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09342B - 面积高效的多位触发器拓扑 - Google Patents

面积高效的多位触发器拓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09342B
CN106409342B CN201610237435.7A CN201610237435A CN106409342B CN 106409342 B CN106409342 B CN 106409342B CN 201610237435 A CN201610237435 A CN 201610237435A CN 106409342 B CN106409342 B CN 1064093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verter
output
input
field effect
channel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374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09342A (zh
Inventor
安东尼·马丁·希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xas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exas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xas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Texas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409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09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09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093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9/00Digital stores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moved stepwise, e.g. shift registers
    • G11C19/28Digital stores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moved stepwise, e.g. shift registers using semiconducto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3/00Circuits for generating electric pulses; Monostable, bistable or multistable circuits
    • H03K3/02Gener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ircuit or by the means used for producing pulses
    • H03K3/353Gener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ircuit or by the means used for producing pulses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ternal or external positive feedback
    • H03K3/356Bistable circuits
    • H03K3/3562Bistable circuits of the master-slave type
    • H03K3/35625Bistable circuits of the master-slave type using complementary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Landscapes

  • Test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AREA)
  • Shift Register Type Memo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面积高效的多位触发器拓扑。本发明是一种多位触发器寄存器中的内部扫描逻辑的智能连接。此寄存器中的个别位连接于串行扫描链中。在本发明中,串行链为重用位n上的从锁存器与位n+1上的主锁存器之间的逻辑的连接。此导致减少实施所述多位寄存器所需的晶体管的数目的简化接口(433、414、418)。所需晶体管的数目(每位4个晶体管)的此减少促使所需集成电路面积随之减少,借此降低制造成本。替代地,使用本发明而节省的面积可用于其它目的。在不增加制造成本的情况下,此可增加对应集成电路的价值。

Description

面积高效的多位触发器拓扑
优先权的主张
本申请案依据35U.S.C.119(e)(1)主张2015年4月15日申请的第62/147,881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领域涉及连接于扫描链中的多位触发器。
背景技术
将多个触发器连接在一起成为形成寄存器的单个多位触发器。在此多位寄存器中,每一位为可独立地读取及写入。在串行扫描链中将多位寄存器中的个别位连接在一起。现有技术仅将位级联在一起且共享共同时钟/扫描产生逻辑。此现有技术提供优于离散独立触发器的一些面积及功率改进(例如,10%)。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一种多位触发器寄存器中的内部扫描逻辑的智能连接。此寄存器中的个别位连接于串行扫描链中。在本发明中,串行链为重用位n上的从锁存器与位n+1上的主锁存器之间的逻辑的连接。此重用减少实施多位寄存器所需的晶体管的数目。所需晶体管的数目的此减少促使所需集成电路面积随之减少,借此降低制造成本。替代地,使用本发明而节省的面积可用于其它目的。在不增加制造成本的情况下,此可增加对应集成电路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式中说明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方面,其中:
图1说明具有数据及扫描输入的现有技术反相主从触发器的电路;
图2说明来自图1的反相主从触发器的示范性4位寄存器的构造;
图3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4位寄存器的构造;
图4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数据及扫描输入的反相主从触发器的电路;
图5说明具有数据及扫描输入的现有技术非反相主从触发器的电路;及
图6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数据及扫描输入的非反相主从触发器的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说明具有数据及扫描输入的现有技术反相主从触发器100。主从触发器100分为输入/主区段110及从/输出区段130。输入/主区段110包含:输入区段FET 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21及121;及主锁存器,其包含时钟控制反相器123及反相器124。从/输出区段130包含:通过门131;从锁存器,其具有时钟控制反相器132及反相器133;及输出区段,其包含反相器134及135。反相器141及142(其提供相应经反相的时钟及扫描信号)不是输入/主区段110或从/输出区段130的部分。
取决于输入,输入区段将节点120拉向电源+V或拉向接地。输入区段接收以下信号:作为输入的数据信号;作为扫描输入的Sin信号;正常及经反相的版本的扫描输入控制信号Scan/~Scan;及正常及经反相的时钟信号Clk/~Clk。取决于时钟相位,FET 121及122两者皆为导通的或两者皆为切断的。主从触发器100以正常模式或扫描链模式操作。在正常模式中,Scan Enable为非作用的且~Scan Enable为作用中的。FET 103及108为使主从触发器100与Sin信号隔离的切断器。如果Data输入信号为作用中的,那么在FET 121及122为导通时节点120被拉向+V。如果Data信号为非作用的,那么在FET 121及122为导通时节点120被拉向接地。在扫描模式中,Scan Enable为作用中的且~Scan Enable为非作用的。FET 101及106为使主从触发器100与数据输入信号隔离的切断器。如果Sin输入信号为作用中的,那么在FET 121及122为导通时节点120被拉向+V。如果Sin信号为非作用的,那么在FET 121及122为导通时节点120被拉向接地。如所属领域中已知,FET 121及122为任选的。通过用到节点120的导体代替FET 121及122,图1的电路将正确地操作。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输入区段中的一些场效应晶体管的连接顺序是无关紧要的。举例来说,在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111及112的顺序颠倒的情况下,电路将类似地操作。对于场效应晶体管对113及114、115及116以及117及118来说,情况也是如此。
由时钟控制反相器123及反相器124组成的主锁存器保存节点120的状态。时钟控制反相器123的时钟控制与FET 121及123具有相同意义。因此主锁存器保存预定时钟相位上的Data或Sin中的选定一者的状态。
从/输出区段130存储主锁存器的先前状态。以时钟控制反相器123以及FET 121及123的相反意义而时钟控制通过门131。在此相反时钟相位上,在由时钟控制反相器132及反相器133组成的锁存器中保存反相器124的输出的状态。由通过门131提供的此隔离使得能够从从锁存器读取触发器100的状态,同时在相同时钟循环期间将另一状态加载入主锁存器。通过在位于反相器135的输出处的Sout输出端子的反相器136的输出处的数据输出端子来读取从锁存器状态。
两个反相器141及142提供相应逆信号。反相器141在其输入处接收Clk信号且产生逆信号~Clk。反相器142在其输入处接收Scan Enable信号且产生逆信号~Scan Enable。使用这些正常及逆信号来控制触发器100,如图1及上文描述中所说明。
图1中所说明的电路通常以32个FET体现,如表1中所展示:
电路元件 FET的数目
FET 111到118、121及122 10
反相器124、133、134及135 8
时钟控制反相器123及132 8
通过门131 2
反相器141及142 4
总计 32
表1
触发器(例如触发器100)一般部署在多位群组中,例如32、64、128等等。在现有技术中图1的电路针对每一个实施位重复。反相器141及142提供相同的功能且可在多位之间共享。图2说明四位寄存器的实例。每一位(位0 201、位1 202、位2 203及位3 204)由正常主110及正常从130组成。每一正常主110接收位输入。每一正常从130产生位输出。如果在四个位电路之间共享反相器141及142,那么此四位实例所需的总共FET如表2中所展示:
电路元件 FET的数目
FET 111到118、121及122 4x10=40
反相器124、133、134及135 4x8=32
时钟控制反相器123及132 4x8=32
通过门131 4x2=8
反相器141及142 4
总计 116
表2
本发明探索正常模式与扫描模式之间的输出的差异。在正常模式中,触发器输出通常必须将相对较长的导体驱动到使用电路。如果触发器组用于CPU寄存器堆,那么每一位输出必须将线驱动到可使用寄存器数据的所有功能单元。此一般需要针对每一输出级的大驱动容量。寄存器的大多数其它使用类似地需要针对数据位输出的大驱动容量。
对于扫描模式来说,情况并非如此。如所属领域中已知,串行扫描链允许如下受测试电路的测试。在扫描模式中,数据经由串行扫描链加载入受测试电路的寄存器中。在扫描模式中,每一扫描链提供输入、受测试电路的一些数据寄存器与输出之间的串行路径。此布置允许通过在适当数据中扫描而将受测试电路的条件设定成所要状态。一组并行扫描链通常经设计以包含存储关于受测试电路的内部条件的数据的寄存器。在以此方式加载数据之后,受测试电路响应于针对时间间隔的其自身的时钟信号而在正常模式中操作。在此操作时间间隔之后,经由相同扫描链输出受测试电路的内部状态。可将受测试电路的内部状态的此视图与预期内部状态相比较。
存储器位的此使用一般使用与正常模式不同的位之间的连接性。不是驱动长数据路径,扫描链通常连接到相同寄存器内的邻近位。此不需要大驱动容量会促使所需的FET数目的减少。通常仅在从当前寄存器到另一寄存器堆的串行链的输出上需要大驱动容量的现有技术构造。此将通常为寄存器的最后触发器或位。另外,寄存器的第一位的主的输入区段将通常需要对提供到FET栅极(正常主110)的连接而非到FET源极-漏极路径(共享主410)的连接的扫描链信号的更好的灵敏度。
图3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四位寄存器的实例。第一位(位0 201)由正常主110及共享从430组成。位1 202及位2 203中的每一者由共享主430及共享从410组成。最后位(位3204)由共享主410及正常从130组成。正常主110及每一共享主410接收对应位输入。每一共享从430及正常从130产生位输出。此为根据本发明如何构造寄存器的实例。串行链包含寄存器中的连续位。寄存器中的第一位包含正常主110及共享从430。每一中间位包含共享主430及共享从410。寄存器中的最后位包含共享主410及正常从130。
图4说明来自位n的共享从430及来自位n+1的共享主410的细节。这些被说明为邻近的,如将跨越位n与位n+1之间的位边界发生。共享从430包含:通过门431;从锁存器,其具有时钟控制反相器432及反相器433;及反相器435。共享主410包含:FET 411、412、414、415、416、419、421及422;时钟控制反相器423;及反相器424。图3的四位寄存器还将包含针对逆Clk及Scan Enable信号的对应于反相器141及142的共享反相器(图4中未说明)。
共享从430及共享主410的组合与正常从130及正常主110的不同之处在于:共享从430的Sout输出耦合到共享主410的Sin输入。由共享从430及共享主410组成的对与由正常从130及正常主110组成的对相比需要更少的FET。在不具有对应于反相器134的电路的情况下,共享从/共享主组合供应直接来自由时钟控制反相器432及反相器433组成的锁存器的Sout输出。在共享主430中,将Sout输出供应到FET 414及418的源极-漏极路径。这些FET对应于正常主110的相应FET 104及108。因此共享主430不包含对应于FET 113及117的FET。
表3 展示图3的四位寄存器实例所需的FET的数目。
Figure BDA0000966575660000051
表3
此展示与根据图2中所展示的现有技术所需的FET的数目相比节省12个FET。此FET的节省随着寄存器大小按比例缩放。针对数据读取/写入并行使用以及针对扫描链串行使用的N位寄存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将使用(N-1)×4个更少的FET。此节省取决于所使用的共享主及共享从的数目,而不是取决于逆信号反相器的共享。此假设第一位包含正常主,最后位包含正常从,且共享所有其它主及从。
减少此多位寄存器所需的FET的数目有利地增加对应集成电路的价值。集成电路在硅晶片中制造。每硅晶片的制造成本相对独立于所形成的集成电路的数目。所需的FET(例如由本发明所提供的FET)数目的减少减少每一集成电路的面积,且使更多的集成电路能够在同一晶片中形成。因此降低每一集成电路的制造成本。作为替代方案,使用本发明而节省的面积可用于其它目的。在通过保持相同面积而不增加制造成本的情况下,此可增加对应集成电路的价值。
图5说明具有数据及扫描输入的现有技术非反相主从触发器500。主从触发器500分为输入/主区段510及从/输出区段530。输入/主区段510包含:输入区段FET 511、512、513、514、515、516、517、518、521及522;及主锁存器,其包含时钟控制反相器523及反相器524。从/输出区段530包含:时钟控制反相器531;从锁存器,其具有时钟控制反相器532及反相器533;及输出区段,其包含反相器534及535。反相器541及542(提供相应经反相的时钟及扫描信号)不是输入/主区段510或从/输出区段530的部分。除了通过门131由时钟控制反相器531替代之外,非反相主从触发器500类似于如上文所描述的反相主从触发器100而操作。表4中展示使用非反相主从触发器500的四位寄存器所需的总FET。
电路元件 FET的数目
FET 511到518、521及522 4x10=40
反相器524、533、534及535 4x8=32
时钟控制反相器123、131及132 4x12=48
反相器141及142 4
总计 124
表4
图6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非反相主从触发器的共享从630及共享主610的细节。与图4类似,这些被说明为邻近的,如将跨越位边界发生。共享从630包含:时钟控制反相器631;从锁存器,其具有时钟控制反相器632及反相器633;及反相器635。共享主610包含:FET611、612、614、615、616、619、621及622;时钟控制反相器623;及反相器624。图3的四位寄存器还将包含针对逆Clk及Scan Enable信号的对应于反相器141及142的共享反相器(图4中未说明)。除了通过门431由时钟控制反相器631替代之外,非反相共享主610及共享从630类似于上文所描述的正常主410及共享从430而操作。表5中展示使用共享主610及共享从630的四位寄存器所需的总FET。
Figure BDA0000966575660000061
Figure BDA0000966575660000071
表5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可在若干变化的情况下实践本发明。每一触发器可包含~Clk信号上的额外缓冲器。可使用三态逻辑或其它混合逻辑类型来实施主的输入级。Sout输出信号可从从锁存器的其它意义来理解。主输入可包含集成逻辑功能。

Claims (11)

1.一种具有按位可存取的数据且连接于串行扫描链中的多位寄存器,其包括:
第一位,其包含正常主及共享从;
最后位,其包含共享主及正常从;
每一中间位,其位于所述第一位与所述最后位之间,所述每一中间位包含共享主及共享从;
每一正常主包含:
第一对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串联连接于电源节点与共同节点之间的源极-漏极沟道,所述第一对的第一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对应位的数据信号的栅极,且所述第一对的第二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逆扫描启用信号的栅极,
第二对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串联连接于所述电源节点与所述共同节点之间的源极-漏极沟道,所述第二对的第一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从先前位接收扫描输入信号的栅极,且所述第二对的第二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扫描启用信号的栅极,
第一对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串联连接于所述共同节点与接地之间的源极-漏极沟道,所述第一对的第一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所述对应位的所述数据信号的栅极,且所述第一对的第二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所述逆扫描启用信号的栅极,
第二对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串联连接于所述共同节点与接地之间的源极-漏极沟道,所述第二对的第一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从所述先前位接收所述扫描输入信号的栅极,且所述第二对的第二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所述逆扫描启用信号的栅极,
第一反相器(124),其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第一反相器的所述输入连接到所述共同节点,并且所述第一反相器的所述输出充当主锁存器输出,及
第二反相器(123),其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第二反相器的所述输入连接到所述第一反相器的所述输出,并且所述第二反相器的所述输出连接到所述第一反相器的所述输入;
每一正常从包含:
第三反相器(132),其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第三反相器的所述输出连接到对应位的所述主锁存器输出,
第四反相器(133),其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第四反相器的所述输入连接到所述第三反相器的所述输出,并且所述第四反相器的所述输出连接到所述第三反相器的所述输入,
第五反相器(135),其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第五反相器的所述输入连接到对应位的所述主锁存器输出,并且所述第五反相器的所述输出充当所述对应位的数据输出,及
第六反相器(134),其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第六反相器的所述输入连接到所述第三反相器的所述输出,并且所述第六反相器的所述输出充当所述对应位的扫描输出;
每一共享主具有:
第一对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串联连接于电源节点与共同节点之间的源极-漏极沟道,所述第一对的第一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对应位的数据信号的栅极,且所述第一对的第二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所述逆扫描启用信号的栅极,
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连接于先前位的扫描输出与所述共同节点之间的源极-漏极沟道,且具有接收所述扫描启用信号的栅极,
第一对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串联连接于所述共同节点与接地之间的源极-漏极沟道,所述第一对的第一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所述对应位的所述数据信号的栅极,且所述第一对的第二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所述逆扫描启用信号的栅极,
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连接于所述先前位的所述扫描输出与接地之间的源极-漏极沟道,且具有接收所述逆扫描启用信号的栅极,
第七反相器(424),其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第七反相器的所述输入连接到所述共同节点,并且所述第七反相器的所述输出充当主锁存器输出,及
第八反相器(423),其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第八反相器的所述输入连接到所述第七反相器的所述输出,并且所述第八反相器的所述输出连接到所述第七反相器的所述输入;
每一共享从包含:
第九反相器(433),其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第九反相器的所述输入连接到对应位的所述主锁存器输出,并且所述第九反相器的所述输出充当所述对应位的扫描输出,
第十反相器(432),其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第十反相器的所述输入连接到所述第九反相器的所述输出,并且所述第十反相器的所述输出连接到所述第九反相器的所述输入,及
第十一反相器(435),其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第十一反相器的所述输入连接到对应位的所述主锁存器输出,并且所述第十一反相器的所述输出充当所述对应位的数据输出;及
扫描启用反相器(142),其连接到所述正常主以及每一共享主,所述扫描启用反相器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扫描启用反相器的所述输入接收扫描启用信号,并且所述扫描启用反相器的所述输出产生供应到所述正常主及每一共享主的逆扫描启用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位寄存器,其中:
每一正常主进一步包含:
时钟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在所述第一对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及所述第二对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所述源极-漏极沟道与所述共同节点之间形成连接的源极-漏极沟道,以及接收时钟信号的栅极;
时钟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在第三对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及所述第二对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所述源极-漏极沟道与所述共同节点之间形成连接的源极-漏极沟道,以及接收逆时钟信号的栅极;且
所述多位寄存器进一步包括时钟信号反相器(141),所述时钟信号反相器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时钟信号反相器的所述输入接收所述时钟信号,并且所述时钟信号反相器的所述输出产生所述逆时钟信号并且连接到所述时钟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所述栅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位寄存器,其中:
所述正常主的所述第二反相器(123)包括时钟控制反相器,所述时钟控制反相器接收时钟信号及逆时钟信号;且
其中所述多位寄存器进一步包括时钟信号反相器(141),所述时钟信号反相器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时钟信号反相器的所述输入接收所述时钟信号,并且所述时钟信号反相器的所述输出产生所述逆时钟信号并且连接到所述正常主的所述第二反相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位寄存器,其中:
每一共享主进一步包含:
时钟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在所述第一对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及所述第二对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所述源极-漏极沟道与所述共同节点之间形成连接的源极-漏极沟道,以及接收时钟信号的栅极;
时钟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在第三对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及所述第二对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所述源极-漏极沟道与所述共同节点之间形成连接的源极-漏极沟道,以及接收逆时钟信号的栅极;且
所述多位寄存器进一步包括时钟信号反相器(141),所述时钟信号反相器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时钟信号反相器的所述输入接收所述时钟信号,并且所述时钟信号反相器的所述输出产生所述逆时钟信号并且连接到所述时钟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所述栅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位寄存器,其中:
每一共享主的所述第八反相器(423)包括时钟控制反相器,所述时钟控制反相器接收时钟信号及逆时钟信号;且
其中所述多位寄存器进一步包括时钟信号反相器(141),所述时钟信号反相器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时钟信号反相器的所述输入接收所述时钟信号,并且所述时钟信号反相器的所述输出产生所述逆时钟信号并且连接到每一共享主的所述第八反相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位寄存器,其中:
所述正常从进一步包括通过门(131),所述通过门充当所述主锁存器输出与所述第三反相器的所述输出之间的连接;且
其中所述多位寄存器进一步包括时钟信号反相器(141),所述时钟信号反相器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时钟信号反相器的所述输入接收时钟信号,并且所述时钟信号反相器的所述输出产生逆时钟信号并且连接到所述正常从的所述通过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位寄存器,其中:
所述正常从的所述第三反相器(132)进一步包括时钟控制反相器;且
其中所述多位寄存器进一步包括时钟信号反相器(141),所述时钟信号反相器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时钟信号反相器的所述输入接收时钟信号,并且所述时钟信号反相器的所述输出产生逆时钟信号并且连接到所述正常从的所述时钟控制反相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位寄存器,其中:
每一共享从进一步包括通过门(431),所述通过门充当所述主锁存器输出与所述第九反相器的所述输出之间的连接;且
其中所述多位寄存器进一步包括时钟信号反相器(141),所述时钟信号反相器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时钟信号反相器的所述输入接收时钟信号,并且所述时钟信号反相器的所述输出产生逆时钟信号并且连接到每一共享从的所述通过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位寄存器,其中:
每一共享从的所述第十反相器(432)进一步包括时钟控制反相器;且
其中所述多位寄存器进一步包括时钟信号反相器(141),所述时钟信号反相器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时钟信号反相器的所述输入接收时钟信号,并且所述时钟信号反相器的所述输出产生逆时钟信号并且连接到每一共享从的所述时钟控制反相器。
10.一种具有按位可存取的数据且连接于串行扫描链中的多位寄存器,其包括:
第一位,其包含:
输入区段,其具有:
第一对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串联连接于电源节点与共同节点之间的源极-漏极沟道,所述第一对的第一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对应位的数据信号的栅极,且所述第一对的第二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逆扫描启用信号的栅极,
第二对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串联连接于所述电源节点与所述共同节点之间的源极-漏极沟道,所述第二对的第一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从先前位接收扫描输入信号的栅极,且所述第二对的第二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扫描启用信号的栅极,
第一对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串联连接于所述共同节点与接地之间的源极-漏极沟道,所述第一对的第一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所述对应位的所述数据信号的栅极,且所述第一对的第二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所述逆扫描启用信号的栅极,
第二对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串联连接于所述共同节点与接地之间的源极-漏极沟道,所述第二对的第一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从所述先前位接收所述扫描输入信号的栅极,且所述第二对的第二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所述逆扫描启用信号的栅极,及
输出区段,其具有:
第一反相器(433),其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第一反相器的所述输入连接到对应位的主锁存器输出,并且所述第一反相器的所述输出充当所述对应位的扫描输出,
第二反相器(432),其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第二反相器的所述输入连接到所述第一反相器的所述输出,并且所述第二反相器的所述输出连接到所述第一反相器的所述输入,及
第三反相器(435),其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第三反相器的所述输入连接到对应位的所述主锁存器输出,并且所述第三反相器的所述输出充当所述对应位的数据输出;
至少一个中间位,其包含:
输入区段,其具有:
第一对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串联连接于电源节点与共同节点之间的源极-漏极沟道,所述第一对的第一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对应位的数据信号的栅极,且所述第一对的第二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所述逆扫描启用信号的栅极,
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连接于先前位的扫描输出与所述共同节点之间的源极-漏极沟道,且具有接收所述扫描启用信号的栅极,
第一对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串联连接于所述共同节点与接地之间的源极-漏极沟道,所述第一对的第一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所述对应位的所述数据信号的栅极,且所述第一对的第二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所述逆扫描启用信号的栅极,
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连接于所述先前位的所述扫描输出与接地之间的源极-漏极沟道,且具有接收所述逆扫描启用信号的栅极,
输出区段,其具有:
第四反相器(433),其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第四反相器的所述输入连接到对应位的所述主锁存器输出,并且所述第四反相器的所述输出充当所述对应位的扫描输出的输出,
第五反相器(432),其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第五反相器的所述输入连接到所述第四反相器的所述输出,并且所述第五反相器的所述输出连接到所述第四反相器的所述输入,及
第六反相器(435),其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第六反相器的所述输入连接到对应位的所述主锁存器输出,并且所述第六反相器的所述输出充当所述对应位的数据输出的输出;及
最后位,其具有:
输入区段,其具有:
第一对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串联连接于电源节点与共同节点之间的源极-漏极沟道,所述第一对的第一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对应位的数据信号的栅极,且所述第一对的第二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所述逆扫描启用信号的栅极,
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连接于先前位的扫描输出与所述共同节点之间的源极-漏极沟道,且具有接收所述扫描启用信号的栅极,
第一对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串联连接于所述共同节点与接地之间的源极-漏极沟道,所述第一对的第一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所述对应位的所述数据信号的栅极,且所述第一对的第二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所述逆扫描启用信号的栅极,
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连接于所述先前位的所述扫描输出与接地之间的源极-漏极沟道,且具有接收所述逆扫描启用信号的栅极,及
输出区段,其具有:
第七反相器(132),其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第七反相器的所述输出连接到对应位的所述主锁存器输出,
第八反相器(133),其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第八反相器的所述输入连接到所述第七反相器的所述输出,并且所述第八反相器的所述输出连接到所述第七反相器的所述输入,
第九反相器(135),其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第九反相器的所述输入连接到对应位的所述主锁存器输出并且连接到所述第八反相器的所述输出,并且所述
第九反相器的所述输出充当所述对应位的数据输出,及
第十反相器(134),其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第十反相器的所述输入连接到所述第七反相器的所述输出并且连接到所述第八反相器的所述输入,并且所述第十反相器的所述输出充当所述对应位的扫描输出;及
扫描启用反相器(142),其连接到所述第一位、每一中间位及所述最后位的所述输入区段,所述扫描启用反相器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扫描启用反相器的所述输入接收所述扫描启用信号,并且所述扫描启用反相器的所述输出产生供应到所述第一位、每一中间位及所述最后位的所述输入区段的所述逆扫描启用信号。
11.一种具有按位可存取的数据且连接于串行扫描链中的多位寄存器,其包括:
第n位,其包含输出区段,所述输出区段具有:
第一反相器(433),其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第一反相器的所述输入连接到所述第n位的主锁存器输出,并且所述第一反相器的所述输出充当所述第n位的扫描输出,
第二反相器(432),其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第二反相器的所述输入连接到所述第一反相器的所述输出,并且所述第二反相器的所述输出连接到所述第一反相器的所述输入,及
第三反相器(435),其具有输入及输出,所述第三反相器的所述输入连接到所述第n位的所述主锁存器输出,并且所述第三反相器的所述输出充当所述第n位的数据输出;
第(n+1)位,其紧随所述第n位,所述第(n+1)位包含输入区段,所述输入区段具有:
第一对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串联连接于电源节点与共同节点之间的源极-漏极沟道,所述第一对的第一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对应位的数据信号的栅极,且所述第一对的第二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逆扫描启用信号的栅极,
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连接于所述第n位的所述扫描输出与所述共同节点之间的源极-漏极沟道,且具有接收扫描启用信号的栅极,
第一对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串联连接于所述共同节点与接地之间的源极-漏极沟道,所述第一对的第一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所述对应位的所述数据信号的栅极,且所述第一对的第二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接收所述逆扫描启用信号的栅极,
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具有连接于所述第n位的所述扫描输出与接地之间的源极-漏极沟道,且具有接收所述逆扫描启用信号的栅极。
CN201610237435.7A 2015-04-15 2016-04-15 面积高效的多位触发器拓扑 Active CN1064093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47881P 2015-04-15 2015-04-15
US62/147,881 2015-04-15
US15/088,501 US9490783B1 (en) 2015-04-15 2016-04-01 Area efficient multi bit flip flop topologies
US15/088,501 2016-04-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09342A CN106409342A (zh) 2017-02-15
CN106409342B true CN106409342B (zh) 2021-05-07

Family

ID=57129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37435.7A Active CN106409342B (zh) 2015-04-15 2016-04-15 面积高效的多位触发器拓扑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490783B1 (zh)
CN (1) CN1064093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86753B1 (ko) 2017-10-11 2022-04-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통 클럭을 사용하는 플립플롭을 포함하는 전자 회로
US10951201B2 (en) 2018-08-15 2021-03-16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Flip flop standard cell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84702A (en) * 1975-12-02 1976-10-05 Honeywell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N-bit register system using CML circuits
US7977983B1 (en) * 2008-05-01 2011-07-12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Device having synchronizing capabilities
CN102739198A (zh) * 2012-07-18 2012-10-17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tgms结构的d触发器
CN102891675A (zh) * 2011-07-21 2013-01-23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数据保留模式和数据处理模式的装置
US8839057B2 (en) * 2011-02-03 2014-09-16 Arm Limited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for testing memory on the integrated circuit
US9331680B2 (en) * 2013-09-10 2016-05-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Low power clock gated flip-flop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32003B2 (en) * 2014-05-05 2016-08-30 Synopsis, Inc. Multi-bit standard cells for consolidating transistors with selective sourcing
US10541680B2 (en) * 2014-12-30 2020-01-2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Low area enable flip-flop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84702A (en) * 1975-12-02 1976-10-05 Honeywell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N-bit register system using CML circuits
US7977983B1 (en) * 2008-05-01 2011-07-12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Device having synchronizing capabilities
US8839057B2 (en) * 2011-02-03 2014-09-16 Arm Limited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for testing memory on the integrated circuit
CN102891675A (zh) * 2011-07-21 2013-01-23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数据保留模式和数据处理模式的装置
CN102739198A (zh) * 2012-07-18 2012-10-17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tgms结构的d触发器
US9331680B2 (en) * 2013-09-10 2016-05-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Low power clock gated flip-flop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90783B1 (en) 2016-11-08
US20160308517A1 (en) 2016-10-20
CN106409342A (zh) 201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96046A (en) Latch structure for ripple domino logic
CN105471412B (zh) 使用低面积和低功率锁存器的集成时钟门控单元
KR20160005104A (ko) 동적인 전력을 감소시키기 위한 플립-플롭
JP6689289B2 (ja) 試験信号を挿入してac結合相互接続を試験するように構成された送信機
US9081061B1 (en) Scan flip-flop
US8464113B1 (en) Scan architecture for full custom blocks with improved scan latch
US7358764B1 (en) Preset and reset circuitry for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memory elements
US20170063350A1 (en) Multi-bit flip-flop with shared clock switch
US8525565B2 (en) Family of multiplexer/flip-flops with enhanced testability
CN111130531A (zh) 多位电平转换器、电平转换器使能电路及电平转换方法
US6788106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having data inversion circuits therein that reduce simultaneous switching noise and support interleaving of parallel data
US11386254B2 (en) Semiconductor circuit and semiconductor circuit layout system
CN106409342B (zh) 面积高效的多位触发器拓扑
KR20190041052A (ko) 공통 클럭을 사용하는 플립플롭을 포함하는 전자 회로
US8181073B2 (en) SRAM macro test flop
CN110635784A (zh) 免保持动态d触发器
CN113608112A (zh) 扫描输出触发器
US7501850B1 (en) Scannable limited switch dynamic logic (LSDL) circuit
US9729128B2 (en) Area-delay-power efficient multibit flip-flop
JP3763432B2 (ja) 半導体装置
US6678846B1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a scan path circuit
US20040119496A1 (en) Implementation of multiple flip flops as a standard cell using novel clock generation scheme
US20020172232A1 (en) Combination multiplexer and tristate driver circuit
US6278296B1 (en) Dynamic logic circuit and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using the logic circuit
US847690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power tes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