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60289U -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60289U
CN209860289U CN201920436009.5U CN201920436009U CN209860289U CN 209860289 U CN209860289 U CN 209860289U CN 201920436009 U CN201920436009 U CN 201920436009U CN 209860289 U CN209860289 U CN 2098602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ing
shell
metal shell
wall surface
electric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3600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文峰
焦志贺
彭四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3600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602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60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602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对接连接器,对接连接器包括至少一对接端子、围设于对接端子外的一遮蔽壳及连接于对接端子的至少一电缆;一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包括至少一导电端子、套设于导电端子外的一绝缘壳、包覆于绝缘壳及导电端子外围的一金属外壳、位于绝缘壳与金属外壳之间的一内屏蔽件、围设于金属外壳外围的一外屏蔽件,内屏蔽件包括一基部及由基部向内延伸形成的至少一弹片,基部被绝缘壳和金属外壳共同夹持,金属外壳的内壁面与绝缘壳的外壁面之间形成一插接空间,弹片延伸入插接空间内,当电连接器沿前后方向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遮蔽壳插入插接空间内,弹片与遮蔽壳抵接,同时基部与金属外壳抵接。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能够将内屏蔽件稳定固定于电连接器内的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201110038346.7的中国发明专利中介绍了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相互插接的插头与插座,插头具有插头壳体,插座具有插座壳体,插座壳体的前端,即用于与插头对插的一端设置有接触簧片,接触簧片具有一C形基部,基部卡设于插座壳体的内部,插座壳体的内壁面向外凹设有卡槽,基部卡持于该卡槽内,基部的四周上布设有朝向其内侧翻折的接触舌片,接触舌片用于在插头与插座对插时将插头壳体与插座壳体导电连接,从而实现对连接器组合的整体屏蔽功能,然而插头与插座未对插前,基部仅仅卡持于插座壳体的卡槽内,在汽车振动时基部很容易从该卡槽内脱离,对插时,接触舌片不能与插头壳体接触,无法起到屏蔽作用,或者基部滑到其他位置占用了插座的插接空间,使插头与插座无法对插。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内屏蔽件稳定固定于电连接器内的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对接连接器,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至少一对接端子、围设于所述对接端子外的一遮蔽壳及连接于所述对接端子的至少一电缆;一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至少一导电端子、套设于所述导电端子外的一绝缘壳、包覆于所述绝缘壳及所述导电端子外围的一金属外壳、位于所述绝缘壳与所述金属外壳之间的一内屏蔽件、围设于所述金属外壳外围的一外屏蔽件,所述内屏蔽件包括一基部及由所述基部向内延伸形成的至少一弹片,所述基部被所述绝缘壳和所述金属外壳共同夹持,所述金属外壳的内壁面与所述绝缘壳的外壁面之间形成一插接空间,所述弹片延伸入所述插接空间内,当所述电连接器沿前后方向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遮蔽壳插入所述插接空间内,所述弹片与所述遮蔽壳抵接,同时所述基部与所述金属外壳抵接。
进一步,所述金属外壳向内一体凸伸一前挡部和一外限位部,所述前挡部位于所述外限位部的前方,且所述前挡部的内壁面比所述外限位部的内壁面更靠近所述导电端子,所述内屏蔽件位于所述外限位部的内壁面与所述前挡部的后端面围设的一安装空间内,所述内屏蔽件位于所述前挡部的后方,所述内屏蔽件位于所述外限位部的内侧,所述前挡部的后端面向后挡止所述内屏蔽件,所述外限位部的内壁面向下挡止所述内屏蔽件。
进一步,所述外限位部的后端面形成一第一导引斜面,所述第一导引斜面导引所述内屏蔽件自后向前插入所述安装空间内。
进一步,所述前挡部的前端面设有一第二导引斜面,所述第二导引斜面便于引导所述遮蔽壳向后插入所述插接空间内。
进一步,所述绝缘壳包括一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至少一插接部,所述主体部向外凸伸一内限位部,所述内限位部的外壁面与所述外限位部的内壁面后端之间形成一间隙,所述内屏蔽件的后端位于所述间隙内,所述内限位部的外壁面向外挡止所述内屏蔽件。
进一步,所述内限位部的前端面设有一第三导引斜面,所述第三导引斜面便于引导所述内限位部向前插入所述金属外壳。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还向外凸伸一后挡部,所述后挡部位于所述内限位部的后端,且所述后挡部的外壁面比所述内限位部的外壁面更向外凸出,所述后挡部位于所述外限位部和所述内屏蔽件的后方,所述后挡部向前挡止所述内屏蔽件。
进一步,所述金属外壳为椭圆筒状,所述前挡部的内壁面与所述插接部的外壁面之间形成所述插接空间,所述基部为C形的环状,所述弹片自所述基部向后且向内延伸形成的,当所述遮蔽壳插入所述插接空间内时,所述基部抵接于所述外限位部的内壁面。
进一步,所述遮蔽壳向外凸伸一凸部,当所述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后,所述凸部位于所述前挡部前方,所述前挡部向前挡止所述凸部。
进一步,所述外屏蔽件向外且向前延伸至少一弹臂,所述外屏蔽件向后延伸至少一卡勾,所述卡勾勾住所述金属外壳的后端缘。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后盖,所述金属外壳的后端向前凹设一安装口,所述后盖的前端向前塞入所述安装口,所述后盖具有一止挡部位于所述金属外壳外,且挡止于所述外屏蔽件的后端。
进一步,所述金属外壳的后端一体延伸形成一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至少一通槽,所述通槽供一固定件插入从而将所述金属外壳固定于一安装面板上,所述弹臂与所述安装面板弹性抵接。
进一步,所述外屏蔽件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端,两个所述连接端断开设置,当所述外屏蔽件套设于所述金属外壳后,两个所述连接端焊接固定为一体。
进一步,所述金属外壳上设有一卡扣,
所述遮蔽壳上设有一按压臂,所述按压臂上设有一锁扣部,当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时,通过操作所述按压臂,使所述锁扣部与所述卡扣锁扣或分离。
进一步,所述电缆外套设有一金属环,所述金属环一体延伸有弹性指与所述遮蔽壳抵接。
进一步,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至少一导电端子;一绝缘壳,套设于所述导电端子外,所述绝缘壳包括一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至少一插接部,所述主体部向外凸伸一内限位部;一金属外壳,包覆于所述绝缘壳及所述导电端子外围;一内屏蔽件,位于所述绝缘壳与所述金属外壳之间,所述内屏蔽件包括一基部及由基部向内延伸形成的一弹片,所述内限位部位于所述基部的内侧,且所述内限位部位于所述弹片的后方,所述内限位部和所述金属外壳的内壁面共同夹持所述基部,所述金属外壳的内壁面与所述插接部的外壁面之间形成一插接空间,所述弹片延伸入所述插接空间内;一外屏蔽件,围设于所述金属外壳的外围。
进一步,所述金属外壳向内一体凸伸一前挡部和一外限位部,所述前挡部位于所述外限位部的前方,且所述前挡部的内壁面比所述外限位部的内壁面更靠近所述导电端子,所述内屏蔽件位于所述前挡部的后方,所述内屏蔽件位于所述外限位部的内侧,所述内屏蔽件位于所述外限位部的内壁面与所述前挡部的后端面围设的一安装空间内,所述前挡部的后端面向后挡止所述内屏蔽件,所述外限位部的内壁面向下挡止所述内屏蔽件,所述内限位部的前端面位于所述外限位部最前端的后方,所述内限位部与所述外限位部之间形成一间隙,所述基部的后端位于所述间隙内。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还向外凸伸一后挡部,所述后挡部位于所述内限位部的后端,且所述后挡部的外壁面比所述内限位部的外壁面更向外凸出,所述后挡部位于所述外限位部和所述内屏蔽件的后方,所述后挡部向前挡止所述内屏蔽件。
进一步,所述金属外壳为椭圆筒状,所述前挡部的内壁面与所述插接部的外壁面之间形成所述插接空间,所述基部为C形的环状,所述弹片自所述基部向后且向内延伸形成。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后盖,所述金属外壳的后端向前凹设一安装口,所述后盖的前端向前塞入所述安装口,所述后盖具有一止挡部位于所述金属外壳外,且挡止于所述外屏蔽件的后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对接连接器和一电连接器,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至少一对接端子、围设于所述对接端子外的一遮蔽壳及连接于所述对接端子的至少一电缆,所述对接连接器向后插接于所述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至少一导电端子、套设于所述导电端子外的一绝缘壳、围设于所述绝缘壳及所述导电端子外的一金属外壳、位于所述绝缘壳与所述金属外壳之间的一内屏蔽件、围设于所述金属外壳外的一外屏蔽件,所述内屏蔽件包括一基部及由所述基部向内延伸形成的至少一弹片,所述基部被所述绝缘壳和所述金属外壳共同夹持,所述金属外壳的内壁面与所述绝缘壳的外壁面之间形成一插接空间,所述弹片延伸入所述插接空间内,当所述电连接器沿前后方向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遮蔽壳插入所述插接空间内,所述弹片与所述遮蔽壳抵接,同时基部与所述金属外壳抵接,所述内屏蔽件的所述基部被所述金属外壳与所述绝缘壳共同夹持固定,所述基部被牢固的固定,进而所述内屏蔽件被牢固的固定于所述内屏蔽件装配在所述金属外壳内的位置上,而不会因为汽车振动等原因滑到其他位置,当所述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保证了所述内屏蔽件同时与所述金属外壳和所述遮蔽壳均良好接触,实现电连接器组合良好的屏蔽作用,也能够使得所述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良好的插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未对插时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对插后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所述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对插时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B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所述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 导电端子1 接触件11 弹性簧片12
卡持圈13 绝缘壳2 主体部21 插接部22
后挡部23 内限位部24 第三导引斜面25 金属外壳3
卡扣31 插设部32 外限位部33 第一导引斜面331
前挡部34 第二导引斜面341 框部35 定位板36
通槽361 安装口37 间隙38 内屏蔽件4
基部41 通孔42 弹片43 外屏蔽件5
弹臂51 卡勾52 连接端53 后盖90
止挡部901 插接空间9 信号线10 卡持件20
防水垫30 硅胶垫片40 线缆50 对接连接器200
对接端子6 遮蔽壳7 按压臂71 锁扣部72
凸部73 金属环8 弹性指81 绝缘体60
电缆70 侦测片8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电连接器100及位于所述电连接器100前方的一对接连接器200,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向后插接于所述电连接器100,如图6所示,其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壳2、至少一导电端子1和一信号线10及卡持所述信号线10的一卡持件20均收容于所述绝缘壳2内、包覆所述绝缘壳2的一金属外壳3、设于所述金属外壳3的内壁面与所述绝缘壳2的外壁面之间的一内屏蔽件4、套设于所述金属外壳3的后端外围的一外屏蔽件5,一防水垫30围设于所述金属外壳3的后端外,一后盖插设于所述金属外壳3的后端,一硅胶垫片40设于所述绝缘壳2与所述后盖之间起到减震的作用、一线缆50连接于所述导电端子1,所述金属外壳3上设有一卡扣31。如图1、图2及图4,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包括一绝缘体60、用于与所述导电端子1对接导通的至少一对接端子6和一侦测片80均收容于所述绝缘体60、一遮蔽壳7套设于所述绝缘体60外、一电缆70连接于所述对接端子6、一金属环8套设于所述电缆70外。所述金属环8一体延伸有弹性指81与所述遮蔽壳7抵接。所述遮蔽壳7上设有一按压臂71,所述按压臂71上设有一锁扣部72,当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向后与所述电连接器100对插时,通过操作所述按压臂71,使得所述锁扣部72与所述卡扣31锁扣或分离。所述遮蔽壳7一体向外凸伸一凸部73。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所述导电端子1设有两个且均收容于所述绝缘壳2内,每一个所述导电端子1包括筒状形的一接触件11、设于所述接触件11前端内的一弹性簧片12及围设于所述接触件11外的一卡持圈13,所述弹性簧片12及所述卡持件20,接触件11均为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卡持圈13用于将所述导电端子1卡持于所述绝缘壳2内,挡止所述导电端子1向后滑出所述绝缘壳2,所述接触簧片可以增加所述对接端子6与所述导电端子1插接时的接触力。
所述信号线10也设有两条,每一所述信号线10的前端均夹持于一个卡持件20内且电性导通,所述卡持件20也收容于所述绝缘壳2且位于两个所述导电端子1之间的下方,所述卡持件20为金属材质,当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对接时,所述卡持件20与所述侦测片80对接导通。
如图3和图6,所述绝缘壳2包括一主体部21及由所述主体部21向前延伸形成两个圆筒状的平行设置的插接部22,两个所述插接部22分别围设于两个所述导电端子1的前端外,所述主体部21大致为扁平状的椭圆筒状,所述主体部21具有由所述主体部21一体向外凸伸形成的一后挡部23及一内限位部24,所述后挡部23位于所述内限位部24后端,且所述后挡部23的外壁面比所述内限位部24的外壁面更加靠外也就是更加向外凸出。所述后挡部23与所述内限位部24之间形成台阶状。所述插接部22位于所述内限位部24的前端,所述内限位部24比所述插接部22更靠近外侧,所述内限位部24与所述插接部22之间也形成台阶状。所述内限位部24的前端面设有一第三导引斜面25。
如图4、图5及图6所示,所述金属外壳3套包覆于所述绝缘壳2外围,所述金属外壳3的顶壁上设有所述卡扣31。所述卡扣31用于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所述锁扣部72配合,将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牢固的固定在一起。所述金属外壳3包括一框部35及由所述框部35向前延伸形成的一插设部32,所述卡扣31设于所述插设部32的上端。所述框部35围设于所述主体部21的后端外围,所述框部35也围设于所述后挡部23外围,所述插设部32围设于所述内限位部24与所述插接部22外围,且所述内限位部24的内壁面与所述插接部22的外壁面之间形成一插接空间9,所述插接空间9供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所述遮蔽壳7插入。所述插设部32具有一体向内凸伸形成的一外限位部33及一前挡部34,所述外限位部33位于所述前挡部34的后端,所述前挡部34的内壁面比所述外限位部33的内壁面更靠内设置,也就是更靠近所述导电端子1。所述插设部32的后端抵靠在所述后挡部23的前端面上,即所述外限位部33的后端抵靠在所述后挡部23的前端面上。但是不限于此,也可能由于所述后挡部23向前抵靠在所述内屏蔽件4上,而使得所述外限位部33的后端没有抵靠在所述后挡部23的前端面上。所述外限位部33的内壁面与所述内限位部24的外壁面相对设置,且所述外限位部33的内壁面的后端与所述内限位部24的外壁面之间形成一间隙38供放置所述内屏蔽件4。所述内限位部24的前端面位于所述外限位部33最前端的后侧,所述外限位部33的后端面设有一第一导引斜面331,所述前挡部34的前端面设有一第二导引斜面341。所述框部35的后端一体延伸一定位板36,所述定位板36上设有至少一通槽361,所述通槽361供一固定件(图未示)插入,此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螺丝。从而将所述金属外壳3固定于一安装面板(图未示)上。所述框部35后端向前凹设一安装口37,所述后盖的前端插入所述安装口37。
所述内屏蔽件4为C形环状,所述内屏蔽件4包括C形环状的一基部41、设于基部41上的至少一通孔42及由所述通孔42的内壁面延伸的至少一弹片43。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42及所述弹片43均设有多个且围绕所述基部41的中心设置。所述通孔42设于所述基部41的前后两端之间。所述基部41的后端位于所述外限位部33的内壁面与所述内限位部24的外壁面之间,也就是所述基部41的后端位于所述间隙38内,所述外限位部33向下挡止所述基部41,所述内限位部24向上挡止所述基部41,即所述基部41于内外方向上被所述内限位部24和所述外限位部33共同夹持。所述基部41的前端缘位于所述前挡部34的后侧,所述前挡部34向后挡止所述基部41。所述基部41的后端缘位于所述后挡部23的前侧,所述后挡部23向前挡止所述基部41。所述弹片43向后且向下延伸入所述插接空间9内,这样所述基部41于前后方向上被所述前挡部34与所述后挡部23夹持,也就是所述内屏蔽件4被所述金属外壳3和所述绝缘壳2共同夹持,而且C形环状的所述基部41围设于椭圆形的所述外限位部33内,所述内屏蔽件4也几乎为椭圆形,所述内屏蔽件4围设于椭圆形的所述内限位部24外。如此所述内屏蔽件4也不容易围绕着所述内屏蔽件4的中心线旋转,这样设置,所述内屏蔽件4在各个方向上都被限制移动,使得所述内屏蔽件4牢固的固定在其位置上,当汽车振动等环境下,所述内屏蔽件4也不会移动。所述内屏蔽件4也不会滑动到所述插接空间9内,避免了所述内屏蔽件4挡止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插接。当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对接时,所述弹片43抵接于所述遮蔽壳7的外壁面上,同时所述弹片43受到所述遮蔽壳7向上的挤压力而使得所述内屏蔽件4向上弹性变形与所述金属外壳3抵接,实现了所述金属外壳3与所述遮蔽壳7的电性连接,当然,所述基部41本身与所述金属外壳3的内壁面抵接,当存在装配间隙38时,可能没有很好的抵接,所述弹片43被所述遮蔽壳7向外挤压,使得所述基部41与所述金属外壳3很好的抵接,所述内屏蔽件4将所述金属外壳3与所述遮蔽壳7电性导通,从而对所述电连接器100起到很好的屏蔽效果。当所述遮蔽壳7插入所述插接空间9时,所述外限位部33位于所述凸部73后方,所述外限位部33向前挡止所述凸部73,防止所述遮蔽壳7过插。
所述外屏蔽件5套设于所述框部35的后端外,所述外屏蔽件5向前且向外延伸形成多个弹臂51,所述外屏蔽件5向后延伸多个卡勾52,所述卡勾52勾住所述框部35的后端缘,从而更加牢固的将所述外屏蔽件5固定,所述弹臂51与所述安装面板弹性抵接,将所述金属外壳3与安装面板电性导通,对所述金属外壳3与安装面板之间起到屏蔽作用。所述后盖6具有一止挡部61挡止于所述外屏蔽件5的后端。所述外屏蔽件5也为C形环状,所述外屏蔽件5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端53,两个所述连接端53断开设置。所述外屏蔽件5套设于所述金属外壳3外,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外屏蔽件5套设于所述金属外壳3后,两个所述连接端53焊接固定为一体。所述防水垫30保证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安装面板之间不进水。
如图3、图4及图6,组装时,将所述导电端子1从后向前组装入所述绝缘壳2内,将所述内屏蔽件4从后向前插入所述金属外壳3内,直到所述内屏蔽件4的前端缘碰到所述前挡部34的后端面,所述第一导引斜面331便于导引所述内屏蔽件4组装入所述金属外壳3内,接着将装设有所述导电端子1的所述绝缘壳2从后向前插入所述内屏蔽件4内,直到所述后挡部23的前端面抵靠在所述外限位部33的后端面或者所述内屏蔽件4的后端面上,这时所述内屏蔽件4于内外方向和前后方向都夹持于所述金属外壳3与所述绝缘壳2之间。避免所述内屏蔽件4移动。所述内限位部24上的第三导引斜面25便于导引所述绝缘壳2插入所述金属外壳3内,所述前挡部34的第二导引斜面341便于引导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所述遮蔽壳7从前向后插入所述金属外壳3内。再将所述外屏蔽件5套设于所述金属外壳3的后端外。所述导电端子1与所述对接端子6对接,均传输电流。所述线缆50的卡持件20与所述侦测片80对接,也是均传输电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合有下列有益效果:
(1)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对接连接器200和一电连接器100,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包括至少一对接端子6、围设于所述对接端子6外的一遮蔽壳7及连接于所述对接端子6的至少一电缆70,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向后插接于所述电连接器100,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至少一导电端子1、套设于所述导电端子1外的一绝缘壳2、围设于所述绝缘壳2及所述导电端子1外的一金属外壳3、位于所述绝缘壳2与所述金属外壳3之间的一内屏蔽件4、围设于所述金属外壳3外的一外屏蔽件5,所述内屏蔽件4包括一基部41及由所述基部41向内延伸形成的至少一弹片43,所述基部41被所述绝缘壳2和所述金属外壳3共同夹持,所述金属外壳3的内壁面与所述绝缘壳2的外壁面之间形成一插接空间,所述弹片43延伸入所述插接空间内,当所述电连接器100沿前后方向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对接时,所述遮蔽壳7插入所述插接空间内,所述弹片43与所述遮蔽壳7抵接,同时基部41与所述金属外壳3抵接,所述内屏蔽件4的所述基部41被所述金属外壳3与所述绝缘壳2共同夹持固定,所述基部41被牢固的固定,进而所述内屏蔽件4被牢固的固定于所述内屏蔽件4装配在所述金属外壳3内的位置上,而不会因为汽车振动等原因滑到其他位置,当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对接时,保证了所述内屏蔽件4同时与所述金属外壳3和所述遮蔽壳7均良好接触,实现对电连接器组合的屏蔽作用,也能够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良好的插接。
(2)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至少一导电端子1、套设于所述导电端子1外的一绝缘壳2,包覆于所述绝缘壳2及所述导电端子1外围的一金属外壳3、位于所述绝缘壳2与所述金属外壳3之间的一内屏蔽件4,所述绝缘壳2包括一主体部21及自所述主体部21向前延伸形成的至少一插接部22,所述主体部21向外凸伸一内限位部24,所述内屏蔽件4包括一基部41及由基部41向内延伸形成的一弹片43,所述内限位部24位于所述基部41内侧,且所述内限位部24位于所述弹片43后方,所述内限位部24和所述金属外壳3的内壁面共同夹持所述基部41,所述金属外壳3的内壁面与所述插接部22的外壁面之间形成一插接空间,所述弹片43延伸入所述插接空间内,所述内限位部24向外挡止所述基部41,使得所述基部41不能向内移动,从而所述内屏蔽件4可以很牢固的被固定于其装配的位置上,而不会因为汽车振动等原因滑到其他位置,当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对接时,保证了所述内屏蔽件4同时与所述金属外壳3和所述遮蔽壳7均良好接触,实现对电连接器组合的屏蔽作用,也能够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良好的插接。
(3)所述内屏蔽件4组装入所述金属外壳3时,所述基部41与所述金属外壳3之间可能存在装配间隙38而不导通,本方案中所述弹片43延伸入所述插接空间内,使得所述弹片43可以与所述遮蔽壳7弹性抵接,所述遮蔽壳7向外挤压所述弹片43,使得所述内屏蔽件4向外弹性变形,从而所述基部41与所述金属外壳3良好抵接,所述内屏蔽件4与所述金属外壳3和所述遮蔽壳7均良好接触,避免了所述内屏蔽件4与所述金属外壳3不导通。
(4)所述内限位部24位于所述外限位部33的内侧,且所述内限位部24的前端面位于所述外限位部33的前端的后方,使得所述弹片43能够延伸入所述插接空间内。
(5)所述外屏蔽件5设有所述卡勾52勾住所述金属外壳3的后端缘,所述后盖6的所述止挡部61向前挡止所述外屏蔽件5,使得所述外屏蔽件5能够更加牢固的固定于所述金属外壳3外,从而所述外屏蔽件5能够很好的屏蔽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安装面板之间。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接连接器,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至少一对接端子、围设于所述对接端子外的一遮蔽壳及连接于所述对接端子的至少一电缆;
一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至少一导电端子、套设于所述导电端子外的一绝缘壳、包覆于所述绝缘壳及所述导电端子外围的一金属外壳、位于所述绝缘壳与所述金属外壳之间的一内屏蔽件、围设于所述金属外壳外围的一外屏蔽件,所述内屏蔽件包括一基部及由所述基部向内延伸形成的至少一弹片,所述基部被所述绝缘壳和所述金属外壳共同夹持,所述金属外壳的内壁面与所述绝缘壳的外壁面之间形成一插接空间,所述弹片延伸入所述插接空间内,当所述电连接器沿前后方向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遮蔽壳插入所述插接空间内,所述弹片与所述遮蔽壳抵接,同时所述基部与所述金属外壳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向内一体凸伸一前挡部和一外限位部,所述前挡部位于所述外限位部的前方,且所述前挡部的内壁面比所述外限位部的内壁面更靠近所述导电端子,所述内屏蔽件位于所述外限位部的内壁面与所述前挡部的后端面围设的一安装空间内,所述内屏蔽件位于所述前挡部的后方,所述内屏蔽件位于所述外限位部的内侧,所述前挡部的后端面向后挡止所述内屏蔽件,所述外限位部的内壁面向下挡止所述内屏蔽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限位部的后端面形成一第一导引斜面,所述第一导引斜面导引所述内屏蔽件自后向前插入所述安装空间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部的前端面设有一第二导引斜面,所述第二导引斜面便于引导所述遮蔽壳向后插入所述插接空间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包括一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至少一插接部,所述主体部向外凸伸一内限位部,所述内限位部的外壁面与所述外限位部的内壁面后端之间形成一间隙,所述内屏蔽件的后端位于所述间隙内,所述内限位部的外壁面向外挡止所述内屏蔽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限位部的前端面设有一第三导引斜面,所述第三导引斜面便于引导所述内限位部向前插入所述金属外壳。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向外凸伸一后挡部,所述后挡部位于所述内限位部的后端,且所述后挡部的外壁面比所述内限位部的外壁面更向外凸出,所述后挡部位于所述外限位部和所述内屏蔽件的后方,所述后挡部向前挡止所述内屏蔽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为椭圆筒状,所述前挡部的内壁面与所述插接部的外壁面之间形成所述插接空间,所述基部为C形的环状,所述弹片自所述基部向后且向内延伸形成的,当所述遮蔽壳插入所述插接空间内时,所述基部抵接于所述外限位部的内壁面。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向外凸伸一凸部,当所述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后,所述凸部位于所述前挡部前方,所述前挡部向前挡止所述凸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屏蔽件向外且向前延伸至少一弹臂,所述外屏蔽件向后延伸至少一卡勾,所述卡勾勾住所述金属外壳的后端缘。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后盖,所述金属外壳的后端向前凹设一安装口,所述后盖的前端向前塞入所述安装口,所述后盖具有一止挡部位于所述金属外壳外,且挡止于所述外屏蔽件的后端。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的后端一体延伸形成一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至少一通槽,所述通槽供一固定件插入从而将所述金属外壳固定于一安装面板上,所述弹臂与所述安装面板弹性抵接。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屏蔽件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端,两个所述连接端断开设置,当所述外屏蔽件套设于所述金属外壳后,两个所述连接端焊接固定为一体。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上设有一卡扣,所述遮蔽壳上设有一按压臂,所述按压臂上设有一锁扣部,当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时,通过操作所述按压臂,使所述锁扣部与所述卡扣锁扣或分离。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外套设有一金属环,所述金属环一体延伸有弹性指与所述遮蔽壳抵接。
16.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导电端子;
一绝缘壳,套设于所述导电端子外,所述绝缘壳包括一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至少一插接部,所述主体部向外凸伸一内限位部;
一金属外壳,包覆于所述绝缘壳及所述导电端子外围;
一内屏蔽件,位于所述绝缘壳与所述金属外壳之间,所述内屏蔽件包括一基部及由基部向内延伸形成的一弹片,所述内限位部位于所述基部的内侧,且所述内限位部位于所述弹片的后方,所述内限位部和所述金属外壳的内壁面共同夹持所述基部,所述金属外壳的内壁面与所述插接部的外壁面之间形成一插接空间,所述弹片延伸入所述插接空间内;
一外屏蔽件,围设于所述金属外壳的外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向内一体凸伸一前挡部和一外限位部,所述前挡部位于所述外限位部的前方,且所述前挡部的内壁面比所述外限位部的内壁面更靠近所述导电端子,所述内屏蔽件位于所述前挡部的后方,所述内屏蔽件位于所述外限位部的内侧,所述内屏蔽件位于所述外限位部的内壁面与所述前挡部的后端面围设的一安装空间内,所述前挡部的后端面向后挡止所述内屏蔽件,所述外限位部的内壁面向下挡止所述内屏蔽件,所述内限位部的前端面位于所述外限位部最前端的后方,所述内限位部与所述外限位部之间形成一间隙,所述基部的后端位于所述间隙内。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向外凸伸一后挡部,所述后挡部位于所述内限位部的后端,且所述后挡部的外壁面比所述内限位部的外壁面更向外凸出,所述后挡部位于所述外限位部和所述内屏蔽件的后方,所述后挡部向前挡止所述内屏蔽件。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为椭圆筒状,所述前挡部的内壁面与所述插接部的外壁面之间形成所述插接空间,所述基部为C形的环状,所述弹片自所述基部向后且向内延伸形成。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后盖,所述金属外壳的后端向前凹设一安装口,所述后盖的前端向前塞入所述安装口,所述后盖具有一止挡部位于所述金属外壳外,且挡止于所述外屏蔽件的后端。
CN201920436009.5U 2019-03-29 2019-03-29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 Active CN2098602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6009.5U CN209860289U (zh) 2019-03-29 2019-03-29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6009.5U CN209860289U (zh) 2019-03-29 2019-03-29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60289U true CN209860289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36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36009.5U Active CN209860289U (zh) 2019-03-29 2019-03-29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6028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5650A (zh) * 2020-05-20 2021-11-30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射频连接器、同轴射频连接器的内华司、及通信设备
CN116937233A (zh) * 2023-07-14 2023-10-24 温州奥海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接线的防水连接器插头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5650A (zh) * 2020-05-20 2021-11-30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射频连接器、同轴射频连接器的内华司、及通信设备
CN113725650B (zh) * 2020-05-20 2023-11-21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射频连接器、同轴射频连接器的内华司、及通信设备
CN116937233A (zh) * 2023-07-14 2023-10-24 温州奥海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接线的防水连接器插头
CN116937233B (zh) * 2023-07-14 2024-05-03 温州奥海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接线的防水连接器插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60272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8258484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4362450B (zh) 具有双向插接功能的插头连接器
TWI260116B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hell with a portion which is elastically movable in a fitting portion of the connector
TWI631775B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201603411A (zh)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線纜連接器
CN110190461B (zh) 插头连接器
TWM512248U (zh) 插座連接器、插頭連接器及其組合
US2001004922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shielding structure
CN209860289U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
CN113437576A (zh) 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07394520B (zh) 电连接器组合
TWM507093U (zh) 插頭連接器組合、插座連接器組合以及連接鎖固裝置
CN108134235B (zh) 电连接器
CN107819237B (zh) 汽车高速连接器结构和汽车高速连接器组件
CN210111107U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248637B (zh) 电连接器
US2010028569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hield with Improved Grounding
CN210350210U (zh) 一种usb连接器
CN210723504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10311261B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合
CN210111179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8215917U (zh) 插头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07123873B (zh) 柔性电路板连接器
CN107425356B (zh) 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