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07612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07612A
CN106207612A CN201510438445.2A CN201510438445A CN106207612A CN 106207612 A CN106207612 A CN 106207612A CN 201510438445 A CN201510438445 A CN 201510438445A CN 106207612 A CN106207612 A CN 1062076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olding section
contact
plug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384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07612B (zh
Inventor
小池锐
大泽文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K Corp filed Critical SM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207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76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076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76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例如使保持力提高的连接器。连接器包括:插头,其具有形成有第一触头的插头壳体和形成于插头壳体的两端的卡合部;以及插座,其具有保持第二触头的插座壳体和形成于插座壳体的两端的保持部,其中,保持部具有:卡合部能够沿第一方向插入的插入开口部以及内部空间;卡定部,其伴随卡合部向内部空间的插入而弹性变形,并将插入的卡合部保持在规定位置上,抑制上述卡合部向与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动作;壁部,其抑制卡合部向与第一以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动作,卡定部从壁部延伸,并以使插入开口部扩开的方式屈曲。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有用于连接柔性印刷配线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的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连接器具有下述结构,即、将与FPC连接的突起部沿形成于壳体的引导槽在水平方向插入,在引向槽内,触头的接触部相对于突起部弹性压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639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为突起部仅利用触头的按压进行保持的构成,因此存在难以使保持力大这样的问题。而且存在可能发生包含FPC的突起部在拔出时跳出这样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颖且有用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例如为如下连接器,包括:
插头,其具有形成有第一触头的插头壳体和形成于插头壳体的两端的卡合部;以及
插座,其具有保持第二触头的插座壳体和形成于插座壳体的两端的保持部,
保持部具有:
卡合部能够沿第一方向插入的插入开口部以及内部空间;
卡定部,其伴随卡合部向内部空间的插入而弹性变形,并将插入的卡合部保持在规定位置上,抑制上述卡合部向与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动作;以及
壁部,其抑制卡合部向与第一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动作,
卡定部从壁部延伸,并以使插入开口部扩开的方式屈曲。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能够使插头和插座嵌合时的保持力大。另外,能够防止解除插头与插座的嵌合时插头猛地跳出。
附图说明
图1A以及图1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连接器的图。
图2A以及图2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插头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插头的图。
图4A以及图4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加固板的图。
图5A以及图5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插座的图。
图6A以及图6B是用于说明安装到插座的触头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保持部的图。
图8A以及图8B是用于说明插头2和插座3的嵌合动作的顺序的图。
图9A以及图9B是用于说明插头2和插座3的嵌合动作的顺序的图。
图10A以及图10B是用于说明插头2和插座3的嵌合动作的顺序的图。
图11A以及图11B是用于说明解除插头2和插座3的嵌合状态的顺序的图。
图12A以及图12B是用于说明解除插头2和插座3的嵌合状态的顺序的图。
图中:
1—连接器,2—插头,3—插座,21、22—卡合部,31、33—保持部,23、35—壳体,35a、35b—边部,36、37—触头,301、303—插入开口,310、330—内部空间,311、331—弹性卡定片,325、345—底侧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说明按以下顺序进行。
<1.实施方式1>
<2.变形例>
但是,以下所示各实施方式对用于将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具体化的结构进行例示,本发明不限于所例示的结构。而且,权利要求中所示的部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的部件。尤其是,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上下左右等方向的记载等,只要没有特别限定意思的表述,其主旨就并非将本发明的范围仅限定于此,而仅仅是进行说明的例子。关于方向的表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以朝向图面的方向为基准设定。而且,各图所示部件的大小、位置关系等,有时为了使明确说明而进行了夸张。另外,为了防止图示变得繁杂,针对多个相同部件,存在仅对一部分标注参照符号的情况。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同一名称、符号表示相同或者同质部件,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根据观察方向,存在标注了参照符号的结构在图中未出现的情况。
<1.实施方式1>
(连接器的概要)
图1A以及图1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连接器的立体图。连接器1例如由插头2和插座3嵌合而成。插头2与FPC4的未图示的触头连接。FPC4例如是在具有绝缘性的薄且柔软的聚酰亚胺等的基体膜和铜箔等导电性金属贴合而成的基体材料上形成有电路的基板。
插座3在其两端具有保持部31以及保持部33。保持部31例如在端部形成有插入开口301,并且形成具有与插入开口301连通的内部空间310的中空形状。另外,保持部31具有作为卡定部的一个例子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卡定片311。弹性卡定片311作为在插头2以及插座3嵌合时用于维持嵌合状态的止动机构发挥功能。保持部33具有与保持部31大致相同的结构。即,保持部33例如在端部形成有插入开口303,并且形成具有与插入开口303连通的内部空间330的中空形状,具有弹性卡定片331。
插头2具有例如大致长方体状的卡合部21以及卡合部22。卡合部21为能够插入保持部31的内部空间310的大小、形状。另外,卡合部22为能够插入保持部33的内部空间330的大小、形状。在图1A以及图1B中,表示卡合部21在内部空间310、卡合部22在内部空间330中分别收纳并保持的状态。
例如,在图1B中沿着箭头所示插入方向使插头2在水平方向滑动移动。并且,将卡合部21经由插入开口301插入内部空间310内,将卡合部22经由插入开口303插入内部空间330内。卡合部21以及卡合部22被插入规定程度以上时,卡合部21在规定位置被弹性卡定片311保持,卡合部22在规定位置被弹性卡定片331保持,插头2和插座3成为嵌合状态。将插头2从插座3拔去时,例如通过将插头2在垂直方向压下而解除弹性卡定片311以及弹性卡定片331的锁定后,使插头2向与插入方向相反方向移动而拔去。
(插头的构成例)
参照图2至图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插头2进行说明。图2A、图2B以及图3是用于说明插头2的构成例的立体图。图4是用于说明插头2所具有的加固板26的构成例的立体图。
插头2具备壳体(插头壳体)23、埋设于壳体23中的多个触头、以及加固板26。壳体23由液晶聚合物(LCP(Liquid Crystal Polymer))等合成树脂构成,在FPC4的长度方向具有进深方向,在FPC4的宽度方向具有宽度方向,在与FPC4的厚度方向相同的方向具有厚度方向,模制成形为大致板状。
多个触头在壳体23的进深方向的各侧面沿着宽度方向分别以大致相等间隔平行配置。例如,在壳体23的进深方向的里侧配置有多个触头24a,在跟前侧配置有多个触头24b。触头24a以及触头24b对应于第一触头的一个例子。各触头具有在壳体23的规定面23a露出的接点部、在FPC4侧露出且软钎焊在FPC4的导电性金属的接点部。在壳体23的规定面23a露出的接点部与插座3的触头的对应接点部接触,并且将插座3的触头向下方按下。
而且,对应于插座3的触头的形状,使触头24a以及触头24b各自的接点部的露出区域不同。例如,如图2A所示,设定触头24a的接点部的露出区域大于触头24b的接点部的露出区域。但是,本发明的内容不限于此,触头24a以及触头24b的各接点部的露出区域也可以相等。
在壳体23的进深方向的中央附近,沿着宽度方向埋设有加固板26。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加固板26例如在长度方向两端具备突出部261以及突出部262、连结突出部261以及突出部262的连结部263。突出部261、突出部262以及连结部263由金属制(例如,不锈钢)板材一体构成。
突出部261具有壁部261a、从壁部261a的两端立起的侧壁部261b以及侧壁部261c,形成为截面为大致M字形状的形状。突出部261具有由壁部261a、侧壁部261b以及侧壁部261c划分出的空间,在该空间中,侧壁部261b的前端以及侧壁部261c的前端之间的相对间隙是连通的。在壁部261a的外侧中央附近形成有凹部261d,在其背面侧形成有沿凹部261d的凸部261e。
突出部262具有壁部262a、从壁部262a的两端立起的侧壁部262b以及侧壁部262c,形成为截面为大致M字形状的形状。突出部262具有由壁部262a、侧壁部262b以及侧壁部262c划分出的空间,在该空间中,侧壁部262b的前端以及侧壁部262c的前端之间的相对间隙是连通的。在壁部262a的外侧中央附近形成有凹部262d,在其背面侧形成有沿凹部262d的凸部262e。
对应于突出部261以及突出部262的形状,在连结部263形成有凸部以及凹部。即,在连结部263,形成有与凹部261d以及凹部262d连续形成的凹部263d,在其背面侧形成有与凸部261e以及凸部262e连续形成的凸部263e。这样,通过在加固板26的整体上设置凹凸,能够使加固板26的强度提高。但是,关于加固板26的形状,只要是能够发挥规定的强度,其形状、材质等不做特别限定。
加固板26具有导电性,作为接地板发挥功能,从而在组装连接器1时,能够发挥功能以实现防止串扰等通信故障。
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加固板26的突出部261以及突出部262从壳体23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突出。在使壳体23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与FPC4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插头2被固定在FPC4时,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突出部261以及突出部262配置在从FPC4的宽度方向的位置突出的位置。
在突出部261的内部空间,填充有与壳体23为同一原料的合成树脂27。在突出部262的内部空间,填充有与壳体23为同一原料的合成树脂28。各突出部的内部中的合成树脂能够在形成壳体23时一体成型。即,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通过突出部261及其内部的合成树脂27形成卡合部21。另外,通过突出部262及其内部的合成树脂28形成卡合部22。换言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卡合部21以及卡合部22在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分别形成有金属层。
(插座的构成例)
参照图5至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插座3进行说明。图5A以及图5B是用于说明插座3的构成例的立体图。图6是用于说明插座3所具有的触头的形状的立体图。图7是用于说明插座3所具有的保持部31、33的图。
参照对图5插座3的构成例进行概略说明。插座3具有壳体(插座壳体)35、触头(触头36以及触头37)、保持部31、保持部33。
壳体35例如由液晶聚合物等合成树脂形成。壳体35例如形成为在宽度方向具有两个边部(边部35a以及边部35b)、在进深方向具有两个边部(边部35c以及边部35d)的中空框状体。边部35a与边部35b相对,边部35c与边部35d相对。而且,该例子中,边部35a以及边部35b的长度设定为长于边部35c以及边部35d的长度,但是不限定于此。通过使壳体35形成为框状体,相比由箱状等形成,能够使壳体35薄型化,其结果为能够实现连接器1的厚度薄。
在壳体35中长度方向的边部(边部35a以及边部35b)分别保持有多个触头36、37。触头36相对于边部35a保持。触头36的个数以及位置对应于插头2中触头24b的个数以及位置。触头37相对于边部35b保持。触头37的个数以及位置对应于插头2中触头24a的个数以及位置。触头36、37对应于第二触头的一个例子。
如图6A所示,触头36具有用于与未图示的基板连接的接点部361、保持在边部35a的固定部362、从固定部362延伸并向上方弯曲的弯曲部363、从弯曲部363延伸并在垂直方向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364,具有这些各部分连续形成的结构。
另一发面,如图6B所示,触头37具有用于与未图示的基板连接的接点部371、在保持于边部35b的槽部内安装的固定部372、从固定部372延伸并向斜上方屈曲的屈曲部373、从屈曲部373延伸并能在垂直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374,具有这些各部分连续形成的结构。
如图5A所示,各触头的弹性变形部沿插头2的插入方向(图5A中箭头所示)以朝向大致同一方向(里侧方向)的方式排列配置。由此,能够将插头2顺利地安装于插座3,并且能够防止各触头在水平方向异常变形而损伤。
如图7所示,保持部31、33在彼此相对情况下形成镜像关系,即,相对于它们之间的平面形成对称形状。保持部31、33以及壳体35例如通过嵌入成型而一体成型。保持部31、33例如由铜合金材料形成为大致中空的棱柱形状。
保持部31、33分别具有在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313、333。在第一连接部313、333的端部,形成有稍向下方凹陷的凹部314、334。从凹部314、334的端部形成有向上方立起的侧壁部315、335。侧壁部315、335的下侧端部相对于在宽度方向延伸的底壁部316,336连续地连接。这样,仅在保持部31、33的底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底壁部316、336,在第一连接部313、333的进深方向未形成有底壁部,形成有底侧空间325、345。
侧壁部315、335的上侧的一部分相对于上面壁317、337连续地连接。上面壁317、337的例如中央附近作为壁部的一个例子、即卡定壁318以及卡定壁338发挥功能。与卡定壁318、338相对的底面侧为开口面(上述的底侧空间325以及345)。弹性卡定片311、331与卡定壁318、338的端部连续地连接。弹性卡定片311、331例如具有从卡定壁318、338的端部向插入开口301、303侧延伸的板状部件向上方折弯而成的基部311a、331a。并且,基部311a、331a的前端朝向保持部31、33的内部空间310、330折回,从而形成有折弯部311b、331b。折弯部311b、331b的外侧侧面与第一连接部313、333的上表面相对。
该例子中,以将插入开口301、303扩展(扩开)的方式使弹性卡定片311、331向上方屈曲从而形成有导入部。因此,能够将插头2的卡合部21、22容易插入保持部31、33的内部。并且,在该例子中,对第一连接部313、333中的至少插入开口301、303侧的周缘实施了倒角加工,形成有倒角部323、343。通过形成倒角部323、343,插头2的卡合部21、22更易于插入保持部31、33的内部。
上面壁317、337的端部与向下方立起的内壁部320、340连续地连接。内壁部320、340的端部相对于在宽度方向稍微延伸的第二连接部321、341连续地连接。第二连接部321、341在端面形成有开口,分别具有与该开口连通的切口322、342。第二连接部321、341的上表面与壳体35中的边部35c、35d的底面分别连接。
(嵌合动作以及嵌合解除的动作说明)
接着,参照图8至图12,对使插头2和插座3嵌合的顺序(嵌合动作)以及将插头2和插座3的嵌合状态解除的顺序(嵌合解除)进行说明。而且,这些图中,有的仅在图中表示出插头2以及插座3的一方,该情况下,另一方也适用与图中所示相同的顺序。
首先,使插头2的宽度方向和插座3的宽度方向定位,将双方配置在相对的位置。此时,插头2配置为FPC4位于上侧、壳体23位于下侧,插座3配置为插座3的各保持部的插入开口朝向插头2的插入方向。而且,插头2的插入方向是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是第二方向。另外,规定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以及第四方向,在实施方式1中,将第三方向规定为上方,将第四方向规定为下方。
然后,如图8A以及图8B所示,使插头2沿插入方向(该例子中为水平方向)滑动移动,将卡合部21经由插入开口301向保持部31的内部空间310内插入。具体而言,使卡合部21的底面侧(合成树脂27的部位)在第一连接部313上抵接,在第一连接部313上使卡合部21滑动,并将卡合部21向内部空间310内插入。
如图9所示,伴随插头2的移动,卡合部21进入保持部31的内部空间310内,并且卡合部21的上表面附近(突出部261的上表面附近)与弹性卡定片311的折弯部311b的外侧表面附近抵接。在插头2,产生由于插座3的触头(触头36、37)向下方挠曲而向上表面方向的负荷(还原力)。克服该向上表面方向的负荷,将卡合部21向保持部31的内部空间插入。向上表面方向的负荷经由卡合部21传递至弹性卡定片311,弹性卡定片311朝向上表面方向弹性变形。这样,在使弹性卡定片311弹性变形的同时,将卡合部21向保持部31的内部空间插入。
如图10所示,卡合部21向保持部31的内部空间插入规定程度以上时,卡合部21的动作被锁定,插头2和插座3成为嵌合状态。例如,卡合部21插到经由卡合部21向上表面方向传递的负荷作用不到弹性卡定片311的位置时,弹性卡定片311返回初始位置(弹性变形前的位置),弹性卡定片311的前端与卡合部21的跟前侧侧面附近抵接。通过弹性卡定片311,抑制卡合部21向与插入方向相反方向的动作。向与插入方向相反方向将卡合部21拔去时,需要使弹性卡定片311变形程度的负荷,不能容易将插头2拔去。即,能够使对插头2的保持力大。
而且,伴随使插头2滑动移动,卡合部21从第一连接部313上向底侧空间325移动。但是,由于插座3的触头(触头36、37)对插头2作用向上表面方向的负荷,因此卡合部21不会从底侧空间325向下落下。另外,卡合部21的上表面方向的动作被卡定壁318卡定。
接着,对解除插头2和插座3的嵌合状态的顺序(嵌合解除)进行说明。嵌合解除时,如图11所示,克服插座3的触头(触头36、37)向上表面方向的负荷,将插头2向下方按下。这里,在保持部31的底侧形成有底侧空间325。因此,通过将插头2按下,能够使卡合部21相比折弯部311b的前端更向下方移动。卡合部21相比折弯部311b的前端更向下方移动,从而解除嵌合状态。
在嵌合状态解除后,如图12所示,通过使插头2向与插入方向相反方向滑动,能够将插头2从插座3拔出。这里,在作用保持力的状态下拔去插头时,用于拔去的力需要为一定以上,另外,存在拔去时插头猛地跳出的可能。并且,插头猛地跳出导致插头与周边安装部件接触,存在周边安装部件损伤的可能。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将插头2暂时按下而解除锁定,在不作用保持力的状态下使插头2从插座3脱离,因此能够防止上述问题发生。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卡合部21的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体为卡合部21的与弹性卡定片311抵接部位由金属构成。由此,相比由树脂等构成,能够防止卡合部21以及弹性卡定片311的接触导致卡合部21损伤。
<2.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1,能够有各种变形。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使插头2在水平方向滑动,但是,也可以使插座3在水平方向滑动,可以使插头2以及插座3在水平方向滑动。另外,插头侧的触头不限定于埋设在壳体中的结构。
本发明能够作为用于连接基板与基板的连接器、用于连接基板与FPC的连接器等使用。
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列举的结构、方法、工序、形状、材料以及数值等仅为例子,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与之不同的构成、方法、工序、形状、材料以及数值。另外,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的结构、方法、工序、形状、材料以及数值等,在不产生技术上的矛盾的范围内,能够相互组合。
并且,构成本发明的各要素,可以是多个要素由同一部件构成,由一个部件兼用多个要素的方式,相反也能够由多个部件分担实现一个部件的功能。另外,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内容能够适当地应用于其他实施方式、变形例等。

Claims (6)

1.一种连接器,包括:
插头,其具有形成有第一触头的插头壳体和形成于上述插头壳体的两端的卡合部;以及
插座,其具有保持第二触头的插座壳体和形成于上述插座壳体的两端的保持部,
上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具有:
上述卡合部能够沿第一方向插入的插入开口部以及内部空间;
卡定部,其伴随上述卡合部向上述内部空间的插入而弹性变形,并将插入的上述卡合部保持在规定位置上,抑制上述卡合部向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动作;以及
壁部,其抑制上述卡合部向与上述第一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动作,
上述卡定部从上述壁部延伸,并以使上述插入开口部扩开的方式屈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具有形成在与上述壁部相对的一侧的开口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座壳体构成为至少具有第一边部以及第二边部的中空框状体,
上述第二触头被上述第一边部以及上述第二边部分别保持为能够在上述第三方向以及与上述第三方向相反方向的第四方向弹性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触头被上述第一边部以及上述第二边部分别保持为沿上述第一方向朝向大致同一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伴随上述卡合部向上述内部空间插入,上述插头壳体的上述第一触头将上述插座壳体的上述第二触头向上述第四方向按下,并且与该第二触头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中的、至少上述卡合部与上述卡定部抵接的部位由金属构成。
CN201510438445.2A 2014-11-20 2015-07-23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076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35210A JP6119721B2 (ja) 2014-11-20 2014-11-20 コネクタ
JP2014-235210 2014-1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7612A true CN106207612A (zh) 2016-12-07
CN106207612B CN106207612B (zh) 2018-08-28

Family

ID=56077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3844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07612B (zh) 2014-11-20 2015-07-23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119721B2 (zh)
CN (1) CN106207612B (zh)
TW (1) TWI59190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11115A (ja) * 2006-05-17 2007-11-29 Smk Corp コネクタ
CN201440495U (zh) * 2009-05-06 2010-04-2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2074821A (zh) * 2009-11-18 2011-05-25 Smk株式会社 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CN202150588U (zh) * 2011-06-24 2012-02-22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03094762A (zh) * 2011-11-08 2013-05-08 Smk株式会社 扁平电缆用连接器
JP2013109971A (ja) * 2011-11-21 2013-06-06 Daiichi Seiko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3125668A (ja) * 2011-12-15 2013-06-24 Daiichi Seiko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30120B2 (ja) * 2003-07-30 2008-01-0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11115A (ja) * 2006-05-17 2007-11-29 Smk Corp コネクタ
CN201440495U (zh) * 2009-05-06 2010-04-2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2074821A (zh) * 2009-11-18 2011-05-25 Smk株式会社 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CN202150588U (zh) * 2011-06-24 2012-02-22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03094762A (zh) * 2011-11-08 2013-05-08 Smk株式会社 扁平电缆用连接器
JP2013109971A (ja) * 2011-11-21 2013-06-06 Daiichi Seiko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3125668A (ja) * 2011-12-15 2013-06-24 Daiichi Seiko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91901B (zh) 2017-07-11
TW201620205A (zh) 2016-06-01
JP2016100143A (ja) 2016-05-30
JP6119721B2 (ja) 2017-04-26
CN106207612B (zh) 2018-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59261B1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
EP2600469B1 (en) Circuit-terminal connecting device
US998539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356373B2 (en)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of a plate-shaped object
CN106030925A (zh) 电连接器
KR102345677B1 (ko) 수직 타입의 다이렉트 pcb 커넥터
US9088115B2 (en) Connector
CN102904086B (zh) 连接器及包括该连接器的性能板、母板、半导体测试装置
JP2013020910A (ja) 遊動型コネクタ
JP5885594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CN107799932A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JP5748252B1 (ja) 電子機器及び該電子機器用増設ユニット
JP5723478B1 (ja) コネクタ
JP2007109595A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
US8529286B2 (en) Detachment and displacement protection structure for insertion of flexible circuit flat cable
US8556663B2 (en) USB jack and USB plug
CN106207612A (zh) 连接器
EP3217486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structure
KR20090090247A (ko) 접속용 소켓
JP2009176607A (ja) 部品支持装置
US20170098902A1 (en) Memory card connector
TWI539697B (zh) 連接器及連接器組立體
CN105390870A (zh) 印刷电路板的连接结构
KR20140001551U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JP2021072150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8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