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16730A - 一种暗紫贝母的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暗紫贝母的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16730A
CN106416730A CN201611022672.8A CN201611022672A CN106416730A CN 106416730 A CN106416730 A CN 106416730A CN 201611022672 A CN201611022672 A CN 201611022672A CN 106416730 A CN106416730 A CN 1064167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lb
soil
seedling
see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226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
尚军
韩鸿萍
张国燕
罗巧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102267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167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416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67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暗紫贝母的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栽培;暗紫贝母的病虫害及其防治;采收与加工。本发明从暗紫贝母种植基地选择、土壤条件、种源选择、栽培繁育技术、田间管理、施肥、采集等方面研究都以国家中药种植GAP为指导,从而规范了暗紫贝母种植技术。依据本发明的指导可以解决目前暗紫贝母种植技术落后,栽培品药效品质低,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等问题。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廉、提高产量的特点,适合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暗紫贝母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暗紫贝母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暗紫贝母主产在我国青海省、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性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怕高温,忌水涝。青海省野生暗紫贝母集中分布于青海果洛州、玉树州、黄南州和海南州等地区。生长在海拔高度3200~4600m,年降雨在400~800mm,年均温2.5~6.0℃,土壤厚度>20cm的高山乔木林、灌木林和高山草原。生产基地应选择大气、水质、土壤无污染的地区。生产基地周围两公里内不得有“三废”及厂矿、垃圾场等污染源。环境生态质量要求:空气环境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灌溉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国家土壤二级标准。暗紫贝母对土壤要求较严,一般以含腐殖质较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疏松肥沃的壤土和砂质壤土为宜。暗紫贝母栽培土壤的pH值以6.5~7.5为宜。根据GAP土壤农药残留量的要求:六六六的浓度不得超过0.05mg/kg;滴滴涕的浓度不得超过0.05mg/kg。根据GAP土壤重金属参考允许的最大含量(mg/kg)的要求:铅(Pb)50、砷(As)20、汞(Hg)0.30、镉(Cd)0.30、铬(Cr)120、铜(Cu)60。暗紫贝母植株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湿润的土壤条件。暗紫贝母是忌强光喜湿植物,阳光直射地块需遮荫处理。
暗紫贝母作为常用中药,长期以来一直是市场上的大宗药材,市场需求大,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自建国以来,需求量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货源短缺,供求矛盾突出。实现暗紫贝母的规范化种植既是市场需求的要求,也是保护当前野生暗紫贝母资源的当务之急。目前,青海省已有零星的暗紫贝母种植户,但种植技术落后,种子发芽时间长、发芽率低,出苗率低,不规范,很难达到国家中药种植GAP的要求,在重金属、农药残留量等等方面问题较多。
目前,现有技术中急需一种成本低廉、提高产量的暗紫贝母的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提高产量的暗紫贝母的栽培方法。
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暗紫贝母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暗紫贝母栽培基地选择,根据暗紫贝母野生生境条件的考察,选择气候冷凉、降水相对较多的背风阴山或半阴山为宜,并远离麦类作物,防止锈病感染;以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油沙土为好,以净化杂草,熟化土地,改良土壤结构并增加有机质。
步骤2、育苗地整地,结冻前整地。清除地面杂草,深耕细耙,选地后将育苗地整成宽1~1.5m,长依地形而定起垄以利于精耕细作。
步骤3、栽培地整地,结冻前整地。清除地面杂草,深耕细耙,选地后将育苗地整成宽1~1.5m,长依地形而定起垄以利于精耕细作。
步骤4、栽培地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公顷施堆肥和厩肥22500kg或施1500kg生物肥料。
步骤5、种苗繁育,培育种子8~9月采挖贝母时,选直径6mm以上、无病、无损伤鳞茎作种。鳞茎按大、中、小分别栽种,做到边挖边栽。每公顷用鳞茎1500公斤。栽后第2年起,出苗后及时拔除杂草,并施稀人畜粪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再施1次追肥。8~9月,待果实饱满膨胀,果壳黄褐色或褐色,种子已干浆时剪下果实,在通风处晾干。
步骤6、步骤5所述种子品系纯正优良,无检疫性病虫害。种子扁卵圆形、红褐色。千粒重在0.800g以上;净度95%以上;发芽率95%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0%。
步骤7、将步骤6所述种子物理化学方法处理18周左右,其胚发育成熟,大部分种子的原胚充分生长,并分化成线形的成熟胚,胚长与胚向轴长等长时,采用赤霉素对川贝母种子作浸泡预处理,用250ppm赤霉素溶液浸泡8小时后,处理3周后用于播种。
步骤8、将步骤7处理种子于在4月中旬,地化冻后,条播或撒播。
步骤9、步骤8所述条播是在整好的垄面上,按10~15cm行距开条沟,沟深2~3cm,将种子均匀撤入沟内后覆土,稍加镇压即可,播种量15~22.5kg/hm2。撒播是在整好的苗床上均匀撒种,然后覆土1.5~2cm,耙平、耙细、耙匀,将种子全部覆土、镇压,播种量15~30kg/hm2,播种后畦面覆盖草保湿。
步骤10、苗床管理,搭棚。
步骤11、步骤10所述搭棚是播种后,春季出苗前,揭去畦面覆盖物,分畦搭棚遮荫。搭矮棚,高15~20厘米,第1年荫蔽度50%~70%,第2年降为50%,第3年为30%;收获当年不再遮荫。搭高棚,高约1米,荫蔽度50%。最好是晴天荫蔽,阴、雨天亮棚。
步骤12、间苗,一般播后2~3周左右开始出苗,4周左右苗出齐,间去过密植株。
步骤13、除草,出苗后,杂草与暗紫贝母幼苗同时生长,有草就除,待苗高1cm左右时要进行松土锄草。
步骤14、水分管理,根据土壤情况,进行浇水,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步骤15、追肥,一般于6月中旬每亩追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000kg或施硫酸铵10kg、过磷酸钙15kg然后覆土、浇水。秋季倒苗后每公顷用腐殖土、农家肥,加400公斤过磷酸钙混合后覆盖畦面3厘米厚,然后用搭棚树枝、竹梢等覆盖畦面。
步骤16、种苗移栽,起苗时间为第二~三年秋起苗。
步骤17、步骤16所述起苗方式为在土壤较干燥时直接进行采挖时,采挖深度小于5cm,翻寻鳞茎。
步骤18、将步骤17所得种苗按如下方式分级,一级种苗:鳞茎大于2mm,无病虫害感染;二级种苗:鳞茎小于2mm,无病虫害感染;等外苗:非上述标准的种苗。
步骤19、将步骤17所得种苗移栽。
步骤20、步骤19所述移栽时间以秋季移栽为好,移栽时间为8月中下旬。
步骤21、步骤20所述栽植方法为整成宽1~1.5m,长依地形而定起垄,在整好的垄面上,按10~15cm行距开条沟,沟深2~3cm,将鳞茎根部向下,间距1~1.5cm,均匀置入沟内后覆土,稍加镇压即可,播种量5~15kg/hm2。
步骤22、田间管理。
步骤23、步骤22所述田间管理是指间苗、中耕除草、灌水排水、追肥。
步骤24、步骤23所述间苗是指种子直播的大田需要间苗,去除病苗、弱苗。
步骤25、步骤23所述杂草是指勤除草,每年春季出苗前、秋季倒苗后各用镇草宁除草1次。
步骤26、步骤23所述灌水排水是指1年和2年生贝母,应及时洒水,保持土壤湿润,每年需灌水3~4次,播种或移栽后必须立刻浇1次透水,越冬前必须灌足冬水,其它生长季视土壤墒情灌1~2次水。久雨或暴雨后注意排水防涝,若遇大暴雨,出现土壤积水时,应及时将田间的积水引入四周的总排水沟排出地块。冰雹多发区,还应采取防雹措施,以免打坏花茎、果实。
步骤27、步骤26所述灌溉水是指质量符合“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的灌溉水。
步骤28、步骤26所述灌溉设备条件是指基地内配备滴喷灌设施。
步骤29、步骤26所述排水条件是指田地四周要有与垄沟连接的排水沟,并保持畅通。
步骤30、步骤26所述追肥是指暗紫贝母是喜肥植物,需磷、钾肥较多,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第1次追肥应在6月中下旬,每公顷施厩肥10~20t;第2次于8月上中旬施硫酸铵、过磷酸钙各100kg,氯化钾50kg,或适量草木灰;第2、3年的2~3次追肥,在相同的时间,第1次每公顷施入人畜粪尿10t;第2次施入过磷酸钙100kg、硫酸铵50kg。
步骤31、暗紫贝母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步骤32、步骤31所述暗紫贝母的病虫害是指锈病、立枯病、根腐病、金针虫、蛴螬、地老虎、蚂蚁及鼠害。
步骤33、步骤32所述锈病为暗紫贝母贝母主要病害,病源多来自麦类作物,多发生于5~6月。防治方法:选离麦类作物较远,或不易被上河风侵袭的地块栽种;整地时清除病残组织,减少越冬病源;增施磷钾肥或降低田间湿度,增强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喷0.2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钠300倍液或粉锈宁1000倍液,每隔2~3周一次,亦可用代森铵或退菌特防治。
步骤34、步骤32所述立枯病会危害幼苗,发生于麦季多雨季节。防治方法:注意排水、调节荫蔽度,以及阴雨天揭棚盖;发病前后用1∶100的波尔多液喷洒。
步骤35、步骤32所述根腐病于5~6月发生,根发黄腐烂。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区。防治方法: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拔除病株;用5%石灰水淋灌,防止扩散。
步骤36、步骤32所述金针虫、蛴螬于4~6月为害植株。防止方法:用烟叶熬水淋灌(每亩用烟叶2.5公斤,熬成75公斤原液,用时每公斤原液加水30公斤);或每亩用50%氯丹乳油0.5~1公斤,于整地时拌土或出苗后掺水500公斤灌土防治。
步骤37、步骤32所述地老虎会咬食茎叶。防治方法:早晚捕捉或用90%晶体敌百虫拌毒诱杀。
步骤38、步骤32所述蚂蚁伤害是指一年生贝母苗遭蚂蚁伤害时,可用0.5%敌百虫液加入少许红糖,浸纸片或玉米蕊片,置贝母地四周或地内诱食毒杀。
步骤39、步骤32所述鼠害是指鼢鼠危害,可采用人工捕杀。
步骤40、采收与加工。
步骤41、步骤40所述采收是指种子采收和鳞茎采收。
步骤42、步骤41所述种子采收是指当贝母果实饱满鼓胀、果荚变黄不含绿色时采收为好。
步骤43、步骤41所述鳞茎采收是指在7~8月份采收鳞茎。用种子繁殖的播种后第四~六年收获;用鳞茎繁殖的播种后第三~四年7~8月份枯苗后收获。清除残茎和泥土,挖时尽量保护鳞茎不受损伤。
步骤44、步骤40所述加工是指种子加工和鳞茎加工。
步骤45、步骤44所述种子加工是指采收果实的当天,以藓类植物分层覆盖、装竹筐、保持通气、不过于干燥,以促进母种胚的分化,提早成胚时间。
步骤46、步骤44所述鳞茎加工是指鳞茎采收忌水洗,挖出后要及时摊放晒席上;以1天能晒至半干,次日能晒至全干为好;切勿在石坝、三合土或铁器上晾晒。切忌堆沤,否则泛油变黄。如遇雨天,可将贝母鳞茎窖于水分少的沙土内,待晴天抓紧晒干。鳞茎盛于网袋中,扎紧袋口,撞至残根脱落及鳞茎表皮略有擦伤为度,晾干,摊于竹席上,盖以黑布,曝晒呈粉白色。如遇天气不好,撞后摊于筛板上,用无烟热源或烘房于40℃~50℃烘干。在干燥(晒或炕)过程中,贝母外皮未呈粉白色时,不宜翻动,以防变黄。翻动用竹、木器而不用手,以免变成“油手”或“黄子”。撞后以硫黄烟熏至断面加碘液不变蓝色,再烘干。
步骤47、储藏
暗紫贝母易虫蛀,受潮后发霉、变色。受潮品潮软,颜色变深、手感潮软,松开时声不响亮;有的显霉斑。为害的仓虫有药材甲、烟草甲、大理窃蠹、咖啡豆象、玉米象、赤拟谷盗、锯谷盗、印度谷螟等。蛀蚀品表面出现针眼状细小蛀孔,严重时内部蛀成碎粉。
贮藏期间应保持干燥。如果商品含水量高或仓库湿度过大,可选晴天摊晾。亦可用生石灰、无水氯化钙等吸潮剂吸潮去湿。有条件的地方应选15℃以下低温、干燥库房贮藏,或用密封抽氧充氮进行养护。虫情严重时,可用磷化铝熏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从暗紫贝母种植基地选择、土壤条件、种源选择、栽培繁育技术、田间管理、施肥、采集等方面研究都以国家中药种植GAP为指导,从而规范了暗紫贝母种植技术。依据本发明的指导可以解决目前暗紫贝母种植技术落后,栽培品药效品质低,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等问题。
如表1所示,通过本发明的技术处理,暗紫贝母大田种植1000粒平均出苗率可达81.2%。
表1暗紫贝母出苗率
播种深度 观察数量 出苗数 出苗率(%)
(cm2) (粒1)0 00 823 82
3 1000 867 87
4 1000 761 76
如表2所示,在32~70万株/亩的密度下,随密度的增加,产量不断加大,但鳞茎的平均直径在减小。因而建议暗紫贝母合理栽培密度为30万株/亩左右。在播种时用种量1~2公斤/亩。
表2六年生暗紫贝母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平均值)
亩株数(万株) 球茎干重 亩产药材量(kg)
32.22 (mg9)0.04 29.0
52.36 87.85 43.2
70.15 81.25 57.6
如表3所示,栽培暗紫贝母相关数据和成分测定,根据药典要求进行了暗紫贝母中浸出物和总生物碱测定。含量与野生品相近。
表3暗紫贝母总生物碱、浸出物含量
浸出物(%) 生物总碱(%)
大通栽培品6年 16.54 0.148%
大通栽培品5年 16.72 0.165%
大通栽培品4年 15.39 0.127%
班玛野生品 14.82 0.1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1青海地区暗紫贝母生产基地环境要求
1.1、生态环境
1.1.1主产区生态环境
暗紫贝母主产在我国青海省、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性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怕高温,忌水涝。青海省野生暗紫贝母集中分布于青海果洛州、玉树州、黄南州和海南州等地区。生长在海拔高度3200~4600m,年降雨在400~800mm,年均温2.5~6.0℃,土壤厚度>20cm的高山乔木林、灌木林和高山草原。
1.1.2基地环境质量要求
生产基地应选择大气、水质、土壤无污染的地区。生产基地周围两公里内不得有“三废”及厂矿、垃圾场等污染源。环境生态质量要求:空气环境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灌溉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国家土壤二级标准。
1.2土壤
1.2.1土壤物理要求
暗紫贝母对土壤要求较严,一般以含腐殖质较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疏松肥沃的壤土和砂质壤土为宜。
1.2.2土壤化学要求
暗紫贝母栽培土壤的pH值以6.5~7.5为宜。
1.2.3土壤农药残留量
根据GAP土壤农药残留量的要求:六六六的浓度不得超过0.05mg/kg;滴滴涕的浓度不得超过0.05mg/kg。
1.2.4重金属含量
根据GAP土壤重金属参考允许的最大含量(mg/kg)的要求:铅(Pb)50、砷(As)20、汞(Hg)0.30、镉(Cd)0.30、铬(Cr)120、铜(Cu)60。
1.2.5水分
暗紫贝母植株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湿润的土壤条件。
1.2.6光照、温度
暗紫贝母是忌强光喜湿植物,阳光直射地块需遮荫处理。
2、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
2.1.1选地
栽培暗紫贝母必须选择气候冷凉、降水相对较多的环境条件,选背风的阴山或半阴山为宜,并远离麦类作物,防止锈病感染;以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油沙土为好,以净化杂草,熟化土地,改良土壤结构并增加有机质。
2.1.2育苗及栽培地整地
结冻前整地。清除地面杂草,深耕细耙,选地后将育苗地整成宽1~1.5m,依地形起垄。
2.1.3施基肥
栽培地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公顷施堆肥和厩肥22500kg或施1500kg生物肥料。
2.2繁殖方法
2.2.1种苗繁育
2.2.1.1种子准备
培育种子8~9月采挖贝母时,选直径6mm以上、无病、无损伤鳞茎作种。鳞茎按大、中、小分别栽种,做到边挖边栽。每公顷用鳞茎1500公斤。栽后第2年起,出苗后及时拔除杂草,并施稀人畜粪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再施1次追肥。8~9月,待果实饱满膨胀,果壳黄褐色或褐色,种子已干浆时剪下果实,在通风处晾干。
种子质量种子品系纯正优良,无检疫性病虫害。
种子外观形状暗紫贝母种子扁卵圆形、红褐色。
种子理化指标种子千粒重在0.800g以上;净度95%以上;发芽率95%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0%。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18周左右,其胚发育成熟,大部分种子的原胚充分生长,并分化成线形的成熟胚,胚长与胚向轴长等长时,采用赤霉素对川贝母种子作浸泡预处理,用250ppm赤霉素溶液浸泡8小时后,处理3周后用于播种。
2.2.1.2播种
6.2.1.2.1播种时间
在4月中旬,地化冻后。
6.2.1.2.2播种方式可采用条播和撒播。
条播在整好的垄面上,按10~15cm行距开条沟,沟深2~3cm,将种子均匀撤入沟内后覆土,稍加镇压即可,播种量15~22.5kg/hm2。
撒播在整好的苗床上均匀撒种,然后覆土1.5~2cm,耙平、耙细、耙匀,将种子全部覆土、镇压,播种量15~30kg/hm2,播种后畦面覆盖草保湿。
2.2.1.3苗床管理
2.2.1.3.1搭棚
播种后,春季出苗前,揭去畦面覆盖物,分畦搭棚遮荫。搭矮棚,高15~20厘米,第1年荫蔽度50%~70%,第2年降为50%,第3年为30%;收获当年不再遮荫。搭高棚,高约1米,荫蔽度50%。最好是晴天荫蔽,阴、雨天亮棚。
2.2.1.3.2间苗
一般播后2~3周左右开始出苗,4周左右苗出齐,间去过密植株。
2.2.1.3.3除草
出苗后,杂草与暗紫贝母幼苗同时生长,有草就除,待苗高1cm左右时要进行松土锄草。
2.2.1.3.4水分管理
根据土壤情况,进行浇水,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2.2.1.3.5追肥
一般于6月中旬每亩追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000kg或施硫酸铵10kg、过磷酸钙15kg然后覆土、浇水。
秋季倒苗后每公顷用腐殖土、农家肥,加400公斤过磷酸钙混合后覆盖畦面3厘米厚,然后用搭棚树枝、竹梢等覆盖畦面。
2.2.2种苗移栽
2.2.2.1起苗
2.2.2.1.1起苗时间
第二~三年秋起苗。
2.2.2.1.2起苗方式
在土壤较干燥时直接进行采挖时,采挖深度小于5cm,翻寻鳞茎。
2.2.2.2种苗分级
一级种苗:鳞茎大于2mm,无病虫害感染;
二级种苗:鳞茎小于2mm,无病虫害感染;
等外苗:非上述标准的种苗。
2.2.2.3移栽
2.2.2.3.1移栽时间
以秋季移栽为好,移栽时间为8月中下旬。
2.2.2.3.2栽植方法
整成宽1~1.5m,长依地形而定起垄,在整好的垄面上,按10~15cm行距开条沟,沟深2~3cm,将鳞茎根部向下,间距1~1.5cm,均匀置入沟内后覆土,稍加镇压即可,播种量5~15kg/hm2。
2.3田间管理
2.3.1间苗
种子直播的大田需要间苗,去除病苗、弱苗。
2.3.2中耕除草
勤除杂草。每年春季出苗前、秋季倒苗后各用镇草宁除草1次。
2.3.3灌水排水
2.3.3.1灌水
2.3.3.1.1灌溉水质量标准
灌溉水质量符合“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
2.3.3.1.2灌溉设备条件
基地内配备滴喷灌设施。
2.3.3.1.3灌溉
1年和2年生贝母,应及时洒水,保持土壤湿润,每年需灌水3~4次,播种或移栽后必须立刻浇1次透水,越冬前必须灌足冬水,其它生长季视土壤墒情灌1~2次水。
2.3.3.2排水
2.3.3.2.1排水条件
田地四周要有与垄沟连接的排水沟,并保持畅通。
2.3.3.2.2排水
久雨或暴雨后注意排水防涝,若遇大暴雨,出现土壤积水时,应及时将田间的积水引入四周的总排水沟排出地块。冰雹多发区,还应采取防雹措施,以免打坏花茎、果实。
2.3.4追肥
暗紫贝母是喜肥植物,需磷、钾肥较多,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第1次追肥应在6月中下旬,每公顷施厩肥10~20t;第2次于8月上中旬施硫酸铵、过磷酸钙各100kg,氯化钾50kg,或适量草木灰;第2、3年的2~3次追肥,在相同的时间,第1次每公顷施入人畜粪尿10t;第2次施入过磷酸钙100kg、硫酸铵50kg。
3暗紫贝母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3.1病害
锈病:为暗紫贝母贝母主要病害,病源多来自麦类作物,多发生于5~6月。防治方法:选离麦类作物较远,或不易被上河风侵袭的地块栽种;整地时清除病残组织,减少越冬病源;增施磷钾肥或降低田间湿度,增强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喷0.2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钠300倍液或粉锈宁1000倍液,每隔2~3周一次,亦可用代森铵或退菌特防治。
立枯病:危害幼苗,发生于麦季多雨季节。防治方法:注意排水、调节荫蔽度,以及阴雨天揭棚盖;发病前后用1∶100的波尔多液喷洒。
根腐病:5~6月发生,根发黄腐烂。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区。防治方法: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拔除病株;用5%石灰水淋灌,防止扩散。
3.2虫害
3.2.1金针虫、蛴螬:4~6月为害植株。防止方法:用烟叶熬水淋灌(每亩用烟叶2.5公斤,熬成75公斤原液,用时每公斤原液加水30公斤);或每亩用50%氯丹乳油0.5~1公斤,于整地时拌土或出苗后掺水500公斤灌土防治。
3.2.2地老虎:咬食茎叶。防治方法:早晚捕捉或用90%晶体敌百虫拌毒诱杀。
3.2.3一年生贝母苗遭蚂蚁伤害时,可用0.5%敌百虫液加入少许红糖,浸纸片或玉米蕊片,置贝母地四周或地内诱食毒杀。
3.3鼠害
鼢鼠危害时,可采用人工捕杀。
4采收与加工
4.1采收
4.1.1种子的采收
当贝母果实饱满鼓胀、果荚变黄不含绿色时采收为好。
4.1.2鳞茎的采收:于7~8月份采收。用种子繁殖的播种后第四~六年收获;用鳞茎繁殖的播种后第三~四年7~8月份枯苗后收获。清除残茎和泥土,挖时尽量保护鳞茎不受损伤。
4.2加工、储藏
4.2.1种子加工采收果实的当天,以藓类植物分层覆盖、装竹筐、保持通气、不过于干燥,以促进母种胚的分化,提早成胚时间。
4.2.2鳞茎加工鳞茎采收忌水洗,挖出后要及时摊放晒席上;以1天能晒至半干,次日能晒至全干为好;切勿在石坝、三合土或铁器上晾晒。切忌堆沤,否则泛油变黄。如遇雨天,可将贝母鳞茎窖于水分少的沙土内,待晴天抓紧晒干。鳞茎盛于网袋中,扎紧袋口,撞至残根脱落及鳞茎表皮略有擦伤为度,晾干,摊于竹席上,盖以黑布,曝晒呈粉白色。如遇天气不好,撞后摊于筛板上,用无烟热源或烘房于40℃~50℃烘干。在干燥(晒或炕)过程中,贝母外皮未呈粉白色时,不宜翻动,以防变黄。翻动用竹、木器而不用手,以免变成“油手”或“黄子”。撞后以硫黄烟熏至断面加碘液不变蓝色,再烘干。
4.3储藏
暗紫贝母易虫蛀,受潮后发霉、变色。受潮品潮软,颜色变深、手感潮软,松开时声不响亮;有的显霉斑。为害的仓虫有药材甲、烟草甲、大理窃蠹、咖啡豆象、玉米象、赤拟谷盗、锯谷盗、印度谷螟等。蛀蚀品表面出现针眼状细小蛀孔,严重时内部蛀成碎粉。
贮藏期间应保持干燥。如果商品含水量高或仓库湿度过大,可选晴天摊晾。亦可用生石灰、无水氯化钙等吸潮剂吸潮去湿。有条件的地方应选15℃以下低温、干燥库房贮藏,或用密封抽氧充氮进行养护。虫情严重时,可用磷化铝熏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

1.一种暗紫贝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暗紫贝母栽培基地选择,根据暗紫贝母野生生境条件的考察,选择气候冷凉、降水相对较多的背风阴山或半阴山为宜,并远离麦类作物,防止锈病感染;以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油沙土为好,以净化杂草,熟化土地,改良土壤结构并增加有机质;
步骤2、育苗地整地,结冻前整地;清除地面杂草,深耕细耙,选地后将育苗地整成宽1~1.5m,长依地形而定起垄以利于精耕细作;
步骤3、栽培地整地,结冻前整地;清除地面杂草,深耕细耙,选地后将育苗地整成宽1~1.5m,长依地形而定起垄以利于精耕细作;
步骤4、栽培地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公顷施堆肥和厩肥22500kg或施1500kg生物肥料;
步骤5、种苗繁育,培育种子8~9月采挖贝母时,选直径6mm以上、无病、无损伤鳞茎作种;鳞茎按大、中、小分别栽种,做到边挖边栽;每公顷用鳞茎1500公斤;栽后第2年起,出苗后及时拔除杂草,并施稀人畜粪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再施1次追肥;8~9月,待果实饱满膨胀,果壳黄褐色或褐色,种子已干浆时剪下果实,在通风处晾干;
步骤6、步骤5所述种子品系纯正优良,无检疫性病虫害;种子扁卵圆形、红褐色;千粒重在0.800g以上;净度95%以上;发芽率95%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0%;
步骤7、将步骤6所述种子物理化学方法处理18周,其胚发育成熟,大部分种子的原胚充分生长,并分化成线形的成熟胚,胚长与胚向轴长等长时,采用赤霉素对川贝母种子作浸泡预处理,用250ppm赤霉素溶液浸泡8小时后,处理3周后用于播种;
步骤8、将步骤7处理种子于在4月中旬,地化冻后,条播或撒播;
步骤9、步骤8所述条播是在整好的垄面上,按10~15cm行距开条沟,沟深2~3cm,将种子均匀撤入沟内后覆土,稍加镇压,播种量15~22.5kg/hm2;撒播是在整好的苗床上均匀撒种,然后覆土1.5~2cm,耙平、耙细、耙匀,将种子全部覆土、镇压,播种量15~30kg/hm2,播种后畦面覆盖草保湿;
步骤10、苗床管理,搭棚;
步骤11、步骤10所述搭棚是播种后,春季出苗前,揭去畦面覆盖物,分畦搭棚遮荫;搭矮棚,高15~20厘米,第1年荫蔽度50%~70%,第2年降为50%,第3年为30%;收获当年不再遮荫;搭高棚,高1米,荫蔽度50%;最好是晴天荫蔽,阴、雨天亮棚;
步骤12、间苗,播后2~3周开始出苗,4周苗出齐,间去过密植株;
步骤13、除草,出苗后,杂草与暗紫贝母幼苗同时生长,有草就除,待苗高1cm时要进行松土锄草;
步骤14、水分管理,根据土壤情况,进行浇水,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步骤15、追肥,于6月中旬每亩追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000kg或施硫酸铵10kg、过磷酸钙15kg然后覆土、浇水;秋季倒苗后每公顷用腐殖土、农家肥,加400公斤过磷酸钙混合后覆盖畦面3厘米厚,然后用搭棚树枝、竹梢等覆盖畦面;
步骤16、种苗移栽,起苗时间为第二~三年秋起苗;
步骤17、步骤16所述起苗方式为在土壤较干燥时直接进行采挖时,采挖深度小于5cm,翻寻鳞茎;
步骤18、将步骤17所得种苗按如下方式分级,一级种苗:鳞茎大于2mm,无病虫害感染;二级种苗:鳞茎小于2mm,无病虫害感染;等外苗:非上述标准的种苗;
步骤19、将步骤17所得种苗移栽;
步骤20、步骤19所述移栽时间以秋季移栽为好,移栽时间为8月中下旬;
步骤21、步骤20所述栽植方法为整成宽1~1.5m,长依地形而定起垄,在整好的垄面上,按10~15cm行距开条沟,沟深2~3cm,将鳞茎根部向下,间距1~1.5cm,均匀置入沟内后覆土,稍加镇压,播种量5~15kg/hm2
步骤22、田间管理;
步骤23、步骤22所述田间管理是指间苗、中耕除草、灌水排水、追肥;
步骤24、步骤23所述间苗是指种子直播的大田需要间苗,去除病苗、弱苗;
步骤25、步骤23所述杂草是指勤除草,每年春季出苗前、秋季倒苗后各用镇草宁除草1次;
步骤26、步骤23所述灌水排水是指1年和2年生贝母,应及时洒水,保持土壤湿润,每年需灌水3~4次,播种或移栽后必须立刻浇1次透水,越冬前必须灌足冬水,其它生长季视土壤墒情灌1~2次水;久雨或暴雨后注意排水防涝,若遇大暴雨,出现土壤积水时,应及时将田间的积水引入四周的总排水沟排出地块;冰雹多发区,还应采取防雹措施,以免打坏花茎、果实;
步骤27、步骤26所述灌溉水是指质量符合“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的灌溉水;
步骤28、步骤26所述灌溉设备条件是指基地内配备滴喷灌设施;
步骤29、步骤26所述排水条件是指田地四周要有与垄沟连接的排水沟,并保持畅通;
步骤30、步骤26所述追肥是指暗紫贝母是喜肥植物,需磷、钾肥较多,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第1次追肥应在6月中下旬,每公顷施厩肥10~20t;第2次于8月上中旬施硫酸铵、过磷酸钙各100kg,氯化钾50kg,或适量草木灰;第2、3年的2~3次追肥,在相同的时间,第1次每公顷施入人畜粪尿10t;第2次施入过磷酸钙100kg、硫酸铵50kg;
步骤31、暗紫贝母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步骤32、步骤31所述暗紫贝母的病虫害是指锈病、立枯病、根腐病、金针虫、蛴螬、地老虎、蚂蚁及鼠害;
步骤33、步骤32所述锈病为暗紫贝母贝母主要病害,病源多来自麦类作物,多发生于5~6月;防治方法:选离麦类作物较远,或不易被上河风侵袭的地块栽种;整地时清除病残组织,减少越冬病源;增施磷钾肥或降低田间湿度,增强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喷0.2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钠300倍液或粉锈宁1000倍液,每隔2~3周一次,用代森铵或退菌特防治;
步骤34、步骤32所述立枯病会危害幼苗,发生于麦季多雨季节;防治方法:注意排水、调节荫蔽度,以及阴雨天揭棚盖;发病前后用1∶100的波尔多液喷洒;
步骤35、步骤32所述根腐病于5~6月发生,根发黄腐烂;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区;防治方法: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拔除病株;用5%石灰水淋灌,防止扩散;
步骤36、步骤32所述金针虫、蛴螬于4~6月为害植株;防止方法:用烟叶熬水淋灌,每亩用烟叶2.5公斤,熬成75公斤原液,用时每公斤原液加水30公斤;或每亩用50%氯丹乳油0.5~1公斤,于整地时拌土或出苗后掺水500公斤灌土防治;
步骤37、步骤32所述地老虎会咬食茎叶;防治方法:早晚捕捉或用90%晶体敌百虫拌毒诱杀;
步骤38、步骤32所述蚂蚁伤害是指一年生贝母苗遭蚂蚁伤害时,用0.5%敌百虫液加入少许红糖,浸纸片或玉米蕊片,置贝母地四周或地内诱食毒杀;
步骤39、步骤32所述鼠害是指鼢鼠危害,采用人工捕杀;
步骤40、采收与加工;
步骤41、步骤40所述采收是指种子采收和鳞茎采收;
步骤42、步骤41所述种子采收是指当贝母果实饱满鼓胀、果荚变黄不含绿色时采收为好;
步骤43、步骤41所述鳞茎采收是指在7~8月份采收鳞茎;用种子繁殖的播种后第四~六年收获;用鳞茎繁殖的播种后第三~四年7~8月份枯苗后收获;清除残茎和泥土,挖时尽量保护鳞茎不受损伤;
步骤44、步骤40所述加工是指种子加工和鳞茎加工;
步骤45、步骤44所述种子加工是指采收果实的当天,以藓类植物分层覆盖、装竹筐、保持通气、不过于干燥,以促进母种胚的分化,提早成胚时间;
步骤46、步骤44所述鳞茎加工是指鳞茎采收忌水洗,挖出后要及时摊放晒席上;以1天能晒至半干,次日能晒至全干为好;切勿在石坝、三合土或铁器上晾晒;切忌堆沤,否则泛油变黄;如遇雨天,将贝母鳞茎窖于水分少的沙土内,待晴天抓紧晒干;鳞茎盛于网袋中,扎紧袋口,撞至残根脱落及鳞茎表皮略有擦伤为度,晾干,摊于竹席上,盖以黑布,曝晒呈粉白色;如遇天气不好,撞后摊于筛板上,用无烟热源或烘房于40℃~50℃烘干;在干燥过程中,贝母外皮未呈粉白色时,不宜翻动,以防变黄;翻动用竹、木器而不用手;撞后以硫黄烟熏至断面加碘液不变蓝色,再烘干;
步骤47、储藏
暗紫贝母易虫蛀,受潮后发霉、变色;受潮品潮软,颜色变深、手感潮软,松开时声不响亮;有的显霉斑;为害的仓虫有药材甲、烟草甲、大理窃蠹、咖啡豆象、玉米象、赤拟谷盗、锯谷盗、印度谷螟;蛀蚀品表面出现针眼状细小蛀孔,严重时内部蛀成碎粉;
贮藏期间应保持干燥;如果商品含水量高或仓库湿度过大,选晴天摊晾;或者用生石灰、无水氯化钙等吸潮剂吸潮去湿;有条件的地方应选15℃以下低温、干燥库房贮藏,或用密封抽氧充氮进行养护;虫情严重时,用磷化铝熏杀。
CN201611022672.8A 2016-11-21 2016-11-21 一种暗紫贝母的栽培方法 Pending CN1064167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2672.8A CN106416730A (zh) 2016-11-21 2016-11-21 一种暗紫贝母的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2672.8A CN106416730A (zh) 2016-11-21 2016-11-21 一种暗紫贝母的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6730A true CN106416730A (zh) 2017-02-22

Family

ID=58221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22672.8A Pending CN106416730A (zh) 2016-11-21 2016-11-21 一种暗紫贝母的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16730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6244A (zh) * 2017-03-21 2017-08-04 贵州凤冈苗侗百草医药发展有限公司 何首乌的繁育方法
CN107950312A (zh) * 2018-01-18 2018-04-24 奉节县烁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川贝母种植方法
CN108812154A (zh) * 2018-07-26 2018-11-16 奉节县焱垚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湖北贝母的种植方法
CN108834806A (zh) * 2018-07-06 2018-11-20 香格里拉市忠浩野生中药种植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松贝的种子繁殖方法
CN110326506A (zh) * 2019-06-25 2019-10-15 丽江市古城区秋成种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川贝母组培苗大田种植方法
CN110583412A (zh) * 2019-09-20 2019-12-20 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 一种苍山贝母种子的育苗方法
CN112273163A (zh) * 2020-10-28 2021-01-29 王树庄 一种平贝的栽培方法
CN112753511A (zh) * 2020-12-31 2021-05-07 青海师范大学 一种秦艽人工种植方法
CN112753510A (zh) * 2020-12-31 2021-05-07 青海师范大学 一种羌活人工种植方法
CN113142000A (zh) * 2020-12-31 2021-07-23 青海师范大学 一种暗紫贝母人工种植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3653B (zh) * 2008-04-26 2010-08-25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暗紫贝母植物药材及其鳞茎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3141288A (zh) * 2013-03-29 2013-06-12 吉美林 南通地区大棚甘蔗套种贝母高效栽培方法
CN103444526A (zh) * 2013-08-16 2013-12-18 苏州仁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暗紫贝母的促生栽培方法
CN104770162A (zh) * 2015-04-03 2015-07-15 梁志华 一种提高西贝母质量和产量的种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3653B (zh) * 2008-04-26 2010-08-25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暗紫贝母植物药材及其鳞茎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3141288A (zh) * 2013-03-29 2013-06-12 吉美林 南通地区大棚甘蔗套种贝母高效栽培方法
CN103444526A (zh) * 2013-08-16 2013-12-18 苏州仁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暗紫贝母的促生栽培方法
CN104770162A (zh) * 2015-04-03 2015-07-15 梁志华 一种提高西贝母质量和产量的种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万德光: "《四川道地中药材志向》", 30 September 2005,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向吉: "《常用中药材应用与栽培》", 31 July 2014,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魏亚雯: "《定西市常用中药材栽培技术》", 30 June 2014,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6244A (zh) * 2017-03-21 2017-08-04 贵州凤冈苗侗百草医药发展有限公司 何首乌的繁育方法
CN107950312A (zh) * 2018-01-18 2018-04-24 奉节县烁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川贝母种植方法
CN108834806A (zh) * 2018-07-06 2018-11-20 香格里拉市忠浩野生中药种植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松贝的种子繁殖方法
CN108812154A (zh) * 2018-07-26 2018-11-16 奉节县焱垚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湖北贝母的种植方法
CN110326506A (zh) * 2019-06-25 2019-10-15 丽江市古城区秋成种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川贝母组培苗大田种植方法
CN110583412A (zh) * 2019-09-20 2019-12-20 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 一种苍山贝母种子的育苗方法
CN112273163A (zh) * 2020-10-28 2021-01-29 王树庄 一种平贝的栽培方法
CN112753511A (zh) * 2020-12-31 2021-05-07 青海师范大学 一种秦艽人工种植方法
CN112753510A (zh) * 2020-12-31 2021-05-07 青海师范大学 一种羌活人工种植方法
CN113142000A (zh) * 2020-12-31 2021-07-23 青海师范大学 一种暗紫贝母人工种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6730A (zh) 一种暗紫贝母的栽培方法
CN100384317C (zh) 南方红豆杉种植方法
CN101889518B (zh) 栝楼的种植方法
CN103355150B (zh) 烤烟漂浮育苗栽培方法
CN104663226A (zh) 一种防寒抗旱马铃薯栽培方法
CN103988683A (zh) 一种佛手三七的种植方法
CN105393742A (zh) 露地生姜大面积繁种栽培方法
CN105230298A (zh) 一种生姜的高产栽培方法
CN101779559A (zh) 网棚蔬菜青刀豆-甜玉米-青花菜一年三种三收有机栽培技术
CN103988706A (zh) 灯盏花种植与田间管理方法
CN102870641A (zh) 一种蜜香李的培育方法
CN102246650A (zh) 一种优质高产牡丹皮种植方法
CN105359759A (zh) 一种葡萄园套种草莓的种植方法
CN106258398A (zh) 一种魔芋的种植栽培方法
CN113099994A (zh) 一种早播马铃薯种植系统及利用该系统种植早播马铃薯的方法
CN106508353A (zh) 一种有机秋西瓜种植方法
CN106211983A (zh) 一种能提高南方甘薯产量的栽培方法
CN109691373A (zh) 一种烤烟节水栽培方法
CN105993816A (zh) 一种采叶银杏与半夏套种的栽培方法
CN106069016A (zh) 一种春植蔗套种甘薯的栽培方法
CN105309189A (zh) 一种白芷栽培方法
CN108293743A (zh) 一种机插水稻幼苗培育方法
CN107455124A (zh) 一种大花红景天的栽培方法
CN104756715B (zh) 乌腺金丝桃的栽培方法
CN106717783A (zh) 香芋高效水植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