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81088A - 防静电型胶粘材料 - Google Patents

防静电型胶粘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81088A
CN106281088A CN201610705033.5A CN201610705033A CN106281088A CN 106281088 A CN106281088 A CN 106281088A CN 201610705033 A CN201610705033 A CN 201610705033A CN 106281088 A CN106281088 A CN 1062810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ing
parts
belt body
retardant
f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050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81088B (zh
Inventor
陈灏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Haom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Haom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Haom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Haom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0503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810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81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81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81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810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6Poly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4Antistat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6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carrier lay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the adhesive layer and/or the carrier being conductiv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一种防静电型胶粘材料,包括胶粘带体及卷筒,胶粘带体依次层叠卷绕于卷筒上,胶粘带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材层、胶粘层及防粘层,基材层的两个侧边分别凸出设置有一个限位条,两个限位条之间围成一容置槽,胶粘层容置于容置槽内,且防粘层与限位条贴合。基材层包括基材分层及防静电分层,两个限位条分别设置于基材分层的两个侧边上,防静电分层贴合于基材分层远离胶黏层的一侧面。上述防静电型胶粘材料通过设置卷筒及胶粘带体,并且胶粘带体的基材层的两个侧边分别凸出设置有一个限位条,通过两个限位条能够限制胶粘层流出基材层的侧边,从而能够减少胶粘带体在卷装包装或使用时因过度挤压时,防粘层在基材层侧边出现“漏胶”的问题发生。

Description

防静电型胶粘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粘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静电型胶粘材料。
背景技术
目前,胶粘材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材料的之一,其主要由基材和胶粘剂层两部分组成,通过粘接使两个或多个不相连的物体连接在一起。其表面上涂有一层胶粘剂。最早的胶粘剂来自动物和植物,在十九世纪,橡胶是胶粘剂的主要成份;而现代则广泛应用各种聚合物。胶粘剂可以粘住东西,是由于本身的分子和欲连接物品的分子间形成键结,这种键结可以把分子牢牢地粘合在一起。
为了更好地运输和保存胶粘材料,例如,为了更好地运输和保存胶带,一般需要将胶粘材料层叠卷绕在卷筒上,用于使胶粘材料卷绕形成环状的膜卷结构,如此,能够更好地运输和保存胶粘材料,且占用的空间更少。
然而,由于胶粘剂层结构的特性,在外力挤压的过程中,容易在基材侧边出现“漏胶”的问题,会导致卷绕状态下的多层胶粘材料的侧边相互粘接在一起,使用时,不容易撕开,且还是造成漏出的胶液粘附在外物上的问题发生。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减少侧边漏胶问题发生的防静电型胶粘材料。
一种防静电型胶粘材料,包括:
胶粘带体及卷筒,所述胶粘带体依次层叠卷绕于所述卷筒上,所述胶粘带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材层、胶粘层及防粘层,所述基材层的两个侧边分别凸出设置有一个限位条,两个所述限位条之间围成一容置槽,所述胶粘层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防粘层与所述限位条贴合;
所述基材层包括基材分层及防静电分层,两个所述限位条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材分层的两个侧边上,所述防静电分层贴合于所述基材分层远离所述胶黏层的一侧面;
所述防静电分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聚乙烯膜 10份~46份;
聚丙烯膜 5份~15份;
聚氯乙烯膜 3.4份~12.8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静电分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聚乙烯膜 20份~45份;
聚丙烯膜 5份~8.6份;
聚氯乙烯膜 4.1份~13.2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静电分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聚乙烯膜 25份~43.2份;
聚丙烯膜 6.8份~12.5份;
聚氯乙烯膜 3.4份~12.8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静电分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聚乙烯膜 42份;
聚丙烯膜 9.2份;
聚氯乙烯膜 4.6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分层与所述防静电分层的厚度比为1:(2~3.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分层与所述防静电分层的厚度比为1:(2.4~3.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分层与所述防静电分层的厚度比为1:3.1。
上述防静电型胶粘材料通过设置卷筒及胶粘带体,并且胶粘带体的基材层的两个侧边分别凸出设置有一个限位条,通过两个限位条能够限制胶粘层流出基材层的侧边,从而能够减少胶粘带体在卷装包装或使用时因过度挤压时,防粘层在基材层侧边出现“漏胶”的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防静电型胶粘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防静电型胶粘材料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胶粘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胶粘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胶粘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胶粘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胶粘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胶粘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胶粘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防静电型胶粘材料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卷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的防静电型胶粘材料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沿A-A线的剖示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灭火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的灭火单体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沿B-B线的剖示图;
图17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阻燃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所示的阻燃单体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沿C-C线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防静电型胶粘材料,包括:胶粘带体及卷筒,所述胶粘带体依次层叠卷绕于所述卷筒上,所述胶粘带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材层、胶粘层及防粘层,所述基材层的两个侧边分别凸出设置有一个限位条,两个所述限位条之间围成一容置槽,所述胶粘层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防粘层与所述限位条贴合;所述基材层包括基材分层及防静电分层,两个所述限位条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材分层的两个侧边上,所述防静电分层贴合于所述基材分层远离所述胶黏层的一侧面;所述防静电分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聚乙烯膜10份~46份;聚丙烯膜5份~15份;聚氯乙烯膜3.4份~12.8份。
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防静电型胶粘材料,又一个例子是,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防静电型胶粘材料30包括卷筒10及胶粘带体20,胶粘带体20依次层叠卷绕于卷筒10上,用于使得长条结构的带状或片状的胶粘带体20卷绕在卷筒10上,从而使胶粘带体20形成具有环状的膜卷结构,即卷筒10作为内芯结构,卷绕后的胶粘带体20作为外层结构,这样,更有利于防静电型胶粘材料30的保存和运输,减少了防静电型胶粘材料30所占用的空间。
例如,所述胶粘带体具有起始端和终止端,所述起始端固定于所述卷筒上,之后,所述胶粘带体以所述起始端作为起点,在所述卷筒上进行卷绕操作,直到所述终止端贴合于所述胶粘带体的主体结构,此时,所述胶粘带体完成卷绕操作,形成所述防静电型胶粘材料。
请参阅图3,胶粘带体2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材层21、胶粘层22及防粘层23,当需要使用胶粘带体20时,将所需胶粘带体20的部分从被卷筒10的卷绕状态中撕下,之后,将防粘层23揭除,将胶粘层22朝向待粘持物,直接待粘持物与胶粘层22粘持,最后,对基材层21施加压力,以进一步提高胶粘层22与待粘持物之间的粘持力。
为了提高所述防粘层的性能,进而提高所述防粘层的整体性能,例如,所述防粘层的材质为聚丙烯防粘纸或有机硅防粘层,如此,能够提高所述防粘层的性能,进而提高所述防粘层的整体性能。
为了优化所述胶粘带体中各层之间的厚度,用于提高所述胶粘带体的整体性能,例如,所述胶粘层的厚度为15μm~35μm;又如,所述胶粘带体的厚度为1.2mm~2.5mm;又如,所述胶粘带体的厚度为1.5mm~2.4mm,如此,能够优化所述胶粘带体中各层之间的厚度,用于提高所述胶粘带体的整体性能。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如,为了使所述胶粘带体具备更多功能,可以灵活所述胶粘带体各层之间的厚度,以及所述胶粘带体各层之间的厚度比例,以及所述胶粘带体的总厚度,并不限于上述具体厚度。
请参阅图3,基材层21的两个侧边分别凸出设置有一个限位条21a,两个限位条21a之间围成一容置槽21b,胶粘层22容置于容置槽21b内,且防粘层23与限位条21a贴合,这样,利用两个限位条21a能够限制胶粘层22流出基材层21的侧边,从而能够减少胶粘带体20在卷装包装或使用时因过度挤压时,防粘层23在基材层21侧边出现“漏胶”的问题发生,进而能够减少层叠的胶粘带体20相互粘连的问题发生。此外,利用限位条21a还能够减少外界的水汽、尘土、油渍等不利因素从基材层21的侧边渗透进胶粘层22内的问题发生。
上述防静电型胶粘材料30通过设置卷筒10及胶粘带体20,并且胶粘带体20的基材层21的两个侧边分别凸出设置有一个限位条21a,通过两个限位条21a能够限制胶粘层22流出基材层21的侧边,从而能够减少胶粘带体20在卷装包装或使用时因过度挤压时,防粘层23在基材层21侧边出现“漏胶”的问题发生。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胶粘带体的容胶率,例如,请参阅图4,基材层21b上位于所述容置槽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容胶槽211b,相邻的两个容胶槽211b之间设置有间隔,容胶槽211b具有条形结构,所述胶黏层的至少部分容置于容胶槽211b内,如此,基材层21b通过开设容胶槽211b,能够容置更大体积的所述胶黏层,进而能够提高所述胶粘带体的容胶率。又如,所述容胶槽具有三角形结构的横截面;又如,所述容胶槽具有正三角形结构的横截面;又如,多个所述容胶槽等间距依次间隔设置;又如,所述容胶槽的深度与所述基材层的厚度比例为1:(3~5);又如,所述容胶槽的深度与所述基材层的厚度比例为1:(3~5);又如,所述容胶槽的深度与所述基材层的厚度比例为1:(3.5~5.5);又如,所述容胶槽的深度与所述基材层的厚度比例为1:(4.5)。
为了使所述胶粘带体具有防静电性能,例如,请参阅图5,基材层21c包括基材分层211c及防静电分层212c,两个所述限位条分别设置于基材分层211c的两个侧边上,防静电分层212c贴合于基材分层211c远离所述胶黏层的一侧面;又如,所述防静电分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聚乙烯膜10份~46份;聚丙烯膜5份~15份;聚氯乙烯膜3.4份~12.8份;又如,所述防静电分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聚乙烯膜20份~45份;聚丙烯膜5份~8.6份;聚氯乙烯膜4.1份~13.2份;又如,所述防静电分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聚乙烯膜25份~43.2份;聚丙烯膜6.8份~12.5份;聚氯乙烯膜3.4份~12.8份;又如,所述防静电分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聚乙烯膜42份;聚丙烯膜9.2份;聚氯乙烯膜4.6份;又如,所述基材分层与所述防静电分层的厚度比为1:(2~3.5);又如,所述基材分层与所述防静电分层的厚度比为1:(2.4~3.2);又如,所述基材分层与所述防静电分层的厚度比为1:3.1,这样,基材层21c通过设置基材分层211c及防静电分层212c,能够使所述胶粘带体具有防静电性能。
为了使所述胶粘带体具有阻燃性能,例如,请参阅图6,基材层21d包括基材分层211d及阻燃分层212d,两个所述限位条分别设置于基材分层211d的两个侧边上,阻燃分层212d贴合于基材分层211d远离所述胶黏层的一侧面,所述阻燃分层为阻燃性聚乙烯薄膜或阻燃性尼龙薄膜,其中,阻燃性聚乙烯薄膜或阻燃性尼龙薄膜均有阻燃的优点;又如,所述基材分层的厚度与所述阻燃分层的厚度比例为1:(0.5~2.4);又如,所述基材分层的厚度与所述阻燃分层的厚度比例为1:(0.5~1.5);又如,所述基材分层的厚度与所述阻燃分层的厚度比例为1:1.2;又如,所述阻燃分层为阻燃性尼龙薄膜;又如,所述胶粘层的厚度为15μm~35μm;又如,所述胶粘带体的厚度为1.2mm~2.5mm;又如,所述胶粘带体的厚度为1.5mm~2.4mm,这样,基材层21d通过设置基材分层211d及阻燃分层212d,能够使所述胶粘带体具有阻燃性能。
为了使所述胶粘带体具有缓冲性能,以提高所述胶粘带体的耐外力冲击性能,例如,请参阅图7,基材层21e包括基材分层211e及缓冲分层212e,两个所述限位条分别设置于基材分层211e的两个侧边上,缓冲分层212e贴合于基材分层211e远离所述胶黏层的一侧面,所述缓冲分层为缓冲性双层泡沫薄膜或珍珠棉薄膜,其中,双层泡沫薄膜或珍珠棉薄膜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又如,所述基材分层的厚度与所述缓冲分层的厚度的比例为1:(3.2~4.3);又如,所述基材分层的厚度与所述缓冲分层的厚度的比例为1:(3.5~4.1);又如,所述基材分层的厚度与所述缓冲分层的厚度的比例为1:4;又如,所述缓冲分层为缓冲性双层泡沫薄膜;又如,所述胶粘带体的厚度为1.2mm~2.5mm;又如,所述胶粘带体的厚度为1.5mm~2.4mm;又如,所述胶粘层的厚度为15μm~35μm,这样,基材层21e通过设置基材分层211e及缓冲分层212e,能够使所述胶粘带体具有缓冲性能,以提高所述胶粘带体的耐外力冲击性能。
为了使所述胶粘带体具有感温变色效果,用于满足所述胶粘带体的感温变色需求,例如,请参阅图8,基材层21f包括基材分层211f及感温变色分层212f,两个所述限位条分别设置于基材分层211f的两个侧边上,感温变色分层212f贴合于基材分层211f远离所述胶黏层的一侧面,所述感温变色分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0份~50份;聚二甲基硅氧烷1份~3.5份;感温变色粉1份~1.5份,其中所述感温变色粉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感温变色粉,其具体的工作原理请参考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又如,所述感温变色分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5份~46.8份;聚二甲基硅氧烷1.5份~2.4份;感温变色粉1.1份~1.5份;又如,所述感温变色分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23.5份~46.5份;聚二甲基硅氧烷2.1份~2.4份;感温变色粉1.3份~1.5份;又如,所述感温变色分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45.5份;聚二甲基硅氧烷2.2份;感温变色粉1.4份;又如,所述基材分层的厚度与所述感温变色分层的厚度比例为1:(0.9~1.2);又如,所述基材分层的厚度与所述感温变色分层的厚度比例为1:(1.1~1.2);又如,所述基材分层的厚度与所述感温变色分层的厚度比例为1:1.2,如此,基材层21f通过设置基材分层211f及感温变色分层212f,能够使所述胶粘带体具有感温变色效果,用于满足所述胶粘带体的感温变色需求。
为了使所述胶粘带体具有阻燃性能,用于提高所述胶粘带体的安全性能,例如,请参阅图9,基材层21g包括基材分层211g及隔热分层212g,两个所述限位条分别设置于基材分层211g的两个侧边上,隔热分层212g贴合于基材分层211g远离所述胶黏层的一侧面,隔热分层212g包括隔热子层213g及多孔气凝胶子层214g,隔热子层213g贴合于基材分层211g远离所述胶粘层的侧面上,多孔气凝胶子层214g贴合于隔热子层213g远离基材分层211g的侧面上,所述隔热子层的材质为聚酰亚胺,所述多孔气凝胶子层的材质为多孔二氧化硅气凝胶,这样,基材层21g通过设置基材分层211g及隔热分层212g,能够使所述胶粘带体具有阻燃性能,用于提高所述胶粘带体的安全性能,其中,所述多孔二氧化硅气凝胶为现有技术公开的多孔二氧化硅气凝胶,其具有隔热性能,其具体的工作原理请参考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又如,所述基材分层的厚度与所述隔热分层的厚度比例为1:(2.5~3.8);又如,所述基材分层的厚度与所述隔热分层的厚度比例为1:(2.7~3.5);又如,所述基材分层的厚度与所述隔热分层的厚度比例为1:3.1又如,所述胶粘带体具有长条方形的带状结构;又如,所述多孔二氧化硅气凝胶为纳米多孔二氧化硅气凝胶,其中,所述纳米多孔二氧化硅气凝胶为现有技术公开的纳米多孔二氧化硅气凝胶,其具体的工作原理请参考现有技术实现。
为了提高所述基材分层的性能,进而提高所述胶粘带体的整体性能,例如,所述基材分层的材质为聚丙烯膜(BOPP膜)或聚酯膜(PET膜),如此,能够提高所述基材层的性能,进而提高所述胶粘带体的整体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述防静电型胶粘材料的所述胶粘带体具有高度的可燃性,尤其是在上述防静电型胶粘材料集中储存堆放的场合,例如,在车间内或仓库内,其发生燃烧爆炸的概率更大,对人身财产带来了极大地威胁,因此,有必要提高所述防静电型胶粘材料的防火阻燃性能,用于提高所述防静电型胶粘材料的安全性。
为了提高所述防静电型胶粘材料的防火阻燃性能,以提高所述防静电型胶粘材料的安全性,例如,一实施方式的所述卷筒包括:转动组件、灭火组件、阻燃组件及封盖,所述灭火组件固定套置于所述转动组件,所述阻燃组件设置于所述灭火组件的外表面上,所述转动组件、所述灭火组件及所述阻燃组件的端部均与所述封盖连接,所述胶粘带体依次层叠卷绕于所述灭火组件及所述阻燃组件上;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定筒、转动轴及多个滚轴,所述固定筒具有中空的正六边形筒状结构,所述固定筒的内部空间形成转动腔体,所述固定筒的外侧壁设置六个固定侧面,所述转动轴穿设所述固定筒,且所述转动轴的两个端部露置于所述转动腔体外,多个所述滚轴环绕所述转动轴设置,且所述滚轴分别与所述转动轴的外侧壁及所述固定筒的内侧壁抵持,用于使所述转动轴相对所述固定筒转动;所述灭火组件包括六个灭火蜂窝筒及多个易燃部,所述灭火蜂窝筒具有中空的正六边形筒状结构,所述灭火蜂窝筒的内部空间形成灭火腔体,每一个所述灭火蜂窝筒一一对应设置于一个所述固定侧面上,六个所述灭火蜂窝筒依次连接,且六个所述灭火蜂窝筒以所述固定筒的中心轴线呈放射状分布,所述灭火腔体内设置有多个依次连接的灭火单体,所述灭火单体包括易燃壳体、灭火填充部及多个灭火气囊,所述灭火填充部填充设置于所述易燃壳体内,多个所述灭火气囊均嵌置于所述灭火填充部内,且多个所述灭火气囊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灭火蜂窝筒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灭火触发孔,每一个所述易燃部一一对应嵌置于一个所述灭火触发孔内,用于封闭所述灭火触发孔;所述阻燃组件包括六个阻燃筒体及多个引燃部,所述阻燃筒体具有中空的圆筒状结构,所述阻燃筒体的内部空间形成阻燃腔体,所述阻燃筒体固定于相邻两个所述灭火蜂窝筒的连接位置处,且六个所述阻燃筒体依次间隔设置,六个所述阻燃筒体以所述固定筒的中心轴线呈放射状分布,所述阻燃腔体内设置有多个依次连接的阻燃单体,所述阻燃单体包括易燃外壳、阻燃填充部及阻燃气囊,所述阻燃填充部填充设置于所述易燃外壳内,多个所述阻燃气囊均容置于所述易燃外壳内,且所述阻燃气囊与所述阻燃填充部接触,所述阻燃筒体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阻燃触发孔,每一个所述引燃部一一对应嵌置于一个所述阻燃触发孔内,用于封闭所述阻燃触发孔;所述胶粘带体依次层叠卷绕于所述灭火蜂窝筒及所述阻燃筒体上;所述封盖罩设于所述固定筒的开口位置处、所述灭火蜂窝筒的开口位置处及所述阻燃筒体的开口位置处上,用于分别封闭所述转动腔体、所述灭火腔体及所述阻燃腔体,所述封盖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轴穿设所述转动孔,并且所述转动轴相对所述封盖转动。
为了进一步对上述防静电型胶粘材料的所述卷筒进行说明,又一个例子是,请一并参阅图2、图10及图11,卷筒10包括:转动组件100、灭火组件200、阻燃组件300及封盖400,灭火组件200固定套置于转动组件100,阻燃组件300设置于灭火组件200的外表面上,转动组件100、灭火组件200及阻燃组件300的端部均与封盖400连接。胶粘带体20依次层叠卷绕于灭火组件200及阻燃组件300上,具体的,胶粘带体20依次层叠卷绕于灭火组件200的外边缘及阻燃组件300的外边缘上。
请一并参阅图11、图12及图13,转动组件100包括固定筒110、转动轴120及多个滚轴130,固定筒110具有中空的正六边形筒状结构,固定筒110的外侧壁设置六个固定侧面111,相邻的两个固定侧面111形成120度的夹角。固定筒110的内部空间形成转动腔体,所述转动腔体用于容置转动轴120及多个滚轴130,例如,所述转动腔体具有圆筒形的结构,转动腔体的腔壁具有圆形曲面结构。转动轴120穿设固定筒110,且转动轴120的两个端部露置于所述转动腔体外,多个滚轴130环绕转动轴120设置,且滚轴130分别与转动轴120的外侧壁及固定筒110的内侧壁抵持,其中,固定筒110的内侧壁即为所述转动腔体的腔壁,转动轴120相对固定筒110能够转动,这样,通过在转动轴120的外侧壁及固定筒110的内侧壁之间设置多个滚轴130,可以使得转动轴120转动的更加顺畅。
可以理解,当需要采用所述防静电型胶粘材料来贴附待粘持物时,尤其是需要粘附体积较大的粘持物时,通常需要操作人员用手去转动所述胶粘带体形成膜卷,以达到顺利贴附所述胶粘带体的效果,然而,采用手工来转动胶粘带体形成膜卷,贴附效率较低,贴附操作较复杂,尤其是长期保持手腕往复摆动的姿势,容易造成操作人员关节疲劳,上述防静电型胶粘材料的卷筒10通过设置转动组件100,只需用手固定,如握持或捏持转动轴120即可,此时,所述胶粘带体形成的膜卷会相对所述转动轴转动,从而可以连续地完成胶粘带体的粘附的操作,贴附效率较高,贴附操作较简单便捷。此外,通过在转动轴120的外侧壁及固定筒110的内侧壁之间设置多个滚轴130,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贴附操作的效率和便捷性。
为了使多个所述滚轴更顺畅地在所述固定筒内转动,以避免所述滚轴从所述固定筒内脱离,例如,所述固定筒的长度、所述转动轴的长度及多个所述滚轴的长度均相同设置,通过在所述固定筒的两端分别设置两个所述封盖,用于封闭所述固定筒,以使多个所述滚轴更顺畅地在所述固定筒内转动,以避免所述滚轴从所述固定筒内脱离。
例如,所述固定筒、所述转动轴及多个所述滚轴的材质均为铝合金,这样,可以起到一定阻燃效果,且质量更轻,更有利于运输和保存,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筒、所述转动轴及多个所述滚轴的材质均为泡沫铝合金,这样,可以进一步减轻所述转动组件的质量,更有利于运输和保存,且更节省材料。
请一并参阅图11、图12及图13,灭火组件200包括六个灭火蜂窝筒210及多个易燃部220,灭火蜂窝筒210具有中空的正六边形筒状结构,灭火蜂窝筒210的内部空间形成灭火腔体211,灭火腔体211用于容置多个灭火单体。
例如,所述灭火蜂窝筒的所述中空的正六边形筒状结构与所述固定筒的所述中空的正六边形筒状结构相同设置,所述固定筒的所述固定侧面的面积与所述灭火蜂窝筒的侧面的面积相同设置,又如,所述灭火蜂窝筒的长度、所述固定筒的长度、所述转动轴的长度及多个所述滚轴的长度均相同设置。
请一并参阅图11、图12及图13,每一个灭火蜂窝筒210一一对应设置于一个固定侧面111上,六个灭火蜂窝筒210依次连接,且六个灭火蜂窝筒210以固定筒110的中心轴线呈放射状分布,例如,六个所述灭火蜂窝筒以所述固定筒的中心轴线呈放射状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具有中空的正六边形筒状结构的所述灭火蜂窝筒及所述固定筒,并且两者连接后具有稳定性更强的结构,具有更好的抗外力冲击性能,且质量更轻,并且两者内部各自形成的空间还能够容置其他部件,结构更简单紧凑。
例如,六个所述灭火蜂窝筒与一个所述固定筒连接后,形成蜂窝状结构,所述蜂窝状结构以所述固定筒为中心;又如,所述灭火蜂窝筒的材质为铝合金,这样,可以起到一定阻燃效果,且质量更轻,更有利于运输和保存,进一步的,灭火蜂窝筒的材质为泡沫铝合金,这样,可以进一步减轻所述灭火蜂窝筒的质量,更有利于运输和保存,且更节省材料;又如,所述固定筒及所述灭火蜂窝筒为一体成型结构,如,通过浇铸或挤出的方式实现所述固定筒及所述灭火蜂窝筒的一体成型结构。
请参阅图13,灭火腔体211内设置有多个依次连接的灭火单体212,也就是说,多个所述灭火单体之间紧密接触,如此,能够减少所述灭火腔体211内部的各灭火单体之间的碰撞/摩擦,进而能够减少所述灭火单体在非工作条件下,发生所述灭火单体破损问题,即能够减少所述灭火单体在所述胶粘带体未发生燃烧着火的条件下,发生所述灭火单体破损问题。
请参阅图11,灭火蜂窝筒210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灭火触发孔213,每一个易燃部220一一对应嵌置于一个灭火触发孔213内,用于封闭灭火触发孔213,也就是说,当所述胶粘带体或者所述胶粘带体周边的环境未处于燃烧状态下时,所述易燃部处于非工作状态,即所述易燃部不会发生熔化或燃烧,此时,所述灭火蜂窝筒处于密封状态;但是,当所述易燃部被所述燃烧的所述胶粘带体引燃或受周边高温影响发生融化现象时,所述易燃部会快速且及时地燃烧殆尽或熔化穿孔,使得所述灭火蜂窝筒通过所述灭火触发孔与外界连通,即所述灭火蜂窝筒内多个所述灭火单体直接与外界连通,用于引发所述灭火单体起到灭火效果,用于对燃烧中的所述胶粘带体起到灭火作用,以及对所述胶粘带体的存放位置处的其他燃烧物起到灭火作用,进而起到防火灭火的效果,用于提高所述防静电型胶粘材料的安全性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易燃部的易燃性,进而可以在发生火情时,能够使得所述灭火蜂窝筒内的所述灭火单体快速且及时地与外界接触,例如,所述易燃部的材质为易燃塑料,对高温或火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即容易在高温或者火焰中发生熔化或燃烧,具体,所述易燃部的材质为赛璐珞(硝化纤维塑料),其具有一定的易燃性,能够在所述胶粘带体或者存放位置周边处的物质发生燃烧时,及时反馈,即及时发生燃烧或熔化,使所述灭火蜂窝筒通过所述灭火触发孔与外界连通,即所述灭火蜂窝筒内多个所述灭火单体直接与外界连通,用于引发所述灭火单体起到灭火效果,用于对燃烧中的所述胶粘带体起到灭火作用,以及对所述胶粘带体的存放位置处的其他燃烧物起到灭火作用,进而起到防火灭火的效果,用于提高所述防静电型胶粘材料的安全性能。
例如,所述易燃部与所述灭火触发孔的形状相同设置;又如,所述灭火触发孔的数量、所述灭火触发孔分布的密集程度、所述灭火触发孔的直径、所述易燃部的厚度以及所述易燃部的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如,根据所述灭火蜂窝筒的尺寸大小和/或存放位置处的安全程度进行调整,只要确保所述易燃部能够及时反馈火情、所述灭火蜂窝筒与外部的接触面积以及所述易燃部的结构强度即可,例如,所述灭火蜂窝筒的其中一条侧边的宽度为3.1cm~4.1cm,所述灭火触发孔的直径为3cm~4cm,所述易燃部的厚度为2mm~4.5mm,由于上述数值受到所述卷筒的整体尺寸的限制,在此不再对更多的具体数值进行赘述。
请一并参阅图14至图16,灭火单体212包括易燃壳体2121、灭火填充部2122及多个灭火气囊2123,灭火填充部2122填充设置于易燃壳体2121内,多个灭火气囊2121均嵌置于灭火填充部2122内,且多个灭火气囊2122依次间隔设置,当所述易燃部被所述燃烧的所述胶粘带体引燃或受周边高温影响发生融化现象时,所述易燃部会快速且及时地燃烧殆尽或熔化穿孔,使得所述灭火蜂窝筒通过所述灭火触发孔与外界连通,即所述灭火蜂窝筒内多个所述灭火单体直接与外界连通时,此时,易燃壳体2121受到外界的高温或者火焰的影响,也会发生燃烧或者熔化现象,此时,灭火填充部2122直接受到高温或者火焰的影响,发生化学分解作用,挥发出大量的阻燃气体,如,挥发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起到一定的隔绝氧气的作用,用于起到灭火效果。例如,所述易燃壳体的材质为易燃塑料,对高温或火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即容易在高温或者火焰中发生熔化或燃烧,具体,所述易燃壳体的材质为赛璐珞(硝化纤维塑料),其具有一定的易燃性,所述易燃壳体容易被高温或者火焰破坏,进而能够较好地使与易燃壳体内的所述灭火填充部产生灭火作用,用于避免火势的蔓延,避免发生大规模的火灾,安全性能更高。
为了使所述灭火填充部起到较好的灭火效果,例如,所述灭火填充部的材质为磷酸铵盐或碳酸氢钠,这样,如此,能够使所述灭火填充部起到较好的灭火效果。其中,当磷酸铵盐受到高温或者火焰影响时会吸热分解出氨和磷酸,随后生成P205。每一步反应均是吸热反应,故有较好的冷却作用;分解产生的游离氨能与火焰燃烧反应中产生的OH自由基反应,减少并终止燃烧反应产生的自由基,降低了燃烧反应速率,当火焰中游离氨浓度足够高,与火焰接触面积足够大,自由基中止速率大于燃烧反应生成的速率,链式燃烧反应被终止,导致火焰熄灭。所述灭火填充部为超细粒径的灭火填充部,其粒径为小于等于0.45μm,优选的为小于0.45μm,这样,利用其自身的流动性,可以达到粉体-气体的灭火体系,其安全性能更高。
此外,所述灭火气囊2121也会放出灭火气体,如氮气,能够进一步起到灭火的效果,且由于所述灭火气囊的存在,能够在所述灭火气囊破灭时,增加所述灭火填充部内部的镂空程度,即增加所述灭火填充部与外界的接触程度,能够提高所述灭火填充部的灭火效果。例如,所述灭火气囊内容置有氮气,用于在一定程度上隔绝氧气,又如,所述灭火气囊包括空心的囊体及所述囊体内容置的氮气,又如,所述囊体为塑料薄膜,如,聚乙烯薄膜,能够在高温下快速熔化,进而放出所述囊体内的氮气,用于起到辅助灭火的效果。
例如,所述灭火单体的个数以及大小可以灵活调整,例如,所述灭火单体具有中空的正六边形的筒状结构或中空的圆筒状结构;又如,所述灭火单体的其中一个侧边的宽度为3.1cm~4.1cm,又如,所述灭火单体的外侧壁与所述灭火蜂窝筒的内侧壁抵持或固定,多个所述灭火单体排列设置于一个所述灭火蜂窝筒内部,即多个所述灭火单体首尾连接;又如,当所述灭火蜂窝筒的尺寸较大时,所述灭火蜂窝筒在轴向方向上能够容置多个所述灭火单体。
请一并参阅图11、图12及图13,阻燃组件300包括六个阻燃筒体310及多个引燃部310,阻燃筒体310具有中空的圆筒状结构,阻燃筒体310的内部空间形成阻燃腔体311,阻燃腔体311用于容置多个阻燃单体。
例如,所述阻燃筒体、所述灭火蜂窝筒的长度、所述固定筒的长度、所述转动轴的长度及多个所述滚轴的长度均相同设置。
请一并参阅图11、图12及图13,阻燃筒体310固定于相邻两个灭火蜂窝210筒的连接位置处,且六个阻燃筒体310依次间隔设置,六个阻燃筒体310以固定筒110的中心轴线呈放射状分布,例如,六个所述阻燃筒体以所述固定筒的中心轴线呈放射状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具有中空的圆筒状结构的所述阻燃筒体与具有中空的正六边形筒状结构的所述灭火蜂窝筒,即所述阻燃筒体固定于相邻两个所述灭火蜂窝筒的连接位置处,并且两者连接后具有稳定性更强的结构,具有更好的抗外力冲击性能,且质量更轻,并且两者内部各自形成的空间还能够容置其他部件,结构更简单紧凑。
例如,所述阻燃筒体的材质为铝合金,这样,可以起到一定阻燃效果,且质量更轻,更有利于运输和保存,进一步的,阻燃筒体的材质为泡沫铝合金,这样,可以进一步减轻所述阻燃筒体的质量,更有利于运输和保存,且更节省材料;又如,所述固定筒、所述灭火蜂窝筒及所述阻燃筒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如,通过浇铸或挤出的方式实现所述固定筒、所述灭火蜂窝筒及所述阻燃筒体的一体成型结构。
请一并参阅图11、图12及图13,阻燃腔体311内设置有多个依次连接的阻燃单体312,多个所述阻燃单体之间紧密接触,如此,能够减少所述阻燃腔体内部的各阻燃单体之间的碰撞/摩擦,进而能够减少所述阻燃单体在非工作条件下,发生所述阻燃单体破损问题,即能够减少所述阻燃单体在所述胶粘带体未发生燃烧着火的条件下,发生所述阻燃单体破损问题。
请参阅图11,阻燃筒体310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阻燃触发孔313,每一个所述引燃部320一一对应嵌置于一个所述阻燃触发孔313内,用于封闭阻燃触发孔313,也就是说,当所述胶粘带体或者所述胶粘带体周边的环境未处于燃烧状态下时,所述引燃部处于非工作状态,即所述引燃部不会发生熔化或燃烧,此时,所述阻燃筒体处于密封状态;但是,当所述引燃部被所述燃烧的所述胶粘带体引燃或受周边高温影响发生融化现象时,所述引燃部会快速且及时地燃烧或熔化穿孔,使得所述阻燃筒体通过所述阻燃触发孔与外界连通,即所述阻燃筒体内多个所述阻燃单体直接与外界连通,用于引发所述阻燃单体起到阻燃效果,用于对燃烧中的所述胶粘带体起到阻燃作用,以及对所述胶粘带体的存放位置处的其他燃烧物起到阻燃作用,进而起到防火阻燃的效果,用于提高所述防静电型胶粘材料的安全性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引燃部的易燃性,进而可以在发生火情时,能够使得所述阻燃筒体内的所述阻燃单体快速且及时地与外界接触,例如,所述引燃部的材质为易燃塑料,对高温或火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即容易在高温或者火焰中发生熔化或燃烧,具体,所述引燃部的材质为赛璐珞(硝化纤维塑料),其具有一定的易燃性,能够在所述胶粘带体或者存放位置周边处的物质发生燃烧时,及时反馈,即及时发生燃烧或熔化,使所述阻燃筒体通过所述阻燃触发孔与外界连通,即所述阻燃筒体内多个所述阻燃单体直接与外界连通,用于引发所述阻燃单体起到阻燃效果,用于对燃烧中的所述胶粘带体起到阻燃作用,以及对所述胶粘带体的存放位置处的其他燃烧物起到灭火作用,进而起到防火阻燃的效果,用于提高所述防静电型胶粘材料的安全性能。此外,再结合所述灭火单体的灭火效果,使得两者协同作用,能够进一步增强所述所述防静电型胶粘材料的灭火阻燃效果以及安全性能。
例如,所述引燃部与所述阻燃触发孔的形状相同设置;又如,所述阻燃触发孔的数量、所述阻燃触发孔分布的密集程度、所述阻燃触发孔的直径、所述引燃部的厚度以及所述引燃部的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如,根据所述灭火蜂窝筒的尺寸大小、所述阻燃筒体的尺寸大小和/或存放位置处的安全程度进行调整,只要确保所述引燃部能够及时反馈火情、所述阻燃筒体与外部的接触面积以及所述引燃部的结构强度即可,例如,所述阻燃筒体的直径为2.5cm~3.5cm,所述阻燃触发孔的直径为2.4cm~3.4cm,所述引燃部的厚度为2mm~4.5mm,由于上述数值受到所述卷筒的整体尺寸的限制,在此不再对更多的具体数值进行赘述。
请一并参阅图17至图19,阻燃单体312包括易燃外壳3121、阻燃填充部3122及阻燃气囊3123,阻燃填充部3122填充设置于易燃外壳3121内,多个阻燃气囊3123均容置于所述易燃外壳3121内,且阻燃气囊3123与阻燃填充部3122接触,当所述引燃部被所述燃烧的所述胶粘带体燃烧或受周边高温影响发生融化现象时,所述引燃部会快速且及时地被熔化或燃烧,使得所述阻燃筒体通过所述阻燃触发孔与外界连通,即所述阻燃筒体内多个所述灭火单体直接与外界连通时,此时,易燃外壳3121受到外界的高温或者火焰的影响,也会发生燃烧或者熔化现象,此时,阻燃填充部3122会直接沿着所述阻燃筒体的所述阻燃触发孔流出至外界中,如,流出至燃烧中的所述胶粘带体上或者周边燃烧物上,用于在这些燃烧物上形成隔绝液膜或渗透进燃烧物中,从而起到一定的隔绝氧气和降温的效果,用于起到阻燃效果。例如,所述易燃外壳的材质为易燃塑料,对高温或火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即容易在高温或者火焰中发生熔化或燃烧,具体,所述易燃外壳的材质为赛璐珞(硝化纤维塑料),其具有一定的易燃性,所述易燃外壳容易被高温或者火焰破坏,进而能够较好地使与易燃外壳内的所述阻燃填充部产生阻燃作用,再结合所述灭火单体的作用,使得两者产生协同作用,即所述灭火单体用于产生在主体上产生隔绝氧气的灭火效果,所述阻燃单体用于进一步减少燃烧物与氧气的接触,进而能够避免火势的蔓延,避免发生大规模的火灾,安全性能更高。
为了使所述阻燃填充部起到较好的阻燃效果,例如,所述阻燃填充部的材质为水,这样,如此,当所述阻燃填充部,即水直接沿着所述阻燃筒体的所述阻燃触发孔流出至外界中,如,流出至燃烧中的所述胶粘带体上或者周边燃烧物上,能够在这些燃烧物上形成隔绝液膜或渗透进燃烧物中,从而起到一定的隔绝氧气和降温的效果,用于起到阻燃效果,如此,能够与所述灭火填充部起到协同灭火阻燃的效果。
此外,所述阻燃气囊也会放出阻燃气体,如氮气,能够进一步起到阻燃的效果,例如,所述阻燃气囊内容置有氮气,用于在一定程度上隔绝氧气,又如,所述阻燃气囊包括空心的囊体及所述囊体内容置的氮气,又如,所述囊体为塑料薄膜,如,聚乙烯薄膜,能够在高温下快速熔化,进而放出所述囊体内的氮气,用于起到辅助阻燃的效果。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所述阻燃填充部时流体,所述阻燃气囊在所述阻燃填充部中的位置也不是固定的,即所述阻燃气囊在所述易燃外壳中的位置也不是固定的,例如,请参阅图19,此时,多个阻燃气囊3123处于分离状态,其原因是:所述防静电型胶粘材料处于运输搬运状态中,即所述阻燃筒体即所述阻燃单体处于震动或晃动状态中,基于所述阻燃填充部在所述易燃外壳内的内流动产生的作用力使多个阻燃气囊3123处于分离状态,如,无序或有序的分离状态,又如,当多个所述阻燃气囊处于相互连接或相互抵持的状态时,如,基于浮力的作用,所述阻燃气囊与所述易燃外壳的内侧壁抵持,其原因是:所述防静电型胶粘材料处于静止状态中,如,处于存放状态中。
例如,所述阻燃单体的个数以及大小可以灵活调整,例如,所述灭火单体具有中空的圆筒状结构;又如,所述灭火单体的直径为2.1cm~3.1cm,又如,所述阻燃单体的外侧壁与所述阻燃筒体的内侧壁抵持或固定,多个所述阻燃单体排列设置于一个所述阻燃筒体内部,即多个所述阻燃单体首尾连接;又如,当所述阻燃筒体筒体的尺寸较大时,所述阻燃筒体在轴向方向上能够容置多个所述阻燃单体。
例如,所述胶粘带体依次层叠卷绕于所述灭火蜂窝筒及所述阻燃筒体上;又如,所述胶粘带体依次层叠卷绕于所述灭火蜂窝筒的外侧壁及所述阻燃筒体的外侧壁上;又如,所述胶粘带体依次层叠卷绕于所述灭火蜂窝筒的外边缘及所述阻燃筒体的外边缘上。
请参阅图2,封盖400罩设于所述固定筒的开口位置处、所述灭火蜂窝筒的开口位置处及所述阻燃筒体的开口位置处上,用于分别封闭所述转动腔体、所述灭火腔体及所述阻燃腔体,封盖400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轴穿设所述转动孔,并且所述转动轴相对所述封盖转动。例如,所述卷筒设置两个所述封盖,两个所述封盖用于分别封装所述卷筒的两端,起到封闭所述转动腔体、所述灭火腔体及所述阻燃腔体的效果。
例如,所述封盖为中空设置,其材质为易燃塑料,起到形成提示腔体,所述提示腔体内容置有异硫氰酸烯丙酯,当发生火情时,所述封盖发生燃烧或熔化,所述异硫氰酸烯丙酯会大量挥发出刺激性气体,用于在提醒工作人员有火情发生。
例如,所述固定筒体、所述灭火蜂窝筒体及所述阻燃筒体均为铝合金材质,三者不会燃烧,且轻便,机械强度较好,还可以反复利用。
例如,上述防静电型胶粘材料通过设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卷筒,尤其适用于大量堆放胶粘材料的仓库,以及制作大尺寸的胶粘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结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防静电型胶粘材料。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防静电型胶粘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胶粘带体及卷筒,所述胶粘带体依次层叠卷绕于所述卷筒上,所述胶粘带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材层、胶粘层及防粘层,所述基材层的两个侧边分别凸出设置有一个限位条,两个所述限位条之间围成一容置槽,所述胶粘层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防粘层与所述限位条贴合;
所述基材层包括基材分层及防静电分层,两个所述限位条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材分层的两个侧边上,所述防静电分层贴合于所述基材分层远离所述胶黏层的一侧面;
所述防静电分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聚乙烯膜 10份~46份;
聚丙烯膜 5份~15份;
聚氯乙烯膜 3.4份~12.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型胶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分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聚乙烯膜 20份~45份;
聚丙烯膜 5份~8.6份;
聚氯乙烯膜 4.1份~13.2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静电型胶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分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聚乙烯膜 25份~43.2份;
聚丙烯膜 6.8份~12.5份;
聚氯乙烯膜 3.4份~12.8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静电型胶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分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聚乙烯膜 42份;
聚丙烯膜 9.2份;
聚氯乙烯膜 4.6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型胶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分层与所述防静电分层的厚度比为1:(2~3.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静电型胶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分层与所述防静电分层的厚度比为1:(2.4~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静电型胶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分层与所述防静电分层的厚度比为1:3.1。
CN201610705033.5A 2016-08-22 2016-08-22 防静电型胶粘材料 Active CN1062810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05033.5A CN106281088B (zh) 2016-08-22 2016-08-22 防静电型胶粘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05033.5A CN106281088B (zh) 2016-08-22 2016-08-22 防静电型胶粘材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81088A true CN106281088A (zh) 2017-01-04
CN106281088B CN106281088B (zh) 2020-01-10

Family

ID=57614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05033.5A Active CN106281088B (zh) 2016-08-22 2016-08-22 防静电型胶粘材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81088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3746A (zh) * 2017-10-27 2018-01-19 惠州市浩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屏蔽膜
CN109294472A (zh) * 2018-10-22 2019-02-01 江苏东台实力工业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渗透式胶粘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70468A (zh) * 2018-10-22 2019-02-22 江苏东台实力工业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捻合式胶粘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70467A (zh) * 2018-10-22 2019-02-22 江苏东台实力工业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填充式胶粘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70466A (zh) * 2018-10-22 2019-02-22 江苏东台实力工业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骨架式胶粘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70464A (zh) * 2018-10-22 2019-02-22 江苏东台实力工业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中间过渡式胶粘带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52693Y (zh) * 2002-07-11 2003-05-28 焦林 一种带有绝缘封边的电池标签
CN203513552U (zh) * 2013-09-05 2014-04-02 上海精涂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et双面防静电保护膜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52693Y (zh) * 2002-07-11 2003-05-28 焦林 一种带有绝缘封边的电池标签
CN203513552U (zh) * 2013-09-05 2014-04-02 上海精涂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et双面防静电保护膜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3746A (zh) * 2017-10-27 2018-01-19 惠州市浩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屏蔽膜
CN109294472A (zh) * 2018-10-22 2019-02-01 江苏东台实力工业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渗透式胶粘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70468A (zh) * 2018-10-22 2019-02-22 江苏东台实力工业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捻合式胶粘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70467A (zh) * 2018-10-22 2019-02-22 江苏东台实力工业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填充式胶粘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70466A (zh) * 2018-10-22 2019-02-22 江苏东台实力工业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骨架式胶粘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70464A (zh) * 2018-10-22 2019-02-22 江苏东台实力工业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中间过渡式胶粘带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81088B (zh) 2020-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1088A (zh) 防静电型胶粘材料
CN106349962B (zh) 阻燃型胶粘材料
CN106336824B (zh) 缓冲型胶粘材料
CN106281089A (zh) 感温变色型胶粘材料
CN106244042A (zh) 隔热型胶粘材料
CN106336823B (zh) 防漏胶型胶粘材料
US11069931B2 (en) Battery cooling method and system
US6758572B2 (en) Chemiluminescent lighting element
US4720423A (en) Package opening system
KR970000135B1 (ko) 훈증제 어플리케이터 장치
JP6524080B2 (ja) ブリスターパック用吸収層、それを含む積層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ブリスターパック
EP2099533B1 (en) Passive fire protection system
CN105140427B (zh) 一种预防锂电池及其包装件燃烧用材料及制备方法
WO2011001581A1 (ja) 飛散抑制機構を有する二次電池
JP2017516471A (ja) 喫煙物品を消火するためのキャップ
EP4376964A1 (en) Aerosol fire suppression materials, systems and methods of implementation
CN113728492A (zh) 复合箔材、电池包装壳以及电池
US3034873A (en) Fuel package
JP7371360B2 (ja) 紙製包装体
KR20120039526A (ko) 가연성 활성 물질 용기
JP2006335394A (ja) 吸湿包装材からなる包装袋
WO2009074008A1 (fr) Dispositif de rangement de médicaments chimiluminescents à enveloppe de protection et dispositif chimiluminescent utilisant une telle enveloppe
JP2011184917A (ja) 断熱材
AU2006200488B2 (en) Unit including a dispensing device and a fire protection element
CN107585636A (zh) 塑料薄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0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