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33302A - 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33302A
CN106233302A CN201580014407.2A CN201580014407A CN106233302A CN 106233302 A CN106233302 A CN 106233302A CN 201580014407 A CN201580014407 A CN 201580014407A CN 106233302 A CN106233302 A CN 106233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optical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code
bar code
record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44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见知三
大井克也
川原真哉
浅井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233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33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8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 G06K7/10831Arrange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mirrors, pris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in digital fashion
    • G06K1/1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in digital fashion otherwise than by punching
    • G06K1/12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in digital fashion otherwise than by punching by photographic or thermographic regist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37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multi-dimensional co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5/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verifying the correctness of markings on a record carrier; Column detection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8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 G06K7/10841Particularities of the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a selected wavelength, e.g. to sense red marks and ignore blue ma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light without selection of wavelength, e.g. sensing reflected white light
    • G06K7/1404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 G06K7/1408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the method be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type of code
    • G06K7/14172D bar codes

Abstract

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包括:在光学信息码图像已被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之后,立即通过光学信息码扫描仪读取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其中光学信息码扫描仪包括振幅调谐单元,其被配置以从其上已记录光学信息码图像的信息记录介质,校正检测的反射率的振幅水平,并且储存校正的检测的振幅水平,和其中在光学信息码扫描仪已读取其上已记录光学信息码图像的信息记录介质和振幅调谐单元已确定且储存最适用于读取的检测的振幅水平的状态下,光学信息码扫描仪读取光学信息码图像。

Description

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已利用接触式图像记录方法进行信息记录介质如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其中将热源与热可逆记录介质接触以加热热可逆记录介质。使用的热源通常是用于图像记录的热敏头(热能头,thermal head)和用于图像擦除的热辊或陶瓷加热器。在这种接触式图像记录方法中,当热可逆记录介质是挠性热可逆记录介质如膜或纸时,使用压纸卷筒(platen)均匀地将热源紧贴着热可逆记录介质压按,借此可以进行均匀的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此外,通常使用的用于热敏纸的打印机的部件也可以用于这种方法,以廉价地生产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擦除装置,这是有利的。
对以非接触方式重写信息记录介质的图像的需求增加。例如,已经提出使用激光束的方法作为用于以非接触方式或在一定距离处均匀地记录和擦除图像的方法,当信息记录介质的表面具有凸部和凹部时,使用这种方法(参见PTL1)。该提出的方法在用于物理分布线的输送容器中使用的信息记录介质上进行非接触记录。并且,该专利文献描述了使用激光束进行记录,使用热空气、热水或红外线加热器进行擦除。
使用能够用高功率激光束照射热可逆记录介质并且控制激光束照射的位置的激光记录装置(激光标示机)进行这种激光束记录方法。这种激光标示机可以用于用激光束照射热可逆记录介质,以使热可逆记录介质中的光热转换材料将光转换为热,所述热可以用于记录和擦除图像。
迄今为止,作为用于使用激光束记录和擦除图像的方法,已经提出通过近红外激光束与无色染料、可逆显色剂、以及各种光热转换材料组合使用来记录图像的方法(参见PTL2)。
使用在PTL 3和4中描述的相关技术,可以均匀地加热热可逆记录介质,从而改善图像质量和重复耐用性,并且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重写(记录和擦除)条形码图像。
作为用于改善条形码图像的读取准确性的方法,已经提出用于通过校正由条形码扫描仪读取的信号、计算、以及使用适当的设置参数读取来改善条形码图像的读取速率的方法(参见PTL5、6、和7)。
并且,作为用于改善二维码图像的可操作性的方法,与条形码图像的情况类似,已经提出用于通过校正由QR码扫描仪读取的信号、计算、以及使用适当的设置参数读取来改善QR码图像的读取速率的方法。
在其中使用近红外激光束作为激光束加热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吸收近红外激光束的光热转换材料被添加至信息记录介质。因此,热可逆记录介质的背景被不利地着色。条形码扫描仪的读取波长通常是630nm至700nm的可见光。因此,热可逆记录介质的背景的着色导致低反射率。因此,在条形码图像的图像记录之后,吸收近红外激光束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立即对背景具有低反射率,和对图像记录部分具有高反射率。也就是说,条形码图像具有低的对比度。
条形码扫描仪以激光束照射其上已记录条形码图像的热可逆记录介质,检测来自其上尚未记录条形码图像的背景和来自图像记录部分的反射光,然后将反射光转换为条形码信息。因此,存在的问题是,在反射光之间的差异小的情况下,即,在条形码图像具有低对比度的情况下,条形码扫描仪不能确定条形码图像,导致低的读取准确性。
此外,在二维码图像中,与条形码图像的情况类似,存在的问题是,在二维码图像具有低对比度的情况下,QR码扫描仪不能确定二维码图像,导致低的读取准确性。
因此,需要提供这样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其可以在光学信息码图像的图像记录在具有低反射率的背景的信息记录介质上之后,立即改善甚至低对比度的光学信息码图像的读取准确性。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第2000-136022号
PTL 2 JP-A第11-151856号
PTL 3 JP-A第2008-62506号
PTL 4 JP-A第2008-213439号
PTL 5 JP-A第09-300711号
PTL 6 JP-A第2003-58820号
PTL 7 JP-A第2012-64173号
发明概述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其可以改善甚至低对比度的光学信息码图像的读取准确性。
问题的解决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如下。
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包括:
在光学信息码图像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之后,立即通过光学信息码扫描仪读取该光学信息码图像;
其中光学信息码扫描仪包括振幅调谐单元,其被配置以从其上已记录光学信息码图像的信息记录介质校正检测的反射率的振幅水平,和储存校正的所检测的振幅水平;和
其中在光学信息码扫描仪已读取其上已记录光学信息码图像的信息记录介质以及振幅调谐单元已确定且储存最适用于读取的检测的振幅水平的状态下,光学信息码扫描仪读取光学信息码图像。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以解决上述现有问题,并且可以提供这样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其可以改善甚至低对比度的光学信息码图像的读取准确性。
附图简述
图1说明在物理分布线中使用的一示例性图像处理装置和条形码扫描仪读取系统的示意图。
图2A说明图像浓度的变化对在作为信息记录介质的两种类型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中每一个中的图像记录之后立即消逝的时间的一示例性图表。
图2B说明图像浓度的变化对在仅进行图像记录的情况下和在图像擦除之后立即进行图像记录的情况下图像记录之后立即消逝的时间的一示例性图表。
图3A说明在光接收组件接收条形码扫描仪的振幅调谐单元中低强度光的情况下一示例性振幅放大。
图3B说明在光接收组件接收条形码扫描仪的振幅调谐单元中高强度光的情况下一示例性振幅衰减。
图4说明另一示例性图像处理装置(激光标示机装置)的示意图。
图5说明作为信息记录介质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一示例性层结构的示意性横断面图。
图6A说明显示作为信息记录介质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显色/消色特性的图表。
图6B说明显示这样机制的示意性说明图,通过该机制,作为信息记录介质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在显色状态与消色状态之间变化。
实施方式的描述
(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
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包括:在光学信息码图像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之后,立即通过光学信息码扫描仪读取该光学信息码图像,
其中光学信息码扫描仪包括:振幅调谐单元,其被配置以从其上已记录光学信息码图像的信息记录介质校正检测的反射率的振幅水平,并且储存该校正的检测的振幅水平,和
其中在光学信息码扫描仪已读取在其上已记录光学信息码图像的信息记录介质以及振幅调谐单元已经确定且储存最适用于读取的检测的振幅水平的状态下,光学信息码扫描仪读取该光学信息码图像。
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可以适当地应用于,例如,条形码读取方法或二维码读取方法。在其中,其特别优选地适用于条形码读取方法。
在条形码读取方法的情况下,通过条形码扫描仪读取条形码图像。在二维码读取方法的情况下,通过QR码扫描仪读取二维码图像。
条形码的实例包括:ITF、Code128、Code39、JAN、EAN、UPC、和NW-7。
将基于条形码读取方法对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做出下面说明,但是,没有任何限制地,该方法同样适用于二维码读取方法。
图1说明在物理分布线中使用的一示例性图像处理装置和条形码扫描仪读取系统的示意图。在图1中,指代符号10表示输送带,指代符号11表示条形码扫描仪,指代符号12表示图像记录层,指代符号13表示输送容器,指代符号14表示图像记录装置,指代符号15表示图像擦除装置,以及指代符号16表示激光束屏蔽保护罩。
传统地,在物理分布应用中,其上记录可视信息的标签(信息记录介质)被粘贴在输送容器上,该输送容器通过输送带系统输送。可视信息包括条形码信息,该条形码信息用于管理输送带系统。在目前的输送带系统中,标签信息通过凭借自动贴标机将标签粘贴在输送容器上以及将其剥落来更新。然而,在用激光束以非接触方式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的情况下,消除用于粘贴和剥落标签的工时和在粘贴标签中出现的错误,这允许有效操作。输送带系统需要高速重写处理,因此需要高速重写。
在物理分布线中,关于输送容器的信息被管理如下。具体地,通过一次性使用的热能头在其上记录包括条形码信息的可视信息的标签(信息记录介质)通过自动贴标机被粘贴在输送容器上,紧随其后,通过条形码扫描仪读取信息。因此,为了不停止物理分布线的操作而准确地管理物理分布线,需要条形码扫描仪具有高读取准确性。
在其中信息重写在信息记录介质上,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使用近红外激光束以非接触方式已粘贴在输送容器上而非通过自动贴标机以传统方式通过热能头将在其上记录信息的标签粘贴在输送容器上的情况下,条形码图像由于信息记录介质上背景的着色和在条形码图像的图像记录之后立即的低图像浓度而具有低对比度,导致低条形码读取准确性,这是有问题的。
在条形码扫描仪在条形码图像的图像记录之后立即读取条形码图像的情况下,“之后立即”指自完成图像记录至读取条形码图像的时间间隔优选为10秒或更短,优选为0.5秒至10秒,更优选为0.5秒至3秒。
因为使用条形码图像管理系统,当时间间隔长于10秒时,引起通过系统检测条形码图像的错误或图像无效的延迟,这花费长时间通过,例如,去除输送容器(例如,在每小时1,500个容器的吞吐量的情况下,留在线上的4个输送容器(盒))来恢复系统,这会妨碍物理分布线的顺利操作。
从完成条形码图像的图像擦除至另一条形码图像的图像记录的时间间隔优选为10秒或更短,更优选为0.5秒至10秒。
当时间间隔长于10秒时,图像浓度缓慢地增加,以至于读取具有仍然低对比度的条形码,导致低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因此,出现读取错误,这会妨碍物理分布管理系统的顺利操作。
当时间间隔短于0.5秒时,使用储存的用于图像擦除的热来记录条形码图像,这导致低图像浓度。因此,与上述类似,读取仍然低对比度的条形码,导致低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因此,出现读取错误,这会妨碍物理分布管理系统的顺利操作。
物理分布线是基于在条形码图像中记录的信息来管理。当信息错误时,需要停止物理分布线并且从物理分布线去除具有错误信息的输送容器。当时间间隔长时,增加待去除的输送容器的数量。因此,从系统管理的观点来看,时间间隔优选是短的,更优选为2秒或更短。
在物理分布线中,使用这样的系统,其中物品以挑选方式放置在输送容器中(即,人根据指示将物品放入输送容器)。为了改善效率,需要每小时1500个容器的吞吐量,这通常可以以挑选方式来处理。在信息被重写在已粘贴在输送容器的信息记录介质上的情况下,重写吞吐量当然也需要为每小时1,500个容器。也就是说,一个输送容器应该被重写2.4秒。实际上,将输送容器移动至图像处理装置的前部以及停止共需要0.6秒。因此,实际上可用于重写的时间周期是1.8秒,因此需要高速重写。
作为读取系统的条形码扫描仪优选在已经记录图像之后立即进行条形码图像的读取,更优选以与吞吐量对应的时间间隔进行读取。也就是说,理想地,假设重写吞吐量是每小时1,500个容器,就系统管理而言,条形码在图像记录之后2.4秒被读取。
需要物理分布线改善吞吐量。在将来,重写吞吐量需要进一步增加。存在物理分布线,其中每小时2,400个容器的吞吐量已经通过增加挑选效率来实现。因此,吞吐量可以进一步增加,这需要更快重写。
为了以高速进行重写,需要更高输出图像记录装置和/或更高敏感信息记录介质。
高输出和廉价的激光光源的实例包括激光二极管。近红外激光束已经被广泛地用于加工和激光标示,因为其可以实现更高输出且廉价可用。此外,近红外激光束在可见光区域的外部是不可见的,以便于可以最小化吸收近红外激光束的信息记录介质上背景的着色。
出于以更高速度重写的目的,为了实现更高输出图像记录装置,需要具有更高输出的光源。然而,具有更高输出的光源导致更大的斑点直径,使其不可能记录高清晰度图像。因此,该分辨率难以实现。
同时,作为用于实现更高敏感信息记录介质的方法,可以通过增加光热转换材料的数量从而增加待吸收的激光束的数量以高速进行重写(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然而,光热转换材料通常不仅吸收近红外光,还吸收可见光,特别地,用于读取条形码图像的波长。因此,出于以更高速度重写的目的,当包含大量的光热转换材料时,信息记录介质的背景被不利地着色,导致读取条形码图像的低反射率。也就是说,条形码图像具有低对比度。
图2A说明图像浓度的变化对在图像已被记录在作为信息记录介质的两种类型的热可逆记录介质100和110的每一个中之后立即消逝的时间的图表。
热可逆记录介质100具有如图5所示的层结构,并且包括:下层105和热可逆记录层102,其被提供在(支撑物+第一氧气阻挡层)101上;和中间层103、第二氧气阻挡层104、和紫外线吸收层106,其以此顺序被提供在热可逆记录层上。
热可逆记录介质110具有与热可逆记录介质100相同的层结构,除了不包括第二氧气阻挡层104和紫外线吸收层106之外。
如图2A所示,热可逆记录介质100和110在图像已被记录之后立即具有低图像浓度。热可逆记录介质100的图像浓度的变化更大。图像浓度在条形码图像的图像记录之后立即是低的。在条形码图像在图像记录之后数秒被读取的物理分布线中,读取具有仍然低图像浓度(即,低对比度)的条形码图像,导致低读取准确性,这是有问题的。
在物理分布线中,图像擦除装置和图像记录装置不是必须彼此并排排列。在一些情况下,在于另一位置进行图像擦除之后很长时间进行图像记录。
图2B说明图像浓度的变化对在图像以重写方式已被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100之后立即消逝的时间的图表。图像浓度在仅进行图像记录的情况下(菱形)和在图像擦除之后立即进行图像记录的情况下(正方形)记录图像之后立即是低的。因此,在条形码图像在图像记录之后数秒被读取的物理分布线中,读取具有仍然低图像浓度(即,低对比度)的条形码图像,导致低读取准确性,这是有问题的。
在于图像擦除之后立即进行图像记录的情况下,在图像已经被记录之后立即的图像浓度可以高于仅图像记录的情况下的图像浓度。因此,已经发现,可以提高条形码图像的条形码读取准确性,甚至在图像已经被记录之后不久。
<条形码扫描仪>
条形码扫描仪通常通过用激光束或LED光照射条形码图像、在光接收组件处接收由此反射的光、和将反射的光转换为电信号来读取条形码图像。在条形码扫描仪的光接收组件处接收的光强度根据外部光环境和条形码图像的对比度而变化。电信号的振幅也根据条件而变化。因此,条形码不能在电信号的最佳状态下读取,导致条形码的低读取准确性。因此,需要条形码扫描仪具有放大电信号且能够适应外部光环境和图像对比度的功能。
通常,条形码扫描仪的读取准确性受信息记录介质的对比度的影响。当在具有高反射率的白色部分(背景)与具有低反射率的黑色部分(图像记录部分)之间的反射率的差异小于40%时,条形码的读取准确性降低。当该差异为30%或更少时,在一些情况下,条形码在不放大电信号的情况下不能被读取。
用于校正并储存检测的振幅水平的振幅调谐单元是被配置以在其中在条形码扫描仪的光接收组件处接收的光强度根据外部光环境和条形码图像的对比度而变化的情况下,将检测的振幅水平校正为最佳电信号振幅水平的单元。振幅调谐单元可以改善条形码的读取准确性。
从廉价且能够实现高对比度的观点来看,条形码扫描仪的读取波长是630nm至700nm。
条形码扫描仪通常通过用激光束或LED光照射条形码图像、在光接收组件处接收由此反射的光、和将反射的光转换为电信号来读取条形码图像。电信号的振幅根据在光接收组件处接收的光强度而变化。因此,在振幅太大和太小的情况下,条形码不能在最佳条件下被读取,导致低读取准确性。
在光接收组件处接收的光强度根据外部光环境和条形码图像的对比度而变化。因此,条形码扫描仪具有调节电信号的振幅的功能。
在图3A中,在条形码扫描仪的振幅调谐单元中的光接收组件处接收的光强度低,以使振幅被放大,以调节振幅,从而改善条形码读取准确性。
在图3B中,在条形码扫描仪的振幅调谐单元中的光接收组件处接收的光强度高,以使振幅衰减,以调节振幅,从而提高条形码读取准确性。
用于校正和储存检测的振幅水平的振幅调谐功能是在其中在条形码扫描仪的光接收组件处接收的光强度根据外部光环境和条形码图像的对比度而变化的情况下,将检测的振幅水平校正为最佳电信号振幅水平的功能。振幅调谐功能可以提高条形码的读取准确性。
出于实现以更高速度重写的目的,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信息记录介质在其背景上具有低反射率。在条形码图像在图像已经被记录之后立即具有低图像浓度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用于校正并储存检测的振幅水平的振幅调谐功能,以提高条形码的读取准确性。
<图像处理装置>
图像处理装置是这样的图像处理装置,其被配置以使用激光束照射作为信息记录介质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并且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从而从热可逆记录介质擦除图像和将图像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图像处理装置包括:激光束发射单元、激光束扫描单元、焦距控制器、和信息设置单元,并且,必要时,进一步包括其它单元。
在信息被重写在作为已经被粘贴在物理分布线中使用的输送容器上的信息记录介质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情况下,图像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和从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图像擦除相对于传统接触式热能头打印机被恶化。该恶化由下面两个因素引起。第一,热可逆记录介质与图像记录装置之间的互相作用距离根据输送容器的停止位置而变化。第二,输送容器的温度与环境温度不同。恶化降低条形码图像的质量和条形码扫描仪的读取准确性。
通过基于热可逆记录介质与图像记录装置之间的互相作用距离的测量结果校正光学焦距和图像记录装置的视角(用于前者因素)、和通过使用辐射温度计基于输送容器或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温度的测量结果校正图像记录装置的照射功率(用于后者因素),条形码图像的质量降低被抑制且条形码扫描仪的读取准确性可以被维持。
<<激光束发射单元>>
激光束发射单元是被配置以发射激光束的单元。其实例包括:YAG激光器、光纤激光器、激光二极管(LD)和光纤耦合激光器。在其中,光纤耦合激光器是特别优选的,因为其可以容易地形成顶帽(top hat)形式的光物理分布,因此可以实现具有高可见度的图像记录。
从激光束发射单元发射的激光束的波长不被特别地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但是优选为700nm或更长,更优选为720nm或更长,进一步优选为750nm或更长。激光束的波长的上限优选为1,600nm或更短,更优选为1,300nm或更短,进一步优选为1,200nm或更短。
当使用具有短于700nm的波长的激光束时,在可见光区域中,在作为信息记录介质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图像记录时,对比度可能降低,并且热可逆记录介质被着色。在波长更短的紫外线区域中,热可逆记录介质可能降解。同时,添加至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光热转换材料需要具有高分解温度,以确保重复进行图像处理的耐用性。当有机颜料被用作光热转换材料时,难以获得具有高分解温度且吸收较长波长的光的光热转换材料。因此,激光束的波长优选为1,600nm或更短。
激光束扫描单元是被配置以在使用激光束照射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表面上扫描通过激光束发射单元发射的激光束的单元。
激光束扫描单元没有特别地限制,其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只要其可以在使用激光束照射的表面上扫描激光束。其实例包括:电流计和附接至电流计的镜子。
<<焦距控制单元>>
焦距控制器是包括在激光束发射单元与激光束扫描单元之间的位置可移动透镜系统并且被配置以通过调节透镜系统的位置而控制激光束的焦距的单元。
距离测量单元是被配置以测量作为信息记录介质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与激光束发射单元的激光束发射表面之间的距离的单元。这里,热可逆记录介质与激光束发射单元的激光束发射表面之间的距离也被称为“互相作用距离(interwork distance)”。可以使用例如比例尺或传感器测量“互相作用距离”。当使用传感器测量“互相作用距离”然后基于测量结果校正时,例如,该测量结果可以使用图像处理装置来校正。
该距离可以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的任意方式来测量。例如,其可以使用距离传感器来测量。距离传感器的实例包括:非接触式距离传感器和接触式距离传感器。接触式距离传感器可损坏待测量的介质并且使其难以迅速地测量距离。因此,非接触式距离传感器是优选的。在非接触式距离传感器中,激光位移传感器是特别优选的,因为其可以迅速地且准确地测量距离并且廉价且小。
<<温度测量单元>>
温度测量单元是被配置以测量作为信息记录介质的热可逆记录介质或输送容器的温度、作为信息记录介质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环境温度、或其二者的单元。照射能量是基于温度测量单元的测量结果来控制。
凭借热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因此,最佳照射能量根据温度而变化。具体地,优选控制以当温度高时使用低能量激光束照射热可逆记录介质和当温度低时使用高能量激光束照射热可逆记录介质。该温度可以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的任意方式来测量。例如,其可以使用温度传感器来测量。
温度传感器的实例包括:环境温度传感器,其被配置以测量环境温度;和介质温度传感器,其被配置以测量介质的温度。环境温度传感器的优选实例包括热敏电阻,因为其可以以低成本使用,并可以迅速地且准确地测量温度。介质温度传感器的优选实例包括辐射温度计,因为其可以以非接触方式测量温度。
<<图像记录>>
图像记录包括使用具有基于测量距离调制的照射能量的激光束照射并加热作为信息记录介质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从而将图像记录在介质上。
激光束的照射能量与P/V成比例,其中P表示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激光束的照射功率,V表示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激光束的扫描速率。
因此,优选地,通过调节激光束的扫描速率(V)和照射功率(P)中的至少一个,调节激光束的照射能量,以使P/V变得基本上恒定。
在控制激光束的照射能量中,激光束的激光照射能量可以通过降低激光束的扫描速率或者通过增加激光束的照射功率而增加。并且,激光束的照射能量可以通过增加激光束的扫描速率或者通过降低激光束的照射功率而降低。
用于控制激光束的扫描速率的方法没有特别地限制,并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其实例包括控制马达的旋转速度的方法,该马达负责扫描镜的操作。
用于控制激光束的照射功率的方法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其实例包括改变照射功率的设定值的方法和调节峰值功率和脉冲(时间)宽度的方法。
改变照射功率的设定值的方法的实例包括改变记录部分中设定功率值的方法。调节脉冲时间宽度的方法的实例包括改变记录部分中脉冲的时间宽度的方法。使用这些方法,可能通过控制照射功率来控制照射能量。
在图像记录中,激光束的输出功率没有特别地限制,并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其优选为1W或更多,更优选为3W或更多,进一步优选为5W或更多。当输出功率小于1W时,需要花费长时间来进行图像记录。为了试图缩短图像记录所需的时间,输出功率变为不足。激光束的输出功率的上限没有特别地限制,并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其优选为200W或更少,更优选为150W或更少,进一步优选为100W或更少。当输出功率超过200W时,在一些情况下必须使用更大的激光标示装置。
在图像记录中,激光束的扫描速率没有特别地限制,并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其优选为300mm/s或更多,更优选为500mm/s或更多,进一步优选为700mm/s或更多。当扫描速率小于300mm/s时,需要花费长时间来进行图像记录。激光束的扫描速率的上限没有特别地限制,并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其优选为15,000mm/s或更少,更优选为10,000mm/s或更少,进一步优选为8,000mm/s或更少。当扫描速率超过15,000mm/s时,扫描速率变得难以控制,从而使其难以形成均匀图像。
在图像记录中,激光束的斑点直径没有特别地限制,并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其优选为0.02mm或更多,更优选为0.1mm或更多,进一步优选为0.15mm或更多。激光束的斑点直径的上限没有特别地限制,并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其优选为2.0mm或更少,更优选为1.5mm或更少,进一步优选为1.0mm或更少。当斑点直径小时,形成图像的线宽变细,可能导致可见度降低。然而,当斑点直径大时,形成图像的线宽变粗,且相邻的线彼此重叠,使其不可能记录小尺寸图像。
激光束源的实例包括YAG激光器、光纤激光器、激光二极管和光纤耦合激光器。
为了使用激光器记录具有高可见度的图像,需要均匀地加热作为使用激光束照射的信息记录介质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常用的激光束具有高斯物理分布,因此该介质的中心部分的强度变高。通过这种激光束记录图像使圆周部分的对比度相对于中心部分的对比度降低,导致可见度和图像质量变差。应对该问题的一种可能措施是在光学路径中插入光物理分布-修改光学组件(例如,非球面透镜或DOE组件)。该测量提高了装置所需的费用,还会使用于防止由于偏差导致的光物理分布的偏度的光学设计变得困难。然而,当使用光纤耦合激光器时,顶帽形式的激光束可以在不使用任意光物理分布-修改光学组件的情况下容易地从光纤末端获得,能够记录具有高可见度的图像。因此,光纤耦合激光器被特别优选地使用。
在具有高斯物理分布的其它激光器中,因为激光器与焦距(点)远离,在保持高斯物理分布时光束直径变大。因此,因为激光器与焦距(点)远离,线宽变宽,引起可见度降低。光纤耦合激光器在焦点位置具有顶帽形式光物理分布。虽然当光纤耦合激光器与焦距(点)远离时光纤耦合激光器的光束直径变大,但是使用较高能量束照射的中心部分的光束直径不变大。甚至当光纤耦合激光器与焦距远离时,形成图像的线宽不变宽。因此,光纤耦合激光器被特别优选地使用。
通常,激光束在焦点位置和与其远离的位置处具有高斯物理分布,只是光束直径变大。因此,甚至当能量密度被设置恒定时,印刷图像的线宽变宽,与光束直径成比例。
光纤耦合激光器将激光束与光纤结合在一起,其中使激光束变得均匀。其可以在焦点位置提供顶帽形式光物理分布。虽然光束直径在与焦点位置远离时会变大,但是其接近于具有高斯物理分布的光物理分布。因为当能量超过某一能量水平时印刷线形成,甚至当能量密度被设置恒定且光束直径由于与焦点位置远离而变大时,线宽不会通过进行印刷高斯物理分布的中心部分而变宽,借此可以获得具有与在焦点位置处获得的宽度基本上相同的宽度的线宽。
当在通过使用激光束照射热可逆记录介质且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来擦除已被记录于其上的图像之后立即将绘制的图像记录在作为信息记录介质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时,可能出现问题,如绘制的图像的密度降低和重复耐用性降低。此外,当使用在图像记录步骤中输出的固定激光记录图像时,可能出现问题,如线宽变宽、字符和符号崩解、图像浓度降低、信息记录编码的读取准确性降低、和重复耐用性降低。
用于控制激光束的扫描速率的方法没有特别地限制,并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其实例包括控制马达的旋转速度的方法,该马达负责扫描镜的操作。
<<图像擦除>>
图像擦除包括使用激光束照射并加热作为信息记录介质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以擦除其上的图像。
在图像擦除中,激光束的输出功率没有特别地限制,并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其优选为5W或更多,更优选为7W或更多,进一步优选为10W或更多。当激光束的输出功率小于5W时,需要花费长时间来进行图像擦除。为了试图缩短图像擦除所需的时间,输出功率变得不足,引起图像的擦除失败。激光束的输出功率的上限没有特别地限制,并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其优选为200W或更少,更优选为150W或更少,进一步优选为100W或更少。当激光束的输出功率超过200W时,在一些情况下必须使用更大的激光标示装置。
在图像擦除中,激光束的扫描速率没有特别地限制,并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其优选为100mm/s或更多,更优选为200mm/s或更多,进一步优选为300mm/s或更多。当扫描速率小于100mm/s时,可能需要花费长时间来进行图像擦除。激光束的扫描速率的上限没有特别地限制,并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其优选为20,000mm/s或更少,更优选为15,000mm/s或更少,进一步优选为10,000mm/s或更少。当扫描速率超过20,000mm/s时,可能难以进行均匀的图像擦除。
激光束源没有特别地限制,并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但是优选为YAG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和激光二极管中的至少一个。
在图像擦除中,激光束的斑点直径没有特别地限制,并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其优选为1mm或更多,更优选为2.0mm或更多,进一步优选为3.0mm或更多。激光束的斑点直径的上限没有特别地限制,并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其优选为20.0mm或更少,更优选为16.0mm或更少,进一步优选为12.0mm或更少。
当斑点直径小时,需要花费长时间来进行图像擦除。而当斑点直径大时,输出功率变得不足,导致图像的擦除失败。
用于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的图像处理装置在基本结构上与通常被称为激光标示装置的装置类似,除前者包括至少激光束发射单元和激光束扫描单元之外。图像处理装置进一步包括例如振荡器单元、电源控制单元和程序单元。
图4说明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一示例性图像处理装置的示意图。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激光振荡器1、准直透镜+焦点位置控制机构2、聚光透镜3、和扫描单元5。在图4中,指代符号6表示防护玻璃。
激光振荡器1是用于获得具有高强度和高方向性的激光束的必要单元。仅在光轴方向上振荡的光的光束被选择性地放大,从而增加光的方向性并且自输出镜发射激光束。
扫描单元5由电流计4组成,每一个电流计4具有附接至电流计4的镜子4A。附接至电流计4且分别定向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两个镜子4A被如此配置以使其以高速旋转,从而使自激光振荡器1发射的激光束在作为用于图像记录或擦除的信息记录介质的热可逆记录介质7之上扫描。
电源控制单元包括用于驱动用于激发激光介质的光源的电源、用于驱动电流计的电源、用于冷却帕耳帖组件的电源、和用于将图像处理装置作为一个整体来控制的控制部分。
程序单元是被配置以接收条件如激光束强度和激光扫描速率,并且通过触摸面板输入或键盘输入而创建和编辑待记录的用于图像记录和擦除的字符的单元。
激光束发射单元或图像记录/擦除头被安装至图像处理装置,该图像处理装置也配备有例如用于热可逆记录介质的传输单元、用于传输单元的控制单元、和监视器(触摸面板)。
图像擦除装置可以以非接触方式重复地擦除在作为信息记录介质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如粘贴在输送容器(例如,纸板或塑料容器)的标签。因此,其可以特别地适用于物理分布/传送管理系统。在此情况下,当纸板或塑料容器正在带式输送机上移动时,可以在标签上记录或擦除图像。不需要停止线,导致缩短运送所需的时间。在用于图像擦除和记录时,标签可以在未从纸板或塑料容器剥落的情况下被再回收。
<信息记录介质>
信息记录介质可以被用于其中图像记录层是热敏记录层且仅进行一次图像记录的实施方式和可以被用于其中图像记录层是热可逆记录层且重复地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的实施方式。然而,其特别优选地是热可逆记录介质,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重复地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因为其可以重复地使用。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热可逆记录介质。
在使用用于重写(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的近红外激光束照射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中,吸收近红外激光束的光热转换材料需要添加至热可逆记录介质。光热转换材料吸收630nm至700nm的激光束,其中630nm至700nm是条形码扫描仪的读取波长,以使背景的反射率降低,从而降低对比度。为了实现以高速重写,待添加的光热转换材料的数量需要增加,导致低背景反射率。
热可逆记录介质在图像记录之后立即具有低图像浓度,导致高反射率和低对比度。
通常,热可逆记录介质在约85%的背景部分上具有反射率。当光热转换材料被添加于此以实现使用近红外激光束重写时,反射率降低。例如,当光热转换材料以所需数量被添加以实现与1,500个容器/时(即,客户需求)对应的吞吐量时,反射率被降低至约55%至约60%。图像记录部分上的反射率是10%至15%。因此,对比度被确定为约45%。
反射率在条形码图像的图像记录之后立即降低,即30%至40%,并且对比度被确定为约20%至约30%。
热可逆记录介质包括支撑物和位于该支撑物上的热可逆记录层。必要时,热可逆记录介质进一步包括适当地选择的其它层,如光热转换层、第一氧气阻挡层、第二氧气阻挡层、紫外线吸收层、背面层、保护层、中间层、底涂层、粘着层、粘附层、着色层、空气层和光反射层。这些层的每一个可以具有单一层结构或多层结构。出于降低照射的具有特定波长的激光束的能量损耗的目的,在光热转换层上或之上提供的层优选地由吸收少量特定波长的光的材料构成。
<<支撑物>>
支撑物的形状、结构和尺寸没有特别地限制,并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形状的实例包括平板状,结构可以为单一层结构或多层结构,尺寸可以根据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尺寸适当地选择。
<<热可逆记录层>>
热可逆记录层包含:无色染料,其是电子供给着色化合物;和显色剂,其是电子接受化合物,并且是通过热使色调可逆地变化的热可逆记录层。必要时,热可逆记录层进一步包括粘合剂树脂和其它成分。
无色染料(电子供给着色化合物)和通过热使颜色可逆地变化的可逆显色剂(电子接受化合物)是能够根据温度变化可逆地引起视觉变化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根据加热温度和加热后的冷却速率变成相对显色状态或相对消色状态。
-无色染料-
无色染料本身是无色或浅色染料前体。无色染料没有特别地限制,其可以适当地选自本领域已知的那些染料。其适当实例包括无色化合物,如三苯甲烷苯酞、三芳甲烷、荧烷、吩噻嗪、硫基荧烷(thiofluorans)、呫吨、吲哚邻苯二甲酰(indophthalyls)、螺吡喃、氮杂苯酞(azaphthalides)、苯并吡喃吡唑(chromenopyrazoles)、次甲基、罗丹明苯胺基内酰胺(rhodamineanilinolactams)、罗丹明内酰胺、喹唑啉、二氮杂呫吨(diazaxanthenes)和双内酯(bislactone)。在其中,荧烷无色染料和苯酞无色染料是特别优选的,因为它们在例如显色/消色特性、色相、和储存稳定性方面优良。
-可逆显色剂-
可逆显色剂没有特别地限制,并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只要其可以通过热的作用可逆地显色和消色。其适当实例包括分子中具有选自以下的一种或多种结构的化合物:(1)允许无色染料显色的结构(例如,酚羟基、羧基和磷酸基)和(2)控制分子间聚集力的结构(例如,与长链烃基连接的结构)。注意,该长链烃基可以通过含杂原子的二或多价连接基团连接,并且,该长链烃基可以包含相同的连接基团、芳香基、或其两者。
该允许无色染料显色的结构(1)特别优选地为苯酚。
该控制分子间聚集力的结构(2)优选为具有8个或多个碳原子,更优选为11个或多个碳原子的长链烃基,其中,碳原子的数量的上限优选为40或更少,更优选为30或更少。
电子接受化合物(显色剂)优选地与消色加速剂结合使用,该消色加速剂是分子中具有一个或多个-NHCO-基团和/或-OCONH-基团的化合物,因为在形成擦除状态的过程中在消色加速剂与显色剂之间诱发分子间互相作用,导致改善显色/消色特性。
消色加速剂没有特别地限制,并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
必要时,热可逆记录层可以包含粘合剂树脂和各种添加剂,其用于改善和控制热可逆记录层的涂布特性和显色/消色特性。添加剂的实例包括表面活性剂、导电剂、填充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显色稳定剂、和消色加速剂。
-粘合剂树脂-
粘合剂树脂没有特别地限制,并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只要其可以将热可逆记录层粘合至支撑物上。传统公知的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为了改善重复使用之后的耐用性,热固化性树脂、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或电子束固化性树脂是优选使用的。特别地,使用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交联剂的热固性树脂是适合的。
-光热转换材料-
光热转换材料是当添加于热可逆记录层时进行高效吸收激光束从而产生热的作用的材料。根据激光束的波长添加光热转换材料。
光热转换材料可以被大致分为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
无机材料的实例包括:炭黑;金属如Ge、Bi、In、Te、Se和Cr、和包含这些金属的半金属及合金。这些无机材料通过真空淀积或者通过将颗粒材料与树脂粘合在一起而形成层。
各种染料可以根据待吸收光的波长被适当地用作有机材料。当激光二极管被用作光源时,使用具有吸收峰值在700nm至1,500nm的范围内的近红外吸收颜料。其具体实例包括:花菁颜料、奎宁颜料、靛苯胺(indonaphthol)的喹啉衍生物、苯二胺镍络合物和酞菁化合物。优选地选择耐热性优良的光热转换材料以重复地进行图像处理。在此方面,酞菁化合物是特别优选的。
近红外吸收颜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
当提供光热转换层时,光热转换材料通常与树脂组合使用。在光热转换层中使用的树脂没有特别地限制,其可以从本领域已知的树脂中适当地选择,只要其可以保留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被优选地用作为树脂。可以适当地使用与在热可逆记录层中使用的粘合剂树脂类似的树脂。在其中,为了提高重复使用之后的耐用性,热固化性树脂、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或电子束固化性树脂被优选地使用。特别地,使用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交联剂的热固性树脂是适当的。
<<第一和第二氧气阻挡层>>
第一和第二氧气阻挡层被提供以防止氧气进入热可逆记录层。为了防止在第一和第二热可逆记录层中包含的无色染料被光降解,氧气阻挡层被优选地提供以夹在第一与第二热可逆记录层之间。也就是说,优选地,第一氧气阻挡层被提供在支撑物与第一热可逆记录层之间,第二氧气阻挡层被提供在第二热可逆记录层之上。
<<保护层>>
在本发明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中,出于保护热可逆记录层的目的,保护层被优选地提供在热可逆记录层上。保护层没有特别地限制,并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保护层可以被形成为一层或多层,并且优选地提供在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暴露的最上的表面。
<<紫外线吸收层>>
在本发明中,为了防止在热可逆记录层中包含的无色染料由于紫外线而遭受着色和由于光降解导致的不完全消色,紫外线吸收层被优选地提供在热可逆记录层的一侧,其与于其上放置有支撑物的一侧相对。提供紫外线吸收层可以改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耐光性。优选地,适当地选择紫外线吸收层的厚度,以使紫外线吸收层吸收具有390nm或更短的波长的紫外线。
<<中间层>>
在本发明中,出于增强热可逆记录层与保护层之间的粘着特性、防止由于于其上施加保护层导致的热可逆记录层的降解、和防止在保护层中包含的添加剂转移至记录层的目的,中间层优选地位于热可逆记录层与保护层之间。提供中间层可以改善显色图像的储存稳定性。
<<下层>>
在本发明中,出于通过有效地利用施加的热实现高灵敏性、改善支撑物与热可逆记录层之间的粘着特性、和防止热可逆记录层的材料渗透进支撑物的目的,下层可以位于热可逆记录层与支撑物之间。
<<背面层>>
在本发明中,出于防止热可逆记录介质卷边或充电和改善可转移性的目的,背面层可以位于支撑物的一侧,其与放置热可逆记录层的一侧相对。
背面层至少包含粘合剂树脂;并且,必要时,进一步包含其它成分如填充剂、导电填充剂、润滑剂和着色颜料。
<<粘着层和粘附层>>
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将粘着层或粘附层放置在支撑物的一侧上形成热可逆记录标签,该支撑物的一侧与于其上待形成热可逆记录层的一侧相对。可以使用常用的材料以制备粘着层或粘附层。
如图5所示,热可逆记录介质的一示例性层结构包括:下层105和热可逆记录层102,其被提供在(支撑物+第一氧气阻挡层)101上;和中间层103、第二氧气阻挡层104、和紫外线吸收层106,其以此顺序被提供在热可逆记录层上。
<图像记录和擦除的机制>
图像记录和擦除的机制是通过热的作用使色调可逆地变化的机制。该机制使用无色染料和可逆显色剂(以下可以称为“显色剂”)来实现,其中色调通过热的作用在透明状态与显色状态之间可逆地变化。
图6A说明具有由包含无色染料和显色剂的树脂制成的热可逆记录层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一示例性温度-显色密度变化曲线。图6B显示了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显色/消色机制,其中色调通过热的作用在透明状态与显色状态之间可逆地变化。
首先,当加热处于消色状态(A)的记录层时,无色染料和显色剂在熔化温度T1被熔化且混合在一起,以显影颜色且记录层处于熔融显色状态(B)。当熔融显色状态(B)中的层被迅速地冷却时,其可以冷却至室温,同时显影其颜色,且熔融显色状态(B)被稳定,导致稳定的显色状态(C)。是否成功地获得这种稳定的显色状态取决于从熔融状态的冷却速率。当层被渐渐地冷却时,颜色在冷却过程中被消除,且其变成其原始消色状态(A)或比通过迅速冷却形成的显色状态(C)相对低密度的状态。同时,当记录层被再次从显色状态(C)加热时,颜色在温度T2被消除,温度T2是低于显色温度(从D至E)的温度。然后,当其冷却时,记录层返回至其原始消色状态(A)。
通过迅速冷却熔融记录层获得的显色状态(C)是这样的状态,其中无色染料和显色剂被以分子可以互相接触以进行反应的方式混合在一起。这种状态通常是固态。在此状态下,无色染料和显色剂的熔融混合物(显色混合物)被结晶以显色,且该颜色被认为是使用这种结构稳定地显色。另一方面,在消色状态下,无色染料与显影剂相分离。在此状态下,无色染料与显色剂中的至少一个的分子被聚集以形成晶域(domain)或者被结晶。因此,无色染料与显色剂被认为是彼此分离以通过聚集或结晶而稳定。在许多情况下,由于通过显色剂与无色染料的相分离来结晶显色剂,所以颜色被更完全地消除。
注意,在图6A中,在温度T2,通过从熔融状态逐渐冷却实现的消色和通过从显色状态加热实现的消色涉及聚集分子的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显色剂的相分离和结晶。
并且,在图6A中,当记录层被反复地加热至等于或高于熔化温度T1的温度T3时,可出现擦除失败,其中图像不能被擦除,即使通过加热至擦除温度。这可能是因为显色剂被热分解而几乎不聚集或结晶,这使其难以与无色染料分离。为了抑制由于反复加热导致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降解,在图6A中,在加热热可逆记录介质时,熔化温度T1与温度T3之间的差异降低。
本发明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可以在图像记录在于其背景上具有低反射率的信息记录介质上之后立即改善甚至低对比度的光学信息码图像的读取准确性。因此,该方法适合于物理分布管理系统、传送管理系统、储存管理系统、和工厂中的加工管理系统。
实施例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其并不限于此。
在下面的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中,将基于条形码读取方法描述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但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其同样适用于二维码读取方法。并且,下面的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显示了信息记录介质是热敏记录介质,且其包含仅进行一次图像记录的热敏记录层作为图像记录层的实施例,和显示了信息记录介质是热可逆记录介质,且其包含反复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的热可逆记录层作为图像记录层的实施例。
(生产实施例1)
<生产热可逆记录介质>
通过热的作用可逆地改变色调的热可逆记录介质被以如下方式生产。
-支撑物-
具有125μm的平均厚度的白色聚酯薄膜(TETRON(注册商标)薄膜U2L98W,由TeijinDupont Co.制造)被制备为支撑物。
-第一氧气阻挡层的形成-
聚氨酯粘合剂(TM-567,由Toyo-Morton,Ltd.制造)(5质量份)、异氰酸酯(CAT-RT-37,由Toyo-Morton,Ltd.制造)(0.5质量份)和乙酸乙酯(5质量份)被混合在一起,随后充分地搅拌,从而制备氧气阻挡层涂布液。
然后,使用线锭将制备的氧气阻挡层涂布液施加在二氧化硅蒸镀PET薄膜(TECHBARRIER HX,氧气渗透率:0.5mL/m2/天/MPa,由Mitsubishi Plastics Inc.制造)上,随后在80℃下加热和干燥1分钟。这种具有氧气阻挡层的二氧化硅蒸镀PET薄膜被粘贴在上述支撑物上,随后在50℃下加热24小时,从而形成具有12μm的厚度的第一氧气阻挡层。
-下层-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PA-9159,由Nippon A&L Inc.制造)(30质量份)、聚乙烯醇树脂(POVAL PVA103,由Kuraray Co.,Ltd.制造)(12质量份)、中空颗粒(MICROSPHERE R-300,由Matsumoto Yushi-Seiyaku Co.,Ltd.制造)(20质量份)和水(40质量份)被混合在一起,随后搅拌1小时直至其变为均匀,从而制备下层涂布液。
然后,使用线锭将制备的下层涂布液施加在支撑物上,随后在80℃下加热和干燥2分钟,从而形成具有20μm的平均厚度的下层。
-热可逆记录层的形成-
由下述结构式(1)表示的可逆显色剂(5质量份)、由下述结构式(2)表示的消色加速剂(0.5质量份)、由下述结构式(3)表示的另一消色加速剂(0.5质量份)、50%质量份的丙烯酰基多元醇(acrylpolyol)溶液(羟基值:200mgKOH/g)(10质量份)和甲基乙基酮(80质量份)被使用球磨机研磨和分散直至这些材料的平均颗粒直径为约1μm。
<结构式(1)>
<结构式(2)>
<结构式(3)>
C17H35CONHC18H37
然后,向上述制备的分散液添加2-苯胺-3-甲基-6-二丁氨基荧烷(dibutylaminofluoran)作为无色染料(1质量份)和异氰酸酯(CORONATE HL,由NIPPONPOLYURETHANE INDUSTRIES CO.,LTD.制造)(5质量份)和硼化镧(由Sumitomo MetalMining Co.,Ltd.制造)作为光热转换材料(0.15质量份),其中研磨的可逆显色剂已经被分散,随后充分地搅拌,从而制备热可逆记录层涂布液。
使用线锭将制备的热可逆记录层涂布液施加在第一氧气阻挡层上,随后在100℃下干燥2分钟,然后在60℃下固化24小时,从而形成具有12.0μm的厚度的热可逆记录层。
-第二氧气阻挡层的形成-
具有与第一氧气阻挡层相同的氧气阻挡层的二氧化硅蒸镀PET薄膜被粘贴在紫外线吸收层上,随后在50℃下加热24小时,从而形成具有12μm的厚度的第二氧气阻挡层。
-紫外线吸收层的形成-
40%质量份紫外线吸收聚合物溶液(UV-G300,由NIPPON SHOKUBAI CO.,LTD.制造)(10质量份)、异氰酸酯(CORONATE HL,由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IES CO.,LTD.制造)(1.5质量份)、和甲基乙基酮(12质量份)被混合在一起,随后充分地搅拌,从而制备紫外线吸收层涂布液。
然后,使用线锭将制备的紫外线吸收层涂布液施加在热可逆记录层上,随后在90℃下加热和干燥1分钟,然后在60℃下加热24小时,从而形成具有3μm的厚度的紫外线吸收层。
因此,生产生产实施例1的热可逆记录介质。
(生产实施例2)
<生产热可逆记录介质>
生产实施例2的热可逆记录介质被以与生产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除了未形成第二氧气阻挡层之外。
(生产实施例3)
<生产热敏记录介质>
热可逆记录介质被以如下方式生产,其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的色调被可逆地变化。
-支撑物-
至于支撑物,提供具有125μm的平均厚度的白色聚酯薄膜(Tetron(注册商标)薄膜U2L98W,由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imited制造)。
-热敏记录层-
凭借球磨机,作为显色剂的6质量份的十八烷基膦酸、16质量份的10%质量的聚乙烯醇乙酰乙缩醛(plyvinyl acetoacetal)溶液(KS-1,由SekisuiChemical Co.,Ltd.制造)、12质量份的甲苯、和3质量份的甲基乙基酮被磨碎和分散直至其平均颗粒直径为约0.3μm。向所得的分散液添加1.5质量份的2-苯胺-3-甲基-6-二乙氨基乙醇荧烷(diethylaminofluorene)作为无色染料,和0.37质量份的1.85%质量的LaB6分散液(KHF-7A,由Sumitomo Metal Mining Co.,Ltd.制造)作为光热转换材料。所得混合物被充分地搅拌,从而制备热敏记录层涂布液。随后,使用线锭将获得的热敏记录层涂布液施加在支撑物上。施加的热敏记录层涂布液在60℃下加热2分钟以干燥,从而形成具有10μm的平均厚度的热敏记录层。
-保护层-
凭借球磨机,3质量份的二氧化硅(P-832,由Mizusawa Industrial Chemicals,Ltd.制造)、3质量份的10%质量的聚乙烯醇乙酰乙缩醛溶液(KS-1,由SekisuiChemicalCo.,Ltd.制造)、和14质量份的甲基乙基酮被磨碎和分散直至其平均颗粒直径为约0.3μm。
向所得分散液中添加12质量份的12.5%质量的硅酮-改性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溶液(SP-712,由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s Mfg Co.,Ltd.制造)、和24质量份的甲基乙基酮,所得混合物被充分地搅拌,从而制备保护层涂布液。
随后,使用线锭将保护层涂布液施加至热敏记录层。施加的保护层涂布液在60℃下加热2分钟以便干燥,从而形成具有1μm的厚度的保护层。通过上述程序,生产生产实施例3的热敏记录介质。
(实施例1)
如图4所示,光学系统系通过排列光纤耦合LD(激光二极管)光源(PLD33,由IPGPhotonics Corporation制造,中心波长:980nm,最大功率输出:25W)作为激光光源(激光振荡器)1、将准直透镜+焦距控制器2排列在紧接光纤之后以校准光束、和排列聚光透镜3用以聚光而形成。此后,在下述条件下使用图像记录装置在生产实施例1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擦除和图像记录,其中图像记录装置被配置以通过使用GALVANO扫描器6230H(由Cambridge Inc制造)作为扫描单元5扫描激光束来使用激光束照射热可逆记录介质。
<图像记录>
使用可重写激光标示机(LDM200-110,由Ricoh Company,Ltd.制造)将热可逆记录介质固定,以使自光学头的表面至热可逆记录介质的互相作用距离为150mm,使用准直透镜+焦距控制器2调节光束直径,以使光束直径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最小。
这里,互相作用距离指激光束发射单元的激光束发射表面与热可逆记录介质之间的距离。
为了对50mm×85mm区域的热可逆记录介质进行重写,包括条形码、3,000mm/s的扫描速率、和75%的脉宽作为照射功率设置(即,当转换为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输出时为18.5W)的图像信息被来自图像设置单元的信息设置单元输入作为图像记录信息。150mm的互相作用距离被输入作为激光发射单元的激光发射表面与热可逆记录介质之间的距离信息。
环境温度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均被设置为开启。附接至可重写激光标示机(LDM200-110,由Ricoh Company,Ltd.制造)的环境温度传感器被用作环境温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HL-G112-A-C5,由Panasonic Industrial Devices SUNX Co.,Ltd.制造)被用作距离传感器。
<图像擦除>
使用可重写激光擦除器(LDE800-A,由Ricoh Company,Ltd.制造)进行图像擦除。图像擦除信息被设置如下:具有80mm的扫描宽度的区域、45mm/s的扫描速率、和78%的照射功率设置。环境温度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均被设置为开启。附接至可重写激光擦除器(LDE800-A,由Ricoh Company,Ltd.制造)的环境温度传感器被用作环境温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HL-G112-A-C5,由Panasonic Industrial Devices SUNX Co.,Ltd.制造)被用作距离传感器。
<条形码扫描仪的设置>
条形码扫描仪(BL-1301HA,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被用作条形码扫描仪。使用被配置以校正和储存检测的来自于其上已经记录有条形码图像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射率的振幅水平的条形码扫描仪的“振幅调谐单元”,根据上述图像记录条件使用于其上已经记录有条形码图像的生产实施例1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振幅调谐单元”来校正振幅。
在实施例1中,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0.5秒读取条形码图像。
然后,实施例1中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被评估如下。结果显示在表1-2中。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
装配输送系统,其中于其上粘贴有热可逆记录介质的10个输送容器以在环路中循环。可重写激光标示机(LDM200-110,由Ricoh Company,Ltd.制造)、可重写激光擦除器(LDE800-A,由Ricoh Company,Ltd.制造)、和条形码扫描仪排列在输送系统中。使用可重写激光标示机(LDM200-110,由Ricoh Company,Ltd.制造)和可重写激光擦除器(LDE800-A,由Ricoh Company,Ltd.制造)重写条形码图像,使用条形码扫描仪读取记录的条形码图像。重复地进行上述重写和读取。此后,根据下列标准评估条形码读取准确性。注意,自完成条形码图像的图像擦除至另一条形码图像的图像记录的时间间隔被设置为10秒。
读取准确性通过使用条形码扫描仪读取2,000个条形码图像、和计算由此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来评估。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为4,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为0.2%。
<快速性>
因为使用条形码信息管理物理分布管理系统,所以当自完成条形码图像的图像记录至使用条形码扫描仪读取条形码的时间间隔延长时,引起通过系统检测条形码图像的错误或图像故障的延迟,这需要花费长时间通过,例如,去除输送容器来恢复系统,其可以妨碍物理分布线的顺利操作。假设该线的吞吐量是每小时1,500个容器,当自完成条形码图像的图像记录至使用条形码扫描仪读取条形码的时间间隔是10秒时,4个输送容器被保留在该在线。然而,当时间间隔在3秒内时,仅有一个输送容器被保留,使其可以缩短恢复系统所需的时间。因此,根据下列标准评估快速性。
[评估标准]
A:自完成条形码图像的图像记录至使用条形码扫描仪读取条形码的时间间隔短于3秒。
B:自完成条形码图像的图像记录至使用条形码扫描仪读取条形码的时间间隔是3秒至10秒。
C:自完成条形码图像的图像记录至使用条形码扫描仪读取条形码的时间间隔长于10秒。
(实施例2)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1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2,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1%。结果显示在表1-2中。
(实施例3)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2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0,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结果显示在表1-2中。
(实施例4)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4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0,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结果显示在表1-2中。
(实施例5)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60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0,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结果显示在表1-2中。
(实施例6)
使用“振幅调谐单元”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校正振幅,除了于其上已经记录有在实施例1中在使用“振幅调谐单元”校正中使用的条形码图像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在烤箱中在65℃下放置12小时从而将条形码图像的图像浓度降低至0.9,也就是说,从而变成低对比度热可逆记录介质。注意,条形码图像的密度被测量如下。具体地,在灰阶模式中使用光学扫描仪(CANOSCAN 4400,由Canon Co.制造)扫描灰阶(由Kodak Co.制造),且该灰阶被储存为位图文件。然后,将源自灰阶中位图文件的数字灰度值与使用反射密度仪(TYPE 939,由X-rite制造)测量的密度相关联。然后,通过使用光学扫描仪扫描条形码图像的宽条部分获得的数字灰度被转变为密度,其被确定为条形码图像浓度。
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0.5秒读取条形码图像。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被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估。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0,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结果显示在表1-2中。
(实施例7)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2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0,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结果显示在表1-2中。
(实施例8)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4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0,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结果显示在表1-2中。
(实施例9)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60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0,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结果显示在表1-2中。
(实施例10)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作为图像重写条件,自完成条形码图像的图像擦除至另一条形码图像的图像记录的时间间隔被设置为0.6秒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0,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结果显示在表1-2中。
(实施例11)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实施例10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2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0,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结果显示在表1-2中。
(实施例12)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实施例10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4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0,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结果显示在表1-2中。
(实施例13)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实施例10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60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0,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结果显示在表1-2中。
(实施例14)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作为图像重写条件,自完成条形码图像的图像擦除至另一条形码图像的图像记录的时间间隔被设置为0.5秒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0,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结果显示在表1-2中。
(实施例15)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实施例14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2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0,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结果显示在表1-2中。
(实施例16)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实施例14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4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0,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结果显示在表1-2中。
(实施例17)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实施例14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60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0,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结果显示在表1-2中。
(实施例18)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使用生产实施例2的热可逆记录介质来替代生产实施例1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和在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时的照射功率设置分别被设置为70%和72%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2,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1%。结果显示在表1-2中。
(实施例19)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实施例18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1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0,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结果显示在表1-2中。
(实施例20)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实施例18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使用生产实施例3的热敏记录介质来替代生产实施例1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不进行图像擦除和在图像记录时的照射功率设置被设置为60%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2,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1%。结果显示在表1-2中。
(实施例21)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实施例20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1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0,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结果显示在表1-2中。
(比较实施例1)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振幅调谐单元”不校正振幅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170,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8.5%。结果显示在表1-2中。
(比较实施例2)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比较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1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44,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2.2%。结果显示在表1-2中。
(比较实施例3)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比较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2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6,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3%。结果显示在表1-2中。
(比较实施例4)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比较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4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2,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1%。结果显示在表1-2中。
(比较实施例5)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比较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60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0,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结果显示在表1-2中。
(比较实施例6)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比较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作为图像重写条件,自完成条形码图像的图像擦除至另一条形码图像的图像记录的时间间隔被设置为0.6秒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126,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6.3%。结果显示在表1-2中。
(比较实施例7)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比较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1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28,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1.4%。结果显示在表1-2中。
(比较实施例8)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比较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2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4,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2%。结果显示在表1-2中。
(比较实施例9)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比较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4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0,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结果显示在表1-2中。
(比较实施例10)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比较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60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0,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结果显示在表1-2中。
(比较实施例11)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比较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使用生产实施例2的热可逆记录介质来替代生产实施例1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和在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时的照射功率设置分别被设置为70%和72%。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117,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5.9%。结果显示在表1-2中。
(比较实施例12)
进行比较实施例11的程序,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1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比较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被评估。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24,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1.2%。结果显示在表1-2中。
(比较实施例13)
进行比较实施例11的程序,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2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比较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被评估。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2,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1%。结果显示在表1-2中。
(比较实施例14)
进行比较实施例11的程序,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4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比较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被评估。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0,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结果显示在表1-2中。
(比较实施例15)
进行比较实施例11的程序,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60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比较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被评估。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0,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结果显示在表1-2中。
(比较实施例16)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比较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使用生产实施例3的热敏记录介质来替代生产实施例1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不进行图像擦除和在图像记录时的照射功率设置被设置为60%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114,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5.7%。结果显示在表1-2中。
(比较实施例17)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比较实施例16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1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22,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1.1%。结果显示在表1-2中。
(比较实施例18)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比较实施例16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2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2,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1%。结果显示在表1-2中。
(比较实施例19)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比较实施例16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4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0,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结果显示在表1-2中。
(比较实施例20)
条形码读取准确性和快速性以与比较实施例16相同的方式被评估,除条形码扫描仪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以使条形码扫描仪在完成图像记录之后60秒读取条形码图像之外。发生条形码读取错误的数量是0,条形码读取错误的发生率是0%。结果显示在表1-2中。
表1-1
表1-2
从表1-1和表1-2可以看出,实施例1至实施例9和实施例10至实施例17可以通过调节经由使用条形码扫描仪的振幅调谐单元校正的振幅改善条形码的读取准确性,甚至当自完成图像记录至读取条形码图像的时间间隔缩短时。此外,条形码的读取准确性也可以通过缩短自完成条形码图像的图像擦除至另一条形码图像的图像记录的时间间隔来改善。
从实施例18和实施例19的结果,已经发现,具有不同层结构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同样可以改善条形码的读取准确性。
此外,从实施例20和实施例21的结果,已经发现,与热可逆记录介质类似,甚至热敏记录介质可以改善条形码的读取准确性,其中使用该热敏记录介质仅可以进行一次记录。
本发明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由于通过以物理分布应用中需要的高速处理的非接触式重写所引起的降低的背景反射率、和由于通过在管理物理分布线所需的光学信息码图像的记录之后立即读取光学信息码信息所引起的图像记录部分的降低的密度而必须读取具有低对比度的光学信息码图像。
本发明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可以满足物理分布应用的需求,且允许物理分布线在不降低读取准确性甚至在低对比度光学信息码图像的情况下操作。
因此,本发明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可以被广泛地用作,例如,门票或用于冷冻食品容器的标签、工业产品、各种类型的化学容器、或者用于物理分布管理或制造程序管理的大屏幕和各种显示器,特别适用于工厂中的物理分布管理系统、传送管理系统、储存管理系统、和程序管理系统之中。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下。
<1>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包括:
在光学信息码图像已被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之后,立即通过光学信息码扫描仪读取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
其中所述光学信息码扫描仪包括振幅调谐单元,其被配置以从其上已记录有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校正检测的反射率的振幅水平,并且储存所述校正的检测的振幅水平,和
其中在所述光学信息码扫描仪已读取于其上已记录有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和所述振幅调谐单元已确定且储存最适用于读取的检测的振幅水平的状态下,所述光学信息码扫描仪读取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
<2>根据<1>所述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其中所述信息记录介质是热可逆记录介质,其中通过使用近红外激光束照射,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和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的图像浓度在所述图像记录之后随着时间立即增加。
<3>根据<1>或<2>所述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其中在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已被记录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之后,所述光学信息码扫描仪立即读取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和所述光学信息码扫描仪的所述振幅调谐单元已确定且储存所述最适用于读取的检测的振幅水平的状态下,所述光学信息码扫描仪读取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
<4>根据<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其中自完成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的所述图像记录至所述读取光学信息码图像的时间间隔是10秒或更短。
<5>根据<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其中所需图像浓度是通过经由于其上已记录有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热处理而降低所述图像浓度来实现。
<6>根据<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其中所述近红外激光束具有700nm至1,600nm的波长。
<7>根据<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其中所述信息记录介质是热可逆记录介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包括:支撑物;和在所述支撑物上的热可逆记录层,所述热可逆记录层包含:光热转换材料,其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且将所述光转换为热;无色染料;和可逆显色剂。
<8>根据<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其中所述信息记录介质是一热可逆记录介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包括:支撑物;和在所述支撑物上光热转换层,所述光热转换层包含:光热转换材料,其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且将所述光转换为热;和热可逆记录层,包含无色染料和可逆显色剂。
<9>根据<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其中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被擦除,且此后立即记录另一光学信息码图像。
<10>根据<9>所述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其中自完成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的图像擦除至所述另一光学信息码图像的图像记录的时间间隔是10秒或更短。
<11>根据<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其中所述方法用于物理分布管理系统、传送管理系统、储存管理系统、工厂中的加工管理系统、或者其任何组合。
<12>根据<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其中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是一条形码图像,所述光学信息码扫描仪是一条形码扫描仪。
指代符号列表
1 激光振荡器
2 准直透镜+焦距控制器
3 聚光透镜
4 电流计
4a 电流镜
5 扫描单元
6 防护玻璃
7 热可逆记录介质
10 输送带
11 条形码扫描仪
12 热可逆记录层
13 输送容器
14 图像记录装置
15 图像擦除装置
16 激光束屏蔽保护罩
100、110 热可逆记录介质
101 支撑物+第一氧气阻挡层
102 热可逆记录层
103 中间层
104 第二氧气阻挡层
105 下层
106 紫外线吸收层

Claims (12)

1.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包括:
在光学信息码图像已被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之后,立即通过光学信息码扫描仪读取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
其中所述光学信息码扫描仪包括振幅调谐单元,其被配置以从其上已记录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校正检测的反射率的振幅水平,并且储存所述校正的检测的振幅水平,和
其中在所述光学信息码扫描仪已读取其上已记录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和所述振幅调谐单元已确定且储存最适用于读取的检测的振幅水平的状态下,所述光学信息码扫描仪读取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其中所述信息记录介质是热可逆记录介质,其中通过使用近红外激光束照射,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和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的图像浓度在所述图像记录之后立即随着时间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其中在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已被记录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之后,所述光学信息码扫描仪立即读取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和所述光学信息码扫描仪的所述振幅调谐单元已确定且储存所述最适用于读取的检测的振幅水平的状态下,所述光学信息码扫描仪读取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其中从完成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的所述图像记录至读取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的时间间隔是10秒或更短。
5.权利要求根据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其中所需图像浓度是通过经由在其上已记录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热处理而降低所述图像浓度来实现。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其中所述近红外激光束具有700nm至1,600nm的波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其中所述信息记录介质是热可逆记录介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包括:支撑物;和在所述支撑物上的热可逆记录层,所述热可逆记录层包含:光热转换材料,其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且将所述光转换为热;无色染料;和可逆显色剂。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其中所述信息记录介质是热可逆记录介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包括:支撑物;和在所述支撑物上的光热转换层,所述光热转换层包含:光热转换材料,其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且将所述光转换为热;和热可逆记录层,包含无色染料和可逆显色剂。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其中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被擦除,且此后立即记录另一光学信息码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其中从完成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的图像擦除至所述另一光学信息码图像的图像记录的时间间隔是10秒或更短。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其中所述方法用于物理分布管理系统、传送管理系统、储存管理系统、工厂中的加工管理系统、或者其任何组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其中所述光学信息码图像是条形码图像,和所述光学信息码扫描仪是条形码扫描仪。
CN201580014407.2A 2014-03-14 2015-03-06 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 Pending CN1062333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2104 2014-03-14
JP2014052104 2014-03-14
PCT/JP2015/057397 WO2015137475A1 (en) 2014-03-14 2015-03-06 Optical information code reading method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33302A true CN106233302A (zh) 2016-12-14

Family

ID=54071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4407.2A Pending CN106233302A (zh) 2014-03-14 2015-03-06 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017867A1 (zh)
EP (1) EP3117365B1 (zh)
JP (1) JP2015187853A (zh)
CN (1) CN106233302A (zh)
TW (1) TWI549062B (zh)
WO (1) WO2015137475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3848A (en) * 1998-05-18 2000-06-13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Digital automatic gain control for multi-stage amplification circuits
JP2003242447A (ja) * 2002-02-19 2003-08-29 Ricoh Co Ltd コード情報処理装置
US20080192618A1 (en) * 2007-02-09 2008-08-14 Yoshiko Nakata Laser rewriting system
CN102189864A (zh) * 2010-02-23 2011-09-21 株式会社理光 热敏记录介质、图像记录方法和图像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49233A (en) * 1974-08-15 1976-04-06 Pitney-Bowes, Inc. Hand held bar code reader with constant linear amplifier output
US6360949B1 (en) * 1995-10-10 2002-03-26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Retro-reflective scan module for electro-optical readers
JPH11151856A (ja) * 1997-11-25 1999-06-08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可逆性感熱記録材料及び画像記録・消去方法
US6616046B1 (en) * 2000-05-10 2003-09-09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Techniques for miniaturizing bar code scanners including spiral springs and speckle noise reduction
JP4120209B2 (ja) * 2001-11-26 2008-07-1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医用画像記録装置ならびに医用画像システム
US7063261B2 (en) * 2004-07-23 2006-06-20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optical reader with improved laser intensity modulation over extended working range
JP5255218B2 (ja) * 2006-03-14 2013-08-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
JP5707830B2 (ja) * 2009-10-19 2015-04-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TWI427540B (zh) * 2011-01-14 2014-02-21 Ind Tech Res Inst 條碼讀取裝置與條碼讀取方法
JP6711010B2 (ja) * 2015-03-20 2020-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処理装置を用いたコンベアライン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3848A (en) * 1998-05-18 2000-06-13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Digital automatic gain control for multi-stage amplification circuits
JP2003242447A (ja) * 2002-02-19 2003-08-29 Ricoh Co Ltd コード情報処理装置
US20080192618A1 (en) * 2007-02-09 2008-08-14 Yoshiko Nakata Laser rewriting system
CN102189864A (zh) * 2010-02-23 2011-09-21 株式会社理光 热敏记录介质、图像记录方法和图像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37475A1 (en) 2015-09-17
TWI549062B (zh) 2016-09-11
JP2015187853A (ja) 2015-10-29
US20170017867A1 (en) 2017-01-19
EP3117365A4 (en) 2017-03-01
EP3117365B1 (en) 2019-08-07
TW201535271A (zh) 2015-09-16
EP3117365A1 (en) 2017-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50819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设备
CN102092199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2079175B (zh) 图像擦除方法和图像擦除装置
CN101219609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03974832B (zh) 图像抹除装置和图像抹除方法
CN101544141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设备
CN104476924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1219608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US8164610B2 (en) Apparatus for writing an image on the target object to be managed
CN101659158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1676122B (zh) 擦除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方法
CN106232369B (zh) 输送线系统和运送容器
CN104364083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6232504A (zh) 输送线系统和输送容器
CN101676121A (zh) 擦除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方法
CN101209626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6233302A (zh) 光学信息码读取方法
US9579918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veyor line system using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9724951B2 (en) Image erasing method, image erasing apparatus, and conveyor line system using image erasing apparatus
CN107042701A (zh) 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1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