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7760A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7760A
CN106257760A CN201510339252.1A CN201510339252A CN106257760A CN 106257760 A CN106257760 A CN 106257760A CN 201510339252 A CN201510339252 A CN 201510339252A CN 106257760 A CN106257760 A CN 1062577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xial cable
cable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micro coaxial
meta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392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57760B (zh
Inventor
吴荣发
徐扬尊
石先奎
章敏强
姜华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3925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577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57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7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57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77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可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及与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滑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锁固装置,所述锁固装置包括滑动块及连接于滑动块且位于金属壳体与绝缘本体之间的锁片,所述锁片可与对接连接器锁扣配合,所述滑动块可沿金属壳体前后滑动同时带动所述锁片在金属壳体与绝缘本体之间前后滑动,所述金属壳体的前端设有供所述锁片向外凸伸的开口。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锁固装置与对接连接器锁合,可以增强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保持力。

Description

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锁固装置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根据HDMI传输标准,HDMI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组装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遮覆在绝缘本体外围的薄片金属壳体及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传统的标准HDMI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对接端在与对接设备连接时,仅仅依靠各自本体及端子间的保持力来维持对接状态而没有任何其它的辅助固持装置,当使用时间较长或线缆被碰拉后,可能导致线缆连接器组件从对接连接器脱离,从而对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电性连接产生不利的影响。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照2010年5月12日公告的公告号为CN201708275号专利,其揭示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可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设置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和若干弹臂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所述弹臂包括向外突伸出的凸缘,所述对接连接器设有与所述凸缘卡接的若干定位孔。如此设计,线缆连接器组件在使用时需要多次插拔,极其不便。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照2009年10月28日公告的公告号为CN201336396号专利,其揭示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可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设置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对接部及自对接部向后水平延伸的配合部,所述对接部设有相对的上、下表面,所述上表面设有一对方形的开口,所述开口可与对接连接器上的弹片连接,使得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接合。如此设计,经过多次插拔,很容易失效而影响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的电性连接。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具有较佳的锁固装置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具有锁固装置,可使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可靠结合。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可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及与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滑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锁固装置,所述锁固装置包括滑动块及连接于滑动块且位于金属壳体与绝缘本体之间的锁片,所述锁片可与对接连接器锁扣配合,所述滑动块可沿金属壳体前后滑动同时带动所述锁片在金属壳体与绝缘本体之间前后滑动,所述金属壳体的前端设有供所述锁片向外凸伸的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设于绝缘本体上的锁固装置可与对接连接器锁合,增强了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保持力,有效防止线缆连接器组件从对接连接器脱离。同时,滑动件可以调节锁片前后滑动,便于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结合与分离。
具体实施结构如下:
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凹陷延伸以收容所述锁片的容置槽,所述锁片在所述容置槽内前后滑动。
所述容置槽于其前端设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引导所述锁片向上运动。
所述滑动块向上凸伸出所述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设有限位槽,所述滑动块活动限位于限位槽内。
所述金属壳体外侧设有连接于所述滑动块的移动外壳,所述移动外壳带动所述滑动块在所述金属壳体的限位槽内前后滑动。
所述移动外壳的后方设有包覆于所述金属壳体后端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前端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后端外径,所述移动外壳的后端设有向前凹陷的第一收容槽,所述移动外壳向后移动至最后方时,所述第一壳体的前端收容于所述移动外壳后端的第一收容槽内。
所述移动外壳的前端外径小于所述移动外壳的后端外径,所述金属壳体的前端外侧包覆有一前端外壳,所述前端外壳的后端设有向前凹陷的第二收容槽,所述移动外壳向前移动至最前端时,所述移动外壳的前端收容于所述前端外壳的第二收容槽内。
所述第一壳体前端设有供所述移动外壳前后限位的卡块,所述卡块位于所述移动外壳的下方呈凸字形结构,所述移动外壳的下方设有可抵靠于卡块的突块。
所述移动外壳与所述滑动块通过卡扣连接。
所述滑动块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向后延伸的锁扣部,所述锁扣部的末端向内弯折形成钩部,所述移动外壳设有与所述钩部配合的开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状态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去掉前端壳体后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去掉前端壳体后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进一步部分分解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8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部分零件的分解图。
图9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部分零件的分解图。
图10为图9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部分零件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11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2为图2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发明揭示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其可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电性连接。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连接器10及与连接器10电性连接的线缆20。所述连接器1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在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包覆于绝缘本体1外侧的金属壳体3、滑动于绝缘本体1上的锁固装置4及用于指示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连接状态的第一橡胶圈5与第二橡胶圈6。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相配合的第一本体11、用于支撑导电端子2后端的第二本体12及组装于第二本体12后端的第三本体13。所述锁固装置4包括滑动于绝缘本体1上的滑动块41及连接于滑动块41且位于金属壳体3与绝缘本体1之间的锁片42。所述滑动块41包括本体部411及自本体部411向后延伸的锁扣部412,所述锁扣部412的末端向内弯折形成钩部413。所述锁片42包括主体部421、自主体部421向后向上弯折延伸的刺破部422及自主体部向前翘起的自由部423。所述锁片42通过刺破的方式连接至滑动块41的本体部411内。
所述第一本体11的横截面大致呈“凸”字形,其包括平行延伸的上壁111与下壁112、连接上壁111与下壁112的前端壁113与后端壁114、延伸超出上壁的凸缘115及自其后端壁114的两侧向后凸伸的凸伸部116。所述凸伸部116在后端壁114上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上壁111与下壁112之间形成有前后贯穿的收容空间110,所述收容空间110内设有收容导电端子2的端子收容槽117,所述端子收容槽117对称排布于所述收容空间110的上下两侧。各端子收容槽117在第一本体11的后端对应形成端子孔118。所述第一本体11的上壁111设有沿前后方向凹陷延伸以收容所述锁片42的容置槽119,前述锁片42在所述容置槽119内前后滑动。所述容置槽119于其前端设有引导斜面1191,以引导锁片42向上运动。
所述第二本体12包括基部121、自基部121向后延伸的延伸部122及自延伸部122的后端面(未标号)向后凸伸的T字形收容部120。所述延伸部122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基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所述基部121设有上表面1211及与上表面1211垂直连接的前端面1212,所述基部121的上表面1211中部设有一凹槽1213,所述凹槽1213用于提供一运动空间供所述锁固装置4在前后方向上滑动。所述基部121的前端面1212设有与第一本体11的凸伸部116连接的固定孔1214及供两排导电端子2穿过的一对狭长状的通槽1215。所述固定孔1214设置在一对通槽1215之间。所述延伸部122包括与前述通槽1215连通的若干长槽1216及设置在相邻两个长槽1216之间的隔栏1217。
所述第三本体13于其前壁面(未标号)向后凹陷延伸有一安装槽131及与若干长槽1216连通的容纳槽132。所述安装槽131与T字形收容部120配合已将第三本体13组装于第二本体12后端。所述第二本体12上的长槽1216与第三本体13上的容纳槽132一一对应便于线缆20与导电端子2连接。
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接触部21、与接触部21相对的尾部22及连接接触部21与尾部22的固持部23。导电端子2排列成上下两排,组装于上述上下两排端子收容槽116内,且组装于上排端子收容槽116的导电端子2数目小于组装于下排端子收容槽116的导电端子2数目。
所述金属壳体3设有限位槽30,用于提供一让位空间供所述锁固装置4前后滑动。所述滑动块41凸伸出金属壳体3,且活动限位于限位槽30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壳体3为两件式,其包括遮蔽于绝缘本体1外侧的前金属壳体31及与前金属壳体31配合的后金属壳体32。前金属壳体31包括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的对接部311及与对接部311相连的安装部312。所述对接部311于其顶壁(未标号)设计有一对方形的开口313供所述锁片42的自由端423凸伸出。所述安装部312于其两侧壁(未标号)均设有第一缺口3121,后金属壳体32于其两侧壁均设有与前金属壳体31安装部312上的第一缺口3121同样大小的第二缺口321。当后金属壳体32自后向前安装入前金属壳体31内,所述第一缺口3121与第二缺口321是贯通的。
所述金属壳体3外侧设有连接于所述滑动块41的移动外壳7。所述移动外壳7包括供第一橡胶圈5套设的第一部分71、与第一部分71连接的第二部分72及于其内壁面设有一对固持孔73。所述第一部分71的外径小于第二部分72的外径。第一部分71设有一开孔711,所述开孔711与前述锁固装置4的钩部413连接,使得所述滑动块41与移动外壳7卡扣配合。所述第二部分72包括自其后端向前凹陷的第一收容槽721。所述移动外壳7的后方还设有包覆于所述金属壳体3后端的第一壳体8。所述第一壳体8包括供第二橡胶圈6套设的中间部81、自中间部81向前延伸的前部82及自中间部81向后延伸的后部83。所述前部82的外径小于所述后部83的外径,且所述前部82的外径小于所述中间部81的外径。所述中间部81于其两侧向前延伸有一对固持块811,所述固持块811与移动外壳的固持孔73组装连接。所述前部82设有供所述移动外壳7前后限位的卡块821,所述卡块821设置在移动外壳7的下方且大致呈“凸”字形结构。所述移动外壳7内设有可抵靠于卡块821的突块74。所述金属壳体3的前端外侧包覆有一前端外壳9。所述前端外壳9包括于其内壁面设有的向后延伸的一对凸柱91、与金属壳体3的第一、第二缺口3121、321安装配合的固定块92及自其后端向前凹陷的第二收容槽93。
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一对弹簧94。一对弹簧94分别与前述一对凸柱91对应连接。当所述移动外壳7向后移动至最后方时,所述第一壳体8的前部82及中间部81收容于所述移动外壳7后端的第一收容槽721内。此时,所述移动外壳7的突块74随着移动外壳7向后移动,滑至所述突块74向前抵靠于第一壳体8的卡块821,此时所述第一橡胶圈5暴露于外侧,锁固装置4自前向后滑动,所述弹簧94处于放松状态,锁片42沿着绝缘本体1上的容置槽119向后运动,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分离。所述移动外壳7向前移动至最前端时,所述移动外壳7的第一部分71收容于所述前端外壳9的第二收容槽93内。此时,所述移动外壳7的突块74随着移动外壳6向前移动而与第一壳体8的卡块821分离,所述第二橡胶圈6暴露于外侧,锁固装置4自后向前滑动,所述弹簧94处于压缩状态,锁片42沿着绝缘本体1上的容置槽119向前移动至锁片42的前端凸伸出金属壳体3的开口313的外侧。
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设置在金属壳体3与第一壳体8之间的绝缘保护套体40及连接于绝缘保护套体40后端的应力释放元件50。所述绝缘保护套体40通过聚氯乙烯成型(PVC)于金属壳体3的外侧。所述应力释放元件50通过聚氯乙烯成型(PVC)于绝缘保护套体40的后端。该绝缘保护套体40于其后端设有若干穿孔401,用于强化应力释放元件50与绝缘保护套体40之间的成型粘合。为了将第一壳体8与应力释放元件50连接固定,可以在应力释放元件50前端点入适量胶水,然后将第一壳体8向后回推固定。
在组装线缆连接器组件100时,首先将导电端子2安装入绝缘本体1中,将锁固装置4装设于绝缘本体1上,锁固装置上的锁片42设于绝缘本体1的容置槽119内,线缆20与导电端子2的尾部22进行焊接,再将金属壳体3装设于绝缘本体1的外侧,金属壳体3可防止锁固装置4向前向后退出。然后将绝缘保护套体40与金属壳体3的后端一体成型。接着将第一橡胶圈5套设于移动外壳7的前端,将第二橡胶圈6套设与第一外壳8上。将移动外壳8自后向前组装,移动外壳7上的开孔711与锁固装置4的钩部413卡扣连接。再将第一壳体8自后向前组装,所述第一壳体8的固持块811与移动外壳7的固持孔73固定配合。再接着将一对弹簧94安装在前端壳体9内,然后将前端壳体9自前向后组装在金属壳体3的外侧,所述前端壳体9的固定块92卡入金属壳体3的第一、第二缺口3121、321内。最后应力释放元件50通过聚氯乙烯成型于绝缘保护套体40的后端与线缆20的外侧。在应力释放元件50前端点入胶水,将第一壳体8向后回推,以将第一壳体8与应力释放元件50进行可靠连接。
在本发明中,通过锁固装置4上的锁片42在绝缘本体1上的容置槽119内进行滑动,来实现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连接与分离。如此设计,不但方便操作者操作,而且,锁片42凸伸出金属壳体3的开口313与对接连接器连接可以加大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之间的保持力,该保持力预计为10kgfMin。

Claims (10)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可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及与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滑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锁固装置,所述锁固装置包括滑动块及连接于滑动块且位于金属壳体与绝缘本体之间的锁片,所述锁片可与对接连接器锁扣配合,所述滑动块可沿金属壳体前后滑动同时带动所述锁片在金属壳体与绝缘本体之间前后滑动,所述金属壳体的前端设有供所述锁片向外凸伸的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凹陷延伸以收容所述锁片的容置槽,所述锁片在所述容置槽内前后滑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于其前端设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引导所述锁片向上运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向上凸伸出所述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设有限位槽,所述滑动块活动限位于限位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外侧设有连接于所述滑动块的移动外壳,所述移动外壳带动所述滑动块在所述金属壳体的限位槽内前后滑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外壳的后方设有包覆于所述金属壳体后端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前端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后端外径,所述移动外壳的后端设有向前凹陷的第一收容槽,所述移动外壳向后移动至最后方时,所述第一壳体的前端收容于所述移动外壳后端的第一收容槽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外壳的前端外径小于所述移动外壳的后端外径,所述金属壳体的前端外侧包覆有一前端外壳,所述前端外壳的后端设有向前凹陷的第二收容槽,所述移动外壳向前移动至最前端时,所述移动外壳的前端收容于所述前端外壳的第二收容槽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前端设有供所述移动外壳前后限位的卡块,所述卡块位于所述移动外壳的下方呈凸字形结构,所述移动外壳的下方设有可抵靠于卡块的突块。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外壳与所述滑动块通过卡扣连接。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向后延伸的锁扣部,所述锁扣部的末端向内弯折形成钩部,所述移动外壳设有与所述钩部配合的开孔。
CN201510339252.1A 2015-06-18 2015-06-18 线缆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1062577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39252.1A CN106257760B (zh) 2015-06-18 2015-06-18 线缆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39252.1A CN106257760B (zh) 2015-06-18 2015-06-18 线缆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7760A true CN106257760A (zh) 2016-12-28
CN106257760B CN106257760B (zh) 2020-06-02

Family

ID=57714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39252.1A Active CN106257760B (zh) 2015-06-18 2015-06-18 线缆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5776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7863A (zh) * 2004-12-25 2006-07-0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20060148300A1 (en) * 2004-06-18 2006-07-06 Advanced Connectek Inc. USB connector with latching arrangement
CN2807533Y (zh) * 2005-05-18 2006-08-16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连接器的卡钩装置
CN101436734A (zh) * 2007-11-16 2009-05-20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装有锁定器的连接器
CN202940381U (zh) * 2012-11-02 2013-05-15 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推拉锁紧结构
CN203218593U (zh) * 2013-03-06 2013-09-25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48300A1 (en) * 2004-06-18 2006-07-06 Advanced Connectek Inc. USB connector with latching arrangement
CN1797863A (zh) * 2004-12-25 2006-07-0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807533Y (zh) * 2005-05-18 2006-08-16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连接器的卡钩装置
CN101436734A (zh) * 2007-11-16 2009-05-20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装有锁定器的连接器
CN202940381U (zh) * 2012-11-02 2013-05-15 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推拉锁紧结构
CN203218593U (zh) * 2013-03-06 2013-09-25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7760B (zh) 202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32115B1 (ko) 커넥터
US2013004048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including guidance and latch assembly
WO2018163788A1 (ja) シールド端子及び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US7597587B1 (en) Mountable connector assemblies and frames
US9509076B2 (en) Connector with front backlash preventing portions and rear backlash preventing portion that are offset circumferentially with respect to the front backlash preventing portions
CN107546529B (zh) 电连接器组合
US8747156B2 (en) Terminal fitting
US1044696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member
US20140051276A1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ES2633963T3 (es) Conector de montaje superficial
JP2015176669A (ja) コネクタ
JP2017045572A (ja) コネクタ
JP2018133278A (ja) 充電インレット
US20160118743A1 (en) Connector for cable connection
CN106257760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5319424U (zh) 电池连接器
CN209860289U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
CN204289870U (zh) 网线终端连接头
CN202872068U (zh) 网络线缆连接器
TWI535122B (zh) 電連接器
CN104716510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8206361A (zh) 连接器模组
CN202871999U (zh) 网络线缆连接器
JP2022513812A (ja) 複数の空間方向において接触するためのプラグコネクタ部
KR20190023816A (ko) 터미널지지구 및 이를 포함한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