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937C - 不烧油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不烧油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937C
CN1061937C CN96112915A CN96112915A CN1061937C CN 1061937 C CN1061937 C CN 1061937C CN 96112915 A CN96112915 A CN 96112915A CN 96112915 A CN96112915 A CN 96112915A CN 1061937 C CN1061937 C CN 106193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power
bar
boosting mechanism
fuel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12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6194A (zh
Inventor
郑国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961129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937C/zh
Publication of CN1176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93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93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不烧油汽车它包括新型动力部分、底盘、车身三大部分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有曲柄滑块机构、杠杆增力机构、液压增力机构、换向机构等巧妙组合的动力倍增系统,它可以让汽车不烧油,用一般的蓄电池做为动力源或着其它型式的动力源就可以,它可以取代内燃发动机工作,因此,它具有节省能源、无污染、降低噪音、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维修方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它不仅适应汽车,也适应其它交通工具或着其它型式需要动力的机械上。

Description

不烧油汽车
本发明涉及到动力机械和交通工具领域,特别是汽车。
现在,人们生产用的动力机械,大部分是以内燃发动机为动力源的,特别是汽车更为普遍,它们以燃油为能源,其缺点有:1、石油在地求上是有限的;2、燃油燃烧后其排泄物有害,污染环境;3、内燃发动机制造成本过高,使用费用也高,结构复杂,维修不便等等。目前,世界上已研制出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又因其造价高、能量小等因素的限制,还未达到普遍应用,如CN1057614A公开的新式电动车辆,是靠一种蓄电池启动,电机驱动,然后再带动车轮发电机发电,因机械效率小于1,所以,该发明实用性不大。另外,从它的权利需求书和说明书中可知,利用“蓄电池启动”是一种现有技术,而不是它的发明所在,如以前的电瓶车等。又如CN85106491A液压传动逐级增功往复式动力机,虽能达到增功的效果,但结构复杂,造价高维修不便等。为此:
本发明的目的意在提供一种造价又低,是通过新型组合的动力机械而实现的不烧油汽车,因而达到能大量节约能源,使用维修方便,无污染,即经济、又实惠的新型汽车。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新型动力部分、底盘、车身三大部分,新型动力部分有动力源、动力倍增系统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动力倍增系统的结构是有曲柄滑块机构的曲轴和动力源机构相联接,其滑块与杠杆增力机构相联接,与该杠杆增力机构相联接的还有液压增力机构,液压增力机构的小活塞和杆与该杠杆增力机构相联接,而液压增力机构的大活塞和杆与另一套杠杆增力机构相联接,这一套杠杆增力机构又通过连杆与换向机构相联接,换向机构再和现代汽车的传动机构、行驶机构相联接;也可以和其它型式相适应相匹配的工作机构相联接。
该汽车的动力源是蓄电池、电动机,也可以是其它动力源。
该动力倍增系统的曲柄滑块机构、杠杆增力机构、换向机构是常用的机构,所以就不详细叙述了。
液压增力机构有大油缸和小油缸、控制阀、管路、油箱、连动机构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大小油缸的活塞杆分别和不同的杠杆增力机构相连接,该液压增力机构有很大的增力作用,而大活塞和杆的往复运动由连动机构控制,连动机构有发出信号、传送信号、执行信号的三部分构件组成,因而使相应的控制阀开闭,它们可以是机械式、液压式、电磁式或组和式。
换向机构,它是变换动力运动方向的机构,该动力倍增系统的换向机构最宜采用曲柄连杆机构、齿轮齿条机构、棘轮机构,也可以是其它型式的多杆机构。
为了更清楚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现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下烧油汽车做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新型动力部分做功示意图的方案之二;
图3是本发明的新型动力部分做功示意图的方案之三;
图4是可调整的支座和滑套装置。
先结合图1对汽车做功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当打开图1所示的控制开关2,电流就会从蓄电池组1经电路3,控制开关2流动电动机4内,电动机4旋转工作,通过传动轴5带动曲柄滑块机构的曲轴(曲轴图上无显示)旋转工作,该曲轴带动曲柄6也旋转工作,通过连杆7带动滑块8在滑道9上做往复运动,其运动顺序从a→b→c→b→a,因而把曲轴的旋转运动改变为滑块8的往复运动,滑块8上还装有杠杆10,杠杆10跟着滑块8围绕其支座11、带着液压增力机构小油缸13的小活塞和杆12也做往复运动。这时,由于小活塞和杆12的往复运动,首先使该小油缸12内造成真空,把油箱内的液压油,通过管路、控制阀(这一部分图上无显示)吸进小油缸13内,然后,经小活塞的挤压,把液压油经控制阀14压进大油缸18内,也就是大活塞和杆19的上方(图1所示位置以下类同)。此时,经过连动机构15、17的作用,控制阀14处于开启状态,控制阀16处于关闭状态(其它控制阀图上无显示),由于小活塞和杆12不断的往复运动,所吸进压出的液压油都流进大活塞和杆19的上方,迫使大活塞和杆19也做往复运动,其运动顺序是从a’→b’→c’。当大活塞和杆19运动到c’位置时,连动机构15、17起作用,打开控制阀16,关闭控制阀14,小活塞和杆12吸进压出的液压油经控制阀16进入大活塞和杆19的下方,推动大活塞和杆19从c’→b’→a’位置(该过程图上无显示),而大活塞和杆19上方的液压油经管路排出油箱(排泄过程图上无显示)。这样,小活塞和杆12下断的吸油压油,大活塞和杆19又从a’→b’→c’→b’→a’这样也不断的往复运动,从而又推动杠杆20围绕支座21带动齿条22也不断的做往复运动,齿条22与齿轮23相啮合,齿轮23就会转动,由于有棘轮24的作用,与齿轮23、棘轮24同轴装配的大齿轮25只会朝着一个方向转动,大齿轮25转动,又带动相啮合的小齿轮26也跟着转动,小齿轮26再通过离合器27、变速箱28、万向节29、传动轴30带动汽车行驶机构工作,从而使汽车行驶。
从图1汽车做功示意图来看,由蓄电池1供电通过电动机4带动曲柄滑块机构(6、7、8、9)工作,把旋转运动转变为滑块8的往复运动,然后经杠杆增力机构(10、11)增力,再带动液压增力机构(12、13、14、15、16、17、18、19)工作,该液压增力机构类似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不同的是该机构增加了连动装置和相应的控制阀,其作用是保证大活塞和杆19能按照需要连续的做往复运动,该液压增力机构是动力倍增系统的主要增力机构,有很大的增力作用,为了再进一步增力,又增加了一套杠杆增力机构(20、21),通过该杠杆增力机构推动带棘轮的齿轮齿条机构(22、23、24)工作,因而又把齿条的往复运动改变为旋转运动,此时的动力比动力源增加了若干倍,为使工作机构达到一定速度,又增加了大齿轮25与小齿轮26相啮合的关系,提高小齿轮26的转速,以后的传动关系与现代汽车一样,通过离合器27再带动变速箱28工作,最后通过传动轴30等机构使汽车行驶。增设以上机构,其目的是用较小的动力来驱动汽车行驶,从而可以用蓄电池和其它小型动力源做为机器的动力部分,正象人们利用液压千斤顶用一只手(或者说是很小的力)微小力量把几吨、几十吨、几百吨的重物升高一样,两者道理相似,只是做功型式不同。长期以来,人们对内燃机有着依赖思想,特别是交通工具,认为不易取代,而使用本发明方案制造的交通工具特别是汽车,完全可以不用内燃发动机做为动力机,用一般的蓄电池就可以,或着用较小的内燃发动机也可以。
图2所示的新型动力部分和图3所示的新型动力部分,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与图1所示的不烧油汽车基本上一样,不同的是它们倍增系统里的换向机构不一样,图2、图3在标记为21以前和图1相同,所以,不在重复,下边就标记为21以后的不同部分加以说明。
如图2所示,杠杆增力机构20围绕支座21带动连杆22、滑块23也做往复运动,其运动顺序是从a″→b″→c″→b″→a″,滑块23再通过连杆24推动曲柄26围绕其支座25的A’点做圆周旋转运动,如箭头所示,由于该机构是曲柄连杆机构,属于常用机构,其工作原理就不在叙述,曲柄26的旋转带动曲轴(图上无显示)也旋转,与曲轴同轴装配的大齿轮27也一同旋转,大齿轮27的旋转再带动小齿轮28旋转,小齿轮28可以再带动其它工作机构工作(图上无显示)。
曲柄连杆机构存在死点位置,可以通过加装飞轮或增加双套驱动装置,使推动曲轴旋转的曲柄的角度互为错开即可。如图1、图3、图4的方案中,由于有棘轮的作用,存在间歇运动的现象,也可以通过增加飞轮的办法来克服这一缺点。
如图3所示,杠杆增力机构20围绕支座21带动连杆22做往复运动,与连杆22活动连结的有导杆调整装置23,它可以在摇杆25上任意调整距离,通过导杆调整装置23再带动摇杆25往复运动,与摇杆25连结的还有杆26,它的另一端固结在棘轮27上,从而带动棘轮27来回转动,由于棘轮27的作用,再带动传动轴28始终朝着一个方向旋转,装在传动轴28上的大齿轮29也跟着旋转,大齿轮29再带动小齿轮30旋转(其旋转方向如箭头所示),最后小齿轮30再带动其它工作机构工作。
为了精简部分结构,图3实施例可以省去构件23、24、25直接用连杆22连结在杆26上,而在杠杆20上装一滑套21’,其滑套21’可以围绕支座21来回摆动,支座21在机架的底板上可以来回移动(图上无显示),以调整杠杆20的支点位置,杠杆20装在滑套21’内,滑套21’可以在杠杆20上进行移动,通过调整支座21,可以改变杠杆20增力的大小和杆26的摆动距离,如图4所示。图4所示的杠杆20和杆26与图3一样属于同一构件,故杠杆20前边的机构和杠26后边的机构未画出,而图4所画的是与图3不同的地方,其它都是一样,特加说明。
以上几种施实方案,道理都是一样,只有换向机构不一样,而换向机构的目的还是一样,它们各有各的优缺点,因其优缺点比较明显,所以也不再叙述。
以上几种施实方案,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省去部分机构,如每个施实方案中,动力倍增系统里都有两套杠杆增力机构,可以省去一套杠杆增力机构或着两套都省去等等。
以上几种施实方案中,它们不但可以用在汽车上,也可以用在各种需要动力的机械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节省能源,本发明有增力作用,也是通过省力机构的合理组合而达到更佳的做功效果,正象液压千斤顶,人用手按压其手柄,很轻松的就把重物升起的道理一样,不同的是,本发明作功的转换型式有所不同,但使用范围更大,作用效果更好,它可以让汽车不烧油,汽车不烧油就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解决石油危机,并能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等功能;结构简单,本发明的主要机构有蓄电池、电机、曲柄滑机构、杠杆机构、液压机构、棘轮机构、换向机构等组成,它们的结构都比较简单,和复杂的内燃机相比,不但制造方便,而且使用、维修又更为方便,这些优点对制造厂、国家的经济和用户都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其前景深远广泛。

Claims (3)

1、本发明的不烧油汽车,它包括新型动力部分、底盘、车身三大部分,新型动力部分有动力源,动力倍增系统所组成,其特征在于:
①该动力倍增系统的结构是有曲柄滑块机构的曲轴和动力源机构相联接,其滑块与杠杆增力机构相联接,与该杠杆增力机构相联的还有液压增力机构,液压增力机构的小活塞和杆与该杠杆增力机构相联接,而液压增力机构的大活塞和杆与另一套杠杆增力机构相联接,这一套杠杆增力机构又通过连杆与换向机构相连接,换向机构再和现代汽车的传动机构、行驶机构相联接;也可以和其它型式相适应相匹配的工作机构相联接。
②液压增力机构,有很大的增力作用,并能连续的做往复运动,其油缸里的大活塞和杆的连续往复运动由连动机构所控制,连动机构有发出信号、传送信号、执行信号的三部分构件组成,因而使相应的控制阀开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烧油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动机构可以是机械式、液压式、电磁式或组和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烧油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倍增系统内的部分机构可以精简。
CN96112915A 1996-09-10 1996-09-10 不烧油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93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6112915A CN1061937C (zh) 1996-09-10 1996-09-10 不烧油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6112915A CN1061937C (zh) 1996-09-10 1996-09-10 不烧油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194A CN1176194A (zh) 1998-03-18
CN1061937C true CN1061937C (zh) 2001-02-14

Family

ID=5121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129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937C (zh) 1996-09-10 1996-09-10 不烧油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937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10076A1 (fr) * 2007-03-15 2008-09-18 Guojun Zheng Moteur gravitationnel de type roue et véhicule équipé d'un tel moteur gravitationnel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4220A (zh) * 2019-07-02 2019-09-20 胡德阳 一种滑轮杠杆动力车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6491A (zh) * 1985-08-30 1986-12-31 李向利 液压传动逐级增功往复式动力机
CN1057614A (zh) * 1990-06-03 1992-01-08 仇卫东 新式电动车辆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6491A (zh) * 1985-08-30 1986-12-31 李向利 液压传动逐级增功往复式动力机
CN1057614A (zh) * 1990-06-03 1992-01-08 仇卫东 新式电动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10076A1 (fr) * 2007-03-15 2008-09-18 Guojun Zheng Moteur gravitationnel de type roue et véhicule équipé d'un tel moteur gravitationn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194A (zh) 1998-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21162Y (zh) 缸式气动发动机
EP2039554A2 (de) Serieller und paralleler Hybridantrieb mit zwei Primäraggregaten
DE10115984A1 (de) Antriebs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919632A (zh) 新型双电机混联混合动力总成
US20090249775A1 (en) Drive device using charged air pressure
CN1061937C (zh) 不烧油汽车
CN1150099C (zh) 气电混合动力发动机
EP1924784B1 (en) A transmission arrangement
CN201165929Y (zh) 杠杆式液压单动发动机
CN2606199Y (zh) 新型压缩机
CN203047492U (zh) 一种液压传动自行车
WO2018050349A1 (de) Kombinierter elektro- und verbrennungsmotor, antriebsstra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kraftfahrzeugs
CN1843794A (zh) 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汽车动力系统
DE4447138A1 (de) Anordnung zum Hybridantrieb eines Fahrzeugs
CN101508242A (zh) 一种车用膜片弹簧离合器电控操纵装置
CN2211381Y (zh) 车辆增扭器
DE102016012831A1 (de) Rotationsmotor zum Wandeln potentieller in kinetische Energie
CN2466409Y (zh) 自动往复油缸驱动的旋转机构
CN2564773Y (zh) 汽车重力转换发动机
CN103043175B (zh) 一种液压传动自行车
CN1154793C (zh) 活塞式水力发电机
CN2112696U (zh) 汽油机
CN2360660Y (zh) 液压传动机
CN2324309Y (zh) 液压驱动助力机
CN1199823A (zh) 液压驱动助力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