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99794B - 电源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源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99794B
CN106299794B CN201610793697.1A CN201610793697A CN106299794B CN 106299794 B CN106299794 B CN 106299794B CN 201610793697 A CN201610793697 A CN 201610793697A CN 106299794 B CN106299794 B CN 1062997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supply terminal
elastic
connecto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936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99794A (zh
Inventor
李朝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9369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997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99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99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99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997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01R13/05Resilient pins or bla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属于电连接领域。电源连接器包括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公连接器上具有至少一个弹性电源端子和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每个弹性电源端子的第一绝缘基体,母连接器上具有至少一个刚性电源端子和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每个刚性电源端子的第二绝缘基体,一个弹性电源端子与一个刚性电源端子配合使用;对于每个弹性电源端子,该弹性电源端子的第一端固定于一个第一绝缘基体,弹性电源端子靠近第二端的外表面沿纵轴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凸起结构。通过将弹性电源端子设计成多个凸起结构,该多个凸起结构均与母连接器接触,从而减小了电源连接器的接触电阻,使得电源连接器工作时的发热量降低,进而提升了电源连接器的载流能力。

Description

电源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基站中控制模块的单板和背板通过电源连接器实现插合连接。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对控制模块的数据流量的需求成倍增大,导致单板和背板的功率也需要成倍增大。为了满足单板和背板功率成倍增大的需求,需要提升电源连接器的载流能力。而在电源连接器工作的过程中,载流增大会导致电源连接器产生热量快速增加,如果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出,则会影响到单板和背板的性能,甚至出现设备烧毁等严重事故。
而且,由于在网运行的控制模块数量巨大,如果直接报废现有的控制模块,则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电源连接器必须在保持与现有单板和背板插合界面兼容的情况下实现连接器载流能力的提升;同时由于设计空间有限,在进行载流提升的同时电源连接器还不能进行增加额外的设计空间。因此,如何在设计空间有限且保持插合界面兼容的场景下,提升电源连接器的载流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连接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连接器,所述电源连接器包括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所述公连接器上具有至少一个弹性电源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一绝缘基体,每个弹性电源端子的第一端分别固定于一个第一绝缘基体,所述母连接器上具有至少一个刚性电源端子,每个刚性电源端子固定于一个第二绝缘基体。其中,一个弹性电源端子与一个刚性电源端子配合使用,一个弹性电源端子插入对应刚性电源端子形成的槽中。对于每个弹性电源端子,所述弹性电源端子靠近第二端的外表面沿纵轴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凸起结构,当所述公连接器和所述母连接器配合使用时,所述至少两个凸起结构与所述刚性电源端子的内壁接触。
通过将公连接器的弹性电源端子与母连接器插合的一端,设计成至少两个凸起结构,当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配合使用时,该至少两个凸起结构均与母连接器的刚性电源端子内壁可靠接触,形成至少两个触点,从而减小了电源连接器的接触电阻,使得电源连接器工作时的发热量降低,进而提升了电源连接器的载流能力。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一个弹性电源端子具有两个片状子端子,所述两个片状子端子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基体的第一端相连接,每个片状子端子靠近第二端的外表面沿纵轴方向分别具有至少两个对应的凸起结构。通过将弹性电源端子在纵轴方向上设计多个凸起结构,增加了弹性电源端子与刚性电源端子的触点数目,减少了接触电阻,进而减少了电源连接器的散热量,达到提升电源连接器载流能力的目的。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增加与刚性电源端子的触点数目,以减少接触电阻,所述每个片状子端子靠近第二端可以分别沿纵向对应开设有两条缝隙。通过开设缝隙,使得每个凸起结构被分割成三个凸起结构,这样当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插合时,便增加了接触触点的数目,进一步降低了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的接触电阻,从而进一步提升电源连接器的载流能力。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提高弹性电源端子实现的灵活性,弹性电源端子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圆柱形结构靠近第二端的外表面上形成至少两个环形的凸起结构。通过将弹性电源端子在纵轴方向上设计多个凸起结构,增加了弹性电源端子与刚性电源端子的触点数目,减少了接触电阻,进而减少了电源连接器的散热量,达到提升电源连接器载流能力的目的。
结合第一种或者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凸起结构为球面凸起结构。通过将凸起结构设计为球面凸起,使得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之间可以得到平滑、可靠接触。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增大了公连接器的插入导向距离,使得公连接器能够更加容易的插合到母连接器中,对于每个第二绝缘基体,所述第二绝缘基体可以开设有导向孔,其中,所述导向孔顶端横截面的宽度大于所述刚性电源端子的内壁直径,所述导向孔的底端与所述刚性电源端子顶端的内壁平滑对接。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进一步增大了公连接器的插入导向距离,使得公连接器能够更加容易的插合到母连接器中,所述弹性电源端子的第二端的端部具有导向部分。其中,所述导向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刚性电源端子的内壁直径。
结合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弹性电源端子采用片状结构时,为了使弹性电源端子的凸起结构的位置更加稳固,从而提高了弹性电源端子12与刚性电源端子22接触的可靠性,所述弹性电源端子的所述两个片状子端子的第二端的端部还分别对应具有定位部分。其中,每个定位部分的一端与对应的导向部分连接,另一端为所述弹性电源端子的端尾,两个定位部分在所述弹性电源端子的端尾处接触。
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电源端子的第一端具有一体式焊接引脚。通过采用一体式焊接引脚,使得公连接器与PCB配合形成较低热阻的散热路径,提高了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接触触点的散热效率。另外,所述一体式焊接引脚伸出所述第一绝缘基体之外。
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增加电源连接器的散热量,以提升电源连接器的载流能力,所述第一绝缘基体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绝缘基体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通过第二通孔连通刚性电源端子和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电源连接器的外围空间连通,使得电源连接器产生的热量迅速散热到电源连接器的外围空间,提高了散热效率,从而达到提升电源连接器载流能力的目的。
结合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绝缘基体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量,可以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内嵌有散热器。通过第二通孔连通刚性电源端子和热装置,散热器与电源连接器的外围空间接触,使得电源连接器产生的热量迅速散热到电源连接器的外围空间,提高了散热效率,从而达到提升电源连接器载流能力的目的。
结合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量,在公连接器设置有散热器的基础上,母连接器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孔内嵌有弹性散热体。由于散热器与弹性散热体的位置相对,而弹性散热体与刚性电源端子接触,散热器直接与电源连接器的外围空间接触,因此弹性电源端子和刚性电源端子形成的触点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散热到电源连接器的外围空间,提高了散热效率,从而达到提升连接器载流能力的目的。
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公连接器在第一通孔设置有散热器的基础上,为了节约成本,母连接器的第二绝缘基体本身可以采用导热型绝缘体。由于散热器与第二绝缘基体的位置相对,而第二绝缘基体与刚性电源端子接触,散热器直接与电源连接器的外围空间接触,因此弹性电源端子和刚性电源端子形成的触点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散热到电源连接器的外围空间,从而达到提升连接器载流能力的目的。
结合第十种至第十二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器具有至少一个散热齿。通过增加散热齿,增大了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量,从而进一步提升电源连接器的载流能力。
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保证在有限的设计空间中提升电源连接器的载流能力,至少两个凸起结构中相邻的两个凸起结构之间在纵轴方向上的距离为0.5毫米至5毫米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公连接器的弹性电源端子与母连接器插合的一端,设计成多个凸起结构,当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配合使用时,该多个凸起结构均与母连接器的刚性电源端子内壁可靠接触,从而减小了电源连接器的接触电阻,使得电源连接器工作时的发热量降低,进而成倍提升了电源连接器的载流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连接器的公连接器的局部半剖主视图;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连接器的公连接器的局部半剖主视图;
图1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连接器的公连接器的局部半剖主视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母连接器的局部半剖主视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母连接器的局部半剖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插合后的局部半剖主视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部分结构的爆炸立体结构图;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性电源端子12和刚性电源端子22的立体结构图;
图4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性电源端子12和刚性电源端子22插合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图3中虚线A-A为剖面线的电源连接器的局部左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图3中虚线A-A为剖面线的电源连接器的局部左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图3中虚线A-A为剖面线的电源连接器的局部左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图3中虚线A-A为剖面线的电源连接器的局部左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图3中虚线A-A为剖面线的电源连接器的局部左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图3中虚线A-A为剖面线的电源连接器的局部左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图3中虚线A-A为剖面线的电源连接器的局部左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连接器的公连接器的局部半剖主视图,该公连接器上具有至少一个弹性电源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一绝缘基体,每个弹性电源端子和每个第一绝缘基体具有相同的结构,一个弹性电源端子固定于一个第一绝缘基体中。图1A仅以一个弹性电源端子和一个第一绝缘基体为例对公连接器的结构进行解释说明。如图1A所示,公连接器上具有第一绝缘基体11,该第一绝缘基体11用于固定弹性电源端子12的第一端,弹性电源端子12的第二端用于插合到母连接器中。
其中,第一绝缘基体11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1,弹性电源端子12通过第一安装孔111固定于第一绝缘基体11。为了使弹性电源端子12能够更加牢固的固定于第一绝缘基体11中,可以将弹性电源端子12第一端的外壁121与第一安装孔111配合设计,比如,外壁121可采用倒刺结构,该倒刺结构可以是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倒刺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弹性电源端子12的结构介绍
弹性电源端子12靠近第二端的外表面沿纵轴方向具有至少两个凸起结构。其中,纵轴方向是指弹性电源端子12从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也即是图1A中弹性电源端子12中轴线所在的方向。该至少两个凸起结构沿横轴方向向外凸起。该至少两个凸起结构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凸起结构之间在纵轴方向的距离范围可以为0.5毫米至5毫米,以保证在有限的设计空间内实现电源连接器载流能力的提升。其中,相邻的两个凸起结构之间在纵轴方向上的距离,可以由凸起结构的数目决定,当凸起结构的数目越多时,相邻的两个凸起结构之间在纵轴方向上的距离越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弹性电源端子12可以为片状结构,例如,该弹性电源端子具有两个片状子端子,该两个片状子端子的第一端在沿弹性电源端子12的纵向方向上相连。每个片状子端子靠近第二端的外表面上沿纵轴方向分别具有至少两个对应的凸起结构。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弹性电源端子12可以采用圆柱形结构,在圆柱形结构靠近第二端的外表面上形成至少两个环形的凸起结构。每个环形的凸起结构所截圆面的直径大于圆柱结构中未形成凸起结构处所截圆面的直径。当然,弹性电源端子还可以是其他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弹性电源端子12为片状结构为例在图中示出,如图1A中以弹性电源端子12的两个片状子端子对应具有两个凸起结构为例示出,如图1A中的凸起结构122和凸起结构123。优选地,每个凸起结构为球面凸起结构,当然该凸起结构还可以为矩形凸起结构或者三角形凸起结构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母连接器的局部半剖主视图,该母连接器上对应公连接器的每个弹性电源端子,具有至少一个刚性电源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绝缘基体,一个刚性电源端子固定于一个第二绝缘基体中,一个刚性电源端子与一个弹性电源端子配合使用,图2A仅以一个刚性电源端子和一个第二绝缘基体为例对母连接器的结构进行解释说明。如图2A所示,母连接器上具有第二绝缘基体21,该第二绝缘基体21用于固定刚性电源端子22。
其中,第二绝缘基体21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11,刚性电源端子通过第二安装孔211固定于第二绝缘基体21。刚性电源端子22可以为插槽结构,例如,该刚性电源端子22可以为U型插槽结构,U型连接处沿刚性电源端子22的纵向方向,也即是图2A所示的竖直方向。该刚性电源端子具有内壁221和外壁222。
为了使刚性电源端子22能够更加牢固的固定于第二绝缘基体21中,可以将刚性电源端子22的外壁222与第二安装孔211配合设计,比如,外壁222可采用倒刺结构,该倒刺结构可以是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倒刺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3是一种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插合后的局部半剖主视图。如图3所示,当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插合到一起时,弹性电源端子12的多个凸起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与母连接器的刚性电源端子22的内壁221紧密接触,形成多个触点。
导向部分124的结构介绍
在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插合的过程中,为了增大公连接器的插入导向距离,使得公连接器能够更加容易的插合到母连接器中,公连接器的弹性电源端子12的第二端的端部可以具有导向部分124,该导向部分的宽度小于刚性电源端子22的内壁直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弹性电源端子12为片状结构时,弹性电源端子12的两个片状子端子的第二端的端部分别对应具有导向部分124,两个导向部分124沿弹性电源端子12纵向的截面为楔形结构,使得两个导向部分之间的距离小于刚性电源端子22的内壁直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弹性电源端子12为圆柱形结构时,弹性电源端子12在靠近第二端端部的一段可以形成倒圆锥形结构,倒圆锥形截面的圆的直径小于刚性电源端子22的内壁直径。
导向孔212的结构介绍
为了进一步增大公连接器的插入导向距离,母连接器的第二绝缘基体21也可以开设有导向孔212,该导向孔212顶端横截面的宽度大于刚性电源端子22的内壁直径,该导向孔212的底端与刚性电源端子22顶端的内壁221平滑对接。
定位部分125的结构介绍
当弹性电源端子12采用片状结构时,为了保证弹性电源端子12与刚性电源端子22接触的可靠性,弹性电源端子12第二端的端部除了具有导向部分124之外,还可以具有125定位部分,也即是,弹性电源端子12的两个片状子端子的第二端的端部还分别对应具有定位部分125,每个定位部分125的一端与对应的导向部分124连接,另一端暴露出来形成弹性电源端子12的端尾,两个定位部分125在弹性电源端子12的端尾处相互接触形成定位点,以稳固弹性电源端子12的多个凸起结构的位置。
通过将弹性电源端子12设计成多个凸起结构,当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配合使用时,该多个凸起结构与刚性电源端子22之间形成多个触点,减小了电源连接器的接触电阻,使得电源连接器工作时的发热量降低,进而提升了电源连接器的载流能力。
为了进一步地降低电源连接器的发热量,以提升电源连接器的载流能力,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在每个片状子端子靠近第二端分别沿纵向对应开设有两条缝隙128(参见图5),这样每个凸起结构便被分割成了三个凸起结构,使得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之间的触点数目得到进一步增加,从而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的接触电阻得到进一步减小。当然,每个片段子端子开设的缝隙数目还可以大于2,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为了更加清楚的展示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的结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图。图4A给出了一种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部分结构的爆炸立体结构图,图4A中仅以公连接器中的两个弹性电源端子12,每个弹性电源端子12的片状子端子开设有三条缝隙128,母连接器中的两个刚性电源端子22为例示出。由图4A可知,公连接器中用于固定多个弹性电源端子12的多个第一绝缘基体11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相应地,公连接器中用于固定多个刚性电源端子22的多个第二绝缘基体21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图4B是一种弹性电源端子12和刚性电源端子22的立体结构图。图4C是一种弹性电源端子12和刚性电源端子22插合后的立体结构图。
上述结构通过降低电源连接器的产热量实现了电源连接器载流能力的成倍提升,除此之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增加电源连接器的散热量来提升电源连接器的载流能力,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方式: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上均可以设置有散热孔,比如图1A所示的第一通孔112和图2A所示的第二通孔213。下面结合图5对设置有散热孔的电源连接器的结构进行解释说明,图5是以图3中虚线A-A为剖面线的电源连接器的局部左剖视图,如图5所示,第一绝缘基体1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2,第二绝缘基体21与第一通孔112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第二通孔213。该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213用于散热。当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插合时,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213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缝隙,也可以不具有缝隙,图5中仅以不具有缝隙为例示出,本发明实施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由于当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插合时,第二通孔213连通刚性电源端子22和第一通孔112,第一通孔112与电源连接器的外围空间连通,因此通过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213可以将电源连接器产生的热量迅速散热到电源连接器的外围空间,提高了散热效率,从而达到提升电源连接器载流能力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方式中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213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图5仅以一个为例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当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213的数目为多个时,增加了电源连接器与外围空间的散热面积,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量,从而进一步提升电源连接器的载流能力。
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一绝缘基体11设置有第一通孔112,第二绝缘基体21设置有第二通孔213的基础上,公连接器还可以设置有散热器13(比如图1B所示的散热器13),通过提高散热量来提升电源连接器的载流能力。下面结合图6对本实施方式中电源连接器的结构进行解释说明,如图6所示以图3中虚线A-A为剖面线的电源连接器的局部左剖视图。
具体地,第一通孔112中内嵌有散热器13,使得散热器13通过第一通孔112中内嵌于第一绝缘基体11中。为了使散热器13能够更加牢固的内嵌于第一绝缘基体11中,散热器13与第一绝缘基体11接触的边缘可以设置有第一绝缘体配合区131,该绝缘体配合区131与第一通孔112的边缘可以设计成相互咬合的结构,该相互咬合的结构可以为相互咬合的阶梯结构或者其他形状的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孔112与第二通孔213对应设置,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213的数目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当第一通孔112的数目为一个时,该第一通孔112内嵌有一个散热器13;当第一通孔112的数目为多个时,每个第一通孔112均可以内嵌有一个散热器13,也可以是该多个第一通孔112内嵌有同一个散热器13。例如,该多个第一通孔112内嵌有同一个散热器13时,可以将一个散热器13配合多个第一通孔112设计,并内嵌于多个第一通孔112。图6中仅以一个第一通孔112、一个第二通孔213和一个散热器13为例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插合时,第二通孔213和散热器13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缝隙,也可以不具有缝隙,图6中仅以不具有缝隙为例示出,本发明实施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由于当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插合时,第二通孔213连通刚性电源端子22和热装置13,散热器13与电源连接器的外围空间接触,因此通过第一通孔112和热装置13可以将电源连接器产生的热量迅速散热到电源连接器的外围空间,提高了散热效率,从而达到提升电源连接器载流能力的目的。
其中,散热器13可以是板式散热器,或者为具有齿状散热结构的散热器,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者采用高导热率的绝缘材料,本发明实施例对散热器的结构和材料不作具体限定。
当散热器13具有齿状散热结构时(如图1C中散热器13的齿状结构)。下面结合图7对本实施方式中电源连接器的结构进行解释说明,如图7所示以图3中虚线A-A为剖面线的电源连接器的局部左剖视图,散热器13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散热齿132,通过增大散热面积来提高散热量,从而进一步提升电源连接器的载流能力。当然,散热器13还可以具有其他用来增大散热面积的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第三种实施方式:公连接器上设置有散热器13的基础上,母连接器上还可以设置有弹性散热体23(如图2B所示的弹性散热体23),通过提高散热量来提升电源连接器的载流能力。下面结合图8对本实施方式中电源连接器的结构进行解释说明,如图8所示以图3中虚线A-A为剖面线的电源连接器的局部左剖视图。
具体地,第二绝缘基体21与第一绝缘基体11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第二通孔213,该弹性散热体23内嵌于第二通孔213,使得弹性散热体23内嵌于第二绝缘基体21中,并且与刚性电源端子22接触。为了使弹性散热体23能够更加牢固的内嵌于第二绝缘基体21中,弹性散热体23与第二绝缘基体21接触的边缘可以设置有第二绝缘体配合区231,该第二绝缘体配合区231与第二通孔213的边缘可以设计成相互咬合的结构,该相互咬合的结构可以为相互咬合的阶梯结构或者其他形状的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其中,弹性散热体23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者采用高导热率的绝缘材料,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方式中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213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本发明实施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当第一通孔112的数目为一个时,该第一通孔112内嵌有一个散热器13;当第一通孔112的数目为多个时,每个第一通孔112均可以内嵌有一个散热器13,也可以是该多个第一通孔112内嵌有同一个散热器13。同理,当第二通孔213的数目为一个时,第二通孔213内嵌有一个弹性散热体23,当第二通孔213的数目为多个时,每个第二通孔213均可以内嵌有一个弹性散热体23,也可以是多个第二通孔213中内嵌有同一个弹性散热体23。例如,该多个第二通孔213内嵌有同一个弹性散热体23时,可以将一个弹性散热体23配合多个第二通孔213设计,并内嵌于多个第二通孔213。图8中仅以一个第一通孔112、一个第二通孔213、一个散热器13和一个弹性散热体23为例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插合时,弹性散热体23和散热器13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缝隙,也可以不具有缝隙,图8中仅以不具有缝隙为例示出,本发明实施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由于当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插合时,散热器13与弹性散热体23的位置相对,而弹性散热体23与刚性电源端子22接触,散热器13直接与电源连接器的外围空间接触,因此弹性电源端子12和刚性电源端子22形成的触点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散热到电源连接器的外围空间,提高了散热效率,从而达到提升连接器载流能力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量,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以图3中虚线A-A为剖面线的电源连接器的局部左剖视图,散热器13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散热齿132,以增大散热面积,从而进一步提升电源连接器的载流能力。当然,散热器13还可以具有其他用来增大散热面积的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第四种实施方式:公连接器上设置有散热器13的基础上,母连接器的第二绝缘基体21为导热型绝缘体,如图10所示以图3中虚线A-A为剖面线的电源连接器的局部左剖视图。
优选地,第二绝缘基体21为高导热率的导热型绝缘体,以在增加电源连接器散热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其中,当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插合时,散热器13和第二绝缘基体21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缝隙,或者不具有缝隙,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散热器13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者采用高导热率的绝缘材料,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由于当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插合时,散热器13与第二绝缘基体21的位置相对,而第二绝缘基体21与刚性电源端子22接触,散热器13直接与电源连接器的外围空间接触,因此弹性电源端子12和刚性电源端子22形成的触点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散热到电源连接器的外围空间,从而达到提升连接器载流能力的目的。
当然,在该实施方式中,散热器13也可以具有齿状散热结构时,如图11所示以图3中虚线A-A为剖面线的电源连接器的局部左剖视图,散热器13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散热齿132,以增大散热面积,从而进一步提升电源连接器的载流能力。其中,散热器13还可以具有其他用来增大散热面积的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下面结合图5至图11中对未进行解释说明的进行解释说明。
其中,标记127是弹性电源端子12的两个片状子端子的第一端在沿弹性电源端子12的纵向方向上相连的部分。标记128为弹性电源端子12的片状子端子开设的两条缝隙。
标记126是弹性电源端子12的引脚,该引脚126设置于弹性电源端子12的第一端,具体地,该弹性电源端子12的每个片状端子的第一端具有引脚126,该引脚126可以为一体式焊接引脚126,图1A中的标记126为引脚的剖面主视图。由图5至图11中任一附图可知,该一体式焊接引脚126伸出第一绝缘基体之外。该一体式焊接引脚126可以与子板的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进行最大面积的焊接连接。通过采用一体式焊接引脚,一方面减小了弹性电源端子12与PCB的连接电阻,,从而降低了电源连接器的产热量,另一方面增大了焊接面积,使得弹性电源端子与PCB的散热面积增大,提高了散热效率,从而达到提升电源连接器载流能力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连接器,通过将公连接器的弹性电源端子与母连接器插合的一端,设计成至多个凸起结构,当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配合使用时,该多个凸起结构均与母连接器的刚性电源端子内壁可靠接触,形成多个触点,从而减小了电源连接器的接触电阻,从而大大降低了电源连接器工作时的发热量,使得可以不增大电源连接器原有的设计空间,并且保证插合界面兼容的情况下,提升了电源连接器的载流能力。
进一步地,通过增加散热孔或者散热器为电源连接器提供了较低热阻的散热路径,提高了电源连接器自身的散热效率,从而实现了电源连接器载流能力的成倍提升。
另外,通过将弹性电源端子的引脚设计成一体式焊接引脚使得公连接器与PCB配合形成较低热阻的散热路径,进一步地提高了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接触触点的散热效率,从而更进一步地提升了电源连接器的载流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连接器包括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所述公连接器上具有至少一个弹性电源端子和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每个弹性电源端子的第一绝缘基体,所述母连接器上具有至少一个刚性电源端子和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每个刚性电源端子的第二绝缘基体,一个弹性电源端子与一个刚性电源端子配合使用;
对于每个弹性电源端子,所述弹性电源端子的第一端固定于一个第一绝缘基体,所述弹性电源端子靠近第二端的外表面沿纵轴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凸起结构,当所述公连接器和所述母连接器配合使用时,所述至少两个凸起结构与所述刚性电源端子的内壁接触;
所述第一绝缘基体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内嵌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具有至少一个散热齿;
所述第二绝缘基体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孔内嵌有弹性散热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电源端子具有两个片状子端子,所述两个片状子端子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基体的第一端相连接,每个片状子端子靠近第二端的外表面沿纵轴方向上分别具有至少两个对应的凸起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片状子端子靠近第二端分别沿纵向对应开设有两条缝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电源端子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圆柱形结构靠近第二端的外表面上形成至少两个环形的凸起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凸起结构为球面凸起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第二绝缘基体,所述第二绝缘基体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顶端横截面的宽度大于刚性电源端子的内壁直径,所述导向孔的底端与所述刚性电源端子顶端的内壁平滑对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电源端子的第二端的端部具有导向部分,所述导向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刚性电源端子的内壁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对于采用片状子端子结构的弹性电源端子,所述弹性电源端子的两个片状子端子的第二端的端部分别对应具有定位部分,每个定位部分的一端与对应的导向部分连接,另一端为所述弹性电源端子的端尾,两个定位部分在所述弹性电源端子的端尾处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电源端子的第一端具有一体式焊接引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基体为导热型绝缘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凸起结构中相邻的两个凸起结构之间在纵轴方向上的距离为0.5毫米至5毫米之间。
CN201610793697.1A 2016-08-31 2016-08-31 电源连接器 Active CN1062997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93697.1A CN106299794B (zh) 2016-08-31 2016-08-31 电源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93697.1A CN106299794B (zh) 2016-08-31 2016-08-31 电源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99794A CN106299794A (zh) 2017-01-04
CN106299794B true CN106299794B (zh) 2019-06-21

Family

ID=57673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93697.1A Active CN106299794B (zh) 2016-08-31 2016-08-31 电源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9979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03864A (en) * 1933-01-21 1934-01-04 Ernst Kleinman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electrical contact plugs or pins
EP0132664A3 (en) * 1983-07-26 1986-01-15 Augat Inc. Compliant pin for solderless termination to a printed wiring board
CN2030763U (zh) * 1987-01-09 1989-01-11 沈阳无线电二厂 鼓形弹性电接触对
CN201436722U (zh) * 2009-07-17 2010-04-07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
CN101794941A (zh) * 2010-03-25 2010-08-04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电源连接器插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210870A (ja) * 2014-04-24 2015-11-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接点接続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03864A (en) * 1933-01-21 1934-01-04 Ernst Kleinman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electrical contact plugs or pins
EP0132664A3 (en) * 1983-07-26 1986-01-15 Augat Inc. Compliant pin for solderless termination to a printed wiring board
CN2030763U (zh) * 1987-01-09 1989-01-11 沈阳无线电二厂 鼓形弹性电接触对
CN201436722U (zh) * 2009-07-17 2010-04-07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
CN101794941A (zh) * 2010-03-25 2010-08-04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电源连接器插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99794A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46538B (zh) 电源连接器
US8523610B2 (en) Connector for multiple interface connection standards
CN207098137U (zh) 连接器组合
CN205864936U (zh) 电子设备散热结构
CN104466466A (zh) 表面焊接式usb插座连接器
CN204118388U (zh) 具有中间屏蔽片的usb3.1插头连接器
CN203279430U (zh) 小型可插拔模块散热结构
CN203456481U (zh) 接线盒
CN204118319U (zh) 一种大电流板到板连接器
CN207398397U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106299794B (zh) 电源连接器
CN106856266A (zh) 电源连接器
CN202662875U (zh) Usb连接器
EP3179627A1 (en) Photovoltaic junction box
CN101950869A (zh) 一种大电流电源连接器
CN205452592U (zh) 一种连接器
CN208923447U (zh) 电连接器
CN206922158U (zh) 数据线
CN106535590B (zh) 散热组件
US9674987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N203631784U (zh) 电连接器及具有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CN205863487U (zh) 线缆连接器
CN109510008A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206180186U (zh) 一种组合式接触端子大电流连接器
CN204391314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