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47655B - 一种轻载除湿制冷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轻载除湿制冷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47655B
CN106247655B CN201610592269.2A CN201610592269A CN106247655B CN 106247655 B CN106247655 B CN 106247655B CN 201610592269 A CN201610592269 A CN 201610592269A CN 106247655 B CN106247655 B CN 1062476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ator
refrigerant
port
liquid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922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47655A (zh
Inventor
高兵
闫旭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9226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476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47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7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47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76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5/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 F25B5/0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arranged in se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25B41/34Expansion valves with the valve member being actuated by electric means, e.g. by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1Reduction of pa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轻载除湿制冷装置,在制冷并除湿的情况下,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D与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C导通,且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E与所述端口S导通,根据过热度值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8)的打开程度;在恒温除湿的情况下,所述室外风机(9)的转速根据进入所述所述蒸发器(3)的风的温度进行控制以降低所述室外风机(9)的转速,根据蒸发压力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8)的打开程度;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D与所述端口E导通,且所述端口C与所述端口S导通,所述蒸发器1部(5)对所述换向阀(6)输出的所述液态制冷剂进行降温,所述蒸发器2部(7)对所述室内空气进行降温与除湿。

Description

一种轻载除湿制冷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载除湿制冷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精密空调是指能够充分满足机房环境条件要求的机房专用精密空调机,是在近30年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机种。计算机机房中摆放计算机设备及程控交换机产品等,由大量密集电子元件组成。要提高这些设备使用的稳定及可靠性,需将环境的温度湿度严格控制在特定范围。早期的机房使用舒适性空调机时,常常出现由于环境温湿度参数控制不当而造成机房设备运行不稳定,数据传输受干扰,出现静电等问题。机房精密空调则是针对现代电子设备机房设计的专用空调,它的工作精度和可靠性都要比普通空调高得多。
精密空调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室外机)、膨胀阀、蒸发器(室内机)等主要部件构成。如图一所示,压缩机将气态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状态并送到冷凝器,散热后成为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液态的制冷剂流经节流机构(膨胀阀),变成低压低温的气液混合状态,然后进入蒸发器(室内机)。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在蒸发器内汽化,制冷剂从液态到气态的相变过程吸收大量的热量,实现对室内环境的制冷。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变成了过热的气态,然后气态的制冷剂回到压缩机继续循环。在精密空调里,对于湿度主要是通过两个部分进行调节,一是空气通过蒸发器表面时,由于温度低于水蒸气的露点,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液化,从而降低了空气中的湿度;二是当制冷过程中湿度低于设定值后,会开启加湿器进行加湿,保证湿度在设定范围内。
传统上,压缩机的转速是根据温度负荷来计算控制目标值,当温度负荷越高,压缩机运行的转速越大,则系统中制冷剂的循环量越大,制冷输出越大;反之,当温度负荷越小,压缩机运行的转速越低,系统中制冷剂的循环量越小,制冷输出越小。电子膨胀阀按照设定的过热度值(定值)来调节系统中的流量。机房的负荷大小可以从几千瓦到几百千瓦逐步加负荷,但是空调压缩机的转速有下限值,大概在每分钟900/min转左右,同时电子膨胀阀为了满足过热度需求不能完全关闭,所以空调系统中制冷机的循环量有一个最低值,即空调的最小冷量输出不为零,一般为额定设计的30%左右。数据中心IT设备功率密度大,热负荷高,单个模块的设计负荷达到了几百千瓦。但是对于客户来说,服务器机柜的负载是逐步增加的,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满负载,而机房精密空调是按照设计负载配置的。所以在数据中心运行的前期,负载率可能30%都不到,而这时空调的制冷输出远远高于30%,这时当机房温度高了,空调开启制冷,慢慢的机房温度降下去了,没有制冷需求了,空调停机。这样机房的温度持续在波动,如果在这种场景下空调同时要对机房的湿度进行调节(除湿),那么由于空调的有效运行时间变短,除湿量下降,则精密空调对机房的湿度失去控制,导致服务器机柜运行在高湿环境中,存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轻载除湿制冷的方法及装置,在恒温除湿的情形下,通过转换制冷剂在电子膨胀阀及蒸发器1部与蒸发器2部之间的流向,解决了现有设备中设备冗余且制冷剂流路复杂的技术问题,减少了电子膨胀阀的数量,实现了在具备制冷除湿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操控简单且低成本的进行恒温除湿的技术效果。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轻载除湿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及蒸发器(3)、及换向阀(6)以及电子膨胀阀(8),所述蒸发器(3),分为蒸发器1部(5)和蒸发器2部(7),所述冷凝器(2),所述蒸发器(3)具有室内风机(10),所述压缩机(1)输入端与所述蒸发器2部(7)输出端相连,所述压缩机(1)输出端与所述冷凝器(2)输入端相连,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向阀(6)包括端口D、端口S、端口C以及端口E,所述端口D与所述冷凝器(2)输出端相连,所述端口S与所述蒸发器2部(7)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子膨胀阀(8)串联于所述换向阀(6)的端口C及所述蒸发器1部(5)之间,所述各端口与及蒸发器(3)、换向阀(6)以及电子膨胀阀(8)之间均使用制冷剂管道(4)相连;
所述轻载除湿制冷装置在制冷并除湿时,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D与所述端口C导通,且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E与所述端口S导通,以使所述冷凝器(2)输出的所述液态制冷剂通所述电子膨胀阀(8)用于节流和制冷以降低所述液态制冷剂的压强和温度并形成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后,输出给所述蒸发器(3);
所述轻载除湿制冷装置在恒温除湿时,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D与所述端口E导通,且所述端口C与所述端口S导通,以使所述冷凝器(2)输出的所述液态制冷剂通过所述端口D进入所述换向阀(6),并通过所述端口E输出到所述蒸发器1部(5),所述蒸发器1部(5)对所述换向阀(6)输出的所述液态制冷剂进行降温并对室内空气温度进行加热后,将降低温度的所述液态制冷剂输出到所述电子膨胀阀(8)进行节流与制冷以变为气液两相的制冷剂;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通过所述换向阀(6)的端口C与端口S输出到所述蒸发器2部(7),所述蒸发器2部(7)将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对所述室内空气进行降温与除湿。
有益效果:在恒温除湿的情形下,通过改变制冷剂在电子膨胀阀及蒸发器1部与蒸发器2部之间的流向,从而精简了设备,尤其减少了电子膨胀阀的数量,实现了在具备制冷除湿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操控简单且低成本的进行恒温除湿的技术效果。具体地,首先,通过改变制冷剂在电子膨胀阀及蒸发器1部与蒸发器2部之间的流向,减少了电子膨胀阀数量,一方面节省了成本;另一方面,因为电子膨胀阀即使全开,仍然对流路具有节流作用,所以减少电子膨胀阀的使用,可以在不需要节流的情况下减小对制冷剂的影响;其次,流入电子膨胀阀为液态时,电子膨胀阀工况更加稳定,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使用两个或以上电子膨胀阀由于第一个电子膨胀阀已经起到过节流作用,使得进入第二个电子膨胀阀的制冷剂为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从而影响所述第二个电子膨胀阀工况的问题;再次,相比现有技术中使用毛细管,毛细管的长度是不可调的,导致精密空调恒温除湿模式下达不到0制冷除湿,本申请中使用一个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易于控制,从而更加容易实现恒温除湿,使得蒸发器1部对室温的加热程度和蒸发器2部对室温的降温程度相同,从而实现0制冷除湿。
在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制冷并除湿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冷凝器(2)的冷凝压力控制所述室外风机(9)的转速,根据流经所述蒸发器(3)的风进出所述蒸发器(3)时的温差进行控制所述室内风机(10)的转速,根据所述蒸发器2部(7)的输出的风的温度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转速,所述冷凝压力是指制冷剂在冷凝器内冷凝时的压力,根据过热度值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8)的打开程度。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在制冷并除湿的情况下方面,所述蒸发器(3)具体用于:所述蒸发器1部(5)对所述电子膨胀阀(8)输出的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与环境进行热量交换,以提高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中气态的比例,并将提高了气态比例的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输出至所述换向阀(6)的端口E,所述换向阀(6)通过端口S将所述提高了气态比例的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输出到所述蒸发器2部(7)进行换热,所述蒸发器2部(7)将所述提高了气态比例的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转变为气态制冷剂后输出给所述压缩机(1)。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在恒温除湿的情况下,根据进入所述所述蒸发器(3)的风的温度进行控制所述室外风机(9)的转速以降低所述室外风机(9)的转速,根据流经所述蒸发器(3)的风进出所述蒸发器(3)时的温差进行控制所述室内风机(10)的转速,根据所述蒸发器(3)输出的风的温度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转速,根据蒸发压力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8)的打开程度,所述蒸发压力是指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时的压力。结合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压缩机(1),用于将进入所述压缩机(1)的气态制冷剂进行压缩,以使所述气态制冷剂的压强和温度升高,且将升高了温度和压强后的气态制冷剂输出给冷凝器(2);
所述冷凝器(2),用于将所述升高了温度和压强后的气态制冷剂进行降温,以使所述气态制冷剂凝结为液态制冷剂后输出给所述换向阀(6)。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轻载除湿制冷方法,运行所述轻载除湿制冷方法的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及蒸发器、及换向阀、及电子膨胀阀,所述蒸发器,分为蒸发器1部和蒸发器2部,所述冷凝器具有室外风机,所述蒸发器具有室内风机,所述压缩机输入端与所述蒸发器2部输出端相连,所述压缩机输出端与所述冷凝器输入端相连,所述换向阀具有端口D、与端口S、与端口C与端口E,所述冷凝器输出端与所述换向阀端口D相连,所述换向阀的端口S与所述蒸发器2部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子膨胀阀串联于所述换向阀及所述蒸发器1部之间,所述各端之间均使用制冷剂管道相连,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制冷并除湿的情况下,将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D与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C导通,且将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E与所述端口S导通,以使所述冷凝器(2)输出的所述液态制冷剂通过所述端口D进入所述换向阀(6);
通过所述端口C将所述换向阀(6)中的所述液态制冷剂输出到所述电子膨胀阀(8),所述电子膨胀阀(8)的打开程度根据过热度值控制,从而对所述液态制冷剂进行节流与制冷,并降低所述液态制冷剂的压强和温度并形成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后,输出给所述蒸发器(3);
在恒温除湿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换向阀的所述端口D与所述端口E导通,且所述端口C与所述端口S导通,以使所述冷凝器输出的所述液态制冷剂通过所述端口D进入所述换向阀,并通过所述端口E输出到所述蒸发器1部;
所述蒸发器1部对所述换向阀输出的所述液态制冷剂进行降温并对室内空气温度进行加热后,将降低温度的所述液态制冷剂输出到所述电子膨胀阀进行节流与制冷以变为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其中,根据蒸发压力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的打开程度,所述蒸发压力是指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时的压力;
将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通过所述换向阀的端口C与端口S输出到所述蒸发器2部,所述蒸发器2部将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对所述室内空气进行降温与除湿。
在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制冷并除湿的情况下,还包括:根据所述冷凝器(2)的冷凝压力控制所述室外风机(9)的转速,根据流经所述蒸发器(3)的风进出所述蒸发器(3)时的温差进行控制所述室内风机(10)的转速,根据所述蒸发器2部(7)的输出的风的温度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转速,所述冷凝压力是指制冷剂在冷凝器内冷凝时的压力,根据过热度值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8)的打开程度。
结合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通过所述端口C将所述换向阀(6)中的所述液态制冷剂输出到所述电子膨胀阀(8),所述电子膨胀阀(8)的打开程度根据过热度值控制,从而对所述液态制冷剂进行节流与制冷,并降低所述液态制冷剂的压强和温度并形成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后,输出给所述蒸发器(3)之后,还包括:
所述蒸发器1部(5)对所述电子膨胀阀(8)输出的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与环境进行热量交换,以提高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中气态的比例,并将提高了气态比例的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输出至所述换向阀(6)的端口E;
所述换向阀(6)通过端口S将所述提高了气态比例的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输出到所述蒸发器2部(7)进行换热;
所述蒸发器2部(7)将所述提高了气态比例的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转变为气态制冷剂后输出给所述压缩机(1)。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在恒温除湿的情况下,还包括:根据进入所述所述蒸发器(3)的风的温度进行控制所述室外风机(9)的转速以降低所述室外风机(9)的转速,根据流经所述蒸发器(3)的风进出所述蒸发器(3)时的温差进行控制所述室内风机(10)的转速,根据所述蒸发器(3)输出的风的温度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转速,根据蒸发压力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8)的打开程度,所述蒸发压力是指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时的压力。
结合第二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压缩机(1)将进入所述压缩机(1)的气态制冷剂进行压缩,以使所述气态制冷剂的压强和温度升高,且将升高了温度和压强后的气态制冷剂输出给冷凝器(2);
所述冷凝器(2),用于将所述升高了温度和压强后的气态制冷剂进行降温,以使所述气态制冷剂凝结为液态制冷剂后输出给所述换向阀(6)。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中心,包括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所述的轻载除湿装置,用于对所述通信设备进行制冷除湿或恒温除湿。
有益效果:在恒温除湿的情形下,通过改变制冷剂在电子膨胀阀及蒸发器1部与蒸发器2部之间的流向,从而精简了设备,尤其减少了电子膨胀阀的数量,实现了在具备制冷除湿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操控简单且低成本的进行恒温除湿的技术效果。具体地,首先,通过改变制冷剂在电子膨胀阀及蒸发器1部与蒸发器2部之间的流向,减少了电子膨胀阀数量,一方面节省了成本;另一方面,因为电子膨胀阀即使全开,仍然对流路具有节流作用,所以减少电子膨胀阀的使用,可以在不需要节流的情况下减小对制冷剂的影响;其次,流入电子膨胀阀为液态时,电子膨胀阀工况更加稳定,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使用两个或以上电子膨胀阀由于第一个电子膨胀阀已经起到过节流作用,使得进入第二个电子膨胀阀的制冷剂为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从而影响所述第二个电子膨胀阀工况的问题;再次,相比现有技术中使用毛细管,毛细管的长度是不可调的,导致精密空调恒温除湿模式下达不到0制冷除湿,本申请中使用一个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易于控制,从而更加容易实现恒温除湿,使得蒸发器1部对室温的加热程度和蒸发器2部对室温的降温程度相同,从而实现0制冷除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轻载除湿制冷装置的内部实现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轻载除湿制冷装置的内部实现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轻载除湿制冷装置的内部实现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轻载除湿制冷装置的内部实现原理图;
图5为一种改进后的蒸发器的内部实现原理图;
图6为分液器工作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轻载除湿制冷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中心的实现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1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精密空调机广泛适用于计算机机房、程控交换机机房、卫星移动通讯站、数据集装箱等高精密环境,这样的环境对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分布等各项指标有很高的要求,必须由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安全可靠运行的专用机房精密空调设备来保障。
本发明的一种恒温除湿装置由压缩机、位于室外的压缩机下游的冷凝器、及位于室内的压缩机上游的蒸发器、及电子膨胀阀、及蒸发器中间的节流机构连接构成。本发明广泛适用于计算机机房、程控交换机机房、卫星移动通讯站、数据集装箱等高精密环境,当然,也适用于家用领域。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轻载除湿制冷装置的内部实现原理图;现有技术中使用两个电子膨胀阀,不仅提高了成本,而且影响第二个电子膨胀阀的工况,若使用毛细管的,毛细管的长度是不可调的,导致精密空调恒温除湿模式下达不到0制冷除湿,恒温除湿效果差。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轻载除湿制冷装置的的内部实现原理图;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所述一种轻载除湿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及蒸发器(3)、及换向阀(6)、及电子膨胀阀(8),所述蒸发器(3),分为蒸发器1部(5)和蒸发器2部(7),所述冷凝器(2)具有室外风机(9),所述蒸发器(3)具有室内风机(10),所述压缩机(1)输入端与所述蒸发器2部(7)输出端相连,所述压缩机(1)输出端与所述冷凝器(2)输入端相连,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向阀(6)包括端口D、与端口S、与端口C与端口E,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D与所述冷凝器(2)输出端相连,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S与所述蒸发器2部(7)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子膨胀阀(8)串联于所述换向阀(6)及所述蒸发器1部(5)之间,所述各端之间均使用制冷剂管道(4)相连;
所述轻载除湿制冷装置在制冷并除湿时,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D与所述端口C导通,且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E与所述端口S导通,以使所述冷凝器(2)输出的所述液态制冷剂通所述电子膨胀阀(8)用于节流和制冷以降低所述液态制冷剂的压强和温度并形成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后,输出给所述蒸发器(3);
所述轻载除湿制冷装置在恒温除湿时,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D与所述端口E导通,且所述端口C与所述端口S导通,以使所述冷凝器(2)输出的所述液态制冷剂通过所述端口D进入所述换向阀(6),并通过所述端口E输出到所述蒸发器1部(5),所述蒸发器1部(5)对所述换向阀(6)输出的所述液态制冷剂进行降温并对室内空气温度进行加热后,将降低温度的所述液态制冷剂输出到所述电子膨胀阀(8)进行节流与制冷以变为气液两相的制冷剂;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通过所述换向阀(6)的端口C与端口S输出到所述蒸发器2部(7),所述蒸发器2部(7)将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对所述室内空气进行降温与除湿。
有益效果:在恒温除湿的情形下,通过改变制冷剂在电子膨胀阀及蒸发器1部与蒸发器2部之间的流向,从而精简了设备,尤其减少了电子膨胀阀的数量,实现了在具备制冷除湿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操控简单且低成本的进行恒温除湿的技术效果。具体地,首先,通过改变制冷剂在电子膨胀阀及蒸发器1部与蒸发器2部之间的流向,减少了电子膨胀阀数量,一方面节省了成本;另一方面,因为电子膨胀阀即使全开,仍然对流路具有节流作用,所以减少电子膨胀阀的使用,可以在不需要节流的情况下减小对制冷剂的影响;其次,流入电子膨胀阀为液态时,电子膨胀阀工况更加稳定,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使用两个或以上电子膨胀阀由于第一个电子膨胀阀已经起到过节流作用,使得进入第二个电子膨胀阀的制冷剂为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从而影响所述第二个电子膨胀阀工况的问题;再次,相比现有技术中使用毛细管,毛细管的长度是不可调的,导致精密空调恒温除湿模式下达不到0制冷除湿,本申请中使用一个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易于控制,从而更加容易实现恒温除湿,使得蒸发器1部对室温的加热程度和蒸发器2部对室温的降温程度相同,从而实现0制冷除湿。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轻载除湿制冷装置的内部实现原理图;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所述一种轻载除湿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及蒸发器(3)、及换向阀(6)、及电子膨胀阀(8),所述蒸发器(3),分为蒸发器1部(5)和蒸发器2部(7),所述冷凝器(2)具有室外风机(9),所述蒸发器(3)具有室内风机(10),所述压缩机(1)输入端与所述蒸发器2部(7)输出端相连,所述压缩机(1)输出端与所述冷凝器(2)输入端相连,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向阀(6)包括端口D、与端口S、与端口C与端口E,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D与所述冷凝器(2)输出端相连,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S与所述蒸发器2部(7)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子膨胀阀(8)串联于所述换向阀(6)及所述蒸发器1部(5)之间,所述各端之间均使用制冷剂管道(4)相连;
在制冷并除湿的情况下,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D与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C导通,且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E与所述端口S导通,以使所述冷凝器(2)输出的所述液态制冷剂通过所述端口D进入所述换向阀(6),并通过所述端口C输出到所述电子膨胀阀(8),所述电子膨胀阀(8)的打开程度根据过热度值控制从而对所述液态制冷剂进行节流与制冷,所述电子膨胀阀(8)降低所述液态制冷剂的压强和温度并形成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后,输出给所述蒸发器(3);
在恒温除湿的情况下,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D与所述端口E导通,且所述端口C与所述端口S导通,以使所述冷凝器(2)输出的所述液态制冷剂通过所述端口D进入所述换向阀(6),并通过所述端口E输出到所述蒸发器1部(5),所述蒸发器1部(5)对所述换向阀(6)输出的所述液态制冷剂进行降温并对室内空气温度进行加热后,将降低温度的所述液态制冷剂输出到所述电子膨胀阀(8)进行节流与制冷以变为气液两相的制冷剂,根据蒸发压力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8)的打开程度,所述蒸发压力是指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时的压力;将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通过所述换向阀(6)的端口C与端口S输出到所述蒸发器2部(7),所述蒸发器2部(7)将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对所述室内空气进行降温与除湿。
进一步地,所述在制冷并除湿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冷凝器(2)的冷凝压力控制所述室外风机(9)的转速,根据流经所述蒸发器(3)的风进出所述蒸发器(3)时的温差进行控制所述室内风机(10)的转速,根据所述蒸发器2部(7)的输出的风的温度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转速,所述冷凝压力是指制冷剂在冷凝器内冷凝时的压力,根据过热度值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8)的打开程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在制冷并除湿的情况下方面,所述蒸发器(3)具体用于:
所述蒸发器1部(5)对所述电子膨胀阀(8)输出的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与环境进行热量交换,以提高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中气态的比例,并将提高了气态比例的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输出至所述换向阀(6)的端口E,所述换向阀(6)通过端口S将所述提高了气态比例的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输出到所述蒸发器2部(7)进行换热,所述蒸发器2部(7)将所述提高了气态比例的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转变为气态制冷剂后输出给所述压缩机(1)。
进一步地,在所述在恒温除湿的情况下,根据进入所述所述蒸发器(3)的风的温度进行控制所述室外风机(9)的转速以降低所述室外风机(9)的转速,根据流经所述蒸发器(3)的风进出所述蒸发器(3)时的温差进行控制所述室内风机(10)的转速,根据所述蒸发器(3)输出的风的温度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转速,根据蒸发压力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8)的打开程度,所述蒸发压力是指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时的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1),用于将进入所述压缩机(1)的气态制冷剂进行压缩,以使所述气态制冷剂的压强和温度升高,且将升高了温度和压强后的气态制冷剂输出给冷凝器(2);
所述冷凝器(2),用于将所述升高了温度和压强后的气态制冷剂进行降温,以使所述气态制冷剂凝结为液态制冷剂后输出给所述换向阀(6)。
有益效果:在恒温除湿的情形下,通过改变制冷剂在电子膨胀阀及蒸发器1部与蒸发器2部之间的流向,从而精简了设备,尤其减少了电子膨胀阀的数量,实现了在具备制冷除湿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操控简单且低成本的进行恒温除湿的技术效果。具体地,首先,通过改变制冷剂在电子膨胀阀及蒸发器1部与蒸发器2部之间的流向,减少了电子膨胀阀数量,一方面节省了成本;另一方面,因为电子膨胀阀即使全开,仍然对流路具有节流作用,所以减少电子膨胀阀的使用,可以在不需要节流的情况下减小对制冷剂的影响;其次,流入电子膨胀阀为液态时,电子膨胀阀工况更加稳定,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使用两个或以上电子膨胀阀由于第一个电子膨胀阀已经起到过节流作用,使得进入第二个电子膨胀阀的制冷剂为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从而影响所述第二个电子膨胀阀工况的问题;再次,相比现有技术中使用毛细管,毛细管的长度是不可调的,导致精密空调恒温除湿模式下达不到0制冷除湿,本申请中使用一个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易于控制,从而更加容易实现恒温除湿,使得蒸发器1部对室温的加热程度和蒸发器2部对室温的降温程度相同,从而实现0制冷除湿。
进一步地,如图4所述,所述一种轻载除湿制冷装置的还包括分液器,分液器(61),所述分液器(61)一端与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S端口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2部相连接,用于当所述蒸发器(3)内部的制冷剂管道存在大于等于2组进口和出口时,为每一组所述进口和出口之间的蒸发器2部传输制冷剂。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现有蒸发器的内部实现原理图;所述蒸发器具有进口41与出口51,蒸发器11内部的管道包括上下两部分,在现有的蒸发器中会包括N个部分,N按照需要在正整数的范围内取值。如图中上半部分所示,所述蒸发器根据内部管道的设置,在蒸发器内部管道的一处将所述管道分为管道21与管道31,相应的,所述蒸发器被分为设置有管道21的蒸发器1部与设置有管道31的蒸发器2部。
可选地,所述蒸发器,分为蒸发器1部和蒸发器2部,具体包括:
将所述蒸发器内部的制冷剂管道在距离所述制冷剂管道进口大于等于所述制冷剂管道长度的1/3至小于等于所述制冷剂管道长度的的2/3之间任意一处断开以形成2部分管道,所述2部分管道分别为所述蒸发器1部和蒸发器2部,以使所述蒸发器1部和蒸发器2部分别独立运行。
可选地,将所述蒸发器内部的制冷剂管道在距离所述制冷剂管道进口大于等于所述制冷剂管道长度的1/3至小于等于所述制冷剂管道长度的的2/3之间任意一处断开以形成2部分管道,所述2部分管道分别为所述蒸发器1部和蒸发器2部,以使所述蒸发器1部和蒸发器2部分别独立运行,具体包括:
将所述蒸发器内部的制冷剂管道在距离所述蒸发器进气口1/2处断开以形成2部分制冷剂管道所述2部分管道分别为所述蒸发器1部和蒸发器2部,以使所述蒸发器1部和蒸发器2部分别独立运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6为分液器工作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轻载除湿制冷方法,运行所述轻载除湿制冷方法的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及蒸发器、及换向阀、及电子膨胀阀,所述蒸发器,分为蒸发器1部和蒸发器2部,所述冷凝器具有室外风机,所述蒸发器具有室内风机,所述压缩机输入端与所述蒸发器2部输出端相连,所述压缩机输出端与所述冷凝器输入端相连,所述换向阀具有端口D、与端口S、与端口C与端口E,所述冷凝器输出端与所述换向阀端口D相连,所述换向阀的端口S与所述蒸发器2部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子膨胀阀串联于所述换向阀及所述蒸发器1部之间,所述各端之间均使用制冷剂管道相连,所述除湿装置具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所述除湿装置的各部件进行如下步骤:
步骤S701:在制冷并除湿的情况下,将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D与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C导通,且将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E与所述端口S导通,以使所述冷凝器(2)输出的所述液态制冷剂通过所述端口D进入所述换向阀(6);
步骤S702:通过所述端口C将所述换向阀(6)中的所述液态制冷剂输出到所述电子膨胀阀(8),所述电子膨胀阀(8)的打开程度根据过热度值控制,从而对所述液态制冷剂进行节流与制冷,并降低所述液态制冷剂的压强和温度并形成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后,输出给所述蒸发器(3);
步骤S703:在恒温除湿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换向阀的所述端口D与所述端口E导通,且所述端口C与所述端口S导通,以使所述冷凝器输出的所述液态制冷剂通过所述端口D进入所述换向阀,并通过所述端口E输出到所述蒸发器1部;
步骤S704:所述蒸发器1部对所述换向阀输出的所述液态制冷剂进行降温并对室内空气温度进行加热后,将降低温度的所述液态制冷剂输出到所述电子膨胀阀进行节流与制冷以变为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其中,根据蒸发压力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的打开程度,所述蒸发压力是指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时的压力;
步骤S705:将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通过所述换向阀的端口C与端口S输出到所述蒸发器2部,所述蒸发器2部将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对所述室内空气进行降温与除湿。
进一步地,所述在制冷并除湿的情况下,还包括:根据所述冷凝器(2)的冷凝压力控制所述室外风机(9)的转速,根据流经所述蒸发器(3)的风进出所述蒸发器(3)时的温差进行控制所述室内风机(10)的转速,根据所述蒸发器2部(7)的输出的风的温度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转速,所述冷凝压力是指制冷剂在冷凝器内冷凝时的压力,根据过热度值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8)的打开程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通过所述端口C将所述换向阀(6)中的所述液态制冷剂输出到所述电子膨胀阀(8),所述电子膨胀阀(8)的打开程度根据过热度值控制,从而对所述液态制冷剂进行节流与制冷,并降低所述液态制冷剂的压强和温度并形成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后,输出给所述蒸发器(3)之后,还包括:
所述蒸发器1部(5)对所述电子膨胀阀(8)输出的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与环境进行热量交换,以提高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中气态的比例,并将提高了气态比例的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输出至所述换向阀(6)的端口E;
所述换向阀(6)通过端口S将所述提高了气态比例的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输出到所述蒸发器2部(7)进行换热;
所述蒸发器2部(7)将所述提高了气态比例的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转变为气态制冷剂后输出给所述压缩机(1)。
进一步地,在所述在恒温除湿的情况下,还包括:根据进入所述所述蒸发器(3)的风的温度进行控制所述室外风机(9)的转速以降低所述室外风机(9)的转速,根据流经所述蒸发器(3)的风进出所述蒸发器(3)时的温差进行控制所述室内风机(10)的转速,根据所述蒸发器(3)输出的风的温度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转速,根据蒸发压力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8)的打开程度,所述蒸发压力是指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时的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1)将进入所述压缩机(1)的气态制冷剂进行压缩,以使所述气态制冷剂的压强和温度升高,且将升高了温度和压强后的气态制冷剂输出给冷凝器(2);
所述冷凝器(2),用于将所述升高了温度和压强后的气态制冷剂进行降温,以使所述气态制冷剂凝结为液态制冷剂后输出给所述换向阀(6)。
可选地,步骤S707:所述蒸发器,分为蒸发器1部和蒸发器2部,具体包括:
将所述蒸发器内部的制冷剂管道在距离所述制冷剂管道进口大于等于所述制冷剂管道长度的1/3至小于等于所述制冷剂管道长度的的2/3之间任意一处断开以形成2部分管道,所述2部分管道分别为所述蒸发器1部和蒸发器2部,以使所述蒸发器1部和蒸发器2部分别独立运行。
可选地,步骤S708:将所述蒸发器内部的制冷剂管道在距离所述制冷剂管道进口大于等于所述制冷剂管道长度的1/3至小于等于所述制冷剂管道长度的的2/3之间任意一处断开以形成2部分管道,所述2部分管道分别为所述蒸发器1部和蒸发器2部,以使所述蒸发器1部和蒸发器2部分别独立运行,具体包括:
将所述蒸发器内部的制冷剂管道在距离所述蒸发器进气口1/2处断开以形成2部分制冷剂管道所述2部分管道分别为所述蒸发器1部和蒸发器2部,以使所述蒸发器1部和蒸发器2部分别独立运行。
可选地,步骤S709:在运行轻载除湿制冷方法的装置还包括分液器的情形下,所述分液器一端与所述换向阀的所述S端口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2部相连接,当所述蒸发器(3)内部的制冷剂管道存在大于等于2组进口和出口时,所述分液器为每一组所述进口和出口之间的蒸发器2部传输制冷剂。
有益效果:在恒温除湿的情形下,通过改变制冷剂在电子膨胀阀及蒸发器1部与蒸发器2部之间的流向,从而精简了设备,尤其减少了电子膨胀阀的数量,实现了在具备制冷除湿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操控简单且低成本的进行恒温除湿的技术效果。具体地,首先,通过改变制冷剂在电子膨胀阀及蒸发器1部与蒸发器2部之间的流向,减少了电子膨胀阀数量,一方面节省了成本;另一方面,因为电子膨胀阀即使全开,仍然对流路具有节流作用,所以减少电子膨胀阀的使用,可以在不需要节流的情况下减小对制冷剂的影响;其次,流入电子膨胀阀为液态时,电子膨胀阀工况更加稳定,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使用两个或以上电子膨胀阀由于第一个电子膨胀阀已经起到过节流作用,使得进入第二个电子膨胀阀的制冷剂为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从而影响所述第二个电子膨胀阀工况的问题;再次,相比现有技术中使用毛细管,毛细管的长度是不可调的,导致精密空调恒温除湿模式下达不到0制冷除湿,本申请中使用一个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易于控制,从而更加容易实现恒温除湿,使得蒸发器1部对室温的加热程度和蒸发器2部对室温的降温程度相同,从而实现0制冷除湿。
如图8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设备,还包括:如所述实施例1-4所述的轻载除湿装置,用于对所述通信设备进行制冷除湿或恒温除湿。在数据中心运行的前期,通信设备负载率可能30%都不到,而这时空调的制冷输出远远高于30%,这时当机房温度高了,空调开启制冷,慢慢的机房温度降下去了,没有制冷需求了,空调停机。这样机房的温度持续在波动,如果在这种场景下空调同时要对机房的湿度进行除湿,那么由于空调的有效运行时间变短,除湿量下降,则精密空调对机房的湿度失去控制,导致服务器机柜运行在高湿环境中,存在风险。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轻载除湿装置在恒温除湿的情形下,通过改变制冷剂在电子膨胀阀及蒸发器1部与蒸发器2部之间的流向,从而精简了设备,尤其减少了电子膨胀阀的数量,实现了在具备制冷除湿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操控简单且低成本的进行恒温除湿的技术效果。具体地,首先,通过改变制冷剂在电子膨胀阀及蒸发器1部与蒸发器2部之间的流向,减少了电子膨胀阀数量,一方面节省了成本;另一方面,因为电子膨胀阀即使全开,仍然对流路具有节流作用,所以减少电子膨胀阀的使用,可以在不需要节流的情况下减小对制冷剂的影响;其次,流入电子膨胀阀为液态时,电子膨胀阀工况更加稳定,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使用两个或以上电子膨胀阀由于第一个电子膨胀阀已经起到过节流作用,使得进入第二个电子膨胀阀的制冷剂为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从而影响所述第二个电子膨胀阀工况的问题;再次,相比现有技术中使用毛细管,毛细管的长度是不可调的,导致精密空调恒温除湿模式下达不到0制冷除湿,本申请中使用一个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易于控制,从而更加容易实现恒温除湿,使得蒸发器1部对室温的加热程度和蒸发器2部对室温的降温程度相同,从而实现0制冷除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轻载除湿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及蒸发器(3)、及换向阀(6)以及电子膨胀阀(8),所述蒸发器(3),分为蒸发器1部(5)和蒸发器2部(7),所述冷凝器(2)具有室外风机(9),所述蒸发器(3)具有室内风机(10),所述压缩机(1)输入端与所述蒸发器2部(7)输出端相连,所述压缩机(1)输出端与所述冷凝器(2)输入端相连,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向阀(6)包括端口D、端口S、端口C以及端口E,所述端口D与所述冷凝器(2)输出端相连,所述端口S与所述蒸发器2部(7)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子膨胀阀(8)串联于所述换向阀(6)的端口C及所述蒸发器1部(5)之间,所述各端口与及蒸发器(3)、换向阀(6)以及电子膨胀阀(8)之间均使用制冷剂管道(4)相连;
所述轻载除湿制冷装置在制冷并除湿时,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D与所述端口C导通,且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E与所述端口S导通,以使所述冷凝器(2)输出的液态制冷剂通所述电子膨胀阀(8)用于节流和制冷以降低所述液态制冷剂的压强和温度并形成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后,输出给所述蒸发器(3);
所述轻载除湿制冷装置在恒温除湿时,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D与所述端口E导通,且所述端口C与所述端口S导通,以使所述冷凝器(2)输出的所述液态制冷剂通过所述端口D进入所述换向阀(6),并通过所述端口E输出到所述蒸发器1部(5),所述蒸发器1部(5)对所述换向阀(6)输出的所述液态制冷剂进行降温并对室内空气温度进行加热后,将降低温度的所述液态制冷剂输出到所述电子膨胀阀(8)进行节流与制冷以变为气液两相的制冷剂;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通过所述换向阀(6)的端口C与端口S输出到所述蒸发器2部(7),所述蒸发器2部(7)将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对所述室内空气进行降温与除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载除湿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轻载除湿制冷装置在制冷并除湿时方面,根据所述冷凝器(2)的冷凝压力控制所述室外风机(9)的转速,根据流经所述蒸发器(3)的风进出所述蒸发器(3)时的温差进行控制所述室内风机(10)的转速,根据所述蒸发器2部(7)的输出的风的温度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转速,所述冷凝压力是指制冷剂在冷凝器内冷凝时的压力,根据过热度值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8)的打开程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轻载除湿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轻载除湿制冷装置在制冷并除湿时方面,所述蒸发器(3)具体用于:
所述蒸发器1部(5)对所述电子膨胀阀(8)输出的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与环境进行热量交换,以提高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中气态的比例,并将提高了气态比例的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输出至所述换向阀(6)的端口E,所述换向阀(6)通过端口S将所述提高了气态比例的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输出到所述蒸发器2部(7)进行换热,所述蒸发器2部(7)将所述提高了气态比例的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转变为气态制冷剂后输出给所述压缩机(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载除湿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轻载除湿制冷装置在恒温除湿时方面,根据进入所述所述蒸发器(3)的风的温度进行控制所述室外风机(9)的转速以降低所述室外风机(9)的转速,根据流经所述蒸发器(3)的风进出所述蒸发器(3)时的温差进行控制所述室内风机(10)的转速,根据所述蒸发器(3)输出的风的温度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转速,根据蒸发压力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8)的打开程度,所述蒸发压力是指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时的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载除湿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1),用于将进入所述压缩机(1)的气态制冷剂进行压缩,以使所述气态制冷剂的压强和温度升高,且将升高了温度和压强后的气态制冷剂输出给冷凝器(2);
所述冷凝器(2),用于将所述升高了温度和压强后的气态制冷剂进行降温,以使所述气态制冷剂凝结为液态制冷剂后输出给所述换向阀(6)。
6.一种轻载除湿制冷方法,运行所述轻载除湿制冷方法的装置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及蒸发器(3)、及换向阀(6)、及电子膨胀阀(8),所述蒸发器(3),分为蒸发器1部和蒸发器2部,所述冷凝器具有室外风机(9),所述蒸发器具有室内风机(10),所述压缩机(1)输入端与所述蒸发器2部输出端相连,所述压缩机(1)输出端与所述冷凝器(2)输入端相连,所述换向阀(6)具有端口D、与端口S、与端口C与端口E,所述冷凝器(2)输出端与所述换向阀(6)端口D相连,所述换向阀(6)的端口S与所述蒸发器2部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子膨胀阀(8)串联于所述换向阀(6)及所述蒸发器1部之间,所述各端之间均使用制冷剂管道(4)相连,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制冷并除湿的情况下,将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D与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C导通,且将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E与所述端口S导通,以使所述冷凝器(2)输出的液态制冷剂通过所述端口D进入所述换向阀(6);
通过所述端口C将所述换向阀(6)中的所述液态制冷剂输出到所述电子膨胀阀(8)从而对所述液态制冷剂进行节流与制冷,并降低所述液态制冷剂的压强和温度并形成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后,输出给所述蒸发器(3);
在恒温除湿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换向阀(6)的所述端口D与所述端口E导通,且所述端口C与所述端口S导通,以使所述冷凝器(2)输出的所述液态制冷剂通过所述端口D进入所述换向阀(6),并通过所述端口E输出到所述蒸发器1部;
控制所述蒸发器1部对所述换向阀(6)输出的所述液态制冷剂进行降温并对室内空气温度进行加热后,将降低温度的所述液态制冷剂输出到所述电子膨胀阀(8)进行节流与制冷以变为气液两相的制冷剂;
将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通过所述换向阀(6)的端口C与端口S输出到所述蒸发器2部,所述蒸发器2部将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对所述室内空气进行降温与除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轻载除湿制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制冷并除湿的情况下,还包括:根据所述冷凝器(2)的冷凝压力控制所述室外风机(9)的转速,根据流经所述蒸发器(3)的风进出所述蒸发器(3)时的温差进行控制所述室内风机(10)的转速,根据所述蒸发器2部(7)的输出的风的温度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转速,所述冷凝压力是指制冷剂在冷凝器内冷凝时的压力,根据过热度值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8)的打开程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轻载除湿制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所述端口C将所述换向阀(6)中的所述液态制冷剂输出到所述电子膨胀阀(8),所述电子膨胀阀(8)的打开程度根据过热度值控制,从而对所述液态制冷剂进行节流与制冷,并降低所述液态制冷剂的压强和温度并形成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后,输出给所述蒸发器(3)之后,还包括:
控制所述蒸发器1部(5)对所述电子膨胀阀(8)输出的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与环境进行热量交换,以提高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中气态的比例,并将提高了气态比例的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输出至所述换向阀(6)的端口E;
控制所述换向阀(6)通过端口S将所述提高了气态比例的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输出到所述蒸发器2部(7)进行换热;
控制所述蒸发器2部(7)将所述提高了气态比例的所述气液两相的制冷剂转变为气态制冷剂后输出给所述压缩机(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轻载除湿制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恒温除湿的情况下,还包括:根据进入所述所述蒸发器(3)的风的温度进行控制所述室外风机(9)的转速以降低所述室外风机(9)的转速,根据流经所述蒸发器(3)的风进出所述蒸发器(3)时的温差进行控制所述室内风机(10)的转速,根据所述蒸发器(3)输出的风的温度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转速,根据蒸发压力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8)的打开程度,所述蒸发压力是指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时的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轻载除湿制冷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所述压缩机(1)将进入所述压缩机(1)的气态制冷剂进行压缩,以使所述气态制冷剂的压强和温度升高,且将升高了温度和压强后的气态制冷剂输出给冷凝器(2);
控制所述冷凝器(2)将所述升高了温度和压强后的气态制冷剂进行降温,以使所述气态制冷剂凝结为液态制冷剂后输出给所述换向阀(6)。
11.一种数据中心,包括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轻载除湿装置,用于对所述通信设备进行制冷除湿或恒温除湿。
CN201610592269.2A 2016-07-25 2016-07-25 一种轻载除湿制冷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2476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2269.2A CN106247655B (zh) 2016-07-25 2016-07-25 一种轻载除湿制冷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2269.2A CN106247655B (zh) 2016-07-25 2016-07-25 一种轻载除湿制冷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47655A CN106247655A (zh) 2016-12-21
CN106247655B true CN106247655B (zh) 2019-03-08

Family

ID=57604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92269.2A Active CN106247655B (zh) 2016-07-25 2016-07-25 一种轻载除湿制冷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476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82057B2 (en) * 2017-12-29 2020-09-22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Motor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ique with temperature override
CN112092568B (zh) * 2019-06-18 2022-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温度调节系统及方法、车辆
CN114413499B (zh) * 2022-02-08 2023-09-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喷射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12827B2 (ja) * 1997-05-26 2005-11-02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冷凍冷蔵装置、冷媒流量補正用バイパス弁および温度膨張弁
CN101586854A (zh) * 2008-05-23 2009-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系统、控制方法及机房
CN104896637A (zh) * 2015-05-30 2015-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轻载除湿制冷方法及装置
CN105757888A (zh) * 2016-03-09 2016-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精密空调内外机联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12827B2 (ja) * 1997-05-26 2005-11-02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冷凍冷蔵装置、冷媒流量補正用バイパス弁および温度膨張弁
CN101586854A (zh) * 2008-05-23 2009-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系统、控制方法及机房
CN104896637A (zh) * 2015-05-30 2015-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轻载除湿制冷方法及装置
CN105757888A (zh) * 2016-03-09 2016-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精密空调内外机联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47655A (zh) 2016-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38532B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05588239B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05757888B (zh) 一种精密空调内外机联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TW593953B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ol-drying
WO2016192347A1 (zh) 一种轻载除湿制冷的方法及装置
CN106247655B (zh) 一种轻载除湿制冷方法及装置
US1155563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oling electrical equipment
US10920760B2 (en) Air compressor having an oil separator, an oil cooler, first and second evaporators, and wherein intake air and the oil are simultaneously cooled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evaporators
CN103890495B (zh) 制冷空调装置和调湿装置
CN207815499U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该空调系统的空调器
EP3425306A1 (en) Freezing device
CN105864920B (zh) 一种轻载除湿方法及空调
EP3967945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11351151B (zh) 一种地下工程变风量新风除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106034A (zh) 制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制冷系统
CN108119953A (zh) 分体式热泵空调器
CN207471687U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该空调系统的空调器
JP3244582U (ja) コンバータキャビネットの結露防止システム
CN110762792B (zh)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207649152U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该空调系统的空调器
CN112327975B (zh) 一种高效多级烘干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8954504A (zh) 除湿装置、空调器及除湿的方法
CN107166815A (zh) 一种变频精密空调蒸发器、变频精密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40788A (zh) 一种适用于高温环境的除湿机
CN208983653U (zh) 一种多功能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4

Address after: 518043 No. 01, 39th floor, building a, antuoshan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33, antuoshan Sixth Road, Xiang'an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