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537C - 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经皮吸收制剂 - Google Patents
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经皮吸收制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4537C CN1064537C CN95102196A CN95102196A CN1064537C CN 1064537 C CN1064537 C CN 1064537C CN 95102196 A CN95102196 A CN 95102196A CN 95102196 A CN95102196 A CN 95102196A CN 1064537 C CN1064537 C CN 106453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uctus
- gel
- acyclovir
- acid
-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0 COc(cc1)cc(Cl)c1O* Chemical compound COc(cc1)cc(Cl)c1O* 0.000 description 4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经各种皮肤进行穿透试验并由血中浓度证实,选用中药药引子如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nic acid)、月桂烯(β-myrcene)、桉叶素(Cineole)、熊果酸(Ursolic acid)、甘草酸(glycyrrhizin)、蒎烯[(+)-α-Pinene]于常用的局部用药剂型,如软膏剂、悬浮剂、凝胶剂、溶液剂、贴剂、喷雾剂中可产生极佳的促进吸收效果。
Description
在本世纪内病毒为害已造成极大的震憾,其中不论单纯性疱疹(HSV-1)、肝炎,或后天免疫缺陷病毒(HIV、AIDS)都存在着难以治愈的现象。而目前已知的抗病毒药物可区分为嘧啶拮抗剂、嘌呤拮抗剂、天然生物碱、抗生素、及酶等类。其中包括阿昔洛韦(Acyc-lovir,ACV,D1)、丹希克和(Danciclovir,D3)、阿拉阿(Ara-A,9-β-D-阿糖呋喃-9H-嘌呤-6-胺,D4)、迪敌依(2′,3′-二脱氧次黄嘌呤核苷,DDI,D7)、迪敌和(2′,3′-二脱氧腺苷,DDA,2′,3′-二脱氧-9-β-核糖呋喃-9H-嘌呤-6-胺,D6)、更昔洛韦(Ganciclovir,DHPG,9-(1,3-二羟基-2-丙氧基-甲基)鸟嘌呤,D2)、卡保和(Car-bovir,D5)、卡敌宝(Cordycepin,D8)、脱氧鸟苷(Deoxyguanosi-ne,D9)、阿糖胞苷(Cytarabine,D11)、迪敌希(2′,3′-二脱氧胞嘧啶核苷,DDC,D12)、迪似梯(2′,3′-二脱氢-2′,3′-脱氧胸腺嘧啶脱氧核苷,DHH,D14)、磷佳和(9-(3-羟基-2-膦酰甲氧丙基)腺苷,HPMPA,D10)、齐多夫定(Zidovudine,ZDV,D13)、脱氧胸苷(Deoxythymidine,D15)、氟碘胞嘧啶(2′-氟-5-idoaracytosine,HIAC,D17)、碘脱氧胞苷(5-碘代-2′-脱氧胞苷,IDC,D18)、溴乙烯脱氧尿苷(Bromovinyldeoxy uridine,BVDU,D16)、脱氧尿苷(2′-Deo-xyuridine,EDU,D19)、三氟尿苷(5-三氟甲基-2′-脱氧脲苷,F3T,D20)、阿糖胸苷(1-β-D-阿糖呋喃胸苷,Ara-T,D21)、利巴韦林(Ribaviriv,D23)、磷佳希(9-(3-羟基-2-膦酰甲氧丙基)胸苷,HPMPC D22)、雷保麦(Riboxamide,D24)、阿曼定(Amantidine,D25)、轮曼定(Rimantidine,D26)、曲金刚胺(Tromantadine,D27)、阿拉冬(Aritdone,D28)、吗啉胍(moroxydine,D29)、恩韦肟(Enviroxime,D30)、膦甲酸钠(Foscamet sodium,D31),如表1所示均为类似结构的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给药途径不外口服、注射、局部涂敷,而所存在的毒性极高甚至于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肾功能现象。
阿昔洛韦(ACV)的化学结构式为含有如图1A所示嘌呤环(purine)与脱氧鸟苷(2′-deoxyguanosine)架构的9-[(2-羟乙氧基)甲基]鸟嘌呤化合物。阿昔洛韦(ACV)对于第一型及第二型的单纯性疱疹病毒(HSV1、2)、水痘型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virus,VZV)、艾巴病毒(Epstein Barr virus,EBV)以及巨细胞症病毒(Cytomegalovirus,CMC)均有抑制作用,而其药效对于第一型单纯性疱疹病毒(HSV1)较强,其次为第二型单纯性疱疹病毒(HSV2)、水痘型带状疱疹病毒(VZV)、艾巴病毒(EBV)和巨细胞症病毒(CMV),然而抑制作用依序递减。经体内实验证实阿昔洛韦(ACV)治疗单纯性疱疹病毒的效果较氟碘胞嘧啶(HIAC)或更昔洛韦(DHPG)为佳。且可同时对抗单纯性疱疹病毒第二型和第一型,比溴乙烯脱氧尿苷具有更优异的效果。至于运用阿昔洛韦(ACV)抑制水痘型带状疱疹病毒(VZV)的作用,只是在不同实验中出现具有极大差异性的结果。通常于体外试验下阿昔洛韦(ACV)对抗巨细胞症病毒(CMV)的疗效较碘苷(Idoxuridine)、曲氟尿苷(Trifluridine)、阿糖腺苷(Vidarabine)或更昔洛韦(DHPG)差些。阿昔洛韦(ACV)也可抑制艾巴病毒的生产环(productive cycle),但是对于该病毒处于潜伏期时则无法呈现效果。阿昔洛韦(ACV)与其它核苷类抗病毒药或干扰素并用以对抗包括巨细胞症病毒(CMV)在内的某些疱疹病毒具有协同的效果。
目前市售的阿昔洛韦(ACV)软膏一般使用的基剂有聚乙二醇(PEG)、水性冷霜基剂(modification aqueous cream)及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Corey L.等人于1982年America-n J.of Medicine第73卷第326~334页报告采用每天局部涂敷含5%阿昔洛韦的聚乙二醇软膏4~6次连续5~7天后,其虽可被受疱疹感染的皮肤吸收,然而吸收量极少且其血浆浓度小于0.023mg/L,几乎无法测出其量。另外Poirror R.H.等人于该年相同刊物第393页提出报告,25个眼睛有结合膜穹窿的病人以含3%阿昔洛韦的聚乙二醇软膏每隔5小时涂敷一次(每天4~6次),最后一次给药后5分钟内进行内障摘除手术(cataract extration),经测定得水漾液(aqueoushumour)内的阿昔洛韦(ACV)平均浓度为1.7mg/L,显示可得到极高的穿透量。1986年Freeman D.J.等人在J.of Infectious Diseases第153卷第64~70页研究赋形剂对于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阿昔洛韦(ACV)局部制剂的穿透量(Flux),比较含5%阿昔洛韦(ACV)的水性冷霜基剂、或聚乙二醇(PEG)制剂,以及含6%阿昔洛韦(ACV)的二甲基亚砜(DMSO)等3种剂型,发现聚乙二醇(PEG)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的穿透量最小而另两种剂型分别为其单位时间穿透量的8倍和10倍。依据Greg E.等人发表在J.Invest.Dermatol.上的1992年第98卷第856~863页的研究,发现临床上治疗第一型单纯性疱疹病毒(HSV1)以口服阿昔洛韦(ACV)的效果比局部涂敷更好,而患部表皮的药物浓度比口服药减低2至3倍。且经评估已发表的18篇论文证实,局部涂敷方式使用阿昔洛韦(ACV)制剂,阿昔洛韦(ACV)并不能作用于真皮处,此报导证实目前市售的阿昔洛韦(ACV)软膏无效。可见发展阿昔洛韦(ACV)经皮吸收制剂,以便药物能进入较深层的组织产生疗效极具开发意义。本发明是一种经皮吸收制剂,其在含抗病毒药物的常用局部投药剂型中加入经皮吸收促进剂以改善经皮吸收效应。
经皮输药系统是一种可产生控制性的药物输送系统,将其局部涂敷后能持续地、缓慢地释出药物而达到表皮,并使药物穿透表皮层进入微血管而经循环系统到达治疗目的区呈现疗效。该类剂型最大优点在于使用方便、安全,通常贴在皮肤上或局部使用,必要时能随时撕去不致于发生药物突然大量释出超出临界剂量的危险。一般成年人皮肤总面积约为2m2,而微血管的血流量约占全身三分之一,所以近年来经皮输药系统已成为一种具有相当潜力的给药途径。同时经皮输药系统的设计还拥有改善或去除一般传统剂型副作用的优点,并可适时适量地释出药物以发挥最大疗效,故在临床上得到极佳的评价。
然而经皮输药系统也受药物理化学性质,如分配系数、分子量大小、浓度、分子极性;或是经皮输药系统本身的理化性质,如基剂极性,药物在基剂中的溶解度,系统内组成成分,基剂粘度;甚至于承受皮肤生理及病理状况,如角质层的储存效应,皮肤表面脂质膜,皮肤水合程度,皮肤温度,涂敷粘贴部位差异性,皮肤外伤,病理伤害和药物在皮肤内代谢作用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经皮吸收输药系统最普遍的难题在于缺乏强力且安全的经皮吸收促进剂。
近年来在医学十足发展下人们对于东方医学的评价已明显提高,例如1975年日本厚生省同意将210种中药复方运用于国民健康保险。中药治病所采用的方式有汗、吐、泄、下、托、补、和、解等类复方方剂,调查表明这些复方的处方中有150种含有甘草,其出现频率占71.4%为最高,其后依序为生姜占42.9%、茯苓占35.2%、芍药占32.9%、大枣占31.9%、及桂枝占29.5%等。而另外日本国民医药品集第二修订版注解中收载的93种复方处方的出现频率甘草仍然最高,第二位是生姜,前面六位顺序的生药与上述情况完全相同,而六位以下的的顺序也与运用于国民健康保险中药复方的频率相似。
中药复方使用频率较高的药材甘草根(Glycyrrhizae Radix),所含的主成分为甘草酸(glycyrrhizin)、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等三萜皂苷结构(triterpene saponin)。其次的姜(Zing-iberis Rhizoma),所含主成分中以蒎烯(α-Pinene)、β-月桂烯(β-Myrcene),桉叶酸(Cineole)之类精油(essential oil)为主。而常用的大枣(Zizyphi Fructus)所含主成分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等三萜类配醣体(triterpenoid)。皂角(Gleditsia sinensis Lam)中所含主成分为皂英甙(Gledinin)、皂荚皂甙(Gleditschia Saponin)等三萜类皂苷及鞣酸(Tannins)。茯苓(Hoelen)中所含主成分为齿孔酸(Eburicoic acid)、乙酰脱氢茯苓酸(3β-o-acetyldehydrotumulosic acid)、乙酰茯苓酸(3β-O-acetyltumulosic acid)、脱氢齿孔酸(Dehydroeburicoic acid)、麦角甾醇(Ergosterol)之类三萜类皂苷。芍药根(paeoniae radix)中所含主成分为芍药苷(Paeoniflorin)、白花素(Albiflorin)、含氧芍药苷(Oxypaeoniflorin)、芍药配质酮(Paeoniflorigenone)、苯甲酸芍药苷(Benzoyl-paeoniflorin)、4-十一烷没食子酰葡萄苷(Tetraundeca galloylglucose)、及儿茶精((+)-Catechin)、原花青素(Procyanidin B-1)、单萜类配醣体(monoterpene glycoside)等类鞣酸。桂皮(Cinnamoni Cortex et caulis)所含主成分为桂皮乙酯(Cinnamyl acetate)、桂皮醛(Cinnamaldehyde)之类精油成份及肉桂萜(Cinncassiol A)、氢化桂皮烯酮(Anhydrocinnzeylanol)、去氢桂皮烯宁(Anhydrocinnzeylanine)、桂皮烯宁(Cinnzeylanine)、桂皮烯酮(Cinnzeylanol)等类鞣酸。
归纳上述这些药材的主成分不外单萜类配醣体、三萜类配醣体、三萜类皂苷、鞣酸、精油,而三萜类皂苷本身具有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可降低皮肤表面张力,协助药物经由皮肤到达较深层组织,增加药物的穿透及治疗效果。精油、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等成分,在体外试验证实均有消炎作用,其中的甘草酸和甘草次酸更有抑制脚掌肿胀能力。
1987年Segal R.等人以0.2%碘苷(IDU)与2%甘草酸、0.1%安息香酸(bonzoic acid)的凝胶剂(Gel)制剂可口服给药以治疗单纯性疱疹(HSV),获得美国第4,678,772号专利。同年Segal R.等人在J.Clinic Pharm.第12卷第1~7页报告2%碘苷(IDU)与甘草酸的凝胶剂,与含5%碘苷的治疗纬如松(Viruson)市售软膏剂比较治疗唇或鼻上单纯性疱疹的结果,发现前者不仅可缩短愈合时间,更可降低疼痛感觉。而Touitou E.等人于次年的Drug Design and Delive-ry第3卷第267~272页指出以完整的裸鼠皮肤于34℃与25℃下进行体外扩散实验,发现2%碘苷(IDU)与甘草酸的凝胶剂在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的穿透量(Flux)随环境温度不同分别为后者的6倍与20倍。
本发明经考虑安全性,在常用的中药“药引子”成分中寻找有效的经皮吸收促进剂。本发明的经皮吸收促进剂是将抗病毒药物、中药“药引子”添加于喷雾剂、软膏剂(Ointment)、凝胶剂(Gel)、溶液剂(Solution),悬浮剂(Suspension)、贴剂等局部投药制剂。上述中药“药引子”除包括甘草、生姜、茯苓、芍药、大枣,及桂枝等6种中药的单一成份外,还可包含单萜类配醣体、三萜类配醣体、三萜类皂苷、鞣酸、精油。由于含皂素植物有50个不同科400种植物,经筛选中药复方方剂中后选用包括如表2,3所示常用于中药复方方剂中的植物皂素、鞣酸、精油或萜类中药“药引子”。
表2作为经皮吸收促进剂的中药药材
表2(续)
表3作为经皮吸收促进剂的中药药材
表3(续)
可作为本发明经皮吸收剂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ACV)、和其它结构类似物均为核苷(nucleoside)的药品如图1B-F所示,阿昔洛韦(D1)、更昔洛韦(D2)、丹希克和(D3)、阿拉阿(D4)、卡保和(D5)、迪敌和(D6)、迪敌依(D7)、卡敌宝(D8)、去氧鸟苷(D9)、磷佳和(D10)、阿糖胞苷(D11)、迪敌希(D12)、齐多夫定(D13)、迪似梯(D14)、脱氧胸苷(D15)、溴乙烯脱氧尿苷(D16)、氟碘胞嘧啶(D17)、碘脱氧胞苷(D18)、脱氧尿苷(D19)、三氟胸苷(D20)、阿糖胸苷(D21)、磷佳希(D22)、利巴韦林(D23)、雷保麦(D24)、阿曼定(D25)、轮曼定(D26)、曲金刚胺(D27)、阿拉冬(D28)、吗啉胍(D29)、恩韦肟(D30)、膦甲酸钠(D31)。其中最适宜制成经皮吸收剂的药物为阿昔洛韦(ACV,D1)、更昔洛韦(DHPG,D2)、阿拉阿(Ara-A,D4)、三氟胸苷(F3T,D20)、氟碘胞嘧啶(HIAC,D17)、溴乙烯脱氧尿苷(BVDU,D16)。
本发明的经皮吸收促进剂是在常用的局部用药剂型,如软膏剂、悬浮剂、凝胶剂、溶液剂、贴剂、喷雾剂中添加入0.1~30%的抗病毒药为主成份。其中阿昔洛韦(ACV)、溴乙烯脱氧尿苷(bromovi-nyldeoxyuridine)、更昔洛韦(DHPG)、阿糖腺苷(Vidarabine)、曲氟尿苷(Trifluridine)、三氟胸苷(F3T)、氟碘胞嘧啶(HIAC)的含量以0.1~10%为最适宜。不论任何剂型所添加的赋形剂以2%~99.95%为宜;含5%乙二醇(EG)、42.5~45%聚乙二醇(PEG 400)及42.5~45%聚乙二醇(PEG 4000)可制成软膏剂。凝胶剂随使用的赋形剂选自羰甲基纤维素钠(CMC Na)、聚乙二醇(PEG)、甘油、乙二醇(EG)可呈现为三种类型;各类型除水份宜保持适量外,第一类型以含2~6%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且配合50%甘油为主;第二类型以含20%乙二醇(EG)配合2%羰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主;第三类型以仅含20%的乙二醇(EG)为主。而悬浮剂以含有50~98%乙二醇(EG)及适量水份所组成,另外溶液剂以足够的水份以超声波振荡器使其完全溶解混合。各剂型中促进剂的含量以0.05%至20%为范围,最适宜的含量为0.1%至8%。
本发明采用的体外经皮穿透试验装置,是自行改良的直立式渗透瓶(Franz Cell)如图2所示,其构造是一组直立式且上下可分离的双层玻璃容器。其下层容器充填含有抗生素的定量0.15N氯化钠水溶液,底部放置磁石以产生600rpm的搅拌效果。内外壁间的夹层以循环水流维持恒定温度。上层容器内放置0.25g或0.5g不同剂型的检品,上端开口处以保鲜膜覆盖。上、下二层间夹入各实验所需的动物或人类皮肤作为渗透障壁,并利用金属固定夹加以固定。在指定时间内由取样口(sampling port)抽取200μL的氯化钠溶液样品,并立即添加200μL的氯化钠溶液于容器内,以维持固定溶液量。每次所抽取的样品再加入200μL、5μg/ml的乙酰氨基苯酚(Acetaminophen)作为内在标准品,以高压液相层析法(HPLC)分析检品的含量,依校正曲线换算出药品的穿透量,以供评估制剂中主成分释出状态。
为了判断制剂中抗病毒药物经过72小时的体外经皮穿透试验后是否部分药物被皮肤的酵素代谢,或实验过程存在着足以导致药物损失的缺陷,用下列公式计算:
A′total=A′donor+A′skin+A′receptor
A total=A donor
R:药物回收率
A total:实验前总药量
A donor:实验前供给相的药量
A′total:实验后总药量
A′donor:实验后供给相内残留药量
A′skin:实验后皮肤部位所含有的药量
A′receptor:实验后接受相的药量
本发明分别选择孕妇分娩时取下的羊膜,或蛇全皮、25日、80日龄荷兰猪(guinea pig)的皮肤以及雌性7至9周大的ICR或Balb/C种裸鼠(Nude Mice)的腹部皮肤作为试验皮肤(膜)材料,以研究抗病毒药物与中药“药引子”制成经皮吸收剂的经皮吸收情形,并以高压液相层析法(HPLC)分析定量抗病毒药物的穿透量。此外,以家兔进行体内实验,将药物覆盖于家兔耳朵经72小时后测定该耳朵各层皮层的阿昔洛韦及组织中药物浓度。本发明制剂经体外实验发现中药“药引子”有促进经皮吸收效果,例如含0.01%甘草酸(Glyc-yrrhizin)制成的0.01%阿昔洛韦(ACV)水溶液处方(#1)制剂经过28.75小时的蛇皮体外穿透试验,如图3所示其面积穿透累积量4.8μg/cm2为不含甘草酸控制组处方(#2)的2倍。若于含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的2%阿昔洛韦(ACV)凝胶剂,分别使用80日龄、25日龄荷兰猪皮,及7至9周大的母裸鼠皮比较经皮吸收效果,72小时后如图4所示裸鼠皮穿透效果较好;而羊膜或80日龄、25日龄的猪皮对于阿昔洛韦(ACV)经皮吸收效应都很差。
目前市售含阿昔洛韦(ACV)的软膏常使用的基剂有聚乙二醇(PEG)、水性冷霜基剂及二甲基亚砜(DMSO)。本发明改用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制成凝胶剂,以改善聚乙二醇(PEG)为基剂所造成经皮吸收效果不佳的现象。如图5所示,比较这两种制剂经过72小时的试验,其单位面积的穿透累积量依次为34.9μg/cm2与5.3μg/cm2,以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制成的凝胶剂比以聚乙二醇(PEG)为基剂的软膏可达到7倍的经皮吸收结果。而且即使在聚乙二醇(PEG)基剂的软膏中加入不同含量的甘草酸,经体外穿透试验后也无法在统计上呈现有意义的差别,显示添加甘草酸于聚乙二醇软膏中甘草酸仍无法发挥促进经皮吸收的效果。然而以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的凝胶剂中加入甘草酸,如图6所示,其单位面积穿透累积量在统计上有明显有意义的差别,然而此类凝胶中甘草酸添加比率高于2%时反而又与控制组没有统计上有意义的差别。显示甘草酸的穿透促进效应作用机制有剂量依赖(Dosedependent)的现象。
以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的凝胶剂,分别选择不同种类不同比例的中药“药引子”作为经皮吸收促进剂如蛔莴花、撷草根、薄荷、紫苏叶、大枣、胡椒、厚朴、辛夷、白豆寇、莪术、姜、香附子、番红花中所含的(1S)-蒎烯[(1s)-(-)-α-Pinene];熊果叶、山茱萸、大枣中所含的熊果酸(Ursolic acid);甘草中所含的18-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nic acid)、甘草酸;连翘、山茱萸、丁香、大枣中所含的齐墩果酸;辛夷、郁金及番红花所含的桉叶素(Cineole);茴香、肉豆蔻所含的(+)-蒎烯(α-(+)-Pine-ne);桂皮、白术、当归、陈皮、川芎、美远志、茵陈蒿、洋甘菊、木香、荆芥、茴香、丁香、桉叶、枳实、吴茱萸、花椒、细辛、蕺菜、五味子、益智仁、缩砂所含的精油;泽泻、甘遂、西黄耆胶、桃仁、升麻、桑白皮所含的三萜类皂苷(triterpene saponin);匆布、白豆蔻及姜所含的月桂烯(β-myrcene);皂角、芍药、山茱萸、桂皮及大黄等成分的鞣酸(Tannins);经过实验于72小时单位面积各制剂的穿透累积量如图7所示,依次处方(#1)为605.3μg/cm2、处方(#2)为206.4μg/cm2、处方(#3)为186.0μg/cm2、处方(#4)为173.1μg/cm2、处方(#5)为125.5μg/cm2、处方(#6)为72.5μg/cm2、处方(#7)为61.0μg/cm2、处方(#8)为54.5μg/cm2、处方(#9)为53.4μg/cm2;与图5中聚乙二醇(PEG)为基剂软膏的72小时单位面积穿透累积量5.3μg/cm2加以比较可发现图7各制剂的穿透累积量增加量依序为114倍、38.9倍、35倍、32.6倍、23.6倍、13.7倍、11.5倍、10.3倍、10.8倍。其中以含2%甘草酸的处方(#1)及2%齐墩果酸的处方(#2)可产生最大的穿透效应。若在2%阿昔洛韦(ACV)凝胶剂的制剂中以含2%甘草酸促进剂的处方(#4)为基础分别添加其它促进剂如处方(#1)添加l%齐墩果酸、处方(#5)添加1%熊果酸、处方(#6)添加5%蒎烯、处方(#3)添加20%二甲基亚砜(DMSO),以及与含2%甘草酸的2%阿昔洛韦(ACV)悬浮剂处方(#2)进行比较;结果如图8所示,72小时后各处方单位面积穿透累积量依次为2687.7μg/cm2、594.4μg/cm2、449.5μg/cm2、221.5μg/cm2、118.6μg/cm2、241.0μg/cm2;与图5中聚乙二醇(PEG)为基剂软膏的72小时单位面积穿透累积量5.3μg/cm2加以比较可发现图8各制剂的穿透累积量增加量依序为507倍、112倍、85倍、41.8倍、22.4倍、45.5倍,其中以含1%齐墩果酸的处方(#1)可产生最大的穿透效应。
此外,在含2%甘草酸的2%阿昔洛韦(ACV)凝胶剂中分别添加1%(#1)及2%(#2)的皂角(Gleditsia sinensis Lam.)抽提液,与不含皂角控制组处方(#3)比较72小时的体外穿透试验,结果如图9所示,处方(#1,2)的单位面积穿透累积量依次为2523.9μg/cm2、1158.9μg/cm2、221.5μg/cm2;如前所述方式经与聚乙二醇(PEG)软膏比较各处方单位面积穿透累积量依序增加为476.2倍、218.6倍、41.8倍。显然皂角可促进阿昔洛韦经皮吸收而其中以1%皂角抽提液最有效。而且如图10所示即使将上述处方(#2)改用1%齐墩果酸代替,比较含1%齐墩果酸的处方(#1)与含1%皂角抽提液的处方(#2)发现二者的经皮吸收效果一样好,证实皂角抽提液是极佳的经皮吸收促进剂。如图11所示,将药物覆盖于家兔耳朵所进行的动物实验,72小时后测定该耳朵各层皮层的阿昔洛韦(ACV)浓度,如图11所示,促使药物穿透角质层的程度以含2%甘草酸处方(#1)的效果最大,单位面积穿透累积量为389.8μg/cm2;而对于表皮层、真皮层以添加1%齐墩果酸及2%甘草酸的处方(#2)最好,单位面积穿透累积量为389.8μg/cm2。如图12所示各组织中药物的浓度,不论含2%甘草酸的2%阿昔洛韦(ACV)凝胶剂处方(#1),或在其中再添加1%齐墩果酸的处方(#2)两者制剂血中浓度均有显著增加现象,前者于72小时累积量为0.53±0.02μg/ml,是无促进剂处方(#4)对照组累积量0.35±0.03μg/ml效果的1.5倍,而后者0.48±0.03μg/ml为对照组的1.4倍。此外,经测定家兔各种脏器内阿昔洛韦(ACV)的血中浓度,发现含2%甘草酸的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处方(#1)在肝脏中的含量为各种脏器之最,达6.89±0.38μg/g,仅比对照组处方(#4)的含量3.60±0.36μg/g增加2.2~1.64倍;而对于聚乙二醇(PEG)为基剂添加2%甘草酸、1%齐墩果酸的处方(#2)在心脏中的含量为各种脏器之最,达8.22±1.38μg/g,仅比对照组处方(#3)的含量3.90±1.00μg/g增加3.31~1.39倍;即使在肝脏中含量为6.42±0.51μg/g,仅比对照组的含量2.49±0.85μg/g增加4.22~1.10倍,而且不用担心会造成毒害。如图13所示,在人体皮肤中含2%甘草酸的2%阿昔洛韦(ACV)凝胶剂,经72小时,皮肤中阿昔洛韦浓度比对照组显著增加6倍。
由于药物可经皮脂道进行经皮吸收或制剂中极性较大的促进剂可能协助药物经由极性通道产生较大的经皮吸收效应。本发明利用高压液相层析法(HPLC)方法求得药物促进剂的脂溶性指标,其值列于图14、表4。由该表中药物及促进剂的溶解度参数、脂溶性指标可知,以2%阿昔洛韦(ACV)、为基剂添加2%甘草酸、1%齐墩果酸所形成的配方有最好的经皮吸收效应,是基于甘草酸极性较大而帮助阿昔洛韦经由极性通道(Polar pathway)通过,而齐墩果酸极性较低,可帮助阿昔洛韦经由非极性通道(Norpolar pathway)通过,二者相辅相成使阿昔洛韦凝胶剂产生最大的经皮吸收效应。表4促进剂的溶解参数和亲脂性指标促进剂 溶解参数 亲脂性指标
(cal/cm3)1/2·a月桂烯 7.91 3.06桉叶素 8.36 _b蒎烯 8.83 2.95齐墩果酸 9.95 _b甘草次酸 10.5 2.86熊果酸 10.9 _b甘草酸 12.9 1.32
由于阿昔洛韦(ACV)本身的经皮穿透效应很差,而一般患病后主要的治疗部位在皮肤的真皮层。目前市售品阿昔洛韦(ACV)软膏不论使用聚乙二醇(PEG)、水性冷霜基剂或二甲基亚砜(DMSO)基剂,均存在疗效不佳的现象。本发明添加中药的萜类(terpene)、鞣酸(Tannins)、精油(essential oil)、萜类配醣体(terpene glyco-side)等等“药引子”作为经皮吸收促进剂。经各种皮肤进行穿透试验并由血中浓度证实,该类制剂所产生的单位面积穿透累积量比传统阿昔洛韦软膏约可增加500倍。目前利用局部用药的抗病毒药物还有阿糖腺苷(Vidarabine)、曲氟尿苷(Trifluridine)、碘苷(IDU),这些药物的毒性较低极适用于本发明的局部用药方式。本发明可运用于包括软膏剂、悬浮剂、凝胶剂、溶液剂、贴剂、喷雾剂等局部用药制剂,而添加的“药引子”经皮吸收促进剂可使用一种中药“药引子”,或搭配多种中药“药引子”以增加各种抗病毒药物的经皮吸收促进效应。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以不同基剂,加入不同浓度及不同种类的中药“药引子”制成有效的经皮吸收制剂。
附图说明
图1A为阿昔洛韦(ACV)的化学结构式。
图1B-F为抗病毒药物。
图2为改良直立式渗透瓶 1.空气 2.检品 3.透皮吸收区4.皮肤膜 5.取样口 6.接收槽 7.出水口 8.循环水流 9.入水口 10.磁石
图3为阿昔洛韦(ACV)水溶液剂对蛇皮的体外穿透试验
1…0.01%阿昔洛韦水溶液剂+0.01%甘草酸(Glycyrr-
hizin)
2…0.01%阿昔洛韦水溶液剂
图4为阿昔洛韦(ACV)凝胶剂型对不同种类皮肤体外穿透试验
1…裸鼠皮
2…80日龄猪皮
3…25日龄猪皮
凝胶剂型以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Gel)
图5为阿昔洛韦(ACV)软膏剂型及凝胶剂剂型的体外穿透试验
1…以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的2%阿昔洛
韦凝胶剂(Gel)
2…以聚乙二醇(PEG)为基剂的5%阿昔洛韦软膏剂(Oin-tment)
图6为甘草酸(Glycyrrhizin)含量影响阿昔洛韦(ACV)凝胶剂剂型的经皮吸收
1…以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2%甘草酸(Glycyrrhizin)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Gel)
2…以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5%甘草酸(Glycyrrhizin)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Gel)
3…以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Gel)
图7为促进剂种类影响阿昔洛韦(ACV)凝胶剂剂型的经皮吸收1…以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2%甘草酸(Glycyrrhizin)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Gel)
2…以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2%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Gel)
3…以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2%熊果酸(Ursolic acid)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Gel)
4…以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5%桉叶素(Cineole)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Gel)
5…以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5%月桂烯(β-myrcene)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Gel)
6…以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5%蒎烯((+)-α-Pinene)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Gel)
7…以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5%蒎烯((-)-α-Pinene)
8…以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2%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nic acid)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Gel)
9…以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2%阿昔洛韦凝胶剂(Gel)
图8为含甘草酸(Glycyrrhizin)的阿昔洛韦(ACV)凝胶剂中添加不同种类或不同含量促进剂的经皮吸收
l…2%甘草酸(Glycyrrhizin)+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Gel)
2…2%甘草酸(Glycyrrhizin)+2%阿昔洛韦的乙二醇(EG)悬浮剂
3…2%甘草酸(Glycyrrhizin)+20%二甲基亚砜(DMSO)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Gel)
4…2%甘草酸(Glycyrrhizin)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Gel)5…2%甘草酸(Glycyrrhizin)+1%熊果酸(Ursolicacid)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Gel)
6…2%甘草酸(Glycyrrhizin)+5%蒎烯((+)-α-Pinene)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Gel)
图9为含甘草酸(Glycyrrhizin)的阿昔洛韦(ACV)凝胶剂中添加不同含量皂角(Gleditsia sinensis Lam.)促进剂的经皮吸收
1…1%皂角(Gleditsia sinensis Lam.)+2%甘草酸(Glycyrrhizin)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Gel)
2…2%皂角(Gleditsia sinensis Lam.)+2%甘草酸(Glycyrrhizin)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Gel)
3…2%阿昔洛韦凝胶剂(Gel)
图10为促进剂影响阿昔洛韦(ACV)凝胶剂的经皮吸收皂角(Gleditsia sinensis Lam.)抽取
1…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甘草酸(Glyc-yrrhizin)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Gel)
2…1%皂角(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抽取+2%甘草酸(Glycyrrhizin)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Gel)
3…2%甘草酸(Glycyrrhizin)+0.332%阿昔洛韦凝胶剂(Gel)
4…2%甘草酸(Glycyrrhizin)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Gel)
图11为贴剂于兔耳各皮层经贴片72hr后药量分布情形,括号内的数字表示与其比较的处方
1…以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2%甘草酸(Glycyrrhizin)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n=16)
2…以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2%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n=6)
3…2%甘草酸(Glycyrrhizin)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n=6)
4…以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n=13)
图12为贴剂于兔耳各皮层经贴片72hr后血中浓度,括号内的数字表示与其比较的处方
1…以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2%甘草酸(Glycyrrhizin)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n=6)
2…2%甘草酸(Glycyrrhizin)+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n=3)
3…2%甘草酸(Glycyrrhizin)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n=3)
4…以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n=6)
图13为贴剂于兔耳各皮层经贴片72hr后各脏器、组织浓度,括号内的数字表示与其比较的处方
1…以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2%甘草酸(Glycyrrhizin)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n=6)
2…2%甘草酸(Glycyrrhizin)+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n=3)
3…2%甘草酸(Glycyrrhizin)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n=3)
4…以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为基剂的2%阿昔洛韦凝胶剂(n=6)
图14促进剂的脂溶性指标
1…甘草酸 2…甘草次酸 3…蒎烯
4…β-月桂烯
实施例1软膏剂(Ointment)剂型的调制
将5%重量百分率的阿昔洛韦(ACV)溶于已加热至75℃的5%重量百分率的乙二醇(EG)溶液中,于另一容器中将45%重量百分率的聚乙二醇(PEG)400与45%重量百分率的聚乙二醇4000混合加热至75℃,再均匀混合加入已制备的阿昔洛韦混合溶液,于25℃中急速冷却搅拌而成。
实施例2~5含促进剂软膏剂型的调制
按照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分别加入1%重量百分率的皂角(Gled-itsia sinensis Lam.)抽取液,或1%、2%、5%重量百分率的甘草酸(Glycyrrhizin),于75℃乙二醇(EG)溶液中。
实施例6~8调制含甘油的第一类型凝胶剂(Gel)剂型
称取2%重量百分率的阿昔洛韦(ACV)与2%、4%、6%重量百分率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溶于水中,在另一容器中称取50%重量百分率的甘油(Glycerin),再均匀混入已制备的阿昔洛韦混合液,添加适量水分至20ml。
实施例9~10调制含甘草酸第一类型凝胶剂(Gel)剂型的调制
按照实施例6的制备方法,称取2%重量百分率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分别将2%、5%重量百分率的甘草酸(Glycyrrhizin)溶于水中,制成含有甘草酸的第一类型凝胶剂(Gel)剂。
实施例11调制含乙二醇的第二类型凝胶剂(Gel)剂型
称取2%重量百分率的阿昔洛韦(ACV)溶于20%重量百分率的乙二醇(EG)中,在另一容器中称取2%重量百分率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溶于水中,再均匀混入已制备的阿昔洛韦混合液,添加适量水分至20ml。
实施例12~19含促进剂的第二类型凝胶剂(Gel)剂型的调制
按照实施例11的制备方法,分别称取5%重量百分率含于蛔蒿花、撷草根、薄荷、紫苏叶、大枣、胡椒、厚朴、辛夷、白豆蔻、莪术、姜、香附子、番红花的蒎烯[(1s)-(-)-α-Pinene];2%重量百分率含于熊果叶、山茱萸、大枣的熊果酸(Ursolic acid);2%重量百分率含于甘草的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nic acid)或2%重量百分率的甘草酸(Glycyrrhizin);2%重量百分率含于连翘、山茱萸、丁香、大枣的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5%重量百分率含于匆布、白豆蔻及姜的月桂烯(β-myrcene);5%重量百分率含于茴香、肉豆蔻的蒎烯[(+)-α-Pinene];5%重量百分率含于辛夷、郁金及番红花的桉叶素(Cineole)溶于乙二醇(EG)。
实施例20调制仅含乙二醇(EG)为基剂第三类型的凝胶剂(Gel)剂型
称取0.247%重量百分率的阿昔洛韦(ACV)溶于5%重量百分率乙二醇(EG),再均匀混入2%重量百分率的甘草酸(Glycyrrhizin)以适量水份于研钵中混匀,于3,000rpm下离心30分钟取上清液。
实施例21调制不同主成份第三类型的凝胶剂(Gel)剂型
按照实施例20的制备方法,称取0.683%重量百分率的阿昔洛韦(ACV)溶于乙二醇(EG),再均匀混入1%重量百分率的甘草酸(Glycyrrhizin)混匀,于3,000rpm下离心30分钟取上清液。
实施例22调制不同主成份第三类型的凝胶剂(Gel)剂型
按照实施例20的制备方法,称取0.852%重量百分率的阿昔洛韦(ACV)溶于乙二醇(EG),再混入3%重量百分率的甘草酸(Glycyr-rhizin)混匀,于3,000rpm下离心30分钟取上清液。
实施例23调制含两种促进剂的第三类型凝胶剂(Gel)剂型
按照实施例20的制备方法,分别称取0.305%重量百分率的阿昔洛韦(ACV)、2%重量百分率的甘草酸、5%重量百分率的大风子中的油酸(Oleic acid)于研钵中混匀,以3,000rpm下离心30分钟取上清液。
实施例24调制含两种促进剂的第三类型凝胶剂(Gel)剂型
按照实施例20的制备方法,分别称取0.648%重量百分率的阿昔洛韦(ACV)、2%重量百分率的甘草酸、2%重量百分率的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nic acid)于研钵中混匀,以3,000rpm下离心30分钟取上清液。
实施例25调制仅含乙二醇(EG)为基剂第三类型的凝胶剂(Gel)
剂型
称取1%重量百分率的阿昔洛韦(ACV)溶于5%重量百分率乙二醇(EG),再均匀混入2%重量百分率的甘草酸(Glycyrrhizin)以适量水份于研钵中混匀,于3,000rpm下离心30分钟取上清液。
实施例26~32调制含不同促进剂以乙二醇为基剂的凝胶剂
(Gel)剂型
按照实施例25的制备方法,称取阿昔洛韦(ACV)溶于乙二醇(EG),再分别在甘草酸(Glycyrrhizin)中添加1%、2%重量百分率的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5%重量百分率的蒎烯[(+)-α-Pinene];1%、2%重量百分率的皂角(Gleditsia sinensis Lam.);2%重量百分率的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1%重量百分率的熊果酸(Ursoic acid)溶于乙二醇(EG)中,最后加入适量水份于研钵中混合均匀。
实施例33悬浮剂(Suspension)剂型的调制
称取2%重量百分率的阿昔洛韦(ACV)溶于98%重量百分率的乙二醇(EG)中于研钵中混合均匀。
实施例34调制含不同促进剂的悬浮剂(Suspension)剂型
按照实施例33的制备方法,在50%重量百分率乙二醇(EG)中,均匀混入2%重量百分率的甘草中的甘草酸(Glycyrrhizin)。
实施例35调制含不同促进剂的悬浮剂(Suspension)剂型
按照实施例33的制备方法,在96%重量百分率乙二醇(EG)中,均匀混入2%重量百分率的甘草中的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nicacid)。
实施例36调制含不同促进剂的悬浮剂(Suspension)剂型
按照实施例33的制备方法,称取5%重量百分率的阿昔洛韦(ACV)溶于94%重量百分率乙二醇(EG)中,均匀混入1%重量百分率的皂角(Gleditsia sinensis Lam.)。
实施例37溶液剂(Solution)剂型的调制
称取0.1%重量百分率的阿昔洛韦(ACV)溶于适量水中,以超音波振荡器使其完全溶解混合。
实施例38调制含不同促进剂的溶液剂(Solution)剂型
按照实施例37的制备方法,在阿昔洛韦(ACV)溶液剂中,均匀混入0.1%重量百分率的甘草酸(Glycyrrhizin)。
实施例39调制含不同促进剂的溶液剂(Solution)剂型
按照实施例37的制备方法,称取0.05%重量百分率的阿昔洛韦(ACV)溶于适量水中。
实施例40调制含不同促进剂的溶液剂(Solution)剂型
按照实施例39的制备方法,在阿昔洛韦(ACV)溶液剂中,均匀混入0.005%重量百分率的皂角(Gleditsia sinensis Lam.)抽出液。
实施例41
按照实施例1~37的软膏剂、凝胶剂、悬浮剂、溶液剂制备方法,以阿糖腺苷(Vidarabine)、曲氟尿苷(Trifluridine)抗病毒药,代替阿昔洛韦(ACV)制备成经皮吸收剂型。
实施例42
按照实施例1~37制备经皮吸收剂型的方法,以单萜类配醣体、三萜类配醣体、三萜类皂苷、鞣酸、精油,代替其中的甘草中所含的甘草酸(Glycyrrhizin)、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nic acid);连翘、丁香、大枣、山茱萸中药中的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茴香、肉豆蔻中的蒎烯((+)-α-Pinene);皂角(Gleditsia sinen-sis Lam.);熊果叶、山茱萸、大枣中的熊果酸(Ursoic acid)。
实施例43
在体外经皮穿透试验装置上、下二层间夹着人体皮肤、孕妇分娩时取下的羊膜,或蛇全皮、25日、80日龄荷兰猪(guinea pig)的皮肤以及雌性7至9周大的ICR或Balb/C种母裸鼠(Nude Mice)的皮肤作为试验皮肤(膜)材料,以研究抗病毒药物在其中作为渗透障壁,利用金属固定夹加以固定。以各种经皮吸收剂型进行72小时的穿透试验,而在各设定时间由取样口(sampling port)抽取200μl的氯化钠溶液样品,经高压液相层析法(HPLC)分析主成份的含量,依校正曲线换算出药品穿透量,判断制剂的释出程度。
实施例44
将经皮吸收剂型覆盖于家兔耳朵,经72小时后测定该耳朵各层皮层的阿昔洛韦(ACV)浓度。经高压液相层析法(HPLC)分析血液及各种脏器的阿昔洛韦(ACV)浓度以评估含促进剂剂型的体内穿透及各器官分布的情形。
Claims (14)
1、一种含中药药引子的抗病毒经皮吸收药物组合物,其中包括主成分0.1%至30%的抗病毒药阿昔洛韦,0.05%至20%的中药药引子,及经皮吸收赋型剂;该中药药引子选自三萜类皂苷、精油、齐墩果酸、熊果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该三萜类皂苷是来自甘草或皂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该三萜类皂苷是甘草或皂角中的甘草酸或甘草次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该精油是来自蛔嵩花、撷草根、薄荷、紫苏叶、大枣、胡椒、厚朴、辛夷、白豆蔻、莪术、姜、香附子、番红花、郁金、匆布、茴香、桉叶或细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该精油是蛔嵩花、撷草根、薄荷、紫苏叶、大枣、胡椒、厚朴、辛夷、白豆蔻、莪术、姜、香附子、番红花或茴香中所含的蒎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该精油是匆布、白豆蔻或姜中所含的月桂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该精油是辛夷、郁金、或番红花中所含的桉叶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该齐墩果酸是来自连翘、山茱萸、丁香或大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该熊果酸来自熊果叶、山茱萸或大枣。
1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包含的2%~99.95%的赋形剂选自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及乙二醇。
1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该组合物的剂型是下列剂型之一种:软膏剂、悬浮剂、凝胶剂、溶液剂、喷雾剂、贴剂。
12、一种含中药药引子的抗病毒经皮吸收药物组合物,其中包括主成分0.1%至30%的抗病毒药阿昔洛韦,0.05%至20%的中药药引子,及经皮吸收赋型剂;该中药药引子是由皂角制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包含的2%~99.95%的赋形剂选自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及乙二醇。
14、根据权利要求12-1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该组合物的剂型是下列剂型之一种:软膏剂、悬浮剂、凝胶剂、溶液剂、喷雾剂、贴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95102196A CN1064537C (zh) | 1995-02-22 | 1995-02-22 | 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经皮吸收制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95102196A CN1064537C (zh) | 1995-02-22 | 1995-02-22 | 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经皮吸收制剂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573A CN1129573A (zh) | 1996-08-28 |
CN1064537C true CN1064537C (zh) | 2001-04-18 |
Family
ID=5074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51021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537C (zh) | 1995-02-22 | 1995-02-22 | 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经皮吸收制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4537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8032443A1 (de) * | 1997-01-24 | 1998-07-30 | Marigen S.A. | Ultramikroemulsionen aus spontan dispergierbaren konzentraten enthaltend antitumoral, antiviral und antiparasitär wirksame ester von pentacyclischen triterpenen |
FR2775686B1 (fr) * | 1998-03-09 | 2006-07-28 | Pascal Commenil | Exploitation industrielle et commerciale des lipides cuticulaires de la baie de raisin en pharmacologie et cosmetologie |
CN101433579B (zh) * | 2007-11-13 | 2011-09-14 | 谭国梁 | 喷昔洛韦甘黄皂罗抗病毒透皮乳膏 |
CN101804022A (zh) * | 2010-04-22 | 2010-08-18 | 刘冬东 | 2α,3β,12,13-四羟基-齐墩果烷-28-酸为活性成分的凝胶 |
CN113795258B (zh) * | 2019-02-25 | 2024-04-16 | 吉亚生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抑制病毒感染的方法及组合物 |
-
1995
- 1995-02-22 CN CN95102196A patent/CN106453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临床皮肤科杂志》1994年第23卷第5期 1994.5.31 刘文礼等,中药酊剂加月桂氮唑酮治疗扁平疠疣86例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573A (zh) | 1996-08-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39996A (zh) | 一种治疗慢性肝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KR20070054222A (ko) | 진통 작용이 있는 약제 조성물 | |
CN103169928A (zh) | 治疗痛经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2614281B (zh) | 一种提高缺氧耐受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64537C (zh) | 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经皮吸收制剂 | |
CN102058631A (zh) | 沙棘叶提取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706463A (zh) | 一种治疗妇科习惯性流产和先兆性流产疾病的药物 | |
JP2681881B2 (ja) | 抗ウイルス剤アシクロビルの経皮吸収製剤 | |
CN1799582A (zh) | 降血糖、降血压的药物 | |
CN115414458A (zh) | 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717068B (zh) | 一种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939427A (zh) | 杠板归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 | |
CN1899415A (zh) | 一种治疗慢性肝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552377A (zh) | 一种抗辐射损伤药物 | |
CN112656835A (zh) | 鸡血藤及鸡血藤豆科类似药材的用途及提取方法 | |
CN101537079B (zh) | 改善睡眠、延缓衰老的药物组合物或保健品及其制备方法 | |
CN1785240A (zh) | 一种用于治疗冠心脏病类的滴丸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778324A (zh) | 驱虫斑鸠菊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1637563B (zh) | 一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 | |
CN110250514A (zh) | 祛黄褐斑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979084B (zh) | 一种温肾补阳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274584B (zh) | 一种治疗脱发藏药的制备方法 | |
CN103263581A (zh) | 用于降血糖的双参胶囊 | |
CN1286480C (zh) | 一种复方丹参口腔崩解片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991757A (zh) | 一种补肾助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