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6551A - 油墨循环装置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油墨循环装置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6551A
CN106256551A CN201610384127.7A CN201610384127A CN106256551A CN 106256551 A CN106256551 A CN 106256551A CN 201610384127 A CN201610384127 A CN 201610384127A CN 106256551 A CN106256551 A CN 1062565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tank
heater
printing head
circ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8412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56551B (zh
Inventor
大津和彦
原千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256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65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565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65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016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1408Structure dealing with thermal variations, e.g. cooling device, thermal coefficients of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016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14088Structure of hea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3Supplying ink in a solid stat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墨循环装置及喷墨式记录装置,其能够在抑制油墨循环装置所输送的油墨的局部温度上升的同时,将油墨整体加热及保温到至适温度,该油墨循环装置,包括:第一罐,储存向喷墨式打印头进行供给的油墨;第二罐,储存从喷墨式打印头回流的油墨;以及循环泵,使第二罐所储存的油墨向第一罐进行循环。此外,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油墨循环装置具有加热器,与第一罐的底面、第二罐的底面以及循环泵的底面接触并进行加热。

Description

油墨循环装置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本申请主张申请日为2015年06月17日、申请号为JP2015-121955的日本申请为优先权,并引用上述申请的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墨循环装置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油墨循环装置被用于向记录介质喷出油墨并记录图像的喷墨式记录装置。该种油墨循环装置通过进行除去喷墨式打印头的喷嘴内所产生的气泡、异物,从而降低发生油墨滴的漏喷。
喷墨式记录装置所用的油墨,有适于油墨滴的喷出的温度段(至适(最适当)温度),当在偏离该温度段的温度下使用油墨时则有喷出性能降低的危险。
因而,作为用于对喷墨式记录装置内的罐所储存的油墨进行加热的技术,诸如考虑有在罐内设置加热器,进行直接加热油墨的方法。
不过,当采用上述方法时,加热器周围的油墨变高温,罐内的油墨温度分布产生有较大的温度差。当油墨温度上升并较大地背离至适温度时则有油墨变质的危险。此外,当在罐内设置加热器时,则有妨碍油墨循环的危险。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墨循环装置及具有该油墨循环装置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能够在抑制油墨的局部温度上升的同时,将油墨整体加热及保温到至适温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涉及的油墨循环装置,包括:第一罐,储存向喷墨式打印头进行供给的油墨;第二罐,储存从喷墨式打印头回流的油墨;以及循环泵,使第二罐所储存的油墨向第一罐进行循环。此外,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油墨循环装置具有加热器,与第一罐的底面、第二罐的底面以及循环泵的底面接触并进行加热。
根据这样的油墨循环装置构成,能够在抑制油墨的局部温度上升的同时,将油墨整体加热及保温到至适温度。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涉及的油墨循环装置中,所述加热器是与所述第一罐的底面、所述第二罐的底面及所述循环泵的底面进行接触的单加热器。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采用单加热器来进行加热,与多个加热器的加热相比,能够变得安装简单且从底面侧有效率地加热第一罐、第二罐及循环泵的底部所储存的油墨。
在本发明第三方面涉及的油墨循环装置中,还包括:供给泵,向所述第一罐输送油墨,其中,所述加热器是与所述供给泵的底面进行接触,并将所述供给泵与所述第一罐、所述第二罐及所述循环泵一起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与所述供给泵一起进行加热,能够沿油墨流路在多个地点通过加热器对油墨进行间接加热,从而在多个地点渐渐地进行加热下去,因此能够防止油墨温度的局部上升,而且能够有效率地使油墨温度均匀地上升到适于喷出的至适温度段。
在本发明第四方面涉及的油墨循环装置中,还包括:罩体,覆盖所述第一罐、所述第二罐、所述循环泵及所述供给泵。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具有罩体能够与没有罩体的情况相比加快油墨温度的升温,减少散热量并能够降低用于油墨温度的上升的电力消耗量。
在本发明第五方面涉及的油墨循环装置中,所述罩体包括罩部件和底部件,所述加热器为面板加热器,所述底部件是设置在所述喷墨式打印头和所述加热器之间,与所述喷墨式打印头对置配置的板状的部件,并在与所述喷墨式打印头相反一侧的表面上层压有所述面板加热器。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具有罩部件,能够防止来自底部件所设置的加热器的热量丢失。
在本发明第六方面涉及的油墨循环装置中,所述加热器连续设置在所述底部件的整个表面上。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加热器连续设置在底部件的整个表面上,由在罩部件内加热的空气,能够通过空气均匀地加热所述第一罐、所述第二罐、所述循环泵及所述供给泵。
本发明第七方面涉及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包括:喷墨式打印头,用于喷出油墨;第一罐,储存向所述喷墨式打印头进行供给的油墨;第二罐,储存从所述喷墨式打印头回流的油墨;循环泵,使所述第二罐所储存的油墨向所述第一罐进行循环;以及单加热器,与所述第一罐的底面、所述第二罐的底面及所述循环泵的底面进行接触,并对在所述第一罐、所述第二罐及所述循环泵内进行循环的油墨进行加热。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单加热器的设置,能够在抑制油墨的局部温度上升的同时,将油墨整体加热及保温到适于喷出的至适温度。
在本发明第八方面涉及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中,所述加热器是与所述第一罐的底面、所述第二罐的底面及所述循环泵的底面进行接触的单加热器。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采用单加热器来进行加热,与多个加热器的加热相比,能够变得安装简单且从底面侧有效率地加热第一罐、第二罐及循环泵的底部所储存的油墨。
在本发明第九方面涉及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中,还包括:供给泵,向所述第一罐输送油墨,其中,所述加热器是与所述供给泵的底面进行接触,并将所述供给泵与所述第一罐、所述第二罐及所述循环泵一起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与所述供给泵一起进行加热,能够沿油墨流路在多个地点通过加热器对油墨进行间接加热,从而在多个地点渐渐地进行加热下去,因此能够防止油墨温度的局部上升,而且能够有效率地使油墨温度均匀地上升到适于喷出的至适温度段。
在本发明第十方面涉及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中,还包括:罩体,覆盖所述第一罐、所述第二罐、所述循环泵及所述供给泵。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具有罩体能够与没有罩体的情况相比加快油墨温度的升温,减少散热量并能够降低用于油墨温度的上升的电力消耗量。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油墨循环装置及喷墨式记录装置进行说明。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喷墨式记录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平面图;
图3是图1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卸下了图3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的罩部件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5是图3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的喷墨式打印头的喷嘴部分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图3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的油墨流路的说明图;
图7是将图3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由F7-F7线进行切断的状态下的截面概略图;
图8是将图3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由F8-F8线进行切断的状态下的截面概略图;
图9是表示油墨循环装置所用的泵机构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图3的油墨循环装置的控制的框图;
图11是表示图1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控制的框图;以及
图12是图3的喷墨式打印头内的油墨温度的控制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喷墨式记录装置 10 喷墨式打印头装置
31 墨盒 33 软管
40 打印头支撑部 41 滑架
42 输送带 43 滑架电机
51 流入口 52 吸引室
53 泵室 54 输送室
55 输送口 56 第一逆止阀
57 第二逆止阀 70 记录介质移动部
71 工作台 72 滑轨装置
90 保养单元 91 刀片
92 废油墨接受部 100 油墨循环装置
110 供给室 111 第一连通孔
113 液孔 114 液孔
115 空气室 119 第一油墨量传感器
120 油墨壳 130 回收室
131 第二连通孔 133 液孔
135 空气室 139 第二油墨量传感器
140 循环部 141 循环线路
143 过滤器 150 泵
150a 供给泵 150b 循环泵
151 第一机箱 152 金属板
153 第二机箱 154 压电陶瓷
155 压电传动装置 190a 第一压力调整机构
190b 第二压力调整机构 191 第一压力传感器
193 第二压力传感器 200 罩体
210 罩部件 230 底部件
300 喷墨式打印头 310 喷嘴板
311 喷嘴孔 313 油墨压力室
315 隔壁 330 基板
331 传动装置 333 压电元件
335 振动板 350 岐管
370 油墨喷出流路 371 供给口
373 排出口 501 油墨供给管
503 油墨返回管 505 冷却部
510 温度传感器 700 加热器
710 蓄热部 800a 控制基板
800b 控制基板
810a 微型计算机(微型机)
810b 微型计算机(微型机)
820 电源 830a 存储器
830b 存储器 840 显示装置
850a AD转换部 850b AD转换部
860 键盘 870 驱动电路
871 放大电路
873 打印头驱动电路 875 驱动电路
I 油墨 ID 油墨滴
Me 弯液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12,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喷墨式记录装置1及喷墨式打印头装置2进行说明。
首先开始参照图1及图2,对喷墨式记录装置1进行说明。图1是喷墨式记录装置1的主视图。图2是喷墨式记录装置1的平面图。
喷墨式记录装置1具有多个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以及与多个喷墨式打印头装置分别对应的墨盒31。此外,喷墨式记录装置1具有可移动支撑多个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的打印头支撑部40、可移动支撑记录介质S的记录介质移动部70及保养单元90。
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具有作为液体喷出部的喷墨式打印头300、使油墨循环的油墨循环装置100。
各颜色的墨盒31通过软管33分别与所对应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的油墨循环装置100连通。墨盒31在重力方向上相对于油墨循环装置100配置在下方。通过这样,墨盒31内的油墨I的水头压力与油墨循环装置100的后述的供给室110(参照图6)的设置压力相比被较低地保持。此外,通过将墨盒31配置在油墨循环装置100的下方,墨盒31仅在后述的供给泵150a(参照图6)处于驱动状态时将新油墨I供给给后述的供给室110。
打印头支撑部40具有支撑多个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的滑架41、使滑架41在箭头方向A方向上往复移动的输送带42及驱动输送带42的滑架电机43。
记录介质移动部70具有吸附固定记录介质S的工作台71。工作台71安装在滑轨装置72的图1的图示上部并在图2所示的箭头B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也就是说,记录介质移动部70将工作台71在与滑架41大致正交的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
保养单元90配置在多个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的箭头A方向上的扫描范围内且配置在工作台71的移动范围的外侧的位置。保养单元90为上方开放的壳体,且在上下方向(图1箭头C、D方向)上可移动地被设置。
如图1所示,保养单元90具有橡胶制的刀片91及废油墨接受部92。橡胶制的刀片91除去附着在各色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的喷墨式打印头300的后述的喷嘴板310(参照图3)上的油墨、灰尘、纸粉等。废油墨接收部92接受通过刀片91除去的废油墨、灰尘、纸粉等。保养单元90具有使刀片91向箭头B方向移动的机构,并通过刀片91拂拭喷嘴板310的表面。
接着,参照图3至图8,对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进行说明。图3是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卸下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的罩部件210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5是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的喷墨式打印头300的喷嘴部分的截面图。图6是表示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的油墨流路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在按照F7-F7线截面了图3所示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的情况下的主要部件的配置的截面概略图。图8是表示在按照F8-F8线截面了图3所示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的状态下的截面概略图。
如图3及图4所示,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具有喷墨式打印头300、一体地设置在喷墨式打印头300的图示上部的油墨循环装置100。
多个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例如将蓝(氰)油墨、红油墨、黄油墨、黑油墨及白油墨分别向介质进行喷出从而形成预期(要求)的图像。另外,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所使用的油墨I的颜色及种类不限定于本实施例。
例如,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可喷出透明光泽油墨、在照射了红外线或紫外线时进行发色的特殊油墨等来替代白油墨。另外,多个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分别使用的油墨I不同,但却为相同构成。因此,以下采用共同的符合来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喷墨式打印头300包括具有多个喷嘴的喷嘴板310、与喷嘴板310对置配置而且具有多个传动装置331的基板330及与基板330接合的歧管350。另外,喷嘴板310诸如设置分别具有每英寸约150个的喷嘴孔311的第一喷嘴列及第二喷嘴列。
如图5所示,基板330与喷嘴板310对置接合,并在与喷嘴板310之间形成多个油墨压力室313。在各油墨压力室313的与喷嘴板310对置的面上设置有传动装置331。也就是说,传动装置331与喷嘴孔311对置配置。基板330在与同一列的相邻接的油墨压力室313之间具有隔壁315。在传动装置331和喷嘴孔311之间形成有由隔壁315隔开的油墨压力室313。
如图5所示,岐管(多通连接板)350是基板330的图示上部所层压的板状的部件。岐管350具有与油墨循环装置100连通的供给口371及排出口373。此外,岐管350与基板300及喷嘴板310进行组装,形成后述的油墨喷出流路370。
也就是说,喷墨式打印头300由喷嘴板310、基板330及岐管350在喷墨式打印头300内部构成规定的油墨喷出流路370。如图5所示,油墨喷出流路370从岐管350所形成的供给口371通过油墨喷出流路370,向多个油墨压力室313连通。油墨喷出流路370通过多个油墨压力室313连通到排出口373。
也就是说,通过了多个油墨压力室313的一部分油墨I通过喷嘴孔311被喷出。此外,未喷出的油墨I从各油墨压力室313通过油墨喷出流路370从排出口373被排出。
图5所示的传动装置331诸如由层压了压电元件333和振动板335的单晶片(Aunimorph)式的压电振动板构成。压电元件333诸如由PZT(锆钛酸铅)等压电陶瓷材料等构成。振动板335诸如由SiN(氮化硅)等形成。
当传动装置331不变形时,因油墨I的表面张力在喷嘴孔311内形成有作为油墨I和空气的界面的弯液面Me。通过弯液面Me油墨压力室313内的油墨I积存(滞留)在喷嘴孔311内。
喷墨式打印头300如果喷嘴孔311的弯液面Me所涉及的压力比大气压力高(正压),则油墨I就会从喷嘴孔311漏出来。另一方面,如果弯液面Me所涉及的压力比大气压力低(负压),则油墨I就会维持弯液面Me并积存在喷嘴孔311内。
而且,当压电元件333有规定电压时则压电元件333进行变形,振动板335以向油墨压力室313侧突出的方式进行变形。当振动板335以向油墨压力室311侧进行突出的方式进行变形时,则油墨压力室313的容积变小,弯液面Me所涉及的压力比大气压力变高(正压)。因此,油墨I打破弯液面Me变成油墨滴并从喷嘴孔311喷出(漏出来)。另外,负压是与大气压力相比低的压力,正压是与大气压力相比高的压力。
如图6所示,油墨循环装置100具有供给室110(第一罐)、回收室130(第二罐)及供给泵150a。此外,油墨循环装置100具有循环部140、第一压力调整机构190a及第二压力调整机构190b。
供给室110在图6的图示上部具有第一压力调整机构190a。供给室110具有与第一压力调整机构190a连通的第一连通孔111。供给室110通过油墨供给管501与喷墨式打印头300的供给口371连通。此外,供给室110通过软管33与墨盒31连接。此外,供给室110具有通过后述的循环线路141与回收室130连接的液孔113。
回收室130在图示上部具有第二压力调整机构190b。回收室130具有与第二压力调整机构190b连通的第二连通孔131。回收室130通过油墨返回管503与喷墨式打印头300的排出口373连通。回收室130具有通过循环线路141与供给室110连接的液孔133。
接着,对本实施例所采用的两个泵(供给泵150a及后述的循环泵150b)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例所采用的两个泵因具有相同的构造而在这里统称作为泵150来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泵150具有第一机箱151、第二机箱153及压电传动装置155。泵150形成有从流入口51经过吸引室52、泵室53及输送室54到达到输送口55的油墨流路。流入口51和吸引室52之间设置有向一个方向(单向)限制油墨I的流动的第一逆止阀56。输送室54和输送口55之间设置有向一个方向(单向)限制油墨I的流动的第二逆止阀57。
压电传动装置155具有金属板152、固定在金属板152上的压电陶瓷154及由银膏等构成的电极(未图示)。压电传动装置155上的电极和金属板152通过配线与后述的驱动电路870连接。
泵150通过黏贴压电陶瓷154和金属板152的压电振动板通过电压而弯曲从而使泵室53的容积周期地扩张或收缩。通过这样,泵150将油墨I从流入口51开始按照吸引室52、泵室53、输送室54及输送口55的顺序进行输送。
例如,供给泵150a将油墨I的流动方向限制成从墨盒31向供给室110的一个方向,并将墨盒31所储存的油墨I输送给供给室110。
如图6所示,循环部140在接合供给室110和回收室130的循环线路141的中途具有循环泵150b及过滤器143。
循环泵150b将油墨I的流动方向限制成从回收室130向供给室110的一个方向,并将回收室130所储存的油墨I输送给供给室110。
也就是说,循环泵150b具有将从喷嘴孔311(参照图5)未喷出而残留在喷墨式打印头300内的油墨I输送到回收室130,并使回收室130所储存的油墨I回流(返回)给供给室110的功能。
如图6所示,过滤器143诸如设置在循环线路141的循环泵150b的循环方向的下游,除去混入到油墨I中的异物。作为过滤器143,诸如可以利用聚丙烯、尼龙、聚苯硫醚或者不锈钢等的网状过滤器。另外,过滤器143也可以配置在供给室110内的油墨供给管501的入口附近。
此外,在通过循环部140从回收室130向供给室110循环油墨I的期间在油墨I中的气泡,因浮力而在图6中向图示上方进行上升。通过浮力上升的气泡,向回收室130的液面的上方的空气室135侧或者供给室110的液面的上方的空气室115侧进行移动从而从油墨I中被除去。
如图4及图6所示,第一压力调整机构190a设置在供给室110的图示上部。第一压力调整机构190a调节供给室110内的压力。
如图4及图6所示,第二压力调整机构190b设置在回收室130的图示上部。第二压力调整机构190b调节回收室130内的压力。
也就是说,第一压力调整机构190a及第二压力调整机构190b调整供给室110及回收室130(关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油墨循环装置100,通过固定供给室110的压力而使回收室130的压力进行变化来进行调整)的压力,从而调整喷嘴孔311(参照图5)的弯液面Me。
接着,对油墨循环装置100的各部所设置的各种传感器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油墨循环装置100具有计量供给室110的油墨量的第一油墨量传感器119及计量回收室130的油墨量的第二油墨量传感器139。
第一油墨量传感器119及第二油墨量传感器139诸如是分别检测出通过交流电压使压电振动板振动并传递回收室130、供给室110的油墨I的振动从而计量油墨量的传感器。另外,第一油墨量传感器119及第二油墨量传感器139不限定于上述传感器。例如,第一油墨量传感器119及第二油墨量传感器139也可以是计量液面的高度的传感器。
此外,如图6所示,油墨循环装置100,作为压力检测部具有检测回收室130的内部的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91及检测供给室110的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193。
第一压力传感器191及第二压力传感器193诸如是半导体压电阻抗压力传感器。半导体压电阻抗压力传感器具有接受来自外部的压力的隔膜(板)、该隔膜的表面所形成的半导体应变片(计),并随着来自外部的压力导致的隔膜的变形,将通过应变片所产生的压电阻抗效果导致的电阻抗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从而检测出压力。
此外,油墨供给管501在其中途具有检测油墨I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10。
接着,参照图3、图7及图8,对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油墨循环装置100所设置的罩体200及加热器700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罩体200具有罩部件210和底部件230。如图7所示,底部件230是设置在喷墨式打印头300和油墨循环装置100之间,并与喷墨式打印头300对置配置的板状的部件。如图8所示,底部件230的与喷墨式打印头300相反一侧的面上层压有作为所谓的面板式加热器的加热器700。而且,如图7所示,在加热器700的图示上方载置有供给室110、回收室130、供给泵150a及循环泵150b。
如图7所示,加热器700以与供给室110的底面、回收室130的底面、供给泵150a的底面及循环泵150b的底面进行接触的方式被载置。加热器700诸如连续设置在底部件230的大致整个面上。
如图3所示,罩部件210是覆盖第一压力调整机构190a、第二压力调整机构190b、供给室110、回收室130、供给泵150a及循环泵150b的圆顶形的部件。罩部件210通过用底部件230阻塞其开口部来将外部空间和罩部件210的内侧的空间进行隔开。
也就是说,罩部件210使通过底部件230所配置的加热器700加热的空气保留在罩部件210的内侧的空间内。而且,由在罩部件210内加热的空气,将第一压力调整机构190a、第二压力调整机构190b、供给室110、回收室130、供给泵150a及循环泵150b通过空气进行加热。
罩部件200由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材料形成。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是也可以通过在罩部件200的内壁进一步重叠配置保温部件来提高保温性能。
此外,如图3及图4所示,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具有对喷墨式打印头300、油墨供给管501及油墨返回管503进行冷却的冷却部505。冷却部505诸如是空气冷却风扇。另外,加热器700及冷却部505通过后述的驱动电路870(参照图10)来驱动。
接着,参照图10所示的油墨循环装置100的框图,对油墨循环装置100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控制基板800a具有控制油墨循环装置100的微型计算机(微型机)810a、驱动油墨循环装置100的驱动电路870及放大电路871。
微型机810a具有储存程序或各种数据等的存储器830a及采集来自油墨循环装置100的输出电压的AD转换部850a。
微型机810a通过AD转换部850a采集由第一压力传感器191、第二压力传感器193、第一油墨量传感器119、第二油墨量传感器139及温度传感器510检测出的信息。
微型机810a控制循环泵150b的动作。微型机810a控制循环泵150b的动作,诸如控制在供给室110、回收室130及喷墨式打印头300之间进行循环的油墨I的流速。
此外,微型机810a基于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191及第二压力传感器193检测出的压力信息,控制第一压力调整机构190a、第二压力调整机构190b及供给泵150a的动作,调整回收室130及供给室110的压力。
此外,微型机810a,具有当油墨I的温度低于至适(最适合)温度段的下限值时,控制加热器700进行通电以使油墨温度收纳在至适温度段的范围的功能。此外,微型机810a当油墨I的温度高于至适温度段的上限值时,控制冷却部505进行通电以使油墨温度收纳在一定范围。另外,参照图12所示的流程图对加热器700及冷却部505的控制之后详细地进行说明。
控制基板800a与电源820、显示油墨循环装置100的状况的显示装置840以及作为输入装置的键盘860连接。控制基板800a与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的供给泵150a及循环泵150b的驱动部、各种传感器连接。
接着,参照图11所示的喷墨式记录装置1的框图,对喷墨式记录装置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控制基板800b具有控制喷墨式打印头300的微型计算机(微型机)810b、驱动喷墨式打印头300的打印头驱动电路873、以及驱动滑架电机43、保养单元90及记录介质移动部70的驱动电路875。
此外,控制基板800b与电源820、显示喷墨式记录装置1的状况的显示装置840及作为输入装置的键盘860连接。
接着,对喷墨式记录装置1的打印前动作进行说明。
图10所示的微型机810a从各色的墨盒31向分别对应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开始充填油墨I。
图11所示的微型机810b将各色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返回到待机位置,并使保养单元90向箭头D方向(参照图1)上升从而覆盖喷嘴板310。
微型机810a驱动供给泵150a,将油墨I从墨盒31输送给供给室110。微型机810a当供给室110内的油墨I的液面达到液孔114时,则采用第一压力调整机构190a及第二压力调整机构190b,在调整供给室110及回收室130内的压力的同时,驱动循环泵150b。
接着,参照图12的流程图,对向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输送的油墨的油墨温度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在本流程图中,将至适温度段的下限值表示为第一阈值,将至适温度段的上限值表示为第二阈值来进行说明。在这里所称的至适温度段就是指适于各油墨所分别固有的油墨滴的喷出的温度范围。
微型机810a驱动循环泵150b。微型机810a通过油墨供给管501的中途所配置的温度传感器510计量油墨温度(Act1)。
微型机810a,当通过温度传感器510计量出的油墨温度为小于第一阈值时(Act2中的是),驱动加热器700(Act3)。
而且,微型机810a在经过规定时间后通过温度传感器510再次计量油墨温度(Act4)。微型机810a,当通过温度传感器510计量出的油墨温度为至适温度段时(Act5中的是),使加热器700停止而且结束油墨温度的控制动作。
另外,微型机810a,当在Act4中通过温度传感器510计量出的油墨温度未在至适温度段的范围内时(Act5中的否),返回到Act1。
接着,对在Act2中通过温度传感器510计量出的油墨温度大于第一阈值时(Act2中的否)进行说明。这时,微型机810a判断油墨温度是否为大于第二阈值(Act6)。当通过温度传感器510计量出的油墨温度小于第二阈值时(Act6中的否),微型机810a视为油墨温度在至适温度段的范围内,并结束油墨温度的控制动作。
另一方面,当油墨温度为大于第二阈值时(Act6中的是),微型机810a驱动冷却部505(参照图6)(Act7)。微型机810a经过规定时间后通过温度传感器510再次计量油墨温度(Act8)。微型机810a,当计量出的油墨温度在至适温度段的范围内时(Act5中的是),停止冷却部505而且结束油墨温度的控制动作。
另外,微型机810a当在Act8中通过温度传感器510计量出的温度不在至适温度段的范围内(Act5中的否),返回到Act1而且重复上述的动作。
也就是说,微型机810a在驱动循环泵150b的同时使油墨I循环,而且,定期地计量油墨温度,并对加热器700或者冷却部505进行所谓ON-OFF(开关)控制。通过这样,微型机810a将在油墨循环装置100内进行循环的油墨的温度控制在至适温度段的范围内。
另外,当有在喷出的油墨的温度和温度传感器510所检测出的温度中产生有偏离的危险时,微型机810a也可以预先将油墨温度的差记录在存储器830a中,并以适当补正油墨温度的方式进行控制。
此外,温度传感器510的设置位置不限定于油墨供给管501的中途。诸如也可以设置在回收室130或者供给室110的内部、喷墨式打印头300的油墨喷出流路370的流路的中途。
以下,继续对喷墨式记录装置1的打印动作进行说明。
根据上述的动作,喷墨式记录装置1的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被充填有各色的油墨并在所有的油墨变为适于喷出的至适温度段后,图11所示的微型机810b开始打印动作。
微型机510b控制记录介质移动部70,将记录介质S吸附固定在工作台71上并在箭头B方向上往复移动工作台71。微型机810b向箭头C方向(参照图1)移动保养单元90。此外,微型机810b控制滑架电机43将滑架41向记录介质S的方向进行输送,并在箭头A方向(参照图2)进行往复移动。
另外,在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沿输送带42在箭头A方向(参照图2)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期间,喷墨式打印头300的喷嘴板310和记录介质S之间的距离h被固定地维持。
微型机810b在与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使喷墨式打印头300进行往复移动的同时,在记录介质S上形成图像。微型机810b与图像形成信号一致控制喷墨式打印头300,并从喷嘴板310所设置的喷嘴孔311喷出油墨I从而在记录介质S上形成图像。
微型机810b诸如根据与存储器830b所存储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信号,选择地驱动喷墨式打印头300的传动装置331,从而从喷嘴孔311向记录介质S喷出油墨滴ID(参照图6)。
微型机810a驱动循环泵150b,将未喷出的油墨I从喷墨式打印头300向回收室130、循环泵150b及供给室110进行输送,并再次供给给喷墨式打印头300。
在打印时,微型机810a控制第一压力调整机构190a、第二压力调整机构190b、供给泵150a及循环泵150b,调整供给室110及回收室130的压力及油墨流量。
例如,当在打印时从喷嘴孔311喷出油墨滴ID时,则供给室110及回收室130的油墨量就会瞬间减少,回收室130的压力降低。微型机810a采用第一压力传感器191、第二压力传感器193、第一油墨量传感器119及第二油墨量传感器139,检测供给室110及回收室130的压力和油墨量。微型机810a基于检测出的信息,驱动第一压力调整机构190a、第二压力调整机构190b或供给泵150a,调整回收室130及供给室110内的压力及油墨量。
此外,微型机810a通过使油墨I循环,除去混入到油墨I中的气泡、异物。此外,微型机810a通过使油墨I循环,能够均匀地保持油墨温度。通过这样,喷墨式记录装置1能够良好地保持基于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的油墨喷出性能。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例的油墨循环装置100为从外侧对供给室110、回收室130等进行加温的构成。因此,加热器700和油墨I不直接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喷墨式打印头装置10所输送的油墨的温度局部地进行上升的情况发生。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油墨循环装置100能够对油墨整体大致均匀地进行加热及保温。
此外,油墨循环装置100为不仅在供给室110及回收室130等的储存油墨I的地方,而且将循环泵150b及供给泵150a也一起进行加热的构成。换言之,油墨循环装置100能够沿油墨流路在多个地点通过加热器700间接地对油墨进行加热。
其结果,在油墨循环装置100内流动的油墨,由于在多个地点渐渐地进行加热,所以能够防止油墨温度的局部上升,而且有效地使油墨温度均匀地上升到适于喷出的至适温度段。
此外,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油墨循环装置100具有罩体200。油墨循环装置100通过具有罩部件210能够防止来自底部件230所设置的加热器700的热量丢失的情况发生。
也就是说,油墨循环装置100通过具有罩部件210能够与没有罩部件210的情况进行比较使油墨温度的升温加快。此外,油墨循环装置100通过具有罩部件210能够减少散热量并降低油墨温度的上升所用的电力的消耗量。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器700以与供给室110的底面、回收室130的底面、循环泵150b的底面、供给泵150a的底面进行接触的方式进行配置。通过这样,能够从底面侧有效地加热供给室110、回收室130、供给泵150a及循环泵150b的底所保存的油墨I。
此外,如图3所示,底部件230也可以具有蓄热部710。通过这样,能够进一步防止因放热(散热)而导致的温度降低。
此外,泵150(循环泵150b及供给泵150a)为小型且较薄地形成并可以输送油墨I。不过,只要是可以通过加热器700有效的加热的泵,则不限定于上述泵150(循环泵150b及供给泵150a)。例如,泵150(循环泵150b及供给泵150a)也可以利用软管泵、膜片泵或者活塞泵等。
此外,油墨循环装置100也可以用作喷出除油墨以外的液体。例如,油墨循环装置100也可以用作喷出包含用于形成印刷电路板的配线图案(布线图)的导电粒子的液体的装置。
在本发明中,根据这样的油墨循环装置构成,能够在抑制油墨的局部温度上升的同时,将油墨整体加热及保温到至适温度。
在本发明中,通过采用单加热器来进行加热,与多个加热器的加热相比,能够变得安装简单且从底面侧有效率地加热供给室(第一罐)、回收室(第二罐)及循环泵的底部所储存的油墨。
在本发明中,通过加热器是与供给泵的底面进行接触,并将供给泵与供给室(第一罐)、回收室(第二罐)及循环泵一起进行加热的加热器,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与供给泵一起进行加热,能够沿油墨流路在多个地点通过加热器对油墨进行间接加热,从而在多个地点渐渐地进行加热下去,因此能够防止油墨温度的局部上升,而且能够有效率地使油墨温度均匀地上升到适于喷出的至适温度段。
在本发明中,根据罩体的设置,能够与没有罩体的情况相比加快油墨温度的升温,减少散热量并能够降低用于油墨温度的上升的电力消耗量。
在本发明第五方面涉及的油墨循环装置中,通过罩体包括罩部件和底部件,加热器为面板加热器,底部件是设置在喷墨式打印头和加热器之间,与喷墨式打印头对置配置的板状的部件,并在与喷墨式打印头相反一侧的表面上层压有面板加热器,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具有罩部件,能够防止来自底部件所设置的加热器的热量丢失。
在本发明中,通过加热器连续设置在所述底部件的整个表面上,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加热器连续设置在底部件的整个表面上,通过在罩部件内加热的空气,能够通过空气均匀地加热供给室(第一罐)、回收室(第二罐)、循环泵及供给泵。
在本发明中,根据这样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构成,通过单加热器的设置,能够在抑制油墨的局部温度上升的同时,将油墨整体加热及保温到适于喷出的至适温度。
在本发明中,通过采用单加热器来进行加热,与多个加热器的加热相比,能够变得安装简单且从底面侧有效率地加热供给室(第一罐)、回收室(第二罐)及循环泵的底部所储存的油墨。
在本发明中,通过加热器是与所述供给泵的底面进行接触,并将所述供给泵与所述第一罐、所述第二罐及所述循环泵一起进行加热的加热器。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与供给泵一起进行加热,能够沿油墨流路在多个地点通过加热器对油墨进行间接加热,从而在多个地点渐渐地进行加热下去,因此能够防止油墨温度的局部上升,而且能够有效率地使油墨温度均匀地上升到适于喷出的至适温度段。
在本发明中,根据罩体的设置,通过具有罩体能够与没有罩体的情况相比加快油墨温度的升温,减少散热量并能够降低用于油墨温度的上升的电力消耗量。
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实施例是作为例子提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该新颖的实施例可以用其他的各种形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该实施例及其变形均被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要旨中,而且,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和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油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罐,储存向喷墨式打印头进行供给的油墨;
第二罐,储存从所述喷墨式打印头回流的油墨;
循环泵,使所述第二罐所储存的油墨向所述第一罐进行循环;以及
加热器,与所述第一罐的底面、所述第二罐的底面及所述循环泵的底面接触并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是与所述第一罐的底面、所述第二罐的底面及所述循环泵的底面进行接触的单加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供给泵,向所述第一罐输送油墨,
其中,所述加热器是与所述供给泵的底面进行接触,并将所述供给泵与所述第一罐、所述第二罐及所述循环泵一起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罩体,覆盖所述第一罐、所述第二罐、所述循环泵及所述供给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体包括罩部件和底部件,
所述加热器为面板加热器,
所述底部件是设置在所述喷墨式打印头和所述加热器之间,与所述喷墨式打印头对置配置的板状的部件,并在与所述喷墨式打印头相反一侧的表面上层压有所述面板加热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连续设置在所述底部件的整个表面上。
7.一种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喷墨式打印头,用于喷出油墨;
第一罐,储存向所述喷墨式打印头进行供给的油墨;
第二罐,储存从所述喷墨式打印头回流的油墨;
循环泵,使所述第二罐所储存的油墨向所述第一罐进行循环;以及
单加热器,与所述第一罐的底面、所述第二罐的底面及所述循环泵的底面进行接触,并对在所述第一罐、所述第二罐及所述循环泵内进行循环的油墨进行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是与所述第一罐的底面、所述第二罐的底面及所述循环泵的底面进行接触的单加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供给泵,向所述第一罐输送油墨,
其中,所述加热器是与所述供给泵的底面进行接触,并将所述供给泵与所述第一罐、所述第二罐及所述循环泵一起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罩体,覆盖所述第一罐、所述第二罐、所述循环泵及所述供给泵。
CN201610384127.7A 2015-06-17 2016-06-02 油墨循环装置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565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5-121955 2015-06-17
JP2015121955A JP2017007108A (ja) 2015-06-17 2015-06-17 インク循環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6551A true CN106256551A (zh) 2016-12-28
CN106256551B CN106256551B (zh) 2018-02-23

Family

ID=56134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8412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56551B (zh) 2015-06-17 2016-06-02 油墨循环装置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649849B2 (zh)
EP (1) EP3106311A3 (zh)
JP (1) JP2017007108A (zh)
CN (1) CN10625655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3716A (zh) * 2017-07-07 2019-01-15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设备和液体供应方法
CN111038106A (zh) * 2018-10-12 2020-04-21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液体循环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12549784A (zh) * 2019-09-26 2021-03-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加热器组件、头模块及具备它们的打印装置
CN113442578A (zh) * 2020-03-27 2021-09-2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68323B1 (en) * 2015-10-29 2020-03-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k storage unit having variable volume reservoirs
WO2018080498A1 (en) * 2016-10-27 2018-05-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Valves for fluid ejection devices
JP2018103380A (ja) * 2016-12-22 2018-07-05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循環モジュール、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CN107297951A (zh) * 2017-04-17 2017-10-27 郭世璞 一种新型彩色uv平板印刷机
WO2019074484A1 (en) * 2017-10-10 2019-04-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CTION ON THE TEMPERATURE OF A PRINT HEAD MATRIX
JP7551350B2 (ja) 2020-06-19 2024-09-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ヘッド
US11697289B2 (en) 2020-12-01 2023-07-11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irculation device an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WO2023285291A1 (en) * 2021-07-12 2023-01-19 Bobst Mex Sa Inkjet prin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jetting temperature
GB202204762D0 (en) * 2022-04-01 2022-05-18 Ricoh Co Ltd Ink delivery system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94144A (ja) * 1991-03-25 1992-10-19 Brother Ind Ltd ホットメルト式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6116727A (en) * 1998-08-19 2000-09-12 Nec Corporation Ink supply mechanism
CN1771133A (zh) * 2004-01-14 2006-05-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094796A (zh) * 2006-07-11 2011-06-1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压电泵
US20110242155A1 (en) * 2010-03-30 2011-10-06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Inkjet printer employing ink circulation system
CN103057273A (zh) * 2011-10-21 2013-04-24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设备和物流墨排出方法
JP2015107600A (ja) * 2013-12-05 2015-06-11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4786A (en) * 1987-04-28 1989-03-21 Spectra, Inc. Hot melt ink supply system
JPH0295857A (ja) * 1988-10-03 1990-04-06 Fujitsu Ltd ノズルレス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3127417A (ja) * 2001-10-25 2003-05-08 Konica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EP1680943A1 (en) * 2003-11-07 2006-07-19 Celerity, Inc. Surface mount heater
JP2006264133A (ja) * 2005-03-24 2006-10-05 Canon Finetech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
JP4590388B2 (ja) * 2006-10-31 2010-12-01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094522B2 (ja) * 2008-04-14 2012-12-12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4144788B (zh) 2012-03-01 2016-06-29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方法
JP5810027B2 (ja) * 2012-04-02 2015-11-11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の循環制御方法
JP2014079885A (ja) * 2012-10-12 2014-05-08 Toshiba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字装置及びそのインク循環制御方法
JP2014118454A (ja) * 2012-12-14 2014-06-30 Konica Minolta Inc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863695B2 (ja) 2013-03-29 2016-02-17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インク循環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4213454A (ja) * 2013-04-22 2014-11-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94144A (ja) * 1991-03-25 1992-10-19 Brother Ind Ltd ホットメルト式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6116727A (en) * 1998-08-19 2000-09-12 Nec Corporation Ink supply mechanism
CN1771133A (zh) * 2004-01-14 2006-05-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094796A (zh) * 2006-07-11 2011-06-1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压电泵
US20110242155A1 (en) * 2010-03-30 2011-10-06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Inkjet printer employing ink circulation system
CN103057273A (zh) * 2011-10-21 2013-04-24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设备和物流墨排出方法
JP2015107600A (ja) * 2013-12-05 2015-06-11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3716A (zh) * 2017-07-07 2019-01-15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设备和液体供应方法
US10688792B2 (en) 2017-07-07 2020-06-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hea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supply method
CN109203716B (zh) * 2017-07-07 2021-03-16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设备和液体供应方法
CN111038106A (zh) * 2018-10-12 2020-04-21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液体循环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11038106B (zh) * 2018-10-12 2022-01-21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液体循环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12549784A (zh) * 2019-09-26 2021-03-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加热器组件、头模块及具备它们的打印装置
CN113442578A (zh) * 2020-03-27 2021-09-2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368274A1 (en) 2016-12-22
JP2017007108A (ja) 2017-01-12
US10022978B2 (en) 2018-07-17
US9649849B2 (en) 2017-05-16
EP3106311A2 (en) 2016-12-21
US20170217201A1 (en) 2017-08-03
CN106256551B (zh) 2018-02-23
EP3106311A3 (en) 201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56551A (zh) 油墨循环装置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US10933652B2 (en) Liquid circulation device and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US9205665B2 (en) Inkjet apparatus using piezoelectric pump
US10717293B2 (en) Liquid circulation apparatus,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method
CN105365397B (zh) 油墨循环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JP6421072B2 (ja) 液体循環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CN107128079B (zh) 液体循环装置及液体吐出装置
JP6397791B2 (ja) 液体循環装置、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方法
JP201510756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510759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557289B2 (ja) 液体循環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記録装置
JP637754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ヘッドユニット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510760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928036B2 (ja) 液体循環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記録装置
JP640733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ユニット、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201510757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511675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512028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圧力調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6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