过感应出的谐振能量,线圈(电感器)L51的电流一边衰减一边流动,伴随于此,干扰磁场也一边衰减一边继续产生的状态。
以上的动作在产生干扰磁场的期间重复进行。
如此,在装设了本实施方式的磁场产生装置50C的读卡器10中,通过对不法安装于卡片插入口311的盗取用磁头产生干扰磁场,能够防止读取磁数据。
但是,在装设了本实施方式的磁场产生装置50C的读卡器10中,由谐振部(并联谐振电路)511产生干扰磁场的情况下,在作为卡片检测传感器的卡片宽度传感器371检测出卡片时,由于需要通过预读磁头39进行磁检测,因此需要停止干扰磁场的产生。因此,在装设了磁场产生装置50C的读卡器10中,以如下方式构成:将卡片宽度传感器371检出了卡片作为触发,应该停止干扰磁场的产生,控制部40停止将周期性的或/以及非周期性的充电信号CHG输出到驱动控制电路52C的谐振驱动部527。
[采用了第二结构例的驱动控制电路的情况下的动作例]
接下来,参照图8以及图10,对采用了图5的第二结构例作为驱动控制电路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未产生干扰磁场的状态下,如图8(a)所示,为了产生干扰磁场,充电信号CHG从控制部40的驱动控制电路52的驱动器524被提供给磁场产生装置50C的驱动控制电路52C的谐振驱动部527。在该情况下,充电信号CHG以激活的高电平(H)供给。在谐振驱动部527中,若以激活的高电平接收充电信号CHG,则驱动开关元件DSW51被驱动为导通状态。由此,开始充电(图10的步骤ST11)。此时,驱动控制电路52B的时间判断部5231在开始充电的时刻,将从时钟部522供给的充电开始时刻的当前时间CTM11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器(图10的步骤ST12)。
在谐振部511中,第二节点ND53与基准电位部526成为电连接状态。在谐振部511中,从驱动电源部525向第一节点ND52供给驱动电压VCC。即,谐振部511被控制成通过谐振驱动部527切换为第二节点ND53与基准电位部526的连接状态,开始向电容器C51充电并感应出其谐振功能,如图8(b)所示,流动于线圈(电感器)L51的正方向的第一电流IL1增大,产生干扰磁场。
在此,驱动控制电路52B的动作指示部5233B根据电流方向判断部5232B的判断结果,确认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是否是第一方向电流IL1(图10的步骤ST13)。在充电时间Tc内,根据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C的监视结果,在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是第一方向电流IL1的情况下,动作指示部5233B确认为了将磁场产生部51驱动控制为谐振状态,是否经过了充电时间Tc(图10的步骤ST14)。具体地说,在驱动控制电路52B的时间判断部5231中,判断当前时间CTM12与步骤ST12中存储的充电开始时刻的时间TMC11的差是否超过了规定的充电期间Tc(图10的步骤ST14),并将其结果提供给动作指示部5233B。若动作指示部5233B根据时间判断部5231的判断结果,识别出从开始充电之后经过了规定的充电时间Tc(图10的步骤ST14),则为了将磁场产生部51驱动控制为谐振状态,指示驱动器524将充电信号CHG切换为非激活电平的低电平。由此,充电信号CHG被切换为非激活的低电平(L),并被提供给谐振驱动部527。在谐振驱动部527中,若充电信号CHG以非激活的低电平被接收,则驱动开关元件DSW51被驱动为非导通状态。伴随于此,充电停止,开始谐振(图10的步骤ST15)。另外,动作指示部5233在充电时间Tc内,根据时间判断部5231的判断结果,在流动于线圈(电感器)L51的电流转换为正方向的第一方向电流IL1的情况下,在充电时间Tc结束之后开始谐振。
另外,在步骤ST13中,在充电时间Tc内,在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没有变成第一方向电流IL1的情况下(不转换的情况下),驱动控制电路52B作为异常,结束磁场产生部的驱动控制。
在步骤ST15中,若开始谐振,则驱动控制电路52B的时间判断部5231在开始谐振的时刻,将从时钟部522供给的谐振开始时刻的当前时间CTM13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部(图10的步骤ST16)。接下来,驱动控制电路52B的电流方向判断部5232B将电流方向标记FLG例如设定为“1”(或“0”),将电流方向反转次数N设定为“0”(图10的步骤ST17)。即,电流方向判断部5232B将电流方向标记FLG和电流方向反转次数N初始化。接下来,电流方向判断部5232B根据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C的比较输出信号DIR,判断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方向是否与设定的电流方向标记FLG所示的方向一致(图10的步骤ST18)。在步骤ST18中,在判断出一致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T19的处理,在判断出不一致的情况下,不进行步骤ST19的处理,转移至步骤ST20。在步骤ST19中,将电流方向标记FLG的设定值设定为异或(XOR)后的值,例如设定为“0”,对电流方向反转次数N加1。并且,转移至步骤ST20的处理。
在步骤ST20中,在驱动控制电路52B的时间判断部5231中,判断当前时间CTM14与步骤ST16中存储的谐振开始时刻的时间TMC13的差是否超过了规定的谐振时间Tr,并将其结果提供给动作指示部5233。动作指示部5233根据时间判断部5231的判断结果识别出开始谐振之后经过了规定的谐振时间Tr(图10的步骤ST20),转移至步骤ST21的处理,在没有经过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T18的处理,直至经过谐振时间Tr,对电流方向标记FLG的设定和电流方向反转次数N进行计数(递增)。在步骤ST21中,在驱动控制电路52B的电流方向判断部5232B中,判断计数的电流方向反转次数N是否在存储于存储部521B的规定次数Nc以上,并将其结果提供给动作指示部5233B。若动作指示部5233B确认计数的电流方向反转次数N在规定次数Nc以上,则动作指示部5233B向时间判断部5231发出指示。由此,驱动控制电路52B的时间判断部5231在经过了谐振时间的时刻,将由时钟部522供给的谐振经过时刻的当前时间CTM15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器(图10的步骤ST22)。
并且,动作指示部5233B根据电流方向判断部5232B的判断结果,确认出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从第二方向电流IL2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图10的步骤ST23)。在步骤ST23中,若确认出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从第二方向电流IL2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图10的步骤ST23),则指示驱动部524将充电信号CHG以激活电平的高电平向输出。在该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T11的处理,充电信号CHG以激活的高电平(H)供给。在谐振驱动部527中,若以激活的高电平接收充电信号CHG,则驱动开关元件DSW51被驱动至导通状态。
在谐振部511中,第二节点ND53与基准电位部526成为电连接状态。在谐振部511中,从驱动电源部525向第一节点ND52供给驱动电压VCC。即,谐振部511被控制成通过谐振驱动部527切换为第二节点ND53与基准电位部526的连接状态,开始向电容器C51充电,且感应出谐振功能,如图8(b)所示,流动于线圈(电感器)L51的正方向的第一电流IL1增大,产生干扰磁场。即,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在被切换为正方向(第一电流方向)的时刻重新开始充电,由此产生充电效率较高的干扰磁场。即,在该情况下,也重复从步骤ST11的处理。
在步骤ST23中,在不能确认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从第二方向电流IL2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的情况下,在驱动控制电路52B的时间判断部5231中,判断当前时间CTM16与步骤ST22中存储的谐振结束时刻的时间TMC15的差是否超过了规定的监视时间Tm(图10的步骤ST24),且其结果被提供给动作指示部5233B。动作指示部5233B根据时间判断部5231的判断结果,从开始谐振至经过规定的监视时间Tm,重复步骤23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T21中,在谐振时间Tc内,获得的反转次数N未达到规定次数Nc的情况下,在步骤ST24中,根据时间判断部5231的信息,即使经过监视时间Tm,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也没有从第二方向电流IL2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的情况下,动作指示部5233B作为异常,结束磁场产生部的驱动控制。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通过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C的监视获得的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方向,控制磁场产生部51的充电的时刻。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磁场产生装置50中,通过对流动于线圈L51的交流电流的方向的监视以及/或电流方向反转次数的监视,能够实现在并联谐振电路的电容器C51中流动直流电流并存储电荷的时刻的合适化。并且,能够以较高精度实现高效的干扰磁场控制,能够可靠地防止使用盗取用磁头不法获得磁数据。并且,在磁场产生装置50中,通过始终监视电感器即线圈的电流状态,作为谐振电路元件的损伤和异常,结束磁场产生部的驱动控制。并且,在本磁场产生装置50中,通过始终监视线圈的电流状态,能够检测因谐振电路元件的损伤和线圈的断线引起的功能障碍,能够提高作为干扰磁场产生装置的可靠性。并且,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具有能够实现追加比较器(comparator)电路元件的优点。
在此,作为比较例,考察不像本实施方式那样对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方向进行监视以及/或对电流方向反转次数进行监视的情况下的充电以及谐振动作。
图11是示出不实施电流方向的监视的情况下的充电以及谐振动作正常进行的情况下的状态的波形图。
图12是示出不实施电流方向的监视的情况下的充电以及谐振动作未正常进行的情况下的状态的波形图。
在图11以及图12中,(a)示出充电信号CHG,图8(b)示出线圈电流IL(1、2),(c)示出电源电流ICS,(d)示出干扰磁场产生装置输出即干扰磁场DMG。
在不对电流方向实施监视的情况下的磁场产生装置的并联谐振电路中,首先也在电容器中流动有直流的电流且进行存储电荷的充电,接下来通过对存储于电容器的电气进行放电,进行在线圈与电容器之间使交流电流流动的谐振动作。在该充电以及谐振动作中,如图11(a)以及11<b>所示,偶然地在电流方向从第二方向电流IL2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的时刻进行下一次充电,能够恰当地将电荷存储于电容器。由此,能够对盗取用磁头的线圈施加相互感应作用并扰乱输出,从而干扰磁数据获取。
但是,在磁场产生装置50中,在重复且持续进行充电和谐振的情况下,若如图12(a)~12(d)所示,在谐振中,在线圈的电流向逆向流动的时刻(电容器放电中)进行充电,则存在如下可能:向电容器的充电效率下降,向盗取用磁头的干扰输出强度也下降。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方向进行监视以及/或对电流方向反转次数进行监视,能够实现在并联谐振电路的电容器C51中流动直流电流并储存电荷的时刻的合适化。因此,能够以较高精度实现高效的干扰磁场控制,能够可靠地防止使用盗取用磁头不法地获得磁数据。
另外,在将具有这样的特征的磁场产生装置50应用于读卡器10的情况下,能够采用如下的结构:暂时使磁场产生停止,使存储于驱动控制电路52的谐振部511的谐振能量释放(放电),以使残留干扰磁场不影响磁检测。在该结构中,例如在磁场产生装置50中,作为放电用的第一开关元件的晶体管与谐振部511的第一节点ND52连接且确保谐振能量的释放路径(放电路径、逃逸通道)。并且,在磁场产生装置50C中,在驱动电源部525的驱动电压VCC向谐振部511的供给线连接有作为第二开关元件的晶体管,该晶体管在干扰磁场产生动作停止时,停止将驱动电压VCC提供给谐振部511的第一节点ND52。在该情况下,在停止干扰磁场产生动作时,优选断开第二开关元件且使第一节点ND52与驱动电压VCC的供给源分离之后,接通第一开关元件并释放谐振能量。另一方面,在开始磁场产生动作时,断开第一开关元件并封闭放电路径之后,接通第二开关元件并与驱动电压VCC的供给源连接。
[读卡器的卡片吸入以及排出动作]
最后,作为一例,参照磁场产生装置50的驱动时刻对读卡器10的卡片MC的吸入以及排出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磁场的产生省略已经详细叙述的电流方向的监视的动作,仅作为干扰磁场产生进行叙述。换言之,在干扰磁场产生步骤中,将根据上述的电流方向的监视进行的充电开始控制动作等全部包含在内来进行,在产生干扰磁场时,进行与图9和图10相同的处理。
首先,参照图13以及图14说明吸入动作。图13是用于说明卡片吸入时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4是用于说明卡片吸入时的动作的图。
在此,在控制部40的控制下,磁场产生装置50的驱动控制电路52被驱动,且对盗取用磁头产生干扰磁场(步骤ST31)。对干扰磁场的产生进行与图9和图10相同的处理。在该干扰磁场的产生状态下,利用者通过将卡片MC插入至插入口311(步骤ST32),通过卡片宽度传感器371检测出被插入的卡片(步骤ST33)。该检测信息被提供给控制部40。
在控制部40检测出卡片MC的插入时,接下来预读磁头39在形成于卡片MC的磁条mp滑动,对写入磁条mp上的磁数据进行读取。此时,控制部40中,为了在预读磁头39读取卡片MC的磁数据、进行磁检测时,使残留干扰磁场不对磁检测产生影响,与上述的动作相同,使磁场产生停止,使存储于驱动控制电路52的谐振部511的谐振能量释放(放电)(步骤ST34、ST35)。在该状态下,形成于被插入的卡片MC的磁条部被卡片插入检测用预读磁头39检测出(步骤ST36)。然后,通过该预读磁头39的检测信号,控制部40在规定时间驱动磁场产生装置50的驱动控制电路52,使干扰磁场产生(步骤ST37)。然后,在产生了干扰磁场的状态下,控制部40打开滑门38(步骤ST8),起动驱动用马达36(步骤ST39),驱动包括读取用搬运辊331的搬运系统。
其结果是,卡片MC能够被吸入内部。若卡片MC超过滑门38的位置被插入到里侧,则其前端被搬运辊331拖入,开始卡片MC的吸入动作(步骤ST40)。
在此,在本例子中,在开始吸入卡片MC之后,例如在卡片MC的后端从卡片插入口311突出的状态的期间,通过磁场产生装置50使干扰磁场产生,之后,停止干扰磁场的产生(步骤ST41)。干扰磁场的产生时间能够由从卡片插入检测用的预读磁头39的检测时刻开始的经过时间、卡片宽度传感器371等进行管理。
接下来,在卡片MC被吸入至读取用磁头34的位置之后,通过磁头34进行卡片MC的读取动作或写入动作(步骤ST42)。
如此,在本例子的卡片MC的吸入动作中,在卡片MC的后端从卡片插入口311突出的时刻,使干扰磁场产生。其结果是,例如,如图14的假想线所示,即使在卡片插入口311的外部侧位置例如上位装置的正面面板20的表面安装了盗取用磁头61,通过产生干扰磁场,被插入的卡片MC的磁数据也不能被盗取用磁头61完全读取。因此,能够阻止磁数据被这样的盗取用磁头61不法地读取。
接下来,参照图15以及图16对排出动作进行说明。图15是用于说明卡片排出时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6是用于说明卡片排出时的动作的图。
在该情况下,通过搬运辊331、332、333开始卡片MC的排出动作(步骤ST51),排出的卡片MC的排出方向的前端被卡片宽度传感器371检测出(步骤ST52),磁场产生装置50被驱动,且产生干扰磁场(步骤ST53)。对干扰磁场的产生进行与图9以及图10相同的处理。
之后,若排出的卡片MC的后端被光电传感器352检测出(步骤ST54),则停止驱动用马达36(步骤ST55),结束卡片排出动作。之后,控制部40停止磁场产生装置50的驱动控制电流52的驱动,使干扰磁场停止产生(步骤ST56)。
在结束了卡片排出动作的时刻,卡片MC的后端为被搬运辊331拖入的状态。利用者能够通过轻轻拉扯卡片MC,从卡片插入口311取出卡片MC。另外,在利用者忘记取出卡片MC的情况下,在经过规定的时间之后,能够驱动搬运辊而将卡片MC回收至内部。
如此,在本例子的读卡器10中,在排出卡片时,也在其排出侧的前端部分从卡片插入口311突出至外部的状态下,暂时产生干扰磁场。因此,即使在正面面板表面安装了盗取用磁头61,也能够阻止通过该盗取用磁头61读取排出的卡片MC的磁数据。
另外,在本例子中,举一个例子,在卡片插入时以及排出时,在规定的期间内只驱动一次磁场产生装置50,但也能够采用间歇地驱动两次以上的各种方式。
[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本上具有将电感器即线圈L以及电容器C连接而形成的LC并联谐振电路,由于谐振能量的保持特性,利用该LC并联谐振电路在规定期间持续地产生强磁场。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的监视获得的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方向,控制磁场产生部51的充电的时刻。并且,磁场产生装置50在重复并持续地进行充电和谐振的情况下,在谐振中,不会在线圈L51的电流向反方向流动的时刻(电容器C51放电中)进行充电。因此,不会存在产生反电动势且对驱动电源部525(电源电路)进行充电的担心,能够实现安全且能量效率例如向电容器C51的充电效率较高的干扰磁场控制。
在磁场产生装置50中,判断部523具有使充电停止之后判断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谐振时间Tr的时间判断部5231,动作指示部5233确认经过谐振时间Tr,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转换为正方向的第一方向电流IL1这一情况,对磁场产生部51以充电的方式进行驱动控制。由此,进行预先设定的谐振时间Tr的判断,确认经过了恰当的时间之后,电流转换为第一方向这一情况,由此能够进一步以较高的精度实现在谐振部511(磁场产生部51)的电容器C51中流动直流电流且存储电荷的时刻的合适化。
并且,磁场产生装置50中,判断部523的时间判断部5231判断在经过谐振时间Tr之后,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监视时间Tm,在经过监视时间Tm,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没有转换为正方向的第一方向电流IL1时,动作指示部5233对磁场产生部51以充电的方式进行驱动控制。由此,由于在经过监视时间Tm之后,流动于线圈C51的电流没有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时,动作指示部5233对磁场产生部51以充电的方式进行驱动控制,因此磁场产生装置50能够以所期望的期间持续地进行充电和谐振。
并且,磁场产生装置50的时间判断部5231判断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充电时间Tc,在充电时间Tc内,根据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的监视结果,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的情况下,动作指示部5233在充电时间Tc结束之后开始谐振。由此,动作指示部5233在识别出经过了预先设定的充电时间Tc时,将磁场产生部51驱动控制为谐振状态,因此能够在恰当的时刻开始谐振。
并且,在充电时间Tc内,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没有转换为第一方向电流IL1的情况下,判断部523的动作指示部5233作为异常,结束所述磁场产生部的驱动控制,由此能够检测出因构成谐振部511的谐振电路元件(线圈L51和电容器C51等)的损伤和线圈L51的断线而引起的功能障碍,能够提高作为磁场产生装置50的可靠性。
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磁场产生装置50中,通过对流动于线圈L51的交流电流的方向进行监视以及/或对电流方向反转次数进行监视,能够实现在并联谐振电路的电容器C51中流动直流电流且存储电荷的时刻的合适化。因此,能够以较高的精度实现高效的干扰磁场控制,能够可靠地防止使用盗取用磁头不法地获得磁数据。并且,在本磁场产生装置50中,通过监视流动于线圈L51的电流的电流方向反转次数,能够检测出因谐振电路元件的损伤和线圈的断线而引起的功能障碍,能够提高作为装置的可靠性。并且,由于在电流方向反转次数达到了规定次数的情况下控制充电的时刻,因此能够以更高的精度实现存储电荷的时刻的合适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读卡器10对记录于卡片MC的磁数据进行处理,该读卡器10具有磁场产生装置50,该磁场产生装置50产生干扰卡片MC的磁数据的读取的磁场,由于能够以比较器(comparator)电路元件构成电流方向监视电路53,能够抑制结构的大型化,且能够实现在谐振电流的电容器C51中流动直流电流并存储电荷的时刻的合适化,并能够以较高的精度实现高效的干扰磁场控制。并且,在读卡器10中,能够以恰当的时间、强度来持续且有效地产生干扰磁场,且能够以较高的精度可靠地防止不法获得磁数据。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不法行为者为了读取卡片的磁数据,在正面面板的外部侧中,在读卡器的卡片插入口安装了包括读取用磁头和磁读取电路的所谓的盗取用磁头装置(窃取器)60,也能够产生较强的磁场,不仅可使干扰磁场的输出增大,还能够实现能量效率较高的干扰磁场控制,能够以较高的准确度可靠地防止使用盗取用磁头不法地获得磁数据。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由将线圈(电感器)L51与电容器(电容器)C51并联连接得到的LC并联谐振电路构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将线圈(电感器)L51与电容器(电容器)C51串联连接得到的LC串联谐振电路。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磁场产生部51的并联谐振电路L1通过将线圈L51卷绕于铁芯FC而形成,如图17所示,也能够不使用铁芯而通过线圈L1形成。
并且,在将磁场产生装置50应用于读卡器10的情况下,能够采用如下的结构:为了使残留干扰磁场不对磁检测产生影响,暂时使磁场产生停止,而使驱动控制电路52的谐振部511的谐振能量释放(放电)。通过这个结构,例如,在磁场产生装置50C中,能够使作为放电用的第一开关元件的晶体管与谐振部511的第一节点ND52连接,且确保谐振能量的释放路径(放电路径,逃逸通道)。
并且,在磁场产生装置50C中,在干扰磁场产生动作停止时,停止将驱动电压VCC提供给谐振部511的第一节点ND52的作为第二开关元件的晶体管与驱动电源部525的驱动电压VCC向谐振部511的供给线连接。在该情况下,在磁场产生动作停止时,优选在断开第二开关元件且使第一节点ND52从驱动电压VCC的供给源切断之后,接通第一开关元件而释放谐振能量。其结果是,能够高效地进行谐振能量的释放(放电)。
另一方面,在磁场产生开始时,断开第一开关元件且封闭放电路径之后,接通第二开关元件且与驱动电压VCC的供给源连接。其结果是,能够高效地使磁场产生开始或重新开始。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预读磁头39对磁场的误检测,且能够响应性较好地进行滑门的开闭控制,进而即使在迅速地插入了卡片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卡片碰撞(冲撞)滑门的现象产生。
符号说明
10 读卡器(磁记录介质理装置);
20 正面面板;
21 开口;
30 卡片处理部;
34 磁头;
311 卡片插入口;
37 卡片插入检测机构;
371 卡片检测传感器;
38 滑门;
39 预读磁头;
40 控制部;
50、50C 磁场产生装置;
51 磁场产生部;
511 谐振部;
52、52A、52B 驱动控制电路;
521、521B 存储部;
522 时钟部;
523、523B 判断部;
5231 时间判断部;
5232、5232B 电流方向判断部;
5233、5233B 动作指示部;
524 驱动器;
525 驱动电源部;
526 基准电位部;
527 谐振驱动部;
53、53C 电流方向监视电路;
531 比较器;
R51~R54 电阻元件;
L51 电感器(线圈);
C51 电容器;
DSW51 驱动开关元件;
MC 卡片。

Claims (19)

1.一种磁场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磁场产生部,其包括连接有电感器以及电容器的谐振部,且通过对所述电容器进行电荷的充电和对所充电的电荷放电,使得交流的电流在所述电感器与所述电容器之间流动,通过谐振来产生磁场;
电流方向监视部,其对流动于所述磁场产生部的所述电感器的电流的方向进行监视;以及
判断部,其根据通过所述电流方向监视部的监视获得的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方向,控制所述磁场产生部的充电的时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场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感器中交替地流动有第一方向电流与第二方向电流,所述第一方向电流从一端侧流向另一端侧,所述第二方向电流从另一端侧流向一端侧,
所述判断部具有:
电流方向判断部,其根据所述电流方向监视部的监视结果,判断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是否转换为所述第一方向电流;以及
动作指示部,其在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转换为所述第一方向电流时,对所述磁场产生部以充电的方式进行驱动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场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部具有时间判断部,所述时间判断部判断在使所述充电停止之后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谐振时间,
所述动作指示部确认经过所述谐振时间,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转换为所述第一方向电流这一情况,对所述磁场产生部以充电的方式进行驱动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场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部的所述时间判断部判断在经过所述谐振时间后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监视时间,
在经过所述监视时间,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没有转换为所述第一方向电流时,所述动作指示部对所述磁场产生部以充电的方式进行驱动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场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部的所述时间判断部判断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充电时间,
在所述充电时间内,根据所述电流方向监视部的监视结果,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转换为所述第一方向电流的情况下,所述动作指示部在充电期间结束之后使谐振开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场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部的动作指示部在所述充电期间内,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没有转换为所述第一方向电流的情况下,异常结束。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场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部具有时间判断部,所述时间判断部判断使所述充电停止之后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谐振时间,且判断谐振时间经过后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监视时间,
所述电流方向判断部在所述谐振时间内,根据所述电流方向监视部的监视结果,获得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的反转次数,
所述动作指示部在所述谐振时间内,获得的所述反转次数在规定次数以上的情况下,在所述监视时间内,根据所述电流方向监视部的监视结果,进行与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相应的所述磁场产生部的驱动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场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谐振时间内,获得的所述反转次数未达到规定次数的情况下,所述判断部的所述动作指示部作为异常,结束所述磁场产生部的驱动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场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部的所述时间判断部判断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监视时间,
在经过所述监视时间,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没有转换为所述第一方向电流时,所述动作指示部不对所述磁场产生部以充电的方式驱动控制,而作为异常,结束所述磁场产生部的驱动控制。
10.一种磁场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控制磁场产生部的驱动,所述磁场产生部包括连接有电感器以及电容器的谐振部,且通过向所述电容器进行电荷的充电和对所充电的电荷放电,使得交流的电流在所述电感器与所述电容器之间流动,通过谐振来产生磁场,该控制方法在控制所述磁场产生部的驱动时,
监视流动于所述磁场产生部的所述电感器的的电流的方向,
根据通过所述监视获得的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方向,控制所述磁场产生部的充电的时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磁场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感器中交替地流动有第一方向电流与第二方向电流,所述第一方向电流从一端侧流向另一端侧,所述第二方向电流从另一端侧流向一端侧,
在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转换为所述第一方向电流时,对所述磁场产生部以充电的方式进行驱动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磁场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使所述充电停止之后经过预先设定的谐振时间,则根据所述监视电路的监视结果,确认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转换为所述第一方向电流这一情况,对所述磁场产生部以充电的方式进行驱动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磁场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经过预先设定的监视时间且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没有转换为所述第一方向电流时,对所述磁场产生部以充电的方式驱动控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场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开始充电之后预先设定的充电时间内,根据所述监视电路的监视结果,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转换为所述第一方向电流的情况下,在充电时间结束之后使谐振开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磁场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充电期间内,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没有转换为所述第一方向的情况下,异常结束。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场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开始谐振之后预先设定的谐振时间内,根据所述监视电路的监视结果,获得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的反转次数,在获得的该反转次数在规定次数以上的情况下,在预先设定的监视时间内根据所述监视电路的监视结果,进行与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相应的所述磁场产生部的驱动控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磁场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谐振时间内,获得的所述反转次数未达到规定次数的情况下,作为异常,结束所述磁场产生部的驱动控制。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场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经过预先设定的监视时间,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没有转换为所述第一方向电流时,不对所述磁场产生部以充电的方式进行驱动控制,而作为异常,结束所述磁场产生部的驱动控制。
19.一种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对记录于所述磁记录介质上的磁信息进行处理,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具有磁场产生装置,该磁场产生装置产生磁场,所述磁场干扰磁记录介质的磁信息的读取,
所述磁场产生装置具有:
磁场产生部,其包括连接有电感器以及电容器的谐振部,且通过对所述电容器进行电荷的充电和对所充电的电荷放电,使得交流的电流在所述电感器与所述电容器之间流动,通过谐振来产生磁场;
电流方向监视部,其对流动于所述磁场产生部的所述电感器的电流的方向进行监视;以及
判断部,其根据通过所述电流方向监视部的监视获得的流动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流方向,控制所述磁场产生部的充电的时刻。
CN201580029167.3A 2014-07-01 2015-06-23 磁场产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631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6205A JP6612018B2 (ja) 2014-07-01 2014-07-01 磁界発生装置、磁界発生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磁気記録媒体処理装置
JP2014-136205 2014-07-01
PCT/JP2015/067937 WO2016002568A1 (ja) 2014-07-01 2015-06-23 磁界発生装置、磁界発生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磁気記録媒体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3144A true CN106463144A (zh) 2017-02-22
CN106463144B CN106463144B (zh) 2019-03-15

Family

ID=55019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916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63144B (zh) 2014-07-01 2015-06-23 磁场产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402597B2 (zh)
EP (1) EP3166108A4 (zh)
JP (1) JP6612018B2 (zh)
CN (1) CN106463144B (zh)
RU (1) RU2650708C1 (zh)
WO (1) WO201600256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6046A (zh) * 2018-09-26 2020-04-0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8759B2 (ja) * 2014-07-08 2017-08-0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カードリーダ
KR20170126735A (ko) * 2016-05-10 2017-11-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기 스트라이프 데이터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JP6999300B2 (ja) 2017-06-30 2022-01-1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媒体処理装置および妨害磁界発生方法
JP7213028B2 (ja) * 2018-06-21 2023-01-2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媒体処理装置および磁界発生方法
JP2020113357A (ja) * 2019-01-17 2020-07-2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媒体処理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4622A (ja) * 1999-06-30 2001-01-19 Hitachi Ltd 交番磁界発生回路及び磁気抵抗効果ヘッドの評価装置
WO2007020970A1 (ja) * 2005-08-19 2007-02-22 Orient Instrument Computer Co., Ltd. データ消去装置、及びデータ消去方法
US20090189459A1 (en) * 2008-01-25 2009-07-30 Roland Seefried Contactless energy an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method
US20110174874A1 (en) * 2010-01-19 2011-07-21 Poznansky Amir Transaction Card With Improved Security Features
EP2608160A2 (de) * 2011-12-21 2013-06-26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Verfahren für die Kompensation von Störungen bei magnetischen Messungen an Wertdokumenten
CN103733231A (zh) * 2011-08-30 2014-04-16 日立欧姆龙金融系统有限公司 磁记录介质读取装置
CN103748765A (zh) * 2011-06-14 2014-04-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36496B2 (ja) 1999-08-31 2007-06-2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磁気カード取引装置
US7837110B1 (en) * 2005-05-28 2010-11-23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 Magnetic stripe reader having digital peak detector
JP2007220200A (ja) 2006-02-16 2007-08-30 Orient Sokki Computer Kk 磁気情報消去装置
AT507034B1 (de) * 2008-06-18 2010-04-15 Keba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bsicherung einer lesevorrichtung für kartenförmige datenträger gegen unerlaubtes auswerten oder kopieren von magnetisch codierten daten eines zugeführten kartenförmigen datenträgers
JP5180984B2 (ja) * 2010-03-16 2013-04-10 日立オムロンターミナ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磁気読取装置
JP5759807B2 (ja) * 2011-06-29 2015-08-0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カード挿入部およびカードリーダ
JP2015197687A (ja) 2014-03-31 2015-11-0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磁界発生装置、磁気記録媒体処理装置および磁気記録媒体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US10304608B2 (en) 2014-04-17 2019-05-28 Mine Site Technologies Pty Ltd Field regulato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4622A (ja) * 1999-06-30 2001-01-19 Hitachi Ltd 交番磁界発生回路及び磁気抵抗効果ヘッドの評価装置
WO2007020970A1 (ja) * 2005-08-19 2007-02-22 Orient Instrument Computer Co., Ltd. データ消去装置、及びデータ消去方法
US20090189459A1 (en) * 2008-01-25 2009-07-30 Roland Seefried Contactless energy an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method
US20110174874A1 (en) * 2010-01-19 2011-07-21 Poznansky Amir Transaction Card With Improved Security Features
CN103748765A (zh) * 2011-06-14 2014-04-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CN103733231A (zh) * 2011-08-30 2014-04-16 日立欧姆龙金融系统有限公司 磁记录介质读取装置
EP2608160A2 (de) * 2011-12-21 2013-06-26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Verfahren für die Kompensation von Störungen bei magnetischen Messungen an Wertdokumente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6046A (zh) * 2018-09-26 2020-04-0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CN110956046B (zh) * 2018-09-26 2023-12-0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14986A (ja) 2016-01-28
JP6612018B2 (ja) 2019-11-27
CN106463144B (zh) 2019-03-15
RU2650708C1 (ru) 2018-04-17
US10402597B2 (en) 2019-09-03
EP3166108A1 (en) 2017-05-10
WO2016002568A1 (ja) 2016-01-07
EP3166108A4 (en) 2018-04-04
US20170140180A1 (en) 2017-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3144A (zh) 磁场产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US9779273B2 (en) Magnetic recording medium process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of the same
CN103403740B (zh) 卡片插入部及读卡器
JP3936496B2 (ja) 磁気カード取引装置
JP4680048B2 (ja) カード処理装置
CN1310179C (zh) Ic卡处理装置
CN106471519B (zh) 读卡器
EP3279828B1 (en) Card reader
JP2015197687A (ja) 磁界発生装置、磁気記録媒体処理装置および磁気記録媒体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680931B2 (ja) 磁界発生装置、磁界発生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磁気記録媒体処理装置
US10332548B2 (en) Magnetic recording medium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generating interference field
CN100461207C (zh) Ic卡处理装置
JP2014128175A (ja) 磁界発生装置および磁気記録媒体処理装置
CN105261106A (zh) 磁数据读取装置及磁数据读取方法
JP4916536B2 (ja) Icカード処理装置
KR100397820B1 (ko) 전자석을 이용한 카드 데이터 파손장치
JPH08315095A (ja) カードリーダ/ライタのデータ消去装置
EP3200117A1 (en) Card read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ard reader
JP2002063611A (ja) 自動改札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