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97815A - 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97815A
CN106397815A CN201610869626.5A CN201610869626A CN106397815A CN 106397815 A CN106397815 A CN 106397815A CN 201610869626 A CN201610869626 A CN 201610869626A CN 106397815 A CN106397815 A CN 1063978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ink
product
nano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6962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天佑
秦日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NING RIJIAN PLASTIC PACKA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NING RIJIAN PLASTIC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NING RIJIAN PLASTIC PACKA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NING RIJIAN PLASTIC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6962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97815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97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978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6Coating with compositions not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65Low-molecular-weight organic substances, e.g. absorption of additives in the surface of the artic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7Coating with only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mer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12Chemical modification
    • C08J7/123Treatment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03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03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 C09D11/033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v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10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 C09D11/102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ther than those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00/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unspecified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7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75/04Polyuretha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印刷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塑料制品的前处理,(2)印刷。本发明采用了微波辐射法对塑料制品表面进行氧化处理,微波能快速的使能量传至塑料表面特定的官能团上,达到均匀加热和均匀氧化的目的;印刷油墨的配制是在普通油墨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偶联剂、低分子量油蜡,增加油墨与塑料制品的相容性和渗透性。本发明制备的塑料印刷品具有塑料制品和油墨附着力强、耐摩擦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刷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俗称塑料或树脂,可以自由改变成分及形体样式,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大多数塑料质轻,化学性稳定,不会锈蚀,耐冲击性好,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耐磨耗性,绝缘性好,导热性低,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拓宽塑料在生活中各个行业的应用,需要对塑料制品进行印刷。承印基材具有不同的表面,纸张材料具有无数纤维毛细管孔穴结构,这些未经特殊处理过的纸材表面有大量孔穴,能够吸收油墨。印刷后渗透到纤维中的水墨和表层墨膜形成一种嵌式的机械铆合力,相对于塑膜基材较难发生脱落现象。相对于纸质印刷基材,塑料一般为惰性物质,分子基本上呈非极性,表面十分光滑不能吸收水墨。如聚乙烯分子上基本不带极性基团,是一种非极性印高分于,聚丙烯分子中,每个结构单元上都含有一甲基,这分种弱极性基团,基本上也属于非极性高分子,因此,它们对油墨的亲和性都比较差,所以在印刷前在印刷前要经过处理后才能得到满意的印件。
为了改善为油墨的粘附力,塑料制品表面在印刷时必须进行前处理,使其表面张力达到3.8x10N-2/m以上,使油墨获得很好的附着力。处理方法大多是通过氧化,使表面结构发生变化,增加极性。具体的处理方法有放电(俗称电晕、电火花)法、火焰法、紫外线辐射法、酸(硫酸、铬酸)处理法等几种。其中又以放电法和火焰法是相对简单而较为普及。
在电火花处理中,由于电晕放电产生的游离基反应而可能使聚合物发生交联,表面变粗糙并增加其对极性溶剂的润湿性,电晕处理效果的好坏,与处理设备的输出功率、两电极之间的距离,电极的放电面积、处理速度及处理的方法(是热处理还是冷处理)和次数等都有关系。
火焰法是通过含有激发的O、NO-、OH-和NH4+,使塑料表面形成很薄的氧化层,来提高其临界表面张力,处理很好,一般可达每厘米48~60达因。火焰处理适用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对圆周形的塑料制品可使其转动,让其每一面都得以处理。影响火焰处理效果的主要变量为空气/燃气比、被处理表面与可见火焰蓝色顶部间的距离、塑料制品通过火焰的速度等等。
但是,这些处理方法工艺均相对复杂,而且不易控制反应程度,对操作工人和机器设备的要求都比较高。此外,通过常规电火花法和火焰法处理的塑料表面容易产生失活现象,处理后的塑料制品必须立即印刷、否则仍可能失效,得不得好的印刷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该技术首先利用微波辐射法对塑料制品的表面进行氧化处理,增强表面张力,并通过添加偶联剂、多羟基小分子以及低分子量油蜡,增加油墨与塑料制品的相容性和渗透性。通过本发明制备的塑料印刷品,具有油墨附着力强、滑爽度高,耐热、耐摩擦好等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塑料制品的前处理:在塑料制品的表面喷涂微波吸收剂,在氧化性气体环境下,微波辐射2-30min,得到塑料粗制品;
(2)印刷:将塑料粗制品安装在印刷设备上,然后在印刷版上喷涂油墨,接着通过机械手臂移动移印头将印刷版的预定部位移印于塑料粗制品上,在红外干燥箱中以50-70℃干燥1-3h,得到成品;
所述油墨是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制成:聚氨酯树脂120-180份、低分子量聚乙烯蜡20-30份、木质素基环氧树脂5-15份、溶剂15-25份、黄色色粉60-90份、分散剂1-5份、助剂1.5-2份、表面活性剂0.5-1.5份和钛酸酯偶联剂0.5-1.5份。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步骤(1)所述的微波吸收剂为纳米颗粒-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分散液;所述的纳米颗粒为纳米碳化硅、纳米二氧化锡、纳米钛酸亚铁和纳米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纳米颗粒和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的重量比为5-10:100。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步骤(1)所述的塑料制品和微波吸收剂的重量比为100:1-3。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步骤(1)所述的塑料制品为聚乙烯制品、聚氯乙烯制品、聚丙烯制品、聚苯乙烯制品、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品、聚酰胺制品、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制品和聚碳酸酯制品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步骤(1)所述的氧化性气体为氧气、氯气和臭氧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步骤(2)所述的低分子量聚乙烯蜡的数均分子量为800-2000,分子量分布系数为2-3.5。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步骤(2)所述的溶剂为质量分数为20-30%的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溶液。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步骤(2)所述的助剂为山梨醇或木糖醇。
部分原料的功能介绍如下:
聚氨酯树脂,英文缩写PU。由异氰酸酯与羟基化合物聚合而成。由于含强极性的氨基甲酸酯基,不溶于非极性基团,具有良好的耐油性、韧性、耐磨性、耐老化性和粘合性。用不同原料可制得适应较宽温度范围(-50~150℃)的材料,包括弹性体、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高温下不耐水解,亦不耐碱性介质。
聚乙烯蜡是一种化工材料,其中聚乙烯蜡的成色为白色小微珠状/片状,由乙烯聚合橡胶加工剂而形成的,其具有熔点较高、硬度大、光泽度高、颜色雪白等特点。
钛酸酯偶联剂,通式:ROO(4-n)Ti(OX-R’Y)n(n=2,3)表示;其中RO-是可水解的短链烷氧基,能与无机物表面羟基起反应,从而达到化学偶联的目的;OX-可以是羧基、烷氧基、磺酸基、磷基等。
1,3-二甲基-2-咪唑啉酮为一种非质子强极性溶剂,具备特殊的物理及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医药、炼化、染料/颜料、微电子、工程塑料、清洗与表面处理等领域。
碳化硅是用石英砂、石油焦(或煤焦)、木屑为原料通过电阻炉高温冶炼而成的一种耐火材料。碳化硅在大自然也存在于罕见的矿物,莫桑石中。在当代C、N、B等非氧化物高技术耐火原料中,碳化硅为应用最广泛、最经济的一种。我国工业生产的碳化硅分为黑色碳化硅和绿色碳化硅两种,均为六方晶体,比重为3.20~3.25。
二氧化锡化学式SnO2。主要用途:本产品用作电子元器件生产、搪瓷色料、锡盐制造、大理石及玻璃的磨光剂;制造不透明玻璃、防冻玻璃和高强度玻璃等,还可用于对有害气体的监测。
二氧化钛俗称钛白粉,多用于光触媒、化妆品,能靠紫外线消毒及杀菌。二氧化钛可由钛铁矿用酸分解提取,或由四氯化钛分解得到。二氧化钛性质稳定,大量用作油漆中的白色颜料,它具有良好的遮盖能力,和铅白相似,但不像铅白会变黑;它又具有锌白一样的持久性。二氧化钛还用作搪瓷的消光剂。
氯气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气体,经压缩可液化为金黄色液态氯,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用作为强氧化剂与氯化剂。氯气受紫外线分解成两个氯原子(自由基)。
臭氧是氧气(O2)的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它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臭氧主要存在于距地球表面20-35公里的同温层下部的臭氧层中。在常温常压下,稳定性较差,可自行分解为氧气。臭氧具有青草的味道,吸入少量对人体有益,吸入过量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氧气通过电击可变为臭氧。
聚乙烯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聚乙烯是结晶热塑性树脂,是无臭、无味、无毒的可燃性白黄色色粉末。聚乙烯化学稳定性较好,室温下可耐稀硝酸、稀硫酸和任何浓度的盐酸、氢氟酸、磷酸、甲酸、醋酸、氨水、胺类、过氧化氢、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溶液,但不耐强氧化的腐蚀。
聚氯乙烯,简称PVC,是氯乙烯单体在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引发剂,在光、热作用下按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PVC为无定形结构的白黄色色粉末,支化度较小,相对密度1.4左右,玻璃化温度77-90℃,170℃左右开始分解,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应用非常广泛于建筑材料、工业制品、日用品、地板革、地板砖、人造革、管材、电线电缆、包装膜、瓶、发泡材料、密封材料、纤维等方面。
聚丙烯是由丙烯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按甲基排列位置分为等规聚丙烯、无规聚丙烯和间规聚丙烯三种。聚丙烯为无毒、无臭、无味的乳白色高结晶的聚合物,是所有塑料中最轻的品种之一。
聚苯乙烯是指由苯乙烯单体经自由基缩聚反应合成的聚合物,简称PS。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性塑料,具有高于摄氏100度的玻璃转化温度,因此经常被用来制作各种需要承受开水的温度的一次性容器,以及一次性泡沫饭盒等。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PET,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树脂,为乳白色或浅黄色、高度结晶的聚合物,表面平滑有光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20℃,电绝缘性优良,甚至在高温高频下,其电性能仍较好,但耐电晕性较差,抗蠕变性,耐疲劳性,耐摩擦性、尺寸稳定性都很好。主要应用为电子电器方面有:电气插座、电子连接器、电饭煲把手等。
聚酰胺是由含有羧基和氨基的单体通过酰胺键聚合成的高分子。他们可能是自然生成,例如羊毛,丝等等的各种蛋白质,也可能是人工通过逐步聚合或固相聚合。由于其极端的耐用性和强度,人工聚酰胺聚合物通常用于纺织品,汽车零件,地毯,运动装,食物包装,眼镜架,镜片,飞机,自行车轮胎,护甲,防护手套,防火衣,防火头盔等。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简称ABS,是五大树脂合成之一,它的特性是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和耐热度。ABS塑料很容易加工,它制作出来的产品极具稳定性,表面光泽度也极高,是一种很好的应用材料,一般是应用于汽车和电子电器与建材等领域。
聚碳酸酯,简称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聚碳酸酯无色透明,耐热,抗冲击。聚碳酸酯的应用开发是向高复合、高功能、专用化、系列化方向发展,应用于光盘、汽车、办公设备、箱体、包装、医药、照明、薄膜等多种产品制造领域。。
山梨醇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略甜;微有引湿性。易溶于水,溶于乙醇。用作食品调湿剂、保香剂、抗氧化剂,化妆品原料,香烟、牙膏保湿剂,维生素C、胶粘剂的原料及利尿和利胆药等。
木糖醇又名戊五醇,是一种五碳糖醇。木糖醇是木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外形为结晶性白黄色色粉末,有吸湿性,无毒无异味,有甜味,极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和甲醇。广泛存在于果品、蔬菜、谷类、蘑菇之类食物和木材、稻草、玉米芯等植物中。木糖醇可用作甜味剂、营养剂和药剂在化工、食品、医药等工业中广泛应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了微波辐射法对塑料制品表面进行氧化处理,微波能快速的使能量传至塑料表面特定的官能团上,达到均匀加热和均匀氧化的目的。与现有的火焰法、电火花法以及紫外辐射法等处理方法,微波辐射法具有快速性,反应可控性好,氧化反应只发生在塑料制品表面的特点。
2.在本发明中,提出加入纳米碳化硅、纳米二氧化锡、纳米钛酸亚铁和纳米氧化钛等纳米无机物与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的分散液,可使塑料制品表面充分润湿,催化剂均匀分散并渗透到塑料制品表面,在微波辐射下,它们的温度将迅速升高,同时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的塑料分子,达到加热塑料制品的作用,同时在它们的表面区域将形成热点,这些热点的温度将比周围温度高,使得在热点附近的反应更容易进行,促使反应进行并提高反应的速率,同时增加了塑料制品的表面张力,使在后续的印刷过程中的油墨和塑料的粘合程度增加,附着力增强,耐摩擦力也大大提高,从而克服了塑料的介电常数很小,吸收微波能力较弱,无法被微波快速加热,需要很长的辐照时间才能触发反应,塑料表面的印刷品的附着力低和耐摩擦性差的缺点。
3.本发明中油墨添加的低分子量的聚乙烯蜡、木质素基环氧树脂可增加油墨与塑料制品的相容性,并增加油墨的爽滑度;通过在油墨中加入木质素基环氧树脂可增加油墨的固色性、耐摩擦和耐温性;通过在油墨中添加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溶剂可增加油墨在塑料制品中的渗透性,这几者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改善了一般油墨与塑料制品的相容性较差,无法在其表面分散、渗透的缺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微波吸收剂的准备:
将5g纳米碳化硅放入100g化学纯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溶液中,然后在25℃下超声30min,得到纳米颗粒-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分散液。
2.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塑料制品的前处理:在100g塑料制品聚乙烯制品的表面1g喷涂微波吸收剂,在氧气环境下,微波辐射2min,得到塑料制品粗制品;
(2)印刷:将塑料粗制品安装在印刷设备上,然后在印刷版上喷涂油墨,接着通过机械手臂移动移印头将印刷版的预定部位移印于塑料粗制品上,在红外干燥箱中以50℃干燥1h,得到成品;
所述油墨是由以下组分制成:120g聚氨酯树脂、20g低分子量聚乙烯蜡、5g木质素基环氧树脂、15g质量分数为20%的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溶液、60g黄色色粉、1g乙撑基双硬脂酰胺、1.5g山梨醇、0.5g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和0.5g钛酸酯偶联剂。
实施例2:
1.微波吸收剂的准备:
将3g纳米二氧化锡、4g纳米钛酸亚铁放入100g化学纯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溶液中,然后在30℃下超声45min,得到纳米颗粒-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分散液。
2.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塑料制品的前处理:在100g聚氯乙烯制品的表面2g喷涂微波吸收剂,在氯气环境下,微波辐射5min,得到塑料制品粗制品;
(2)印刷:将塑料粗制品安装在印刷设备上,然后在印刷版上喷涂油墨,接着通过机械手臂移动移印头将印刷版的预定部位移印于塑料粗制品上,在红外干燥箱中以64℃干燥1.5h,得到成品;
所述油墨是由以下组分制成:130g聚氨酯树脂、25g低分子量聚乙烯蜡、12g木质素基环氧树脂、20g质量分数为25%的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溶液、75g黄色色粉、2g乙撑基双硬脂酰胺、1.8g木糖醇、1g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和1g钛酸酯偶联剂。
实施例3:
1.微波吸收剂的准备:
将5g纳米钛酸亚铁、3g纳米二氧化钛放入100g化学纯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溶液中,然后在28℃下超声50min,得到纳米颗粒-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分散液。
2.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塑料制品的前处理:在100g聚丙烯制品的表面1.8g喷涂微波吸收剂,在臭氧环境下,微波辐射20min,得到塑料制品粗制品;
(2)印刷:将塑料粗制品安装在印刷设备上,然后在印刷版上喷涂油墨,接着通过机械手臂移动移印头将印刷版的预定部位移印于塑料粗制品上,在红外干燥箱中以62℃干燥2.5h,得到成品;
所述油墨是由以下组分制成:145g聚氨酯树脂、22g低分子量聚乙烯蜡、12g木质素基环氧树脂、23g质量分数为28%的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溶液、85g黄色色粉、3g乙撑基双硬脂酰胺、1.8g山梨醇、1.2g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和1.4g钛酸酯偶联剂。
实施例4:
1.微波吸收剂的准备:
将6g纳米二氧化锡、1g纳米钛酸亚铁和1g纳米二氧化钛放入100g化学纯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溶液中,然后在29℃下超声55min,得到纳米颗粒-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分散液。
2.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塑料制品的前处理:在100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品的表面喷涂1.8g微波吸收剂,在氧气环境下,微波辐射25min,得到塑料制品粗制品;
(2)印刷:将塑料粗制品安装在印刷设备上,然后在印刷版上喷涂油墨,接着通过机械手臂移动移印头将印刷版的预定部位移印于塑料粗制品上,在红外干燥箱中以66℃干燥1.5h,得到成品;
所述油墨是由以下组分制成:包括以下组分:160g聚氨酯树脂、24g低分子量聚乙烯蜡、12g木质素基环氧树脂、20g质量分数为26%的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溶液、75g黄色色粉、4g乙撑基双硬脂酰胺、1.8g木糖醇、0.8g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和1.3g钛酸酯偶联剂。
实施例5:
1.微波吸收剂的准备:
将3g纳米碳化硅、2g纳米二氧化锡、2g纳米钛酸亚铁和1g纳米二氧化钛放入100g化学纯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溶液中,然后在42℃下超声55min,得到纳米颗粒-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分散液。
2.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塑料制品的前处理:在100g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制品的表面喷涂2.5g微波吸收剂,在臭氧环境下,微波辐射25min,得到塑料制品粗制品;
(2)印刷:将塑料粗制品安装在印刷设备上,然后在印刷版上喷涂油墨,接着通过机械手臂移动移印头将印刷版的预定部位移印于塑料粗制品上,在红外干燥箱中以60℃干燥1.5h,得到成品;
所述油墨是由以下组分制成:150g聚氨酯树脂、28g低分子量聚乙烯蜡、7g木质素基环氧树脂、17g质量分数为29%的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溶液、87g黄色色粉、3g乙撑基双硬脂酰胺、1.7g木糖醇、0.9g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和1.1g钛酸酯偶联剂。
实施例6:
1.微波吸收剂的准备:
将5纳米二氧化锡、3g纳米钛酸亚铁放入100g化学纯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溶液中,然后在35℃下超声43min,得到纳米颗粒-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分散液。
2.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塑料制品的前处理:在100g塑料制品聚碳酸酯制品的表面喷涂2.4g微波吸收剂,在氯气环境下,微波辐射12min,得到塑料制品粗制品;
(3)印刷:将塑料粗制品安装在印刷设备上,然后在印刷版上喷涂油墨,接着通过机械手臂移动移印头将印刷版的预定部位移印于塑料粗制品上,在红外干燥箱中以61℃干燥1.5h,得到成品;
所述油墨是由以下组分制成:170g聚氨酯树脂、21g低分子量聚乙烯蜡、13g木质素基环氧树脂、22g质量分数为24%的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溶液、80g黄色色粉、2g乙撑基双硬脂酰胺、1.6g木糖醇、0.9g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和0.7g钛酸酯偶联剂。
实施例7:
1.微波吸收剂的准备:
将5g纳米二氧化锡、2g纳米钛酸亚铁和3g纳米二氧化钛放入100g化学纯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溶液中,然后在45℃下超声60min,得到纳米颗粒-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分散液。
2.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塑料制品的前处理:在100g聚酰胺制品的表面3g喷涂微波吸收剂,在臭氧环境下,微波辐射30min,得到塑料制品粗制品;
(2)印刷:将塑料粗制品安装在印刷设备上,然后在印刷版上喷涂油墨,接着通过机械手臂移动移印头将印刷版的预定部位移印于塑料粗制品上,在红外干燥箱中以70℃干燥3h,得到成品;
所述油墨是由以下组分制成:180g聚氨酯树脂、30g低分子量聚乙烯蜡、15g木质素基环氧树脂、25g质量分数为30%的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溶液、90g黄色色粉、5g乙撑基双硬脂酰胺、2g木糖醇、1.5g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和1.5g钛酸酯偶联剂。
对比实验1:
对比例1:由深圳荣彩油墨有限公司制造的荣彩丝印移印油墨。
将对比例1和实施例1-7的油墨进行粘度、耐热性和在角度为60O的光泽度测试,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粘度 光泽度 耐热温度
对比例1 68s 75.3% 145℃
实施例1 63s 82.5% 151℃
实施例2 64s 89.1% 159℃
实施例3 61s 88.9% 157℃
实施例4 59s 90.1% 161℃
实施例5 57s 90.8% 165℃
实施例6 63s 91.6% 160℃
实施例7 65s 89.7% 155℃
表1结果表明:粘度越低,说明油墨的稀释性越强,越容易印刷在塑料制品上,附着牢度从低到高排列为:实施例5<实施例4<实施例3<实施例1=实施例6<实施例2<实施例7<对比例1;
光泽越高,说明样品的印刷效果越好,光泽度从高到低排列:实施例5>实施例4>实施例7>实施例3>实施例6>实施例1>实施例2>对比例1;
耐热温度越高,说明油墨的耐热性越强,耐热温度从高到低排列为:实施例5>实施例4>实施例6>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7>实施例1>对比例1。
对比实验2:
对比例2:具体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塑料制品没有经过前处理。
将对比例2与实施例1-7的样品进行着色力和180℃下摩擦牢度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着色力 摩擦牢度
对比例2 85.6% 3级
实施例1 91% 4级
实施例2 92.5% 4级
实施例3 93.8% 4级
实施例4 92.7% 4级
实施例5 95.8% 4级
实施例6 94.3% 4级
实施例7 92.4% 4级
表2的结果表明:着色力越高,说明样品的印刷品的附着能力越强,附着牢度从高到低排列为: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2>实施例7>实施例1>对比例2;
摩擦牢度越高,说明样品的印刷品耐摩擦能力越强,实施例1-7的摩擦牢度为4级,对比例2为3级。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9)

1.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塑料制品的前处理:在塑料制品的表面喷涂微波吸收剂,在氧化性气体环境下,微波辐射2-30min,得到塑料粗制品;
(2)印刷:将塑料粗制品安装在印刷设备上,然后在印刷版上喷涂油墨,接着通过机械手臂移动移印头将印刷版的预定部位移印于塑料粗制品上,在红外干燥箱中以50-70℃干燥1-3h,得到成品;
所述油墨是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制成:聚氨酯树脂120-180份、低分子量聚乙烯蜡20-30份、木质素基环氧树脂5-15份、溶剂15-25份、黄色色粉60-90份、分散剂1-5份、助剂1.5-2份、表面活性剂0.5-1.5份和钛酸酯偶联剂0.5-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微波吸收剂为纳米颗粒-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分散液;所述的纳米颗粒为纳米碳化硅、纳米二氧化锡、纳米钛酸亚铁和纳米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颗粒和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的重量比为5-10:1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塑料制品和微波吸收剂的重量比为100: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塑料制品为聚乙烯制品、聚氯乙烯制品、聚丙烯制品、聚苯乙烯制品、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品、聚酰胺制品、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制品和聚碳酸酯制品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氧化性气体为氧气、氯气和臭氧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低分子量聚乙烯蜡的数均分子量为800-2000,分子量分布系数为2-3.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溶剂为质量分数为20-30%的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溶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助剂为山梨醇或木糖醇。
CN201610869626.5A 2016-09-28 2016-09-28 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 Pending CN1063978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69626.5A CN106397815A (zh) 2016-09-28 2016-09-28 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69626.5A CN106397815A (zh) 2016-09-28 2016-09-28 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97815A true CN106397815A (zh) 2017-02-15

Family

ID=59228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69626.5A Pending CN106397815A (zh) 2016-09-28 2016-09-28 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9781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57168A (zh) * 2017-09-28 2018-03-06 安徽裕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e瓶盖的印刷处理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6889A (zh) * 2001-12-17 2003-07-02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Ptfe/陶瓷复合介质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
US20090092768A1 (en) * 2004-12-22 2009-04-09 Pascal Hayoz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trongly Adherent Coatings
CN101831215A (zh) * 2010-04-28 2010-09-15 王学珍 高性能喷码油墨
CN105648162A (zh) * 2016-01-22 2016-06-08 北方工业大学 一种金属和/或金属基复合材料微波加热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6889A (zh) * 2001-12-17 2003-07-02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Ptfe/陶瓷复合介质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
US20090092768A1 (en) * 2004-12-22 2009-04-09 Pascal Hayoz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trongly Adherent Coatings
CN101831215A (zh) * 2010-04-28 2010-09-15 王学珍 高性能喷码油墨
CN105648162A (zh) * 2016-01-22 2016-06-08 北方工业大学 一种金属和/或金属基复合材料微波加热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波: "《电波的秘密》", 30 June 2012,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57168A (zh) * 2017-09-28 2018-03-06 安徽裕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e瓶盖的印刷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26156B (zh) 一种透明持久型防雾玻璃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CN102367316B (zh) 具有红外线反射效果的聚烯烃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09712B (zh) 一种环保保温面料
CN108610817A (zh) 纳米智能健康粉末涂料
CN1290934C (zh) 角异色性光泽颜料
CN105440492A (zh) 一种高柔软高抗压聚氯乙烯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41595A (zh) 一种高强度木塑地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82298A (zh) 一种高耐热压纹夹花聚氯乙烯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47546B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用单涂层水性金属涂料
CN106397815A (zh) 一种提高塑料印刷品中油墨附着力的方法
CN107556684A (zh) 一种抗老化的塑料包装袋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34441A (zh) 一种能量塑料母粒的制造方法及衍生的塑料产品
CN105440491A (zh) 一种高回弹立体聚氯乙烯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12896A (zh) 一种改善阻燃性和适印性的合成壁纸基纸及制备方法
CN106676665A (zh) 一种防紫外线锦纶弹力丝
CN106893370B (zh) 一种类氧化石墨烯、类石墨烯和以其为基础的珠光颜料
CN107694868A (zh) 一种汽车内饰件的涂装工艺
CN104479253A (zh) 一种高抗拉发泡复合塑料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KR20190143400A (ko) 아동복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849312B (zh) 提高清漆耐热性的紫胶及其改性方法
KR100744789B1 (ko) 자연무늬 및 색상 표현이 가능한 옻 도료 나무판재제조방법
CN102899913B (zh) 一种涤纶加强丝编织纹橡胶底卷材的制造方法
CN106567195A (zh) 一种阻燃耐磨无纺布材料
CN103382308B (zh) 一种提高紫胶清漆耐热性的紫胶改性方法
CN105907033B (zh) 一种包含纳米钙钛矿氧化物的阻燃人造石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