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34658A - 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及其蜜柑香型古树红茶 - Google Patents

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及其蜜柑香型古树红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34658A
CN106234658A CN201610706092.4A CN201610706092A CN106234658A CN 106234658 A CN106234658 A CN 106234658A CN 201610706092 A CN201610706092 A CN 201610706092A CN 106234658 A CN106234658 A CN 1062346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mandarin orange
black tea
ancient tree
odor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060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卫强
薛林
杨信安
毕天祥
杨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Dianho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Dianho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Dianho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Dianho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060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3465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34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46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08Oxidation; Ferment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原料依次进行的选料、萎凋、揉捻、发酵和烘干,在发酵之前还有冷冻步骤,能够减少其中有益成分的流失。通过精选原料、控制加工工艺使茶多酚、氨基酸和茶中的一些糖类物质的滋味相结合,得到的古树红茶叶片较滇红茶肥厚,条索肥硕紧条状,色泽油润,茶味厚重,有蜜糖般甜味,汤色透亮有光泽,喉咙舒适度较好,回甘生津特别明显,叶底茶梗有韧性。

Description

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及其蜜柑香型古树红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及其红茶,具体涉及一种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及其蜜柑香型古树红茶。
背景技术
茶是一种起源于中国、深受人们喜爱的饮品。茶叶中所含的成份很多,包括水、蛋白质、氨基酸、咖啡因、茶多酚、碳水化合物、脂质、矿物质、植物色素、维生素、挥发性成分、有机酸,其中脂质、植物色素及蛋白质等成分很难溶于水中,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和一些矿物质等成分可以溶解在水中。溶解在水中的成分可以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产生有益效果并影响茶的滋味。
茶多酚是茶叶中酚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的总称,约占新鲜茶叶干重总量的20%-35%,茶味里面的核心就是茶多酚,即茶多酚的各种组分例如儿茶素和茶氨酸等的鲜爽味道混合而成。当新鲜茶叶经过加工以后,其中的一些成分会发生变化,例如加工温度过高,茶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容易流失;发酵程度越大,茶多酚被氧化的越多,产物茶色素的含量相应增加。茶的不同加工方法就是使茶中各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加工出不同滋味的茶。
茶按加工方法不同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其中红茶的发酵程度最大,随着发酵的进行茶叶中的茶多酚不断被氧化,生成茶黄素,再变成茶红素,由于茶多酚中简单的儿茶素呈苦味、酯型的儿茶素除苦外还有一些涩味,所以茶多酚的含量降低使得茶叶的苦涩口感减弱,变得非常醇和、暖心暖胃。滇红茶采用大叶茶为原料,其中的茶多酚含量较高,发酵后得到的茶红素和茶黄素含量也相对较高,茶红素和茶黄素统称为茶色素,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癌和抗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脑梗塞和血小板凝集等疾病均有较好的预防个治疗作用。所以红茶在口感上和功能上均有优于其他茶品的特点,受到大家欢迎。
但红茶在发酵过程中一些有效成分会被氧化流失,为降低有效成分的流失,一种的新的红茶加工方法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及其蜜柑香型古树红茶,通过精选原料和对传统生产工艺的改进,解决现有红茶制作时其中有效成分大量流失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 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原料依次进行的选料、萎凋、揉捻、发酵和烘干。
作为优选的,所述选料是4-5月份采摘的、树龄200年以上凤庆大叶茶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
作为优选的,所述萎凋是将茶叶放入萎凋槽或萎凋帘萎凋至鲜叶失去光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片卷曲,用手触摸茶叶有硬脆刺手感。
作为优选的,所述揉捻是将茶叶揉捻60-70分钟至条索紧结,有茶汁流出。
作为优选的,所述发酵是将揉捻后的茶叶在温度25-28摄氏度、湿度85-95%发酵6-7.3小时。
作为优选的,所述烘干是将发酵后的茶叶在110-120摄氏度烘干至含水率小于7.5%后,摊凉至18-25摄氏度。
作为优选的,所述发酵前还包括冷冻,将茶叶置于零下18至零下22摄氏度冷藏3-5小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根据所述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得到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
本发明精选树龄超过200年的古树茶叶作为原料,并增加了冷冻工艺,钝化了茶叶中各种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了有效成分的流失,保持了茶叶原有的色泽、滋味、香气,尤其是新鲜度,本发明蜜柑香型古树红茶中茶多酚和茶色素的总含量达到35%。茶多酚是茶叶中对人体有益物质的主要成分,能够清除有害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内酶的活性,从而起到抗突变、抗癌症的作用;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抑制动脉粥样化斑状增生,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还能够降血压、降血糖、抗血栓、防治中风、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辐射和抗衰老等作用。咖啡因可以有效抵抗威胁我们身体健康的、造成如心肌病变、动脉硬化、中风、肺气肿、巴金森氏症的自由基;增强血管收缩,避免血管扩强而头痛;促进血液循环,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另外通过精选原料、控制加工工艺使茶多酚、氨基酸和茶中的一些糖类物质的滋味相结合,得到的古树红茶叶片较滇红茶肥厚,条索肥硕紧条状,色泽油润,茶味厚重,有蜜糖般甜味,汤色透亮有光泽,喉咙舒适度较好,回甘生津特别明显,叶底茶梗有韧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1)本发明与传统加工方法相比,精选了原料并改进了加工方法,使得本发明叶片较滇红茶肥厚,条索肥硕紧条状,色泽油润,外观极富美感。
2)本发明通过各个加工步骤选择以及工艺参数的实验,使得茶叶中的茶多酚和茶色素的含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
3)本发明通过多次试验,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和一些糖类物质相结合,使得本发明方法得到红茶的茶味厚重,有蜜柑般甜味。
4)本发明通过控制生产工艺改变茶叶中茶色素的含量,使得到的红茶汤色透亮有光泽,喉咙舒适度较好,回甘生津特别明显,叶底茶梗有韧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原料依次进行的如下步骤。
选料:选择4月份采摘的、树龄200年以上凤庆大叶茶的一芽一叶。
萎凋:将茶叶放入萎凋帘萎凋至鲜叶失去光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片卷曲,用手触摸茶叶有硬脆刺手感。
揉捻:将茶叶重揉捻60分钟至条索紧结。
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在温度25摄氏度、湿度85%发酵6小时。
烘干:将发酵后的茶叶在110摄氏度烘干至含水率7.5%后,摊凉至18摄氏度。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得到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叶片较普通滇红茶肥厚,条索肥硕紧条状,色泽油润,茶味厚重,有蜜柑香味,汤色透亮有光泽,喉咙舒适度较好,回甘生津特别明显,叶底茶梗有韧性,其中的茶多酚和茶色素的总含量35%以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 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原料依次进行的如下步骤。
选料:选择5月份采摘的、树龄200年以上凤庆大叶茶的一芽二叶。
萎凋:将茶放入萎凋槽萎凋至鲜叶失去光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片卷曲,用手触摸茶叶有硬脆刺手感。
揉捻:将茶叶重揉捻70分钟至条索紧结。
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在温度28摄氏度、湿度95%发酵7.3小时。
烘干:将发酵后的茶叶在120摄氏度烘干至含水率7%后,摊凉至25摄氏度。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得到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叶片较滇红茶肥厚,条索肥硕紧条状,色泽油润,茶味厚重,有蜜糖般甜味,汤色透亮有光泽,喉咙舒适度较好,回甘生津特别明显,叶底茶梗有韧性,其中的茶多酚和茶色素的总含量达到35.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 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原料依次进行的如下步骤。
选料:选择4月份采摘的、树龄200年以上凤庆大叶茶的一芽二叶。
萎凋:将茶放入萎凋槽或萎凋帘萎凋至鲜叶失去光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片卷曲,用手触摸茶叶有硬脆刺手感。
揉捻:将茶叶重揉捻63分钟至条索紧结。
冷冻:将茶叶置于零下18摄氏度冷藏3小时。
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在温度26摄氏度、湿度88%发酵6.6小时。
烘干:将发酵后的茶叶在114摄氏度烘干至含水率小于7.5%后,摊凉至19摄氏度。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得到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叶片较滇红茶肥厚,条索肥硕紧条状,色泽油润,茶味厚重,有蜜糖般甜味,汤色透亮有光泽,喉咙舒适度较好,回甘生津特别明显,叶底茶梗有韧性,其中的茶多酚和茶色素的总含量达到36.4%。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 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原料依次进行的如下步骤。
选料:选择4月份采摘的、树龄200年以上凤庆大叶茶的一芽一叶。
萎凋:将茶放入萎凋槽或萎凋帘萎凋至鲜叶失去光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片卷曲,用手触摸茶叶有硬脆刺手感。
揉捻:将茶叶重揉捻68分钟至条索紧结。
冷冻:将茶叶置于零下22摄氏度冷藏5小时。
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在温度27摄氏度、湿度92%发酵7.1小时。
烘干:将发酵后的茶叶在118摄氏度烘干至含水率7%后,摊凉至23摄氏度。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得到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叶片较滇红茶肥厚,条索肥硕紧条状,色泽油润,茶味厚重,有蜜糖般甜味,汤色透亮有光泽,喉咙舒适度较好,回甘生津特别明显,叶底茶梗有韧性,其中的茶多酚和茶色素的总含量达到36.2%。
实施例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 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原料依次进行的如下步骤。
选料:选择5月份采摘的、树龄200年以上凤庆大叶茶的一芽二叶。
萎凋:将茶放入萎凋槽或萎凋帘萎凋至鲜叶失去光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片卷曲,用手触摸茶叶有硬脆刺手感。
揉捻:将茶叶重揉捻69分钟至条索紧结。
冷冻:将茶叶置于零下21摄氏度冷藏3.4小时。
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在温度27摄氏度、湿度94%发酵6.9小时。
烘干:将发酵后的茶叶在119摄氏度烘干至含水率7.5%后,摊凉至22摄氏度。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得到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叶片较滇红茶肥厚,条索肥硕紧条状,色泽油润,茶味厚重,有蜜糖般甜味,汤色透亮有光泽,喉咙舒适度较好,回甘生津特别明显,叶底茶梗有韧性,其中的茶多酚和茶色素的总含量达到36.3%。
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Claims (8)

1.一种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原料依次进行的选料、萎凋、揉捻、发酵和烘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料是选择4-5月份采摘的、树龄200年以上凤庆大叶茶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萎凋是将茶叶放入萎凋槽或萎凋帘萎凋至鲜叶失去光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片卷曲,用手触摸茶叶有硬脆刺手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是将茶叶揉捻60-70分钟至条索紧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是将揉捻后的茶叶在温度25-28摄氏度、湿度85-95%发酵6-7.3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是将发酵后的茶叶在110-120摄氏度烘干至含水率小于7.5%后,摊凉至18-25摄氏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前还包括冷冻,将茶叶置于零下18至零下22摄氏度冷藏3-5小时。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得到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
CN201610706092.4A 2016-08-23 2016-08-23 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及其蜜柑香型古树红茶 Pending CN1062346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06092.4A CN106234658A (zh) 2016-08-23 2016-08-23 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及其蜜柑香型古树红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06092.4A CN106234658A (zh) 2016-08-23 2016-08-23 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及其蜜柑香型古树红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34658A true CN106234658A (zh) 2016-12-21

Family

ID=57595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06092.4A Pending CN106234658A (zh) 2016-08-23 2016-08-23 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及其蜜柑香型古树红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3465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7592A (zh) * 2018-06-30 2018-12-11 贵州省石阡正岩苔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9247400A (zh) * 2018-11-21 2019-01-22 凤庆凤宁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花香型古树滇红茶加工工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2683A (zh) * 2012-07-27 2012-10-24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冷泡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2972536A (zh) * 2012-11-15 2013-03-20 安徽国润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祁红茶的生产工艺
CN103404618A (zh) * 2013-06-19 2013-11-27 句容市蓝天茶叶专业合作社 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3783180A (zh) * 2014-02-26 2014-05-14 开阳紫江富硒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2683A (zh) * 2012-07-27 2012-10-24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冷泡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2972536A (zh) * 2012-11-15 2013-03-20 安徽国润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祁红茶的生产工艺
CN103404618A (zh) * 2013-06-19 2013-11-27 句容市蓝天茶叶专业合作社 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3783180A (zh) * 2014-02-26 2014-05-14 开阳紫江富硒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加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7592A (zh) * 2018-06-30 2018-12-11 贵州省石阡正岩苔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9247400A (zh) * 2018-11-21 2019-01-22 凤庆凤宁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花香型古树滇红茶加工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9314B (zh) 特种铁观音茶制作方法
CN103783180A (zh) 一种红茶加工方法
CN106172905A (zh) 一种栗香型炒青绿茶的简易加工方法
CN104186801B (zh) 一种荷叶红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5360367A (zh) 一种红茶的生产方法
CN102422944B (zh) 岩青蓝叶茶及其制作工艺
CN103005021B (zh) 一种低咖啡因红碎茶
KR101931359B1 (ko) 새싹보리 분말과 나노콜라겐을 이용한 젤리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젤리
CN105558115A (zh)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2805146A (zh) 一种保鲜笋的加工方法
CN104982615B (zh) 一种纯天然杜仲雄花桑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47781A (zh) 一种低发酵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3393164A (zh) 一种糖衣坚果及其制作方法
CN106106877A (zh) 鲜甜花香型高原红茶的制作方法及其鲜甜花香型高原红茶
CN107518097A (zh) 一种白茶的生产方法
CN104186834A (zh) 以刺五加茶为基茶加入松针的配制茶
CN103988927A (zh) 茶叶薯尖配方绿茶
CN105533054A (zh) 一种松针形蒸青石榴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34658A (zh) 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及其蜜柑香型古树红茶
CN106260139A (zh) 莲兰花香型留香红茶的制作方法及其莲兰花香型留香红茶
CN106306134A (zh) 针形红茶的制作方法及其针形红茶
CN105767288B (zh) 一种工夫红茶复式揉捻的方法
CN104351883A (zh) 一种洛神花保健洛神花汁的制作方法
CN107019067A (zh) 一种保健红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2919394A (zh) 一种茶叶生产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