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50178A - 一种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50178A
CN106450178A CN201610818756.6A CN201610818756A CN106450178A CN 106450178 A CN106450178 A CN 106450178A CN 201610818756 A CN201610818756 A CN 201610818756A CN 106450178 A CN106450178 A CN 106450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ganese dioxide
carbon
sulfur composite
preparation
clad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187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50178B (zh
Inventor
蔡跃鹏
谢继青
赵灵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81875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501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50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0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50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01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8Inhibitors, e.g. gassing inhibitors, corrosion inhib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储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采用二氧化硅为模板,合成简单、成本低廉;合成出大小均匀,形貌规则的二氧化锰包覆的空心碳球,空心碳球不仅起到支撑二氧化锰、传输电子的作用,而且还能增加二氧化锰的比表面积,从而表现出较好的储硫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储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和能源日渐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的能源已经被开发和使用;然而,这些可替代能源成本高。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尽管锂离子电池技术得到较好发展,但是由于其较低的理论比容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动力电池要求和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因此,寻找比容量高的可替代材料成为热点,其中,硫正极材料是一个不错选择。
锂硫电池有很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mAh/g和较高的能量密度2600Wh/kg,具有常规电池无可比拟的优势。作为活性材料的硫单质,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等特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正极材料。
然而,活性材料的利用率低、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多硫化物溶于电解液、循环性能差等问题阻碍了其发展应用。目前,主要从抑制多硫化物的溶解扩散和提高正极材料的导电性两方面开展许多研究。其中,碳材料以优异的力学、电学、导热性能、可调的多孔结构以及丰富的表面特性得到大量研究。虽然碳材料作为储硫材料,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但是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了所述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了用所述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制得的电池正极。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是利用所述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制的二氧化锰包覆层可以有效阻止多硫化锂(Li2Sx,1<x≤6)溶解。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所述碳硫与二氧化锰之间的配比,按照碳硫与含有高锰酸根离子的盐之间质量比反应,碳硫:含有高锰酸根离子的盐为1:2~5,即1克碳硫材料与2~5克高锰酸根离子盐反应得到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
制备所述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酚醛树脂包覆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先将正硅酸乙酯加入到混合溶剂中搅拌,再依次加入间苯二酚和甲醛溶液;接着将反应物转入反应釜中置于烘箱中烘烤,最后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所述酚醛树脂包覆二氧化硅纳米球;其中所述混合溶剂为氨水、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夜;
(2)碳包覆二氧化硅材料的制备:将步骤(1)中制得的所述酚醛树脂包覆的二氧化硅纳米球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或氩气氛围下先加热后保温,得到所述碳包覆二氧化硅材料;
(3)空心碳球的制备:将步骤(2)中制得的碳包覆包覆二氧化硅材料用氢氟酸溶剂浸泡,然后取出离心、洗涤、干燥后制得空心碳球,期间多次更换氢氟酸溶剂;本发明中先在二氧化硅表面包覆酚醛树脂,高温碳化,酸洗除去二氧化硅(碱也可以,因为碱也可以与二氧化硅反应),得到空心碳球。
(4)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取步骤(3)中制得的所得空心碳球和升华硫,按照质量比1:1~2混合研磨1小时后,转移到密封反应釜中,热熔法负载硫,得到碳硫复合材料;采取热熔法负载硫,具体操作是在155℃下恒温数小时,将硫均匀分散在空心碳球中,得到碳硫复合材料。
(5)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将步骤(4)中制得的碳硫复合材料分散在水中,然后转入圆底烧瓶,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加热到60℃~100℃,并保持该温度1~6小时;最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所述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
较佳地,步骤(1)中按照体积比计算,氨水:水:乙醇为1:3~4:20~30,其中氨水的体积浓度为20%~30%。
较佳地,步骤(1)中先将正硅酸乙酯加入混合溶剂中搅拌,再依次加入间苯二酚20~40分钟后,接着加入甲醛溶液,继续搅拌20~25小时,得到酚醛树脂包覆二氧化硅纳米球。
较佳地,步骤(1)中所述烘箱温度为80℃~110℃,烘烤时间为20~25小时。
较佳地,步骤(2)中在氮气或氩气氛围下先加热后保温,所述加热到500℃~900℃时保温,其中加热速率为1℃/Min~10℃/Min。控制加热升温速率可以保持碳球完整的结构和形貌。
较佳地,所述步骤(3)中氢氟酸的浓度为0.1~2mol/L。
较佳地,所述步骤(5)中所述高锰酸钾的浓度为0.1~0.25mol/L。
一种锂硫电池的正极,由如下方法制备而得:按照质量比计算,将聚偏氟乙烯:导电炭黑: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按照1:1~3:1.5~8的比例混合,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研磨数个小时,然后涂布在铝箔上,在7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一夜,制得电池正极;其中所述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为上述的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
一种锂硫电池,包括所述锂硫电池的正极。
本发明中的空心碳材料易于合成、大小均一、形貌易于控制,尤其是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多孔性。采用二氧化硅为模板,合成出大小均匀、形貌规则的二氧化锰包覆的空心碳材料,空心碳球不仅起到支撑二氧化锰、传输电子的作用,而且还能增加二氧化锰的表面积。通过化学方法,在反应中碳既可作还原剂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锰,又可作为反应产物二氧化锰沉积的模板。使得合成出的二氧化锰包覆的空心碳具有完整均一、形貌可控的结构。通过加热将硫熔化,使其进入多孔碳球的孔洞中,然后利用表层碳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成功在复合材料表面包覆了一层二氧化锰,很好抑制多硫化物的溶解。总之本发明合成简单、成本低廉,制得的材料表现出较好的储硫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二氧化硅模板法,高温碳化,酸洗制备的空心碳球的XRD粉末图。
图2是碳硫复合材料的XRD粉末图。
图3是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的XRD粉末图。
图4是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图5是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的透射电镜图。
具体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
实施例1
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酚醛树脂包覆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将2.8毫升正硅酸乙酯溶解在70毫升乙醇,10毫升水,3毫升浓度为28%的氨水中,搅拌3个小时,加入间苯二酚,半个小时后,加入甲醛,继续搅拌24个小时。将反应物转入反应釜,置于100℃烘箱中24个小时。反应结束,离心、洗涤、干燥。
空心碳球制备:将酚醛树脂包覆的二氧化硅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下,以每分钟5℃的升温速率将温度从室温升至750℃,保持2个小时,待降温结束,将灼烧产物浸泡在1mol/L的氢氟酸溶液中,期间换溶液数次,离心、洗涤、干燥。
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称量80毫克空心碳球,120毫克升华硫,研磨1个小时,混合均匀,置于155℃恒温烘箱中,维持4个小时。
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将90毫克碳硫复合材料分散在150毫升去离子水中,加入高锰酸钾溶液540毫升(体积浓度为0.2mol/L),搅拌10分钟,升温至70℃,维持恒温1个小时,过滤、洗涤、干燥;制得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
由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制得的电池正极:将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导电炭黑:PVDF(聚偏氟乙烯)按照7:2:1的比例混合,NMP(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研磨数个小时,然后涂布在铝箔上,在7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一夜,制得正极。
实施例2
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酚醛树脂包覆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将2.8毫升正硅酸乙酯溶解在90毫升乙醇,12毫升水,3毫升浓度为20%的氨水中,搅拌5个小时,加入间苯二酚,20分钟后,加入甲醛,继续搅拌20个小时。将反应物转入反应釜,置于80℃烘箱中20个小时。反应结束,离心、洗涤、干燥。
空心碳球制备:将酚醛树脂包覆的二氧化硅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下,以每分钟1℃的升温速率将温度从室温升至900℃,保持1个小时,待降温结束,将灼烧产物浸泡在0.1mol/L的氢氟酸溶液中,期间换溶液数次,离心、洗涤、干燥。
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称量80毫克空心碳球,80毫克升华硫,研磨1个小时,混合均匀,置于155℃恒温烘箱中,维持4个小时。
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将90毫克碳硫复合材料分散在150毫升去离子水中,加入高锰酸钾溶液580毫升(体积浓度为0.2mol/L),搅拌8分钟,升温至60℃,维持恒温6个小时,过滤、洗涤、干燥;制得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
由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制得的电池正极:同实施例1,其中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导电炭黑:PVDF(聚偏氟乙烯)为5:3:2。最后压片、切片、在真空手套箱中组装电池,进行电化学测试。
实施例3
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酚醛树脂包覆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将2.8毫升正硅酸乙酯溶解在60毫升乙醇,9毫升水,11毫升浓度为30%的氨水中,搅拌8个小时,加入间苯二酚,40分钟后,加入甲醛,继续搅拌25个小时。将反应物转入反应釜,置于110℃烘箱中25个小时。反应结束,离心、洗涤、干燥。
空心碳球制备:将酚醛树脂包覆的二氧化硅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下,以每分钟10℃的升温速率将温度从室温升至500℃,保持3个小时,待降温结束,将灼烧产物浸泡在2mol/L的氢氟酸溶液中,期间换溶液数次,离心、洗涤、干燥。
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称量80毫克空心碳球,160毫克升华硫,研磨1个小时,混合均匀,置于155℃恒温烘箱中,维持4个小时。
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将90毫克碳硫复合材料分散在150毫升去离子水中,加入高锰酸钾溶液450毫升(体积浓度为0.25mol/L),搅拌15分钟,升温至100℃,维持恒温3个小时,过滤、洗涤、干燥;制得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
由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制得的电池正极:同实施例1,其中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导电炭黑:PVDF(聚偏氟乙烯)为6:3:1。最后压片、切片、在真空手套箱中组装电池,进行电化学测试。
实施例4
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酚醛树脂包覆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将2.8毫升正硅酸乙酯溶解在80毫升乙醇,11毫升水,3毫升浓度为25%的氨水中,搅拌2个小时,加入间苯二酚,35分钟后,加入甲醛,继续搅拌24个小时。将反应物转入反应釜,置于90℃烘箱中22个小时。反应结束,离心、洗涤、干燥。
空心碳球制备:将酚醛树脂包覆的二氧化硅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下,以每分钟4℃的升温速率将温度从室温升至800℃,保持4个小时,待降温结束,将灼烧产物浸泡在1.5mol/L的氢氟酸溶液中,期间换溶液数次,离心、洗涤、干燥。
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称量80毫克空心碳球,100毫克升华硫,研磨1个小时,混合均匀,置于155℃恒温烘箱中,维持4个小时。
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将90毫克碳硫复合材料分散在150毫升去离子水中,加入高锰酸钾溶液630毫升(体积浓度为0.15mol/L),搅拌12分钟,升温至80℃,维持恒温几个小时,过滤、洗涤、干燥;制得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
由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制得的电池正极:同实施例1,其中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导电炭黑:PVDF(聚偏氟乙烯)为8:1:1。最后压片、切片、在真空手套箱中组装电池,进行电化学测试。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从图1我们能看出在23℃和44℃附近有明显的碳的特征峰;从图2我们能看出复合材料中有硫的部分特征峰,说明硫负载成功;从图3我们能看出除了23℃附近有碳的特征峰以外,13℃、37℃附近两处是明显的二氧化锰的特征峰;从图4我们能看出二氧化锰均匀地包覆在碳硫复合材料表面;从图5我们能看出碳硫纳米球外面包覆了一层薄薄的二氧化锰,说明材料成功合成。

Claims (10)

1.一种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硫与二氧化锰之间的配比,按照碳硫与含有高锰酸根离子的盐之间质量比反应,所述碳硫:含有高锰酸根离子的盐为1:2~5。
2.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酚醛树脂包覆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先将正硅酸乙酯加入到混合溶剂中搅拌,再依次加入间苯二酚和甲醛溶液;接着将反应物转入反应釜中置于烘箱中烘烤,最后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所述酚醛树脂包覆二氧化硅纳米球;其中所述混合溶剂为氨水、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夜;
(2)碳包覆二氧化硅材料的制备:将步骤(1)中制得的所述酚醛树脂包覆的二氧化硅纳米球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或氩气氛围下先加热后保温,得到所述碳包覆二氧化硅材料;
(3)空心碳球的制备:将步骤(2)中制得的碳包覆二氧化硅材料用氢氟酸溶剂浸泡,然后取出离心、洗涤、干燥后制得空心碳球,期间多次更换氢氟酸溶剂;
(4)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取步骤(3)中制得的空心碳球与升华硫,按照质量比1:1~2混合研磨1小时后,转移到密封反应釜中,热熔法负载硫,得到所述碳硫复合材料;
(5)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将步骤(4)中制得的碳硫复合材料分散在水中,然后转入圆底烧瓶,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加热到60℃~100℃,并保持该温度1~6小时;最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所述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按照体积比计算,氨水:水:乙醇为1:3~4:20~30,其中氨水的体积浓度为20%~3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先将正硅酸乙酯加入混合溶剂中搅拌,再加入间苯二酚20~40分钟后,接着加入甲醛溶液,继续搅拌20~25小时,得到酚醛树脂包覆二氧化硅纳米球。
5.如权利要求2所述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烘箱温度为80℃~110℃,烘烤时间为20~25小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氮气或氩气氛围下先加热后保温,所述加热到500℃~900℃时保温,其中加热速率为1℃/Min~10℃/Min。
7.如权利要求2所述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氢氟酸的浓度为0.1~2mol/L。
8.如权利要求2所述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高锰酸钾的浓度为0.1~0.25mol/L。
9.一种锂硫电池的正极,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方法制备而得:按照质量比计算,将聚偏氟乙烯:导电炭黑: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按照1:1~3:1.5~8的比例混合,用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研磨数个小时然后涂布在铝箔上,接着在7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一夜,制得电池正极;其中所述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为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
10.一种锂硫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中所述锂硫电池的正极。
CN201610818756.6A 2016-09-12 2016-09-12 一种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501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18756.6A CN106450178B (zh) 2016-09-12 2016-09-12 一种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18756.6A CN106450178B (zh) 2016-09-12 2016-09-12 一种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0178A true CN106450178A (zh) 2017-02-22
CN106450178B CN106450178B (zh) 2019-08-02

Family

ID=58167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1875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50178B (zh) 2016-09-12 2016-09-12 一种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5017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8753A (zh) * 2017-11-30 2018-05-01 湘潭大学 一种磷酸铁@碗状空心碳球/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841805A (zh) * 2017-11-29 2019-06-04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片状二氧化锰包覆的中空碳硫正极复合材料及制备和应用
CN112768660A (zh) * 2021-01-15 2021-05-07 武汉金特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多孔炭球包覆MnO2-S复合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制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8608A (zh) * 2011-05-18 2011-10-05 刘剑洪 一种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用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609707A (zh) * 2016-02-21 2016-05-25 钟玲珑 一种二氧化锰空心球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8608A (zh) * 2011-05-18 2011-10-05 刘剑洪 一种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用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609707A (zh) * 2016-02-21 2016-05-25 钟玲珑 一种二氧化锰空心球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IAO LIANG等: ""In Situ Reactive Assembly of Scalable Core-Shell Sulfur-MnO2 Composite Cathodes"", 《ACS NANO》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1805A (zh) * 2017-11-29 2019-06-04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片状二氧化锰包覆的中空碳硫正极复合材料及制备和应用
CN107978753A (zh) * 2017-11-30 2018-05-01 湘潭大学 一种磷酸铁@碗状空心碳球/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978753B (zh) * 2017-11-30 2020-02-07 湘潭大学 一种磷酸铁@碗状空心碳球/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68660A (zh) * 2021-01-15 2021-05-07 武汉金特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多孔炭球包覆MnO2-S复合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制法
CN112768660B (zh) * 2021-01-15 2022-08-23 武汉金特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多孔炭球包覆MnO2-S复合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制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0178B (zh) 2019-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626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450251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09522A (zh) 一种二氧化锰包覆空心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450265B (zh) 一种原位氮掺杂碳包覆钛酸锂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83649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碳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428611B (zh) 一种多孔‑中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148847A (zh) 一种具有高倍率性能的硼掺杂改性的硬碳包覆负极材料及其液相制备方法
CN104716311B (zh) 一种二硫化锡纳米片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977484B (zh) 一种三氧化二铁纳米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680013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石墨/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832077A (zh) 一种铜掺杂核壳结构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755482A (zh) 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42421A (zh) 一种高含量吡啶氮掺杂多孔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410153A (zh) 一种氮化钛包覆钛酸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762341A (zh) 一种纳米硫/环状聚吡咯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786711A (zh) 一种多孔碳骨架包覆锡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037552A (zh) 一种用于钠硫电池的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528060A (zh) 一种梯度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8321438A (zh) 全石墨锂硫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76673A (zh) 一步法制备二氧化钛和石墨烯双层共包覆的核壳结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8539143A (zh) 一种快速制备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06450178B (zh) 一种二氧化锰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22701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锡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299915A (zh) 由正硅酸锂和碳包覆的钴酸锂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应用
CN104466182A (zh) 一种氮掺杂纳米碳包覆/氧化改性石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