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84005A - 分散环形交叉组织的机动车多路交叉口通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散环形交叉组织的机动车多路交叉口通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284005A CN106284005A CN201610720680.3A CN201610720680A CN106284005A CN 106284005 A CN106284005 A CN 106284005A CN 201610720680 A CN201610720680 A CN 201610720680A CN 106284005 A CN106284005 A CN 10628400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th
- traffic
- traffic flow
- hand rotation
- rotary isla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2—Crossings, junctions or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roads on the same level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散环形交叉组织的机动车多路交叉口通行方法,进一步利用交叉口的内部空间,结合环形交叉口无需信号控制且能够尽量减少冲突点的优势,将环形交叉口改造为由若干个小型环交组成的无信控交叉口,并进行分散式的交叉口流线组织。本发明的方法的优势在于:①无需信号控制,避免信控所造成的损失时间及复杂的相位相序关系;②更多地利用起交叉口内部的空间资源;③相比传统的环形交叉口而言,绕行距离短,尤其是进口道向其左侧相邻道路出口道方向通行的车辆;④通过环岛将多数冲突点转化为汇流、合流点,减少各个方向交通流之间的相互干扰;⑤除了多路交叉的城市道路,也可应用于传统的十字型交叉口或T型交叉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散环形交叉组织的机动车多路交叉口通行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道路中,环形交叉口在相交道路多或交叉口畸形的情况中应用较多,但环形交叉口通常由于环岛占地面积大而折损通行能力,同时也导致车辆绕行距离长(尤其是左转车辆)。
因此,现代环形交叉口的通行需要一种更加高效的交通组织方式。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散环形交叉组织的机动车多路交叉口通行方法,进一步利用交叉口的内部空间,结合环形交叉口无需信号控制且能够尽量减少冲突点的优势,将环形交叉口改造为由若干个小型环交组成的无信控交叉口,并进行分散式的交叉口流线组织,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散环形交叉组织的机动车多路交叉口通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于n路交叉的环形交叉口,每条进口道前设置1个小型环岛,交叉口中央设置1个中心环岛,即需要n个小型环岛及1个中心环岛;
S2、对于任一进口道,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编为1号进口,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对其右侧每个进口道由2至n进行编号;
S3、当n≥4且n为奇数时,由1号进口道,通往2,···,[n/2]号出口道的交通流均采用右转路径,反向交通流均采用左转路径;通往[n/2]+3,···,n号出口的交通流均采用左转路径,反向交通流均采用右转路径;通往[n/2]+1、[n/2]+2号出口道的交通流则可能具有两种路径选择,一是采用右转路径,二是经由中心岛通往目标方向,需根据各条道路的实际交叉形式及路径长短确定选择的路径,反向交通流亦然;
S4、当n≥4且n为偶数时,由1号进口道,通往2,···,[n/2]号出口道的交通流均采用右转路径,反向交通流均采用左转路径;通往[n/2]+2,···,n号出口的交通流均采用左转路径,反向交通流均采用右转路径;通往[n/2]+1号出口道的交通流则可能具有左转、右转、经由中心岛三种路径选择,需根据道路的实际交叉形式及路径长短确定所选的路径,反向交通流亦然。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小型环岛交通流按逆时针设置,中心环岛交通流与各小型环岛呈齿轮咬合状进行汇流、分流,按顺时针方向组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①不需信号控制,避免信控所造成的损失时间及复杂的相位相序关系;
②更多地利用起交叉口内部的空间资源;
③相比传统的环形交叉口而言,绕行距离短,尤其是进口道向其左侧相邻道路出口道方向通行的车辆;
④通过环岛将多数冲突点转化为汇流、合流点,减少各个方向交通流之间的相互干扰;
⑤除了多路交叉的城市道路,也可应用于传统的十字型交叉口或T型交叉口。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五路环形交叉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以五路交叉口为例的改造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以图2的1号进口道为例的交叉口流线组织图。
图4是本发明以图2的1号出口道为例的交叉口流线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分散环形交叉组织的机动车多路交叉口通行方法,仅考虑机动车的通行,慢行交通需绕行或采用立体方式通过交叉口,不与机动车共享同一过街平面,应用在一具体实施案例中,包括以下步骤:
S1、对于n路交叉的环形交叉口,每条进口道前设置1个小型环岛,交叉口中央设置1个中心环岛,即需要n个小型环岛及1个中心环岛;
S2、对于任一进口道,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编为1号进口,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对其右侧每个进口道由2至n进行编号;
S3、当n≥4且n为奇数时,由1号进口道,通往2,···,[n/2]号出口道的交通流均采用右转路径,反向交通流均采用左转路径;通往[n/2]+3,···,n号出口的交通流均采用左转路径,反向交通流均采用右转路径;通往[n/2]+1、[n/2]+2号出口道的交通流则可能具有两种路径选择,一是采用右转路径,二是经由中心岛通往目标方向,需根据各条道路的实际交叉形式及路径长短确定选择的路径,反向交通流亦然;
S4、当n≥4且n为偶数时,由1号进口道,通往2,···,[n/2]号出口道的交通流均采用右转路径,反向交通流均采用左转路径;通往[n/2]+2,···,n号出口的交通流均采用左转路径,反向交通流均采用右转路径;通往[n/2]+1号出口道的交通流则可能具有左转、右转、经由中心岛三种路径选择,需根据道路的实际交叉形式及路径长短确定所选的路径,反向交通流亦然。
本实施案例中,所述步骤S1中小型环岛交通流按逆时针设置,中心环岛交通流与各小型环岛呈齿轮咬合状进行汇流、分流,按顺时针方向组织。
以五路交叉口为例,如附图2所示,交叉口除设置1个中心环岛以外,每条进口道均对应增加1个小型环岛。其中,由于中心环岛(6号岛)与其它小型环岛的交通流呈齿轮咬合状进行汇流、分流,因此1-5号小型环岛的交通流以逆时针方向组织,而6号环岛的交通流则以顺时针组织。车辆进、出环岛均遵循普通的现代环形交叉口通行规则,入环车流须让行于环内车流,从而保证环道内的交通有序运行。
以1号进口道为例,通往其余四个出口方向的交通流线组织,如附图3所示:
①-②:直接经由右转车道进入2号出口道;
①-③:右转,经由2、3号环岛进入3号出口道;
①-④:两条路径可选,一是右转经由2、3、4号环岛进入4号出口道,一是经由1、6、4号环岛(需经过交叉口中央的中心环岛)进入4号出口道,根据实际的交叉口形式及路径长短进行选择。
①-⑤:左转,经由1、5号环岛进入5号出口道。
以1号出口道为例,由其余四个进口向其流出的交通流线组织如附图4所示:
②-①:左转,经由2、1号环岛进入1号出口道;
③-①:经由3、6、1号环岛进入1号出口道;
④-①:两条路径可选,一是右转经由4、5、1号环岛进入1号出口道,一是经由4、6、1号环岛进入1号出口道,根据实际的交叉口形式及路径长短进行选择。
⑤-①:直接经由右转车道进入1号出口道。
本发明所提出的交叉口改造及交通组织方式的优势分析如下:
(1)提高通行能力、降低车辆延误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受环岛半径、交织段长度及宽度、入口引道宽度等条件的限制,以附图1所示的五路环形交叉口为例,通行能力为4130pcu/h,若按本发明进行交叉口形式及交通组织方式改造,则通行能力在环岛半径及交织段长度变化、分流与汇流点的变化影响下变为4560pcu/h,较传统的环形交叉口略有提升。
由于不存在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的车辆延误主要是由交叉口的几何形状、车辆减速让行、等待可穿越间隙而造成的,在同样的流量水平下,附图1的传统环形交叉口车辆的平均延误为40秒,而在本发明所采用的交通组织形式下,车辆的平均延误为33秒,略低于传统环形交叉口。
(2)缩短绕行距离
在附图3中,由1号进口道驶向其左侧相邻的5号出口道,行驶距离约为260米,而采用如附图1所示的传统环形交叉口则需绕行约370米,可见本发明所采用的交通组织形式相比于传统的环形交叉口可有效缩短类似情况的绕行距离。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环形交叉口改造及组织方式的优势在于:①无需信号控制,避免信控所造成的损失时间及复杂的相位相序关系;②更多地利用起交叉口内部的空间资源;③相比传统的环形交叉口而言,绕行距离短,尤其是进口道向其左侧相邻道路出口道方向通行的车辆;④通过环岛将多数冲突点转化为汇流、合流点,减少各个方向交通流之间的相互干扰;⑤除了多路交叉的城市道路,也可应用于传统的十字型交叉口或T型交叉口。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分散环形交叉组织的机动车多路交叉口通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于n路交叉的环形交叉口,每条进口道前设置1个小型环岛,交叉口中央设置1个中心环岛,即需要n个小型环岛及1个中心环岛;
S2、对于任一进口道,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编为1号进口,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对其右侧每个进口道由2至n进行编号;
S3、当n≥4且n为奇数时,由1号进口道,通往2,···,[n/2]号出口道的交通流均采用右转路径,反向交通流均采用左转路径;通往[n/2]+3,···,n号出口的交通流均采用左转路径,反向交通流均采用右转路径;通往[n/2]+1、[n/2]+2号出口道的交通流则可能具有两种路径选择,一是采用右转路径,二是经由中心岛通往目标方向,需根据各条道路的实际交叉形式及路径长短确定选择的路径,反向交通流亦然;
S4、当n≥4且n为偶数时,由1号进口道,通往2,···,[n/2]号出口道的交通流均采用右转路径,反向交通流均采用左转路径;通往[n/2]+2,···,n号出口的交通流均采用左转路径,反向交通流均采用右转路径;通往[n/2]+1号出口道的交通流则可能具有左转、右转、经由中心岛三种路径选择,需根据道路的实际交叉形式及路径长短确定所选的路径,反向交通流亦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散环形交叉组织的机动车多路交叉口通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小型环岛交通流按逆时针设置,中心环岛交通流与各小型环岛呈齿轮咬合状进行汇流、分流,按顺时针方向组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20680.3A CN106284005B (zh) | 2016-08-25 | 2016-08-25 | 分散环形交叉组织的机动车多路交叉口通行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20680.3A CN106284005B (zh) | 2016-08-25 | 2016-08-25 | 分散环形交叉组织的机动车多路交叉口通行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84005A true CN106284005A (zh) | 2017-01-04 |
CN106284005B CN106284005B (zh) | 2018-06-26 |
Family
ID=57616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720680.3A Active CN106284005B (zh) | 2016-08-25 | 2016-08-25 | 分散环形交叉组织的机动车多路交叉口通行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284005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58173A (zh) * | 2017-03-06 | 2017-07-18 | 山东港通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城市道路无红绿灯设计 |
CN108797246A (zh) * | 2018-06-21 | 2018-11-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环形交叉口车辆通行系统及通行控制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76276A1 (en) * | 2000-12-15 | 2002-06-20 | Troemel David Eric | Butzek-troemel roundabout or "spiralabout" |
US20040184879A1 (en) * | 2003-03-17 | 2004-09-23 | Winkler Gary E. | Roadway system interchange |
CN201144399Y (zh) * | 2007-07-09 | 2008-11-05 | 时胜利 | 带交通标志的转盘 |
CN201144378Y (zh) * | 2007-11-14 | 2008-11-05 | 周乃航 | 无立交全互通分道公路 |
CN201206231Y (zh) * | 2008-04-21 | 2009-03-11 | 杜新聚 | 改进的内旋全通立交桥 |
CN102051846A (zh) * | 2010-11-24 | 2011-05-11 | 张静中 | 一种道路交叉路口高效通行方法 |
CN102061650A (zh) * | 2010-12-16 | 2011-05-18 | 洪朝彬 | 编织式环岛立交桥 |
CN202017171U (zh) * | 2011-04-17 | 2011-10-26 | 肖洪利 | 城市道路三层立交桥 |
CN103572673A (zh) * | 2013-10-24 | 2014-02-12 | 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环形交叉口交通结构 |
-
2016
- 2016-08-25 CN CN201610720680.3A patent/CN10628400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76276A1 (en) * | 2000-12-15 | 2002-06-20 | Troemel David Eric | Butzek-troemel roundabout or "spiralabout" |
US20040184879A1 (en) * | 2003-03-17 | 2004-09-23 | Winkler Gary E. | Roadway system interchange |
CN201144399Y (zh) * | 2007-07-09 | 2008-11-05 | 时胜利 | 带交通标志的转盘 |
CN201144378Y (zh) * | 2007-11-14 | 2008-11-05 | 周乃航 | 无立交全互通分道公路 |
CN201206231Y (zh) * | 2008-04-21 | 2009-03-11 | 杜新聚 | 改进的内旋全通立交桥 |
CN102051846A (zh) * | 2010-11-24 | 2011-05-11 | 张静中 | 一种道路交叉路口高效通行方法 |
CN102061650A (zh) * | 2010-12-16 | 2011-05-18 | 洪朝彬 | 编织式环岛立交桥 |
CN202017171U (zh) * | 2011-04-17 | 2011-10-26 | 肖洪利 | 城市道路三层立交桥 |
CN103572673A (zh) * | 2013-10-24 | 2014-02-12 | 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环形交叉口交通结构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58173A (zh) * | 2017-03-06 | 2017-07-18 | 山东港通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城市道路无红绿灯设计 |
CN108797246A (zh) * | 2018-06-21 | 2018-11-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环形交叉口车辆通行系统及通行控制方法 |
CN108797246B (zh) * | 2018-06-21 | 2020-11-10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环形交叉口车辆通行系统及通行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84005B (zh) | 2018-06-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24329B (zh) | 十字交叉口左转预信号和直行继信号的协调控制方法 | |
CN103233403B (zh) | 平交路口纵横互动人车公交便利反瓶颈模式交通 | |
CN104157153A (zh) | 一种分离式左转车道设计及关联交叉口的路口渠化、信号相位和配时设置方法 | |
CN104504915A (zh) | 一种基于交叉口车辆轮放的可逆短车道信号控制方法 | |
CN105070080A (zh) | 一种左转无冲突的平面道路交叉口疏导系统 | |
CN1766232A (zh) | 一种新型城市路网与交叉口交通设计与交通控制方法 | |
CN102693629A (zh) | 考虑大型车掉头需求的交叉口设计与控制方法 | |
CN105160895B (zh) | 基于停车线后移的四路环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 | |
CN104504914A (zh) | 一种基于左转二次停车的可逆短车道信号控制方法 | |
CN103938511A (zh) | 适用于城市十字路口的立交桥及其通行控制方法 | |
CN110060488B (zh) | 一种无冲突的两相位交叉口交通组织系统及信号配时方法 | |
CN101351598A (zh) | 快速交通转向系统 | |
CN109523808A (zh) | 一种移位左转交叉口的渠化优化方法 | |
KR20070106184A (ko) | 차량신호시간의 효율적인 배분이 가능한 교차로 구조 및신호 제어방법 | |
CN102231237A (zh) | 一种新型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控制方法 | |
CN106284005A (zh) | 分散环形交叉组织的机动车多路交叉口通行方法 | |
CN103116992A (zh) | 基于单口放行的四路环交设计方法 | |
CN102660913B (zh) | 内环型平面无冲突区域道路网络设施 | |
CN1958956A (zh) | 左转车辆并向、并道、同步通行控制模式 | |
CN103886740A (zh) | 一种高效交通控制系统 | |
CN105672074A (zh) | 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 | |
CN103696336A (zh) | 十字路口及三叉路口堆栈式软立交系统 | |
CN109255946A (zh) | 一种人行道红绿灯调控方法 | |
RU2445419C2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оздания безостановочного и безопасного проезда автомобилями перекрестка, лежащего на одном уровне | |
CN106251648A (zh) | 分散信号控制组织的机动车多路交叉口通行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200011 Tibet South Road, Huangpu District,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011 Tibet South Road, Huangpu District,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