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99783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99783B
CN106299783B CN201610844544.5A CN201610844544A CN106299783B CN 106299783 B CN106299783 B CN 106299783B CN 201610844544 A CN201610844544 A CN 201610844544A CN 106299783 B CN106299783 B CN 1062997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ontology
winding displacement
groove
seat ont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445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99783A (zh
Inventor
王健
吕世松
刘秀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tai Weixia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entai Weixia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entai Weixia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entai Weixia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4454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997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99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99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99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997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91Coupling devices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or self alig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上述的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座体和第一金属端子,第一座体上开设有容端槽和第一凹槽,容端槽与第一凹槽连通,第一金属端子伸入容端槽内;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座体、第三座体以及排线,第二座体包括座本体和连接部,座本体与连接部连接,且座本体与连接部之间存在插排孔;座本体上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三座体位于第二凹槽内,且第三座体能够相对于座本体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滑动;上述的连接器,可以将第二座体固定于电路板上,当第三座体相对于座本体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滑动时,排线的端部不会在插排孔或插孔内滑动,可以解决连接器的接触不稳定的问题。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连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的连接器的公座与母座之间的通过较多的端子进行转接,以使连接器的在保证具有较好的浮动容差性能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电气性能;然而,由于连接器用于转接的端子的数目较多,当公座与母座之间相对运动时,连接器存在接触不稳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连接器存在接触不稳定的问题,提供一种连接器。
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座体和第一金属端子,所述第一座体上开设有容端槽和第一凹槽,所述容端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第一金属端子伸入所述容端槽内,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金属端子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
第二座体,包括座本体和连接部,所述座本体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且所述座本体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插排孔;所述座本体上开设有第二凹槽;
第三座体,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第三座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座本体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滑动;所述第三座体开设有插孔和第三凹槽,所述插孔与所述第三凹槽连通,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部设有凸台,所述第一座体位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凸台卡入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座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三座体沿第三方向滑动;以及
排线,具有柔性,所述排线分别位于所述插排孔、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内,且所述排线穿设于所述插孔内,所述排线与所述第一金属端子电连接。
上述的连接器,可以将第二座体固定于电路板上,排线远离第一座体的端部可以通过金属端子与电路板上的其他电子元器件电连接,此时金属端子可以焊接于电路板的焊板上;当然,也可将排线远离第一座体的端部直接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焊板上,以与其他电子元器件电连接;由于第三座体能够相对于座本体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滑动,使连接器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均具有一定的容差性;由于第一座体能够相对于第三座体沿第三方向滑动,使连接器在第三方向具有一定的容差性;排线具有柔性,排线分别位于插排孔、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内,且排线穿设于所述插孔内,使排线与第一金属端子电连接,减少了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之间通过端子进行转接的数目,至少避免了在第二座体与第三座体之间的相对滑动处通过端子进行转接,又由于排线的两端可以分别固定于插排孔和插孔内,即当第三座体相对于座本体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滑动时,排线的端部不会在插排孔或插孔内滑动,可以解决连接器的接触不稳定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座本体上,可以方便连接器的拆装,特别是,当排线是穿设于插排孔内的设置方式时,可以先将排线的一端穿设于插孔内,其次再将排线的另一端放置于座本体与连接部相对的位置处,最后再将连接部连接于座本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线穿设于所述插排孔内,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所述座本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勾卡入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卡勾卡入所述第二卡槽内,使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座本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线包括排线本体、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排线本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所述排线本体穿设于所述插排孔内,且所述排线本体抵接于所述座本体和所述第三座体之间,所述第一抵接部分别抵接于所述座本体和连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卡入所述插孔内,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第一金属端子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线上开设有多个开口槽,可以减少当座本体相对于第三座体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滑动时排线产生的内应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包括凸台本体和限位部,所述凸台本体与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第一座体上还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第四凹槽和其中一个所述开口槽内,使第一座体相对于第三座体仅能沿第三方向滑动,从而使排线始终与第一金属端子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座本体一体成型,使第一座体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还包括第二金属端子,所述第二金属端子伸入所述插排孔内;
所述排线包括排线本体、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排线本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所述排线本体抵接于所述座本体与所述第三座体之间;所述第一抵接部卡入所述插排孔内,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金属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抵接部卡入所述插孔内,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第一金属端子电连接,第二金属端子可以焊接于电路板的焊接板上,并将第二座体固定于电路板上;第一抵接部卡入插排孔内,且第二金属端子伸入插排孔内,使第二金属端子与第一抵接部相对静止,从而使二者保持良好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本体和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弹性本体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所述座本体上还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弹性本体卡入所述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三座体抵接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上;当所述第三座体相对于所述座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三座体挤压所述第一弯折部;当第一座体分离于第三座体时,第一弯折部推动第三座体复位;
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二弹性本体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弹性本体与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座本体上还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弹性本体卡入所述第二插槽内,所述第三座体抵接于所述第二弯折部上;当所述第三座体相对于所述座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三座体挤压所述第二弯折部;当第一座体分离于第三座体时,第二弯折部推动第三座体复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座体相对于所述座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滑动距离小于或等于1mm;或所述第三座体相对于所述座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滑动距离小于或等于1mm。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连接器的第二连接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6为图4所示连接器的第二连接组件的爆炸图;及
图7为图6所示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二座体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连接器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连接器的首选实施例。但是,连接器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连接器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连接器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0为浮动的板对板连接器。连接器10包括第一连接组件100和第二连接组件200。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组件100包括第一座体110和第一金属端子120,第一座体110上开设有容端槽112和第一凹槽114,容端槽112与第一凹槽114连通,第一金属端子120伸入容端槽112内,至少部分第一金属端子120位于第一凹槽114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座体110呈长方体状。容端槽112开设于第一座体110的顶面上。容端槽112的数目为2N(n=1,2,3……)个,2N个容端槽112并排开设于第一座体110的顶面,且2N个容端槽112均与第一凹槽114连通。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2N个容端槽112分成两排开设于第一座体110的顶面,即每排有N个容端槽112。其中一排的N个容端槽112一一对应于另外一排的N个容端槽112。第一金属端子120呈90°弯折。第一金属端子120的数目为2N个,2N个第一金属端子120一一位于2N个容端槽112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座体110的两端均设有握持端116,以便使用者较好地握持第一座体110。
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组件200包括第二座体210、第三座体220以及排线230。第二座体210包括座本体211和连接部212,座本体211与连接部212连接,且座本体211与连接部212之间形成插排孔213。座本体211上开设有第二凹槽211a。第三座体220位于第二凹槽211a内,且第三座体220能够相对于座本体211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滑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沿X轴方向,第二方向为沿Y轴方向。第三座体220包括主体222、两个第一滑动部223和两个第二滑动部224,两个第一滑动部223分别连接于主体222上在X轴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座本体211上开设有与第二凹槽211a连通的两个第一滑槽211b,两个第一滑动部223位于相应的一个第一滑槽211b内,且两个第一滑动部223均能在相应的一个第一滑槽211b内滑动,使第三座体220能够相对于座本体211沿第一方向滑动。
两个第二滑动部224分别连接于主体222上在Y轴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且两个第二滑动部224能够相对于座本体211滑动,使第三座体220能够相对于座本体211沿第二方向滑动。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12的数目为两个,两个连接部212分别位于座本体211上沿X轴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且两个连接部212均连接于座本体211上,两个连接部212与座本体211之间均形成插排孔213。
如图2所示,第三座体220开设有插孔225和第三凹槽226,插孔225与第三凹槽226连通,第三凹槽226的底部设有凸台2262,第一座体110位于第三凹槽226内,凸台2262卡入第一凹槽114内,第一座体110能够相对于第三座体220沿第三方向滑动。在本实施例中,插孔225开设于第三座体220的底面,第三凹槽226开设于第三座体220的顶面,插孔225与第三凹槽226连通。第三方向为沿Z轴方向。插孔225的数目为两个。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台2262的侧壁上开设有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2262a,第一凹槽114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二滑槽2262a相适应的凸起(图中未示出),凸起能够在第二滑槽2262a(如图3所示)内滑动,使第一座体110能够相对于第三座体220沿第三方向滑动。
再次参见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台2262上设有第一导入部2262b,第一凹槽114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导入部1142,第一导入部2262b与第二导入部1142之间能够相对滑动,使第一座体110能够相对于第三座体220沿第三方向滑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入部2262b设于凸台2262的顶面的边缘处。第二导入部1142设于第一凹槽114的内壁的边缘处。第一导入部2262b和第二导入部1142均为倾斜面,且第一导入部2262b与第二导入部1142相适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座体220相对于座本体211沿第一方向的滑动距离小于或等于1mm。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座体220相对于座本体211沿第一方向的滑动距离等于1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座体220相对于座本体211沿第二方向的滑动距离小于或等于1mm。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座体220相对于座本体211沿第二方向的滑动距离等于1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座体110相对于第三座体220沿第三方向的滑动距离小于或等于1mm。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座体110相对于第三座体220沿第三方向的滑动距离等于1mm。
如图2所示,排线230具有柔性。排线230分别位于插排孔213、第二凹槽211a和第三凹槽226内,且排线230穿设于插孔225内,排线230与第一金属端子120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排线230的横截面呈S型。排线230的一端位于插排孔213内,另一端穿设于插孔225内,且排线230分别位于第二凹槽211a和第三凹槽226内。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排线230上设有N个间隔排列的金属片235。排线230的数目为两个。第一个排线230穿设于其中一个插孔225内,且第一个排线230上的N个金属片235与其中N个第一金属端子120一一对应电连接。第二个排线230穿设于另外一个插孔225内,且第二个排线230上的N个金属片235与另外N个第一金属端子120一一对应电连接。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212可拆卸连接于座本体211上,可以方便连接器10的拆装,特别是,当排线230是穿设于插排孔213内的设置方式时,可以先将排线230的一端穿设于插孔225内,其次再将排线230的另一端放置于座本体211与连接部212相对的位置处,最后再将连接部212连接于座本体211上。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12呈长条状。连接部212的两端均连接于座本体211上。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排线230穿设于插排孔213内,连接部21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勾2122和第二卡勾2124,座本体211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槽2112和第二卡槽2114,第一卡勾2122卡入第一卡槽2112内,第二卡勾2124卡入第二卡槽2114内,使连接部212可拆卸连接于座本体211上。在本实施例中,排线230穿设于插排孔213内,排线230远离第一金属端子120的端部直接焊接于电路板(图中未示出)的焊板上,此时排线230与电路板之间无需经过端子进行转接,使连接器10具有较好的电连接性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212和座本体211之间还可以通过螺钉进行连接。
同时参见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排线230包括排线本体232、第一抵接部233和第二抵接部234,排线本体23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抵接部233和第二抵接部234,排线本体232穿设于插排孔213内,且排线本体232抵接于座本体211和第三座体220之间,第一抵接部233分别抵接于座本体211和连接部212,第二抵接部234卡入插孔225内,第二抵接部234与第一金属端子120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233的厚度和第二抵接部234的厚度均大于排线本体232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233和第二抵接部234均为板块状结构,第一抵接部233垂直于第二抵接部234,且第一抵接部233平行于电路板。第一抵接部233通过焊接连接于电路板的焊接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排线230上开设有多个开口槽236,可以减少当座本体211相对于第三座体220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滑动时排线230产生的内应力。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开口槽236均开设于排线本体232上。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台2262包括凸台本体2262c和限位部2262d,凸台本体2262c与限位部2262d连接,第一座体110上还开设有第四凹槽112,限位部2262d分别位于第四凹槽112和其中一个开口槽236内,使第一座体110相对于第三座体220仅能沿第三方向滑动,从而使排线230始终与第一金属端子120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2262d为连接条,限位部2262d连接于凸台本体2262c的中间位置处,限位部2262d远离凸台本体2262c的端部连接于第三凹槽226的内壁上。限位部2262d的数目为两个。两个限位部2262d分别连接于凸台本体2262c的两侧,且将第四凹槽112分隔为两部分。
可以理解,连接部212与座本体211之间的连接不仅限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方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212和座本体211之间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胶接进行连接。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212与座本体211一体成型,使第一座体110的结构更加紧凑。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12和座本体211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212和座本体211也可以通过铸造一体成型。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10还包括第二金属端子400,第二金属端子400伸入插排孔213内。排线230包括排线本体232、第一抵接部233和第二抵接部234,排线本体23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抵接部233和第二抵接部234,排线本体232抵接于座本体211与第三座体220之间。第一抵接部233卡入插排孔213内,第一抵接部233与第二金属端子400电连接。第二抵接部234卡入插孔225内,第二抵接部234与第一金属端子120电连接,第二金属端子400可以焊接于电路板的焊接板上,并将第二座体210固定于电路板上。第一抵接部233卡入插排孔213内,且第二金属端子400伸入插排孔213内,使第二金属端子400与第一抵接部233电连接,从而使二者保持良好接触。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233和第二抵接部234均为板块状结构,且第一抵接部233和第二抵接部234相互平行。第二金属端子400呈90°弯折,第二金属端子400的一端通过焊接连接于电路板的焊板上,另一端伸入插排孔213内。第一抵接部233卡入插排孔213内与第二金属端子400电连接。同时参见图4,第一金属端子120伸入容端槽112内,第二抵接部234卡入插孔225内与第一金属端子120电连接。同时参见图7,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金属端子400的数目为2N个,其中N个第二金属端子400并排伸入其中一个连接部212与座本体211之间形成的插排孔213内,以与第一个排线230上的N个金属片235一一对应接触。另外N个第二金属端子400并排伸入另外一个连接部212与座本体211之间形成的插排孔213内,以与第二个排线230上的N个金属片235一一对应接触。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1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500和第二弹性件600。再次参见图4,第一弹性件500包括第一弹性本体510和第一弯折部520,第一弹性本体510与第一弯折部520连接。座本体211上还开设有第一插槽2115,第一弹性本体510卡入第一插槽2115内,第三座体220抵接于第一弯折部520上。当第三座体220相对于座本体211沿第一方向滑动时,第三座体220挤压第一弯折部520。当第一座体110分离于第三座体220时,第一弯折部520推动第三座体220复位。第二弹性件600包括第二弹性本体610和第二弯折部620,第二弹性本体610与第二弯折部620连接。座本体211上还开设有第二插槽2116,第二弹性本体610卡入第二插槽2116内,第三座体220抵接于第二弯折部620上。当第三座体220相对于座本体211沿第二方向滑动时,第三座体220挤压第二弯折部620。当第一座体110分离于第三座体220时,第二弯折部620推动第三座体220复位。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槽2115和第一弹性件500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插槽2115分别设置于座本体211上,两个第一弹性件500的第一弹性本体510分别卡入相应的一个第一插槽2115内。两个第一弹性件500的第一弯折部520分别抵接于第三座体220的两侧,当第三座体220相对于座本体211沿第一方向的正方向或反方向滑动时,第三座体220挤压于其中一个第一弹性件500的第一弯折部520上。
如图7所示,第二插槽2116和第二弹性件600的数目均为四个,其中两个第二插槽2116并排设置于座本体211的一端,另外两个第二插槽2116并排设置于座本体211的另一端。四个第二弹性件600的第二弹性本体610分别卡入相应的一个第二插槽2116内,其中两个第二弹性件600的第二弯折部620均抵接于第三座体220的一侧,另外两个第二弹性件600的第二弯折部620均抵接于第三座体220的另一侧。当第三座体220相对于座本体211沿第二方向的正方向或反方向滑动时,第三座体220挤压于其中两个第二弹性件600的第二弯折部620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弹性本体610的外壁上设有卡台612,卡台612卡入第二插槽2116的内壁上,使第二弹性本体610与座本体211的连接更加牢固。
上述的连接器10,可以将第二座体210固定于电路板上,排线230远离第一座体110的端部可以通过金属端子与电路板上的其他电子元器件电连接,此时金属端子可以焊接于电路板的焊板上。当然,也可将排线230远离第一座体110的端部直接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焊板上,以与其他电子元器件电连接。由于第三座体220能够相对于座本体211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滑动,使连接器10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均具有一定的容差性。由于第一座体110能够相对于第三座体220沿第三方向滑动,使连接器10在第三方向具有一定的容差性。
排线230具有柔性,排线230分别位于插排孔213、第二凹槽211a和第三凹槽226内,且排线230穿设于插孔225内,使排线230与第一金属端子120电连接,减少了第一座体110与第二座体210之间通过端子进行转接的数目,至少避免了在第二座体210与第三座体220之间的相对滑动处通过端子进行转接,又由于排线230的两端可以分别固定于插排孔213和插孔225内,即当第三座体220相对于座本体211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滑动时,排线230的端部不会在插排孔213或插孔225内滑动,可以解决连接器10的接触不稳定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座体和第一金属端子,所述第一座体上开设有容端槽和第一凹槽,所述容端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第一金属端子伸入所述容端槽内,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金属端子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
第二座体,包括座本体和连接部,所述座本体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且所述座本体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插排孔;所述座本体上开设有第二凹槽;
第三座体,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第三座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座本体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滑动;所述第三座体开设有插孔和第三凹槽,所述插孔与所述第三凹槽连通,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部设有凸台,所述第一座体位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凸台卡入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座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三座体沿第三方向滑动;以及
排线,具有柔性,所述排线分别位于所述插排孔、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内,且所述排线穿设于所述插孔内,所述排线与所述第一金属端子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座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座本体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座本体的高度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座本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穿设于所述插排孔内,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所述座本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勾卡入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卡勾卡入所述第二卡槽内,使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座本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包括排线本体、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排线本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所述排线本体穿设于所述插排孔内,且所述排线本体抵接于所述座本体和所述第三座体之间,所述第一抵接部分别抵接于所述座本体和连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卡入所述插孔内,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第一金属端子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上开设有多个开口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包括凸台本体和限位部,所述凸台本体与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第一座体上还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第四凹槽和其中一个所述开口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座本体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金属端子,所述第二金属端子伸入所述插排孔内;
所述排线包括排线本体、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排线本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所述排线本体抵接于所述座本体与所述第三座体之间;所述第一抵接部卡入所述插排孔内,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金属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抵接部卡入所述插孔内,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第一金属端子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本体和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弹性本体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所述座本体上还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弹性本体卡入所述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三座体抵接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上;当所述第三座体相对于所述座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三座体挤压所述第一弯折部;
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二弹性本体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弹性本体与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座本体上还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弹性本体卡入所述第二插槽内,所述第三座体抵接于所述第二弯折部上;当所述第三座体相对于所述座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三座体挤压所述第二弯折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座体相对于所述座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滑动距离小于或等于1mm;或所述第三座体相对于所述座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滑动距离小于或等于1mm。
CN201610844544.5A 2016-09-22 2016-09-22 连接器 Active CN1062997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44544.5A CN106299783B (zh) 2016-09-22 2016-09-22 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44544.5A CN106299783B (zh) 2016-09-22 2016-09-22 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99783A CN106299783A (zh) 2017-01-04
CN106299783B true CN106299783B (zh) 2019-02-15

Family

ID=57712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44544.5A Active CN106299783B (zh) 2016-09-22 2016-09-22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997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6764A (zh) * 2017-02-28 2017-06-09 深圳市深台帏翔电子有限公司 连接组件及其连接器
CN108631077A (zh) * 2017-03-22 2018-10-09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模块
CN109103696A (zh) * 2017-06-21 2018-12-28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浮动式连接器
TWI676319B (zh) * 2018-10-11 2019-11-01 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板對板連接器組合
EP3847723A4 (en) * 2018-10-23 2022-04-2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THREE-WAY CONVERSION AND TRANSMISSION CIRCUIT CONNECTOR AND MODULE
JP7297622B2 (ja) * 2019-09-20 2023-06-2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JP2021051934A (ja) * 2019-09-25 2021-04-01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CN112787138B (zh) * 2020-12-30 2022-10-14 立讯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高速连接器组件
CN113488789B (zh) * 2021-05-31 2022-09-09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导体结构及电连接模块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27772A (ko) * 2003-09-16 2005-03-21 박성기 컨넥터
CN2687877Y (zh) * 2003-10-01 2005-03-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板对板电连接器
CN101093917A (zh) * 2006-06-22 2007-12-26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件
CN201112668Y (zh) * 2006-12-05 2008-09-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N201352618Y (zh) * 2009-01-10 2009-11-25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N206076547U (zh) * 2016-09-22 2017-04-05 深圳市深台帏翔电子有限公司 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27772A (ko) * 2003-09-16 2005-03-21 박성기 컨넥터
CN2687877Y (zh) * 2003-10-01 2005-03-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板对板电连接器
CN101093917A (zh) * 2006-06-22 2007-12-26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件
CN201112668Y (zh) * 2006-12-05 2008-09-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N201352618Y (zh) * 2009-01-10 2009-11-25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N206076547U (zh) * 2016-09-22 2017-04-05 深圳市深台帏翔电子有限公司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99783A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99783B (zh) 连接器
CN107305982B (zh) 连接器端子
CN206076547U (zh) 连接器
US20140235113A1 (en) Female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arm extension protection
US7182608B2 (en) Chess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1560887B1 (ko) 커넥터
CN110277659B (zh) 连接件以及插座
US7229328B2 (en) Female contact
EP3467950A1 (en) Connector
WO2016188445A1 (zh) 正反双向插接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和弹性卡扣
CN104218357A (zh) 电连接器
US10622743B2 (en) Terminal module with a conductive obliquely wound coil spring held against an electrical contact member and connector having such a terminal module
CN105789957B (zh) 双面两用正反插连接头
CN106299781B (zh) 连接器
EP2613410A1 (en)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improper insertion of connector
US9948048B2 (en) Splitter terminal and connector
US9711877B2 (en) Plug and connector module
JP2012038497A5 (zh)
JP6215119B2 (ja) Usbレセプタクル
TW201941502A (zh) 端子台
JP7004228B2 (ja) 拡張型コネクタ組立体
TW201711298A (zh) 正反雙向插接之電連接器及其端子和彈性卡扣
CN216671989U (zh) 一种具有多触位电源件连接器
CN217009666U (zh) 一种易组装的连接器母座
CN216289087U (zh)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