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04411A - 用于双连接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双连接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04411A
CN106304411A CN201510250207.9A CN201510250207A CN106304411A CN 106304411 A CN106304411 A CN 106304411A CN 201510250207 A CN201510250207 A CN 201510250207A CN 106304411 A CN106304411 A CN 106304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prothetic group
bsr
carrying
group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502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04411B (zh
Inventor
温萍萍
钱德瑞卡.沃拉尔
苏迪普.帕拉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l Ltd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5020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044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04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4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04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44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双连接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方法及装置。其中,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辅基站确定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与现有技术相比,对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本发明支持由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信息,从而有利于资源调度。

Description

用于双连接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双连接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RAN#67会议中,同意了LTE的双连接增强的工作项,其中一个重要的技术特征是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可以支持对于一个DRB同时通过两个基站,MeNB(Master eNodeB,主基站)以及SeNB(Secondary eNodeB,辅基站)来传输。在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调度信息为BSR(Buffer Status Report,缓冲区状态报告)。在RAN#89b会议中,同意用户设备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将向两个基站均发送BSR(Buffer Status Report)。然而,如何更好地利用BSR以在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对两个基站更好地进行资源调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在双连接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对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由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信息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辅基站确定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
-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在用户设备中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设置BSR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确定是否将其BSR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
-根据所述确定的结果,设置所述BSR中用于指示所述确定的结果的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在用户设备中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发送BSR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逻辑信道组中是否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以及其他承载;
-当确定逻辑信道组中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以及其他承载时,向主基站或辅基站发送第一BSR以及第二BSR,其中所述第一BSR用于指示所述逻辑信道组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所述第二BSR用于指示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或者所述其他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配置用户设备对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的PBR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主基站与辅基站通信,以确定将对用户设备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主基站或辅基站;
-第一基站基于所述最小QoS满足,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第一PBR;
-主基站或辅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BR,所述第一PBR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上行链路分割承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在用户设备中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对应的BSR发送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当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缓冲区大小不高于第一阈值时,仅向预定基站发送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BSR,其中,所述预定基站为主基站或辅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对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由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信息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辅基站确定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的装置;
-用于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在用户设备中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设置BSR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确定是否将其BSR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的装置;
-用于根据所述确定的结果,设置所述BSR中用于指示所述确定的结果的域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在用户设备中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发送BSR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确定逻辑信道组中是否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以及其他承载的装置;
-用于当确定逻辑信道组中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以及其他承载时,向主基站或辅基站发送第一BSR以及第二BSR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BSR用于指示所述逻辑信道组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所述第二BSR用于指示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或者所述其他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配置用户设备对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的PBR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主基站与辅基站通信,以确定将对用户设备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主基站或辅基站;
-用于第一基站基于所述最小QoS满足,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第一PBR的装置;
-用于主基站或辅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BR,所述第一PBR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在用户设备中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对应的BSR发送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当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缓冲区大小不高于第一阈值时,仅向预定基站发送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BSR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基站为主基站或辅基站。
与现有技术相比,对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本发明支持由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信息,以更有效地进行资源调度;本发明还支持设置BSR中的特定域以指示该BSR是否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从而使得当仅主基站或仅辅基站接收到BSR时,能够获知另一基站是否也接收到该BSR,并利用该信息来更好地进行资源调度;本发明还支持当逻辑信道组中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以及其他承载时,除按照现有技术向主基站或辅基站发送BSR之外,还将向主基站或辅基站发送另一个BSR以指示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或者所述其他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从而使得主基站或辅基站得以获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准确地缓冲区大小信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调度;本发明还支持通过主基站与辅基站进行通信,来确定其中对用户设备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并据此向用户设备发送对应于至该第一基站的PBR,从而使得能够更加合理并有效地分配资源;本发明还支持根据缓冲区大小与阈值的关系,来确定是否同时向主基站和辅基站两者发送BSR,并且是否触发发送BSR,从而使得主基站和辅基站能够更好地进行资源调度。
附图说明
通过后面给出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将会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其中相同的单元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附图仅仅是作为说明给出的,因此不意图对本发明构成限制,并且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对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由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用户设备中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设置BSR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用户设备中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发送BSR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配置用户设备对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的PBR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在用户设备中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对应的BSR发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对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由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信息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用户设备中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设置BSR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用户设备中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发送BSR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配置用户设备对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的PBR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用户设备中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对应的BSR发送的装置的示意图。
应当提到的是,这些附图意图说明在某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利用的方法、结构和/或材料的一般特性,并且对后面提供的书面描述做出补充。但是这些附图并非按比例绘制并且可能没有精确地反映出任何给定实施例的精确的结构或性能特性,并且不应当被解释成定义或限制由示例性实施例所涵盖的数值或属性的范围。在各幅图中使用类似的或完全相同的附图标记是为了表明类似的或完全相同的单元或特征的存在。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有多种修改和替换形式,但是在附图中以举例的方式示出了其中的一些实施例,并且将在这里对其进行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并不意图将示例性实施例限制到所公开的具体形式,相反,示例性实施例意图涵盖落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效方案和替换方案。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各幅图的描述中始终指代相同的单元。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无线设备”或“设备”可以被视为与以下各项同义并且在后文中有时可以被称作以下各项:客户端、用户设备、移动站、移动用户、移动端、订户、用户、远程站、接入终端、接收器、移动单元等等,并且可以描述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无线资源的远程用户。
类似地,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基站”可以被视为与以下各项同义并且在后文中有时可以被称作以下各项:B节点、演进型B节点、eNodeB、收发器基站(BTS)、RNC等等,并且可以描述在可以跨越多个技术世代的无线通信网络中与移动端通信并且为之提供无线资源的收发器。除了实施这里所讨论的方法的能力之外,这里所讨论的基站可以具有与传统的众所周知的基站相关联的所有功能。
后面所讨论的方法(其中一些通过流程图示出)可以通过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施。当用软件、固件、中间件或微代码来实施时,用以实施必要任务的程序代码或代码段可以被存储在机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比如存储介质)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实施必要的任务。
这里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代表性的,并且是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成仅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这里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个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这些术语限制。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将一个单元与另一个单元进行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背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第二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一单元。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其中一个或更多所列出的相关联项目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应当理解的是,当一个单元被称为“连接”或“耦合”到另一单元时,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合到所述另一单元,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单元。与此相对,当一个单元被称为“直接连接”或“直接耦合”到另一单元时,则不存在中间单元。应当按照类似的方式来解释被用于描述单元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词语(例如“处于...之间”相比于“直接处于...之间”,“与...邻近”相比于“与...直接邻近”等等)。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还应当提到的是,在一些替换实现方式中,所提到的功能/动作可以按照不同于附图中标示的顺序发生。举例来说,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动作,相继示出的两幅图实际上可以基本上同时执行或者有时可以按照相反的顺序来执行。
除非另行定义,否则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都具有与示例性实施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相同的含义。还应当理解的是,除非在这里被明确定义,否则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成具有与其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按照理想化的或者过于正式的意义来解释。
示例性实施例的一些部分和相应的详细描述是通过计算机存储器内的软件或算法以及对于数据比特的操作的符号表示而给出的。这些描述和表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用以向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有效地传达其工作实质的描述和表示。正如其通常被使用的那样,这里所使用的术语“算法”被设想成获得所期望的结果的自相一致的步骤序列。所述步骤是需要对物理数量进行物理操纵的那些步骤。通常而非必要的是,这些数量采取能够被存储、传输、组合、比较以及按照其他方式被操纵的光学、电气或磁性信号的形式。主要出于通常使用的原因,已经证明有时把这些信号称作比特、数值、元素、符号、字符、项、数字等等是便利的。
在后面的描述中将参照可以被实施为程序模块或功能处理的动作以及操作的符号表示(例如以流程图的形式)来描述说明性实施例,所述程序模块或功能处理包括实施特定任务或者实施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并且可以利用现有网络单元处的现有硬件来实施。这样的现有硬件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中央处理单元(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计算机等等。
但是应当认识到,所有这些以及类似的术语应当与适当的物理数量相关联,并且仅仅是被应用于这些数量的便利标签。除非明确地另行声明或者从讨论中可以明显看出,否则例如“处理”、“计算”、“确定”或“显示”等术语指的是计算机系统或类似的电子计算设备的动作和处理,其对被表示为所述计算机系统的寄存器和存储器内的物理、电子数量的数据进行操纵,并且将其变换成被类似地表示为所述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寄存器或者其他此类信息存储、传送或显示设备内的物理数量的其他数据。
还应当提到的是,示例性实施例的软件实施的方面通常被编码在某种形式的程序存储介质上或者通过某种类型的传送介质来实施。所述程序存储介质可以是磁性(例如软盘或硬盘驱动器)或光学(例如紧致盘只读存储器或“CD ROM”)存储介质,并且可以是只读或随机存取存储介质。类似地,所述传送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或者本领域内已知的某种其他适当的传送介质。示例性实施例不受任何给定实现方式的这些方面的限制。
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一同操作来运行装置功能。举例来说,存储器可以存储关于装置功能的代码段。所述代码段又可以由处理器执行。此外,存储器可以存储处理变量和常数以供处理器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实施例的用于对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由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基站来实现。
首先,在步骤S101中,辅基站确定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
此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已分配资源相关信息;
-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待分配资源相关信息;
-辅基站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一个或多个PDCP PDU的各自的序列号。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此处,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的相关描述仅为示例性而非限定性描述,存在其他各种实现方式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畴,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个实施例中,辅基站确定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已分配资源相关信息。具体地,辅基站可以通过例如计算对于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已调度的数据量,或自前一次向主基站反馈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至今的平均传输速率,或已调度的数据量占总的应发送数据量的百分比等信息。此处,辅基站可以从该上行链路承载所对应的用户设备处所接收的BSR来获取应发送数据量信息。然后,辅基站将上述信息中的任一项或任多项确定为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已分配资源相关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辅基站确定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待分配资源相关信息。具体地,辅基站可以通过例如计算对于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待调度的数据量,或待调度的数据量占总的应发送数据量的百分比等信息。此处,辅基站可以从该上行链路承载所对应的用户设备处所接收的BSR来获取应发送数据量信息。然后,辅基站将上述信息中的任一项或任多项确定为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待分配资源相关信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此处,对于辅基站确定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已分配资源相关信息/待分配资源相关信息的相关描述仅为示例性而非限定性描述,存在其他各种实现方式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畴,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个实施例中,辅基站确定其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一个或多个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U(Protocol Data Unit)的各自的序列号。具体地,当辅基站从用户设备成功接收到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PDCPPDU时,辅基站可以记录所述PDCP PDU的序列号。从而,辅基站可以从所述记录中确定其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一个或多个PDCP PDU的各自的序列号。在一个实施例中,辅基站还可以从所述记录中确定自上一次向主基站反馈之后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一个或多个PDCP PDU的各自的序列号。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此处,对于辅基站确定其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一个或多个PDCP PDU的各自的序列号的相关描述仅为示例性而非限定性描述,存在其他各种实现方式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畴,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接着,在步骤S12中,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具体地,辅基站可以基于现有技术所支持的各种协议,来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辅基站通过X2接口,来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辅基站通过X2接口,利用PDCP状态PDU(PDCP Status PDU)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传输相关信息的装置。其中,辅基站利用PDCP状态PDU中的FMS字段来向主基站反馈自上一次向主基站反馈之后,其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第一个PDCP PDU的序列号。辅基站还可利用PDCP状态PDU中的Bitmap来向主基站反馈自上一次向主基站反馈之后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除第一个PDCP PDU之外的其他各个PDCP PDU的各自的序列号。例如,当辅基站自上一次向主基站反馈之后从用户设备成功接收到的对应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PDCP PDU的序列号为2、4、5、8、9,10,则辅基站将PDCP状态PDU中的FMS字段设置为2,并将该PDCP状态PDU中的Bitmap设置为01100111。该Bitmap中的各个比特位的值指示辅基站是否接收到序列号为FMS+1至FMS+8的PDCP PDU,其中0表示未接收到,1表示接收到。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辅基站通过X2接口,利用数据递送状态(Data Delivery Status)PDU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传输相关信息。其中,辅基站利用数据递送状态PDU中的“上报的丢失X2-U序列号范围的数量”(Number of lost X2-U Sequence Number rangesreported)来向主基站反馈自上一次向主基站反馈之后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PDCP PDU的数量。并且,辅基站利用数据递送状态PDU中的“丢失的X2-U序列号范围开始”(Start of lost X2-U Sequence Number range)来向主基站反馈自上一次向主基站反馈之后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各个PDCP PDU序列号的最小值。并且,辅基站利用数据递送状态PDU中的“丢失的X2-U序列号范围结束”(End of lost X2-USequence Number range)来向主基站反馈自上一次向主基站反馈之后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各个PDCPPDU序列号的最大值。例如,当辅基站自上一次向主基站反馈之后从用户设备成功接收到的对应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PDCPPDU的序列号为2、4、5、8、9,10,则辅基站将数据递送状态PDU中的“丢失的X2-U序列号范围开始”域设置为6,将“丢失的X2-U序列号范围开始”值设置为2,并将“丢失的X2-U序列号范围结束”值设置为10。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此处,对于辅基站通过X2接口,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传输相关信息的相关描述仅为示例性而非限定性描述,存在其他各种实现方式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畴,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个实施例中,辅基站可以定期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此处,系统可以预先设置辅基站反馈该信息的频率或计时器。并且,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对该频率或计时器进行调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辅基站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关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待发送数据相关信息时,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此处,来自用户设备的对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待发送数据相关信息可以为例如BSRMAC CE信息,或例如用户设备所发送的其他任何能用于指示其关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待发送数据的信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此处,对于关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待发送数据相关信息的相关描述仅为示例性而非限定性描述,存在其他各种实现方式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畴,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当辅基站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PDCP PDU数目超过阈值时,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此处,系统可以预先设置该阈值。并且,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对该阈值进行调整。
当主基站接收到来自辅基站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时,主基站可以利用所述信息来提高对来自用户设备的对于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PDCP PDU进行重排序的效率。例如,当主基站与辅基站分别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对于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数个PDCP PDU时,辅基站将通过X2接口把其所接收到的各个PDCPPDU发送至主基站,然后主基站可以按照序列号来统一排序。由于来自用户设备的PDCP PDU到达两个基站的延迟可能不一致,主基站需要对各个PDCP PDU按照其序列号重排序,以便以一致的顺序向更高层发送PDCP PDU。然而,由于从辅基站通过X2接口向主基站传输PDCP PDU存在时延以及失败的可能,当主基站发现某个PDCP PDU未从辅基站成功接收到时,主基站可以等待一定时间,从而确保不致因X2接口传输问题而遗漏来自辅基站的PDCP PDU。然而,主基站的这一等待将导致重排序过程中的时延增加。利用上文所述的方法,主基站可以通过辅基站所反馈的该辅基站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一个或多个PDCPPDU的各自的序列号来获知该尚未通过其与辅基站之间的X2接口接收到的PDCP PDU是否已由辅基站成功接收。当主基站确定辅基站已成功接收该PDCP PDU时,主基站可以不再等待而立即对其余PDCP PDU进行重排序。通过这一方式,主基站对于PDCP PDU重排序的效率得以提高。
当主基站接收到来自辅基站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时,主基站还可以利用所述信息来调整资源分配。例如,主基站可以通过辅基站所反馈的该辅基站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一个或多个PDCP PDU的各自的序列号得知该辅基站在近段时间的传输效率。并基于其自身的当前传输能力来对主基站和辅基站对于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各自所承担的比率进行调整。相应地,主基站和辅基站按照该被重新调整的比率来调整资源分配,从而使得对于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性能得以提高。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实施例的在用户设备中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设置BSR(Buffer StatusReport,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用户设备来实现。
当在用户设备中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有一定数量的数据需要发送时,用户设备可触发向主基站以及辅基站均发送BSR。而当用户设备中对于MCG(Master Cell Group,主小区组)承载有一定数量的数据需要发送时,可触发该用户设备仅向主基站发送BSR。在该BSR中将包含该MCG所对应的可发送数据量的值,其也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可发送的数据量。此时,主基站基于该BSR,将按照预定比率来为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分配资源。然而,由于辅基站并未接收到该BSR,辅基站将不会为该上行链路承载分配资源。此时,如果主基站仍然仅为该上行链路承载分配按照原定比率来分配资源,则将不能满足该上行链路承载的需求。本发明下文所述的方法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此处,对于上述技术问题的相关描述仅为便于理解的目的所举出的实例,而非对于本发明方法应用范围的限定性描述。
首先,在步骤S21中,用户设备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确定是否将其BSR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例如,用户设备根据触发BSR上报的条件可以获知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BSR是否将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或是仅发送给两者其中之一。
接着,在步骤S22中,用户设备根据上述确定的结果,设置所述BSR中用于指示所述确定的结果的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确定结果为BSR将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时,用户设备将所述BSR中的一个R比特位设置为第一值。此处,第一值可以为1,或0,其可指示该BSR将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当所述确定结果为BSR将仅被发送给主基站和辅基站其中之一时,将所述BSR中的一个R比特位设置为第二值。此处,第二值可以为0,或1,其具有与第一值不相同的取值,并可指示该BSR将仅被发送给主基站和辅基站其中之一。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设备还将BSR MAC CE对应的MACPDU子头中的LCID域设置为第三值。例如,由于LCID为5比特的域,其可具有32种取值可能。其中某些取值已被现有技术所使用,而其他一些取值尚未被现有技术所使用。则用户设备可以将所述LCID域设置为尚未被现有技术所使用的取值中的一个特定值,其可指示接收该BSR的基站需要检查该BSR的R比特位以确定该BSR是否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同时,当所述确定结果为BSR将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时,用户设备将该BSR的R比特位设置为第一值,其可指示该BSR将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当所述确定结果为BSR将仅被发送给主基站和辅基站其中之一时,用户设备将该BSR的R比特位设置为第二值,其可指示该BSR将仅被发送给主基站和辅基站其中之一。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确定结果为BSR将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时,用户设备可以在该BSR中新增一个域,并将所述BSR中的一个新增域设置为第五值。此处,该第五值可以为0,或1,其可指示该BSR将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确定结果为BSR将仅被发送给主基站和辅基站其中之一时,用户设备可以在该BSR中新增一个域,并将所述BSR中的一个新增域设置为第六值。此处,该第六值可以为0,或1。该第六值可指示该BSR将仅被发送给主基站和辅基站其中之一。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BSR为长BSR时,用户设备利用上文所述的类似的方法,为各个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逻辑信道组分别确定是否将其BSR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然后,用户设备根据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每一个逻辑信道组的所述确定的结果,设置所述长BSR中其所对应的新增比特位。例如,假设逻辑信道组1至4中均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其分别对应BSR1至BSR4。并且,用户设备确定逻辑信道组1、2的BSR1及BSR2将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而逻辑信道组3的BSR3将仅被发送给主基站;而逻辑信道组4的BSR4将仅被发送给辅基站。则用户设备可在该长BSR中为逻辑信道组1至4分别新增一个比特位,其取值分别为1、1、0、0,其中取值1指示其对应的BSR将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取值0指示其对应的BSR将仅被发送给主基站和辅基站其中之一。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此处,对于关于设置长BSR中的新增比特位的相关描述仅为示例性而非限定性描述,存在其他各种实现方式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畴,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当主基站和/或辅基站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依据上述方法所设置的BSR时,可相应地检查BSR中的特定域以获知该BSR是否还被发送给另一基站,从而可据此相应地为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进行资源分配,从而实现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更好地资源调度。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实施例的在用户设备中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发送BSR(Buffer StatusReport)的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用户设备来实现。
在现有技术中,用户设备对于一个LCG(Logical Channel Group,逻辑信道组)可以向基站发送一个BSR,以上报该逻辑信道组中所包括的所有承载所对应的可发送数据的缓冲区大小。当逻辑信道组中包括上行链路分割承载以及其他承载,例如MCG(Master CellGroup,主小区组)承载和SCG(Secondary Cell Group,辅小区组)承载时,对应于该逻辑信道组的BSR将指示该逻辑信道组中所包含的所有承载的缓冲区大小。因此,当基站接收到该BSR时,无法从中获知该逻辑信道组中所包含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从而无法按照预定比率来为其分配资源。本发明下文所述的方法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此处,对于上述技术问题的相关描述仅为便于理解的目的所举出的实例,而非对于本发明方法应用范围的限定性描述。
首先,在步骤S31中,用户设备确定逻辑信道组中是否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以及其他承载。
此处,其他承载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
-MCG承载;
-SCG承载。
接着,在步骤S32中,当确定逻辑信道组中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以及其他承载时,用户设备向主基站或辅基站发送第一BSR以及第二BSR,其中所述第一BSR用于指示所述逻辑信道组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所述第二BSR用于指示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或者所述其他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具体地,用户设备可以向主基站或辅基站发送第一BSR,以指示所述逻辑信道组中所包含的所有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此外,用户设备还向主基站或辅基站发送第二BSR,以指示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或者所述其他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例如,用户设备向主基站或辅基站发送第一BSR,其中指示所述逻辑信道组中所包含的所有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为1000字节。并且用户设备向主基站或辅基站发送第二BSR,其中指示所述逻辑信道组中所包含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为200字节。或者该第二BSR指示所述逻辑信道组中所包含的其他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为800字节。当基站接收到第一BSR以及第二BSR后,即可得出关于上行链路承载的缓冲区大小为200字节,从而可以相应地为其进行资源分配。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实施例的用于配置用户设备对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的PBR(Prioritized BitRate,优先比特率)的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本实施例的方法主要通过基站来实现。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由于其由主基站和辅基站共同服务,因此主基站和辅基站将分别为其在相应的用户设备中配置PBR,假定其为PBR1和PBR2。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要求的最小QoS满足例如为X。此时,可能存在PBR1+PBR2>X的情况。也即,主基站和辅基站向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了超出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最小QoS满足的传输服务。然而,这一资源分配方式对于该用户设备的其他承载,或对于其他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承载是不公平的。因此,如何在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保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最小QoS满足,同时兼顾对于其他承载业务的公平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下文所述的方法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此处,对于上述技术问题的相关描述仅为便于理解的目的所举出的实例,而非对于本发明方法应用范围的限定性描述。
首先,在步骤41中,主基站与辅基站通信,以确定将对用户设备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主基站或辅基站。具体地,主基站与辅基站可以基于各种协议进行通信,以交换双方当前的负载信息,从而确定其中哪个基站将对用户设备提供最小QoS满足,也即第一基站。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主基站与辅基站通过X2接口来进行通信,以确定将对用户设备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例如,可以预先设定可由主基站或辅基站来发起上述通信过程,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设定进行调整。假定将由主基站发起上述通信过程。则主基站通过X2接口向辅基站发送消息,以请求辅基站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接着,辅基站根据其当前负载等情况,确定其是否能够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并通过X2接口向主基站响应,以确认其是否能够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基于所述响应,主基站以及辅基站确定将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例如,当辅基站确认其能够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时,主基站及辅基站确定辅基站为第一基站;反之,则主基站及辅基站确定主基站为第一基站。
由于由辅基站通过X2接口向主基站发起上述通信过程以确定将对用户设备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与上文所述的实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接着,在步骤S42中,第一基站基于所述最小QoS满足,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第一PBR。具体地,第一基站基于该最小QoS满足的要求,例如通过其资源调度算法等,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第一PBR。
接着,在步骤S43中,主基站或辅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BR,所述第一PBR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具体地,当第一基站确定了第一PBR之后,第一基站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该第一PBR,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或者,第一基站可以向主基站及辅基站中的另一基站发送该第一PBR,然后另一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该第一PBR,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上行链路分割承载。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基站或辅基站仅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PBR,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上行链路分割承载。而对于主基站和辅基站中未被确定为向用户设备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二基站为主基站或辅基站,将不配置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PBR值。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基站可以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第二PBR,其中所述第二PBR值为0。并且,主基站或辅基站按照上文类似的方法,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二PBR,所述第二PBR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由于第二PBR值为0,则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PBR将被配置为0。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确定按照上文所述的方法所确定的第一基站不能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时,主基站与辅基站进行通信,并按照上文所述的方法重新确定将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
按照上述方法,主基站或辅基站将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而另一基站可以按照其实际负载量等情况,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仅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从而既保证了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服务质量,也不致造成对于其他承载的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实施例的用户设备中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对应的BSR(Buffer Status Report)发送的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本实施例的方法主要通过用户设备来实现。
在现有技术中,当触发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BSR时,该用户设备将分别向主基站以及辅基站发送BSR,从而分别通过主基站以及辅基站获得服务。然而,当用户设备在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上所需要发送的数据较少时,由一个基站为其服务即可满足其需求,而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案,用户设备需向两个基站均发送BSR,在此情况下将并无必要。
在另一情况下,当某个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待发送数据缓冲区大小大于某个阈值持续一段时间时,其可意味着为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分配的资源未能满足其需求。此时,如果能够通过调整主基站与辅基站所分别负担的负载的比率,例如提高当前能够更好地服务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基站所承担的负载比率,则能够改善对于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服务质量。然而,现有技术中,触发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BSR的条件包括根据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优先级、或定时、或在发送MAC PDU时将BSR填充于其中来进行发送。现有技术所支持的上述BSR发送触发条件均可能无法及时触发在发生上述情况时用户设备立即上报BSR,从而主基站或辅基站无从得知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当前情况,从而不会对其调整资源调度策略。
本发明下文所述的方法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此处,对于上述技术问题的相关描述仅为便于理解的目的所举出的实例,而非对于本发明方法应用范围的限定性描述。
首先,在步骤S51中,当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缓冲区大小不高于第一阈值时,用户设备仅向预定基站发送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BSR,其中,所述预定基站为主基站或辅基站。具体地,可以由系统来预先设定由主基站或是辅基站作为预定基站。并且,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对预定基站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缓冲区大小高于第一阈值时,用户设备可以向主基站以及辅基站分别发送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BSR。
此处,第一阈值可以预先设定,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调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阈值可以为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PBR值的总和。例如,当主基站和辅基站分别配置了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PBR值时,则可将两个PBR值的总和作为第一阈值。又例如,当主基站和辅基站中仅一个基站配置了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PBR值时,则可将该PBR值作为第一阈值。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当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缓冲区大小高于第二阈值所持续的时间超过第三阈值时,用户设备触发向主基站以及辅基站分别发送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BSR。此处,第二阈值和第三阈值可以预先设定,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来动态调节。当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缓冲区大小高于第二阈值所持续的时间超过第三阈值时,用户设备可以立即触发BSR发送。从而主基站和辅基站可以及时地从用户设备所上报的BSR中得到该信息,并进行资源调度的调整,以更好地服务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对于各个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分别配置其retxBSR-Timer(接收BSR-定时器)和/或periodicBSR-Timer(定期BSR-定时器);和/或用户设备对于各个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组,分别配置其retxBSR-Timer和/或periodicBSR-Timer;和/或用户设备对于各个逻辑信道组,分别配置其retxBSR-Timer和/或periodicBSR-Timer。在现有技术中,retxBSR-Timer和periodicBSR-Timer为用户设备级的配置,其无法按照更细的粒度来进行配置。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由于其在资源调度方面具有特殊性,其可能需要与其他承载所不相同的上述定时器值。本发明的上述方法使得用户设备能够在不同粒度上对上述定时器进行配置,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实施例的用于对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由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信息的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用于辅基站确定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的装置61,以下简称第一确定装置61;以及用于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的装置62,以下简称第一反馈装置62。
其中,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在基站中实现。
首先,辅基站的第一确定装置61确定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
此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已分配资源相关信息;
-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待分配资源相关信息;
-辅基站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一个或多个PDCP PDU的各自的序列号。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此处,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的相关描述仅为示例性而非限定性描述,存在其他各种实现方式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畴,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个实施例中,辅基站的第一确定装置61确定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已分配资源相关信息。具体地,辅基站的第一确定装置61可以通过例如计算对于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已调度的数据量,或自前一次向主基站反馈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至今的平均传输速率,或已调度的数据量占总的应发送数据量的百分比等信息。此处,辅基站的第一确定装置61可以从该上行链路承载所对应的用户设备处所接收的BSR来获取应发送数据量信息。然后,辅基站的第一确定装置61将上述信息中的任一项或任多项确定为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已分配资源相关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辅基站的第一确定装置61确定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待分配资源相关信息。具体地,辅基站的第一确定装置61可以通过例如计算对于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待调度的数据量,或待调度的数据量占总的应发送数据量的百分比等信息。此处,辅基站的第一确定装置61可以从该上行链路承载所对应的用户设备处所接收的BSR来获取应发送数据量信息。然后,辅基站的第一确定装置61将上述信息中的任一项或任多项确定为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待分配资源相关信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此处,对于辅基站的第一确定装置61确定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已分配资源相关信息/待分配资源相关信息的相关描述仅为示例性而非限定性描述,存在其他各种实现方式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畴,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个实施例中,辅基站的第一确定装置61确定其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一个或多个PDCP(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U(Protocol Data Unit)的各自的序列号。具体地,当辅基站从用户设备成功接收到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PDCP PDU时,辅基站的第一确定装置61可以记录所述PDCP PDU的序列号。从而,辅基站的第一确定装置61可以从所述记录中确定其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一个或多个PDCP PDU的各自的序列号。在一个实施例中,辅基站的第一确定装置61还可以从所述记录中确定自上一次向主基站反馈之后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一个或多个PDCP PDU的各自的序列号。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此处,对于辅基站的第一确定装置61确定其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一个或多个PDCP PDU的各自的序列号的相关描述仅为示例性而非限定性描述,存在其他各种实现方式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畴,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接着,辅基站的第一反馈装置62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具体地,辅基站的第一反馈装置62可以基于现有技术所支持的各种协议,来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反馈装置62包括用于辅基站通过X2接口,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的装置,以下简称第二反馈装置621(未示出)。辅基站的第二反馈装置621可通过X2接口,来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反馈装置621中包括用于辅基站通过X2接口,利用PDCP状态PDU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传输相关信息的装置,以下简称第三反馈装置6211(未示出)。
辅基站的第三反馈装置6211通过X2接口,利用PDCP状态PDU(PDCP Status PDU)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传输相关信息的装置。其中,辅基站的第三反馈装置6211利用PDCP状态PDU中的FMS字段来向主基站反馈自上一次向主基站反馈之后,其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第一个PDCP PDU的序列号。辅基站的第三反馈装置6211还可利用PDCP状态PDU中的Bitmap来向主基站反馈自上一次向主基站反馈之后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除第一个PDCP PDU之外的其他各个PDCP PDU的各自的序列号。例如,当辅基站自上一次向主基站反馈之后从用户设备成功接收到的对应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PDCP PDU的序列号为2、4、5、8、9,10,则辅基站的第三反馈装置6211将PDCP状态PDU中的FMS字段设置为2,并将该PDCP状态PDU中的Bitmap设置为01100111。该Bitmap中的各个比特位的值指示辅基站是否接收到序列号为FMS+1至FMS+8的PDCP PDU,其中0表示未接收到,1表示接收到。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反馈装置621中包括用于辅基站通过X2接口,利用数据递送状态PDU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传输相关信息的装置,以下简称第四反馈装置6212(未示出)。
辅基站的第四反馈装置6212通过X2接口,利用数据递送状态(Data Delivery Status)PDU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传输相关信息。其中,辅基站的第四反馈装置6212利用数据递送状态PDU中的“上报的丢失X2-U序列号范围的数量”(Number of lost X2-U SequenceNumber ranges reported)来向主基站反馈自上一次向主基站反馈之后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PDCP PDU的数量。并且,辅基站的第四反馈装置6212利用数据递送状态PDU中的“丢失的X2-U序列号范围开始”(Start of lost X2-U SequenceNumber range)来向主基站反馈自上一次向主基站反馈之后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各个PDCP PDU序列号的最小值。并且,辅基站的第四反馈装置6212利用数据递送状态PDU中的“丢失的X2-U序列号范围结束”(End of lost X2-USequence Number range)来向主基站反馈自上一次向主基站反馈之后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各个PDCPPDU序列号的最大值。例如,当辅基站自上一次向主基站反馈之后从用户设备成功接收到的对应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PDCPPDU的序列号为2、4、5、8、9,10,则辅基站的第四反馈装置6212将数据递送状态PDU中的“丢失的X2-U序列号范围开始”域设置为6,将“丢失的X2-U序列号范围开始”值设置为2,并将“丢失的X2-U序列号范围结束”值设置为10。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此处,对于辅基站通过X2接口,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传输相关信息的相关描述仅为示例性而非限定性描述,存在其他各种实现方式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畴,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反馈装置62中包括用于辅基站定期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的装置,以下简称第五反馈装置(未示出);和/或用于当辅基站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关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待发送数据相关信息时,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的装置,以下简称第六反馈装置(未示出);和/或用于当辅基站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PDCP PDU数目超过阈值时,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的装置,以下简称第七反馈装置(未示出)。
辅基站的第五反馈装置可以定期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此处,系统可以预先设置辅基站反馈该信息的频率或计时器。并且,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对该频率或计时器进行调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辅基站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关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待发送数据相关信息时,辅基站的第六反馈装置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此处,来自用户设备的对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待发送数据相关信息可以为例如BSR MAC CE信息,或例如用户设备所发送的其他任何能用于指示其关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待发送数据的信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此处,对于关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待发送数据相关信息的相关描述仅为示例性而非限定性描述,存在其他各种实现方式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畴,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当辅基站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PDCP PDU数目超过阈值时,辅基站的第七反馈装置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此处,系统可以预先设置该阈值。并且,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对该阈值进行调整。
当主基站接收到来自辅基站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时,主基站可以利用所述信息来提高对来自用户设备的对于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PDCP PDU进行重排序的效率。例如,当主基站与辅基站分别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对于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数个PDCP PDU时,辅基站将通过X2接口把其所接收到的各个PDCPPDU发送至主基站,然后主基站可以按照序列号来统一排序。由于来自用户设备的PDCP PDU到达两个基站的延迟可能不一致,主基站需要对各个PDCP PDU按照其序列号重排序,以便以一致的顺序向更高层发送PDCP PDU。然而,由于从辅基站通过X2接口向主基站传输PDCP PDU存在时延以及失败的可能,当主基站发现某个PDCP PDU未从辅基站成功接收到时,主基站可以等待一定时间,从而确保不致因X2接口传输问题而遗漏来自辅基站的PDCP PDU。然而,主基站的这一等待将导致重排序过程中的时延增加。利用上文所述的方法,主基站可以通过辅基站所反馈的该辅基站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一个或多个PDCPPDU的各自的序列号来获知该尚未通过其与辅基站之间的X2接口接收到的PDCP PDU是否已由辅基站成功接收。当主基站确定辅基站已成功接收该PDCP PDU时,主基站可以不再等待而立即对其余PDCP PDU进行重排序。通过这一方式,主基站对于PDCP PDU重排序的效率得以提高。
当主基站接收到来自辅基站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时,主基站还可以利用所述信息来调整资源分配。例如,主基站可以通过辅基站所反馈的该辅基站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一个或多个PDCP PDU的各自的序列号得知该辅基站在近段时间的传输效率。并基于其自身的当前传输能力来对主基站和辅基站对于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各自所承担的比率进行调整。相应地,主基站和辅基站按照该被重新调整的比率来调整资源分配,从而使得对于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性能得以提高。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实施例的在用户设备中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设置BSR(Buffer StatusReport,缓冲区状态报告)的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本实施例的装置在用户设备上实现。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用于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确定是否将其BSR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的装置71,以下简称第一确定装置71;以及用于根据所述确定的结果,设置所述BSR中用于指示所述确定的结果的域的装置72,以下简称第一设置装置72。
当在用户设备中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有一定数量的数据需要发送时,用户设备可触发向主基站以及辅基站均发送BSR。而当用户设备中对于MCG(Master Cell Group,主小区组)承载有一定数量的数据需要发送时,可触发该用户设备仅向主基站发送BSR。在该BSR中将包含该MCG所对应的可发送数据量的值,其也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可发送的数据量。此时,主基站基于该BSR,将按照预定比率来为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分配资源。然而,由于辅基站并未接收到该BSR,辅基站将不会为该上行链路承载分配资源。此时,如果主基站仍然仅为该上行链路承载分配按照原定比率来分配资源,则将不能满足该上行链路承载的需求。本发明下文所述的方法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此处,对于上述技术问题的相关描述仅为便于理解的目的所举出的实例,而非对于本发明方法应用范围的限定性描述。
首先,用户设备的第一确定装置71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确定是否将其BSR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例如,用户设备的第一确定装置71根据触发BSR上报的条件可以确定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BSR是否将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或是仅发送给两者其中之一。
接着,用户设备的第一设置装置72根据上述确定的结果,设置所述BSR中用于指示所述确定的结果的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设置装置72中包括用于当所述确定结果为BSR将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时,将所述BSR中的一个R比特位设置为第一值的装置,以下简称第二设置装置721(未示出);和/或用于当所述确定结果为BSR将仅被发送给主基站和辅基站其中之一时,将所述BSR中的一个R比特位设置为第二值的装置,以下简称第三设置装置722(未示出)。
当所述确定结果为BSR将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时,用户设备的第二设置装置721将所述BSR中的一个R比特位设置为第一值。此处,第一值可以为1,或0,其可指示该BSR将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当所述确定结果为BSR将仅被发送给主基站和辅基站其中之一时,用户设备的第三设置装置722将所述BSR中的一个R比特位设置为第二值。此处,第二值可以为0,或1,其具有与第一值不相同的取值,并可指示该BSR将仅被发送给主基站和辅基站其中之一。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设置装置72中包括用于将BSR MACCE对应的MAC PDU子头中的LCID域设置为第三值的装置,以下简称第四设置装置723(未示出)。
用户设备的第四设置装置723将所述LCID域设置为第三值。例如,由于LCID为5比特的域,其可具有32种取值可能。其中某些取值已被现有技术所使用,而其他一些取值尚未被现有技术所使用。则用户设备的第四设置装置723可以将所述BSR中的LCID域设置为尚未被现有技术所使用的取值中的一个特定值,其可指示接收该BSR的基站需要检查该BSR的R比特位以确定该BSR是否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同时,当所述确定结果为BSR将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时,用户设备的第四设置装置723将该BSR的R比特位设置为第一值,其可指示该BSR将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当所述确定结果为BSR将仅被发送给主基站和辅基站其中之一时,用户设备的第四设置装置723将该BSR的R比特位设置为第二值,其可指示该BSR将仅被发送给主基站和辅基站其中之一。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设置装置72中包括用于当所述确定结果为BSR将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时,将所述BSR中的一个新增域设置为第五值的装置,以下简称第五设置装置724(未示出);和/或用于当所述确定结果为BSR将仅被发送给主基站和辅基站其中之一时,将所述BSR中的一个新增域设置为第六值的装置,以下简称第六设置装置725(未示出)。
当所述确定结果为BSR将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时,用户设备的第五设置装置724可以在该BSR中新增一个域,并将所述BSR中的一个新增域设置为第五值。此处,该第五值可以为0,或1,其可指示该BSR将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确定结果为BSR将仅被发送给主基站和辅基站其中之一时,用户设备的第六设置装置725可以在该BSR中新增一个域,并将所述BSR中的一个新增域设置为第六值。此处,该第六值可以为0,或1。该第六值可指示该BSR将仅被发送给主基站和辅基站其中之一。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确定装置71中包括用于当所述BSR为长BSR时,为各个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逻辑信道组分别确定是否将其BSR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的装置,以下简称第二确定装置711(未示出)。第一设置装置72中包括用于根据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每一个逻辑信道组的所述确定的结果,设置所述长BSR中其所对应的新增比特位的装置,以下简称第七设置装置726(未示出)。
当所述BSR为长BSR时,用户设备的第二确定装置711利用上文所述的类似的方法,为各个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逻辑信道组分别确定是否将其BSR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然后,用户设备的第七设置装置726根据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每一个逻辑信道组的所述确定的结果,设置所述长BSR中其所对应的新增比特位。例如,假设逻辑信道组1至4中均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其分别对应BSR1至BSR4。并且,用户设备的第二确定装置711确定逻辑信道组1、2的BSR1及BSR2将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而逻辑信道组3的BSR3将仅被发送给主基站;而逻辑信道组4的BSR4将仅被发送给辅基站。则用户设备的第七设置装置726可在该长BSR中为逻辑信道组1至4分别新增一个比特位,其取值分别为1、1、0、0,其中取值1指示其对应的BSR将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取值0指示其对应的BSR将仅被发送给主基站和辅基站其中之一。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此处,对于关于设置长BSR中的新增比特位的相关描述仅为示例性而非限定性描述,存在其他各种实现方式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畴,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当主基站和/或辅基站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依据上述方法所设置的BSR时,可相应地检查BSR中的特定域以获知该BSR是否还被发送给另一基站,从而可据此相应地为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进行资源分配,从而实现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更好地资源调度。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实施例的在用户设备中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发送BSR(Buffer StatusReport)的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本实施例的装置在用户设备上实现。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用于确定逻辑信道组中是否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以及其他承载的装置81,以下简称确定是否包含装置81;以及用于当确定逻辑信道组中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以及其他承载时,向主基站或辅基站发送第一BSR以及第二BSR的装置82,以下简称第一发送装置82,其中所述第一BSR用于指示所述逻辑信道组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所述第二BSR用于指示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或者所述其他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
在现有技术中,用户设备对于一个LCG(Logical Channel Group,逻辑信道组)可以向基站发送一个BSR,以上报该逻辑信道组中所包括的所有承载所对应的可发送数据的缓冲区大小。当逻辑信道组中包括上行链路分割承载以及其他承载,例如MCG(Master CellGroup,主小区组)承载和SCG(Secondary Cell Group,辅小区组)承载时,对应于该逻辑信道组的BSR将指示该逻辑信道组中所包含的所有承载的缓冲区大小。因此,当基站接收到该BSR时,无法从中获知该逻辑信道组中所包含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从而无法按照预定比率来为其分配资源。本发明下文所述的方法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此处,对于上述技术问题的相关描述仅为便于理解的目的所举出的实例,而非对于本发明方法应用范围的限定性描述。
首先,用户设备的确定是否包含装置81确定逻辑信道组中是否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以及其他承载。
此处,其他承载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
-MCG承载;
-SCG承载。
接着,当确定逻辑信道组中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以及其他承载时,用户设备的第一发送装置82向主基站或辅基站发送第一BSR以及第二BSR,其中所述第一BSR用于指示所述逻辑信道组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所述第二BSR用于指示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或者所述其他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具体地,用户设备的第一发送装置82可以向主基站或辅基站发送第一BSR,以指示所述逻辑信道组中所包含的所有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此外,用户设备的第一发送装置82还向主基站或辅基站发送第二BSR,以指示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或者所述其他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例如,用户设备的第一发送装置82向主基站或辅基站发送第一BSR,其中指示所述逻辑信道组中所包含的所有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为1000字节。并且用户设备向主基站或辅基站发送第二BSR,其中指示所述逻辑信道组中所包含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为200字节。或者该第二BSR指示所述逻辑信道组中所包含的其他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为800字节。当基站接收到第一BSR以及第二BSR后,即可得出关于上行链路承载的缓冲区大小为200字节,从而可以相应地为其进行资源分配。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实施例的用于配置用户设备对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的PBR(Prioritized BitRate,优先比特率)的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本实施例的装置主要在基站上实现。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用于主基站与辅基站通信,以确定将对用户设备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主基站或辅基站91,以下简称第一确定基站装置91;用于第一基站基于所述最小QoS满足,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第一PBR的装置92,以下简称第一PBR确定装置92;以及用于主基站或辅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BR,所述第一PBR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装置93,以下简称第一PBR发送装置93。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由于其由主基站和辅基站共同服务,因此主基站和辅基站将分别为其在相应的用户设备中配置PBR,假定其为PBR1和PBR2。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要求的最小QoS满足例如为X。此时,可能存在PBR1+PBR2>X的情况。也即,主基站和辅基站向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了超出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最小QoS满足的传输服务。然而,这一资源分配方式对于该用户设备的其他承载,或对于其他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承载是不公平的。因此,如何在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保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最小QoS满足,同时兼顾对于其他承载业务的公平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下文所述的方法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此处,对于上述技术问题的相关描述仅为便于理解的目的所举出的实例,而非对于本发明方法应用范围的限定性描述。
首先,主基站与辅基站利用第一确定基站装置91通信,以确定将对用户设备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主基站或辅基站。具体地,主基站与辅基站可利用第一确定基站装置91,基于各种协议进行通信,以交换双方当前的负载信息,从而确定其中哪个基站将对用户设备提供最小QoS满足,也即第一基站。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基站装置91中包括用于主基站通过X2接口向辅基站发送消息,以请求辅基站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的装置,以下简称第一请求装置911(未示出);或者,包括用于辅基站通过X2接口向主基站发送消息,以请求主基站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的装置,以下简称第二请求装置912(未示出)。并且,第一确定基站装置91中包括用于辅基站通过X2接口向主基站响应,以确认其是否能够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的装置,以下简称第一响应装置913(未示出);或者,包括于主基站通过X2接口向辅基站发送响应,以确认其是否能够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的装置,以下简称第二响应装置914(未示出)。并且,第一确定基站装置91中包括用于基于所述响应,主基站以及辅基站确定将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的装置,以下简称第二确定基站装置915(未示出)。
主基站与辅基站的第一确定基站装置91通过X2接口来进行通信,以确定将对用户设备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例如,可以预先设定可由主基站或辅基站来发起上述通信过程,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设定进行调整。假定将由主基站发起上述通信过程。则主基站的第一请求装置911通过X2接口向辅基站发送消息,以请求辅基站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接着,辅基站的第一响应装置913根据其当前负载等情况,确定其是否能够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并通过X2接口向主基站响应,以确认其是否能够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基于所述响应,主基站以及辅基站的第二确定基站装置915确定将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例如,当辅基站的第一响应装置913确认其能够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时,主基站及辅基站的第二确定基站装置915确定辅基站为第一基站;反之,则主基站及辅基站的第二确定基站装置915确定主基站为第一基站。
由于由辅基站的第二请求装置912通过X2接口向主基站发起上述通信过程以确定将对用户设备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与上文所述的实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接着,第一基站的第一PBR确定装置92基于所述最小QoS满足,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第一PBR。具体地,第一基站的第一PBR确定装置92基于该最小QoS满足的要求,例如通过其资源调度算法等,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第一PBR。
接着,主基站或辅基站的第一PBR发送装置93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BR,所述第一PBR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具体地,当第一基站的第一PBR确定装置92确定了第一PBR之后,第一基站的第一PBR发送装置93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该第一PBR,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或者,第一基站的第一PBR发送装置93可以向主基站及辅基站中的另一基站发送该第一PBR,然后另一基站的第一PBR发送装置93向用户设备发送该第一PBR,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上行链路分割承载。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基站或辅基站的第一PBR发送装置93仅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PBR,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上行链路分割承载。而对于主基站和辅基站中未被确定为向用户设备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二基站为主基站或辅基站,将不配置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PBR值。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配置用户设备对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的PBR的装置中还包括用于未被确定为向用户设备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二基站为主基站或辅基站,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第二PBR的装置,以下简称第三确定基站装置94(未示出),其中所述第二PBR值为0;并且包括用于主基站或辅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二PBR的装置,以下简称第二PBR发送装置95(未示出),其中,所述第二PBR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上行链路分割承载。
第二基站的第三确定基站装置94可以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第二PBR,其中所述第二PBR值为0。并且,主基站或辅基站的第二PBR发送装置95按照上文类似的方法,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二PBR,所述第二PBR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由于第二PBR值为0,则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PBR将被配置为0。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基站装置91中还包括用于当确定第一基站不能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时,主基站与辅基站进行通信,以重新确定将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的装置,以下简称第四确定基站装置916(未示出)。
当确定按照上文所述的方法所确定的第一基站不能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时,主基站与辅基站的第四确定基站装置916进行通信,并按照上文所述的方法重新确定将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
按照上述方法,主基站或辅基站将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而另一基站可以按照其实际负载量等情况,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仅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从而既保证了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服务质量,也不致造成对于其他承载的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实施例的用户设备中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对应的BSR(Buffer Status Report)发送的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本实施例的装置主要在用户设备上实现。如图10所示,该装置包括用于当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缓冲区大小不高于第一阈值时,仅向预定基站发送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BSR的装置101,以下简称第一BSR发送装置101。
在现有技术中,当触发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BSR时,该用户设备将分别向主基站以及辅基站发送BSR,从而分别通过主基站以及辅基站获得服务。然而,当用户设备在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上所需要发送的数据较少时,由一个基站为其服务即可满足其需求,而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案,用户设备需向两个基站均发送BSR,在此情况下将并无必要。
在另一情况下,当某个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待发送数据缓冲区大小大于某个阈值持续一段时间时,其可意味着为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分配的资源未能满足其需求。此时,如果能够通过调整主基站与辅基站所分别负担的负载的比率,例如提高当前能够更好地服务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基站所承担的负载比率,则能够改善对于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服务质量。然而,现有技术中,触发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BSR的条件包括根据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优先级、或定时、或在发送MAC PDU时将BSR填充于其中来进行发送。现有技术所支持的上述BSR发送触发条件均可能无法及时触发在发生上述情况时用户设备立即上报BSR,从而主基站或辅基站无从得知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当前情况,从而不会对其调整资源调度策略。
本发明下文所述的装置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此处,对于上述技术问题的相关描述仅为便于理解的目的所举出的实例,而非对于本发明装置应用范围的限定性描述。
首先,当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缓冲区大小不高于第一阈值时,用户设备的第一BSR发送装置101仅向预定基站发送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BSR,其中,所述预定基站为主基站或辅基站。具体地,可以由系统来预先设定由主基站或是辅基站作为预定基站。并且,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对预定基站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对应的BSR发送的装置中还包括用于当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缓冲区大小高于第一阈值时,向主基站以及辅基站分别发送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BSR的装置,以下简称第二BSR发送装置102(未示出)。
当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缓冲区大小高于第一阈值时,用户设备的第二BSR发送装置102可以向主基站以及辅基站分别发送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BSR。
此处,第一阈值可以预先设定,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调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阈值可以为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PBR值的总和。例如,当主基站和辅基站分别配置了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PBR值时,则可将两个PBR值的总和作为第一阈值。又例如,当主基站和辅基站中仅一个基站配置了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PBR值时,则可将该PBR值作为第一阈值。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对应的BSR发送的装置中还包括用于当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缓冲区大小高于第二阈值所持续的时间超过第三阈值时,触发向主基站以及辅基站分别发送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BSR的装置,以下简称触发装置103(未示出)。
当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缓冲区大小高于第二阈值所持续的时间超过第三阈值时,用户设备的触发装置103触发向主基站以及辅基站分别发送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BSR。此处,第二阈值和第三阈值可以预先设定,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来动态调节。当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缓冲区大小高于第二阈值所持续的时间超过第三阈值时,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的触发装置103可以立即触发BSR发送。从而主基站和辅基站可以及时地从用户设备所上报的BSR中得到该信息,并进行资源调度的调整,以更好地服务该上行链路分割承载。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对应的BSR发送的装置中还包括用于对于各个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分别配置其retxBSR-Timer和/或periodicBSR-Timer的装置,以下简称第一配置装置104(未示出);和/或包括用于对于各个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组,分别配置其retxBSR-Timer和/或periodicBSR-Timer的装置,以下简称第二配置装置105(未示出);和/或包括用于对于各个逻辑信道组,分别配置其retxBSR-Timer和/或periodicBSR-Timer的装置,以下简称第三配置装置106(未示出)。
用户设备的第一配置装置104对于各个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分别配置其retxBSR-Timer(接收BSR-定时器)和/或periodicBSR-Timer(定期BSR-定时器);和/或用户设备的第二配置装置105对于各个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组,分别配置其retxBSR-Timer和/或periodicBSR-Timer;和/或用户设备的第三配置装置106对于各个逻辑信道组,分别配置其retxBSR-Timer和/或periodicBSR-Timer。在现有技术中,retxBSR-Timer和periodicBSR-Timer为用户设备级的配置,其无法按照更细的粒度来进行配置。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由于其在资源调度方面具有特殊性,其可能需要与其他承载所不相同的上述定时器值。本发明的上述装置使得用户设备能够在不同粒度上对上述定时器进行配置,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可在软件和/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体中被实施,例如,本发明的各个装置可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任何其他类似硬件设备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可以通过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文所述步骤或功能。同样地,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包括相关的数据结构)可以被存储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例如,RAM存储器,磁或光驱动器或软磁盘及类似设备。另外,本发明的一些步骤或功能可采用硬件来实现,例如,作为与处理器配合从而执行各个步骤或功能的电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系统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46)

1.一种用于对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由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信息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辅基站确定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
-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已分配资源相关信息;
-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待分配资源相关信息;
-辅基站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一个或多个PDCP PDU的各自的序列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的步骤包括:
-辅基站通过X2接口,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辅基站通过X2接口,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的步骤包括:
-辅基站通过X2接口,利用PDCP状态PDU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传输相关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辅基站通过X2接口,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的步骤包括:
-辅基站通过X2接口,利用数据递送状态PDU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传输相关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的步骤包括:
-辅基站定期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和/或
-当辅基站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关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待发送数据相关信息时,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和/或
-当辅基站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PDCP PDU数目超过阈值时,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来自用户设备的对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待发送数据相关信息包括:
-BSR MAC CE。
8.一种在用户设备中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设置BSR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确定是否将其BSR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
-根据所述确定的结果,设置所述BSR中用于指示所述确定的结果的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确定的结果,设置所述BSR中用于指示所述确定的结果的域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确定结果为BSR将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时,将所述BSR中的一个R比特位设置为第一值;和/或
-当所述确定结果为BSR将仅被发送给主基站和辅基站其中之一时,将所述BSR中的一个R比特位设置为第二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确定的结果,设置所述BSR中用于指示所述确定的结果的域的步骤包括:
-将BSR MAC CE对应的MAC PDU子头中的LCID域设置为第三值。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确定的结果,设置所述BSR中用于指示所述确定的结果的域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确定结果为BSR将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时,将所述BSR中的一个新增域设置为第五值;和/或
-当所述确定结果为BSR将仅被发送给主基站和辅基站其中之一时,将所述BSR中的一个新增域设置为第六值。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确定是否将其BSR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BSR为长BSR时,为各个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逻辑信道组分别确定是否将其BSR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
其中,根据所述确定的结果,设置所述BSR中用于指示所述确定的结果的域的步骤包括:
-根据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每一个逻辑信道组的所述确定的结果,设置所述长BSR中其所对应的新增比特位。
13.一种在用户设备中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发送BSR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逻辑信道组中是否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以及其他承载;
-当确定逻辑信道组中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以及其他承载时,向主基站或辅基站发送第一BSR以及第二BSR,其中所述第一BSR用于指示所述逻辑信道组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所述第二BSR用于指示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或者所述其他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其他承载包括以下任一项:
-MCG承载;
-SCG承载。
15.一种用于配置用户设备对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的PBR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主基站与辅基站通信,以确定将对用户设备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主基站或辅基站;
-第一基站基于所述最小QoS满足,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第一PBR;
-主基站或辅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BR,所述第一PBR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上行链路分割承载。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主基站与辅基站通信,以确定将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的步骤包括:
-主基站通过X2接口向辅基站发送消息,以请求辅基站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或者,辅基站通过X2接口向主基站发送消息,以请求主基站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
-辅基站通过X2接口向主基站响应,以确认其是否能够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或者,主基站通过X2接口向辅基站发送响应,以确认其是否能够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
-基于所述响应,主基站以及辅基站确定将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未被确定为向用户设备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二基站为主基站或辅基站,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第二PBR,其中所述第二PBR值为0;
-主基站或辅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二PBR,所述第二PBR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上行链路分割承载。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主基站与辅基站通信,以确定将对用户设备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的步骤还包括:
-当确定第一基站不能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时,主基站与辅基站进行通信,以重新确定将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
19.一种在用户设备中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对应的BSR发送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当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缓冲区大小不高于第一阈值时,仅向预定基站发送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BSR,其中,所述预定基站为主基站或辅基站。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缓冲区大小高于第一阈值时,向主基站以及辅基站分别发送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BSR。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阈值为:
-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PBR值的总和。
22.根据权利要求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缓冲区大小高于第二阈值所持续的时间超过第三阈值时,触发向主基站以及辅基站分别发送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BSR。
23.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于各个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分别配置其retxBSR-Timer和/或periodicBSR-Timer;和/或
-对于各个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组,分别配置其retxBSR-Timer和/或periodicBSR-Timer;和/或
-对于各个逻辑信道组,分别配置其retxBSR-Timer和/或periodicBSR-Timer。
24.一种用于对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由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信息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辅基站确定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的装置;
-用于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的装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已分配资源相关信息;
-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待分配资源相关信息;
-辅基站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一个或多个PDCP PDU的各自的序列号。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的装置包括:
-用于辅基站通过X2接口,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的装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辅基站通过X2接口,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的装置包括:
-用于辅基站通过X2接口,利用PDCP状态PDU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传输相关信息的装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辅基站通过X2接口,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的装置包括:
-用于辅基站通过X2接口,利用数据递送状态PDU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传输相关信息的装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4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的装置包括:
-用于辅基站定期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的装置;和/或
-用于当辅基站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关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待发送数据相关信息时,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的装置;和/或
-用于当辅基站从用户设备所成功接收的对应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PDCP PDU数目超过阈值时,辅基站向主基站反馈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传输相关信息的装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来自用户设备的对于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待发送数据相关信息包括:
-BSR MAC CE。
31.一种在用户设备中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设置BSR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确定是否将其BSR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的装置;
-用于根据所述确定的结果,设置所述BSR中用于指示所述确定的结果的域的装置。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根据所述确定的结果,设置所述BSR中用于指示所述确定的结果的域的装置包括:
-用于当所述确定结果为BSR将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时,将所述BSR中的一个R比特位设置为第一值的装置;和/或
-用于当所述确定结果为BSR将仅被发送给主基站和辅基站其中之一时,将所述BSR中的一个R比特位设置为第二值的装置。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根据所述确定的结果,设置所述BSR中用于指示所述确定的结果的域的装置包括:
-用于将BSR MAC CE对应的MAC PDU子头中的LCID域设置为第三值的装置。
34.根据权利要求31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根据所述确定的结果,设置所述BSR中用于指示所述确定的结果的域的装置包括:
-用于当所述确定结果为BSR将被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时,将所述BSR中的一个新增域设置为第五值的装置;和/或
-用于当所述确定结果为BSR将仅被发送给主基站和辅基站其中之一时,将所述BSR中的一个新增域设置为第六值的装置。
35.根据权利要求31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确定是否将其BSR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的装置包括:
-用于当所述BSR为长BSR时,为各个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逻辑信道组分别确定是否将其BSR发送给主基站以及辅基站的装置;
其中,用于根据所述确定的结果,设置所述BSR中用于指示所述确定的结果的域的装置包括:
-用于根据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每一个逻辑信道组的所述确定的结果,设置所述长BSR中其所对应的新增比特位的装置。
36.一种在用户设备中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发送BSR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确定逻辑信道组中是否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以及其他承载的装置;
-用于当确定逻辑信道组中包含上行链路分割承载以及其他承载时,向主基站或辅基站发送第一BSR以及第二BSR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BSR用于指示所述逻辑信道组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所述第二BSR用于指示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或者所述其他承载所对应的缓冲区大小。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其他承载包括以下任一项:
-MCG承载;
-SCG承载。
38.一种用于配置用户设备对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的PBR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主基站与辅基站通信,以确定将对用户设备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主基站或辅基站;
-用于第一基站基于所述最小QoS满足,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第一PBR的装置;
-用于主基站或辅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BR,所述第一PBR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装置。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主基站与辅基站通信,以确定将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的装置包括:
-用于主基站通过X2接口向辅基站发送消息,以请求辅基站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的装置;或者,用于辅基站通过X2接口向主基站发送消息,以请求主基站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的装置;
-用于辅基站通过X2接口向主基站响应,以确认其是否能够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的装置;或者,用于主基站通过X2接口向辅基站发送响应,以确认其是否能够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的装置;
-用于基于所述响应,主基站以及辅基站确定将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的装置。
40.根据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装置,其中,该装置还包括:
-用于未被确定为向用户设备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二基站为主基站或辅基站,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第二PBR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PBR值为0;
-用于主基站或辅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二PBR的装置,所述第二PBR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设备至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上行链路分割承载。
41.用于根据权利要求38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主基站与辅基站通信,以确定将对用户设备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当确定第一基站不能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时,主基站与辅基站进行通信,以重新确定将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提供最小QoS满足的第一基站的装置。
42.一种在用户设备中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双连接系统中对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对应的BSR发送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当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缓冲区大小不高于第一阈值时,仅向预定基站发送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BSR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基站为主基站或辅基站。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用于当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缓冲区大小高于第一阈值时,向主基站以及辅基站分别发送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BSR的装置。
44.根据权利要求42或4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阈值为:
-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PBR值的总和。
45.根据权利要求42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用于当对应于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缓冲区大小高于第二阈值所持续的时间超过第三阈值时,触发向主基站以及辅基站分别发送所述上行链路分割承载所对应的BSR的装置。
46.根据权利要求42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用于对于各个上行链路分割承载,分别配置其retxBSR-Timer和/或periodicBSR-Timer的装置;和/或
-用于对于各个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组,分别配置其retxBSR-Timer和/或periodicBSR-Timer的装置;和/或
-用于对于各个逻辑信道组,分别配置其retxBSR-Timer和/或periodicBSR-Timer的装置。
CN201510250207.9A 2015-05-15 2015-05-15 用于双连接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3044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50207.9A CN106304411B (zh) 2015-05-15 2015-05-15 用于双连接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50207.9A CN106304411B (zh) 2015-05-15 2015-05-15 用于双连接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4411A true CN106304411A (zh) 2017-01-04
CN106304411B CN106304411B (zh) 2020-02-21

Family

ID=57631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50207.9A Active CN106304411B (zh) 2015-05-15 2015-05-15 用于双连接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04411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71334A1 (zh) * 2017-03-24 2018-09-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能力的协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18202037A1 (zh) * 2017-05-05 2018-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151914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接入网设备
WO2019037586A1 (zh) * 2017-08-24 2019-02-2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重复传输的激活/去激活方法、基站、终端及装置
CN109429267A (zh) * 2017-08-29 2019-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WO2019056326A1 (zh) * 2017-09-22 2019-03-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9091396A1 (zh) * 2017-11-10 2019-05-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9804583A (zh) * 2017-09-26 2019-05-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预处理方法、用户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9140667A1 (zh) * 2018-01-19 2019-07-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0999520A (zh) * 2017-08-09 2020-04-10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接入网节点、核心网节点和无线终端及其方法
CN111294867A (zh) * 2017-08-10 2020-06-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控制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432356B2 (en) 2017-08-10 2022-08-3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control, device,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um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8526A (zh) * 2012-06-04 2013-12-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14074656A2 (en) * 2012-11-07 2014-05-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and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in multiflow operation
CN104349461A (zh) * 2013-07-26 2015-02-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bsr上报方法、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及其设备
WO2015047051A1 (en) * 2013-09-30 2015-04-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and apparatus thereof
EP2858441A1 (en) * 2013-10-04 2015-04-0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buffer status report in dual connectivity
CN104602294A (zh) * 2013-11-01 2015-05-06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双连接通信系统中用于传输rlc状态pdu的方法
WO2015062085A1 (en) * 2013-11-01 2015-05-07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and scheduling request with dual connectivity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8526A (zh) * 2012-06-04 2013-12-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14074656A2 (en) * 2012-11-07 2014-05-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and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in multiflow operation
CN104349461A (zh) * 2013-07-26 2015-02-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bsr上报方法、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及其设备
WO2015047051A1 (en) * 2013-09-30 2015-04-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and apparatus thereof
EP2858441A1 (en) * 2013-10-04 2015-04-0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buffer status report in dual connectivity
CN104602294A (zh) * 2013-11-01 2015-05-06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双连接通信系统中用于传输rlc状态pdu的方法
WO2015062085A1 (en) * 2013-11-01 2015-05-07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and scheduling request with dual connectivity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71334A1 (zh) * 2017-03-24 2018-09-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能力的协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18202037A1 (zh) * 2017-05-05 2018-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8809594A (zh) * 2017-05-05 2018-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8809594B (zh) * 2017-05-05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153931B2 (en) 2017-05-05 2021-10-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N109151914B (zh) * 2017-06-16 2024-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接入网设备
CN109151914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接入网设备
US11877187B2 (en) 2017-08-09 2024-01-16 Nec Corpo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core network node, radio terminal, and methods therefor
CN110999520B (zh) * 2017-08-09 2023-10-3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接入网节点、核心网节点和无线终端及其方法
CN110999520A (zh) * 2017-08-09 2020-04-10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接入网节点、核心网节点和无线终端及其方法
US11432356B2 (en) 2017-08-10 2022-08-3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control, device,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294867A (zh) * 2017-08-10 2020-06-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控制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28696B (zh) * 2017-08-24 2020-11-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重复传输的激活/去激活方法、基站、终端及装置
US11381370B2 (en) 2017-08-24 2022-07-05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Retransmission activating/deactivating method,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device
CN109428696A (zh) * 2017-08-24 2019-03-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重复传输的激活/去激活方法、基站、终端及装置
WO2019037586A1 (zh) * 2017-08-24 2019-02-2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重复传输的激活/去激活方法、基站、终端及装置
CN109429267A (zh) * 2017-08-29 2019-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09429267B (zh) * 2017-08-29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WO2019042205A1 (zh) * 2017-08-29 2019-03-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09716814B (zh) * 2017-09-22 2020-08-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716814A (zh) * 2017-09-22 2019-05-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9056326A1 (zh) * 2017-09-22 2019-03-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804583A (zh) * 2017-09-26 2019-05-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预处理方法、用户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212698B2 (en) 2017-11-10 2021-12-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WO2019091396A1 (zh) * 2017-11-10 2019-05-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9787791B (zh) * 2017-11-10 2024-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WO2019140667A1 (zh) * 2018-01-19 2019-07-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4411B (zh) 2020-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04411A (zh) 用于双连接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分割承载的方法及装置
US11153778B2 (en) Buffer status report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5191216B (zh) 用于多流聚合的缓冲区状态报告的系统和方法
JP4510826B2 (ja) ユーザ装置の上りリンク送信を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する方法及び基地局
CN108811153A (zh) 通信方法、集中式单元、分布式单元、基站及终端设备
US2019006931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buffer state by user equipment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098507B (zh) 用于支持经由中继节点的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EP3244680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0586103C (zh) 接收机设备和用于释放其存储器的方法
CN110809293B (zh) 一种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设备
CN107889155A (zh) 一种网络切片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US11265755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quality of service flows
EP3447978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6102180A (zh) 一种上行传输的方法及基站
CN105659679A (zh) 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移动台装置
CN109792765A (zh) 基于与特定逻辑信道优先级关联的上行链路许可的上行链路发送
CN110636555B (zh) 一种数据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46622A (zh) 业务流建立方法和装置、及业务流修改方法和装置
US2009012932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uplink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ystem thereof
CN108282278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4519583A (zh) 一种通过双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376861A (zh) 一种占用非授权载波的发送的方法、系统及接入点
CN101730311B (zh) 一种无线接入承载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60278111A1 (en) Service schedul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1757517A (zh) 一种缓冲区状态报告传输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388, ningqiao Road, China (Shanghai) free trade test area,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NOKIA Ba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pplicant after: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

Address before: 201206 Pudong New Area Jinqiao Ning Road, Shanghai, No. 388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