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75035A - 用于校准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的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校准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的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75035A
CN106375035A CN201610591253.XA CN201610591253A CN106375035A CN 106375035 A CN106375035 A CN 106375035A CN 201610591253 A CN201610591253 A CN 201610591253A CN 106375035 A CN106375035 A CN 1063750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lay
length
channel
termina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912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秀容
孙贞焕
李正薰
姜仁邰
李在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0361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70011991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375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50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04B17/14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of the whol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ath, e.g. self-test loop-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32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04B17/13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of power amplifiers, e.g. gain or non-linea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1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for calibration; for correcting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2001/0408Circuits with power amplifiers
    • H04B2001/045Circuits with power amplifiers with means for improving effici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校准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的设备和方法,其中,第一终端基于第一终端和实体之间的第一信道的第一延迟值以及第一终端和所述实体之间的第二信道的第二延迟值来确定延迟偏移值。延迟偏移值被从第一终端发送到第二终端。第二终端使用延迟偏移值来基于第二终端和所述实体之间的第四信道的第四延迟值确定第二终端和所述实体之间的第三信道的第三延迟值,其中,第四延迟值是由第二终端确定。

Description

用于校准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的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地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校准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使用包络跟踪(ET)的终端,测量主块的信号的处理时间和ET块的信号的处理时间之间的延迟值越来越重要。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和方法,其中,终端共享测量的偏移值,从而另一个终端能够高效地校准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第一终端的操作方法。第一终端基于第一终端和实体之间的第一信道的第一延迟值以及第一终端和所述实体之间的第二信道的第二延迟值来确定延迟偏移值。延迟偏移值被从第一终端发送到第二终端。第二终端使用延迟偏移值来基于第二终端和所述实体之间的第四信道的第四延迟值确定第二终端和所述实体之间的第三信道的第三延迟值,其中,第四延迟值是由第二终端确定的。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第一终端的操作方法。第一终端确定第一终端和实体之间的第一信道的第一延迟值。在第一终端处从第二终端接收延迟偏移值。基于延迟偏移值和第一延迟值来确定第一终端和所述实体之间的第二信道的第二延迟值。延迟偏移值是基于第二终端和所述实体之间的第三信道的第三延迟值以及第二终端和所述实体之间的第四信道的第四延迟值来确定的。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控制器,配置为基于第一终端和实体之间的第一信道的第一延迟值以及第一终端和所述实体之间的第二信道的第二延迟值来确定延迟偏移值,并将延迟偏移值发送到第二终端。第二终端使用延迟偏移值来基于第二终端和所述实体之间的第四信道的第四延迟值确定第二终端和所述实体之间的第三信道的第三延迟值,其中,第四延迟值是由第二终端确定的。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终端和实体之间的第一信道的第一延迟值,从第二终端接收延迟偏移值,并基于延迟偏移值和第一延迟值来确定所述终端和所述实体之间的第二信道的第二延迟值。延迟偏移值是基于第二终端和所述实体之间的第三信道的第三延迟值以及第二终端和所述实体之间的第四信道的第四延迟值来确定的。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第一终端校准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的方法。第一终端的控制器确定第一终端的第一信道的第一延迟值。控制器确定第一终端的第二信道的第二延迟值。控制器将第一延迟值和第二延迟值之间的差值确定为延迟偏移值。第一终端的发送器将延迟偏移值发送到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将延迟偏移值与第二终端的第三信道的第三延迟值组合以确定第二终端的第四信道的第四延迟值。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第一终端校准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的方法。第一终端的控制器确定第一终端的第一信道的第一延迟值。第一终端的接收器从第二终端接收延迟偏移值。第一延迟值和延迟偏移值被组合以确定第一终端的第二信道的第二延迟值。延迟偏移值是第二终端的第三信道的第三延迟值和第二终端的第四信道的第四延迟值之间的差值。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一信道的第一延迟值,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二信道的第二延迟值,并将第一延迟值和第二延迟值之间的差值确定为延迟偏移值。所述终端还包括:发送器,被配置为将延迟偏移值发送到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将延迟偏移值与第二终端的第三信道的第三延迟值组合以确定第二终端的第四信道的第四延迟值。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接收器,被配置为从第二终端接收延迟偏移值。该终端还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一信道的第一偏移值,并将第一延迟值和延迟偏移值组合以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二信道的第二延迟值。延迟偏移值是第二终端的第三信道的第三延迟值和第二终端的第四信道的第四延迟值之间的差值。
附图说明
当以下详细描述结合附图进行时,本公开的以上及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从该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其中:
图1A和图1B是示出ET的示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控制器的框图;
图4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偏移识别单元的框图;
图4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偏移识别单元的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硬件(H/W)配置的示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确定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以及延迟偏移值的操作的示图;
图7A和图7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终端确定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的操作的示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确定两个信号路径和延迟偏移值之间的延迟值的操作的示图;
图9A和9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另一个终端确定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的操作的示图;
图10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共享延迟偏移值的操作的示图;
图10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共享延迟偏移值的操作的示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共享延迟偏移值的信号流程的示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共享延迟偏移值的操作的流程图;以及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共享偏移值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相同的或类似的组件可用类似的标号指定,尽管它们是在不同的附图中被示出。本领域中已知的构造或过程的详细描述可被省略以避免使本公开的主题模糊。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是基于各种实施例中的功能定义的,但是可根据用户或操作者的意图或惯例而变化。因此,这些术语的定义应基于本文中所提供的内容而做出。
以下,本公开描述通过共享偏移值对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的校准。
在本文中被用来指示每个实体的术语(例如,终端、另一个终端、数据库和服务器)以及每个实体的功能配置(例如,控制器、存储单元、调制解调器、射频前端控制接口(RFFE)、信号处理单元、偏移识别单元以及包络跟踪单元)等是为了易于描述而被使用的。因此,本公开不受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的限制,并且具有等同的技术意义的其他术语也可被使用。
图1A和1B是示出ET的示图。
参照图1A,图1A的曲线图的水平轴指示时间变化,并且以秒为单位来表达。该曲线图的垂直轴指示电压的振幅,并且以伏特(V)为单位来表达。该曲线图包括指示功率放大器的输入信号的幅度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曲线,并且包括指示随着时间的逝去的从功率放大器供应的电压的振幅的线。
该曲线图指示随着时间可变地输入到功率放大器中的输入信号和响应于该输入信号而供应的供应电压之间的关系。在该曲线图中,输入信号的幅度随着时间而变化,但是响应于输入信号而供应的供应电压的振幅具有恒定值,而不管时间如何。因此,不管输入信号的幅值如何,供应电压都被提供,从而发生不必要的功耗。不必要的功耗可使终端消耗电池电力。
参照图1B,图1B中的曲线图的水平轴指示时间变化,并且以秒为单位来表达。该曲线图的垂直轴指示电压的振幅,并且以伏特(V)为单位来表达。该曲线图包括指示功率放大器的输入信号的幅度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曲线,并且包括指示从功率放大器供应的电压的振幅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曲线。
该曲线图指示随着时间可变地输入到功率放大器中的输入信号和响应于该输入信号而提供的供应电压之间的关系。在该曲线图中,输入信号的幅度随着时间而变化,但是响应于输入信号而从ET系统的功率放大器供应的供应电压的振幅可基于输入信号的振幅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供应电压基于输入信号的振幅而被供应,因此,ET系统的功率放大器可引起高效的功耗。
ET系统的功率放大器可能需要执行在控制功率放大器的供应电压的幅度的包络信号和输入到功率放大器中的基带信号之间的时间同步。当时间同步未被执行时,从功率放大器输出的信号可能失真。也就是说,邻信道泄漏比(ACLR)性能可能降低。ACLR指示从预定信道输出的信号的功率的幅度和从相邻信道输出的信号的功率的幅度之间的差值,其中,所述相邻信道与所述预定信道相距预定偏移频率。也就是说,当从预定信道输出的信号没有显著地影响从相邻信道输出的信号时(即,当预定信道的流入相邻信道中的信号功率低时),它可指示ACLR性能高。然而,当从预定信道输出的信号显著地影响从相邻信道输出的信号时(即,当预定信道的流入相邻信道中的信号功率高时),它可指示ACLR性能低。
提供了用于校准用于对输入到功率放大器中的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路径(以下,第一信号路径)和用于控制包络信号的信号路径(以下,第二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的设备和方法。基于多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频带、带宽和信道,第一信号路径和第二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可以不同。当所述多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单独地针对多个频带、多个信道和多个带宽的多个组合测量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时,它将花费大量时间来测量延迟值。此外,当针对多个终端之中的一个终端的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同样地应用于其他终端时,针对所述其他终端的延迟测量值可能由于不同的延迟特性(即,不同的频带、带宽和信道特性)而产生错误的结果,因此,错误的结果可引起ACLR性能的降低。
以下,提供了用于通过使用由一个终端测量的两信号路径延迟偏移值来测量其他终端的延迟值的方法和设备。短语“延迟值”和“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指示与单个频带、单个信道和单个带宽相关联的、第一信号路径的信号处理时间值和第二信号路径的信号处理时间值之间的差值。短语“延迟偏移值”指示针对单个终端的每个信道(或每个带宽)之间的延迟值的差值。以下,产生两信号路径延迟偏移值并发送产生的延迟偏移值的终端被描述为“终端”或“代表性终端”。如本文中所描述的,短语“另一个终端”是接收发送的延迟偏移值并通过应用接收的延迟偏移值来测量另一个信道(或另一个带宽)的延迟值的终端。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框图。以下,诸如“单元”的术语以及以“者”和“器”结尾的术语指示处理至少一个功能或操作的单元,其可指示硬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
参照图2,终端200可以是具有无线电接入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诸如,例如,智能电话。例如,终端200可被实施为以下项之一:便携式终端、移动电话、移动板、平板计算机、手持计算机以及个人数字助理(PDA)。作为另一个示例,终端200可被实施为可无线接入的媒体装置,诸如媒体播放器、相机、扬声器以及智能电视。作为另一个示例,终端200可被实施为可穿戴电子装置,诸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作为另一个示例,终端200可被实施为销售点(POS)装置或信标装置。作为另一个示例,终端200可被实施为包括上述装置的两个或更多个功能的装置。
终端200包括调制解调器210、RFFE 220、控制器230、存储单元240和天线。尽管图2的终端仅被示为包括上述组件,但是组件可基于各种实施方法而变化。例如,终端200还可包括扬声器、相机、传感器、麦克风、触摸屏、小键盘等。此外,尽管图2示出了每个组件被形成为单个元件,但是每个组件可基于各种实施方法由两个或更多个元件形成。例如,当终端200支持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时,图2中所示的天线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个天线。
调制解调器210和RFFE 220执行对于发送信号进行处理的功能。调制解调器210和RFFE 220包括第一信号路径。调制解调器210和RFFE 220可处理通过第一信号路径的发送信号。
调制解调器210可执行对基带中的发送信号进行处理的各种操作。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调制解调器210可基于与通信系统相关联的调制方案来执行调制。例如,调制解调器210可基于码分多址(CDMA)、宽带CDMA(WCDMA)、正交方案(例如,正交频分复用(OFDM))、非正交方案(例如,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等来执行调制。
根据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调制解调器210可产生多个发送信号。所述多个发送信号可分别通过不同的载波发送。所述多个发送信号分别通过不同的信道发送。此外,所述多个发送信号可基于通信环境分别具有不同的增益或不同的发送功率。
RFFE 220可执行将在调制解调器210中处理的发送信号作为射频(RF)信号进行发送的各种操作。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RFFE 220可基于发送频带来对从调制解调器210处理的并且被数模转换器(DAC)转换为模拟信号的RF信号进行滤波。例如,RFFE 220可基于发送信号是与高频带(HB)相应、与中间频带(MB)相应、还是与低频带(LB)相应来对RF信号进行滤波。
根据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RFFE 220可对RF信号进行向上转换。向上转换的RF信号的信号功率可被功率放大器(PA)放大。放大的RF信号可通过在功能上连接到RFFE 220的天线发送。
尽管图2中未示出,但是终端200可执行接收信号的操作。当终端200能够接收信号时,终端200还可包括接收信号的组件(例如,接收器等)。例如,当终端200是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另一个终端”时,终端200可通过天线接收发送信号,并且可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向下转换和滤波。此外,终端200可基于调制方案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
控制器230可包括单个处理器核(单核),或者可包括多个处理器核。例如,控制器230可包括多核,诸如双核、四核、六核等。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控制器230还可包括位于控制器230内部或外部的高速缓存存储器。
控制器230可在功能上与其他组件耦接以执行终端200的各种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控制器230可控制器调制解调器210和RFFE 220来处理发送信号。例如,控制器230可控制用于对相对于发送信号的包络信号进行处理的操作。在另一个示例中,控制器230可测量第一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和第二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此外,控制器230可基于测量出的第一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和第二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来确定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控制器230可将接收的信号或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240中/从存储单元240读取或加载接收的信号或数据。例如,控制器230可测量第一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和第二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并且可将测量出的持续时间值存储在存储单元240中。此外,控制器230可基于测量出的第一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和第二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来确定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并且可将确定的延迟值存储在存储单元240中。
存储单元240可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ROM(EEPROM)、闪存、相变随机存取存储器(RMA)(PRAM)、磁性RAM(MRAM)、电阻RAM(RRAM)、铁电RAM(FRAM)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动态RAM(DRAM)、静态RAM(SRAM)、同步DRAM(SDRAM)、PRAM、MRAM、RRAM、FRAM等。存储单元240可包括非易失性介质,诸如,例如,硬盘驱动器(HDD)、固态盘(SSD)、嵌入式多媒体卡(eMMC)以及通用闪速储存器(UFS)。
图2中所示的点X和点Y指示获得信号以测量第一信号路径和第二信号路径中的每一个中的持续时间值的点。例如,点X指示第一信号路径的输入信号被捕捉的点。点Y指示第一信号路径的输出信号被捕捉的点。在另一个示例中,点X指示第二信号路径的输入信号被捕捉的点,点Y指示第二信号路径的输出信号被捕捉的点。终端200可通过计算捕捉的信号的互相关来确定第一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和第二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终端200可基于第一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以及第二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来识别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终端200可通过校准识别出的延迟值来执行包络跟踪,终端200中所包括的功率放大器可基于包络跟踪来对发送信号进行放大。
如上所述,用于校准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的延迟值可基于每个终端的频带、带宽和信道来产生不同的结果。当多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单独地针对多个频带、多个带宽和多个信道的多个组合测量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时,需要大量时间来测量延迟值。此外,当针对多个终端之中的一个终端(例如,代表性终端)的在两个信号路径之间测量的延迟值同样地应用于其他终端时,针对其他终端的延迟值可能由于不同的延迟特性而产生错误的结果,该错误结果可能引起ACLR性能的降低。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使用由代表性终端测量的两信号路径延迟偏移值来测量其他终端的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的方法和设备。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控制器的框图。以下所述的功能组件可被包括在图2的控制器230中,或者可被设置在控制器230的外部,并且可独立地执行功能。
参照图3,控制器230包括包络跟踪单元310、信号处理单元320以及偏移识别单元330。尽管图3的控制器230被示出仅包括上述组件,但是组件可根据实施方法而被添加,并且组件可通过耦接来进行操作。
信号处理单元320可执行用于对发送信号进行处理的一系列操作。信号处理单元320可根据第一信号路径执行信号处理过程。此外,信号处理单元320可控制图2的调制解调器210和RFFE 220的功能。
包络跟踪单元310可执行用于对包络信号进行处理的一系列操作。包络跟踪单元310可根据第二信号路径执行信号处理过程。包络信号指示响应于随着时间变化的发送信号而从功率放大器供应的电压值。包络跟踪单元310可包括基于实施方法的各种配置。例如,包络跟踪单元310可包括分数延迟有限脉冲响应(FIR)滤波器、ET增益1、形状函数、ET增益2、ET体延迟以及供应调制(SM)。分数延迟FIR滤波器可调整第二信号路径中的分数延迟(例如,以0.25ns为单位)。ET增益1可通过分数延迟FIR滤波器来调整第二信号路径的延迟信号增益。形状函数可修改增益被调整的第二信号路径的信号,以便将适当的偏置信号输出到功率放大器。ET增益2可调整修改的信号的增益。ET增益2可执行基本上与ET增益1相同的功能,但是ET增益2可通过考虑形状函数的输出信号来基于各种目的适当地调整增益。ET体延迟可调整增益被调整的第二信号路径的信号的体延迟。SM可基于体延迟的信号来将适当的偏置电压供应给功率放大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偏移识别单元330可通过识别预定信道(或带宽)下的在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并且识别在另一个信道(或带宽)下测量的这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来确定延迟偏移值。尽管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被描述为由偏移识别单元330识别,但是延迟值可由其他组件识别。例如,第一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可由包络跟踪单元310测量,第二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可由信号处理单元320测量,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可由包括在控制器230中的另一个组件识别。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一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和第二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以及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可由包括在控制器230中的另一个组件识别。
偏移识别单元330可根据各种方法来识别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例如,偏移识别单元330可通过计算第一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和第二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之间的互相关来识别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在另一个示例中,偏移识别单元330可通过测量ACLR来识别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在另一个示例中,偏移识别单元330可通过组合互相关计算和ACLR测量来识别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下面参照图4A和4B来更详细地描述偏移识别单元330的详细操作。
偏移识别单元330可基于终端200是否是代表性终端来执行不同的功能。例如,当终端200是提供每个信道的两信号路径延迟偏移值的代表性终端时,偏移识别单元330可识别针对每个信道(或带宽)的在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并且可基于对每个信道(或带宽)识别的延迟值来识别延迟偏移值。在另一个示例中,当终端200是通过应用延迟偏移值来识别每个信道(或带宽)的另一个延迟值的“另一个终端”时,偏移识别单元330可将从代表性终端接收的延迟偏移值的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图2的存储单元240或单独包括在图2的控制230中的存储单元)中。
图4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偏移识别单元的框图,并且示出了使用对互相关的计算来识别延迟偏移值。
参照图4A,图3的偏移识别单元330使用对互相关的计算来识别延迟偏移值。偏移识别单元330包括信号获得模块405、互相关计算模块410、持续时间确定模块415、延迟计算模块420以及偏移识别模块425。
信号获得模块405可从图2中所示的点X捕捉输入信号,并且从图2中所示的点Y捕捉输出信号。具体地说,信号获得模块405可捕捉第一信号路径的输入信号(即,通过点X的信号)以及第一信号路径的输出信号(即,通过点Y的信号),以便测量第一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此外,信号获得模块405可捕捉第二信号路径的输入信号(即,通过点X的另一个信号)以及第二信号路径的输出信号(即,通过点Y的另一个信号),以便测量第二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
互相关计算模块410可针对获得的每个信号路径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计算互相关。互相关计算模块410可将计算结果值传送到持续时间确定模块415。
持续时间确定模块415可基于接收的每个信号路径的互相关计算结果来确定每个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也就是说,持续时间确定模块415可确定在第一信号路径中处理包络信号的持续时间以及在第二信号路径中处理发送信号的持续时间。
延迟计算模块420可基于确定的两个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来识别这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也就是说,延迟计算模块420可将第一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和第二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之间的差值确定为这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当终端200是提供延迟偏移值的“代表性终端”时,延迟计算模块420可识别分别与多个带宽以及在单个频带中的多个信道相应的多个延迟值。当终端200是使用延迟偏移值的“另一个终端”时,延迟计算模块420仅可识别与另一个终端的预定信道(下称为“参考信道”)和预定带宽(下称为“参考带宽”)相关联的延迟值。
偏移识别模块425可基于分别与多个信道或多个带宽相应的多个延迟值来识别延迟偏移值。例如,当终端200是“代表性终端”时,偏移识别模块425可识别参考信道下的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并且可识别针对不包括参考信道的另一个信道的延迟值。偏移识别模块425可将参考信道的延迟值和所述另一个信道的延迟值之间的差值识别为延迟偏移值。在另一个示例中,当终端200是“另一个终端”时,偏移识别模块425可接收由代表性终端识别的延迟偏移值,并且可使用接收的延迟偏移值。
尽管图4A示出了延迟偏移是通过单个连续的过程识别的,但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过程可被并行地执行。例如,测量第一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的过程和测量第二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的过程可被并行地执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测量第一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的过程和测量第二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的过程可按相反次序执行。
图4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偏移识别单元的框图,并且示出了使用ACLR识别延迟偏移值。
参照图4B,图3的偏移识别单元330可通过测量ACLR来识别延迟偏移值。偏移识别单元330包括延迟设置模块455、信号获得模块460、ACLR测量模块465、延迟识别模块470以及偏移识别模块475。
延迟设置模块455可将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校准在预定延迟范围内。例如,延迟设置模块455可基于0.25ns的单位校准第一信号路径和第二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延迟设置模块455可应用多个候选延迟值来获得最大ACLR。也就是说,可使用通过应用所述多个候选延迟值确定的ACLR来识别最大ACLR被测量到的延迟值。
信号获得模块460可捕捉多个输出信号,这些输出信号是从功率放大器产生的,并且这些输出信号的延迟基于所述多个候选延迟值而被校准。也就是说,信号获得模块460可捕捉所述多个输出信号中的每一个的功率的幅度,以便测量分别与所述多个候选延迟值相应的多个ACLR。
ACLR测量模块465可通过使用所述多个输出信号来识别多个ACLR。例如,ACLR测量模块465可通过使用在参考信道中测量的输出信号的功率和在相邻信道中的输出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差值来测量ACLR,其中,所述相邻信道与参考信道相距预定偏移频率。
延迟识别模块470可识别具有测量的ACLR之中的最大ACLR性能的延迟值。这里,当最小量的功率泄漏到相邻信道中时,出现最大ACLR性能。延迟识别模块470可识别所述多个候选延迟值之中的被校准为具有最大ACLR性能的延迟值。当终端200是提供延迟偏移值的“代表性终端”时,延迟识别模块470可识别分别与多个带宽以及多个频带中的多个信道相应的多个延迟值。当终端200是使用延迟偏移值的“另一个终端”时,延迟识别模块470仅可识别与另一个终端的参考信道和参考带宽相关联的延迟值。
偏移识别模块475可基于分别与多个信道或多个带宽相应的多个延迟值来识别延迟偏移值。例如,当终端200是“代表性终端”时,偏移识别模块475可识别参考信道下的在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并且可识别针对不包括参考信道的另一个信道的延迟值。偏移识别模块475可将参考信道的延迟值和另一个信道的延迟之间的差值识别为延迟偏移值。在另一个示例中,当终端200是“另一个终端”时,偏移识别模块475可接收由代表性终端识别的延迟偏移值,并且可使用接收的延迟偏移值。
通过计算两个信号的互相关来测量延迟值的过程可捕捉两个信号路径中的每一个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并且可计算捕捉的信号的互相关。相反地,使用ACLR的测量方法可单个地应用多个候选延迟值,以便搜索具有最佳ACLR性能的延迟值。因此,当与使用ACLR的延迟值测量相比时,使用互相关计算的延迟值测量可被快速地执行。然而,当与使用互相关计算的测量方法相比时,使用ACLR的测量方法可以更加精确。因此,偏移识别单元330可选择这两种测量方法之一,并且可通过组合这两种测量方法来识别延迟值。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硬件配置的示图。
图5示出包络跟踪单元310、信号处理单元320以及偏移识别单元330的硬件配置,该硬件配置可包括附加组件。例如,图2的控制器230可基于本公开的实施例而被添加。另外地或可替代地,多个控制器230可被包括在包络跟踪单元310、信号处理单元320以及偏移识别单元330中,或者,包络跟踪单元310、信号处理单元320以及偏移识别单元330可被包括在控制器230中。在另一个示例中,图2的存储单元240可被单独地添加。此外,多个存储单元240可被包括在包络跟踪单元310、信号处理单元320以及偏移识别单元330中。
参照图5,信号处理单元320可与第一信号路径的功能配置块相应,并且可处理将被馈送到功率放大器510中的信号输入。包络跟踪单元310可与第二信号路径的功能配置块相应,并且可处理与输入信号相应的包络信号。偏移识别单元330可测量如上所述的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并且可基于参考信道的延迟值来识别延迟偏移值。功率放大器510基于通过上述过程校准的延迟值来对输入到功率放大器510中的信号进行放大,并通过至少一个天线发送放大的信号。
下面详细描述用于识别针对多个信道或多个带宽的在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的操作。如下表1所示,长期演进(LTE)系统可基于多个频带和多个信道而被划分。
表1
参照表1,LTE系统包括14个演进的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E-UTRA)频带。每个E-UTRA频带可包括多个上行链路(UL)或下行链路(DL)EUTRA绝对无线电频率信道号(EARFCN)。EARFCN指示每个UL或DL信道号。F指示每个频带的中心频率。例如,频带1包括DL中的EARFCN 0至599(600个EARFCN)。此外,EARFCN的中心频率为2110MHz。当EARFCN增加1时,中心频率增加100KHz。在另一个示例中,频带2包括UL中的EARFCN 18600至19199(600个EARFCN)。此外,EARFCN 18600的中心频率为1850MHz。尽管表1中未示出,但是LTE系统可使用信道带宽,诸如1.4MHz、3MHz、5MHz、10MHz、15MHz、20MHz等。
多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均可测量针对多个信号的在第一信号路径和第二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其中,所述多个信号分别与至少一个E-UTRA频带中的多个信道(EARFCN)以及多个信道带宽的多个组合相应。下面详细描述识别针对多个EARFCN之中确定的参考信道以及多个信道带宽的在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并基于确定的参考信道的延迟值以及与另一个信道和另一个带宽相关联的延迟偏移值来识别与所述另一个信道和所述另一个带宽相应的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识别两个信号之间的延迟值以及延迟偏移值的操作的示图,并且示出了提供延迟偏移值的代表性终端的操作。
参照图6,代表性终端测量分别与三个不同的信道和10MHz的带宽相应的信号的延迟值。这三个信道可被包括在单个频带中,或者可被分别包括在不同的频带中。第一信道、第二信道和第三信道仅仅是指定的名称,并且可能不总是指示表1中列出的EARFCN号。例如,当这三个信道被包括在单个频带中时,第一信道是该频带中的最低信道,第二信道是该频带中的中间信道,第三信道是该频带中的最高信道。
代表性终端测量针对第一信道的10MHz带宽而言的信号的第一延迟值601,测量针对第二信道的10MHz带宽而言的信号的第二延迟值602,并测量针对第三信道的10MHz带宽而言的信号的第三延迟值603。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代表性终端可将第二信道确定为参考信道。各种方法可被用于确定参考信道。例如,代表性终端可将具有最低延迟值的信道确定为参考信道,其中,最低延迟值被用于校准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在另一个示例中,具有多个延迟值的最小分布的信道可被确定为参考信道,其中,所述多个延迟值被用于校准针对多个终端的在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
代表性终端可基于参考信道中的延迟值和其他信道中的每个信道的延迟值之间的差值来识别延迟偏移值。例如,如图6所示,代表性终端基于第二延迟值602和第一延迟值601之间的差值来识别第一延迟偏移值610。另外,如图6所示,代表性终端基于第二延迟值602和第三延迟值603之间的差值来识别第二延迟偏移值620。第一延迟偏移值610和第二延迟偏移值620被存储在代表性终端中所包括的存储单元中。第一延迟偏移值610和第二延迟偏移值620可被发送到多个其他终端。如下所述,发送的延迟偏移值可在所述多个其他终端识别与多个信道和多个带宽相应的信号的延迟值时被使用。
图7A和7B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终端识别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的操作的示图,并且示出了其他终端使用延迟偏移值来测量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的操作。
参照图7A,终端A(即,所述多个其他终端之一)测量针对与参考信道相应的第二信道的10MHz带宽的在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第二延迟值702。与图6的代表性终端的操作不同,终端A可能不需要单独地测量针对第一信道的10MHz带宽的在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第一延迟值701以及针对第三信道的10MHz带宽的在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第三延迟值。终端A可基于从代表性终端接收的第一延迟偏移值610和第二延迟偏移值620来确定第一延迟值701和第三延迟值703。例如,终端A可通过将第一延迟偏移值610应用于第二延迟值702来识别第一延迟值701。另外,终端A可通过将第二延迟偏移值620应用于第二延迟值702来识别第三延迟值703。
图7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测量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的操作的示图。终端B通过将从代表性终端接收的第一延迟偏移值610和第二延迟偏移值620应用于终端B测量的第二延迟值712来识别第一延迟值711和第三延迟值713。
从参考信道获得的并且被应用于每个信道的延迟偏移值可同样地应用于多个其他终端。然而,所述多个其他终端测量的参考信道的延迟值彼此不同,因此,其他信道的延迟值可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操作方法可缩短当终端测量针对多个信道的延迟值时所花费的时间量,并且可通过反映终端的不同延迟特性来计算更精确的延迟值。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识别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以及延迟偏移值的操作的示图,并且示出了提供延迟偏移值的代表性终端的操作。
参照图8,代表性终端可测量分别与三个不同信道以及5MHz的带宽和10MHz的带宽相应的信号的延迟值。这三个信道可被包括在单个频带中,或者可被分别包括在不同的频带中。第一信道、第二信道和第三信道仅仅是它们的指定的名称,并且可能不总是指示表1中列出的EARFCN号。例如,当这三个信道被包括在单个频带中时,第一信道是该频带中的最低信道,第二信道是该频带中的中间信道,第三信道是该频带中的最高信道。
代表性终端测量针对第一信道的5MHz带宽而言的信号的第一延迟值801、针对第三信道的5MHz带宽而言的信号的第二延迟值802、针对第二信道的5MHz带宽而言的信号的第三延迟值803以及针对第二信道的10MHz带宽而言的信号的第四延迟值804。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代表性终端可将具有10MHz带宽的第二信道确定为参考信道。代表性终端基于参考信道中的延迟值和其他信道中的每个信道的延迟值之间的差值来识别延迟偏移值。例如,如图8所示,代表性终端基于第四延迟值804和第一延迟值801之间的差值来识别第一延迟偏移值810。代表性终端基于第四延迟值804和第二延迟值802之间的差值来识别第二延迟偏移值820。代表性终端基于第四延迟值804和第三延迟值803之间的差值来识别第三延迟偏移值830。
图9A和图9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另一个终端识别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的操作的示图。图9A和图9B示出使用延迟偏移值来测量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的其他终端的操作。
参照图9A,终端A(即,所述多个其他终端之一)测量针对与参考信道相应的第二信道的10MHz带宽的在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第四延迟值。与图8的代表性终端的操作不同,终端A可能不需要单独地测量针对第一信道的5MHz带宽的在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第一延迟值、针对第三信道的5MHz带宽的在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第二延迟值以及针对第二信道的5MHz带宽的在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第三延迟值。终端A可基于从代表性终端接收的第一延迟偏移值810、第二延迟偏移值820以及第三延迟偏移值830来确定第一延迟值901、第二延迟值902和第三延迟值903。
参照图9B,终端B(即,不包括终端A的其他终端之一)基于由终端B测量的第四延迟值914并且使用从代表性终端接收的第一延迟偏移值810、第二延迟偏移值820和第三延迟偏移值830来确定第一延迟值911、第二延迟值912和第三延迟值913。
图10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共享延迟偏移值的操作的示图,并且示出了当多个测量模块分别被包括在分别与其相应的多个终端中时共享延迟偏移值的操作。
参照图10A,所述多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包括测量模块。测量模块可与图3的偏移识别单元330相应。所述多个终端可使用相应的测量模块来测量多个延迟偏移值。例如,如图10A所示,第一终端1010使用第一测量模块1015来产生第一偏移信息1017,第二终端1020使用第二测量模块1025来产生第二偏移信息1027,第三终端1030使用第三测量模块1035来产生第三偏移信息1037。所述多个终端可使用以下测量方法来产生延迟偏移信息,即,使用对两个信号的互相关的计算的延迟测量方法、使用ACLR的延迟测量方法或组合这两种方法的测量方法。产生的多条偏移信息中的每一条可被发送到数据库1040。数据库1040可以是所述多个终端可通过网络访问的数据库服务器。
所述多个终端和数据库1040可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案来共享延迟偏移值。例如,所述多个终端可通过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蓝牙(BT)、BT低能量(BLE)、WiFi直连、红外(IR)通信、Zigbee、Z-Wave、可见光通信(VLC)、第三代(3G)、LTE的装置到装置(D2D)等来共享延迟偏移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第一终端1010是“代表性终端”时,只有第一偏移信息1017被从数据库1040发送到其他终端,第二偏移信息1027和第三偏移信息1037被发送到其他终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当在所述多个终端之中预先设置了参考信道时,数据库1040不需要提供与参考信道相关联的信息。然而,当在所述多个终端之中没有预先设置参考信道时,数据库1040可向第二终端1020和第三终端1030提供与由第一终端1010确定的参考信道相关联的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当多个终端订购通信服务并且连接到通信网络时,所述多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均可周期性地测量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此外,所述多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可在空闲模式或待机模式期间测量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
图10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共享延迟偏移值的操作的示图,并且示出了多个终端使用单个测量模块来共享延迟偏移值的操作。
参照图10B,所述多个终端不包括单独的测量装置。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以及每个信道的延迟偏移值可由安装在所述多个终端外部的测量装置1050测量。测量装置1050和所述多个终端中的每一个终端通过单独的接口连接。
所述多个终端和测量装置1050可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案来共享延迟偏移值。例如,所述多个终端可通过WiMAX、BT、BLE、WiFi直连、IR通信、Zigbee、Z-Wave、VLC、3G、LTE的D2D等来共享延迟偏移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测量装置1050从第一终端1010接收与多个信道和多个带宽的组合相应的信号,并基于接收的信号来识别针对每个信道和每个带宽的在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此外,针对参考信道的延迟值的延迟偏移值可基于每个识别的延迟值而被识别。测量装置1050将确定的参考信道的延迟值和与延迟偏移值相关联的信息发送到所述多个终端。所述多个终端中的每一个终端可基于接收的参考信道的延迟值和延迟偏移值来校准针对每个信道和每个带宽的在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共享延迟偏移值的信号流程的示图。
尽管图11示出了提供延迟偏移值的一个终端的操作以及使用延迟偏移值的另一个终端的操作,但是提供至少两个延迟偏移值的至少两个终端的操作以及使用所述至少两个延迟偏移值的至少两个其他终端的操作可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而被执行。
参照图11,在步骤1130中,终端1110识别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之间的延迟偏移值。延迟偏移值指示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之间的与两个信号路径相关联的延迟值的差值。尽管图11示出了终端1110同时识别延迟偏移值的操作,但是单独的测量装置可识别延迟偏移值。终端1110可将识别的延迟偏移值存储在终端1110中的存储单元中。
在步骤1140中,终端1110将延迟偏移值发送到另一个终端1120。尽管图11示出了终端1110直接将延迟偏移值发送到另一个终端1120,但是终端1110可通过单独的数据库服务器将延迟偏移值发送到另一个终端1120。此外,所述另一个终端1120可基于实施方案从单独的测量装置接收延迟偏移值。
在步骤1150中,另一个终端1120通过应用接收的延迟偏移值来识别针对另一个终端1120的第二信道的在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这里,第二信道指示不同于参考信道的信道。也就是说,另一个终端1120识别由另一个终端1120测量的针对参考信道的在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并通过将接收的延迟偏移值应用于识别的延迟值来识别针对第二信道的在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共享延迟偏移值的操作的流程图。图12中所示的一系列操作与图11的终端1110的操作相应。
参照图12,在步骤1210中,终端1110识别第一信道的在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这里,第一信道指示参考信道。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可通过上面详细描述的方法而被识别。例如,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可基于对第一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和第二信号路径的持续时间值之间的互相关的计算而被识别。在另一个示例中,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可基于ACLR而被识别。
在步骤1220中,终端1110识别第二信道的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这里,第二信道指示不同于参考信道的信道。此外,第二信道指示包括与第一信道相同的EARFCN的、不同带宽的信道。尽管图12示出了步骤1210和步骤1220按指定的次序执行,但是这些操作可并行执行,或者针对第二信道的在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可首先被识别。
在步骤1230中,终端1110基于识别出的在第一信道的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以及识别出的在第二信道的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来识别延迟偏移值。这里,延迟偏移值指示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之间的与两个信号路径相关联的延迟值的差值。除了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之外,终端1110还可识别其他信道之间的延迟偏移值。
在步骤1240中,终端1110将识别的延迟偏移值发送到另一个终端1120。终端1110可通过单独的数据库服务器将识别的延迟偏移值发送到另一个终端1120,或者可直接将识别的延迟偏移值发送到另一个终端1120。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终端共享偏移值的操作的流程图。图13中所示的一系列操作与图11的另一个终端1120的操作相应。
参照图13,在步骤1310中,另一个终端1120识别第一信道(即,参考信道)的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这里,第一信道可由终端1110和另一个终端1120预先确定。此外,第一信道可由单独的通信网络服务器(诸如数据库服务器)确定。另一个终端1120可通过使用对互相关的计算的测量方法或使用ACLR的测量方法来识别延迟值。
在步骤1320中,另一个终端1120从终端1110或数据库服务器接收延迟偏移值。这里,延迟偏移值指示针对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的延迟偏移值。尽管图13示出了步骤1310和1320按指定的次序执行,但是这些操作可并行执行,或者另一个终端1120可首先接收延迟偏移值。
在步骤1330中,另一个终端1120通过应用接收的延迟偏移值来识别第二信道的在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通过以上处理,另一个终端1120消耗的时间量少于直接测量第二信道的在两个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值所需的时间量。
在步骤1340中,另一个终端1120校准基于延迟偏移值测量的第二信道的延迟值。具体地说,另一个终端1120可校准与第二信道相关联的在第一信号路径和第二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以便使与功率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和与输入信号相应的包络信号之间的处理时间相关联的时序同步。基于同步的时序,另一个终端1120针对与第二信道相应的信号执行ET,并且可输出通过ET技术放大的信号。
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可用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现。
这样的软件可被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存储至少一个程序(软件模块),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软件模块)包括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软件模块)被电子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装置能够执行本公开的方法的指令。
这样的软件可以以如下方式存储: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装置的形式,诸如ROM;存储器的形式,诸如RAM、存储芯片或集成电路;或者,这样的软件可被存储在光学或磁性可读介质中,诸如紧凑盘-ROM(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磁盘、磁带等。
存储装置和存储介质是适合于存储包括指令的一个程序或更多个程序的机器可读存储单元的示例,其中,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所述指令实现实施例。实施例提供包括用于实现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和设备的代码的程序以及存储该程序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另外,这样的程序可通过介质(诸如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传送的通信信号)被电子地传送,并且实施例可适当地包括其等同物。
在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中,本公开中所包括的组件根据呈现的实施例被以单数形式或复数形式表达。然而,单数形式或复数形式是为了方便适合于呈现的情况的描述而选择的,并且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不限于其单个元件或多个元件。此外,描述中所表达的多个元件可被配置为单个元件,或者描述中的单个元件可被配置为多个元件。
虽然已经参照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实施例中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Claims (20)

1.一种第一终端的操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由第一终端基于第一终端与实体之间的第一信道的第一延迟值以及第一终端与所述实体之间的第二信道的第二延迟值来确定延迟偏移值;以及
将延迟偏移值从第一终端发送到第二终端,
其中,延迟偏移值以及第二终端与所述实体之间的第四信道的第四延迟值被用于确定第二终端与所述实体之间的第三信道的第三延迟值,并且
其中,第四延迟值是由第二终端确定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延迟值和第二延迟值中的每一个是基于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中的每一个的相应射频信号的处理时间值以及从射频信号检测的包络信号的处理时间值来确定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延迟偏移值是依据第一延迟值与第二延迟值之间的差值来确定的;
第一延迟值和第二延迟值中的每一个是基于对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中的每一个的相应射频信号的处理时间值与从所述相应射频信号检测的包络信号的处理时间值之间的互相关的计算来确定的;
射频信号的处理时间值是基于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处理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确定的;并且
包络信号的处理时间值是基于用于对包络信号进行处理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确定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延迟偏移值是依据第一延迟值与第二延迟值之间的差值来确定的;
第一延迟值和第二延迟值中的每一个是从分别与针对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中的每一个的多个邻信道泄漏比值相应的多个候选延迟值确定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用于第一终端与所述实体之间的通信的频带、信道和带宽来确定第一信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第二延迟偏移值发送到第二终端,其中,第二延迟偏移值基于与第一信道的第一带宽相关联的第五延迟值以及与第一信道的第二带宽相关联的第六延迟值来确定的,
其中,第二延迟偏移值在第二终端基于与第四信道的第四带宽相关联的第八延迟值来确定与第四信道的第三带宽相关联的第七延迟值时被使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第三延迟值被用于校准对与第三信道相应的射频信号的处理和对从与第三信道相应的射频信号检测的包络信号的处理之间的延迟,并且
校准的延迟值被用于对与第三信道相应的信号进行放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延迟偏移值发送到服务器,
其中,延迟偏移值被用于确定多个其他终端的信道延迟值。
9.一种第一终端的操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由第一终端确定第一终端与实体之间的第一信道的第一延迟值;
在第一终端处从第二终端接收延迟偏移值;以及
基于延迟偏移值和第一延迟值来确定第一终端与所述实体之间的第二信道的第二延迟值,
其中,延迟偏移值是基于第二终端与所述实体之间的第三信道的第三延迟值以及第二终端与所述实体之间的第四信道的第四延迟值来确定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延迟值是基于与第一信道相应的射频信号的处理时间值以及从射频信号检测的包络信号的处理时间值来确定的。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
第一延迟值是基于对与第一信道相应的射频信号的处理时间值与从射频信号检测的包络信号的处理时间值之间的互相关的计算来确定的;
射频信号的处理时间值是基于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处理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确定的;并且
包络信号的处理时间值是基于用于对包络信号进行处理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确定的。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
第一延迟值是从分别与针对第一信道的多个邻信道泄漏比值相应的多个候选延迟值确定的。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用于第一终端与所述实体之间的通信的频带、信道和带宽来确定第一信道。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从第二终端接收的第二延迟偏移值以及与第一信道的第二带宽相关联的第六延迟值来确定与第一信道的第一带宽相关联的第五延迟值,
其中,第二延迟偏移值是基于与第三信道的第三带宽相关联的第七延迟值以及与第三信道的第四带宽相关联的第八延迟值来确定的。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第二延迟值来校准对与第二信道相应的射频信号的处理和对从与第二信道相应的射频信号检测的包络信号的处理之间的延迟;以及
基于校准的延迟值来对与第二信道相应的信号进行放大。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服务器接收延迟偏移值,
其中,延迟偏移值被用于确定多个其他终端的第二信道延迟值。
17.一种终端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第一终端与实体之间的第一信道的第一延迟值以及第一终端与所述实体之间的第二信道的第二延迟值来确定延迟偏移值,并将延迟偏移值发送到第二终端,
其中,延迟偏移值以及第二终端与所述实体之间的第四信道的第四延迟值被用于确定第二终端与所述实体之间的第三信道的第三延迟值,并且
其中,第四延迟值是由第二终端确定的。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第一延迟值和第二延迟值中的每一个是基于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中的每一个的相应射频信号的处理时间值以及从所述相应射频信号检测的包络信号的处理时间值来确定的。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
延迟偏移值是依据第一延迟值和第二延迟值之间的差值来确定的;
第一延迟值和第二延迟值中的每一个是基于对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中的每一个的相应射频信号的处理时间值与从所述相应射频信号检测的包络信号的处理时间值之间的互相关的计算来确定的;
射频信号的处理时间值是基于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处理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确定的;并且
包络信号的处理时间值是基于用于对包络信号进行处理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确定的。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
延迟偏移值是依据第一延迟值和第二延迟值之间的差值来确定的;
第一延迟值和第二延迟值中的每一个是从分别与针对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中的每一个的多个邻信道泄漏比值相应的多个候选延迟值来确定的。
CN201610591253.XA 2015-07-24 2016-07-25 用于校准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的设备和方法 Pending CN1063750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05114 2015-07-24
KR20150105114 2015-07-24
KR10-2016-0036116 2016-03-25
KR1020160036116A KR20170011991A (ko) 2015-07-24 2016-03-25 신호 경로들 간의 지연을 보상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5035A true CN106375035A (zh) 2017-02-01

Family

ID=57738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91253.XA Pending CN106375035A (zh) 2015-07-24 2016-07-25 用于校准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的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24480B2 (zh)
CN (1) CN106375035A (zh)
DE (1) DE10201621359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4478A (zh) * 2019-12-16 2020-04-24 紫光展讯通信(惠州)有限公司 时延校准方法、无线射频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80190B2 (en) * 2015-12-09 2018-09-18 Qorvo Us, Inc. Multi-band envelope tracking circui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39831A (ko) * 1996-11-28 1998-08-17 김광호 다채널 통신시스템에서 수신 이득 조정 회로
CN1257392A (zh) * 1998-12-16 2000-06-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补偿移动电话中信道的传输功率偏移的方法
CN1272268A (zh) * 1997-09-30 2000-11-01 摩托罗拉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校正测量的往返行程延迟时间的方法和设备
CN1311610A (zh) * 2000-03-03 2001-09-05 米特尔公司 用于多信道收发信机的嵌入式回路延迟补偿电路
CN1402444A (zh) * 2001-08-23 2003-03-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点对多点通信网络中发送数据和补偿传播延迟的方法
CN1825841A (zh) * 2005-02-26 2006-08-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补偿频率偏移和信道变化的设备和方法
CN101416406A (zh) * 2003-09-26 2009-04-22 诺基亚公司 补偿在包络还原发射机中am-pm延迟失配的方法和设备
CN101729080A (zh) * 2008-10-27 2010-06-09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并校准相位信号及振幅信号的发射机及控制方法
CN102017476A (zh) * 2008-04-25 2011-04-13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对无线通信系统中传播延迟的补偿
CN105075140A (zh) * 2013-02-22 2015-11-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校准多个天线阵列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22676B2 (en) 2006-02-06 2009-04-21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er envelope delay calibration
CN101162922A (zh) * 2006-10-13 2008-04-16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补偿多个通信通道的延时的方法和装置
KR20090036670A (ko) 2007-10-10 2009-04-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포락선 트래킹 전력증폭 송신장치 및방법
US8131215B2 (en) * 2008-12-15 2012-03-06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location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031593B2 (en) * 2009-12-23 2015-05-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Base station synchronisation
CN102652409B (zh) * 2009-12-31 2015-11-25 Abb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信道延迟非对称性的方法
GB2479579B (en) 2010-04-15 2017-12-06 Snaptrack Inc Timing alignment for modulated supply
WO2012109227A2 (en) 2011-02-07 2012-08-16 Rf Micro Devices, Inc. Group delay calibration method for power amplifier envelope tracking
US8605774B2 (en) 2011-03-25 2013-12-10 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Amplitude/phase delay calibration for envelope-tracking amplifier
GB2489497A (en) 2011-03-31 2012-10-03 Nujira Ltd Match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envelope path to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in signal path in an envelope tracking amplifier
JP5644672B2 (ja) * 2011-05-24 2014-12-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及び同期タイミング決定方法
US20130076418A1 (en) 2011-09-27 2013-03-28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on of Timing Mismatch for Envelope Tracking Transmit Systems
WO2013119587A1 (en) 2012-02-09 2013-08-15 Skyworks Solution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envelope tracking
US8718579B2 (en) 2012-03-04 2014-05-06 Quantance, Inc. Envelope tracking power amplifier system with delay calibration
US8908797B2 (en) 2012-03-07 2014-12-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ime alignment of an envelope tracking power amplifier
GB2505471A (en) 2012-08-31 2014-03-05 Broadcom Corp Time alignment of envelope and main signal paths in an envelope-tracking transmitter
US8824981B2 (en) 2013-01-31 2014-09-02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Recalibration of envelope tracking transfer function during active transmission
US8737940B1 (en) 2013-02-28 2014-05-27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Envelope 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 supply voltage of an envelope tracking power amplifier
US8873677B1 (en) 2013-05-01 2014-10-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veloping tracking calibration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39831A (ko) * 1996-11-28 1998-08-17 김광호 다채널 통신시스템에서 수신 이득 조정 회로
CN1272268A (zh) * 1997-09-30 2000-11-01 摩托罗拉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校正测量的往返行程延迟时间的方法和设备
CN1257392A (zh) * 1998-12-16 2000-06-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补偿移动电话中信道的传输功率偏移的方法
CN1311610A (zh) * 2000-03-03 2001-09-05 米特尔公司 用于多信道收发信机的嵌入式回路延迟补偿电路
CN1402444A (zh) * 2001-08-23 2003-03-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点对多点通信网络中发送数据和补偿传播延迟的方法
CN101416406A (zh) * 2003-09-26 2009-04-22 诺基亚公司 补偿在包络还原发射机中am-pm延迟失配的方法和设备
CN1825841A (zh) * 2005-02-26 2006-08-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补偿频率偏移和信道变化的设备和方法
CN102017476A (zh) * 2008-04-25 2011-04-13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对无线通信系统中传播延迟的补偿
CN101729080A (zh) * 2008-10-27 2010-06-09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并校准相位信号及振幅信号的发射机及控制方法
CN105075140A (zh) * 2013-02-22 2015-11-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校准多个天线阵列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4478A (zh) * 2019-12-16 2020-04-24 紫光展讯通信(惠州)有限公司 时延校准方法、无线射频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64478B (zh) * 2019-12-16 2021-04-27 紫光展讯通信(惠州)有限公司 时延校准方法、无线射频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6213594A1 (de) 2017-01-26
US20170026925A1 (en) 2017-01-26
US9924480B2 (en) 2018-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191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selection
US979361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frequency tuning utilizing a determined use case
EP2768147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impedance matching
US9461716B2 (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NFC) modulation feedback apparatus for tuned antenna configurations
CN103931121A (zh) 通信系统中的发射功率校准
US1111506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tuning
US952090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igh linearity tuning
EP327684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tuning
EP327684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tuning
US9853684B2 (en) High radiation efficiency antenna systems
CN106375035A (zh) 用于校准信号路径之间的延迟的设备和方法
CN107888205A (zh) 功率放大器输入信号的预失真的设备和方法
EP3079282B1 (en) Mutual coupling mitigation in a multi-port antenna system
CN105338605B (zh) 一种功率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900334B (zh) 用于调节峰值功率能力的方法和装置
US8422966B2 (en) Transmission power calibrating method and system applied to wireless apparatus
TW201711375A (zh) 終端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CN106291458B (zh) 用于移动平台中发射器地理定位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