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06584A - 交互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指令响应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交互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指令响应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06584A
CN106406584A CN201610976220.7A CN201610976220A CN106406584A CN 106406584 A CN106406584 A CN 106406584A CN 201610976220 A CN201610976220 A CN 201610976220A CN 106406584 A CN106406584 A CN 1064065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location list
control instruction
mobile terminal
interactive device
but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762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维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762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0658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406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065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62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1D translations or rotations of an operating part of the device, e.g. scroll wheels, sliders, knobs, rollers or bel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互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指令响应方法及装置。其中,交互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当确认本地没有存储与交互设备同步的配置表时,向交互设备发送配置表同步请求;接收交互设备的第一配置表;第一配置表记录交互设备的控制指令与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解析所述第一配置表,显示响应功能并建立移动终端中的按键与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根据移动终端的按键与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生成第二配置表;第二配置表记录所述按键与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本技术方案能够在移动终端内实现智能笔相同的功能,解决了智能笔的丢失或者损坏时找不到替代方案的问题,移动终端能够同步交互设备的控制指令,代替智能笔控制交互设备。

Description

交互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指令响应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互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指令响应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与各种电子设备协作的智能配件也不断发展。在以书写为主要应用场景的智能平板中,智能笔作为智能平板的配件,由于其便携、易操作、能够实现无线快捷切换功能等特点,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智能笔与智能平板建立连接后,即可通过触发智能笔上的按键等形式,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智能平板,进而智能平板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执行与该控制指令对应的功能,从而实现智能笔与智能平板的协作。但是,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在智能笔的使用过程中,难免由于用户的疏忽,造成智能笔的丢失或者损坏,此时往往找不到实现智能笔功能的替代方案,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互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指令响应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用户在智能笔都是或者损坏的情况下,找不到实现智能笔功能的替代方案,实现移动终端通过控制指令对交互设备的控制。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互设备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确认本地没有存储与交互设备同步的配置表时,向所述交互设备发送配置表同步请求;
接收所述交互设备的第一配置表;所述第一配置表记录所述交互设备的控制指令与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
解析所述第一配置表,显示所述响应功能并建立所述移动终端中的按键与所述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按键与所述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生成第二配置表;所述第二配置表记录所述按键与所述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第二配置表向所述交互设备发送控制指令。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指令响应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到移动终端的配置表同步请求时,将第一配置表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配置表生成第二配置表;所述第一配置表包括控制指令与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配置表记录有所述移动终端的按键与所述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
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第二配置表发送的控制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一配置表执行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交互设备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同步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当确认本地没有存储与交互设备同步的配置表时,向所述交互设备发送配置表同步请求;
第一配置表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交互设备的第一配置表;所述第一配置表记录所述交互设备的控制指令与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
第一配置表解析模块,用于解析所述第一配置表,显示所述响应功能并建立所述移动终端中的按键与所述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
第二配置表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按键与所述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生成第二配置表;所述第二配置表记录所述按键与所述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
控制指令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配置表向所述交互设备发送控制指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指令响应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配置表发送模块,用于接收到移动终端的配置表同步请求时,将第一配置表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配置表生成第二配置表;所述第一配置表包括控制指令与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配置表记录有所述移动终端的按键与所述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
控制指令响应模块,用于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第二配置表发送的控制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一配置表执行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确定本地没有存储与交互设备同步的配置表时,向交互设备发送配置同步表请求,能够有效避免本地存储有与交互设备同步的配置表时,无需同步时,仍向交互设备发送配置同步表请求而造成的资源浪费,更加智能化;在接收到第一配置表后解析第一配置表,并根据移动终端中的按键与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生成记录按键与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的第二配置表,即在移动终端内同步第一配置表,并生成第二配置表,以在移动终端内实现无线遥控设备相同的功能,解决了无线遥控设备的丢失或者损坏时找不到替代智能笔功能的技术方案的问题,实现移动终端同步交互设备的控制指令,能够代替无线遥控设备控制交互设备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描述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显然,所介绍的附图只是本发明所要描述的一部分实施例的附图,而不是全部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交互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种交互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适用的一种交互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实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一种指令响应方法的流程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所提供的一种指令响应方法的流程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所适用的一种指令响应方法的实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所提供的一种交互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所提供的一种指令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交互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由交互设备的控制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方式实现,并一般可独立的配置在移动终端中,与交互设备配合实现本实施例的方法。
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
S110、当确认本地没有存储与交互设备同步的配置表时,向交互设备发送配置表同步请求。
移动终端需要与交互设备同步配置表的原因在于移动终端需要通过同步的配置表实现对交互设备中设定功能的控制,为了提高移动终端与交互设备的交互效率,移动终端可以先自行检测,确认本地是否已经存储与交互设备同步的配置表,若确认本地没有存储与交互设备同步的配置表,则可以向交互设备发送配置表同步请求;若移动终端已经存储与交互设备同步的配置表,则可以询问用户是否调用已有的配置表,或者默认调用已有的配置表。示例性地,若确认本地没有存储与交互设备同步的配置表,可以询问用户是否需要同步无线遥控设备的功能配置表,若用户选择是,则向交互设备发送配置表同步请求;若确认本地存储有与交互设备同步的配置表,则询问用户是否调用该配置表,当然若存在多个配置表,则可以为用户提供调用选择,若用户选择否,即不调用本地存储的配置表,则仍可询问用户是否要向交互设备发送配置表同步请求,进而根据用户选择执行相应的操作。如果存在多个配置表,则表明该移动终端已经同步过多个交互设备的控制指令,与之相适应的,每个配置表在保存时会记录对应的交互设备的信息,以便在有使用移动终端对交互设备进行控制的需求时确认使用哪个配置表。其中,本地可以理解为移动终端本身的存储空间,或内置于移动终端可直接检测到的存储空间(如内置可直接读取的内存卡等),又或者是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连接的可供读取的存储设备中的存储空间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向交互设备发送配置表同步请求之前,还包括:与交互设备建立连接。具体地,移动终端与交互设备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进行连接。典型地,无线连接的方式可以是蓝牙、红外或紫蜂等。具体可以是,当移动终端连接上智能平板的无线热点后,移动终端的后台服务与交互设备的网络后台服务建立Socket连接及承担相关的连接服务。
示例性地,移动终端可以在与交互终端建立连接时,或者在移动终端与交互终端建立连接后,检测到用户输入预设操作时,若确认本地没有存储与交互设备同步的配置表,向交互设备发送配置表同步请求。其中,预设操作可以是触发终端中的预设的应用软件,如打开应用软件、登录应用软件或者触发应用软件中的同步选项;预设操作也可以是用根据在设定位置输入了预设指令,如双击终端屏幕的空白区域等。
S120、接收交互设备的第一配置表;第一配置表记录交互设备的控制指令与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
移动终端接收到交互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表,可以将无线遥控设备功能配置表存放在预设的本地目录下,进行存储并等待下一步的解析。由于第一配置表记录着交互设备的控制指令与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则相当于接收到交互设备的控制规则,因此,移动终端可以根据第一配置表向交互设备发送第一配置表中的控制指令,控制交互设备执行与控制指令对应的相应功能。
S130、解析第一配置表,显示响应功能并建立移动终端中的按键与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
移动终端将接收到的无线遥控设备功能配置表根据定义好的数据组织方式进行解析,得出控制指令与响应功能的映射关系,进而还可以逐项显示或以列表等形式全部显示响应功能。移动终端可以根据所显示的响应功能,自动或者根据用户触发按键的操作手动建立移动终端中的按键与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建立移动终端中的按键与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可包括:检测移动终端的按键的个数是否与第一配置表中响应功能的个数相匹配;若移动终端的按键的个数小于第一配置表中响应功能的个数,则生成界面按键与响应功能一一对应。其中,按键可以包括实体按键和/或触摸式的虚拟按键。
当移动终端用于替代无线遥控设备控制加护设备时,为了便于用户熟练操作,可以同时获取无线遥控设备按键与控制指令或者控制功能之间映射关系的配置表一同发送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根据无线遥控设备按键与响应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自身按键与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
示例性地,移动终端自动建立移动终端中的按键与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可以是,首先确定移动终端的按键的个数与第一配置表中的响应功能的项数是否匹配;如果移动终端本身的按键数不足以覆盖无线遥控设备功能键数,则将无线遥控设备未被覆盖的功能键由移动终端的界面系统生成为界面按键来与之对应,最终得到移动终端按键列表;根据移动终端按键列表,自动将移动终端中的按键与响应功能一一对应。
类似地,据用户触发按键的操作即手动建立移动终端中的按键与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确定移动终端的按键的个数与第一配置表中的响应功能的项数是否匹配;如果移动终端本身的按键数不足以覆盖无线遥控设备功能键数,则将无线遥控设备未被覆盖的功能键由移动终端的界面系统生成为界面按键来与之对应,最终得到移动终端按键列表;进而根据解析第一配置表解析出来的响应功能列表,逐一显示响应功能,当用户按下某一按键后,移动终端的按键就与当前显示的响应功能所对应,确认后则自动跳到下一个响应功能的配置;期间若某一功能试图配对先前已被占用的按键,则可将之前的客户端按键以及它之前所对应的功能释放或提醒用户更改响应功能与按键关系的配置;直至所有的响应功能全部匹配完成,则结束整个配置流程。
S140、根据移动终端的按键与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生成第二配置表;第二配置表记录按键与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
具体的,可以根据所述第一配置表中的控制指令与所述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各所述按键与所述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所述按键与所述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生成第二配置表。
S150、根据第二配置表向交互设备发送控制指令。
如上所述,第二配置表记录着按键与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即用户只要触发移动终端中与控制指令对应的按键,即可向交互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实现对交互设备的控制。考虑到移动终端的功能多样性,相同按键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的往往可能有多种响应功能,因此,可以在检测到用户触发按键的操作时,查询所述第二配置表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按键对应的控制指令,若是,则将与所述按键对应的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交互设备。为了使得终端更加智能化,在检测到用户触发按键的操作时,查询到所述第二配置表中并不存在与所述按键对应的控制指令,可以对用户进行错误或者无响应提醒,或者执行移动终端中的其他默认功能。其中,用户触发按键的操作可以是用户通过手动点击按键的方式触发按键,也可以是通过声控等其他方式触发案件。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确定本地没有存储与交互设备同步的配置表时,向交互设备发送配置同步表请求,能够有效避免本地存储有与交互设备同步的配置表时,无需同步时,仍向交互设备发送配置同步表请求而造成的资源浪费,更加智能化;在接收到第一配置表后解析第一配置表,并根据移动终端中的按键与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生成记录按键与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的第二配置表,即在移动终端内同步第一配置表,并生成第二配置表,以在移动终端内实现无线遥控设备相同的功能,解决了无线遥控设备的丢失或者损坏时找不到替代智能笔功能的技术方案的问题,实现移动终端同步交互设备的控制指令,能够代替无线遥控设备控制交互设备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二
图2A为本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种交互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是将所述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按键与所述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生成第二配置表,进一步优化为:根据所述第一配置表中的控制指令与所述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各所述按键与所述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所述按键与所述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生成第二配置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二配置表向所述交互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包括:检测到用户触发按键的操作时,查询所述第二配置表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按键对应的控制指令,若是,则将与所述按键对应的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交互设备。
相应的,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
S210、当确认本地没有存储与交互设备同步的配置表时,向交互设备发送配置表同步请求。
S220、接收交互设备的第一配置表;第一配置表记录交互设备的控制指令与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
S230、解析第一配置表,显示响应功能并建立移动终端中的按键与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
S240、根据第一配置表中的控制指令与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各按键与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
由于移动终端中建立了按键与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且第一配置表中存储着控制指令与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因此,可以将对应相同响应功能的按键与控制指令之间的建立映射关系。如,移动终端的音量加号键对应放大交互设备的屏幕字体的响应功能,则可以查询第一配置表中的放大交互设备的屏幕字体的响应功能对应的控制指令,从而得到移动终端的音量加号键对应的交互设备的控制指令。
S250、根据按键与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生成第二配置表。
具体地,可以将各按键与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一一记录并依照设定的规则及数据格式进行存储,从而生成可供移动终端调用的第二配置表,即,第二配置表记录按键与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第二配置表可以与第一配置表存储于相同或者不同的目录下。
S260、检测到用户触发按键的操作时,查询第二配置表中是否存在与按键对应的控制指令,若是,则将与按键对应的控制指令发送至交互设备。
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现有的移动终端多为智能设备,可以响应多种功能,以满足用户需求,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移动终端的操作对应不同的响应功能。在检测到用户触发按键的操作时,移动终端可以通过查询第二配置表,迅速地判断是否为第二配置表中的按键,若是,可直接根据第二配置表生成该按键对应的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交互设备,缩短响应时间,提升响应效率。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第一配置表中的控制指令与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各按键与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生成第二配置表,并在查询到第二配置表中存在与用户触发的按键对应的控制指令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交互设备,即能够根据第二配置表检测用户触发的按键是否用于控制交互设备,有效防止误操作带来的响应紊乱,实现移动终端对交互设备的精确控制。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适用的一种交互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实例示意图。如图2B所示,首先,移动终端与交互设备监理C/S连接,即当移动终端连接上交互设备的无线热点后,移动终端的后台服务与交互设备的网络后台服务建立Socket连接及承担相关的连接服务;然后,移动终端确认本地是否存储有与交互设备同步的配置表,若移动终端确认本地未存储有与交互设备同步的配置表,则向交互设备发送配置表同步请求,交互设备在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配置表同步请求后,将第一功能配置表通过后台服务发送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将第一配置表存放在预设目录下,并根据定义好的数据组织方式进行解析,得出控制指令与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自动或手动的方式根据第一配置表生成第二配置表,例如可以提醒用户是否进入自动匹配模式,若是,则自动建立移动终端中的按键与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若否,则根据用户触发按键的操作手动建立移动终端中的按键与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进而生成第二配置表,具体匹配方式可采用实施例一中的方法,再次不在赘述,此时即完成了交互设备的控制指令的同步。最后,移动终端可以根据配置后的生成的第二配置表向交互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交互设备执行与控制指令对应的响应功能,即实现交互设备的指令响应。具体的指令响应方法,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指令响应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由指令响应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方式实现,并一般配置于交互设备中,与移动终端配合实现本实施例的方法。示例性地,交互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交互智能平板、智能手表或笔记本电脑等设备。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310、接收到移动终端的配置表同步请求时,将第一配置表发送至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根据第一配置表生成第二配置表。
其中,第一配置表包括控制指令与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二配置表记录有所述移动终端的按键与所述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
为了增加移动终端与交互设备的同步效率,交互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移动终端的配置表同步请求时,直接将第一配置表发送至移动终端。
考虑到与交互设备连接的移动终端可能不止一台,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示例性地,可以在接收到移动终端的配置表同步请求时,询问用户是否允许交互设备将第一配置表发送至移动终端,若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允许发送的操作指令,再将第一配置表发送至移动终端。即,在接收到移动终端的配置表同步请求时,可以在交互设备的显示界面显示是否同意发送第一配置表的提示信息,然后根据输入的操作指令,确定将第一配置表发送至移动终端。
例如,在接收到移动终端的配置表同步请求时,在交互设备的界面显示是否允许向移动终端(可以显示移动终端的名称或者型号等属性信息)发送第一配置表,并提供“是”与“否”或“确认”与“取消”等可以代表用户意向的选项供用户选择,若用户选择“是”,或者“确认”等允许的意向,则将第一配置表发送至移动终端;反之,则可直接忽略移动终端的配置表同步请求。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可以在接收到用户拒绝发送第一配置表的控制指令时,可向移动终端发送拒绝发送第一配置表的提示消息。
S320、接收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第二配置表发送的控制指令时,根据第一配置表执行与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
具体可以是,在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时,查询所述第一配置表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响应功能,执行与所述响应功能对应的操作。可选地,执行与所述响应功能对应的操作,可以是交互设备或者交互设备中的某一项或者多项应用执行与控制指令对应的响应功能。
示例性地,响应功能可以包括开启或关闭交互设备,放大或缩小当前页面的字体等。可以理解的是,响应功能的具体类型或内容,可由用户或研发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交互设备将第一配置表发送至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根据第一配置表生成第二配置表,进而根据事儿配置表项交互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交互设备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响应移动终端的控制指令,通过第一配置表以及与移动终端的交互,能够解决无线遥控设备损坏或丢失时找不到替代方案的问题,由移动终端代替无线遥控设备,接收移动终端的控制指令,根据第一配置表执行与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
实施例四
图4A为本实施例四所提供的一种交互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A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是将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第二配置表发送的控制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一配置表执行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进一步优化为:当接收到至少两个控制体发送的控制指令时,根据所述控制体的优先级和/或控制指令的接收顺序将所述控制指令加入消息队列;所述控制体包括所述移动终端和/或所述交互设备原装的无线遥控设备;根据消息队列中各控制指令的顺序,依次执行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
相应地,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
S410、接收到移动终端的配置表同步请求时,将第一配置表发送至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根据第一配置表生成第二配置表。
其中,第一配置表包括控制指令与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二配置表记录有所述移动终端的按键与所述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
S420、当接收到至少两个控制体发送的控制指令时,根据控制体的优先级和/或控制指令的接收顺序将控制指令加入消息队列;控制体包括移动终端和/或交互设备原装的无线遥控设备。
示例性地,无线遥控设备可包括智能笔或者通过红外、蓝牙、WIFI等无线通讯的遥控器等。其中,智能笔可以通过无线USB与交互设备进行连接。
当接收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体发送的控制指令时,可以根据控制体的优先级将控制指令加入消息队列,比如可以接收到交互设备原装的无线遥控设备的控制指令时,可以优先将交互设备原装的无线遥控设备的控制指令加入消息队列中相对于其他移动终端等设备的控制指令较为靠前的位置;还可以是,无论控制指令来自于哪个控制体,均依照控制指令的接收顺序,即交互设备接收到的控制指令的先后顺序,将控制指令依次加入消息队列。
S430、根据消息队列中各控制指令的顺序,依次执行与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
考虑到消息队列可能不断地更新或优化队列中的各控制指令的顺序,因此,可间隔设定时间刷新或更新消息队列,进而根据消息队列中各控制指令的顺序,依次执行与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
随着交互设备接收到控制指令的增多,交互设备的有可能没法及时处理或者执行与控制指令对应响应功能。示例性地,当出现消息队列的消息量达到设定的最大阈值时,可以对用户进行提醒,或者对消息队列中的控制消息进行优化合并处理,例如,自动去除首尾相接的、重复的功能指令等。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根据控制体的优先级和/或控制指令的接收顺序建立消息队列,能够在接收到至少两个控制体发送的控制指令时,实现对各控制体发送的控制指令的有序响应,使得交互设备的运行更加顺畅,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提升响应效率。
以交互设备同时接收到移动终端和智能笔两台设备的控制指令为例,交互设备的指令方法,如图4B所示,移动终端与交互设备原装的智能笔与交互设备均建立连接,且能够像交互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控制交互设备执行响应功能。交互设备的指令响应方法具体可以是,交互设备在开始处理消息指令前,会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的先后顺序新建一个消息队列,每次接收到一条控制指令,则将控制指令插入至队尾;随着移动终端和智能笔指令的增多,服务端有可能没法及时处理;判断消息队列的控制指令是否达到设定的最大阈值时,当消息队列的控制指令达到设定的最大阈值时,就开始进行去除首尾相接的、重复的功能指令,对消息队列的消息进行优化合并处理,若否,继续将接到的控制指令插入至队尾;进而,再次判断消息队列的控制指令是否达到设定的最大阈值时,在优化后消息队列的控制指令达到预设的最大阈值,则判断新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是否来自交互设备原装的智能笔;若否,即如果此时接收到移动终端的控制指令,则依然将控制指令插入队尾,等候前面的控制指令处理,若是,即如果此时接收到的是交互设备原装的智能笔的控制指令,则将智能笔的控制指令插入队首,进行优先处理,进而根据消息队列中各控制指令的顺序,从队首依次执行与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
实施例五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交互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方式实现,并一般可独立的配置在用户移动终端中,与交互设备配合实现本实施例的方法。如图5所示,所述交互设备的控制装置具体包括:同步请求发送模块510、第一配置表接收模块510、第一配置表解析模块520、第二配置表生成模块540和控制指令发送模块550。
其中,同步请求发送模块510,用于当确认本地没有存储与交互设备同步的配置表时,向所述交互设备发送配置表同步请求;第一配置表接收模块520,用于接收所述交互设备的第一配置表;所述第一配置表记录所述交互设备的控制指令与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一配置表解析模块530,用于解析所述第一配置表,显示所述响应功能并建立所述移动终端中的按键与所述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第二配置表生成模块540,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按键与所述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生成第二配置表;所述第二配置表记录所述按键与所述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控制指令发送模块550,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配置表向所述交互设备发送控制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确定本地没有存储与交互设备同步的配置表时,向交互设备发送配置同步表请求,能够有效避免本地存储有与交互设备同步的配置表时,无需同步时,仍向交互设备发送配置同步表请求而造成的资源浪费,更加智能化;在接收到第一配置表后解析第一配置表,并根据移动终端中的按键与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生成记录按键与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的第二配置表,即在移动终端内同步第一配置表,并生成第二配置表,以在移动终端内实现无线遥控设备相同的功能,解决了无线遥控设备的丢失或者损坏时找不到替代智能笔功能的技术方案的问题,实现移动终端同步交互设备的控制指令,能够代替无线遥控设备控制交互设备的有益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配置表生成模块520可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配置表中的控制指令与所述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各所述按键与所述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按键与所述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生成第二配置表。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配置表解析模块530还可用于:
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按键的个数是否与所述第一配置表中响应功能的个数相匹配;若所述移动终端的按键的个数小于所述第一配置表中响应功能的个数,则生成界面按键与所述响应功能一一对应。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控制指令发送模块具体可用于:
在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按键与所述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生成第二配置表之后,检测到用户触发按键的操作时,查询所述第二配置表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按键对应的控制指令,若是,则将与所述按键对应的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交互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交互设备的控制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交互设备的控制方法,具备执行该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交互设备的控制方法。
实施例六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指令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方式实现,并一般可独立的配置在用户移动终端中,与交互设备配合实现本实施例的方法。如图6所示,所述指令响应装置具体包括:第一配置表发送模块610和控制指令响应模块620。
其中,第一配置表发送模块610,用于接收到移动终端的配置表同步请求时,将第一配置表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配置表生成第二配置表;所述第一配置表包括控制指令与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配置表记录有所述移动终端的按键与所述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控制指令响应模块620,用于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第二配置表发送的控制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一配置表执行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交互设备将第一配置表发送至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根据第一配置表生成第二配置表,进而根据事儿配置表项交互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交互设备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响应移动终端的控制指令,即通过第一配置表以及与移动终端的交互,能够解决无线遥控设备损坏或丢失时找不到替代方案的问题,由移动终端代替无线遥控设备,接收移动终端的控制指令,根据第一配置表执行与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控制指令响应模块用于:
当接收到至少两个控制体发送的控制指令时,根据所述控制体的优先级和/或控制指令的接收顺序将所述控制指令加入消息队列;所述控制体包括所述移动终端和/或所述交互设备原装的无线遥控设备;
根据消息队列中各控制指令的顺序,依次执行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指令响应装置及移动终端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指令响应方法,具备执行该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指令响应方法。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交互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确认本地没有存储与交互设备同步的配置表时,向所述交互设备发送配置表同步请求;
接收所述交互设备的第一配置表;所述第一配置表记录所述交互设备的控制指令与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
解析所述第一配置表,显示所述响应功能并建立所述移动终端中的按键与所述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按键与所述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生成第二配置表;所述第二配置表记录所述按键与所述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第二配置表向所述交互设备发送控制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按键与所述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生成第二配置表,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配置表中的控制指令与所述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各所述按键与所述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按键与所述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生成第二配置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所述移动终端中的按键与所述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包括:
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按键的个数是否与所述第一配置表中响应功能的个数相匹配;若所述移动终端的按键的个数小于所述第一配置表中响应功能的个数,则生成界面按键与所述响应功能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配置表向所述交互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包括:
检测到用户触发按键的操作时,查询所述第二配置表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按键对应的控制指令,若是,则将与所述按键对应的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交互设备。
5.一种指令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到移动终端的配置表同步请求时,将第一配置表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配置表生成第二配置表;所述第一配置表包括控制指令与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配置表记录有所述移动终端的按键与所述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
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第二配置表发送的控制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一配置表执行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一配置表执行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包括:
当接收到至少两个控制体发送的控制指令时,根据所述控制体的优先级和/或控制指令的接收顺序将所述控制指令加入消息队列;所述控制体包括所述移动终端和/或所述交互设备原装的无线遥控设备;
根据消息队列中各控制指令的顺序,依次执行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
7.一种交互设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同步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当确认本地没有存储与交互设备同步的配置表时,向所述交互设备发送配置表同步请求;
第一配置表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交互设备的第一配置表;所述第一配置表记录所述交互设备的控制指令与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
第一配置表解析模块,用于解析所述第一配置表,显示所述响应功能并建立所述移动终端中的按键与所述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
第二配置表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按键与所述响应功能的对应关系生成第二配置表;所述第二配置表记录所述按键与所述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
控制指令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配置表向所述交互设备发送控制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置表生成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配置表中的控制指令与所述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各所述按键与所述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按键与所述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生成第二配置表。
9.一种指令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配置表发送模块,用于接收到移动终端的配置表同步请求时,将第一配置表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配置表生成第二配置表;所述第一配置表包括控制指令与响应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配置表记录有所述移动终端的按键与所述控制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
控制指令响应模块,用于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第二配置表发送的控制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一配置表执行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响应模块用于:
当接收到至少两个控制体发送的控制指令时,根据所述控制体的优先级和/或控制指令的接收顺序将所述控制指令加入消息队列;所述控制体包括所述移动终端和/或所述交互设备原装的无线遥控设备;
根据消息队列中各控制指令的顺序,依次执行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
CN201610976220.7A 2016-11-07 2016-11-07 交互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指令响应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64065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76220.7A CN106406584A (zh) 2016-11-07 2016-11-07 交互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指令响应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76220.7A CN106406584A (zh) 2016-11-07 2016-11-07 交互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指令响应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06584A true CN106406584A (zh) 2017-02-15

Family

ID=58015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76220.7A Pending CN106406584A (zh) 2016-11-07 2016-11-07 交互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指令响应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0658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2412A (zh) * 2019-02-28 2019-07-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输入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21147A (zh) * 2020-06-19 2021-12-21 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绑定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5484297A (zh) * 2022-08-02 2022-12-16 深圳市旭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储能设备的交互系统及方法
WO2023078132A1 (zh) * 2021-10-13 2023-05-11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权限的管理方法、装置、交互智能平板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47375U (zh) * 2010-12-07 2011-08-24 长沙行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数字电视接收设备的遥控系统
CN102917188A (zh) * 2012-10-15 2013-02-06 深圳路迪网络有限公司 视频处理设备的一键多功能处理方法、装置及前面板结构
CN103686329A (zh) * 2013-12-20 2014-03-26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同步控制操作的方法及系统、智能电视、穿戴式设备
CN103941717A (zh) * 2014-05-14 2014-07-23 福建星网视易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外接设备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4536565A (zh) * 2014-12-18 2015-04-22 深圳市酷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控制方法和装置
US9256390B2 (en) * 2011-09-27 2016-02-09 Z124 Gallery video player supports HDMI ou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47375U (zh) * 2010-12-07 2011-08-24 长沙行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数字电视接收设备的遥控系统
US9256390B2 (en) * 2011-09-27 2016-02-09 Z124 Gallery video player supports HDMI out
CN102917188A (zh) * 2012-10-15 2013-02-06 深圳路迪网络有限公司 视频处理设备的一键多功能处理方法、装置及前面板结构
CN103686329A (zh) * 2013-12-20 2014-03-26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同步控制操作的方法及系统、智能电视、穿戴式设备
CN103941717A (zh) * 2014-05-14 2014-07-23 福建星网视易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外接设备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4536565A (zh) * 2014-12-18 2015-04-22 深圳市酷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控制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2412A (zh) * 2019-02-28 2019-07-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输入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32412B (zh) * 2019-02-28 2022-07-0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输入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21147A (zh) * 2020-06-19 2021-12-21 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绑定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WO2023078132A1 (zh) * 2021-10-13 2023-05-11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权限的管理方法、装置、交互智能平板及存储介质
CN115484297A (zh) * 2022-08-02 2022-12-16 深圳市旭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储能设备的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15484297B (zh) * 2022-08-02 2023-09-08 深圳市旭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储能设备的交互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06584A (zh) 交互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指令响应方法及装置
JP6224606B2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携帯端末、プログラム、及びサーバ
CN103297557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分配ip地址的方法和设备
CN103136928B (zh) 自动配对的终端设备、遥控设备及其方法
CN102771064A (zh) 电子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JP2019534514A (ja) インスタント通信メッセージに基づくタスク管理
EP2642773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manage wireless direct access communication group
CN104484114B (zh) 数据转移方法、移动终端及数据转移系统
CN106385661B (zh) 配对请求、配对响应方法及配对请求、配对响应终端
CN104539815A (zh) 在通信终端中进行多方通话的方法及装置
JP5891383B2 (ja) 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携帯端末、家庭電気機器、及び家庭電気機器の動作設定システム
EP2941058B1 (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3475778A (zh) 一种移动终端显示通话界面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24283A (zh) 可协同复数个行动装置进行协同编辑的电子装置与方法
CN105162982A (zh) 接听扩展功能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3365760A (zh) 显示信息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4602110A (zh) 设置电视机参数的方法和系统、及终端、遥控器和电视机
KR20150021928A (ko) 모바일 장치로부터의 개시 디테일을 전송하는 기법
CN103312881B (zh) 移动终端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4503690A (zh) 一种应用图标的排列方法及装置
CN103034396A (zh) 一种移动图标到Android系统桌面的方法和装置
CN103986824A (zh) 电子设备的数据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06210362A (zh) 通话方法及装置
CN107545896A (zh) 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文件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14006983A (zh) 一种视频彩铃交互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