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09293B - 一种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09293B
CN110809293B CN201810887325.4A CN201810887325A CN110809293B CN 110809293 B CN110809293 B CN 110809293B CN 201810887325 A CN201810887325 A CN 201810887325A CN 110809293 B CN110809293 B CN 1108092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heduling
bearer
terminal
relay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873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09293A (zh
Inventor
刘佳敏
张大钧
陈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8732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092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09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92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092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92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设备,在调度时通过考虑QoS相关参数,终端的跳数信息,甚至各级链路质量等综合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终端尤其是高跳数终端的服务质量和数据传输的需求,提高了系统管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未来发展中,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极大提升网络容量和吞吐量,必将会引入更多的传输节点和更大的传输带宽。在第五代通信技术(fifth-generation,5G)网络中,接入站点数目极大提高,但并不能保证所有的接入站点均具有有线回程的条件,引入无线接入站点将无法避免。面对5G较高的传输速率和传输时延的需求,对无线回程网络提出更高的要求。
然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针对多跳多连接的5G无线中继节点的调度方法。3GPPR10版本的中继(Relay)由于是层三设备且单跳连接,它的调度方法仍然是复用现有终端(UE)的调度方法,而这套调度方法如果直接用于多跳网络,则会造成即使是相同服务质量(QoS)需求的终端也不能获得更公平的调度,跳数高的终端有可能因此不能满足QoS需求。因此需要研究新的调度方法,以满足为用户提供稳定数据传输服务的需求,并控制系统复杂度在合理范围之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回程节点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设备,以为用户提供稳定数据传输服务,并控制系统复杂度在合理范围之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包括:
网络侧设备向中继节点发送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其中,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节点所在的各个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包括:
中继节点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其中,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节点所在的各个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中继节点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调度终端的业务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又一种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其中,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执行LCP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
所述收发机,用于向中继节点发送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其中,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节点所在的各个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发送处理单元,用于向中继节点发送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其中,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节点所在的各个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继节点,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
所述收发机,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其中,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节点所在的各个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处理器,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调度终端的业务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中继节点,包括:
接收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其中,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节点所在的各个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调度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调度终端的业务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
所述收发机,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其中,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处理器,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执行LCP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终端,包括:
接收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其中,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调度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执行LCP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设备,可以为用户提供稳定数据传输服务,并控制系统复杂度在合理范围之内。本发明实施例在调度时通过考虑QoS相关参数,终端的跳数信息,甚至各级链路质量等综合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终端尤其是高跳数终端的服务质量和数据传输的需求,提高了系统管理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5G移动通信系统的一种架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5G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平面的协议栈架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5G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平面的协议栈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的一种应用示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的另一种应用示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的又一种应用示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的再一种应用示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图之三;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之一;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之二;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节点的结构图之一;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节点的结构图之二;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图之一;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以及它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使用“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例如A和/或B,表示包含单独A,单独B,以及A和B都存在三种情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为了更好的理解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首先介绍以下技术点:
(1)关于5G移动通信系统的介绍。
在5G移动通信系统中,网络侧的节点之间大多采用有线连接,gNB(NR NodeB)之间可以通过有线链路连接,gNB和5G核心网节点之间也是采取有线链路连接,参见图1。5G核心网节点可以包括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实体,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实体等设备或网络功能。图1中ng-eNB是向终端(UE)提供E-UTRA用户面和控制面协议及功能eNB节点,该节点可以通过NG接口连接至5G核心网节点。
(2)关于5G无线协议架构的介绍。
5G基本用户平面协议层包括: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Protocol,SDA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和物理层(PHY)。控制平面协议层包括: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PDCP、RLC、MAC和PHY。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的协议栈架构示意图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设备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为5G系统,或者演进型长期演进(Evolved Long Term Evolution,eLTE)系统,或者后续演进通信系统。
图4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图4中的无线中继节点1~7组成了无线回程网络,其中建立了从网络侧节点,如施主基站(Donor基站),依次经过无线中继节点2、无线中继节点4、无线中继节点5到终端的多跳无线回程路径。以5G系统为例,图4中的无线中继节点可以是集成接入与回程节点(IAB node,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ode)。IAB节点可以具有完整的基站功能,也可能仅具有类似于基站的数据转发功能。有线接口连接的网络侧节点即为基站,本发明实施例也称之为施主基站(Donor基站,也称之为DgNB)。Donor基站与无线中继节点之间可以通过无线接口进行通信。无线中继节点之间也可以通过无线接口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施主基站之间通常是有线连接,施主基站与核心网节点之间通常也采用有线连接。本发明实施例的施主基站可以为通常所用的基站,也可以为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ase station,eNB),还可以为5G系统中的网络侧设备(例如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 base station,gNB)或发送和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reception point,TRP))等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中继节点,也简称为中继节点,可能具有完整的基站功能,也可能仅具有类似于基站的数据转发功能,具体可以为IAB节点、无线中继或其他设备。中继节点通常归属于某个施主基站,即通过该施主基站接入至核心网,本文也将归属于某个施主基站的中继节点,称为该施主基站下的中继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具体可以是移动电话(或手机),或者其他能够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的设备,包括用户设备(UE)、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装置、手持装置、膝上型计算机、无绳电话、无线本地回路(WLL)站、能够将移动信号转换为WiFi信号的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客户终端)或移动智能热点、智能家电、或其他不通过人的操作就能自发与移动通信网络通信的设备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某个设备(包括无线中继节点和终端)的上一级节点,是指该设备在从Donor基站开始,依次经过一个或多个的无线中继节点直至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中的上一跳节点。某个中继节点的下一级节点,是指在上述无线回程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包括终端和其他中继节点)。
现有技术中,3GPP R10版本的中继(Relay)相关标准是针对层三设备且单跳连接的场景,它的资源调度方法直接复用现有UE的调度方法,不适用于图4的多跳多连接的无线回程网络。为了向用户提供稳定数据传输服务,并控制系统复杂度在合理范围之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图4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具体可以是施主基站(Donor gNB)或施主中央单元(IAB Donor CU)。请参照图5,该资源调度方法包括:
步骤51,网络侧设备向中继节点发送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
这里,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具体包括:所述中继节点所在的各个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可以包括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总跳数、剩余跳数和跳数级别中的至少一种。这里,总跳数是指无线回程路径从施主基站到终端所经过的所有跳数;剩余跳数是指所述无线回程路径中从该中继节点到终端的剩余的跳数;跳数级别则是按照预定的级别分类,确定出的所述总跳数所属的级别。例如,总跳数不大于1跳时为第一级别(低跳数级别),总跳数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4时为第二级别(中等跳数的级别),总跳数大于4跳为第三级别(高跳数级别)。这里,较高的跳数级别对应的总跳数也较高。
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具体可以是链路的平均传输时延或平均误块率等指标。无线回程路径中的每一跳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可以由对应的节点或终端测量得到后上报至网络侧设备。
通过以上步骤,本发明实施例有无线回程路径上的施主基站,可以向中继节点直接发送调度参数,或者发送调度辅助信息以供中继节点据此获得调度参数,从而可以使得中继节点根据调度参数进行各个终端的业务传输的资源调度,由于在调度参数/调度辅助信息中考虑了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和/或链路传输质量,从而可以为用户提供稳定数据传输服务,并控制系统复杂度在合理范围之内。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以使得终端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执行LCP(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过程。例如,网络侧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终端据此进行LCP过程。又例如,网络侧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上述调度辅助信息,此时,终端可以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确定调度参数,进而据此进行LCP过程。关于LCP过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的实现方式,本文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步骤51中的调度辅助信息,具体可以在建立一终端的承载时,向所述承载的父中继节点和/或子中继节点发送所述调度辅助信息,这里,所述承载包括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UE bearer),以及,相邻中继节点间的中继承载(backhaul bearer)。例如,在建立承载的过程中,网络侧设备可以将承载建立的命令,通过RRC消息发送给该承载的子节点(该子节点可以是终端或中继节点),通过接口消息发送给该承载的父节点(该父节点通常是中继节点),在上述过程中,可以通过上述RRC消息或接口消息进一步发送上述调度辅助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消息(如新定义的消息)发送上述调度辅助信息。
这里,中继承载(backhaul bearer)是指无线回程路径中的中间跳的承载。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时也将该中继承载称作IAB节点的承载或IAB承载,将施主基站简称为Donor。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承载和中继承载之间可以是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也可以是多对一的映射关系。在一一对应时,一个用户承载的数据,将通过与之一一对应的中继承载传输;在多对一映射时,多个用户承载的数据,可以通过与该多个用户承载对应的一个中继承载传输。下文中将结合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以下示例中中继节点以IAB节点为例。
在用户承载和中继承载之间可以是一一对应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发送步骤51中的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之前,建立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承载。例如,在上述步骤51之前,可以针对某个终端的业务,建立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UEbearer);以及,在所述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相邻中继节点之间,新建与所述用户承载一一对应的中继承载(backhaul bearer)。
在用户承载和中继承载之间可以是一一对应时,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发送步骤51中的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之前,还可以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确定调度参数,其中:
A)在所述中继节点与下一级节点之间已建立的承载仅包括用户承载时,根据各个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确定各个承载的调度参数,所述下一级节点包括终端和其他中继节点。
这里,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确定各个承载的调度参数,可以为具有较优服务质量参数的承载,配置更优的调度参数。
B)在所述中继节点与下一级节点之间已建立的承载包括中继承载时,根据各个终端的跳数信息和/或每一跳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确定各个承载的调度参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在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时,跳数信息较劣的终端对应的承载,和/或,无线回程路径的总传输质量参数较劣的终端对应的承载,具有较优的调度参数。
这里,跳数信息较劣是指总跳数较高,或者剩余跳数较高,或者跳数级别对应的总跳数较高。在考虑多个因素时,可以先比较两个承载的总跳数或跳数级别,较高的总跳数或跳数级别对应的承载,采用较优的调度参数。若总跳数或跳数级别相同,则可以进一步比较剩余跳数,例如,剩余跳数较高的承载,采用较优的调度参数。
这里,总传输质量参数,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者或多者:无线回程路径的总传输时延、总误块率、平均吞吐量,平均链路质量以及平均PBR占用等。在采用其中一个指标作为总传输质量参数时,以总传输时延为例,表示无线回程路径的总传输时延,即每一跳的传输时延之和,总传输时延越大,表示总传输质量参数越劣。又例如,以总误块率为例,可以对每一跳的误块率进行累积或者加权求和,得到的误块率,作为总误块率。总误块率越高,表示总传输质量参数越劣。类似的,平均吞吐量越高,或平均链路质量越差,或平均PBR占用越高,表示总传输质量参数越劣。而在考虑多个指标时,可以设置各个指标的优先级顺序,先比较两个承载的最高优先级的指标,以确定总传输质量参数越劣,在最高优先级的指标相同时,再进一步考虑下一级优先级指标,直至最低优先级指标。
在同时考虑跳数信息和总传输质量参数时,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作为优先考虑指标,在优先考虑指标相同时,再考虑剩余指标。例如,假设优先考虑跳数信息,在两个承载的跳数信息相同时,再比较它们的总传输质量参数。
这里,所述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是由各级节点测量后上报的,或者,是由网络侧节点根据各级节点上报的链路质量和负荷状态计算得到的。所述传输质量参数可以是平均传输时延、平均误块率等参数。
下面将通过示例1介绍上述用户承载和中继承载之间一一对应的场景。
示例1:UE bearer和backhaul bearer一对一映射
UE bearer和backhaul bearer一对一映射,是一种最简单的映射方式,即在每一级IAB节点都为每个UE的承载建立单独的无线承载。相当于每一级IAB节点在调度时,看到的是大量的UE承载,这些UE有些是直接接入到该IAB节点的UE,还有一些是通过其它IAB节点接入但通过当前IAB节点中转数据的UE。
如图6所示,给出一个典型的UE bearer和backhaul bearer之间一对一映射的例子,在每一级IAB节点为每个UE bearer建立对应的一对一承载。其中,UE1直接接入Donor,可以认为其无线backhaul跳数为0跳,UE2、UE3(通过IAB2接入Donor)和UE4(通过IAB3接入Donor)其无线backhaul跳数为1跳,UE5,UE6和UE7(经过IAB4再经过IAB3接入Donor)其无线backhaul跳数为2跳。在这个例子中,为了描述简单,假设只为每个UE建立了一个承载,并且为了说明调度问题,假设所有UE的承载都具有相同的QoS要求。对于多个承载/多类型承载的场景,只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类比扩展即可。
在上述例子中,IAB Donor gNB或者IAB Donor CU作为主要的控制节点,负责各级承载的建立和配置。因为IAB节点可能是一个L2设备,即它没有RRC控制功能,因此IAB节点和UE之间的直接承载,可以由Donor来统一建立的,将承载建立的命令通过RRC消息发送给UE,通过接口消息发送给IAB节点,从而建立起一个IAB与UE之间的承载,例如图6中IAB2与UE2/3之间的承载(各自的RB1),IAB3与UE4之间的承载,IAB4下面3个UE的承载。
IAB节点的承载,也可以由Donor进行建立和配置,Donor在建立一个IAB的backhaul承载时,对父节点以接口消息进行配置,对子节点以RRC消息进行配置。每当有一个新的UE承载建立时,都需要在每个经过的IAB节点上相应的为其建立一个对应的承载。可选的,还可以将该UE的跳数信息在配置的时候通知给IAB承载的父节点和/或子节点。在图6中,当UE5发起业务时,Donor需要给UE5的RB1相应的在IAB4和IAB3之间建立对应的一个承载RB1,并且告知这个承载的父节点IAB3关于UE5的跳数信息,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方式的一种或者几种:
1)UE的总跳数,例如UE5是经过2跳backhaul接入Donor的;
2)UE的剩余跳数,对IAB3来说,它知晓自己是通过1跳backhaul直接接入Donor的,那么除了这1跳之外,还需要再经过IAB3-IAB4之间的1跳backhaul才能到达UE5,因此UE5的剩余跳数为1;
3)UE的跳数级别,有可能会对跳数进行分类,1跳及以下为第一级别(低跳数),2-4跳为第二级别(中等跳数),4跳以上是第三级别(高跳数)。
同时,针对UE5,Donor和IAB3之间也需要建立对应的承载RB2,用于承载UE5的数据,而作为Donor来说,很清楚UE5的跳数信息,因此此时不需要通知,IAB3作为子节点则需要通知。
在建立好各级承载和通知了跳数信息之后,下面将进一步介绍各级无线空口上是如何实现较为公平的调度:
首先,对于IAB节点下面仅有UE没有其他IAB节点接入的情况,比较简单,因为所有的UE都是同等的,在QoS相同的情况下,UE也具有相同的调度优先级和调度参数,调度参数主要包括优先比特速率(PBR:Prioritized bit rate)和时延或者令牌桶参数(BSD:BucketSize Duration)等,这种情况下,IAB节点的调度和UE LCP(LCP:Logical Channelprioritization)过程都跟现有的gNB和UE行为类似;
其次,对于IAB节点下面既有直连UE,也有其它IAB节点的情况,即使所有UEbearer都具有相同的原始QoS需求和优先级,但在配置和处理时,也需要区分对待,最简单的原则是,跳数越高的UE应该具有更高的优先级和更短的时延参数,这主要是由于跳数越高,则其可能经历的时延就越大,如果与跳数小的UE或者直连UE具有相同的调度优先级和调度参数,则可能存在累计时延超出QoS要求进而丢包的风险,因此给他们以更高的调度优先级和不一样的调度参数(例如更短的BSD等)是合理的,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使尽量多的UE得到满意的QoS质量,对UE进行区分对待的实现方式有两个:
1)一是直接配置不同的调度参数给各级节点,要求Donor在配置各级承载时,就规划好不同的调度参数,例如在配置UE5的IAB4-UE5之间承载参数时,它和UE6/7调度参数一致,因为都是同一个IAB4下的UE,但相比于UE4的IAB3-UE4之间的承载来说,需要经历更短时延,而对于UE5的IAB3-IAB4之间的承载,相比于UE4的IAB3-UE4之间的承载,需要更高一些的调度优先级,以及更短的时延。Donor在配置时进行全局考虑,为每个UE的每段承载配置适合的调度参数,后续父IAB节点遵照执行调度即可,对于子IAB节点,由于其下的UE也有不同的跳数,因此也需要配置不同的LCP参数,配置原则与调度类似,跳数高的优先级高,时延短;
2)另一种实现方式,就是将跳数等相关信息通知给一个承载对应的父和或子节点,父节点用跳数信息进行调度算法的实现,为不同的承载按照优先级和调度参数分配资源,子节点进行上行LCP过程,规则也是跳数高的优先级高,时延短;
在上述两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种比较简单,对空口过程和UE(包括位于IAB的MT<Mobile termination>身份)行为不需要修改,只需要对Donor的配置参数值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考虑,标准工作量小;第二种方式需要对配置过程进行增强,增加配置参数,其优点是可以更灵活,除了跳数还可以参考其他参数,并且相对可以更动态。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考虑其他参数。例如,在多跳无线回程网络中,调度除了需要额外考虑不同UE bearer经历的跳数不同,还可以进一步精细的考虑每一跳的大概传输时延,例如一个一跳的UE其总的传输时延大概为50ms,而另一个UE虽然是2跳,但其总传输时延大概为30ms,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二者都更好地满足QoS需求,可以使一跳UE的调度优先级略高于2跳UE。传输时延主要受到链路情况和负荷情况等的影响,一般来说如果是两个网路侧节点之间,例如IAB父子节点之间,或者IAB和Donor节点之间,由于链路情况较为稳定,受HARQ重传影响的时延一般比较平稳,则此时更多的是负荷引起的排队时延的波动,当然也不排除高频闪断或者遮挡等因素引起的链路质量变化,总体来说,可以进行相应的测量,例如链路质量测量,传输时延均值测量等,并将其上报给网络侧,用以辅助调度优先级和参数的更优配置。当然这些实时的测量值也可以由中间节点进行使用,较为动态的调整调度策略。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承载和中继承载之间可以是多对一的映射关系。此时,又具体可以有多种实现,下面将分别进行说明。
多对一的映射关系下的一种实现方式为:
将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分成多个分类,每个分类中包括有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或相近的至少一种服务质量参数。这里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是指服务质量参数的指标(如时延、误块率等指标),均相同,服务质量参数相近是指服务质量参数的指标间的差异在预定范围内。这个预定范围可以根据经验或终端类别以及应用场景等具体设置。
在发送步骤51中的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之前,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针对终端的业务,建立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UE bearer;根据所述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确定所述终端的业务所属的第一分类,所述第一分类包括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或相近的至少一种服务质量参数;在所述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相邻中继节点之间,将所述用户承载对应的中继承载backhaul bearer,映射到所述第一分类对应的第一中继承载上。
这里,所述将所述用户承载对应的中继承载backhaul bearer,映射到所述第一分类对应的第一中继承载上,具体包括:在所述相邻中继节点之间已存在所述第一分类对应的第一中继承载时,将所述用户承载对应的中继承载,映射到所述第一中继承载,否则,新建所述第一中继承载。所述第一中继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不低于第一中继承载对应的任一用户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
下面将通过示例2介绍上述用户承载和中继承载之间多对一对应的场景。
示例2:UE bearer和backhaul bearer多对一映射的一种实现方式
在示例1中,由于UE bearer和各级Backhaul bearer之间是一一映射的关系,对UEbearer的区分度比较好,便于进行区分对待,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当一个IAB服务的UE数目比较多时,IAB向上游需要建立的承载数目随UE数量增加而增加,当超过现有空口定义的最大支持的逻辑信道数目时,MAC层头结构包括许多MAC过程,例如BSR(Buffer statusreport)等,可能都需要重新设计,对标准改动量要求较大。
本示例2中,将UE bearer在Backhaul link上进行基于QoS的聚合,即相同或者类似QoS需求的UE bearer合并到一个backhaul link上进行传输,由于QoS的类型是有限的,因此聚合以后的backhaul bearer的数目也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符合空口最大支持逻辑信道数目的限制,这样MAC层的主要过程可以完全复用。
如图7所示,给出一个典型的UE bearer和backhaul bearer之间多对一映射的例子,在每一级IAB节点为相同或类似QoS需求UE bearer建立对应的多对一承载。在这个例子中,为了描述简单,假设每个UE建立一个承载,并且为了说明调度问题,假设所有UE的承载都具有相同的QoS要求。对于多个承载/多类型承载的场景,只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类比扩展即可。可以看到,在IAB3-IAB4之间,由于UE5/6/7的承载QoS需求相同,因此只为其建立一个IAB3-IAB4的RB1,并将三个UE的承载都映射到其上,解决一对一承载映射中可能导致IAB3-IAB4之间的承载数过多的问题。其中,UE1直接接入Donor,可以认为其无线backhaul跳数为0跳,UE2、UE3(通过IAB2接入Donor)和UE4(通过IAB3接入Donor)其无线backhaul跳数为1跳,UE5,UE6和UE7(经过IAB4再经过IAB3接入Donor)其无线backhaul跳数为2跳。
在这种架构下,由于相同原始QoS需求的UE bearer被影射到一个Backhaulbearer上,因此该backhaul bearer的调度优先级和调度参数也由UE的QoS来决定,一般来说不低于任何一个UE的QoS需求。
但是在一个聚合的backhaul bearer中,由于UE的路径是不同的,跳数不同,虽然整体QoS需求一样,但不同跳数的UE在本backhaul传输能忍受的时延等是不一样的。为了能在一个Backhaul bearer中体现出不同UE的优先级和调度参数的区别,可以采取子队列或者对插入队列的顺序进行调整的方式来达到,具体有以下多种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1:
在逻辑信道队列之上的层,维护子队列,例如聚合的逻辑信道在RLC实现,即RLC逻辑信道为聚合以后的backhaul bearer,那么在RLC之上的层,例如适配层adaptationlayer,可以为不同的UE bearer或者不同跳数/优先级的UE bearer维护不同的子队列,基本上在一个子队列中数据包的优先级和时延要求是一样的,在子队列之间可能会有优先级和时延差别,可以采取控制子队列往RLC逻辑信道递交包的顺序,来达到控制优先级和时延的目的,具体可以如下:
1)周期性向RLC递交数据,周期可以根据业务来定,时延要求高的周期小,时延要求低的周期可以大一些,但都不建议过大,以避免额外延时;
1)也可以根据RLC发送buffer的大小,来决定是否在子队列中缓存数据,如果RLC发送buffer比较空,证明链路和资源情况较好,数据包都能够及时发出,此时不需要在高层子队列中缓存数据,所有的数据可以按照到达顺序,直接发送给RLC buffer进行进一步的发送,只有当RLC发送buffer累积到一定程度,例如数据包数量大于预设第一门限,或者数据包总字节数大于一定的预设第二门限,此时,启动RLC之上高层的子队列进行缓存;
3)缓存在子队列里的数据,也需要周期性或者根据RLC buffer的缓解,向RLC进行递交,递交时,需要考虑优先级,最简单的方式是先满足跳数最长的UE bearer队列中数据包的PBR,然后满足次高优先级PBR,总之按照优先级降序先各自满足每个队列的PBR要求的数据递交给RLC buffer,之后再按照优先级降序的顺序将子队列中的剩余数据递交给RLCbuffer。举例说明,假设有三个不同的UE bearer或者不同跳数/优先级的UE bearer的子队列,队列1优先级最高,队列2次之,队列3最低,那么递交给RLC buffer的顺序应该是:队列1中的满足PBR的数据量,队列2中满足PBR的数据量,队列3中满足PBR的数据量,队列1中的剩余数据量,队列2中的剩余数据量,队列3中的剩余数据量,其中每个子队列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队列之间按照优先级原则。
实现方式2:
在RLC层维护子队列,这种方式与上述在RLC之上的高层维护子队列的原则类似,还是区分不同的UE bearer或者不同跳数/优先级的UE bearer来维护不同的子队列,相当于改变原有的RLC是一个逻辑信道发送buffer的处理,变成多优先级buffer,而不同的buffer之间,按照优先级顺序依次组包发送至底层传输,所谓按优先级顺序与上面是类似的,先处理按照优先级降序将PBR部分的数据,如果有更多的资源,再按照优先级降序将剩余数据进行组包发送处理。
在RLC层维护一个发送buffer,因为传统RLC就是只有一个发送buffer,按照先进先出的方式进行组包发送处理。如果想调整不同数据的优先级,则需要对数据包插入buffer的顺序进行处理,方式如下:
1)完全按照优先级顺序插入,因为每个数据包中会携带UE和或UE bearer信息或者优先级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获知不同的优先级,那么在插入buffer时,可以采取对高优先级的数据包永远插入到低优先级数据包前面的方式,保证高优先级的先被处理;
2)也可以在考虑PBR基础上再进行按优先级插入,原理如前,造成的结果是队列中的数据按照优先级先满足PBR,之后再按照优先级排列剩余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承载和中继承载之间多对一的映射关系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为:
将包括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和跳数信息的组合参数分成多个分类,每个分类中包括有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或相近,且跳数信息相同或相近的至少一种所述组合参数。这里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是指服务质量参数的指标(如时延、误块率等指标),均相同,服务质量参数相近是指服务质量参数的指标间的差异在预定范围内。这个预定范围可以根据经验或终端类别以及应用场景等具体设置。跳数信息相同或相近可以是指总跳数相同或差别在预设阈值以下。
在发送步骤51中的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之前,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针对终端的业务,建立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UE bearer;根据包括所述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和跳数信息的组合参数,确定所述终端的业务所属的第二分类,所述第二分类包括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或相近,且跳数信息相同或相近的至少一种所述组合参数;在所述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相邻中继节点之间,将所述用户承载对应的中继承载backhaul bearer,映射到所述第二分类对应的第二中继承载上。
这里,在将所述用户承载对应的中继承载backhaul bearer,映射到所述第二分类对应的第二中继承载上时,如果在所述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相邻中继节点之间已存在所述第二分类对应的第二中继承载,此时将所述用户承载对应的中继承载,映射到所述第二中继承载,否则,新建所述第二分类对应的第二中继承载。
下面将通过示例3介绍上述用户承载和中继承载之间多对一对应的另一场景。
示例3:UE bearer和backhaul bearer多对一映射的另一种实现方式
在示例2中,把相同或者相近QoS需求的UE bearer聚合到一个RLC逻辑信道里,大大减少了逻辑信道数目,使得空口的L2过程大部分能够复用,标准工作量少,但是由于子队列的出现,可能会给buffer和队列管理带来比较大的复杂度,会对处理效率造成一定影响。
本示例3给出另一种方式,并不是仅按照原始QoS需求来进行UE bearer的聚合,而是在考虑原始QoS需求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考虑由于多跳传输和不同路径所带来的优先级和时延的不同,将相同或者类似优先级和时延要求的复用到一个承载中,而不同优先级和时延要求的是不同的承载,这样也能够解决在相同或者相近的QoS需求中再次区分不同需求的传输要求。
举例说明,在图8中,Donor和IAB3之间需要为4个UE承载建立backhaul承载以及相关映射,假设图8中所有的UE承载的原始QoS需求都相同(指核心网在建立业务时给配置的QoS参数相同或者相近),那么这时候可以看到,UE4与UE5/6/7的传输跳数和路径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这一跳传输时也可能具有不一样的优先级和时延要求,因此可以将UE4承载映射到IAB3的RB1上,将UE5/6/7的承载映射到RB2上,并且两个RB可能有不一样的调度优先级和参数配置,这样直接使用现有的调度算法和LCP过程,就可以区分对待,满足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承载和中继承载之间多对一的映射关系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为:在上述两种多对一的映射关系下的实现方式的基础上,在在确定所述终端的业务所属的第一分类或第二分类之前,根据所述终端的跳数信息,提升所述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得到修正后的服务质量参数,其中,所述终端的跳数信息较劣,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提升程度越大。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这里可以依据总跳数来对服务质量参数进行修正,总跳数较高的终端,其服务质量参数的提升程度越大。
以示例3的实现方式为例: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包括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和跳数信息的组合参数分成多个分类,每个分类中包括有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或相近,且跳数信息相同或相近的至少一种所述组合参数。这里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是指服务质量参数的指标(如时延、误块率等指标),均相同,服务质量参数相近是指服务质量参数的指标间的差异在预定范围内。这个预定范围可以根据经验或终端类别以及应用场景等具体设置。跳数信息相同或相近可以是指总跳数相同或差别在预设阈值以下。
在发送步骤51中的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之前,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所述终端的跳数信息,提升所述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得到修正后的服务质量参数,其中,所述终端的跳数信息较劣,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提升程度越大。
然后,针对终端的业务,建立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UE bearer;根据包括所述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和跳数信息的组合参数,确定所述终端的业务所属的第二分类,所述第二分类包括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或相近,且跳数信息相同或相近的至少一种所述组合参数;在所述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相邻中继节点之间,将所述用户承载对应的中继承载backhaul bearer,映射到所述第二分类对应的第二中继承载上。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在确定所述终端的业务所属的第二分类时,采用的是修正后的服务质量参数。
类似的,在将所述用户承载对应的中继承载backhaul bearer,映射到所述第二分类对应的第二中继承载上时,如果在所述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相邻中继节点之间已存在所述第二分类对应的第二中继承载,此时将所述用户承载对应的中继承载,映射到所述第二中继承载,否则,新建所述第二分类对应的第二中继承载。
下面将通过示例4介绍上述用户承载和中继承载之间多对一对应的又一场景。
示例4:UE bearer和backhaul bearer多对一映射的又一种实现方式
在示例3中,已经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但由于相同QoS需求,因跳数和传输途径不一样导致的本跳的优先级和时延不同的分组,仍旧会对IAB的RB个数有较高的要求。
本示例4中对此进行进一步优化,降低对IAB RB个数的要求。在QoS参数中影响调度和L2处理的主要有如下因素:
1)误块率要求,一般10-3误块率要求可以使用UM传输,但对于10-5或者10-6的误块率则要使用AM传输,一般来说UM和AM业务不可能进行聚合,否则会造成误块率的严重不满足或者严重过满足,但对于同是一类的业务,可以适当聚合,尤其是在IAB的多跳情况下,会对原始的QoS需求进行一定的分解,对应到每一跳上去。例如某个UE的业务QoS误块率要求是10-5,如果它只经过一跳或少跳数的传输,则传输的承载选择误块率为10-5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一般承载的误块率对比业务需求是有一定余量的,但如果是经过多跳传输,如果每一跳都按照10-5的误块率要求的承载来进行传输,则经过多跳之后,相当于它的误块率是可能达不到要求的,这时候可以采取的办法,就是将它映射到更高误块率要求的承载中例如10-6,这样才能保证端到端的误块率要求;
2)时延要求:时延要求也是一个重要的QoS指标,一般来说通常业务的时延要求可以是10ms,50ms,100ms或者150ms等,同样的对于少跳数的UE,可以将其按照原始时延要求来映射IAB承载,但是对于高跳数UE来说,如果每一跳都按照原始时延要求来映射,则合计时延可能不能满足要求,也就是说高跳数UE可以将其映射到时延要求更高的IAB承载,以保证端到端时延满足,例如原始时延要求150ms的业务,如果经过多跳传输,那么每一跳可以给它映射到50ms/100ms时延的承载上,以满足最终需求;
3)优先级:是影响调度和资源分配顺序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优先级高的业务将优先获得调度和资源。同样的对于少跳数UE,可以按照其原始优先级来进行处理,但是对于高跳数UE,为了保证它的QoS参数,可以适当的提高它的优先级,以保证最终的QoS满足。
上述介绍了典型的几种QoS参数在IAB网络尤其是多跳情况下的处理,总的原则是对于多跳的UE,为了满足其端到端的QoS需求,可能需要对其每一跳的传输需求做一定的提升。那么提升以后的传输需求,可能会和其它业务刚好吻合,这样相当于就可以将多跳UE的承载,与更高需求的业务承载映射到一起,共同传输,一方面尽可能保证所有UE的QoS需求,另一方面降低了IAB RB的需求。
举例说明,如图9所示,UE2和UE3具有更高QoS需求,那么对于多跳传输的UE5/6/7,虽然它的原始QoS要求可能是低于UE2/3的,但由于多跳传输的缘故,可以适当提升UE5/6/7的QoS等级,提升后可以跟UE2/3复用到一块,这样不仅有利于保证多跳传输的端到端QoS需求,还可以降低RB个数需求。
以上从网络侧设备处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方法。相应的,在中继节点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如图10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中继节点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
这里,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节点所在的各个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包括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总跳数、剩余跳数和跳数级别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102,中继节点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调度终端的业务传输。
通过以上步骤,中继节点可以获得调度参数,由于调度参数考虑了考虑QoS相关参数,终端的跳数信息甚至各级链路质量等信息,据此实现的调度可以为用户提供稳定数据传输服务,并控制系统复杂度在合理范围之内。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上述步骤101中,接收所述调度辅助信息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接收网络侧在建立一终端的承载时,向中继节点发送的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述中继节点为所述承载的父中继节点或子中继节点,所述承载包括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以及,相邻中继节点间的中继承载。
对应于图7~9所示的实现方式,述中继节点可以建立有与所述第一分类对应的第一中继承载,所述第一分类包括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或相近的至少一种服务质量参数,且第一中继承载与所述第一分类中的各个业务的用户承载相映射;或者,所述中继节点建立有与所述第二分类对应的第二中继承载,所述第二分类包括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或相近,且跳数信息相同或相近的至少一种所述组合参数,所述组合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和跳数信息;且,第二中继承载与所述第二分类中的各个业务的用户承载相映射。这里,所述服务质量参数是终端的业务的原始服务质量参数,或者是根据所述终端的跳数信息,提升所述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所得到的修正后的服务质量参数,其中,所述终端的跳数信息较劣,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提升程度越大。
这里,所述第一分类中的各个的业务包括: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属于第一分类的业务。类似的,所述第二分类中的各个业务包括:所述组合参数属于第二分类的业务。
优选的,在上述步骤102中,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调度终端的业务传输,具体可以包括:在RLC层之上的高层(如适配层),维护中继承载对应的多个子队列,每个子队列分别对应不同的用户承载或不同类别的用户承载,其中同一类别的用户承载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相同或相近;所述中继承载为第一中继承载或第二中继承载;根据各个子队列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向RLC层的发送缓存递交数据。在RCL层,则可以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将RLC层的发送缓存的数据向底层传输。
这里,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根据各个子队列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向RLC层的发送缓存递交数据,可以包括:根据各个子队列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确定各个子队列的递交周期,其中,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较高的子队列,具有较短的周期;在各个子队列中缓存对应的数据,并按照各个子队列的递交周期,周期性向RLC层的发送缓存递交数据。
这里,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根据各个子队列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向RLC层的发送缓存递交数据,可以包括:在RLC层的发送缓存的剩余容量大于预定阈值时,直接将各个用户数据按照到达顺序递交至所述发送缓存;在RLC层的发送缓存的剩余容量不大于预定阈值时,启动所述子队列缓存对应的用户数据。
优选的,在上述步骤102中,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调度终端的业务传输,具体可以包括:在RLC层维护中继承载对应的多个子队列,每个子队列分别对应不同的用户承载或不同类别的用户承载,其中同一类别的用户承载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相同或相近;所述中继承载为第一中继承载或第二中继承载;根据各个子队列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向RLC层之下的底层传输数据。
优选的,在上述步骤102中,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调度终端的业务传输,具体可以包括:按照中继承载中的各个用户承载的优先级信息,将各个用户承载的数据插入至RLC层的缓存中,其中,所述中继承载为第一中继承载或第二中继承载;较高优先级的数据的插入位置位于较低优先级的数据在所述缓存中的位置的前面;或者,按照各个用户承载的优先级信息,向RLC层的缓存依次插入满足各个用户承载的PBR要求的数据,若缓存仍有剩余,则按照各个用户承载的优先级信息,将各个用户承载的剩余数据依次插入至RLC层的剩余缓存中;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发送RLC层的发送缓存中的数据。
请参照图1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在终端侧的资源调度方法,如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11,终端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其中,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112,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执行LCP过程。
通过以上过程,终端可以获得基于跳数信息和/或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所生成的调度参数,从而据此进行LCP过程,可以为用户提供稳定数据传输服务。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在调度时通过考虑QoS相关参数,终端的跳数信息,甚至各级链路质量等综合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终端尤其是高跳数终端的服务质量和数据传输的需求,提高了系统管理效率。
基于以上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实施上述方法的设备。
请参考图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网络侧设备1200的一结构示意图,包括:处理器1201、收发机1202、存储器1203和总线接口,其中:
所述收发机1202,用于向中继节点发送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其中,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节点所在的各个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包括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总跳数、剩余跳数和跳数级别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收发机1202,还用于在建立一终端的承载时,向所述承载的父中继节点和/或子中继节点发送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述承载包括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以及,相邻中继节点间的中继承载。
优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施主基站12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上1203并可在处理器12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针对终端的业务,建立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UE bearer;以及,在所述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相邻中继节点之间,新建与所述用户承载一一对应的中继承载backhaul bearer。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1201,还用于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确定调度参数,其中:在所述中继节点与下一级节点之间已建立的承载仅包括用户承载时,根据各个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确定各个承载的调度参数,所述下一级节点包括终端和其他中继节点;在所述中继节点与下一级节点之间已建立的承载包括中继承载时,根据各个终端的跳数信息和/或每一跳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确定各个承载的调度参数,其中,在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时,跳数信息较劣的终端对应的承载,和/或,无线回程路径的总传输质量参数较劣的终端对应的承载,具有较优的调度参数。
优选的,所述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是由各级节点测量后上报的,或者,是由网络侧节点根据各级节点上报的链路质量和负荷状态计算得到的。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1201,还用于在发送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之前,针对终端的业务,建立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UE bearer;根据所述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确定所述终端的业务所属的第一分类,所述第一分类包括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或相近的至少一种服务质量参数;在所述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相邻中继节点之间,将所述用户承载对应的中继承载backhaul bearer,映射到所述第一分类对应的第一中继承载上。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1201,还用于在发送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之前,针对终端的业务,建立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UE bearer;根据包括所述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和跳数信息的组合参数,确定所述终端的业务所属的第二分类,所述第二分类包括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或相近,且跳数信息相同或相近的至少一种所述组合参数;在所述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相邻中继节点之间,将所述用户承载对应的中继承载backhaul bearer,映射到所述第二分类对应的第二中继承载上。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1201,还用于在发送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之前,根据所述终端的跳数信息,提升所述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得到修正后的服务质量参数,其中,所述终端的跳数信息较劣,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提升程度越大。
优选的,所述收发机1202,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调度配置信息。
在图12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2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2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20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
处理器12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203可以存储处理器12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请参照图1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网络侧设备130的另一种结构,如图13所示,该网络侧设备130包括:
发送处理单元131,用于向中继节点发送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其中,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节点所在的各个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包括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总跳数、剩余跳数和跳数级别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发送处理单元131,还用于在建立一终端的承载时,向所述承载的父中继节点和/或子中继节点发送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述承载包括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以及,相邻中继节点间的中继承载。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第一承载建立单元,用于在发送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之前,针对终端的业务,建立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UE bearer;以及,在所述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相邻中继节点之间,新建与所述用户承载一一对应的中继承载backhaul bearer。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调度参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确定调度参数,其中:
在所述中继节点与下一级节点之间已建立的承载仅包括用户承载时,根据各个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确定各个承载的调度参数,所述下一级节点包括终端和其他中继节点;
在所述中继节点与下一级节点之间已建立的承载包括中继承载时,根据各个终端的跳数信息和/或每一跳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确定各个承载的调度参数,其中,在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时,跳数信息较劣的终端对应的承载,和/或,无线回程路径的总传输质量参数较劣的终端对应的承载,具有较优的调度参数。
可选的,所述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是由各级节点测量后上报的,或者,是由网络侧节点根据各级节点上报的链路质量和负荷状态计算得到的。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第二承载建立单元,用于在发送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之前,针对终端的业务,建立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UE bearer;根据所述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确定所述终端的业务所属的第一分类,所述第一分类包括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或相近的至少一种服务质量参数;在所述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相邻中继节点之间,将所述用户承载对应的中继承载backhaul bearer,映射到所述第一分类对应的第一中继承载上。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第三承载建立单元,用于在发送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之前,针对终端的业务,建立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UE bearer;根据包括所述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和跳数信息的组合参数,确定所述终端的业务所属的第二分类,所述第二分类包括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或相近,且跳数信息相同或相近的至少一种所述组合参数;在所述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相邻中继节点之间,将所述用户承载对应的中继承载backhaulbearer,映射到所述第二分类对应的第二中继承载上。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参数修正单元,用于在发送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之前,根据所述终端的跳数信息,提升所述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得到修正后的服务质量参数,其中,所述终端的跳数信息较劣,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提升程度越大。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调度配置信息。
请参考图1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中继节点1400的一结构示意图,包括:处理器1401、收发机1402、存储器1403和总线接口,其中:
所述收发机1402,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其中,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节点所在的各个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处理器1401,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调度终端的业务传输。
优选的,所述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包括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总跳数、剩余跳数和跳数级别中的至少一种。
在图14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4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4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40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
处理器14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403可以存储处理器14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优选的,所述收发机1402,还用于接收网络侧在建立一终端的承载时,向中继节点发送的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述中继节点为所述承载的父中继节点或子中继节点,所述承载包括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以及,相邻中继节点间的中继承载。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1401,还用于在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时,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确定调度参数;根据所述调度参数,调度终端的业务传输。
优选的,所述中继节点建立有与所述第一分类对应的第一中继承载,所述第一分类包括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或相近的至少一种服务质量参数,且第一中继承载与所述第一分类中的各个业务的用户承载相映射;或者,
所述中继节点建立有与所述第二分类对应的第二中继承载,所述第二分类包括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或相近,且跳数信息相同或相近的至少一种所述组合参数,所述组合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和跳数信息;且,第二中继承载与所述第二分类中的各个业务的用户承载相映射;
其中,所述服务质量参数是终端的业务的原始服务质量参数,或者是根据所述终端的跳数信息,提升所述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所得到的修正后的服务质量参数,其中,所述终端的跳数信息较劣,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提升程度越大。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1401,还用于在RLC层之上的高层,维护中继承载对应的多个子队列,每个子队列分别对应不同的用户承载或不同类别的用户承载,其中同一类别的用户承载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相同或相近;所述中继承载为第一中继承载或第二中继承载;根据各个子队列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向RLC层的发送缓存递交数据。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1401,还用于根据各个子队列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确定各个子队列的递交周期,其中,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较高的子队列,具有较短的周期;在各个子队列中缓存对应的数据,并按照各个子队列的递交周期,周期性向RLC层的发送缓存递交数据。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1401,还用于在RLC层的发送缓存的剩余容量大于预定阈值时,直接将各个用户数据按照到达顺序递交至所述发送缓存;在RLC层的发送缓存的剩余容量不大于预定阈值时,启动所述子队列缓存对应的用户数据。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1401,还用于在RLC层维护中继承载对应的多个子队列,每个子队列分别对应不同的用户承载或不同类别的用户承载,其中同一类别的用户承载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相同或相近;所述中继承载为第一中继承载或第二中继承载;根据各个子队列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向RLC层之下的底层传输数据。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1401,还用于按照中继承载中的各个用户承载的优先级信息,将各个用户承载的数据插入至RLC层的缓存中,其中,所述中继承载为第一中继承载或第二中继承载;较高优先级的数据的插入位置位于较低优先级的数据在所述缓存中的位置的前面;或者,按照各个用户承载的优先级信息,向RLC层的缓存依次插入满足各个用户承载的PBR要求的数据,若缓存仍有剩余,则按照各个用户承载的优先级信息,将各个用户承载的剩余数据依次插入至RLC层的剩余缓存中;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发送RLC层的发送缓存中的数据。
请参照图1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中继节点150的另一种结构,如图15所示,该中继节点150包括:
接收处理单元151,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其中,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节点所在的各个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调度处理单元152,用于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调度终端的业务传输。
优选的,所述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包括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总跳数、剩余跳数和跳数级别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该中继节点150还包括:
接收处理单元151,还用于接收网络侧在建立一终端的承载时,向中继节点发送的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述中继节点为所述承载的父中继节点或子中继节点,所述承载包括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以及,相邻中继节点间的中继承载。
优选的,所述调度处理单元152,还用于在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时,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确定调度参数;根据所述调度参数,调度终端的业务传输。
优选的,所述中继节点建立有与所述第一分类对应的第一中继承载,所述第一分类包括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或相近的至少一种服务质量参数,且第一中继承载与所述第一分类中的各个业务的用户承载相映射;或者,
所述中继节点建立有与所述第二分类对应的第二中继承载,所述第二分类包括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或相近,且跳数信息相同或相近的至少一种所述组合参数,所述组合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和跳数信息;且,第二中继承载与所述第二分类中的各个业务的用户承载相映射;
其中,所述服务质量参数是终端的业务的原始服务质量参数,或者是根据所述终端的跳数信息,提升所述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所得到的修正后的服务质量参数,其中,所述终端的跳数信息较劣,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提升程度越大。
优选的,所述调度处理单元152,还用于在RLC层之上的高层,维护中继承载对应的多个子队列,每个子队列分别对应不同的用户承载或不同类别的用户承载,其中同一类别的用户承载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相同或相近;所述中继承载为第一中继承载或第二中继承载;根据各个子队列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向RLC层的发送缓存递交数据。
优选的,所述调度处理单元152,还用于根据各个子队列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确定各个子队列的递交周期,其中,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较高的子队列,具有较短的周期;在各个子队列中缓存对应的数据,并按照各个子队列的递交周期,周期性向RLC层的发送缓存递交数据。
优选的,所述调度处理单元152,还用于在RLC层的发送缓存的剩余容量大于预定阈值时,直接将各个用户数据按照到达顺序递交至所述发送缓存;在RLC层的发送缓存的剩余容量不大于预定阈值时,启动所述子队列缓存对应的用户数据。
优选的,所述调度处理单元152,还用于所述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调度终端的业务传输的步骤,包括:在RLC层维护中继承载对应的多个子队列,每个子队列分别对应不同的用户承载或不同类别的用户承载,其中同一类别的用户承载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相同或相近;所述中继承载为第一中继承载或第二中继承载;根据各个子队列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向RLC层之下的底层传输数据。
优选的,所述调度处理单元152,还用于按照中继承载中的各个用户承载的优先级信息,将各个用户承载的数据插入至RLC层的缓存中,其中,所述中继承载为第一中继承载或第二中继承载;较高优先级的数据的插入位置位于较低优先级的数据在所述缓存中的位置的前面;或者,按照各个用户承载的优先级信息,向RLC层的缓存依次插入满足各个用户承载的PBR要求的数据,若缓存仍有剩余,则按照各个用户承载的优先级信息,将各个用户承载的剩余数据依次插入至RLC层的剩余缓存中;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发送RLC层的发送缓存中的数据。
请参照图1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终端1600包括:处理器1601、收发机1602、存储器1603、用户接口1604和总线接口,其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16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上1603并可在处理器16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收发机1602,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其中,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处理器1601,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执行LCP过程。
在图16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6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6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60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1604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16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603可以存储处理器16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请参照图1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终端170,包括:
接收处理单元171,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其中,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调度处理单元172,用于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执行LCP过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3)

1.一种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设备向中继节点发送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其中,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节点所在的各个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每一跳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包括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总跳数、剩余跳数和跳数级别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所述调度辅助信息的步骤,包括:
在建立一终端的承载时,向所述承载的父中继节点和/或子中继节点发送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述承载包括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以及,相邻中继节点间的中继承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送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终端的业务,建立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UE bearer;以及,
在所述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相邻中继节点之间,新建与所述用户承载一一对应的中继承载backhaul bearer。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送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确定调度参数,其中:
在所述中继节点与下一级节点之间已建立的承载仅包括用户承载时,根据各个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确定各个承载的调度参数,所述下一级节点包括终端和其他中继节点;
在所述中继节点与下一级节点之间已建立的承载包括中继承载时,根据各个终端的跳数信息和/或每一跳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确定各个承载的调度参数,其中,在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时,跳数信息较劣的终端对应的承载,和/或,无线回程路径的总传输质量参数较劣的终端对应的承载,具有较优的调度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是由各级节点测量后上报的,或者,是由网络侧节点根据各级节点上报的链路质量和负荷状态计算得到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送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终端的业务,建立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UE bearer;
根据所述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确定所述终端的业务所属的第一分类,所述第一分类包括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或相近的至少一种服务质量参数;
在所述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相邻中继节点之间,将所述用户承载对应的中继承载backhaul bearer,映射到所述第一分类对应的第一中继承载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送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终端的业务,建立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UE bearer;
根据包括所述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和跳数信息的组合参数,确定所述终端的业务所属的第二分类,所述第二分类包括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或相近,且跳数信息相同或相近的至少一种所述组合参数;
在所述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相邻中继节点之间,将所述用户承载对应的中继承载backhaul bearer,映射到所述第二分类对应的第二中继承载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终端的业务所属的第一分类或第二分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的跳数信息,提升所述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得到修正后的服务质量参数,其中,所述终端的跳数信息较劣,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提升程度越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调度配置信息。
11.一种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继节点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其中,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节点所在的各个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每一跳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中继节点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调度终端的业务传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包括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总跳数、剩余跳数和跳数级别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调度辅助信息的步骤,包括:
接收网络侧在建立一终端的承载时,向中继节点发送的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述中继节点为所述承载的父中继节点或子中继节点,所述承载包括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以及,相邻中继节点间的中继承载。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时,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调度终端的业务传输,包括:
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确定调度参数;
根据所述调度参数,调度终端的业务传输。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节点建立有与第一分类对应的第一中继承载,所述第一分类包括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或相近的至少一种服务质量参数,且第一中继承载与所述第一分类中的各个业务的用户承载相映射;或者,
所述中继节点建立有与第二分类对应的第二中继承载,所述第二分类包括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或相近,且跳数信息相同或相近的至少一种组合参数,所述组合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和跳数信息;且,第二中继承载与所述第二分类中的各个业务的用户承载相映射;
所述服务质量参数是终端的业务的原始服务质量参数,或者是根据所述终端的跳数信息,提升所述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所得到的修正后的服务质量参数,其中,所述终端的跳数信息较劣,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提升程度越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调度终端的业务传输的步骤,包括:
在RLC层之上的高层,维护中继承载对应的多个子队列,每个子队列分别对应不同的用户承载或不同类别的用户承载,其中同一类别的用户承载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相同或相近;所述中继承载为第一中继承载或第二中继承载;
根据各个子队列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向RLC层的发送缓存递交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各个子队列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向RLC层的发送缓存递交数据,包括:
根据各个子队列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确定各个子队列的递交周期,其中,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较高的子队列,具有较短的周期;
在各个子队列中缓存对应的数据,并按照各个子队列的递交周期,周期性向RLC层的发送缓存递交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各个子队列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向RLC层的发送缓存递交数据,包括:
在RLC层的发送缓存的剩余容量大于预定阈值时,直接将各个用户数据按照到达顺序递交至所述发送缓存;
在RLC层的发送缓存的剩余容量不大于预定阈值时,启动所述子队列缓存对应的用户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调度终端的业务传输的步骤,包括:
在RLC层维护中继承载对应的多个子队列,每个子队列分别对应不同的用户承载或不同类别的用户承载,其中同一类别的用户承载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相同或相近;所述中继承载为第一中继承载或第二中继承载;
根据各个子队列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向RLC层之下的底层传输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调度终端的业务传输的步骤,包括:
按照中继承载中的各个用户承载的优先级信息,将各个用户承载的数据插入至RLC层的缓存中,其中,所述中继承载为第一中继承载或第二中继承载;较高优先级的数据的插入位置位于较低优先级的数据在所述缓存中的位置的前面;或者,按照各个用户承载的优先级信息,向RLC层的缓存依次插入满足各个用户承载的PBR要求的数据,若缓存仍有剩余,则按照各个用户承载的优先级信息,将各个用户承载的剩余数据依次插入至RLC层的剩余缓存中;
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发送RLC层的发送缓存中的数据。
21.一种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其中,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每一跳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执行LCP过程。
22.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
所述收发机,用于向中继节点发送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其中,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节点所在的各个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每一跳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机,还用于在建立一终端的承载时,向所述承载的父中继节点和/或子中继节点发送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述承载包括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以及,相邻中继节点间的中继承载。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发送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之前,针对终端的业务,建立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UE bearer;以及,在所述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相邻中继节点之间,新建与所述用户承载一一对应的中继承载backhaul bearer。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确定调度参数,其中:
在所述中继节点与下一级节点之间已建立的承载仅包括用户承载时,根据各个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确定各个承载的调度参数,所述下一级节点包括终端和其他中继节点;
在所述中继节点与下一级节点之间已建立的承载包括中继承载时,根据各个终端的跳数信息和/或每一跳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确定各个承载的调度参数,其中,在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时,跳数信息较劣的终端对应的承载,和/或,无线回程路径的总传输质量参数较劣的终端对应的承载,具有较优的调度参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发送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之前,针对终端的业务,建立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UE bearer;根据所述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确定所述终端的业务所属的第一分类,所述第一分类包括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或相近的至少一种服务质量参数;在所述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相邻中继节点之间,将所述用户承载对应的中继承载backhaul bearer,映射到所述第一分类对应的第一中继承载上。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发送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之前,针对终端的业务,建立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UE bearer;根据包括所述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和跳数信息的组合参数,确定所述终端的业务所属的第二分类,所述第二分类包括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或相近,且跳数信息相同或相近的至少一种所述组合参数;在所述无线回程路径中的相邻中继节点之间,将所述用户承载对应的中继承载backhaul bearer,映射到所述第二分类对应的第二中继承载上。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发送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之前,根据所述终端的跳数信息,提升所述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得到修正后的服务质量参数,其中,所述终端的跳数信息较劣,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提升程度越大。
29.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机,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调度配置信息。
30.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处理单元,用于向中继节点发送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其中,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节点所在的各个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每一跳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31.一种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
所述收发机,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其中,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节点所在的各个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每一跳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处理器,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调度终端的业务传输。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机,还用于接收网络侧在建立一终端的承载时,向中继节点发送的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述中继节点为所述承载的父中继节点或子中继节点,所述承载包括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用户承载,以及,相邻中继节点间的中继承载。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时,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确定调度参数;根据所述调度参数,调度终端的业务传输。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节点建立有与第一分类对应的第一中继承载,所述第一分类包括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或相近的至少一种服务质量参数,且第一中继承载与所述第一分类中的各个业务的用户承载相映射;或者,
所述中继节点建立有与第二分类对应的第二中继承载,所述第二分类包括服务质量参数相同或相近,且跳数信息相同或相近的至少一种组合参数,所述组合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和跳数信息;且,第二中继承载与所述第二分类中的各个业务的用户承载相映射;
所述服务质量参数是终端的业务的原始服务质量参数,或者是根据所述终端的跳数信息,提升所述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所得到的修正后的服务质量参数,其中,所述终端的跳数信息较劣,所述服务质量参数的提升程度越大。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RLC层之上的高层,维护中继承载对应的多个子队列,每个子队列分别对应不同的用户承载或不同类别的用户承载,其中同一类别的用户承载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相同或相近;所述中继承载为第一中继承载或第二中继承载;根据各个子队列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向RLC层的发送缓存递交数据。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各个子队列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确定各个子队列的递交周期,其中,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较高的子队列,具有较短的周期;在各个子队列中缓存对应的数据,并按照各个子队列的递交周期,周期性向RLC层的发送缓存递交数据。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RLC层的发送缓存的剩余容量大于预定阈值时,直接将各个用户数据按照到达顺序递交至所述发送缓存;在RLC层的发送缓存的剩余容量不大于预定阈值时,启动所述子队列缓存对应的用户数据。
38.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RLC层维护中继承载对应的多个子队列,每个子队列分别对应不同的用户承载或不同类别的用户承载,其中同一类别的用户承载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相同或相近;所述中继承载为第一中继承载或第二中继承载;根据各个子队列的调度优先级和/或时延要求,向RLC层之下的底层传输数据。
39.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按照中继承载中的各个用户承载的优先级信息,将各个用户承载的数据插入至RLC层的缓存中,其中,所述中继承载为第一中继承载或第二中继承载;较高优先级的数据的插入位置位于较低优先级的数据在所述缓存中的位置的前面;或者,按照各个用户承载的优先级信息,向RLC层的缓存依次插入满足各个用户承载的PBR要求的数据,若缓存仍有剩余,则按照各个用户承载的优先级信息,将各个用户承载的剩余数据依次插入至RLC层的剩余缓存中;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发送RLC层的发送缓存中的数据。
40.一种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其中,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节点所在的各个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每一跳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调度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调度终端的业务传输。
4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
所述收发机,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其中,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每一跳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处理器,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执行LCP过程。
4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终端传输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为调度辅助信息或根据所述调度辅助信息所确定的调度参数,其中,所述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跳数信息和无线回程路径中每一跳链路的传输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调度参数包括终端的业务的调度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时延参数和令牌桶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调度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执行LCP过程。
4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的步骤。
CN201810887325.4A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08092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7325.4A CN110809293B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7325.4A CN110809293B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09293A CN110809293A (zh) 2020-02-18
CN110809293B true CN110809293B (zh) 2022-05-24

Family

ID=69487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87325.4A Active CN110809293B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0929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91079B2 (en) * 2021-01-14 2024-05-21 Apple Inc. Metrics for fairness and latency assurance in IAB network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8702B (zh) * 2020-05-18 2021-09-1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全双工iab系统遍历容量优化方法
CN114531693A (zh) * 2020-11-02 2022-05-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参数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151295A1 (zh) * 2021-01-14 2022-07-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数据包时延预算的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5134871A (zh) * 2021-03-26 2022-09-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iab节点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707070A (zh) * 2021-08-04 2023-0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节点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3893A (zh) * 2008-12-23 2009-07-15 同济大学 基于动态接入路径选择机制的快速接入点切换方法
CN101990325A (zh) * 2009-07-31 2011-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及维护多跳网络服务质量参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3893A (zh) * 2008-12-23 2009-07-15 同济大学 基于动态接入路径选择机制的快速接入点切换方法
CN101990325A (zh) * 2009-07-31 2011-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及维护多跳网络服务质量参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T amp等.R2-1810381 "QoS and Scheduling Considerations for IAB Adaptation Layer".2018,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91079B2 (en) * 2021-01-14 2024-05-21 Apple Inc. Metrics for fairness and latency assurance in IAB networ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09293A (zh) 2020-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09293B (zh) 一种无线回程路径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设备
US1072175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965558B1 (en) Sending data rate information to a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node
CN102598825B (zh) 中继器中的服务质量控制
EP2005669B1 (en) Prioritising data transmission
JP4510826B2 (ja) ユーザ装置の上りリンク送信を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する方法及び基地局
US20190090229A1 (en)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external node, and method therefor
WO2016207590A1 (en) Quality of service in wireless backhauls
CN110636555B (zh) 一种数据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JP6005879B2 (ja) セルラー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無線リソースをスケジュール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WO2010038590A1 (ja) 無線基地局、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システム、割り当て制御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10035449B (zh) 一种数据量报告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EP3123765A1 (en) Evolved node-b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and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supporting attended and unattended services
WO2019240808A1 (en) Backhaul scheduling
CN111757517A (zh) 一种缓冲区状态报告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30336236A1 (en) Methods providing buffer estimation and related network nodes and wireless terminals
WO2023126857A1 (en) Design of delay-aware bsr for xr applications
Afrin et al. An adaptive buffer based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scheme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s over LTE
WO202011405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uffer status report enhancement
CN109756936A (zh) 一种流的映射方法、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01411241B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及移动通信方法
JP543281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US20230217426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Huang et al. Research on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algorithm in bluetooth piconet based on multipriority
EP336927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signalling to re-configure logical channe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31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Applicant before: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