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58239B - 数据传输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58239B
CN106358239B CN201510413528.6A CN201510413528A CN106358239B CN 106358239 B CN106358239 B CN 106358239B CN 201510413528 A CN201510413528 A CN 201510413528A CN 106358239 B CN106358239 B CN 1063582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access
service
access technologies
packet
data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1352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58239A (zh
Inventor
唐海
曾元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775683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6358239(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1352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58239B/zh
Priority to CN202010546350.3A priority patent/CN111741494B/zh
Priority to KR1020177035114A priority patent/KR20180030470A/ko
Priority to DK16823702.2T priority patent/DK3282748T3/da
Priority to EP16823702.2A priority patent/EP3282748B1/en
Priority to EP20159970.1A priority patent/EP3684101A1/en
Priority to ES16823702T priority patent/ES2796360T3/es
Priority to JP2017563050A priority patent/JP6736586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6/080340 priority patent/WO2017008555A1/zh
Priority to PT168237022T priority patent/PT3282748T/pt
Priority to US15/573,209 priority patent/US10405230B2/en
Publication of CN106358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58239A/zh
Priority to US16/521,980 priority patent/US11240708B2/en
Publication of CN106358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5823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riority to JP2020120512A priority patent/JP7011003B2/ja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发送设备在确定将使用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后,将待传输的第一业务的数据包进行分段或拼接,生成多段数据包;所述发送设备针对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将所述多段数据包进行封包并编号;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编号,使用相应的无线接入技术,将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接收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设备针对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将待传输的业务进行封包后发送,能够提高所使用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的相互协作,进而能够提高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性能。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背景技术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俗称5G)将进一步提升服务的质量,除了提高数据速率等传统要求外,保证服务的连续性和满足各种环境下不同业务的质量要求成为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user-centric network)演进的重要要求。由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所能提供的服务要求千变万化,单一的无线技术难以在成本合理的前提下满足所有要求,不同无线技术的有机组合成为一种更为可行的选择。
现有技术条件下,不同无线接入技术之间缺乏协作,当采用多无线接入技术传输时,会导致在性能上都存在较大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所使用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的相互协作,进而能够提高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发送设备在确定将使用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后,将待传输的第一业务的数据包进行分段或拼接,生成多段数据包;
所述发送设备针对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将所述多段数据包进行封包并编号;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编号,使用相应的无线接入技术,将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接收设备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接收设备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是所述发送设备使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进行发送的;
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进行恢复;
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恢复后的数据包进行正确性校验。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设备,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在确定将使用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后,将待传输的第一业务的数据包进行分段或拼接,生成多段数据包;
处理单元,用于针对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将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多段数据包进行封包并编号;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编号,使用相应的无线接入技术,将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接收设备。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是所述发送设备使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进行发送的;
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进行恢复,并进一步对所述恢复后的数据包进行正确性校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设备针对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将待传输的业务进行封包后发送,能够提高所使用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的相互协作,进而能够提高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发送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发送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接收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接收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线接入技术也可以称为无线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俗称为4G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WLAN)、未来5G等。
应注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是指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手(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应注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集中管理和控制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多个基地台的基地台控制器或基地台服务器,也可以是能够与基地台进行通信的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等,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应注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和网络设备都支持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并且,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可以独立使用或共享使用相同的软硬件资源,这里的软硬件资源可以包括天线、射频模块、基带模块、处理器、存储系统、用户界面等。当共享使用相同的软硬件资源时,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可以单独使用或同时使用相同的软硬件资源。
应注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可以是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也可以是终端与终端之间的。例如,发送设备可以为终端,接收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或终端。其中,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采用直连通信的方式,也可以经过中间设备(例如网络设备)转发。例如,发送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接收设备可以为终端。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的数据传输之前,可以先执行图1的方法,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图1所示的方法包括:
S101,应用11启动时,应用11向终端和网络设备12发送该应用所支持的业务类型(Type of Service,ToS)列表。
同一个应用(application)可以支持多种业务(service)。例如,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er)类应用,可以支持文本消息、语音消息、视频对讲、视频播放、文件传输、网页浏览、游戏等多种业务。
无线系统中的不同业务对数据传输的要求不同,例如文件传输业务要求高的吞吐量(传输速率)和低的数据包丢包率(packet loss,包括出错),而双向话音业务要求低的数据包传输时延(packet delay)和时延抖动(delay jitter)。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业务对数据传输的要求定义为业务类型(Type of Service,ToS)。应注意,这里的ToS与传统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ToS可以包括以下维度的信息:(1),数据传输的优先级;(2),峰值速率和平均速率;(3),应用层数据包大小;(4),数据包传输时延和时延抖动;(5),数据包丢包率;(6),数据传输在时间上的分布。
其中,应用层数据包大小可以包括应用层数据包的平均大小和应用层数据包的大小的标准差。
其中,数据传输在时间上的分布可以是周期性分布和非周期性分布。
可选地,对于非周期性分布,数据传输在时间上的分布可以包括所述分布的类型和所述分布的基本参数。例如,分布的类型为泊松(Poisson)分布,分布的基本参数为泊松分布的单位时间(或单位面积)内随机事件的平均发生率λ。
可选地,对于非周期性分布,数据传输在时间上的分布可以包括传输的平均时间间隔和传输的时间间隔的标准差。
可选地,对于周期性分布,数据传输在时间上的分布可以包括传输周期和占空比。
可理解,一个业务的ToS可以包括上述的部分或全部维度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用业务类型指示符(ToS Class Identifier,TCI)表示一个业务的ToS。TCI中可包括以上一个或多个维度信息的组合。当一个业务对某个维度没有要求或者某个维度不适用时,TCI可不包括该维度的信息,或者TCI中该维度的指示可以为空或缺省值。
举例来说,TCI可以是上述多个维度信息的枚举(enumeration)。例如,[优先级=高,峰值速率=a,平均速率=b,数据包大小=1000字节…]。
或者,可以将每个维度信息设置多个档位。TCI的每个域可以用相应的档位来表示。
举例来说,可以将数据传输的优先级分为H、M、L三个档位。优先级高的为H,其次为M,优先级低的为L。例如,可以根据业务的内容确定数据传输的优先级;可将紧急通话的优先级确定为H,将背景(background)文件和视频下载的优先级确定为L。
可以将峰值速率和平均速率(rate)分为R1、R1、R3三个档位,峰值速率大于第一阈值且平均速率大于第二阈值的为R1档位,峰值速率小于第三阈值或平均速率小于第四阈值的为R3档位(其中,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第一阈值大于第三阈值大于第四阈值,第二阈值大于第四阈值),其余为R2档位。应注意,这里也可以将峰值速率和平均速率分别划分多个档位,例如可以将峰值速率分为5个档位,将平均速率分为4个档位,等等。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可以将应用层数据包大小(size)分为S1、S2、S3三个档位,数据包平均大小大于第一数值的为S1档位,数据包平均大小小于第二数值的为S3档位,数据包平均大小为其他数值的为S2档位。其中,第一数值大于第二数值。应注意,这里的第一数值的大小和第二数值的大小可以根据业务的情况进行确定,例如,第一数值可以等于10MB,第二数值可以等于100KB。
可以将传输时延和时延抖动分为H、M、L三个档位,传输时延小于第一时长的为H档位,传输时延位于第一时长与第二时长之间的为M档位,传输时延大于第二时长的为L档位(其中,第一时长小于第二时长)。
可以将丢包率分为H和L两个档位,丢包率小于第五阈值的为H档位,丢包率大于或等于第五阈值的为L档位。
可以将数据传输在时间上的分布分为P和NP两个档位,周期性分布的为P档位,非周期性分布的为NP档位。
另外,可以用0作为缺省值表示某个维度没有要求或者某个维度不适用。
例如,某个业务的ToS用TCI可表示为[H,0,S2,M,H,P]。可理解,这里,TCI的哪个域表示哪个维度的信息,是预设置的,或者是终端与网络设备提前协商好的。
应注意,本发明实施例中,ToS的维度的数量可以更多或更少(例如,可以进一步细分),相应地,TCI所表示的维度的信息也可以更多或者更少,用TCI表示的维度的信息的顺序可以不限于如上所示的顺序,各个维度的档位可以更多或更少,用以表示档位的形式可以为其他的标识(例如,1,2,3…),用以表示缺省值的也可以为其他的标识(例如NULL),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可理解,TCI表示各个维度信息时,每个维度信息可以用档位表示;或者每个维度信息可以用具体值表示;或者,有些维度信息用档位表示,有些维度信息用具体值表示,例如,TCI可以表示为[优先级=H,峰值速率=10Mbit/s,平均速率=1Mbit/s,数据包大小=10.2MB,分布=P]。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由于同一个应用可支持多种业务,可理解,S101中的应用所支持的ToS列表是指应用所支持的多种业务的ToS所组成的列表。也就是说,ToS列表包括多种业务的ToS。另外,由于每一业务的ToS可用TCI表示,那么ToS列表可以是TCI列表的形式。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应用11与终端和网络设备12可以预定义TCI标识与TCI列表的对应关系。例如,该对应关系可以理解为表格的形式,一列为TCI标识,另一列为TCI列表。这样,在S101中,应用11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向终端和网络设备12发送与TCI列表对应的TCI标识。对于终端和网络设备12来说,在接收到应用11发送的TCI标识之后,也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获知应用11的TCI列表。这样,能够减少上报TCI列表时的信令开销。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该ToS列表包括多个ToS,每个ToS用TCI表示。但是该ToS列表中只有部分TCI是激活(activate)的,其他的TCI是去激活的。也就是说,应用11所支持的多种业务中,部分业务的TCI是激活的,部分业务的TCI是去激活的。
例如,可以根据应用所支持的多个业务的使用情况激活(activate)和去激活(deactivate)对应的TCI。如可以设置第一业务的TCI是激活的,第二业务的TCI是去激活的。并且在该应用退出时,可以将所有业务的TCI去激活。
另外,可选地,在S101的同时,应用可以发送所述ToS列表中的多个ToS的优先级顺序。可理解,ToS的优先级即是该ToS所代表的业务的优先级。
应注意,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和网络设备12可以对不同的应用所使用的TCI列表进行维护,以保证信息的一致性。例如,终端和网络设备12可以存储应用的标识与上述的TCI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S102,终端和网络设备12为应用11分配多种无线接入技术。
具体地,终端和网络设备12可以根据用户服务订阅情况和用户所在位置的无线接入技术的分布情况等,为应用11分配多种无线接入技术。
具体地,可以根据上述的ToS列表,为应用11分配多种无线接入技术。
应注意,本发明实施例中,S102中所分配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所支持的ToS可以与S101中应用11所上报的ToS匹配或者不匹配。
举例来说,如果应用11支持多种业务,该多种业务包括第一业务。以应用11支持的第一业务为例,所述第一业务的ToS可以与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支持的至少一个ToS中的一个ToS相匹配。例如,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支持多种ToS,该多种ToS中的一种可以与第一业务的ToS相匹配。
具体地,可以是无线接入技术支持的TCI与第一业务的TCI相匹配。
可选地,如果终端和网络设备12当前所在的网络条件不能满足所述第一业务的ToS,那么,可以寻找并使用与该第一业务的ToS最接近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也就是说,S102中所述分配的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支持的ToS与所述第一业务的ToS最接近。例如,终端和网络设备12可以进行降级服务,寻找并使用与第一业务的ToS最接近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后,终端和网络设备12可以向应用11发送提示消息,表示所述降级服务。进一步地,应用11也可以向用户呈现该降级服务的指示信息,例如,在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告警信息。
具体地,可以是寻找并使用与第一业务的TCI最接近的无线接入技术。
可选地,如果终端和网络设备12当前所在的网络条件不能满足所述第一业务的ToS,那么,可以拒绝该第一业务的申请并通知用户。也就是说,此时可以拒绝服务并通知用户。这样,在收到拒绝服务的通知之后,用户可以通过更改位置(例如,从地下室到地面)等,重新执行前述S102的过程。
可选地,如果所述第一业务的ToS与所述第一业务的实际资源的使用不一致,那么,可以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实际资源的使用,为所述第一业务分配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例如,终端和网络设备12可以监控并比较应用11上报的ToS与实际使用的资源情况,如果终端和网络设备12监控到上报的ToS高于实际资源的使用情况,那么,终端和网络设备12可以确定该应用11为恶意应用。即可能是应用11虚假上报比实际要求高的ToS列表,以保证该应用11自己的用户体验,打击竞争对手等等。此时,终端和网络设备12可以忽略应用11自己上报的ToS,而根据监控到的实际资源的使用情况分配相应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
可理解,此时,应用11中的第一业务的ToS是由终端和网络设备12所确定的。具体地,该第一业务所能满足的ToS是由终端和网络设备12自主决定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所支持的ToS所决定的。
具体地,可以是终端和网络设备12自主决定第一业务的实际TCI。
这样,能够防止该应用恶意占用资源,进而保证其他应用的合理利用。
可理解,此时,终端和网络设备12对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确定具有决定权。
可选地,在终端和网络设备12根据实际资源的使用情况分配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后,可以向应用11的应用管理器发送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应用管理系统针对所述应用执行后续的处理。例如,该后续的处理可以是将该应用加入黑名单。这样,能够阻止该应用的后续恶意访问,进而保障其他的应用的正常业务。或者,应用管理系统可以根据通知消息调整该应用的优先级或降低该应用的访问权限等等,这里不作限定。
可选地,在终端和网络设备12根据实际资源的使用情况分配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后,如果在后续又接收到应用11发送的该应用所支持的新的ToS列表,则可以忽略所述新的ToS列表,主动决定为所述应用分配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其中,应用管理系统可以向终端和网络设备12发送指示消息,进而终端和网络设备12根据该指示消息缺省地忽略该应用11后续上报的ToS列表。
可理解,此时,应用11中的第一业务的ToS是由终端和网络设备12所确定的。具体地,该第一业务所能满足的ToS是由终端和网络设备12自主决定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所支持的ToS所决定的。
举例来说,如果应用11支持多种业务,该多种业务包括第一业务,那么,在S102中,终端和网络设备12为该第一业务分配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并且将该第一业务映射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资源上。也就是说,可以根据ToS列表中的该第一业务的ToS,将第一业务映射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资源上。
可理解,应用11支持多种业务,若ToS列表中包括部分激活的TCI和部分去激活的TCI,那么,可以为激活的部分TCI对应的业务分配无线资源。相应地,终端和网络设备12可以把应用11的不同业务分别映射到相应的无线接入技术的适当的无线资源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ToS列表包括多个ToS,终端和网络设备12可以为不同的ToS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中分配相应的无线资源。其中,一个业务可以在一种或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上传输。每一种无线接入技术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ToS,不同类型的终端和不同配置的网络设备使用同一种无线接入技术时所支持的ToS可以不同。
另外,终端和网络设备12可以分别保存其部署的所有无线接入技术所支持的ToS。
并且,终端和网络设备12还可以监控所分配的无线资源的使用情况,并在业务进行的过程中,根据无线接入技术的网络状态等对无线资源进行调整和重新分配等。
应注意,如果同时存在多个应用,则分别为各个应用分配合适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不同的应用将使用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可以完全相同,或部分相同,或完全不同。
经过图1所示的方法,应用所支持的第一业务可以在所分配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资源上进行数据传输。如图2所示。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所示的方法是在图1所示的方法之后执行的,包括:
S201,发送设备21将待传输的第一业务的数据包进行分段(segmentation)或拼接(concatenation),生成多段数据包。
这里,第一业务是上述应用支持的多种业务中的一个。可理解,针对多种业务中的每一种业务执行S201的过程。并且,待传输的第一业务的数据包是指待传输的第一业务的应用层数据包。
S201中的分段或拼接是根据待传输的第一业务的数据包的大于与无线接入技术的封包大小的关系所执行的。
可选地,假设在前述S102中确定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将使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那么在S201之前,还可以包括:发送设备21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进行数据静态负载分配。
具体地,发送设备21可以为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每一种无线接入技术,确定将要传输的第一业务的比重。
举例来说,假设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包括:无线接入技术a、无线接入技术b和无线接入技术c。发送设备21可以根据各个无线接入技术的能力(数据传输速率、当前负载等),针对第一业务按一定比例分配数据传输所选择的无线接入技术。例如,无线接入技术a传输第一业务的50%,无线接入技术b传输第一业务的30%,无线接入技术c传输第一业务的20%。
这样,发送设备21可以将待传输的第一业务的数据包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50%,针对无线接入技术a进行分段和/或拼接,可以形成一段或者几段。第二部分包括30%,针对无线接入技术b进行分段和/或拼接,可以形成一段或者几段。第三部分包括20%,针对无线接入技术c进行分段和/或拼接,可以形成一段或者几段。
具体地,在S201中,假设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包括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所述待传输的第一业务的数据包包括第一数据包、第二数据包和第三数据包。
那么,如果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封包,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如果所述第二数据包和所述第三数据包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封包,则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和所述第三数据包进行拼接。
这里可以将分段或拼接后的数据包称为多段数据包,并且可以对多段数据包进行编号,例如,分别为段1、段2、…,段n。应注意,多段数据包中的不同段的大小可以相同或不同。
S202,所述发送设备21针对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将所述多段数据包进行封包并编号。
每一个业务都有自己的业务缓存区域(service buffer)。在S202中,可以在业务缓存区域中,针对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进行封包。
例如,“段1.无线接入技术a”表示段1将使用无线接入技术a进行传输。例如,“段(2-10).无线接入技术b”表示段2至段10将使用无线接入技术b进行传输。
也就是说,每一个封包包括所述多段数据包中的至少一段(segment)数据包。
应注意,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可以采用分集(diversity)模式,分集模式是指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传输同样的内容,即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封包内容可以相同,例如,“段1.无线接入技术a”和“段1.无线接入技术b”表示段1由无线接入技术a和无线接入技术b采用分集模式进行传输。这样,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或者,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可以聚合(aggregation)模式,聚合模式是指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传输不同的内容,即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封包内容可以不同,例如,“段1.无线接入技术a”和“段(2-10).无线接入技术b表示无线接入技术a和无线接入技术b采用聚合模式分别传输段1、段(2-10)”。这样,能够提高传输的性能。
或者,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可以是混合模式。其中,混合模式包括分集模式和聚合模式。例如,段1由无线接入技术a和无线接入技术b采用分级模式传输,即“段1.无线接入技术a”和“段1.无线接入技术b”。段2和段3由无线接入技术a和无线接入技术c采用聚合模式分别传输,即“段2.无线接入技术a”和“段3.无线接入技术c”。这样,能够在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传输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传输速度快、可靠性好的无线接入技术,可以使用较大的段大小和封包大小(较多的段)。例如,若无线接入技术b的传输速度快、可靠性好,那么可以使用段2至段10,即“段(2-10).无线接入技术b”。这样,能够降低传输开销,提高传输的效率。
进一步地,发送设备21将封包后的数据包进行编号。例如,“段1.无线接入技术a.封包31”表示封包的编号为31。
可理解,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封包的大小可以根据技术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同一无线接入技术的封包的大小可以根据终端和网络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可理解,封包后的数据包可以存储在发送设备21的业务缓存区域。
S203,所述发送设备21根据所述编号,使用相应的无线接入技术,将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接收设备22。
具体地,发送设备21可以根据编号的顺序,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资源上,将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接收设备22。其中,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资源是在图1中的S103所分配的。
例如,对“段1.无线接入技术a.封包31”和“段11.无线接入技术a.封包32”,发送设备21在无线接入技术a的无线资源上,先将段1的数据包发送至接收设备22,再将段11的数据包发送至接收设备22。
可理解,当采用聚合模式时,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传输不同段的数据包。例如,无线接入技术a传输段1,无线接入技术b传输段2至段10。
可理解,当采用分集模式时,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相同段的数据包。例如,无线接入技术a和无线接入技术b都传输段1。
可理解,当采用混合模式时,既包括聚合模式又包括分集模式,其中一部分段的数据包同时由至少两种无线接入技术进行传输。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传输过程中,发送设备21可以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进行数据动态负载均衡。
举例来说,发送设备21可以统计某一无线接入技术在预设的时间段内的发送校验失败的次数。如果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发送校验失败的次数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则可以降低使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比重,或者,可以停止使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输后续的数据包。
例如,当发送设备21统计无线接入技术a在预设的时间段内的发送校验失败次数超过某一预设的阈值(第一阈值)时,将后续的发送数据的比重由50%减小为30%,同时,可以将其他的无线接入技术(无线接入技术b和/或无线接入技术c)的发送数据的比重相应增大。
另一方面,可理解,如果在预设的时间段内,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发送校验失败的次数小于预设的另一阈值,则可以提高使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数据的比重。
举例来说,如果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在所述发送设备所处的位置无服务,则停止使用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传输后续的数据包。其中,无服务可以包括发送设备21接收到的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的强度阈值,可能是由于终端的位置移动导致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无法覆盖终端所导致的。
例如,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如果某一种无线接入技术由于覆盖等原因导致该无线接入技术的连接中断,那么针对原本计划使用该种无线接入技术进行后续传输的后续数据包,发送设备21可以选择使用其他的无线接入技术进行后续的传输。
举例来说,如果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第三无线接入技术的负载超过预设的第二阈值,则降低使用所述第三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比重,或者,停止使用所述第三无线接入技术传输后续的数据包。
此时,如果继续使用该第三无线接入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可能会造成拥塞从而降低传输的效率。这里降低使用第三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比重或停止使用第三无线接入技术传输后续数据,相应地增加其他的无线接入技术的传输的比重,这样能够保证数据的传输效率。
应注意,由于应用支持多种业务,在应用持续期间,发送设备21可以跟踪应用中的各个业务对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资源的使用情况,并结合各个无线接入技术的变化情况(例如,覆盖、网络负载等),对无线资源的分配情况作相应的调整。具体地,关于无线资源的分配可以参见前述图1的实施例中的S102,这里不再赘述。
也就是说,在S203的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可以执行S102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的调整过程。并且,当网络条件变化导致某种ToS不再可用或者重新可用时,可以向应用发送提示消息,进一步地应用可以向用户呈现提示消息。
S204,接收设备22接收到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之后,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恢复。
具体地,接收设备22接收到每一种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封包后的数据包之后,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解包。可理解,这里的解包是发送设备22封包的逆序。
举例来说,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是由发送设备21进行拼接后封包的,则接收设备22可以对该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段,从而得到恢复后的数据包。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是由发送设备21进行分段后封包的,则接收设备22可以对该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拼接,从而得到恢复后的数据包。
接收设备22可以将多个封包的负载(payload)部分拼接恢复出应用层数据包。例如,发送设备21在发送之前将“包1”进行分段,分为“段1”和“段2”。接收设备22接收到“段1.无线接入技术a.封包41”和“段2.无线接入技术b.封包42”之后,将这两个封包的payload部分进行拼接,从而恢复出应用层数据包“包1”。
接收设备22可以将一个封包的payload部分拆分出多个应用层数据包。例如,发送设备21在发送之前将“包2”和“包3”进行拼接形成“段3”。接收设备22接收到“段3.无线接入技术a.封包43”之后,将该封包的payload部分进行分段,从而恢复出应用层数据包“包2”和“包3”。
S205,接收设备22对恢复后的数据包进行正确性校验。
具体地,接收设备22对恢复后的应用层数据包的正确性校验。
S206,接收设备22向发送设备21发送重发请求消息和/或通知消息。
S207,发送设备21接收到重发请求消息之后,将相应的封包的数据包进行重发。
举例来说,若S204中接收设备22恢复后的数据包包括第四数据包,且该第四数据包由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M种无线接入技术采用分集模式进行传输,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那么,如果在S205中对使用所述M种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所述第四数据包都检验失败,则接收设备22可以在S206中向发送设备21发送重发请求消息,进一步地接收设备22可以在S207接收发送设备21重发的所述第四数据包。
其中,在S207中,发送设备21可以继续使用所述M种无线接入技术,并采用分集模式重发所述第四数据包。或者,在S207中,发送设备21可以使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任一无线接入技术重发该第四数据包。即对于同一数据包,重发时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可以与先前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相同或不同。
举例来说,若S204中接收设备22恢复后的数据包包括第四数据包,且该第四数据包由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M种无线接入技术采用分集模式进行传输。那么,如果在S204中成功接收到使用所述M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所述第四数据包,且未接收到使用所述M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所述第四数据包,则接收设备22可以在S206中向所述发送设备21发送通知消息,以指示发送设备21停止使用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发送所述第四数据包。但是应注意,如果还有其他的数据包(例如数据包P1)使用该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传输,则发送设备21应继续使用该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传输。
例如,如果使用所有其他无线接入技术(M种无线接入技术中除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之外的其他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所述第四数据包都没有接收到,那么接收设备22向发送设备21发送的通知消息可以指示发送设备21停止使用其他无线接入技术发送该第四数据包。这样,能够及时释放不必要的资源占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进而能够提高传输的效率。
举例来说,若S204中接收设备22恢复后的数据包由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采用分集模式进行传输,所述数据包包括第五数据包。那么,如果在S205中对使用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第三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所述第五数据包检验失败,则接收设备22可以在S206中向发送设备21发送重发请求消息,进一步地在S207接收设备22可以接收发送设备21重发的所述第五数据包。
其中,S207中,发送设备21可以使用第三无线接入技术或者其他任一无线接入技术重发该第五数据包。
可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S206和S207不是必须执行的。
S208,在对接收到的数据包都校验成功之后,接收设备22向发送设备21发送确认消息。
这里,确认消息用于指示S203中的数据包传输成功。
S209,发送设备21接收到确认消息之后,删除所述业务缓存区域中的封包后的数据包。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发送设备21或接收设备22为网络设备,那么网络设备还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收集每一种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使用该无线接入技术传输成功的数据包信息(含应用层和无线层),以便用于后续的计费等目的。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设备针对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将待传输的业务进行封包后发送,能够提高所使用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的相互协作,进而能够提高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性能。
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图3所示的方法由发送设备执行,包括:
S301,发送设备在确定将使用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后,将待传输的第一业务的数据包进行分段或拼接,生成多段数据包。
S302,所述发送设备针对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将所述多段数据包进行封包并编号。
S303,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编号,使用相应的无线接入技术,将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接收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设备针对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将待传输的业务进行封包后发送,能够提高所使用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的相互协作,进而能够提高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性能。
可选地,在S301之前,还可以包括:从所述第一业务所在的应用获取所述应用所支持的业务类型(ToS)列表;根据所述ToS列表,为所述应用分配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具体地,可以参见前述图1的实施例中S101至S102的描述。
其中,所述应用支持多种业务,所述多种业务包括所述第一业务。所述ToS列表包括所述多种业务的ToS,所述ToS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的信息:数据传输的优先级、峰值速率和平均速率、应用层数据包大小、传输时延和时延抖动、丢包率和数据传输在时间上的分布。
其中,所述应用层数据包大小包括所述应用层数据包的平均大小和所述应用层数据包的大小的标准差。其中,所述数据传输在时间上的分布包括周期性分布和非周期性分布。
其中,所述数据传输在时间上的分布包括所述分布的类型和所述分布的基本参数。或者,所述数据传输在时间上的分布包括传输周期和占空比。或者,所述数据传输在时间上的分布包括传输的平均时间间隔和传输的时间间隔的标准差。
其中,所述ToS以业务类型指示符(TCI)表示。
其中,所述ToS列表中的部分TCI是激活的,其他TCI是去激活的。
可选地,所述应用分配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可包括:根据用户服务订阅情况和所述用户所在位置的无线接入技术的分布情况,为所述应用分配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
可选地,为所述应用分配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可以包括:为所述第一业务分配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并将所述第一业务映射到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资源上。也就是说,将所述第一业务映射到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资源上。
其中,所述第一业务的ToS可以与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支持的至少一个ToS中的一个ToS相匹配。
其中,如果所述发送设备当前所在的网络条件不能满足所述第一业务的ToS,则所述分配的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支持的ToS与所述第一业务的ToS最接近。
其中,如果所述发送设备当前所在的网络条件不能满足所述第一业务的ToS,则可以拒绝所述第一业务的申请并通知用户。
其中,如果所述第一业务的ToS与所述第一业务的实际资源的使用不一致,可以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实际资源的使用,为所述第一业务分配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进一步地,可以向所述应用的应用管理系统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应用管理系统针对所述应用执行后续的处理。所述后续的处理可以包括将所述应用加入黑名单。进一步地,如果在后续又接收到所述应用发送的新的ToS列表,则可以忽略所述新的ToS列表,主动决定为所述应用分配多种无线接入技术。
相应地,S303包括:在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资源上,将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接收设备22。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S301之前,还可以包括:在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进行数据静态负载分配。
具体地,在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进行数据静态负载分配,可包括:为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每一种无线接入技术,确定将要传输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比重。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包括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所述待传输的第一业务的数据包包括第一数据包、第二数据包和第三数据包。那么,S301可包括:如果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封包,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如果所述第二数据包和所述第三数据包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封包,则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和所述第三数据包进行拼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S303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可以在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进行数据动态负载均衡。
可选地,在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进行数据动态负载均衡,可以包括:如果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发送校验失败的次数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则降低使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比重,或者,停止使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输后续的数据包。相应地,可以增加使用其他的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比重。
可选地,在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进行数据动态负载均衡,可以包括:如果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在所述发送设备所处的位置无服务,则停止使用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传输后续的数据包。相应地,可以增加使用其他的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比重。
可选地,在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进行数据动态负载均衡,可以包括:如果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第三无线接入技术的负载超过预设的第二阈值,则降低使用所述第三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比重,或者,停止使用所述第三无线接入技术传输后续的数据包。相应地,可以增加使用其他的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比重。
可选地,在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进行数据动态负载均衡,可以包括:如果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第四无线接入技术的发送校验失败的次数小于于预设的第三阈值,则增加使用所述第四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比重。
图3中的S301的描述可以参见前述图2的实施例中S201的描述,图3中的S302的描述可以参见前述图2的实施例中S202的描述,图3中的S303的描述可以参见前述图2的实施例中S203的描述,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在S303之后,还可以包括:接收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重发请求消息;根据所述重发请求消息重发相应的封包数据包。
其中,重发所述相应的封包数据包时所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与之前发送所述封包数据包时所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相同或不同。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S302中的封包后的数据包存储在所述发送设备的业务缓存区域。在S303之后,还可以包括:接收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指示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传输成功;删除所述业务缓存区域中的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应用发送的业务类型列表为应用分配相应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以及无线资源,这样能够提高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的协调,进而能够有利于后续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调度。
图4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图4所示的方法由接收设备执行,包括:
S401,接收设备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是所述发送设备使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进行发送的。
S402,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进行恢复。
S403,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恢复后的数据包进行正确性校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设备对使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正确性校验,能够提高数据包传输的成功率。
具体地,S402可以包括:对所述发送设备进行拼接的数据包进行分段,得到所述恢复后的数据包。和/或,对所述发送设备进行分段的数据包进行拼接,得到所述恢复后的数据包。具体地,可以参见前述图2的实施例中S204的描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恢复后的数据包包括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由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M种无线接入技术采用分集模式进行传输。如果使用所述M种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都检验失败,则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重发请求消息;接收所述发送设备重发的所述第一数据包。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恢复后的数据包包括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由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M种无线接入技术采用分集模式进行传输。如果成功接收到使用所述M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包,且未接收到使用所述M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则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通知消息,以指示所述发送设备停止使用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数据包由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采用分集模式进行传输,所述恢复后的数据包包括第二数据包。如果使用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第三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所述第二数据包检验失败,则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重发请求消息;接收所述发送设备重发的所述第二数据包。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如果对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校验成功,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确认消息。
图4中的S401的描述可以参见前述图2的实施例中S203的描述,图4中的S402的描述可以参见前述图2的实施例中S204的描述,图4中的S403的描述可以参见前述图2的实施例中S205的描述,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发送设备的结构框图。图5所示的发送设备500包括生成单元501、处理单元502和发送单元503。
生成单元501,用于在确定将使用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后,将待传输的第一业务的数据包进行分段或拼接,生成多段数据包。
处理单元502,用于针对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将生成单元501生成的所述多段数据包进行封包并编号。
发送单元503,用于根据所述编号,使用相应的无线接入技术,将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接收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设备针对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将待传输的业务进行封包后发送,能够提高所使用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的相互协作,进而能够提高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发送设备500还可包括接收单元。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接收单元,可用于从应用获取所述应用所支持的业务类型ToS列表。处理单元502还可用于根据所述ToS列表,为所述应用分配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
具体地,所述应用支持多种业务,所述多种业务包括所述第一业务。所述ToS列表包括所述多种业务的ToS,所述ToS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的信息:数据传输的优先级、峰值速率和平均速率、应用层数据包大小、传输时延和时延抖动、丢包率和数据传输在时间上的分布。
其中,所述应用层数据包大小包括所述应用层数据包的平均大小和所述应用层数据包的大小的标准差。其中,所述数据传输在时间上的分布包括周期性分布和非周期性分布。
其中,所述数据传输在时间上的分布包括所述分布的类型和所述分布的基本参数。或者,所述数据传输在时间上的分布包括传输周期和占空比。或者,所述数据传输在时间上的分布包括传输的平均时间间隔和传输的时间间隔的标准差。
其中,所述ToS以业务类型指示符(TCI)表示。
其中,所述ToS列表中的部分TCI是激活的,其他TCI是去激活的。
可选地,处理单元502,具体用于:根据用户服务订阅情况和所述用户所在位置的无线接入技术的分布情况,为所述应用分配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进一步地,处理单元502,具体用于:为所述第一业务分配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并将所述第一业务映射到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资源上。相应地,发送单元503具体用于:在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资源上,将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接收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业务的ToS与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支持的至少一个ToS中的一个ToS相匹配。
或者,其中,如果所述发送设备当前所在的网络条件不能满足所述第一业务的ToS,则所述分配的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支持的ToS与所述第一业务的ToS最接近。例如,处理单元502可以降低级别为所述第一业务分配无线资源。
或者,其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如果所述发送设备当前所在的网络条件不能满足所述第一业务的ToS,则拒绝所述第一业务的申请并通知用户。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如果所述第一业务的ToS与所述第一业务的实际资源的使用不一致,处理单元502,还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实际资源的使用,为所述第一业务分配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进一步地,发送单元503可以向所述应用的应用管理系统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应用管理系统针对所述应用执行后续的处理。其中,后续的处理可以包括:将所述应用加入黑名单。进一步地,如果在后续又接收到所述应用发送的新的ToS列表,则处理单元502可以忽略所述新的ToS列表,主动决定为所述应用分配多种无线接入技术。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处理单元502,还可用于:在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进行数据静态负载分配。具体地,处理单元502具体用于:为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每一种无线接入技术,确定将要传输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比重。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假设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包括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所述待传输的第一业务的数据包包括第一数据包、第二数据包和第三数据包。那么,生成单元501,具体用于:如果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封包,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如果所述第二数据包和所述第三数据包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封包,则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和所述第三数据包进行拼接。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接收单元,可用于接收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重发请求消息。发送单元503,还可用于根据所述重发请求消息重发相应的封包数据包。
其中,重发所述相应的封包数据包时所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与之前发送所述封包数据包时所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相同或不同。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处理单元502,还可用于:在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进行数据动态负载均衡。
具体地,处理单元502具体用于:如果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发送校验失败的次数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则降低使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比重,或者,停止使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输后续的数据包。或者,处理单元502具体用于:如果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在所述发送设备所处的位置无服务,则停止使用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传输后续的数据包。或者,处理单元502具体用于:如果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第三无线接入技术的负载超过预设的第二阈值,则降低使用所述第三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比重,或者,停止使用所述第三无线接入技术传输后续的数据包。相应地,可以提高使用其他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比重。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可以存储在所述发送设备的业务缓存区域。相应地,接收单元,还可用于接收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指示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传输成功。处理单元502,还可用于删除所述业务缓存区域中的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
应注意,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单元503可以由发送器实现,接收单元可以由接收器实现,生成单元501和处理单元502可以由处理器实现。如图6所示,发送设备600可以包括处理器601、接收器602、发送器603和存储器604。其中,存储器604可以用于存储处理器601执行的代码等。
发送设备6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605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5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
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设备500和发送设备600可以为终端或网络设备。
图5所示的发送设备500或图6所示的发送设备600能够实现前述图2至图4的实施例中由发送设备所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接收设备的结构框图。图7所示的接收设备700包括接收单元701和处理单元702。
接收单元701,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是所述发送设备使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进行发送的。
处理单元702,用于对接收单元701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进行恢复,并进一步对所述恢复后的数据包进行正确性校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设备对使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正确性校验,能够提高数据包传输的成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设备700还可包括发送单元。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处理单元,可以具体用于:对所述发送设备进行拼接的数据包进行分段,得到所述恢复后的数据包。和/或,对所述发送设备进行分段的数据包进行拼接,得到所述恢复后的数据包。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恢复后的数据包包括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由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M种无线接入技术采用分集模式进行传输;
如果所述处理单元对使用所述M种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都检验失败,则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重发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发送设备重发的所述第一数据包。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恢复后的数据包包括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由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M种无线接入技术采用分集模式进行传输。如果所述接收单元成功接收到使用所述M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包,且未接收到使用所述M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则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通知消息,以指示所述发送设备停止使用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数据包由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采用分集模式进行传输,所述恢复后的数据包包括第二数据包。如果所述处理单元对使用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第三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所述第二数据包检验失败,则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重发请求消息;接收单元701,还用于接收所述发送设备重发的所述第二数据包。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如果处理单元702对所述恢复后的数据包校验成功,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确认消息。
应注意,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单元701可以由接收器实现,发送单元可以由发送器实现,处理单元702可以由处理器实现。如图8所示,接收设备800可以包括处理器801、接收器802、发送器803和存储器804。其中,存储器804可以用于存储处理器801执行的代码等。
接收设备8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805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8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
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设备700和接收设备800可以为终端或网络设备。
图7所示的接收设备700或图8所示的接收设备800能够实现前述图2至图4的实施例中由接收设备所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6)

1.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设备在确定将使用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后,根据待传输的第一业务的数据包的大小与无线接入技术的封包大小的关系,将待传输的第一业务的数据包进行分段或拼接,生成多段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包是待传输的所述第一业务的应用层数据包;
所述发送设备针对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将所述多段数据包进行封包并添加编号;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编号,使用相应的无线接入技术,将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接收设备;
在所述将待传输的第一业务的数据包进行分段或拼接之前,还包括:从应用获取所述应用所支持的业务类型ToS列表,其中,所述应用支持多种业务,所述多种业务包括所述第一业务,所述ToS定义为业务对数据的传输要求;根据所述ToS列表,为所述应用分配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oS列表包括所述多种业务的ToS,所述ToS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的信息:数据传输的优先级、峰值速率和平均速率、应用层数据包大小、传输时延和时延抖动、丢包率和数据传输在时间上的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层数据包大小包括所述应用层数据包的平均大小和所述应用层数据包的大小的标准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在时间上的分布包括所述分布的类型和所述分布的基本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传输在时间上的分布包括传输周期和占空比;
或者,
所述数据传输在时间上的分布包括传输的平均时间间隔和传输的时间间隔的标准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oS以业务类型指示符TCI表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oS列表中的部分TCI是激活的,其他TCI是去激活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应用分配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包括:
根据用户服务订阅情况和所述用户所在位置的无线接入技术的分布情况,为所述应用分配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应用分配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包括:
为所述第一业务分配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并将所述第一业务映射到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资源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的ToS与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支持的至少一个ToS中的一个ToS相匹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第一业务分配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包括:
如果所述发送设备当前所在的网络条件不能满足所述第一业务的ToS,则所述分配的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支持的ToS与所述第一业务的ToS最接近。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第一业务分配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包括:
如果所述发送设备当前所在的网络条件不能满足所述第一业务的ToS,则拒绝所述第一业务的申请并通知用户。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第一业务分配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业务的ToS与所述第一业务的实际资源的使用不一致,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实际资源的使用,为所述第一业务分配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应用的应用管理系统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应用管理系统针对所述应用执行后续的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续的处理包括:将所述应用加入黑名单。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在后续又接收到所述应用发送的新的ToS列表,则忽略所述新的ToS列表,主动决定为所述应用分配多种无线接入技术。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相应的无线接入技术,将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接收设备,包括:
在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资源上,将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接收设备。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待传输的第一业务的数据包进行分段或拼接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进行数据静态负载分配。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进行数据静态负载分配,包括:
为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每一种无线接入技术,确定将要传输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比重。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包括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所述待传输的第一业务的数据包包括第一数据包、第二数据包和第三数据包;
所述将待传输的第一业务的数据包进行分段或拼接,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封包,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
如果所述第二数据包和所述第三数据包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封包,则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和所述第三数据包进行拼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重发请求消息;
根据所述重发请求消息重发相应的封包数据包。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发所述相应的封包数据包时所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与之前发送所述封包数据包时所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相同或不同。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进行数据动态负载均衡。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进行数据动态负载均衡,包括:
如果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发送校验失败的次数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则降低使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比重,或者,停止使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输后续的数据包。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进行数据动态负载均衡,包括:
如果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在所述发送设备所处的位置无服务,则停止使用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传输后续的数据包;
和/或,
如果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第三无线接入技术的负载超过预设的第二阈值,则降低使用所述第三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比重,或者,停止使用所述第三无线接入技术传输后续的数据包。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存储在所述发送设备的业务缓存区域。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指示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传输成功;
删除所述业务缓存区域中的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
28.一种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在确定将使用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后,根据待传输的第一业务的数据包的大小与无线接入技术的封包大小的关系,将待传输的第一业务的数据包进行分段或拼接,生成多段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包是待传输的所述第一业务的应用层数据包;
处理单元,用于针对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将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多段数据包进行封包并添加编号;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编号,使用相应的无线接入技术,将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接收设备;
还包括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从应用获取所述应用所支持的业务类型ToS列表,其中,所述应用支持多种业务,所述多种业务包括所述第一业务,所述ToS定义为业务对数据的传输要求;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ToS列表,为所述应用分配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ToS列表包括所述多种业务的ToS,所述ToS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的信息:数据传输的优先级、峰值速率和平均速率、应用层数据包大小、传输时延和时延抖动、丢包率和数据传输在时间上的分布。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层数据包大小包括所述应用层数据包的平均大小和所述应用层数据包的大小的标准差。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在时间上的分布包括所述分布的类型和所述分布的基本参数。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传输在时间上的分布包括传输周期和占空比;
或者,
所述数据传输在时间上的分布包括传输的平均时间间隔和传输的时间间隔的标准差。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ToS以业务类型指示符TCI表示。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ToS列表中的部分TCI是激活的,其他TCI是去激活的。
35.根据权利要求28至34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用户服务订阅情况和所述用户所在位置的无线接入技术的分布情况,为所述应用分配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
36.根据权利要求28至34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为所述第一业务分配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并将所述第一业务映射到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资源上。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的ToS与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支持的至少一个ToS中的一个ToS相匹配。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发送设备当前所在的网络条件不能满足所述第一业务的ToS,则所述分配的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支持的ToS与所述第一业务的ToS最接近。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如果所述发送设备当前所在的网络条件不能满足所述第一业务的ToS,则拒绝所述第一业务的申请并通知用户。
4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第一业务的ToS与所述第一业务的实际资源的使用不一致,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实际资源的使用,为所述第一业务分配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应用的应用管理系统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应用管理系统针对所述应用执行后续的处理。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续的处理包括:将所述应用加入黑名单。
4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如果在后续又接收到所述应用发送的新的ToS列表,则忽略所述新的ToS列表,主动决定为所述应用分配多种无线接入技术。
44.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资源上,将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接收设备。
45.根据权利要求28至34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进行数据静态负载分配。
4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为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每一种无线接入技术,确定将要传输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比重。
47.根据权利要求28至34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包括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所述待传输的第一业务的数据包包括第一数据包、第二数据包和第三数据包;
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封包,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进行分段;
如果所述第二数据包和所述第三数据包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封包,则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和所述第三数据包进行拼接。
48.根据权利要求28至34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重发请求消息;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重发请求消息重发相应的封包数据包。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重发所述相应的封包数据包时所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与之前发送所述封包数据包时所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相同或不同。
50.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进行数据动态负载均衡。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如果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发送校验失败的次数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则降低使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比重,或者,停止使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输后续的数据包。
52.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在所述发送设备所处的位置无服务,则停止使用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传输后续的数据包;
和/或,
如果所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第三无线接入技术的负载超过预设的第二阈值,则降低使用所述第三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比重,或者,停止使用所述第三无线接入技术传输后续的数据包。
53.根据权利要求28至34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存储在所述发送设备的业务缓存区域。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指示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传输成功;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删除所述业务缓存区域中的所述封包后的数据包。
55.一种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接收器、发送器、通信总线,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5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510413528.6A 2015-07-14 2015-07-14 数据传输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Active CN1063582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13528.6A CN106358239B (zh) 2015-07-14 2015-07-14 数据传输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CN202010546350.3A CN111741494B (zh) 2015-07-14 2015-07-14 数据传输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PCT/CN2016/080340 WO2017008555A1 (zh) 2015-07-14 2016-04-27 数据传输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PT168237022T PT3282748T (pt) 2015-07-14 2016-04-27 Método de transmissão de dados, dispositivo de envio e dispositivo de receção
EP16823702.2A EP3282748B1 (en) 2015-07-14 2016-04-27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sending device, and reception device
EP20159970.1A EP3684101A1 (en) 2015-07-14 2016-04-27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send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device
ES16823702T ES2796360T3 (es) 2015-07-14 2016-04-27 Método de transmisión de datos, dispositivo emisor y dispositivo receptor
JP2017563050A JP6736586B2 (ja) 2015-07-14 2016-04-27 データ伝送方法、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KR1020177035114A KR20180030470A (ko) 2015-07-14 2016-04-27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송신 장치 및 수신 장치
DK16823702.2T DK3282748T3 (da) 2015-07-14 2016-04-27 Fremgangsmåde til datatransmission, sendeanordning og modtageanordning
US15/573,209 US10405230B2 (en) 2015-07-14 2016-04-27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send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device
US16/521,980 US11240708B2 (en) 2015-07-14 2019-07-25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send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device
JP2020120512A JP7011003B2 (ja) 2015-07-14 2020-07-14 データ伝送方法、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13528.6A CN106358239B (zh) 2015-07-14 2015-07-14 数据传输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46350.3A Division CN111741494B (zh) 2015-07-14 2015-07-14 数据传输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58239A CN106358239A (zh) 2017-01-25
CN106358239B true CN106358239B (zh) 2020-07-10

Family

ID=577568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13528.6A Active CN106358239B (zh) 2015-07-14 2015-07-14 数据传输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CN202010546350.3A Active CN111741494B (zh) 2015-07-14 2015-07-14 数据传输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46350.3A Active CN111741494B (zh) 2015-07-14 2015-07-14 数据传输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10405230B2 (zh)
EP (2) EP3282748B1 (zh)
JP (2) JP6736586B2 (zh)
KR (1) KR20180030470A (zh)
CN (2) CN106358239B (zh)
DK (1) DK3282748T3 (zh)
ES (1) ES2796360T3 (zh)
PT (1) PT3282748T (zh)
WO (1) WO20170085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8239B (zh) 2015-07-14 2020-07-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WO2018145301A1 (zh) * 2017-02-10 2018-08-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02787B (zh) * 2017-11-17 2021-0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配置指示tci的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19127038A1 (zh) * 2017-12-26 2019-07-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2702155B (zh) * 2018-05-11 2024-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指示控制信道的方法与装置
CN109640302A (zh) * 2018-12-06 2019-04-16 上海荣泰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ble蓝牙的程序更新方法、电子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09712268B (zh) * 2018-12-13 2022-01-04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一种高速飞行器黑障区数据测量处理方法和处理器
CN110309160B (zh) * 2019-05-22 2023-07-04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入链事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035573A1 (en) * 2019-08-28 2021-03-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yload segmentation and resource mapping for gf transmissions
CN112953749A (zh) * 2019-12-11 2021-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速率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6455748B (zh) * 2023-06-16 2023-08-25 深圳市友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网络设备运维的人工智能监控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5417A (zh) * 2011-01-26 2012-08-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制式无线终端绑定的系统和方法
CN103581257A (zh) * 2012-08-03 2014-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数据分流方法及装置
WO2015005839A1 (en) * 2013-07-12 2015-01-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enabling control of data packet flows belonging to different access technologies
CN104320812A (zh) * 2014-10-13 2015-01-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联合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753627A (zh) * 2013-12-26 2015-07-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路径传输方法、系统及数据发送装置和数据接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57319C (en) * 1998-12-30 2006-03-14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Dynamic radio link adaptation
US8521142B2 (en) * 2000-08-23 2013-08-27 Novatel Wireles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ed data transfer over multiple independent wireless networks
US7630305B2 (en) 2003-07-29 2009-12-08 Orbital Data Corporation TCP selective acknowledgements for communicating delivered and missed data packets
US7603594B2 (en) * 2003-11-19 2009-10-13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Administrative Ag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4529628B2 (ja) * 2004-10-04 2010-08-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CN1330162C (zh) 2004-12-02 200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分段级联的方法
CN100442773C (zh) * 2005-11-07 2008-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hsdpa传输ip报文的方法
US8396472B2 (en) * 2006-08-11 2013-03-12 Intellectual Ventures Holding 81 Llc Providing multiple data streams by different networks for the same content
US20080053552A1 (en) 2006-09-01 2008-03-06 Shope Jeffrey R Wireless rubber vacuum hose
JP4985652B2 (ja) 2006-11-01 2012-07-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1072069B (zh) 2007-03-08 2012-05-30 北京邮电大学 媒体接入控制层构架及其实体的配置方法
CA2686317C (en) * 2007-05-04 2014-08-0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telligent connectivity framework for the simultaneous use of multiple interfaces
DE602007003224D1 (de) 2007-08-31 2009-12-24 Alcatel Lucent Drahtlose Mehrfachverbindungen und Verfahren dafür
CN101516066B (zh) * 2008-02-18 2011-02-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数据流传输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
CN101547065B (zh) * 2008-03-25 2012-0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空频分组编码的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方法
CN101925116A (zh) 2009-06-16 2010-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式切换中处理接收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US8842588B2 (en) 2010-01-29 2014-09-2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13168694A (ja) * 2010-06-08 2013-08-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局
JP5656479B2 (ja) * 2010-06-30 2015-01-21 Kddi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CN102378358B (zh) 2010-08-12 2015-09-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连接的架构及方法
CN102573104B (zh) 2010-12-20 2015-04-1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数据接入方法及设备
CN102833724B (zh) 2011-06-14 2017-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多接口多连接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03701843A (zh) * 2012-09-27 2014-04-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同步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WO2014106486A1 (zh) * 2013-01-06 2014-07-10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快速恢复方法及其装置
CN104079391B (zh) 2013-03-27 2018-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系统及通信设备
EP2984877B1 (en) * 2013-04-10 2019-10-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fast transition to an accesspoint of a secondary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581854B (zh) 2013-10-16 2019-07-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连接方法和装置
US20150163715A1 (en) * 2013-12-06 2015-06-11 At&T Mobility Ii Llc Granular control for offloading communication services over multiple access network
US10448429B2 (en) * 2013-12-11 2019-10-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by terminal,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over network in which multip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terwork,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5737768B1 (ja) * 2013-12-25 2015-06-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冗長化伝送システム
CN106358239B (zh) 2015-07-14 2020-07-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5417A (zh) * 2011-01-26 2012-08-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制式无线终端绑定的系统和方法
CN103581257A (zh) * 2012-08-03 2014-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数据分流方法及装置
WO2015005839A1 (en) * 2013-07-12 2015-01-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enabling control of data packet flows belonging to different access technologies
CN104753627A (zh) * 2013-12-26 2015-07-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路径传输方法、系统及数据发送装置和数据接收装置
CN104320812A (zh) * 2014-10-13 2015-01-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联合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58239A (zh) 2017-01-25
WO2017008555A1 (zh) 2017-01-19
US11240708B2 (en) 2022-02-01
CN111741494B (zh) 2023-01-10
EP3282748A4 (en) 2018-05-02
KR20180030470A (ko) 2018-03-23
US20190349811A1 (en) 2019-11-14
JP2018521568A (ja) 2018-08-02
US10405230B2 (en) 2019-09-03
EP3282748A1 (en) 2018-02-14
EP3282748B1 (en) 2020-04-08
ES2796360T3 (es) 2020-11-26
JP2020182230A (ja) 2020-11-05
PT3282748T (pt) 2020-06-17
DK3282748T3 (da) 2020-06-08
JP7011003B2 (ja) 2022-01-26
US20180167845A1 (en) 2018-06-14
JP6736586B2 (ja) 2020-08-05
EP3684101A1 (en) 2020-07-22
CN111741494A (zh) 2020-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58239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CN109151891B (zh)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249690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v2x终端执行的v2x通信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EP3448071B1 (en) Service message send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1278035B (zh) 测量间隔配置方法、装置、设备、终端、系统及存储介质
EP3142442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ir interface resources
CN111464953B (zh) 一种资源、载波重选方法及装置
JP2022520466A (ja) 伝送リソース検出方法、伝送リソース決定方法と通信機器
CN110740522B (zh) 一种资源选择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10506433B (zh) 非授权信道的信道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703716B (zh) 共享无线承载以及终端设备无线标识和无线接入网路径的管理
CN107634822B (zh) 一种基于harq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6797626A (zh) 一种寻呼消息发送方法及设备
CN111182609A (zh) 网络接入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网络设备
KR20210074331A (ko)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2457928B (zh) 频点迁移触发及频点迁移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5307270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基站及用户设备
KR20170048544A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단말
CN114554423A (zh) 一种mbs业务的挂起方法及收发装置
US20170126366A1 (en)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data receiving apparatus, data transmitting apparatus,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data transmitting/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891398B (zh)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23235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US20240107586A1 (en) Random access response send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device
JP6015262B2 (ja) 移動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17099335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