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76428A - 卷线装置和导向槽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卷线装置和导向槽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76428A
CN106276428A CN201610714799.XA CN201610714799A CN106276428A CN 106276428 A CN106276428 A CN 106276428A CN 201610714799 A CN201610714799 A CN 201610714799A CN 106276428 A CN106276428 A CN 1062764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keeper
distance
gathering sill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1479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76428B (zh
Inventor
贺易
易泽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Xinaika Rubber Industr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贺易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贺易 filed Critical 贺易
Priority to CN20161071479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764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76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764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764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764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34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 B65H75/38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involving the use of a core or former internal to, and supporting, a stored package of material
    • B65H75/44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65H75/4402Guiding arrangements to control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th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34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 B65H75/38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involving the use of a core or former internal to, and supporting, a stored package of material
    • B65H75/44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65H75/48Automatic re-stor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4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electric cords or electric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卷线装置和导向槽设计方法,其中,卷线装置的导向槽包括:入口通道、出口通道、均呈环形的外导向槽和内导向槽,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均连通外导向槽和内导向槽,定位件沿正向滑出出口通道且沿反向滑入入口通道;出口通道的第一侧壁设有定位槽,出口通道的第二侧壁设有止拉槽,定位槽限制定位件沿正向滑动,止拉槽限制定位件沿反向滑动,出口通道的第二侧壁具有供定位件沿反向自定位槽滑至止拉槽的第一导向段,出口通道的第一侧壁具有供定位件沿正向自止拉槽滑出的第二导向段。上述卷线装置具有防止过拉结构,避免了因过拉而出现无法收线的情况,消除了使用障碍,提高了该卷线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卷线装置和导向槽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卷线装置和导向槽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卷线装置用于收纳线体,特别是电子产品的所配备的传输线。在卷线装置中,导向槽是重要结构,其决定了卷线装置的定位件的运动轨迹和卷线装置的工作状态。
目前,大部分卷线装置的导向槽底面沿其导向方向不是平面,设有高低不等的台阶,定位件在导向槽中作相对运动时发生频繁跳动,导致卷线装置的可靠性较差,使用寿命较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ZL200810028183.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卷线装置,该卷线装置克服了上述问题,但是,在上述卷线装置中,收线时,极易发生过拉操作,即较易将定位件再次拉入定位槽而不能完成收线,造成使用障碍,影响了卷线装置使用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导致卷线装置使用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卷线装置收线时较易将定位件由定位槽直接拉入内导向槽而无法收线,因此出现使用障碍,这种现象可简称为“过拉”。
综上所述,如何设计卷线装置,以避免因过拉而出现无法收线的情况,消除使用障碍,提高卷线装置使用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卷线装置,以避免因过拉而出现无法收线的情况,消除使用障碍,提高卷线装置使用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向槽设计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卷线装置,包括:壳体,均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转轮、转轮盖、卷簧和定位件;
其中,所述转轮用于安装线材,所述壳体具有用于供线材线端进出的通线口,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中心柱、以所述中心柱为中心轴的导向槽,所述转轮和所述转轮盖固定连接,且所述转轮和所述转轮盖均套设于所述中心柱,所述卷簧的一端与所述中心柱固定连接,所述卷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轮固定连接,所述转轮盖设有滑槽,所述定位件嵌于所述导向槽和所述滑槽中且能够与所述导向槽和所述滑槽作相对运动;
所述导向槽包括:入口通道、出口通道、均呈环形的外导向槽和内导向槽,其中,所述导向槽的槽底沿其导向方向为平面;所述外导向槽位于所述内导向槽的外围,所述入口通道连通所述外导向槽和所述内导向槽,所述出口通道连通所述外导向槽和所述内导向槽,所述定位件沿正向滑出所述出口通道,所述定位件沿反向滑入所述入口通道;所述出口通道的第一侧壁设有定位槽,所述出口通道的第二侧壁设有止拉槽,所述定位槽限制所述定位件沿正向滑动,所述止拉槽限制所述定位件沿反向滑动,所述出口通道的第二侧壁具有供所述定位件沿反向自所述定位槽滑至所述止拉槽的第一导向段,所述出口通道的第一侧壁具有供所述定位件沿正向自所述止拉槽滑出的第二导向段。
优选地,所述入口通道供所述定位件自所述外导向槽沿反向滑入所述内导向槽,所述出口通道供所述定位件自所述内导向槽沿正向滑入所述外导向槽,所述反向为逆时针方向,所述正向为顺时针方向。
优选地,所述外导向槽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入口通道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外导向槽的内壁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两侧的内壁第一段和内壁第二段,所述内壁第一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入口通道的进口内侧壁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入口通道的进口内侧壁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内壁第二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沿逆时针方向,所述内壁第一段、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内壁第二段依次分布;
所述内导向槽的外壁具有与所述入口通道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内导向槽的外壁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两侧的外壁第一段和外壁第二段,所述外壁第一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外壁第二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外壁第二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入口通道的出口外侧壁到所述中心柱的距离;沿顺时针方向,所述外壁第一段、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外壁第二段依次分布;
所述内导向槽的外壁具有与所述出口通道连通的第三开口,所述内导向槽的外壁包括:位于所述第三开口两侧的外壁第三段和外壁第四段,所述外壁第三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出口通道的进口外侧壁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沿顺时针方向,所述外壁第三段、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外壁第四段依次分布;
所述外导向槽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出口通道连通的第四开口,所述外导向槽的内壁包括:位于所述第四开口两侧的内壁第三段和内壁第四段,所述内壁第四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内壁第三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内壁第三段与所述第二导向段位于所述出口通道的同侧,所述内壁第四段与所述第一导向段位于所述出口通道的同侧;
所述出口通道的第二侧壁为所述出口通道的外侧壁,所述出口通道的第一侧壁为所述出口通道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导向段靠近所述定位槽的一端具有第一位置,所述第二导向段靠近所述止拉槽的一端具有第二位置;当所述定位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定位件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为a1,当所述定位件在所述定位槽内时所述定位件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为a2;当所述定位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定位件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为a3,当所述定位件在所述止拉槽内时所述定位件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为a4,其中,a1=a2,a3=a4,a4>a2
优选地,所述入口通道供所述定位件自所述内导向槽沿反向滑入所述外导向槽,所述出口通道供所述定位件自所述外导向槽沿正向滑入所述内导向槽,所述反向为逆时针方向,所述正向为顺时针方向。
优选地,所述内导向槽的外壁具有与所述入口通道连通的第五开口,所述内导向槽的外壁包括:位于所述第五开口两侧的外壁第五段和外壁第六段,所述外壁第五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入口通道的进口外侧壁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入口通道的进口外侧壁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外壁第六段到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沿逆时针方向,所述外壁第五段、所述第五开口和所述外壁第六段依次分布;
所述外导向槽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出口通道连通的第六开口,所述外导向槽的内壁包括:位于所述第六开口两侧的内壁第五段和内壁第六段,所述内壁第五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出口通道的进口内侧壁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出口通道的进口内侧壁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内壁第六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沿顺时针方向,所述内壁第五段、所述第六开口和所述内壁第六段依次分布;
所述内导向槽的外壁具有与所述出口通道连通的第七开口,所述内导向槽的外壁包括:位于所述第七开口两侧的外壁第七段和外壁第八段,所述外壁第七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外壁第八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沿逆时针方向,所述外壁第七段、所述第七开口和所述外壁第八段依次分布;
所述出口通道的第一侧壁为所述出口通道的外侧壁,所述出口通道的第二侧壁为所述出口通道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导向段靠近所述定位槽的一端具有第三位置,所述第二导向段靠近所述止拉槽的一端具有第四位置,所述出口通道的外侧壁具有第五位置,所述第五位置位于所述出口通道的进口和所述定位槽之间;当所述定位件在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定位件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为a5,当所述定位件在所述定位槽内时所述定位件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为a6,且a5=a6;当所述定位件在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定位件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为a7,当所述定位件在所述止拉槽内时所述定位件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为a8,且a7=a8,a8<a6;当所述定位件在所述第五位置时所述定位件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为a9,且a9>a6
优选地,所述导向槽的槽底面为曲面且所述导向槽的横截面呈U型,或者所述导向槽的槽底面为平面且所述导向槽的横截面呈“凵”型。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盖和第二盖,所述第一盖的周向侧板设有第一通线口,所述第二盖的周向侧板设有第二通线口,所述导向槽设于所述第二盖,所述中心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盖的中部,所述中心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盖的中部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轮朝向所述转轮盖的一侧设有轮毂,所述线材卡设在所述轮毂外侧,所述卷簧的一端卡设于所述轮毂的内侧,所述卷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中心柱卡接。
优选地,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均为两个,且所述入口通道与所述出口通道的一一对应。
本发明提供的卷线装置的使用方法为:
假设线材拉出之前,定位件随滑槽停留在外导向槽中,线材拉出时,带动转轮、转轮盖和定位件绕中心柱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反向即为逆时针方向,正向即为顺时针方向;需要拉线时,拉动线材,定位件沿外导向槽滑入入口通道,然后经入口通道进入内导向槽,定位件沿内导向槽逆时针旋转,直至将线材拉出预设长度,完成拉线;当线材拉出预设长度后,停止拉线,卷簧带动转轮、转轮盖和定位件绕中心柱沿顺时针旋转,定位件沿内导向槽滑入出口通道,然后到达定位槽,停止运动,完成线材的定位;需要收线时,先拉出线材,带动转轮、转轮盖和定位件绕中心柱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定位件沿第一导向段滑至止拉槽内,完成防止过拉操作;然后停止拉线,卷簧带动转轮、转轮盖及定位件绕中心柱顺时针旋转,定位件沿第二导向段进入外导向槽,然后沿外导向槽顺时针旋转直至线材收回,定位件停留在外导向槽中,完成收线;
假设线材拉出之前,定位件随滑槽停留在内导向槽中,线材拉出时,带动转轮、转轮盖和定位件绕中心柱沿逆时针旋转;需要拉线时,拉动线材,定位件沿内导向槽滑入入口通道,然后经入口通道进入外导向槽,沿外导向槽逆时针旋转,直至将线材拉出预设长度,完成拉线;当线材拉出预设长度后,停止拉线,卷簧带动转轮、转轮盖和定位件绕中心柱顺时针旋转,定位件沿外导向槽滑入出口通道,然后到达定位槽,停止运动,完成线材的定位;需要收线时,先拉出线材,带动转轮、转轮盖和定位件绕中心柱逆时针旋转,定位件沿第一导向段滑至止拉槽,完成防止过拉操作;然后停止拉线,卷簧带动转轮、转轮盖和定位件绕中心柱顺时针旋转,定位件沿第二导向段进入内导向槽,然后沿内导向槽顺时针旋转,直至线材收回,定位件停留在内导向槽中,完成收线。
由上述卷线装置的使用方法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卷线装置具有防止过拉结构,从而避免了因过拉而出现无法收线的情况,消除了使用障碍,提高了该卷线装置使用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基于上述提供的卷线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导向槽设计方法,所述导向槽为上述卷线装置的导向槽,该导向槽设计方法包括步骤:
设定所述定位件嵌于所述导向槽和所述滑槽中,且所述定位件能够与所述导向槽和所述滑槽做相对运动,所述定位件沿所述导向槽绕所述中心柱旋转时所述定位件和所述滑槽做相对运动;
需要所述定位件受所述导向槽的内壁作用沿所述导向槽的内壁滑动时,设定所述定位件运动的上一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定位件运动的下一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
需要所述定位件受所述导向槽的外壁作用沿所述导向槽的外壁滑动时,设定所述定位件运动的上一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定位件运动的下一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
需要所述定位件不受到所述导向槽的外壁和内壁作用时,设定所述定位件运动的上一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定位件运动的下一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
其中,沿所述定位件的滑动方向,所述定位件运动的上一点位于所述定位件运动的下一点的上游。
基于上述提供的卷线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导向槽设计方法,该导向槽为上述卷线装置的导向槽,该导向槽设计方法包括步骤:
设定所述线材拉出之前,所述定位件随所述滑槽停留在所述外导向槽中,所述线材拉出时,带动所述转轮、所述转轮盖和所述定位件绕所述中心柱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所述外导向槽中设定A点和M点,在所述入口通道中设定B点,且设定所述A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B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B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M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
在所述内导向槽中设定E点、D点、F点,在所述入口通道中设定C点,在所述出口通道中设定G点,且设定所述D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E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E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C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F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G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
在所述定位槽中设定H点,在所述第一导向段中设定I点,在所述止拉槽中设定J点,在所述第二导向段中设定K点,在所述外导向槽中设定N点和L点,且设定所述H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I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J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I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J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K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L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K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N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L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
其中,所述A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内壁第一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B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入口通道的进口内侧壁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C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入口通道的出口外侧壁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D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外壁第一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E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外壁第二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F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外壁第三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G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出口通的进口外侧壁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H点为所述定位件在所述定位槽内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I点为所述定位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J点为所述定位件在所述止拉槽内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K点为所述定位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L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内壁第三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M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内壁第二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N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内壁第四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
基于上述提供的卷线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导向槽设计方法,该导向槽为上述卷线装置的导向槽,该导向槽设计方法包括步骤:
设定所述线材拉出之前,所述定位件随所述滑槽停留在所述内导向槽中,所述线材拉出时,带动所述转轮、所述转轮盖和所述定位件绕所述中心柱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所述内导向槽中设定A点、M点、L点和N点,在所述入口通道中设定B点,且设定所述A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B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B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M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L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N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
在所述外导向槽中设定E点、D点、在所述出口通道中设定F点,且设定所述E点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F点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F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D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
在所述第一导向段中设定I点,在所述第二导向段中设定K点,在所述出口通道中设定G点,在所述定位槽中设定H点,在所述止拉槽中设定J点,且设定所述G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H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设定所述H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I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J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I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J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K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K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L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
其中,所述A点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外壁第五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B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入口通道的进口外侧壁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D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内壁第六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E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内壁第五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F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出口通道的进口内侧壁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G点为所述定位件在所述第五位置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H点为所述定位件在所述定位槽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I点为所述定位件在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J点为所述定位件在所述止拉槽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K点为所述定位件在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L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外壁第七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M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外壁第六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N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外壁第八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卷线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卷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卷线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卷线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P-P向剖视图;
图8为图1中第二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导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卷线装置中卷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卷线装置中第二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卷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避免因过拉而出现无法收线的情况,消除使用障碍,提高卷线装置使用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卷线装置。
如图1-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卷线装置包括:壳体,均位于壳体内的转轮3、转轮盖4、卷簧5和定位件7。其中,转轮3用于安装线材6,壳体具有用于供线材线端进出的通线口,壳体的内壁:固定有中心柱22、以中心柱22为中心轴的导向槽23,转轮3和转轮盖4固定连接,且转轮3和转轮盖4均套设于中心柱22,卷簧5的一端与中心柱22固定连接,卷簧5的另一端与转轮3固定连接,转轮盖4设有滑槽41,定位件7嵌于导向槽23和滑槽41中且能够与导向槽23和滑槽41作相对运动。
上述壳体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盖1和第二盖2,第一盖1的周向侧板设有第一通线口11,第二盖2的周向侧板设有第二通线口21,导向槽23设于第二盖2,中心柱22的一端固定于第二盖2的中部,中心柱22的另一端与第一盖1的中部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第一盖1和第二盖2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当然,也可选择仅第一盖1或者仅第二盖2设置一个通线口,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上述转轮3朝向转轮盖4的一侧设有轮毂,线材6卡设在轮毂外侧,卷簧5的一端卡设于轮毂的内侧,卷簧5的另一端与中心柱22卡接。具体地,中心柱22设有第一卡槽221,轮毂设有第二卡槽31,卷簧5的第一端51与第一卡槽221卡接,卷簧5的第二端52与第二卡槽31卡接。
上述定位件7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被滑槽41夹持,限制定位件7沿中心柱22的轴向移动,定位件7的第二部分伸入导向槽23中并能够相对于中心柱22向内摆动和向外摆动。进一步地,定位件7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为90°,当然,也可选则二者的夹角为其他值,并不局限于此。上述定位件7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如滚珠、滑臂、定位柱等。
上述导向槽23的底面沿其导向方向为平面。具体地,该导向槽23的槽底面为曲面且导向槽23的横截面呈U型,如图5所示;或者导向槽23的槽底面为平面且导向槽23的横截面“凵”型,如图4所示。
为了避免因过拉而出现无法收线的情况,上述导向槽23包括:入口通道233、出口通道234、均呈环形的外导向槽231和内导向槽232,其中,外导向槽231位于内导向槽232的外围,入口通道233连通外导向槽231和内导向槽232,出口通道234连通外导向槽231和内导向槽232,定位件7沿正向滑出出口通道234,定位件7沿反向滑入入口通道233;出口通道234的第一侧壁设有定位槽235,出口通道234的第二侧壁设有止拉槽236,定位槽235限制定位件7沿正向滑动,止拉槽236限制定位件7沿反向滑动,出口通道234的第二侧壁具有供定位件7沿反向自定位槽235滑至止拉槽236的第一导向段2341,出口通道234的第一侧壁具有供定位件7沿正向自止拉槽236滑出的第二导向段2342。可以理解的是,定位件7沿正向自止拉槽236滑出后进入外导向槽231。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正向”可定义为顺时针方向,也可定义为逆时针方向。本文中的“反向”与“正向”方向相反。顺时针方向是指自导向槽23的槽口看向导向槽23的槽底时的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是指自导向槽23的槽口看向导向槽23的槽底时的逆时针方向。
具体地,入口通道233供定位件7自外导向槽231沿反向滑入内导向槽232,出口通道234供定位件7自内导向槽232沿正向滑入外导向槽231,反向为逆时针方向,正向为顺时针方向。为了便于实现定位件7沿正向滑出出口通道234,定位件7沿反向滑入入口通道233,导向槽23的结构设计如下:
外导向槽231的内壁具有与入口通道233连通的第一开口,外导向槽231的内壁包括:位于第一开口两侧的内壁第一段2311和内壁第二段2312,内壁第一段2311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入口通道233的进口内侧壁2331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入口通道233的进口内侧壁2331到中心柱22的距离小于内壁第二段2312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沿逆时针方向,内壁第一段2311、第一开口和内壁第二段2312依次分布;需要说明的是,外导向槽231的内壁,是指外导向槽231中靠近中心柱22的侧壁;
内导向槽232的外壁具有与入口通道233连通的第二开口,内导向槽232的外壁包括:位于第二开口两侧的外壁第一段2321和外壁第二段2322,外壁第一段2321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外壁第二段2322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外壁第二段2322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小于入口通道233的出口外侧壁2332到中心柱22的距离;沿顺时针方向,外壁第一段2321、第二开口和外壁第二段2322依次分布;内导向槽232的外壁,是指内导向槽232中远离中心柱22的侧壁;
内导向槽232的外壁具有与出口通道234连通的第三开口,内导向槽232的外壁包括:位于第三开口两侧的外壁第三段2323和外壁第四段2324,外壁第三段2323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出口通道234的进口外侧壁2343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沿顺时针方向,外壁第三段2323、第三开口和外壁第四段2324依次分布;
外导向槽231的内壁具有与出口通道234连通的第四开口,外导向槽231的内壁包括:位于第四开口两侧的内壁第三段2313和内壁第四段2314,内壁第四段2314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内壁第三段2313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第三内壁段2313与第二导向段2342位于出口通道234的同侧,第四内壁段2314与第一导向段2341位于出口通道234的同侧;沿逆时针方向,第三内壁段2313、第四开口和第四内壁段2314依次分布;需要说明的是,位于出口通道234的同侧,是指以出口通道234的中心线划分后的同侧;
出口通道234的第二侧壁为出口通道234的外侧壁,出口通道234的第一侧壁为出口通道234的内侧壁,第一导向段2341靠近定位槽235的一端具有第一位置2344,第二导向段2342靠近止拉槽236的一端具有第二位置2345;当定位件7在第一位置2344时定位件7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为a1,当定位件7在定位槽235内时定位件7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为a2;当定位件7在第二位置2345时定位件7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为a3,当定位件7在止拉槽236内时定位件7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为a4,其中,a1=a2,a3=a4,a4>a2
可以理解的是,出口通道234的外侧壁,是指出口通道234中远离中心柱22的侧壁;出口通道234的内侧壁,是指出口通道234中靠近中心柱22的侧壁。当定位件7与内壁第三段2313接触时,定位件7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为a5,且a5>a3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件7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是指定位件7的中心点到中心柱22的轴线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卷线装置具有防止过拉的结构,从而消除了因过拉而出现无法收线的的使用障碍,提高了该卷线装置使用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卷线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设定线材6拉出之前,定位件7随滑槽41停留在外导向槽231中,线材6拉出时,带动转轮3、转轮盖4和定位件7绕中心柱22沿逆时针旋转;
需要拉线时,拉动线材6,定位件7沿外导向槽231逆时针旋转,当定位件7与内壁第一段2311接触时定位件7到达A点,然后定位件7沿外导向槽231的内壁旋转,当定位件7与入口通道233的进口内侧壁2331接触时定位件7到达B点,然后定位件7经入口通道233进入内导向槽232,定位件7沿内导向槽232逆时针旋转,直至将线材6拉出预设长度,完成拉线;
当线材6拉出预设长度后,停止拉线,卷簧5带动转轮3、转轮盖4和定位件7绕中心柱22沿顺时针旋转,定位件7沿内导向槽232顺时针旋转,当定位件7与外壁第三段2323接触时定位件7到达F点,然后定位件7沿内导向槽232的外壁顺时针旋转,当定位件7与出口通道234的进口外侧壁2343接触时定位件7到达至G点,然后定位件7沿出口通道234滑动,当定位件7位于定位槽235内时定位件7到达H点,定位件7停止运动,完成线材6的定位;
需要收线时,先拉出线材6,带动转轮3、转轮盖4和定位件7绕中心柱2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定位件7由H点绕中心柱22逆时针旋转,当定位件7与第一位置2344接触时定位件7到达I点,然后定位件7沿第一导向段2341滑至止拉槽236,此时定位件7到达J点,完成防止过拉操作;然后停止拉线,卷簧5带动转轮3、转轮盖4及定位件7绕中心柱顺时针旋转,定位件7由J点绕中心柱22顺时针旋,当定位件7与第二位置2345接触时定位件7到达K点,然后定位件7沿第二导向段2342移动,直至定位件7与内壁第三段2313接触,此时定位件7达到L点,进入外导向槽231,然后定位件7沿外导向槽231顺时针旋转直至线材收回,定位件7停留在外导向槽231中,完成收线。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件7到达A点,是指定位件7的中心点到达A点。同理,当定位件7到达B点,是指定位件7的中心点到达B点;当定位件7到达F点,是指定位件7的中心点到F点;当定位件7到达G点,是指定位件7的中心点到达G点;当定位件7到达H点,是指定位件7的中心点到达H点;当定位件7到达I点,是指定位件7的中心点到达I点;当定位件7到达J点,是指定位件7的中心点到达J点;当定位件7到达K点,是指定位件7的中心点到达K点;当定位件7到达L点,是指定位件7的中心点到达L点。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卷线装置与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卷线装置的区别在于,定位件07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定位件071和第二定位件072。相应地,转轮盖04上设有两个滑槽,分别为第一滑槽0411和第二滑槽0412;导向槽023具有两个入口通道、两个出口通道、两个定位槽和两个止拉槽,两个入口通道分别为第一入口通道02331、第二入口通道02332,两个出口通道分别为第一出口通道02341、第二出口通道02342,两个定位槽分别为第一定位槽02351、第二定位槽02352,两个止拉槽分别为第一止拉槽02361、第二止拉槽02362。
上述实施例二提供的卷线装置中,第一定位件071与第一滑槽0411配合,第二定位件072与第二滑槽0412配合,第一入口通道02331与第一出口通道02341配合使用;第二入口通道02332与第二出口通道02342配合使用,且第一入口通道02331连通外导向槽0231和内导向槽0232、第二入口通道02332连通外导向槽0231和内导向槽0232、第一出口通道02341连通外导向槽0231和内导向槽0232、第二出口通道02342外导向槽0231和内导向槽0232。其中,第一出口通道02341、第一入口通道02331、第二出口通道02342和第二入口通道02332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分布。
可以理解的是,外导向槽0231、第一入口通道02331、内导向槽0232和第一出口通道02341形成一个完整的导向槽(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导向槽23),外导向槽0231、第二入口通道02332、内导向槽0232和第二出口通道02342形成另一个完整的导向槽(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导向槽23)。具体地,外导向槽0231具有两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一开口与第一入口通道02331连通,另一个第一开口与第二入口通道02332连通;内导向槽0232具有两个第二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与第一入口通道02331连通,另一个第二开口与第二入口通道02332连通;内导向槽0232具有两个第三开口,一个第三开口与第一出口通道02341连通,另一个第三开口与第二出口通道02342连通;外导向槽0231具有两个第四开口,一个第四开口与第一出口通道02341连通,另一个第四开口与第二出口通道02342连通。其中,与第一入口通道02331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第一出口通道02341连通的第四开口重合,与第二入口通道02332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第二出口通道02342连通的第四开口重合。
上述实施例二提供卷线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为:
设定线材拉出之前,第一定位件071随第一滑槽0411停留在外导向槽0231中,线材拉出时,带动转轮、转轮盖04和第一定位件071绕中心柱022沿逆时针旋转;第二定位件072随第二滑槽0412停留在外导向槽0231中,线材拉出时,带动转轮、转轮盖04和第二定位件072绕中心柱022沿逆时针旋转;
需要拉出线材时,同时拉出线材的两端,具体地,拉动线材,第一定位件071沿外导向槽0231逆时针旋转至A点后,第一定位件071沿外导向槽0231的内壁到达B点,经第一入口通道02331进入内导向槽0232,沿内导向槽0232逆时针旋转,直至将线材拉出预设长度,完成拉线;
当线材拉出预设长度后,停止拉线,卷簧带动转轮、转轮盖04和第一定位件071绕中心柱022沿顺时针旋转,第一定位件071沿内导向槽0232顺时针旋转至F点,第一定位件071沿内导向槽0232的外壁顺时针旋转至G点,经第二出口通道02342到达H点,停止运动,完成线材的定位;
需要收线时,先拉出线材,带动转轮、转轮盖04和第一定位件071绕中心柱02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一定位件071由H点绕中心柱022逆时针旋转至I点,由I点滑至并止于J点,完成防止过拉操作;然后停止拉线,卷簧带动转轮、转轮盖04及第一定位件071绕中心柱022顺时针旋转,第一定位件071由J点绕中心柱22顺时针旋转至K点,并由K点滑至L点,进入外导向槽0231,然后沿外导向槽0231顺时针旋转直至线材收回,第一定位件071停留在外导向槽0231中,完成收线;
同理,拉动线材,第二定位件072沿外导向槽0231逆时针旋转至a点后,第二定位件072沿外导向槽0231的内壁到达b点,经第二入口通道02332进入内导向槽0232,沿内导向槽0232逆时针旋转,直至将线材拉出预设长度,完成拉线;
当线材拉出预设长度后,停止拉线,卷簧带动转轮、转轮盖04和第二定位件072绕中心柱022沿顺时针旋转,第二定位件072沿内导向槽0232顺时针旋转至f点,第二定位件072沿内导向槽0232的外壁顺时针旋转至g点,经第二出口通道02342到达h点,停止运动,完成线材的定位;
需要收线时,先拉出线材,带动转轮、转轮盖04和第二定位件072绕中心柱02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二定位件072由H点绕中心柱022逆时针旋转至i点,由i点滑至并止于j点,完成防止过拉操作;然后停止拉线,卷簧带动转轮、转轮盖04及第二定位件072绕中心柱022顺时针旋转,第二定位件072由j点绕中心柱22顺时针旋转至k点,并由k点滑至l点,进入外导向槽0231,然后沿外导向槽0231顺时针旋转直至线材收回,第二定位件072停留在外导向槽0231中,完成收线。
其中,A点和a点均相当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A点,B点和b点均相当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B点,C点和c点均相当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C点,D点和d点均相当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D点,E点和e点均相当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E点,F点和f点均相当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F点,G点和g点均相当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G点,H点和h点均相当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H点,I点和i点均相当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I点,J点和j点均相当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J点,K点和k点均相当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K点,L点和l点均相当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L点,M点和m点均相当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M点。由于与第一入口通道02331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第一出口通道02341连通的第四开口重合,则A点与L点重合,M点与N点重合;由于与第二入口通道02332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第二出口通道02342连通的第四开口重合,则a点与l点重合,m点与n点重合。图10中,为了标出A点与L点,A点与L点并排显示,但是这并不表示A点与L点不重合;同理,为了标出M点与N点,M点与N点并排显示,但是这并不表示M点与N点不重合;为了标出a点与l点,a点与l点并排显示,但是这并不表示a点与l点不重合;为了标出m点与n点,m点与n点并排显示,但是这并不表示m点与n点不重合。
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卷线装置中,第二盖002设有第二通线孔0021、中心柱0022和导向槽0023,对于卷线装置中的其他结构,参考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卷线装置的结构,本文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卷线装置与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卷线装置的区别在于导向槽的结构不同。
具体地,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卷线装置中,入口通道00233供定位件007自内导向槽00232沿反向滑入外导向槽00231,出口通道00234供定位件007自外导向槽00231沿正向滑入内导向槽00232,其中,反向为逆时针方向,正向为顺时针方向。可以理解的是,定位件007沿正向自止拉槽00236滑出后进入内导向槽00232。
上述导向槽0023中:内导向槽00232的外壁具有与入口通道00233连通的第五开口,内导向槽00232的外壁包括:位于第五开口两侧的外壁第五段002321和外壁第六段002322,外壁第五段002321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入口通道00233的进口外侧壁002331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入口通道00233的进口外侧壁002331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大于外壁第六段002322到中心轴0022线的距离;沿逆时针方向,外壁第五段002321、第五开口和外壁第六段002322依次分布;需要说明的是,内导向槽00232的外壁,是指内导向槽00232中远离中心柱0022的侧壁;
外导向槽00231的内壁具有与出口通道00234连通的第六开口,外导向槽00231的内壁包括:位于第六开口两侧的内壁第五段002311和内壁第六段002312,内壁第五段002311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等于出口通道00234的进口内侧壁002341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出口通道00234的进口内侧壁002341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小于内壁第六段002312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沿顺时针方向,内壁第五段002311、第六开口和内壁第六段002312依次分布;需要说明的是,外导向槽00231的内壁,是指外导向槽00231中靠近中心柱0022的侧壁;
内导向槽00232的外壁具有与出口通道00234连通的第七开口,内导向槽00232的外壁包括:位于第七开口两侧的外壁第七段002323和外壁第八段002324,外壁第七段002323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外壁第八段002324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沿逆时针方向,外壁第七段002323、第七开口和外壁第八段002324依次分布;
出口通道00234的第一侧壁为出口通道00234的外侧壁,出口通道00234的第二侧壁为出口通道00324的内侧壁,第一导向段002342靠近定位槽00235的一端具有第三位置002344,第二导向段002343靠近止拉槽00236的一端具有第四位置002345,出口通道00234的外侧壁具有第五位置002346,第五位置002346位于出口通道00234的进口和定位槽00235之间;第四位置002345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大于外壁第七段002323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当定位件007在第三位置002344时定位件007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为a5,当定位件007在定位槽00235内时定位件007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为a6,且a5=a6;当定位件007在第四位置002345时定位件007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为a7,当定位件007在止拉槽00236内时定位件007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为a8,且a7=a8,a8<a6;当定位件007在第五位置002346时定位件007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为a9,a9>a6
需要说明的是,出口通道00234的外侧壁,是指出口通道00234中远离中心柱0022的侧壁;出口通道00234的内侧壁,是指出口通道00234中靠近中心柱0022的侧壁。定位件0077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是指定位件007的中心线到中心柱0022的轴线的距离,且定位件007的中心线垂直于中心柱0022的轴线。
上述实施例三提供的卷线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为:
设定线材拉出之前,定位件007随滑槽0041停留在内导向槽00232中,线材007拉出时,带动转轮、转轮盖和定位件007绕中心柱0022沿逆时针旋转;
需要拉线时,拉动线材,定位件007沿内导向槽00232逆时针旋转,当定位件007与外壁第五段002321接触时定位件007到达A点,然后定位件007沿内导向槽00232的外壁滑动,当定位件007与入口通道00233的进口外侧壁002331接触时定位件007到达B点,定位件007通过入口通道00233进入外导向槽00231,沿外导向槽00231逆时针旋转,直至将线材拉出预设长度,完成拉线;
当线材拉出预设长度后,停止拉线,卷簧带动转轮、转轮盖和定位件007绕中心柱0022顺时针旋转,定位件007沿外导向槽00231顺时针旋转,当定位件007与内壁第五段002311接触时定位件007到达E点,然后定位件007沿外导向槽00231顺时针旋转,当定位件007与出口通道00234的进口内侧壁002341接触时定位件007到达F点,然后定位件007在出口通道00234内滑动,定位件007经第五位置002346到达定位槽00235,此时定位件007停止运动,定位件007到达H点,完成线材的定位;
需要收线时,先拉出线材,带动转轮、转轮盖和定位件007绕中心柱0022逆时针旋转,定位件007绕中心柱0022逆时针旋转,当定位件007与第三位置002344接触时定位件007到达I点,然后定位件007沿第一导向段002342滑动,当定位件007滑至止拉槽00236内并停止滑动,此时定位件007到达J点,完成防止过拉操作;然后停止拉线,卷簧带动转轮、转轮盖和定位件007绕中心柱0022顺时针旋转,定位件007由J点绕中心柱顺时针旋转,当定位件007与第四位置002345接触时定位件007到达K点,然后定位件007沿第二导向段002343滑动,当定位件007与外壁第七段002323接触时定位件007到达L点,即定位件007到达内导向槽00232,然后定位件007沿内导向槽00232顺时针旋转,直至线材收回,定位件007停留在内导向槽00232中,完成收线。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件007到达A点,是指定位件007的中心点到达A点;同理,定位件007到达B点,是指定位件007的中心点到达B点;定位件007到达E点,是指定位件007的中心点到达E点;定位件007到达F点,是指定位件007的中心点到达F点;定位件007到达H点,是指定位件007的中心点到达H点;定位件007到达I点,是指定位件007的中心点到达I点;定位件007到达J点,是指定位件007的中心点到达J点;定位件007到达K点,是指定位件007的中心点到达K点;定位件007到达L点,是指定位件007的中心点到达L点。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卷线装置中,也可将导向槽0023设置在第一盖上,此时对于导向槽0023的结构可做适应性的变化,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基于上述三个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四还提供了一种导向槽设计方法,该导向槽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卷线装置的导向槽,该导向槽的设计方法具体包括步骤:
设定定位件嵌于导向槽和滑槽中,且定位件能够与导向槽和滑槽做相对运动,定位件沿导向槽绕中心柱旋转时定位件和滑槽做相对运动;
需要定位件受导向槽的内壁作用沿导向槽的内壁滑动时,设定定位件运动的上一点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定位件运动的下一点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
需要定位件受导向槽的外壁作用沿导向槽的外壁滑动时,设定定位件运动的上一点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定位件运动的下一点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
需要定位件不受到导向槽的外壁和内壁作用时,设定定位件运动的上一点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等于定位件的下一点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
其中,沿定位件的滑动方向,定位件运动的上一点位于定位件运动的下一点的上游。
可以理解的是,导向槽的内壁,是指导向槽中靠近中心柱的侧壁;导向槽的外壁,是指导向槽中远离中心柱的侧壁。
上述实施例四提供的导向槽设计方法,根据卷线装置的功能需要来设定导向槽各点到中心柱的距离,从而确定定位件在旋转时,是沿导向槽的内壁滑动、还是沿导向槽的外壁滑动、或是相对于导向槽作绕中心柱的圆周运动。采用上述设计方法,可实现导向槽的槽底沿其导向方向为平面。具体地,导向槽的槽底面为曲面且导向槽的横截面呈“U”型,或者导向槽的槽底面为平面且导向槽的横截面呈“凵”型。这样,消除了定位件在导向槽中作相对运动时的跳动,提高了卷线装置使用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将上述实施例四提供的导向槽设计方法,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卷线装置时,获得一种更为具体的导向槽设计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五对此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导向槽设计方法,具体包括步骤:
设定线材6拉出之前,定位件7随滑槽41停留在外导向槽231中,线材6拉出时,带动转轮3、转轮盖4和定位件7绕所述中心柱2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外导向槽231中设定A点和M点,在入口通道233中设定B点,且设定A点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B点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B点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M点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
在内导向槽232中设定E点、D点、F点,在入口通道233中设定C点,在出口通道234中设定G点,且设定D点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E点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E点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小于C点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F点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G点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
在定位槽235中设定H点,在第一导向段2341中设定I点,在止拉槽236中设定J点,在第二导向段2342中设定K点,在外导向槽231中设定N点和L点,且设定H点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等于I点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J点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大于I点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J点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等于K点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L点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大于K点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N点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L点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A点为定位件7与内壁第一段2311接触时,定位件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B点为定位件7与入口通道233的进口内侧壁2331接触时,定位件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C点为定位件7与入口通道233的出口外侧壁2332接触时,定位件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D点为定位件7与外壁第一段2321接触时,定位件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E点为定位件7与外壁第二段2322接触时,定位件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F点为定位件7与外壁第三段2323接触时,定位件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G点为定位件7与出口通道234的进口外侧壁2343接触时,定位件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H点为定位件7在定位槽235内时,定位件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I点为定位件7与第一位置接触2344时,定位件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J点为定位件7在止拉槽236内时,定位件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K点为定位件7与第二位置2345接触时,定位件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L点为定位件7与内壁第三段2313接触时,定位件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M点为定位件7与内壁第二段2312接触时,定位件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N点为定位件7与内壁第四段2314接触时,定位件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
当将上述实施例四提供的导向槽设计方法,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卷线装置时,获得一种更为具体的导向槽设计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六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导向槽设计方法,具体包括步骤:
设定线材拉出之前,第一定位件071随第一滑槽0411停留在外导向槽0231中,第二定位件072随第二滑槽0412停留在外导向槽0231中;线材拉出时,带动转轮、转轮盖04和第一定位件071(或者第二定位件072)绕所述中心柱02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外导向槽0231中设定A点和M点,在第一入口通道02331中设定B点,且设定A点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小于或等于B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B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小于M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
在外导向槽0231中设定a点和m点,在第二入口通道02332中设定b点,且设定a点到中心柱22轴线的距离小于或等于b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b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小于m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
在内导向槽0232中设定E点、D点、F点,在第一入口通道02331中设定C点,在第一出口通道02341中设定G点,且设定D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小于E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E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小于C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F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G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
在内导向槽0232中设定e点、d点、f点,在第二入口通道02332中设定c点,在第二出口通道02342中设定g点,且设定d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小于e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e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小于c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f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g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
在第一定位槽02351中设定H点,在第一出口通道02341的第一导向段中设定I点,在第一止拉槽02361中设定J点,在第一出口通道02341的第二导向段中设定K点,在外导向槽0231中设定N点和L点,且设定H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等于I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J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大于I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J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等于K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L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大于K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N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大于L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
在第二定位槽02352中设定h点,在第二出口通道02342的第一导向段中设定i点,在第二止拉槽02362中设定j点,在第二出口通道02342的第二导向段中设定k点,在外导向槽0231中设定n点和l点,且设定h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等于i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j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大于i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j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等于k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l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大于k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n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大于l点到中心柱022轴线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六中的A点和a点均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五中的A点;本实施例六中的b点与B点均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五中的B点;本实施例六中的c点与C点均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五中的C点;本实施例六中的d点与D点均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五中的D点;本实施例六中的e点与E点均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五中的E点;本实施例六中的f点与F点均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五中的F点;本实施例六中的g点与G点均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五中的G点;本实施例六中的h点与H点均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五中的H点;本实施例六中的i点与I点均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五中的I点;本实施例六中的j点与J点均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五中的J点;本实施例六中的k点与K点均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五中的K点;本实施例六中的l点与L点均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五中的L点;本实施例六中的m点与M点均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五中的M点;本实施例六中的n点与N点均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五中的N点。可以理解的是,A点与L点重合,M点与N点重合,a点与l点重合,m点与n点重合。为了标出M点与N点,M点与N点并排显示,但是这并不表示M点与N点不重合;为了标出a点与l点,a点与l点并排显示,但是这并不表示a点与l点不重合;为了标出m点与n点,m点与n点并排显示,但是这并不表示m点与n点不重合。
将上述实施例四提供的导向槽设计方法,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卷线装置时,获得一种更为具体的导向槽设计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七对此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导向槽设计方法具体包括步骤:
设定线材拉出之前,定位件007随滑槽停留在内导向槽00232中,线材拉出时,带动转轮、转轮盖和定位件绕中心柱002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内导向槽00232中设定A点、M点、L点和N点,在入口通道00233中设定B点,且设定A点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B点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B点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大于M点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L点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N点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
在外导向槽00231中设定E点、D点、在出口通道00234中设定F点,且设定E点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等于F点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F点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小于D点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
在第一导向段002342中设定I点,在第二导向段002343中设定K点,在出口通道00234中设定G点,在定位槽00235中设定H点,在止拉槽00236中设定J点,且设定G点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大于H点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设定H点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等于I点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J点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小于I点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J点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等于K点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K点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大于L点到中心柱0022轴线的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A点定位件007与外壁第五段00231的内侧边接触时,定位件00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B点为定位件007与入口通道00233的进口外侧壁002331接触时,定位件00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D点为定位件007与内壁第六段002312接触时,定位件00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E点为定位件007与内壁第五段002311接触时,定位件00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F点为定位件007与出口通道00234的进口内侧壁002341接触时,定位件00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G点为定位件007在第五位置002346时,定位件00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H点为定位件007在定位槽00235时,定位件00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I点为定位件007在第三位置002344时,定位件00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J点为定位件007在止拉槽00236时,定位件00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K点为定位件007在第四位置002345时,定位件00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L点为定位件007与外壁第七段002323接触时,定位件00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M点为定位件007与外壁第六段002322接触时,定位件00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N点为定位件007与外壁第八段002324接触时,定位件007的中心点所在位置。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卷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均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转轮、转轮盖、卷簧和定位件;
其中,所述转轮用于安装线材,所述壳体具有用于供线材线端进出的通线口,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中心柱、以所述中心柱为中心轴的导向槽,所述转轮和所述转轮盖固定连接,且所述转轮和所述转轮盖均套设于所述中心柱,所述卷簧的一端与所述中心柱固定连接,所述卷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轮固定连接,所述转轮盖设有滑槽,所述定位件嵌于所述导向槽和所述滑槽中且能够与所述导向槽和所述滑槽作相对运动;
所述导向槽包括:入口通道、出口通道、均呈环形的外导向槽和内导向槽,其中,所述导向槽的槽底沿其导向方向为平面;所述外导向槽位于所述内导向槽的外围,所述入口通道连通所述外导向槽和所述内导向槽,所述出口通道连通所述外导向槽和所述内导向槽,所述定位件沿正向滑出所述出口通道,所述定位件沿反向滑入所述入口通道;所述出口通道的第一侧壁设有定位槽,所述出口通道的第二侧壁设有止拉槽,所述定位槽限制所述定位件沿正向滑动,所述止拉槽限制所述定位件沿反向滑动,所述出口通道的第二侧壁具有供所述定位件沿反向自所述定位槽滑至所述止拉槽的第一导向段,所述出口通道的第一侧壁具有供所述定位件沿正向自所述止拉槽滑出的第二导向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通道供所述定位件自所述外导向槽沿反向滑入所述内导向槽,所述出口通道供所述定位件自所述内导向槽沿正向滑入所述外导向槽,所述反向为逆时针方向,所述正向为顺时针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导向槽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入口通道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外导向槽的内壁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两侧的内壁第一段和内壁第二段,所述内壁第一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入口通道的进口内侧壁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入口通道的进口内侧壁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内壁第二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沿逆时针方向,所述内壁第一段、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内壁第二段依次分布;
所述内导向槽的外壁具有与所述入口通道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内导向槽的外壁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两侧的外壁第一段和外壁第二段,所述外壁第一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外壁第二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外壁第二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入口通道的出口外侧壁到所述中心柱的距离;沿顺时针方向,所述外壁第一段、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外壁第二段依次分布;
所述内导向槽的外壁具有与所述出口通道连通的第三开口,所述内导向槽的外壁包括:位于所述第三开口两侧的外壁第三段和外壁第四段,所述外壁第三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出口通道的进口外侧壁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沿顺时针方向,所述外壁第三段、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外壁第四段依次分布;
所述外导向槽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出口通道连通的第四开口,所述外导向槽的内壁包括:位于所述第四开口两侧的内壁第三段和内壁第四段,所述内壁第四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内壁第三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内壁第三段与所述第二导向段位于所述出口通道的同侧,所述内壁第四段与所述第一导向段位于所述出口通道的同侧;沿逆时针方向,所述第三内壁段、所述第四开口和所述第四内壁段依次分布;
所述出口通道的第二侧壁为所述出口通道的外侧壁,所述出口通道的第一侧壁为所述出口通道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导向段靠近所述定位槽的一端具有第一位置,所述第二导向段靠近所述止拉槽的一端具有第二位置;当所述定位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定位件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为a1,当所述定位件在所述定位槽内时所述定位件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为a2;当所述定位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定位件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为a3,当所述定位件在所述止拉槽内时所述定位件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为a4,其中,a1=a2,且a3=a4,a4>a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通道供所述定位件自所述内导向槽沿反向滑入所述外导向槽,所述出口通道供所述定位件自所述外导向槽沿正向滑入所述内导向槽,所述反向为逆时针方向,所述正向为顺时针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导向槽的外壁具有与所述入口通道连通的第五开口,所述内导向槽的外壁包括:位于所述第五开口两侧的外壁第五段和外壁第六段,所述外壁第五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入口通道的进口外侧壁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入口通道的进口外侧壁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外壁第六段到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沿逆时针方向,所述外壁第五段、所述第五开口和所述外壁第六段依次分布;
所述外导向槽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出口通道连通的第六开口,所述外导向槽的内壁包括:位于所述第六开口两侧的内壁第五段和内壁第六段,所述内壁第五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出口通道的进口内侧壁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出口通道的进口内侧壁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内壁第六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沿顺时针方向,所述内壁第五段、所述第六开口和所述内壁第六段依次分布;
所述内导向槽的外壁具有与所述出口通道连通的第七开口,所述内导向槽的外壁包括:位于所述第七开口两侧的外壁第七段和外壁第八段,所述外壁第七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外壁第八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沿逆时针方向,所述外壁第七段、所述第七开口和所述外壁第八段依次分布;
所述出口通道的第一侧壁为所述出口通道的外侧壁,所述出口通道的第二侧壁为所述出口通道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导向段靠近所述定位槽的一端具有第三位置,所述第二导向段靠近所述止拉槽的一端具有第四位置,所述出口通道的外侧壁具有第五位置,所述第五位置位于所述出口通道的进口和所述定位槽之间;所述第四位置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外壁第七段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当所述定位件在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定位件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为a5,当所述定位件在所述定位槽内时所述定位件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为a6,且a5=a6;当所述定位件在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定位件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为a7,当所述定位件在所述止拉槽内时所述定位件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为a8,且a7=a8,a8<a6;当所述定位件在所述第五位置时所述定位件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为a9,且a9>a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槽底面为曲面且所述导向槽的横截面呈U型,或者所述导向槽的槽底面为平面且所述导向槽的横截面呈“凵”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盖和第二盖,所述第一盖的周向侧板设有第一通线口,所述第二盖的周向侧板设有第二通线口,所述导向槽设于所述第二盖,所述中心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盖的中部,所述中心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盖的中部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朝向所述转轮盖的一侧设有轮毂,所述线材卡设在所述轮毂外侧,所述卷簧的一端卡设于所述轮毂的内侧,所述卷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中心柱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卷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均为两个,且所述入口通道与所述出口通道的一一对应。
10.一种导向槽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线装置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设计方法包括步骤:
设定所述定位件嵌于所述导向槽和所述滑槽中,且所述定位件能够与所述导向槽和所述滑槽做相对运动,所述定位件沿所述导向槽绕所述中心柱旋转时所述定位件和所述滑槽做相对运动;
需要所述定位件受所述导向槽的内壁作用沿所述导向槽的内壁滑动时,设定所述定位件运动的上一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定位件运动的下一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
需要所述定位件受所述导向槽的外壁作用沿所述导向槽的外壁滑动时,设定所述定位件运动的上一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定位件运动的下一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
需要所述定位件不受到所述导向槽的外壁和内壁作用时,设定所述定位件运动的上一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定位件运动的下一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
其中,沿所述定位件的滑动方向,所述定位件运动的上一点位于所述定位件运动的下一点的上游。
11.一种导向槽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为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线装置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设计方法包括步骤:
设定所述线材拉出之前,所述定位件随所述滑槽停留在所述外导向槽中,所述线材拉出时,带动所述转轮、所述转轮盖和所述定位件绕所述中心柱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所述外导向槽中设定A点和M点,在所述入口通道中设定B点,且设定所述A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B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B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M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
在所述内导向槽中设定E点、D点、F点,在所述入口通道中设定C点,在所述出口通道中设定G点,且设定所述D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E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E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C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F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G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
在所述定位槽中设定H点,在所述第一导向段中设定I点,在所述止拉槽中设定J点,在所述第二导向段中设定K点,在所述外导向槽中设定N点和L点,且设定所述H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I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J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I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J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K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L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K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N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L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
其中,所述A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内壁第一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B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入口通道的进口内侧壁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C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入口通道的出口外侧壁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D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外壁第一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E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外壁第二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F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外壁第三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G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出口通的进口外侧壁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H点为所述定位件在所述定位槽内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I点为所述定位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J点为所述定位件在所述止拉槽内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K点为所述定位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L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内壁第三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M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内壁第二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N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内壁第四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
12.一种导向槽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为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线装置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设计方法包括步骤:
设定所述线材拉出之前,所述定位件随所述滑槽停留在所述内导向槽中,所述线材拉出时,带动所述转轮、所述转轮盖和所述定位件绕所述中心柱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所述内导向槽中设定A点、M点、L点和N点,在所述入口通道中设定B点,且设定所述A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B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B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M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L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N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
在所述外导向槽中设定E点、D点、在所述出口通道中设定F点,且设定所述E点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F点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F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D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
在所述第一导向段中设定I点,在所述第二导向段中设定K点,在所述出口通道中设定G点,在所述定位槽中设定H点,在所述止拉槽中设定J点,且设定所述G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H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设定所述H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I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J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I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J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K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所述K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L点到所述中心柱轴线的距离;
其中,所述A点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外壁第五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B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入口通道的进口外侧壁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D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内壁第六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E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内壁第五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F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出口通道的进口内侧壁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G点为所述定位件在所述第五位置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H点为所述定位件在所述定位槽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I点为所述定位件在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J点为所述定位件在所述止拉槽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K点为所述定位件在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L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外壁第七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M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外壁第六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所述N点为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外壁第八段接触时所述定位件的中心点所在位置。
CN201610714799.XA 2016-08-24 2016-08-24 卷线装置和导向槽设计方法 Active CN1062764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14799.XA CN106276428B (zh) 2016-08-24 2016-08-24 卷线装置和导向槽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14799.XA CN106276428B (zh) 2016-08-24 2016-08-24 卷线装置和导向槽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76428A true CN106276428A (zh) 2017-01-04
CN106276428B CN106276428B (zh) 2018-06-26

Family

ID=57615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14799.XA Active CN106276428B (zh) 2016-08-24 2016-08-24 卷线装置和导向槽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7642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36982A (ja) * 1984-05-08 1985-11-25 Akiyuki Shima 線条体の巻取収納器
JP3133928U (ja) * 2006-07-03 2007-07-26 ▲呉▼淞江 リール構造
CN101295864A (zh) * 2008-06-04 2008-10-29 洪子敬 多点自动定位卷线器
CN201990333U (zh) * 2010-12-30 2011-09-28 王利 可单双拉的卷线器结构
CN102963775A (zh) * 2012-11-30 2013-03-13 东莞达电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式卷线装置及应用其的单拉卷线器、双拉卷线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36982A (ja) * 1984-05-08 1985-11-25 Akiyuki Shima 線条体の巻取収納器
JP3133928U (ja) * 2006-07-03 2007-07-26 ▲呉▼淞江 リール構造
CN101295864A (zh) * 2008-06-04 2008-10-29 洪子敬 多点自动定位卷线器
CN201990333U (zh) * 2010-12-30 2011-09-28 王利 可单双拉的卷线器结构
CN102963775A (zh) * 2012-11-30 2013-03-13 东莞达电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式卷线装置及应用其的单拉卷线器、双拉卷线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76428B (zh) 2018-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2187B (zh) 功能训练锻炼器
US2253075A (en) Toy
US9227103B2 (en) Fitness device
CN106276428A (zh) 卷线装置和导向槽设计方法
CN207076066U (zh) 一种体育舞蹈用的防晕眩训练装置
US9821187B2 (en) Exercise equipment and method of exercising utilizing a pulse generation
CN108316617A (zh) 一种便于储存物料的涂墙装修装置
CN206287164U (zh) 驱动装置及机器人灵巧手
CN106760356B (zh) 一种重组竹墙板
CN209643478U (zh) 一种林木矫直装置
DE202006005995U1 (de) Übungs-Tretmühle
US9371082B1 (en) Rotating positioning member of front wheel of golf trolley
CN209551742U (zh) 手指驱动机构及灵巧手
CN205570731U (zh) 手动涂装工具
CN107190814A (zh) 一种悬停定位装置和相关的抽拉式龙头
CN207107093U (zh) 间隔纸纸盒可旋转定位装置
CN206427181U (zh) 折叠滑板车
CN105288960B (zh) 一种攀绳盒
CN208679222U (zh) 一种高中物理实验模型用展台
CN104609263B (zh) 放线器
US7766761B2 (en) Golf swing training apparatus
CN205870526U (zh) 一种适用于变径杆的柔性环抱装置
CN206126507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6152182U (zh) 一种跑步机的可转动手柄机构
CN205663394U (zh) 一种遮阳系统半自动下降卷绳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21

Address after: 454000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rea of Wuzhi County, Jiaozuo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nan Xinaika Rubber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450000 Unit 16, No. 1 Building, No. 71 Cultural Road, Jinshui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 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