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14310B - 车辆的后备箱隔板组件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后备箱隔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14310B
CN106314310B CN201510357757.0A CN201510357757A CN106314310B CN 106314310 B CN106314310 B CN 106314310B CN 201510357757 A CN201510357757 A CN 201510357757A CN 106314310 B CN106314310 B CN 1063143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unk
vehicle
bulkheads
bulkhead assembly
bulk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577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14310A (zh
Inventor
沈颂平
王世伟
汪振华
朱美俊
马君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SA Automobiles SA
Original Assignee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filed Critical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Priority to CN20151035775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143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14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14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14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143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8Insulating elements, e.g. for sound insul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后备箱隔板组件,包括:用于布置在后排左侧座椅后面的左隔板;和用于布置在后排右侧座椅后面的右隔板,其中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的主体被形成为分别与左侧座椅和右侧座椅的后表面相符合的形状,并且在安装状态下,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分别固定在后排左侧座椅的后面和后排右侧座椅的后面并且彼此分开。本发明通过后备箱隔板组件设计成两个彼此分开固定的隔板,大大减轻了组件的总重,并且降低了车辆的噪音。

Description

车辆的后备箱隔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后备箱隔板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车辆中,为了分隔乘客座舱和后备箱,一整块冲压隔板100利用螺纹紧固件以大致竖直的姿态固定到车辆的后地板和置物架。在该隔板的后表面侧即面向后备箱的那侧,结构复杂的内饰件200卡扣到隔板100。该内饰件200通常由毛毡、PP和泡沫材料制成。
这种后备箱隔板组件存在很多缺点。例如,隔板组件的质量过大,冲压隔板和内饰件的质量均大于3千克。内饰件的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此外,由于冲压隔板是一整块大的平板,隆隆的噪音性能很差。并且由于固定点不够多,与白车身之间的咯吱噪音导致客户的抱怨不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之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后备箱隔板组件,其质量大大降低,并且显著提高了噪音性能。
根据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后备箱隔板组件,包括:用于布置在后排左侧座椅后面的左隔板;和用于布置在后排右侧座椅后面的右隔板,其中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的主体被形成为分别与左侧座椅和右侧座椅的后表面相符合的形状,并且在安装状态下,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分别固定在后排左侧座椅的后面和后排右侧座椅的后面并且彼此分开。本发明通过将后备箱隔板组件设计成两个彼此分开的隔板,减轻了组件总重,并且降低了车辆噪音。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都包括基本竖直的下部和从所述下部的上边缘朝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上部,其中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的结构实质上左右对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的上侧、下侧和/或外侧包括朝向前侧弯曲的凸缘,用于在上侧和外侧固定到车辆的置物架并且在下侧固定到车辆的后地板和/或后排中间座椅的扶手接口。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的内上角被构造成用于锚固到车辆的置物架,并且左隔板和右隔板的内下角被构造成用于螺纹连接到车辆的后地板和后排中间座椅的扶手接口,而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的剩余固定部分则被构造成用于螺纹连接到所述置物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在各自的前表面上包括朝向前侧突出的加强肋,所述加强肋优选形成为封闭的环形形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肋形成为方形形状,并且在该方形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多个与其垂直的分支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的前表面在下侧设有用于安装座椅电动元件的线束的凸台,所述凸台内设有腰形孔以卡住所述线束。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的后备箱隔板组件还包括分别安装到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的主体后表面上的左饰件和右饰件,所述左饰件和右饰件分别与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的主体后表面的形状相符合并且优选分别卡扣配合到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左饰件和右饰件由毛毡和乳胶制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为通过冲压形成的钣金件。
附图说明
从下面参考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后备箱隔板组件在安装状态下的前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后备箱隔板组件的后视图;
图3(a)、图3(b)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后备箱隔板组件的右隔板和左隔板的前视图;
图4(a)、图4(b)分别是图3(a)、图3(b)所示的右隔板和左隔板的后视图;
图5是图3(a)所示的右隔板的透视图;
图6(a)、图6(b)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后备箱隔板饰件的右饰件和左饰件的前视图;
图7(a)、图7(b)分别是图6(a)、图6(b)所示的右饰件和左饰件的后视图;
图8(a)、图8(b)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后备箱隔板组件的后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后备箱隔板组件在安装状态下的前侧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后备箱隔板组件的后侧示意图;以及
图11是图9所示的后备箱隔板组件在安装了后排中间座椅的安装状态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了便于描述,参照车辆的行进方向定义下文中使用的“前”、“后”、“左”和“右”,并且相对于车辆的车身定义下文中使用的“内”和“外”。可以理解的是,这些方向性术语仅仅为了便于描述而并非是限定性的。
图3至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后备箱隔板部件的示意性结构。
如图3(a)、图3(b)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后备箱隔板100为冲压形成的钣金件,其包括两个隔板,即左隔板1和右隔板1。左隔板1用于布置在车辆后排左侧座椅的后面,右隔板2用于布置在车辆后排右侧座椅的后面,从而两者处于彼此分开的状态。左隔板1和右隔板2可以分别设置在后排中间座椅的左右两侧并与其邻接,从而与直立的后排中间座椅一起将车辆的乘客座舱和后备箱分隔开。
图5示出了右隔板2的立体图。由该图可以看出,右隔板2包括大致竖直的下部21和从下部21的上边缘23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上部22,从而形成为与右侧座椅的后表面大致符合的形状。类似地,如图3(b)所示,左隔板1也包括大致竖直的下部11和从下部11的上边缘13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上部12,从而形成为与左侧座椅的后表面大致符合的形状。如图3(a)、图3(b)所示,左隔板1和右隔板2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形成为大致的梯形形状。
在该实施例中,除了适应车身的形状并防止干涉周围部件而在局部上对结构进行稍微调整以外,左隔板1与右隔板2实质上左右对称,即各自的外轮廓和/或其上的大部分表面结构大致左右对称。故为了简洁,在此仅描述右隔板2的详细结构。
如图3(a)所示,右隔板2包括主体20。为了增加强度,在右隔板2的主体20上形成有加强肋24。加强肋24形成在右隔板2的主体前表面25上。为了使得右隔板2的主体后表面26(见图4(a))平整以安装后面描述的内饰件,加强肋24被形成为从右隔板2的后侧朝向前侧突出。例如,通过从右隔板2的后侧向前侧冲压形成这些加强肋24。这些加强肋24优选形成封闭的环形,在图3(a)中示出为方形。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加强度并降低车体共振时产生的噪音,在方形加强肋24的上侧和下侧边缘还设置向上和向下垂直延伸的分支肋27,图中示出了上侧和下侧边缘各延伸有四个额外的分支肋27。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这些分支肋27的数量、形状以及布置位置并不限于图示的那样,而是可以根据需要改变。
为了进一步增加强度,右隔板2的上侧、下侧以及外侧(即,图5中的左侧)边缘分别被弯折成凸缘28。如图5所示,这些凸缘28通过向前弯折对应的边缘形成。这些凸缘28还构成了右隔板2安装在车体上的安装凸缘。
具体来说,如图3(a)和图9所示,右隔板上侧的凸缘28固定到车辆的置物架3,如在图中所示的右隔板2的内上角29(即图3(a)和图9中所示的右隔板的右上角,见图中的虚线圆圈)处铆接到该置物架3。右隔板外侧的凸缘28例如利用螺纹紧固件如螺栓螺母固定到置物架2,如在图中所示的外侧凸缘的两个位置(见图中的虚线圆圈)处固定到置物架。右隔板下侧的凸缘28固定到车辆的后地板4,如在图中所示的下侧凸缘的两个位置(见图中的虚线圆圈)处例如使用螺纹连接件如螺栓螺母固定到后地板4。另外,右隔板下侧的凸缘28还在内下角30(即图3(a)和图9中所示的右隔板的右下角,该右下角形成为从主体横向延伸的凸片)处例如使用螺纹连接件如螺栓螺母固定到后排中间座椅的扶手接口5上,参见图11中示出的左隔板1从底侧搭接到扶手接口5并与之固定。也即,右隔板下侧的凸缘28的内下角30同时固定到车辆的后地板4和后排中间座椅的扶手接口5。从而,右隔板、后地板和扶手接口可以被一起紧固,而无需设置额外的紧固点,可以节约紧固材料,并且节省工时。左隔板也同样如此固定。
通过上述紧固方式,本发明的左隔板1和右隔板2总共具有8个螺纹连接点和2个铆接点(如图9中10个虚线圆圈所示的位置)。然而,隔板的连接点的数量和位置不限于此,而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还可以设想的是,为了减轻右隔板2的重量,右隔板2的凸缘28可以被局部切除。
在右隔板主体20的下部11还设有安装凸台31用于布置座椅电动元件的线束。如图3(a)所示,在右隔板主体20的下部11设置了两个左右分开的安装凸台31。通过从右隔板2的后侧向前侧冲压右隔板2形成这些安装凸台31。具体来说,这些安装凸台31内被形成有腰形孔,从而线束夹可以固定在安装凸台31内防止松动。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凸台31的形状、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改变,只要其能够实现固定线束的作用即可。
图4(a)示出了图3(a)所示的右隔板的后视图。由于如上所述右隔板2的加强肋25、分支肋27和安装凸台31均通过向前冲压形成,因此图4(a)所示的后表面26上形成了与前述的肋和安装凸台对应的若干凹陷部,以致右隔板的后表面大致平整,从而便于安装将在后面描述的内饰件。为了安装内饰件,右隔板2的主体后表面26上形成若干装配部32(图中示出了6个装配部32),这些装配部32可以是突出部或者凹陷部(如图中示出的通孔),以与内饰件上互补形状的凹陷部或者突出部卡扣配合。然而装配部32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卡扣配合部,而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它手段,比如螺钉、钩环紧固、粘合方式等。
图6(a)和图6(b)示出了分别安装在右隔板2和左隔板1上的内饰件200的前视图。图7(a)和图7(b)示出了分别安装在右隔板2和左隔板1上的内饰件200的后视图。如图所示,该内饰件200包括右饰件7和左饰件6。右饰件7和左饰件6的形状分别与右隔板2和左隔板1的主体后表面的形状相符合。为了装配到隔板100,右饰件7和左饰件6分别设有若干被装配部71、61(图中示出了6个被装配部)以分别与右隔板2和左隔板1的装配部配合,从而将右饰件7和左饰件6分别固定到右隔板2和左隔板1的主体后表面。对应于隔板的装配部,内饰件200的被装配部可以是与装配部互补的凹陷部或突出部,也可以采用上述的螺钉、钩环紧固、粘合方式等将被装配部与装配部配合。组装后的后备箱隔板组件示出在图8(a)、图8(b)中。
图10是隔板和内饰件在安装状态下的示意图。通过该内饰件,从后备箱一侧看不到隔板后表面的各种结构,从而实现美观的目的。内饰件200可以由毛毡和乳胶制成,厚度可以达到2mm。通过简化内饰件200的材料规格,使得内饰件200的重量大大减轻。同时,内饰件200的材料足够硬以卡扣到冲压的隔板100,并且不具有渗透到隔板100的风险。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后备箱隔板组件安装到车辆中时的安装状态图。在该安装状态下,左隔板1和右隔板2分别设置在直立的后排中间座椅的左右两侧并与之邻接。此外,左隔板1和右隔板2与后排中间座椅之间的邻接处分别设有密封件比如泡沫材料以实现密封功能,并且能够隔音。
根据本发明的后备箱隔板组件能够产生如下的优点。
本发明通过将现有技术中一整块大的隔板切割成两个更小的隔板,使得整个后备箱隔板的重量降低到稍大于2kg,内饰件的重量更是大大降低到了200g。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后备箱隔板组件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节省大约4kg的重量,从而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发明通过将两个更小的隔板分别固定并且与扶手接口相匹配,显著改善了噪音性能。车辆在安装了根据本发明的隔板组件之后在各个座椅的不同区域处能够产生2-5dB的噪音下降。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后备箱隔板的表面上设置了新型的加强肋以及凸缘等,改善了车辆的噪音性能,并且后备箱隔板设计成与后排座椅匹配的形状,为安装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留出了空间。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后备箱隔板通过增加位于上侧的两个额外的锚固点以及在下侧同时固定到车辆后地板和扶手接口,消除了相对于白车身产生的咯吱噪音,使得乘客乘坐更加舒适。
尽管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特征,但是将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的一些特征和/或功能容易被修改而不离开本发明的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作出其他变化和修改而不离开附加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的范围不应由优选的实施例和示例限制,而是整体应该被给定与说明书相一致的最宽泛的解释。

Claims (12)

1.一种车辆的后备箱隔板组件,包括:
用于布置在后排左侧座椅后面的左隔板;和
用于布置在后排右侧座椅后面的右隔板,
其中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的主体被形成为分别与左侧座椅和右侧座椅的后表面相符合的形状,并且在安装状态下,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分别固定在后排左侧座椅的后面和后排右侧座椅的后面并且彼此分开,并且所述左隔板和所述右隔板分别设置在后排中间座椅的左右两侧并与其邻接,从而与直立的后排中间座椅一起将车辆的乘客座舱和后备箱分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备箱隔板组件,其中,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都包括基本竖直的下部和从所述下部的上边缘朝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上部,其中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的结构实质上左右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备箱隔板组件,其中,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的上侧、下侧和/或外侧包括朝向前侧弯曲的凸缘,用于在上侧和外侧固定到车辆的置物架并且在下侧固定到车辆的后地板和/或后排中间座椅的扶手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备箱隔板组件,其中,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的内上角被构造成用于锚固到车辆的置物架,并且左隔板和右隔板的内下角被构造成用于螺纹连接到车辆的后地板和后排中间座椅的扶手接口,而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的剩余固定部分则被构造成用于螺纹连接到所述置物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备箱隔板组件,其中,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在各自的前表面上包括朝向前侧突出的加强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备箱隔板组件,其中所述加强肋形成为封闭的环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备箱隔板组件,其中所述加强肋形成为方形形状,并且在该方形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多个与其垂直的分支肋。
8.根据权利要求1、2、6和7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备箱隔板组件,其中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的前表面在下侧设有用于安装座椅电动元件的线束的凸台,所述凸台内设有腰形孔以卡住所述线束。
9.根据权利要求1、2、6和7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备箱隔板组件,还包括分别安装到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的主体后表面上的左饰件和右饰件,所述左饰件和右饰件分别与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的主体后表面的形状相符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备箱隔板组件,其中所述左饰件和右饰件分别卡扣配合到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备箱隔板组件,其中所述左饰件和右饰件由毛毡和乳胶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2、6、7、10和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备箱隔板组件,其中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为通过冲压形成的钣金件。
CN201510357757.0A 2015-06-25 2015-06-25 车辆的后备箱隔板组件 Active CN1063143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7757.0A CN106314310B (zh) 2015-06-25 2015-06-25 车辆的后备箱隔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7757.0A CN106314310B (zh) 2015-06-25 2015-06-25 车辆的后备箱隔板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14310A CN106314310A (zh) 2017-01-11
CN106314310B true CN106314310B (zh) 2021-05-04

Family

ID=57729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57757.0A Active CN106314310B (zh) 2015-06-25 2015-06-25 车辆的后备箱隔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143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5525B (zh) * 2018-11-02 2022-01-07 新程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轿车车用轻量化后行李箱隔板以及生产工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9712A (en) * 1993-04-30 1996-04-23 Chrysler Corporation Convertible vehicle topwell assembly
CN102874185A (zh) * 2012-10-22 2013-01-1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一种新型汽车可拆卸隔舱护板
CN203651692U (zh) * 2013-11-19 2014-06-1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座椅防护结构
CN203753049U (zh) * 2014-01-02 2014-08-06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用车隔板结构
CN104029620A (zh) * 2014-05-28 2014-09-10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后座椅靠背骨架的分体式结构及装配方法
CN203888730U (zh) * 2014-04-17 2014-10-22 武汉华滋东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后隔板总成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9712A (en) * 1993-04-30 1996-04-23 Chrysler Corporation Convertible vehicle topwell assembly
CN102874185A (zh) * 2012-10-22 2013-01-1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一种新型汽车可拆卸隔舱护板
CN203651692U (zh) * 2013-11-19 2014-06-1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座椅防护结构
CN203753049U (zh) * 2014-01-02 2014-08-06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用车隔板结构
CN203888730U (zh) * 2014-04-17 2014-10-22 武汉华滋东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后隔板总成
CN104029620A (zh) * 2014-05-28 2014-09-10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后座椅靠背骨架的分体式结构及装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14310A (zh)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87194B2 (ja) 車両用ドア
US10473136B2 (en) Vehicle seating cushion with snap-fit fasteners to interconnect with snap-fit receivers on a structural support
US8011709B2 (en) Trim panel attachment assembly with anti-rotation flange
JP4078656B1 (ja) 車体の補強構造
CN105480156B (zh) 隔板总成及包括该隔板总成的车辆
US12059951B2 (en) Energy-store floor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US2015017538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n Elevator Cab
US20120193956A1 (en) Vehicle seat and subwoofer enclosure seat support structure
RU2595731C2 (ru) Передний или задний констуктивный элемент автомобиль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содержащий элемент крепления внешнего оформления кузова автомобиля
JP6131328B2 (ja) 車体バンパ構造
CN106314310B (zh) 车辆的后备箱隔板组件
US10017122B2 (en) Vehicle storage compartment with reinforced mounting structure
US20230025571A1 (en) Aircraft seat device, aircraft seat,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aircraft seat device, and modular system
SE2150957A1 (en) Structural Rechargeable Electric Energy Storage System
US20160001822A1 (en) Automotive vehicle floor assembly and vehicle equipped with such floor assembly
JP7188000B2 (ja) 自動車のアンダーカバー
US10538181B2 (en) Seatback structure
JP660982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0095117A (ja) 車両用内装部品の組付け構造
WO2024106018A1 (ja) ヘッドレスト
JP6497906B2 (ja) シートの取付構造
JP7428110B2 (ja) 乗物用内装材
JP2020082939A (ja) カウルサイドトリムの取付構造
US20240145837A1 (en) Battery case assembly
US10899289B2 (en) Reinforcing trim panel for vehicle interi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