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5443A - 插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插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5443A
CN106255443A CN201580022203.3A CN201580022203A CN106255443A CN 106255443 A CN106255443 A CN 106255443A CN 201580022203 A CN201580022203 A CN 201580022203A CN 106255443 A CN106255443 A CN 1062554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rtion section
pipe
protuberance
auxiliary implement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22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55443B (zh
Inventor
西家武弘
R·E·阿林格
J·J·弗拉西卡
R·M·安德鲁斯
D·E·盖特利
M·S·卡洛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255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5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554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54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63Optical arrangements
    • A61B1/00165Optical arrangements with light-conductive means, e.g. fibre op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1Guid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e

Abstract

一种辅助器具,其能够安装于插入设备的插入部,该辅助器具具有管,该管具有前端部和基端部并具有从所述前端部一直延伸到所述基端部长度轴,设置有所述插入部能够贯穿插入的内腔。并且,该辅助器具具有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管上,接受驱动力从而与所述管一同相对于贯穿插入于所述内腔中的所述插入部进行旋转。该辅助器具具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在所述管上设置于比所述连接机构靠前端侧的位置,具有通过与所述插入部卡合而限制所述管相对于所述插入部沿所述长度轴移动的凸部或凹部。并且,提供安装该可安装的辅助器具的插入设备和具有该辅助器具和该插入设备的导入装置。

Description

插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安装于插入设备的插入部的辅助器具、安装有该辅助器具的插入设备以及具有它们的导入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安装于插入设备例如内窥镜的插入部且对插入部向体腔内的的插入进行辅助的辅助器具。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内窥镜和旋转单元的访问体内通路的装置(an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a bodily passageway),其中,该内窥镜具有插入部,该旋转单元具有安装于插入部的外周面上的一次性的驱动管。在驱动管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螺旋状的翅片。并且,在内窥镜中设置有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用于向旋转单元传递驱动力。而且,在驱动管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与驱动单元抵接的多个辊。
在该装置中,在旋转单元被安装到内窥镜的插入部时,借助从驱动单元经由辊传递给驱动管的驱动力,驱动管绕其中心轴线旋转。例如,在使用该装置进行小肠或大肠等弯弯曲曲的长条器官的检查、诊断或治疗时,内窥镜的插入部一边向基端侧按压与旋转的驱动管的螺旋状的翅片抵接的小肠壁或大肠壁等壁,一边向深处的部位(deep distalsites)前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US2012/0029281说明书
发明内容
在该装置中,在旋转单元被安装到内窥镜的插入部时,借助从驱动单元经由辊传递给驱动管的驱动力,驱动管绕着其中心轴线旋转。例如,在使用该装置进行小肠或大肠等弯弯曲曲的长条器官的检查、诊断或治疗时,内窥镜的插入部一边向基端侧按压与旋转的驱动管的螺旋状的翅片抵接的小肠壁或大肠壁等壁,一边向深处的部位(deep distalsites)前进。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辅助器具,其能够安装于插入设备的插入部,该辅助器具具有:管,其具有前端部和基端部,并具有从所述前端部一直延伸到所述基端部的长度轴,设置有内腔,所述插入部能够贯穿插入该内腔;连接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管上,接受驱动力从而与所述管一同相对于贯穿插入于所述内腔中的所述插入部进行旋转;以及锁定机构,其在所述管上设置于比所述连接机构靠前端侧的位置,具有凸部或凹部,该凸部或凹部与所述插入部卡合从而限制所述管相对于所述插入部沿所述长度轴移动。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是插入设备,其安装上述的辅助器具,在该插入设备中,以与所述凸部或所述凹部分别嵌合、且伴随所述管的旋转而使所述凸部或所述凹部沿着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移动的方式,沿着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延伸设置有凹部或凸部。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是导入装置,该导入装置具有上述的装置和所述插入设备,该所述插入设备以可滑动地与所述凸部或所述凹部分别嵌合、且伴随所述管的旋转而使所述凸部或所述凹部沿着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移动的方式,沿着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延伸设置有凹部或凸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即内窥镜和能够安装于该内窥镜的旋转单元的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内窥镜的操作部的相反侧的侧面的图。
图3是示出设置于内窥镜主体的插入部内的用于对旋转单元的管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单元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3的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3的C-C线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旋转单元的管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连接器的基端套筒的立体图。
图8是从前端侧观察连接器的基端套筒时的图。
图9是沿图8的D-D线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连接器的释放按钮主体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前端侧观察连接器的释放按钮主体时的图。
图12是从基端侧观察连接器的释放按钮主体时的图。
图13是示出旋转单元的锁圈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内窥镜的插入部与旋转单元的管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非锁定位置的释放按钮主体和锁圈的俯视图。
图16是示出锁定位置的释放按钮主体和锁圈的俯视图。
图17是沿图15的E-E线的剖视图。
图18是沿图16的F-F线的剖视图。
图19是与图17所示的截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20是与图18所示的截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21是示出内窥镜的插入部与旋转单元的管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为导入装置的内窥镜装置1的图。内窥镜装置1由内窥镜系统10和作为辅助器具的旋转单元100构成,该内窥镜系统10具有作为插入设备的内窥镜11,该旋转单元100能够安装于该内窥镜系统10。
首先,对内窥镜系统10进行说明。内窥镜系统10具有内窥镜11、控制单元12、光源单元13、输入单元14以及显示单元15。
内窥镜11具有细长的插入部16和设置于插入部16的基端侧的操作部17。插入部16是内窥镜前端侧的长条的管状体,具有前端硬质部18、设置于前端硬质部18的基端侧的弯曲部19以及设置于弯曲部19的基端侧的挠性管部20。在前端硬质部18中内设有未图示的照明光学系统、观察光学系统、摄像元件等。弯曲部19通过用户对操作部17进行操作而向期望的方向弯曲。挠性管部20弯曲自如,例如模仿插入部16所插入的体腔内的弯曲形状而进行弯曲。并且,在插入部16的内部延伸有通道21,该通道21用于供后述的驱动单元50的驱动轴51贯穿插入。
操作部17通过止折件22与挠性管部20连结。在从插入部16到操作部17的内部的范围内配设有照明光用光纤、电气配线等,该照明光用光纤的前端与前端硬质部18的照明光学系统连接,该电气配线的前端与前端硬质部18的摄像元件连接。该光纤和电气配线等收纳于从操作部17的基端侧延伸的通用线缆23中。在通用线缆23的基端设置有镜体连接器24。通用线缆23经由镜体连接器24与控制单元12和光源单元13连接。并且,在操作部17上设置有与插入部16的内部的通道21连接的驱动源安装口25。
控制单元12与内窥镜11、光源单元13、输入单元14以及显示单元15电连接。控制单元12对内窥镜11及与其连接的周边设备(例如,光源单元13、后述的驱动源40等)的动作进行控制。并且,在控制单元12中也包含有未图示的图像处理单元。光源单元13将照明光经由照明光用光纤提供给配置于前端硬质部18的照明光学系统。输入单元14是键盘、鼠标等普通的输入部,用于供用户向内窥镜11等输入各种指令。显示单元15是液晶显示器等普通的显示部,对前端硬质部18的摄像元件所取得并由控制单元12进行图像处理后的图像和动作信息等进行显示。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内窥镜11的操作部17的相反侧的侧面的图。操作部17具有处置器具插入口26,该处置器具插入口26与在插入部16的内部延伸的未图示的处置器具通道连接。处置器具插入口26与图1所示的驱动源安装口25并列设置。在处置器具插入口26中例如插入有超声波探针或活检钳等处置器具。
如图2所示,在操作部17的侧面设置有弯曲操作旋钮27,该弯曲操作旋钮27输入用于使弯曲部19向期望的方向弯曲的操作。在操作部17的内部,用于使弯曲部19弯曲的未图示的弯曲线的基端与连结于弯曲操作旋钮27的轴连接。弯曲线的前端与弯曲部19的前端部连接。当用户旋转弯曲操作旋钮27时,与弯曲操作旋钮27连结的弯曲线被牵引从而弯曲部19弯曲。
在操作部17上设置有送气/送水开关、抽吸开关、摄影开关、用于切换其他的规定的功能的切换开关等各种开关28、29、30、31。而且,在操作部17上设置有旋转操作输入开关32,该旋转操作输入开关32用于向控制单元12输出用于使旋转单元100绕插入部16的中心轴线A1旋转的信号。当用户按压例如标号32a所示的位置而使开关32倾斜时,旋转操作输入开关32向控制单元12输出使旋转单元100在第一方向(例如,顺时针)上旋转的信号。并且,当用户按压标号32b所示的位置使开关32倾斜时,旋转操作输入开关32向控制单元12输出使旋转单元100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例如,逆时针)上旋转的信号。
再次参照图1,在驱动源安装口25中安装有驱动源40,该驱动源40用于以绕中心轴线A1旋转的方式对旋转单元100进行旋转驱动。驱动源40具有马达主体41和马达线缆42,该马达主体41具有旋转轴,该马达线缆42从马达主体41延伸。马达主体41的外周借助未图示的保持环而被驱动源安装口25保持。马达主体41的旋转轴与后述的驱动单元50的驱动轴51连接。并且,马达线缆42的基端与控制单元12电连接。
接下来,对旋转单元100进行说明。旋转单元100具有能够旋转的管101,该管101由圆筒状的管主体110和设置于管主体110的基端侧的连接器120构成。管101是可装卸地安装于插入部16的外周面的一次性管。连接器120是为了在管101的基端侧将管101安装到插入部16而设置的。
管101具有前端部和基端部,并且具有从前端部一直延伸到基端部的长度轴A2。在将管101安装于插入部16时,长度轴A2与上述的旋转中心轴线A1同轴。在管101中在其全长范围内设置有内腔111,能够将插入部16贯穿插入于该内腔111中。形成内腔111的内周面具有在管101安装到插入部16上时沿着插入部16的外周面的形状大致吻合的形状。
管主体110是具有波形外表面的挠性管。管主体110由聚氨酯等树脂材料形成。在管主体110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螺旋翅片112,从基端方向观察时该螺旋翅片112设置为顺时针的螺旋状。螺旋翅片112通过粘接或熔接等而固定于管主体110,或者与管主体110一体成型,从管主体110的外周面在径向上突出。螺旋翅片112可以是实心的也可以是中空的,还可以向其中填充流体。螺旋翅片112例如能够在狭小的体腔内前进时缩小以容易地通过此处,在通过此处后在进行期望的旋转前进时能够发生变形以成为扩大的形状。螺旋翅片112例如由聚氨酯、TPE、有机硅、TFE、医用等级不锈钢、钽、钛、镍-钛合金等形成。
接下来,对用于对旋转单元100的管101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单元50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设置于内窥镜11的插入部16内的驱动单元50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3的B-B线的剖视图。驱动单元50具有驱动轴51和齿轮箱52。齿轮箱52具有旋转齿轮53、内齿轮54、驱动辊55。
如图1所示,驱动轴51的基端与马达主体41的旋转轴连接。驱动轴51配置于在插入部16的内部延伸设置的通道21中。驱动轴51例如能够是使将金属裸线编成圆筒网状的部件重叠而成为多层的部件或由右旋线材和左旋线材重叠而成的多层线形成的部件,具有针对马达主体41的旋转追随性和挠性。
在驱动轴51的前端设置有齿轮箱52的旋转齿轮53。在绕长度轴的旋转力施加在驱动轴51的基端时,驱动轴51使旋转齿轮53旋转。旋转齿轮53的外齿53a与设置于插入部16的外周的内齿轮54的内齿54a啮合。并且,在内齿轮54上安装有驱动辊55的轴56。因此,来自驱动源40的马达主体41的驱动力从驱动轴51传递,齿轮箱52的旋转齿轮53、内齿轮54、驱动辊55被旋转驱动。
内齿轮54和驱动辊55在长度轴方向上错开配置。因此,在内齿轮54的外周面处在不超过驱动辊55的高度的范围内有空间空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空着的空间处设置有轴承部57。轴承部57设置于基座部件70,成为与内齿轮54的基端部的外周面滑动自如地嵌合那样的开口部。换言之,在内窥镜11的长度轴方向上,旋转齿轮53的外齿53a和内齿轮54的内齿54a的啮合部分与轴承部57重叠配置。
在插入部16的外周面上,内齿轮54和驱动辊55被罩60覆盖。在罩60上由于覆盖驱动辊55而在罩60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径向的突起部60a。罩60是提供用于保护内齿轮54、驱动辊55、其他配置于内窥镜11的内部的部件远离外部环境的屏障或密封的防水性的密封部件。内窥镜11(插入部16)的内部被罩60保持为水密,防止了水或其他流体的进入。罩60被罩固定部件61固定于插入部16(基座部件70)的外周面上。具体而言,罩60被罩固定部件61卷线粘接。
图5是沿图3的C-C线的剖视图。驱动单元50的驱动辊55的外周面像上述那样在插入部16的径向外侧被罩60覆盖。在罩60的径向外侧,连接器120的后述的辊150夹着突起部60a而一个个地配置并与罩60的外周面抵接。辊150还在插入部16的径向外侧与管101的连接器120的后述的释放按钮主体140的内周面抵接。
在驱动单元50被驱动时,来自驱动源40的驱动力经由驱动轴51、齿轮箱52的旋转齿轮53和内齿轮54传递给驱动辊55。由此,驱动辊55绕旋转轴线A1旋转。为了降低由罩60引起的摩擦,驱动辊55和辊150在罩60上滚动。由于罩60固定于插入部16的外周面上,因此相对于插入部16不旋转,但驱动辊55被两个辊150维持在这两个辊150之间,驱动辊55利用这点而将内齿轮54的旋转运动越过罩60传递给管101。这样,来自驱动源40的驱动力从驱动单元50传递至旋转单元100,从而旋转单元100绕旋转轴线A1被旋转驱动。例如,在进行小肠或大肠等的检查等时,旋转单元100一边向基端侧按压与旋转的管主体110的螺旋翅片112抵接的小肠壁或大肠壁等的褶皱一边前进,对插入部16的插入进行辅助。
并且,如图3所示,在管101的内周面上设置有轴承面66,该轴承面66位于比进行驱动力的传递的驱动辊55靠基端侧的位置,与设置于基座部件70的外周面上的轴承面68卡合。轴承面66、68是圆周面,轴承面66的内径形成为略大于轴承面68的外径,以使得能够伴随着管101相对于插入部16旋转而使轴承面66相对于轴承面68滑动。即,轴承面66、68起到限制管101在插入部16的径向上运动的径向移动限制机构的作用。
接下来,对旋转单元100的连接器120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旋转单元100的管101的剖视图。构成管101的连接器120具有环状的基端套筒130、释放按钮主体140以及上述的多个辊150。基端套筒130与释放按钮主体140卡合。基端套筒130和释放按钮主体14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对辊150进行保持。并且,能够在管101的长度轴方向上滑动的锁圈160与释放按钮主体140卡合。
图7至图9分别是示出基端套筒130的立体图、从前端侧观察时的主视图以及沿图8的D-D线的剖视图。基端套筒130具有形成于圆筒壁131的前端部的六个切口部分132和配置于这些切口部分132的六个辊保持部分133。辊保持部分133从基端套筒130的内周面向径向突出,在管101被安装到插入部16时将辊150保持为与插入部16的长度轴方向大致平行。在本实施方式中,六个辊150的一端分别被所对应的辊保持部分133保持为能够绕轴线旋转。在基端套筒130的圆筒壁131的前端侧形成有三个在外表面上具有凹凸形状的卡合部分131a。这些卡合部分131a分别与形成于释放按钮主体140的后述的大径部分141的内周上的对应的卡合部分141a卡合。设置于基端套筒130的基端侧内周的大径内周面130a是相当于上述的轴承面66(参照图3)的结构,与相当于插入部的轴承面68的面滑动自如地嵌合。
图10至图12分别是示出释放按钮主体140的立体图、从前端侧观察时的主视图以及从基端侧观察时的后视图。释放按钮主体140具有基端侧的大径部分141、中间的中径部分143以及前端侧的小径部分147。大径部分141的外径大于中径部分143的外径,并且中径部分143的外径大于小径部分147的外径。大径部分141的内径大于中径部分143和小径部分147的内径,并且中径部分143和小径部分147的内径大致相同。尤其,该大径部分141、中径部分143以及小径部分147的内周面形成管101的内腔111的一部分,具有沿着贯穿插入于内腔111中的插入部16的外周面的形状的形状。
在大径部分141设置有六个辊保持部分142,该六个辊保持部分142用于分别对六个辊150的另一端进行保持。辊保持部分142与基端套筒130的辊保持部分133一同将辊150保持为能够分别绕轴向旋转。并且,大径部分141与基端套筒130和辊150一同构成连接机构180,该连接机构180用于将管101以能够相对于插入部16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插入部16。连接机构180像上述那样构成为通过与形成于罩60的突起部60a卡合而从驱动单元50接受驱动力。即,连接机构180设置于管101,从驱动单元50接受驱动力,相对于贯穿插入于管主体110的内腔111中的插入部16旋转。
在中径部分143设置有从其内表面向径向突出的一个或多个爪(凸部)144。爪144与配置于插入部16的后述槽(凹部)59卡合而形成锁定机构170。并且,在中径部分143设置有从其外表面向径向突出的释放按钮145。如图6所示,释放按钮145被中径部分143支承为悬臂式。因此,当用户从上方按压释放按钮145或使锁圈160滑动直至位于释放按钮145之上时,释放按钮145能够在大致径向上移动。释放按钮145还与锁圈160的后述的开口161卡合而形成锁定机构170。
在小径部分147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卡合部分148。卡合部分148安装于形成于管主体110的基端部的内周面上的对应的卡合部分113。
接下来,对内窥镜11的插入部16与旋转单元100的管101的安装状态进行说明。图13是示出插入部16与管101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在插入部16上在驱动辊55的前端侧设置有环状的承接部件58,该承接部件58承接连接器120的释放按钮主体140的爪144。承接部件58是齿轮箱52的一部分,是相对于插入部16不旋转的固定部分。承接部件58配置于插入部16的外周面,具有径向的高度较高的前端侧部分58a和径向的高度比前端侧部分58a低的基端侧部分58b。在前端侧部分58a沿着插入部16的外周面的周向延伸设置有向径向凹陷的槽59。并且,在基端侧部分58b固定有罩60的前端侧。
旋转单元100的管101像上述那样具有设置于释放按钮主体140的中径部分143的一个或多个爪144。即,爪144在管101上配置在比构成连接机构180的基端套筒130、辊150以及释放按钮主体140的大径部分141靠前端侧的位置。爪144从中径部分143的内表面向内径方向突出,与形成于承接部件58的槽59卡合。爪144与槽59卡合而对管101相对于插入部16沿着管101(或插入部16)的长度轴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并且,在爪144与槽59卡合时,爪144伴随着管101旋转而沿着插入部16的外周面的周向移动。并且,在管101的内周面(中径部分143的内周面)上在爪144的前端侧和基端侧设置有轴承面62,在插入部16的外周面(承接部件58的外周面)上在槽59的前端侧和基端侧设置有轴承面64。轴承面64由圆周面构成,轴承面62是轴承面62的曲率半径被设定为略大于轴承面64的曲率半径以使得能够相对于轴承面64滑动的圆弧状的面。轴承面62和轴承面64构成为在管101被插入部16贯穿插入且爪144与槽59卡合时彼此对置并抵接。由此,限制了管101在插入部16的径向上的移动。伴随着管101旋转,轴承面62相对于轴承面64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部16上形成于承接部件58的槽59与连接器120上形成于释放按钮主体140的中径部分143的爪144卡合的位置在长度轴方向上比罩60所设置的位置靠前端侧。并且,槽59和爪144在其卡合状态下具有由轴承面62和轴承面64形成的轴承机构149。该轴承机构149也设置在比管101在连接机构180处从驱动单元50接受驱动力的位置靠前端侧的位置。轴承机构149抑制在管101被安装到插入部16且绕长度轴旋转时旋转中心从插入部16的中心轴线A1偏心。
接下来,对锁圈160进行说明。图14是示出旋转单元100的锁圈160的立体图。锁圈160是中空的环状部件,构成为其尺寸与释放按钮主体140的中径部分143的尺寸大致吻合。在锁圈160上设置有与释放按钮主体140的释放按钮145卡合的开口161。
接下来,对将旋转单元100安装到内窥镜系统10的步骤进行说明。
用户将旋转单元100的管101从内窥镜11的插入部16的前端侧贯穿插入到插入部16上。而且,如图13所示,插入部16上形成于承接部件58的槽59与连接器120上形成于释放按钮主体140的中径部分143的爪144卡合。相对于释放按钮主体140的大径部分141固定的辊150像图5所示那样与通过驱动辊55与罩60抵接而形成的突起部60a抵接。即,辊150隔着罩60与配置于插入部16内的驱动单元50的驱动辊55抵接。而且,在连接器120的爪144与承接部件58的槽59卡合的状态下,锁圈160与连接器120的释放按钮主体140卡合。
图15和图16分别是示出非锁定位置和锁定位置的释放按钮主体140和锁圈160的俯视图。图17和图18分别是沿图14的E-E线的剖视图和沿图15的F-F线的剖视图。图19和图20分别是与图17和图18所示的截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剖视图。即,在图19和图20中,示出与中心轴线A1平行并且与图17和图18的截面垂直的截面。锁圈160通过释放按钮主体140的中径部分143的释放按钮145与锁圈160的开口161在径向上对准而可滑动地安装于管101的外周面。
在图15、图17以及图19所示的非锁定位置,锁圈160位于比释放按钮主体140的中径部分143靠前端侧的位置,例如位于小径部分147。在爪144与槽59卡合的状态下,将锁圈160从该非锁定位置向释放按钮主体140的中径部分143滑动。然后,锁圈160的开口161与设置于中径部分143的释放按钮145卡合(锁定位置)。由于释放按钮145是悬臂式,因此当锁圈160移动到释放按钮145之上时,释放按钮145从中径部分143向径向略微挠曲被压入从而嵌入到开口161中、被固定。由此,连接器120的爪144和承接部件58的槽59从上表面被按压,能够防止爪144从槽59脱离。结果为,能够防止管101相对于插入部16在管101(或插入部16)的长度轴方向上移动。并且,通过在驱动辊55的前端侧具有轴承面62、64并在驱动辊55的基端侧具有轴承面66、68,能够进一步抑制在管101绕长度轴旋转时旋转中心偏心从而晃动。这样,锁定机构170具有基于爪144与槽59的卡合的轴向移动限制机构和基于轴承面62与轴承面64的滑动自如的嵌合的径向移动限制机构双方。
接下来,对将旋转单元100从内窥镜系统10卸下的步骤进行说明。
在要将旋转单元100从内窥镜系统10卸下的情况下,用户压入释放按钮145。这样,释放按钮145向径向内侧移动从而从开口161脱离。然后,通过再次使锁圈160向前端侧滑动,锁圈160返回非锁定位置,从而爪144的径向的移动限制被解除。进而,通过使管101相对于插入部16向前端侧移动,爪144抬起并从槽59脱离,从而管101从插入部16被卸下。
这样,锁定机构170在管101上设置于比连接机构180靠前端侧的位置,并且除了爪144之外还具有锁圈160,该爪144通过与插入部16卡合而限制管101相对于内窥镜11沿着长度轴移动,该锁圈160形成为能够在长度轴方向上移动,构成为能够在与爪144卡合从而限制爪144向管101的径向外侧移动的锁定位置与不与爪144卡合的非锁定位置之间移动。由于锁定机构170具有用于限制旋转单元100的长度轴方向的移动的凸部(爪144)和凹部(槽59)、以及用于限制径向的移动的轴承面62、64,因此旋转单元100能够可靠地固定于插入部16。
在向内窥镜11安装管101时,例如,在设置于旋转单元侧的爪与内窥镜侧的位于比罩靠基端侧的位置的凸缘钩挂从而管101在轴向上被固定于插入部16的情况下,爪必须越过罩进行固定。由于爪向管101的径向内侧突出,因此如果在安装时不十分注意罩的突出部与爪的位置,则爪有可能与罩钩挂,从而使罩破损。
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旋转单元100安装于内窥镜11的状态下,设置于旋转单元侧的爪144在长度轴方向上位于比设置于内窥镜侧的覆盖驱动单元50的驱动辊55的罩60的突起部60a靠前端侧的位置。因此,在将管101向插入部16安装时,爪144不通过罩60的上方。因此,能够防止安装时爪144与罩60钩挂而在罩上产生破损,从而确保水或其他流体不进入插入部16的内部。
另外,至此,作为限制管101在长度轴方向上的移动的锁定机构170,对设置于管101的爪(第一卡合部)144和设置于内窥镜11的槽(第二卡合部)59进行了说明,但长度轴方向的移动限制机构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21所示,采用设置于管101的内周面上的环状的凹部(第一卡合部)146和在插入部16的外周面上设置于比罩60靠前端侧的位置的一个或多个凸部(第二卡合部)35。在这样的方式中,安装时凸部135不会与罩60钩挂,因此也能够防止罩破损。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不用担心在将旋转单元100向内窥镜11安装时使罩60破损的旋转单元100、安装有该旋转单元100的内窥镜11以及具有该旋转单元100和内窥镜11的内窥镜装置1。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内腔111的内周面具有沿着贯穿插入于内腔111中的插入部16的外周面的形状的形状。并且,爪144的内周面具有沿着设置于插入部16的外周面上的槽59的形状的形状。而且,在管101被安装到插入部16时,在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形成轴承机构。由此,能够防止在管101绕长度轴旋转时旋转中心偏心。
而且,在以内窥镜插入轴为中心旋转的内齿轮上配置有驱动辊的情况下,与没有安装插入辅助用的旋转单元的普通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相比,存在插入部的外径变粗的问题。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例如,考虑将辊配置在轴向上与内齿轮的作为齿面的部分错开的位置。然而,仅将内齿轮的齿面和辊在轴向上错开配置,插入部的硬质长度延长,可能给插入部的挠性带来不优选的影响。这样,至此,无法抑制插入部的外径和硬质长度的增大。
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内齿轮54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作为使内齿轮54的旋转轴与旋转基轴配合的轴承部57。由于内齿轮54和驱动辊55在轴向上错开配置,因此插入部16的外径不会不必要地增大。并且,由于在长度轴方向上旋转齿轮53的外齿53a和内齿轮54的内齿54a的啮合部分与轴承部57重叠配置,因此能够缩短插入部16上安装有旋转单元100的部位的硬质长度。
在以上的说明中,例举了内窥镜系统10作为安装有旋转单元100的插入设备,但插入设备不限于内窥镜,例如,也可以是手术用机械手等可装卸能够相对于插入部旋转的管的插入设备。因此,导入装置也不限于旋转单元和内窥镜,也可以是具有能够装卸旋转单元的插入设备的装置。
标号说明
1:内窥镜装置;10:内窥镜系统;11:内窥镜;12:控制单元;13:光源单元;14:输入单元;15:显示单元;16:插入部;17:操作部;18:前端硬质部;19:弯曲部;20:挠性管部;21:通道;22:止折件;23:通用线缆;24:镜体连接器;25:驱动源安装口;26:处置器具插入口;27:弯曲操作旋钮;28、29、30、31:各种开关;32:旋转操作输入开关;35:凸部;40:驱动源;41:马达主体;42:马达线缆;50:驱动单元;51:驱动轴;52:齿轮箱;53:旋转齿轮;53a:外齿;54:内齿轮;54a:内齿;55:驱动辊;56:轴;57:轴承部;58:承接部件;58a:前端侧部分;58b:基端侧部分;59:槽;60:罩;60a:突起部;61:罩固定部件;62、64、66、68:轴承面;70:基座部件;100:旋转单元;101:管;110:管主体;111:内腔;112:螺旋翅片;170:锁定机构;180:连接机构。

Claims (10)

1.一种辅助器具,其能够安装于插入设备的插入部,该辅助器具具有:
管,其具有前端部和基端部,并具有从所述前端部一直延伸到所述基端部的长度轴,设置有内腔,所述插入部能够贯穿插入该内腔;
连接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管上,接受驱动力从而与所述管一同相对于贯穿插入于所述内腔中的所述插入部进行旋转;以及
锁定机构,其在所述管上设置于比所述连接机构靠前端侧的位置,具有凸部或凹部,该凸部或凹部通过与所述插入部卡合而限制所述管相对于所述插入部沿所述长度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器具,其中,
形成所述内腔的内周面具有沿着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的形状的形状,当所述管被安装到所述插入部时,所述内周面滑动自如地与所述外周面嵌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器具,其中,
所述内周面与所述外周面嵌合的部分设置于比所述连接机构中接受所述驱动力的位置靠基端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器具,其中,
所述锁定机构具有从所述管的所述内腔向内径方向突出的一个或多个爪作为所述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器具,其中,
所述一个或多个爪的内周面具有沿着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的形状的形状,当所述管被安装到所述插入部时,所述内周面与所述外周面滑动自如地嵌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器具,其中,
所述锁定机构具有环状部件,该环状部件形成为能够在所述长度轴的方向上滑动,构成为能够在锁定位置和非锁定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该环状部件在该锁定位置与所述凸部或所述凹部卡合从而限制所述凸部或所述凹部向所述管的径向外侧移动,该环状部件在该非锁定位置不与所述凸部或所述凹部卡合。
7.一种插入设备,其安装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器具,在该插入设备中,
以与所述凸部或所述凹部分别嵌合、且伴随所述管的旋转而使所述凸部或所述凹部沿着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移动的方式,沿着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延伸设置有凹部或凸部。
8.一种插入设备,其安装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器具,该插入设备具有:
辊,其设置于所述插入部的内部,通过被传递来所述驱动力而进行旋转;以及
罩,其覆盖所述辊从而在外表面上形成有突起部,构成为将所述插入部的内部保持为相对于外部环境水密,
所述连接机构通过与所述突起部卡合而接受所述驱动力。
9.一种导入装置,其具有:
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器具;以及
所述插入设备,其以与所述凸部或所述凹部分别滑动自如地嵌合、且伴随所述管的旋转而使所述凸部或所述凹部沿着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移动的方式,沿着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延伸设置有凹部或凸部。
10.一种插入设备,其安装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器具,该插入设备具有:
内齿轮,其进行旋转驱动而传递所述驱动力;以及
基座部件,其具有作为所述内齿轮的轴承的轴承部,该轴承部与所述内齿轮的基端部的外周嵌合。
CN201580022203.3A 2014-12-24 2015-10-20 插入装置 Active CN1062554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96571P 2014-12-24 2014-12-24
US62/096,571 2014-12-24
PCT/JP2015/079600 WO2016103876A1 (ja) 2014-12-24 2015-10-20 挿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5443A true CN106255443A (zh) 2016-12-21
CN106255443B CN106255443B (zh) 2018-12-14

Family

ID=56149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2203.3A Active CN106255443B (zh) 2014-12-24 2015-10-20 插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95051B2 (zh)
EP (1) EP3238602A4 (zh)
JP (1) JP5985130B1 (zh)
CN (1) CN106255443B (zh)
WO (1) WO20161038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46104B1 (en) * 2018-10-29 2020-05-12 G.I. View Ltd. Disposable endoscope
US11647896B2 (en) * 2019-03-28 2023-05-16 Olympus Corporation Rollerless tubular connector for transferring rotative force from insertion section of endoscope to spiral tube
US20220125279A1 (en) 2020-10-27 2022-04-28 Olympus Corporation Overtube, insertion apparatus having overtube attached and detached thereto,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overtube to and detaching overtube from insertion apparatu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96950A1 (ja) * 2006-02-21 2007-08-30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内視鏡システム、及び医療器具
CN201591540U (zh) * 2009-12-23 2010-09-29 孙颖浩 一种微创手术鞘
CN202161294U (zh) * 2011-07-07 2012-03-14 上海景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长度的麻醉喉镜
CN102933254A (zh) * 2010-05-03 2013-02-13 奥林匹斯内体科技美国公司 旋转前进式插管系统
CN103284678A (zh) * 2012-02-23 2013-09-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栓体及内窥镜
CN103889303A (zh) * 2012-03-30 2014-06-25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活体内导入装置
US20140303440A1 (en) * 2012-09-19 2014-10-09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Insertion assist device, insertion body, and insertion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89164B1 (en) * 2000-02-15 2003-07-08 Transvascular, Inc. Sterility barriers for insertion of non-sterile apparatus into catheters or other medical devices
JP4131012B2 (ja) * 2002-10-10 2008-08-13 Hoya株式会社 外套シース付内視鏡
DE102005004622A1 (de) * 2005-02-01 2006-08-10 Stm Medizintechnik Starnberg Gmbh Endoskop mit längsgeführtem Stülpschlauch
US20060252989A1 (en) * 2005-05-04 2006-11-09 Sightline Technologies Ltd. Endoscop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inflatable propelling sleeve
US8500628B2 (en) 2006-02-28 2013-08-06 Olympus Endo Technology America, Inc. Rotate-to-advance catheterization system
US8574220B2 (en) * 2006-02-28 2013-11-05 Olympus Endo Technology America Inc. Rotate-to-advance catheterization system
US20100298642A1 (en) * 2009-05-19 2010-11-25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Manipulatable guide system and methods for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ry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96950A1 (ja) * 2006-02-21 2007-08-30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内視鏡システム、及び医療器具
CN201591540U (zh) * 2009-12-23 2010-09-29 孙颖浩 一种微创手术鞘
CN102933254A (zh) * 2010-05-03 2013-02-13 奥林匹斯内体科技美国公司 旋转前进式插管系统
CN202161294U (zh) * 2011-07-07 2012-03-14 上海景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长度的麻醉喉镜
CN103284678A (zh) * 2012-02-23 2013-09-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栓体及内窥镜
CN103889303A (zh) * 2012-03-30 2014-06-25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活体内导入装置
US20140303440A1 (en) * 2012-09-19 2014-10-09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Insertion assist device, insertion body, and insertion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03876A1 (ja) 2016-06-30
US9895051B2 (en) 2018-02-20
EP3238602A1 (en) 2017-11-01
JP5985130B1 (ja) 2016-09-06
JPWO2016103876A1 (ja) 2017-04-27
EP3238602A4 (en) 2018-10-10
CN106255443B (zh) 2018-12-14
US20170071447A1 (en) 2017-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68888B1 (en) Endoscope
JP6249978B2 (ja) 内視鏡
JP5458224B1 (ja) 導入装置
CN100453028C (zh) 内窥镜装置
JP7089008B2 (ja) 内視鏡
JP5597321B2 (ja) 挿抜補助具
JP5572782B1 (ja) 挿入補助具、挿入本体及び挿入装置
CN106255443A (zh) 插入装置
EP3005932A1 (en) Insertion device
JP4187320B2 (ja) 内視鏡挿入装置
JP2948834B2 (ja) 内視鏡の挿入装置
US9829080B2 (en) Driving forc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JP5484699B2 (ja) 内視鏡挿入補助具及び内視鏡装置
JP2015144782A (ja) 装着ユニット、挿入機器及び挿入装置
JP2009261665A (ja) 自走式大腸内視鏡
US20120238804A1 (en) Propelling device and self-propellable endoscope
US20120046523A1 (en) Self propelling device
JP2007306993A (ja) 回転自走式内視鏡システム
CN102429623A (zh) 用于内窥镜的自推进单元
JP3273071B2 (ja) 内視鏡
US20220125279A1 (en) Overtube, insertion apparatus having overtube attached and detached thereto,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overtube to and detaching overtube from insertion apparatus
WO2020196798A1 (en) Rollerless tubular connector for transferring rotative force from insertion section of endoscope to spiral tube
JP5273942B2 (ja) 医療装置
JP2007313225A (ja) 回転自走式内視鏡装置
JP2009066360A (ja) 自走式大腸内視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